•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信息調研報告范文

        信息調研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息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信息調研報告

        第1篇:信息調研報告范文

        一、返鄉農民基本情況

        *作為勞務輸出型地區,外出打工人員較多。據統計,我市2009年累計外出務工人數共46.8萬人,截至春節前夕,共有返鄉農民12.31萬人,占外出務工人員的26.3%。其中受金融危機影響返鄉的約有10萬人,占總返鄉人員的81%。所以,造成今年開春農民大量返鄉的最主要原因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其次是國家最近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新的糧食收購政策和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也具很大吸引力;三是部分農民工外出打工掌握了相關生產技術,積累了一定資金,于是帶著多年打工積累下來的資金、技術回到家鄉創業。

        積極開展返鄉農民培訓工作,幫助返鄉農民再就業,對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這既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在經濟風暴下保持平穩快速發展的現實要求,更是全面維護農民利益、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體現。因此,我們因著眼于返鄉農民的獨特性,充分尊重農民自身意愿,以獨特有效的培訓方式幫助返鄉農民脫離困境,走上一條科學發展的致富之路。

        二、返鄉農民的特點

        相對于在家務農的普通農民而言,返鄉農民有他們自身的獨特性:

        (一)年輕力壯、勞動力強

        相比普通農民,返鄉農民多數是青壯年,有十分強的勞動力。并且,他們都有一定的外出務工經商的經歷,具備一些基本的技術能力。因此,他們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包袱,而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是發展的有生力量,只要合理利用,這種潛在資源就會變成財富。而這就需要他們能在本市合理就業、自主創業,需要我們對他們的幫助和培訓,使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和思路,真正地發揮他們的優勢,為城市建設服務。這也是我們對返鄉農民培訓的一個重要目標。

        (二)經驗豐富、見多識廣

        相比普通在田間耕作的農民,返鄉農民往往都曾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務工,見識過發達地區的經濟模式以及工作環境,因此,即使回到農村,他們也不希望被困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中以低產出的農作物來勉強度日。他們有著更高的生活目標,期望更富足的生活。他們渴望運用科學的方法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也渴望投資那些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農作物來提高收入,更渴望運用專業知識實現自主創業、發家致富。這也是我們必須對返鄉農民培訓極度重視的重要原因。

        (三)競爭力強、善于學習

        由于期望更加殷實的生活,返鄉農民們一般都迫切地希望能得到最專業最全面的幫助。并且由于在外打工的經歷,使他們對新事物、新工具、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也較一般農民有所提高,對網絡課堂、手機電視、移動通訊等都有較全面的了解,這也為我站順利開展特色培訓搭建了有力的平臺。

        三、創新培訓機制、服務返鄉農民

        (一)信息與技能問詢相結合,吸引農民注意力。

        為了解決農民確信息、缺技術的問題,針對返鄉農民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點,我站運用網絡、電視、手機等新型媒體建立了強大的信息與咨詢平臺。首先,實施萬村聯網工程,努力建設高質量的村級網站,并加大對我站農民信箱、信息網站的宣傳,盡可能多的吸引返鄉農民的注意力,爭取讓多數返鄉農民都注冊一個農民信箱,并學會如何在便捷快速的網絡上自己的產品買賣信息,以及搜索與自己相關的服務、經營、再就業信息等。其次,進一步完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健全以電腦網絡、電話手機、電視《農技110特快》專欄和《農家報》為載體的“三電一報”信息平臺,及時更新農民尤其是返鄉農民急需的就業、服務等信息,隨時隨地滿足農民獲取信息的需要。再次,完善以農技110現場咨詢熱線、網上咨詢在線、專家手機連線和農民咨詢114號碼百事通為渠道的“三線一通”咨詢服務平臺,熱心專業地回答返鄉農民所急需的專業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的難題。

        (二)新型方式與專業技術相結合,提高農民學習力

        為滿足廣大返鄉農民對各類技術知識的要求,我站以農廣校為平臺,認真實施浙江大學遠程教育和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業余(脫產)學歷教育和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培訓平臺學歷教育,充分利用遠程教育這種新型教育方式,為廣大農民開展農技培訓,培訓內容廣泛豐富,針對性強,且教授方式靈活獨特,因而引起了廣大返鄉農民的興趣。同時,我站還開通了萬名農民素質工程網培訓專頁,建立了“萬名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影視頻道”,提供121個科教片和7個技能培訓教材供農民隨時學習、課下復習、鞏固知識,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競爭能力和專業技能。另外,對培訓后通過國家考核的農民頒發職業資格證書,肯定農民的學習水平及技術能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為保證遠程教育的專業性,網絡課堂中的培訓專家多是資深的農科技術人員,如09年6月26日-27日,由市蔬菜辦組織的全市蔬菜生產技術培訓班在市我站舉辦,省農業廳蔬菜首席專家趙建陽、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汪炳良等專家授課,50多名蔬菜技術干部、種菜大戶在主會場聽課,2000多名鄉村農技人員、信息員及種養大戶在當地利用農技110視頻直播系統聽課,各地普遍反映培訓內容豐富生動、直播效果很好。進一步強化了農民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能力,讓返鄉農民在自主發家致富的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三)流動培訓與基地培訓相結合,增強農民動手力

        認真組織大篷車送培訓下鄉計劃。大篷車是流動的信息技術培訓教室和流動的信息服務站,它集科技興農、信息惠農、應用培訓于一體,既是信息培訓資源,更是做實基層培訓工作的催化劑。農民們對這種流動的多媒體課堂很好奇,因此也表現出了高揚的熱情。在車上學習專業知識既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更是一種與信息化親密接觸的好機會,它讓人在特別的環境里學習農業知識、電腦技術、技能培訓,既新鮮又靈活生動,許多農民對此都喜聞樂道,學習熱情也特別高漲。

        第2篇:信息調研報告范文

        一、稅務信息質量的現狀及原因剖析

        目前我省國稅系統應用于稅收征管的主體軟件是《江蘇國稅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其采集的稅務信息基本覆蓋了稅收征管業務的全過程,是支撐稅收征管信息化的主要基礎,已采集的稅務信息為稅收征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部分地區的國稅部門重視稅務信息的采集、忽視稅務信息質量的管理,導致基層國稅部門采集稅務信息的正確性、真實性和完整性較差,一方面形成了大量錯誤的“垃圾”信息,影響了稅務信息的加工、分析和利用;另一方面稅務信息的采集面較窄難以滿足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稅務稽查選案等多項稅收工作的需要。經多次檢查和調查分析,目前影響稅務信息質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稅務信息正確性的影響因素

        1、前臺采集的基礎稅務信息(如:稅務登記信息、稅務認定信息等)不符合規范、差錯較多。如:(1)今年七月份南通市國稅局信息中心僅抽查了全市“稅務登記”中的15項信息,就查出錯誤及異常信息5200多條;(2)今年8月3日抽查了七項時間屬性數據(申報日期、稅款所屬性、上解日期、入庫日期、納稅人狀態變動認定日期等)超過計算機系統時間的錯誤信息達2556條。

        2、系統中部分關聯數據不符合邏輯關系。檢查發現:(1)經濟類型、所屬行業、稅種認定、預算科目和預算級次、稅收會計及統計核算等關聯數據之間經常出現邏輯性差錯;(2)納稅申報的主表、附表及相關財務信息報表的表內及表間關聯數據之間出現邏輯性差錯;(3)稅收會計及統計報表的表內及表間關聯數據之間出現邏輯性差錯等等。

        3、對系統中部分稅務信息的處理有不符合稅收征收管理的規定的現象。主要發現:在稅務認定、納稅申報及稅款征收、發票管理及工作流信息處理中有違規現象,導致產生錯誤信息。

        (二)稅務信息真實性及完整性的影響因素

        目前《江蘇國稅稅收管理信息系統》采集的涉稅信息主要來源于納稅人申報的信息。不僅納稅申報信息的真實性較差,而且現有的信息不能滿足稅源監控、納稅評估和稽查選案的需要。具體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基層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申報的虛假信息檢查核實的面較窄,對采用虛假申報手段進行偷騙稅查處的力度不大,導致部分納稅人“鋌而走險”。

        2、對國稅部門目前應用的《江蘇國稅稅收管理信息系統》、金稅工程系列軟件系統、《出口退稅管理信息系統》等相關軟件采集納稅人的相關涉稅信息未能很好地進行數據整合、信息共享,形成了多個“信息孤島”,不利于關聯涉稅信息的核查。

        3、基層國稅部門目前對稅源信息的采集主要依賴納稅申報的部分財務數據,缺少與納稅人相關的其它經濟信息和非財務信息的比對、印證,加之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存在占有信息的不對稱,導致稅務機關一方面采集稅源信息失真的問題難于控制,另一方面信息來源渠道不暢、信息占有量匱乏,難以實施有效的稅源監控、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選案。

        二、提升稅務信息質量的方案建議

        影響稅務信息質量的因素主要是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和完整性。國稅部門如何切實提升稅務信息的質量,筆者建議如下:

        (一)建立《稅務信息審計系統》輔助信息正確性審查。

        稅務信息的正確性是目前基層國稅部門首要解決的問題,它是稅收征管及稅收信息化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筆者認為:在進一步規范稅務信息采集、處理管理的同時,可將“國際內部審計”學科中“信息審計技術”的基本理念引入對稅務信息正確性的審查,通過建立稅務信息審計規則體系,創建《稅務信息審計系統》,應用計算機軟件輔助審計,以提高信息審計的效率和質量。

        (二)規劃建設“國家經濟稅收信息倉庫”,輔助稅務信息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審查。

        針對稅務信息真實性及完整性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

        首先,基層稅務管理部門要加大對納稅人虛假申報信息的查處力度,對故意采用虛假申報手續進行偷騙稅的納稅人要依法嚴厲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增加虛假申報偷騙稅的違法成本(經濟成本和政治成本)。嚴禁“以補代罰”和“以補代刑”,部分地區的基層稅務部門對查到的偷騙稅問題采用讓納稅人自行調帳補稅的做法必將“姑息養奸”,造成納稅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應予糾正。

        其次,上級國稅機關要盡快對現有的《稅收管理信息系統》、金稅工程系列軟件系統、《出口退稅管理信息系統》等相關軟件進行整合到位,實現信息共享和關聯信息的核查。

        再次,要盡快規范建設“國家經濟稅收信息倉庫”。稅務部門單方面采集納稅人的信息難以解決信息的真實性和全面性的問題,必須依賴于全社會各部門較強的協作和社會管理對稅務部門獲取和監控納稅人涉稅經濟信息的有力支撐。因此針對稅收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納稅人申報信息失真、稅務部門獲取涉稅信息的渠道單一和占有經濟稅收信息量匱乏等問題,為適應納稅能力估算、稅源監控分析、稽查選案以及其它經濟管理部門對經濟稅收信息的需求,建議國家稅務總局匯同國家信息產業部盡快規范建設“國家經濟稅收信息倉庫”,各省、市、縣建立分庫,全國聯網。初步設想建議:“國家經濟稅收信息倉庫”由“稅收征管信息庫”、“經濟情報信息庫”和“數據處理交換平臺”三個部分組成。由國家信息產業部統一規范管理,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審計署、國家工商管理局、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局、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電力和運輸等管理部門按職責分工共同參與“國家經濟稅收信息倉庫”建設,并按各自的業務需求共享、加工、交換、處理信息。“稅收征管信息庫”主要采集國稅局、地稅局、財政局、海關等涉稅部門的稅收管理信息及金稅工程發票信息;“經濟情報信息庫”主要采集工商管理信息、市場交易及價格信息、經濟統計監管信息、資金流向信息、物流信息、國外稅收經濟情報及交換信息等;“數據處理及交換平臺”主要為數據的整理加工、數據挖掘和增值利用、信息共享交換服務。建設“國家經濟稅收信息倉庫”,既能為經濟管理部門提供豐富的“各取所需”的智能分析工具和“信息原料”、提高信息采集的質量,又能有效地幫助各部門完成對內監督和對外控管。它是國家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立交橋”,將各個部門的“信息孤島”連接貫通,可有效地解決單個部門采集信息的失真和各部門重復采集信息的問題。

        在目前尚未建成“國家經濟稅收信息倉庫”前,各地稅務機關要拓寬信息采集渠道,除采集納稅人申報信息、稅收征管信息和金稅工程信息外,稅務部門為取得真實信息,要繞開納稅人直接報送渠道,從其它部門和渠道掌握納稅人不易隱蔽的經濟信息,盡可能與當地的工商、地稅、海關、統計、金融、供電等部門協商實行信息交換和共享,完善稅務信息的采集、分析機制。

        三、創建《稅務信息審計系統》的構想

        針對我省國稅系統稅收管理軟件的應用和信息采集的現狀,如何創建《稅務信息審計系統》,筆者擬從系統功能的定位、審計規則體系的建立、審計模式及流程等方面提出一些初步構想:

        (一)系統功能定位

        我們設想創建的《稅務信息審計系統》在現階段僅作為我省國稅系統應用的《江蘇國稅稅收管理信息系統》的外掛軟件,對《江蘇國稅稅收管理信息系統》采集和處理的稅務信息進行事后的審查、糾錯和考核,必將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但《稅務信息審計系統》軟件不可能解決影響稅務信息質量的所有問題,而只能對主要影響因素——信息采集和處理的正確性進行輔助審查,以提高稅務信息審計的質量和效率。因此《稅務信息審計系統》的主要功能初定有兩項:一是對稅務信息采集和處理的正確性進行輔助審查;二是為審查出的異常和錯誤信息查詢、分析、確認、修改和考核提供支撐平臺。

        (二)審計規則體系的建立及信息審計技術的應用

        《稅務信息審計系統》軟件依據審計規則采用多種信息審計技術進行審查,因此審計規則體系是系統的核心,而審計技術是手段。我們設想暫定為五大審計規則:

        1、單項數據審計規則:是對《江蘇國稅稅收管理信息系統》中單個表中的單個字段或代碼的錯誤信息進行審查,如:對稅務登記表、稅務認定表、納稅申報表等中的字段或代碼是否符合規范進行審查等。

        單項數據審計主要應用“校驗審核”技術中的“合理性校驗”、“格式校驗”的方法,利用審計軟件例行程序校驗采集的數據是否有誤。(1)采用“合理性校驗”技術,事先設置數據的取值范圍的上限和下限,查找超范圍的異常數據;(2)采用“格式校驗”技術校驗采集數據的類型和長度是否與要求相符。

        2、數據邏輯性審計規則:是對單表或多表中的兩個或多個數據進行表內、表間邏輯關系比較,查找不符合邏輯關系的數據。如:對納稅申報表、稅收會計報表和統計報表進行邏輯關系審查等。

        數據邏輯性審計主要應用“校驗審核”技術中的“相關性檢驗”和“存在性檢驗”的方法,利用審計軟件例行程序檢驗相關數據的關系是否存在和符合邏輯關系。(1)采用“存在性檢驗”技術將采集輸入的數據與專門的對照表或主文件中存儲的參考數據比較,確認輸入的數據之間關系是否存在;(2)采用“相關性檢驗”技術,對相關數據是否符合既定的邏輯關系進行程序化檢查。

        3、信息處理合規性審計規則:是依據《江蘇國稅稅收管理信息系統》中信息處理的結果,查找違反現行稅收征收管理規定的信息。如;對稅務認定、納稅申報和稅款征收、發票管理等信息處理的合規性進行審查,可為部分稅收執法責任考核項目提供輔助考核手段。

        信息處理合規性審計主要應用“信息處理控制”中的“合規性檢驗”技術,即利用審計軟件的例行程序檢查相關業務處理信息是否符合既定規范。

        4、征管質量信息審計規則:是對各單位征管質量指標考核結果的影響因素進行查找和分類,為征管質量考核的分析、評價和糾錯提供依據。

        征管質量信息審計應用的信息審計技術與信息處理合規性審計相同。

        5、工作流信息的審計規則:是對《江蘇國稅稅收管理信息系統》6.0版軟件應用中產生的不合格工作流信息進行分類查找、分析,為軟件應用質量的評價和考核提供依據。如:對逾期工作流、退回工作流和撤銷工作流信息的審查等。

        工作流信息的審計主要應用“信息處理控制”中的“有效性檢查”技術,檢查流程信息的非有效處理的情況。

        審計規則體系應根據《稅務信息審計系統》應用范圍的變化進一步完善。

        (三)系統模式和信息審計流程

        考慮到《稅務信息審計系統》軟件運行的信息量較大,對服務器資源占用量較大,若采用適時審計的方式會影響到正常的稅收征管業務的在線處理。因此擬采用定時審計的方式,即:將后臺審計程序掛在稅收征管服務器中,依附原征管數據庫中或另建一個新的數據庫,每天在非辦公時間定時自動運行審計程序,并將審計結果存放在指定文件中。軟件可采用目前流行的B/S模式開發,可由各單位數據管理員應用IE瀏覽器查詢審計結果,并按原操作人員分發。

        具體的信息審計流程為:

        (1)市局信息中心在非辦公時間依據審計規則將每天審查出來的異常或錯誤信息存放在后臺數據庫中。

        (2)各分局信息系統管理員利用軟件的查詢功能,選擇一定的查詢條件和項目查詢,并按股所和操作人員分發。

        (3)操作人員分析確認產生異常或錯誤信息的原因,并提出修改方案。應由前臺修改的錯誤信息由操作人員作前臺修改;應由后臺修改的錯誤信息通過批件流轉程序上傳縣(市)局信息中心審核。

        (4)縣(市)局信息中心對應由業務部門審批的修改方案,通過批件流轉程序分發給業務部門審批。業務部門將經審批確認的錯誤信息修改方案傳送給縣(市)局信息中心作信息修改的依據。對應由后臺修改的錯誤信息,統一交由數據管理員后臺修改。

        (5)對經審計確認的錯誤信息分析主客觀原因確認列入對信息質量的考核。

        第3篇:信息調研報告范文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以今天這樣的深度和廣度,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隨之而來的信息化浪潮又將人們推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信息化時代。特別是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面對國際化的競爭,迫切地要求我們用高科技的手段改造現有的畜牧業,全面推進畜牧業信息化是提高畜牧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在推進信息化的過程中,要通過計算機網絡及通信技術,把畜牧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到用戶手中,實現畜牧生產、管理、畜產品營銷網絡化,加速傳統畜牧業的改造和升級,大幅度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率、管理和經營決策水平。

        什么是畜牧信息化

        畜牧信息化,是指為全面提高畜牧業經濟運行效率、畜牧業勞動生產率、畜牧企業競爭力,在畜牧生產、管理、經營各領域不斷推廣和應用電腦、通信、網絡等信息技術和其他相關智能技術的動態發展過程。在整個畜牧信息化建設中,硬件(電腦、網絡等設備)是基礎,軟件(辦公軟件、各種應用軟件)是條件,信息資源(資料、消息的收集過程)則是重要的生產要素。

        畜牧信息化的現狀

        我國目前畜牧信息化水平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畜牧業基礎設施薄弱;畜牧信息資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給用戶的有效資源嚴重不足;畜牧信息技術成果應用程度低,嚴重阻礙了畜牧業現代化的發展,這也正是當前實施畜牧業信息化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畜牧業網絡建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重復建設、小而散,而真正能為用戶提供有效信息、訪問價值大的網站并不多。畜產品市場動蕩不定,需求與供應之間,始終處于周期性的波動之中,經常出現“買難”、“賣難”的現象。

        建立畜牧信息資源數據庫,完善網絡建設

        數據庫是指在計算機存儲設備上的數據集合,內容豐富、真實有效的信息資源是畜牧業信息技術的關鍵。根據不同用戶對信息需求多樣化的實際,加強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保障建立一個真實準確、及時有效的信息數據庫。例如,美國建立了畜牧信息數據庫系統,包括飼料、活畜和畜產品的價格、銷售、庫存、運輸和進出口等很多動態信息,同時將信息及時地向網絡傳送,全國各地的政府、研究所、大學、企業、飼料廠等都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到這些數據,以進行市場預測和生產決策。轉變了政府職能,避免了生產的盲目性。

        同時加速推進畜牧信息網絡工程的建設,加強標準和技術平臺的建設,建立統一的網絡平臺,建立以各省畜牧信息中心為樞紐,上聯農業部,下通至全省各地市縣鄉的畜牧信息網絡體系,并使畜牧信息網絡與畜牧業龍頭企業、全國各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養殖大戶及畜牧業科研機構實現計算機聯網。

        完善畜牧信息網絡建設,首先要加強畜牧信息員隊伍的建設,開展畜牧信息員培訓,拓寬信息渠道,推廣信息來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靈活的畜牧信息采集、整理、隊伍;其次要不斷改進和完善網站中的欄目,增加一些對用戶具有指導意義的信息欄目,例如“供求信息”、“市場動態”等信息;最后,要加大網站的宣傳、推廣、普及,農民養殖戶是畜牧信息使用的主體,必須使他們學會在網上獲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網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產實際中,發揮出最大的效益,這也是建立網站的最終目的。

        第4篇:信息調研報告范文

        一、信息中心的現狀分析

        在吉安市政府層面,2005年成立了直屬于市發改委的吉安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掛市信息中心、市政務網絡管理中心牌子),為副縣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編制12名,承擔全市信息化的相關具體工作;2010年市政府機構改革時,組建吉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并設立內設機構信息化推進科(掛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專門負責指導推進信息化、協調信息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等工作。

        從市直各機關事業單位層面來看,各單位為適應形勢發展和工作需要,紛紛建立自己的政府門戶網站、內網,專門設立信息中心機構,抽調人員從事電子政務等工作,推動了政務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市本級信息化建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但在實際工作中,吉安市信息化建設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

        1.機構重復,人員編制浪費。目前,經機構編制部門批準設立信息中心機構的單位有:市發改委、市統計局、市審計局、市財政局、市國土局、市環保局、市教育局、市水利局、井岡山管理局旅游管理處等9個單位,共核定編制65名。另外,社保局、醫保局、住房公積金中心、招投標中心等30多個單位為滿足工作需要,自行建立信息中心,形成信息中心“遍地開花”,造成機構的重復設置,也占用了有限的機構及人員編制資源。

        2.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嚴重。大多數機關事業單位重視立項搞信息化建設,陸續建立各自的信息系統,很多是省、市、縣垂直一條線建立,從而產生各自的機房、軟硬件設施設備,這樣大規模的投資,少則數十萬元,多則數百萬元。同時,很多單位在信息化建設時,由于盲目追求設計方案的理想化、超前性及設備的先進性、完美性,片面地追求硬件的高規格、高配置,而不顧硬件設備的實際利用率,造成資金、設施設備及場所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

        3.功能不全,信息資源無法共享。許多單位在信息化項目開發建設時,往往僅根據自身業務需求、認識水平和可爭取到的經費支持,在信息化建設上各攬一攤,各行其是,過分依賴于各系統集成商和軟件開發公司。而對本系統業務資源的共享和整合卻缺乏全面考慮,更談不上對跨行業、跨部門的信息共享進行全盤規劃。尤其是在涉及管理業務的各類應用系統的開發上,往往從維護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從平臺選擇、功能設計到數據組織,各自為政,致使各部門的“信息系統”大都彼此孤立,形成信息孤島,國家寶貴的信息資源在黨政機關及公共服務系統內難以共享。

        二、整合信息中心的必要性

        1.整合信息中心是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需要。推行電子政務是國家信息化工作的重點之一,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支持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履行職能、提高公共服務部門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電子政務使政府的服務更為快捷、更為方便、更為暢通、更為直接、更為公平,具有更高的附加值。通過電子政務,可以大大提高公共服務的透明度,方便了百姓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形成良性互動,從而能夠大大提高老百姓對政府公共服務的滿意度。因此,大力整合信息中心,推行電子政務,通過構建網絡化的信息平臺,打通信息傳遞的中間環節,實現綜合一體的信息化體系,達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可以更好地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

        2.整合信息中心是建設數字化城市的需要。目前,全國各地的數字化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尤其是北京、上海等沿海發達城市,都依托現有的黨政辦公信息專網和無線通信網絡,建立連接監督、指揮體系和所有相關政府部門、專業部門的廣域網,實現無線通信網絡和有線網絡之間的專線連接,為有關部門實施監督、指揮、執行提供安全、快捷、穩定的網絡資源保障。借鑒這些地方建立數字化城市的經驗,吉安市在建設數字化城市過程中,必須要對各單位現有的信息中心進行整合,依托全市統一政務網絡,加快云計算、物聯網、無線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有效整合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信息資源。

        3.整合信息中心是降低行政成本的需要。目前,一方面,很多市直單位的信息中心都配置了服務器、存儲、交換機等設備及機房等配套設施,投資金額較大,且每年的運行、維護成本以及人員經費開支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許多尚未建立信息中心的單位也有計劃、有要求建立信息中心,推進信息化建設,發展電子政務。如果能盡快整合各單位現有的信息中心,綜合尚未建立信息中心各單位的現實需要,建立綜合一體的信息中心,不僅可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大大降低運行及維護成本,還可避免新一輪的重復建設,節省建設資金。

        三、整合信息中心的途徑

        如何加強信息資源的整合,加快構建新形勢下集約化、節約型、共享型的信息體系,成為吉安市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內迫切需要考慮解決的問題。加大市直各單位信息中心的整合力度,無疑將對吉安數字化城市建設、電子政務發展等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統一規劃,加強協調。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市政府的主導和協調作用,加大信息中心整合力度,在吉安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組織下摸清底數、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統一制定標準,健全制度體系,確保整合后的信息中心切實發揮職能作用,建成后的信息系統實用、好用、管用。二是加強協調。要加強與省直對口單位的溝通聯系,在不影響系統業務工作的前提下,保留各單位的服務終端,加大網絡、服務器等硬件設施及信息資源的整合。三是要有大局觀念。市直各部門要摒棄部門利益,一切服從大局,實行公共資源綜合使用,業務系統在統一技術標準下進行建設,共同推動信息的整合共享、集約化發展。

        2.撤并機構、理順職能。一是撤并機構。建議除銀行系統、公安系統及部分條管單位的信息中心外,市直單位現有的信息中心一律撤并。借鑒發達地區的做法,建議吉安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掛市信息中心、市政務網絡管理中心牌子)直接更名為吉安市信息中心,進一步加強其職能作用,將其變更為直接隸屬于市政府管理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二是理順工作職責。切實理順市工信委與吉安市信息中心的關系。市工信委主要負責統籌推進全市信息化工作,擬定相關規劃及政策,制定技術標準和建設方案,協調信息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監管信息服務市場等職能。市信息中心則具體承擔信息資源的開發、信息技術應用和電子政務的建設(含網絡、機房、設備及公共基礎數據資源)等任務,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

        3.合理分流,節約機構編制資源。各單位的信息中心撤并后,由于工作量相對減少,其工作人員不可避免地要裁撤分流,這是整合信息中心工作的難點。鑒于這些人員絕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技術專長,應合理使用,務求人盡其才。通過撤并核銷信息機構,分流一批人員到所在單位其他崗位工作,既節約了機構資源,又未突破現有編制總量,還部分緩解了市直單位人手緊缺的矛盾,實現了機構編制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第5篇:信息調研報告范文

        ,確實受益非淺,收獲頗豐。考察團通過看、聽、記、思,深深感到海淀區法院等單位有許多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法院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海淀區法院黨組一班人帶領廣大法官恪盡職守,服務大局,嚴格按照“三個領先”(指標領先、影響力領先、核心競爭力領先)、“四個一流”(抓一流黨建,帶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建一流法院)的要求,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培養出宋魚水、尚秀云等一批杰出的優秀法官。透過這些成績,方方面面無不包含著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一)審判管理網絡化、智能化,確保了公正高效

        、辦案管理實現網絡化。海淀區法院、北京高院運用清華紫光開發的《法院信息管理系統》軟件,所有審判、執行案件從立案到歸檔全部實行網絡化管理,實現網上立案、辦案、歸檔、查詢,增強了審判活動的公開性、有序性和規范性。案件訴訟來法院后,立案庭按要求錄入立案信息,快速完成立案工作。基層人民法庭立案也是通過網上進行,方便了群眾訴訟。立案后,微機自動分案,避免當事人“選法官”,杜絕關系案等現象的發生。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各類案件通過計算機進行審判流程管理,立案、分案、文書制作、統計分析等工作都在網上完成。審委會討論案件的“審理報告”在會前以電子文本形式在網上傳遞,實現案件網上流轉。案件審結后,將辦結的訴訟案件基本信息和法律文書輸入到計算機系統,形成電子檔案,增強了檔案的檢索利用。

        、質量、效率管理實現智能化。海淀區法院、北京高院院領導運用“領導決策輔助分析系統”對各類案件進行統計分析,利用網絡信息加強對審判工作的監督管理,設置立案、分案、排期開庭、結案以及歸檔五個節點對案件進行全程動態跟蹤,全面準確掌握審判工作基本情況。審判監督庭根據分工每月在網上隨機抽查一部分案件,進行嚴格的評查,評議內容從程序、事實、法律適用、訴訟收費、裁判結果和社會效果預測六大方面細化為多個小項,評議時依照評議細則逐項進行,評查結果每月在網上通報排位。在司法效率方面,實行《審(執)結案期限提醒、警示制度》,規定刑事、行政、執行案件必須在法定的期限辦結,將民事案件普通程序審理期限由法定的個月縮短為日、簡易程序審理期限由法定的個月縮短為日。《法院信息管理系統》根據權限對各類案件審限逐件自動提醒,并由立案庭專人負責在網上對審、執案件跟蹤檢查,每天對民事、行政案件審理期限屆滿前日、執行案件執行期限屆滿前日的未結案件進行提醒;對民事、行政案件審理期限屆滿前日、執行案件執行期限屆滿前日、刑事案件普通程序審理期限屆滿前日、刑事案件簡易程序審理期限屆滿前日的未結案件進行警示,書面通知承辦人,在局域網上公布,每月通報,杜絕了超審限和超期羈押案件。去年,該院沒有出現一件超審限和超期羈押案件的現象。

        、信息查詢實現公開化。海淀區法院在一樓大廳安裝了電子顯示屏,用于公告和進行法律宣傳。利用電子觸摸屏建立審判、執行案件公開查詢系統,審判法庭位置查詢系統,方便當事人查詢信息,實現信息查詢電子化,當事人可以隨時了解審判情況。設立電子公告系統,每天公告案件開庭審理信息,方便當事人訴訟,提升法院形象。

        、法庭審理實現數字化。北京市所有法院均建立了數字法庭,所有庭審均實行了數字監控,實行電腦自動刻錄光盤,并運用法律文書自動生成模塊,庭審完畢,法律文書即可發送到當事人手中。數字法庭還實現了上下級法院和最高法院聯網,北京高院的領導隨時可以觀看到轄區法院每個審判庭的庭審情況。

        、司法服務實現便民化。海淀區法院以追求效率和便民作為審判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年月,在全國法院率先成立審判管理辦公室,著力推進審判管理改革。審判管理辦公室對外設立“一站式”的訴訟服務大廳,將收受證據材料、上訴文書、公示催告、訴訟保全等與審判相關的內容集中辦理,解決群眾找不到法官、跑不起法院的問題;對內將司法鑒定、評估拍賣、文書送達等環節集中管理,解決法官事務性工作過多,不能專心審判的問題。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審判管理辦公室共辦結保全、鑒定、拍賣案件件,收取上訴案卷件,其中移轉上訴案件件,收取證據材料和執行線索份,公示催告和支付令件,引導、接待查詢余人次等等。通過實際運行,審判管理辦公室在提高審判效率和規范司法行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當事人對這項機制創新表示了由衷地贊揚,認為:“審判管理機構和當事人服務大廳,設置科學,方便了當事人,提高了效率,也促進了司法透明”。

        (二)隊伍管理公開化、透明化,確保了勤政廉潔。

        、法官隊伍實現精英化。海淀區法院在上個世紀年代初,就打破了傳統的進人渠道,由原來從部隊轉業干部和地方招干中進人轉變為招收德才兼備的優秀政法大學生。目前,該院共有法官和司法輔助人員人,其中在編

        干警人,聘任制人員人。隊伍中%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人,博士人,博士后人。年該院新招名審判人員,其中法學碩士名,法學博士后人。

        、法官管理實現民主化。北京法院在實現法官精英化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調動法官的積極性,強化了法官自我管理的理念,設立了法官大會和法官委員會,賦予其在法官評價、教育培訓、晉職晉級、選拔任用等方面的知情權、建議權和參與權,通過充分尊重法官自主性的自律手段,逐步探索建立起自我評價、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新型法官管理機制。同時,建立資深法官制,現有資深法官名,其享受的待遇與庭長同等,每名資深法官有專用的審判法庭,配有名助理法官,專司審判之職。

        、崗位考核信息實現

        公開公平化。在海淀法院制定的《工作人員崗位目標任務考核辦法》中,他們從工作質量、效率、效果等方面將崗位目標量化,利用計算機信息每月進行考核評分,公開考評結果,獎優罰劣,接受監督,并將全年考核結果裝入干警廉政檔案,作為干部培養、提拔和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用數字說話,調動了干警工作積極性。由于北京實行了“陽光工資”制,干警收入較以往有較大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海淀法院變原來的物質獎勵為多元化獎勵方式,對表現突出的獎勵出國、休假、學習、晉級等。

        、規范行為實現監控化。海淀法院院領導和監督部門運用電視監控系統對院機關所有庭審活動進行實時監控,使干警的庭審作風和工作作風得到有效改善。同時堅持用制度管人、管案、管事,修訂完善審判工作、隊伍建設、后勤管理多項規章制度,匯編成冊在局域網上公開,供干警學習查閱,政治處、辦公室、監察室、審監庭等職能部門負責落實,納入《紀律作風量化考核》嚴格獎懲。與此同時,該院進一步加大了監督檢查的力度,開通監督電話,每逢院長接待日所有院領導均到室接待群眾,隨時聽取當事人對法院工作和案件辦理情況的意見、建議,實現院長與群眾的“零距離”接觸,暢通監督渠道,加強廉潔自律。

        、人事管理實現數字化。據考察了解,海淀區法院還建立了人事、工資信息管理子系統,及時輸入相關信息,方便查找利用。

        (三)司法政務管理自動化、電子化,提高了保障效能。

        、辦公辦案實現自動化。海淀區法院、北京高院運用《網絡智能辦公系統》,使各種公文的擬制、審核、簽發、印制和公文收發、傳閱等環節均通過網絡進行,發文僅僅局限于對外單位,實現無紙化辦公,改變了傳統公文處理中效率低下的“文件旅行”,提高公文運轉速度。裁判文書輸入打印終端統一印制,當事人上訴再根據需要印制,避免過去每件案件印制大量法律文書造成的浪費。嚴格執行保密工作規定,內、外網計算機嚴格分開,確保網絡運行安全,杜絕發生失、泄密事件。

        、安全保衛實現了規范化。海淀區法院在進法院的大門處安裝了安檢門,在辦公區安裝了非接觸式ic卡門禁控制系統,隔離了審判區和辦公區,干警一律走法官通道,當事人辦事必須經門衛登記后在一樓接待室辦理。在審判庭、接待室、樓內大廳安裝了數字監控系統每個監控點均可在網絡上傳輸記錄、查詢,用于安全防范。

        、財務管理實現電算化。據海淀區法院的領導介紹,他們建立了財務信息子系統,實現會計電算化,成本核算科學化。進一步加強了對訴訟費的管理,財務人員通過微機對每件案件收費情況逐一檢查,嚴禁多收或少收,嚴格財經紀律。同時,還建立了物資裝備管理電子系統,固定資產、物資裝備和辦案文書、辦公用品分門別類建立微機臺帳,實行動態管理,隨時掌握家底,既保證工作需要,又確保厲行節約。

        、檔案管理實現電子化。通過建立檔案管理子系統,運用科學的《文檔管理系統》軟件,錄入建院以來的所有文書檔案文件目錄,方便檢索查閱。對年以來近萬件訴訟檔案進行電子歸檔,做到訴訟實物檔案與電子檔案同步歸檔,方便利用,實現檔案工作規范化管理。

        海淀區法院、北京高院廣泛運用網絡技術,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實現了信息共享。法院審判(執行)案件信息、人事勞資信息、財務物資管理信息、檔案工作信息和法律法規信息、行政公文都被錄入微機轉換為數字形式,形成電子檔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方便多人同時上網查閱。二是嚴格了管理制度。審判流程、審限跟蹤、訴訟收費等工作根據管理權限并按照預先設立的程序進行操作,避免人為因素干擾。院領導和監督部門通過網絡隨時掌握各類案件審理、執行情況,特別是解決了人民法庭不便管理的問題。三是節約了工作成本。審限跟蹤、統計分析、財務管理、人事工資管理、檔案管理、公文傳遞等工作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管理,節約了大量人力資源。各類文字材料、裁判文書以數字形式在網上傳遞,文印紙張費用大幅度減少。四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后,信息材料的處理和傳遞速度明顯加快,減少不必要的工作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考察體會和加快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北京法院先進的管理模式、全新的司法理念、公正高效的辦案效率、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研發與應用、硬件設施的投資方式等等,通過此次考察學習無不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無盡的思考。而這些變化無一不是現代科技帶來的產物,詮釋了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這一真理。毋須諱言,我們尚處在不發達的西部地區,財政不可能亦無能力完全負擔我們發展、建設的巨大投入,因此根本不具有發達地區所能給予的財力支持,對此不存在可比性。然而,他們先進的理念、管理方式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特別是信息革命所產生的巨大效果,進一步堅定了我們搞好信息化建設的決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及省高院、清華紫光等單位的關心幫助,有全州法院干警的積極參與,我州法院的信息化建設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結合北京的考察經驗,我們要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信息化建設必須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

        從考察看,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是做好法院工作的前提。結合我州法院實際,要切實樹立起“以人為本,依法治院,從嚴治院,科技強院”的理念。管理模式要從行政化管理為主向司法化管理為主轉變管理內容要從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管理方式要從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轉變管理方法要從他律為主向自律為主轉變管理手段要從傳統型向現代智能化轉變。據悉,最高院即將出臺加快法院信息化建設的決定。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加強法院信息化建設是大勢所趨,是人民法院建設的發展方向;要充分認識到加強信息化建設是確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促進隊伍廉潔的有效手段;要充分認識到過來我們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搶占了發展先機,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向前發展;要充分認識到上級法院和領導的關懷與期盼。過來,最高法院、省高院、海淀區法院、清華紫光華宇公司等單位對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設給予了諸多關心和支持,為我州法院的信息化

        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只有通過加倍努力,確保整個系統的正常高效運轉,才能不辜負上級法院和領導的期盼和要求。

        (二)加強信息化建設必須全員參與

        信息化建設不是某個部門、某些人的事,而是涵蓋了我們審判工作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的一件大事。為此,一要領導帶頭。只有院領導和庭室負責人付諸于具體行動,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才能帶動廣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自覺參與。二要確保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條件。要擠出經費,給廣大法官購買和配備電腦等必要的辦公設備。三要不斷加強教育培訓。要通過開展培訓,使干警全面掌握電腦等設備的基本操作規程。四要切實把局域網辦好辦活,增強可讀性和適用性,提高法官參與的熱情和自覺性,形成人人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必須健全制度

        一是要完善監督機制。要以立案庭為主體,建立以案件流程管理為中心的監督機制;以審管辦為主體,建立以案件質量評查為中心的監督機制;以紀檢監察為主體建立以查處違法審判為中心的監督機制,以政治部為主體建立崗位目標考核為中心的監督機制。各司其職,相互協調,相互監督,運轉流暢,使審判工作步入辦案規范化、管理科學化和辦公現代化的軌道。二是要重點建立局域網管理、案件信息錄入等相關配套制度,突出抓好立案和審判管理這兩個環節,充分發揮立案庭、審判管理辦公室和業務部門的職能作用,確保法官公正高效的審理案件。三是要認真抓好制度的檢查落實。要在健全完善有關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抓好制度的貫徹落實,為信息化建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6篇:信息調研報告范文

        農產品流通信息服務的現狀

        伴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農業信息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農產品流通信息系統也得到迅速發展。但是,目前農村的信息服務體系仍然薄弱,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其具體表現如下:

        1.農村信息基礎設施薄弱。由于我國政府在農村信息化方面的投資明顯偏少,同時缺乏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從而使信息基礎設施薄弱,農村信息化水平不高,遠遠落后于城市發展水平。一方面,互聯網的用戶和農業網站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相對發達地區,真正的農村地區的用戶很少。另一方面,大多數農產品市場沒有配備信息設備及專門人員,致使市場信息、庫存信息功能未能充分發揮。

        2.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利用率低。有調查顯示,幾乎國內比較大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都建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但是,實際上這些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大多只是信息,展示企業形象,沒有起到真正的交易作用。大多數農產品網站冷冷清清,即使有了初步的搭建,也形同虛設。并且信息化建設存在重技術輕內容的情況。

        3.信息渠道不暢。在部分地市縣沒有建立互聯網的信息平臺,絕大多數鄉村缺乏網絡溝通手段。基層農業部門信息渠道少,媒體間在農業信息傳播和方面缺乏必要的配合和溝通,信息利用不充分。同時,農業行政部門的管理服務工作電子化水平相對較低,政府和用戶雙向互動網上事務處理還沒有開展,從而難以為監管主體和公眾提供高效的網絡化服務,尤其在產品和生產資料的市場監管方面,很難滿足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秩序的迫切需要。

        4.農產品流通系統各個環節不協調。農產品流通系統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流通的各個環節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效益背反現象,一個環節效率、效益的提高有時會降低其他環節的效率、效益,從而導致整體的效率、效益降低。所以一個高效率、高效益運轉的流通系統必然是各個環節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系統。但我國由于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低、信息流不順暢,流通的眾多環節各自為戰、競爭無序。例如我國許多地方采取大量運輸鮮活農產品的策略來提高運輸效率,但因與其他環節協調不足,往往出現盲目運輸的現象,使鮮活農產品一時供過于求而無法銷售,又難以儲存,最終導致大量浪費,使系統整體蒙受損失。

        5.信息資源沒有實現有效共享。由于農產品流通由分散的成員各自進行運作,缺乏統一的信息網絡平臺,整個農產品流通過程的信息鏈是阻斷的,農產品流通信息資源沒有實現有效共享。由于沒有形成連接市場、政府、用戶、農產品生產加工者等之間的信息網絡,市場供求信息不能快速傳遞,整個農產品流通過程的信息鏈是阻斷的,各方信息不能相互共享,造成本應多邊共贏的各方相互之間缺乏必要的了解,從而造成信息封閉、堵塞。具體表現為市場建設無序,批發市場間價格差異明顯,波動劇烈,信息失真,導致批發市場的重要功能——“價格發現功能”不能很好發揮,市場供求信息指導生產與消費的作用也不能有效體現。

        加快農產品流通信息服務體系構建

        由于農業信息使用的“非排他性”和收集成本很高,加之其使用的邊際成本很低,因此,單個企業和個人一般不主動去收集和信息,而是傾向于采取”搭便車”的做法。這就決定了農業信息化具有公益性特點,要求政府必須進行支持和投資。為此當前務必著重做好下列工作:

        1.加大農產品流通信息化建設的投入。農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要有大量投入用于農業信息系統酌硬件設施建設,還要有充足的系統運行經費,以保障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這就要求政府必須在這些方面進行大量的投入:首先,加大農村廣播、電視等信息載體的投入,合理安排農產品信息節目的播出時間,增加農產品流通方面的信息量。提高農產品流通信息載體的利用率。其次,加大農村電信等基礎設施的投入,要加速改變目前我國農村的電信基礎設施薄弱、通訊費用居高不下、農戶電話普及率較低的實際狀況。有關信息服務部門要開通農業信息咨詢電話,方便農民及時了解信息。

        2.加強政府的信息服務工作。目前我國農村市場體系還很不完善,如果大量的市場和生產信息不由政府部門來組織,就無法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信息使用的公平性、及時性。并且由于我國農民文化素質比較低下,對信息的分析辨別能力也比較差,這就要求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強信息服務工作,推動農業信息網與各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及期貨市場建立聯網,直接從信息源采集信息,配備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信息分析和加工處理,及時向外和傳播,不斷增加信息服務內容,提高信息服務質量,使信息供給不斷滿足信息需求,并帶動信息需求的發展。

        3.密切農產品流通系統各個環節的信息溝通和協作。農產品流通系統由于信息的不暢致使整體缺乏協調配合,但由于流通系統的各個鄒分分屬不同的運作主體,具有不司的利益偏好和關注傾向,依靠本身的力量無法達到整個系統的信息暢通和有序配合,因此,政府必須主動擔負起協調和服務的功能,及時搜集各方面的信息,主動搭建有刊于各方進行信息溝通和協調的平臺,加強相互之間的信息溝通和協乍,提高信息的溝通效率,完善溝通渠道,使農產品流通系統各環節能密切協作,相互配合,以整體的力量參與市場運行。

        第7篇:信息調研報告范文

        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是市委、市政府正在全面推進的 “中心”建設之一。要有效增強我市作為區域性醫療中心的吸納集聚功能,就必須加快推進適應現代醫療要求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和衛生綜合管理等工作的衛生信息化建設。

        一、我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發展現狀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與努力,我市衛生信息化建設有了較好基礎,主要體現在:信息化資金投入不斷加大,網絡設施建設有了一定的基礎,信息化硬件建設初具規模,醫療服務信息化應用有所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和信息化管理初見成效,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進程加快。但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是衛生信息化建設發展不平衡。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范化綜合業務信息系統已實現全覆蓋,但是部分地區和單位對衛生信息化建設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衛生信息化建設嚴重滯后于廣大群眾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以及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管理、衛生行政部門綜合管理的需要。

        二是存在“網通”而“信息不通”的問題。以市衛生數據中心為核心、覆蓋轄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衛生專網已建立,然而不同地區、不同機構、不同業務系統之間尚未實現互聯互通,難以資源共享。如20__年以來已累計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700萬余份,但實際應用較少。同時存在大量手工填報數據及重復采集信息現象。

        三是資金投入與衛生信息化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省市已撥款近20__萬元用于衛生數據中心的硬件建設和平臺建設,但是我市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機制尚不完善,缺乏統籌的、經常性的項目管理和經費安排保障。二、三級醫院信息化所需資金絕大部分是自行籌措,由于難以獲取直接經濟回報,對信息化建設投入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是衛生信息化知識普及和宣傳不夠充分。我委面向機關、企事業單位、鄉鎮等群體的調查顯示,對衛生信息化工作的知曉率僅分別為30%、20.3%和9.6%,對于其資源合理利用、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控制醫療費用等作用更是知之甚少。另外,群眾參與信息化實效體驗機會偏少,尤其對老年患者等亟需優良服務的群體還缺少人性化設計。

        五是衛生信息建設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整體數量少、高級人才奇缺和現有人才知識結構不合理。目前,市衛生信息中心僅有計算機、衛生統計等專業技術人員4名,其他基層醫療和管理機構多是畢業于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技術人員,由于缺乏醫學知識和衛生管理知識,難以滿足衛生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二、對未來我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領導,確保前期規劃的有序推進。各級衛生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要切實擔負起統籌安排的領導責任,嚴格按照我市“十二五”衛生信息化規劃的時間節點要求推進建設進程,將衛生信息化建設和業務系統應用情況列入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指標,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例會制度,完善溝通、反饋和解決機制,真正提高我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決策水平。

        (二)多措并舉,有效破解衛生信息化建設的資金瓶頸。政府投資初期建設有利于統一目標和管理,但在短期依賴政府投入的同時,應該注重制定長期運營策略,包括分析和預測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充分整合協調各方資源的基礎上,通過項目合作、科技專項、增值服務等多種方式,拓寬渠道,籌措衛生信息化建設資金,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多方社會力量參與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

        (三)大力推進衛生信息標準化建設,促進區域信息資源共享。要做好已建系統、新建系統以及數據資源、基礎設施資源的有效整合,必須政府主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嚴格遵循國家、行業和專業領域已有的規范和標準,如《電子病歷數據標準》等開展衛生信息化建設;對于在整合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要組織專家加快標準和規范制定,防止與實際需要脫節。實現標準統一,才能真正實現衛生信息平臺各個應用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四)重視衛生信息化在淮海經濟區的功能擴展。要在20__年全面實現新農合跨區域資金監管和費用即時結報的基礎上,大力推動衛生信息化平臺在淮海經濟區核心區一體化建設中的進程,通過信息平臺逐步實現區域內各大城市健康檔案信息共享、委托檢驗和影像檢查、圖像和報告傳遞;實現我市大中型醫院與淮海經濟區醫療機構多形式聯合與合作,加強科學管理、評價和分配,提高區域衛生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五)多措施多渠道向群眾宣傳衛生信息應用知識。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報紙、電臺、電視、網站等媒體開辟專刊專題專欄,及時向市民宣傳衛生信息化的建設內涵、功能作用、應用操作等相關知識;另外在市中心醫院等衛生信息化建設程度較好的大型醫療機構設立信息化體驗中心,讓居民尤其老年患者等缺乏操作能力的群體切身體會信息化的好處,推動

        衛生信息化成果廣泛應用。

        第8篇:信息調研報告范文

        一、##市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統籌規劃,明確信息化建設目標任務

        20__年9月,##市國土資源局按照國土資源部下發的《關于開展金土工程一期建設的通知》,緊緊圍繞國土資源管理主要業務工作,以公開、透明和服務為目標,以市局和兩個試點縣(修武、武陟)為示范,以應用系統、基礎數據庫和網絡建設為重點,全面開展金土工程一期建設。20__年11月,該局專門成立了金土工程辦公室,結合《##市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一五”規劃》,統籌規劃,制定《##市金土工程一期建設方案》,通過了國土資源部信息辦組織的專家論證,明確了##市金土工程一期建設目標:進一步完善信息技術功能,形成覆蓋全市的上下聯動、科學規范的網絡化國土資源主流程管理;建立全市國土資源數據網上獲取、匯總和上報通道;形成以門戶網站為主要形式的全市國土資源信息服務體系。重點部署研發5個應用系統,安裝集成部下發的2個業務系統,進行5個數據庫的建設,同時以修武、武陟兩個縣為試點,開展縣級應用系統建設。

        (二)完善網絡,建立數據傳輸通道

        該局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成符合國土資源業務特點的國土資源電子政務網絡平臺。一是完成了對局域網升級改造。為實現內、外網完全物理隔離,在原有外網網絡基礎上,專門鋪設一套內網線路,并為全局每臺電腦加裝隔離卡和硬盤,采用雙網布線、雙硬盤加隔離卡的方式,建成了物理上完全相互隔離的外部局域網和內部局域網。其中外網與互聯網連接,形成互聯網訪問、信息服務和非業務系統運行的網絡平臺;內網與省廳視頻專網和市政府電子政務內網連接,成為業務系統運行的網絡平臺。二是建設了覆蓋全市國土資源系統的政務內網。本著節約資金,避免重復建設的原則,充分利用市政府電子政務內網網絡資源,與市政府信息辦聯合下文,明確了各縣(市)區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的建設任務,負責所在轄區國土資源部門的政府內網光纖的接入工作,建成了覆蓋六縣五區及五個二級單位的國土資源政務內網,實現了市、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互聯互通。三是加強了網絡安全建設。首先,為國土資源政務內網各節點添加了防火墻,加強網絡防護,并采用vpn技術建立虛擬專網,實現網上業務數據的加密傳輸;其次,增加入侵檢測和入侵防御設備,重點防護數據中心基礎數據庫的安全,確保全市國土資源主干網的安全、暢通、保密。

        (三)增強設施,建立市級數據中心

        為了滿足數據存儲和業務應用的需要,該局搭建了市級數據中心,初步建成符合國土資源業務運行、數據存儲的市級數據中心,將全市基礎數據統一存儲在市級數據中心,縣級作為應用終端可遠程訪問各類基礎數據庫,并通過交換程序實現市、縣兩級的業務數據的交換與共享。首先,完成了服務器機群系統安裝與調試,包括數據庫節點、應用系統服務節點、數據交換節點、網管及防病毒節點、備份服務節點、信息服務節點、視頻切換系統、機柜及其他機群輔助構件;完成了存儲系統和備份系統的建設。現已安裝高性能服務器10臺、4.8t存儲設備1套、40t備份設備1套,網絡交換機6臺,20千伏安不間斷電源1套。其次,在系統軟件方面,主要完成了操作系統、oracle數據庫、arcgis平臺、存儲備份系統的建設。

        (四)結合實際,大力推進業務系統建設

        該局結合國土資源管理業務的實際需要,積極開展了各種業務應用系統建設。先后完成了耕地保護業務應用系統、礦產資源管理業務系統、國土資源基礎數據庫管理系統等應用系統的建設;同時,為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還同步開展了信息服務系統、地籍管理業務系統和綜合事務管理系統等應用系統的建設。

        一是實現主流程信息化。針對國土資源行政審批業務具有審查環節較多、審批時間較長、材料復雜多樣等特點,該局建成了建設用地審批、建設用地供應等業務的網上審批系統,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和用地單位的報件一律進入該系統報批用地;建成了礦業權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劃定礦區范圍、采礦權設立、變更、延續、注銷等5項業務的網上申報、審查;建成建設用地預審網上審批系統,提高了預審和規劃修改工作質量。

        二是實現網上圖形輔助審查。建成基礎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專用圖形綜合查看功能,用于文檔、掃描圖件、矢量地圖和附加材料的瀏覽以及掃描圖件的配準、拼接,提供坐標配準、圖件自動拼接、坐標套合、局部矢量化等功能;支持基于arcgis基礎數據庫的圖形輔助審查,全面實現建設用地的網上圖形輔助審查,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審查、基本農田占用審查、違法用地審查、壓覆重要礦床審查、用地界限審查等。

        三是實現部配發系統界面集成。將國土資源部配發的建設用地供應備案系統和執法監察管理系統進行了界面集成,連接了數據中心的oracle數據庫,實現數據的集中管理與共享,已在相關科室安裝部署到位,并開始使用。

        四是完成建設用地審批系統縣級試點建設。為了網上審批在全市全面推廣,該局選定修武、武陟進行了縣級網上審批系統的試點建設,現已開發完畢并順利部署,實現了修武、武陟國土資源局建設用地預審、農轉用審批、土地征收審批、單獨選址用地審批、土地供應審批等在內的網上審批,目前該系統正在試運行,其他縣(市)區局也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五是實現全市國土資源公文網上傳輸。該局于20__年初開通網上公文傳輸系統,實現全市國土資源部門行政公文傳輸和非行政公文的內部流轉,實現網上傳送公文即時送達。隨著金土工程的建設,將公文傳輸系統納

        入金土工程統一平臺中,實現與業務系統的對接。 六是實現無紙化辦公。為了進一步提高日常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該局開發部署了綜合事務管理系統,與金土工程網上審批系統采用統一平臺,實現了與業務系統無縫銜接。共包括收發文管理、督辦管理、登記、復查復核、車輛管理、燃油管理、物品管理、會議管理、接待管理、購物管理、請銷假管理、工作臺帳管理、公文交換等21項子系統,基本上覆蓋了日常行政管理的各個方面。收發文管理系統實現了記錄每份公文的來文時間、答復時間、報送給誰、行文時限等內容,并提供公文審閱范圍控制、審閱時限控制、發文擬稿、領導審閱、公文查詢、公文會簽、公文歸檔、公文刪除、公文實時追蹤等功能。

        (五)夯實基礎,加強數據庫建設

        準確掌握國土資源基礎數據是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加強基礎數據庫的建設是金土工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該局相繼完成了五個基礎數據庫的整合建庫工作,且通過國土資源部驗收,為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是新建了四城區1:1萬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完成了全市六縣五區1:1萬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的整合;二是新建了全市1:1萬基本農田數據庫;三是新建了全市1:10萬礦產資源規劃數據庫;四是新建了全市土地開發整理規劃數據庫;五是新建了全市農用地分等數據庫。另外,還啟動了城鎮地籍數據庫的建設;開發了基礎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數據的可視化管理和服務,對全市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進行統一的整合、存儲和管理,并通過國土資源政務內網向全市國土資源系統提供數據服務,做到了成果共享。

        二、信息化建設的主要成效

        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設使該市國土資源管理方式發生了很大轉變,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一是提升了決策水平

        隨著國土資源數據中心的建立和各種業務系統的深化運用,國土資源管理的各類數據不斷完善,通過統一建庫存儲,全市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都能實時查詢數據、掌握情況、分析問題、研究對策,提高決策能力和水平。利用綜合查詢統計系統,可根據用地報件標題、項目類型、建設用地面積范圍、農用地面積范圍、耕地面積范圍、請示文號、收文日期、辦理狀態、所屬縣(市)區等多種條件組合查詢用地報件,并將查詢結果直接導出到excel文件用于形成各種匯總統計資料,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二是促進了規范管理

        在應用系統開發時,既考慮系統功能的開發,也按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設計各種辦理流程、辦理時限、審查內容和會審單位,實現了建設用地報批和批后供地等各種環節的無縫化管理。提供了對辦理過程進行監督、檢查的有效手段,通過流程查詢,可根據報件標題、項目類型、報送時間范圍、辦理狀態等多條件組合查詢用地報批業務的流轉情況,對逾期未辦理或需要緊急處理的進行實時催辦,提高用地報件審批效率。實現了績效考核的量化標準,隨時統計用地報件審理效率,統計每個部門審理報件所花時間、超時辦理次數、節約辦理時間長度,以量化的指標進行部門績效考核。切實有效地促進了國土資源規范管理。

        三是提高了服務質量

        利用網絡快速傳輸的特點,減少市局與縣局之間交流的時間,文件傳送時間從原來的兩三天縮短至幾秒鐘。報件電子化后,變原來串聯式審批為并聯式審批,報件可以同時發送到相關科室辦理、會審。市局與縣局用地報件審查規定時間從原來的各系統累計22天,分別縮短為10天和8天。此外,綜合查詢統計系統可自動匯總、自動統計數據,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減少了差錯發生。同時,從為民、便民、利民角度出發,該局開發了政務信息內網網站和互聯網門戶網站,將政務公開細化到全市國土資源具體業務管理中。

        四是降低了行政成本

        由于直接在網上受理和審查,在這種“虛擬窗口”的模式下,縣局承辦人員和業務申請人可隨時在網上填寫或補充相關申請材料,無需來回奔波。無紙化辦公的實現,在提高辦公效率的同時,大大減少紙張油墨的消耗;公文傳輸系統的開通,在提高傳送速度的同時,也大大減少送件取件的交通費用。通過信息化建設,全市國土資源系統每年可節約大量的辦公經費。

        五是促進了廉政建設

        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不僅提升了國土資源管理水平,還最大限度地將行政權力運行的整個過程置于“陽光”之下,接受廣泛的社會監督,有力地促進了國土資源系統的廉政建設。所有報件一律通過網絡進行報批,增加了透明度,防止與避免了暗箱操作。縣國土資源局和申請人不直接找審批科室,收件和審查都按既定的程序運行,同時系統還對所有的環節都進行自動的約束檢查,每一宗報件的辦理人員、辦理過程、辦理時限、審查意見隨時都可以在網上查看,監察和督查部門可件件進行全程監督,確保審批的公開、公平、公正。

        三、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該市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進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淺至深、從起步較晚到快速發展的各個發展階段,經過幾年建設,基本實現了全市國土資源申報審批管理的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其主要做法體現在:

        (一)領導重視、資金保障是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關鍵

        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技術要求高、投資額度大,涉及范圍廣。自20__年該市被確定為金土工程一期建設試點城市后,該局黨組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將金土工程建設作為年度重點目標任務來抓。為了加強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組織領導,成立了金土工程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組織協調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為確保金土工程一期建設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局長親任組長,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其他黨組成員及相關科室的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各單位、各部門在局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形成全局“一盤棋”的良好格局。同時,市局主要領導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匯報金土工程項目情況,積極申請建設資金,市政府在資金上也給予大力支持,投入專項資金800余萬元,確保金土工程各項業務建設對資金的需求,有力地推進了信息化工作的軟硬件建設。

        (二)立足應用、穩步實施是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措施

        信息化建設應以實際工作需求為向導,緊緊圍繞國土資源管理的重點工作,從需求上找切入點,從實際需要出發,做到邊研究、邊開發、邊建設、邊應用、邊

        總結、邊完善,建成一個用好一個,建成一個見效一個,在應用中發揮最大的功效。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涉及多方面內容、多個開發領域和多種業務類別,在推進信息化建設中,只有集中資源,整合力量,抓住重點,才能避免重復建設,少走彎路,確保信息化各項工作的穩步推進。該局以建設用地報件網上審批系統建設為突破口,在規范建設用地審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成功搭建了全市國土資源政務內網,加強網絡安全建設,建立市級數據中心,提高了信息化應用水平。在此基礎上,著力加快其他項目的建設速度,逐步建成礦業權管理系統、綜合事務管理系統、基礎數據庫管理系統、公文信息傳輸、城鎮地籍管理系統等應用系統,基本滿足了管理需求。 (三)抓好培訓、強化推廣是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為全面提高全市國土資源系統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加快應用系統的推廣速度,為應用系統的正式運行奠定基礎,該局注重統一組織培訓,針對業務系統特點,由業務人員、技術人員分別授課,并設立系統支持熱線,負責解答系統運用過程中的問題,促進信息化手段的全面應用。一是從20__年開始每年舉行一次全系統業務技能競賽活動,以競賽活動的方式激發全系統各級干部職工學習熱情,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二是各縣(市)區組織本單位人員進行培訓,強化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熟練掌握各種操作方法,為電子政務的推廣打下基礎;三是針對應用系統進行技術培訓,對已完成開發的應用系統進行專項培訓,使各業務科室熟練掌握應用系統的操作方法,確保應用系統能真正用起來。四是針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通過專業技術人員授課和實際操作,對系統的工作原理、操作原理、操作方法、一般維護、常見故障排除等進行專業培訓,使技術人員能熟練掌握系統軟件和硬件的維護管理工作,并能及時排除一般故障。通過選擇修武縣、武陟縣作為縣級業務系統建設試點,摸清了業務需求,完善了網上行政審查模式和業務流程、材料格式等,為網上審批系統在全市推廣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四)加強管理、注重質量是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核心

        項目管理是項目建設成敗的關鍵,為保證每個信息化建設不流于形式,不半途而廢,做到項目管理有據可依,項目工作有序開展,組織制定了《##市國土資源局金土工程建設規劃》,對重大的信息化建設項目,由該局信息中心負責開展項目前期調研論證,局金土辦組織相關人員對項目可行性進行研究評審,并邀請有關專家論證。對評審通過的項目,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擇優選擇項目實施單位。信息中心在項目實施前必須編寫項目計劃和實施方案,經局金土工程領導小組審議,報局長辦公會審定后執行。項目完成后,由局金土辦組織審查驗收。對于交付使用的項目,信息中心配合相關部門制定系統使用、運行、維護制度,經過金土工程領導小組審定后,交付相關業務科室使用管理,具體系統運行與維護由信息中心承擔。

        (五)健全機構、培養人才是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有力保障

        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是人才,網絡構建、系統研發、推廣應用都離不開人的因素。在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努力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合理有效地組織技術力量,為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技術保證。為保證全市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順利實施,該局成立了信息中心,抽調專業人員充實技術力量,面向社會招聘2名專業技術人才,并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各縣(市)國土資源局也均成立了金土工程領導小組,組建了信息中心,引進了專業人才。同時,堅持在開發中鍛煉人才,在應用中培養人才,每一項系統建成后,都及時組織培訓,讓管理人員都能熟練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系統操作技能,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信息服務水平。

        (六)認真考察、擇優選擇是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

        在信息化建設中,硬件環境是基礎,軟件開發是靈魂,協作單位的開發水平和實力直接關系到信息化建設的成敗。為了選擇開發實力強、水平高,且熟悉國土資源業務的軟件開發單位,組織相關人員先后到合肥、北京、無錫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考察軟件開發單位實力,了解項目案例的完成情況和運行情況,并與項目使用單位進行溝通學習,全方位了解軟件開發單位的實際情況,為系統軟件的順利開發和部署奠定了基礎。

        四、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信息化管理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網上申報審批是對傳統辦公模式一次變革,雖然該局相繼出臺了《電子政務系統及網絡運行管理規定》、《應用系統電子收文指導書》和《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報批方式的通知》等一系列規范和制度,但在實際應用中發現這些制度和規范還不夠完善、不夠全面,還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不斷探索,補充和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使網上審批更嚴謹、更科學。

        二是信息化應用技能還需進一步提高。隨著信息化建設成果的深入應用,對信息化應用技能要求越來越高,而部分人員信息化應用水平不高、學習意識不強,仍習慣于傳統作業方式的現狀,延誤了信息化系統的推廣應用,尤其是在縣(市)區更為明顯,因此,全面提高廣大干部職工的信息化應用技能,是今后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三是基礎數據庫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基礎數據庫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需要建立完善的數據更新機制,并不斷更新數據,才能保證基礎數據的現實性、有效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從目前基礎數據運行情況來看,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的現實性還不強,土地利用規劃、城鎮地籍庫等重要的基礎性數據還不完整,影響了圖形輔助審批功能的充分發揮,影響了統計匯總數據的準確性,因此,加強基礎數據建設,建立定期更新機制,是我們今后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工作。

        四是縱向、橫向網絡還需進一步聯通。目前,網上審批僅限于該局機關內部,對上,部、廳及市政府沒有形成網上報批,橫向,市直機關之間沒有形成信息共享,因此,無論從縱向還是橫向之間還需要盡快形成網絡體系和報批程序。

        第9篇:信息調研報告范文

        關鍵詞:保險公司;信息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F8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2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計算機網絡技術迅速發展,人類信息時代大大提速。全球性信息化和網絡化進程為現代社會發展創造了更高的效率。為合理規劃和建設金融保險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在此過程中,筆者對總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都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企業信息化方面的調研,便于其他金融保險機構更好的借鑒。

        一、信息化建設現狀

        1.管理信息系統向大后援應用階段發展,總部管理控制能力逐步在增強

        本次調研的都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于2005年10月19日開業的全國性財產保險公司。公司的主要經營范圍包括:機動車輛保險、財產損失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上述業務的再保險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保險資金運用業務,以及經保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都邦保險公司在計算機網絡建設和信息化建設方面,基本上已經建設覆蓋全公司的綜合管理系統,并強化總部各部門之間、關聯分公司之間的實時溝通與協做,規范管理流程,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實現跨地域、跨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管理信息系統從總部、各分公司、各部門、每個員工的局部單獨應用,逐步向跨部門、跨機構集成應用的階段發展,總部對下屬分公司的實時管控能力、業務協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如都邦保險公司在全國擁有分公司32家,分支機構多達400余家,服務網點500余家,其分支機構基本全部實現了OA辦公系統、核心業務系統、銷售管理系統、財務SAP系統及網上培訓系統的上線運行,進一步規范了各分支機構的運營管理、銷售管理、財務管理及培訓管理等流程,強化了保費收入、業務費用、考核管理和培訓等關鍵控制點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2.深入應用保險信息化系統,為做強、做大保險主業提供強有力支撐

        現階段,都邦保險公司立足于保險行業,在保險業務的各環節大力推廣網絡應用信息技術,建立了統一的業務系統標準和業務運營標準,不斷的規范業務流程和操作標準,推動保險創新產品,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和知名度。網絡信息化已成為眾多現代化企業提高工作效率、產品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3.積極推進電子商務項目,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保險在中國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1979年4月,國務院同意恢復保險業務。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對保險業做出“高水平、寬領域、分階段開放”承諾。2004年5月底,中國保險業總資產已突破1萬億元。與此同時,電子商務也已登上歷史的舞臺,并且已逐漸取代傳統的銷售模式,是對現代銷售模式變革創新的促進。太平洋集團公司董事長說:“新技術正在改變這個世界,改變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對企業原有的商業模式也提出了新的問題。構建以客戶體驗為中心的新的商業模式,其特點就是以客戶需求和客戶體驗為核心。沒有這個特點,這個商業模式是沒有時代特征的。缺乏時代特征的商業模式會導致企業在競爭中落敗,不要說發展,生存都會有問題。”

        在調研期間,都邦公司充分發揮保險行業的人才和信息網絡的優勢,深入開展了網上在線銷售、網上支付、第三方銷售平臺等電子商務項目,取得明顯成效。但都邦公司電子商務發展水平和同業相比尚存差距,如人保、平安、陽光等保險公司已實現了網絡銷售的多種功能,而且平安保險公司已在2011年實現了10億元保費收入的佳績。網上產品銷售,既降低了運營成本、規范了業務流程,又規避了暗箱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公司的品牌價值也會得到提升。平安保險公司將產品銷售與電子商務系統整合在一起,使保險產品更貼近市場、貼近客戶需求,使保險市場發展速度大幅提升。

        4.大力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提高了科學決策和技術創新能力

        在調研過程中,都邦保險積極通過數據挖掘、信息網站、知識管理等,加大力度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實施信息分級共享到下屬機構,為管理決策和技術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都邦保險采用統一對外門戶平臺,建立了40余個信息門戶,上網信息幾十萬個文檔,全公司員工通過信息門戶系統實現了對網上信息和服務的共享,提高了效率。

        但同時我們也發現,都邦公司在面對新的市場要求時,必須要增強創新意識,不受過去的模式和經驗所限,要敢于用新的視角來分析問題,用新的工具來解決問題,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要重視新技術在經營管理中的運用,努力提高互聯網技術、移動通訊技術、云計算技術的運用水平,把信息技術作為創新的重要引擎,優化客戶界面,降低經營成本,防范經營風險,提高運營效率,推動企業的發展。

        5.信息化基礎環境進一步改善,為加快發展并實現公司戰略目標做必要的準備

        首先,都邦保險公司積極建立總部的信息網絡平臺,以總部為核心,建立了覆蓋全國32家分支機構安全高速的專用OA辦公管理系統,有效支持了日常運營、財務管理、辦公等各項保險業務管理的應用。其次,都邦公司基本建立了總部的信息數據中心,將分散在管理中的各環節及各分支機構的業務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基礎數據存儲零亂、信息資源共享困難等問題得到不同程度地解決。再次,各類系統的信息化標準規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為各種信息系統實現集成、共享創造了條件。最后,都邦公司信息化建設組織領導工作進一步加強。信息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主要由信息技術部門負責管理,強化了信息化工作集中管理,并自2005年以來,都邦公司每年都會召開專門的信息化工作會議,加強公司信息化管理,對公司的信息化建設做重要的部署,根據戰略規劃,明確了下一步信息化建設發展的目標。

        二、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都邦保險公司的信息系統不能滿足公司快速擴張的迫切需要,這種供求不平衡性直接影響業務的發展和管理的效率

        在大多數注重管理的企業中,新的應用需求增長速度要比數據處理部門所能提供的服務快得多,同樣都邦保險也存在此類的問題,都邦保險2005年10月成立,三年間的時間已從最初的6家分公司,發展到全國32家分公司,速度發展非常快,但公司的信息化建設完全不能滿足業務高速發展的需要,存在諸多的瓶頸,如系統人才匱乏、系統改造周期長、服務商質量評估及信息更新時效等問題,都直接影響到管理效率及業務發展。

        2.投入成本有限,難以推動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發展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持續的成本投入和資金支撐,而在實際的公司運營過程中,百萬千萬的成本投入也未必能使系統建設立竿見影。但是如果項目投入沒有能夠給公司帶來相應的效益增長和效率提升,那么企業決策者無疑將背負巨大的壓力,導致在信息化投入方面慎之又慎。相比保險行業的特殊性,盈利周期長,短期內難以見到收益,所以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是長期的,也是相當巨大的。

        3.總部信息化管理和技術隊伍參差不齊,難以承擔各分支機構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建設全局性的重任,難以推動信息化建設廣泛開展

        保險企業內一般都存在信息技術人才匱乏,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都邦保險每年都會有相當一部分信息技術人員的流失,同時也會去全國部分院校進行人才的招募工作,保證整體信息技術團隊的飽和性。但是要針對公司的業務實際定制個性化的管理信息系統,在人員流動較大的情況下,要想在技術和服務方面得到可靠的保證是很困難的。

        同時,在保險企業之中,普通員工由于專業上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導致對網絡信息化的理解存有差異,在使用計算機和網絡開展工作的技能亟待提高。

        三、加快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1.立足于保險行業實際,制定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設計劃

        在信息化建設時,需要從公司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科學的計劃,既要重視近期建設,仔細研究“戰術”,把工作做到實處,也要考慮長期發展,認真思考“戰略”,確保可持續發展,避免造成各機構、各部門、各項目成為“信息孤島”,使信息資源沒有互通,沒有共享,造成信息資源的浪費。同時要防止軟硬件的重復建設和投資,要把有限的人財物的資源充分發揮作用。

        2.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強化信息化集成意識,充分發揮網絡優勢

        可靠、高效、安全的網絡系統,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在決策、計劃、領導、控制等各個環節都起著關鍵的作用,它能夠幫助各級領導制定決策、分析形勢,也可以輔助各層級的管理人員高效的開展工作,解決問題。

        加強公司員工的信息化意識,加大對各層級員工計算機基礎技能的培訓,從繁瑣的辦公方式解脫出來,同時要增進大家對新型技術的敏感度。為此,各級員工在工作中應當多思考、多分析,一方面要強調操作規范,另一方面要優化業務流程,同時大膽采用先進的技術,主動改進落后的的工作方式。

        3.加強技術力量,推動信息化建設

        要推動保險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足夠的技術保障必不可少。一方面可以吸收專業人才加入企業信息化團隊,充實專業技術力量;另一方面可以選送現有技術骨干力量參加相關學習和培訓,提高知識水平,培養出一支技術過硬的科技隊伍。企業自身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使信息化建設就能夠得到基本的技術保障。另外,還可以與專業的網絡服務公司建立全面合作關系,充分利用他們的信息資源,為企業提供更為廣泛有力的技術支持,進而不斷完善企業的信息化建設。

        4.規范系統管理,保證運營網絡良好運行

        計算機網絡既有它快速高效的一面,也會有信息安全隱患和威脅的一面。在公司日常運營過程中,軟硬件的故障、病毒的侵染、黑客的攻擊都是我們日常所要面臨的問題。為了保證系統網絡能夠正常運轉,保護系統數據的絕對安全,使網絡系統的功能在工作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應當加強對其進行規范的管理,不斷強化員工規范使用網絡資源的意識。

        四、報告綜述

        保險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它需要保險企業自身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經營狀況,還要同時滿足功能完備、快速高效、安全可靠和便于擴充等各方面的要求,存在著投資大,有一定風險和投資期長等問題,所以應當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開展信息系統建設。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222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中文字幕在线九热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