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參觀烈士陵園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活動主題: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情懷
活動時間:12月初,14周至15周間天氣晴好的某天
活動背景:74年前的“一二·九”運動是我國抗日救亡運動的一面光輝旗幟,是學生運動史上的光輝一頁。正值我國建國六十周年之際,這個特殊的充分體現大學生愛國熱情的日子顯得極為重要。在此,我們鄧研會特組織策劃此次烈士陵園的參觀活動,借緬懷先烈、重溫歷史來增強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愛國意識、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參與人員:校鄧研會中心組成員以及十三個院中各個院的鄧研會中心組成員
活動方案:
1. 全體參與人員在當日早上9點于學校正門集合,一起乘車去濮塘烈士陵園。
2. 在烈士陵園門口下車,各院自行整隊,依次進入參觀。
3. 在烈士陵前,各院鄧研會會長帶領本院學生重溫入團宣言。
4. 由校鄧研會會長帶領集體向烈士獻花、默哀并三鞠躬。
5. 兩個小時自由參觀活動時間。
6. 自由活動結束后,重新集合,進行知識問答互動環節。
7. 集體合影留念。
8. 乘車返校,活動結束。
活動準備:活動前聯系好車輛及烈士陵園工作人員,準備好活動所需物品:團旗、校旗、照相機、鮮花、小禮品等,通知到位、確保參與人員當日準時到達集合地點。各院會長帶好自己學院的旗幟,組織好自己院的同學。
活動要求:
1. 參與人員要有很高的集體主義,不能隨意、散漫,及時到達指定地點,盡量不要單獨出走。
2. 烈士陵園是個嚴肅的地方,我們要體現當代大學生的良好素質,保持好秩序。
3. 由于是外出活動,參與人員要注意人身和財產安全。
活動預算:
車費:350*4=1400元
鮮花:200元
烈士陵園學生觀后感范文500字
清明節的一天,我們全班師生來到高橋烈士陵園參觀。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高橋烈士陵園,陵園里有綠油油的松樹和鮮艷奪目的一串紅,整個陵園給人的感覺是景色莊嚴而美麗。
高橋烈士陵園,它建于己于1954年,安葬著為解放上海而犧牲在浦東的1525名烈士。高橋烈士陵園被國家民政部列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是高橋鎮人民心中的一方紅色熱土。
走進紀念館,講解員阿姨給我們講了許多英雄的事跡,其中有閔紹騫,王榮祥,白懷等烈士的故事。最讓我感動的是:王體然的故事,他是江蘇省沛縣人,1949年5月,駐守在高橋的蔣軍,用海,陸,空聯合向高橋鎮外圍的解放軍陣地猛烈地反撲,妄圖奪回高橋鎮外圍已被解放軍占鄰的陣地。王體然和戰士們奮勇打擊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最后,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然后我們又來到了烈士墓地,這里36個墓穴內,安葬著1525名烈士的忠骨,立碑68塊。一塊塊墓碑整齊地排列在草坪中,龍柏森森,芳草萋萋,更增添了肅穆的氣氛。
參觀完后,走出烈士陵園,我想:無數烈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我們少先隊員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要做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烈士陵園學生觀后感范文500字
4月4日,也就是清明節的前一天,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參觀。
一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因為,我們要到偉大的烈士們的墓前,表示我們對他們的崇高敬意,他們為了祖國事業的發展,為了祖國的興盛,為了讓祖國不再受屈辱而英勇犧牲。
到了烈士陵園,我們看到了,也聽到了武警戰士和警察叔叔在紀念碑前的莊嚴宣誓,感受到他們也會把那些烈士們為了祖國更加美好,更加富有而努力拼搏的精神傳承下去的信念。
輪到我們學校發言了,我們以最好的站姿,嚴肅的神情,響亮的聲音,表達了對那些已故的烈士們的懷念。
此時此刻,我想:如果讓我對那些已故的烈士們說幾句話,我會毫不猶豫地說:“那些為祖國而犧牲的叔叔、阿姨們,你們辛苦了,為了讓我們在這種美好、幸福的環境下生活,學習、成長,你們不惜犧牲自己,你們是多么地偉大呀!我們會永遠地記住你們,你們的精神將永垂不朽!”
我們學校發言以后,我們圍著墓碑轉了一圈,我看到墓碑,仿佛看到了他們在戰場上頑強拼搏的樣子,我的眼眶不禁濕潤了,我的心不禁感動了,我好想在他們的墓前都敬上一個隊禮。
我們又參觀那些烈士們的遺物,聽了那些千古流芳的故事,同學們都看得很專注,很認真,我也不例外。
參觀完以后,我們在回去的途中回想著剛才參觀的那些遺物和故事,我的腦海里出了一個個烈士們在戰場上視死如歸的動人畫面……
烈士陵園學生觀后感范文50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四月是一個特殊的時節,既是一個百花爭放的季節,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沉痛哀悼的季節。
在校長組織下,我們徒步來到了烈士陵園。我們手捧一朵朵鮮艷的百花,臉上帶著嚴肅的表情,站在了烈士陵園的紀念碑下。看著手拿花圈的兩位學生隨著音樂慢慢的把花圈擱放在紀念碑下,我們也沉痛的低下頭深深哀悼這些為了抗戰犧牲的人民英雄們。
老師也拿出稿子講話,我們才知道。幾十年前發生在安陽的那場大戰,多少的人民英雄們挺起了自己堅強的身軀,面對一顆顆子彈毫不退縮,面對一尊尊大炮從不低頭。他們的鮮血灑遍了整個安陽每一個角落。他們那種誓死都不低頭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他們用血肉筑成了長城,他們用行動堅強了我們努力奮斗的目標。
接著,我們走進了大樓參觀那些英雄們的事跡。這里有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還有用細膩精彩的語言描繪這些英雄們的事跡,其中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一個逼真的戰斗場景。當我站在了戰爭的前線,我看到了破破爛爛的城墻,拿著機關槍正在開炮的英雄們,還有躺在腳下已經被打死的日本鬼子。這個景象讓我身臨其境,仿佛自己在觀察戰斗中激烈的場面,讓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關鍵詞:烈士陵園;整治規劃;環境景觀
1、現狀情況
沈陽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位于沈陽市東北部,二環路與鴨綠江街交叉口西北處。東側毗鄰蘇軍烈士陵園,西面相距北陵公園1.5公里,南側相距有一八紀念館2.5公里。
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周邊區域近年來發展迅速,在二環路兩側基本形成了服務設施相對完善的居住區,規劃用地以生產防護綠地、居住、商住混合及商業金融用地為主。烈士陵園作為地區級的生態資源,與周邊規劃的多條綠化廊道,形成沈陽市北部防護林帶。
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內部地勢居高臨下,拾級而上,陵園中心矗立著一座23米高花崗巖砌成的四棱錐形紀念碑。紀念碑后面便是烈士墓,分為東、西、北三個墓區,安葬著123 位志愿軍烈士。其中,有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一級戰斗英雄、孫占元、楊連弟。在墓區的西南側有烈士紀念館,主要展出抗美援朝戰爭420多幅珍貴歷史圖片,烈士生前使用過的武器,榮獲的勛章、軍功章等珍貴遺物。
內部整體地塊共分為四部分:烈士陵園用地、省警衛局用地、金山北苑用地及規劃城市綠地。陵園現狀有綠地、廠房、學校、飯店等,部分廠房已拆遷。綠地以密林為主,樹種為楊樹、油松、京桃、紫樹、火炬等。
2、存在問題
陵園內部空間較完整,綠化較好,設施較完善,但存在以下問題:園內小品設施樣式不統一,且部分陳舊;園內小型設施建筑影響陵園整體景觀效果;圍墻較破舊,影響陵園整體效果;鋪裝局部有破損情況;內部植物配置較單一。
陵園外部缺少展示陵園及地區文化性和標識性的空間場所及小品雕塑;缺少市民活動、休閑場地;植物種植較密且小。
3、整治目標
結合21萬中華英烈回歸祖國的契機,在烈士陵園現狀景觀資源基礎上提升改造,形成簡潔、肅穆的紀念氛圍,為21萬烈士營造安靜祥和的長眠之所,打造具有影響力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營造烈士陵園莊嚴、肅穆、知性、情感、精神的空間場所,使生者心理產生崇敬感、永恒感、歸屬感及民族榮譽感。烈士陵園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通過植物造景、建筑、雕塑和文字等展示形式進一步加強特點,加強使人們對歷史的認識變得生動,獲得心靈的深刻沉思。陵園環境景觀運用形式簡練的設計手法,使人感受到榮耀、勇氣、崇高、靜默的姿態。
鋪裝應體現陵園整體、樸素、耐用、及突出肅穆的環境氛圍。對現狀鋪裝質量較好且符合陵園文化環境氛圍的材質給予保留,其余結合實際情況給予更換。材質以花崗巖為主,突出整潔、質樸的環境特征。色彩以灰色、黑色為主,輔助金屬材料,增強陵園肅穆感。
入口主軸象征著陵園景觀的前奏與心理暗示,規劃以灰色花崗巖交錯鋪設,并配以黑色花崗巖條帶,與陵園內主題紀念區廣場鋪裝保持風格的統一。入口廣場區鋪裝將現狀馬蹄石更換為灰色花崗巖,并在陵園軸線處規劃地面鑄銅雕塑,強化軸線感的同時,更增加陵園的文化氛圍與歷史的年代感。替換下來的馬蹄石將為環境改造所用。
主題紀念廣場中軸線為黑色花崗巖,與陵園整體風格相統一,規劃給予保留。對于臺階兩側花池處的花崗巖,局部存在施工問題的情況,應給予修補。烈士墓園區處游路為灰色花崗巖,情況較好,應予保留。對于遠期陵園改造而增加的新游路,材質、形式應與其保持一致。另外,蘇軍烈士園區整體鋪裝情況較好,軸線清晰,局部鋪裝本次改造應重新調整,統一考慮。
陵園游線主要圍繞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特級戰斗英雄墓、紀念墻、序列紀念雕塑、蘇軍烈士陵園、紀念館6處主要節點進行參觀。
設施小品的設計應統一,并符合陵園的環境氛圍,具有一定的藝術性、文化性。設施小品的布局應人性化、系統化,充分考慮游人的使用與心理因素。陵園內的指示系統應醒目、協調,方便參觀游人了解陵園內布局情況。材質選用結實耐用的石材、鋼材為主,體現烈士堅毅、剛強的性格。
景觀燈的設計運用擬人化的設計手法,以忠誠衛士的設計形象,突出陵園的主題。景觀燈和座椅主體采用黑色花崗巖配,及金屬板配燈帶的形式,體現陵園區域的莊嚴與肅穆。音箱采用黑鋼制成,垃圾桶采用黑色和灰色花崗巖制成,耐用的同時,現代又簡潔。指示牌采用黑鋼與金屬板制成,設計現代簡潔。小品的設計追求硬朗、簡潔的造型,體現戰爭歷盡的艱辛。
現狀植物以常綠樹為主,入口主軸兩側為3-4排油松。陵園內喬木包括云杉、油松、落葉松、檜柏、國槐等。入口廣場、紀念廣場及墓區處種植形式、植物長勢相對較好。園區北側保留綠地內,植物林下層次較亂,植物景觀單一。
植物種植充分利用現有植物景觀,體現陵園古樸幽靜的氛圍。植物營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觀,常綠喬木與色葉喬木種植比例為7∶3。入口區及墓區以長青樹木為主體,突出烈士永垂不朽的高尚精神,沉思區及放松區在在現有樹木的基礎上增加色葉樹木及適當的地被花卉,突出安靜、平和的景觀空間;對陵園內長勢不好的灌木,應予更換,并梳理植被景觀。將現狀兩側的油松移植陵園內北部及環路兩側綠化區域內。并在兩側補種3-4排檜柏,體現陵園莊重的氛圍。陵園內喬木種植情況較好,整治規劃僅對小型的灌木及形象較差的亞喬木進行移植,并增加色彩淡雅的草花等地被景觀植物。對入口主軸移植的油松進行植栽。整體以常綠樹為主,增加色葉季相變化的彩葉樹種,及彩色地被草花組合。
圍墻改造應與陵園整體的環境氛圍相協調,應具有陵園文化特征。陵園與社會墓園之間的圍墻應能阻隔陵園至墓園的視線,避免墓園對陵園景觀造成不利影響。陵園其他處圍墻可采用通透式圍墻,與城市景觀相融合。如保留現狀圍墻,應利用喬木或爬藤類植物進行遮擋。對現狀無必要的鐵藝圍欄應予拆除,使環境融為一體。
4、外部環境景觀整治規劃
抗美援朝革命烈士陵園附屬綠地屬于革命烈士紀念性公園,它擔負著重要的社會文化與環境保護的功能。在弘揚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同時,賦予一定的紀念功能空間,使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拓展地,增強民族意識和民族凝聚力,為市民提供了解歷史、文化傳承、日常休閑及健身的場所。促進城市環境從“綠化―美化―藝術性―文化性”的發展。
抗美援朝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外部規劃整體應體現弘揚正氣的、寧靜的、崇高的環境氛圍,規劃通過“規則式、線條化”的布局形式,烘托陵園的莊重與肅穆,體現對英烈的崇敬及對生命的禮贊和珍視。同時,規劃應充分體現親切與自然,為市民提供與英烈、與歷史交流對話的機會,并由此衍生出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對生活的珍惜與熱愛。地塊以綠化為主,滿足生態防護要求的同時,突出歷史的沉淀與印跡。設計通過整齊劃一的秩序感、錯落有致的節奏感、疏密有度的韻律感及常綠植物的永恒感,來營造現代、簡潔、肅穆的紀念性公園的氛圍。
結語:
整治規劃注重體驗與感受,強調了參觀者對場所的體驗式閱讀,通過體驗來把參觀者的紀念思路打開,進而實現紀念性景觀營造的文化意義和文化價值。強調特色營造,規劃將紀念文化和藝術創作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豐富了人們的藝術世界和審美圖景,激發起人們歷史感和社會感,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設計語言上,力求形式語言的簡約化,現代紀念性景觀設計越來越表現出簡約化特征,從而引導參觀者的想象與思考。同時新技術與新材料的運用,賦予紀念性景觀時代的特點。
參考文獻:
[1]里德.園林景觀設計――從概念到形式(原著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周五的下午,太陽有點火辣辣的,曬得人直冒汗,雖然時不時刮來一陣微風,但絲毫未起到降溫的作用。由于烈士陵園距我們學校有30多里路,中午一吃完飯,我們就在學校北大門集中。
“嘟,嘟,嘟”,體育老師的一聲哨響,我們出發了。剛開始,大家有說有笑,顯得很輕松。走了大約一小時后,我的腳已經有點酸了,看了看其他同學,有的人汗衫濕了,有的人滿頭大汗,還有的人彎著腰大口喘氣。我想“這次活動是對我們毅力的鍛煉,停下來豈不令人恥笑!”,我便挺起腰繼續前進。進入市區,我們在沃爾瑪旁邊的廣場上休息了大約10分鐘,繼續向烈士陵園進發。距烈士陵園大約還有3公里的路程,我的腿已經酸得麻木,感覺非常沉重,像灌了鉛似的,年級里已經有二十多人上了“傷員大巴”,我想這次步行是對我們意志力的鍛煉,絕不能半途而費,我還是咬咬牙,拖著沉重的雙腿繼續前進。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艱苦跋涉,我們終于來到了烈士陵園,在烈士紀念碑下我們進行了宣誓儀式,并向烈士們默哀三分鐘。隨后我們參觀了烈士紀念館,烈士們的英雄事跡深深地感染了我。
【關鍵詞】紀念性景觀;烈士陵園;設計要點;規劃布局;植物配置
引言 紀念景觀是人類紀念行為或紀念本能的主要途徑,并通過觀賞者、事件景觀以及物質景觀的反復組合表達或傳承最初的紀念意義。紀念性景觀是通過物質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續,來回憶歷史與傳承歷史的景觀,是人類的紀念情節物化于園林的一種形式。
1 背景資料
1.1 紀念性景觀的概念
紀念性景觀是通過物質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續,來回憶歷史與傳承歷史的景觀,是人類的紀念情節物化于園林的一種形式。人們將其視為一種媒介場所,它包含著人類的某種情緒或情感,人們通過它來對相對應歷史、文化或者歷史人物進行回憶與緬懷。紀念性景觀包括
1.2 烈士陵園的概況
1.2.1 地理位置
烈士陵園,坐落于重慶市北碚區梅花山。此處地處縉云山麓,距北碚城區約2公里,緊鄰渝武高速路北碚出口處。沿天生路北行約300米便是西南大學六號門。
1.2.2 基本情況
陵園平面為長方形,地勢整體上南高北低,占地面積約8畝,主入口兩側立有一對雄獅。一踏入陵園,便可以感受到莊嚴肅穆的氛圍。1940年5月16日,將軍犧牲之后,忠骸運至北碚下葬。解放后,政府將烈士擴建為烈士陵園,此后又多次進行擴建。
2 紀念性景觀的設計要點
2.1 合理的規劃布局
規劃布局的實質是空間的營造,合理的規劃布局可以帶來豐富的空間序列變化。一般情況下,空間的基本形態和空間序列變化是紀念性景觀成敗的關鍵。
2.1.1 軸線式布局
一般情況下,軸線多為作為平面構圖的核心,貫穿于場地的始終,所有的景觀元素都按一定的序列關系布置在軸線兩側。紀念性景觀都希望給人以視覺沖擊力,對于想要營造嚴肅氛圍的景觀或者建筑,軸線式的布局,通常會在到達主體景觀或主體建筑之前,依次布置若干引導性的景觀或建筑,在引導視線的同時,力求引導游客的心理狀態也隨之變化,最終達到情緒上的。如南京中山陵經由牌坊、陵門、碑亭才達至終點—祭堂和墓室,極盡敬仰之情。
2.1.2 自由式布局
對于參觀者來說,在紀念性景觀之中獲得心靈的感知不代表他們不需要在參觀過程中體味到休閑情趣,而自由式的布局相比之下更能滿足這種要求。自由式的布局更能給人以豐富、變化之感,不至于迅速地產生審美疲勞。此時,紀念性景觀的“紀念性”氛圍無法依靠軸線營造,它更多地需要從每個景觀元素的細部入手。
2.2 景觀要素的細致刻畫
2.2.1 地形要素
對于相對平坦的地形,垂直線性元素的突出,可以極為有效的吸引視線、凸顯主體,同時以天空作為背景,形成虛實對比之感,視覺沖擊力十足。比如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便是最好的例子。而對于坡地而言,逐步提升的地形,逐步抬高的場地更有利于我們營造敬仰的氛圍。
2.2.2 植物種植
在中國文化中,植物是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的。在陵園一類植物中,松柏的運用,極易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氣氛,可以準確地表達出人們的懷念、敬仰之情。此外,利用植物營造空間的過程中,我們應充分考慮植物大小、形態、色彩等固有特征,對其合理考慮,充分利用。
3 烈士陵園的設計分析
3.1 規劃布局與空間營造
3.1.1 軸線式布局
從主入口到紀念廣場,再到紀念碑、陵墓,一條主干道貫穿始終。盡管地形有所高低起伏,筆直的主軸線干道在一進入陵園便清晰可見,雕塑、紀念碑、烈士墓在主軸線上依次布置,牢牢占據著主軸線的制高點以及人們視線的焦點。而對于附屬性的景觀設施,雕塑小品以及兩幢附屬建筑:烈士事跡陳列館、將軍紀念館均采用均衡對稱的手法布置在軸線兩側。受主軸線支配控制的空間布局,強化了空間序列分布,引導人們在拾級而上的同時,漸漸地被紀念性的氛圍所感染。
3.1.1 空間序列的設計
1)具有導向性的空間設計:指引人們行動方向的建筑或景觀處理手法叫做空間導向性設計。一步入烈士陵園,不需要看游覽地圖,人們便會自覺地沿梯步拾級而上。明確的主軸線道路是空間導向性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主軸線道路兩側的松柏,作為重復出現的統一的視覺要素,同樣具有很強的導向性。空間導向性設計好比小說的引子,視覺中心與紀念主體。沿山路向上望去,紀念碑立于軸線的制高點,它于背后的天空形成鮮明的虛實對比,使其成為視覺范圍內唯一的目的物。
2)空間的變化與對比:空間的變化與對比是空間序列設計中常用的手法,最經典的案例便是留園入口處的設計。就烈士陵園來說,入口處開敞的入口空間及兩側大面積的矩形水池,與之后狹長的林間通道形成了鮮明對比。穿過松柏夾道的山路,到達紀念廣場,視線的豁然開朗與之前的封閉壓抑又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而真正的烈士陵墓又需穿過紀念廣場到達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之中。這一系列的抑揚交錯的空間變化與對比,極大地帶動了游客的視覺感受與心理感受。
3.2 景觀要素的處理
3.2.1 植物配置
整個陵園中,植物配置豐富、合理,規整式與自由式相結合。地被植物以麥冬、腎蕨為主。沿主軸線干道兩側,整齊著排列著修剪規整的塔柏以及毛葉丁香、大葉黃楊等灌木,營造處莊嚴肅穆的氛圍。在主要建筑及陵墓周圍還自由散布著香樟、桂花、臘梅、含笑、杜鵑等植物,而在矩形水體四周,則是隨風飄揚的柳樹。從植物的寓意來說,陵園內常綠植物較多,喻示烈士的精神萬古長青;栽植的桂花香氣四溢,喻示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烈士的業績流芳百世;栽植含笑表達人們祝愿烈士得以安息;而杜鵑則象征烈士的大無畏犧牲精神[1]。
3.2.1 人工水體
在陵園的主入口處,兩塊很大的水體分布于主軸線道路的兩側。水體平面呈長方形,規則的形狀給人以簡潔莊重之感。與狹窄的道路比起來,這兩塊水體的體量無疑是巨大的,巨大可以在空間上占領人類的心靈,因此讓人產生崇拜與向往。此外,平靜的水面可以引發游客關于紀念主題的深思,當進一步向前走,走入狹長的梯道時,視線的阻隔與之前望向水面時視線的開敞形成鮮明對比,更易帶動游客的情緒變化。
4 總結
紀念作為一種人類行為,具有與其行為共通的的三要素:目標、途徑和手段。而紀念景觀是人類紀念行為或紀念本能的主要途徑,并通過觀賞者、事件景觀以及物質景觀的反復組合表達或傳承最初的紀念意義[2]。烈士陵園通過其獨特的設計手法,創造出了一個供人們緬懷、回憶的場所,為精神的傳達提供了媒介與載體。
參考文獻:
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懷著悲痛的心情。來到烈士墓前,悼念敬愛的革命先烈。
接著我們來到;餓“藥王山”。我們首先參觀了“藥王大殿”。殿高22米,長57米,寬24米。殿中央坐著一個身穿昏黃袍服,頭戴道巾,兩道跨坐,雙手搭膝,姿態和藹可親的孫思邈彩色塑像。孫思邈耀縣孫家塬人,因一生行醫,為我們醫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后人便在他的家鄉所在地藥王山修建廟宇表示紀念。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西藥池”。“西藥池”位于藥王廟南處,池口約2米,深約1.5米。相傳是孫思邈當年西藥用的池子。
我們還參觀了“摸摸佛”、“千手觀音”和二百八十多種名貴藥材。
歌詠比賽、書畫比賽、文藝晚會、建國60周年成果展等活動,都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歌唱人民偉大,描繪祖國富強,如詩的語言,如歌的聲音,既把人們帶進了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代,又讓人們撫今追昔,想起那些為我中華能夠屹立于世界東方而為國捐軀的先烈們。人們在懷念、在追思,而已連續兩屆榮獲“河南省雙擁模范縣”的通許縣更是把這種追思化在了行動上。
青松垂首寄哀思。為了告慰英靈,讓為了通許的解放和發展而英勇獻身的540名先烈有個更好環境棲身,新一屆縣委一錘定音:再窮也要把通許縣唯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修葺好!讓先烈的精神時時激動和鼓舞著全縣的人們!
縣委決策,群眾的心愿;修葺陵園,孰能等閑!
藍天灑淚慰忠魂。今年七月一日,在黨的生日這天,新任縣委書記王子全、縣長高宏勛來到通許烈士陵園整修開工現場,擲地有聲說了三句話: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通許縣民政局局長張繼文從這一天起,胸中裝著這三句話幾乎一個月沒有離開烈士陵園整修現場。
在今年的八月一日建軍節這天,通許縣烈士陵園竣工開園了。舊貌換新顏,整體莊嚴肅穆。工程時間之短,任務之重,質量之高,就是民政局內部系統的人也難以置信。正是這種難以置信在人們的追思中變成了現實。在這現實中影射出的是在陵園建設中有多少可圈可點、可歌可贊的鏡頭。
縣委書記王子全在短短的一個月工期中,先后10次親臨陵園指導,大到整體規劃,小到一木一草的選擇。他指導工作的時間也改變了規則,有時夕陽西下他還在和施工人員攀談……
當以“小氣”著稱的“摳縣長”高宏勛看到民政局局長張繼文拿出工程清單106萬元投資額時,一句沉甸甸的話讓張繼文久久難忘:“珍惜今天,勿忘昨天,創新明天,花多少也值!”
雕刻工李師傅雖已年近六旬,仍然像小伙子一樣,冒著炎炎烈日,任汗水流滿胸膛。經他雕刻成的英雄人物個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充分體現了先烈們在這位雕刻老人心中的位置。
園區管理員馬莎莎義務為施工隊員們燒水、做飯,不分白天黑夜……
園內的紀念設施、建筑全部更新為高檔石材。河南大學藝術系的教授對園內進行了整體規劃和設計。處處體現了設計的時代性和科學性。在紀念設施的建設上,由原來簡單的土堆、石碑、磚頭、水泥全部轉變成了綠地、花園、壁畫、教育口號、紀念雕塑。尤其是紀念碑2200多平方米的基座由原來的水磨石全部更換為高檔花崗巖。園內還重點修繕了著名烈士墓,重新搬遷了散葬的栗崗七烈士、張天錄一家四烈士和毛鳳瑞等著名烈士墓。烈士墓周圍以灑金柏環繞,盡顯莊重肅穆。
在宣傳壁畫區,“緬懷先烈承遺志,敢教通許換新天”幾個蒼勁大字展現了通許人民自古就有一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勇于開拓、負重拼搏、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
園中新增的紀念廣場、英烈譜墻體、著名烈士區、無名烈士區、宣傳版畫、標語口號和具有一定造型的紀念墻匾,給前來瞻仰群眾的視野中增添了寶貴的內容。尤其園中新栽植的500棵松柏。讓園中多了幾分緬懷情緒,多了幾分莊重,幾分肅穆。園中新綠化的4000多平方米的草坪又給園內增加幾多清新,幾多潔凈。
記一次掃墓活動
四月桃花盛開的季節,我們全校師生懷著崇敬的心情到上海最大的陵園“龍華烈士陵園”掃墓,它位于徐匯區。
一小車程后,我們終于到了莊嚴的陵園,我本以為只有中學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和我們小學生,沒想到還有幼兒園的小弟弟,小妹妹們也來緬懷革命先烈。陵園大道兩旁的松柏一年四季都像一個個士兵一樣守衛著革命烈士們,讓他們好好安息。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我抬頭一看,看到了金光閃閃的七個題詞的大字“丹心碧血為人民”。掃墓開始了,大家一個個都肅靜,立正。接著廣播里奏起了雄偉嘹亮的《國歌》。放好國歌后,少先隊代表為革命烈士獻上的花圈。之后,我們崇崇敬敬地向革命烈士三鞠躬。接著,廣播里又奏起了悲哀的《國際歌》,此時,我想起了許多革命烈士,如十八歲的烈士劉胡蘭,舍身炸碉堡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等。
儀式結束后,我們又參觀了陵園內的牢房。我們看到了一些牢房里面陰暗潮濕,使我想起“小蘿卜頭”,我想他們一定像“小蘿卜頭”一樣面黃肌瘦。在牢房旁是唯一給烈士們喝水的——囚井。最后,我們看了地下通道,沒想到地下也都是些牢房。還有烈士們的寄托和遺書……
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的鮮血,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號召同學們時刻銘記烈士們為解放國家和民族而不惜犧牲生命的大無畏的英勇事跡,向烈士們學習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的精神;通過本次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嚴謹治學的態度,發奮學習的精神,大膽創新的意識,使學生受到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二、活動地點:烈士陵園
三、活動時間:4月3日
四、活動對象:四五六年級學生
五、活動準備:
校旗、大隊旗、中隊旗、話筒、花圈
六、活動程序:
主持人宣布:
(一)小學清明祭掃活動現在開始
第一項:出旗、敬禮
第二項:唱少年先鋒隊隊歌
第三項:向烈士獻花圈
第四項:全體肅立,向革命先烈默哀
第五項:少先隊員代表獻詞
第六項:全體少先隊員在烈士紀念碑前莊嚴宣誓:
第七項: 退旗
(二)近前瞻仰紀念碑、祭掃陵園,參觀陵園。敬獻小白花。
(三)清明掃墓活動結束,集合隊伍。
七、活動要求及注意事項:
1、四五六年級參加掃墓活動。
2、4月3日早七點二十在學校操場集合。
3、列隊集合注意清點人數,活動結束后也要清點好人數。班主任和帶班老師跟好隊伍。保證學生安全。
4、班主任做好學生的活動紀律等教育,唱熟隊歌,背熟誓詞,練好宣誓。(宣誓時要右手握拳舉至耳旁)
5、各中隊在掃墓活動中要保持紀律性和嚴肅性,統一校服。每人帶一朵小白花,在烈士墓前向烈士獻花。
6、掃墓期間,全體師生嚴肅認真,不講話,不嬉戲,不追逐,不喝飲料,不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