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長歌行漢樂府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j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作品簡介]
漢樂府“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后,將漢代樂府機關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統稱為樂府詩。漢樂府創作的基本原則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實。漢樂府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選取典型細節,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
[注釋]
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
葵:古代的一種蔬菜。
:曬干。
陽春:就是春天,是陽光和露水充足的時候。
布:散布,灑滿。
德澤:恩澤。
秋節:秋季。節,時節,節令。
j黃:枯黃。
華:同“花”。
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崔”。
百川:無數條江河。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譯文]
園中的葵菜呵郁郁蔥蔥,
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
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
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
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
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我們把本是零散的、易混淆的文學常識串連、組合、加工,編成了較有情趣的韻文,力求抑揚頓挫、有節奏感、悅耳鏗鏘,還留意了詩文內容與地域情境、節令、思想內容及對比等,盡管有些牽強,卻提綱挈領,記憶事半功倍。只要讀熟就能自然引出,真正寓教學于輕松愉快之中,成效顯著。現將編寫的長春版幾個年級小學文學常識韻文分冊呈現,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二年級上冊杜甫《絕句》寫“黃鸝”,江畔尋花“花滿蹊”。居易“弄石”《遺愛寺》,“爆竹聲中”安石吟《元日》。“草長”《村居》清高鼎,《丑小鴨》丹麥安徒生。芬奇畫蛋,功到自然成。
二年級下冊 神話開天地,精衛填海、后羿能射日。《憶江南》唐代白居易,杜甫《春夜喜雨》因“好雨”。王維“紅豆生”《相思》,《觀書有感》宋朱熹。范成大《……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去,范仲淹《江上漁者》“風波里”。張樂平《雨后(畫)春筍》,《西游記》作者吳承恩,《一年以后》卜勞恩。
三年級上冊 漢樂府詩有《江南》,《白梅》“冰雪林中”元王冕。《江雪》唐代柳宗元,《鹿柴》王維對“空山”。“尋隱者”賈島“松下問”小童,晚唐杜牧吟《清明》。“誰道群生”在說《鳥》,白居易《池上》“小娃撐小艇”。《秋詞》“自古”,劉禹錫“九曲”《浪淘沙》,《小兒垂釣》“稚子”遙見胡令能。《閑居初夏……》宋代楊萬里,《畫眉鳥》歐陽“隨意移”。“大雪”寫《青松》,“鄉村花園”見蕭紅。
三年級下冊 《蜂》唐羅隱“不論(那)平地”,賀知章《詠柳》比“碧玉”。韓愈“天街”正《早春》,《江南春》杜牧想“千里”。《春日》“尋芳”宋朱熹,王令“三月”《送春》去。“泉眼無聲”《小池》映照楊萬里,翁卷《鄉村四月》綠。“茅檐低小”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汪曾祺與《荷花》,《花兒學校》泰戈爾也寫花。
四年級上冊 “遠上”《 涼州……》王之渙,“登鸛雀”“白日依山”。“向晚”商隱《樂游原》,昌齡《出塞》“漢時關”。盧綸“月黑”《塞下曲》,《涼州……》“葡萄美酒”催王翰。李賀《馬詩》行大漠,《別董大》高適“千里黃云”看吹雁。李白《早發白帝……》,“朝辭白帝彩云間”。韋應物《調笑令·胡馬》,羅貫中贊馬“奔騰千里”下九天。《撈鐵牛》宋朝之懷丙,美國馬克吐溫坐“小艇”。《哈爾威船長》法國雨果記,英笛福《荒島日記》選自《魯賓遜漂流記》。
四年級下冊 陳子昂“不見古人”《登幽州……》,賀知章《回鄉偶書》曾《詠柳》。李送故人《黃鶴樓……》,《望天門……》中斷水東流。《宿建德……》浩然“移舟泊煙渚”,《送元二……》“渭城”王維“獨在異鄉”《九月九……》。“寒雨”昌齡《芙蓉樓……》,“青山”杜牧《寄揚州……》。劉禹錫“湖光秋月”《望洞庭》,張繼《楓橋夜泊》“姑蘇城”。北朝民歌“敕勒川”,《……秋思》“枯藤”馬致遠。羅廣斌、楊益言,《紅巖》小說乃長篇。戌林“渡河”,《命若琴師》史鐵生,《梅雨潭》《背影》朱自清。陳然獄中寫“自白”,《囚歌》“為人進出”是。
五年級上冊 漢樂府詩《長歌行》,昌齡“青海”從軍行。《荔枝圖序》白居易,《春望》“國破”杜甫稱詩圣。蘇軾《……湖上……》“水光(方)瀲滟” ,《六月……望湖……》“黑云……未遮山”。明代文嘉《明日歌》,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萬里河東”陸游《秋夜將……有感》,《月光啟蒙》孫友田。振鐸《燕子》正翩翩,《野草》頑強原。臧克家寫了《有的人》,《林海》老舍望《草原》。矛盾在《黃昏》,《竊讀記》海音。《秋天的懷念》史鐵生,《匆匆》而去朱自清。《朝三暮四》出莊子,《聊齋志異》蒲松齡。
五年級下冊 板橋“三絕”詩書畫,刪繁就簡……領異標新二月花。王勃送友“城闕”下,高適“千里”《別董大》。《望廬山……》“日(出)照香爐”,《峨眉山月……》映“平蕪”。王維渭城《送元二……》,居易《大林……桃花》始盛開。韋應物《滁州……》嘆“獨憐”。安石《泊船……》“一水間”,《浣溪沙》晏殊“一曲”不簡單。蘇軾“竹外”《惠崇春江(寫)晚景》,《題西林壁》橫看成了嶺。蘇舜欽《淮中……》春陰看草青,《游園不值》葉紹翁。法國顧拜旦《體育頌》,豐子愷寫了《黃山松》。《天上街市》郭沫若,《快樂王子》英國王爾德。《史記》有《田忌賽馬》《西門豹》,《一只貝》自賈平凹。《鳥的天堂》與巴金,冰心和鳥最相親。
六年級上冊 西漢《蘇武(曾)牧羊》,杜甫《蜀相》寫“丞相”。《從軍行》王昌齡到“烽火城”,《送李判官……》“萬里辭家”劉長卿。《憫農》“春種”是李紳,《逢入京使》“故園東望”乃岑參。《賈島推敲》逢韓愈,安石“到、過、入、滿”改成“綠”,《書江西……》“郁孤臺下”辛棄疾。陸游《示兒》《訴衷情》,文天祥“辛苦遭逢”《過零丁……》。《西游……》吳承恩,《三國……》羅貫中。《水滸……》施耐庵,雪芹《紅樓夢》。清朝鄭燮《竹石》說“咬定”,“望門投止”《獄中題詩》譚嗣同。《自題小像》是魯迅,《賣火柴……》丹麥安徒生。《凡卡》俄國契訶夫,現代冰心《憶讀書》。
六年級下冊 《觀滄海》曹操正“東臨”,《龜雖壽》里示壯心。杜甫《望岳》吟“岱宗”,“解落三秋”李嶠《風》。王維《使至塞上》走“單車”,志和“西塞山前”有《漁歌……》。居易《賦得古原草……》,《書湖陰……》安石“茅檐(自)長掃”。《夏日絕句》李清照,《少年中國……》梁啟超。現代魯迅寫《風箏》,《井岡山》《到韶山》主席感“別夢”。《我的老師》教魏巍,追尋延安祁念曾。《落花生》是許地山,《井岡翠竹》與袁鷹。
經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千古傳承記錄著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語文是進行人文教育的主戰場。人類幾千年璀燦的文化在語文書中有了充分的體現。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并掌握已有的文化世界,就能較好地被文化所塑造。而經過文化塑造的人就有可能成為一個文化的塑造者。我們以誦讀經典為主滲透常規語文朗讀,來促進現代文的學習。這二者的相輔相成對孩子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及個人的文化的塑造有著深遠的意義。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和培養學生良好語文素養的要求,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通過實施科學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和多種方式的經典誦讀活動,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養性靈、啟迪心智、塑造精神的雙重目的,使"經典誦讀"與語文教學有機整合,從而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語文教學之中。
我校從2011年7月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之后,為我們的教學創造了一個好途徑。語文教學如果充分利用經典含蓄蘊藉、內容豐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記等特點,采用多側面聯系、多渠道貫通,使其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就可以更好地發揮經典在教學中的作用。在實踐中經典如何同語文教學結合,又怎樣發揮作用呢?
1.營造經典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早自習、課間等時間帶領學生在輕松愉快沒有壓力的氛圍下進行誦讀經典,把讀經典作為學生學習的一項任務,不僅有利于學生積累知識,且書聲瑯瑯,情緒昂揚,營造了課堂上一種學習氣氛,這樣一來不僅調動了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更好地上好語文課。堅持這樣訓練,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從而可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例如,學習高鼎的《村居》一詩,指導朗誦,領會意境,引起學習欲望。學習《勸學》,抄錄背誦漢樂府詩《長歌行》, 體味詩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純真感情和所包含的哲理,使學生產生對課文的喜愛之情。
2.拓展內容,加深理解
利用經典同課文在內容上的共性、聯系,適時插入教學環節,作為課文的拓展,以利于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抄錄給學生,引導學生深入認識比喻說明法的特點及由整體到局部的說明順序,在學習中使學生了解:體會課文引用古詩文的準確、精妙。有些經典根據需要,我們也可在講課過程中補充。
3.積累沉淀,提高語感
誦讀經典詩詞,讓學生感受文字的節奏,音樂性和靈敏度,是人生的美的享受。好文章誦讀得多,靈巧的修辭、暢達的造句,鏗鏘的聲韻,周密的謀篇,口誦心維,不知不覺,變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這樣寫作教學中也可提供有關詩詞為寫作引用材料,使之聯系所寫內容,體會意境、感情,達到借鑒、練筆目的。如布置學生寫《美麗的校園》,練習用比喻寫景狀物,描寫校園里的垂柳等,可提供賀知章的《柳枝詞》,使學生回憶、觀察垂柳的情景,體會"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意境,借以描寫垂柳的情態。
4.陶冶情操,怡養性情
背誦最有價值的經典,如我們讓學生吟詠背誦的《弟子規》、《三字經》、《論語》,趁兒童心性純凈時,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從潛移默化其氣質。經典的價值要將隨伴其人生經驗的成長而如吐芬芳, 綻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難題。而長期的經典誦讀,可習養成他閱讀古文的能力,那么,中華文化的智慧寶藏,將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靈,開闊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5.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
許多詩詞歌賦反映了我國民俗節日的來歷及有關情景。適逢民俗節日,可向學生介紹有關的詩詞,吟詠背誦,借以了解民俗節日的情況,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向學生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登高、賞菊、飲酒、插茱萸等;吟誦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 弟》。清明之前,可向學生介紹清明的來歷;講述丙辰清明天安門廣場悼念的情景;抄錄杜牧的詩《清明》。其他如端午節、元宵節等均可向學生推薦有關的 詩詞歌賦,并背誦、賞析。
其實,在浩瀚的語文知識中,各方面的內容都因其內在的聯系而互相影響、相輔相成。教學中,教師只要深入鉆研教材,科學安排 教學環節,適時、恰當地借用經典,有機地同課文、寫作和學生的生活結合,就可以多方面發揮其特長,來為語文教學服務。
場面及其他有意義的場景,用文字記錄下來。對典型人物要通過其衣著、舉止、言談、表情等揭示出他們的心靈,歸納其個性特點。②盡可能使用直觀教具。
4.2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語文教學歷來比較強調記憶,這分明偏重左腦功能。而我在教學別重視加強右腦思維訓練。
總之,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辦法還有很多,但以上的幾點做法所取得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在本人施教的高一至高三多個循環中,學生語文成績大幅度提升;在各級各類語文知識競賽中,我班獲獎人數名顯高于其他班級。面對一群鮮活生動的工作對象,懇望廣大語文教師群策群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普遍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參考文獻
[1] 李維靖;《淺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