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縣委經濟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嚴格按照醫囑要求督促患者治療,必須當面確認患者已用藥,防止出現私自藏藥。出院時叮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要繼續對患者進行院外護理,嚴格監督患者用藥治療,防止因出院后斷藥而出現的疾病惡化復發。若患者有危險發生的預兆,應及時聯系醫院,若有必要,可采用必要的保護性約束措施,并請求派出所協助,減少危險造成的傷害。在整個護理操作中,醫護人員應保持溫和、熱情的態度,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或與患者進行溝通,避免不當語言對患者產生刺激,讓患者保持一個穩定的情緒,可有效減少危險行為發生。
1.2觀察指標統計干預前1年內、以及出院后隨訪1年患者的危險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統計分析干預前后1年內患者的危險發生情況,研究表明,干預后患者的危險發生率明顯少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精神病是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情感、認知、意志、動作等心理活動表現為持久的明顯異常,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在病態心理支配下,表現為傷害、攻擊他人或自殺等行為。該疾病為一種慢性精神性疾病,需長期實施抗精神病類藥物維持治療。若未持續用藥,或在不良環境的影響刺激下,會導致精神病患者病情反復發作。因精神病為一種精神異常疾病,需在他人的長期監督下用藥治療,這給患者家庭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且發病后患者性情大變,多表現為固執、暴躁、易怒等,使患者家屬喪失治療信心,引發疾病的惡化發展。精神病患者因自控能力不良,若無有效的監督管理,用藥依從性不良,疾病治療效果不佳。一些患者容易出現幻聽、幻覺等精神癥狀,受精神癥狀支配極易發生危險。此外,加上一些擁擠環境、嘈雜、生活打擊挫折等影響患者的精神情緒以及心理狀態,這些也會誘發危險行為發生。院內通過實施必要的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用藥護理等一系列綜合護理,控制穩定患者的病情。在患者出院后繼續實施綜合護理,監督患者及時用藥治療,通過隨訪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若有危險發生征兆,便于及時應對處理,提高患者用藥治療依從性,防止危險發生。
關鍵詞:環保產業現狀分析未來發展
1我國環保產業現狀分析
1.1我國環保產業的定義范圍
我國環保產業的概念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內涵。比如前一兩年,環保產業儀指專門從事環保沒備生產和其它專門從事環境保護的企業單位?,F在,隨著國家對利,研院所的企業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環保產業還包括諸如國家各部委直屬的研究院所和生態建設的企業單位等。
1.2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歷程
總結中國環保產業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其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技術服務階段,該階段的特點是針對某個環保治理項目,提供技術方案,組織規模小。二是項目承接階段,該階段的特點是為環保項目提供設計、施工、調試及運營等一攬子服務,組織成規模化發展。三是以產品為核心的品牌階段,該階段的特點是以產品營銷為核心,以企業品牌為依托,以項目融資、項目承接、產品營銷、技術服務等為內容。這一階段將是市場洗禮的結果,也是目前中國環保企業努力的方向。
1.3我國環保產業的特點
1.3.1進入門檻不高
十多年來,中國的環保企業通過市場機制優勝劣汰的洗禮,現有一萬家左右。由于環保產業相對于其他的行業而言,整體利潤比較可觀,而且進入壁壘并不是很高,因此,就不斷有新企業加盟,且呈方興未艾之勢。
1.3.2企業分布的分散性
因為我國的環保產業廣泛分布在各個產業部門,導致了環保產業管理上各自為陣、政出多門,使得國家對環保產業的發展投入缺乏統一的政策指導和監督協調,綜合管理的力度不大。
1.3.3企業規模多為中小型
據資料表明,大型環保企業只占全國環保企業總數的2.8%,近90%都是小型企業。到2000年底,全國已有1萬多家企事業單位專營或兼營環保產業,職工總數180多萬人,固定資產總值800億元。2000年全國環保產業總產值1080億元,其中,環保設備(產品)產值300億元,占27.8%:資源綜合利用產值約680億元,占63%;環境服務產值100億元,占9.2%。環保產業總產值已占同期全國工業總產值的0.77%。
1.3.4中國的環保產業還很稚弱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環保產業并沒有真正發展起來。一方面,中國的設備制造業與國外的差距由來已久,因此,這種差距在環境污染治理設備、在線監測儀器的制造方面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中國環保企業在轉化、引進、吸收國外成熟環保技術和設備以及在技術工藝的開發方面遠遠低于其它行業的轉化、引進、吸收程度和開發程度,當然就無法提供滿足中國閂益嚴重的環境污染需要的技術工藝和缺乏解決日益擴大的環境問題的綜合實力。
1.4我國環保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1.4.1我國環保產業的主管缺位
我國環保產業沒有主管、只有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對環保產業進行規范和約束。由于我國環保產業協會對各地環保產業的指導缺乏行政上的監管,從而導致目前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缺乏一種強有力的指導和管制。
1.4.2我國環保產業市場的規范問題
我國的環保產業是伴隨著中國環保事業的發展而發展的。但目前就國內的環保市場而言,沒有統一的管理規范和約束機制。一方面,市場準入的條件沒有限制,另一方面,環保的市場資源比較分散,無法形成競爭優勢。
1.4.3資金短缺的問題在短期內無法解決·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盡管投資多元化趨勢已初露端倪,但資金短缺仍將是一段時期內的主要矛盾。
1.4.4環保產業仍未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獨立行業
因為環保產業目前還未列入國民經濟的行業之中,致使目前環保產業缺乏一個規范的統計、研究、政策指導。
1.5制約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因素
談到制約我國環保企業的因素,可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制約我國環保企業的內部因素主要是:一是新生的公司沒有資金、技術及資質優勢,老牌的公司技術、資質占有絕對優勢,但又沒有市場主動性。二是新老公司都缺乏核心競爭力。三是沒有大的綜合實力強的公司形成,無法與國際環保公司抗衡。制約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外部因素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5.1缺乏有效的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
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尚未充分顯示出來,環保產業的發展尚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還沒有引導環保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導致環保產業發展具有很大的自發性和盲目性。由于產業政策不到位,缺乏吸引人才、技術、資本資源投入的市場氛圍。如火電廠煙氣脫硫,“七五”期間國家開始安排重點攻關項目,“八五”開始實施示范項目,“九五”制定了宏大的實施計劃,但由于配套的政策不落實,造成實施計劃難以落實。例如:目前,安裝脫硫裝置的火電裝機容量只占全國火電裝機容量1.2%,很有發展前景的火電廠煙氣脫硫產業難以形成。
1.5.2環?;A設施投資渠道窄,生態建設和污染防治資金投入不足
據有關研究表明,生態建設和污染防治的投入應占GDP的1.5%,而我國到“九五”后期雖然達到1%,但還不能滿足建設所需。資金缺乏直接限制了環保產業的發展,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計劃建設67個城市污水處理廠,后經調整為52個,但截止到2000年底,全流域只建成運行10個,未動工建設的10個。目前,我國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幾乎全部依靠財政投資進行建設和運行維護,致使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發展滯后,城市污水二級處理率不足15%,一部分污染處理設施難以運行下去。
1.5.3市場混亂,缺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這是我國環保產業和環保企業都長不大的一個原因。一方面,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業壟斷現象嚴重,采取所謂的市場準入制度,造成市場割據。有的地方片面強調當地環境保護建設項目所需的設備和產品要在當地生產,造成了新一輪低水平重復建設。個別省市制定的環保產業政策中,明確提出承擔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單位必須持有《當地環境污染治理工程資格證書》。另一方面,不正當的市場競爭依然存在。有關部門指定產品準入、虛假鑒定等現象時有發生。與此同時,山于環保產業標準體系尚未建立,缺少必要的標準、技術規范。環保產業市場混亂,嚴重阻礙了環保產業技術進步,挫傷了經營者的積極性。
2環保產業與金融資本的結合
資金缺乏一直是制約我國企業發展的瓶頸因素,尤其是環保企業。由于環境保護是一個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和收益較低的公益性的行業。環境污染的治理往往與巨額的資金聯系在一起。在這方面,國內的環保企業與金融資本沒有很好的結合起來。
2.1我國環保治理現有資金來源分析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己形成了八條環境保護的資金渠道,這八條資金渠道是:基本建設項目“三同時”的環保投資:更新改造投資中環境保護投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環保投資:排污收費補助用于污染治理資金部分:綜合利用利潤留成用于污染治理的投資:銀行和金融機構貸款用于治理的投資;污染治理專項基金和環境保護部門自身建設投資。
2.2我國上市環保企業的現狀及特點
目前滬、深兩市與環保業務有聯系的公司有30多家,但有相當多的公司環保業務占總業務比重較小,環保業務比重較大的公司只有7家,它們是:環保股份(0730)、清華紫光(0938)、凱迪電力(0939)、首創股份(600008)、武漢控股(600168)、創業環保(600874)、龍凈環保(600388)。這7家公司可分成兩類,一類是環保產業基本上是其唯一主業,它們是:環保股份、凱迪電力、龍凈環保,它們的“環保血統”更純正一些:另一類是環保產業是其主業之一,但不唯一,它們是:清華紫光、首創股份、武漢控股、創業環保。
2.3風險投資與我國環保企業
環保治理項目的投資主要是政府且屬公益性事業,其收益的改善主要來自政府對環境污染的政策和資金配套,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對于其未來發展依賴于政府的政策的行業,風險投資對其介入是很謹慎的。但是,隨著國家對環保投資政策的改革和對環保治理力度的加大,這一狀況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