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學化學實驗課論文范文

        中學化學實驗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化學實驗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學化學實驗課論文

        第1篇:中學化學實驗課論文范文

        比較粒狀大理石、碳酸鈣粉末分別與0.5mol/L鹽酸、1mol/L鹽酸在常溫下、冰水或沸水中的反應情況.通過以上三組實驗,總結歸納出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反應物的濃度以及是否使用催化劑等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同時也讓學生體驗了探究過程,感悟了“規律”“原理”等知識的形成過程.

        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科學方法,新課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化學實驗,在新教材中有許多內容的呈現凸顯科學方法.例如,魯科版教材必修一在剛開始學習高中化學時,就研究金屬鈉和氯氣的性質為載體,專門學習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又如,在《有機化學基礎》選修模塊中,設置“有機合成”課題.一方面是將學過的典型有機化合物知識進行梳理、整合和應用;另一方面以這些知識為載體,總結出有機合成的一般方法和原則.為此設計了如下探究性教學實驗.

        再如:設計以乙烯為基礎原料,最終合成目標產物———乙二酸乙二酯.學生動手利用球棍模型模擬:由乙烯生成鹵代烴,再轉化為乙二醇、乙二酸等中間產物,最終合成目標產物乙二酸乙二酯.通過這個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了“正向合成法”.在此基礎上又提出新的任務,讓學生討論:要合成乙二酸乙二酯需要經過哪些步驟?有哪些中間產物?基礎原料是什么?經過知識遷移,通過演繹推理很容易得出正確答案.這個實例,又讓學生體驗到了“逆向合成法”.之后再引導學生結合這兩個合成的實例,分析在實現有機物的轉化時,主要關鍵是增長或縮短了分子中的碳骨架,或者是引入、轉化了官能團.隨后采用逆向合成法推斷合成苯甲酸苯甲酯的原料和中間產物.由此再引出如何優選反應路線的問題,總結出有機合成的原則.

        在上面結合實例分析和總結有機合成的方法和原則時,多次運用了比較、類比、歸納、演繹及模型法等多種探究性實驗教學方法.魯科版《有機化學基礎》教材作為課程標準向教學實施轉化的媒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完成有機合成任務,對有機反應有更為深入的認識,教材在“有機合成的關鍵———碳骨架的建構和官能團的引入”這一部分專門設計了“交流研討”“觀察思考”“遷移應用”等活動欄目,幫助學生樹立和歸納在前面所學的各種具體的有機化學反應,從而為學生能夠順利學習“有機合成設計”奠定必要的基礎.

        對探究性化學實驗教學的建議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化學實驗興趣.

        在上述探究性教學實驗中,以實驗素材為載體,將相關知識內容設計成一系列具有相互聯系和邏輯關系的問題,創設多層面、多維度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不斷思考,喚起求知欲望,引導學生主動自發進行探究性學習.

        2.倡導交流與合作,深化實驗探究.

        為了給學生創造自主探究的契機,應該從多角度構建課堂實驗教學內容,挖掘課本實驗的內涵,拓展課堂實驗的功能、提升實驗教學的品質,充分體現“自主、探究、合作”新課程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才能使課堂教學活動流暢有序、生動活潑,才能有效地實現新課程下的化學教學改革.

        第2篇:中學化學實驗課論文范文

        關鍵詞: 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模塊化教學實踐問題

        1.問題提出

        湘南郴州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隨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問題之一是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學生的身體形態發育和營養狀況越來越好,但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卻在不斷下滑。伴隨發生的還有肺活量繼續下降,肥胖學生明顯增多。問題之二是體育教學呈盲目的隨意性且學生厭學情況嚴重。問題之三是缺失獨立完整性的中職學生運動能力評價體系。我們針對郴州市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模塊式教學的思想,并對在實施“健康第一”的模塊式教學探討中遇到的問題一并提出討論。解決好這一問題,不僅可以優化提高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質量,而且可以從根本上扭轉學生導致體能下滑和影響學生身體機能狀況、運動能力的諸多不利因素,切實增強學生體質,促進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2.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優化模式――模塊化教學方案實踐問題的探討

        2.1有關以構建“健康第一”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模塊化的必然性。

        模塊理念自上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以來,以培養素質與能力為中心,打破了傳統的以知識為中心,以學科章節為系統而建立的學科知識體系。這一理念廣泛運用于崗位技能培訓和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科學整合中,對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培養高技能人才具有很好的效果。體育課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來促進身體機能發育而增強體質的,但眾多的因素共同導致了中職學校體育課教學內容呈盲目的隨意性。和諧教育,倡導以“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專業為基礎、以畢業生未來勞動崗位對身體素質的要求為目標,因此,我們科學、合理地整合體育教學內容,實施體育模塊化教學模式,促使學生體育鍛煉效能最大化,以強健的體魄投身社會經濟建設就顯得非常迫切。

        2.2有關以貫徹國家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綱要》為基礎,適時開發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模塊式教學大綱的必要性及要則。

        2009年國家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綱要》對指導全國各級各類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無疑是最具權威性的教學指導性文件。但是,但由于南北地域的差異,學生的實際素質,以及各校辦學條件的不一,實施《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綱要》困難頗多。因此,科學制定區域地方性的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模塊式教學大綱無疑是非常必要的。

        中職學校教學的根本目標是為和諧社會培養合格的構建者。因此,模塊式《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必須堅持“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緊緊圍繞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是面向社會、面向企業、緊貼市場,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培養人才,為和諧社會培養合格的構建人才。

        模塊式《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擬按基礎必修課模塊、拓展模塊、選修模塊三大部分實施人才培養目標。其中基礎必修模塊擬分健康教育、田徑類、體操類、球類四大子模塊進行;選修模塊系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和身體狀況開設;拓展模塊則根據各專業相對應的勞動崗位對身體素素質的要求進行崗前培訓,培養學生以健壯的體魄參與社會競爭,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工作,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適應性。

        2.3有關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模塊式校本教材及電子文檔的參考實用性與要則。

        2008年各中職學校配發國頒的具有唯一性《體育與健康》教材替換了上世紀80年代的《體育》教材,這對指導各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學生自我體育鍛煉意義十分重大。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由于教材對指導健身具有極大的廣泛性,且教師(含非專職教師)對國頒《體育與健康》教材的理解程度的差異,以及各校教學設施、器材的擁有量和人才培養方向的不一,因而教學內容的取舍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隨意性,學生鍛煉效能受到一定的影響,也無法實施以就業為導向、以專業為基礎,按未來崗位對身體素質的具體要求,實施崗位體能定向訓練的模塊式行業人才培養目標。因此,編寫參考性的模塊式校本《體育與健康》電子教材及文檔,對改變教學現狀,促使鍛煉效能最大化,實施模塊式人才培養目標是十分有益的。

        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模塊式校本參考教材及電子文檔的編寫首先要充分體現模塊教學理念,貫徹“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緊緊圍繞“以就業為導向”、“以專業為基礎”,強健學生的體魄,使學生具有畢業后直接上崗投身建設的能力。其次要注意教材的參考指導性,以專業為基礎,結合崗位特點,有的放矢地增減、取舍、整合教學內容,以幫助教師實施模塊教學。再次要注意教材內容結構的多元性:(1)根椐就業目標綜合沒計以增強學生體能為主的體能訓練模塊;(2)結合未來崗位的特點設計以增強學生智能為主的智能訓練模塊;(3)結合社會、企業文化的需要設計學生團隊協作、思想品德養成的訓練模塊。第四要構建模塊教學方法,打破傳統教學方法,在體育健身實踐中實施“觀察與發現”、“討論與分析”、“小群體按需健身”等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陽光下、操場上、大自然中進行自主鍛煉。最后要注意電子文檔的觀賞性,文檔要做到動作要點口訣化、動作技術圖解(或動感)直觀化、教學案例標準化,以提升模塊式教學品位。

        2.4有關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考試方法、手段和學業成績量化標準問題與要則。

        長期以來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一直沿用傳統的傳授式考試手段方法來評價學生的運動能力,沿用《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來判定學生的身體素質。隨著中職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學情的變化,根據分數判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業能力失去往日的威嚴和凝聚力,尤其是以《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來衡量當代中職學生的運動能力勢必將體育課引向隨意性的自由狀態。因此,根據分數判定學生的學業水平、能力、興趣的做法必將退出教育舞臺,符合學情、教情、社情的以“健康第一”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的按需培養體系必將應運而生。

        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考試手段應包括:(1)必考項目。主要包括運動能力的測試,從中獲取學生個體運動能力的量化數據;(2)機能測試。主要獲取學生身體機能的評價數據;(3)自我鍛煉。從中獲取學生的鍛煉態度。

        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考試方法應包括:(1)自評。以此提高學生的自我主觀評價能力;(2)學生互評。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3)師生共評。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與鑒賞能力。

        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考試量化標準,應以學生個體運動能力量化值與身體機能現實評定值為參考值,根據未來崗位對身體體能的具體要求,綜合分析與判定:(1)學生身體承載勞動強度的負荷能力;(2)現實身體機能與未來崗位適應性的差值與等級。結合醫務監督機制對承載勞動強度差的學生出具運動處方,以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健身積極性。

        3.結語

        隨著中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模式已不能引領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與發展,終將退出教學舞臺,全新的教學理念和量化辦法,不僅是改變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現狀、優化教學的需要,而且是倡導貫徹“健康第一”,“以就業為導向”,達到“按需培養”的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更是構建和諧教育的需要,因而應倍受關注。

        參考文獻:

        [1]陳龍,劉秋良.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現狀調查及模塊化教學培養體系構想的研究.新聞天地,2009年63期.

        第3篇:中學化學實驗課論文范文

        論文摘 要: 基礎教育化學新課程改革強調創設生動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實驗是化學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現階段中學化學實驗不能落到實處。作者對教學中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對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進行了一些探索。

        “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基本特征,化學學習離不開實驗。基礎教育化學新課程改革強調創設生動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探究實驗、家庭實驗沒有落到實處。

        一、客觀原因

        1.課程設置和課程安排。

        新課程高中化學課周課時為3課時,就必修1來說共30課時,新課內容耗時最少也要10周,再加上軍訓、各種節假日等,基本上要16周左右才能結束新課,一學期只有20周,沒有時間處理習題,所以在教學上趕進度的現象非常嚴重,演示實驗能省就省,學生實驗能不做就不做,研究實驗根本無法顧及,因此,不可能完成實驗教學任務。

        2.實驗室條件。

        現階段化學研究中新的儀器和手段層出不窮,化學儀器已經實現了電子化、數字化、精密化、微型化,而一些學校實驗儀器配備落后,實驗藥品不能及時更新,存在藥品缺少或過期的情況,致使很多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都不能很好地進行。

        3.實驗人員缺少。

        在大部分的學校,化學實驗室一般只配一名實驗員,學生實驗不能完全及時進行,探究實驗沒有時間安排,同時,又要擔心實驗室和學生的安全,所以對于實驗教學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4.實驗員素質。

        為保證化學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就要有堅強的后勤保障,要提高實驗員的業務素質,要健全實驗室有關賬目和實驗室規則,以保證化學實驗室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化學實驗的正常化和高效化。

        二、主觀因素

        1.學校領導不重視。

        新課程改革的實行及評價機制與應試教育的矛盾,升學率至上的思想使得許多學校一味追求分數,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得不到落實,化學實驗室存在的問題不能引起領導的重視,因此遲遲得不到解決。

        2.教師不重視。

        (1)教師倦怠

        在教學中部分教師存在著怕麻煩、怕危險、怕危害的情況,所以演示實驗能不做就不做,學生實驗能省就省,探究實驗沒時間進行,更不能顧及趣味實驗和家庭實驗。

        (2)不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不少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只注重實驗現象和結果的描述,而不注重引導學生對實驗過程做細致的觀察,推理不嚴密,因而學生在分析實驗現象、概括實驗結論時不全面、不到位。

        (3)不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

        受教學進度的影響,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演示得多、說得多,學生沒有機會參與實驗,因而,學生的操作能力始終得不到提高。在考試中,不認識實驗儀器,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情況屢見不鮮。

        (4)不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

        在平時教學中,由于學生對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和實驗本質搞不清楚,也就不能夠完全表達實驗的過程、現象、條件,以及得出的結論。在做實驗報告和回答實驗題目時總是會出現程序上的錯誤、結論上的偏差,教師不注意及時糾正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時間長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得不到提高,導致高三復習中實驗題得分率不高。

        三、實驗教學改革與建議

        當前,化學實驗教學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要想使中學實驗教學有根本性轉變,就應該本著分析原因、解決問題的原則,制訂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并付諸行動,以消除弊端,創造有利因素,促進實驗教學的發展。

        1.重視演示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形成概念,掌握化學知識。教師在演示實驗中的規范操作,可以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邊講邊實驗,把一些簡單可行的演示實驗和一些驗證性的學生實驗納入課堂教學,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便于學生清楚地觀察實驗現象,培養學生掌握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比如:在氨氣極易溶于水的演示實驗中,學生不但看到了噴泉,而且看到了酚酞溶液變紅,不僅驗證了這一性質,而且為學習化學性質做好了鋪墊,更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2.改演示實驗為協同實驗,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的演示實驗往往因為班級人數多,現象并不明顯,可見度不高而影響了教學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學生失去了興趣和熱情。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和合作意識,在無危險、無危害、耗時短、操作簡單的情況下,可將教師演示實驗改為師生共同參與操作的協同實驗,或者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合作完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比如:物質的制取實驗,性質驗證性實驗,等等。

        3.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傳統實驗教學中,學生實驗大多是驗證性實驗,而驗證性實驗只能單純地限于模仿,不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造成學生實驗時,不能發現問題。新課標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探究性實驗,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學會研究與探索的方法。比如:教材中有關乙烯的制取和性質的實驗,若乙烯的制取和性質的課堂教學改為探索性實驗,就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學習時,首先介紹實驗室制取乙烯所需的藥品及反應原理,通過討論、分析,有學生自己設計制取乙烯的發生和收集裝置。然后提出問題:乙烯具有哪些重要的化學性質?啟發學生根據學習過的甲烷的性質并結合課本中設計探究乙烯性質的實驗,經過師生共同討論,確定實驗方案,明確注意事項后,學生分組親自動手制取乙烯并實驗乙烯與溴水、酸性高錳酸鉀的反應。實驗結束后組織學生描述各實驗現象,分析總結乙烯的化學性質。在實驗過程中,啟發學生要認真觀察,發現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認真思考充分討論、分析,直到得出正確結論。這樣,整個乙烯的制取和性質實驗就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行設計,獨立操作完成,既有探究性,又有創造性,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4.嚴格要求,做好學生實驗。

        學生實驗可以有效地訓練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實驗習慣。讓學生在觀察中提出問題,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通過討論、分析,解決問題。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的實驗操作、實驗觀察、實驗記錄、實驗結果、實驗偏差、實驗報告。

        5.補充趣味實驗,重視家庭小實驗。

        在現行中學化學教材中,化學實驗以驗證性實驗居多趣味實驗、家庭小實驗,是對化學課本知識的拓展和深化。開展趣味實驗、家庭小實驗,將學到的書本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如:“魔棒點燈”、“海底花園”、“鴨子長毛”等趣味實驗,“粗鹽提純”、“用堿面發酵面粉做面包”、“自制甜酒”等家庭小實驗。這些小實驗,既鞏固了課本知識,又深化了化學知識。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不可忽視的教學環節。靈活有效地搞好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發學生的潛能。

        6.開放實驗室。

        在開齊課本實驗的前提下,開放實驗室,讓學生有機會進行趣味實驗和課外小實驗,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設計、動手操作實驗,觀察、記錄現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應該向學生開放實驗室,充分發揮實驗室資源的效益。

        7.因地制宜。

        教師要根據實驗教學和儀器設備的現狀,因陋就簡,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廉價器具、材料或者廢棄物,制成簡易的實驗儀器或替代實驗用的化學藥品。這樣有助于解決實驗儀器、藥品的短缺問題,彌補實驗經費的不足,豐富教學資源,又能增強學生的節約和環保意識。比如:用貝殼或者雞蛋殼代替碳酸鈣,用食用堿代替碳酸鈉,用廢棄的小藥瓶做反應器,等等。

        四、結語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任重而道遠,化學實驗教學任務重、困難多、牽扯面廣。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創新的精神投入到實驗教學中,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讓學生通過實驗能夠有效地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使他們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史定海.化學實驗教學的誤區分析[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6,(4).

        第4篇:中學化學實驗課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 化學實驗探究題已成為中考化學學科的重要題型之一。實驗探究題既考察了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考察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探究題要求較高,區分度也很好。

        化學實驗既是化學學科的基礎和靈魂,又是理解知識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中考考察的重點內容。近年來,化學實驗探究題已成為中考化學學科的重要題型之一。實驗探究題既考察了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考察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探究題要求較高,區分度也很好,成為近年中考題的熱點,這給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上好實驗課

        在實際教學中,往往為了省事,在講到實驗時,僅停留于“紙上談兵”,“講”實驗,“畫”實驗。有時實驗“畫”都懶的畫,直接用課本投影或讓學生看課本圖示。這就使得學生是索然無味“聽”實驗,“背”實驗。對實驗中提出的問題,不是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回答問題。而是聽老師“說”現象,記現象,得結論。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上好實驗課非常重要。我們盡量將實驗課放到實驗室進行,邊做實驗邊講解。必要時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問題讓學生自己提。讓他們自己從實驗中尋找答案。這樣效果會很好。這既體現現代學生的特點,又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借助實驗可以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驗能力。

        二、遵循課程標準但是不拘泥于教材,對教材中的探究性進行創新。

        中考考試說明中明確提出,化學學科考試內容嚴格遵循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編制試題,活而不偏,適度開放。加強以實驗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探究活動的考查。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好教材中的活動與探究。由于教材中的化學探究性實驗內容的時間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探究性實驗內容有所側重,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實驗重點突破并有時創新。用來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圖1所示是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測定方法。

        圖1

        圖2

        實驗過程:

        第一步:將集氣瓶容積劃分為五等份,并做好標記。

        第二步: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第三步: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發現水被吸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集氣瓶總容積的1/5。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集氣瓶中剩余的氣體主要是

        (2)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容積的1/5,

        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3)某同學對實驗進行反思后,提出了改進方法(如圖2所示 ),你認為改進后的優點是:

        將課本實驗進行改造和創新,可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產生“質”的飛躍。為學生做好實驗探究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理念強調: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來掌握科學知識。新課程理念要求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使用體現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引導學生自主專研,鼓勵他們求異創新,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但是很多老師仍按傳統的教學思想去教學,對新課標準的要求視而不見,在實際教學中仍是以講授、灌輸為主教學方式,把自己放在了主題地位。以下是我聽一位教師的課堂片段探究CO2 與水的反應實驗。

        老師:取兩支試管,在A試管中加入2ml蒸餾水,滴入2滴紫色石蕊試液。問學生石蕊試液顏色是否改變?

        生:沒變色,仍為紫色。

        師:在試管B中加入幾小塊石灰石,再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迅速塞上帶導管的橡皮塞。將導氣管伸入試管A的溶液中。大家觀察一下紫色石蕊試液顏色是否變化了?(演示實驗)

        生:紫色石蕊試液變成了紅色。

        師:紫色石蕊試液為什么變成了紅色?(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

        生: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

        師:給試管A加熱至液體沸騰,大家觀察一下顏色是否有變化?

        生:紅色又變成了紫色。

        師:紅色為什么又褪去了?

        生:A中沒有碳酸了。

        師:碳酸是否穩定?

        生:不穩定,受熱分解了。

        [板]

        CO2 + H2 == H2CO3

        H2CO3 CO2 + H2O

        這樣的實驗探究乍一看進展非常順利,而且師生雙邊活動、課堂氣氛都很好。若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實際上仍是老師起主體作用。實驗是老師做的,問題是老師提的,現象也是在老師提示下學生回答的。這樣的教學實際上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就像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感冒藥—感冒膠囊,換成的氨酚烷胺那敏膠囊,從外觀名稱看,好象是新藥,實際仍然是以前的老藥。而新課程理念提倡的是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新的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講授灌輸式教學,變成師生先一同進行原理學習,然后由學生自己尋找裝置,師生共同設計實驗,然后學生自己親自操作。實驗結束后進行交流與討論,總結出實驗結論。這樣可以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四.聯系現實生活

        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是由過分注重學科系統知識的化學課程向貼近社會、貼近生活、體現STS教學思想的化學課程轉變。近年來的中考題注重體現化學學科的實際應用研值和學科特點,體現化學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因此,在教學實際中,要足于學生發展和實際需要,將生活實際與物質的性質及變化聯系起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對問題進行探究,從而獲得化學知識與經驗。

        生活中,處處是化學,留心身邊的生活現象,把教學研究的視角延伸到生活當中去,豐富多彩的生活為課題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例如:(徐州市2008中考)2008年春季,特大暴風雪襲擊了我國南方地區,在抗擊暴風雪的戰斗中,融雪劑發揮了—定的作用。小明現有一包某公司生產的融雪劑,已知它由碳酸鈉、氯化鎂、硫酸銅、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

        [提出問題]該公司生產的融雪劑到底含有什么物質呢?

        [查閱資料]含鈉元素的物質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灼燒時會產生黃色火焰。

        [實驗探究]下面是小明設計的探究實驗,請你幫他完成。

        ①取少量融雪劑,加水溶解

        ②另取少量融雪劑,滴加稀硫酸

        ③向該融雪劑的水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反思和評價]

        (1)寫出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融雪劑融雪的原理是

        (3)使用融雪劑有很多危害,例如會腐蝕道路、橋梁。請你再舉一例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在實驗探究教學中切實從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高度,提高對化學實驗探究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化學實驗探究的教學研究,努力提高化學實驗探究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08,(4)

        第5篇:中學化學實驗課論文范文

        摘要:新形勢下制約農村中學化學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認真分析這些制約因素,研究相應對策,調整和優化有關教研工作,對于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調查研究制約農村中學化學教學質量因素的基礎上,就提高教學質量,針對性地提出教研對策。

        作為教學研究人員,我們特別注重到農村中學甚至是山區中學聽、評課,與教師座談、交流。在近幾年的聽課及視導檢查中,深感駐城中學與農村中學化學教學質量的顯著差別。這種差別,不僅僅體現在一年一度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上,也表現在學生的化學觀念和綜合素質上。分析制約農村中學化學教學質量的因素,研究相應的教研對策,有針對性地做好化學教研工作,努力縮小城鄉學生在化學意識、觀念以及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差別,是新形勢下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每個化學教研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一、制約農村初中化學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

        1.1師資狀況

        受城鄉生活環境、子女上學便利等因素的影響,農村中學的化學教師隊伍是不夠穩定的。盡管化學學科大多只在九年級一個年級開設,所需要的師資也不多,但由于前述原因,各地初中化學教師師資的分布很不均衡,在有些縣區(如山東臨沂市的平邑縣)的個別學校根本就沒有一個化學專業畢業的,學校領導不得不從相近學科的“富裕”教師中選拔兼課;同時,也有些學校(特別是駐城中學)則是“僧多粥少”,閑置了部分具有大專甚至本科學歷的化學教師,他們中的這些人不是進了實驗室就是去了教導處、圖書室或是兼任其他的學科。人力資源的不合理分配困擾和阻礙了部分農村中學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1.2辦學條件

        毋庸諱言,現在許多農村中學的辦學條件還比較差,辦學經費嚴重不足。且不說上網下載教學資料,一些學校連起碼的打印紙張都難以向教師提供,不少化學教師根本就沒有到外地參加學習或培訓的機會。化學實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當部分的學校化學實驗儀器破損、缺少嚴重,也幾乎沒有專門的實驗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由于受條件或時間的限制,“講實驗”便成了普遍現象。長此以往,學生的科學素養形成又如何談起呢?這是制約化學教學質量提高的客觀因素。論文下載

        1.3教學管理

        調查發現,在不少農村中學領導的心目中,化學是一門小學科、副科。教導處在安排課程表時,不是把化學排在上午的最后一節,就是排在下午的第一節或最后一節;化學教師用在準備實驗上的時間不給算工作量,而實驗室里即使有人從事實驗員的工作,多數也是管理房門而已,對化學教師的實驗教學幫助不大;在對教師量化考評時,同樣是一節課,化學科是語數外等學科工作量權重的80甚至更低……此外,由于多數學校的化學教師僅有1~2人,這也給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的開展帶來了諸多不便,在學校組織的公開課、推門聽課研討及教案評比等活動中也缺少學科內的指導與交流。

        1.4教師素養

        由于農村中學管理上的相對松散,加之缺少同學科教師間的競爭,致使個別化學教師養成了懶散的習慣,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晉了比較滿意職稱的教師,更是感到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孬干好一個樣,缺乏工作和學習的上進心與積極性;從專業素養上來看,面對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如何高效地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感到束手無策,更不必說制作課件、編制學案、整合與開發教學資源了。再者,化學新課程中很多問題的呈現已經多樣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再單一,很多答案也是開放性的,這令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把握起來增大了不少的難度。有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依賴教材和教參的現象,照本宣科,缺乏對教材進行開發創新的能力,忽視利用身邊的、生動的、有價值的課程資源,難以引導學生去感悟化學新課程潛在的內涵,不能把新教材中的新理念有效地融人教學過程之中。

        此外,多數化學教師做班主任工作的經歷較少,缺少必要的管理經驗,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或分組實驗中表現得調控不力、措施不當,教學效果較差。

        1.5生源質量

        駐城中學尤其是民辦學校的擴招,導致農村中學生源銳減,家庭條件差、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學生(留守少年)占了較大的比例。這些學生中的相當部分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不想學、不愿學的厭學現象。缺少了父母的監管,失去了學習的方向和動力,再加上本身基礎普遍較差、學法不當,到了九年級學習化學時,除了開始學習新課時帶來的一絲新奇外,一經進入實質性的學習,就慢慢跟不上步伐了。這不能不說是制約農村中學化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提高農村中學化學教學質量的教研對策

        農村中學的生源質量、辦學條件及師資隊伍建設是我們教研工作者難以左右的。我們所能夠做到的,是通過我們的工作引起管理者對化學學科的重視和對對化學教學的重視,通過多種途徑和教研活動轉變化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指導他們提高教學水平,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平臺。

        2.1精心組織專題研討活動

        及時、精心組織專題研討活動,力促農村中學教師轉變觀念、提高素質。研討活動盡量包含公開課、經驗交流和專題報告等內容。研討的專題要根據聽課、視導中發現的問題來確定,如如何上好實驗探究課、如何處理習題、怎樣進行化學課的復習等。專題確定之后,就要緊緊圍繞相關內容確定恰當的上課人選,安排具備這方面經驗的老師提供交流材料,可能的話,也可請外地專家做專題報告。在安排上課人選的時候,要同時兼顧城鄉教師,既為更多的農村教師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也讓他們看到城鄉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究竟存在哪些差別。經驗交流材料盡可能多地讓農村中學教師來提供,給他們壓擔子,促使他們加強學習、及時總結,這也是對他們的一種激勵和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教研人員對他們的信任和器重。公開課后的說課、評課及專題報告或教學指導意見是研討會的重點,可先安排上課教師說課,再安排骨干教師、教學能手或教研員來進行評課,最后進行互動式的提問、他評。評課的要點要緊緊圍繞專題進行、圍繞農村中學化學教學的突出問題進行,以體現公開課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2.2面對面進行教學指導

        把教研工作的重心切實下移到基層農村中學,特別是向山區中學偏移,進行面對面的指導。針對不同學校和教師的實際,有計劃地探討、交流教學的熱點和疑點問題。將原來的“遙控教研”轉變為“上山下鄉”式的“田野教研”,由“集中教學指導”轉變為與教師面對面的“平等對話、交流合作”。聽課帶著問題聽,評課評在點子上。努力做到“三多一少”,即多鼓勵、多指導、多傾聽、少指責,體諒和理解農村教師的苦衷。調查發現,農村中學的化學教師最希望的專業指導方式是在“作為合作伙伴,與教師一起備課、聽課、評課,再上課改進”上。

        在一次視導聽課中,我們和某農村中學的一位化學老師結合上課情況談起了如何處理講授和練習的關系問題。這是一節“化學式與化合價”的新授課。教師認為“我班學生基礎差,這部分內容又是難點,你不多講學生就搞不懂”,于是在課堂上花大力氣、用長時間來講解,講不同類物質化學式的意義,講化合價的來歷,講怎樣根據化合價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該講的講了,不該講的也講了,到了快下課時也沒有講完。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如坐云霧”,“講”不斷,理還亂。在評課中,我們引導教師換位思考,如果你是班上的學生,一下子聽這么多的內容,能接受得了嗎?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學生只是獲得了表面知識,沒有學會學習方法,不能從深層次上理解知識,更不會主動地去探究,表現在解題時就不會應變和遷移。然后我們分析得出,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為什么要學習書寫化學式、為什么要和化合價結合起來去寫化學式?同時必須注重方法指導,邊講邊練,各個擊破教學的難點。在練習時,一定要把握準學生的起點,由易到難,分層進行。最后我們一起分析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教學理念上存在偏差,認為學生基礎較差,不講不行,殊不知這種低效的講解耗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對學生的能力提高非但沒有幫助,反而逐步形成惡性循環;二是講課追求大而全,恨不能包羅萬象,處處當作重點的結果便是沒有重點,學生無所適從;三是不了解學生的已有水平,只憑自己的主觀臆斷確定教學起點,一味地追求低起點、小步子。分析了講授和練習的關系及處理方法,在當天下午這位老師重新在另一個班級上這節課時,雖然講得少了,但由于注重了方法指導,練習到位,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2.3校際聯研,送課下鄉

        針對本校內化學教師偏少難以開展研討交流的實際,大力開展校際間的聯研活動對提高教師素質水平就具有重要意義。開展校際聯研活動,不僅能夠拓寬教師視野,實現取長補短,更重要的是相鄰農村中學的教師坐在一起,通過相互聽評課等活動,針對大家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一同研討,滿足了這些教師群體專業成長的需要。

        要做好校際聯研活動,除了與相關學校領導的溝通和協調之外,關鍵是提前安排有關化學教師確定研討主體,準備交流材料,提高研討效果。如針對農村中學不能較好地開展實驗教學的實際,我們曾經進行過校際聯研,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了許多好的對策,有的教師還把改進后的儀器裝置帶到了現場進行了展示。

        (1)尋找實驗代用品。比如把礦泉水瓶改造成燒杯和漏斗,把藥瓶改造成試管和量筒;用廢金屬代替化學實驗中鋁、鐵、銅;用植物的花、葉自制酸堿指示劑等。這樣做,不僅有助于解決實驗儀器、藥品的短缺問題,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節約和環保意識,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2)改進儀器裝置或實驗內容。如使用常見的藥瓶、軟管等組合成制取氣體的裝置;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不必制作紫色小花而采取增加對比實驗的方法同樣能讓學生獲得信服的證據,即先將二氧化碳分別通人2支盛有蒸餾水的試管中,此時都看不出有明顯的變化,一支留做對比,向另一支里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立即會變為紅色,將變紅的溶液加熱后又恢復為原來的紫色。

        (3)給學生列出可以作為實驗代用品的儀器、藥品,組織學生搜集、整理、分類,建立化學實驗角,讓有余力、感興趣的同學在課余時間不受時問限制的去撥弄一番。

        送課下鄉,是發揮駐城中學的優秀教師資源、實現取長補短的重要途經之一。由于駐城中學的師資力量較為雄厚,適時組織這些學校的骨干教師到農村中學上示范課,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說課、研討再讓聽課的農村中學老師稍做準備后同題上課,再說課、再研討,這種跟蹤式的教研活動,既讓他們相互學習、借鑒,又為他們牽線搭橋,為今后的學習與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送課下鄉,不單單是為了上課而上課,更應結合學校、學生實際思考和討論教學的方式、方法問題如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之一,在送課下鄉的過程中,我們曾對此進行了探討。大家認為,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是緊密相關的,應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學法指導,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4開展教學案例、課件評比以及教學基本功大賽等活動

        除了定期開展的課堂教學比賽、論文評比之外大力進行教學案例、課件評比以及教學基本功大賽等活動,及時發現素質比較全面、能力較強的教師并重點進行指導和培養,在條件相近的情況下,盡可能推薦農村中學的教師作為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尤其是對有兩名以上化學教師的學校,盡力把他們的化學教研組長培養成為骨干教師。可以說,一個好的教研組長就是一個好的教研組,這個學校的化學教學質量就會大為提高。

        經常為農村中學的化學教師選編一些實用性強的教案設計、課件制作等方面的材料,把教學案例評比中的優秀教案結集印發,定期為這些學校的老師提供單元或階段性檢測試題,征集他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意見,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解答與協調,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進行材料指導的主題內容。

        2.5借助網絡平臺,與農村化學教師建立更緊密的聯系

        第6篇:中學化學實驗課論文范文

        一、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化學實驗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環節。要堅決反對“黑板上畫實驗,課堂上講實驗,課下背實驗”的應試模式,不但要把教材中的演示實驗認真做好,而且要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實驗器材,努力完成教材中的探究實驗。并且要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爭取完成教材中的家庭小實驗。做到課前進行周密的準備,使現象明顯,效果良好,讓全班學生都看清楚;實驗時操作規范化,并注意啟發引導學生從具體觀察上升到抽象思維。對所有探究實驗應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并參考探究活動的四大程序,提前設計出探究實驗方案,待到了實驗室,學生就可以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活動,避免探究實驗的盲目性,通過動手做、動腦想,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聯想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認真做好記錄,填寫實驗報告,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在課外活動中老師應指導和鼓勵學生做,培養他們綜合運用知識、善于自學和勇于創新的意識。

        二、預習

        預習活動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是課內預習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情況,修正自己的教學內容,保證授課更順暢,更有針對性,而且預習過程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自學過程。所以教師應把預習指導活動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結合起來。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方法,使學生在預習中學會學習;要教給學生怎樣發現問題,怎樣提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保護提問的積極性。學生從找不出問題到產生問題是一大進步;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認識能力就會提高。在預習中不僅要讓學生勇敢回答老師提出來的問題,能質疑問題,而且要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安排學習過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通過預習,讓學生閱讀課文例題,檢查學生理解和使用上的偏差。在預習這一過程中,學習的主體始終是學生,老師好像是路標和拐杖,關鍵時刻給學生以指示和扶持。其效果比僅由老師講、學生聽好多了。

        更重要的是,課堂上引入預習的教法,能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能力。學生會逐漸地學會如何把握教材內容,如何提出問題和抓住重點,如何概括總結,等等。這就能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學生學會這種學法,學習能力會大大提高,最終可以擺脫老師這個“拐棍”自己列提綱,總結知識,掌握知識。

        三、 思考

        思維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中介,實現對感性材料的加工并使之轉化為理性認識的活動。思維能力及其發展直接關系著智力水平及其發展。思維的方式有具體思維、抽象思維、批判思維、發散與輻射思維、辯證思維等。老師要將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掌握思維方法。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老師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刺激、鼓勵學生主動地去思考,去發現問題。例如經常在教學中提出一些“為什么,如何進行,否則怎樣及要求解釋,比較批判或找出因素、關系、用途”等問題,激勵學生積極思考,久而久之,便會形成自覺性。同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是現代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認知、情意和心理操作領域的首要教學目標,其核心是發散思維能力。老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導、激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另外,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品質包括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邏輯性、批判性等方面,教學中要通過課堂提問、作業、測試、操作等活動反饋的信息及時地點撥、引導,使學生能夠從自己的錯誤中總結教訓,從正確中提煉出更為優秀的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維品質。

        四、 創造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培養更多的創造型人材,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中學化學實踐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與創造才能,應該作為一項主要的教學目標。可通過以下途徑操作。

        1.指導學生開展科學小論文活動。一般采取的形式有知識歸納型、心得體會型及真知卓見型等。例如根據教學進度要求學生在單元知識學完后,用圖表、圖示或線索式的方法對所學知識歸類;假期要求學生讀一本好書并寫出心得體會;利用講座介紹科技發展狀況,環境科學、化學工業的現狀,等等,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出創造性的見解。科學小論文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加工能力,為以后參加科研等工作奠定基礎。

        2.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小制作,主要是指導學生制作各種模型,設計、改良、革新化學實驗等。如可指導學生制作分子結構模型、簡易多功能實驗箱,幻燈片、電解水等實驗的改良等。這種以第二課堂的形式來實施的小制作活動,可培養學生手腦并用的創造能力。

        第7篇:中學化學實驗課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將《實驗化學》模塊作為側理學生的“必選必考”內容,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積極舉措,但也受到各種軟硬件條件的制約。浙江省根據《實驗化學》模塊特點開展了針對性強、行之有效的培訓和推進手段,使《實驗化學》模塊教學成為新課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實驗化學》是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化學學科6個選修模塊之一,同時也是迄今為止在各新課程實驗省備受“冷落”的化學選修模塊。在前期進人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各實驗省中,只有極少數實驗省把《實驗化學》模塊真正列人可供學生選學的化學學科模塊。

        為了凸顯化學實驗教學在中學化學教學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浙江省把《實驗化學》模塊作為全體側理學生(編者注:理科班學生)“必選必考”的內容。這種有意識強化化學實驗教學的模塊設置安排,在全國各新課程實驗省可謂是“獨樹一幟、別具匠心”。

        1模塊特點

        《實驗化學》模塊與化學學科的其他模塊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個模塊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以浙江省選用的蘇教版《實驗化學》模塊為例)。

        ①編排形式新。《實驗化學》模塊的7個專題內容均以課題實驗的形式呈現,各課題實驗相對獨立,但又體現相關專題的實驗教學設計及操作要求。這種編排方式與新課標化學學科其他模塊教材有著很大的不同。

        ②教學內容新。《實驗化學》模塊中的許多實驗課題、實驗操作以及呈現方式都是原中學化學教材從未出現過的,這些實驗課題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實驗設計思想。對大部分化學教師而言,全面接受、理解和掌握這些實驗及其教學要求存在相當的困難。

        ③教學目標新。《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化學》模塊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化學實驗研究的一般過程,初步形成運用化學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實驗化學》模塊呈現和要求的不僅僅是相關的實驗基礎知識、實驗原理,更對實驗設計和操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④軟硬件要求高。《實驗化學》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對教師的學科底蘊、實驗技能以及探究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對學校在化學實驗專業人員配備、實驗室配置、化學實驗儀器和藥品的配備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⑤教學課時緊張。《實驗化學》模塊的教學時間僅有36課時,而其中的不少課題實驗往往很難在一個課時內完成。這就給本模塊的教學活動組織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挑戰。

        2培訓方案

        考慮到《實驗化學》模塊的特殊性以及浙江省新課程實驗高中化學學科教學的實際情況,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組織了《實驗化學》模塊教學實施前的課前培訓。

        培訓的主要項目包括:

        ①深刻理解《實驗化學》模塊的重要性。基層化學教師對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實施意見把《實驗化學》模塊列人側理學生的“必選必考”模塊普遍感到難以理解,認為該模塊教學要求高、教學難度大,學校目前尚不具備該模塊的教學條件。為此,我們特別邀請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主任、化學特級教師劉寶劍老師對大家進行新課程理念培訓,特別強調《實驗化學》模塊教學在凸顯化學學科特色、實現創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②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的解讀及教學建議。由于《實驗化學》模塊中出現了許多原人教版教材中不曾出現過的新實驗、新儀器、新設計和新知識,基層教師普遍感到難以把握教學內容和要求。省新課程實驗專業指導委員會化學學科組專家與一線教師面對面的解讀和交流,可以有效地解決基層教師在教學實施中的困惑。

        ③《實驗化學》模塊教學現場觀摩。如何開展和實施《實驗化學》模塊有的課題化教學?如何解決實驗原理和實驗操作、觀察思考和活動探究、儀器藥品和教學時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如何在實驗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我們試圖通過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呈現的《實驗化學》模塊課堂教學現場教學觀摩,讓教師們感受到該模塊的教學技巧和獨特魅力。

        ④課題實驗深度研究。《實驗化學》模塊中的不少課題都是第一次進人高中化學教材。為了幫助老師們深人了解和掌握各課題實驗的重點原理和操作關鍵,我們安排各市對化學實驗較有研究的教師對模塊中的18個課題實驗進行重點研究,以充分發揮這些教師的專長,實現重點研究、各個擊破,并通過團隊協作、資源共享,生動論釋新課程有效教研、同伴互助的教育理念。

        3精彩展示

        作為“第一次吃螃蟹”者,浙師大附中的化學教研組長陳國有老師和杭州學軍中學的于紹軍老師承擔了極大的壓力。誰都不曾經歷,更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到底該如何實施《實驗化學》模塊中的課題化教學?為了在本次培訓過程中真正發揮好觀摩的作用,兩位老師可謂是動足了腦筋。在“牙膏和火柴頭中某些成分的檢驗”觀摩課上,陳老師讓不同的小組研究不同的牙膏—納愛斯、黑妹、中華、高露潔……品牌饒是豐富。它們的基本成分是否大致相同,又如何檢測呢?小小的火柴頭中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隨著課題的進展,學生們不時被自己的探究及其發現所鼓舞。在“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觀摩課上,于紹軍老師用他詼諧幽默的語言,科學細致的實驗思維引導及操作提示,與學生一起見證了不同催化劑對同一反應催化效率的影響,并讓學生親身領略和體驗了化學學科的實驗研究方法。

        承擔18個課題實驗深度研究任務的11位老師向全體參加培訓的教師奉獻了他們歷經幾次、十幾次實驗,多方尋找的寶貴經驗及體驗。他們中,有的老師為了尋找某一儀器或藥品,跑遍了各大儀器試劑商店、大專院校;有的老師為了求證某一數據,從圖書館到互聯網,從大學教授到國外同學,真可謂是為求真諦,不辭艱辛。功夫不負有心人,11位老師簡短卻十分精彩的研究報告博得了與會教師的一致贊賞和欽佩。他們的研究精神同時也很好地診釋了新課程的精髓。

        在與會全體老師,特別是承擔此次觀摩課教學和課題實驗深度研究任務的十余位骨干教師的艱苦努力下,《實驗化學》模塊教學培訓取得了圓滿的成功。本次培訓同時也呈現了良好的學術氛圍。無論是講課者還是聽講者,大家都沉浸在一種濃濃的學術研究氛圍之中;無論是培訓會議進行中還是在會后休息時間,大家都在認真切磋、積極探討。在熱烈的碰撞和交流中,《實驗化學》模塊中即將碰到的問題被一一化解。于是,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信心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第8篇:中學化學實驗課論文范文

        關鍵詞:化學研究型學習環境教育

        所謂環境是指以人類為中心的周圍客觀事物的總和,是直接、間接影響著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社會環境)的總體。現在一般討論的環境主要上指自然環境。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是由空氣、水、土壤、陽光和各種生物所構成。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可以使我們社會更大限度的享受著自然給我們帶來的資源。但是我們人類不能過于沉溺于這種享受,否則我們漸漸的會失去控制,做出傷害大自然的事情。這里指的正是在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同時,要求保護和改善環境以求建立新的平衡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環境和人的關系明確規定:“環境是指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勝古跡、風景游覽區、溫泉療養區、生活居住區等。”

        一、關于環境教育

        在環境教育是指傳授有關環境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從身邊到全球范圍的環境,理解不同群體對待環境所持的態度和價值觀的差異。包括:這個環境是如何形成的?那些自然力和那些人力在影響環境?環境的未來是怎樣的?對環境的不同期望如何導致對環境的不同理解?相關地區主要的環境問題是什么?可能的解決辦法是什么?從學生身邊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主題,進行環境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人類行為對大氣的影響。如溫室效應人類行為導致草木植被嚴重破壞,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和進入大氣、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的肆意排放,造成大氣平流層中的臭氧層的破壞。2、水體的污染和防護。3、土壤的污染和防護。如過量的噴灑農藥、化肥,廢棄家用塑料薄膜的危害等。4、固體廢棄物的排放生活垃圾等。

        二、在環境中的教育

        在環境中的教育是指把學生熟悉的或相關的真實環境作為教育的資源和場所,鼓勵學生的參與,從參與中培養學生對環境的理解。化學實驗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環境教育的場所,學生在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過程中親身體污染帶來的危害,產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強烈需要,更加深了對環境的理解和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教師要言傳身教,規范操作過程化學教師應該把實驗課作為環保 教育的主戰場,增強學生的環保觀念 和環保意識。實驗前,教師應講清楚 實驗應注意的問題,可能產生的危害,提醒學生不可將實驗廢液隨便倒入下水道中。實驗時,進行監督指導。實 驗后,統一清理廢水、廢液。只有在師生的實驗素養共同提高的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把實驗污染降到最低限 度,才可以有一個良好的實驗環境。

        2.實行“綠色實驗” 化學實驗也可以借助于電腦的動 畫效果,逼真地模擬出化學實驗中的 現象。在藥品使用上,盡量減少那些 高毒藥品的使用, 尋找一些生物性質、 無污染的藥品替代,“綠色實驗” 開展 。 初中新教材已提出“綠色化學”的概 念,可喜可賀,但要實施見效,任重 道遠。

        3.推廣“系列化實驗”和回收再利用 開展系列化、開放性的實驗。“系 列化”即:上一實驗的生成物是下一 實驗的反應物。這樣做可以節省藥品、減少污染。例如,實驗室制氫氣后的溶液可以回收做其他的實驗 ; 學生練 習溶液配制所得酸、堿溶液可以用來 做酸堿中和滴定練習。把實驗中的廢 酸、廢堿都收集起來,既減少了對下 水道的腐蝕,又能利用廢物。有的廢 酸可用于第二課堂活動,差的也可以用于洗地板。廢堿可以放在揮發性酸 的藥品柜里,用于消除酸氣,寒暑假 到來之際,在藥品室里擺放幾盒廢堿 液,就能大大消除酸性臭氣、溴氣,改善實驗室環境。

        4.改良實驗儀器和實驗環境,配備廢液處理裝置目前化學實驗污染產生的原因中,實驗儀器存在著缺陷是一個重要原因。各中學化學實驗室應根據實際實驗需要進行實驗儀器、反應裝置的改進,校際之間應該多進行實驗儀器改良方面的研討,共同促進。實驗室應該通風整潔,并且有必要的環保措施,比如通風排氣設備、廢液、廢水處理裝置等。保持實驗室中的良好環境。

        中學化學涉及一些易燃、易爆、腐蝕性強及有毒氣體逸出的實驗。在實驗教學中,確保學生安全、防止中毒及污染也是實驗設計與改進的重要內容。這可從改進儀器裝置,增加防 護措施,提高實驗技巧等多方面加以研究。我們可以將制備物質的發生器、該種物質多種性質實驗的反應裝置以 及尾氣吸收和轉化裝置,根據每個化學實驗的具體特點進行組合,裝置成一套可控的完全封閉的系統。實驗過程中的反應物、生成物、副產物以及尾氣等物質均控制在此系統之中,凡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質都在封閉系統里完成吸收、轉化。從系統中釋放出來的是無毒無害的物質,并可消除易燃、易爆的隱患。

        三、為了環境的教育

        第9篇:中學化學實驗課論文范文

        一、教師應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熱愛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不應只滿足于能教好課,而應該具有較高的教育理論修養。一方面,教師應進修一些有關教育理論方面的課程,包括教學論、課程論、化學教育學、化學學習心理學、教育測量學、智力心理學等;另一方面,教師應結合教學進行教育研究,使自己由知識型轉化為學者型,每學期都應寫一些科研論文。

        二、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我國古代、近代、現代化學家及勞動人民對化學的貢獻,尤其是建國以來我國在化學、化工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樹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讓學生牢固掌握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

        這些知識包括:1.化學基本概念和化學理論,如物質的組成、性質、變化和分類,化學用語,化學基礎定律,分散系,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2.元素及化合物,如氫、氧、氯、硫、氮、碳、硅、鈉、鎂、鋁、鐵。3.有機化學,如烴、烴的衍生物,糖類和蛋白質。4.化學基本計算,如有關分子式的計算,有關溶液的計算,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等。5.化學實驗,如基本儀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重要試劑的性質、保存等。

        四、培養、發展學生的科學能力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應著重注意以下五個方面的能力培養。

        1 實驗能力。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可把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具體化為以下幾個方面:(1)按一定認知目的安排觀察或實驗的活動。(2)讓學生獨立地完成觀察與實驗。(3)使學生學會如何記錄、分析、觀察和實驗所得的資料及數據,導出正確合理的結論并進行報告。

        2 思維能力。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利用有關化學知識的特點,進行相關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進行堿金屬族元素教學時,利用該族元素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數的特點,在已知鈉元素的性質后,可以演繹推理出其他元素的性質,培養學生演繹思維能力。同時,利用它們具有不同的電子層數,又可以進行各元素性質的對比,找出它們性質的異同點,培養學生的對比能力和分析能力等。

        3 自學能力。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可以具體化為以下兩個方面:(1)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2)著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訓練。

        4 創造能力。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有意識地使用創造教育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從而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2)注意創造性思維的發散性特點,培養學生善于對已知事物進行懷疑和再思考的習慣,能夠打破習慣性思路,提出幾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3)注意聯想能力的培養。由于化學學科知識的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能力。

        五、重視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獲得化學知識,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方法是:1.做好教材中所要求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對教材中未要求的、能做的實驗也應盡量演示給學生看。2.盡可能將演示實驗改為在老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動手實驗。3.為使演示實驗現象鮮明,提高清晰度,關鍵處可反復觀看,還可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如觀看實驗錄像、實驗幻燈片或采用演示實驗放大投影等方式。通過做好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上好分組實驗課,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強化實驗習題課教學,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重視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突出素質教育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課外活動內容和形式是豐富多彩的。要使課內外、校內外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要做到全面發展教育與個性發展教育相結合,從多方面、多渠道開發學生潛能。

        七、重視練習和學法指導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a∨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天堂网精品网站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精品 | 亚洲午夜福利片在线电影 | 日韩精品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看 | 色多多视频在线导航 | 日本免费人妖最新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