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質量問題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等學校 質量文化 質量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2)04-0098-03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高校辦學自的擴大以及高等教育“問責制”的興起,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已成為政府和高校關注的焦點。目前進行的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主要側重于技術層面的建構,“伴隨著相關質量監控與評估技術的逐漸細化、精確化以及高等教育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的具體化,高等教育質量文化的建設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否則技術這把‘雙刃劍’將不可避免地傷害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①。因此,以質量管理實踐為基礎,不斷創新大學組織文化,培育融入組織內部、深入組織中所有人內心的質量文化是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必然選擇。
一、高校質量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人類物質和精神產品的總和,其豐富的內涵和寬廣的外延滲透在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質量文化最初是作為企業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存在的。企業質量文化是企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融合,是以質量為核心因素,建立在物質文化基礎上的質量意識、規范、管理藝術等精神文化的融合。質量文化既是企業的質量實現過程,又是企業質量目標實現的方式,還是企業質量管理的成果,質量文化已經成為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尋求可持續發展策略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對高等教育質量問題的持續關注和世界范圍內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運動的興起,質量文化被引入了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中。高校質量文化是高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自覺形成的涉及質量空間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思維方式、道德規范、規章制度及傳統、習慣等“軟件”的總和。它既是一種觀念,又是一種物化形態,是高校文化在質量管理上的積淀和凝結。高校質量文化總是代表著高校發展及變革的品質,體現著發展及變革的個性,是高校在發展及變革進程中所積淀的精神成果以及由此而具體化的外在質量表現。
依據文化的結構與層次特征,高校質量文化應由內隱的精神文化和外顯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四個層面組成。精神文化是高校質量文化的內層文化,它是滲透于高校全體教職員工思想和心靈深處的質量意識形態,是高校質量文化的核心和質量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主要包括高校師生員工共同信守的質量理念、方針、目標、價值觀、道德觀等;制度文化是高校質量文化的中層文化,它是高校為實現其質量目標和質量方針而制定和執行的有關制度、規范、規則等,是高校對教職員工質量行為和組織行為產生規范性、約束性影響的規范文化,主要體現為與質量有關的標準規范、管理文件以及質量評價、考核、激勵制度等;物質文化是高校質量文化的表層文化,它是凝聚在高校各種物質設施之中,體現高校質量管理理念的外化部分,包括高校的育人環境、建筑風貌及其可感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行為文化是質量文化的幔層文化,是高校成員在質量活動和人際交往中體現出來的習慣性定勢和行為模式。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屬于質量文化中的較淺層面,而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屬于質量文化中的較深層面③。精神文化為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提供思想基礎,既是質量文化的核心內容和最高境界,也是質量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制度文化約束和規范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的建設;物質文化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提供物質基礎,是高校質量文化的外在表現和載體;行為文化是高校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等要素的綜合顯現。這四個層面互相關聯、制約、滲透,共同構成高校質量文化的完整體系。
二、質量文化是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核心和靈魂
高等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活動,高校本質上是一所文化機構。文化從根本上決定著高校的生存和發展,是高校教育質量的根本體現。高校質量文化的生成蘊含在高校內部質量保障的全過程和結果當中,是高校的質量管理活動造就了高校質量文化。質量文化是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基礎和靈魂。
1 質量文化是高校內部質量保障的根本途徑
高校內部質量保障是高校為維持和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質量而主動采取的全部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管理過程,是高校作為一個自主發展的學術自組織,運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與技術構建的具有自我改進、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功能的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系統。在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中,最根本的作用機制是文化,因為“學校保障教育質量的所有努力,只有通過組織高校廣大教職員工積極自覺地行動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這種行動只有當質量成為高校全體成員共同信奉的價值,成為高校全體成員的內在追求時,才有可能實現”。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必須從質量文化培育著手,只有當高校的質量要求融入全校所有成員共同的價值觀念,內化為全體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追求,最終使質量作為全體成員的一種生活方式或習慣,質量保障活動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任何科學的標準體系、合理的制度規范、恰當的技術方法,只有在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中才可能奏效。
一、影響財務報告質量的環境因素
(一)造成目前財務報告質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公司內部分析主要有:
1、業績壓力。公司的業績壓力分別來自于內部與外部。外部壓力主要來自于資本市場。因為證券分析師和股東所重視的是短期的獲利能力和營業收入的增長,這就使得管理層不得不明哲保身,投其所好。此外,管理層還必須對董事會及股東負責,董事會常常施加壓力要求管理層完成財務及其他目標,為激勵管理層,公司還經常采取一些激勵措施,如將個人的績效及薪酬與經營或財務目標相連接。在這種環境下財務報告失真是不可避免的。
2、復雜的商品交易活動。隨著金融商品的不斷創新,出現了一些復雜的財務工具和結構復雜的交易活動,有的公司還會采取一些創意性的商業活動,如通過購并等形式擴大自己的規模,但是有關資料顯示很多購并并未達到預定目標,反而會增加公司財務危機及財務報告不實的風險。
3、市場競爭的壓力。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市場需求矛盾突出,其結果往往會造成有的企業利潤下降、籌資能力減弱、成長趨緩、資本市場發展受阻、公司被迫采取減產或降價等措施。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最后都將反映在公司的財務報告上。相關的會計實務如果未加以處理,財務報告的質量必然會下降。
(二)從外部環境分析主要有:
1、監管機構的監管力度不夠。從一些已經查處的案件來看,不少在招股說明書中作假的不法行為監管機構沒有及時發現。另外,交易所對上市財務報告披露的監管主要是在持續披露階段,對于持續財務信息披露的載體——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的審查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采取事前審核的辦法,由于時間和人力的制約造成了事實上的審查不嚴,不能及時發現問題。
2、中介機構功能的錯位,增加了監管的難度。一些中介機構在財務報告披露的問題上和上市公司一起與監管部門周旋,使監管者在專業水平上處于劣勢,大大增加了監管的難度。
3、法制不健全。我國“證券法”中缺乏民事責任的規定,因此在實踐中,對一些違法違規行為通常采用行政處罰的辦法解決,但對受害投資者卻沒有給予補償,無法對違規者起到有效的威懾作用。
二、財務報告質量監管制度的建立
(一)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1、應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監督管理機構,從機制上防范公司管理層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具體如下:(1)上市公司董事會應設立主要由獨立董事組成并擔任負責人的審計委員會,全面負責與公司有關的審計事宜,通過審計委員會持續檢查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和內部財務控制,保證公司財務報告過程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從而促進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2)推行職務不兼容制度,減少董事會與高層管理人員的交叉任職;(3)加強監事會的監督功能,監事應具備法律、財務、會計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或工作經驗,能夠獨立有效地行使監督權;(4)要建立完整、合理、有效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標準體系,充分有效地發揮董事會、監事會及內部審計機構的功能作用。
2、改進內部治理機制,建立多元股權結構約束機制股權過于集中往往會使大股東擁有上市公司的絕對控制權,而這種控制權又直接表現在對董事會的操縱上。當大股東目標與公司目標之間存在沖突時,公司行為往往會有被短期化的傾向,甚至出現扭曲行為,容易對公司的持續發展造成沖擊。因此,需要建立多元股權結構約束機制。
(二)加大對違規披露財務報告信息的處罰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上市公司敢于進行違規操作,社會中介機構敢于為上市公司造假,其主要原因是造假獲得的收益遠遠高于為此付出的成本。對此,筆者建議對造假上市公司不僅僅要追究其經濟責任,如沒收非法所得、處以高額罰款、實行市場禁入等,情節惡劣的還應追究有關當事人的刑事責任;對參與造假的社會中介機構應予以重罰直至吊銷營業執照,并限定相關從業人員在規定的期限內甚至永久性不得從事相關職業直至追究其刑事責任等。與此同時,要對因上市公司提供虛假財務報告而給投資人帶來的損失進行賠償,從根本上杜絕違規事件的發生。
(三)加大中介機構對上市公司監督審查的內容和范圍
為降低審計風險和對投資人及時提供公正、透明、有用的信息,注冊會計師應對財務報告中的下列主要問題進行適當的評價,以保證財務報告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關鍵詞:巖巷掘進;爆破速度;光面爆破;定向斷裂
中圖分類號:TD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03-0101-03
常規的巖巷掘進爆破施工,導致炮眼利用效率較低、炸裂巖石碎塊散亂、爆堆分布過遠、成型質量不高以及周圍巖層破壞嚴重等一系列問題;同時較小的巷道寬度、不多的自由面以及很強的受夾制作用等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巷道掘進的安全程度和穩定程度。
一、影響巖巷掘進爆破速度和質量的若干因素
(一)光面爆破對巖巷掘進爆破速度和質量的影響
光面爆破質量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巷道在爆破成型中的規整性以及周圍巖層的破壞性,如果光面爆破質量水平較高,則巷道不僅成型比較規整,而且周邊圍巖的破壞程度也相對較小。影響光面爆破質量水平高低的因素主要包括:炮眼間距的大小、炮眼的密集系數、裝藥的結構以及裝藥的集中程度。
第一,光面爆破中炮眼間距的大小對其爆破質量的影響。炮眼的間距必須要科學合理,否則便無法保證炮眼間貫通裂隙成型的完全性。炮眼的間距可以通過有關的公式進行計算,但是在計算的過程中必須要綜合考量貫通裂隙在形成過程中爆生氣體以及爆炸應力波的影響。假設,表示周邊炮眼間距、表示破裂區半徑、表示巖石抗拉強度、表示炮眼充滿爆生氣體時的準靜壓力,則筆者建議公式如下,僅供
參考:
(1)
第二,光面爆破中炮眼的密集系數對其爆破質量的影響。諸多的工程經驗顯示,炮眼的密集系數(通常用m表示)的取值范圍通常在0.8~1.0之間。利用雙孔雙自由面爆破模型,我們充分地研究了各種指標(例如炮眼利用率、爆破漏斗體積以及炮眼斷裂面平整性等),所得結果說明,如果拱頂部分的曲率相對不大,建議適當地增加炮眼的密集系數,但是m(炮眼的密集系數)的最大取值最好也不能夠大于1.2。
第三,光面爆破中裝藥的結構以及裝藥的集中程度對其爆破質量的影響。軸向軟墊層不偶合裝藥結構以及徑向空氣間隙不偶合裝藥結構是公認的相對比較科學合理的光爆裝藥結構。在實際的光面爆破施工當中,我們通常利用裝藥的集中程度來控制巷道周邊光面炮眼裝藥數量的大小。在如何確定裝藥的集中程度滿足爆破標準方面,通常是參考以下要求,即可以在巖壁上留有眼痕但是不對周圍巖石造成粉碎性破壞。我們假設,表示裝藥集中度、表示藥卷直徑、表示炸藥密度、表示炮眼的裝藥長度,則筆者建議公式如下,僅供參考:
(2)
強度低塑性大的較松散軟弱巖石雖然容易爆破成功,但是在爆破之后非常容易導致巖石的塌落和四處的迸濺,采用光面爆破具有重要的顯示價值。在下表當中,筆者給出了巷道周邊光面爆破參數,僅供
參考。
(二)掏槽爆破對巖巷掘進爆破速度和質量的影響
第一,掏槽爆破中掏槽形式對其爆破質量的影響。垂直楔形掏槽形式是目前淺眼多循環巷道掘進爆破施工當中最為常用的掏槽形式。但是如果將垂直楔形掏槽形式應用于中深孔爆破施工當中,則該掏槽形式在巷道斷面寬度的制約下很難發揮良好作用,因此通常在中深孔爆破施工當中利用直眼掏槽形式。直眼掏槽形式的種類相對較多,例如比較常見的螺旋掏槽形式、角柱掏槽形式以及菱形掏槽形式。雖然形式不同,但是它們均利用了若干數量的平行空眼當作首爆裝藥眼的破碎巖石以及輔助自由面的膨脹補償空間。
目前較為有效的中深孔爆破直眼掏槽方式是階段直眼掏槽和孔內分段直眼掏槽。前者是將掏槽眼深度分成若干不同掏槽眼的眼底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按由淺入深的順序分階段進行掏槽。后者則是在掏槽裝藥炮眼內實施上下兩分段,分段裝藥間以一定長度的炮泥相隔,由外向內順序起爆。兩種直眼掏槽方式的掏槽機理是一樣的,前分段掏槽爆破后,在應力波和爆轟氣體的綜合作用下,槽腔內巖石被破碎并向工作面方向推移,形成漏斗形槽腔,為后分段掏槽創造了一個新自由面,并由此改變了深部巖石所受的夾制作用,使其強度降低,有利于巖石的爆破破碎和運動。同時還造成下分段巖石中的殘余應力和大量的爆生裂隙以增強巖石的破碎。分段間裝藥微差起爆,也改善了炸藥爆炸能量與巖石破碎的匹配關系,使更多的能量用于巖石破裂破碎和更少的能量用于碎塊的拋擲。研究結果表明這兩種掏槽方式可增大槽腔體積,提高掏槽深度,拋擲作用小,爆堆集中,利于裝巖。
對于巖石性質為硬巖(f>8~10)的巖石,如果巷道斷面的面積相對比較大時,除了采用階段直眼掏槽形式以及孔內分段直眼掏槽形式等兩種掏槽形式之外,通常還采用直眼與斜眼復合式掏槽形式。以HB某礦區的堅硬巖石巷道掘進爆破施工為例,在爆破施工中采用了直眼與斜眼復合式掏槽形式。雖然該巷道的巖石是粗砂巖具有很好的致密性、堅固性、整體性以及很高的韌性,但是由于采用了直眼與斜眼復合式掏槽形式,不僅槽腔內巖石破碎程度得到了有效提升,而且巖石破碎塊度也得到了增強,爆破效率高于80%,掏槽效果優秀。
第二,掏槽爆破中掏槽參數對其爆破質量的影響。首先,炮眼間距。斜眼楔形掏槽參數多由經驗確定。本文認為,掏槽爆破主要是利用裝藥爆炸后巖石中產生的破碎破裂作用,因此對于直眼掏槽,要保證槽腔內巖石充分破裂破壞,掏槽炮眼就應布置在破裂區內。其次,炮眼裝藥量。據掏槽爆破要求,裝藥爆后要將槽腔內巖石充分破碎并拋出,因此,裝藥量較其它炮孔要大,且不同種類的巖石裝藥量有變。
(三)炮眼深度對巖巷掘進爆破速度和質量的影響
第一,根據鉆眼機械的型號確定。合理的炮眼深度應與鉆眼機械相適應,即合理的炮眼深度要保證鉆眼時有較高的鉆眼速度。有資料表明:對于普通的氣腿式鑿巖機,在相同的鑿巖條件下,采用同一根釬子鉆眼,每增加1米炮眼,其鉆眼速度就下降4%~10%,且隨著鉆眼深度的增加,鉆眼速度就下降得越快。特別當炮眼深度超過3.0m時,由于釬子重量增加。使克服釬子彈性變形的沖擊功增大,排粉難度也增大;其次釬桿與眼壁間摩擦阻力增大,能量消耗增加;再者人工拔釬也相當困難。當然,如若采用鑿巖臺車配備重型導軌式鑿巖機,因其有較大的軸推力和較強的扭矩,所以能克服氣腿式鑿巖機的上述缺點,可不換釬子一次推進行程3.5~4.0m,對巷道掘進中深孔爆破非常有利。
第二,根據單位工時的消耗程度確定。筆者參閱了眾多的相關資料,同時有效結合自己的現場經驗和有關研究發現:如果爆破施工中炮眼的深度出現變化,爆破施工當中的各個主要工序的單位工時消耗程度基本上維持在一定的范圍之內,變化范圍非常小。我們舉例來說,裝運巖石、鋪設軌道、永久支護、臨時支護以及整個鉆眼爆破環節的所消耗的工時基本不受炮眼深度變化的影響。但是各種類型的輔助工序和轉換工序則要受到炮眼深度變化的影響。例如,鉆眼準備、工作面清整、交接班、安全檢查、通風排煙、放炮前撤人撤物等環節會隨著炮眼深度的加大而出現單位工時消耗明顯減少的趨勢。
除了以上需要考慮的因素之外,需要在綜合考量巖石堅硬程度、炸藥破壞力以及巷道斷面大小之后在確定具體的炮眼深度。具體而言,巖石堅硬程度越高,掏槽難度就越大;炸藥破壞力越大,掏槽效果就越好,巷道斷面越小,炮眼底部巖石夾制作用就
越強。
二、定向斷裂控制爆破技術
定向斷裂控制爆破技術的主要作用機理就是,讓炮眼眼壁某個部位應力集中,進而產生徑向裂縫,同時避免眼壁其他部位產生微裂縫,隨后在爆炸應力波和爆生氣體的共同作用下,徑向裂縫持續發展,形成預期的斷裂面。與普通光面爆破相比,其主要的技術特點有:巷道周邊成型質量提高,圍巖破壞程度降低;眼距加大,周邊鉆眼工作量減少。特別是在軟巖巷道效果更為明顯。
定向斷裂控制爆破技術主要有兩種常用的應用形式。第一種,沿著炮眼壁的縱向方向開挖V形槽,待爆破成功之后,切槽尖端是爆炸應力波首先攻擊的對象,它會在應力波的作用下出現開裂現象,隨后爆炸氣體沿著裂縫向前貫沖,導致裂縫延伸,一直到相鄰炮眼。第二種,藥包被制作成特殊形狀,待爆破成功之后,炮眼壁的某個位置會出現初始裂縫,隨后爆炸氣體沿著裂縫向前貫沖,在爆炸氣體的作用下,初始裂縫會持續擴大,最終形成定向斷裂面。
參考文獻
[1] 單仁亮,高文蛟,郭東明,付天會,王同福.特硬巖立井掘進中合理炮孔深度的試驗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6).
[2] 宗琦,劉菁華.煤礦巖石巷道中深孔爆破掏槽技術應用研究[J].爆破,2010,(4).
[3] 孟德軍,何愛忠,朱昊,宗琦.煤礦堅硬巖石巷道中深孔爆破技術應用研究[J].工程爆破,2008,(3).
[4] 陸鵬舉,高生忱,宗琦.立井基巖掘進深孔爆破技術研究與應用[A].現代爆破理論與技術――第十屆全國煤炭爆破學術會議論文集,2008.
[5] 馮依贊,李圓鴻.基于試驗對小斷面硬巖巷道爆破掘進參數的優化[J].煤炭工程,2011,(1).
[6] 程真富.影響巖巷掘進中深孔爆破效果的技術因素分析
[J].煤炭技術,2010,(5).
[7] 劉永健.淺談中小斷面巖巷掘進機械化作業線[A].創新推動新型煤炭工業體系建設和安全健康發展――2010年湘贛皖閩蘇等多省(市)煤炭學會學術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論壇論文集,2010.
[8] 程真富.劉店煤礦堅硬巖石巷道中深孔爆破技術[J].煤炭科學技術,2010,(6).
關鍵詞:高校;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保障
本科生的畢業設計(論文)是高校本科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主要環節之一,是對以前各個教學環節的繼續、深化、綜合和檢驗。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是評價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近年來,高校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普遍下滑,引起了教育界專家的廣泛關注。江蘇省率先在全國開展了全省范圍內普通高校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選和抽檢工作,讓優秀畢業設計(論文)更大限度地發揮示范和引導作用,并有針對性地對應屆畢業生的畢業設計(論文)進行抽查,規范對畢業設計的管理工作,以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和學校的管理水平。因此,如何保證和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已成為當前高校關注和研究的重大課題。
一、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方面
各高校都把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安排在第七學期末或者第八學期初開始,而且大部分都持續整整一個學期的時間,即每年的2月份至6月中下旬。而這段時間正是畢業生找工作的高峰期,當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使畢業生們不得不忙碌地奔波在各招聘會場和參加企業的面試,工作不確定根本無心做畢業設計(論文)。另外,有一部分用人單位要求畢業生簽約前在單位實習一段時間,學生實習期間要忙于熟悉企業的情況,投入到畢業設計(論文)中的精力也有限。這些使得學生的就業工作成為了影響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最主要原因。
畢業設計(論文)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考核,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自身素質也影響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有些學生專業知識不扎實和能力缺乏也導致畢業設計(論文)沒有深度,沒有新意,只是照搬別人的觀點和成果。有些學生選題過大、過窄或者和專業聯系不緊密,導致無法開展研究。當然,也有部分學生思想不重視,從網上或雜志上找材料,東拼西湊,甚至抄襲。這也是造成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下降的因素。
(二)指導教師方面
高校擴招之后,學生人數急劇增加,一個教師指導6~8個學生甚至更多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在部分高校出現過一名教師指導一個班級的現象。這些教師本身承擔著大量繁重的課堂教學和科研任務,指導人數過多難免精力不足,無法對每一個學生的選題及進展情況進行及時督促和指導。部分指導教師自身的科研水平不高,沒有能力指導學生完成高水平的畢業設計(論文)。還有個別教師責任心不強,對學生放任自流,不聞不問,也使得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難以保證。
(三)管理制度方面
各高校雖然針對畢業設計(論文)都有比較全面的工作條例和管理辦法,但是為了使學生能順利畢業,在畢業設計環節上普遍存在著管理不嚴格,執行不規范的現象。很多學校缺乏對該教學環節全方位的監控和指導,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體系不科學,答辯環節也沒有標準可循。這些因素都使得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得不到保證。
二、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方法與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畢業設計(論文)監控與管理體系
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持續時間長,還有部分學生在實習單位進行,不便于管理,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江蘇大學建立了校、院、系(教研室)三級不同層次的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管理機構,分別負責對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檢查和質量監控。學校負責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宏觀管理和指導,協調教學資源的配置等;學院負責所辦專業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具體實施,并對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負責;學院分管教學院長是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直接領導者和責任人,全面負責所辦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系(教研室)在學院的領導下具體負責畢業設計(論文)的組織和實施工作。
各管理部門在畢業設計(論文)進行過程中,分三個階段進行教學檢查。前期主要檢查開題情況,包括指導教師是否到崗、課題條件是否具備、學生是否有困難等;中期主要檢查課題進展情況,包括課題進展是否符合計劃要求、教師指導是否到位、學風是否正常等;后期則主要檢查畢業設計(論文)完成情況,包括課題任務是否完成、完成部分的質量是否符合要求、畢業答辯準備工作進展情況等。
(二)強化過程管理,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制度
為了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管理,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前期、中期、后期(包含選題、調研、收集資料、撰寫論文、修改、定稿到答辯各環節)分別制定規范化的要求,做到全過程管理。
1.嚴把選題關,做好前期工作。為了讓學生和指導教師充分重視畢業設計(論文),要求各學院在第七學期中期及時啟動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盡早進行畢業設計(論文)動員,明確教學要求。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高低,因此要求選題的難度和工作量要適當,選題應盡可能結合生產、科研和社會經濟發展、科學管理實際,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指導教師根據專業性質和各自的研究專長擬定選題,陳述選題理由并論證選題的先進性、可行性,交系(教研室)討論審定,然后報主管教學院長批準。只有審批合格的選題才能提供給學生選擇,從源頭上保證了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2.多形式指導,確保中期質量。指導教師是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主導,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作用是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關鍵。為確保質量,我校要求指導教師由具有講師(或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并且具有較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的教師擔任。為保證指導的時間和質量,要求各專業指導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一般不超過6人。為了更好地發揮老教師傳、幫、帶的作用,還可以采用成立指導小組的形式,讓考核合格的助教等進行協助指導,提高指導教師的整體水平,從而保證畢業設計(論文)的整體質量。
近年來,有就業意向的單位要求學生在本單位實習的越來越多,針對這種情況,我校采取校內外結合的雙導師制。在校外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由學院主管教學院長負責審批。可以在其實習單位或“準就業”單位落實一位經驗豐富的科研人員擔任指導教師,并在校內給其配備一名指導教師負責聯系,定期檢查,掌握進度、要求,協調有關問題。
3.嚴把答辯考核與成績評定關。答辯考核與成績評定是畢業設計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檢查、評價和考核學生畢業設計質量的重要手段。只有按期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各項要求的學生才能通過答辯資格審查,進入畢業設計(論文)的最后一個答辯環節。答辯小組成員至少由5位本專業的教師組成,各小組嚴格按照學生陳述,答辯小組提出問題,學生認真準備后回答問題,答辯小組評分。為保證公正,學生參加答辯的小組和順序均隨機抽號產生,成績優秀的學生還需參加院級公開答辯。
為了使畢業設計(論文)成績更加客觀公正,我校的畢業設計(論文)成績由評閱人、指導教師和答辯小組的評分按比例綜合評定,最后由各學院答辯委員會審定。設計(論文)總評成績中指導教師評分占30%,評閱人的評分占30%,答辯小組綜合評分占40%。由于每部分成績評定都有嚴格的評價標準和權重,有效克服了人情分、印象分等不良現象,保證了成績評定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三)構建科學的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體系
為確保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定的客觀公正性,我校建立了科學規范的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體系。針對指導教師、評閱人、答辯專家制定了不同的評價項目和標準,從選題及收集閱讀資料,研究思路及框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工作中有無創新意識或獨特見解,學習、工作態度及完成任務情況,獨立工作能力等方面具體考核,由于每個考核指標都明確規定了內涵和權重,各個等級的論文都有詳細的評分標準,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不同專家評價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時的主觀差異。
(四)建立健全畢業設計(論文)評優等激勵機制
為了激勵指導教師和學生,學校應每年進行優秀畢業設計(論文)和優秀指導教師的評選,對學生的優秀畢業設計(論文)進行匯編和展示,對指導教師進行表彰和獎勵,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提高對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視程度。
畢業設計(論文)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將畢業設計(論文)與各種專業競賽如挑戰杯競賽、機械設計創新大賽等,以及大學生科研立項、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等項目相結合,鼓勵學生結合學科專業,從自身所長與興趣出發,積極參與各類競賽和實驗實踐活動。由于學生提前一兩年受到科研訓練,在探索、研究、創新的實踐訓練過程中進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保證了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三、結語
高水平的畢業設計(論文)必須建立在完善的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保障體系之上,學校應進一步完善畢業設計(論文)管理制度,明確指導教師的責任和工作內容,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指導、答辯等過程的檢查和監控,嚴格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定標準,健全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選等激勵機制,通過各種途徑盡可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才能最終促進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 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畢業設計質量的探討[J].高等
教育研究學報,2007,(6).
[2] 付瑞東,崔占全.關于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幾點思考[J].
教學研究,2003,(12).
[3] 王小雪.本科生畢業論文管理質量與績效評價[J].教育探
索,2004,(8).
保險畢業論文
內容提要:在財產保險中,保險理賠是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非車險理賠涵蓋了除車險以外所有險種的理賠,理賠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公司信譽和經營效益。分析非車險理賠中存在的問題,掌握其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非車險理賠工作質量,是做好理賠工作,維護保險合同的嚴肅性和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保險業務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在財產保險的理賠中,非車險理賠通常是指財產險業務中除機動車輛保險以外的其他險種的理賠,包含企業財產保險、家庭財產保險、貨物運輸保險、工程保險、責任保險、農業保險等若干個險種。保險理賠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公司信譽和經營效益。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由于保險覆蓋面的逐步擴大和新險種的大量增加,以及人保公司市、縣兩級公司內部機構的整合,三個中心(業務處理中心、客戶服務中心、財務中心)的建立,理賠人員不足尤其是非車險理賠人員匱乏的問題日益顯現出來。理賠人員不適應非車險理賠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工作中的失誤和延時現象時有發生,有些還因為處理不當造成保險糾紛,直接影響到保險合同當事人以及保險中介機構的利益,影響到保險合同的合法履行。同時,也影響到公司理賠工作的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因此,找出非車險理賠工作的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保險理賠工作質量,是當前形勢下各級公司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非車險理賠工作的特點
一)保源分散,涉及面廣。
在人保公司的業務總量中,車險業務占較大份額,人保總公司和人保河南省公司近三年的車險保費收入均達到業務總量的60%以上,而占份額不足40%的非車險業務,其保源較為分散,不同險種保額懸殊較大,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可謂無所不及。這種保險覆蓋面廣、風險多樣化的特點,要求保險從業人員的知識面要隨之拓寬,對涉及開辦險種的相關知識,不能僅簡單的了解,而應是熟知和掌握。如在企財險中承保機械制造業的綜合險附加機損險,要了解房屋建筑物的結構,了解和掌握從原材料購進到產品出廠的生產過程和面臨的風險,了解車、磨、刨、銑、鏜等工藝流程,了解配件、總裝、產品包裝和銷售渠道,了解制造成本中各項目各環節的構成;在家財險中,要了解和掌握一般家庭和特殊家庭、貧困家庭和富裕家庭的財產構成,了解房屋、裝修、家具用具、衣服被褥、家用電器、文化娛樂用品等物品的價值和使用特點;在貨運險中,要了解和掌握貨物的種類,運輸工具,啟運地和目的地,標的流動過程中的形態變化,保險合同的轉讓,被保險人、托運人、承運人、保管人的責任等;在責任險項下的產品責任險中,要了解和掌握該產品的生產過程和使用特點,產品的缺陷,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的責任,追溯期的應用,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與合法權益等。此外,理賠人員還應掌握風險管理知識,學會分析、研究相關的風險源、風險特點、規避和轉移風險的手段等。
(二)案件集中,工作量大。
非車險理賠中遇到的一個棘手問題,就是風險的發生和案件處理不像車險那樣頻繁,而是相對集中,大案和復雜案件較多。如發生重大意外事故、大面積自然災害、自然災害連續發生、保險標的發生保險事故波及相鄰保險標的等,這些都會給理賠工作帶來較大的壓力和工作量,且由于險種的特點所致,一些案件在理賠中的查證、鑒定、理算、追償等環節耗時長、牽涉精力大。如2002年7月19日發生在我省的特大冰雹、龍卷風災害,涉及多個市、縣的多項險種,多個被保險人,僅鄭州市除車險外就有2711戶企業和家庭受損,賠款總金額高達1207萬元。這就要求理賠人員既要有過硬的本領、嫻熟的技術,又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連續作戰的能力。
(三)案情復雜,技術含量高。
非車險案件的案情往往比較復雜,即使一個較小的案件,也會因涉及多方而復雜起來。如公眾責任險中,顧客在購物時因試用商品意外致傷,就與廠家、商家、銷售人員、共同購物人有關聯;在建筑工程險中,工程項目因暴雨受損,則同工程所有人、設計單位、承包人、分包人、監理工程師有關聯。在企財險、貨運險、農業險中更是如此,既有出險原因(保險責任)、案情發展、定責定損的復雜性,又涉及相關責任方認定、代位求償、仲裁訴訟等法律程序;既要求業務人員通曉保險產品的屬性,細分保險標的和保險責任,又要求他們熟悉相關的法律知識、財務知識、行業知識、日常生活知識。如企財險中涉及不同行業計算存貨損失的增值稅抵扣問題、各級書店的圖書價差問題、藥材批發和零售企業的采購價與加工成本問題、零售商業中的代銷賒銷問題等,都需要把保險知識與之結合起來理解和應用,才能知己知彼,心中有數,客觀公正地處理賠案。
(四)社會關注,影響力大。
非車險業務的保障對象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承保標的一旦發生保險事故,往往會成為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話題。所以,理賠質量的好壞、速度的快慢,直接影響到客戶的利益和后續購買力,影響到公司的信譽,影響到保險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保險經營國際化,隨著保險供求關系的變化和保險產品的增多,這種影響將會進一步擴大。
三、提高非車險業務理賠工作質量的對策保險公司是經營風險的特殊行業,保險事故發生后,保險公司按照合同約定主動、迅速、準確、合理的處理各類案件,維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保險消費大眾化和保險理賠市場化(如公估行的介入)的趨勢,也對練好內功、強化理賠工作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認為,做好非車險理賠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熟知保險條款和相關知識。保險條款和條款解釋是國家保險監督管理部門頒布的保險產品質量標準,是保險人和被保險人應當共同遵守的合同內容,也是理賠人員處置理賠案件的準則。因此,作為理賠人員,應當熟練掌握各險種的條款和條款解釋,既要合理區分已保財產和未保財產,又要掌握基本風險責任和特殊風險責任,還要把握條款解釋和行業解釋的共同點與不同點。此外,理賠人員要熟知與承保標的相關的行業知識和生產生活常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險知識與非保險知識相結合、堅持原則與靈活運用相結合。
(二)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由于風險多樣化和案件多樣化,加之部分客戶在保險標的受損后一味考慮自身利益,往往片面理解和誤解保險條款,因此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間有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較大意見分歧以致發生保險糾紛。理賠人員必須掌握相關法律知識,認真學習《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在工作實踐中,自覺運用法律武器,做好耐心細致的說服引導工作,把被保險人的認識統一到保險合同內容上來,客觀公正地商洽理賠事項。(三)提升專業技能培訓的水平。保險行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行業,保險從業人員一般都經過多次的崗前和在崗培訓。隨著險種的增多、標的的變化、風險系數的增大、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索賠意識的增強,對保險理賠工作和理賠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傳統培訓的基礎上,以集中進行專業培訓為主,選擇有較高理賠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教師,選定針對性強的教材,采取靈活的授課方式。不能就保險學保險,不能走“單打一”的老路子,要在學習保險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拓寬知識面。通過培訓達到理論水平同實戰能力相結合;保險理賠原則和權威認定同工作中的疑點、難點相結合;保險產品性能、保險保障功能同保護保險合同當事人利益、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相結合。從而使每個理賠環節都能體現“重合同、守信用、實事求是”的理賠原則,使每個理賠人員都能在工作中做到不惜賠、不濫賠、不錯賠。
(四)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提高理賠人員的相關專業知識水平。一方面,組織理賠骨干人員到高等院校參加專業研修班,學習財務知識和成本核算知識,學習專業鑒定知識和種植業、養殖業知識等。另一方面,可以聘請有關專家、行業權威人士、高等院校的教師到公司為理賠人員進行短期專業培訓,講解專業知識,傳授專業技能。此外,還可以到經營某一險種時間長、業務量大的公司進行專題學習、取長補短。
1空勤科護理工作特點
1.1護理對象的特殊性空勤科護理服務的對象是飛行人員。飛行人員是一個從事特殊職業的群體,飛行勞動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最為復雜的勞動類型之一。飛行人員的體格檢查、疾病診治、健康保健等都是由空勤科來承擔的,這些工作完成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飛行人員的身心健康、飛行部隊的戰斗力,因此空勤科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1.2 護理方法的多樣性為飛行人員提供的服務是以各種自然療養因子、人工理化因子、社會心理因子為基礎的綜合防治措施[2]。要求護理工作人員在協助醫師完成各種診療的同時,針對飛行人員不同的生理、心理需求,給予不同的護理服務。創造良好的療養環境,合理安排療養生活;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教會各種自我保健方法;療與養結合,保健與康復并舉。使飛行人員獲得生理與心理,內環境與外環境的統一和平衡。
2更新觀念,以飛行員為本,提高主動服務意識
2.1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內涵是人文精神,本質上是一種以人為中心,對人存在的意義、人的價值以及人的自由和發展珍視和關注的思想。在空勤科護理實踐中,人文精神集中體現在尊重、理解和關心飛行人員。作為空勤科護理工作的主要執行者,文職護士要樹立“以飛行員為本”的理念,努力營造一個關心飛行人員,愛護飛行人員的氛圍。從入科的熱情接待到第一餐飯、第一壺水的準備,都要做到周到的服務,讓其體會到賓至如歸的感覺。
2.2護理禮儀的培訓護理禮儀是空勤科護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展示天使風采,提高護理質量,為飛行人員提供人性化服務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組織文職護士觀看錄像,學習《軍隊療養院優質服務規范》、《現代護理禮儀與素養》等內容,請專業教員示范站、立、行、走、坐及護理操作中的護士禮儀,培養文職護士的良好護士形象,增強其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使文職護士的言行真正符合為飛行人員服務的宗旨。
3注重細節,開展多元化優質護理服務
3.1 規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務在多元化護理模式中,文職護士要樹立“一切為了飛行員”的護理理念,熟練掌握空勤科護理工作流程,明確崗位職責和各環節護理質量目標。做好飛行人員入院、住院和出院三個階段的護理工作,科學安排疾病診治、文化娛樂、參觀游覽、體能訓練等各項活動。做到護理工作有標準,行為有規范,效率有提高。在護理實踐中重視飛行人員的需要,學會換位思考,將被動工作變為主動工作,注重細節,突出特色,提供人性化的全程服務。做到接待飛行人員熱心,療養環境舒心,診療護理精心,飲食習慣留心,解決困難誠心,療養服務細心,人人充滿愛心。
3.2重視心理護理 空勤科文職護士除自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溝通能力外,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溝通技巧。通過交談、觀察、心理測量等方法收集飛行人員的心理信息,并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找出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制定出心理護理目標。建立良好護“員”關系,創造輕松的心理氛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通過談心、心理咨詢等方式,施以啟發、暗示、疏導等心理治療手段,調動飛行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消除影響心理健康的有害因素與環節,恢復良好的、適應社會生活的心理狀態。
3.3 健康教育要融入人文精神 健康教育作為一項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的教育活動在飛行人員療養實踐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將人文精神融入健康教育中具體體現在文職護士在制定健康教育計劃時,應首先了解飛行人員對健康知識和航空衛生知識的需求程度,評估飛行人員現有的知識水平,尊重飛行人員的學習意愿。通過集體宣教,個別指導,閱讀知識手冊、報刊等形式充分調動飛行人員參與的積極性。關注亞健康,在治療、保健、飲食、外出游覽、體能訓練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宣教,使飛行人員的健康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使療養效能最大化。
4創新學習,強化專業素質,提升服務質量
護理專業理論及操作的強化與訓練是為飛行人員提供優質服務的基礎。在不斷強化護理質量、優化服務的同時,要加強以應急保障為重點的業務培訓力度。要求文職護士熟練掌握靜脈輸液、無菌技術、吸氧、吸痰等基礎護理技術;對海水淹溺的搶救和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術進行專題授課和訓練;強化練習心電監護儀、除顫儀等的使用;掌握戰傷救護基本技術,提高文職護士應急救治和戰時應急保障水平[3]。組織文職護士學習新知識、新業務,積極參加科室護理查房及各種知識講座。鼓勵文職護士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形式的繼續教育,不斷探索實踐,提升飛行人員護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田曉麗.新形勢下加強軍隊護理隊伍建設的思考[J].護理雜志,2005,22(12):1-2
2敖卓東,劉新玲.針對飛行員療養護理工作特點開展多元化護理服務工作[J].中國療養醫學,2007,16(9):537-538
關鍵詞:主動報告 醫療不良事件 對策
2007年,中國醫院協會在參考美國JCAHO(美國醫療行業協會)制定的患者安全目標的基礎上制定了中國版的患者安全目標,隨后即在全國衛生系統中全面推廣。作為八條患者安全目標中的重要一條,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的工作在全國各大醫院開始推廣,各醫院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及流程。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實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它一方面保障了患者的醫療安全,另一方面也維護了醫護人員的合法權益。但是,在該體系建立的過程中,醫院、科室、臨床醫師層面仍存在不少的問題。本文擬對我國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體系所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辦法。
一、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的基本概況
醫療不良事件是指在臨床診療活動中以及醫院運行過程中,任何可能影響病人的診療結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負擔并可能引發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以及影響醫療工作正常運行和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1]。
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通過及時報告影響病人安全的事故隱患或潛在風險,定期分析原因,交流對應措施等活動,提供了分享病人安全信息的機會,尤其對可預防的不良事件進行分析,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以達到持續改進醫療質量的目的[2]。
在我國的大多數醫院,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的基本流程一般是:在臨床一線醫師發現了醫療不良事件之后,應立即向其上級醫師匯報,上級醫師及時向科室主任進行匯報,科室主任應于當天向醫務處報告,如為重大醫療不良事件則醫務處應于24小時內向分管院長報告。不良事件報告途徑一般有:一是當面的口頭報告;二是直接電話報告;三是書面文字報告;四是網絡直報(通過醫院內網的電子病歷系統中的醫療不良事件上報平臺等進行報告)。
二、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運作,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在實際運行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而這些問題基本可以歸納為醫院層面、科室層面和醫師層面。
(一)醫院多頭管理,責任主體不清
在醫院層面,由于各職能處室責任分工不同,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的實際管理部門眾多。醫務處僅僅是臨床醫生報告不良事件的負責部門,而護理類不良事件歸口在護理部,護士會直接向護士長及護理部主任匯報,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由藥學部門統一監測,器械耗材類的不良事件由設備物流部門負責。這樣的分工并無不妥,但客觀上確實造成了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的多頭管理,而多頭管理最后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各自為政,從而形成了管理的空白區。
(二)科主任層面不重視
在科室層面,科主任對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不重視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有的科主任甚至不認為這樣的主動上報是有積極意義的。對于科主任而言,醫療不良事件的發生終究是科室管理或醫療技術出現偏差的結果,即使是非懲罰性的上報也會給醫院管理層形成科室管理不善的印象,因此科主任對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并沒有太大的熱情。在這樣的背景下,沒有科室主任的大力推行和高度重視,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在臨床基層的落實和強化就無從談起。
(三)無后果的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率低
在各臨床科室,對無后果的醫療不良事件的報告率普遍偏低。但是我們要指出,無后果的醫療不良事件仍是醫療不良事件,之所以沒有后果,是因為在某個環節,某個錯誤得到了糾正,但是此類醫療不良事件發生的源頭并沒有得到明確和處理。對于臨床科室,報告無后果的醫療不良事件缺乏主動性,往往容易被忽視或是不了了之。但是由于問題的源頭仍在,類似的事件會頻繁發生,在特定情況下,此類醫療不良事件就有可能從無后果發展為有后果,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安全損失。
(四)自己的醫療不良事件自行處理,實在無法處理才上報
在臨床一線醫師層面,醫療核心制度里的首診負責制決定了誰的病人即由誰來負責。對于自己的病人發生的醫療不良事件,如果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能夠解決和處理的,一般的醫師都會自行處理,而處理結束之后,多數并不會主動上報該起不良事件。只有不良事件在臨床醫師個人層面已經無法處理了,才會想到上報,向科主任及醫務管理部門匯報,取得管理層的幫助。
(五)他人的醫療不良事件盡量不去管
由于醫療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即使是首診負責制,也存在晚夜間及節假日等非工作時段,而在這些非工作日時段,臨床工作都是由值班醫師來完成的。那么,在值班期間發生的其他醫師的病人出現醫療不良事件怎么辦?多數的醫師會自然的選擇盡量不去上報,如果有病人發生了醫療不良事件,那么值班醫師有立即處理的責任,這也是值班的職責所在。但多數醫師會選擇等待該病人的主治醫師來進行上報,一方面是自己對該病人的情況并不如他的主治醫師熟悉。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同事之間的相處,盡量不去對別人的事情做過多地干涉,避免同事之間發生誤解。
三、對醫療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持續改進的建議及對策
(一)加強醫院整體管理,改變多頭管理的現狀
按各職能處室的職責分工對臨床進行全面管理和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其實并不矛盾,前者是從工作效率和專業管理的角度,而后者的重點在于統籌協調。醫院管理者必須要加強醫院的整體管理,對于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而言,改變多頭管理的關鍵在于有一個部門來牽頭負責,而最合適的部門為醫務處。因為醫療不良事件的主體部分在于臨床醫師,臨床醫師是醫療不良事件上報的核心人員。醫院通過管理職責的改革,最終形成由醫務處總牽頭總負責,護理部、藥學部門、設備物流部門及后勤等多部門協作的管理體系。醫療不良事件的上報在各部門匯集統計,定期向醫務處匯報,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二)對醫療不良事件加強分析,找原因查問題
醫療不良事件的主動上報制度并不僅僅是一個匯報渠道,匯報的目的一方面是溝通各層級的信息,使基層得到管理部門的支持和理解,并便于事件的統一協調處理;另一方面在于挖掘原因,分析狀況,從而最大限度避免類似的不良事件的發生。因此加強分析,找原因、查問題才是我們建立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的目的所在。醫院應當同時建立醫療不良事件的點評和討論機制,定期對醫療不良事件進行分析,挖掘深層次的原因,決不能簡單放過任何一起醫療不良事件,尤其對于集中發生的類似醫療不良事件要高度重視,因為這樣的情況說明我們在系統上存在缺陷,如何改善系統、彌補缺陷就是當務之急的事情了。我們可以邀請院內外專家對上報的醫療不良事件進行點評,并組織科室內部人員進行討論,舉一反三,從而推動工作的持續改進。
(三)增強科室層面的認識,管理要抓科主任
任何科室的工作要想做好,牢牢抓住科主任是關鍵中的關鍵。我們通常都說關鍵在于領導的重視,醫療不良事件上報的工作亦是如此。醫院領導層必須要加強科室層面的認知,在科主任例會上加強不良事件的通報,務必使每一位科主任都從內心重視醫療不良事件的上報,消除抵觸或是質疑的情緒,讓科主任明白主動上報不良事件的好處,鼓勵大家自曝家丑,同時把醫療不良事件上報的工作納入到科主任責任制的考評之中,做好科主任的工作。這樣,主動上報醫療不良事件的工作就會在科室順利開展。
(四)細化獎懲制度,將責任落實到人
主動上報醫療不良事件制度的核心在于非懲罰性,鼓勵上報而不責怪上報人是制度的基礎。但僅僅這樣仍不夠,必須要調動科室員工的積極性,要細化不良事件上報的獎懲制度,對于及時上報醫療不良事件從而減少醫院損失的員工應給予適當的獎勵。要將責任落實到人,對于應當發現不良事件而不進行上報的要予以嚴肅的批評并給予警示處理。在臨床醫師層面,消除大家對不良事件上報的顧慮,鼓勵大家無論是自己的病人還是別人的病人,都進行客觀認真的不良事件上報,這樣做并不是給別的同事為難,而恰恰是在幫助自己的同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對上報的員工應當予以表揚和獎勵。
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的頒布,從2007年至今已有近8個年頭,這一項患者安全目標的推廣為廣大患者帶來了切實的好處,也為醫院的醫療安全工作帶來了保障,很多的醫療不良事件或是安全隱患在萌芽階段即得以消除。現階段,隨著民眾對醫療質量與安全工作要求的不斷提高,及時解決主動上報醫療不良事件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具有時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醫院應當對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進行不斷的完善,更多地從以人為本出發,兼顧到醫院、科室及臨床醫師三方利益,獎懲到位,責任到人,使制度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最終實現醫療質量與安全的持續提高。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需要學校、政府與社會的共同參與)社會中介組織作為社會力量的重要一部分,對健全、完善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有著特殊意義,它們主要通過學術研究、質量監督、質量評估、咨詢服務等路徑參與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但是當前社會中介組織在參與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時還存在一些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對中介組織的性質、職能和權力明確定位。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張,高職教育的質量保障問題日益凸顯,健全、完善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需要高職院校、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參與與努力。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確立,一種介于學校與政府、社會、企業之間的社會中介組織越來越被人們所注意和重視。“在政府之外建立一種相對獨立的中介機構,對教育進行間接管理和監控,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做法。”上海市教育評估院李亞東副研究員建議,高等教育質量的保障,應由政府部門、高等院校和社會中介組織三方面分工負責。那么,社會中介組織如何參與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意義何在?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加以改進?下面將對這些問題加以探討。
一、社會中介組織參與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意義
社會中介組織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我國的確立而逐步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導致社會各種關系日益復雜,社會利益日趨分化,國家與社會、政府與企業以及其它主體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一種調節國家與社會、市場及其它社會主體之間關系的組織—社會中介組織應運而生。關于社會中介組織的含義,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作出了各種解釋。但作為社會中間系統,社會中介組織“獨立于政府之外的、依據法律建立的以服務、監督功能為主……,在市場主體之間發揮服務紐帶作用,的這一性質是共同的,它們是為各類市場主體從事協調、評價、評估、檢驗、仲裁等活動的機構或組織”。社會中介組織是社會組織的一部分,它屬于但不等同于社會力量,“獨立性”、“中介性”、“中間性”和“服務性”是社會中介組織最基本的特征。
就教育而言,社會中介組織是指處于學校與政府或企業之間、起橋梁作用的社會組織或機構,教育中介組織可以是事業單位,也可以是社會團體或者行業、企業單位,但不是國家行政機構的組成部分,它們是獨立于學校與政府之外的專職機構。中介組織的這種“獨立性”、“中介性”、“中間性”,特點使得它們在參與教育質量保障休系構建中具有特殊意義。
(一)社會中介組織的參與彌補了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主體缺失的不足
高職教育作為一種培養生產、建設、管理與服務第一線技術人才的教育,其培養目標決定了它與社會、經濟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因此,高職教育比其他類型的教育更加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社會中介組織作為社會力量的重要一部分,在構建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所謂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指為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按照一定的運行規則圍繞教育質量評價這個核心而設立的各種機構和進行的各種活動。學質量保障體系由質量評估、質壁監控和質量反饋等子系統構成。從保障主體來看,質量保障體系分為內部保障體系和外部保障體系,目前我國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主體主要是學校和政府。由于學校和政府都和高職教育發生直接聯系,它們要么是直接舉辦者或管理者,要么是承擔者,因此,在構建質量保障體系時難免各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有失偏頗。社會中介組織的參與彌補高職教育量保障體系僅有學校和政府兩個主體的缺陷,為幣職教育的質量保障活動提供了保障機制。其實洲會中介組織本來就是外部質量保障體系的一個茸要主體。
(二)社會中介組織的參與使高職教育質量障體系更加健全、更加完善
第一,社會中介組織的參與有助于構建一個女客觀、更公正的質量評價體系。正如前文所述,學杯和政府要么是高職教育的承辦者,要么是管理者他們無法將自己與高職教育的關系割裂開來.因在制定質量評價標準時難免帶有主觀傾向性和片面性。社會中介組織的介人,可以在一定程度糾這一不足。作為社會中間系統,社會中介組織幽不依附于學校,也不依附于政府(和政府無行政的隸屬關系),具有獨立性或非政府性特點,其行達活動不受政府或學校的支配。因此,在制定高職書育質量評價標準時能夠堅持價值中立,對高職教有的評價做到客觀、公正、公平,為質雖評價結一果的獸觀性提供保障。
第二,社會中介組織的參與有助干構建一個史健全、更合理的質量監控體系。前我們的教育質量監控有政府對高職院校的監控和高職院校自己對教學管理的監控。那么,這些監控機構需不需要監控事實上,監控活動的主客體關系具有相對性,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學校教育質監控委員會的成員及其活動往往不受監控,顯然很難保證質量監控與評價的信度和效度。社會中介組織的參與,可以使政府和學校的監控行為一也受到監控,中介組織對其進行監控這樣,質監控機制就更加健全了。
第三,社會中介組織的參一與有助于構建一個更暢通、更有效的信息傳遞與反饋系統。社會中介組織作為學校與政府之間的中間人,既可以代表政府向高職院校的發展提出要求,又可以作為高職院校的代言人,向政府與社會提出自己的要求與目標,從而在學校與政府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形成一個暢通、有效的信息傳遞和反饋系統。這是質量保障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此外,社會中介組織的參與還可以緩解政府與學校之間的沖突,使政府從“裁判員”和“運動員”的雙重身份中解脫出來,也使學校能更加客觀、全面地發現自己的問題。
二、社會中介組織參與高職教育質最保障體系構建的路徑分析
正如前文所述,社會中介組織不同于一般的社會組織,它的最大特點是中介性,所謂“中介性”,就是“對當事雙方起媒介作用或橋梁作用”。社會中介組織的“中介性”特點意味著它一般不作為當事人而直接參一與高職教育的辦學與管理,只是作為中間人,對‘高職教育進行間接質量管理;作為外部質量保障體系的主體,參與質量保障體系構建。那么,社會中介組織是如何參與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呢?它們主要通過科學研究、質量監控、質量評估、提供咨詢服務等路徑參與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一)以“學術研究”的方式參與高職教育質量保章體系的構建
像高校一樣,社會中介組織也有自己專門的研究機構,他們的研究內容極其豐富,既有對政府部門發展高職教育的宏觀政策和發展戰略的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又有關于社會、企業對高職人才需求的實證調查和人才預測研究,甚至還有對高職院校內部的教學管理改革研究,等等。中介組織通過學術研究形成的學術成果既可為政府部門制定發展政策提供決策參考,又可為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對于保證高職教育質量起到良好作用。
(二)以“質量監控”的方式參與高職教育質童保障體系的構建
質量監控是指運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和工具對教育活動進行監測和調控,確保教育過程的各個階段以及最終結果都能達到預期目標的一系列活動。社會中介組織對高職教育的質量監控有兩種情況,一是直接監控,即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專業教學計劃、課程標準等各種教學文件及計劃的實施情況進行監測與調控;二是對實施質量監控的主體及其活動進行監控,如對政府的監控和高職院校自身的監控進行監控,即元監控。中介組織通過質量監控,整理并分析監控過程中所獲得的關于影響高職教育質量的相關因素,然后將信息反饋給政府與高職院校,為政府與高職院校的進一步改進提供參考依據,從而保證高職教育質量。
(三)以“質量評估”的方式參與高職教育質童保障體系的構建
質量評估是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中介組織參與高職教育質量保障最主要的一種途徑。正如前文所述,社會中介評估可以克服單純由政府或學校組織的評估的片面性和主觀性之不足,中介組織借助其專業化的方式,堅持價值中立的原則,廣泛采集質量評估信息,研究并制定客觀、公正、合理的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然后根據自己制定的評估指標對高職教育進行質量評估,并向社會公布評估結果,從而實現對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的跟蹤監控,真正保證高職教育良性、健康地發展。
(四)以“咨詢服務’,的方式參與高職教育質蚤保障體系的構建。
高職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就業導向因素的介人,使行業、企業等用人單位需求滿意度成為衡量高職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社會中介組織作為一種獨立性組織,他們通過與社會建立廣泛聯系,搭建公共數據、信息化平臺,獲取市場、政府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及對高職教育滿意度的有關信息,這些市場化信息數據資源成為中介組織能夠提供咨詢服務的前提與基礎。中介組織因為手中掌握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因而既可為政府制定人才規劃和教育戰略部署提供咨詢信息,又可為高職院校進行人才預測和專業建設、為學生選擇專業與成功就業提供服務指導,從而疏通政府、市場、學校與學生甚至家長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保證高職教育的社會滿意度。
三、社會中介組織參與高職教育質置保障體系構建的實踐與問題
社會中介組織參與高職教育質量管理并不是件陌生的事情。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就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政策鼓勵社會中介組織參與職業教育,如1994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的實施意見》,199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及《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都提到,要充分發揮行業、企業、社會中介組織和人民團體在發展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實際上,市場經濟的開放性使社會各界都可以向高等教育提出自己的目標與需要”,作為社會中間系統的社會中介組織,已開始參與到高職教育活動中來,如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各類高職教育研究所/室,各類職業教育研究會及學會組織,各種教育評估機構等,他們通過學術研究、會議交流、教育評估等方式,為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作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由于社會中介參與高職教育的歷史短暫,各方面條件還不夠成熟,因此社會中介參一與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尚存在諸多問題。
1.社會中介組織缺乏獨立性,對政府依附性強,價值中立原則不明顯。我國當前的教育中介組織“多數由教育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創辦,屬全民所有制,或者其體掛靠在某一教育行政機關,成為‘事業性質’的單位。大多數中介機構從經費來源到人員調配都是政府行政機構控制的。”這種中介機構因對政府的依附性強,在參與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時往往更多地站在政府的立場,為政府的利益著想,言論與行事不能很好地堅持價值中立原則。
2.社會中介組織專業性不強,難以有效地進行高職教育質量評估。中介機構成員很多是由政府從行政機關調配而來,“政府分流的公務人員成為中介機構的主要組成部分,專業能力不強,效能不高”,“中介組織中既有先進的公共管理理念,又熟悉教育業務、掌握從管理到各類專業技能的專業性人才并不多。他們對高職教育的特點不熟悉,對高職教育缺乏深人、獨到的見解和研究。因而中介組織參與高職教育質量保障只是一種形式性的、象征性的補充,它們難以制定出科學、有效的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和質量評價標準。
3.社會中介組織定位不明確,導致行為失范。雖然從理論層面和政策層面來看,社會中介組織的地位已得到認可,但是在現實操作中,社會中介組織常出現行為失范、越姐代馗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中介組織的性質和職能定位尚不明確。比如中介組織是政府的參謀咨詢還是獨立的中介組織?在參與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時是作為對政府的補充還是作為獨立的主體?社會中介組織職能定位的模糊性導致它們在參與高職教育質量保障活動時出現行為失范,從而阻礙了中介組織積極作用的發揮。
四、關于完善社會中介組織的幾點思考
針對當前社會中介組織存在的問題,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建議。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觀點:
1.制度化。即社會中介組織要走制度化道路。政府要為社會中介組織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通過法律法規制度明確社會中介組織的職能及其與政府之間的關系。政府要“建立統一的元評價機構,提高我國教育中介組織的社會公信力”,通過建立公正、公開的評估機制和監督機制,對社會中介組織進行資格認證,確定其是否具備法人責任能力,是否具備參與高職教育質量保障的能力。
2.市場化。政府要避免過分于預,政府的作用是引導和規范社會中介組織的發展,培育與健全中介市場,建立平等競爭機制,提高中介機構的市場化運作能力,讓中介組織在市場的平等競爭中優勝劣汰,從而推動市場發育和中介機構的發展,也以此推動中介機構服務質量的提高。
3.專門化。保證社會中介組織成為獨立的專門化機構。“中介組織必須獨立于行政組織系統之外,獨立性是教育中介組織的‘生命線’。政府主要為中介組織營造更適宜的社會政策支撐環境,中介組織要逐漸脫離行政隸屬關系,“成為一種真正獨立的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社會化服務組織。
關鍵詞:施工質量,施工項目,建筑工程,過程控制
工程概況
本工程建設地點位于海邊工業園區,設計規模為三層,一層層高3.6米,二-三層層高為3.3米,總建筑面積為2312.97平方米。建筑總高度為11.55米,設計防火等級為二級,框架結構,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使用年限為5年。地基處理采用鋼筋混凝土灌注樁。住宅戶內為防水大白、瓷磚地。外墻設計為涂料面層。該辦公樓建筑挺拔俊美,立面造型多樣別致,線條流暢。
一、工程建筑的質量控制過程
施工項目由于具有生產流動性、產品多樣性、結構多元性、自然條件多變性、材料規格不定性、施工現場交叉性、工藝要求多樣性、技術標準嚴格性等特點,因而引發施工項目質量問題因素極其復雜。因此,工程建筑的質量控制應在分別對建筑的事前、事中、事后進行控制。
1.事前控制
本工程項目事前質量控制即在施工前進行質量控制,應對工程所需材料、構件、配件的質量進行檢查和控制。對永久性生產設備和裝置,按審批同意的設計圖紙組織采購或訂貨。工程開工前應公開招標,選定具有相應資質的與工程建設任務相適應施工單位,并簽訂工程承包合同。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遷生應會有保證工程質量的可靠措施。同時該工程的監理公司應依據開發公司與承包商簽訂的工程承包合同,對建設項目進行全面監理,使施工單位的工程質量活動完全處在監理的控制之中,有效地開展質量控制。對工程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新技術,應審查其技術鑒定書。同時保證建筑質量體系的形成,完善現場質量管理制度。
2. 事中控制
施工單位在事前工作準備完畢后,應明確工程質量控制流程,進一步完善質量監督組織,抓好質量檢驗、落實檢驗方法。這其中建筑工程的質量檢驗方法包括:操作者的自檢、班組內的互檢、各工序間的交接檢、質檢員的巡檢,以及配合業主、監理、設計及政府質量監督部門的檢查。完善的工序控制。嚴格工序之間的交接檢查工作。重點檢要部位和專業過程。對完成的分項工程按照相應的質量評定標準和辦法進行檢查、驗收。審查設計圖紙變更和圖紙修改,組織現場質量會議,及時分析通報質量情況。
3.事后控制
建筑施工單位對分部工程、隱蔽工程組織驗收。對已完成的分項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進行檢查,組織聯動試車,審核建筑工程質量檢驗報告及有關技術性文件,審核辦公樓的竣工圖,整理有關工程項目質量的技術文件,并編目、建檔。審查建筑質量問題報告,參與現場質量監理會議。當該辦公樓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時,應及時引起重視,防止重大質量事故的發生,組織專人調查分析原因及特點,并填寫的工程問題報告單及處理方案報審單。
二、工序的質量控制
1.準備環節
該辦公樓的施工工序是構配件產品或零部件施工過程的基本環節,是構成建筑產品質量檢驗的基本環節。從工序的組合和影響工序因素看,工序就是參加建設的施工的人員、材料、機械和環境對工程質量起綜合作用的過程。工序的劃分主要是取決于生產技術的客觀要求,同時也取決于勞動分工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要求。
2.過程控制
建筑單位的工序質量是工序控制過程的質量。在本辦公樓的施工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造成建筑工程產生質量波動,工序質量就是去發現、分析和控制工序中的質量波動,使影響各道工序質量的制約因素都能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確保每道工序的質量,不使上道工序的不合格品轉入下道工序。工序質量決定最終產品的質量,因此,對于施工企業來說,搞好工序質量就是保證單位工程質量的基礎。工序管理的目的是使影響產品質量的各種因素能始終處于受控狀態的一種借理方法。因此,工序管理實質上就是對工序質量的控制,一般采用建立質量控制點(管理點)的方法來加強工序管理。
3.有效監管
建筑項目施工質量控制就是對施工質量形成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檢驗和驗收的總稱。施工質量由工作質量、工序質量過程進行監督、檢查、檢驗和驗收者構成。工作質量是指參與項目實施全過程人員,為保證施工質量所表現的工作水平和完善程度,例如本工程管理工作質量、技術工作質量、思想工作質量等。建筑產品質量即是指建筑產品必須具有滿足設計規范所要求的安全可靠性、經濟性、適用性、環境協調性、美觀性等。該工程的工序質量包括工序作業條件和作業效果質量。因此建筑項目的施工過程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工序構成,工序質量是基礎,直接影響工程項目的產品質量。因此,必須先控制工序質量,從而保證整體質量。
三、質量控制點的設置
施工階段質量控制,包括對投入物、操作工藝和方法、最終產品三方面的控制,因此控制的依據也各不相同,除了合同文件、設計圖紙外,還有專門的技術性法規或其它規定。為保證這些工序的有效實行,因此必須設立建筑質量控制點。
1.設置情況
建筑質量控制點是為保證工序處于受控狀態,在一定時間和一定條件下,在產品制造過程中需要重點控制的質量特性,關鍵部位或薄弱環節。因此建筑質量的控制點也成為質量管理點。建筑工程的質量控制點是根據對重要的質量特性需要進行重點質量控制的要求而逐步形成的。任何一個施工過程或活動總是有許多項的特性要求,這些質量特性的重要程度對工程使用的影響程度不完全相同。質量控制點就是在質量管理中運用“關鍵的少數”、“次要的多數”這一基本原理的具體體現。
2.質量控制點的類型
質量控制點一般可分為長期型和短期型兩種。對于設計、工藝方面要求較高的關鍵、重要項目,是必須長期重點控制的,而對工序質量不穩定、不合格品多的或用戶反饋的項目,或因為材料供應、生產安排等在某一時期內的特殊需要,則要設置短期適量控制點。當技術改進項目的實施、新材料的采用、控制措施的標準化等經過一段時間驗證有效后,可以相應撤銷,轉入一般的質量控制。如果對產品的關鍵特性、關鍵部位和重要因素都設置了質量控制點,得到了有效控制,則這個建筑產品的質量就有了保證。同時控制點還可以收集大量有用的數據、信息,為質量改進提供依據。所以設置建立質量控制點,加強工序管理,是企業建立質量體系的基礎環節。
3.質量控制點的設置原則
建筑工程在什么地方設置質量控制點,需要通過對工程的質量特性要求和施工過程中的各個工序進行全面分析來確定。因此本辦公樓設置質量控制點一般如下原則:對工程的適用性有嚴格影響的關鍵質量特性、關鍵部位或重要影響因素,應設置質量控制點。對工藝上有嚴格要求,對下道工序有嚴重影響的關鍵部位應設置質量控制點。對經常容易出現不良產品的工序,必須設立質量控制點。對會影響項目質量的某些工序的施工順序,必須設立質量控制點。對會嚴重影響項目質量的材料質量和性能,必須設立質量控制點。對會影響下道工序質量的技術間歇時間,必須設立質量控制點。對某些與施工質量密切相關的技術參數,要設立質量控制點。對容易出現質量通病的部位,必須設立質量控制點。某些關鍵操作過程,必須設立質量控制點。對用戶反饋的重要不良項目應建立質量控制點。建筑產品在施工過程中應設置多少質量控制點,應根據工程的復雜程度、技術文件上標記的特性分類以及缺陷分級的要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