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小企業存貨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加強中小企業存貨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流動資產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期間存貨會占據較高的比重,因存貨會貫穿于企業生產的全過程,從長遠的經濟利益來看,存貨如果管理不當將會影響到企業的長遠發展,長期經濟發展的戰略將會因此受到影響。企業如果想在競爭中保持一定的持續經營的水平,關鍵還在于內部的存貨管理,存貨占據企業的關鍵性位置,合理的規劃好企業的存貨,才能有效地整合企業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積極防止可能出現的存貨問題。現階段,中小企業處于創業發展的初步階段,內部管理各個方面的制度較為落后,將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臨巨大的挑戰,存貨的最大價值將會難以實現,所以企業更應該密切的關注于此問題的研究。
當前,存貨管理問題是中小企業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有效的存貨管理能夠實現管理的目標。流動資產是否安全和完整,是財務管理的關鍵,還是企業財務收支保證的關鍵。針對中小企業存貨管理的研究,可以確保企業實現內部自我的調整,存貨管理部門彼此間形成制約和監督,對現實具有實際的借鑒意義。我國市場經濟在不斷的發展和壯大中,中小企業逐漸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中小企業具有生命力旺盛的特點,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起著無法衡量的價值,但是中小企業內部管理上仍然會暴露出一系列的管理問題,其中存貨管理的意識淡薄,只有更好的完善存貨管理,才能降低存貨管理資金,促進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的發展。
二、中小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庫存積壓現象較為明顯,存儲量設置較為不合理。很多中小企業流動資金往往都是被庫存所占用,很多中小企業的倉儲管理較差,導致存貨積壓嚴重,占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導致企業流動資金額度逐年呈上升的趨勢,這樣會大量的占用資金,阻礙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的周轉,尤其是存貨儲備資金占用的明顯,占流動資金總額的比重較大,資金管理就會產生困難,甚至有時會出現資金周轉的問題。據相關數據統計,大部分中小企業存貨資金的管理占用資產總額的40%左右,雖然各個行業的標準不一致,但是其所占的比重來看,仍然是屬于較高的比重,其還仍然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但是企業還是疏于對其的管理,導致流動資金管理出現問題,不嚴加的管理將會導致資金周轉的速度逐漸成下降的趨勢,長期來看影響是巨大的,達到一定的影響后將會嚴重阻礙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2.庫存管理人員崗位職權劃分不清,內部控制制度職能落實不到位。追求利益最大化雖然是企業的目標,但是盲目的追求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弊端,例如內控管理上制度設置不合理,部門的人事管理較為落后,一個人身兼多職的現象仍然普遍,在加上很多崗位在設置崗位時就沒有明確崗位的職責,往往沒有特別專注于庫存的管理,對最初存貨的購買等如果稍加注意,就會避免可能存在的存貨滯留,有時很多工作人員忽視對存貨的保管,在相關數據的記錄上缺乏認真的態度,記錄數據往往是應付差事,結果就是喪失了大量的庫存浪費。
3.第三方物流沒有真正的應用,合理優化內部和外部物流資源是關鍵。傳統上只是簡單的對內部物流進行管理,長期形成一定的慣性,因此,整合物流資源上卻忽視了對外部物流資源的利用,仍然堅持原有的內部自營物流為主,長期還會忽視很多內部資源的浪費,特別是人力、財力和物力。縱觀存貨管理的全過程,從采購、入庫、領用、出庫的各個環節都需要積極有效的整合,真正的整合好內部資源,才能真正的利用好物流資源。對外物流管理上,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利用率較低,往往觀念上較為傳統,沒有形成開放性的思維模式。由于內部物流的長期使用,導致成本較高,雖然好似節省了一定的外部費用,但是根本上還是影響到了企業的利潤,增加了部分的成本費用,影響到了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4.存貨內部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弊端。傳統物流沒有將供應鏈很好地管理和整合,給企業的競爭策略帶來阻礙。傳統觀念上只是簡單的分散物流管理,缺乏供應鏈的整合認識,忽視整合帶來的價值。對建立全面的供應鏈系統管理的認識不足,片面的認為只是成本運輸管理,以及僅僅是采購成本的管理模式,忽視機會成本的損失。很多部門忽視對物流管理,特別是對其的成本管理,物流管理的各個部門間如果出現了問題,就只是進行相互的推諉、相互扯皮,難以形成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
三、強化中小企業存貨管理的應對策略
物流成本是企業的物流系統為實現商品在空間時間上的轉移而發生的各種耗費的貨幣表現,具體包括訂貨費用、運輸費用、包裝費、搬運裝卸費、貨場倉庫使用費用、儲存費用、庫存占用資金的利息、商品損耗、分揀、配貨費用以及由于交貨延誤造成的缺貨損失等。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利潤的多少。因此,如何以最少的物流成本、在適當的時間將適當的產品送到適當的地方是擺在中小企業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強對物流環節即存貨采購、儲存、配送三個主要環節的成本控制。
一、采購成本的控制
采購成本是指采購存貨而支付的各項費用,包括訂貨成本和購置成本。訂貨成本指取得訂單的成本,如辦公費、差旅費、郵資、電報電話費等支出。訂貨成本中有一部分與訂貨次數無關,如常設采購機構的基本開支等,稱為訂貨的固定成本。另一部分與訂貨次數有關,如差旅費、郵資等,稱為訂貨的變動成本。購置成本指存貨本身的價值,經常用數量與單價的乘積來確定。
可見,采購成本的高低對物流總成本的高低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采購部門應該想方設法降低存貨采購過程中的各項費用支出:(1)加強集中采購,發揮規模優勢。爭取供應商在價格上給予盡可能的優惠,從而降低進貨價格,降低銷售價格,提高商品的競爭力。(2)確定適當的采購時機與合理的采購批量。采購時機與采購批量是影響物流總成本的重要因素。采購過早,會使庫存量增加,加大庫存費用;采購過晚,庫存不足,又會帶來缺貨損失。采購批量太大,有可能造成積壓;反之,又會增加采購次數,增大采購費用。因此,企業應根據各方面的情況,采用科學的方法確定適當的采購時機與合理的采購批量,以降低采購成本。(3)根據市場狀態,確定采購對象,建立穩定的供求伙伴關系,建立相對穩定的供貨關系,以降低采購風險。企業若有穩定的供貨渠道,與誠實可信、資信良好的供應商合作,就可減少假冒偽劣商品混入的可能性,有利于降低訂貨費用和缺貨損失,從而降低采購風險。
二、存儲成本的控制
存儲成本指為保持存貨而發生的成本,包括存貨占用的資金應支付的利息、貯藏中的損耗、保險費以及庫房建筑物和倉庫機械設備的折舊費、修理費、通風照明費、倉庫職工工資及辦公費等。儲存成本也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固定成本與存貨數量的多少無關,如倉庫折舊、倉庫職工的固定月工資等。變動成本與存貨的數量有關,如存貨資金的應計利息、存貨的破損和變質損失、存貨的保險費用等。
確定存貨的最優水平關鍵在于如何做到既能滿足生產銷售需要,又能滿足庫存控制的要求,即使庫存費用與采購費用的總和最低。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經濟訂貨量模型法、定期訂貨控制法、即時訂貨管理模式法等。
三、配送成本的控制
配送成本是指企業的配送部門在進行分貨、配貨、送貨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總和。配送成本的控制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1)加強配送的計劃性。在配送活動中,臨時配送、緊急配送或無計劃的隨時配送都會大幅度增加配送成本,因為這些配送會使車輛不滿載,浪費里程。(2)確定合理的配送路線。采用科學的方法確定合理的配送路線,是配送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3)建立電子管理系統。在物流作業中,人工分揀、配貨勞動量大,而且容易發生差錯。如果在揀貨配送中運用電子管理系統,就可使揀貨快速、準確,配貨簡單、高效,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節省勞動力,降低物流成本。
四、積極利用社會物流企業
中小企業因規模所限,往往沒有自己的物流部門,所以應積極地利用社會物流企業,為自己的產、供、銷提供服務。這有助于降低本企業的倉儲費用和運輸費用,可以減少推銷和采購差旅費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可以減少存貨儲備資金的占用,提高資金利用率;同時物流企業作為專門從事物流工作的行家里手,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物流水平,加快企業產品的流轉速度,有利于企業占領市場,提升產品服務形象。另外企業物流外包后,可以減少物流設施投入費和物流人員管理費,減少流通環節以及在產品質量和貨款上的被欺詐行為。使企業專心致志地從事自己所熟悉的業務,將資源配置在核心事業上。
[關鍵詞] 存貨 存貨管理 適時制 成本
零存貨實管理是指物料在采購、生產、銷售、配送等一個或幾個經營環節中,不以倉庫存儲的形式存在,而均是處于周轉的狀態, 是適時生產系統(JIT)對存貨管理的基本要求。為消除產品制造周期中可能存在的“停工待料“或”有料待工“等浪費現象,JIT要求做到在供、產、銷三個環節上都沒有庫存儲備量,即達到零存貨。
企業實現零存貨的益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零存貨消除了原材料的庫存現象,大大節省了原材料的保管、儲存、領發手續和對原材料存貨的確認和計價等方面的開支;(2)企業實現了零存貨,產品成本不受期初存貨成本結轉的影響,不僅可以大大簡化產品成本的計算工作,而且由于當期產品成本中沒有摻雜上期成本高低的因素,從而有助于正確評價企業當期生產經營工作的質量和經營業績。
零存貨管理是要求企業按需求引入存貨,而不是按照各種模型制定的計劃引入存貨。存貨利用程度的好壞對企業財務業績的影響很大,但在當前許多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對存貨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管理粗放,僅限于日常管理,忽視存貨儲存成本管理和數量管理。因此,研究中小企業存貨管理對增加企業效益十分有益。
一、中小企業推行零存貨管理的必要性
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反對產品過分積壓,這一目標的形成是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規律,也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存貨在適時制下被認為對企業的經營存在負面影響。
1.企業持有存貨,占壓流動資金。當企業持有大量存貨時,相應數額的資金就暫時沉淀下來,直到產品銷售出去才能重新參加周轉。如果企業存貨嚴重積壓,為了獲得流動資金支付工資等必要的開支,企業可能被迫增加舉債,支付額外利息;反之,如果企業能夠大量減少存貨,甚至是零存貨,將這部分資金運用到其他方面,則可以取得投資收益。可見,企業持有存貨存在機會成本。
2.企業持有存貨,會發生倉儲成本。大量存貨必然要占用倉儲空間,要耗費企業人工進行管理,存貨本身在倉儲過程中也可能發生損耗。這種倉儲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將提高企業的成本水平。
3.企業持有存貨,會掩蓋生產質量問題,掩蓋生產效率,增加企業信息系統的復雜性。當企業后一道工序進行加工過程中,如果發現從在產品庫中取出的在產品有次品,則可以再去在產品庫中取用合格品,這時次品的出現不會導致嚴重的后果,不會立即引起管理人員的重視,不利于企業尋找次品出現原因而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假設企業生產效率低,市場需要大量成品時,有庫存成品起緩沖的作用,不利于督促企業提高生產效率。
二、中小企業推行零存貨管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應對對策
實現零存貨管理有兩層涵義:一是生產和消費達到均衡,供需基本實現一致,二是實際生產數額較少,形成供小于求的局面,即中小企業通過調研分析對市場作出準確的預測,從而制定與需求相吻合的生產方案,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或產品積壓。但是中小企業在推行零存貨管理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三個主要問題。
1.滿足客戶需求問題。零存貨管理下解決此問題的方法不是建立存貨,而是大幅度縮減從接到訂單到交貨之間的時間,增強企業在交貨日交貨,以及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的能力,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具體措施有發展柔性生產、縮減生產準備時間、建立制造單元、提高產品質量、直接由工廠而非產生成品倉庫提貨、縮短搬運距離等。
2.避免停工問題。大多數停工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機器故障、材料次品和材料未運達。零存貨管理認為存貨并沒有真正解決這些問題,而是掩蓋和隱蔽了問題。通過將存貨縮減至零,問題暴露出來,才能引起管理人員的重視。零存貨管理通過全面的預防性維護和全面質量控制,以及和供貨商建立良好的關系、保證供貨質量、實行看板制等措施解決問題。
3.折扣和價格上漲產題。傳統存貨管理認為應持有存貨以取得折扣,并預防未來的價格上漲,目的是降底存貨成本。零存貨管理認為即使不持有存貨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解決方法是和少數幾個選定的的與生產地點盡可能接近的供貨商簽訂長期合同。它的優點是在于規定了價格和可接受的質量水平,有助于減少訂貨成本,可使外購部件的成本下降5%~20%。此外,這樣做大大減少了企業供貨商的數量,使購進的部件質量大大提高,與質量有關的成本就可以避免或減少,如不再需要驗收購進材料、返工減少等。
三、中小企業實現零存貨管的措施――推行適時制生產系統
適時制生產系統(JIT)指企業在生產自動化、電算化的情況下,合理規劃并大大簡化生產和銷售過程,使從原材料進廠到產成品出廠進入市場的每個環節都能夠緊密銜接,使整個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各個環節能夠像鐘表一樣相互協調、準確無誤地進行運轉,從而達到降低產品成本、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勞動生產率和綜合經濟效益的目的這樣一種先進生產管理系統。它的核心思想是致力于減少企業存貨,減少浪費,降低成本,最終增加企業利潤,增強企業的競爭地位。
企業的最高目標是實現零存貨。適時制生產系統實行的關鍵是降低存貨水平,又不影響企業生產的均衡進行,努力達到零存貨。要達到零存貨,就必須推行JIT生產系統,要求企業必須選擇好穩定、可靠的供應商將所需的原材料、外購件等適時送達生產現場交企業使用;各生產程序之間也不保存半成品,前道生產程序應根據下道生產程序的加工要求保質保量地生產,并適時送達后一道生產程序;在銷售環節上也要做到沒有產成品存貨,要廣開銷售渠道,建立完備的銷售體系,做到在最后一個生產程序保質保量地加工出產成品后,就能夠及時將產品銷售出去。
推行適時制生產系統的主要措施有六個方面:
1.采用拉動式生產系統。在拉動式系統中,每一個工序的員工致力于補充后續工序的員工耗用掉的存貨,絕對禁止生產超量的存貨。當存貨量達到確定的上限時,該工序要停止工作,直到后續工序從在產品庫中取走在問品為止。在這一方法下,存貨水平較低,需要全體員工的努力,為避免停工,必須保持均衡的加工速度和良好的設備工作狀態,并且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出現的質量問題。
2.改變材料采購策略。適時制為企業和供貨商之間建立了一種全新的“利益伙伴”關系。實現途徑上主要有5個方面。(1)原材料采購上,只與有限數量的比較了解的供應商發展長期合作關系;(2)選擇供貨商時既考慮其供貨價格又考慮其服務質量和材料質量;(3)建立生產員工直接向經批準的供貨商訂購生產所需原材料的流程;(4)將供貨商的供貨直接送至生產場所;(5)企業和供貨商應付出更大努力來縮減原材料存貨。
3.建立無庫存的生產制造單元。無庫存制造單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倉庫作用。出口存放處放置著本單元已加工完畢的在產品,入口存放處放置著待加工的原材料或在產品,不斷減少工序間的在產品庫存,使倉庫逐步消失,以實現無庫存生產。
4.減少不增加價值成本,縮短生產周期。縮短生產周期可以有效的減少在產品存貨,降低成本。生產周期由生產準備時間、加工時間、搬運時間、等侯時間和檢驗時間構成,在這個五個要素中,只有加工時間內產品增值,其他時間內的經營活動都不增加產品價值,應予以壓縮。
5.快速滿足客戶需求。在適時制下,客戶訂單是整個企業開始生產的最原始動力和指令。收到客戶訂單,按照拉動式生產方式,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開始生產,通地看板制使生產按工序向前道工序展開,直至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購環節。另外,提高適時制的生產效率以保證在合同規定時間內交付客戶訂購的高質量的產成品。
6.保證生產順利進行,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零存貨狀態下當某道工序出現大量廢品,存貨不夠補充,則后續工序將立即停工等候前一道工序補充生產,這樣就完全打亂了生產節奏,因此,質量是實行適時制的基本保證。全面質量管理強調事前預防不合格品的產生,其原則是:開始就把必要的工作做正確,強調從根源上保證質量。適時制需要全面質量管理的支持,質量是適時制生產順利進行的保證,反之,無庫存生產方式可以促進質量的提高,相互得益。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編.財務管理.中國財經濟出版社,2007
[2]呂志耘:中小企業如何加強存貨管理.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6)
[3]顏敏:管理會計學[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9
[4]孫茂竹:管理會計學(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存貨;存貨管理;存貨內部控制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日趨成熟,而作為成本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存貨管理其重要性也越來越不容忽視。存貨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為管理好存貨,針對存貨收、發、存與供、產、銷各環節的特點,事先制定的一套相互牽制、相互驗證的內部監控制度”。作為企業整個內部控制中的重點內容和中心環節,制定存貨內部控制有助于保障存貨資產的安全完整,加速存貨資金周轉,提高存貨資金使用效益。
一、中小企業存貨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據統計,我國中小型企業目前約有近5000萬家,但其規模大小不一,管理模式也千差萬別。對于企業的存貨內部控制而言,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存貨管理體系,這會導致企業存貨管理混亂,最終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益以及長期的穩定、健康發展。
1.控制環境薄弱
控制環境是企業的“最高層”。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而言,由于多數管理者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導致企業的管理理念混亂,多數決策均是其管理者主觀臆斷。同時,企業內部管理風格粗放,導致管理者對其存貨的管理并不重視,也只有存貨管理員之類的小部分人員才會對存貨的管理予以關注,整個企業中存貨重要性并不突出。這些因素導致企業內部控制環境薄弱,人們對關于存貨管理的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并不重視。
2.存貨管理人員素質較低,會計分工不明朗
中小企業的會計工作人員往往素質偏低,一些小型企業甚至并未設置專職會計,而是由代帳會計負責定期為企業登賬。這些企業往往是為了追逐表面的利益,導致企業賬實不符現象嚴重,而企業存貨管理更是缺乏專業人員的負責,對存貨的管理往往只依靠經驗,存貨管理漏洞較多。
3.信息系統尚不健全,企業內部溝通不暢
信息系統不健全幾乎是所有中小企業的通病。由此所造成的企業賬目不清,存貨信息不全面也導致了大部分企業存貨管理松散,對于存貨的重要性意識不夠全面。同時由于內部溝通不暢,存貨管理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并不能很快的反映給管理層,亦造成存貨管理的混亂現狀。
4.內部監督制約機制缺位
內部監督作為存貨內控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許多中小企業對于內部的監督制約機制沒有予以足夠重視,少數設有監督機制的企業其相應的監督機制也往往漏洞多,資產流失時有發生。同時大部分管理者凌駕于內部監督之外,其經營決策多不受企業內部機制的約束,也是企業存貨管理中的薄弱環節。
二、完善中小企業存貨內部管理控制的對策
前面的部分,已經介紹了中小企業存貨管理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了分析,本部分內容將結合存貨管理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對加強中小型企業的存貨管理內部控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1.強化存貨內控意識,增強管理者存貨風險意識
中小企業的控制環境涉及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這就要求企業管理者在思想上重視內控建設,在行動上帶頭執行內控政策。與企業存貨有關的內部控制,企業管理層需要從整體上普及其重要性,加強與各部門職工相關的存貨管理意識,促使企業各個崗位的員工了解企業文化,明確存貨管理的重要性。
2.選擇適合企業的存貨管理模式
適合我國中小企業中使用的存貨管理模式主要有:基于供應鏈的存貨管理模式和零成品存貨的存貨管理模式。中小企業對存貨的控制活動中實際采用的存貨管理模式可綜合考慮企業存貨的特點、存貨的流轉速度、存貨在流動資產中所占比重等因素選取最佳方案以加強企業存貨的控制活動。
3.明確部門控制職責
企業各部門職責分工的明確有助于企業內控環境的改善,也有助于企業各項活動的展開。企業通過完善內控制度和流程體系,建立詳細的控制制度和部門職責,形成相對獨立的控制層次:第一層次,在存貨流轉過程中,建立相應的監督制約機制,做到事前控制;第二層次,在會計的記錄核算之上,企業會計部門應定期對企業存貨管理相關信息進行檢查,做到事中控制;第三層次,企業應由相關的內部審計監督部門,以對企業的各項活動進行事后監督控制。
4.加強企業信息與溝通水平
企業內部的信息與溝通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內部控制的神經系統,它要求企業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企業內控的相關信息,保證企業內部的有效溝通。因此,提高企業電算化水平有助于保證企業資產信息的完整性,提高企業資產管理效率。加強企業的內部溝通有助于內部經營決策向基層員工的傳達,也有助于企業管理者及時獲取企業經營的基礎信息。
5.充實存貨管理隊伍,提高會計核算水平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的存貨管理需求逐步提高,中小企業需要充實其存貨管理隊伍,聘用具有專業財會相關理論的人員來對企業存貨進行管理,以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減少因存貨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經營損失。
企業要發展,那么在企業流動資產中所占比重極大的存貨必然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而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對存貨管理依然存在很大漏洞,與之相適應的存貨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更是舉步維艱,因此,關于我國中小企業存貨管理控制的發展完善還需要進一步探討。(作者單位: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王紅云.建立健全中小企業存貨的內部會計控制[J].財會月刊,2008,7:62~63
[2]郜帆.論會計在企業存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J].中國商界,2010,6:128
由于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加大,所以對企業管理的要求更加嚴格,而存貨管理又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強存貨管理,能有效地服務于企業生產、改造的全過程,同時降低企業的平均資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貨周轉速度和總資產周轉率,最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加強存貨管理能使企業管理者深入了解企業存貨結構及制定相應的節資增產計劃,也能為企業的各種決策提供有力的證據,避免盲目性;加強存貨管理也有利于降低存貨采購成本,減少一些無節制的采購,避免過多存貨的積壓而造成的倉庫管理費用劇增。
2 存貨管理概述
2.1 存貨
存貨是企業在日常生產活動中持有的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其最終目的是出售以獲得利潤,包括可以直接出售的商品、產成品及需要進一步加工的原材料等。企業的存貨具體包括: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商品、周轉材料等。
2.2 存貨管理
(1)存貨管理的概念
存貨管理是指存貨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礎上的決策分析,主要通過對存貨實施有效控制,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以最低成本來維持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
(2)存貨管理的基本目標
第一、保證生產正常進行,避免或減少出現停工待料、停業待貨等事故。
第二、增加企業在生產和銷售方面的機動性和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動性。
第三、盡可能的避免和減少企業在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的過程中發生的意外損失。
第四、使企業生產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從而降低存貨成本、增加收益,實現它們的最佳組合。
(3) 加強存貨管理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幫助倉庫管理員對商品進行詳盡、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
第二、有利于幫助會計進行商品核算。
第三、有利于提供各種庫存報表和分析,為企業的決策提供依據。
第四、有利于降低庫存、減少資金占用、避免物品積壓、存貨短缺,保證企業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
3 中小企業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 不合理的存貨核算方法
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管理者認為計劃成本法方便易記賬,能在存貨入庫時就及時記賬,可以減少失誤,避免錯記漏記,也能在第一時間計算出存貨的成本,可簡化存貨收發的核算工作量,減少管理存貨的費用。企業管理者要求倉庫管理員統一采用計劃成本核算存貨成本,在存貨購進時核算,實行一次性計價的方法。但計劃成本法也有其弊端,如:企業在進行會計處理時,對差異的分攤大多數是通過計算綜合差異率在發出存貨與結存存貨之間分配,使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準確性受到很大的影響;當市場價格波動較快時,企業為了接近實際成本就會不斷的調整計劃成本,這就使計劃成本法失去了核算的意義;當材料物資長期積壓時,核算材料的差異率時就會出現偏頗。
3.2 存貨不能根據市場的需求而及時調整
中小企業往往實行盲目的采購計劃,當市場供大于求時,就減少生產,減少采購量,甚至于不采購,認為這樣就能降低成本,減少積壓;當市場上供小于求時,就大量的采購,大量的生產,以賺取巨大的利潤為目的,而忽視了市場上物價變動,銀行利率的調整,國家政策的變動。訂貨沒有計劃且訂貨方式不規范,進貨周期紊亂,驗收不及時且不記錄入賬,退換貨找不到對應商家等等,市場上常常出現缺貨現象或商品過剩現象。
3.3 存貨計價方法不健全不規范
對中小企業而言,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規定在同一個會計年度內,計價方法不能隨意變更。在我國,企業常用的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但這些計價方法本身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端。例如先進先出法工作量較大,特別對于存貨進出量頻繁的中小企業更是如此。當物價上漲時,會高估企業當期的利潤和庫存存貨的價值,當物價下降時,又會低估企業存貨的價值和當期的利潤。對中小企業而言個別計價法在實際操作中的工作量繁重,困難較大。加權平均法則不利于及時核算,在物價變動水平較大的情況下,按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出的期末存貨價值與現行成本有較大的差異。
4 對存貨管理問題的分析
4.1 存貨管理問題內部因素分析
(1)中小企業領導認識缺陷,致使企業存貨積壓甚多。大量的存貨囤積很大程度上和領導的決策有直接關系。囤積的存貨會導致企業成本費用增加,利潤減少,從這方面來說,存貨就相當于企業的“負債”。這種現象對企業來說相當不利,故企業應盡最大的可能以較少的存貨來滿足企業的生產和銷售的需要,以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2)中小企業內部封閉,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不了解市場的需求。企業管理者不能及時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同時內部各部門缺乏有效的交流導致企業存貨不能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動。另外,企業各部門之間往往片面的追求自身利益,忽略其他部門,致使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極不協調,要么是企業失去市場先機,要么造成存貨積壓,增加存貨成本。
(3)中小企業忽視了存貨管理的實際意義,僅片面采用單一的管理方法,不知變新。企業存貨管理技術落后,跟不上時代的變化,管理方法單一,單純的憑借主觀經驗,而不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企業內部僅僅建立單一的以核算為目的的小型數據庫管理,造成內部存貨資源浪費,嚴重時甚至誤導企業的采購、生產與銷售活動,造成存貨與市場脫節或者積壓。
4.2 存貨管理問題外部因素分析
(1)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不斷變化。2014年前兩季度宏觀政策發生了幾大顯著變化,例如:流動性資金易緊難松,央行進一步干預外匯市場,導致人民幣持續貶值,同時也擴大了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但貸款利率仍一度偏低,減小了中小企業的貸款難度。一些中小企業為了減小市場風險大量增產增資,擴大經營規模,導致大量材料物資積壓。
(2)市場物價水平的不斷攀升。自2014年2月啟動的人民幣貶值仍然在進一步繼續,且貶值態勢的波幅由2%擴大到3%之后又進一步強化,同時也意味著市場物價持續攀升。企業經營者面對不斷上漲的物價大量生產,囤積存貨,但卻面臨著市場萎靡的現象,致使企業生產者不愿低價出售產品,人們又不愿高價買進產品,使大量產品積壓,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3)市場需求變化大。近年來市場需求加劇變化,也增加了生產經營者存貨管理的難度,常常出現跟不上市場銷售計劃、銷售預測不準的現象,造成大量與市場脫軌的產品、原料、零部件等積壓。
5 針對問題采取的措施
5.1實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存貨核算方法
規模較小、品種單一、業務較少的中小企業,可較多的采用實際成本法。對于業務多而復雜的企業,則采用計劃成本法。因為企業品種單一,規模又相對較小,在實際成本法下,購買的材料尚未驗收入庫,實際成本則計入“在途物資”,能顯而易見的看出材料是否已經收到,且實際成本法的實際成本可以直接轉入,不需要先將計劃成本轉入,再將“材料成本差異”轉入到相關的成本費用中去,故而大多數中小企業采用實際成本法核算企業產品成本,能更好的核算企業內部往來產品的價格,也能相對減少工作量,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存貨采購,不盲目跟風,也不落后于市場。
5.2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存貨采購需求
企業應該根據市場來調整存貨的采購需求,一切從實際出發,避免盲目跟風。應采取切合實際的方針政策,調整企業內部結構,制定適合本企業發展的策略。有計劃的訂貨并采取規范化的訂貨方式,按進貨周期有規律的進貨,及時驗收入庫并詳細登記入賬。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時刻關注市場動向。并派相關人員進行市場調查,了解市場動向。還要對調查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并定期進行,因為市場的波動性很大,超過一個季度的數據都不是很可靠。需求部門必須根據生產經營的實際需求準確及時的編制采購計劃,并事先制定好采購預算,根據企業的采購需要訂立采購合同。
5.3建立健全存貨計價方法
一個企業,必須有合理的計價方法,采用適合本企業的存貨計價方法才能避免月末或年度終了存貨雜亂無章的情況。對于種類繁多或者經營范圍廣的中小企業而言,經營者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嚴格遵守相關會計法律法規,在同一個會計年度采用同一種會計核算方法,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采取適合自身發展的計價方法。企業對于購入批次少、單位價格相對較高的存貨,一般應采用個別計價法。經營活動受存貨形態影響較大或存貨容易腐爛變質的企業,一般應采用先進先出法。
關鍵詞:ERP系統 商業連鎖企業 存貨管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管理,由以前的粗獷式管理越來越向精細化和效率化方向發展,企業的優勢往往體現在如何降低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成本和減少不必要的管理環節。目前越來越多的的企業借助ERP系統來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改進企業的工作流程,優化各項資源的配置。
存貨一般在企業流動資產中所占比重較大。企業存貨管理水平的高低對企業財務狀況影響很大。目前中小企業的存貨管理水平普遍較低,從而導致存貨占用了企業大量的資金,使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問題更為嚴重, 同時使得中小企業資產周轉速度偏低,影響了企業的資產收益率,而且對于中小企業在信貸融資方面先天劣勢,使得存貨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中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中小企業存貨管理中的不合理現象予以糾正,提高存貨管理水平
一、ERP系統中賬面數和實際數差異問題
這個問題是一般財務管理人員都會碰到的問題,特別是月末年終盤點時需要找出差異原因,通常會花掉財務人員和存貨管理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其中有一大部分原因是開單和出貨有個滯后期,比如空調零售行業,經常會出現顧客付了款但裝修未結束暫時不需要提貨的情況,企業一般無法做到專門安排一個倉庫放置這些已開單未提貨的商品,這樣既費時又費力,還占用倉庫,也不便于倉庫的盤點,如果業務員按實際存貨量開單,往往會出現空開,以后客戶去提貨會因提不到貨而出現不必要的糾紛而且現在很多產品是按批次生產的,一旦斷貨很難補到原有型號,從而出現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影響公司聲譽。
解決的方法:在ERP系統庫存設置上采用實際庫存和虛擬庫存兩套庫存明細。實際庫存以出入庫單為結算標準,虛擬庫存以開出的銷售訂單為標準,銷售單據只要一經審核相應的商品就在虛擬庫存中扣除,業務員能否開單以虛擬庫存數為標準,這樣既解決了月末財務人員與庫管人員的盤點核對工作,也可以杜絕業務人員空開的情況。
二、設置殘機庫并加強殘機庫的管理
在存貨管理中有時會出現有質量問題的商品被多次發貨,發貨后又拖回倉庫重新配送安裝,來來回回大大增加了銷售成本,此類問題有時財務上很難發現而且此類成本在銷售成本核算上和銷售人員考核上很難處理,現在企業業務很多都是微利,而且配送安裝工作通常都是分包出去的,這樣往往導致賠本銷售,同時也給客戶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此類問題通常是因為當發現商品質量有問題,業務員或配送人員怕走退貨流程,私下和庫管協商直接調換,而存貨管理人員往往是多人管理,未經手人員通常對實際情況不了解,就會出現重復發出問題商品,而且這種情況還會導致倉庫中會留有大量殘次機,最后無法修理。給公司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解決的方法:如果有條件的化加強串號管理一機一號,設備一旦掃碼出貨如需退回倉庫必須經專門人審核否則無法將曾經錄入的串號再次錄入系統。同時設置殘機庫由專人負責審查,對問題商品及時與廠家聯系處理,如因個人原因、將出具的檢測報告提供給相關部門處理,當設備檢測合格,由殘機庫轉入正常倉庫。
三、如何加強連鎖門店的存貨管理
連鎖店因銷售的需要往往也配有一定的真機庫存,當連鎖店數目比較多總的庫存量也很大,連鎖店的情況通常比較復雜,有些大的連鎖門店可以配備專門的庫管,很多小的連鎖店很難有條件配備專門的庫管,而且服務行業一般全年無休,在人員調配上也比較麻煩。在連鎖店庫存管理上首先應該嚴控實際庫存,開單必須提貨,如果需要延期提貨的,門店貨物需發回總庫由總庫配送,這樣處理主要可以盡量減少門店私自囤積暢銷機型,有些門店為了自身利益需要防止其他門店調貨會開一些虛假銷貨單,來占用一批暢銷機型,當實際銷售發生時再做退單處理。這種情況會導致本來是暢銷機型的由于此種情況最后變成了滯銷機型,給單位帶來很大的損失。其次在門店倉庫管理中門店之間的調貨,必須在ERP系統中開具調撥單并由財務中心進行審批。最后每月定期盤點,對ERP系統中的數據與實際數有差異的數據進行核對對差異情況找出差異原因。
四、關于存貨中滯銷機型的管理
關于公司存貨中滯銷機管理工作,這些工作往往很多企業容易忽視,現在很多企業過多的關注銷量和回款,往往不太注重這方面的工作,其實目前零售行業很多成本都很透明,企業如何能具有競爭優勢,關鍵往往就在這些細節上,存貨中的滯銷機不僅占用了庫存還占用了資金,資金的籌集往往都是有成本的,所以建議平時在存貨管理中關注滯銷機型,按庫齡時間進行分類匯總,對于已納入滯銷的機型定期向企業相關負責匯報,便于企業領導制定出相應的促銷政策或銷售激勵政策來消化此類存貨,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同時所提供的滯銷機型資料可以為采購管理提供分析數據,提高和改進采購工作。
五、加強存貨管理相關人員的考核管理
通過建立健全存貨管理考核制度來規范存貨管理的工作標準,同時制定相應的獎懲政策,比如對門店存貨進行有針對性的抽盤,對某一型號進行相對細致的檢查,對抽查結果無誤的門店和相關人員給予相應的獎勵,對于有問題的相關人員追究責任并給予相應的懲罰,這樣既可以提高員工配合檢查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加強平時工作的責任心。
參考文獻:
一、中小企業營運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運營資金包含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所持有的現金及有價證券、各種存貨資產、應收及預付賬款。中小企業運營資金管理主要體現在貨幣資金管理、應收賬款管理、存貨管理。
(一)中小企業貨幣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貨幣資金包括庫存現金、其他貨幣資金和銀行存款。貨幣資金不僅僅是連接中小企業資金運營的各個節點,更是評價企業支付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對貨幣資金進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維持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生產經營能力,并在此過程中節約經費開支,并提高閑置資金的使用效能。中小企業貨幣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涉及到貨幣資金的來源和使用兩大方面。
1.融資困難
中小企業由于其先天原因,大多數資產規模小、管理水平低、產業層次、經營風險大,再加上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不夠健全等原因,很難像其他大型企業一樣能夠像金融機構籌集到生產經營所需要的資金。大多中小型企業都不具備向公眾發行債券和償還的能力,并且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發展信心不足,銀行為了降低風險,施行對中小企業限貸甚至是停止貸款。中小企業從外部通過金融機構籌集不到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而通過內部融資又滿足不了生產經營的需要,因此中小企業通常通過民間渠道獲得貨幣資金來源。因而,中小企業在長期資本市場上籌資比大企業困難,導致短期負債在總資本中占的比例往往較大,企業任何一筆較大的欠款就可以使一個企業面臨財務危機或破產倒閉的困境,這嚴重妨礙了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2.營運低效
由于中小企業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缺乏財務知識,現金管理缺乏有效、合理的控制,導致貨幣資金閑置或多余。一些中小企業中沒有編制合理的現金收支計劃,中小企業缺乏有效、合理地現金管理制度,沒有很明確的企業最佳現金持有量,在現金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一旦外部經濟壞境發生變化,就很難進行現金的快速周轉,最終影響中小企業整體資金周轉,直接影響著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二)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對外賒銷商品、材料、提供勞務應向購貨單位或者接受勞務服務的單位收取的應收而未收款項,包括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應收票據等。應收賬款對于一個中小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它關系到中小企業的資金是否能夠暢通。
1.企業未實行應收賬款定期對賬制度
財務部門不能及時的與業務部門進行核對,銷售與核算嚴重脫節,導致問題不能及時暴露,交易過程中存在貨物與資金流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以及票據記錄與傳遞都極有可能出現差錯。這樣便導致中小企業應收賬款不斷增加,賬齡老化。
2.應收賬款管理權責不夠明確
大量不該產生的應收賬款產生了,有許多的應收賬款對不上、收不回;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沒有明確的權責分,沒有人來具體負責收回應收賬款,缺少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最終也無法追究責任。
3.信用銷售前資信評估薄弱
信用銷售是壞賬形成的原因,中小企業在信用銷售前應該先評估客戶的信用等級和資信程度,而我國很多中小企業在進行信用銷售前根本沒有進行詳細的信用調查。一直以來我國中小企業普遍不存在“信用”觀念,事前信用等級評估很薄弱,缺乏相應的信用銷售程序予以規范,中小企業大量的信用銷售往往取決于少數人的主觀判斷,結果導致大量應收賬款不能收回。
(三)中小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
存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的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者是為了出售仍然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以及將在生產過程中耗用的原材料。存貨管理在企業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很多中小型企業在存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不同程度地制約著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1.控制薄弱
在大量的中小型企業中,存貨管理存在控制薄弱,資產損失極為嚴重的問題。適當的存貨是企業持續經營所必須的,但是在實際的業務中,很多中小型企業存在存貨占壓期比很長,占壓資金很多,假冒存貨占的比例很高,存在存貨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這樣的存貨控制很大程度上的影響了中小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周轉和生產經營的健康發展。
2.缺乏科學的管理手段
中小企業對存貨的管理大都采用經驗法,缺乏對存貨進行科學管理的手段。中小企業管理者對存貨的控制存在兩種極端情況:一是中小企業管理者一般定制零庫存目標,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缺乏科學的估計,造成某些時候中小企業因庫存存貨不足而喪失銷售機會蒙受不必要的損失;二是中小企業管理者比較注重節約采購和生產成本,一次性大批量采購或者生產大批量生產,導致存貨資金占用過多。兩者對中小企業的銷售、資金需求量等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二、加強中小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對策
我國中小企業營運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源于中小企業本身,管理好營運資金是中小企業不斷發展的基本,為了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營運資金的作用,必須增強對營運資金的管理,采取一些有效的對策進行相應的控制。
(一)加強中小企業貨幣資金管的對策
1.拓寬融資渠道,增強融資能力
中小企業資金籌集渠道狹窄是企業生存和法杖的瓶頸,只有穩定的融資渠道才能夠為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生長壯大提供有力的保障。中小企業要增強融資能力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小企業應安排合理的資本結構,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資金的投入,特別是負債資金,因為負債資金具有避稅作用,因此,中小企業中小企業需要安排合理的資本結構,適度舉債以滿足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其次,中小企業的籌資渠道狹窄影響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建立穩定的融資渠道才能為中小企業的生存和進一步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吸引職工和管理人員入股來增加融資渠道;最后,中小企業應克服自身的不足,建立規范的制度,樹立新的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信譽以獲取貸款資金。
2.提高運營效率
我國中小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低、員工比較少導致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了部分管理者學歷比較低,沒有進行系統的財務知識學習或者沒有接受正規的財務會計知識教育,這嚴重的影響了中小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水平的提高。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對部分管理者及財務人員進行會計繼續教育,學習財務管理的基本知識。現金是中小企業運營的血液,充足的血液循環才能保持企業正常的生存和發展。針對在現金管理上存在的問題,中小企業應加強現金預算管理,通過現金的預算編制,了解一段時間內企業資產的總體收支規劃,一遍及時籌措資金,保證企業經濟業務活動有序進行和保持按期償還債務,中小企業通過努力不斷的完善現金管理制度,發揮內部監督作用,強化現金預算,完善憑證的建立及保管。
(二)加強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對策
1.建立定期對賬制度
中小企業需要制定一套規范的定期對賬制度,避免雙方在財務上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導致造成呆賬和壞賬現象,同時對賬之后要形成具有相應法律效應的文書。從賒銷一開始到應收賬款到期日前,需要對客戶進行動態的跟蹤、監督,來確保客戶的正常支付貨款,以降低賬款逾期的發生率。通過對應收賬款客戶的動態監督,提醒客戶付款到期日,保持與客戶的良好溝通,建立與客戶的良好關系,極大程度上提高應收賬款的回收率。
2.建立客戶資信評審機制
為了確保應收賬款能夠有效地收回,中小企業需要建立客戶資信評審機制,這樣才能使銷售商及時的了解客戶資信情況,確保銷售商信用政策更加合理有效的實施。中小企業對客戶的信用評審是長期的過程,每隔一段時間需要對客戶的信用情況進行重新評定,在這一過程中分清資信好、價值高的客戶和資信差、價值低的客戶,對于資信好、價值高的客戶實施優惠的信用政策,反之,對于自信差、價值低的客戶實施更為嚴格的賬款管理。這樣的評審機制才能保障銷售商的賬款風險降至最低。
3.建立賬款跟蹤管理體系
中小企業在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從三個方面做好應收賬款日常管理工作,第一是做好登記記錄,了解客戶是否及時付款以及及時付款的的程度,中小企業只有掌握了客戶的信用信息,才能夠及時采取相應的具體措施;二是按期檢查用戶是否突破信用額度,中小企業每間隔一段時間都需要對客戶的賒銷業務進行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客戶所欠債務總額是否超過了信用額度;第三是在掌握了用戶已過信用期債務的同時密切監控已到期債務的增減動態,以便與客戶及時聯系,提醒客戶盡快付款。
(三)加強中小企業存貨管理的對策
作為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新生事物,中小企業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與時俱進的發展歷程,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中國的中小企業在取得進步的同時,也積累了太多的問題。中國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重銷售、輕理財的現象,財務管理基礎薄弱,財務管理體制不完善,財務風險巨大等種種財務管理問題都在嚴重制約著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認真分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用財務管理的相關措施來促進企業完善財務管理,對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中小企業日益走向成熟,很多中小企業家開始認識到以往的任人唯親、重忠誠、輕職能的用人模式已不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領導者在逐步地更新理財觀念,但由于中小企業家族制財務管理問題的根深蒂固,財務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不完善,會計人員只局限于對已發生的經濟業務的核算和報告,缺乏應有的財務管理能力,很難為企業的管理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
(一)融資困難,發展資金短缺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經初步建立了較為獨立的融資體系,但由于歷史體制原因,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一直是中小企業所面臨的一大難題,融資難、擔保難已成為制約一些中小企業發展的最突出問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企業內部的原因,也包括社會經濟環境、市場狀況和金融服務等外部因素。
(二)經營權和所有權不分離,任人唯親,職責不分明
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會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負面影響。中小企業相當一部分屬于個體、私營性質,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現象嚴重,對于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責任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
(三)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控制能力缺乏
1. 現金管理不嚴,資金閑置或不足。一般中小企業不編制現金收支計劃,員工所需要的現金是向財務部領用,而財務部的現金是無計劃的向上級領取,數額不定。這種做法表明對現金的管理,有很大程度上的隨意性,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很難使現金快速周轉,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 應收賬款周轉慢,資金回收困難。由于供貨企業間的競爭激烈,出現了中小企業商品供大于求的現象,為了不讓自己的產品淘汰出局,中小企業一般就會采用墊資發貨的銷售方式,這種銷售方式慢慢累積,會讓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如果應收賬款管理水平不高,沒有嚴格的信用標準和收款政策,再無相應的部門組織落實,造成應收賬款的大量沉淀,會不斷的增加壞賬的數量,使資金難以收回,企業周轉不靈,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
3. 存貨控制薄弱,成本費用偏高,控制體系不健全。我國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存貨控制薄弱,缺乏科學及有效的成本費用控制體系。存貨盤點容易產生誤差,不能及時調整,經常盲目生產,對多生產的一部分,要么免費贈送給客戶,要么堆積在成品倉庫,看下次能否賣出,特別是有些按客戶要求專門出售的物品,多出的部分無法賣出去,只能堆積在成品倉庫,不僅浪費材料、增加成本,也影響存貨的流動。
三、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首先政府應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建立中小企業資金的供應、保證和輔導系統。其次金融機構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最后我國中小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融資管理制度,規范其生產經營運作,塑造其良好形象,并且加強信息交流和商務溝通,積極與國內外的風險投資機構進行交流,尋找支持和幫助。
(二)完善財務制度、強化財務控制能力
中小企業要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加強財務控制,使領導客觀思考,增強監控力度,提高人員素質,有效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
1. 加強現金資產管理。中小企業要能夠有效的配制資金的來源和運用,使得資金的收回和支付在有效時間得到充分的預測,這樣能夠提高資金的周轉率;中小企業要合理的分配流動資金和固定資金的占用比例,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既要保證一定的付現能力,預防市場波動和貸款困難的制約,又要盡可能減少閑置資金,避免資金閑置帶來的損失。
2. 加強應收賬款管理。中小企業要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定期核對應收賬款,要對賒銷客戶的信用進行調研評定,制定完善的應收賬款信用政策和應收賬款管理辦法;要嚴格控制賬齡,定期編制賬齡分析表,避免因拖欠的時間過長而導致壞賬的出現,使企業憑白蒙受損失;中小企業應加強對應收賬款的日常控制和管理,減少壞賬、呆賬和死賬的出現,對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應提前提取壞賬準備。總的來說,就是通過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以提高資金的回收率。
3. 加強存貨控制管理,加強成本費用管理。中小企業要加強存貨的管理,合理的制定經濟采購批量。加強存貨的保本儲存期和對存貨保利儲存期的控制,避免出現中小企業資金閑置現象,更可以用科學的方法確保其存貨資金的最佳結構。落實自身的成本責任制。對成本進行正確的核算和控制,努力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建立起科學、嚴謹、實用的成本管理機制,從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并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能力。在提高成本費用管理水平的同時,要建立中小企業嚴格而科學的控制體系:創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建立其管理機構,并推行相對職務不相容制度,明確控制權責;建立內控監督測評制度,確保內部控制機制的實質執行。
(三)轉變財務管理觀念、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企業領導者就必須具備豐富的財務管理知識,要不斷加強自身素質建設,全方位轉變財務管理觀念,合理確定財務管理目標,提高決策的準確性。要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明確責任,讓財務管理人員有制度可以依靠,使財務管理有序的進行。要對企業現有財務人員進行必要的、普及性的相關財務管理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積極引進優秀的財務管理人才,滿足財務管理的需要。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狀況;對策
[中圖分類號]F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0)52-0096-02
1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存在的具體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發展迅速。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財務問題越來越多。
1.1 資金短缺,籌融資能力差,融資更加困難
中小企業注冊資本較少,資本實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銀行認可的不動產數量較少,同時很多中小企業都處于成長發展時期,這一階段的資金需要量是企業生產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資金短缺問題成為其發展的瓶頸。據統計,中小企業通過銀行貸款渠道獲得的資金,占中小企業融資總量的90%以上,而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的資金不足10%。雖然,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初步建立了較為獨立、渠道多元化的融資體系,但由于種種原因,中小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獲得資金的渠道并不暢通。據“2009經濟半小時”報道,2009年,隨著金融危機波及的面越來越廣,在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緊縮,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更加凸顯,金融危機的到來讓一些中小企業的銷售更為不利,出現嚴重的資金周轉問題,償債能力和信用度進一步降低,金融機構當然也敬而遠之。
1.2 資產疏于管理,財務控制薄弱
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是中小企業中的資產管理制度缺失,控制力量不足。
1.2.1 對現金管理不到位,導致現金閑置或不足
許多中小企業不編制現金收支計劃,他們對現金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隨意性的,一旦市場發生變化,經濟環境發生改變,就很難使現金快速周轉。有些企業的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過量購置不動產,無法應付經營急需的資金,陷入財務困境。有些中小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未參加生產周轉,造成浪費。
例如,企業認為自己經濟效益好,明天可能收到的錢就認為已經是今天的錢了,于是,花錢大手大腳,過量購置設備,不考慮經營風險,結果一旦遇到經濟效益突然下跌就會出現資金短缺,陷入財務困境。
1.2.2 應收賬款周轉緩慢
隨著經濟的發展,信用銷售會越來越普遍,在市場激烈競爭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為抵御大企業的壓力,會采取更多的商業信用促銷。但由于應收賬款管理水平不高,無嚴格的信用標準、信用條件和收賬政策,更無相應的責任部門來組織落實,造成大量應收賬款沉淀,使企業資金周轉不靈,并隱含著較大的壞賬風險。
例如,中小企業的客戶中有很多信譽好的客戶,企業經理認為應收賬款百分百的可以收回,因此對追款問題不急,很少上門催收,有時甚至拖沓一年以上,顯然這樣做的弊處是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壞賬風險又造成大量資金閑置和利息損失。
1.2.3 存貨控制薄弱
許多中小企業對存貨缺乏有效管理,無存貨計劃、無存貨定期監督和檢查制度,對日常存貨的控制不到位,致使存貨周轉失靈,造成資金呆滯。
1.2.4 成本費用管理水平低
中小企業內部缺乏科學有效的成本費用控制體系,相當一部分企業在成本費用控制上仍處于事后算賬的階段,定額標準、信息反饋、責任制度等都不健全,事前和事中控制能力較低。因此,許多中小企業成本費用管理中存在核算不實、控制不嚴、控制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2 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狀況問題的對策
下面從銀行和中小企業自身兩個方面來提出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狀況問題的對策。
2.1 從銀行角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銀行作為我國的金融機構,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方面應發揮應有的作用。
2.1.1 加強金融創新,推出更多更好的適合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
中小企業對銀行來說到底是一塊食之無味的雞肋還是一座金礦,浙江泰隆銀行給出了答案。他們正是用看“三品、三表”(人品、產品、押品,水表、電表、海關報表)這種創新手段,通過這種近乎走家串戶的地毯式企業調查,使泰隆的業務不斷做大。浙江省建設銀行分行與阿里巴巴也推出了新產品網絡聯保,其操作就是通過阿里巴巴提供給銀行中小企業的網上交易數據供銀行篩選,銀行選出優秀的中小企業予以提供貸款。
2.1.2 建立和完善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是世界各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通行做法,是政府綜合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和宏觀經濟調控措施的成功典范,是變行政干預為政策引導的有效方式,是重塑銀企關系、強化信用觀念、化解金融風險和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等的重要手段。
2.2 從中小企業自身解決融資難的對策
在政府、銀行等外界力量的幫助下,中小企業更要從自身方面探索、思考融資難問題的解決對策。
2.2.1 拓寬融資渠道
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拓寬融資渠道,選擇多種融資形式。如風險投資、典當等。風險投資最適合于產品或項目科技含量高、具有高發展空間和高市場前景的中小企業,在企業創業之初,或者在產品研發階段和市場進人前期,急需資金之際,這是一條比較好的渠道,利用風險投資,中小企業可以盡快啟動。典當是以實物抵押,不涉及信用并且其期限短、周轉快,有其特有的便捷性。因此,典當十分適合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能夠迅速、及時地解決當戶的資金需求。但典當貸款也存在缺點,除貸款月利率外,典當貸款還需要支付較高的綜合費用,包括保管費、保險費、典當交易的成本支出等,因此它的融資成本高于銀行貸款,這一點需要提請中小企業予以注意。
2.2.2 加強財務管理,提高信用等級
中小企業要健全財務制度,加強內部管理。在業務開展過程中,中小企業要避免使用現金結算方式,要集中賬戶管理,增強現金統一管理意識,把資金和業務集中在一兩個銀行賬戶。將資金集中不但能提高自身在銀行的地位,同時也可大大降低財務成本。
2.2.3 樹立品牌意識,提高競爭力
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關鍵還是要提高企業實力,使銀行自愿為中小企業貸款。這種自愿其實就是真正的商業利益驅動,而非政策指令強制。在面對全球的金融風暴中小企業一定要守住陣地、擴大份額,要在產品的更新、管理模式的創新、品牌的打造、品牌的增值等方面來綜合地做好應對之策,要不斷開拓,樹立品牌意識,提高競爭力。
2.2.4 加強資金管理,強化財務控制
為此,首先要保持合理的“三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特別是現金比率,它反映企業當前或近期需支付現金的能力,應努力保持企業各項現金收入之和略大于各項現金支出之和,即接近所謂理想的“現金余額為零”,說明資金得到了充分利用。其次,注意合理的存貨比率――存貨與流動資產總額之比。企業應對采購物資實行定額控制,做到事前有計劃、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使物資結構趨于合理,盡量減少儲備資金和成品(商品)資金的占用,應充分利用市場這個“倉庫”的觀念,在滿足生產經營的前提下,存貨是越少越好。再次,要嚴格控制“三期”――存貨周期、應收賬款周期及應付賬款周期。存貨周期是通過當期的銷售額和庫存資金占用之比來體現的,只有通過縮短存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停留時間和減少庫存、加速產品銷售,才能縮短周期,加速資金周轉,減少資金占用。應收賬款周期即賬款回收天數,應強化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制定相應的應收賬款政策,千方百計縮短賬款回收期。應付賬款周期是指充分利用供貨方允許企業支付貨款的期限,這樣企業可利用這部分資金來周轉,但也應注意不能拖延應付賬款周期而影響企業信譽。最后,努力降低“三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這三項費用可以說是直接耗用掉了的一部分流動資金,嚴格控制并努力降低“三費”是企業當務之急。還要加強財產控制。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物資采購、領用、銷售及樣品管理上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堵塞漏洞,維護安全。對財產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以形成有力的內部牽制,絕不能把資產管理、記錄、檢查核對等交由一個人來做。定期檢查和盤點財產,督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的嚴格管理。
2.2.5 正確進行投資決策,努力降低投資風險
首先在投資立項上要進行管理與控制。對投資立項的可行性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通過對市場的分析規避風險。如果是借入資本搞項目投資,還必須考慮籌資成本。除了進行可行性研究外,還可以對該項目進行不可行的研究分析,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意見中分析利弊得失,從而取得比較切合實際的可行性研究結論。其次在投資項目管理上要進行分析與控制。項目投資以后,必須加強對投資項目的跟蹤管理,不能以投代管,投資后不聞不問,放任自流。對投資對象除了聽其匯報、審閱其方案外,有條件的還要選派得力人員到被投資企業去參與管理,及時反饋經營情況,發現問題要盡可能解決在萌芽狀態中。最后對對外投資項目的選擇,也可通過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來分散風險。從實際操作講,企業實際投資的多元化,如產品開發多元化、生產地區多元化等,可采取一業為主兼營他業和多種經營的做法。多樣化的投資可以減少或抵消風險因素的不利變化。
3 結 論
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面臨的突出財務問題進行思考,得出了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狀況問題的對策:即從銀行和政府兩個方面采取措施。通過這兩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力爭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財務環境。
參考文獻:
[1]張凱.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中小企業財務,2009(1):43-45.
[2]王威然.淺論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及其完善[J].企業家天地,2008(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