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兩學一做支部匯報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做人大代表,就要把人民的事放在心頭,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為群眾排憂解難。人大代表,絕不僅僅是個光榮稱號,更代表了一份很嚴肅的責任。
為了能更好地了解群眾的意見,為他們解決困難,蔡榮慶的腳步踏遍了佟家鄉各個村屯。2004年3月初,得知大龍村村民因為村路維修問題,正鬧著要集體上訪。聽到這一情況后,蔡榮慶感到,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可能會因村民的不當做法,激化矛盾,使事態擴大,甚至會引起嚴重后果。于是,蔡榮慶放下手頭兒上的工作,立刻找到大龍村黨支部書記曹越中,和他一起在村中開始了一家一戶的走訪調查工作。
在自然分布上,大龍村呈南北狹長的帶狀,一條主村路貫通南北。在村民們的維護下,路況極好。可自從長青公路雙陽收費站建成之后,許多車輛為逃避交費,開始從這條主村路繞行,歷時已達兩年之久。最初,還僅有少量小型出租車繞行,對路面的破壞較輕。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竟連一些大型載重貨車也經此繞行,對路面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而村民無權禁止車輛通行,不得不集體上訪。
在聽完村民的反映之后,蔡榮慶和村支書逐一做了他們的思想工作,告訴他們,有黨和政府在,就一定會把這件事情處理好,處理得令他們滿意。當時,恰好雙陽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元天到佟家鄉視察工作,蔡榮慶就把這件事向劉副主任做了匯報。劉主任讓他一定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不要進行集體上訪。帶著領導的囑托,蔡榮慶又來到了大龍村,幫助村民選了四個有威望的老黨員做代表,開始了逐級反映情況的歷程。歷時六個月,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初步維修工程現已完成,區政府及街道辦事處也已做出安排,要在今年年底之前修通大龍村水泥路。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蔡榮慶并不僅僅滿足于做反映群眾意見的工作,而是把更多的關注放在了那些生活困難的群眾身上。
學生齊金玲父親早亡,家中只有體弱多病的母親和十幾歲的弟弟,三人相依為命。別的同學一天吃三頓飯,她吃兩頓,別人一頓吃五兩飯,她吃三兩。蔡榮慶了解了這一情況后,找到鄉政府民政助理,為她家解決了五百斤口糧。在農忙時節,蔡榮慶又找到該村的黨支部書記,最后商定由村上出勞力,幫齊家播種、收割,這讓小金玲解除了后顧之憂,順利完成了學業。
蔡榮慶認為,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善于傾聽人民的心聲,并如實向上級單位反映群眾的要求,做好下情上達的信息傳遞工作。
大龍河河道多年沒有疏浚,經常淤塞。每年夏季汛期一到,河水常常會沖出河道,沖毀兩岸農田。兩岸村民對此多有抱怨。蔡榮慶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后,整理了大龍河水患的材料,聯合其他代表在人代會期間以議案的形式提了出來,受到區人大和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不久,即責成有關部門,對大龍河河道進行了疏浚,消除了水患。
政府鄉長 ***
2016年以來,**民政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悉心關懷和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鄉黨委、鄉政府中心工作,認真落實民政各項惠民惠農政策,以改善民生、發展民主為重點,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理念,致力于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救助體系,打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救助平臺,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打造了良好的民政服務形象。
一、基本情況
**現轄14個行政村,11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707戶,總人口22564人,涉及回、漢、東鄉、保安、撒拉、土、藏7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總人口3391戶16505人,占全鄉總人口的73%。全鄉農業人口21932人,占全鄉總人口的97%。2017年第一季度全鄉有農村低保1575戶5785人,第二季度新增2戶7人,現有農村低保1576戶5791人。五保供養222戶284人,殘疾人232人,孤兒32人,優撫對象57人。全鄉2013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2124戶9440人,2014年脫貧568戶2440人,2015年脫貧532戶2411人。2016年重新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24戶4589人,貧困面為20.3%;截止年底,已實現脫貧217戶927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20戶4201人。今年計劃在鞏固提高寺莊、中路、韓門、關灘、趙家、郭東山6個村扶貧成果的基礎上,力爭實現寺溝、大坪、三臺、臥龍溝4個村整村脫貧的計劃,全鄉預計脫貧人口2300多人。
二、民政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農村低保工作, 2016年,我鄉共有農村低保對象1568戶5831人,全年共發放農村低保金823.2408萬元;低保金實行封閉運行、社會化發放,已全部通過農村信用社“一折通”發放到低保對象手中。根據省、州有關文件的通知和臨縣府辦發〔2016〕72號文件《關于全縣開展農村低保工作“回頭看”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鄉黨委、鄉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開展了農村低保“回頭看”專項行動,按照“應保盡保、規范運作、分類施保、動態管理”的要求,共清退農村低保對象7戶46人,做到了應保盡保、應退盡退。二是五保工作,共有五保供養人員222戶284人。2016年,共審核發放五保資金123.4萬元。三是優撫工作,2016年,全鄉共為57名60周歲以上退伍軍人辦理并發放退伍補貼25.9萬余元,優撫對象的各種優待政策已全部落實到位。四是大病醫療等業務工作,圍繞“病有所醫”,嚴格貫徹落實城鄉醫療救助政策,加大對低保戶、低保邊緣戶和重癥病人的大病醫療救助力度,全年共救助 121人(次),發放救助金 35.88萬元;發放冬春補貼157.9萬元,發放孤兒救助資金32人6.144萬元。五是基層“兩委”政權建設逐步加強。在鄉黨委、鄉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鄉14個村的村委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已全部按照州、縣的換屆選舉程序和時限要求換屆完畢,共選舉產生村委會委員 名、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 名,選舉產生村委會主任和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各14名。
三、主要做法
一是進一步規范基礎檔案資料。為了從源頭杜絕和防止部分村干部在落實自然災害臨時救助資金、危舊房改造、農村低保等惠農資金時,存在利用職務之便為親朋好友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優親厚友的現象,今年以來,**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和舉措,由各包村領導及包村干部負責信息采集,對村干部(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監委會主任)直系親屬進行建檔登記,形成“村干部親屬檔案”。“檔案”對農村“兩委”班子中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委會文書、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的配偶、父母、子女(侄子女)、兄弟姐妹(堂親、表親兄弟姐妹)、孫子女(侄孫子女)的姓名、年齡、職業、健康狀況、家庭收入、是否享受民生項目等基本情況進行建檔立卡,并在各村公開欄上公開公示,接受群眾監督。“村干部親屬檔案”由鄉紀委統一建檔,并共享到民政辦、農經站、財政所、扶貧辦等窗口單位存檔,以便在撥付和發放惠農資金和民生項目資金過程中,對各村上報的花名等情況進行核查,對不符合條件、違規申報、違規安排的村干部親屬,一律取消低保、危改、救災救濟等支農政策的享受資格,并追查相關村干部的責任。通過建立“村干部親屬檔案”,實現了對全鄉55名村干部親屬的監督監控,有效杜絕了村干部在實施民生項目中違規操作、優親厚友、暗箱操作等違紀違法現象發生,達到了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規范村干部履職行為的目的。
二是加大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工作力度。加大因病因災家庭的摸排梳理,做好大病(災)貧困家庭臨時救濟(助)工作;對低保邊緣戶、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貧困家庭和精準扶貧戶等雖然收入超過低保標準但實際生活困難的家庭及時給予專項救助,做到應救盡救。
三是進一步加強社會救助政策集中宣傳。加強災害應急處置,及時開展救災救濟工作。妥善安排好冬春荒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著力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創新為老服務新思路,努力做好老齡證辦理、高齡老人津貼等各項為老服務工作;深入開展生活無著人員救助工作,關注轄區流浪乞討人員、孤兒的動態,及時開展救助活動,加強孤兒申報和管理。
四、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縣民政局的精心指導下,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鄉的民政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上級的要求和工作的需要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操作程序不夠規范,工作不夠細致。一是基于農村家庭收入的測算相當困難,農村低保基本上還是以評議為主,這就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二是個別低保對象與低收入水平不相符,認定不夠準確。
(二)宣傳工作不夠扎實,政策知曉率不高。由于當地群眾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對相關政策理解存在一定困難,對惠農政策和標準認定不夠清楚;部分村社干部責任意識不夠強,宣傳力度不夠。
(三)工作督查力度不夠。由于鄉民政辦工作繁多且人員不足,很難按時督查檢查到位。致使檔案管理不完善,基礎工作欠扎實。
五、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要規范操作行為,注重民政工作的實際效果。一是要按照規定的程序操作,增強困難群眾的主動性和對自身權利的認識,盡可能地減少主觀操作行為;二是要注重公示的實效,三榜公示的程序要完善,公示地點擴大到涉項村民小組;三是要使真正貧困而失去勞動能力的人員享受到低保,防止不符合條件的對象“非常進入”; 四是對低保的申請、入戶核查、審批公示和審核工作,應經常化和制度化。
(二)要加大宣傳的力度,以多種形式提高農村群眾對于民政各項工作的知曉度。部分的困難群眾對民政政策缺乏了解,為此,要廣泛地開展多樣化、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工作,宣傳的方式盡可能地貼近農村實際,易于接受,通俗易懂,使廣大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能夠基本了解低保的辦理程序和政策規定,使享受對象能夠基本知曉低保的基本內容和標準。
(三)加強基礎性工作,提高工作人員業務水平。要進一步加強民政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增強民政工作人員“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的宗旨意識和“堅持原則、依法辦事”的責任意識。面對社會的弱勢群體,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需要相應的愛心和耐心。必須照顧到救濟對象的尊嚴,在人格平等前提下進行救助,要避免施舍、恩賜等錯誤的想法及態度。
(四)加大督查接訪的力度,把好監督環節關。要建立不定期的監督檢查制度和全程跟蹤監督制度,加大查處的力度,同時,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廣泛接受群眾的監督,保證國家利民惠民制度良性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