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建類專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專門技術人才的搖籃,在綠色建筑發展的趨勢下,其土建類專業的教學勢必要進行改革。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于高職院校在綠色建筑趨勢下如何進行土建類專業建設改革進行研究。
一、綠色建筑發展的影響分析1綠色建筑的定義
我們通常所說的綠色建筑是一種概念,一種象征,主要是指該類建筑對環境沒有害處,同時還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對環境構成破壞的情況下而建造的一種建筑,所以它又被人們稱作可持續發展建筑或者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等。它是以人、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環境的同時,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充分體現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報之間的平衡[1]。
2綠色建筑發展的影響分析
綠色建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從經濟角度看:綠色節能建筑具有節能性和低碳性,冷天可以減少供暖成本,熱天可以減少制冷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人們住在這樣房子里,也會使得疾病減少許多,從而減少自身在醫療方面的投入,因此總體來說還是物有所值的。②從健康角度看:綠色建筑的自然通風良好,綠化率高,日照時間多,住在這樣的房子里,舒適度提高,心情得到放松,對居住者的健康十分有益。③從環境角度看:綠色建筑能夠提高水的使用效率,以及其他能源的使用效率,諸如化工能源、材料,換句話來說,綠色建筑能夠使得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減少到最低。
二、綠色建筑趨勢下職校土建類專業建設改革措施(1)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當前在我國的高職院校當中,基本上都是在遵循“教學企業”的思維,堅持進行對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創新。依照各類企業的企業崗位的真實過程以及該崗位的任職要求來進行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建設,進一步改革課程內容,使得職業崗位的形成規律能夠得到遵循,從而創造出實施性的專業人才培養辦法。與此同時要模擬“教學企業”,在學校內建立起有規模、較高仿真性的實驗研究實訓基地,從而做到“教學做”的一體化教學,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2)對土建類專業的課程與體系進行創新。在各種實踐教學當中,諸如工種操作訓練、綜合崗位實訓以及崗位實踐等等,要強化信息技術以及綠色建筑施工的模擬項目的培訓,從而提高學生的有關綠色建筑構造圖識的能力,同時學生的CAD繪圖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3)進一步豐富學校的教學資源庫。為了適應當前綠色建筑發展趨勢的需要,學校可以重點建設那些體現綠色建筑理念的實踐教學,從而使得學校的教學資源可以更為豐富。另外,學校可以重點建設那些群共性的實踐教學設施,通過模擬“教學企業”的方式在學校建設一批有規模、較高仿真性的實驗研究實訓中心基地,做到學以致用;重點去強化改革那些信息技術與綠色建筑施工模擬項目實踐。
(4)單獨制定技能訓練計劃。為使綠色建筑理念教學實踐性教學的各個環節落到實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培訓學生的專業技能,在教學計劃中應單獨制定技能訓練計劃,確定出學生畢業時應達到的技能訓練目標、專業技能標準[2]。另外,還應有階段性的實踐性教學安排,內容包括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各個階段在整體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及相互關系、訓練內容、考核標準等。
總之,筆者認為要想促進土建類專業學生的教育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的需要,必須對其進行必要的改革,比如,人才培養創新、課程與體系創新、豐富教學資源以及制定單獨技能訓練計劃等,筆者希望在這一系列改革之下,高職生能夠滿足當前綠色建筑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綠色建筑綠色施工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高端技能型人才
[作者簡介]丁以喜(1967-),男,安徽蕪湖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工程管理教學部副主任,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建筑工程技術與管理。(江蘇南京210046)
[課題項目]本文系院級重點課題“低碳經濟背景下綠色建筑施工技術創新的研究和實踐”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K10-0502)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7-0107-02
一、綠色建筑發展對建設法規、建筑業職業以及人才發展的影響程度分析
1.世界綠色建筑和綠色建筑在中國的發展程度和趨勢。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建筑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了我國綠色建筑、建筑節能未來五年發展目標①:建立健全綠色建筑、綠色施工評價法規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建筑產品施工過程的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達到總用量10%,HRB400以上鋼筋用量達到總用量45%,鋼結構工程比例增加。新建工程的工程設計符合國家建筑節能標準,要達到100%,新建工程的建筑施工符合國家建筑節能標準要求;全行業對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貢獻率明顯提高。
2.綠色建設法規體系對廣義建筑業職業的影響程度分析。綠色施工②必須從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對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六個方面進行控制,加強對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這六個環節涵蓋了廣義建筑業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包括規劃、勘察設計、建材生產、施工企業等。而這些行業也正是高等職業教育土建施工類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創業的主要方向。也就是說正在院校就讀的大學生們即將面臨的建筑市場已經在法律框架的引導下,逐漸由傳統建筑市場向綠色建筑市場轉變。
建筑業從業人員必須加強學習和培訓,盡快適應傳統的建筑活動、建設程序和技術規范因此而發生的顯著變化,掌握新的市場準入制度、招投標制度、施工技術規范、施工質量驗收與評價標準等等,勝任崗位主要工作任務。
3.推進建筑節能,推廣綠色建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建筑類人才發展戰略。提升廣義建筑業從業人員素質,全面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和加強隊伍建設,保障綠色建筑,是實現建筑行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保證。《建筑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了未來五年人才隊伍建設目標:基本實施注冊執業資格管理制度制度。培養造就一批滿足工程建設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復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高職土建類院校有責任順應綠色建筑發展形勢,發揮人才培養優勢,推動高職土建施工類專業建設改革,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優化綠色建筑趨勢下的人才培養途徑,保證面向施工管理一線輸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
二、高職土建類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和職業專業能力的調研
第一,高職土建類專業畢業生主要職業、崗位和崗位遷移的調研。具有國際水平的第三方教育數據咨詢和評估能力的麥可思公司,在《2011大學生就業報告暨2011年就業藍皮書》專題報告表明:高職土建大類主要專業,畢業生半年后平均就業率93%,均高于全國高職高專88.1%平均水平,處于前50位之列;職業期待吻合度約在50%,也高于全國高職高專平均37%水平,處于前20位之列;2007屆三年內職業轉換率較高的高職高專專業前10位中沒有土建大類專業。
第二,綠色建筑施工過程控制中主要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對職業專業能力的新要求剖析(如108頁表1所示)。
三、綠色建筑趨勢下高職土建類專業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定位的新認識
高職土建類專業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建設目標,是建立在“高級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格基礎之上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它有別于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格:在應具備的專業知識中應增加綠色建筑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驗收與評價等內容。在應具備的職業能力中應增加綠色建筑構造圖識讀與AutoCAD繪圖能力、專項建筑工程技術、造價軟件和基于Web技術的項目綜合管理軟件運用能力的訓練內容;在應具備的綜合素質中應增加項目多方位的協調素質等。
四、綠色建筑趨勢下高職土建類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實現途徑的改革探索
1.創新綠色建筑趨勢下高職土建類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目前,高職土建類院校正在按照“教學企業”的理念,積極探索和優化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按照行業企業職業崗位真實工作過程及其任職要求構建高職院校課程體系,改革課程內容,遵循職業崗位技能的形成規律,構建實施性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模擬“教學企業”在校內建立一定規模、仿真性較高的實驗實訓中心基地,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另一方面,采用多種校企合作形式,讓企業接受學生到真實的施工一線,利用企業的教育資源,在現場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接受企業專家的專題培訓,通過綜合實踐形成綜合的職業能力。
2.更新綠色建筑趨勢下高職土建類專業課程體系與核心課程內容。2011年度麥可思—專業就業質量年度指標表明:麥可思—2010屆主要高職土建專業要求的前3項核心知識(指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所掌握的28項知識)摘要,如表2所示:
要強化以上核心知識學習領域,滿足綠色建筑施工過程控制中主要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對職業專業能力的新要求,各高職土建類專業院校可以根據多樣性與普遍性相結合的原則,提倡有不同的側重與特點,增置有本校特色的課程和實習實訓環節③;更新綠色建筑趨勢下高職土建類專業課程體系與核心課程內容。在主要的課程設計實訓、工種操作訓練、綜合實訓及崗位實習等實踐訓練環節中,強化信息技術和綠色建筑施工模擬項目實訓,以提高學生綠色建筑構造圖識讀與AutoCAD繪圖等能力。
3.重點建設體現綠色建筑理念的實踐教學體系,豐富教學資源庫。土建專業學習的對象是建筑工程項目,由于其特殊性,企業難以一次性承受大批量學生長時間的實習實訓,更不可能在校內營造與施工現場氛圍相同的實踐環境,建設體現綠色建筑理念的實踐課程體系還需要長期的實踐探索。重點建設專業群共性的實驗實訓基礎設施,采用模擬“教學企業”在校內建立一定規模、仿真性較高的實驗實訓基地,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重點加強信息技術和綠色建筑施工模擬項目實訓是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可以嘗試的有效途徑。
2010年5月,高職建筑類國家示范學院已經向教育部申請立項“職業教育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樹立了高等職業教育土建類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榜樣。
“十二五”期間以及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建筑業都將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狀態之中,高職土建類院校有責任推動高職建筑類專業建設改革,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使之更貼近綠色建筑的設計、施工與運營管理全過程;探索優化綠色建筑趨勢下的人才培養途徑,面向施工管理一線輸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推進建筑節能減排,推廣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注釋]
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業發展“十二五”規劃[Z].2011-07-06.
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綠色施工導則(建質[2007]223號)[Z].2007-09-10.
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Z].2004-12-10.[參考文獻]
[1]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GB/T50640-2010[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1.
[關鍵詞]中高職教育銜接;力學課程;土建類專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3-0123-01
1.中高職土建類專業課程銜接的現狀
通過對黑龍江省中高等職業教育學校進行調查,將中職土建專業和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進行對比后發現――測量、建筑力學、建筑結構、建筑識圖與構造、計量與計價等專業核心課程,內容重復率達50%以上。中高職教育不僅有大量的專業課程重復,其教學內容也幾乎雷同,實踐教學內容、職業資格考證等方面也有許多重復之處。如此現象,對高職院校招收中職畢業生,必將造成教學資源和時間的浪費。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單獨針對中職生源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科學設置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使中高職教育實現有效的銜接。
2.中高職土建類專業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黑龍江省中等和高等職業院校均開展了理念新穎的課程改革,但由于兩者都是各自開展課改,沒有考慮兩個不同教育層次的課程銜接問題,導致兩類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很多重復問題,其主要問題有:
2.1 缺乏適用于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高職生源多樣化的發展,原以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為主的招生模式,已經轉向為同時招收普通高中和中職畢業生的局勢,但是普通高中畢業生毫無專業知識,而中職畢業生則已學過三年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可以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水平。因此,針對兩類起點不同的學生應該制定各自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
2.2 缺乏適用于銜接的課程體系
我院中職建工專業核心課程有:建筑測量、建筑材料、建筑識圖與構造、工程力學、建筑結構、地基與基礎、建筑造價管理、施工安全、施工技術、施工質檢與驗評、施工技術資料。高職建工專業核心課程有:建筑工程測量、建筑材料的識別與檢測、建筑構造與制圖、建筑力學、建筑施工結構、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工程施工組織、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工程質量驗評、招投標與合同管理。
比較目前我院開設的中高職建工專業核心課程,可以看出這兩個教育層次所開設的專業課程極為相似,說明目前該專業的高職課程體系不能滿足中職學生繼續深造的需要。
2.3 教學內容重復率高
通過分析高職土建類專業力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見表1),可以看出,對于普通高中畢業生來說高職開設的這門課程是適用的,但對于中職畢業生來說,教學內容重復率達到了80%,很明顯這對于中職畢業生來說是在浪費教學資源和時間。
3.中高職土建類專業課程銜接的建議
3.1 確定中高職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對土建類專業的深入調查,找出中高職學生在崗位及相應的崗位職責與職業能力方面的差別,確定土建類專業中高職不同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
3.2 建立中高職銜接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
根據相同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及相適應的職業技能要求,針對學生不同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統一規劃中高職專業核心課程,并分別建立可銜接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減少課程設置的重復問題。
3.3 制定中高職銜接專業課程標準
針對已開發的專業核心課程,中高職學校應聯合建筑企業進行共同研討,確定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編制出中高職可銜接的專業課程標準。下面以力學課程為例,分別確定中職與高職的課程標準,充分體現中職課程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高職課程是學生能力的提升。
3.3.1 中職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
1.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物體受力分析方法及靜力學基本理論,熟練應用平衡條件求解支座反力力及約束反力;使學生熟練掌握桿件基本變形時的內力、應力、變形、強度及剛度等計算理論和計算方法,熟練掌梁的內力計算及內力圖的繪制;使學生熟練掌握桿件組合變形時的內力、應力、強度計算方法。
2.教學內容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條件及其應用;材料在拉伸和壓縮時的力學性能;梁彎曲時的應力及強度計算;梁的組合變形計算。
3.3.2 高職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
1.教學目標
具備對一般結構進行受力分析、內力分析的方法;掌握一般結構內力圖的繪制方法;能夠對一般構件進行強度、剛度、穩定性的計算;使學生熟練掌握壓桿穩定計算。
2.教學內容
主梁、起重設備等構件的受力分析;腳手架、吊架中拉壓構件及起重設備中吊索的內力分析及截面設計;腳手架、主梁等受彎構件的受力分析。
3.4 編制中高職銜接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
根據銜接課程的課程標準,中高職教師聯合開展教學設計,分別編制相應的教學單元和教學內容,充分考慮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循序漸進,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
3.5 編制中高職銜接專業課程的考核評價標準
專業課程考核評價應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原則,同時評價方式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包括:學生、教師、企業,即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企業評價相結合;評價方式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即重視過程,輕視結果,主要針對課程的每一個學習單元完成的質量與效率做出評價,側重技能掌握與學習態度的評價。
總之,中高職教育銜接的關鍵在于專業課程全面、科學地銜接,只有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及教學內容,才能使中高職教育的銜接工作走上內涵式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李全奎.中高職銜接問題的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1,13(3):3-11.
Abstract: Engineering drawing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the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spatial thinking task to cultivate students' training, reading and engineering drawing. Appropriate teaching plan and the methods make teaching more efficient, convenient and vivid, but,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bsolete teaching means are not appropriate to this course. Therefore, only the 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content reasonably matched, then it can fully play its efficacy.
關鍵詞: 工程制圖;教學改革;教學計劃;教學方法
Key words: engineering drawing;teaching reform;teaching plan;teaching methods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0-0216-01
1工程制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本課程包括畫法幾何和建筑制圖兩部分。目前,在教學內容上,工程制圖課程分兩個學期完成。畫法幾何一學期,建筑制圖一學期。其中,并未包含計算機制圖部分。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邊聽邊記筆記。第一學期所有的圖例和模型都是教師在課堂上現場畫在黑板上的。課上教師在講臺上邊畫邊講,課下學生練習畫圖,然后教師利用大部分時間批改學生的制圖作業。長期以來,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上課基本上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得累,教師教得也辛苦;第二學期書中內容多為建筑制圖的內容、畫法、規則等,內容空洞,繁復。而最能直觀說明問題的示例性圖紙卻又非常少,一般只給出一套。繪制施工圖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一般都是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老師的指導也是只能針對大部分學生的嚴重錯誤指點一下。
2工程制圖的教改的想法
2.1 教學計劃中課時安排和教學內容的調整本課程的教學計劃一般為畫法幾何和建筑制圖將總課時一分為二。這樣是不合理的。應將畫法幾何的學時減少增加到建筑制圖部分,使兩者課時比在2:3左右。這樣的話,畫法幾何部分的改革建議調整其內容和深度,進行必要的精簡,作適當的壓縮。保留畫法幾何的基本內容,特別是作為工程制圖基礎的投影理論基礎知識,使學生了解點、線、面的投影理論,初步建立空間主體到平面圖形的邏輯思維理念,淡化那些難度較大的圖示與圖解的有關內容。對于建筑制圖部分,作圖訓練在教學內容上同時,加強幾何體三面投影圖的繪制和閱讀,將形體分析法、線面分析法作為主線貫穿課程始終。為后續工程制圖部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畫法幾何部分教學方法的選擇畫法幾何在學習過程中, 要求學生在空間立體與平面視圖之間不斷的進行轉換, 比較抽象。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這對很多空間想象能力差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為使課堂教學更形象有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抽象的原理概念容易被學生掌握,教師采用多媒體上課是不錯的選擇,因此,將多媒體課件用于《工程制圖》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但這并不是說制作一些動畫,畫些空間立體圖就能輕松完成教學任務,要想學生真正輕松掌握重點難點,教師是需要在課件的制作上下足功夫的,要用動畫和圖形生動逼真地反映出教學內容的內在的聯系和本質。而投影規律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重點揭示在三視圖中的圖與圖、圖與物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它是學生今后看、畫圖樣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論依據, 是《工程制圖》課程的理論根源所在,學生對全書的后續內容能否接得上,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此。教師可先用三維動畫將要使用的模型制作出來,使它形象的出現在學生面前,各個方位的特征可以輕松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然后在引入“三面投影圖”的概念,將動畫中立體模型的三視圖畫出來,最后再講解投影規律。
2.3 建筑制圖部分教學方法的選擇建筑制圖部分的改革建議首先講解清楚閱讀施工圖的步驟、內容、方法;其次講解繪制的要點、難點和要求;然后進一步選擇有代表性的施工圖進行分析講解,擴大學生眼界;最后結合工程實際布置制圖練習,要求學生認真獨立地完成。但整個過程并不是按先后順序這樣的簡單程序完成,建議教師使用“項目教學法”完成。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現在以“平面圖的讀圖與繪制”為例說明。第一步,先給出一張簡單的平面圖(難易程度以大多數認得基本常識可以讀懂大部分內容為適宜),讓學生思考并回答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提出一些稍微難的問題,使學生開始有疑問;第二步,使學生帶著問題開始學習課本里的相關知識,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解決疑問的過程中學會平面圖的形成、內容、繪制步驟原則等相關知識;第三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提供給學生多套平面圖的圖紙(各種建筑類型的典型圖紙,可稍難一些),可配合圖紙給他們出一些題目讓他們合作完成這些圖紙的讀圖。這是個關鍵的環節,這個環節中學生要自主學習完成任務;第四步,讓每組學生選出一個代表在課堂上匯報他們的學習成果與完成過程,并指出他們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疑點;五步,根據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分析學生碰到的難點與疑點做出解析,并歸納總結相關知識點。
2.4 計算機繪圖部分的改革建議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普及,AutoCAD 廣泛應用于工程二維圖形和三維圖形的繪制,本課程是非機械類工科的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職業技能基礎課,設在《工程制圖》課程之后,學生已掌握工程制圖的基本知識,《工程制圖及CAD 實訓》課程主要采取上機練習方式,以加強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工程制圖知識和AutoCAD軟件正確的繪制工程圖樣。計算機不會產生圖學思維,工程師所具有的形象思維構思表達能力,是不能由計算機繪圖本身產生的,學生只有通過土木制圖課的學習,才可以掌握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培養繪制和閱讀土木建筑圖樣的基本能力、一定的圖解能力、對三維形狀與相關位置的空間邏輯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計算機繪圖已成為傳統土木制圖教育的一種必需的延伸,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在傳統的制圖課程中穿插計算機繪圖知識,才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完整地掌握這門工程技術語言。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建筑節能技術;教學改革;土建
“建筑節能技術”此前只是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任選課,但是隨著國家對建筑節能的重視,河南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土木工程、建筑學、工程管理等專業增開了“建筑節能技術”這門課。目前,我國每年全社會終端能耗折合成電力總計為20000億度/年。其中,正在飛速發展的建筑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其總能耗占全社會終端能耗的27.6%。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住宅一般都配備了采暖和空調設施,建筑能耗大幅度增加,建筑能耗占總能耗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在發達城市,夏季空調、冬季采暖所消耗的能量已占建筑物總能耗的40%~50%。因此,在與建筑相關的專業中開設“建筑節能技術”課,對建筑節能技術的推廣和我國建筑節能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作為該課程授課教師,在授課時就遇到了新的問題:能不能照搬給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授課時的所有內容和教學方法?答案肯定是不能的,因為授課對象發生了變化,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將來的就業方向不一樣。如何給土建類學生上好“建筑節能技術”這門課,怎樣安排教學內容,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改革
“建筑節能技術”課程主要講授的內容是建筑及其設備的節能原理與技術,可以分解為建筑本體或圍護結構的節能、空調系統的節能和供暖系統的節能,每一部分又包括很多具體的節能技術。對于土建類專業來說,應針對學生的具體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第一,由于土建類學生沒有學過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的專業基礎課,直接講“建筑節能技術”他們可能很難理解,所以筆者在講具體的建筑節能技術之前,先給他們補充一些相關的基礎知識,比如“工程熱力學”、“傳熱學”的知識,這樣在后面講授墻體保溫隔熱、窗玻璃遮陽、低輻射玻璃等節能技術時學生就容易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工程熱力學”和“傳熱學”等基礎課的內容比較多,這部分內容的講授又不能占用太多課時,所以教師在講課之前要精挑細選,選擇最合適的內容并進行精心編排。
第二,根據土建專業的特點,在教學中應重點講授建筑本體節能這一部分內容,這部分包括建筑節能與氣候的關系、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技術、合理利用太陽光、改善通風等。這些內容與土建專業是相關的,所以要安排較多的課時,對于空調系統節能和供能系統節能部分可以安排得相對少一些。比如,對于建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畢業后做的主要工作是建筑外形設計,我們重點講授建筑本體節能,就能讓他們明白建筑外形不是越美觀越有藝術感越好,還要考慮不同建筑形狀對能耗的影響,要考慮體形系數、窗墻比等參數,要讓他們知道我國一系列建筑節能標準和規范中對建筑的體形系數、窗墻比都是有要求的,如果設計出來的建筑不滿足標準規范要求是不能通過審批的,這對他們將來工作和推動我國建筑節能的發展都很有幫助。
第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貫徹兩種觀點:節能不只是減少需求,不用能或少用能,不是要求所有建筑夏天都不開空調、冬天都不供暖,其真正的含義是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節能技術有很多種,但是,每一種具體的建筑節能技術都有其適用性,而不是萬能的。對于國外先進的建筑節能技術我們不能完全照搬,如果不加分析地把國外那套拿過來用,可能不但不節能反而更加耗能。所以對于具體的建筑工程來說,要根據其地理位置、建筑類型、可用能源等選用適合的建筑節能技術。
二、教學方法改革
1.采用專題講授的形式
對于土建類學生來說,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所用的建筑節能教材都不太適用,況且該課程課時較少,一般在28學時左右,適合采用專題講授的形式。專題講授是指每次課講授一個主題,它不局限于某一本教材,可以針對這一主題通過網絡搜集很多資料,特別是跟這一主題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不同的學術觀點,因此,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并且及時了解到最新最前沿的東西。 轉貼于
2.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
教學應該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發現問題,進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啟發式教學可以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調動教學中的各種因素發揮積極作用。例如,在講外墻保溫技術時,講過外墻保溫的基本原理和做法之后,可以向學生提問:保溫層是不是越厚越好?不同氣候區外墻保溫層的厚度是否都一樣?外墻保溫技術是否適用于我國所有地區?通過提問引起學生興趣,讓他們互相討論,然后教師再給出答案,這樣可以加深他們的理解,取得良好的效果。
3.與案例相結合
“建筑節能技術”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在教學中如果能挑選一些典型工程案例講授,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講熱泵技術時可以介紹上海世博園區江水源熱泵和地源熱泵聯合系統,在講空調系統節能時,可以介紹焦作本地的案例——解放軍91醫院的恒溫恒濕恒氧系統,選擇這些案例會使學生感覺更加親近,更感興趣。在講授案例時不能只是教師講,還要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
在課堂講授案例的同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和內容,有針對性地讓學生走出教室,融入社會的大課堂,到外面進行參觀并據此寫出調研報告,對節能工藝的優缺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是指采用計算機交互式綜合處理文本、圖形、圖像、動畫和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的一種新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將圖形、文字、聲音、動畫等融為一體,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繁瑣內容精練化,實際問題形象化,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例如,在講墻體外保溫技術時,可以通過插入圖片,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外墻保溫的做法;在講熱泵技術原理時,可以通過動畫形象展示熱泵機組各組成部分以及流體的流動傳熱過程;在講工程案例時,可以通過大量現場圖片展示建筑外觀、空調機房、室內末端等,使學生更快地了解該案例。
5.學生講授法
學生講授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計劃地安排學生講授部分教學內容,進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講授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選定課題,擬定提綱,課前準備,學生講授,補充、評價總結。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對待。學生講授法的優點是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在“建筑節能技術”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安排1~2次課讓學生來講,比如讓學生自己來搜集國內外著名的節能建筑實例,選取一個來分析其所用的節能技術及其優缺點。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要自己查閱文獻搜集資料,還要認真寫講稿,要在全班同學面前講授,這樣其查閱文獻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能力都會得到提高,并且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會更加深刻。
關鍵詞:高職高專;土建類;測繪技能;實踐;建議
我院是于2003年底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的,由原國家級重點中專升格而來的建筑類高職(專科)學院。在轉型過程中,學院從明確高職高專的教育目的、教育目標、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改革教學方法入手,緊緊抓住實踐性教學改革這一突破口,密切聯系區域經濟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實際,圍繞新農村建設需要地形圖和規劃圖這一情況,在2005年初把相關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推向了生產一線。工學結合,邊實踐,邊學習新的教育理論,針對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科研探討,找出解決的途徑和方法,從而逐漸明確了一些實踐性教學的規律和方法。筆者具體組織和指導了多個縣市鄉鎮新農村的規劃地形圖的測繪,長期從事高職高專土建類專業《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工作,在培養學生測繪專項技能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并于2006年3月份向學院申報了教改科研課題《土建工程測量應用能力培養的實踐性教改探析》,2006年10月份被列為院級教改課題,之后作為“2006年度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省級立項課題”(項目編號為JXJG-06-2)。由于尚處于研究探討階段,筆者僅擬作一階段性小結,以期拋磚引玉。
實踐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與理論教學同步的課間實訓教學
我們在《工程測量》課程的緒論部分了解了工程測量的任務和作用,明確了測量工作的實質是確定地面點的位置以及測量的三項基本技能就是觀測、計算、繪圖等內容之后,就進入了掌握測量常規儀器的教學過程。我們采用理論教學與課間實訓教學同步進行,每周4課時,先上2課時理論再進行2課時的實訓。三項技能的學習均是先理論再實訓,緊密接合,同步進行。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簡單地認為觀測(操作)就是測量的全部技能,而應完整地了解測量包括觀測、計算、繪圖等三項基本技能,這樣才不至于偏離教學的基本方向。
《工程測量》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技術課,技能訓練是提高測量實踐技能的重要教學環節。學生通過訓練,既可以驗證課堂理論,深入掌握所學知識,又可以鞏固專業思想,鍛煉各項技能。這對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強化素質非常重要。
(二)校園大型實訓周教學
校園大型實訓周(綜合技能訓練)是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在實習場地集中進行的實踐性教學,是各項課間實訓的綜合應用,也是鞏固和深化課堂所學知識的必要環節。通過訓練,學生不僅能夠系統地掌握測量儀器的應用、地形圖繪制與點位測設等技能,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訓練中,應該樹立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和團結協作的集體觀念,從而為學生從事土建工程勘測、設計、施工、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實踐證明,校園大型實訓周教學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投入少、易于組織、又有較好的實效性和仿真性等特點。建筑類專業都會安排一周時間,只要組織得好,加強教學管理和指導,是不難取得成效的。但需要考慮教學設備的總量所能允許開展的班級和人數,相對錯開各班級的實習周次,筆者認為考試前三周均可安排實習。
(三)結合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爭取校企合作的機會
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抓住契機,積極參加江西省各縣市鄉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互惠互利,這樣既可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又可使學生得到實際的鍛煉機會。從2005年開始,我院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環境工程系等三系部的建筑工程、工程監理、城鎮規劃、道路與橋梁等各專業的學生近1000人分期分批先后參加了全南、定南、吉安、吉水、安福、貴溪、萍鄉、南昌、婧安等地近1000個村莊的全站儀數字化規劃測量地形圖的測繪以及近期和遠景規劃設計圖的設計。其完成的數字化地形圖既要接受下道工序的嚴格檢查,又要接受業主的檢查,其完成的規劃設計圖(最終成果)更要接受業主全面嚴格的檢查,這與在校的實訓已有本質的區別,對學生職業行為的形成非常有益。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農村工作中有許多現實問題必須處理好,首先是農村工作非常艱苦,其次是村民對工作的不理解。這就對我們提出了一個要求,要開展好這項工作,指導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業務技術指導,還要教育學生“做事必先做人”的道理。首先應明確要求學生做好吃苦耐勞的思想準備,還要耐心細致地做好農民的工作,包括做好村干部的工作。通過自己的行為樹立良好的形象,逐步建立社會能夠接受的較為規范的職業行為能力。筆者在指導學生實踐時曾明確告訴學生:當代大學生的形象是靠自己的一言一行逐漸建立起來的,尤其是高職高專的學生要得到社會的承認,更要接受現實社會嚴峻的考驗。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建立了完全類似于正式工作的作業小組(4人一組),每組一臺全站儀、一臺電腦,電腦安裝有數字化成圖軟件(CASS6.1),經過一定程度的崗前強化培訓,再由“雙師型”教師指導開展工作,在學生很快掌握了測圖技巧之后,再放手讓學生自行完成生產任務。為了保證工程質量,我們要求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建立自檢自查,互檢互查,工作回訪反饋等企業管理的一般制度。
現代化的教學必須有緊跟時代要求的儀器設備,在參加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和測量實踐中,學院領導非常重視測量實踐活動,從利用當地政府儀器設備資源全站儀和電腦(安福5臺全站儀器、10臺電腦,貴溪5臺全站儀器儀、10臺電腦),到加大投入購買儀器設備,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學院就擁有了完全用于測量和規劃實踐性教學的12臺全站儀、10臺臺式電腦、10臺手提電腦,數套數字化成圖軟件,初步擁有了專業測繪隊的儀器設備,為全面開展測量實踐活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也為培養“雙師型”教師提供了合適的土壤。轉貼于
(四)開展中級工程測量工的培訓考證工作,引入客觀的考評標準
實訓教學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確立參照職業技能鑒定的公眾標準作為實訓教學內容。實訓教學結束后要對學生進行技能考核,或者組織技能鑒定。要求學生在校期間至少獲得一個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堅持個人申請與教師推薦相結合的原則確定參加考證學生,堅持我院教研成果(分層次教學),不搞“一刀切”。從2005年下半年開展首屆“中級工程測量工”考證工作以來,我院已成功舉辦三屆,參加技能鑒定獲證人數達850人,接近相關專業在校生人數的一半,這項考證對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五)舉辦多種形式各種層次的測繪技能操作比賽
我院在南方儀器公司贊助下成功舉辦了三屆“南方杯”全站儀操作技能比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我院的倡議下,我們還與其他三所院校聯合舉辦了江西省高職高專首屆校際間“南方杯”全站儀操作技能比賽,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上了一個新臺階。江西教育臺派兩名記者進行了全程跟蹤和拍攝,省高教處、省測繪局、省測繪學會、冠名單位南方儀器公司都非常重視,給予了大力支持和贊助,并參加了比賽開幕式,觀看了部分比賽。在比賽中我院取得了1金2銀2銅的優異成績。這些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了學生土建工程測量施工放樣的能力。
反思與建議
(一)領導重視、加大投入,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和校園實訓仿真基地
要有先進的實訓設施,“高新技術”是高職教育的突出特點,“以明天的科技來為未來服務”是高職院校的理想追求。建設科技含量高、設備先進的實習實訓基地是培養高新技術人才的物質基礎。只有讓學生在符合教學需求的仿真實踐體系中,或爭取校企合作的機會,在符合相關專業要求的實際工作中與社會“零距離接觸”,才能縮短學校與社會的距離,縮短畢業生校企之間的適應期,達到盡快勝任工作的目的。因此,不具備先進的實訓條件和環境,就很難辦出高職院校的特色。
(二)地方性和行業性原則
高職教育比較明顯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地方性和行業性。“服務地方和行業”是高職院校創建特色的出發點和落腳地,高職院校要緊緊把握地方和行業經濟發展的脈絡,立足為地方和行業經濟建設培養急需的高級技能型應用人才,使學院成為當地和行業先進文化的“傳發中心”、先進技術的“研發中心”和優秀人才的“源發中心”。
(三)要嚴格執行“雙師型”教師標準
經過幾年的引進和培養,我院的“雙師型”教師數量基本能夠滿足需要,但在結構和質量上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提高,需要進一步明確“雙師型”教師的標準。通過實踐性教學和搜集的一些相關資料,筆者認為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職高專教育教學工作合格學校評價體系中提出的“雙師型”教師標準比較全面。該標準要求“雙師型”教師應符合以下條件之一:(1)有兩年以上基層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能夠指導本專業實踐教學,具有中級(或以上)教師職稱,亦即相關崗位工作經驗加教師職稱。(2)既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又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的專業職稱,亦即雙職稱,同“雙職稱”說的界定一致。(3)主持(或主要參加)兩項(及以上)應用性項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會企事業單位實際應用,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項主要強調科研能力。
(四)要推廣現代教學方法
改革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推廣現代教學方法。例如,行為導向教學方法,是現代教學方法的核心。通過實踐,筆者認為:(1)要素作業復合的進度、難度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技能水平來確定。學生在實踐和操作之前必須接受細致的理論講解;在實踐過程中要接受及時的指導。在不斷的操作與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技能的反饋與糾正。(2)模擬教學可以有不同的教學目標與任務,即可以針對單項技能、綜合技能及應用能力進行訓練。綜合技能的形成依賴于單項技能的形成,而實際應用能力的形成則必須通過反復訓練和模擬來完成。(3)頂崗實習法要在“雙師型”教師或由相關專業工程技術人員擔任的兼職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應讓學生自行組織完成生產任務。為了保證工程質量,要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熟悉企業管理的一般制度,盡量與教學計劃相融合,與培養職業行為能力相結合,比較理想的是與就業相結合。目前,我院與上海某企業聯合舉辦的建筑行業測量員、資料員、安全員培養方向就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五)進一少完善我院高職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
通過開展實踐性教學,顯現出管理體制上的一些漏洞,我們要從制度上保障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并重,進一步推行“素質+技能+敬業”三位一體的全面素質教育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建立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教育教學網絡,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培養更多合格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武漢城市圈;高等職業教育;建筑產業;人才需求;土建類專業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2)26-0035-03
湖北省建筑業發達地區主要集中在武漢城市圈,如武漢、黃岡、孝感、新州、團風等區域。以武漢為中心城市,與其他8個城市共同組成的武漢城市圈建設,為湖北建筑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對全省的經濟增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促進和引領作用。建筑業已成為武漢城市圈支柱產業,面對建筑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及其對高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高職土建類專業應進行充分的調研論證,及時優化專業結構,調整專業培養目標,深化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建筑產業人才需求。
一、武漢城市圈建筑產業發展狀況及其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武漢城市圈建筑業發展狀況
湖北省統計局2012年1月31日的數據顯示,2011年湖北省建筑業總產值高達5617.29億元,比上年增長29.3%,創歷史新高,躍居中部第一,躋身全國前6名,成為提升全省經濟總量的強大引擎。面臨世界性經濟寒流,湖北省建筑業迎難而上,闖入“5000億俱樂部”,2011年實現增加值1280.72億,建筑業總產值占全省GDP的比例達28.9%,建筑業的支柱產業地位得到進一步凸顯。武漢城市圈2011年建筑業產值超過4000億元,占全省建筑業總產值的70%以上。圍繞打造建筑強省的發展目標,通過做強規模企業和做大產業集群“雙輪驅動”,武漢市不斷優化建筑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著力培育經濟總量大、產業結構合理、專業化機械化施工水平高、核心競爭力強的建筑產業集群,加快從數量型向質量型、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單一型向多元化轉變。按照“湖北省建筑業十二五規劃”,武漢城市圈建筑業產值十二五期末預計將達到5000億元以上,建筑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二)武漢城市圈建筑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特點
對武漢城市圈建筑產業的調查發現,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企業的發展壯大,建筑企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也在發生變化,急需高技能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應用創新型人才。但目前武漢城市圈建筑業高技能型人才比例較低,企業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也相對較少,低端勞動力、未經過職業培訓的農民工占很大部分,復合型人才和應用創新型人才更是嚴重匱乏,凸顯了技術人員老化、高技能人才年齡斷層、后備力量不足等人才質量問題。根據有關數據統計,截至2010年,武漢城市圈建筑產業中,高職以上的建筑專業人才僅占職工總數的18.48%,見表1,技師和高級技師只占6.2%。這已經成為制約武漢城市圈建筑業發展的一個瓶頸。
從表1可以看出,武漢城市圈建筑產業發展對具有專科以上學歷的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較為明顯,在2008、2009兩年建筑產業的碩士以上、大學本科、高職高專三類從業人員中,高職高專學歷人員所占比例最高,且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2011年后,隨著武漢城市圈建筑產業的快速發展,預計對高職高專層次的人員還將有更大需求。
根據近幾年武漢城市圈建筑產業規模、從業人數及《湖北省建設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按線性預測的方法,預計到2016年,武漢城市圈建筑產業從業人員數量將達到160萬人以上,專業技術與管理人員占從業人員的比例要達到30%,而目前只有18.48%,土建類專業技術人才缺口較大,預計“十二五”期間武漢城市圈建筑產業專業技術人才需求量在18萬人以上,平均每年人才需求量在3.6萬左右。
基于對目前武漢城市圈建筑產業發展狀況和從業人員數量、結構的調研分析,武漢城市圈建筑產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如下特點和趨勢:第一,建筑類專業人才需求量大,特別是高職高專層次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量最大[3]。第二,對建筑產業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要求提高,更加注重求職者的職業技能、實踐經驗和從業經歷。第三,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學歷層次的需求逐漸趨于理性,不再盲目追求高學歷,而是更加注重人才的實用性與合理性。據不完全統計,建筑企業單位對本科層次畢業生的需求占44%,對專科層次畢業生的需求占48%,對中專層次畢業生需求占8%。第四,專業需求的熱點集中在建筑工程技術、建筑裝飾工程、建筑設計技術、工程造價、樓宇智能化、給排水工程、供暖通風與空調、工程管理、建筑經濟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等專業,見圖1。從歷年情況分析,十大熱門專業需求人數占行業對大中專畢業生需求總量的80%以上。第五,需求緊缺的專業顯現。2011年湖北省建筑行業相對緊缺的專業有建筑學、工程測量、城市道路、市政工程、公路與橋梁等。
二、武漢城市圈高職土建類專業發展對策
當前,武漢城市圈建筑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數量,尤其是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迅速發展的建筑業對人才的需求。作為土建類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基地,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土建類專業群的建設,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強化內涵建設。
(一)適應市場需求,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
湖北省各高等職業院校應根據區域基礎產業、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發展狀況及趨勢,推進專業與產業對接,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切實增強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的契合度,尤其要對接武漢城市圈建筑設計行業,開設建筑設計類專業,培養建筑設計高技能人才;對接武漢城市圈建筑施工行業,開設土建施工類專業,培養建筑施工高技能人才;對接武漢城市圈工程管理行業,開設工程管理類專業,培養建筑工程管理、造價、監理高技能人才。
(二)探索建立職教集團,構建企業和職業院校“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政校行企”四方聯動,成立職教集團,以相關產業及對應專業為紐帶,主動與區域行業、企業建立緊密聯系,在專業共建、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員工培訓、信息共享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充分發揮職教集團的優勢和作用,優先向合作企業提供技能型人才與智力支持。同時,高職院校應根據企業崗位職業活動的內容、環境和要求,改革教學方式和方法,積極開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等。
(三)校企共建專業,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鼓勵企業與高職院校依據人才需求,合作舉辦相關專業。校企合作開辦專業可通過“董事會”、“理事會”等制度來實施管理。高職院校結合產業發展實際,以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基本依據,對接行業企業崗位職業標準,與企業合作構建新課程體系。
(四)推進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融合,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
高職院校要結合實際,建立真實或仿真的實訓場地,努力營造與生產現場一致的教學環境,將先進企業文化引入校園,使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相互融通,將職業道德、職業規范、職業情感培養納入課程內容和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精益求精、服務至上的工作態度,不畏艱難、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促進學生職業選擇和其人生價值實現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張友兵,等.面向湖北汽車產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思路與對策[J].湖北社會科學,2012(5):47-49.
[2]祁靜,孫玉紅.遼寧省高職土建類專業設置現狀與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09(3):18-19,91.
[3]鐘漢華.高職土建類專業群建設探討[J].新課程研究,2008(3):17-22.
Demands for Construction Industry Talents in Wuhan Urban Circ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Yong
(East Hu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uanggang Hubei 438000,China)
關鍵詞 施工實訓 城市遠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in the Course Training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in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CHEN Lingpei
(Tianhe College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40)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s one of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demands much more specialty practice. For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its geographical position restricts the course training. This paper will discusse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training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in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Key wordsconstruction training; city exurb
0 引言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土建類專業重要的專業課,對實踐性要求很高。由于該課程內容豐富,且涉及大量實際操作的內容,僅通過課堂講解,學生難以有直觀認識。通過課程實訓,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很好地結合起來,并在實踐中對所學知識具體化,對提高學生認識水平有重要作用。
1 研究現狀
對于如何進行建筑施工技術實訓,許多學校對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積累了一些經驗,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方式:
(1)頂崗實習。學生通過在企業頂崗實習的方法,可以最近距離地接觸工地現場,并通過與工人和技術人員同生活同勞動的方式可以最快地熟悉施工現場的狀況,是最佳的實習方式。此種方式的缺點是學校能聯系的工地往往是有限的,每個工地容納學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這使頂崗實習只能在部分學生中開展,難以大規模開展。
(2)工地參觀。教師組織學生集體去工地參觀,使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施工的過程。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將工地看到的內容與所學的知識進行對比,更容易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此種方式為各高校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實訓的常規方式。其缺點是工地進度與教學進度不一致,如果遇到雨雪或大風還可能停工。同時,如果工地距離學校較遠,每一次外出參觀所花的時間往往較長,對后勤保障的要求高。
(3)多媒體工具。教師利用視頻、圖片、PPT等形式展示施工工藝和施工現場。學生通過多媒體工具,可以拉近書本和實踐的距離。①此種方式的優點是通過多媒體,學生可以在校園內了解施工知識,比較直觀,安全可控性強。缺點是學生只看不做,缺乏立體的感性認識,學習過程中難以提出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2 城市遠郊的特點
自1999年以來,由于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城市用地的緊張,新建高校和擴建遷建高校往往選址在城市遠郊。這對建筑施工技術實訓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首先是地理位置決定了校外實訓的成本高昂。這包括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高校遠離市區,使各種校外實訓耗費在車上的時間較多,真正用于工地現場實訓的時間較少,時間利用率不高;同時,通過租車方式外出,資金成本較高,對后勤保障要求也高。其次,城市遠郊高校的選址遠離市區,附近的大型基建項目較少,學生在校園附近接觸工地的機會也少。再次,由于交通不便,聯系實習基地的難度增加,對擴大實習面不利。
綜上所述,既要完成建筑施工技術的課程實訓,讓學生得所得益,又要考慮實訓成本較低,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如何利用校園及附近條件進行實訓,也是許多同類高校正在研究的對象。筆者根據所在高校的實際情況,對建筑施工技術的實訓內容進行了一些探索。
3 實訓建議
在具體考慮施工實訓內容方面,建議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展開:
第一方面是“看”,即施工現場參觀(如果條件具備,通過頂崗實習的方法更好)。根據不同高校的實際情況,有不同的要求。
(1)學校內有在建工程的。施工實訓時間建議分散為主,不搞集中實訓,根據施工進度,不定時地帶領學生到工地參觀。這樣的話不用出遠門,就可以根據施工的進度來安排實訓。平時的課堂教學可以根據工程進度有所調整。在工程建設過程,鼓勵學生關注工程的進度,并加強觀察。
經檢驗,這種實訓效果良好,學生平時對工程的關注度較高,能主動把觀察到的結果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鞏固了學習的效果。
(2)學校附近有在建工程的。由于學校位于城市遠郊,大型基建工程較少,附近居民自建房可以成為重點實訓對象。在實訓過程中,教師不要強求講解復雜先進的施工方法。在現場講解過程中,要告訴學生哪些施工方法是正確的,哪些施工方法是不規范的,如何整改;如果某種方法和書上標準做法不一致的話,又是考慮了什么要求,這種考慮是否合理;在施工中,可能存在哪些質量隱患或者安全隱患,應該如何整改。
經檢驗,此種方法結合正反兩方面的例子來指導學生,學生在施工現場往往能提出一些問題來,通過問題的解答,學生對“因地制宜”這個施工原則理解得比較深刻。②
(3)學校內部有較新已建建筑物的。實訓前,先收集整套建筑圖紙,然后在建筑物現場教學。可以對施工現場平面布置、施工方案的現場選擇、水電曖的走向布置、建筑材料與裝修施工、建筑物使用過程中對建筑設計的反思、單棟建筑與校園整體協調等方面進行講解。
經檢驗,此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增強學生的識圖能力。通過建筑圖紙與建筑物的比較,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所提高。
(4)學校內部有較舊已建建筑物的。建筑物使用時間長了,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可能是當時的施工工藝留下的隱患,有些可能是設計或使用不當造成的問題,有些可能是材料老化造成的問題。教師可以帶學生到建筑物參觀,結合建筑物出現的問題進行成因分析,再講解處理方法,進一步再講預防措施;也可以針對建筑物提出修繕要求,并且現場提問和分析修繕的方法。
經檢驗,通過現場提問,讓學生分析質量問題的成因,實訓教師再總結的方法效果較好,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
第二方面是“做”,即布置實訓作業讓學生操作。根據各學校的條件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實踐內容。
(1)施工測量。實訓教師在學校劃出一塊空地,按給定的圖紙及精度要求,要求學生在現場將建筑物平面位置測設出來;還可以形成方格網,結合土方量計算。為了增加難度,可以考慮在斜坡或長滿草的場地進行。值得重視的是,在測量實訓完以后,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測量成果進行驗收,這樣才能避免學生的懶惰現象。
(2)土方量計算。學生在做完施工測量實訓內容以后,會在地面上形成測設棉線。由于場地的不平整,造成地面高程變化。學生應根據施工現場實測成果,結合基礎施工方案,進行土方量計算。由于各組學生場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計算出來的結果應該有所區別。這就有效地防止抄襲現象。
(3)質量驗收。在每個單項工程施工完成后,都要經過質量驗收的程序。教師可以結合現有的建筑物,讓學生模擬驗收程序。質量驗收以無損檢驗為主,如檢驗飾面磚的垂直度、地磚的平整度、砼的回彈強度等。
(4)工種實操。學校在場地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以建設施工工種實操實訓室。③在實訓室里,學生可以學習工人的操作技能。如抹灰、鋼筑綁扎、腳手架搭設、砌筑等。
4 小結
建筑施工技術是土建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實訓條件不足時,可以通過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實訓效果。城市遠郊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實訓方法。
注釋
①華建兵,孫愛琴.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施工教學方法探討[J].山西建筑,2011.37(15).
(1.安徽建筑大學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建筑大學教務處,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根據產業結構轉型期市場對應用型本科材料類專業人才的要求,針對我國應用型本科材料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結合德、美兩國在應用型本科教育經驗,初步建立了“觀念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在實驗室中實驗-在項目中實踐-在企業中實訓”的“二創三實”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強化校企聯合辦學,構建了適應于土建類院校可持續發展的應用型本科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以期對我國高校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土建院校;應用型本科;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ultivating Model of Applied-type Undergraduate Materials Specialty Talents in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ZHANG Feng-jun1 XIE Fa-zhi1 XU Hai-yan1 DING Yi1 PAN He-ping2
(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China;
2.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arket for applied-type undergraduate material specialty talents dur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iti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applied-type undergraduate material specialty talents cultivating,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 applied-typ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etween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the talents cultivating model called “two innovation plus three practice” were established, is that “concept innovation and system innovation as well as experiment in the laboratory, practice in the project and training in the enterpri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the introduction of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cept, and strengthe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system of applied-type undergraduate material specialty talents cultivating was constructed adapting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s, in order to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role in applied-type undergraduate talents cultivating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 words】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Applied-type undergraduate; Material specialty; Talent cultivating model
0 引言
應用型本科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的產物。應用,在辭海中的意義是使用、或直接用于生活或生產的。突出“應用”是應用型本科教育培養的核心,也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科學定位和辦學立足點。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突出實踐,強化應用。材料、信息、能源被認為是21世紀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目前,中國已有100 余所高等院校設置了材料類專業。然而,在處于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出現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產業發展急需的專業人才招聘難的供需矛盾。新近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1]明確指出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之一是“優化結構辦出特色”,所以現在急需解決的是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
為適應產業轉型的需要,用人單位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2-3]。目前大部分高校材料類專業的實踐課程總學分低,單獨設課少,大部分實驗只是理論課程的輔助,課程實驗內容之間缺乏知識的連貫性、整體性和系統性。因此,必須重視和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材料類專業學生的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建設,有效地改進實踐教學的內容,制定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從實踐教學中鍛煉和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賦予其行業和地方特色,才能滿足產業轉型單位對人才的要求。
1 我國應用型本科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現狀[4-5]
1.1 課程體系設置落后
目前,我國高校課程內容遠遠落后于科技的發展,課程設置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課程體系普遍存在結構不合理,內容陳舊; 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技術,重研究、輕應用,重知識、輕素質等現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師資力量和教學投入不足,往往重理論課教學,輕實踐性教學,大多數實驗都是驗證性實驗,作為很重要的諸如課程設計、專業實訓、生產實習及畢業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往往流于形式,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
1.2 實踐教學條件欠缺
材料類專業的實驗基本包括原料提純、合成、分析、材料制備、性能測試等環節。但是基于學校自身經費的不足,很多學校在實驗實訓基地層面沒有太多的財力支持。制備與合成實驗相對容易實現,而結構分析、性能測試實驗需要的設備不是一般院校都能齊備的,比如X-射線分析儀、電鏡等設備動不動幾百萬上千萬,有幾個地方院校能買得起如此昂貴的儀器?更別提單臺套實驗了。相反,合成材料的結構分析實驗是必需環節,如果不知道合成的是何材料,就沒法證明合成實驗是否成功,以后的性能測試就太盲目了。實踐教學條件的欠缺,使得學校很難保證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造成培養出來的學生整體專業知識較好,但實際運用能力較差,創新能力不足。
1.3 考核體系尚待完善
雖然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學校在實踐教學方面處于起步階段,實踐教學評價和監督體系并沒有形成或者不完善。首先,很多高校沒有把實踐教學看成是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環節,沒有專門針對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計劃。獨立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目前尚未建立或健全,配套的激勵機制尚未出臺,從而無法對千差萬別的、獨特的實踐教學成果和實踐教學水平做出公正而科學的評價,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又嚴重抑制了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和教師從事實踐教學研究的積極性。
2 國外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發展狀況
自20世紀中葉起,以工程教育為代表的應用型本科教育及高等職業教育在各國迅速崛起。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都特別重視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且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德國工程本科人才培養強調面向工業生產實際,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工程院校具有較完整的工程教育系統,能夠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一體化,其培養的工程本科畢業生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專業實踐能力過硬,其工程師培養質量更是享譽全球;而美國工程院校通過推行通識教育、實施以研究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使其所培養的本科畢業生掌握了較為廣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和活躍的創新思維,并很好的與其發達的繼續工程教育進行后續工程深造的銜接,得到了社會各界一致好評。國外成功的教學經驗對我國開展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2.1 德國應用型本科教育[6-9]
1)教學目標明確:應用大學的重點為工科、經濟、企業管理、財會、設計等專業教學;應用大學入學則是面向德國職業專科中學、高級專科中學或十三年制高中畢業;學習年限是4-4.5年;畢業學歷是應用學科碩士;科學研究強調教學,并從事一定的應用性研究。
2)課程結構緊湊:與綜合大學相比,應用大學更為注重學生的教學。應用大學課程安排緊湊,包括實習在內至少要修滿 8-9個專業學期,學生無特殊原因不得任意延長學習期限。并且應用大學更為強調學生的專業學習,學生一開始就進入專業教育,在課程方案中,基礎課程內容的選擇均與專業相關。教學安排緊湊,理論教學寬而淺,要求嚴;課程門類多,必修課比重大,課時數多,考試嚴格,因而,有較高的效率和質量保證。
3)教學方法多變:與綜合大學相比,應用大學的教學方法更為靈活,比較常用的是討論式教學法,注重習題課的比重,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專業課教學上,通常采取“項目教學法”,根據項目確定所開設的課程、講授的內容和訓練計劃。這種教學方工業生產的發展需要。
4)校企合作教育:企業始終參與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并由國家出臺法律保證校企合作的實施。新生在入學前需要在企業內進行約 6個月的實習,為理論學習打下基礎。入學后,企業將組織學生在適當學期與其職業緊密相關的企業實習,并將實習與畢業設計結合,解決企業實踐中的真實課題,最后由實習企業給予嚴格的考核評定。學校還聘請企業的技術人員進行課堂教學并參與對學生的考核。
2.2 美國應用型本科教育[10-14]
1)教育理念更新:美國的應用型本科教育理念由“從學校向工作過渡”轉向“從學校向生涯過渡”,這種理念上的巨大變化,使美國的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從滿足短期社會經濟形勢的應用上升到培養能夠持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的高度上來,至此美國的應用型本科教育模式日趨成熟和完善。
2)側重能力培養:在美國應用型本科人才采用模塊式培養,它是在職業分析的基礎上,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訓練結合起來,打破了僵化的學科課程體系。按職業目標分析制定模塊式教學大綱,大綱的制定以教育專家為主,吸收企業界人士和技術專家參與,它包含專項能力及其在工作中的意義、完成專項能力學習活動的各項指標、明確學習效果的評價標準。
3)注重實用性:美國應用型本科人才中的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的設計非常注重實用性,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設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也有利于籌得更多企業的捐款,用于學校的發展。基礎理論學科占的比重較小,專業課程、實踐性課程開設較多,強調實驗課程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4)結合實踐教學:教學方法上,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自學能力、交流溝通與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運用現場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方式教學,用實驗、案例、討論、互動交流等豐富生動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應用型本科材料類專業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安徽建筑大學是安徽省屬應用型本科院校,其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知識與技能并重,注重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人才的目標是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經過嚴格訓練的熟練技能,做到學用結合、以用促學,培養成真正具有綜合專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從事生產、科研一線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以適應當前產業轉型時的社會需求。鑒于我國應用型本科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借鑒國外應用型本科材料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成功經驗很有必要, 我院在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創新,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大土木”工程材料特色,應用型本科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見圖1。在材料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上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并結合材料產業轉型期市場需求,初步建立了“二創三實”的培養模式,即“觀念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實驗、實踐和實訓”。
3.1 觀念創新
根據學校辦學理念,調研材料類專業人才需求狀況,設置特色較顯明的土木工程材料類專業,規劃培養方案,對課程體系進行探索,用新的實踐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內容、理論課體系、實踐(驗)課體系。課程設置、實踐(驗)體系符合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設置土木工程材料專業課及專業選修課,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通用能力、材料市場分析能力、材料技術研發能力、材料企業管理能力,培養學生富有創新、團隊協作、勇于實踐的精神。
3.2 制度創新
以教學過程質量控制為關鍵點,通過觀察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熟練程度,知識綜合利用和創新能力,完成對學生的學習考核。通過學生學評教的反饋以及問卷調查,考察實踐教學效果,并以系院內匯報形式和教師專家指導小組評議實踐教學效果。立足于社會經濟以及工業企業實際,改革自身實踐創新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積極邀請社會企業參與辦學,深入實施校企合作教育,加強企業考核比重。創建一套特色的材料類專業創新人才校企聯合培養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3.3 實行導師制,讓學生在實驗室中實驗
我校在校函〔2013〕112號“關于在本科生中實行專業導師制暫行辦法(修訂)”中明確自2011級本科專業學生開始實行專業導師制。導師制工作手冊要求落實導師的工作職責,主要有如下幾方面。①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專業素養的培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②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知識結構優勢,當好學生的學業參謀,努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③根據人才培養要求和相關學分制管理規定,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適合個性發展的學習計劃;對學生選課、選專業方向以及專業輔修等進行具體指導;④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的興趣和研究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自己的教科研項目研究,在實驗室中實驗,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3.4 引入CDIO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項目中實踐
根據我校的辦學定位、辦學條件、師資情況等,我校材料類本科專業,前兩年按照大類平臺教學,后兩年分專業進行教學。引入CDIO 工程教育模式(代表構思( Conceive ) 、設計( Design ) 、實現( Implement) 和運作( Operate)),以其相關規范要求為指導, 以有利于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團隊領導和協作能力、交流與表達能力及系統思維能力等為目標,構建了以項目制為導向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15-17]。其中理論課程包括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大類學科基礎與專業基礎課程及專業與專業方向課程三大塊。實踐教學則以項目為主體,輔助以其它教學形式。通過學習和完成項目來訓練學生獲取知識( 自主學習) 、應用知識( 解決問題) 、共享知識( 團隊合作) 、發現知識( 技術創新) 和傳播知識( 溝通交流)的能力,使學生通過“做中學”得到真才實學。
3.5 加強校企聯合培養,讓學生在企業中實訓
學校與用人單位主要可以在技術創新、人才交流等方面進行密切合作,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①校企聯合培養:廣泛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參與教學工作,講授新技術、新工藝,參與教學內容改革研究,參與學生綜合實踐訓練、生產實習指導,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產實際。②穩定企業實習基地:建立穩定規范的工科學生工程實踐實習基地,并加以規劃、建設和管理,讓學生和教師真正在企業中得到實訓。③共建工程研發機構:興建與企業行業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發基地、工程科研中心和企業實驗室等,通過對優秀學生開放,使其直接參與科研項目,可以讓學生在檢驗科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科研創新意識,為高校培養創新型工程人才提供有效途徑。補充企業研發力量的不足,同時實現高校科研成果有效的有向產業化轉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OL].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章曉波.面向產業轉型的應用型本科材料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J].中國冶金教育,2012(5).
[3]張聯盟.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設想[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
[4]秦悅悅.高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D].重慶大學,2009.
[5]蔡信海.我國工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
[6]Kruno H.德國和歐洲的工程教育現狀和遠景[J].繼續教育,2006(2).
[7]張新科.德國高等工程教育的發展歷程和辦學模式特征[J].高職教研,2008(5).
[8]金長義.德、美、澳、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8(17).
[9]徐東.工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J].江蘇高教,2001(2).
[10]李曉強.建立新世紀的工程教育愿景:兼評美國“2020 工程師”《愿景報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11]李曉強.部署新世紀的工程教育行動:兼評美國“2020 工程師”《行動報告》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
[12]李強.美國和歐洲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2(6).
[13]李強.美國的本科材料教育與 ABET 鑒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14]肖鑫.麻省理工學院本科課程設置及其特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20.
[15]Crawley, E.F.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CDIO Approach[M]. New York: Springer, 2007.
[16]查建中.2008.工程教育改革戰略“CDIO”與產學合作和國際化[J].中國大學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