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開窗放入大江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題記
太多的夢想與抱負常常在種種懷才不遇的寂寞與感傷里擱淺,于是有人便麻木、憤懣、怨天尤人,緊緊地關閉了那通往幸福與快樂的心靈之窗。
人生往往如此,有的人活得暗淡,并不是他的生活里沒有春光,而是因為暗淡的心境,早已把朝向春光的窗戶悄然關上。為什么不打開心靈的窗戶呢?
翩躚彩蝶揮舞著裙裳,燦爛花兒散發著迷人芳香,淙淙溪水唱著歡歌兒,悠悠云朵輕吟著飄逸詩行。綠葉懂得打開窗戶接受陽光的普照,黃鸝曉得打開窗戶奏出生命的樂章。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打開塵封已久的心窗,你會看到床前依舊花開花落,天外依舊云卷云舒,生命的旋律不會因你心窗的關閉而停止,依舊輕舞飛揚,就像一星隕落,卻暗淡不了整個星空。
打開心靈的窗戶,你會聽到人生的勁歌妙律,看到大海的澎湃波濤,聞到生命那朵絕美奇葩的迷人芳香。放飛我們的心靈,他與我們一樣向往光明,追求自由。打開心窗,又最真誠的心去熱愛腳下的一方水土和苦樂生活。
學會了開窗,還要懂得開啟哪一扇心窗。
有的人總是糾纏于憂傷的樊籠,打開憂傷的窗戶卻要等待快樂飛來。為何不去試著打開一扇快樂的窗戶呢?
別開錯了窗。打開另一扇心窗,那里不再有絲絲縷縷的憂傷,或許你將聽到一支悠悠揚揚的樂曲,嘗到一杯飄飄淡淡的清茶。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生活就是這樣,打開另一扇心窗,換一種心態去面對,或許將是另一種風景,另一番情趣。
泰戈爾說:“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打開心靈的窗戶,開啟快樂的窗戶,當歲月的熏風拂過靈魂的秋水,不必叮嚀,生命中已然有了心的感知與交流。
一、最氣勢 磅礴的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二、最驚心動魄的 詩句: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曾公亮《宿甘露僧舍》
三、最豪放瀟灑的 詩句:客來夢覺知何處?掛起西窗浪接天。 蘇軾《南堂五首》
四、最得意洋洋的 詩句: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里云鬢,對鏡貼花黃。 北 朝樂府民歌《木蘭辭》
五、最憂心忡忡的 詩句: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六、最貧寒清苦的 詩句:大風起兮月正昏,有勞君子到寒門;詩書腹內藏千卷,錢串床頭沒半根。
鄭 板橋《送梁上君子》
七、最哀痛悲悼的 詩句: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賀鑄《鷓鴣天》
八、最懷念思戀的 詩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
九、最悲苦行旅的 詩句:寂寞孤燈愁不寐,蕭蕭風竹夜窗寒。 武元衡《宿青陽驛》
十、最凄清冷落的 詩句: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白居易《上陽白發人》
借景抒情的經典詩句二
現在夜已很深,屋子里沒有點燈,春風輕輕的從窗外吹進來,送來了滿屋花香。
雪,遇到溫暖的陽光,當然會溶化,然而,一塊千年寒冰卻不會溶化,不但不溶化,反而會使陽光變冷,變得黯然失色。
夜更靜,靜得仿佛可以聽見露珠往花瓣上滴落的聲音。
一抹朝陽,滿地花蔭,簾外鳥語啁啾,更顯得廳堂分外寧靜,三王垂髫童子,正在等著卷簾迎客。
一重又一重竹簾深重,將十丈紅塵全都隔絕在簾外,卻將深山秋韻全部深深的藏在廳堂中。
有人說柳如絲,有人說柳如雪,不管是如絲如雪,在一般人心目中,柳總是柔的。春夜,春雨,巴山。
這是初夏,陽光燦爛,海水湛藍,海鷗輕巧地向船桅間滑過,生命是多彩的,
充滿了青春的歡樂。
只不過世上一些最危險,最可怕的事,往往就是隱藏在這平靜中的。
竹簾問有燕子盤旋梁上,昔日王謝堂前燕,今日莫非已飛來此家院?案頭的鐘鼎,莫非是金谷故物?
暴雨就像是個深夜闖入豪門香閨中的浪子,來得突然,去得也快。 北望黃河東流去,氣宏如斯,無繽紛,卻大德,中華兒女流心夾流淚,感不話語,難話別,時值今繼,似是情趣亦相逢。 才恍然發現繁華似錦的江戶城,到了夜里還是難掩虛空。 春夜的夜雨總是令人愁,尤其是在
暴雨就像是個深夜闖入豪門香閨中的浪子,來得突然,去得也快。
北望黃河東流去,氣宏如斯,無繽紛,卻大德,中華兒女流心夾流淚,感不話語,難話別,時值今繼,似是情趣亦相逢。
才恍然發現繁華似錦的江戶城,到了夜里還是難掩虛空。
春夜的夜雨總是令人愁,尤其是在已山,落寞的山嶺,傾斜的石徑,潑墨般的苔痕。多少前輩名俠的凄慘往事都已被埋葬在苔痕下,多少春花尚未發,就已化作春泥。
風從窗外吹進來,月光從窗外照進來,風和月同樣冷。
風聲中似乎隱隱有絲竹聲傳來,襯著瑤碧般的流水聲,使這圖畫般的山谷,看來更平和而安靜。
風也是新鮮的,新鮮而芬芳,就仿佛像多情少女的呼吸。
古往今來,也不知有多少人,用過多少名詞形容"柳"。
可是他來過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已被他滋潤,被他改變了。樹林中帶著初春木葉的清香,風中的寒意,雖更重,但天地間卻是和平而寧靜的。
藍的天,歸的云,陽光剛剛升起,照在紅的花,綠的葉子上,葉子上還帶著晶瑩、透明的新鮮露珠。
流星剛升起,一彎蛾眉般的下弦月,正掛在遠處的樹梢。風中還帶著花香,景色神秘而美麗。
落日忽然從一片蒼茫混沌的云層中露了出來,落日已經紅了,很紅。
落日最紅的時候,就是它即將沉沒的時候。人呢?人是否也如此?
沒有人,沒有聲音,紅塵中的喧嘩和煩惱,似已完全被隔絕在屋門外。
沒有霧,淡淡的白云縹緲,看來卻像是夢一樣。一陣風吹過,蒼松間的昏鴉驚起,西天一揀斜陽更淡了。然后暮色就已籠罩大地。月滿中天。
秋風中浮動著桂子的清香。桂子的香氣之中,卻充滿了肅殺之意。
群星閃爍,上弦月彎彎的嵌在星空里,棗林里流動著一陣陣清香--并不是棗樹的香,是花香。
人游走在景物中,不斷找尋自己的面影。
深山里那種總帶著幾分凄涼的靜寂,絕不是紅塵中人能想得到的。
雖然有風在吹,吹得樹葉颼颼的響,但也只不過使得這寂靜更添幾分蕭索之意。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寫作文,長期以來許多教師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其實,古代許多的文學大師都為我們留下經典詩詞,有的寫景,有的敘事,有的抒情,有的說理;同時還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可以借鑒、學習的寫作方法,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物喻人。邊讀經典邊學著作文,一方面用經典美文滋養、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一方面用經典美文探索作文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可謂一舉兩得。
“讀經典學作文”正是根據古詩文的這些特點,將誦讀古詩文與小學生作文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消化經典,提升能力,從中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陶冶情操,使學生在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對古詩文的閱讀理解和想象,對寫作的構思、表達方式與技巧,對文言詞句的理解和文言文語言規律的掌握等多方面有所收獲,有所提高”,即把古詩文作為作文練筆的材料提供給學生,通過“讀寫結合,藝術嫁接”這一途徑,運用古詩文的寫法和技巧,對古典詩詞進行再創作。其創作的前提必須建立在文本的解讀上,忠實于文本。讀經典學作文教材共收錄寫景詩12首,詩中的景物描寫或精美奇麗,或色彩斑斕,或浩瀚雄偉,或神奇靜謐,讓我們跟從大師學習寫景的方法,嘗試著解讀文本。
一、細致觀察,寫出景物特點
作文源于生活,仔細觀察,抓住特點寫具體,才能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認真觀察,是寫好景物的前提,要善于抓住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地區景物呈現出的顏色、形態、聲響、氣味等特有的變化,善于通過眼、鼻、耳等感觀去觀察體會,這樣才能抓住景物特點。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由遠望到近觀,勾勒出天門山氣勢的雄峻險要,長江洪流的湍急與威力,江水的顏色與走向,把山的神奇與水的浩蕩展現在我們眼前。“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劉方平《月夜》),用簡筆寫意般地展現出一幅斜月輕照的深夜圖景,只見朦朧的斜月如水地照射著家家戶戶,沒有燈火通明,沒有人影幢幢,只有無聲的庭院一半沉浸在銀輝之中,另一半籠罩在暗夜的陰影中,此時北斗星和南斗星都橫斜在空中,即將隱落,勾畫出“月明星稀”的自然景象。“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作者調動了自己的感覺、聽覺、視覺寫出深夜了,山間的霧氣襲進屋來,如輕紗,似薄綃,縹縹緲緲,遮掩了層巒迭嶂;晚風吹來,松濤陣陣,如哀如怨,如泣如訴。
二、大處著眼,描寫壯闊場面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這是因為任何大的事物,都是由許多小事物聚合而成的:而任何小的東西,又都是大事物的“細胞”,都包含著大事物的成分。所以看問題要善于以小見大。拿這個道理運用到寫作上,就叫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很多古典詩詞都采用了這種方法。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近處,兩岸青山相對,一江碧水奪路而去;遠處,水天相接,一片白帆自日邊而來,畫面闊大深邃,瑰奇壯麗。“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水波靜靜地泛起微瀾,浩瀚無邊的洞庭湖,在詩人眼里不過是一面銅鏡,一具銀盤,美而神秘的君山,不過是一只小小的螺殼,水天一色,多么寬廣闊大的胸懷!內容豐厚,境界闊大。“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詩人身處斗室之中,想象飛越千里之外,從上到下,由近及遠,描寫夜幕下的群山萬壑、千里大江,展現了遼闊渺遠,壯麗迷人的江南夜色。這些,都給讀者留下了開闊而豐美的詩意空間。
三、小處落筆,精繪動人細節
作文本質上的主觀性、形象性、人文性決定了作文必然是感悟的、品味的、揣摩的、咀嚼的。因為在作文中有許多東西,學生已經領悟了其中的意思,但卻說不出來,然而從學生的作文中卻可以體現出來。生活中的一幕場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大師為我們演繹了一個個的實例:“湖光秋月兩相和”(劉禹錫《望洞庭》),“湖”“月”兩個很平凡的景物聯系在一起,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自然讓人聯想到水天一色。“二月初驚見草芽”,二月小草發芽本很平常,可是詩人卻想到花兒依舊沒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賦以雪花生命。“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徐府《春游湖》),燕子、桃花、春雨、斷橋、柳陰、小舟,用“蘸”、“度”、“撐”串聯起來,以清新的筆意寫出江南水鄉特有的風光,寫出了作者徜徉在春雨西湖中的愜意。
四、赤橙黃綠,描繪繽紛世界
繽紛的色彩,是生命活力的展現。詩人和畫家都喜歡運用色彩表現生活。畫家是直接用色彩表現在畫紙或畫布上,給人直觀的美感:詩人則是通過對色彩的描寫,烘托氣氛,增強詩情畫意,提供更加豐富的想象余地,激發人的感情。古人作詩,很善于運用色彩這種絢麗的視覺語言表達內心的情感。明亮輕快的色彩,抒發著詩人愉悅的感情:凝重灰暗的色彩,寄寓了詩人傷感悲憫的情緒。
“兩岸青山相對出”(李白《望天門山》)一個“青”字寫出郁郁蔥蔥天門山的生機盎然:“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把湖水比作銀盤,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青山凸顯在如銀的水中,突出月色之下洞庭湖的美;“白雪卻嫌春色晚”(韓愈《春雪》),寫出人們盼春的心情;“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月夜》),蟲聲透過綠色的薄薄的窗紗,涌入詩人敏銳的耳鼓,使詩人更感受到盎然的、氤氳的春的信息;“綠陰冉冉遍天涯”(曹豳《春暮》),寫出夏天綠蔭遍野的特點;“半江紅樹賣鱸魚”(王士禎《真州絕句》,色彩與聲音相配,展現出一幅秀美的水鄉圖。“軟紅光里涌銀山”(楊萬里《雨后晚晴》),描繪出雪后晚晴銀山披彩的勝景,給人以美的震撼:“要看銀山拍天浪”(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銀山般的排天巨浪,是何等的氣勢。
五、動靜交錯,渲染無盡韻味
古詩中有多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這種動靜結合的寫法使景物描寫妙趣橫生,充滿了生機和韻味。《月夜》中“更深月色半人家”,銀輝傾瀉中的明亮與繁樹掩映中的陰暗,襯出了月夜的靜謐與安恬:
“蟲聲新透綠窗紗”,蟲聲稀疏而微弱,卻聲聲入耳,聲聲動心,以動襯靜人與物的融合,動與靜的融合,繪畫出勃勃生機的早春景色。
《春暮》中“綠陰冉冉遍天涯”花兒落了,大地上已萬木蔥蘢,“青草池塘處處蛙”鶯歌歇了,青草池塘處處有蛙聲,兩兩相對,把暮春時節的那種繁盛和熱鬧的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真州絕句》中“好是日斜風定后,半江紅樹賣鱸魚”,靜動結合,勾畫了一幅色彩絢爛的江景和忙碌的魚市。《漫成一首》“沙頭宿鷺聯拳立,船尾跳魚潑剌鳴。”詩歌從水中月景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剌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六、虛實結合,增添生活情趣
實是具體的景象描繪,虛是意中景物,即眼見為實,心想為虛。虛實結合,虛實相生,趣味、詩韻俱存,使其內涵豐富,外延無邊。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王駕《雨睛》),蜂兒蝶兒翩翩舞是實寫,春色本是無處不在的,作者卻疑在鄰家,寫出這些小精靈飛往鄰家的一種嫉妒,這是虛寫,充滿了情趣。“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白雪是實寫,你看她穿樹飛花,裝點人間春色(虛寫),富雪花以生命。“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人站在前行的船頭,遙向東望,兀立大江兩岸的開門山躍入眼簾,這是寫實,感覺到自己的船是從日邊駛來,這是寫意,碧水青山,紅日白帆,交相輝映,憑添生趣。
七、比喻擬人,合理巧妙穿插
景物描寫需要繪形,繪聲,繪色,仿佛使人看得見,摸得著,聽到到,這就需要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尤其要善于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大師們在古詩詞創作中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典范之筆。
一、入隊
初見光明的嬰兒,會覺得目之所及無不鮮銳繽紛;初嘗辣椒的食客,會感覺剌激貫舌仿佛味蕾開花;初墜愛河的男女,會把淺笑微言都暗銘于心。
初遇辯論的少年,也非殊例。記得剛進交大,適逢班級對抗賽,幸被推為四辯,頓感心潮洶涌,久難抑自,"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豪語如仙樂般縈繞耳際,蘇秦、諸葛亮都頭頂著光環手牽著手從天堂飛下來。我一連幾個晚上都在床上默誦辯詞,輾轉難眠。正式開賽的時候,前幾位辯友程序發言,舌戰酣暢,聽得我血脈噴漲,泥丸走火。自由辯論伊始,就激動地一拍桌子,長身而起,這一拍拍得全場嘩然,后來點評的學長說這樣做有欠妥當,不諳辯論的我還奇怪:聞一多先生都拍得,為何我就拍不得?
原來平凡我輩也能夠在眾人面前大言而不慚,樸素而自我實現欲望于是膨脹吹彈起來,催我投身于一場場辯賽中去。借來的西服上衣和褲子顏色不配,沒關系!沒有卡片只有草稿紙,沒關系!腎上腺加班太久了,沒關系!激揚文字的情懷飄然而至,"替天行道"的責任油然而生,良好的感覺一發不可收拾,直到在學院對抗賽中遇到一個強硬對手,他們堅守自己的陣線,頑強抗戰,我們像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結果陣腳自亂,兵敗而退。
怎樣來形容失敗的滋味呢?世界好像一下子變成了黑白色,儲存著希望和想像力的腦細胞斷掉了聯系,驚然,憤然,黯然,索然……罷,罷,罷,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意興闌珊回到學習中去,我的專業計算機是另一方奇異的天地,這里少見優雅的古風,多有怪僻的新人類;缺乏順耳的美言,盛產生冷的原理;解決問題強調一針見血,不蔓不枝,技術實現永遠是終極目標。人文之道,表演之技,蒸發了。
1997年5月,一張海報貼在食堂門口:校辯論隊招收隊員。我在海報前徘徊--去嗎?余不過一敗軍之將,再說要期末考試了。不去?仿佛一個妖精在身邊道:此地一為別,孤鵬萬里征,別了,司徒雷登!試一試!好奇心做出了判斷。面試,淘汰賽,十幾名幸存者相互張望,加上幾個老隊員,一支隊伍誕生了。
這支隊伍有賽而聚,無賽而息,兩次擴編,數度出征,在外人看來,例行公事式的一年取回一個冠軍,而在個中人憶來,百感百味,交集沖匯,一文難以盡言。
僅對我個人來說,加入辯論隊是人生經歷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原因有三:一是我遇到了一群生動的老師隊友;二是社會人文知識的補充改良了我的人生觀;三是天體軌道般精確的專業學習計劃在大小集訓切割之下支離破碎了。
二、隊中一個人一生的追求是什么?
萬變溯蹤,透過林林總總的外物,人總在尋覓內心的感覺,成就感,認同感,新奇感,快樂感……不同層次,不一而足。辯論隊予我的體悟,是一種成長的感覺。
作為一個辯手的成長,是五花八門的訓練將你百煉出爐。口齒不清,繞口令;反應不快,一對多;邏輯不表,大討論;資料不足,因特網;甚至,營養不良,烤肉攤;從看熱鬧而進門道,透析辯論賽的華服盛裝,一步步得窺其皮肉血脈,乃至筋絡骨髓。解題如解牛,雖然還沒有練到皰丁一般可以擊刀而舞的境界,至少殺一頭牛不會比牛還累了。作為一個青年的成長,是人文精神在育化對人世間的終極關懷。
擷觀世間一切片作說明,學科專細,技術導流的大背景下,應用為本,實用第一的學科學習,少有起舞弄清影的反觀,星垂平野闊的宏觀,人閑桂子落的靜觀,根株浮滄海的達觀,惹一地紅塵在身,哪放萬家憂樂在心頭。而當我為了辯論而投身于文史哲的山水之間,被書架深處的列圣先賢打磨回收時,真好像洞穴居的蠻子誤入宏偉壯闊的圣殿,單那高遠深邃的屋頂,就拔吮著靈魂向上遙望。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在一個思辯的氛圍中,思考"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追憶上下千載人物掌故,描述想像力織構的另類幻想,這種感覺,奇妙絕好,無與倫比。作為一個人的成長,我要感謝洋溢在心靈之間的人性溫情。
和梁煒隴在夏夜里一邊趕蚊子一邊探討美學真諦;徐文在開賽前做要"微笑"的提示;劉蔚濤傾訴要買《金庸全集》找金大俠簽名的夢想;郭守寬把貴重的深海魚油丸拿來賽前共享;暴蕾和刁欣專門去挑鮮花給我做道具;樊登借來《普通話教程》要我改除鄉音;還有王蕾的晨練一幫一、吳江的鴨肉餅,等等等等。關愛扶助,點滴在心,分外情真。這不只是成長的感覺,更是成長的感動,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趁著我的記憶細胞還沒有代謝出局,俱往矣,掛一漏萬,小記一斑。
三、比賽第一場對新威爾士大學
好像風馬牛賽跑,交鋒太少了。也許是為了彌補場上的交流不足,賽后我們在飯桌上談天說地,四位澳洲女孩有游戲人間的不羈,也有熱心助人的真誠,她們坦言不喜歡"知識經濟"的枯燥辯題,愿意為我們準備最后一場的美學辯題出力,還贈給我們考拉玩具。謝謝你們!
而第二場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竟然有兩個我的老鄉,三個我的校友(當然有身份重疊),他們的教練更是''''95國際大專辯論賽的風云人物徐海樓博士,所以這支隊伍給我的感覺就是可親可敬。他們提出的"停住一個變量不變,觀察另一個變量發展"的比較方式,引入了科學計算的方法,讓人頗受教益。
決賽碰到了馬來亞大學,這是一支非常優秀的隊伍,從他們的三場比賽來看,一場比一場出色,升幅明顯。而他們的破題立論也很有創意,從客觀存在的角度講,美和丑統一于同一事物中,這一點可以作美在客觀學派的一個突破吧!
和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的表演賽合作就趣味多多了,記得埃及隊的自由人羅列夜晚的弊端,用生硬的漢語說"在不發達的地方,人們晚上沒有電,沒有娛樂,只能生孩子,結果出現人口問題",讓人忍俊不禁。他們玩笑很多,但是是非常敬業的,為了準備辯論操勞過度,一辯娜佳在表演賽后竟暈倒在休息室。
雖然沒有與之交鋒,但是臺灣大學的同學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不僅是待人有禮,誠懇親切,而且言辭清雅,深得傳統文化的古韻。比如大名鼎鼎的林正疆進入會場的時候,大家爭相和他握手,而他趕緊把手在衣服上擦拭,邊鞠躬邊說"對不起,對不起,洗了手,沒擦干",平凡而隨意的質樸之風,煦暖拂面。
另一個關于辯論本身的議題是,為什么生活中的即興爭論,俯仰可見,津津有味,長盛不衰,而上升為辯論賽反而非議鵲起,眾說紛紜,道不可道?春節聯歡晚會,越辦越眾口難調;武俠小說,越多越泥沙俱下;辯論比賽,也處于物壯泰極之后的半衰期。在開創之初,比賽就有明確的定位,弘揚華語文化,增進學子交流,但是觀眾心理不斷變遷,再加上語言的把玩,本來就是橫嶺豎峰,仁者智者夾纏不清,所以歲月如飛刀,一入江湖催人老。
我們也在反復思索自己的定位,循著"明理即辯"的思路,在建立一個小而全的邏輯的基礎之上,更喜歡借力打力,借花獻佛,借雞下蛋的即興式反擊。希望能從不足中看到可取,窠臼中生出新意,年輕人總相信,一定有機會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