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工科院校; 高級財務會計; 精品課程; 教學創新
一、引言
自2005年起,部分名牌工科院校在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精品課程建設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又開始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重點建設《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3門會計學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孫濤,2007)。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既是一項教改的創新,同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對于促進會計學專業的教學創新和教學相長、提高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會計學專業研究團體的形成、規范會計學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式、逐步構建會計學專業教學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使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取得成效,《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是關鍵,而在《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教學創新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以及教學管理(主要是教學評價)等多方面,如何圍繞《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目標進行教學創新,值得探究。
二、教學創新的主要內容
(一)教學隊伍創新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關系到《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質量和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是一項根本性、長期性的戰略任務。但由于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教師隊伍基礎較為薄弱,具有高學歷及出國進修訪問經歷的教師人數較少,教師隊伍整體結構、科研能力、教學團隊、科研團隊等方面的現狀與建設特色鮮明的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的奮斗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從發展戰略的高度,不斷進行《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隊伍創新。
(二)教學內容創新
教學內容的創新是多方面的,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除增強理論知識和能力外,還必須要加強對學生會計技能的訓練,因此,教學內容的創新表現在理論和實務兩個方面。理論上的內容創新取決于《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性質,《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性質特殊,既有邊沿性的內容也有前瞻性的內容,所以,《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理論內容應在兼顧傳統與現代的基礎上不斷與時俱進。實踐上的內容創新,既要注重傳統的特殊會計業務的實踐創新,也要注重新型會計業務的實踐創新,既要注重基本動手能力的訓練,也要注重操作能力提升訓練。《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不能流于形式,應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出發,根據教學需要和效果進行創新,充分發揮會計學專業教師的學術水平。
(三)教學方法創新
《高級財務會計》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技能性都很強的課程。但是,在傳統的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會計專業教學方法中,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的比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著會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劉梅娟,2007)。為了實現新型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針對《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方法,努力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
(四)教材創新
目前《高級財務會計》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是所有版本的內容和體系都差不多,嚴重制約著教材選用和教學內容創新。教材創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引擎,因此,《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要從教材創新和建設開始。《高級財務會計》教材急需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一是與時俱進,反映會計學科發展的新成果、新信息,不止內容新穎,而且體系也要有所創新;二是本教材不同于專著,它要把基本概念交代清楚,說理要透徹,系統性要強;三是本教材要擺正在會計學專業課程群中的位置,處理好與《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關系,把相關內容銜接得好,而且篇幅適當。
(五)教學評價創新
1.課程考核評價制度創新
長期以來,工科院校對學生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考核評價的最主要方法是卷面考試,主要根據考試卷面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考試一般在課程結束后或期末集中進行,教師先出一些復習提綱,大部分學生都是臨時突擊,死記硬背教師所提示的復習重點。這樣的考核評價當然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學業好壞,雖然這對促進學生刻苦學習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從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出發,工科院校應創新《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考核評價制度。
2.教師考核評價制度創新
對任課教師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效果的提高,現行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評價模式,是泰勒的目標導向評價模式,以結果評價和定性評價為主,只重視教師勞動結果的評價,而忽視教師教學的具體過程;只重視教師過去教學行為的評價,著眼于教師個人的工作表現,特別是教師在評價之前的工作表現,而忽視教師未來的發展能力;只重視評價的管理與獎懲功能(教師評價的結果往往作為領導決定獎勵和晉升職稱等的依據),而忽視評價的導向、激勵和改進功能。
三、教學創新的主要對策
《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中的教學創新是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需要結合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的目標和要求,從我國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具體可以采取以下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一)選配優秀任課教師
任課教師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既然已經認識到了《高級財務會計》主干課程在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也就必須要把最優秀的教師選配承擔主干課程的講授。由于會計是一種職業,講授人需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選配任課教師時應充分考慮其實踐能力。
加強“雙師型”素質教師的培養(王榮娟等,2008),優化課程團隊的雙師結構,形成一支既熟悉企業財務會計最新動態,又能把握會計準則發展方向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師資隊伍,以提高《高級財務會計》任課教師的實踐能力。具體措施有:一是鼓勵教師參加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試并取得資格證書;二是建立兼職教師隊伍,積極引進相關企、事業單位中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高級會計人員做兼職教授。
(二)不斷更新課程內容
在《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負責人及主講教師的帶領下,應緊跟時代形勢及專業發展,及時吸收會計學專業前沿知識,進行課程內容更新。《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理論性教學內容應以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為基礎,緊盯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發展動向,將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的內容有效地滲透到該課程的教學中(李莉,2009),把最新的知識內容、最前沿內容講述給學生,使《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理論性教學內容常變常新,常講常新。
《高級財務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除了理論性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外,實踐性教學內容的創新也是本課程建設必不可少的環節。本課程實踐性教學內容創新的目標應是不斷提高學生的會計實際操作能力和會計工作崗位適應能力。比如,創新母公司合并財務報表編制實驗內容,在合并范圍只有一個子公司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子公司,或者增加一個子公司的子公司,或者與《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性教學內容相融合,增加投資核算的內容等等,以此來訓練學生的合并財務報表編制能力。
(三)優化教學方法
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基礎,運用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課堂討論、模擬實驗等相結合的現代教學方法,以達到傳統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方法互補的教學效果。具體的有效措施有。
1.改進課堂講授方式
盡管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式有多種,但課堂仍然是最主要的途徑。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保證信息的充分傳遞。同時,課堂講授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濃縮課程精華,突出重點難點。所以,課堂講授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環節。因此,《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仍是課堂講授。但是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式教學方法,每一節課內容都是教師從頭講到末,不容學生半點思考就將答案全盤托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差,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適應《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要求,基于《高級財務會計》研究型課程的特點,應在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基礎上,輔之以“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蔣衛東,2005)。將被動式轉變為主動式、啟發式教學,將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來掌握新知識;通過提出問題,使學生已有的課程群知識逐漸融合到《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學習中,達到課程群的知識相互融通。
2.實施案例教學
教學方法的創新有多種渠道,其中將案例教學融入專業教學中是一種有效途徑。案例教學的實戰性特征適應了《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內容復雜、研究性強等特點(李江萍,2007)。案例教學的方式也有多種,一種是讓學生先掌握相關知識,然后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案例剖析;另一種是教師先通過案例介紹把問題引出,從解決這些問題的需要出發,一一講授相關教學內容。運用案例教學法時,一方面應把多個專業知識點融會于一個案例之中,注重提高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拓寬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另一方面,應借助不斷涌現的上市公司會計業務案例,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啟示,使他們考慮問題時不囿于教材和現行的會計準則和制度,而是獨立思考解決方案,從而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3.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合并財務報表部分,常因其內容多、合并對象之間關系復雜、會計處理的工作量大而成為《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難點,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方式,將復雜的關系及過程圖示,既有利于學生掌握也有效節省時間。在外幣業務會計部分,將匯率變化的形式和種類及其影響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直觀、豐富多彩、生動活潑,既便于學生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
4.組織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是近年來針對《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創新的一種舉措,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消化、緊密教學溝通、強化師生交流,使教學過程變得活潑生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具有應用性的特點,涉及的問題均是當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實務中的熱點問題,通過課堂討論,為學生搭建一個關注、參與專業熱點的平臺。選擇最具現實意義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現實問題,增加學生的專業知識積累,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探討問題的熱情、提高語言表達、觀點表述以及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5.模擬實驗
會計模擬實驗教學具有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1)手工《高級財務會計》模擬操作。讓學生在實驗室手工完成《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實驗的全過程,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企業特殊業務會計核算方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結合起來,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2)會計電算化操作。將手工會計模擬操作轉換成網上模擬實驗操作。通過實驗,學生有了比較,進一步掌握了特殊業務會計電算化操作的過程和原理。(3)加強社會實踐環節。與大型企業集團、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建立穩定的合作共建關系,定期組織學生到這些單位實習合并財務報表編制方法、金融工具會計核算方法、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等特殊會計業務。(4)重點投資建設軟硬件設施先進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及時更新教學軟硬件設施,保持實踐性教學條件和環境的先進性,訓練和強化學生特殊會計業務操作技能。(5)整合課程設計、互聯網實戰、課程輔助教學平臺、社會實踐平臺和歷屆會計學專業優秀畢業生創業案例調研等多種教學手段,搭建實踐性教學平臺,提高學生特殊會計業務操作能力。
(四)建設精品教材
《高級財務會計》精品教材是充分反映課程建設與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能全面準確地闡述本學科先進理論與概念,充分吸收本學科國內外前沿研究成果,科學系統地歸納本學科知識點的相互聯系與發展規律,反映區域和學校特點,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符合教學規律和認知規律,注重素質教育,具有啟發性,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應優先建設《高級財務會計》精品教材,確保高質量教材進課堂;同時應積極開發多媒體立體化教材,構建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益的精品教材網絡平臺,實現精品教材資源共知、共建、共享。
(五)優化教學評價
優化教學評價,在評價功能上由過去注重甄別和選拔轉向注重激勵和發展,在評價標準上更加人性化、彈性化,在評價主體上更加多元化,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都可以參與,而且學生的自我評價往往更重要。
1.創新課程考核評價形式
以筆試為主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考核方式束縛了會計學專業學生的思維,影響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為改變這種現象,在《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中,應逐步改變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評價方式,把筆試成績和平時作業、實習和實驗過程中的成績、創新性表現等各方面的成績綜合在一起,根據學生各方面的表現確定最后的課程成績。同時,對筆試考試的方式和內容也應進行創新,形式上主要是改變單一的閉卷考試方式,適當選用開卷考試、案例分析、課程論文等多種方式。在內容上主要是在理論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實務性內容以及可發揮性內容,同時在考試內容的選取上,采用試題庫的方式,采取隨機的方式從試題庫中選擇考試內容,以體現考試的公平性。對品學兼優,通過注冊會計師、注冊內部審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等職業資格考試的學生,實行相應課程免修、免試制度。總而言之,使《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考核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
2.改進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制度
對任課教師實施教學效果的綜合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評價工作應根據各工科院校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從評價的要求來看,對任課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應包括學生的評價、同行教師的評價、督學的評價、領導的評價和綜合評價,要綜合各方面的評價結果,得出一個符合實際情況的評價結論,使評價工作有利于任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四、結論
精品課程是高校課程中的精華,強調以信息化為手段,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孫春軍,2008)。因此,《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不僅僅是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教學與管理,將相關教學大綱、教案、習題集、試題集、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網絡課件、授課錄像等教學資料上網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而且還是包括教學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法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學管理等在內的一個系統工程。工科院校《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中的教學創新,應緊扣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步伐,在不斷進行總結和調整的基礎上,逐漸探索適合會計學專業《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新方法,從而最終實現《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奇杰.《高級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創新――任務型教學[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20):248-250.
[2] 孫濤.會計學精品課程群建設中的教學改革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75-77.
[3] 劉梅娟.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J].會計之友(下),2007(12):60-61.
[4] 王榮娟,樊偉,劉智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措施與途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9):152,101.
[5] 李莉.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下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123-125.
[6] 蔣衛東.導向式教學法在高級財務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財會月刊(綜合),2005(30):72-73.
[7] 李江萍.案例教學法在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中的應用[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10):53-55.
[8] 孫春軍.應用型本科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探討[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8(11):149-150.
關鍵詞:財務會計;崗位導向;問題;改革策略
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高級職業人才,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進步。但目前,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教育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與崗位職務聯系不夠緊密,因此,基于崗位導向對高職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陳舊落后
目前,財務會計專業教育存在的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的教學內容陳舊落后的問題。教材內容已經形成了固定的體系,相關內容很多年來沒有變化,內容的理論性強,多是對會計實務的理論闡述,實踐性不足,尤其是財務會計專業教育內容與企業崗位工作實踐聯系不夠緊密,專業內容設置不能反映企業真實的崗位工作狀況。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相關財務經濟業務就不能產生一種真實感,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有效掌握,也不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情況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很難實現。
(二)教學方法落后
傳統的財務會計教育存在著教學方法落后的情況,在課堂上,教師按照財務會計專業的課程內容設置結構進行理論講解,學生被動地進行聽講記憶。這種模式下,學生對經濟業務缺乏最基本的感性認識,學生很難真正理解掌握相關會計知識與實際會計工作技能,也很難培養其職業判斷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學生學了很多理論知識,但由于缺乏應用的過程,學生在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后,依然不明白知識應該如何應用于實踐。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感覺財務會計專業課程教育是枯燥的,是乏味的,學生也會產生很強烈的理論學習的畏難心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這樣,學生的會計職業素養和能力很難得到有效的培養。
(三)實訓教學效果不理想
會計專業的實踐性很強,也只有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才能對會計了理論及技能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但目前,高職的財務會計專業教育存在著實訓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會計崗位工作保密性較強,一般情況下,學校很難統一安排學生到企業中進行頂崗實習,很難安排學生參加行之有效的實習活動。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就制約了學生實踐能力和素養的培養。
二、基于崗位導向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基于崗位工作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
傳統財務會計專業教育內容落后、陳舊,這不利于現代高素養會計人才的有效培養,因此,需要基于崗位工作過程對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以保障教育的效果。學校可以組織相關專業教師基于財務會計崗位工作過程自編實用性強的教材和講義,能夠打破傳統學科體系的限制,在調研企業財務部門崗位職業需要的基礎上,進行課程內容的重新設置與安排。新的教學內容需要按照會計工作過程進行結構的設置,可以根據出納崗位、結算崗位、存貨崗位、財產資源管理崗位、資金核算崗位等不同崗位的需要,進行內容設置。能夠將工作任務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地聯系,將財務會計理論內容與技能實踐進行有效的融合。還可以基于工作過程設置不同的崗位任務,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達到使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教學目的。通過這種教學內容的改革設置,能夠保障教學的質量,學生在畢業后,也能夠立馬勝任工作崗位,發揮崗位作用。
(二)基于崗位導向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
基于崗位導向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保障財務會計專業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財務會計專業教師要能夠結合財務會計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需要靈活創新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質量。具體而言,在財務會計專業教育適用于多種教學方法,比如,案例分析法、課堂討論法、崗位角色扮演法、行動導向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的需要,靈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崗位角色扮演法。在應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教師需要基于崗位業務的需要為學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例如,設置出納、往來賬目的結算、工資核算、費用核算等角色,在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每個學生在工作中的得失體會都會非常深刻。在角色扮演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利用相關會計知識及技能,完成角色任務,學生對相關知識及技能的理解和應用效果會更好。在學生體驗角色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談體會,并對學生的角色扮演情況進行評價,以促進學生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崗位技能。再比如,案例分析發,應用這種教學方法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這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基于教學內容進行案例設置,把案例準備好,然后,在課堂上,把案例活動任務布置下去,使學生能夠通過合作分析討論的方式解決案例中所設計的問題,完成案例任務。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概括。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合作能力都可以得到顯著的提升。
(三)加強實踐教學
財務會計專業教育必須要突出實踐教學才能保障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作為學校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能夠盡量為學生提供到企業中進行實踐實習的機會。另外,針對企業不愿意接受實習生,不愿讓實習生接觸到核心會計業務的情況,學校需要加強校內實訓室的建設工作。通過校內實訓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實踐實訓能力。在實訓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實驗室中,模擬會計工作場景,為學生創設出一種較為真實的工作氛圍。然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工開展財務活動任務,通過這種實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提升學生的敬業精神。不僅如此,學校也可以與企業簽訂相關保密協議,承當企業的一些會計業務,通過這種方式,為學生提供在校內進行實習的機會,這樣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總之,財務會計專業教育必須要能夠基于崗位導向進行創新改革,這樣,才能解決傳統會計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打破傳統教育模式,使學生在動手動腦過程中,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有效地掌握相關會計專業的知識技能,實現高素養會計人才的有效培養,促進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的深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竹云.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院校會計崗位實務課程改革探討[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07)
【關鍵詞】《財務會計》課程 分崗核算 教學設計 探索研究
課題項目:2015年度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分崗核算教學模式在財經類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主要成果,本文作者為該項目主持人,(項目編號:15Z48);西安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度基金一般項目,“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分崗核算教學設計探索與研究”的主要成果,本文作者為該項目主持人,(項目編號:2015YB02)。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高職《財務會計》課程分崗核算教學設計是對傳統的《財務會計》課程進行了全面改造而重構的,傳統的《財務會計》課程按會計要素組織教學,不符合實際會計工作按崗位分工操作的需要。《財務會計》課程分崗核算教學設計是在對會計專業所涵蓋的崗位群進行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從工作任務出發,以會計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為切入點,以對會計職業的素質、知識和能力的分析為依托,對傳統《財務會計》優化整合,以會計工作崗位設置為教學內容設計體系。建立與會計崗位相互對應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塊,彌補了傳統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缺陷,改變了傳統《財務會計》與實訓相分離的不足,形成了一種理論與實訓有機結合的新的教學設計體系,融教、學、做于一體,貫穿了課程改革。
《財務會計》課程分崗核算教學設計過程
1.《財務會計》課程分崗核算整體教學設計
《財務會計》課程分崗核算直接根據會計機構的崗位設置情況,從會計分崗實務操作的角度,按照資金循環過程、會計工作組織形式,設計出1條資金流向、8個核算崗位、1個會計工作過程的基本思路。即一個經濟實體從籌集資金開始到資金投入使用,再進入銷資金循環,最終進入財務成果的核算,依次經過出納崗位、籌資崗位、投資崗位、銷循環崗位(包括財產物資崗位、債權崗位、債務崗位、財務成果崗位),最后進入總賬會計報表崗位,共八個會計核算崗位。其流程如下:
2.《財務會計》課程分崗核算典型工作任務及學習領域模塊設計(如表1)
《財務會計》課程應立足于會計就業崗位,基于工作過程、典型工作任務和學習領域進行模塊設計,具體如表1:
《財務會計》課程分崗核算教學設計的創新點
1.打破學科界限,構建了理論和實踐融為一體的《財務會計》課程體系
按實際會計工作崗位設計課程內容,構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塊,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將理論知識滲透到實踐活動中,以達到二者的充分結合,無論是專業理論內容還是實踐內容都是為職業教育的目的服務。
2.學習目的的針對性
學習內容直接針對某一崗位的工作內容,根據學習性工作任務進行學習工作的操作訓練,反復操作訓練直到勝任該崗位的工作。
3.學習內容的融合性
按實際工作崗位的內容設置教學內容,針對某一崗位建立獨立的教學模塊,將每一模塊設計的理論內容和實踐內容高度融合進行教學,使得理論知識服務于實踐,在實踐教學中深化理論,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
4.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手、腦、耳并用,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消除了理論學習的枯燥、抽象及被動性,克服了學生學習的厭倦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習效果。
5.培養了學生會計專業的綜合能力
《財務會計》課程分崗核算教學設計是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融合為一體作為課程內容,教師可直接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或解決實踐中遇到的有關問題,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會計實際工作的了解和認識,彌補僅僅在技能操作方面與會計實務界合作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對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財務會計》課程分崗核算教學實施的保障措施
1.營造“校企合一”的會計教學環境
會計校內實訓基地是按會計實際崗位的操作流程設立,重視財務會計實訓項目的操作規范性及應用性,注重會計實際崗位的針對性及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西安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校內建立了會計手工實訓、會計崗位模擬實訓、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ERP實訓等,為財務會計課程的校內學習和實踐實訓提供了物質保障。
會計校外實訓基地是按畢業生就業的企業類型和會計專業課程所涉及實際工作崗位的內容而建立的。“校企合一”的教學環境一方面是為完成課程教學任務而建立,要求由與學校密切合作的、經驗豐富、水平較高的企業兼職教師擔任,來滿足課程認知實習、崗位實習和綜合實訓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為完成學生就業實習而建立,要求與學校有良好合作基礎的企業進行職業操練。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我系會計電算化專業長期與西安萬象財務有限公司、西安華宇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陜西華夏冶金建設有限公司、金蝶軟件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關系,這些合作企業為我系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實訓提供了基地,同時,我們也滿足了這些合作企業用人的需求。
2.建設“雙職雙師”教學團隊
為了使財務會計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高度融合,“雙職雙師”教學團隊則是實現此教學目標的關鍵。為此,要建設一支能規劃該課程改革方案、開發課程標準、實施課程教學的高素質、高技能、企業崗位一線的專兼職教學團隊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雙職雙師”教學團隊,“雙職”是指專任教師既在學校任職又在企業兼職,兼職教師既在企業任職又在學校兼職。“雙師”是指專任教師既有教師職稱又有會計職業資格和能力,兼職教師既是企業會計崗位實習教師,又是學校會計項目實訓教師。《財務會計》課程分崗核算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是1∶1,專兼職“雙職雙師”教學團隊的目標比例同樣是1∶1。我院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團隊專兼職教師5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占80%,研究生學歷教師占60%,雙師素質教師占80%。來自行業企業的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兼職教師占30%,這樣一支教學團隊為我們《財務會計》課程分崗核算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向顏、吳秋月:《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分崗培訓教學模式探討》,《財經界:學術版》2014年第6期,第215頁。
[2]林芝:《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分崗位教學與實訓探討》,《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1年第8期,第83-84頁。
[3]吳彥文等:《財務會計分崗位綜合課程實訓教學改革的探索》,《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第90-91頁。
[4]張海琴:《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基于分崗位教學的探索與創新》,《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1年第12期,第151-152頁。
【關鍵詞】 高職;財務會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財務會計”是繼“會計學原理”之后開設的會計專業主干專業課之一。學生在初步認識會計工作的工具即會計科目,初步掌握會計工作的方法即借貸記賬法之后,通過本課程的教與學,讓學生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正確分析和解決會計處理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能力,為“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這是一門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課程。但從教學效果來看,老師普遍感覺難教,學生普通感覺難學。即使一些“會計學原理”學得比較好的同學也普遍認為財務會計課內容多,難度大。筆者認為要想改變目前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兩難的狀況,須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
一、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現狀
從課程教學內容來看,現有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所用教材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會計要素具體項目展開,以會計報表的編制為終結,詳細闡述了企業的供、產、銷及利潤分配環節會計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財務會計課程的重要性,導致教材編寫基本上是內容面面俱到,條條框框的規定較多,重點不突出。加之我國的會計核算與國際接軌,準則的頻繁修訂、出臺,造成了“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更改和補充,影響了教學內容的穩定性、連續性、系統性,增加了教學難度。許多教師習慣于按教材的內容組織教學,偏重于核算細節。由于許多學校的財務會計課時安排為72課時,導致老師講完核算之后已經沒有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討論,從而學生的專業分析能力得不到鍛煉。學生每節課都忙于單調枯燥的業務核算,看不到會計學習的樂趣,從而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較沉悶壓抑。
從教學方法上看,在財務會計課堂上,主要的教學方法還是講述法,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老師口里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筆業務,學生在這段文字中或教師的描述中去想象這是一筆什么樣的業務,然后照葫蘆畫瓢地編制會計分錄。有時,學生不理解業務,老師要費很多口舌去講解這個業務,很多時間浪費在這些解釋和描述上,而學生仍然會對業務涉及的原始憑證及業務流程一無所知。雖然現在有許多上會計課的老師用多媒體課件上課,將一些原始憑證和業務流程以較為生動的方式播放出來給學生看,讓學生觀摩,活躍了課堂氣氛,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教學的實戰性;但“紙上得來終覺淺”,學生沒有真正的進行原始憑證填制,沒有真正的業務流程體驗,雖然在課堂上、考試時會寫分錄,但一到實際工作崗位上仍然是滿臉茫然,捉襟見肘。
二、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思考
(一)新會計準則下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
結合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上既不能完全跟著準則走,也不能完全離開現行的準則。切實可行的做法是將具體準則中常規的、經常性的、與會計六要素有關的業務,如固定資產準則、存貨準則、收入準則等及時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對于具體準則中的特殊的、非經常性的業務,如會計政策變更準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準則、債務重組及非貨幣交易準則等,教學中可以不涉及這方面內容,以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教學內容涉及到具體準則時,教師要了解具體會計準則修改和制訂的背景,及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的影響。此外教師可以將這些準則以課程學習參考資料的方式通過郵件、學習網站提供、推薦給學生,以方便學生的專業拓展學習。
(二)按資金運動過程和業務流程重新組織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
傳統的按會計要素安排教學內容固然有其學科的嚴謹性和知識的連貫性,但卻缺乏知識體系內在的邏輯性,如傳統教材中資產要素的“應收及預付款項”與后面的“收入”要素,資產要素中的“存貨”與負債要素中的“應付及預收款項”,在核算內容上是有較強的業務關聯性的。按要素分開去講每一部分內容,學生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按企業資金運動過程和業務流程,將這些有較強業務關聯性的內容安排在一起去講,學生就能夠舉一反三,既懂業務流程又懂核算要點,還能在真實的業務流程體驗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現將傳統的按會計要素安排的教學內容與擬按資金運動過程和業務流程組織的教學內容進行比較。見表1:新舊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安排比較表。
從表1可以看出,在保持原有的按會計要素安排的教學內容總量不變的前提下,新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從形式上更為靈活,在章節安排上更加緊湊,前后內容有較強的邏輯性。課程教學內容從認識報表為起點,以編制報表為終點;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會計恒等式為基礎,以收入-費用=利潤,現金流入-現金流出=現金凈流量為分析的起點,強調會計要素的涵義及會計報表項目之間的勾稽關系,通過具體經濟業務核算過程形成會計報表的結果,反過來,通過報表結果的具體項目增減變化來推斷經濟業務的過程。從課程教學內容來看,既反映了基本業務的核算內容,又突出了專業分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三)強化細化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內容
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除了要在會計學原理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借貸記賬法和賬戶進行較復雜業務核算的能力以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分析能力。而專業分析能力的培養單靠嘴上說說、紙上寫寫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較為真實的實踐環境、較為具體的工作任務。為此要強化細化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應貫穿于整個課程教學之中,而不僅僅是課程結束后的集中訓練。新的教學內容要求每一章節均應合理地安排一些實踐活動或布置一些工作任務。
如在第一章“公司的組建與經營”中安排如下一些實踐活動或工作任務:1. 參觀一個生產型企業;2.模擬創辦一個生產型公司,完成資本投入的核算;3.以座談、觀看電子資料的方式認識生產型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4.以座談、觀看電子資料的方式認識公司財務規章制度;5. 認知公司的資產、負債;6.認知公司的所有者權益;7. 認知公司的收入費用利潤;8. 認知公司賬簿;9. 建賬。
在第二章“供應過程的核算”中安排如下一些實踐活動或工作任務:1. 認知料的供應流程;2.觀摩料的供應涉及的單據憑證式樣及填寫格式;3. 填寫收料單;4.討論料的供應的計價方法;5. 分析應付及預付款項;6.編制記賬憑證,完成料供應的核算;7. 登記有關明細賬;8. 認知國家和企業的勞動用工制度;9.認知企業的薪酬分配制度;10. 認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取得方式、程序和管理制度;11. 固定資產取得的核算;12. 無形資產取得、使用與處置的核算。
在第三章“生產過程的核算”中安排如下一些實踐活動或工作任務:1. 認知企業料的發出的流程和管理制度;2.討論料的耗費的計價方法;3. 觀摩料的耗費涉及的單據憑證式樣及填寫格式;4. 填寫發料單;5. 編制記賬憑證,完成料的耗費的核算;6.登記有關明細賬;7. 解讀工資單;8.編制記賬憑證,完成工的耗費的核算;9. 登記有關明細賬;10.認知設備等固定資產的耗費和管理制度;11. 討論分析固定資產的耗費的計量方法;12.編制折舊計提表;13. 編制記賬憑證,完成費的核算;14. 登記有關明細賬;15.討論分析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問題和處置;16.認知產品完工入庫的流程和管理制度;17.觀摩產品入庫涉及的單據憑證式樣及填寫格式;18. 填寫入庫單;19. 登記有關明細賬。
通過強化、細化財務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真實或仿真的工作環境下,接受和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學中做,做中學,既能核算,又懂管理。
三、有關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方法的思考
基于上述教學內容,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宜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觀摩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角色體驗法、案例教學法等。
(一)觀摩法
將一些業務的原始憑證及業務流程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方式播放給學生觀看,或者是收集、填制各種原始憑證及有關會計事項的辦理指南,制成票樣或打印出來,放入文件夾供學生查閱觀摩,讓學生獲取較直觀的認知。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
由于學生已學過會計學原理,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中,在第一次上課時就發給學生一個模擬實訓企業的會計資料,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會計模擬實訓。老師掌握實訓進度,以下達實訓任務書的方式告知學生應在什么時間完成什么工作內容,具體實訓時間由學生自己安排,但工作成果要按期交給老師檢查以評定成績。
(三)角色體驗法
財務會計課程涉及到很多的具體核算業務,由于學生并沒有接觸實際工作,對于工作的分工和業務流程缺乏感性認識,而會計核算和管理往往是站在特定的角度、特定的業務流程上進行,學生缺乏空間和時間的概念。為讓學生形象、生動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在教學中可采用“角色體驗法”,即老師設計一項或幾項業務,讓學生扮演銀行工作人員、會計、出納、銷售人員、經理、客戶等,模擬各種角色體驗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面臨、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將煩瑣、抽象的文字描述,轉化成生動、形象的語言。如在講到應收票據的有關業務時,老師設計第一項業務即客戶甲來公司商洽業務,擬以銀行承兌匯票的方式購入我公司商品一批。則扮演銷售人員的學生在得知對方的意圖之后就要將這個情況匯報給總經理,按公司規章制度進行事項審批;審批之后,與客戶簽訂銷售合同;收到對方開來的銀行承兌匯票后,開出提貨單交運輸部門發貨,開銷售發票給客戶;會計人員根據銷售合同及銀行承兌匯票復印件記賬。如在講到存貨購入核算時,讓學生分別扮演出納、會計、采購員和倉管員,各司其職,完成材料的購買、款項的支付及材料的入庫等業務的流程及會計單據的傳遞。
(四)案例教學法
在公司的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學習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給出一個公司的存貨資料,讓學生比較不同的計價方法對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影響;或者讓學生分析在既定的經營目標下,如何選擇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如在講到企業投融資業務活動時,運用案例資料,讓學生完成從投資取得到持有到最終出售的全過程的核算,并就投資情況進行分析評價。
四、結束語
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學生專業知識積累和專業技能提升的關鍵一課。教師應認真組織好本課程教學內容,積極進行教學方法創新。學生應克服各種困難,化就業壓力為動力,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實踐,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同時學校應做好教學保障工作,保證各項教學內容能按量保質完成。
【參考文獻】
[1] 姜雪梅.關于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與考核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 2008,(3).
關鍵詞:高職;財務會計;教學;問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1
一、專業分析
1.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主要面向地區中小型企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具備會計手工核算能力、會計信息系統軟件應用能力和會計核算、稅務核算、財務控制能力,掌握會計知識,能夠勝任出納、記賬等崗位,繼而從事會計主管、財務管理等崗位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2.課程體系構建:按照高職學生成長規律、高職教育規律和行業生產經營規律,將課程體系劃分為人文素養與職業素質課程、專業能力課程、專業能力拓展課程。財務會計是專業能力課程的核心課程。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注重可持續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會計專業除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同時要求從業資格準入及相應級別的職業資格,所以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要兼顧職業知識技能與考證。
二、學情分析
經濟發展需求大量高技能人才;高中大學擴招錄取線下降;家長期許,分夠就上本科;實在太低才進高職學校,這樣高職院校錄取的基本是高考失利者,基礎相對薄弱,綜合素質高于中職學生,低于本科生。經過第一學期的學習,已適應高職學習生活,了解會計專業基本原理、方法,建立了會計思維但并不牢固,在后續學習中會遇到困難或瓶頸,需要不斷的練習,激勵,培養職業耐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綜合前兩個方面
財務會計教學重點要解決學什么,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怎么考核、怎么激勵等問題。
四、對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以下方法
(一)教學內容的確定及載體選擇
根據前述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及課證融合需求,財務會計重點學習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報告準則,不同崗位經濟業務分析處理方法。教材選擇兼顧崗位需要、職業考證、后續發展,足夠參考;習題冊幫助學生自測練習;教師參考財政部《會計準則及應用指南》、實訓教材、省技能大賽資料等設計教學案例及實踐內容,同時考慮相關專業課程的互補,避免重復或欠缺。
(二)教學手段定位與運用
1.教材-師生參考;
2.習題冊-學生鞏固練習與自測或作業;
3.案例及題庫-課堂教學、階段考核、期末考核用;
4.教案-課的單元實施設計、課后反思;
5.授課計劃-課的整體設計
6.仿真資料-技能訓練用;
7.PPT課件及微課-直觀動態展現或歸納,節約時間與空間,提高課堂效率;
8.QQ或微信群-師生互動,課前任務推送,課后答疑;
9.板書-本課的綱目、重難點、必要推演;
(三)針對教學內容的方法
1.案例法-會計專業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用來敘述經濟業務,創設情境,承載專業知識技能。
2.圖表法-常用來做歸納概括。如每一模塊內容及學習思路介紹,任務交待;對比歸納債券的發行方式利率關系及實質等。
3.流程圖法-適用帶有層次性、方向性、先后順序的內容展示或概括。如商業匯票從簽發至到期支付的核算過程;利潤形成與分配順序;計劃成本法核算程序;生產費用歸集與分配、完工結轉、出售結轉等過程。
4.T型賬戶法-常用來直觀描述經濟業務中具有對應關系的賬戶增減變化及相關計算。如壞賬準備的計提與沖減;利潤的形成、結轉與分配;固定資產清理凈損益計算;計劃成本法存貨核算等。
5.時間軸法-適用直觀展示涉及時間價值問題、具有時間順序的業務類型。如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中債券的取得/發行、計息、到期收回或支付;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采購或銷售業務、固定資產融資租賃業務核算過程。
6.實操法-運用仿真資料及設定的案例,進行分析判斷處理經濟業務,訓練職業技能。如未達賬項分析及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發出存貨計價及賬簿登記;財務報表的編制等。
7.討論法-用來引導學生思考分析一些規定、方法、處理背后的原因目的或實質,達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如債權人權益與所有者權益的區別;在取得相同權益份額時,后來投資者的出資為何高于初始投資者,計入資本公積。
8.對比法-適用具有關聯性,同理性或反向差異的知識或方法的比較歸納,進而加深理解。如實際利率法下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的核算;固定資產折舊與無開資產攤銷;資本溢價與股本溢價;法定盈余公積與任意盈余公積;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預收賬款與預付賬款等。
(四)針對學生的方法
1.任務驅動法
教師設計案例任務學生自主完成反饋問題判斷討論教師引導解析師生評價。促進學生思考,發現問題,聽課更有方向,教師講解更有針對性。
2.講演法
針對某一適合內容,請學生到教室前面講解或演示,鞏固所學,鍛煉表達力,同時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
3.分組法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及考核。包括以優帶差,課堂提問、搶答、紀律、課后作業抽查等。
4.遷移法
案例設計承載的原理及知識點與教材相關相似,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可參考教材自主完成分析判斷處理。
5.分層提問法
問題的設計及提問要考慮學生層次,比如在新課學習中可就有難度的新問題提問學的好的學生,促進其進一步的思考;在復習環節及相對基礎的問題提問學的慢的和薄弱的學生,幫助其鞏固基礎,逐漸提高。
(五)過程考核評價法
為克服以往課程重講授輕考核,前松后緊,約束無力,效果不佳的局面,制定考核方案,側重過程考核,從出勤、課堂紀律、回答問題、課堂任務、作業完成,階段考核,期末考核等方面橫向細化考核項目及標準;從時間上縱向慣穿整個教學過程,分單元系列考核,最后計算綜合成績。個人表現構成小組成績,小組成績納入個人基礎成績,相互制約,相互促進。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集體榮譽感,促使先進帶動后進。
參考文獻:
[1]中化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經濟科學出版社.
[2]劉永澤,陳立軍,主編.中級財務會計.東北財經出版社,2015.
關鍵詞: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微課程設計;教學質量
1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傳統單一化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教育需求,而微課程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應用中,強調對學生自學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段,對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形成直觀化的教學視頻,為學生帶來立體化教學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財務會計知識的理解和實踐能力,進而提高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綜合水平。對此,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改革中微課程的應用與設計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2.1課程設置不合理
財務會計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具有內容多、理解難的問題,而現階段大多數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在課程設置方面不合理,一方面課時比例存在偏差,內容多而課時少,使得教師在教學中無法兼顧教學質量,只在一味地趕進度;另一方面則是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課時比例失衡,理論為主,實踐為輔。
2.2教學方式不科學
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學習具備極強的抽象性和系統性,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如果學生不加以鉆研,很難理解財務會計相關知識,長時間就會對該課程產生厭煩心理,形成惡性循環,降低教學效果。同時,教學方式尚未創新和完善,僅僅依賴于傳統課堂理論講授,無法激發出學生的興趣,進而降低教學效果。
2.3課堂互動性不足
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而師生的互動也僅限于課堂,互動溝通時間和深度都不夠,學生被動的參與課堂互動,無法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失去了課堂互動的意義和價值。
3微課程在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基于上述問題分析,為了改善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現狀,解決課程設置、教學方式以及課堂互動等問題,需要教師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引入微課程,形成動態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
3.1理論教學設計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要求教師要合理調整課程設置,合理安排課時,促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平衡,并優化理論教學設計和實踐教學設計,完成教學任務。(1)設計教學材料,規劃教學內容。在課前,教師要結合課程要求和教材內容,制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案,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規劃,為微課程教學的開展做好準備工作。同時,教師制定教學視頻和教學音頻,插入課堂練習與問題討論,逐項應用,提高教學視頻的質量,進而發揮出微課程的教學價值。(2)重視信息反饋,優化教學體系。教師可以通過建立QQ或是微信群,將教學材料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可以自行下載相關資料來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如果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問題,記錄下來,并在課堂教學中提出來以供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和討論。同時,教師要重視信息反饋,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適當調整和優化教學體系,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3)創設教學情境,強化師生互動。在進行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思維和教學理論,加強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以學生為核心進行教學設計,使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微課程教學的背景下,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體驗式學習體系,強化師生在課堂的交流,發揮交流互動的價值,進而為學生創設和諧輕松的教學環境。在課前,學生通過對微課程視頻的觀看和了解,參與在線課程討論;在課上,教師依托微課程視頻,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避免枯燥,帶領全班討論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獲得新的理解。
3.2實踐教學設計
(1)實踐指導。本文以“固定資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為例,展示微課程在實踐教學中的指導意義。在實踐探究環節中,教師播放微課程教學視頻內容,并輔以探究法、對比法、分類法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固定資產的概念與特點,明確固定資產確認標準、分類方法以及初始計量方式,為接下來的實踐活動奠定必要的理論知識,以發揮出指導作用,鍛煉學生對固定資產的判別與計量,并培養學生熱愛專業和熱愛工作的職業素養。(2)資料引入。將實踐資料以微課程視頻內容的形式進行展現,引入真實案例,首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解決此案例,再將微課程視頻中的教學思路公布,并讓學生將兩者思路進行對比,分成小組進行討論,總結學習思路,從而加深學習印象。
4結語
綜合所述,在進行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為了促進課程深入改革,教師可以引入微課程教學模式,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方面著手,合理調整課時比例,創新教學方式,強化課堂互動,發揮出微課程在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的價值,進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莊燕娜.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微課程程設計與教學應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16).
[2]丁金平.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改革的微課程程研究[J].商業會計,2015(11).
【關鍵詞】財務會計;課程改革
高職會計專業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要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深化課程改革。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是會計專業知識結構中的主體部分,財務會計課程對于整個會計專業的改革有著重大的影響。財務會計課程改革要緊緊圍繞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基于通用會計職業能力的培養,對財務會計課程內容進行重組。
一、傳統財務會計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安排有悖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
傳統的財務會計課程是按照六大會計要素的順序進行介紹的,即先介紹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再介紹收入、費用和利潤,這樣的教學內容雖然有利于掌握財務會計課程的基本知識,但是,這種會計要素模式有悖于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過程,這種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企業經營活動的內容以及會計業務流程,不利于學生對會計實際工作的理解。
(二)傳統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方法都是用文字來表述經濟業務,不能完整地反映出該經濟業務的實際流程
傳統的財務會計課程在講授時都是利用文字來表述經濟業務,例如:2011年3月5日,煙臺榮昌股份有限公司(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用轉賬支票從煙臺海盛公司購進A材料5噸,單價800元,增值稅680元。根據這些文字來表示煙臺榮昌有限公司采購原材料這一業務,然后通過會計分錄來表示記賬憑證的填制,這樣講解學生不能直觀地了解到采購業務到底是如何處理的,實際工作的流程是什么,涉及到的原始憑證又有哪些。
(三)理論知識脫離實務操作
財務會計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應用價值,在課程的設置上,既要考慮讓學生掌握全面的理論知識,為今后的職業判斷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又要緊密聯系實務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傳統的財務會計課程一般先安排理論知識的學習,然后再系統地安排實務訓練,理論與實務操作有一定的脫節,前后銜接和融合不科學,不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
二、基于通用會計職業能力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
通用會計職業能力是在具備基礎會計職業能力的前提下,通過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培養良好的會計誠信和敬業精神及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熟悉會計法的內容,遵守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工作規范,熟悉中小企業基本業務知識并熟練掌握其基本會計核算方法,掌握稅款和財政規費的計算與申報方法等,在此基礎上,再經過專業會計知識學習,學生到中小企業就職后,馬上就能勝任會計工作。經過多年的研究,我系對財務會計課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革:
(一)改變原有的章節式教學,采用情境式教學
為了培養學生的通用會計能力,課程的構建應與實際工作過程相聯系,讓學生獲得工作過程所需要的專業技能,我們結合職業資格考試內容,合理選取教學內容,通過分析中小企業經濟業務發生特點,財務會計課程內容重組時,打破了原來的章節式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設計為符合會計工作過程的具體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學習完財務會計課程后,如同在一個新建的企業里度過了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基本具備了獨立處理企業所發生的所有會計事項的能力。
根據會計崗位工作流程,我們將教學內容設計為六個教學情境,分別是會計制度認知、業務流程認知、日常業務核算、會計憑證的識別與審核、轉賬結賬業務處理、財務報表的編制與分析。
(二)用原始憑證代替文字敘述,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
傳統的會計講授方法,往往采用文字表述經濟業務,忽略了在會計工作中經濟業務都是通過原始憑證來呈現的,造成了課堂教學和實際工作的脫節。針對這一現狀,為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我們在課堂講授、布置練習題和作業題時,改變過去純粹用文字表述的方法,而用制作的發票、收據、出庫單、入庫單和支票、匯票等銀行結算單據來展示經濟業務,使學生了解真實的經濟業務處理流程;在“會計憑證的識別與審核”教學情境中,我們一方面通過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原始憑證,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原始憑證,觀察、審核憑證內容是否完整、準確,分析原始憑證反映的經濟業務內容,判斷應據以填制的記賬憑證。
例如本文前面提到的例子在實際工作中的流程應該是:1.煙臺榮昌股份有限公司根據購銷合同交給煙臺海盛公司定金后,煙臺海盛公司發出A材料;2.煙臺榮昌股份有限公司會收到煙臺海盛公司開來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抵扣聯和發票聯;3.材料運達倉庫驗收入庫后,倉庫保管員填寫收料單(材料入庫單),并登記保管賬;4.相關人員簽字蓋章后,相關單據一并交由財務部入賬;5.會計主管審核原始憑證無誤后,出納填寫轉賬支票,支付剩余款項;6.財務部根據相關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和總賬。在這個采購業務中涉及的原始憑證有:增值稅專用發票(兩聯)、收料單、轉賬支票存根。通過形象的原始憑證來表示經濟業務,使學生如同在真正的企業處理經濟業務一樣。
(三)強化校內模擬實訓教學,科學設計實訓內容
會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專業課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根據會計職業崗位群工作技能,設計系列校內模擬實訓教學項目。
在財務會計課程講授中,教師主要以制造業、商品流通業和服務業為例講述會計核算方法,但是在本課程的實訓中,采用商品流通企業的資料,集中利用一周的時間,做某商業企業一個月的經濟業務,著重讓學生掌握制造業與商品流通企業會計核算的不同之處。在后續課程的學習中,還將進行成本會計實訓和會計分崗實訓,在成本會計二周的實訓中,處理某制造業兩個月的經濟業務;在會計分崗實訓中,把學生分成幾組,每組6名學生組成一個虛擬財務部,分別扮演會計主管(財務經理)、出納、制單員、記賬員、成本會計、保管員6個角色,完成制造業一年的經濟業務,每人進行輪崗實訓,這樣,經過全崗以及分崗的一系列實訓項目,既鍛煉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又縮短了教學與實際工作的距離。
(四)改革傳統的作業形式,將作業本設計為通用記賬憑證的格式
傳統的作業都是根據文字表述的經濟業務將會計分錄寫在空白的作業本上,但是我們現在以通用記賬憑證格式的作業本代替傳統作業本的形式,所有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都需要填寫摘要、總賬科目和明細科目、金額和所附的原始憑證名稱,完全按照實際工作的要求進行作業練習,使學生習慣以模擬的會計工作現場完成作業練習,縮短與實際工作的距離。
(五)加強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
會計工作關鍵是掌握工作方法,而傳授方法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演示和動手操作,所以在實際授課中,我們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展示發生經濟業務的原始憑證,給學生分發記賬憑證和各種賬簿,讓學生邊學邊做,根據各種原始憑證分析經濟業務,提煉經濟內容,編制記賬憑證和登記相關的賬簿。
在課下,我們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絡,通過網絡自學我們的省級精品課程《財務會計》,可以在線與老師交流,排解疑難,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查找資料,提升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財務會計課程改革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雖然經過幾年的研究和實踐,我們的財務會計課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我們今后會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
(一)建立課程評價方案,客觀評價教學效果
現行財務會計考核方法,還是主要以平日考核和期末考試為主,平日考核占30%,主要包括出勤率、學習態度、作業成績、課堂表現等幾方面。期末考核主要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題型主要參照初級會計資格考試的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計算題和綜合題。為便于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會計技能的熟練程度,對財務會計課程的考核采取理論考試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理論部分實行相對靈活的考試制度,實踐部分可以實行“操作驗收”制度,將會計技能分為幾個項目,每掌握一個項目,就可以請老師考核,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二)加強實驗室建設,優化實踐教學環境
財務會計課程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除理論教學外還必須有與之對應的實踐環節。為此,抓好實驗室建設,對財務會計教學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建立完備的模擬實驗室,供學生會計實踐和實習需要,彌補校外實習的不足。目前我系已經建立了四個手工模擬實訓室和兩個會計分崗實訓室,但是隨著學生的增加和實訓項目的開發,無法滿足所有學生實訓的需要,而且現在的實訓室配置未達到完全的仿真。第二,建設切實有效的校外實訓基地,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達到學校和企業雙贏。雖然我系已經建設了很多實習基地,但是主要是采用第六學期接受學生頂崗實習的方式,還沒有真正地參與到學生學習的每個環節,效果有限,還無法達到真正意義的、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一般來講,會計專業的教師都是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理論知識比較扎實,職業道德較高,但由于從學校到學校,會計實踐經驗缺乏,豐富會計教師的實踐經驗是提高教師素質的當務之急。第一,我系制定了教師“雙師”素質培養計劃,鼓勵教師走進企業,到一線去,向企業會計專家學習,參加行業的培訓與考證,提高雙師素質,所有專任教師每年利用假期時間到企業實踐2個月,每年安排2-3名青年教師脫產到企業進行業務實踐,積累工作經驗。第二,定期聘請兼職教師到學校舉辦專題講座,培訓師資,專兼職教師定期溝通交流,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昌生.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會計之友,2011(09)/
[2]林玲玲.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1(16).
[3]譚素嫻.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改革的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3).
本文系山東商務職業學院2011年院級教研課題“基于通用會計能力的《財務會計》課程設計研究”(編號2011006)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韓嵐嵐,女,會計師,山東商務職業學院講師。
關鍵詞:工作過程;《財務會計》;架構;實施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4-0258-02
一、研究的緣起
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已經不是個新的課題,縱覽相關資料不難發現,以往的課程教學改革仍然未打破原有的學科體系結構,要么是強調加大實訓教學內容,要么是強化與企業的合作辦學等方面,很少從會計專業課程的內容遴選,專業課程的組織結構及關聯度等核心問題上進行研究和探索,從而使得高職財務會計課程大多是本科壓縮版本。
文章依循著當前熱議和導向的工作過程課程的相關理論和實踐進行深入解讀和思考,采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及實驗法,以職業院校開設的財務會計課程為研究對象,重新架構財務會計課程體系,分析財務會計課程對職業能力培養的支撐度,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課程設計的實踐與研究。
2004年,教育部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聯合頒發了《職業院校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重點指出“課程開發要在一定程度上與工作過程相聯系”的課程設計理念,遵循企業實際工作任務開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自此以來,很多高職院校一直進行著基于工作過程課程的改革與嘗試,在課程內容選擇標準與課程內容排序標準,課程內容的序化大都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物。工作過程課程改革,是一個顛覆性改革模式,是課程結構質變形態。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架構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設計和構建應遵循現代職業教育指導思想,賦予會計職業能力全新的內涵,以“必需”、“夠用”為度,在培養目標中強調創造能力(設計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被動的適應能力的訓練。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財務會計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1.“校企合作”,充分體現課程的職業性和實踐性。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與企業進行合作進行會計專業課程的設計和開發。《財務會計實務》這門課程的開發,我們得到了蘇州大學、蘇州人民商場、蘇州嘉騰企業、蘇州明誠會計師事務所、蘇州人才服務中心等企事業單位的大力支持,他們對本課程的建設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使本課程的結構不斷優化和完善,課程建設的內涵不斷深化。
2.“工學結合”,切實提高“教”與“學”的實用性。《財務會計》通過企業的直接參與,結合企業的需求和行業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制定遵循工作過程的教學大綱,積極適應企業和行業的需求。通過做中學,學中做,擺脫單純理論學習的枯燥和乏味,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切實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3.“仿真模擬”,全力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競爭力。在傳統的專業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很難理解和掌握專業性較強的會計核算技術和方法。我們借助“財務會計實訓室”和“財務會計軟件實訓中心”的硬件和軟件資源,以真實的項目和任務為載體來設計實訓過程,高度仿真模擬,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成本核算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以滿足企業對會計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
(二)企業會計崗位(群)分析
我們通過實地調查,問卷調查,文獻檢索等方式得出:一般大中型企業會計崗位一般分成:財務經理或總會計師會計主管崗位,會計核算崗位,出納及數據錄入崗位,審計部門主管及審計人員。小型企業會計崗位一般分成會計主管崗位和會計核算崗位。上述會計崗位按其性質又可分為高級會計崗位群、中級會計崗位群、初級會計崗位群和會計相關崗位群。基于調研結果我們得出:高職財務會計建設目標在橫的方面應定位在中小企業及基層機構上,而在縱向上則應定位在初、中級會計崗位群對人才的需求上,即面向中小型企業及基層機構,培養能夠勝任會計核算工作要求的會計技術人才。
(三)依據崗位分析和人才培養目標確定課程內容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組織實施
1.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組織。首先,擬定詳細的教學方案,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和有序。教學方案結合學校的教學、教輔條件,將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時間安排、教學媒介的使用羅列,避免知識點的重復,相關知識點要合理銜接。其次,建立過程化、開放式的課程評價體系。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上,采用“教師聽課 + 學生打分 + 督導評價 + 用人單位反饋”開放式多元化評價體系,通過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不斷優化課程內容與結構、教學的方法與手段。
2.基于工作過程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實施。(1)時間安排:基于工作過程的財務會計課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學期到第四學期,利用校內的實驗室、實訓室及校外實訓基地,完成《財務會計實務》、《財務會計綜合實訓》等課程的一體化教學,以項目學習為載體,側重業務的操作。(2)教學組織:基于工作過程的財務會計課程選定一名課程負責人,根據專業教師授課方向和授課教師安排組建課程課題組,定期召開研討會,進行課程標準化設計,選定教學內容,研討教學方法,并根據課程內容、師資情況及教學條件,確定課程安排。
四、結束語
工作過程導向的財務會計課程能夠讓學生獲得一種全面的、切實有效的教育。這種課程模式在國際上已經非常普及,但在中國目前傳統學科課程理念根深蒂固的環境中,開發出真正與工作過程相結合、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會計實務課程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們對高職會計專業培養方案剖析的基礎上,針對《財務會計》這門專業技術類課程,在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指導下,對基于工作過程的財務會計課程進行嘗試性架構與實施。
誠然,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專業教師、實訓教師與企業人員共同的智慧結晶。課程構建的原則應是在保證專業知識總量不變的前提下,注重學生職業素質和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朱向軍.建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
[2] 李占軍.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實訓教學模式探索[J].職教論壇,2006,(18).
[3] 孫翰英,龐紅.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8,(4):95
[關鍵詞]高職院校;“中級財務會計”;微課程設計
微課教學是現代社會發展形勢下產生的新型教學形式,它主要依托互聯網系統的建設與信息技術的進步,可以實現對知識內容的廣泛傳播,老師們可以利用微課設計出可以體驗個人教學經驗、各班學生學習短板的教學內容,同學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自主選擇將要學習的微課內容。而鑒于多媒體硬件設施的快速完善,微課的設計有了更廣闊的空間,老師們可以利用視頻、音頻、圖像等多種資源,自主搭配、科學利用、合理取舍,制作出具有視覺美感、能準確傳達老師的教學目標的微課課程內容。精彩的微課內容、便捷的學習渠道,使同學們有了更為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高職“中級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領域,也要注意引入微課這種教學形式,發現微課的優勢所在,加以充分運用。引導同學們加強微課學習,長期與同學們保持緊密溝通交流的狀態。在師生共同努力的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財務會計教學的質量。
一、財務會計課程的現狀
(一)理論性較強,教學難度大
《財務會計》作為專業核心課程,理論知識點多,教學難度較大。一方面,教材中的理論介紹以及業務描述基本上都是文字描述,且含有大量的專業術語,既抽象同時也枯燥,學生學習中很難理清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教師在授課時主要還是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另外,由于要講解的理論知識較多,教師忙于灌輸式的授課,課堂互動較少,學生參與度極低,教學效果自然就差。由于知識點理論性太強,且沒有更直觀的方式與途徑幫助了解,學生在學習會計課程過程中越發感到知識晦澀難懂,甚至是枯燥乏味,認為學習難度很大,漸漸地也就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二)課時安排不足,課程講解受限
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課程開設在大一第二學期,通常設置72至126課時不等,每周4至7課時,周數是14至18周不等,甚至更少。《財務會計》課程作為財會類專業的核心課,本身內容較多,涉及的崗位典型任務也多,一般就有出納崗位的貨幣資金業務、往來會計崗位的供銷往來業務、投資業務崗位的投資業務、綜合業務崗位的綜合業務、負責財務成果核算的崗位業務以及負責財務報表編制的崗位業務等,要把這些典型工作任務以及相關知識點都介紹清楚,課時量明顯不夠。另外,按照高職學生人才培養特點,課時中必須要有一定比例的實訓課時,這樣就擠壓了理論知識講解的空間。理論理解不到位,學生實訓時也是一知半解,實訓效果差,最終也無法真正達到人才培養目標。
(三)學生差異明顯,學習兩極分化
由于生源差異、招生方式差異、個體差異等原因,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學習的專注能力、學習態度等都呈現出極大的差異,教師忙于知識講授,且班級人數多,根本無法兼顧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長此下去,使得已有的差異形勢越發嚴峻。(四)班級人數多,技能操作演示顧此失彼《財務會計》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且高職院校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中有很多技能操作要點要講解,例如原始憑證的審核、記賬憑證的編制、賬簿的登記、試算平衡表的編制、報表的編制等等,這些實際工作中必須懂的業務技能,在本課程中一定要重點講解并演示。但由于目前高職院校班級人數較多,教師在講解演示過程中,很多學生要么聽完就忘記了,要么就根本聽不到看不到,由于課時的關系,教師也無法反復演示,且反復演示給教師帶來極大的身心疲憊感。教學效果自然是不理想的。總的來說,高職院校的中級財會專業教學依然沿用著傳統的方法和形式,而現在大部分院校內的硬件設施都得到了更新,對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知識傳播具有很大的幫助,促進了理論和實踐的高度融合,現在大部分的會計電算化專業課都會具備輔的實踐訓練。因此,在“規范、整頓、充實、提高”方針的引導下,需要牢記“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的戰略目的,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更多地設置會計電算化專業對應的主干課程《財務會計》等的微課程,促進理論指導和實踐聯系間的聯系,改善傳統的理論和實踐二者分離的困局,提高同學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微課程”的特征
(一)微課的內容簡單高效
微課作為一種多媒體展現形式,引用了視頻、音頻等多種資源,可以更生動直觀地表達教學內容,這就達到了化繁為簡的效果,同時微課的重點在于傳播核心知識點,不學陪襯的內容,這就進一步避免了抽象枯燥繁復理論對同學們的干擾。微課每次都會介紹一些同學們最需要、最值得同學們記憶的知識點,每次接收少量內容,逐漸積累,就增強了學習的效果。和之前的課堂教學方式比較而言,微課可以更好地滿足教師和同學們的要求。
(二)微課的學習能隨時隨地
微課的學習對時間、地點的限制更少,傳統教學模式離不開課堂和教室,同學們以課桌為支撐,以45分鐘為一個時間單位,因此和以前的模式相比,“微課”能夠被稱為一種“課程片段”或“微課程”。
(三)微課占用的內存容量較少且形式多樣
微課所包含的信息資料在存儲空間數量上通常只有數十兆,并且格式是多樣化的,這就方便老師和同學們隨時在線學習或者下載視頻文件,隨地查閱教案、課件;在傳播的外在表現方式上也是多元的,比如利用電腦網頁、手機客戶端、微博微信交流等方式,不同的渠道可以實現和不同群體的互相討論與學習。
(四)微課的展示趨于“情境化”
鑒于微課基本是把學視頻片段作為主體的教學資源,它集中了多媒體的素材和課件、同時有利于引發老師的課后思考和同學們的知識鞏固、意見反饋,可以集合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的寶貴意見,實現教學設計和過程展開的統一,從而打造仿真的微教學情境,老師們能夠在微課教學階段發現自己的缺陷,從而針對性的進行改正。
(五)微課是趣味無窮的創作
微課視頻本身可以將圖像、音頻、故事等多樣化的資源進行整合和展現,提高學習的視覺化程度以及生動性,避免枯燥的說教,同時融合影視作品內包含的懸疑、意外、問題等思維,提高微課的趣味性,增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三、設計與運用財務會計“微課程”的必要性
目前的網絡體系逐漸完善與先進,早已具有了承接線上教學模式基礎前提。在高職院校的中級財務會計微課程中,可以科學地考慮財務會計知識點和資源。高職中級財務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老師們需要用學生的學習思維去設計微課,抓住學生為本的核心教學點,更新觀念,把打造高度創新的高技術應用型人才團隊作為教學目標。在加強財務會計微課程的探討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財務會計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能夠提升教學的質量,加強同學們對財務會計工作的感性認知程度,有力地強化其專業實踐能力。
四、財務會計“微課程”的設計模式
(一)目標模式
目標模式的完成需要從幾個流程來達到,其一就是確定目標,也即是結合學生和社會的實際需要,選取并且組織知識點,開展教學活動,做好意見的反饋和探討。該模式的目的性非常強烈,有助于達到有的放矢的良好效果。其優勢就體現在可以在可執行的行為目標的指導下,形成正確的思路,以此進行科學操作。該模式的核心在于目標這個要素,它是課程設計的起步,也是最后的追求。
(二)過程模式
過程模式的誕生,有效地彌補了目標模式的缺陷。在過程模式中,最基本的類型就是Addie模型,這種經典類型將教學設計的整體拆分成了分析、設計、開發、實施、評價五個由淺入深的部分和階段。每一部分都對應著實際任務內容,層層遞進,最終成為有機整體。另外一種類型就是所謂的Kolb體驗式學習模型,它也被稱為“經驗學習圈理論”,其形式表現為由四個適應性學習階段組成的環形結構形式,這四個階段分別為具體實踐、觀察反思、形成抽象概念、再實踐。
五、根據新課程標準設計財務會計微課程的方法
(一)調查問卷法
調查問卷法指的是利用書面形式間接地收集資料,幫助完成調查工作的一種方法。在面向調查者遞發精煉簡潔的征詢單或者相關表格的同時,請其對羅列的問題進行作答,或者提供建議,以此得到研究資料。對財務會計微課程而言,財務會計微課程知識是社會調查的中心內容,對高職院校及有關的行業會計工作者展開差異化的問卷調查,由此發掘并且研究不同的問題,結合教學經驗,幫助同學們獲得或者鞏固財務會計內容,這就為財務會計微課的設計提供了參考基礎。
(二)講授教學法
講授教學法是一種“講授—接受”的教學模式,其概念在于借助教師的系統講解如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而使學生獲得大量知識的教學模式,它偏重于教師的活動,學生比較被動,其功能是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知識。
(三)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指的是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交給學生研究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及執行業務能力的方法,案例分析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從高職院校中抽取若干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總結發現微課的普遍性和規律性。
六、加強財務會計課程設計與運用的主要措施
(一)明確設計方案
根據現代遠程教育強調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導學為輔的要求,結合財務教學課程的實際,可以在明確設計方案時,安排面授輔導課15次左右,內容以解答學生自學過程中的疑難問題為主,包括課程內容體系及特點介紹、學習方法及教學媒體使用指導、重難點問題講解、作業講評與實驗指導等,形式可以多樣,如教師講解、課堂討論、課堂答疑、課堂作業、課堂測驗等等。由于本課程具有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因此學生如果僅僅完成形成性考核冊規定的內容是不夠的,輔導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多做一些練習。
(二)規劃財務會計微課程的內容
首先確定好建設目標,設計好方案和進程,做好財務會計微課程內容的整體規劃,進一步形成建設規范和體系,避免重復和無序開發。比如加大對目標模式的運用,但是在運用過程中要注意這種模式的不足之處,比如把目標一步步細化,會導致課程內容和同學們學習過程的脫節,不利于形成整體化的課程體驗;而且,目標模式在課程設計上,往往是較為簡明地陳述知識點,缺乏更嚴密的對知識形成和社會關系等要素的探究。
(三)依托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發展趨勢的平臺
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把院校內本身存在的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場地和《中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等加以結合,借助目前會計行業的可喜態勢,利用信息技術和“微課”熱的條件,制作精致的財務會計微課程內容,從而達到教、學、做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的目的。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逐步建立會計電算化微課平臺,形成微課建設、管理、應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務環境。
(四)財務會計微課程的應用和交流
微課程終歸是要讓學生來用,否則就成為了擱置的資源。目前,很多學校都開始開展微課程的應用,財務會計作為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核心課程,理應將微課程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運用科學的辦法,把同學們在長期學習過程中積累的經驗作為關注的重點,同學們在實踐階段操作體驗,檢驗理論知識,再通過實踐操作鞏固知識,以此提升同學們的成就感,不斷強化同學們的興趣,使他們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高職院校“中級財務會計”微課程設計與教學應用相關問題的探討,有助于高職院校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為社會培養更多的財務方面的優秀人才。相關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財務會計課程的現狀,把握“微課程”的特征,比如微課的內容簡單高效、微課的學習能隨時隨地、微課占用的內存容量較少且形式多樣、微課的展示趨于“情境化”、微課是趣味無窮的創作等等;其次是明確加強財務會計“微課程”的設計與運用工作的必要性;再者是抓住基本的財務會計“微課程”的設計模式,包括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兩種類型;然后掌握根據新課程標準設計財務會計微課程的方法,如調查問卷法、講授教學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啟發式教學法等等;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的加強財務會計課程設計與運用的主要措施,規劃財務會計微課程的內容,依托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發展趨勢的平臺,做好財務會計微課程的應用和交流。
參考文獻:
[1]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2]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3]林香山,曾文華,黃潮華.高職院校《企業財務會計》課程行動導向教學策略與方法應用研究[J].經濟師,2016(7).
[4]鄭軍,王以寧,王凱玲,白昱.微型學習視頻的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4).
[5]方倩.基于“微課”資源構建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探究———以廣廈學院《財務軟件應用》課程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