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泌尿系統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標本來源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送檢的尿液標本2231份,采用培養鑒定、半定量計數和藥敏一體化的方法進行支原體分離培養和藥敏試驗,并檢測9種抗菌藥物對解脲脲原體的抑制作用?;颊吣挲g18~75歲,其中男481例(21.6%),女1750(78.4%),均有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或不潔史。
1.2標本采集
尿液標本采集前夜>6h未排尿,患者清潔外陰后,留取中段尿液2~5mL置于無菌試管中,即刻送細菌室培養。
1.3試劑
支原體培養鑒定藥敏試劑盒(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2084920),試劑條配有3大類9種常用抗生素藥敏檢測孔,分別賦有高、低2種濃度藥物,強力霉素、米諾環素為8,4mg•L-1,交沙霉素為8,2mg•L-1,克拉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均為4,1mg•L-1,支原體數量≥104CFU作為陽性診斷標準。
1.4檢測方法
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將標本培養瓶和藥敏試劑條同時在37℃溫箱培養24h(解脲脲原體)和48h(人型支原體)。藥敏試劑條鑒定小孔內的培養液由清亮黃色轉為清亮紅色者為陽性,不變色為陰性。藥敏試驗結果判定:高、低濃度微孔均未變色,表示敏感;高、低濃度微孔均變紅色,表示耐藥;低濃度微孔變紅,高濃度微孔不變色,表示中介。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版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感染情況
2231份標本中支原體感染775份,陽性率為34.7%。其中單純解脲脲原體陽性標本628份,陽性率為28.1%;單純人型支原體陽性標本116份,陽性率為5.2%;混合感染的標本31份,陽性率為1.4%。
2.2性別分布情況
628例單純解脲脲原體感染的患者中,男98例(15.6%);女530例(84.4%)。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年齡分布情況
628例單純解脲脲原體感染的患者中,年齡<18歲75例(11.9%),年齡18~45歲318例(50.6%),年齡46~64歲185例(29.5%),年齡≥65歲50例(8.0%)。
3討論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間于本院住院的患者30例,其中男3例,女27例,年齡12~71歲;糖尿病1型8例,2型22例;病程在3~38年,平均5~11年;尿道口感染5例,膀胱感染16例,腎盂腎炎9例;空腹血糖在(9.01±4.20)mmol/L;臨床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尿淋漓不盡、尿潴留等癥狀;所有糖尿病診斷均符合1999年WHO診斷標準,泌尿系感染診斷標準符合1985年全國腎臟病學術會議鑒定標準,30例患者均進行清潔中段尿培養加藥敏試驗,尿路感染的診斷清潔中段尿細菌培養計數革蘭陰性菌>1×105/ml,革蘭陽性菌>1×104/ml,每例均為連續3次送檢,至少2次培養出同一細菌,排除有泌尿系手術史、導尿史、妊娠等因素;20例有糖尿病并發癥,4例并發高血壓,6例并發腦血管病變,7例并發冠心病,合并N或視網膜病變15例,5例并發糖尿病腎病,其中合并1種并發癥者8例,2種以上者6例。
1.2檢測方法
采取中段尿培養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2.1用物準備無菌導尿包、手套、20ml注射器、7~8號心內注射針頭、注射盤、酒精燈、火柴、無菌培養小瓶、試管等。
1.2.2患者準備檢查前1d向患者交代檢查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項、中段尿留取方法。檢查前1d晚餐后禁水,囑患者睡前清洗會陰,憋尿至檢查日晨。1.2.3采集尿標本方法留取前清洗會陰并用碘伏消毒,棄去前段尿液,留取中段尿于無菌液培養管內,并立即送檢。操作過程由專人負責,在嚴格無菌技術操作下進行。1.3結果30例患者均經過控制血糖、針對藥物敏感試驗使用抗生素及提供個體化護理措施,均痊愈出院。
2相關因素
2.1年齡與病程
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年齡>60歲的發病率高于≤60歲者,年齡≤60歲者泌尿系感染9例,占30%,年齡>60歲者泌尿系感染21例,占70%;病程<10年者發病率高于≥10年者,病程<10年者泌尿系感染7例,占23.5%,≥10年者泌尿系感染23例,占76.5%。
2.2分型與并發癥
1型8例,占26.5%,2型糖尿病22例,占73.5%;合并DM腎病5例,占16.5%,合并N或視網膜病變有15例占50%。已有研究表明:患DM10年后約有半數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性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而DM腎病多發生在DM發病10~15年以后,且DM腎病往往伴有視網膜病變。
2.3感染細菌菌屬
DM患者中段尿培養:陽性菌的為17例,占56.5%,陰性菌的為13例,占43.5%。細菌菌屬中有革蘭氏陰性桿菌,其中大腸桿菌12例、肺炎克雷伯氏菌2例;余10例分別為腸球菌、光滑擬酵母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類白喉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等。
2.4性別
本組中男性糖尿病患者3例并發泌尿系感染,發生率為10%,女性糖尿病患者27例并發泌尿系感染,發生率為90%;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發生率顯著高于男性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護理措施
3.1嚴格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并發泌尿系感染多發生于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年齡較大的患者發病率亦較高,DM患者并發泌尿系感染,單純靠飲食、鍛煉、口服降血糖藥物很難控制血糖,應配合胰島素治療,進行胰島素治療時,準確執行醫囑,做到制劑種類正確、劑量準確、按時注射及注射時間、部位、方法正確,以免影響降糖效果;盡早進行胰島素治療尤其是胰島素泵治療,可明顯縮短高血糖的控制時間,更快地清除高血糖的毒性,將血糖控制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防止血糖忽高忽低,大幅度波動,損害防御機制加重病情。定期監測血糖、尿糖的變化,通過控制血糖,不僅可以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而且,對于已發生者可以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改善尿路的內環境,使之有利于尿路感染的治愈。
3.2嚴密觀察病情
護理人員應加強巡視,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血象的變化,觀察有無尿急、尿頻、尿痛、會瘙癢及尿液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記錄、及時匯報醫生,給予相應的措施;加強口腔護理,囑患者勤漱口和保持口腔清潔,觀察口腔粘膜的變化,防止真菌感染的發生;長期臥床患者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幫助患者定時翻身、拍背;密切觀察有無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患者機體抵抗力差,可適當應用免疫增強劑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
3.3會護理
糖尿病患者由于機體的防御功能較正常人低下,對感染的易感性較高。經報道,女性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因尿糖的刺激,會皮膚常有瘙癢,尤其是女性患者,由于高糖尿和排尿不凈易于細菌的滋生,泌尿系統感染加重又會造成血液感染,血液擴散又易引發全身感染,因此,對患者及家屬做好有關糖尿病及尿路感染知識教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穿棉質、柔軟、寬松、吸水性好、透氣性好的內衣,每日更換;保持會清潔,囑患者每次排尿后可用溫水清洗會,防止和減少瘙癢和濕疹發生。
3.4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教育。首先讓患者及家屬了解在糖尿病的治療中控制飲食的重要性,控制飲食的關鍵在于控制總熱量,飲食均衡,合理膳食,提倡粗纖維飲食;讓患者加強自我管理,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為其制訂飲食計劃表,堅持少量多餐、定時、定量、定餐的原則;掌握測定尿糖留取四段尿液的方法及判定尿糖定性結果的知識、低血糖反應的臨床表現等,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藥物治療的作用、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屬患者多飲水,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每天飲水2500ml以上,以保證體液的平衡并排出足夠的尿量,進行生理性膀胱沖洗,必要時可靜脈補充入量,囑患者勤排尿,以達到沖洗尿路細菌及排泄毒素的作用;協助患者建立有規律的生活制度,加強體育鍛煉,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抵抗力。
3.5合理使用抗生素
大多數DM患者合并神經病變、高脂血癥、低蛋白血癥,而各種慢性并發癥的存在如患者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各臟器功能障礙、抵抗力下降亦是導致患者易發泌尿系感染的原因。因此,積極控制感染的是關鍵。根據患者的尿培養、菌落計數和藥敏試驗結果,加強臨床抗生素使用的規范管理,足量、足療程、合理使用抗生素。對感染嚴重者可靜脈聯合用藥,盡量選對腎臟毒性小的抗菌藥。避免長期應用廣譜抗菌藥物,以防菌群失調。注意觀察抗生素的療效,如癥狀不見好轉,應及時通知醫生,更換有效抗生素。慎用糖皮質激素,以免引起菌群失調。本組病例中無一例發生菌群失調。
3.6心理護理
DM是終身性疾病,其病情復雜,大部分患者心理緊張、抱怨聲不斷,存在負性情緒,對治療缺乏信心,自身遵醫行為差,再加上泌尿系感染反復發作,病情遷延,易使患者產生悲觀、失望甚至絕望情緒。因此,護士應主動與患者溝通,及時發現心理問題,認真聽取患者傾訴,進行心理指導,給他們以更多關懷,向患者講解泌尿系感染的誘因、治療及轉歸,逐漸改變錯誤認知,使患者認識到只要積極配合治療,泌尿系感染是可治愈的,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護士通過對家屬進行教育指導,可使家屬明白家庭支持對疾病控制的重要性,促使家屬對患者進行督促和協助,給予患者極大的心理安慰,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治療。
3.7留置尿管的護理
為避免加重泌尿系感染的發生,應盡量避免導尿,對合并神經源性膀胱者,要訓練患者白天每2-3h排尿一次,以代償排尿感缺乏,盡量避免或減少尿道插管。尿潴留明顯必須導尿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采用閉式引流,病情允許時盡早拔除尿管,需長期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應使用氣囊導尿管,加強觀察,記錄24h尿量,注意觀察尿量、尿液顏色、酸堿度,應用碘伏消毒外陰及尿道口2次/d,保持引流管通暢,引流管應低于膀胱位置防止尿液逆流。牢固固定導尿管,防止滑脫,留置最佳時間為1周,長期留置者每月更換尿管1次,集尿袋應每天更換1次,應定時,恢復膀胱植物神經功能。
4小結
1.1一般資料: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實施婦產科手術患者10820例,其中泌尿系統損傷患者共36例,年齡28~47歲。其中輸尿管損傷患者21例,膀胱損傷患者15例,總發生率為0.33%。
1.2治療方法:泌尿系損傷類型包括輸尿管損傷21例,膀胱損傷15例。及時發現并修補是治療膀胱、輸尿管損傷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術中出現輸尿管輕度壓傷者可通過觀察局部血液供應情況及是否漏尿,是否放置雙J形輸尿管導管視情況而定,若情況嚴重則實施輸尿管段吻合手術或輸尿管穿孔修補手術,術后安放雙J型輸尿管導管作為支架。其若術后出現膀胱損傷,在確診后盡早給予膀胱修補術,對于較嚴重的膀胱損傷,為確保膀胱引流通暢,加快傷口愈合,需進行恥骨上膀胱造瘺術。
1.3統計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或百分比(%)表示,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手術原因包括剖宮產10例,卵巢腫瘤9例,子宮肌瘤7例,惡性腫瘤全子宮切除術3例,子宮內膜異位3例,絕育術3例。其中,輸尿管損傷患者21例,占58.3%,膀胱損傷患者15例,占41.7%。
3討論
婦產科手術是導致醫源性泌尿系統損傷的主要原因。導致泌尿系統損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①術前膀胱未排空、導尿管引流不暢或者宮頸肌瘤壓迫膀胱致術中膀胱充盈、擴張、壁變薄,易造成膀胱損傷。②由于膀胱與宮頸形成瘢痕性粘連,或與壁層腹膜粘連導致盆腔病變復雜,術者無法正確辨認生殖系統與泌尿系統的位置導致泌尿系統直接損傷。③在子宮全切術中,膀胱分離度不夠或與陰道壁分界不清,陰道斷端縫合或止血時穿透膀胱壁,可導致膀胱陰道瘺。④某些癌性病變如卵巢腫瘤或子宮肌瘤累及輸尿管使輸尿管移位造成解剖關系發生改變,易造成輸尿管損傷。⑤若手術持續時間長,使輸尿管游離時間過長,從而損傷輸尿管鞘膜,導致血供減少,造成輸尿管的缺血壞死或手術剝離時損傷神經導致缺血而形成尿瘺。此外醫師術中操作不當,經驗不足,未熟練掌握解剖位置,也會造成術中泌尿系統損傷。加之近年來剖宮產率的不斷上升,均增加了輸尿管、膀胱損傷的概率。為避免婦產科手術對患者泌尿系統的損傷及其他并發癥,減少其帶來的傷害,應注意以下問題:婦產科醫師必須充分掌握女性泌尿系統與生殖系統的解剖關系并了解可能會發生的解剖變異,術前仔細檢查以確保的手術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術中提高警惕,沉著冷靜的應對手中可能出現的的廣泛粘連和大出血等狀況,對于廣泛粘連術,從盆腔側腹膜先將輸尿管游離能較好預防損傷泌尿器官;盆腔手術應常規留置導尿管,使膀胱在術中處于空虛狀態;對于較大的腫瘤導致的輸尿管走向及解剖關系發生改變的情況,應首先分清輸尿管走向,必要時將輸尿管游離。對于需要游離膀胱的子宮切除術,膀胱游離要充分。在手術結束之后,醫師要對患者的泌尿器官狀況進行仔細的檢查,確保盡早發現可能出現的損傷并及時治療。本文分析的臨床案例經修復后均恢復良好。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65例,年齡28—45歲,平均38歲。手術方式:經腹全子宮切除術。隨機分為兩組,護理組35例,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等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規護理
術前完成各項檢查,進行心理護理,做好陰道、腸道及皮膚準備。術中、術后加強護理和留置尿管護理,同時密切觀察呼吸、心率、體溫、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留意患者的疼痛主訴。針對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進行有規劃、有目的的護理。
1.2.2預防泌尿系統感染的護理
(1)加強護理人員的無菌觀念,保證整個導尿過程的無菌、通暢和密閉。在更換引流袋或是液時都要細心操作,防止病菌侵入機體。
(2)縮短置管時間:通過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來縮短置管時間,減少泌尿系統受感染幾率,可加強腹肌和膀胱肌的鍛煉來實現膀胱功能的恢復。首先要跟患者講明原因,取得配合,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盡早進行鍛煉,做收腹及提肛運動,每次為10-15min,每天至少做3次。
(3)減少反復置管的幾率:選擇管質較軟,易于國定而不易脫落的導尿管;掌握好拔管的時機。拔管前先徹底消毒會和尿道口周圍,并將氣囊內液抽凈,可在術后24h膀胱充盈的情況下進行。
(4)加強相關的健康指導:保持會陰清潔,可在術后適當使用潔陰洗劑清潔外陰并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與尿道口接觸的導尿管部分,大小便后要及時清洗外陰與。囑患者多喝水,保持每日的尿量大于2000ml,可使尿路自動清潔,為減少刺激,盡量穿棉質清潔內衣。
(5)盡早發現感染征兆:護理人員要積極詢問病情并仔細觀察,早期發現感染征兆。
1.2.3泌尿系統感染診斷標準
當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時,則診斷為敏系統感染:(1)尿離心后,鏡檢白細胞為5—8個/HP;(2)尿液細胞計數,白細胞大于10ul;(3)尿培養菌落數>105/ml。
1.3數據處理
應用SPSS軟件,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后護理組發生泌尿系統感染例數為3例,占8.6%,對照組發生泌尿系統感染的例數為11例,占36.7%,兩組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