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氣象科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水文氣象學”研究現狀
在大氣—陸地—海洋—大氣這一水汽大循環中,水文學是研究水在陸地以及地—氣和海—陸兩個界面之間的發生、存在、運動和轉化規律的科學,水文學的一些問題和氣象學緊密相關,由此產生了水文氣象學這一交叉學科。水文氣象學是一門年輕的應用學科,它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社會對干旱、洪澇等極端自然災害的認知水平、抗御災害的能力等密切相關。20世紀30年代,美國天氣局成立水文氣象處,從氣象資料推算可能最大降水和可能最大洪水,以滿足防洪建筑設計的需要,這是水文和氣象相結合的開始[1]。隨著氣象雷達、氣象衛星等探測技術的發展,降水監測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為降水短時預報與洪水預報的結合創造了條件,使水文氣象學得到了新的發展[2]。在歐洲和美國,目前在行政管理和學術研究中,水文和氣象科學是結合在一起的(例如,日本、俄羅斯、烏克蘭和英國都設有水文氣象研究中心或研究院所,美國的國家海洋大氣管理總署設有水文氣象設計研究中心)[3];但是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水文專業的學生僅學一點基本的氣象知識(諸如普通氣象學,天氣學等),而氣象類專業的學生是幾乎不學水文的。水文和氣象分離的現狀阻礙了水文氣象科學的發展。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簡稱NOAA)的有識之士,近年來一直在呼吁成立水文氣象專業。在國內一些高等院校中,水文氣象學課程是氣象類本科專業的選修課程,但現有教學方法使一些學生學過這門課卻不知道為什么學,所學知識也遠落后于科學研究的發展,并且只有極少數的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水文氣象方面的工作。然而,隨著水文氣象學的內涵和覆蓋的領域不斷地深化和發展,水文學的一些問題必須結合氣象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中,氣象學專業的學生雖具有豐富的氣象學知識卻無法用其解決水文問題。這種現狀對水文氣象學的教學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水文氣象學主要為水資源以及與水資源密切相關的極端水文氣象事件服務,隨著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加劇導致水資源日益短缺,極端水文氣象事件越來越頻發導致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的分布上變化加劇。可以預料,水文氣象學科必將受到整個社會越來越高的重視。
2“水文氣象學”課程體系研究
目前,水文氣象學方面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視。在本科教學中,通過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抓住水文氣象學的重點,使應用氣象學學生盡可能掌握水文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運用氣象學方法和水文學方法相結合去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
2.1明確定位“水文氣象學”,確定課程內容
“水文氣象學”作為應用氣象學專業本科生專業選修課,其課程體系的基本定位是多學科交叉,不求在基本理論及基礎知識上精益求精,而是直接面向實際問題,深入到水文氣象方面的具體問題,以問題帶動教學,以興趣帶動知識學習,以案例引發思索,在一個個具體的水文氣象問題中提升學生。在明確定位的基礎上,將此課程內容按照水文氣象學的基本定義和內容,基本的水文氣象預報、預警方法和技術,建成課程教學體系。
2.2采用科研驅動式教學,建設主動、啟發式學習的教學方法
應用氣象學專業學生沒有水文學知識的基礎,所以需要有一套適合本課程并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在基礎知識方面要補充水文學的知識,水文學是比較抽象的,比如地下水儲存及運動形式,可以借助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為輔助手段,增強感性認識,提高教學質量,這就要求做好協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并做好與課程的整合。在基本理論和技能層面不應拘泥于課本知識,從主講教師參加的專題研究項目和社會比較關注的水文氣象事件增加前沿信息,并通過分析和關鍵問題的延展式探討,啟發學生思索和了解水文氣象問題的實質及其發展方向,讓學生了解為什么氣象和水文相結合往往有助于更好地解決一些工程建設和實際生產課題,啟發學生如何運用氣象學方法更好的解決水文學問題,使學生擺脫教材的束縛,積極主動地查閱文獻,刺激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達到訓練思維的目的,培養學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2.3開展綜合能力訓練
課程教學既要強調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傳授,同時更應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水文氣象學”的課程性質要求本課程要開展綜合能力訓練,強調水文與氣象直接的結合。目前,將氣象預報與水文預報相結合是延長洪水預報預見期,提高預報精度的技術手段之一。陳金榮等[4]從長江流域防洪的豐富實踐中對水文氣象預報進行了精辟而深刻的論述,指出氣象預報同水文預報結合的必要性,是水文預報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內外一些水文氣象預報方面的研究[5]也表明水文氣象預報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廣泛的應用潛力。針對這種情況,對學生進行水文氣象預報方面的訓練。這一階段主要是結合“水文氣象因素分析”、“水循環分析”、“水流河道演算”等本課程的基礎知識,同時結合主講教師專題項目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針對這種情況,在本課程的中后期安排兩次訓練:一是讓學生以報告形式講述他們所理解的水文氣象學,他們所關注的水文氣象學問題,及如何將氣象學方法、理念引入水文工作等;二是結合專題項目,如:在2007級“水文氣象學”教學中,本人結合“淮河流域水文氣象耦合方法洪水預報研究”將訓練過程分為三部分:(1)用水文氣象學方法對洪水進行預報需要收集哪些資料,進行洪水預報必須要哪些參數,這些參數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計算;(2)目前有哪些模型進行洪水預報,各有哪些優缺點;(3)分析淮河流域特點,哪個模型比較適合,并進行成果計算,進行討論并寫總結報告。通過這些訓練可以鞏固學生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提出解決水文氣象問題的有效方案和建議,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基本任務就是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因此,從當今新的歷史時代出發認真總結、研究中 國古代道德文化遺產,對于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推動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
什么是傳統美德?今天我們應當繼承哪些美德?這是我們在討論此問題時首先應當明確的。中國幾千年的 道德文化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可借鑒的東西,就道德內容講,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善為本的人倫思想。與人為善是傳統道德中很重要的內容,至今仍被人們奉為做人之本。其中強 調,在與人交往時要溫和、友愛、忠厚、善良。在家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在外要“愛人”,如孔子提出 “仁者愛人”,墨子提出“兼相愛”,要“愛人猶己”,都強調了要善待他人,對人有仁愛之心。另外,在處 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上,強調要講謙讓,替他人著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就是教人們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要只顧自己、不想他人。在這種道德倫理思想支配下,形成 了我們中華民族良好的社會風尚,如尊老愛幼、助人為樂、講謙讓、懂禮貌等等。這種謙和、善良的人倫思想 ,正是我們今天待人處世、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應提倡的。
第二,自謙自責,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為人之道。對己嚴、對人寬一直作為傳統美德流傳至今,它強調 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能驕傲自滿。事情沒有做好,首先要“反求諸己”,從自己這里找原因。所謂“躬自厚 而薄責于人”、“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都強調了在為人處世上要嚴于解剖自己,對待他人要寬 容,不苛求于人。傳統道德觀還強調,當自己強于人時要“毋以己長而形人之短”,當自己不如人時,不要嫉 妒人,“毋以己拙而忌人之能”。這些都是很好的品質。今天,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我們提倡要敢于表現自 己參與競爭,這種自謙自責、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思想還需要不需要呢?我認為,不但需要,而且還有它特 殊的意義。我們講競爭不是資本主義的相互傾軋,在競爭中更需要學會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心胸寬闊,能與 人合作。
第三,自尊自愛,講情操、重氣節的人格品質。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多少仁人智士都把追求高尚情操 作為理想人格的重要方面。比如,強調為人要正直,面對邪惡要剛直不阿,敢于主持正義,寧愿直死,不可曲 生。做人要有骨氣,“在上不驕、在下不諂”、要潔身自好,“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另外強調做人要知榮辱,懂得自尊自愛“痛莫大于不聞過,辱莫大于不知恥 ”、“人必其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諸”。這種自尊自愛、追求高尚情操的精神品質 ,千百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在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加強對學生進行高尚道德情 操的教育,從小培養他們懂得自尊自愛是很重要的。
第四,以公為先的人生價值觀。與西方人本主義道德觀相比,中國傳統道德觀更注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在個人與國家利益的關系上,強調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要以“為國為民獻身為榮”,在 生死觀上強調要能做到“舍生取義”生要生得正大、死要死得壯烈。“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人生自 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都表達了以公為先的人生價值觀。特別是在祖國危難關頭,民族英雄們所 表現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國家之務為己任”的民族責任感和“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熱 愛祖國、忠于祖國之情。盡管在封建社會中,這種以公為先的思想通常與忠君相聯系,帶有封建主義的色彩, 與我們今天提倡的先公后私、大公無私的道德境界不能相提并論,但其中的忘我精神、犧牲精神、高度的民族 責任感,還是我們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應該發揚光大。
此外,在傳統道德中,還有一些。如:教人們要珍惜時間,勤奮好學,自強自勉,以及勞動人民在長期艱 苦的生活和勞動環境中形成的吃苦耐勞、克勤克儉,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豁達樂觀的性格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中 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
如何將這些傳統美德吸收到思想品德課中,使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放異彩?我認為首先要處理好繼承傳 統美德與體現時代精神的關系。
我們經常強調在思想品德課中要繼承傳統美德,也要體現時代精神。這二者之間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 著辯證統一的關系。談繼承,應立足于當今時代,從當今時代的要求出發對傳統道德進行篩選、創新、改造, 使之成為新時代道德文明的一部分;談到時代精神也離不開對傳統道德的繼承,因為任何一種新的道德觀都不 是憑空產生的,它不僅依賴于當前的社會經濟基礎,也是對原有道德的揚棄,新的道德觀念是在對舊道德的更 新改造的基礎上確立起來的。因此,小學思想品德課應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著重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從時代進步的角度對傳統美德的再認識。
道德是一定時代的產物,每一道德觀都以一定時代為基礎,即使是帶有人類道德共性的傳統美德,人們對 它的認識層次也因時代的不同存在差異。
如,艱苦樸素、艱苦奮斗,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艱苦生活和勞動中形成的美德。這些美德在任何時代都 是應當提倡的,但今天講與過去講,哪怕是20年前都是不一樣的。過去講艱苦樸素、艱苦奮斗更注重于物質上 的節約,生活上的儉樸和在貧困艱苦條件下的吃苦耐勞精神。這是勞動人民對勞動成果和艱苦的勞動環境所持 的一種樸素的情感和態度。今天,生活條件改善了,特別是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人們已經開始向小康水平邁 進,我們還抱著原來的觀點教育學生顯然不行,那么,我們還要不要講艱苦樸素、艱苦奮斗呢?當然要。艱苦 樸素、艱苦奮斗不僅是人對勞動成果、物質條件的態度,同時也是人的一種生活態度、生活追求,在物質生活 逐漸豐富的今天,是以奢侈、浪費,以能吃能花為美,還是以節儉為榮;是貪圖安逸、追求享受,還是艱苦奮 斗,反映出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今天,我們進行艱苦樸素、艱苦奮斗的教育,應從現實社會出發, 著眼于培養學生以簡樸為榮,肯于吃苦,勇于奮斗的良好品質和道德風貌,而不能停留在“新三年、舊三年、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認識水平上。
再如,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有著像 中華民族這樣濃厚 的愛國情感。然而,在自然經濟狀態下和長期封閉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的愛國情感又具有狹隘性和封閉性,這在 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在認識祖國方面曾經表現出的夜郎自大的傾向,單純強調祖國 的繁榮富強,缺少憂患意識的培養;另外,過分強調愛國不離本土,簡單地把是否留在國內作為衡量愛國與否 的標準等等,從而造成教育上的片面性。今天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決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要在世界大背景 下讓學生認識祖國,既要看到祖國建設的興旺發達,又要看到與先進國家的差距,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 心、自豪感和為祖國做貢獻的責任感。
另外,如寬厚、謙讓、謙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封建社會里,又與忍讓、與世無爭、隨遇而安 、孤高自傲等消極的人生態度相聯系。
所以,在談到繼承傳統美德時,應從時代進步的角度,對傳統美德進行再認識,使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 更好地體現時代的要求,反映新時代的風貌。
(二)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道德文化遺產,從時代的要求出發,對道德文化遺產進行更新改造,為現實服務 。
傳統的道德文化遺產是古人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它們流傳千百年,至今仍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借鑒價 值。對這些傳統道德文化遺產,應本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原則,進行更新、改造,賦與新的生命力,在新 的歷史條件下加以合理的利用。
有些優秀的傳統篇,如優秀的傳統故事、格言警句,可以直接納入小學思想品德課教材。目前,我們教材 中已吸收了一些,如“狼來了”、“鑿壁借光”、“十八缸水”等故事,以及古代的格言、諺語,但隨意性較 大。我認為,對優秀的傳統篇應有一總體考慮,對其中代表中國道德的精華、具有流傳價值又符合小學生理解 能力的,應有意識、有重點地吸收到教材中,使這些傳世佳作一代一代傳下去,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品德 課教材風格。
有些傳統道德,如孝敬父母,在封建社會中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是封建家庭倫理觀的核心,體現著封建 的宗法依附關系。特別是“父為子綱”、“父母在不遠游”之類的說教,是我們今天應屏棄的,但其中贍養父 母、尊敬父母等觀念還是要提倡的。對類似這樣的傳統道德,我們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照搬古人的說教, 而是在更新、改造的基礎上,賦予新的內涵,使其成為反映時代要求的新道德。
另外,古代蒙學中采用的一些方法,我們也可以考慮借鑒。如《增廣賢文》,將各時代和當時社會廣為流 傳的格言、諺語,用依韻歸類的方法編排成文,讀來瑯瑯上口,便于詠誦和記憶;再如《三字經》,將道德要 求和道德故事用三字排列方法,編成順口溜。學生在讀誦中記住了這些故事和要求,數年后,一想起“三字經 ”,就能回憶出故事的內容及所講的道理。兒童期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期,在這時給他們一些至理名言, 讓他們記憶、背誦,將會使他們終生受益。當然,我們不能照搬古時的方法,它們只是給我們提供一個思路, 我們還應根據當今時代的特點編出具有時代風格的新篇。
(三)在克服傳統道德觀中消極因素的基礎上,不斷確立反映時代精神的新道德,以新道德代替舊道德。
當我們談到繼承時,也應看到傳統道德中存在著的不可低估的消極因素。它不僅根深蒂固地積淀于人們的 思想意識中,而且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
如封建的家庭依附觀念對現代孩子的影響,集中表現為孩子對父母的過分依賴和獨立意識的欠缺;再如, 長期存在于沒落封建統治者中的擺闊氣、講排場的風氣,在今天的社會中也有反映,由此造成一部分學生道德 觀念的混淆,以顯闊、出手大方為美;另外,在傳統觀念中存在著的保守性、封閉性,造成我們民族長期以來 求穩求安、墨守成規、滿足現狀的心理狀態,缺乏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現代的青 少年一代。
>> 高職中外合作辦學中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問題研究 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對中外合作辦學教育公平的影響 探索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 本科以上層次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分析 以中外合作辦學為平臺引入優質教育資源的實踐與思考 本科及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發展芻議 2011年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實踐的比較研究和啟示 江蘇普通高校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調查 本科層次會計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境外優質教育資源本土化的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研究 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外教師聯合授課的實踐與探討 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辦學項目中優質教育資源的識別與引進 高職中外合作辦學外方課程教學質量監控與對策 中外合作辦學外方教師聘任與效益化管理 中外合作辦學 中外合作辦學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創新研究 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辦學若干問題的思考 影響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大學英語教學的因素及其提高途徑 關于新建本科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的思考 試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人才培養體系特點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⑤http://highereducationstatistics.deewr.gov.au.
參考文獻:
引灤入津工程是一個包括跨流域引水、輸水、蓄水、凈水和配水等綜合性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城市供水系統。因此,黎河產水量的多少和水質的優劣關系到黎河下游水庫的水量調度和水質安全,直接影響天津市的城市供水質量。本論文通過水環境容量計算方法,量化水環境承載力,分析評價黎河水環境,對黎河的自凈能力進行分析,并且由黎河自凈能力大小提出防治措施及管理方案。其成果不僅對黎河安全,優質輸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對輸水河道的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2、黎河基本概況
黎河發源于河北省遷西縣燕山山脈丘陵區,自東北向西南流經河北省遵化市建明、黃臺口,經遵化市城南、東灘村、前毛莊、王各莊至天津市薊縣西龍虎峪附近與沙河匯流后入于橋水庫,沿程接納了15條支流,流域面積560km2,河道全長76km,其中利用輸水段長57.6km。其特點是河底坡降變化大,河床深淺變化大,河寬變化大,河床底質變化大,河道彎曲弧度變化大。根據地形、河道特性及地質條件,將黎河輸水段劃分為上、中、下三部分。黎河輸水段設計流量為60m3/s,校核流量為75m3/s。根據1960~2001年前毛莊水文站42年水文統計資料,黎河洪水洪峰流量大多在100~585m3/s之間,多年平均307m3/s,最大實測洪峰流量為1360 m3/s。黎河流域的地下水主要為降水,該地區地下水水質良好,其化學類型為重碳酸鈣鎂,水礦化度小于0.2g/L。根據遵化市氣象站資料,黎河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區,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涼爽,冬季干燥寒冷。年平均氣溫10.9℃。
黎河輸水段上游河道由炸糕店至后黎河店全長12.64km,河道為寬淺型,河床由砂卵石組成;中游河道由后黎河店至黎河莊全長10.39km,河道為寬淺型,河床由砂礫石組成,逐漸由粗變細;下游由黎河莊至果河橋下全長34.57km,河床以粗中砂為主,局部有細礫、細砂,河型為深彎曲型。
近年來,由于上游鐵礦廠的尾水排入,部分河床和河灘沉積了厚度不等的呈粉砂狀的礦砂。
黎河水體污染物主要來自工礦企業點源和農業面源等污染。
工礦企業點源污染主要來自遵化港陸鋼鐵有限公司、唐山建龍焦耐廠以及黎河沿線分布的鐵選廠等支流排污口。工業點源污染物排放量大,對水體污染較嚴重。遵化港陸鋼鐵有限公司經支流排入黎河水體中的總氮7t/a,,總磷2.1t/a,化學需氧量31t/a,氨氮7t/a,鐵14t/a。唐山建龍焦耐廠主要污染物為高錳酸鹽指數、硝酸鹽氮、氨氮、總氮、總磷和總錳。
農業面源污染的來源廣泛,包括農田化肥的流失、農村村莊生活面源、禽畜養殖。面源污染具有污染源分散、排放不穩定、污染過程緩慢等特點,是影響黎河水質的重要原因。
3、底泥污染物的監測
為研究黎河河道底泥中污染物的累積程度、通過分析2008年8月和10月分別在黎河上、中、下游分層次取的底泥樣品,分析底泥污染物的累積水平。
3.1 取樣點布設
2008年8月3日和10月24日在黎河輸水前分別在黎河的上、中、下游選取炸糕店、東灘橋、夏家峪三個采樣點,在河灣泥沙沉積處取表層(0~5cm)、中層(5~20cm)、底層(約20~40cm)的底泥樣品,部分新鮮土樣密封后在實驗室測定銨態氮和硝態氮,其余土樣室內風干、過篩,分析各層中污染物的含量。
3.2 監測項目
監測項目:pH值、全氮、全磷、有機質、氨氮、硝態氮、Fe、Mn、Hg、As、Pb、Cr、Cd等13項。根據《農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范》中規定的方法監測分析。
3.3 底泥營養物質的監測結果
底泥取樣主要在沉積的粘性土和亞沙土河床段,避開了細沙和粗沙的河床。由于黎河在8月至10月之間曾有一次小規模的輸水,造成兩次監測結果有很大差別,從上游至下游底泥污染物在0-40cm處的沉積規律也很不明顯。
根據實測污染物檢測值可知,輸水前后除pH變化較小外,其他后各種污染物濃度發生了較大變化,并且其濃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均有一定變化。輸水后,硝氮的濃度在上、中、下游均減少。
黎河在不輸水的時候,河道流量小,由于流域范圍內的生活污水、農田排水、選礦廠尾水隨支流不斷的排放,河道中積累了大量污染物,造成非輸水期引水河道有機質、全磷、全氮、硝氮等濃度異常高。黎河輸水后河道橫斷面污染物濃度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上游段全磷、全氮、硝氮的濃度都有因輸水有很大幅度的減少,而硝氮最為明顯。上游段,輸水前硝氮的濃度在5-20cm處濃度最大,其濃度約是0-5cm的3倍或是20-40cm處的2倍,輸水后,垂直方向上濃度相差不大。只有氨氮在輸水后濃度有較大的增加,由于泥底沉積物的氨氮含量在輸水過程中不斷釋放,且氨氮主要來自化肥的施用和農村分散生活用水,所以濃度不斷上升。
中游因輸水導致,有機質由原先0-5cm濃度較高的情況變為垂直方向上基本平衡,隨深度的加大略微加大。輸水后導致,硝氮的濃度和中游磷在20-40cm的濃度有較大的減少。下游段,有機質濃度因小規模輸水后變化幅度較小,相比輸水前,有機質、全氮和氨氮在5-20cm處濃度增加,其余污染物均有小幅度的下降。
因輸水的關系,導致大多數污染物被水流帶走和河流自凈,使有機質、全磷、全氮、硝氮有較大幅度的降低,尤其是硝氮和全磷較為突出。而因輸水使氨氮濃度有較大的增漲,并且高濃度區由中游斷面上移到上游斷面。
3.4 底泥金屬元素的監測結果
黎河的主要水環境功能是為于橋水庫輸水,底泥質量按《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中的一級標準進行評價,即按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的土壤類型進行環境質量評價。2008年10月對炸糕店、東灘橋、夏家峪三個取樣點底泥中的金屬含量(鐵、錳、砷、汞、鉛、鉻和鎘)進行監測。《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中沒有規定鐵和錳的標準值,錳的含量參考北京地區土壤元素背景值,其范圍在218-672mg/kg,平均值為419mg/kg。
5、自凈能力
底泥污染物釋放的浸泡實驗證實黎河河床對鐵的吸附沉降能力非常強,因此,雖然黎河干流和支流兩岸有大量選礦廠,將富含鐵、錳的尾水排入河道,但鐵錳很易被懸浮物吸附,在底泥中沉積,這種沉積造成黎河底泥鐵錳含量很高。水體自凈系統會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在較強擾動的條件下,表層底泥中的鐵(如輸水初期)可能釋放出來,但很快又發生沉降,因此,盡管黎河底泥中的鐵含量高達4%,在水體中鐵卻很少出現超標現象。
底泥浸泡實驗表明,黎河對有機質、總磷和總氮也有較好的凈化能力,包括吸附沉降、曝氣分解等。黎河卵石加沙質河床、大比降河段、多道跌水壩的設置以及高含量懸浮物使其對污染物有很好的分解和沉降能力。但對不同污染物的主要凈化機制可能不同,如對有機質和總氮主要是曝氣降解(有機質在底泥中的含量低,浸泡實驗發現總氮容易從底泥中釋放出來,表明這兩種污染物在黎河中不易沉降),對總磷可能以沉降為主。分析2008年10月非輸水期黎河主要支流和干流多個斷面的水質監測結果,表明在支流污染物不斷排入的狀況下,干流污染物的濃度呈波浪狀變動,雖然在上游和中游污染物大量排放的條件下,中游的東灘橋斷面污染物濃度會上升,但與支流匯入的高濃度污染物相比,干流對有機質、總氮和總磷的凈化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反映了黎河從上游至下游沿程TN、TP的這種排污-凈化-排污-凈化的波浪狀變化趨勢。
7、水環境污染防治對策
7.1 加強水源地保護
建立健全水質監測和監督體制,提高水質透明度,加快飲用水源監控系統的建設,合理布置設置站點,加強水域水漬的監測、監督、預測及評價工作,為保證水源地安全提高可靠的技術支撐。
7.2 依法治水, 強化水資源管理。
水資源屬國土資源, 應結合國土整治統盤考慮, 在開發水資源同時, 應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水環境質量的評價。建立并且健全水資源的管理機構, 加強對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規劃。
7.3 制訂水污染防治規劃, 建立河流污染預警機制。
要根據流域或區域內的經濟發展、工業布局、人口增長、環境容量、水體功能及治理情況等因素, 制訂水污染防治規劃。同時應逐步建立河流污染自動監測系統,及時發現水污染問題,并建立河流污染應急預案。同時要盡快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實行排污權交易,以經濟約束污染排放。
7.4 加強工礦企業點源污染控制
對于工業排污的污染情況,要求工礦、企業改進生產工藝,以減少生產原料及最終產品流失量,同時加強排污處理,加強水的循環利用,減少污水排放量。或者是讓點污染源排放的污水直接納入遵化市的生活污水處理廠。
7.5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
(1)要推廣科學合理的施肥方法,如適量施肥,土中施肥,避免重復多次使用同種肥料、推廣綠地種植和秸稈還田等。另外,在農田和水體之間建立合理的草地或林地過慮,也可以大大降低水體中氨的含量。
(2)采取措施控制養殖業的污染。應遵循生態規律,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料和沼氣。推廣畜禽養殖業糞便綜合利用和處理技術,鼓勵建設養殖業和種植業緊密結合的生態工程。
7.6 為保證水質所采取的工程措施
為避免向引灤水體釋放有害物質,減少人類活動造成的污染,提高管理效率,美化河道環境景觀,規劃對點污染源和面污染源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即治污截污工程、綠化林帶工程及封閉管理工程等。
7.7 建設黎河下游濕地生態系統
于橋水庫70%以上的污染負荷來自于上游河北省,針對污染源廣且分散的特點,結合水庫的實際條件,擬采用投資少且凈化效果好的生物工程措施。結合黎河下游的實際條件,擬對黎河、沙河的來水進行凈化處理。規劃在黎河下游即水庫上游庫區22m高程以下的直接淹沒區和圍堤南、北魚塘,建設濕地處理系統,充分發揮植物的攔截、吸收、吸附作用,結合物理沉降、化學反應等機制,攔截水庫主要入水口(占水庫入庫水量的85%以上)汛期降雨、引灤輸水等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及污染負荷,降低水體中氮磷含量,達到抑制庫區藻類過量繁殖而改善水庫水質的目的。對于黎河在汛期來水和非汛期輸水時,都應將頭水導入前置生物凈化池,凈化水質達標后方可進入于橋水庫。
7.8 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眾參與度
解決水質污染問題需要政策、技術和工程的多方面綜合防治,而更重要的是全社會公眾的深刻認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對策。有關部門要采取各種有效形式,開展廣泛、深入、持久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要使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水觀念,使廣大群眾懂得保護水資源、保護水環境[15]。促使人們自覺轉變落后的用水觀念和用水習慣,要加強輿論監督,對浪費水、破壞水質的行為公開曝光。把節水和環境保護變成公眾的自覺行動。
8、結論
本文通過對黎河的主要污染物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同時分析輸水期與非輸水期各種污染物濃度變化的不同。金屬汞和鉻的含量均在炸糕店處超標,金屬鐵、錳在炸糕店、東灘、夏家峪3個斷面均嚴重超標。通過底泥的浸泡實驗,得出黎河河床對鐵的吸附沉降能力非常強;而總氮在輸水過程中不斷釋放,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總磷濃度很少超標;CODMn濃度在黎河干流河段變動幅度大。從上游到下游,由于凈化、吸附作用,有機質濃度顯著降低。底泥的擾動實驗表明,隨著不斷擾動-靜置的交替,總氮濃度有所少量增加,總磷的變化以吸附沉降為主;CODMn變化趨勢與浸泡靜置實驗相似;鐵被吸附沉降的性能強。通過計算水環境容量,分析COD和氨氮的水環境容量的大小,得出:黎河在輸水期水環境容量能滿足要求;在非輸水期,雖然黎河對污染物有一定的凈化能力,但由于其納污量遠遠高于水體的水環境容量,造成污染。從而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一些政策性,工程性,技術性的措施來防治黎河水污染。■
參考文 獻
[1] 賀瑞敏.區域水環境承載力理論及評價方法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江蘇:河海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