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品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文學作品;類比聯想;周易
類比聯想思維是通過直觀可感的物象,憑著人們的聯想與想象,用來闡發事物更深層的意趣、意旨和事理。語言文學的賞析,重要的是讀者會欣賞文學作品。而掌握一些研究文學的必要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研究語言文學作品。其中類比聯想就是比較重要的方法之一,尤其在欣賞古代詩文方面。
一、《周易》:類比聯想的起源
從被漢史家司馬遷列為“群經之首”和“大道之源”《周易》開始,就非常重視取象思維,不是“象”本身,而是“象”所蘊涵的“神圣明之得”。它也開創了類比聯想思維的研究方式。而我們所說的“言外之意”“畫外之音”,都是取象思維所產生的妙不可言的“驚人”效果。類比聯想是由某一事物引起人腦中與他有某種類似的另一事物的聯想。它主要是從具有相似特點的同類形象、性質、內容等進行的聯想。如枯木逢春,這種自然現象和人事有許多聯想我們可以推導出沒有希望的事件或境地突然又煥發了生機。《周易?大過》有兩爻,一是“枯楊生,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二是“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前者是枯萎楊樹發芽了,老頭娶到一個年輕妻子,自然現象與人間世情聯系起來。而后者是枯萎楊樹開花了,老太太暮年嫁給了一個年輕小伙子。這兩種情況,在今天我們看似正常,古今思維方式卻不一樣,“無不利”與“無咎無譽”體現了社會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另一原因是,當時的婚姻主要是為了傳宗接代,從生育的角度來看,老頭娶年輕妻子不影響生育,可是老太太嫁給了年輕小伙子可能就影響生育。這就是《周易》從天象推導人事,再推導一個吉兇的判斷。可以說它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類比聯想的范例。后世文學詩詞大都受到它的影響,或多或少地借鑒了這種方式。
二、類比聯想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意象、意境、情景交融,比興,象外之象、意外之味,“鏡中之花,水中之月,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等等,都與《周易》的類比聯想有淵源關系。類比聯想可啟發人的想象和創新,增強審美情趣。它將抽象的情感轉化為具體主體的形象表現出來,獲得含蓄蘊藉的效果。如“浮云游于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游子皆漂泊不定,因相似而意象疊加;“落日”,在農業文化背景中,黃昏意義重大,那是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時刻,漂泊異土他鄉的游子每至黃昏倍思親,“最難消遣是黃昏”。“落日”與“故人情”因相關而情景交融。《詩經?采薇》中有詩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折柳送別漸成一種習俗。因發音相似,“柳”可聯想為“留”;又因“柳”生命力極強,插根柳枝就能活,于是就可聯想到美好的祝愿。又如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天象與他的離愁別恨相關聯,表達了他的傷情。
類比聯想思維模式在詩歌鑒賞中更是不可或缺,能將詩歌中有限的時空巧妙地擴展。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詩歌字面信息有限,也就是述說了一件平常之事,但若展開聯想,作品蘊藉不止在此,李龜年是唐時樂工,代表了唐文化最輝煌的藝術,當年出入將相王府唱盡大唐王朝繁華與昌盛,而安史之亂后,這位名噪一時的歌唱家流落江南,以滄桑之聲唱出晚年境遇。當年之歌與今日之歌聲對比,無限滄桑盡在其中,更令人想到一個逝去王朝的悲涼。這些都很好地詮釋了言外之意、話外之音的深義。
三、類比聯想思維方式的特點長于抒情,拙于說理
類比聯想思維方式模糊、靈活、開放,長于抒情,但所推知事理不夠明確,具有很大的歧義性。如,古人常以水喻德和某種人生感悟。《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類治、事善能,沙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這里實際說的人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有道德的人像水處在低下的地方一樣謙虛,心就像水一樣淵博沉靜,付出像水一樣滋養萬物而不求回報。言行就像水照萬物的清晰一樣有誠信,為政就像水除污垢一樣有政績,做事就像水能方圓一樣有最好的功用,有道德的人就像水的不爭,因為不計較,所以沒有怨尤。“水至柔,卻柔而有骨,滴水穿石”“天外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又可比喻堅忍。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執,與時俱進,因勢而變,又可比喻靈活通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又可比喻胸懷博大。水去不可復返,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可以看出由自然現象得出抽象判斷,只是相似相關。用于聯想、抒情可以,但在說理上卻有它的局限性。
由相似關系引發類比聯想,這并不是對作者本意的理解,有時只是臨時借用,但卻直接影響了后世對著作解釋的觀念與方法。“以意逆志”,以己之意推求古人之志。更何況古人認為《詩》《易》乃圣人所作,于是從其選擇詩句進行諷諫,表達自己的意思,賦詩言志,成為“人無定詩,詩無定指”,根本就不是解釋詩人意旨,而是變成了斷章取義,望文生義。
在《庖丁解牛》篇,今天我們通常是通過庖丁解牛故事揭示“認識規律、掌握規律、精益求精“的道理。但莊子并不是這樣的本意,他生活在那種戰亂的年代,彷徨苦悶,只能走向內心世界的一種超越,追求一種逍遙游,精神的自由,人格的獨立。因此《莊子》整個的思想邏輯,就是過程要逍遙,而且盡可能自然而然,不能因為意外災難而夭折,逍遙快樂地走完上天所安排的生命旅程,這叫“得盡天年”。《庖丁解牛》選自《養生主》,實際上講的是養生的方法,所以《庖丁解牛》實際是在打比方,把刀比喻人,而牛的技經肯綮就是社會矛盾,即人如何生活在一個矛盾叢生的社會中生存。“刀刃者無厚”“彼節者有間”“以無厚八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其結果是“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表明自己不受政治的影響,快樂、逍遙地生存,莊子本來講的是實現逍遙的方法。
因此,讀解作品不能隨意戲說,至少要以文學四要素及四者之間的關系,整體性思維來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主題,如圖所示:
從讀者角度說,讀者要了解作品本義,就要了解作者的創作動機,要了解作者的創作動機,就要了解影響作者創作動機的時代因素。
所以說,我們掌握類比聯想的思維方式欣賞文學作品,也需要聯系現實,了解作者的創作動機,把握其生活背景,才能更好地解讀中國古代詩文作品。
參考文獻:
[1]馬恒君.周易正宗[M].華夏出版社,2007.
“海拔五千公尺以上的高原永凍地帶,攝氏零下四十度的嚴寒,這些徒步行進的中國軍人,他們,究竟要干什么?
他們等待著它的消失,或者是凝固在那里。
然而,曲線頑強地向前延伸,延伸……”
這是畢淑敏《昆侖殤》中的一段起始的文字。
開始時輕松地歪斜著身子,我閑散地讀著散發濃濃墨香的字體。隨著行文的深入,仿佛有來自雪山絕頂的威嚴壓迫,我不自覺地立直了脊梁,一個字一個字地慢慢吞咽,就像絕頂拉練中的士兵們堅韌地吞下積雪求得生存。
駐守昆侖的長官,“一號”平地擲雷的決定讓所有人都不能夠理解,包括我。在他,這是一次部隊靈魂的重塑,一次前無古人,或許永遠后無來者的試練。而我,也是大多數人無法理解的是,在那樣一個凍結生命的無人區,發動上萬兵士,只是為了一場普通的拉練。意義何在?“拋卻了實質而單純的復制苦難本身。”——這是書中參謀和自己長官爭論時的言辭,道出了眾多人的疑惑和不解。或許生命的強度和韌性只有在絕境的拉扯和掙扎中才能夠準確測量。
“麻木而機械的,只是看著前面的人把腳抬起來,她就把腳落下去。”什么都無法思考,除了向前,除了喘息,還聽得見關節同腳落在雪地里一樣嘎吱的聲音。盡管《昆侖殤》中,小畢是有些困惑的,但是她也模模糊糊感覺到了一個邊防戰士的純潔與榮耀。因為她的書中始終隱隱響著一種像雪山一樣明晰的生命的軍歌。曾經以為的生命的意義在巍巍昆侖的碾壓下只成了一張薄薄的冰片,我想,畢淑敏自己都沒有想明白這個紛繁的命題。只是她經歷了,捱過了,體味到或正在反復咀嚼那足以受用一生的東西。而我同樣也是困惑的。這問題的解答,在兩年后偶然看到了翻拍的電視劇《在那遙遠的地方》,我才真正得到。
在電影走入文學主流的今天,電視劇卻被置于不尷不尬的邊緣,想承認它也是影視藝術的一種,總也讓人不那么痛快。但是《在那遙遠的地方》卻猶如皚皚白雪中那唯一的一點青翠的顏色,令人欣喜而振奮。劇中講述的是在那樣一個火熱的年代中投身軍營,投身昆侖山巔邊防的青年人的一些舊事。之所以不愿說故事,是因為那樣激情燃燒的歲月,那樣動人而又瑰麗的情感,是真實的存在于這圣潔的雪山中的。只是這些永遠鐫刻在雪山上的名字,永遠埋藏在白雪下的英魂,我們沒有辦法一一知曉。
舊事在變成故事的時候,洗去了太多的嚴酷,卻留下了更多的感動。袁鷹,是在那遙遠的地方,像雪蓮花一樣潔白無瑕的好姑娘。她是一名護士,卻更是一位軍人。就在恢復高考的那一年,在她坐在下山的車上即將去上軍醫大學的時候,卻在暴風雪中為了挽救被困在家中的牧民,徒步走了幾公里。最后,永遠地留在了雪山。畫面中她被風雪凍得白皙透明的睡顏,就像凝結在冰晶中的雪蓮花一樣,有一種驚心動魄的美,此時天地無言,昆侖靜默……
犧牲是一個壯烈而短暫的瞬間,但又會延伸為永久的思念。不過,長久以來的守候更需要一種堅守的力量。寂寞一詞,突然在“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一句中,淪為一種調侃,誰都可以說自己寂寞,可是誰又曾體驗過真正的寂寞。大雪封山,幾個月都吃罐頭蔬菜,極地,高寒,缺氧。但是這與寂寞相比,真是微不足道。眼前是一片白雪,往遠處看是一片白雪,踮起腳尖極目遠眺——還是一片白雪。泰戈爾說:“天空沒有我的蹤跡,但我已飛過。”在雪山,天空沒有飛鳥的蹤跡,戰士們也知道不會有鳥飛過。最高興的事是遇到牧民走失的家畜,一只兔子都可以引來一陣歡呼和幾天的歡笑。每天,在惡寒的天氣中,邊防戰士裹著厚厚的軍大衣,再披件白色的防風外套,手拉著手,巡邏除了雪什么也沒有的北線防區、西線防區,再在值班日記中記下:北線防區一切正常,西線防區一切正常。那樣什么也沒有的正常的白色中生長著的不平凡的移動的翠綠,有一種生命最原始的頑強力量。大音希聲,任何東西,在這樣的力量底下都只能沉默。
生命很脆弱,可是有信仰的生命卻可以堅強到不可思議的地步。昆侖山頂的邊防戰士們將自己的生命高度抽拔到足以與昆侖山平視的地步,一般世間的聰明人認為愚蠢的無意義的事情,他們可以拼盡生命去堅持守候。究竟是什么在支撐著他們?
這樣的答案往往很難找尋,有的人窮盡一生都沒有明白,卻又簡單明晰,就像人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也許就是因為太過自然,所以我們沒有察覺。每一天,戰士們巡邏完畢,總要搬塊石頭放在烈士陵園前。開始,我以為這可能是用來計數的石頭。電視劇的最后,當主人公放上最后一塊石頭,鏡頭拉遠,整個昆侖山的一側盡收眼底。皚皚的山背,什么都沒有,只有用石頭一點一點壘起的,仿佛要一刀一斧劈在心上的6個大字:祖國在我心中。
祖國在我心中!
這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同巍巍昆侖一道,成為振聾發聵的強音。什么軟弱的,卑怯的,猥瑣的盤算和計較,在這樣的威嚴下都顯得那么可笑。有些事,不需掛懷;有些事,卻必須用生命鐫刻銘記:祖國,在我心中!
60年風雨兼程,60年的紀念日,我想,總是值得驕傲和高興的。但是我們更多的是要懷著感恩的心,發自內心的理解感謝保衛著祖國的人,那些讓祖國平平安安走向明天走向未來的,最可愛的人。
張貴君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著名中藥及保健食品專家,中國商品學會副會長、中國商品學會中藥商品學專業委員會會長,創立了中藥藥效組分即是中藥標準物質、中藥的基原應分為藥品基原和藥材基原、中藥資源應分為藥品資源和藥材資源等科學概念與研究思路,主張以論證方法學為重點的中藥教育學術思想和中醫藥傳承創新、合作發展的戰略思想。1995年被授予“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專家”和“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稱號。編撰出版中醫藥學術著作近90部,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申請和獲得專利10余項,主編了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藥鑒定學》和《中藥商品學》。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有些人認為中藥沒有毒性,經常吃也沒害處。還有人認為吃以中藥飲片為原料的保健食品既可以治病,又能強身健體,因此像吃飯一樣來吃,幾乎每天不停。中老年人是中藥保健品的目標消費人群,據調查,有70%的老年人長期服用中藥或中藥類保健品。雖然中藥保健品使一些人受益,但也有一部分人并沒有收到期望中的效果,還有少數人因為應用不當而損傷肝腎,危害了身體健康。實際上,中藥不論是藥食兩用的,還是規定可作為保健食品原料的,都具有中藥的屬性,不可濫用。
食品與健康:現在市場上的中藥類保健品非常多,有些人認為這些保健品就是食品。您能幫助大家了解一下中藥類保健品與食品有什么區別嗎?
張貴君:市場上很多中藥類保健食品披上了食品的外衣,如制成袋泡茶、飲料、糖果、糕點等形式。人們普遍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認識,即來源于中藥或利用天然植物加工成的保健品是非常安全的,至少要比化學合成藥的副作用小得多。因此,一些人想預防疾病,就時不時地吃點中藥以保健。
保健食品是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的,有劑量的明確要求,可以調節機體功能,降低疾病風險,增強體質,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不能代替藥物使用,長期食用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特殊食品。從理論上講,保健食品首先是食品,比藥品安全。但是,如果用量過多、時間過長,有一些保健品也會產生毒副作用,并有損健康。按照有關規定,保健品的原料選擇以藥食兩用及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藥材為基礎,按國家規定的27個保健功能,有固定的處方、制作工藝、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以及功能、毒理等實驗數據支撐。
來源于中藥保健食品的原料選擇有“藥食兩用”性,多數既是中藥,又是常吃的食品,比如大棗、山藥、枸杞子、生姜、薏苡仁等。于是出現了許多對中藥保健品的認識誤區,有人認為食用方便,又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可代替食物起補充營養作用;也有人把它們作藥物使用。實際上,很多健康人不需要額外食用保健品,病人如果亂用補益類中藥或保健品,引起的癥狀表現容易與原發病混淆,影響對疾病的判斷。例如,人參雖然可以益氣健脾,但是如果老人長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食欲減退、消化不良,讓人誤以為是得了胃病。因此,必須明確中藥保健品與藥品是有區別的,千萬不能混用,也不能隨便服用。
食品與健康:超市、藥店里的中藥保健品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有的人誤認為中藥保健品是萬能藥,有人迷信其能治療某種頑疾,今天吃這個,明天吃那個。那么,亂服中藥及其保健品會給健康帶來什么樣的危害呢?
張貴君:一些不法商家夸大宣傳其產品的保健作用,或違法添加藥物成分使“效果”立竿見影。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治病心切,很容易被虛假宣傳誤導,甚至把中藥保健品當作營養品長期大量食用。這樣做不但無益,反而給身體帶來不良的影響。因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隨年齡增長而逐年下降,會影響藥物成分的吸收;代謝分解藥物的肝藥酶生成及活性逐漸降低,會影響藥物的代謝和排泄,使老人對藥物的敏感性增強,易發生不良反應;老人腎臟的排泄功能降低,使藥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延長,血漿藥物濃度升高,容易出現藥物蓄積中毒。據國家衛生部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數據,近幾年來我國各級醫院的住院病人中,每年約有19.2萬人死于藥品不良反應,而因藥物不良反應需要住院治療的病人則多達250萬。其中,亂吃中藥引起的藥物不良反應也不在少數。
其實,無論中成藥還是中藥保健品,進入人體后都要經過肝臟解毒,腎臟排泄,都可能產生毒副作用。中藥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些中草藥的根莖會吸附有毒重金屬,如汞、鎘、鉛、砷等,經常大量服用這樣的中藥就容易造成汞、鎘、鉛、砷元素的嚴重超標;二是有些中藥本身就有毒,如巴豆、砒霜、附子等;三是有些中藥雖本身沒有毒性,但如果不加辨證地使用也會有害,比如腎陽虛的人吃六味地黃丸只會越吃越嚴重。
有些中草藥雖然毒性輕微,若使用劑量過大,也會產生嚴重毒副作用。如早年報道的關木通、防己可使腎臟受到損害,何首烏可引發肝炎和黃疸等不良反應。國外有關含中藥成分的功能性食品使用中發生不良反應事件的報道也不少。比如美國曾發生4例服用減肥食品消費者的死亡事件,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認為與致瀉成分有關,并公布了部分具有致瀉作用的植物藥名單,其中包括番瀉葉、蘆薈、大黃根、蓖麻油及鼠李等。
中藥大部分是天然藥物,有效成分比較復雜,如生物堿、皂素、鞣酸質、揮發油等。既然是藥,多數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來講,中藥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藥要小些,但也有些藥物毒性較大。因此,在慢性疾病的治療過程中,以及滋補調理身體,一定要先咨詢醫生,并到正規藥店購買藥品或保健品。
食品與健康:怎樣才能避免中藥及其保健品的的毒副反應呢?
張貴君:中醫理論說 “是藥三分毒”。古人對于中藥的毒性就已經非常重視,幾千年前成書的《神農本草經》已經將365種中藥根據毒性大小分為上、中、下三個級別。只要正確地按照中醫理論方法去運用,中藥的毒性就能被用來治病,而且可以控制。中醫師先根據患者的病情開出配伍處方,中藥師再嚴格照方抓藥,最后患者按照正確的方法煎煮,這樣吃就不會出安全問題。倘若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不得當,可能會事與愿違。就拿人參來說,雖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的天然滋補強壯類保健品,但如果不辨證使用,不加節制地服用則會使血壓升高,并會抵消華法林等抗凝血藥的作用。
只有經醫生正確辨證,合理使用,才能規避中藥的毒副作用,而取其治療作用。服用龍膽瀉肝丸中毒的,多是把它當成減肥藥,不經醫生診斷就長期大量服用造成的。我們都知道,中藥湯劑很少用單味藥,一般每個方子都由幾味中藥配伍使用,每一種中成藥也是由多種藥材制成的。中藥之所以要多味藥搭配使用,講究“君臣佐使”,就是為了讓各種藥材之間相互制約,來減輕或者規避毒副作用。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提一下,中藥材的品種混亂問題較多,目前國家衛計委與有關監管部門正在規范中藥材市場,為百姓放心用藥掃清障礙。比如,有些來源于同一科屬的草藥雖然同名,在成分和藥理上卻是不同的。以前報道的中藥材馬兜鈴的腎毒性,造成中毒的根本原因就是馬兜鈴品種被張冠李戴了。可見,中藥材以及中藥產品的的合理使用,離不開專業人員的指導。
食品與健康:選用中藥及其保健品時,哪些問題是消費者應該注意的呢?
張貴君:中藥的安全問題近些年也引起人們的重視。比如有的老年人誤聽宣傳,認為中藥保健品都對健康有益,同時服用多個品種。服用保健品品種太多,常相互干擾,產生毒副作用。如果預防疾病或輔助治療確需服用某些中藥或者保健品,需要確定功效,在醫師、藥師或營養師的指導下購買使用。
1.最好只吃一種。中藥配合后會發生復雜變化,有可能會產生不利于人體健康的毒副成分。如保健品中常見的鹿茸、何首烏、甘草、人參等,這些中藥與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藥苯乙雙胍、格列苯脲、胰島素等同時服用時,中藥里所含的糖皮質激素樣物質能使酶異生,減少人體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葡萄糖的分解,使血糖升高而加重病情。所以,為了防止含有中藥成分的保健品對所用的藥物產生影響,應注意不要同時用幾種保健品,最好根據主要病癥只吃一種。要根據“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補充身體最需要的成分,如免疫功能低下者,應選購能調節免疫功能的產品,糖尿病患者應選購調節血糖的產品。
2.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要聯系自身的身體狀況,選用適合的中藥及保健品。如人參制劑有升血壓作用,高血壓患者應慎用;腎陽虛者選擇金匱腎氣丸;腎陰虛應選擇六味地黃丸等。
關鍵詞:專業建設;特色專業;市場營銷
作者簡介:黎建新(1966-),男,湖南華容人,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主任,教授;葉澤(1962-),男,湖北仙桃人,長沙理工大學副校長,教授。(湖南長沙41011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電力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方案研究”、200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市場營銷案例教學創新與特色案例開發”、2008年湖南省特色專業(市場營銷)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8-0040-02
高等學校的特色專業是充分體現學校辦學定位,在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和鮮明的辦學特色,獲得社會認同并有較高社會聲譽的專業。特色專業建設是高校在新形勢下求得生存、獲得持續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手段。特色專業建設的關鍵是特色的提煉和培育,本文結合長沙理工大學的特點,探討了理工院校市場營銷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考和做法。
一、市場營銷專業需要特色
所謂“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現的獨特色彩、風格等”。“特色”有三層基本涵義:一是“人無我有”,即獨特性;二是“人有我優”,即杰出性;三是“人優我新”,即創新性。特色專業是高校在一定辦學思想指導下和長期辦學實踐中逐步創建的獨具特色的富有個性風貌的專業。特色專業應當具有獨特性、杰出性或創新性的特征。
對于市場營銷專業來講,是否應該具有特色,筆者曾經有過懷疑,認為市場營銷是一個通用性很強的專業,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量大,從培養單位的角度來看沒有必要突出其特色。但從近些年辦學實踐和畢業生的就業來看,證明當初的想法是有問題的。一是不少技術性較強的行業在招聘營銷人才時,應屆畢業生不受青睞;二是長沙理工大學傳統就業的幾個行業,如交通、電力、輕工等,對營銷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有停滯傾向;三是一些非營銷專業的畢業生應聘了營銷崗位,從事了營銷工作。這就提出了兩個問題:是市場營銷專業相對于其他專業而言競爭力不強,還是我們培養的畢業生的優勢不明顯?
事實上,隨著高校擴招和大學教育的大眾化趨勢,各高校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上的同構性、趨同性也十分明顯。就市場營銷專業而言,據統計,目前開設此專業的普通本科院校在500所左右,還有上千所高職院校也開設了該專業。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大學都開設了市場營銷專業。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就業市場無疑已經是買方市場。同時,由于各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趨同化,用人單位又普遍感到難以招聘到合適的畢業生。
因此,在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上,確立特色是必要的。專業特色就是一種差異化和卓越性,就是一種競爭優勢,就是一種持續競爭力。作為理工大學培養的營銷專業的畢業生與“985”綜合性大學相比,有何不同?與財經院校相比,又有何差異?與高職院校相比有何優勢?
二、市場營銷專業如何體現辦學特色
市場營銷專業的特色有兩重含義,一是專業之間的特色,即市場營銷專業相較與其他相近專業的差異;二是同一專業校際之間的特色,即市場營銷專業各培養單位之間的差異,也就是辦學特色。
1.專業辦學特色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個專業的辦學特色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過程和培養結果上。培養過程主要涉及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素質、硬件設施、教學管理等專業建設的主要要素上,培養結果就是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一個專業的特色可以體現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培養方案等培養過程要素中,但最終應該是體現在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上。
從市場營銷專業來看,體現專業辦學特色大致有兩條思路,一是行業營銷人才培養特色,二是職能營銷人才培養特色。行業營銷人才培養特色主要是從行業需求出發,采取“行業知識+營銷知識”的培養思路和模式。如醫藥市場營銷、電力市場營銷、體育市場營銷、零售營銷等。職能營銷人才培養特色主要從崗位需求特點出發,培養通用性的營銷人才。如銷售管理、市場研究、營銷策劃、網絡營銷。
2.專業辦學特色應植根于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優勢
特色專業是經過長期建設形成的,是學校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的集中體現。因此,一個專業的辦學特色自然離不開所在學校的辦學特色、歷史與傳承、辦學優勢、辦學理念和辦學定位、辦學條件等。目前開辦市場營銷專業的高校主要有三類,即財經院校、綜合性院校和理工院校,可以發現,由于高校的特點不同,其人才培養特點亦有所不同。
長沙理工大學是一所有50多年辦學歷史的多科性理工科大學,多年來積累了交通、電力、水利、輕工行業辦學的經驗與資源,形成了鮮明的行業辦學與人才培養特色。基于學校的特點和市場營銷專業的特性,將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描述為:具有理工科知識背景的行業(電力、交通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與綜合性院校相比,強調的是人才培養的特殊性和應用性,與高職院校相比,突出的是畢業生的戰略思維和發展持續性。
3.專業辦學特色應得到社會的認可
大學的功能主要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單從一個專業的角度來看,專業辦學特色即是人才培養特色,這種特色只有得到社會的認可才是有價值的,這樣的特色專業也才具有生命力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長沙理工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在辦學過程中,多次走訪用人單位包括行業企業以及畢業校友,聽取多方意見,我們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得到了認可,并得以逐步完善。據統計,市場營銷專業在近10年的辦學歷程中,每年都有將近40%的畢業生被招聘到電力、交通等行業的企業從事營銷工作。
三、如何培育和鞏固市場營銷專業的辦學特色
特色專業的生命力在于其辦學特色。鞏固和培育特色專業的辦學特色是特色專業建設的核心任務。鞏固和培育特色專業的特色,應該圍繞其特色生成要素下功夫。
長沙理工大學市場營銷特色專業肇始于1994年,2008年被省教育廳確立為湖南省特色專業。長沙理工大學主要通過以下幾點培育和鞏固市場營銷專業的辦學特色。
1.在設置課程中體現理工特色
本著“寬口徑、厚基礎、社會適應性強”的原則,培養方案按照“基礎+專業+職業”三個模塊設置課程。“基礎”即基礎課程模塊,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包括“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文化基礎”等,專業基礎涉及“管理學原理”、“會計學”、“統計學”、“國際貿易”、“財務管理”、“金融學”等課程。“專業”即專業課程模塊,主要是指專業核心課程,如“營銷管理”、“市場調研”、“消費者行為學”、“銷售管理”、“產品與品牌管理”、“廣告策劃與管理”、“商品學”等課程。“職業”即與就業領域有關的課程模塊,如“電力市場營銷”、“交通運輸市場營銷”、“服務市場營銷”、“組織市場營銷”。基礎類課程和專業類課程為必修課,而職業類課程為選修課。按照“基礎+專業+職業”三個模塊設置課程,一方面強調了基本人文素質的培養和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又尊重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兼顧了就業選擇的靈活性與適應性。
立足理工類大學特有的多學科資源,在培養計劃中開設了“商品學”(化學類課程),“大學物理”、“電工學”、“電力生產概論”、“電力工程概論”(工程類課程)以及其他理工類選修、必修課程。在培養計劃中規定學生必須修滿一定理工類課程的學分才可畢業。
2.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繼承理工類大學培養工程師的歷史和傳統,長沙理工大學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培養計劃中,構建了從課內實驗、課程設計、學年論文(商業計劃書)、課程實習、畢業實習到畢業論文的實踐教學體系。增加了理論教學中的實驗或實訓教學的比重,還重點獨立設置了12項實驗或實訓課程,如市場營銷認知實習(2周)、市場調研課程設計(1周)、推銷與談判實訓(1周)、銷售管理課程設計(1周)。實踐環節所占教學時數的比重達到35%左右。
此外,市場營銷專業對學生第二課堂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學生積極組隊參加省和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學院舉行的商業計劃與營銷策劃大賽、ERP沙盤對抗賽、演講比賽、素質拓展節等活動,規定對獲得院級以上獎勵的學生可以記一定學分。還要求學生利用寒暑假,參加社會實踐,撰寫調研報告。
3.加強特色課程、教材與師資建設
特色課程、教材和師資是特色專業建設的重要基礎條件。在行業特色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市場營銷專業逐漸形成和培育了一些特色課程,如“電力市場營銷”、“電力企業管理”、“電力生產概論”、“工程/項目概預算”、“招投標管理”、“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等。
由長沙理工大學教師任主編、邀請行業部門業務骨干參與,組織完成了或正在編寫系列特色教材,如《電力市場營銷》、《供電服務管理》、《電價學》、《電力市場概論》、《電力需求側管理》。
特色專業建設中,專業教師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增強專業教師對行業的了解,我們采取了“請進來、走出去”策略,一方面在寒暑假安排年輕的博士到行業企業去見習和考察,另一方面也定期邀請行業企業專家來校開展交流。還組織和鼓勵教師積極與行業企業聯系,主動承擔和開展聯合課題研究。近五年,專業教師接受電力、交通企業委托的咨詢項目將近30個,合同金額累計超過500萬。較典型的項目有:省域電網電力交易機構建設方案研究(湖南省電力公司委托),湖南省級電力市場建設方案研究(湖南省電力公司委托),江西省工業用電同價方案研究(江西省電力公司委托),湖南省電力公司實施“一強三優”發展戰略的研究(湖南省電力公司委托),湖南省電力市場顧客滿意度研究(湖南省電力公司委托)。通過這些項目的開展,為企業和政府部門的管理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專業教師增強了對行業情況的了解,加強了與行業企業的聯系。
參考文獻:
關鍵詞:貿易經濟專業 學科地位 課程體系
貿易經濟專業學科地位的回升
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率先組建貿易經濟系,首創貿易經濟專業。緊接著我國其他高校,特別是財經類院校相繼設立貿易經濟系或商業經濟系,開設貿易經濟專業。
1997年教育部進行專業結構調整。這次專業結構調整取消了貿易經濟專業(被列為目錄外保留專業),全國各高校進行了相應的專業調整,出現以下四種結果:一是本科教育階段保留貿易經濟專業,繼續招收貿易經濟專業學生;二是將貿易經濟專業并入產業經濟專業,原教研室的建置、人員均保留;三是將貿易專業分解為市場營銷專業和國際貿易專業,進一步發展出電子商務專業、物流專業;四是將貿易經濟專業改為商務專業。
對此,曾經開設過貿易經濟專業的高校紛紛表示擔憂,都有恢復貿易經濟專業的打算。未開設過貿易經濟專業的高校也有一些做了開設這一專業的規劃。以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首都經貿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河北經貿大學為代表的12所高等院校,相繼保留或恢復了貿易經濟專業,一些高校也積極培育與引進師資,發展貿易經濟專業。
1998年后,全國高校在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1997版)的指導下,進行專業建設,但是為了順應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各高校根據自身辦學條件也自行設立了一些新專業,以專業方向形式招生的現象比較普遍,全國高校專業設置出現了較為混亂的局面。再之,我國經濟經過14年的發展,1997版本科專業目錄已經不能適應我國培養專業人才的需求。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從2010年開始,教育部組織專家著手進行本科專業目錄調整,兩次公示修改稿。2012年10月,教育部新的本科專業目錄(2012版)正式公布,下放專業設置權力,規范專業設置。在2012版本科專業目錄中,貿易經濟專業被列入“基本專業”目錄中,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同屬于“經濟學”學科門類中的“經濟與貿易類”專業類。重歸“正式”專業,貿易經濟專業必定會煥發新的生機,極大地促進貿易經濟專業的學科建設與理論創新。
貿易經濟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狀況
本文以山西財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和江蘇師范大學四所院校貿易經濟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為例,分析目前貿易經濟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
(一)公共通識課課程設置
公共教育通識課是基于本科生公民素質和職業道德培養要求,結合專業基礎工具培養要求而設置的。表1是四所院校公共通識課的課程設置比較。四所院校貿易經濟專業公共通識課課程設置差異比較大的是大學計算機課程:山西財經大學的大學計算機課程包括大學計算機基礎、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選修)、計算機程序設計(ACCESS)(選修)、計算機程序設計(ACCESS)實驗(選修);北京工商大學的大學計算機課程包括計算機文化基礎和數據庫應用基礎;南京財經大學的大學計算機課程包括計算機基礎、經濟統計與分析軟件應用基礎、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江蘇師范大學的大學計算機課程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A。由于教育部對大學本科公共通識課(公共基礎課)課程設置有統一規定,因此各學校公共通識課課程設置基本相似。
(二)學科共同課課程設置
從學科門類上講,貿易經濟專業屬于“經濟學”學科門類,因此,貿易經濟專業的學科共同課程,應當包含“經濟學”學科所要求的最基礎課程。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1998年7月確定了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共同核心課程,包括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統計學、會計學、國際經濟學共8門課程。表2是四所院校貿易經濟專業“學科共同課”課程設置比較。由于山西財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和南京財經大學是相對成熟的財經類大學,三所學校都有相對完整的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因此,三所院校貿易經濟專業的學科共同課程除基本包括經濟學學科的學科共同課程外,還吸納了管理學科的學科共同課程,成為經濟管理“大學科”的共同核心課程,而且北京工商大學和南京財經大學在學科共同課程設置方面就已經分別通過“流通經濟學”體現出了貿易經濟專業的學科特色。江蘇師范大學貿易經濟專業的學科基礎課是經濟學院的幾個經濟類專業一起確定的,因此,不包含管理學學科的學科共同課。
(三)專業理論課課程設置
表3是四所院校貿易經濟專業“專業必修課”課程設置比較,表4是四所院校貿易經濟專業“專業選修課”課程設置比較。要考察專業理論課課程設置,必須將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放在一起分析,因為在制定專業教學計劃時,有時因為必修課課時的限定,會把一些專業理論課放在選修課里開設。由表3和表4可知四所學校貿易經濟專業專業理論課課程的結構。
山西財經大學:專業理論基礎課(產業經濟學、流通經濟學、消費經濟學、商務談判、商業史、商業倫理學、晉商文化、商務禮儀);對外貿易理論課(國際貿易實務、世界市場行情、中國對外貿易概論、海關通關實務、外貿英文函電、外貿單證與結算);流通業業態理論課(零售學、連鎖經營概論、期貨交易學、批發學、拍賣與典當學);流通業技術理論課(現代流通技術、電子商務、會展學);物流理論課(物流學、供應鏈管理)。
北京工商大學:專業理論基礎課(商業經營策劃、消費經濟學、市場價格學、投資項目評估與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經濟地理、經濟預測、購買者行為分析、采購學、服務管理學、商品學、商事與經濟法概論、合同法、現代廣告學);對外貿易理論課(國際經濟學、國際商務函電、國際經貿英語、國際貿易法);流通業業態理論課(期貨交易實踐、零售學、連鎖經營);流通業技術理論課(電子商務盈利模式實踐);物流理論課(物流管理)。
南京財經大學:專業理論基礎課(產業經濟學、區域市場與區際貿易、貿易史);對外貿易理論課(國際貿易實務、商務英語、國際商務函電、國際投資與跨國經營);流通業業態理論課(零售管理學、批發管理學);流通業技術理論課(電子商務、網絡支付與結算、POS/MIS、互聯網數據庫)、物流理論課(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商業規劃理論課(商業規劃學)。
江蘇師范大學:專業理論基礎課(商業經濟學、消費經濟學、管理學、經濟法、管理信息系統、市場營銷學、商品學、商務談判、客戶關系管理、中國商業史、品牌學、市場價格學、消費者行為學、現代服務學、市場調查與預測);對外貿易理論課(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學、商務英語);流通業業態理論課(零售學);流通業技術理論課(電子商務概論);物流理論課(物流經濟學、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
由上面四所院校的貿易經濟專業的專業理論課的結構可以看出,目前貿易經濟專業課程結構基本上包括專業理論基礎課、對外貿易理論課、流通業業態理論課、流通業技術理論課、物流理論課和商業規劃理論課6個部分。四所學校對各部分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各學校對貿易經濟專業理論基礎課的理解存在差異,專業理論基礎課各學校開設差別也較大。尤其是目前講授的商品流通理論對于解釋現實商業問題有一定的距離。構建貿易經濟專業的基礎(核心)理論,豐富貿易經濟專業基礎理論,形成本學科基礎理論與國際貿易學科基礎理論的充足與充分的差異化,確立貿易經濟專業在經濟與貿易專業類的明確地位。流通技術理論課與流通規劃理論課是近些年大家都認為要加強的課程,但由于缺乏相應師資和教材,開課都很不理想。
(四)專業實踐課課程設置
表5是四所院校貿易經濟專業“專業實踐課”課程設置比較。由表5可以看出,傳統的實踐課程是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專業見習(實習)、社會實踐和課程實驗(實踐、模擬)等課程,新興的實踐課程主要包括科研訓練(科研項目、學術論文、文獻綜述)、學科競賽、學術講座、團學活動、資格認證、文學藝術欣賞、認知性實踐、創新教育等。目前各院校專業實踐課開設的還主要是傳統實踐課程,新興實踐課程的開設有待完善、深化與落實。
貿易經濟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創新設想
(一)依據三個層次構建貿易經濟專業課程體系
貿易經濟專業被確定為“經濟學”學科、“經濟與貿易類”專業類、“貿易經濟”專業,其專業鏈為“經濟學”學科“經濟與貿易類”專業類“貿易經濟”專業。因此,應根據“學科”“專業類”“專業”三個層次構建貿易經濟專業的課程體系。貿易經濟專業課程體系中,“學科共同課”應為“經濟學”學科的學科共同課,“專業類基礎課”應為“經濟與貿易類”專業類的專業類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應包括體現貿易經濟專業核心理論(思想)的課程。有些學者認為“貿易經濟專業”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兩個專業的共同理論大約只有20%,因此,“經濟與貿易類”專業類的專業類基礎課,應包括這共同的20%的理論和一些相似理論,比如分工與貿易理論、貿易史理論等。
(二)構建內外貿一體化課程體系
不僅貿易經濟專業要開設對外貿易理論課,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也應當開設貿易經濟理論課。如果內外貿理論兩張皮、內外貿活動平行進行,結果導致做內貿的做不了外貿、做外貿的更做不了內貿。因此,內貿企業不能較好地管控國外產品市場,更好地組織全球產品供應鏈,外貿企業當遇到國際環境惡化、產品出口困難時,也沒有利用國內市場的能力。內外貿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離不開內外貿一體化理論研究與創新,目前我國內外貿一體化理論成果近乎空白,內外貿一體化提法還僅僅是一個概念,因此,亟待更多的內外貿專家學者從創新的視角與思維思考內外貿一體化的結合點。“全球供應鏈”理論、“全球價值鏈”理論和“全球產業鏈”理論,是一些好的突破口,但還需要結合外貿與內貿理論,需要相關理論的融合。
(三)突出貿易經濟專業的內核理論
在專業基礎理論課程中應突出貿易經濟專業的內核理論,使貿易經濟學專業成為“有骨、有肉、有血”的專業。1997年教育部專業結構調整,使得1998年以來,貿易經濟專業不具備合法的地位,即使保留也僅采取了“目錄外專業”的形式,教育部專業目錄中僅設置國際經濟與貿易一個貿易類專業,許多高校紛紛取消了貿易經濟這一專業,用國際貿易取代了這一專業。這一調整使得高校貿易經濟學科領域僅剩下外貿專業,許多研究貿易經濟的教師紛紛轉換研究方向,這對貿易經濟專業來講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專業隊伍流失嚴重,教師隊伍出現結構性調整,許多教師轉行到其他熱門專業進行教學和研究。由于流通體制改革,商業領域對外開放,貿易活動的變化相對較快,而教材建設卻相對滯后,內容陳舊,方法傳統,不能適應變化的形勢,可供教師選擇的較好教材不多。因此,應挖掘貿易經濟專業的內核理論,追溯流通經濟理論的本原,借助現代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創新貿易經濟理論。創新能夠解釋現實流通現象的理論,縮小流通理論與流通現實的背離。
(四)強化貿易經濟專業人才的技術能力
強化貿易經濟專業人才的技術能力,就是要增加貿易經濟專業的技術要素,這需要開設一些技術性課程來完成。一是要加強流通技術理論課開設,主要開設電子商務、網絡支付與結算、POS/MIS、互聯網數據庫等課程。二是加強物流理論課開設,主要開設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倉儲管理等課程。三是加強商業規劃理論課開設,主要開設商業策劃學、商業規劃學、商業街和商圈規劃學、商業地產管理學等課程。四是要強化教學中的企業實習與社會實踐。企業實習要常態化、多次化、多元化,保證足夠的時間安排。要腳踏實地組織和進行實習,不流于形式,使學生能真正接觸和了解流通企業的在用技術,提升學生的技術能力。
參考文獻:
1.鄧淑蓉.對于我國高校恢復商業經濟專業的幾點思考[J].江蘇商論,2004(2)
2.呂慶華.貿易經濟學科發展動態淺議[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3(4)
3.姜德波.商業經濟學:回顧、反思與重構[J].商業經濟與管理,1996(6)
4.黃國雄.中國流通業:入世后的挑戰與對策[J].財貿經濟,2002(2)
學生就業、社會需求、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要求高職高專會計課程的教學,應以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為此,應將高職高專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較強市場經濟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具有較寬的經濟和財會理論基礎以及相關學科的原理性知識,具備從事會計、理財及其他相關經濟管理工作的具有較強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
二、選用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特征的會計類專業課程體系
設置會計類專業課程的基本原則是:結合培養目標,按夯實基礎、拓寬口徑、提高素質的要求,兼顧當前和未來的需要,設置符合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課程體系。
(一)普通基礎課
設置普通基礎課程應加大基礎課比重,培養學生通過積累各類學科知識,能夠用理論作指導來分析、綜合各種事實材料,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掌握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的辯證思維方法,在智能發展上進一步走向成熟;能夠理解并使用相互關聯的抽象概念,按照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的途徑,經過抽象邏輯過程來解決實際問題。為此應將電子商務列入必修課程,增加應用基礎課、人文素質課等課程。
(二)專業基礎課
專業基礎課包括:基礎會計學、商品學、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統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經濟法、稅法、貨幣銀行學、財務管理概論、審計學概論、計算機會計概論。
(三)專業課程
根據夯實基礎的要求,專業課程包括: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預算會計、非贏利組織會計、會計制度設計等;根據知識經濟時展的情況,應增加專業選修課,如責任會計、環境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等。
(四)論文和實習課程
此類課程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校內模擬實習、校外頂崗實習與調查等。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是提高學生理論水平,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教學環節,應從嚴要求、注重實效、認真組織、科學評價。校內模擬實習要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大中型企業會計模擬系統,結合初級會計、中級會計等課程的教學進度,有選擇地對相應內容進行模擬操作,并結合各種相關知識進行財務分析。校外頂崗實習與調查可通過校企聯合或建立實習基地等方式,將頂崗實習與調查研究結合起來,既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會計知識的能力。
三、結合會計改革編寫新的會計教材
新的會計教材是高職高專會計教學改革的重要基礎和核心環節,教材是學習、掌握知識的橋梁,沒有結合會計改革的新教材,很難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優秀學生。新的會計教材如何更好地滿足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如何既兼顧國際慣例又體現中國特點,如何適應知識經濟對知識的學習、更新和積累的需要,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四、改革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
(一)課堂講授要以啟發、引導為主,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在知識經濟時代,不僅需要人們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會學知識。教師應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使課堂教學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思想。教師要了解本學科改革特別是近年改革、發展、完善的前沿知識等內容,從知識的整體結構上,教會學生把握所學知識的內在本質聯系,增強知識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會學知識,寓指導會學知識于教學活動過程中,從而有利于使學生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學習方法,選擇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品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教學方法。
(二)加強課堂討論,提高學生的交流技巧和理論分析能力
課堂討論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為學生提供群體思考的機會,學生在群體思考過程中進行思維碰撞,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有益于擺脫自我中心,增長才智。課堂討論法可以促進學生的交往,促進他們掌握各種社會技能,如參與傾聽、表達、協作、競爭等。廣泛地開展問題討論,能比較好地彌補過多強調講授和作業的狀況,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在成績考核時應將學生的參與程度及討論結果作為考核依據,有利于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討論,提高教學水平。
(三)加強案例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分析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圍繞某教學案例,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方法對其進行分析、推理,提出解決方案,并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進行探討、交流的實踐性教學形式。如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等課程均可采用此種教學形式。案例分析的關鍵在于案例設計,要求案例來自實踐,同時又要經過加工提煉。案例應盡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資料,包括直接和間接、確定和不確定的資料,且答案應是多元的。案例教學既可鞏固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又可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既可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能大力發展學生智能,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案例教學能使學生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參與,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課堂討論與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啟發性、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方法,面向本世紀的財會教育,要求我們在做好傳統講授教學的基礎上,積極嘗試案例教學。
(四)建立校外頂崗實習和校內模擬實習相結合的實踐環節,以便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校外頂崗實習是一種直接讓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跟班或頂班參加會計實務工作的實踐性教學形式。校外頂崗實習屬于崗前練兵,是教學環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屬于綜合性實習,其實習內容涉及廣,包括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審計、稅收、金融等諸方面的業務。校外頂崗實習的目的主要是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鍛煉和培養。校內模擬實習是在校內實驗室進行的,以一個企業一個生產經營周期的基本業務以及前期的有關資料為基礎,通過一整套真實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模擬企業財會部門會計實務處理的實踐性教學形式。校內模擬實習的關鍵是實習資料的仿真性和內容的完整性以及對模擬實習的指導和考核。從模擬實習的內容上看,不僅包括會計核算,還應包括財務管理和財務分析;從實習手段上看,既要進行手工模擬實習,又要進行電算會計模擬實習,一般先進行手工模擬實習,后進行電算會計模擬實習。校內模擬實習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根據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進行實務操作的適應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
(五)建立小組作業、書面習題和電腦習題相結合的作業環節,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電腦的能力。
(六)發揮多媒體技術在會計教學中的作用
論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在當前服裝行業中的重要性。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各門課程合理設置,學生才能得到綜合性培養。教師應該安排好學生的課堂學習與實踐,分析現在企業和學生就業的客觀情況,指導學生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就業面對社會。
服裝設計是綜合性的美學設計,它的基本構成要素與穿著關系著人的心態、心理、品味等,以及服裝的外形、色彩、材料、工藝甚至是社會文化、經濟等潮流。服裝設計既具有審美性,又具有實用性、經濟性、獨創性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性,它屬于設計美學的范疇。
從古至今,服裝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裝飾品,也是人們扮演角色的重要工具,同時還是一種流通的商品。特別是后者的壯大,使服裝在當代世界經濟發展中成為重要的一部分。
在新的世紀里,服裝市場不斷壯大發展,服裝企業必須對市場作出快速的反應,縮短商品周期,降低庫存,環保意識的增強。在這復雜的環境中,設計師要以清醒的頭腦,鎮定的姿態,敏銳的目光,為企業產品導航。正因如此,設計師這一職位的競爭日益激烈,服裝企業對設計師的要求更加嚴格,服裝設計教育則成了重要的后備力量。而如何培養一個迅速適應市場的設計人才,是服裝設計專業教育的主要課題。
一
在服裝設計專業教育中,各門課程的設置關系到學生對專業的認識、理解、掌握,以及畢業之后適應市場的能力。大學的課時基本上是固定的,在這固定的課時內怎么安排學生的學習內容是我們要考慮的。
首先是基礎知識的把握。服裝設計專業應該掌握中外服裝發展歷程、服裝人體工程學、服裝結構學、服裝工藝學服裝材料學、服裝色彩的搭配及攝影基礎等基本知識。例如,在服裝發展史中,把握各個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服裝特點;在服裝的結構中,了解人體結構特征,線條的運用;在服裝材料中,了解不同面料的縮水、縮熱、保暖、吸濕等性能;在色彩中,掌握服裝色彩的搭配方法,不同區域人們對色彩的尊崇和厭惡,等等。只有這些知識豐富了,才能夠充分表現設計靈感。手頭能力的練習也是基礎知識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工藝課開設和繪畫課開設加強了對學生手頭能力的鍛煉。
其次是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在第二個階段課程設置時,在基礎知識的層次上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像服裝結構變換應用中分割線和省道的處理、服裝面料中面料再造藝術等方面的內容,而這樣的內容要結合立體裁剪這樣創造空間比較大的課程進行,使學生將基礎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想法進行加工,自然地延伸,完成設計。
再次,在后期教育階段應該在創造性思維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市場化的內容,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能力的優缺點,市場對于設計師的要求和對于設計師產品的標準。如服裝商品學、服裝心理學、服裝衛生學、服裝人體工程學、服裝企業管理學及服裝各種軟件等課程的內容。
最后,在這些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要不斷培養學生的養成教育。設計師是一種相對比較獨立的職業,也是一種責任。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設計師的水平對于企業有決定作用,而設計師的素養對其作品又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從學生階段就應該抓起,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知識和素養,如政治、歷史、哲學等學科,看起來和服裝設計的關聯并不大,但它們是幾乎所有文化表象的底蘊和本源。服裝設計作為文化的載體,本身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
“設計師除了掌握服裝方面的設計理論知識,還要對藝術史論、美學、中外服裝史、藝術概念,甚至包括非本專業領域的其他藝術或設計內容,如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文學等知識有所了解有所涉及。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門藝術的基本原理和規律是相同的,可以相互啟發借鑒”。[1]
二
“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指大學生在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了解社會、研究社會、主動參與社會生活和社會建設的能力。它服從于社會對大學生素質的總體期望和要求,具有未來指向性,即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形成過程,是他們為未來工作、學習和社會做準備的過程”。[2]
著眼于信息化社會,知識經濟時代,以及二十一世紀中國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培養的同時,也要加強其綜合能力的鍛煉。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創作空間,并提供最新服裝專業知識信息和服裝市場信息,面對眾多競爭對手,讓學生有對知識和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還要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社會實踐活動其本質就是社會交往中人際關系的處理,因此交往能力也是學生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過程中,要遵循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支持者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必須深刻認識到自己在學生實踐過程中的作用,做好向導和助手。不僅要指導他們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了解社會、服務社會,而且要讓學生從中明白做人的道理,發現自己的價值。
三
作為教師,欲正人,先正己。教師這一角色甚至可以決定學生是否有能力適應社會;而學生的表現也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行得通。特別是現在很多藝術專業中,教師是剛畢業的“80后”,學生也在“80后”到“90后”的階段,年齡相差甚少。年輕教師的教學經驗有限,現在學生性格多樣性,年輕人與年輕人的碰撞,問題自然多。
在藝術設計專業中,基本上都是小課,每個班的學生不是很多,老師應該盡量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習慣和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特別是有些性格怪癖的學生,要耐心地進行溝通,和學生一起學習,并在此過程中給學生解決問題,從而既豐富了自己,積累了經驗,又把學生帶領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四
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和服裝企業是現代服裝產業鏈上兩個密不可分的環節。在服裝企業紛紛走品牌道路的今天,現代服裝產業特征之一是服裝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的運作都圍繞提升品牌價值進行,服裝企業是服裝品牌運作的執行者,院校是提供維系服裝產業運轉人才的制造者。
在供大于求的今天,學生畢業所面對的問題太多。服裝業還處在一個不太成熟的時期,服裝企業從節約成本出發,多選擇偏僻的地方落址,規模也不太大。學生剛畢業時多憧憬著去大公司就職,現實和理想的差距給他們第一個落差。對于新手,服裝公司總是先安排做一些打雜、剪樣板之類的事情,這些小事淹沒了學生要做設計師的愿望,這是第二落差;千元左右的工資,除去每月開銷基本就沒有剩余,有的企業工資要拖后幾個月才發,這和每年萬余元學費之間的巨大差距形成第三落差。
這樣,在一種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一些學生不愿從最基本的小事做起,總期待著有朝一日會到大公司就職;而平日安逸的環境讓一些學生養成了自私的性格,不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在要求完成的項目中,缺乏自我犧牲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在付出與得到之間不能平衡,付出就認為自己吃虧,別人占便宜。一些學生覺得企業檔次不高、條件苛刻、薪水太低,去一次就不想再去。這些使得企業形成了對服裝院校學生的一種偏見,覺得現在的大學生眼界高、資格硬,而學生設計的東西又不理想,在接納了第一批新人之后就不愿再接納。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教師應不斷更新、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避免一本備課筆記講到老的情況出現。
總之,老師不僅要安排好學生的學習和實踐,而且要注重自身的修養,給學生正確的指導,才能有效地培養出實用型的服裝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企業商業信息的視覺轉換、強烈且具個性的系統建立、高效及高科技傳播方式的運用是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不斷探索和完善的又一新領域,是現代企業飛速發展的需要。本文就現代商品流通視覺形象的內涵與種類、視覺形象市場環境與價值功能分析以及視覺文化傳播等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圖表1.商品流通環境中的視覺形象
圖表2.商品流通中的視覺文化現象與傳播
一、現代商品流通視覺形象的內涵與種類
眾所周知,商品是滿足消費者需要的所有形態(知識、勞務、資金、物質等)的勞動產品,是通過市場實現交換的特殊勞動產品。商品流通則是指商品或服務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的轉移過程,包括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相對于商業的概念而言,商品流通的概念有了很大延展,將其由過去的行業的概念上升為產業的概念,如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國內外貿易業、飲食業、物資供銷業、倉儲業等。隨著交換媒介的介入與演進,商品交換的層次存在不同,從而形成不同形式的商品流通,如物物交換、簡單商品流通等。商品隨著商品流通消費領域需求的變化而變化,商品流通的良性發展能促成生產——市場——消費者之間順利過渡,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商品流通中的視覺形象是辨別商品和商業活動中任何形體、造型、明暗、顏色和肌理等特性的感覺,這種感覺潛意識引導著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動。視覺印象經過形、色等強烈和反復的刺激能較長時間停留在受眾的腦海里,隨時被調用,并與商品、企業相關信息產生聯想。現代企業常常借用能代表其企業內涵、獨具個性的視覺形象運用在商品流通物質載體當中,通過視覺作用于受眾,來擴大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建立企業良好的公眾形象,為企業進一步打開商品流通市場、開拓流通渠道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也正是現代企業看好并得到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促進和幫助現代企業走向成功。在現代商品流通中主要的視覺形象種類概括起來主要有:
1.商品視覺形象
主要是指商品所有的內外包裝設計。商品包裝設計是現代商品營銷的重要環節,包裝設計的功能,如安全理念、促銷理念、生產理念、人性化理念、藝術理念、環保理念的體現是現代商品包裝設計的基本要求。根據視覺傳達規律,在商品包裝設計過程中,注重強化視覺主題,找出最具有創造性和表現力的視覺傳達方式,突出包裝設計的色彩與情感表達、民族特色,來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2.售賣點視覺形象
主要是指產品出售點的視覺形象設計,如大小型商場、各類超市、便利店、專賣店、促銷點等售賣點。其中包括店面設計、貨架設計、柜臺設計等立體和平面設計。售賣點視覺形象設計不僅要求極強的商業氣氛,而且需要與產品特色、檔次相一致的環境設計,同時要求格調明確,風格突出。輕松、自如、愉快的購物環境是現代人的首選。
3.品牌視覺形象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有了知名度、信譽度,消費者又由信任發展到對品牌的依賴和忠誠,從而形成企業的品牌效應,這足以證明企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當企業還要進行品牌延伸和品牌擴張時,企業除了要重視拓寬品牌的銷售流通渠道外,還必須重視對品牌視覺形象的開發和利用。一般來說,品牌的視覺形象應與支持品牌的企業理念和價值觀保持一致,品牌所有視覺元素應給人一種時代感、獨特的品位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4.企業整體視覺形象
就是指企業整個的視覺識別系統設計,即VI設計。主要包括企業標志、企業標準字、企業標準色等的設計。企業的發展壯大需要有良好的企業形象,優質的產品或服務,有相當知名度的品牌和深入人心的整體視覺形象,這些都是現代企業發展的構成要素。企業在實際的經營前一般要對這些識別企業的視覺要素進行系統設計,在市場營銷越來越成為企業面臨的難題之時,企業視覺識別設計無疑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
現代商品流通視覺形象的客觀存在以及其直接對現代經濟市場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它具有超強的商業作用和視覺效果,為企業擴大商品流通領域,建立市場視覺形象,促進商品銷售,樹立良好的企業公眾形象,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視覺形象設計的目的就是要使商品流通市場活躍,促進企業生產,同時帶動其它生產要素的發展。否則,流通受阻會影響生產力的發展。
二、現代商品流通視覺形象市場環境與價值功能分析
在商品流通過程中的視覺形象市場環境營造可以突出產品個性,增強消費者的認知和記憶,堅定消費者對產品和企業的信心。近幾年來,市場競爭已經達到白熱化階段,同質化產品變幻出奇,促銷手段層出不窮,企業在視覺形象建設的投入也越來越大。當企業不斷推陳出新,開發新品牌、新產品重新搶占市場份額時,與企業、產品相關的視覺形象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產品視覺形象、售賣點視覺形象是消費者平時購物時比較關注的,也是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影響消費者記憶的主要內容,通過商品視覺形象和售賣點視覺形象,人們逐漸地認識到品牌視覺形象和企業整體視覺形象。對于消費者來說,認知視覺形象過程一般可歸納為:商品視覺形象——售賣點視覺形象——品牌視覺形象——企業整體視覺形象,圍繞這樣一個過程自然就形成現代商品流通中的視覺形象環境。
視覺形象的價值功能是衡量它在商品流通環節作用大小的標尺,對于視覺形象價值功能分析能幫助企業認清在當今的市場中視覺形象是傳遞商品和企業信息不可替代的載體,使企業更好地把握商品流通過程中視覺形象信息的準確性與個性化,提升企業整體形象,為企業更多地占領市場份額。視覺形象價值功能主要表現在識別價值功能、傳播價值功能、促銷價值功能、審美價值功能、彰顯個性價值功能。
1.體現識別的價值功能
識別價值功能是現代商品流通領域最為重要的價值功能。在商業信息復雜化和商品多樣化年代里,人們只有依靠于區別其他商品形象視覺判斷來尋找自己喜歡的產品,同時也會依靠于這樣的一種方式走進購物賣場,選擇自己信賴的品牌,并記憶與企業相關的整體視覺形象。如美國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企業就是利用視覺識別功能擊敗了眾多的競爭對手,從而形成長期的視覺形象市場效應。
2.體現傳播的價值功能
現代商品流通領域中傳播力是判斷企業經營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企業相關的抽象信息必須被注入到企業視覺形象信息當中去,通過各種視覺元素和各種媒介的運用進行視覺傳達,消費者通過視覺信息接受——譯碼——吸收,再轉化為購買行動,使視覺信息傳播最終獲得成功。現代企業要獲得成功已經離不開視覺信息的傳播,由視覺元素(如文字、圖形、色彩等)所構成的視覺形象通過不同傳播渠道形成有效的傳播效應。
3.體現促銷的價值功能
眾所周知,從商品的包裝形象、售賣點的內外空間形象到企業一切經營活動中整體視覺營銷的主要目的無一不是為了謀求經濟利益,商業中優秀的視覺形象設計不僅準確地傳遞了商品信息、促進了商品銷售,而且加快了商品的流通,使企業資金能迅速回籠,為進一步擴大再生產提供了資金保證。現代企業正因為看到了這樣一種促銷價值功能,在商業活動中視覺形象建設項目的投資力度大大增加了。
4.體現審美的價值功能
現代商品流通中所有的視覺形象設計均屬于藝術設計范疇,它不僅要突出產品和行業特點,而且要有很高的藝術性。在購買過程中,消費者只有從商品形象、售賣點形象當中感受到愉悅和美的享受,才會產生購買欲望和購買行為,設計才能實現其真正的意義。因此,作為設計師必須把握好商業與藝術之間的關系,設計作品在突出商業性的同時,還要把藝術性充分展現在消費者面前。
5.體現個性的價值功能
現代商品市場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同類產品太多,讓消費者目不暇接,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很難做出選擇,這就要求產品形象、品牌形象、售賣點形象要有個性特點,要能符合消費者心理需求的個性視覺形象設計。眾多實踐證明,在現今消費市場個性化突出的年代里,個性化視覺形象設計讓一個個企業走向成功,如美國萬寶路、日本索尼、荷蘭殼牌、瑞士雀巢、中國太陽神等等均為個性視覺形象設計的典范。
三、現代商品流通的視覺形象與視覺文化傳播
商品不僅具有包括商品成分的、結構和形態等的自然屬性,還具有包括商品經濟、文化(如民族、宗教、審美等)的社會屬性,正因為有了這種社會屬性,才使商品流通中的視覺形象形成與傳播有了社會基礎。美國哈佛大學丹尼爾·貝爾教授曾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中指出:“我堅信,當代文化正逐漸成為視覺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一個視覺文化傳播的時代已向我們走來。從視覺認知和感受的角度,人類的文化可分為文本和圖像文化,視覺文化的影響已遍布于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日益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
現代商品流通中視覺文化也主要基于以上兩種形式的文化,它是借助于視覺產品在市場流通過程中自然而然呈現出來的一種獨特視覺文化內容與視覺文化傳播形態。由于視覺產品來自不同企業、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國度,在商品流通過程中,自然就形成了由商品帶來的視覺文化現象,這種視覺文化浸透在商品或商品流通之中,并能被人的視覺所感受。這種視覺文化現象可歸結為以下幾種:
1.品牌視覺文化和企業視覺文化現象
品牌視覺文化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人們追求“富裕生活”和“精神享受”的現實表現。品牌視覺文化以其個性化視覺形象和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凸顯于品牌文化之中。通過豐富的品牌文化內涵,借助視覺元素作為視覺載體,在社會商業活動中進行傳播。作為一個明星品牌的誕生,離不開品牌形象的建立與傳播。品牌視覺文化現象同時也反映著企業視覺文化現象,而企業視覺文化較品牌視覺文化更全面、更廣泛地體現出企業整體視覺文化現象。
2.民族視覺文化和地域視覺文化現象
民族視覺文化是從視覺角度來反映各民族、各地域民間的風俗、風貌和文化特色,在商品和商品流通環節中體現出濃郁的本民族特色。世界頂級品牌萬寶路給人們帶來的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萬寶路國度”和粗獷豪放的美國西部視覺文化;充滿高貴、典雅、性感的香柰兒法國高級香水品牌體現出的是法國視覺文化;極具濃郁民族特色的味千拉面則展現了日本視覺文化等。世界各民族視覺文化由于分布于不同地域,歷史、地理和社會環境因素,自然就形成了不同的地域視覺文化,如東方視覺文化、西方視覺文化、非洲視覺文化等。
3.時尚視覺文化和特定視覺文化現象
時尚視覺文化是反映某個時代里商品和商品流通中產生的一種流行性視覺文化現象,它有意識地去改變固有視覺形態,對傳統視覺形態產生沖擊。從視覺角度來說,可以是商品本身的形與色,也可以是商業活動場所,如便利店、大賣場、展銷會、專賣店等時尚的商業場所,從這些商業場所當中體現出視覺商業信息。特定視覺文化現象是政府和商界為特定消費群體創建的獨特的視覺形象而產生的視覺文化內涵。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其它角度把商業中的視覺文化分為高級視覺文化和低級視覺文化,還可以分為男性視覺文化和女性視覺文化等等。商品流通中的視覺文化現象產生是通過視覺文化傳播載體,如各類文字、各種圖形、色彩、造型組合、材料、肌理以及燈光等,再利用視覺傳播渠道來進行有效傳播。現今的視覺傳播渠道主要有實物展示、平面廣告、電視廣告、戶外廣告、DM廣告、網絡廣告等。另外,視覺文化傳播形態有動態與靜態之分,所有這些都構筑著商品流通文化視覺的傳播系統。隨著現代科技文明的進一步發展,也將產生新的視覺文化傳播形式,同時也會帶來商品與商品流通中視覺文化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方鳳玲等主編:《商品學概論》,中國青年出版社,北京,2007。
2.薛紅燕編著:《設計的視覺語言》,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2006。
3.馬大力編著:《視覺營銷》,中國紡織出版社,北京,2003。
4.(英)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趙一凡等譯,三聯書店,北京,1989。
關鍵詞:高職院校;營銷專業人才;交叉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1-0303-02
營銷員是以營銷商品、服務為主題的人員。在商業化社會,營銷員對公司的利潤實現與規模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觀察近年營銷類畢業生的分配和就業狀況,形勢并不樂觀: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比例逐年上升,已上崗就業的學生下崗和轉崗的為數也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類學院培養的傳統型人才已不能適應企業的需要,不再受市場的青睞。
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日趨個性化的市場細分和日趨完善成熟的市場需求,使中國營銷人員面臨著嚴峻挑戰,對他們的整體素質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就業崗位市場的需求就像閃亮的燈塔,高職院校必須與時俱進,根據目標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因此,高職院校培養的營銷人員不再是單一模式的推銷員,而是具有綜合職業技能的高級營銷師,具備適應社會需求的就業能力和職業變遷能力的社會有用人才。因此,在高職院校營銷專業建立立體交叉模式培養環境與機制,培養具有豐富知識、嫻熟技能、開闊思路和誠信踏實的復合型營銷專業人才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營銷專業教育發展的共識和趨勢。
一、“營銷學科課程”與“交叉學科課程”聯合培養
營銷學科課程主要指營銷專業理論課,包括場營銷學、商品學、電子商務概論、企業管理、會計學、經濟法、商務談判、廣告學、銷售管理、市場調研與預測、市場營銷策劃等課程,通過課堂講授、啟發式研討、實驗演示、案例分析與錄像觀摩、知識競賽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勤于學習、善于思考、樂于實踐。
為豐富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保證教學質量,采取多種教學手段。例如,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去圖書館、網絡、企業等查找、收集營銷實例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案例分析等;鼓勵學生進行營銷角色扮演,讓學生熟練、靈活和深刻理解并掌握營銷學的基本理論。
營銷專業畢業生完成學業后,將參與社會各行各業的營銷工作。這時,作為營銷員,不僅要有扎實的營銷基礎知識,還要熟練運用行業產品/服務的知識,才能在復雜細分的市場環境下沉著冷靜、審時度勢、尋求突破最后取得訂單。一個優秀的營銷員就是前線指揮官。在此現狀下,過分強調營銷專業之“專”是對大部分學生的不負責,是真正“胡同式教育”,大部分學生將有被堵在死胡同的危險。
因此,在營銷專業基礎課程之外,打破學科專業的條塊分割,構建學科交叉的培養環境,在多學科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良好環境中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復合型人才。同時考慮實際的培養目標并結合當前學院教學資源和任課教師的專業研究方向,綜合安排一些選修課程以覆蓋多個學科的內容,安排不同專業的若干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不同學科的教師,盡管研究領域和方向差異較大,但在培養學生擁有更豐富的專業技能等諸多方面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觸類旁通,融會貫通,造就創新,極大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這些交叉學科選修課包括公司戰略、工業競爭分析、戰略管理與控制、資本市場、心理學、消費品市場營銷、零售學、決策及倫理價值等等。另外,營銷方向的課程設置可以更具體到為某個特定產業服務,例如設置體育營銷、房地產營銷、汽車營銷、服裝營銷、保險營銷等等,加強學生在產業方面的科技知識深度,提高學生個人的職業競爭能力。
二、“理論”與“實踐”交叉培養
營銷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問,因此要加強實踐教學,結合職業資格考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使畢業生有一技之長還有多技之長,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對營銷業者的高要求。
“工學結合教學”是“理論與實踐交叉培養”的核心。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教學將傳統教室轉向教授與實訓實習一體化的課堂,將傳統校內教室轉向校內校外教學相結合的課堂。一方面在校內建起實訓室,另一方面組織學生走出校外,深入到企業基層,親身體驗硝煙彌漫的營銷市場的運作。
“實訓”是 “兩元制”教學,不僅教給學生營銷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實踐環節中掌握營銷技能。在培訓方式上,以項目實戰帶動教學,以案例貫穿教學,帶領學生一起做真實市場要做的項目,如果學生遇到什么問題,老師和學生可以當場討論并解決。相對于學歷教育的校園式模式,實訓則是市場式的、合作式的、學徒式的,老師帶領學生直接參加營銷市場的實際項目,全面學習規范的銷售運作流程和豐富的營銷知識,讓他們在學院就擁有實際的工作經驗,走出校門后輕松上崗。這種以實際工作任務為內容的操作訓練,也基本結合了多數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證要求。教師在實訓的同時,向學生介紹專業和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內容和應試技巧,鼓勵學生結合興趣和就業需要努力取得多個學科(交叉學科)的資格從業證書,使學生在訓練技能的同時,能比較容易地獲取一些與職業相關的諸如營銷員、外銷員、證券從業人員等證書,以提升就業應聘的競爭優勢。
參與到企業實踐的專業實習是學生必修的實踐課程。學生通過實習,在真正的戰場上不僅開闊視野、豐富社會知識,而且熟悉了營銷市場實際運作,鍛煉了自身的溝通和營銷管理能力,增強了運用專業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營銷問題的能力。
三、“專業”與“行業” 交叉培養
中國有句古語:名師出高徒。要培養高素質的營銷人才,作為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較深的行業素養。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應該是專業與行業相結合,以行業的需求為導向,向精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從具體的就業崗位出發,制定相應的課程及課程內容。在課程的教學模式上,理論聯系實際,緊密結合實用技術,采用項目式教學,把具體的營銷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把行業的新技藝、新觀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在專業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另外,搭建學術平臺,將知名專家、學者請進來,使學生們隨時了解營銷領域新觀點和新動態。這種“專業與行業”的交叉培養極大地推動了學科的融合與創新,教師們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學生的眼界和思路不斷拓寬。專任教師與行業名師兩支師資隊伍協力推進,獲取了相得益彰的成效。
行業要發展,人才是根本。行業訂單培養模式是專業與行業交叉培養的又一重要突破:高職院校主動為一個行業的一家或多家企業的相同崗位針對性地培養營銷人才,由企業技術人員和學院教師共同進行課程教育和技能訓練。將營銷行業人才培養工作融入行業建設中,為企業的銷售系統準備一批熟悉專業技術、熟悉產品應用、具有一定銷售技巧的實用技能型營銷人員。
四、“技藝”與“誠信”交叉培養
做事先做人。試想想,如果客戶不接受營銷員的為人,還會進一步接受他營銷的產品嗎?現代信息傳播非常發達,許多客戶因不斷接受信息而變得非常精明,可以輕易察覺營銷員是否誠信。客戶和其他所有人一樣,都希望與誠信的人打交道。
在當代中國背景下,誠信是一種稀缺的資源,能夠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有效地吸引和保留更多的客戶。
誠信培養要及早進行,學生不僅在學院要掌握專業技藝,而且要接受誠信教育,學會誠信做事做人。因此,必須把“以誠信為本”的思想放在首位,讓誠信構成校園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在教書育人中自覺恪守誠信、實事求是,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激勵學生。其次,課堂教學要隨時注重誠信教育。課堂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陣地,一定要充分發揮其育人的強大功能,把誠信教育落到實處。最后,高職院校要結合學院自身的特點,充分利用學院的一切時間和空間,精心規劃、合理搭建誠信教育學習園地,在校園、教室、寢室、食堂和公共場所適當設置誠信標語、格言標牌;利用校報、宣傳專窗、校園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多角度、全方位開展誠信教育宣傳;廣泛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系列誠信教育活動,諸如名家講座、名人訪談、誠信知識競賽、主題班會、征文比賽等活動;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定期、全面考察學生在校期間的誠信狀況。讓學生在學院的學習生活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充分享受誠信教育,逐漸形成 “誠信立身、誠信做事”的良好習慣,為未來的營銷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品德基礎。另外,中國已經加入WTO成為一個世界經濟貿易成員,許多營銷工作不可避免地需要運用外語,所以高職營銷專業的學生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可以拓展市場就業和職場提升機會。但是目前高職營銷專業畢業的學生的外語水平普遍達不到實際工作的要求。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新機遇、新發展、新挑戰都對營銷專業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擇業競爭愈加激烈。擇業競爭實際上就是教育資源的競爭,是學校教育實力的競爭。在高職院校營銷專業建立多方交叉模式培養環境與機制,加強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成為知識扎實、技能過硬、務實創新、誠實守信的有用之才,才能使學生在就業市場立于不敗之地,更加適應市場對營銷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趙純海.誠信教育――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基石[C].遼寧省教育廳論文評選.
[2]訂單+實訓,華育國際[EB/OL].省略/order.htm.
[3]郭萌,杜鵬.美國MBA市場營銷課程設置對中國的啟示[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4).
[4]王曉義,楊忠直.從美國經驗看中國MBA教育的可持續發展[J].中國大學教育,2004,(7).
[5]謝導.MBA市場營銷案例教學的幾點主張[J].北京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