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零花錢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對社會及個人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和要求,世界各地都開始加強培養學生的各種素養。尤其是在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后,人們更加對財經問題給予極度的重視和關注,財經素養也成為目前各個國家在教育領域持續關注的焦點話題。目前,美國、英國等多個發達國家,將財經素養教育列為本國教育發展的戰略性目標;2015年,我國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提高社會公眾對金融產品的服務認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提高金融素養的誠信、守信意識。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反觀高中生在財經素養方面的具體表現情況,值得我們對高中生財經素養進行系列反思和探究。
關鍵詞:財經素養;高中生;理財意識;自我修煉;策略
隨著社會進步程度的提高,人們對于財經素養的培養愈發重視,世界大部分發達國家都開始要求學校為學生提供財經方面的教育和培訓,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等已將財經素養教育作為日常中小學的教學內容,將財經素養教育納到了中小學的教育中。美國把理財成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從3歲起有細致的培養目標和計劃,3歲能辨認硬幣和美元紙幣;5歲知道錢的來源;6歲懂得開始自己攢錢;8歲能夠通過工作兼職獲得一些賺錢的機會,并且可以把錢存到自己的賬戶;9歲制定簡單的一周開銷計劃,12歲制定并執行兩周的開支計劃,了解正確使用銀行業務的術語;13歲到高中畢業,可以簡單的進行利息計算,比較多種投資和儲蓄方式的回報和風險,嘗試進行股票、債權等投資活動以及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這同樣對我國高中階段學生理財具有指導意義。高中生是學生群體中比較特別的群體,正處于青春期,在財經素養方面還很欠缺,存在很多問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也應該積極地順應國際發展趨勢,加強對財經素養的認識,樹立正確的理財意識,在未來能夠具備獨立理財和生活的能力,可以說提高財經素養對高中生的未來發展都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和幫助。
一、關于財經素養的概述
什么是財經素養教育?“財經素養”也稱“理財素養”,將“財經素養”推廣至全世界的OECD組織,在2005年就提出:相比父輩,年輕的一代不僅面對更復雜、更具風險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還要為醫療保險、儲蓄投資等問題做出更專業、理智的決策。對于財經素養,各位專家都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可以說,財經素養是一個涉及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不僅僅單純是金融方面的教育。財經素養是關于財經概念和風險的知識和理解力,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和理解力的技能、動機和信心,以便在廣泛的財經背景中作出有效決策,提高個人和社會經濟利益,但是我們的父母由于所處時代背景及自身素養的局限性,以及指導信息的良莠不齊,很難為孩子們提供與時俱進的財經教育。可以說,財經素養教育一是可以改善我們對財務狀況的處理技能,無論是日常的工作還是學習,培養的是我們對于財富的態度和理財的綜合能力;二是助于我們應該當前的挑戰與風險。隨著金融環境變得更加復雜,我們唯有具備了良好的財經素養,才能在財富方面做出很好的決策,才能形成更加理性的判斷和思考。相反,如果我們缺乏財經素養,就會被動地接收一些金融信息,缺乏質疑精神,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日常生活中,需要我們具備發現問題的能力,并通過自己的思維進行加工,找到解決方法,而不是走上一個個極端。
二、高中生財經素養現狀及問題
在中國,大部分的高中生都是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經濟來源都是依賴于父母,由于父母對待孩子不同的態度以及家庭條件不同,因此每位同學每月可支配的零花錢存在很大的差別。有的同學每月三千以上零花錢,有的則在200元左右,同學們每月平均零花錢在600元左右。只有極少數的高中生能夠小部分的收入,但是相對來說金額并不多。其實,大部分同學對待零花錢的態度和家長的要求和態度有關系。有些家長對孩子管理嚴格,不允許超出消費范圍,超支的話從下月零花錢中扣掉。當然,有很大一部分家長認為超出范圍沒有什么,只要在成熟范圍內就可以。甚至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沒必要對孩子花錢方面做太多的約束。很多同學認為理財記賬沒有必要,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沒有記賬的習慣,一小部分偶爾記記賬,但也不是經常性的。
(一)理財意識缺乏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高中生對開支消費缺少規劃,都是沒有計劃的花錢。以我們班為例,每月零用錢超支的同學占85%以上,僅有11%的同學有剩余,還有4%的同學全花光。理財意識缺乏時廣大高中生普遍陌生的一個詞語,但是這不能阻擋理財意識的培養。很多人將理財與按計劃花錢或者是存銀行等概念聯系起來。實際上,理財屬于投資再生和積累存儲的元素。好多同學都認為錢就是萬能的,而且很容易從家長那里得到,不知道怎么去合理安排;有的學生不敢花錢、有的學生有錢就有一切......但是卻很少有人會想到怎樣才可以讓自己的錢變得越來越多。歸根結底,還是普遍缺乏理財意識造成的。
(二)理財能力不高
大多數高中生不習慣制定消費計劃,對于消費和沒有具體的記錄和盤算,只懂得花錢,不懂的節約勤儉的道理,在管理錢財方面有所欠缺,缺少正確的金錢意識,無法掌握花錢的技巧和門道。如,我們中國人在春節時,有一個傳統習俗,就是長輩給孩子“壓歲錢”。小孩子也從長輩的壓歲錢中獲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壓歲錢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親友長輩對自己的關愛與希望。但是很多孩子在管理壓歲錢的過程中,卻沒有想到如何來利用這一部分錢財,一旦有機會,就是大手大腳的花費,缺少正確的理財觀念,就使得在花錢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不良傾向。
(三)理財教育力度不夠
高中階段,對于理財教育的力度不大,教師在課堂上提到理財方面的知識很少,對于學生存在的不合理花錢等問題,也只是簡單教育和批評,但是并沒有教學生如何去理財,在理財教育方面出現了嚴重失衡的狀態。整體上來上講,大部分高中生的理財意識很薄弱,對社會上的一些投資理財的渠道并不清楚和了解。四是,消費機構不合理。目前大多數高中生的消費都是在飲食、學習用品、資料等方面,此外給同學購買小禮物、看電影、穿衣打扮方面也有很多的花銷。通過了解,發現現在的同學花的最多的地方是在零食和電影上,其次才是交通和穿衣打扮上,學習資料只是占了很小一部分,歸根結底,高中生在進行消費時缺乏理性消費的意識。
三、高中生財經素養的自我修煉人的消費習慣
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具有不可逆性,甚至很容易向上發展,而不容易降低。比如一些人,收入水平突然下降后,消費習慣還是改變不了,這就形成了過度透支的不良后果。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能很好地區分金錢的需求與欲望,從而實現一些目標和愿望,為未來能夠理性消費、更好成長做好做準備。高中生如何理財?很多人都很疑惑高中生為什么要理財?理財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它包含范圍很廣,只要堅持良好的理財習慣,就能改善生活。基于對財經素養認識的深入,為了更好樹立良好的消費理財習慣,提高其財經素養,通過一些調查研究和思考,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和樹立正確的消費理財觀念和意識
高中生處于青少年時期,是樹立和培養正確消費觀念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加強消費意識的構建,培養良好的財經素養。作為高中生,要意識到理性消費的重要影響,認識到消費理財是人生的基本生活技能和重要內容,認識到樹立良好消費理財觀念是走向社會、服務社會的重要基礎。適度學習投資理財知識,體會父母掙錢的不易,不在生活消費上提出過高的要求,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能夠逐漸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培養一些生活中必備的技能,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學校和家長可以適當的讓同學們學習關于理財的知識,使其能理解父母生活的不易和賺錢的辛苦,這樣才能使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此外,我們應該給自己定一個明確的理財目標。比如一年銀行存款數實現5000元,每月節約零花錢400元,能夠對現有的消費行為和習慣做出實際的調整和改變,以更好地推動理財目標的實現。同時,要定期翻看自己的理財計劃,并且通過幾期的對比,顯示結果,以此來衡量自己與目標的距離。
(二)制訂理財計劃,培養良好的理財習慣
眼下,我國的經濟出現了快速的發展,物質水平和經濟水平都有個顯著的提高,每個父母都是給孩子付出了更多的金錢和物質。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當今中學生也面臨著極大地誘惑,這就給我們年輕一代的成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經素養的對立面就是不良的消費習慣,比如在高中生當中比較盛行的沖動消費、和攀比消費。我們首先要從自身出發,立足實際,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制定切合實際、有效的理財計劃。第一,做好財務狀況的登記。財務狀況一般包括支出、收入、余額和資產等,一份合理、科學的財務記錄是很必要的。高中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隨身準備一個記錄本,能夠做到隨記隨學,平時的消費記錄以及購物發票都要做好詳細的記錄和匯總,定期進行財務總結和預算,培養正確的理財意識,對平時的大額支出認真考慮,分析利弊得失;了解平時的每一筆收入和花銷,制定預算,嚴格執行。同時我們要及時關注和了解金融方面的相關知識,這樣的話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有清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還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的計劃。此外,理財計劃還可以與學習情況相結合,將學習目標與理財消費結合起來。良好的消費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學會理性消費,避免不必要的開支與浪費。
(三)學以致用,將理財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
在日常的實際理財中,我們可以充分運用學到的理財知識,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不僅將財經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還能加深對教材的印象,將高中數學學到的計算銀行利率的方法,較好地運用到實際中,努力做到學以致用。同時,高中期間的政治哲學課程,體現的是時間和認識的關系,有助于幫助同學們對財經知識的理解和融會貫通,學習的同時不僅體現了政治哲學中的關系,還加強了學生對財經知道的運用和理解,進一步明確和體現了高中素質教育和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四)科學合理規劃時間,保證正常學習
高中生培養財經思維,是人生的一筆重要的財富。但是高中生的首要身份是學生,學習是主要的任務。在積累知識的重要時期,高中生要始終把學習擺在第一位,不忘初心,分清任務主次,在業余時間把學習理財,把理財當做生活與學習的調劑品。有些同學上學期間只是專注于網店經營與股票投資等等一些事項,占用了大量的學習時間,可以說這是極其不明智的。在高中期間,要合理規劃時間,認清自己,做好時間管理工作,能夠在保證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加強理財經素養方面的學習。尤其是步入高三階段的同學,學習任務更加繁重,一旦學習與財經素養學習的時間發生沖突,就要適當調整,懂得取舍。
四、加強財經素養教育的意義
加強金錢教育,對于我們年輕一代成長有著特殊的教育意義。那么,為什么要加強金錢觀念教育?金錢觀念教育放大了可以稱是財經素養教育和理財素養。相比父輩,我們年輕的一代不僅面對更復雜、更具風險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還要為醫療保險、儲蓄投資等問題做出更專業、理智的決策。金錢帶給我們諸多誘惑與風險,很多經濟學家也就此分析過當今金錢觀念的缺失帶給我們年輕一代的不良影響。我認為,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長為一個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不僅僅是加強金錢方面的教育,更是一個涉及到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加強金錢方面的教育,一是可以改善我們對財務狀況的處理技能,無論是日常的工作還是學習,培養的是我們對于財富的態度和理財的綜合能力;二是助于我們應該當前的挑戰與風險。隨著金融環境變得更加復雜,我們唯有具備了良好的金錢觀念、人生觀念,才能在財富方面做出很好的決策,才能形成更加理性的判斷和思考。相反,如果我們缺乏這些必備素養,就會被動地接收一些金融信息,缺乏質疑精神,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日常生活中,需要我們具備發現問題的能力,并通過自己的思維進行加工,找到解決方法,而不是走上一個極端。
五、結論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會和財富打交道,有的人因此發家致富,有的人卻傾家蕩產甚至失去生命,人們總結出許多原因,其中一個因素卻往往被忽略,就是財經素養的教育……”北師大青少年財經素養教育研討會上,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原副主任尹后慶這樣說過。財經素養已成為全民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社會各界在廣泛深入地開展財經素養教育,這對于提升全民財經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據了解,我國正在啟動以學生核心素養為中心的整體教育改革,這當中就包括發展財經素養在內的核心素養,以更好地培養具有21世紀核心競爭能力的人才。在復雜的市場金融環境中,我們自身要加強對金錢的認識,才能在各個時期、各種環境,都需要對金融環境的需求和變化應對自如,來實現自己的追求,以在真實的生活中培養成健康的價值觀和金錢觀。
參考文獻:
[1]邵帥.當代青少年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的探析[J].網絡財富,2010
[2]陳曉紅.青少年理財教育現狀分析及其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08
[3]孫悅.青少年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的特點及引導策略[J].青少年研究,2008
[4]陸茜.深圳高中生消費習慣和理財觀念調查報告[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4
【關鍵詞】 因特網;行為,成癮;對比研究;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395.6 R 1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02-0121-02
Analysis on Behavior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Wuhan/ JIANG Guang-rong, HU Shu-jing, WEI Xia-xia. School of Psych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43007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t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in Wuhan, to explore correlative factors, 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of internet addition. MethodsWith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and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1 260 students in 5 middle schools from grade 7 to grade 11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was 4.1%, and the rate in grade 9 was the highest (11.5%). The rate of male (7.8%)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1.2%). Internet addiction patients spent 7.4 hours averagely per week, which was more than the normal students (3.5 hours). The highest prevalence rate of addiction was found among the students who mostly use internet in net bar(7.0%) and the students playing games on line(8.4%),comparing with other activities on line,the addiction patients knew less abou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internet. Conclusi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grade,gender,place of surfing the net and behaviors of internet use to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os should be taken,and at the same time,net bar should be administrated rationally.
【Key words】 Internet;Behavior,addictive;Comparative study;Students
【作者簡介】 江光榮(1955- ),男,湖北新洲人,哲學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臨床心理學與心理咨詢。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湖北省人的發展與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湖北武漢 430079。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6年1月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上網人群中,18歲以下的用戶占16.6%[1]。隨著上網青少年群體的日益擴大,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愈加突出并引起廣泛關注。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指在無物質成癮物作用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表現為因為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個體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2]。為了解青少年網絡成癮的現實狀況、網絡行為特點和相關影響因素,以便為網絡成癮的干預提供依據,筆者進行了此次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位于武漢市3個核心城區內的5所中學,其中重點中學2所,非重點中學3所,年級從初一到高二。在校內同年級各班中整群隨機抽樣,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共發放問卷1 350份,回收1 277份,回收率為94.6%。剔除廢卷后得到有效問卷1 260份,其中重點中學學生340名(27.0%),非重點中學學生920名(73.0%);男生565名(44.8%),女生695名(55.2%)。
1.2 方法 調查以問卷方式進行。整個問卷由4部分組成:(1)調查對象的人口統計學變量。(2)調查對象的個人信息,包括家庭經濟情況、學習情況、每周的零花錢、與父母的關系、與同學的關系以及知心朋友的數目等。這些信息是在預研究(以訪談方式進行)中發現的可能與上網行為有關聯的因素。(3)調查對象的網絡使用情況,包括家中能否上網、父母對在家中上網的管束、“網齡”、近期每周上網時間、網上的主要活動、上網地點、學校和家附近的網吧數以及自我知覺上網的影響等。(4)Young[3]的網絡成癮診斷量表。原量表由8個項目構成,以是、否作答,有5個回答“是”即被診斷為網絡成癮。其中第6項原表述為“因為上網,妨礙或喪失了重要的人際關系和工作,或失去教育與就業的機會”,考慮到含義較復雜和此次調查的對象為中學生,故將其拆分為2題,并稍作修改,分別為:“因為上網,妨礙或喪失了我的重要人際關系(如與父母、老師、朋友等)”,“因為上網,影響了我的學習”。預測結果表明,修改后的量表與原量表的同質性信度(α系數)為0.7。考慮到拆分后有9個項目,故本調查將有6個項目回答“是”的對象診斷為網絡成癮。
進行調查時,調查者在每班按照統一的流程進行操作,首先閱讀指導語,向被試說明調查目的、意義和內容,并向被試說明該調查為不記名調查,不會公開被試的個人資料;征得被試的同意后發放問卷,要求并保證被試獨立作答。獲得的數據用SPSS 11.5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網絡成癮基本情況 1 260名被試中,網絡成癮者有52人,占4.1%。網絡成癮在年級和性別上的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在年級維度上,初四年級(此次調查的部分學校是“五四”學制,即小學5 a,初中4 a)的成癮率達到11.5%,顯著高于其他各年級的成癮率;在性別維度上,男生的成癮率(7.8%)顯著高于女生(1.2%)。見表1。
2.2 上網時間與網絡成癮 成癮者的平均周上網時數為7.4 h,非成癮者的平均周上網時數為3.5 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574,P=0.001)。
2.3 上網地點與網絡成癮 由表2可見,絕大部分中學生在網吧上網,而在網吧上網的中學生成癮比例最高,為7.0%,χ2檢驗表明顯著高于在其他地方上網的成癮率。
2.4 主要的網上行為與網絡成癮 由表3可見,中學生網上行為最多的是玩游戲,其次是聊天和瀏覽網頁。成癮率最高的網上行為依次是發帖子、玩游戲和聊天,其中玩游戲的成癮率顯著高于其他網上行為的成癮率。
2.5 上網的影響與網絡成癮 不論是IAD者還是非IAD者,絕大部分均認為上網對自己沒有什么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775,P=0.450)。
3 討論
3.1 網絡成癮的檢出率 調查顯示,武漢市中學生可能存在網絡成癮問題的檢出率為4.1%,與合肥市的調查結果(3.5%)相近[4],而低于其他同類研究測出的9.5%[5]和10.8%[6]的結果。可能與城市不同,所采用的量表不一,判斷標準不同等因素有關。
3.2 年級和性別差異 調查表明,初四年級學生成癮率最高,達到11.5%,大大高于其他年級。可能由于初四年級學生即將參加中考,壓力很大,尤其是一部分父母對他們寄予厚望,而他們自感能力不足,難以實現父母期望,而上網可能成為他們放松、宣泄的一個重要途徑,由放松、宣泄進而沉迷。在性別維度上,男生的網絡成癮率顯著高于女生,這與大多數研究結論一致[4,7-8]。本調查還顯示,男生中50.5%的人上網主要是玩游戲,而女生的這一比例僅為8.8%,而玩游戲與其他的網上活動相比,其導致成癮的比率又是最高的,這可以解釋男生成癮率較高的部分原因;另外,男生往往比女生更愛獵奇、冒險,尋求刺激,網上豐富的內容和感官刺激可以很好地滿足他們;同時男生可能比女生具有更強的逆反心理,更不愿服從父母和教師對他們的管束,可能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3.3 上網地點的影響 在不同地點上網的成癮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網吧上網最容易成癮,說明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在大家都在上網(玩游戲、聊天)的氛圍中,中學生難以自控而更容易沉迷網絡。說明全社會都應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網吧應嚴格遵守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的規定,家庭、學校應予以必要的監控和引導,幫助他們認識到在網吧上網的不利影響。
3.4 主要網上行為 成癮率最高的3種網上行為是發帖子、玩游戲和聊天,這些活動能獲得成就感、抒泄情緒、帶來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新奇和刺激等。因此,家長和老師可通過了解成癮者在網上的主要活動,探索成癮者在現實生活中的欠缺和需求的滿足,從而給予正面的引導,并輔助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努力滿足自己的正當需要。
3.5 成癮者對成癮危害的自我認知 調查還考察了成癮者自認為上網對自己的影響,盡管他們已經沉迷于網絡,但他們一般都認為上網并未對自己造成什么影響。這一情況提示成癮行為和對成癮危害的低估可能存在消極的相互作用。干預教育的設計要從這里尋找突破口。
對中學生上網,除了進行必要的監督,如限制其上網時間、上網地點、網上行為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他們進行引導。對待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的正當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到網絡的虛擬世界中去尋求滿足的學生,應了解他們的需求,給予適當的引導,幫助他們通過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努力實現需求;給中學生介紹網絡的更多積極用途,通過健康有益的網上活動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對已經網絡成癮的學生給予關懷和教育,幫助他們認識到沉迷網絡給他們的學習、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幫助中學生網絡成癮者,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致謝:本研究得到武漢市教科所靳岳濱所長及受調查學校鼎力協助,特致謝忱。)
4 參考文獻
[1] 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06,1:14.
[2] 林絢暉,閻鞏固.大學生上網行為及網絡成癮探討.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4):281
[3] YOUNG KS.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disorder.Cyber Psychol & Behav,1998,1(3):237-244.
[4] 李曉駟,李澤愛,謝雯,等.合肥市中學生網絡成癮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1):51-54.
[5] 張曉陽,席震芳,嚴紅妹.城市初中生網絡成癮與其網絡行為的相關研究.中國學校衛生,2004,25(5):607.
[6] 戶桂鈴,廉鵬.中學生網絡成癮患者的相關因素觀察.泰山衛生,2004,28(2):4.
[7] 黃少南,胡武昌.九江市城區中學生網絡成癮狀況調查.泰山精神醫學,2005,1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