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海上的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A:主要的食材是來自歐洲,歌詩達的供應商以船運的方式送達各港口,給予補給。因為菜式有歐洲精選、亞洲菜品,所以通常是歐洲萊的食材來自歐洲、具有地域特色的萊品食材來自當地。新鮮的蔬果,還有像大米、面條之類都是從中國來補給的。
Q:郵輪上的菜單是如何變化的?是否提供特殊餐單?
A:菜單是根據季節來更換的,也會根據不同的節日、假期做出一些不一樣的安排,所有的菜單都是上海總部的餐飲方面的管理層來設計的,然后給到我們,整個行程四天里的早午晚都不一樣。
我們也會在這個菜單大綱上做出相應的調整,比如說根據當天食材新鮮的程度,這個食材需要搭配某種蔬果,而這種蔬果最近沒有供應到,我們就會做一個相應的調整。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根據客人口味的喜好做出調整,比如說北方客人喜歡吃重口味,我們的菜就口味做的重一些;如果是上海、廣東區域的客人,喜歡吃清淡的、水煮的,我們也會相應地加入一兩個清淡的萊式。如果碰到圣誕節、新年等不同的節目,我們也有節日的菜單。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包船,對接的旅行社在來之前會告知一些客人的信息,比如西北的客人、西南的客人喜歡吃辣味,會提前告訴我們的上海總部,我們會根據總部的指示對菜式的口味做出一些調整。而且在包船的時候,我們也會有試菜這個環節,如果客戶覺得不滿意,我們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
Q:郵輪上最特別的用餐體驗?
A:我們是意大利的公司,除了一般的免費的餐飲外,我們有一個地道的意大利晚餐,是個付費的項目,所有的餐品都是由總廚親手制作的。那個晚餐的用料和萊式只有意大利菜,如果你是希望品嘗到正宗的意大利菜又對餐食追求完美的客人,建議不要錯過,花費也不高,一百多人民幣一位。整套菜單都是意大利菜,用餐的環境與氛圍都很好,穹頂之下,有星空晚宴的感覺,現場有樂隊唱歌。
Q:如何保證郵輪上24小時不間斷的餐飲?
A:我們是盡量覆蓋到24小時,中間當然也有一個收拾、清潔的時間。船上的餐飲是這個餐廳開著,另外一個可能就會稍微延后一點開,這個要關了,另外一個就開了,盡力覆蓋到24小時。而且食材最多會被放置兩個半小時,如果沒有被消耗完,就會被丟棄掉。
Q:對于中國客人,菜單上有什么特別體現?
A:過這些年的包船合作,客人們給我們很多建議,把這些建議反饋到上海總部,所以在我們的菜單里也做了一些相應的調整,增加了像紅燒肉、魚香茄子、上海醬鴨等菜品。除此之外,還增加了火鍋餐廳――海上撈,讓大家在國外的船上,可以品嘗到家鄉的美味。
如今,小南國集團擁有五種業態,當別人在為單一的市場而拼命爭奪的時候,它已經搶占了五份市場,并正在努力將市場最大化。比如,海之源溫泉SPA,這種餐飲娛樂相結合的娛樂類餐飲業態使消費者在就餐的同時,享受到美容、美發、按摩等于一體的服務。把多業態經營和多品牌打造結合一起,由于每個品牌的定位不同,消費群體不同,給消費者提供的餐飲服務不同,在一個城市,甚至在一條競爭激烈的商業街上,可以出現多個業態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場份額,降低市場競爭可能產生的經營風險。
克服中餐發展瓶頸
中餐正餐是小南國集團的重點業務,如何在這一傳統的行業中尋求新突破、煥發嶄新的生命力,是小南國多年來孜孜以求的探索。25年間,小南國克服了中餐正餐企業發展的瓶頸,實施了標準化策略,并且成功引入了連鎖行業內的頂尖人才打造了職業化管理團隊,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并結合小南國原有的經驗,綜合提煉出適應于中餐正餐的制度流程和規范體系,為中餐行業帶來了全新的理念。
小南國的標準化策略包括方方面面,包括貫穿原材料供應及食物烹制過程各階段的嚴格質量控制程序。小南國的餐廳賣的不僅僅是美味的菜肴,而是一種生活體驗。餐廳的業務不應僅局限于餐桌上,而應該拓寬周邊的業務,形成上下游結合、立體的產業發展。現在消費者能夠買到各種小南國品牌商品,比如正在熱賣中的招牌蝦仁。另外,小南國還利用社會資源,與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優秀廚師合作,共同開發新菜。這些也將是小南國大力發展的方向:利用品牌影響力以及專業生產力,為中餐正餐產業尋找新的發展空間。
勾勒小南國創新藍圖
小南國在創新研發方面,會根據運營的情況與市場報告來判斷。小南國有一套以項目為基準的產品開發系統,根據消費者需求的搜集、市場研究來進行新菜開發的立項,然后由外部廚師平臺來為小南國開發制作菜品,最后從眾多菜品種挑出最適合小南國的萊品,在一定的門店試賣。根據試出品期間所產生的銷量調整新菜生產計劃的規模,并于正式出品后繼續追蹤銷量及收集客人的反饋,以評估市場對新引入菜單的萊品的接受程度。并在試賣過程中不斷調整系統,最終形成SOP,進入菜品庫。
小南國的創新不拘泥于形式,更不是為了推新菜而推新菜,因此,除了正常的新菜研發之外,小南國更打造了一個創新的平臺,傳遞餐飲文化。小南國會用社會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邀請好的供應商、合作伙伴共同在這個創新平臺上發揮作用,或者邀請某個領域的專家,為小南國消費者量身打造菜品。比如上海小南國創立25周年特別推出的大師系列——魯菜大師孫成順,將京魯文化在小南國這個平臺上呈現。小南國的餐飲創新更多的是源自于其自身對于中餐的使命感,希望能夠讓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推廣中餐文化。
開創全新“一泊二食”休閑體驗
小南國集團之前正式推出旗下五星級酒店品牌“WH Ming Hotel小南國花園酒店”并同時宣布其首家旗艦店上海小南國花園酒店為中國首家“一泊二食”都市度假酒店。
“一泊二食”是指度假酒店一晚住宿含兩頓美食。這一概念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亞洲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當時人們在工作生活中承受巨大壓力,亟待放松身心,但又沒有連續多日的假期。“一泊二食”只需客人住宿一晚,便可休閑放松,還能享用一頓匯集當地時令美食的晚餐,第二天早餐后,就可以精神飽滿地回到都市。非常適合快節奏、高強度的現代都市生活,而且酒店只收取一個相對優惠的固定價錢,所以受到極大追捧。
上海小南國花園酒店在原有“一泊二食”概念基礎上,推出了更適合現代消費習慣的“一泊二食+水療”的全新度假概念。客人踏入酒店,將置身于一個湖光與綠意交相輝映的清新世界。下榻當晚,廚師會根據當季當天的食材,度身定制精致可口、搭配得當、地道懷舊的上海美食。客人還可以享受60分鐘按摩理療項目,無需移步他處,就可以在自己的客房里安然酣睡;一早醒來,享用富有上海傳統特色的精美點心,神清氣爽地迎接全新的一天。
這一全新概念展現了王慧敏女士對海派精致生活與現代消費習慣的深刻理解與遠見卓識,同時結合了小南國集團25年來在精致美食與時尚生活方面的優勢,將打造出一個集美食、養生、休閑為一體的完整度假體驗。
晚餐:地道懷舊的時鮮美食客人入住當晚將享受一份最值得期待的定制時鮮美食。這份晚餐分“春夏秋冬”四個菜單,匯集用當季當天食材精心烹飪的地道懷舊美食,讓客人的味蕾流連于春天的腌篤鮮、秋天的大閘蟹、冬季的全家福沙窩……從而體察四季的轉換,享受自然的饋贈,感悟廚師的用心,充分領略舌尖上的上海。菜單還配以諸如南匯水蜜桃、崇明甜蘆粟等上海本地水果,將喚醒客人純真而美好的兒時記憶,帶給他們懷舊而雋永的上海美食體驗。
早餐:弄堂風情的上海早晨酒店早餐匯集了最經典的上海點心。客人在此可以回味“四大金剛”傳統早點,品嘗小餛飩、鍋貼、糍飯糕、小籠包、酒釀園子等各式精致點心,體驗獨特的上海石庫門弄堂風情;客人不僅可以觀賞廚師現場制作美食,還能在廚師的指導下學包小餛飩或小籠包,把自己的成果帶回家,與家人分享。客人還可以在此享用各種西式美食,領略上海東西交融、海納百川的獨特魅力。
芳華絕代的上海夢
小南國于7月4日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總募集資金約為5.12億港元,成功引入多家基石投資者認購新股,獲得超額認購,并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上市餐飲品牌。小南國餐飲控股董事長王慧敏表示:“感謝客戶對我們過去25年的支持,才使得我們能成功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而上市帶來的資金優勢,有助于順利實踐擴充大計,促進了公司的各項營運數據繼續穩定增長,并提升公司的企業形象及在顧客與投資者中的知名度,從而將有利于本公司的日后增長及發展。”
正文:有人說,人一生下來就開始透支母親的生命。可我一生下來就是為了報復父親。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和媽媽離婚的情景。判決時,我最終還選擇了父親,我要讓他難過一輩子。沒過多久,父親又結婚了,這更加深了我對他的仇恨。
雖然繼母總是竭力地想討好我,我卻從來沒有對他笑過一次。父親常被我氣得青筋暴起,每每這個時候,我的心里總會燃起一絲可怕的喜悅。幾年后,他們有了自己的小孩,不過他只是個病秧子,三天兩頭得送醫院,我經常半夜醒來,看見父親開車送弟弟去醫院,繼母在門前鬼哭狼嚎的場面,我變成了一個麻木的觀眾,沒有一絲擔心。
那天,我接到了重點中學的通知書,這是我十幾年來除了報復父親之外最大的心愿了。回到家,我把通知書朝桌上一扔,“我考上重點中學了,明天報到,先交三千!”父親拿過通知書,眼角稍微揚一下,但馬上又恢復了沉重。我知道,這幾年來,弟弟的病幾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但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只見父親慢慢地起身,來回地踱著,最后他下決心,走到繼母面前說:“小偉的病要治,萌子的書也要讀”。“家里就剩這三千了,醫生說小偉隨時可能要動手術,這錢可不能用啊!”繼母哭著說。“可咱也不能誤了萌子的前程啊!”說完這話,父親沖出了家門。看著這一切,我有了一點心酸。
第二天,醫院來通知說,弟弟可能不行了,要我們有心理準備,那一刻,我第一次有了一絲震撼,那一天,我懷著一顆慚愧的心看了弟弟一眼,是分別后的第一眼,也是最后一眼。
我去重點中學的前一晚,父親把我叫進了他的房間,語重心長地說:“萌萌,其實我不是你生父,當初他拋棄了你們母女倆,我為了保住你母親的名聲才跟她結婚的,我們約好等你長大一點后再離婚,沒想到你當初選擇了跟我……”
這番話猶如晴天霹靂,我怎能相信自己一直報復的父親,居然是我最大的恩人,是一個與我毫不相干卻白白養了我十幾年的人……看著眼前未老先衰的父親,我的那些仇恨變得不堪一擊了,我撲進父親的懷里,大聲哭著說:“爸,我對不起你!”父親拍了拍我說:“父親是永遠不會責怪自己的兒女的!”
上海話其實是很“霧里看花”的。
上海話其實是很“性命交關”的。
不過,上海話又是風情萬種的。
“上海話托福考試”
曾看到過一張可稱為“上海話托福考試”的卷子,名為《上海話專業八級》。還煞有介事地分AB卷。擇其一二,“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吧……
單選題有:
上海話里的“棺材板”是一種( )。
A.家具樣式 B.昆蟲 C.刑具
D.罵人的話
上海話里形容“出師不利”的形象化說法為( )。
A.頭一只蟋蟀就輸掉 B.頭一個女朋友就跑掉 C.頭一只炮仗就不響
D.頭一筆買賣就蝕掉
上海話里形容生氣之極的象聲詞
為( )。
A.啊嚕啊嚕 B.啊兀啊兀
C.啊咕啊咕 D.啊撲啊撲
上海話里通常管“今天”叫( )。
A.今日 B.今夜
C.今朝 D.今天
上海話里通常管“昨天”叫( )。
A.昨日 B.昨夜
C.昨朝 D.昨天
上海話中與“金剛鉆”相對的是( )。
A.阿三頭 B.阿屙卵
C.阿詐里 D.阿屈西
“四馬路的女人”在上海話中指( )。
A.蠻橫無禮的女人 B.見過世面的女人
C.失身柳巷的女人 D.猥瑣卑鄙的女人
“真倒霉,又被黃牛斬了一刀。”這里的黃牛指的是( )。
A.屠夫 B.黃色的牛
C.票販子 D.穿著黃色牛仔服的
“伊老坍板格。”坍板可以用( )代替。
A.邱 B.洋盤
C.十三點 D.賊忒兮兮
“阿拉夜飯吃格是油燜落蘇。”落蘇就是( )。
A.番茄 B.西紅柿
C.茄子 D.蘿卜
多選題有:
在上海話中,“我受騙了!”可以用( )代替。
A.我中刀了! B.我上伊老當了!
C.我被噱進了! D.我悶掉了!
以下短語不是上海人用來嘲諷近視眼的為( )。
A.嘎梁 B.橫梁
C.木梁 D.書蠹頭
在父親訓斥兒子時,下列哪些說法不能最好地替代北方人所說的“我揍你!”?( )。
A.我拷儂! B.我喇一記!
C.我打儂! D.我請儂吃生活!
吳地方言中,表意為“總共”的副詞有( )。
A.夯撥郎當 B.半幅郎當
C.角落山門 D.醉打山門
E.一塌刮子 F.一天世界
上海話中“吃的洋秈米”這句話的下半句不是( )。
A.發的糍飯嗲 B.發的糯米嗲
C.發的泡飯嗲 D.發的爛污面嗲
E.發的糖糕嗲 F.發的油條嗲
上海話中形容倒霉的短語是( )。
A.霉頭觸到印度國 B.額角頭碰到棺材板
C.霉豆腐干 D.霉頭觸到哈爾濱
E.霉遭星 F.額角頭碰到天花板
是非題有:
在上海話中“我吃他的干醋”與“我吃他的老酸”不是相同的含義。( )。
上海話中“橫豎橫”的歇后語為“拆牛棚”。( )。
上海話中形容詆毀別人的做法為“觸bi腳”,形容被老師罰站為“立bi角”,形容親子遺傳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掘bi洞”中的“bi”是同一個字。( )。
列舉題有:
舉5個帶三的貶義詞匯,如垃三、癟三。
舉5個帶頭的貶義詞匯,如沖頭、壽頭。
問答題有:
“竹筍烤肉”是上海一道家常菜,頗受人歡迎。但是小明一聽爸爸要請他吃“竹筍烤肉”就小臉發白,十分恐懼,為什么?
這是當不得真的,因為從來就沒有什么“上海話國家考試”,更何況什么四六八級了,就連“漢語水平考”(HSK)也局限在一個并不大的范圍內,上海話還遠沒有這么大的能量,更不能與英語“搭脈”(相較量)。而且,這些帶有明顯戲謔成分的題目,很多既不嚴密,也不科學,作為“托福考”是很勉強的。更要命的是:似乎有意挑選了一些比較“促狹”的題目,好像存心要讓“考生”過不了關。如果把它們交給一些老上海來考,也是很費躊躇的,很容易“烤”糊的。
不惜工本的“重重疊疊”
只需稍稍回憶一下我們的習慣談話,就能發現在我們嘴邊曾有過數量驚人的重疊詞匯。
比如,后重疊ABB式以及更加特殊的前重疊AAB式的名詞:
蠶寶寶 鴨里里 東爿爿 草棚棚
叫哥哥 癢兮兮 洋娃娃 洋囡囡
嗲妹妹 洋泡泡 門框框 金金魚
泡泡紗 蘇蘇頭 泡泡糖 碰碰車
毛毛雨 邊邊頭 喜喜底 洞洞眼
比如,前重疊AAB式的形容詞:
血血紅 墨墨黑 火火燙 賊賊精
晶晶亮 噴噴香 滾滾壯 煞煞齊
答答滴 碰碰響 米米小 慢慢叫
比如,后重疊ABB式的形容詞:
氣呼呼 滑答答 甜蜜蜜 空蕩蕩
慢吞吞 老茄茄 冷冰冰 急匆匆
昏道道 瘦刮刮 嗲里里 戇噱噱
比如,插入性半重疊(A里AB)的形容詞:
促里促刻 烏里烏蘇 疙里疙瘩
下里下作 邋里邋遢 挖里挖塞
比如,修飾性半重疊ABAC式的形容詞:
滑頭滑腦 嚎頭嚎腦 壽頭壽腦
木知木覺 投五投六 行情行事
比如,雙重疊AABB式的名詞:
角角落落 坳蚴塘塘 日日夜夜
比如,分體雙重疊AABB式的形容詞:
服服帖帖 規規矩矩 吃吃力力
開開心心 適適意意 實實惠惠
篤篤定定 順順當當 跌跌沖沖
清清爽爽 野野豁豁 的的刮刮
比如,整體雙重疊ABAB式的形容詞:
雪白雪白 碧綠碧綠 筆挺筆挺
滾壯滾壯 石硬石硬 冰陰冰陰
席嫩席嫩 火燙火燙 阿浦阿浦
比如,單音節形容詞前面加上三音節的修飾詞語,成為BCD加A:
筆篤勢+直 格撩勢+白
活脫勢+像 徹骨勒+新
碧綠生+青 石骨鐵+硬
煞辣勢+齊 煞辣勢+清
比如,單音節形容詞后面加上三音節的類后綴,成為A加BCD:
雜+格嚨咚 呆+撥嚨咚
呆+撥落篤 淡+結刮辣
矮+結刮辣
比如,雙音節形容詞前面加上修飾詞語,成為CD+AB:
的粒+滾圓 刮辣+松脆 的角+四方
比如,雙音節同義形容詞相加,成為CD+AB:
滑塌+精光 金光+彰亮 墨赤+烏黑
比如,雙音節形容詞后面加上類后綴,成為AB+CD:
“八拉”:作孽八拉 膩心八拉
危險八拉 齷齪八拉 花里八拉
“的答”:戇大的答 厚皮的答
外行的答 十三點的答
“式氣”:小囡式氣 戇大式氣
壽頭式氣 老茄式氣 豬頭三式氣
比如,雙音節的副詞按照AABB的方式重疊,表示對程度的強調:
交交關關 邪邪氣氣
正正好好 老老早早
也可以重疊后加上后綴,構成新詞:
眼眼叫 好好叫 辣辣叫 偷偷叫
扣扣叫 靜靜叫 定定叫 明明叫
特特里 白白里 慢慢點 眼眼調
比如,有四個音節的副詞:
一時上頭 立時三刻
一塌刮子 一共攏總
一塌糊涂 再三再四
呆板煞數 亨白冷打
角碌山姆 辣末生頭
譬如勿如 著生頭里
比如,ABA式的三音節副詞:
乖做乖 好做好 靈做靈 動勿動
碰勿碰 先勿先 扣克扣 硬碰硬
啥叫啥 為只為 橫豎橫 呆做呆
還有四音節擬聲詞:
踢里踏啦 嘰里呱啦
驚零工龍 別里駁羅
還有三音節擬聲詞:
殼落咄 篤落落
這些擬聲詞有時還有象征的修辭作用,比方用“蓬嚓嚓”代表交誼舞,用“叭叭嗚”代表汽車,用“叮叮當”代表有軌電車……
隨手翻開徐烈炯和邵敬敏所著的《上海方言語法研究》,從該書所舉的以上這些并不完整的實例里,只要不抱偏見,人們就可以明明白白地發現,上海話是那么富有生氣、與眾不同,那么聲聲入耳、灌注全身,那么蓬蓬勃勃、洋洋灑灑,那么饒有童趣、出人意表。在這里,上海話完全顯示出一派倒海翻江、堂哉皇哉、恣肆的不凡氣勢,表現出一種興致勃勃、不遮不掩、無法遏止的直率質樸。
別出心裁說“俚語”
上海城市生活非常活躍,上海人的心緒十分玲瓏,每天都會有大量的俚語從各個角落或者什么“沙龍”、“派對”中奔涌而出。它們就像彌漫在空中的氣體分子,滲透了這個城市的方方面面。而這些詞語的表達方式又是那么多種多樣、別出心裁,令人如入山陰道中,目不暇接,簡直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首先,它們是那么富有想象力:
吃皮榔頭――指用拳頭打人
吃竹筍烤肉――指杖打屁股
五根雪茄煙――指打記耳光
吃外國火腿――指黃包車夫或中國雇工被外國人踢一腳時的自嘲或他嘲
開荷蘭水――指喝倒彩(荷蘭水是以前上海人對汽水的又一種稱呼,打開汽水時氣泡的聲音與喝倒彩很有幾分相像)
開無線電――指眉目傳情
賣野人頭――指以偽劣商品騙人,或假話、空話(當年一些落魄洋人用人體模型加以改造,訛稱為“野人頭”,賺取喜歡看新奇的上海人的錢財)
拆穿西洋鏡――指露餡
撈錫箔灰――指索取不正當的錢財,譏笑某人行竊到鬼身上
捏鼻頭做夢――指異想天開
壓勿煞――指“千斤頂”(一種頂起重物的工具)
陰司鬼――指慣于暗中盤算、表面不露聲色的人
開年禮拜九――指無指望的;遙遙無期的日子
十三塊六角――指罵人烏龜,烏龜的背上有十三塊六角形的圖案
凹進凸出――指吃得過飽或裝得過滿
空心大老倌――指外強中干的人(此語曾在2002年由上海某著名足球教練用來形容一位同樣著名的足球運動員,引發了一場兄弟鬩于墻的火爆的另一種意義上的德比之戰)
縮貨――指無能的人
彈眼落睛――指東西好.使人眼睛一亮
粒粒屑屑――形容細細碎碎
清湯光水――指萊肴中沒有什么東西
上門不見土地―――指到他人家作客,恰遇主人不在
這些詞語只能誕生在上海這個外來文化的灘頭陣地,只能在依然散發出黛瓦粉墻特有的古樸秉性的老城廂里蔓延。
聰明的文字游戲
上海話里有不少在玩文字游戲,它們時刻考驗著上海人的智商,印證著上海話聰明度曲線的順暢。
三禮拜六點鐘――指吃醋
因為三禮拜共廿一日,拼為“昔”,六點鐘則為“酉”時,合為醋字。此乃拆字格。
十一點八刻――十三點
八刻,自然是兩點鐘,加起來就是“十三點”。“十三點”簡稱“十三”,是指癡頭怪腦、愚昧無知的人,女性很喜歡用它來罵人,上海話叫“尋相罵”,而這“十三”也似乎是專門為女性度身定制而預備的。它的出典說法不一,一說是來自《圣經》,耶穌在舉行“最后的晚餐”時,共有13個人,而在這一天耶穌被出賣而被捕,故13很不吉利;一說“十三點”是英語hysteria(歇斯底里、癔病)的洋涇浜語;而比較令人信服的,是說“癡”字有13筆,故上海人用“十三”隱指“癡”。后又有一些與“十三”有關的罵人的詞語,如“電話聽筒”(老式電話聽筒有13個孔)、“B拆開”(該屬于“象形文字”范疇了)、“福熙路”(現延安中路,三字均為13筆)。
長命牌牙刷――一毛不拔
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華義牙刷廠為其生產的“長命牌”牙刷征求廣告語,最后錄用的是“長命牌牙刷,一毛不拔”,這是套用“鐵公雞,一毛不拔”的俗語,用來比喻牙刷不易掉毛,遂成為上海灘上一句家喻戶曉的廣告語,以后演變成了針對吝嗇鬼的歇后語。
豬頭三――指初來上海對上海情況很陌生而又不懂上海規矩的鄉下人
這是“豬頭三牲(生)”的藏尾語,舊時上海祭祀時最普遍的是豬頭一只、雞(或鴨或鵝即“白烏龜”)一只、魚一條,三牲中以豬為首,故合稱“豬頭三牲”。上海話就隱去最后的“牲(生)”字,直接用“豬頭三”取代“生”,以表示陌生、生疏之意,專指那些不諳上海諸事的鄉下人――也就是后來所稱的“巴子”。后人不解這段“典故”,因其有一“豬”字,就簡單地喻為笨蛋――即“豬玀”,如說一個人因為過分講究禮節而謝絕他人宴請的好意,就是“有吃勿吃豬頭三”。
拍案叫絕的修飾
上海話很熱衷于使用一些修飾手法。有的是比喻、借代等,它們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更加精彩萬分。玩味時,總是令人拍案叫絕:
雞毛菜 荷包蛋 粽子糖 海瓜子 珍珠米(玉米)
蠟燭包 蘭花節頭 黃牛(掮客) 黃魚腦子(沒有記性)
黃牛肩胛(喻不負責任的人,因為黃牛肩坍,如同沒有肩月甲)
芋艿頭(喻頭發稀疏)
和尚頭(指光頭)
板刷頭(北方話“寸頭”)
牛踏扁(一種大而扁的青豆)
叫哥哥(即蟈蟈兒)
大肚皮(指懷孕)
飯碗頭(指職業)
咸酸飯(指菜飯)
空心湯團(喻沒有兌現的許諾)
鴛鴦(喻東西不相同而配成一對)
蠟燭(喻人不知好歹、不識抬舉,“不點不亮”,即北方話“敬酒不吃吃罰酒”)
老油條(喻人油滑到極點)
胡絞百葉結(指胡亂行事)
爛糊三鮮湯(意為烏七八糟、烏合之眾,也指做事馬虎)
小兒科(指氣派小的人)
橋歸橋路歸路(喻互不相干)
吃蘿卜干飯(指學徒生涯)
老蟲奶奶(指瘊子)
老虎肉(指物價貴的商品)
硬裝斧頭柄(喻誣陷)
牽絲扳藤(喻做事不痛快、糾纏不清)
軟腳蟹(膽小鬼)
關門落栓(喻定下算數,言行嚴謹)
大眼睛(汽車)
和大眼睛碰鼻頭(指出車禍)
拍半身照(指站柜臺的商店售貨員)
標點符號(喻粗魯、下流、趣味低級的切口或口頭禪)
焐酒釀(喻人挨著人,致使空氣悶熱不透氣,令人窒息)
六點零五分(喻頭歪的人)
柏油桶(喻腰壯者)
一號門(指廁所,上海的機關樓每層都設有廁所,位置多在樓面的第一間或最后一間)
黑炭(喻皮膚黑的人)
排門板(喻肥碩者)
電燈泡(喻光頭)
長腳鷺鷥、電線木桿、晾衣裳竹竿(喻高瘦者)
大塊頭、爛大塊頭(指胖子)
赤豆粽子(指臉上有粉刺、雀斑者)
眾家娘舅(指街坊上長一輩的男子)
毛腳女婿(指未舉辦婚禮的女婿)
在運用的修辭手法中,上海話有的還利用諧音或和韻使語言顯得非常生動活潑:
王伯伯(指健“忘”者)
飯泡粥(話太多太“煩”)
寶大祥(指“保”證篤定穩拿)
希奇勿煞,爛泥菩薩,一腳踢煞(諷刺、詛咒喜歡炫耀的人)
上海話的修辭還免不了“夸張”這個強有力的重磅炸彈:
霉頭觸到哈爾濱(指倒霉)
碰到七十二個大頭鬼(指不順利)
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指變化太快)
額角頭碰到天花板(指僥幸)
走油(指熱到極點)
買塊豆腐撞死(指找個死不掉的方式自殺,喻大河大江沒淹死,卻在陰溝里翻船)
隔夜飯也要嘔出來(指某人某事令人倒胃口)
門檻精到九十六(指精明萬分)
順便一說,這個“門檻”是上海人用來指“竅門”、“訣竅”,或指掌握竅門和訣竅的本領。門檻本是門框的一部分,用來遮擋門縫。在封建社會里,門的大小規格與等級制度有關,門檻高低則是社會身份地位的象征,門檻越高,表示身份越高,呈正比例關系。但門檻太高則進出不便,故有的人家備有各種規格的門檻,有貴客上門,則用矮門檻迎接,或者干脆拆掉門檻,叫“活絡門檻”。這就包孕著做人的竅門,于是,在上海話里就用“門檻”替代“竅門”、“訣竅”了。如果精到“九十六”(上海話里本來就多數字,而九十六又是一個很大的數目),那么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人的竅門就很多了,已經足以應付各種事物、事務了。上海話里還有一句“潮州門檻”,則是與潮州人的精明有關,因為鴉片生意主要由廣東人、潮州人操縱,而尤以潮州人在經商的精明上首屈一指,令上海人十分佩服,所以把潮州人的智慧稱為“潮州門檻”。
回味無窮的專用詞
上海話中還有許多富有形象性的詞匯專門用來描述某些人物或行為,讀來很有回味的余地:
刮皮(指貪小利者,連皮都要刮一層,堪稱厲害)
拆爛污(指做事情不負責任,都辦成“爛污”了,豈不一團糟)
戳壁腳(喻背后挑唆的行為,這等于把屋子的墻壁的底腳都戳壞了)
牽頭皮(指數落人家的過失,或因別人過失而挨罵,頭皮一牽,自然很痛苦)
打回票(喻退回,上海話里又一交通詞匯)
吃豆腐(喻、猥褻)
掉槍花(喻做更而舞弊、耍花招,舞槍自有定法,豈可有亂)
聽壁腳(指竊聽他人秘密,竊聽聽到趴在墻壁腳跟)
木太太(指動作遲緩的婦女,幾分嘆息,幾分無奈)
老法師(指精通老規矩、老于世故的人,有貶有褒)
賴學精(指不肯上學或經常逃學的孩子,賴學已成精)
碰哭精(指動輒便哭的孩子,哈,誰敢試試)
百有份(指什么事情都喜歡插一腳的人,也有“百搭”這一麻將用詞與之配對)
盤嘴舌(指挑唆,三寸不爛之舌的效法)
牛皮糖(形容軟磨硬纏,糾纏不休,或言行不爽快,吃過牛皮糖,不忘其粘韌)
塞狗洞(指把錢花到不值得花的地方去,那是狗洞,不齒于人類)
搶羹飯(指饑不擇食、狼吞虎咽、迫不及待,舊日,喪家為送殯者備席,叫“羹飯”,分好幾檔,其中最低檔的是為“哭喪班”準備的,數量少且質量差,而“哭喪班”大多由流民組成,為填飽肚皮而不得不搶吃搶喝)
拖黃包車(喻不會跳舞的人在跳舞時被人拖著或拖著別人,自然吃力得很)
蓬頭癡子(指頭發亂蓬蓬的人,想起了衣冠不整的)
垃圾癟三(罵人做事不合情理,癟三已經很沒有檔次,何況是揀垃圾的)
脫底棺材(喻吃光用光者,“棺材”在上海老話里是半嗔半喜的稱謂,但如胡亂花錢、不會持家,則被人笑罵是必然的了)
睬儂白眼(喻不理睬,白眼對人,其冷淡可知)
捏鼻頭做夢(喻白日做夢、異想天開,鼻子捏住,不可能入睡,連做夢也難)
現炒現賣的“影視語言”
有一些上海話的由來是從影視劇作品中得來的,上海人很會現炒現賣:
比如“黑貓警長”,這是比喻門衛、保安人員。動畫片《黑貓警長》里有這么一個角色,雖然英勇機智,但由于冠了個“黑”字,上海人就用來替代那些并不怎么惹人喜愛的門衛、保安了,頗有幾分貶義在內。
再如“三六九”,緊連著就是一句“撈現鈔”。看過或聽到過滑稽戲《七十二家房客》的,誰也忘不了楊華生先生飾演的那個代號“369”的警察,他雖肩負趕走眾房客的使命,但卻乘機猛敲房客的竹杠,大撈現鈔,暴露了極其卑鄙的內心世界。上海人對《七十二家房客》耳熟能詳,對楊華生先生家喻戶曉,對“三六九”刻骨銘心。這已經等同于歇后語了。
再如“湯司令”,稱在食堂里經常買廉價的清湯下飯的人。20世紀50年代八一電影制片廠有一部名為《戰上海》的電影,里面有一個的淞滬警備司令部的“湯司令”,即歷史上的湯恩伯,侍從一聲“湯司令到”的吆喝,令人記憶猶新、深入骨髓。明明以清湯下飯,窘迫得很,卻冠之于堂皇的“司令”,自然喜噱的成分居多。
海派的特點是思想的活躍,風格的領異標新,上海人在創造新詞時往往利用思維的跳躍,形象的通感,巧妙地表現生活。19世紀末直至20世紀30年代是上海話新詞產生和活躍的第一個時期。那時,隨著社會生活的充滿活力,一大批的充滿生命力的新詞語應運而生,并迅速地傳播開來。
活靈活現的“上海成語”
成語一般用于書面,文雅而精當,形象而濃縮。但在常以口頭語為表現方式的方言中并不占優勢。可偏偏上海話中四字成語相當多,這也是一大特色。這是指普通話中不用的方言成語,而現在大都還在口語中使用的、有一定生命力的,大約有600個以上。這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數目。也許,從語言學角度來看,它們可能與標準的成語還有一定的差異,但它們卻有著細膩、精致的“文人成語”所沒有的泥土氣息,猶如漢代樂府民歌與“古詩十九首”的差異。
其中有略帶夸張和幽默描寫丑陋習的:
胡天野地 昏頭落沖
神智胡志 死樣怪氣
假癡假呆 夾嘴夾舌
嬉皮塌臉 辣手辣腳
有作形象比喻的:
繡花枕頭 橡皮飯碗
猢猁屁股 篤定泰山
有描寫貶義行為的:
炒冷飯頭 唱獨腳戲
著連襠褲 熱大頭昏
硬吃硬做 自說自話
哭出無賴 死樣怪氣
有夸張地描寫頻繁的動作與行為的:
爬死爬活 投五投六
求苦惱 極出烏拉
也有生動描寫的:
新年新世 老清老早
時辰八字 嚇人倒怪
我的心上溢過暖暖的溪流,
我俯下身子,抱住她柔軟的小身體,
抱住漫漫紅塵里離我最近的溫暖。
天晚,有雪,好友邀我去火鍋城,她說滿腹心事要讓火鍋來涮一涮。因為不肯做母親,她與老公已成水火之勢,欲借我這個過來人做滅火器,所以令我安置好女兒后速速赴約。
當初她也極力勸過我,說做母親投資太多風險太大。那時我笑她,現在卻覺得她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幼兒園門前熙熙攘攘,我牽著女兒的手,老師躊躇著說:“這孩子含羞草似的,上音樂課嘴閉成一枚堅果,舞蹈課總比別人慢半拍,就連做游戲時也是獨自在角落里張望。”我似乎感冒了,全身發冷,頭痛欲裂。女兒將臉藏在我的大衣里,不安地蹭來蹭去,我愈發煩躁。一出世就得到病危通知的女兒,在這群活潑可愛的寶寶中間不僅身量不足,性格也甚是木訥。
老師斟酌再三,又說了一件愈發讓我尷尬的事:女兒這些天用餐控制不住食量,常常吃到胃痛還要求添飯。旁邊有位家長擦肩而過,他好奇地回過頭,望望女兒,臉上的表情似笑非笑。我在老師面前兀自強撐著微笑,心里卻暴躁得想找誰大吵一架。
終于頭暈目眩地到了家,泥一般的軟在床上。女兒推開門,期期艾艾地要我教她什么,我極力克制著惱怒,閉上眼睛不去睬她。可不一會兒,我剛昏昏欲睡,門又發出刺耳的吱呀聲,她的腦袋在門邊閃閃縮縮,心力交瘁的我終于爆發了,狂怒地指著她喊道:“滾出去,我不想再看到你。我怎么會生下你這個!”
女兒驚駭地縮到墻角,過了好一會兒才瑟瑟發抖地問:“媽媽,一個人殺了自己的手,她會死嗎?”我氣急敗壞地將她藏在背后的手拉出來,頭立時嗡嗡作響,那么多的血,那么深的傷口!連淘氣都笨得險些殺了自己,老天啊,你到底給了我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我們跌跌撞撞地往醫院走,雪大起來,女兒沒有哭也沒有要我抱,一聲不響地在我身后緊慢趕,看來她也知道自己闖了大禍。
到了醫院,醫生說傷口太深,為了防止感染,縫合后要輸液,而且可能會留下永久的疤痕。醫生責備著我的疏忽,女兒默默地聽著,將瘦小的臉深深埋起來,長久不肯抬起來。
輸上液體后,女兒睡了,我才想起好友之約,急急回電說明原因,她幽幽地說:“看來不要孩子是對的,太難了。”
一句話觸痛我所有的暗傷,淚猛然間決堤。這些年來,丈夫遠在外地,我獨自在病弱的和繁瑣的工作間奔走,巨大的壓力幾乎碾我為塵,皺紋天羅地網般自心底罩到臉上,哪里還有香如故?當初我認為孩子是上天贈送我最好的禮物,現在才知道,這禮物有那么多叫人承受不起的附加品。
握著電話,我忍不住向好友傾訴自己的委屈與懊惱,說得泣不成聲,好友連連勸我,說千萬不能讓孩子聽到這些話。
我回頭看女兒,她緊閉眼睛,睫毛撲簌簌地抖,像蝴蝶濕了的翅膀。
到家已經很晚,一進門就聽見電話鈴響,女兒輕手輕腳去了臥室。我接起電話,是女兒的老師。她說她今晚一直在給我打電話,如果打不通她會內疚得連覺也睡不著。
原來,那位聽到我們談話的家長去找了老師,他說他的孩子告訴他,我的女兒拼命吃那么多飯,不是傻,也不是貪吃,是因為她說媽媽工作很辛苦,她要吃得飽飽的就不會老是生病,會快快長高變聰明,會給媽媽做飯,幫媽媽拖地,媽媽就不會再煩了。
說著說著,老師突然哽咽了,她低聲說:“您的孩子還說,媽媽最愛吃蘋果,她一定要學會削蘋果。”
放下電話,我猛然看到茶幾上的水果盤里,有一個已經干皺皺的蘋果,被削得坑坑洼洼的,上面有淡淡的血漬。
我的心痙攣著,電光火石間忽然明白,她第一次進來是想讓我教她削蘋果,我卻沒有睬她。她把自己傷得那么重,只是試圖學著為我削一只蘋果!
我來到她的房間,她居然換上了夏天才穿的公主裙,默默站在紅地毯上,似乎一個小小雪人,仿佛太陽一出即會融化。一見我,她眼里閃過濃濃的歉疚,一下子,我的鼻子酸起來。
她喃喃地說媽媽別哭,她要給我跳舞,跳她剛剛學會的《風信子開了》。
我發現她右腳的襪子有些異樣,她說,襪子破了一個洞,昨天脫掉鞋子進舞蹈教室時,有小朋友笑她露出的大腳趾,她便自己拿針線來縫,縫好后卻成了一個小包。
我蹲下來,摸著那個疙瘩,硬硬地硌著手,也硌著我的心。她的腳被磨了一整天,我卻不知道。她只有4歲半,自己苦苦琢磨著補上了這個破洞,媽媽卻嫌她笨。
她輕輕唱著,緩緩擺動手臂,合攏的雙手如一枚含羞緊閉的花苞。在燈光底下,花苞怯怯地打開,風來了,雨來了,她的黑眼睛一直看著我。她舉在頭頂的左手還裹著厚厚的繃帶。花瓣一點一點展開,女兒如同一個小小的勇敢的傷兵,在這個大雪紛飛的夜晚,終于將自己開成了一朵比雪還潔白的風信子。
風信子低聲說:“媽媽,小朋友們都笑我開得太慢了。還有人說我是。”我一震,心被燙了似的猛一縮。
她頓了一下,靜靜地說:“舞蹈老師告訴大家,我不是,我是白色的風信子,很安靜很怕羞,比紫色、藍色和紅色的風信子要開得慢一些,可等到開好了會最美麗。”
全世界的雪都在瞬間融化,我的心上溢過暖暖的溪流,我俯下身子,抱住她柔軟的小身體,抱住漫漫紅塵里離我最近的溫暖。
她伏在我的胸前,我看見窗外路燈暖暖的光里映著一個纖塵不染的琉璃世界。溫柔的屋檐上,慈愛的樹枝間,靜默的巷子里,每一處都盛放著白色的風信子。每一粒種子都拼盡力氣,自遙遠的天邊趕來,匆匆趕赴一場花的盛會。從天上到人間,只為讓自己那一顆小小的心,開出一樹一樹的繁花。
他和朋友急匆匆地趕往海濱浴場附近的一個大排檔。夜幕降臨,彩燈炫目,大排檔里,坐滿了來這個海濱城市旅游的饕餮食客。他和朋友把音響從車上取下來,調試好,然后,抱著吉他,一邊彈,一邊唱歌。
空氣中,飄滿了動人的旋律。
很快,食客中就有叫好的,他們漾著酒嗝,拍著肚子,高喊著要點歌。食客們喜歡什么,小寧和朋友就唱什么。習習的海風,似乎已經熟悉了他們演繹的美麗旋律,俏皮地追逐過來,然后,和著節奏,又迷離地輕拂而去。
風也醉,人也醉。
今晚運氣不錯,小寧和朋友掙了二百多塊錢。然而,收攤的時候,小寧嚇了一跳。他一摸衣袋,壞了,沒帶手機。他頓時有些慌,心里嘀咕,她會不會給我打電話呢?
小寧火急火燎地趕回家,舅母已經為他熱好了晚飯。他拿起遺落在床頭的手機一看,她果然來過電話,只是,已經接過了。看來,電話是舅母接的。
“舅母,小薇來過電話?”他問。
“嗯,來過。”舅母應了一聲。
“那你和她說什么了?”小寧心里有些忐忑。
“就一句話,以后不要給我們家小寧打電話了,他已經另有女朋友了。”舅母的聲不大,但很刺耳。
“你怎么能這樣呢?!”小寧有些急了,臉色驟變。
舅母一看他這個樣子,咆哮起來:“趙小寧,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趙小寧自小就沒了父母,一直在舅舅家長大。舅舅舅母含辛茹苦供他上學,直到大學畢業。畢業后,他留在市環保局工作,待遇也不錯。然而,為了賺錢給小薇治病,傍晚的時候,他都要和朋友到海濱去賣唱。
小薇是他的大學同學,也是他的女友,大學快畢業的時候,查出了尿毒癥,而且到了中晚期。舅母知道這件事情之后,堅決反對小寧和女友來往。舅母的意思是,從小沒了父母的小寧已經夠苦了,她不想讓小寧繼續苦下去了。
舅母也是為了他好。
小寧不愿和舅母頂嘴。現在,他要做的就是趕緊往醫院趕。一路上,他想了許多。他最擔心的是女友的身體。本來,小薇能堅持著配合醫生接受治療,就是因為有他在,他已經成了她的精神世界中惟一的支撐。而現在,舅母的一句話,會不會讓小薇絕望到崩潰呢?
病房里靜悄悄的,小薇正在打點滴,她好像睡著了。小寧靜靜地坐在小薇身邊,他輕輕地抓住她的手,心疼地看著她。
“小寧,你來了。”小薇醒了過來,她微笑著,“你不要再去唱了,我不想讓你那樣。”小薇攥緊了他的手。
“哦,今天晚上不錯……不錯……我沒去。”小寧把她的手緩緩地貼在了自己的臉上,“你今天……身體感覺好嗎?”
“很好,只是,睡了很長時間。”小薇又是一笑,一臉的恬靜。
趙小寧有些疑惑。從小薇這里,他并沒有感覺到有任何異常。難道,是小薇故意做給他看的?因為,小薇曾經也說過不想連累他的話。小寧太想知道小薇此刻的真實心情了。畢竟,舅母的那句話,堪比重磅炸彈,會把一顆愛的心靈炸得粉碎的。
“小薇,今晚,你,電話……”話一出口,小寧緊張得要命。
“哦,她的電話,一直靜悄悄的。”這時候,同病房另一病床叫雅軒的病友緩緩地轉過身來說。雅軒和小薇年齡相仿,因為同病相憐,彼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小薇姐本來說要給你打電話,但,但一直睡到現在。”
“是的,我本來想給你打的。下午的時候,我還和雅軒說,今晚,我一定要給你打一個電話的,可,我睡得太沉了。”小薇說完,又是淺淺一笑。
小寧站起來,他向雅軒問了聲好,雅軒應了一聲,隨即遞給他一個眼神。小寧心領神會。
小寧借機從病房出來,雅軒悄悄地跟了出來。雅軒說:“電話是我打的。我看小薇姐睡得很沉,就拿她的手機給你打了一個電話,怕你惦記著她。哪料,接電話的,是一個女的,還兇巴巴地說你另有女友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哦,是這樣的,我把電話落在了家里。接電話的,是我舅母。你是知道的,我舅母并不同意我和小薇的交往。”
雅軒長長地松了口氣,說:“好嘛,差點嚇死我,我就知道,你是愛小薇姐的。不過,我沒和她說打電話的事,她什么也不知道的。讓我們共同保守這個秘密吧。” 隨后,雅軒和小寧一擊掌,兩人相對一笑。
小寧驚悸的心,終于一塊石頭落在地上。小寧說:“雅軒,謝謝你,謝謝你佑護我們的愛情。”
“不要謝我,兩顆真愛的心,是誰也分不開的,就是上天,也會佑護你們的。不過,你還是要看護好你的手機,那可連著小薇姐的心啊。”雅軒的話中不無揶揄。
[關鍵詞]海上風電;運維市場;出質保;智能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063
隨著我國建設智能電網的進程不斷深入,新能源得到了更好的開發與利用,海上風電產業獲得了蓬勃發展。隨著時間推移,很多初期投運的風機逐步磨損,需要進行深度維護,海上風電運維市場呈現出巨大的契機,并成為風電行業激烈市場競爭中新的業務增長點。
1我國海上風電運維市場現狀分析
經過近年來的深度調整,風電行業已經走出了低谷期,國家不斷出臺利好政策,著力扶持風電行業發展,海上風電產業環境逐步回暖。目前,我國“十三五”規劃已經基本確定了上調新能源比例,風電行業的整體發展目標將比“十二五”有所提高,預計到2020年,風電裝機含量將達到25億~28億千瓦。海上風電具有風速大、來源穩定、環保效應好等突出優勢,成為風電行業發展的新寵。在風電行業整體發展前景向好的大環境下,海上風電的市場潛在空間巨大,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在建和已投產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1000萬千瓦,巨大的裝機容量帶動海上風電運維市場發展,海上風電運維已經成為新能源裝備制造行業新的增長點,隨著近年來很多現役海上風電機組出質保期,運維市場后勁將被大量釋放。
海上風電運維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了大量的運維廠商,但與此同時,海上風電的運行和維護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海上風電面對潮濕、鹽霧、臺風等惡劣環境,其運行和維護面臨眾多的技術難題與困難,運維成本約為陸上風電的兩倍。
2海上風電運維市場呈現新契機
綜合分析海上風電運維市場,雖然還面臨一定的技術難題,但隨著行業對海上風電運維技術的重視不斷升溫,市場呈現出巨大的發展契機。
1風電運維開啟智慧時代,市場潛力巨大
我國致力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智能電網以智慧、低碳、高效為特點,大量應用了新技術,被應用于新能源領域。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控制、智能傳感等技術被應用于風電運維領域,開啟了海上風電運維的智慧時代。
以大數據技術為例,目前海上風電運維主要包括海上風電的集中監控、風電場群的運行管理、風電機組的狀態評價和故障診斷、相關的備品配件供應、機組檢修和運維等工作,涉及海上風電的運行、管理、維護、故障分析等領域,利用智能傳感技術能夠將風機運行數據通過互聯網,上送監控中心,形成運行數據庫,大數據技術能夠有效應用于海上氣象分析、地理環境數據整合、衛星圖像數據整理和分析等領域,大數據技術通過收集和整理龐大的海上風電場運行數據,結合數據挖掘和系統監測技術,實現海上風電運維的智能化,有利于及時發現并排除風電機組可能出現的故障,并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從而降低風電運維成本,提升海上風電的運維效率。
風電運維行業中智能化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通過對海量大數據的智能調取與分析,為風機運行參數共享、遠程實時監控、數據整合與連接、風機預測性維修、風電運維管理的專業化與標準化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海上風電管理平臺,獲得良好的商業價值,降低風電運維成本,推動風電運維向著預測、預防、智能方向推進。
2大量風機走出質保期,運維市場被釋放
近十年來我國風電行業呈現“井噴式”發展,大量的風機出質保期,目前,我國2010年之前建設的風機多為2年質保期,2010年之后建設的風機為3~5年質保期,因此,進入2016年,大部分2010年前后建設的風機已經走出了質保期,海上風電也是如此,隨著風機運行年限的增加,越來越多風機出現漏油等故障,初期投入的一些制造技術不成熟的風機尤其如此,在此背景下,海上風電的運維市場被大量釋放。
根據《2015年中國風電葉片設計制造與運維技術高峰論壇報告》的統計,2015―2016年間,我國每年將有18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的風機出質保期,隨著時間推移,這個規模還在呈現增長趨勢,預計到2022年,累計將有超過200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風機出質保期,風機出質保釋放出的運維市場無疑是巨大的。
3以舊換新和機組退役,大幅拓寬市場空間
目前,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與陸上風電相比,還相對滯后,很多技術尚不成熟,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檢測、制造、安裝、施工、運行和維護體系,產業機制尚有待健全,尤其是在海上風電的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尚未實現國產化,6兆瓦及以上的大容量風機還處于試點運行和嘗試階段。
在此背景下,隨著海上風電技術的逐步成熟、優質風資源的逐步減少、海上風電管理機制日益流暢,風機的以舊換新和機組退役成為必然趨勢,技術先進、大功率的機組將替代過時的小功率機組。此外,海上風機的普遍使用年限為25年,部分風機技術性能也日益落后,發電量不斷降低,運行和維護成本日益增加。機組的更新換代給風電制造和施工帶來廣闊的市場,大幅拓寬了海上風電的市場空間。
3抓住運維市場新契機,投身風電運維市場
海上風電運維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海上風電工程施工企業應當積極利用自身優勢,抓住發展良機,投身運維市場。
1從單純施工向施工、運維、服務一體化過渡
伴隨我國海上風電技術的發展,配套設施和服務水平也日益提升,相關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因此,要做大做強企業,必須打破單純從事某一領域的局限,從單純施工向施工、運維、服務一體化過渡,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
目前,包括維斯塔斯、華銳風電等在內的風電企業,都在籌備建立專業的風電運維公司,將風電運維市場作為發力點,搶占新的風電運維市場。可見,單純的某一技術領域服務已經不是未來風電行業發展的趨勢,能夠提供從施工到運維和配套服務的企業才能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2從事后運行維護發展到體系化運維方式
傳統的風電運維服務采用事故后修復的形式,對風機故障的發生屬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預見性,而且基本采取誰家風機故障誰家修的策略,未建立規范化和系統性的運行和維護體系。目前繼電保護行業已經較多地推廣了狀態檢修,今后海上風電運維市場的發展趨勢也是如此。
因此,風電施工企業有必要推動自身技術和管理升級換代,逐步從單一的事后運維方式過渡到體系化運維方式,推廣狀態檢修的方式,建立系統的監測和運維平臺,進行設備健康管理,對智能傳感系統收集到的大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對可能出現的故障進行預判,并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措施,以整個風電場的價值最大化為最終目標,提出運維策略。
3準確把握海上風電運維市場發展態勢
目前,國內海上風電運維市場呈現三足鼎立之勢,第一類市場參與者是業主單位,他們會基于自身需求,建立專業負責風機運維服務的子公司,與總公司一起進行協同運維,這類運維方式的優勢在于管理方便,中間環節少,合作和協調方便;第二類運維市場參與者是海上風電風機的整機制造商,這類方式是海上風電運維團隊的中堅力量,因為在風機制造方面具有較好的經驗積累,因此在運維市場具有技術優勢;第三類是第三方的運維團隊,這些運維團隊提供獨立的第三方服務,其成本相對較低,運行管理專業化,制度較為靈活,但在運維技術上相對欠缺。
目前,維斯塔斯、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東方電氣、明陽風電等都建立了專業的運營維護子公司,還有很多相關施工企業也正在組建自身的運維團隊,這對于海上風電施工企業形成了巨大的挑戰,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施工企業應當準確把握海上風電運維市場發展態勢,在當前運維市場三足鼎立的局勢下,利用自身在海上風電施工方面的經驗積累和規模優勢,積極發展海上風電運行和維護技術,借助智能運維技術發展的東風,不斷完善自身的風電運維體系,把自身做大做強。
4結論
隨著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的增加,相關的運維業務還將持續增長,海上風電施工企業應當緊抓新契機,積極拓展運維業務,推動自身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靚海上風電發展近況調研[J].風能,2013(2):46-49
[2]韓仲卿,孟海燕淺談海上風電場電氣系統[J].華北電力技術,2010(12):26-28
[3]趙群,柴福莉海上風力發電現狀與發展趨勢[J].機電工程,2009,26(12):5-8
展場24000平方米、為期5天的藝博會無疑是其中份量最重的活動,也是令貌似業內的人們態度最為糾結的活動:一邊唧唧歪歪“檔次不高”、“門檻太低”,一邊照樣呼朋喚友,相聚紅辣椒下――今年的主題雕塑《幸福探戈》,儼然成為世貿商城附近臨時“地標”,吸引著業內人士,也吸引著單純的藝術愛好者們。
非“內行”逛法
標榜學術,標榜高端,標榜品味,標榜專業,是近年國內藝術和藝術品相關展會普遍采取的姿態。
當藝術成為小圈子文化,“合理”的逛法似為:腔調十足的行家們更多不是“出現”在展會現場,而是“出席”;更多不為看作品,而是被人看。對熱點藝術家名單如數家珍,遠遠掃一眼便能認出是誰的大作,嘴邊常掛“資本”、“市場”、“觀念”等宏偉詞匯――這是一種標配的能力,表示:“我內行!”真有外行大膽闖來,只能格格不入地屏住呼吸,對著標價默默數零。
然而,藝術不應也不可能只是小圈子文化。在今年上海藝博會,民眾重新找到了與藝術自由戀愛的可能。
最美好的愛情,是不問身份背景,近乎本能的喜歡。藝博會現場,可以觀察到越來越多的人,體驗著這份單純。中產階級打扮的觀眾結伴而行,步履輕松,毫無目的地閑逛,偶爾看到件作品,輕輕和伙伴分享一聲:“這件我喜歡。”快走幾步上前,細細打量,再瞧眼標簽上的作者,最后數零――這是一幅很美的畫面,不學術,不高端,不內行,但卻流露出一種久違的真實。
換個角度看,183個不同規格的展位,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哥斯達黎加、奧地利、加拿大、西班牙、丹麥、日本、韓國等12個國家的155家畫廊,以及雕塑、水墨、油畫、陶瓷等各個領域的獨立參展商,這種規模的博覽會,其實會有很多樂趣可尋,看不看得到好東西,除了和展會招商能力有關,更和參觀者自己發現美、享受美的能力有關。藝術品市場飛速膨脹的這幾年,我們這種能力,正在削弱,特別是所謂的“內行”們。由此,本屆藝博會為業內所詬病之處,恰恰也是其可愛之處。
轉角遇見愛
愛情并非單方面的。與前兩年相比,除了觀眾態度的變化,今年上海藝博會上的作品也明顯親切了許多。無論外國藝術家的雕塑、上海本地水墨藝術家的繪畫,還是東方衛視藝術人文頻道那一組彰顯年輕人創意的1分鐘影像,都讓現場空氣去掉了自詡高人一等的矯飾與狂傲,藝術品正在走下神壇,與“人”平等對話。
外國雕塑是上海藝博會歷屆亮點,也是彰顯上海藝術時尚和國際化氣質的重要方面。來自新加坡藝術家的辣椒、鴨梨系列,濃情蜜意地依偎、相擁、起舞;來自法國藝術家的大手長腿人形,孤獨著,尋覓著,盼望著;來自猶太藝術家的母子、夫妻,全無面部細節,卻散發出強烈的柔情、溫暖――那就是家,那就是愛,它們,會讓家更象家,會讓痛苦得到安慰,會讓沮喪重新找到一絲希望。而這,不正是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真諦嗎?
近年來,伴隨藝術投資的火熱升級,與之相對的“藝術消費”理念也悄然為大家接受。面對藝術品,只需要考慮一個問題:“我是否喜歡?”購買藝術品的行為,單純得像談戀愛,喜歡她,想要擁有她,愿意邀請她進入自己的生活,相信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因著她的介入而更加美好。
“喜歡已足夠。”藝博會現場,一位關注上海本土水墨作品多年的藏家如是說。“它們現在的確升值了,但我不會賣掉,我只是掛在自己家里,自己欣賞。當然,讓我開心的是自己眼光不錯。”
事實上,使他成為藏家的是他已經購買的作品規模和體系,但就對待藝術品的方式而言,他與一個月薪五六千的年輕小白領并無差別:藝術愛好者,藝術消費者。
正是在藝術消費的輕松氛圍中,我們會看到藝博會場館里,普通上海市民象對待明星一樣請藝術家簽名,看到饒有興致的小年輕用熟練的英語和外國藝術家討論雕塑創作――他們或許現在還買不起,但他們被允許談戀愛,被不功利、不勢力的藝術家所接納,分享共同的興趣,交流各自的生命體驗。
愛的能力與權利
上海藝博會期間,一位業內知名臺灣女策展人正在微博上與網友討論藝術大眾化問題,精英占有資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而這意味著,藝術欣賞的話語權,也正在回歸民眾。今年上海藝博會上,這一信號相當強烈。
藝術消費能夠得到認可,其根源在于中國人終于開始重拾審美自信心。“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態度,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眼睛。”此言不假。從去年開始,敏銳的市場人士們就已經察覺:水墨在復興。經歷過資本運作帶起的所謂“當代藝術”風潮之后,民眾漸漸學會用自己的心去判斷什么是美,什么是藝術。
今年,張桂銘、肖谷、何曦等人的作品受到了廣泛關注,他們的共同特點在于:用傳統的媒介,表達著現代人的思想與觀念;用現代的手法,流露出傳統的內在氣質。“那么中國,那么當代。”這是知音人對藝術家們的贊譽,其核心在于,活在21世紀大都市的中國人,終于可以通過創作和欣賞這些作品,彰顯出自己的存在。
人人都有欣賞美的能力和權利,這是近代中國從時代就倡導的理念,直到今天,才稍稍得以發芽。從歷史宏觀角度看,文化自卑感對于中華文明似乎不可思議,但這卻是事實。其結果,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民眾被認為不具備審美判斷力,當然也不具備擁有藝術品的權利和能力。民眾必須仰賴專家和權威,依靠證書、依靠頭銜、依靠市場價,就好似人們被婚姻法條款搞得沒法談戀愛。
今日藝術品市場上的種種亂象,與其說是個別“壞胚子”天性不良,不如說是大眾審美集體自卑的產物。
被東西方共同奉為智者的紀伯倫(Khalil Gibran)在《先知》中寫道:“美,是生活揭開面紗、露出神圣尊容的樣子。而你就是生活,你就是面紗。美,是永恒在鏡中注視自己。而你就是永恒,你就是鏡。”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本是中國最最古老的智慧。每個人都可以感知美,感知愛,感知傷痛,感知醫治,無論你是什么學歷,什么職業,什么修養。天生萬物,本無所謂善惡美丑,是因為每一個獨立的“人”的介入,才有了美。
細心觀察,會發現時代畢竟在變。上海藝博會現場,越來越多低調的藏家與朋友分享自己的眼光,越來越多中產年輕人滿臉癡迷欣賞自己喜愛的作品,越來越多藝術家和畫廊拿出適合美化家居、啟發溫情的創作。當然,面對藝術消費和民眾審美自覺,來自業內的支持聲和批駁聲也越來越強烈。
2.5平方米的書報亭曾是他們的家
周菲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高才生,一年前已經留校當了老師,她的父母也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而她的家竟是如此貧寒,真是很難想象。家雖然小,也顯得有些陳舊了,但對周菲全家來說,這還不是他們住過的最差的房子,現在的家對他們來說已經比過去好了很多了。
周菲的爸媽年紀相差17歲,爸爸今年已經64歲了。25年前,周菲的爸媽在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里相識,那時,他們兩人都是九院里的護工,工作很累,還是臨時工。盡管周菲爸爸只是個雜務工,但他還是很有文化的,喜歡看書,是個文藝積極分子,會拉二胡,講話風趣幽默,而周菲的媽媽性格內向,話語不多。爸爸的坦直、仗義執言給媽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時在工作中,爸爸總是有意無意地幫媽媽一把。漸漸,兩人從相熟到相知。當時年近40歲的爸爸曾走過一段曲折的人生道路,這讓媽媽對他的遭遇深深同情,同情很快就轉化成為了愛情。可他們的戀愛是艱難的,他們要面對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壓力,更要面對由于年齡差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排斥。最終,媽媽為愛離開了自己家,住進了爸爸不到8平方米的房子。沒有婚紗,沒有結婚禮儀,沒有人來祝賀,媽媽就這樣嫁給了爸爸,過起了日子。
因為種種原因,周菲的爸媽結婚后都離開了九院,他們只能靠做些小生意為生,所以直到今天,爸媽都沒有醫保。這也是讓周菲家的經濟條件一直沒有好轉的原因。
周菲兩歲的時候,因為他們家的老房子要改造動遷,而動遷最初階段需要拆遷戶自行過渡。別人家有錢,有單位,有親友幫助,周菲家卻什么都沒有,眼看著一家三口要睡馬路了。爸爸向有關部門提出了困難,終于被允許在23路電車終點站旁搭起了一個鐵皮的書報亭。這個2.5平方米,還沒有一張大床大的書報亭就是他們一家三口吃喝拉撒睡、安身立命的地方。車站的工作人員同情他們的境遇,讓他們到車站的衛生間里用水洗漱。
別人或許很難想象這是生活在上海的一家三口,而且都是地道的上海人。白天他們在這個書報亭賣報,晚上就擠在這個書報亭里,周菲的爸媽連腿都伸不直。他們在這個2.5平方米的空間里,春去冬來,熬了3年。冬天寒風凜冽,到處透風的鐵皮屋,讓人仿佛睡進一只冰袋。他們全家經常半夜凍醒,然后緊緊摟作一團盼著天亮。夏天,更讓人難受,太陽把鐵皮屋曬得像個大烤箱,到了晚上,只能全家睡在馬路上。遇到狂風暴雨的時候,書報亭在晃動,他們在一片漆黑中祈禱著他們的“家”不要倒。雖然周菲對那時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但那種恐懼和茫然,讓她至今還不寒而栗。
后來,周菲的爸媽積攢了些錢,他們就租了間又破又小的農民房,但這對他們全家來說已經比過去好太多了,至少有了個擋風遮雨的地方。
1993年,周菲家終于搬進了新公房,也就是現在住的這間房。雖然只有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間,但這是他們真正的家了。房間里放不下兩張床,爸媽只能給周菲買了張能翻折的沙發,白天是沙發,晚上翻下來就是周菲的床了。晚上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周菲的頭幾乎就跟爸爸的頭靠在了一塊兒。雖然空間的狹小,讓人有些壓抑,卻也反而增進了他們父女間的交流。爸爸十多年來,養成了習慣,每晚要躺在床上問問女兒一天的情況,適當地給女兒一點建議,講些為人處事的道理。
讀好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那段日子,爸媽賣過水果、蔬菜、水產,有什么賣什么,日子過得還不算太差。周菲記得最清楚的是,上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爸爸每天騎車送她去學校前,總會帶她去吃小餛飩、小籠。她后來才知道,這些都不算便宜,所以爸媽自己從來也不吃,班級里的很多同學也只是偶爾才吃這些。周菲吃多了小籠,也就不覺得好吃了,有時反而會想吃泡飯。可讓她想不到的是,有一天吃一頓小籠也會變得那么困難。
爸爸生病了。起初,爸爸檢查出患有膽囊炎,之后又查出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爸爸沒有醫保,看病全部要自費,所以他能不上醫院就不上醫院。1995年的時候,爸爸又患上了糖尿病,必須常年服藥,可是為了節約錢,他就挑最便宜的、有副作用、效果不那么好的藥。漸漸的,爸爸的身體越來越差,幾乎沒有辦法出去做生意了。這個家的重擔就全都落在周菲媽媽一個人的身上。家里的收入少了,開銷增加了,這個原本就沒多少積蓄的家,很快就變成今天賺的錢今天花,沒辦法有任何的積蓄。
周菲初三那年,過年的時候,她突然很想吃小籠,她已經記不得有多久沒吃過小籠了。當她跟媽媽說的時候,媽媽愣了一下,沒多說什么,就帶她去了。那次,她吃得很開心,媽媽看著她吃,也一直在笑,可是媽媽卻沒有吃,媽媽說她不喜歡吃。周菲現在回想當時,媽媽該是怎樣的心情,一定心疼著自己的女兒,連吃頓小籠都成了奢侈的夢。
周菲知道家里的經濟情況不好,但她從來也沒覺得自己家的日子要過不下去了,只是要節約一些過。上高中后,周菲跟學校申請了免除學費。學校考慮到她的家境,批準了。只是沒想到,高二開學了,周菲家連她的書費也湊不出來。爸爸讓周菲去跟老師申請,是否能晚點交。周菲跟班主任說了這個情況。她的班主任是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老師,老師很同情周菲的情況。只是讓周菲料想不到的是老師接下來做的事情。
一天,班主任走進教室,跟全班同學說,班里有個同學家境困難,付不出書費,希望大家捐款,幫幫這個同學。一聽老師這話,周菲當時就覺得腦子轟地一下,整個人都悶了,她低著頭不敢看老師,更不敢看周圍的同學是什么反應。雖然老師沒有說出她的名字,但她知道說的是她。老師怎么能讓每天跟自己在一起同學為她捐款呢,那讓她以后如何面對同學們,怎么在這個班待下去。這時,周圍有同學在嘀咕,是誰連書費都付不出,好意思讓同學捐款。一瞬間,周菲覺得自己的自尊完全沒有了。她家是窮,可是還沒有窮到要同學為她捐款的地步。爸媽只是希望學校能拖延幾天。
這天,周菲哭著回到家,把這件事跟爸媽說了。爸爸整整沉默了有十分鐘那么久。最后爸爸讓她接受同學的捐款。周菲不明白了,爸爸一直教育她,人要自尊、自強,怎么現在要她接受別人的捐款呢。周菲哭得更厲害了,可是爸爸堅持讓她這么做。周菲從小到大最聽爸爸的話,從來也不敢不聽。爸爸說,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雖然這樣的做法沒有考慮到周菲的自尊心,但這也為未必不是件好事。貧寒不是錯,不應該覺得丟臉。周菲心里還是揣著委屈,但她照爸爸說的做了。有些事情真的面對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同學們知道交不出書費的是周菲,閑言碎語都沒了。很多好朋友都捐了100元。周菲看得出,他們是真心想幫她,根本沒有看不起她的意思。周菲過了這道坎,反而能坦然地面對家境貧寒這個事實了,她也不會再抱任何的幻想。既然家里窮是事實,哭也改變不了,何不開開心心地面對。
周菲知道要改變家里的經濟狀況,只有靠她好好地念書,將來為爸媽創造好的生活環境,而她也知道這一切要靠她自己去努力才能獲得,父母除了在精神上,給不了她任何的幫助。別的同學可以請家教補課,可是她只有靠自己。
上海音樂學院曾經是爸爸年輕時的夢想,當年爸爸沒有考上,所以很希望周菲能代他完成夢想。可是音樂學院招的大都是有音樂專長的學生,周菲從來也沒學過任何樂器,家里根本沒這個條件讓她學。周菲發現有個藝術管理專業,只要憑高考成績,不需要音樂專長。周菲填報了這個專業,也如愿考取了。
大學里5塊錢過10天
在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當老師已經有一年了,可周菲看上去還像個在校的大學生,扎著個辮子,素顏朝天,全身唯一的修飾就是她燦爛的笑容。她笑著說,身上的衣服和自己用的包都是別人送的,她自己一年不過買一兩次衣服,而且都不會超過100元。很難相信這是一個上海女孩說的話,何況她已經工作,還是一份不錯的工作。
每天路過上海最繁華的地段,看著琳瑯滿目的商店。周菲也愛漂亮,也會想買衣服,可是看看衣服上的吊價牌,她又把衣服放下了。有次她看到一件小外套打折了,才100元。可她還是覺得貴。又過了段日子,她看到那件衣服只賣80元了,她還是忍著沒下手。等到這件降價到50元的時候,店里的營業員已經認識她了,跟她說不用考慮了,已經很便宜了,她才開心地買下了這件小外套。過去的一年里,她才買了這一件衣服。當別人詫異的時候,她還是一臉的笑,她覺得這樣沒什么不好。有的同事、朋友常常會很沖動地買了些衣服,之后一次也沒穿過,有合適周菲的,他們就會送給周菲。周菲很開心,也很感激,她的確沒有太多的錢用在買衣服上。想想現在的日子已經比讀大學的時候好太多了。
考進大學是件值得開心的事,但一想到每年1萬元的學費和其他的開銷,周菲就跟爸媽一起陷入了苦惱。周菲跟學校打申請,學校最終免了她第一年一半的學費。但是老師告訴她,免學費只能有這一次,以后想免學費就要靠自己本事考獎學金。老師的話,激勵著周菲,她決心靠自己。
為了節省開支,周菲沒有選擇住校,每天走讀,雖然這樣辛苦很多,家在浦東,學校在浦西,相隔很遠,卻省了一年1500元的住宿費。周菲每天早上騎10分鐘自行車到離車站不遠的超市,把車停在那里,然后等一輛沒有空調的普通車,花一塊錢。下了車,她還要走20多分鐘才能到學校。周菲一直沒有換別的車,只因為不想多花車費。春夏秋冬整整四載,下雪天,她曾在這條路上摔倒好幾次,暴雨天曾在這條路上濕透了衣服和鞋子。她不止一次濕淋淋地回到家,媽媽總是會把她抱在懷里,爸爸總是摸摸她濕透的衣褲搖搖頭。周菲知道爸媽舍不得她,爸媽為無力為女兒擋風遮雨而愧疚。每次,周菲都笑著說沒事,到家就好了,換身衣服就行了。的確,回到家就好,濕了也不要緊。最難受的是早上到學校,渾身被雨水打濕了,有時候一整天,她的衣服、鞋子都還沒干透,只能濕嗒嗒地過一天。
為了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周菲申請了學校勤工儉學的崗位,8元一小時,每月能拿到200多元。這200多元就是周菲一個月的生活費,包括車費、手機費、飯錢,有時還要買書。四年大學,周菲沒有問媽媽要過一分錢的零用錢。200元怎么過?別的同學一頓快餐就是二三十元。而她只能算著錢吃飯,因為飯錢是她唯一能省的了,她的每頓飯都不超過2塊5角。就算如此,到了月末她還是會出現飯錢不夠,這時候她就靠饅頭度日,饅頭幾毛錢一個,就能吃飽。一般她買一個淡饅頭再加一個菜包。先吃淡饅頭把肚子塞飽,再吃菜饅頭,讓嘴里有點味道。大學好友給她起了個名號叫“饅頭公主”。
有次月底,扣除車費,她只有5塊錢了,算算離拿工資的日子,還有10天。即便這樣,她也愣是沒有跟媽媽開口要錢。媽媽還問過她,身上錢夠不夠用,她總說有。那十天,她每天午飯就是一個淡饅頭,真的靠5塊錢過了10天。等拿到勤工儉學的工資了,她才回家笑著跟媽說,她有多厲害,5塊錢過了10天。可是她不知道媽媽聽了她的話,背著她眼淚都流了下來。
或許在別人看來,周菲過得太苦了。可是她自己并不覺得。她覺得靠自己,這種感覺讓她很充實很滿足。學校食堂里1塊8角的番茄炒蛋加青菜白飯是她吃得最多,也是最喜歡吃的了。經濟緊張的時候,學校超市里1塊5角一包的餅干也能混一兩頓。有一次,她看到面包房里有打折的3元一袋的小餐包,她買了一袋捱了三頓。有時過了一個月,算算自己用這200多元做了多少事,她會開心地有些驕傲,這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因為長時間缺乏營養,160厘米高的周菲體重一直都沒有超過45公斤,面色也一直不太好。大二時,學校組織義務獻血,周菲報名參加了,但結果因為體重不達標,醫生不允許。
除了如何省吃儉用,周菲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學習上。要拿全額的獎學金,整個系四個年級只有兩個名額,太難了。可是這對別人而言這是努力的目標,對周菲而言卻是不得不做到的事,不然她下一年的學費就不知道去哪里找了。周菲的努力沒有白費,她不僅兩次獲得了學校全額的獎學金,一次5000元的二等獎學金,還獲得一次全國性的獎學金1萬5千元。爸爸替周菲算了算,周菲大學四年不但沒有花父母一分錢,反而為家里掙了二三千塊錢。
由于周菲的突出表現,畢業后她被留校,成了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老師。如今工作一年多了,她每月的工資全數交給爸爸,確切地說是她把工資卡交給了爸爸,拿到的工資根本不經她的手。爸爸每個月給她500元的零用錢。500元對很多上海女生來說吃頓飯、買件衣服或者做個頭發就沒了,可是周菲要用一個月,這當中包括了她一個月所有的開銷。周菲沒有一點抱怨,反而覺得很開心,這點錢比過去多了多,她甚至還能有結余。她還是堅持每天走很長一段路,只坐一輛車。每天回家的路上路過琳瑯滿目的服裝店,她也只是看看,身穿的依然是朋友、鄰居送的衣服,有些衣服、褲子似乎短了些,但是她的志氣從來也沒短過。
剛工作時,她是擔任班主任的工作。她班里有個學生成績一直上不去,她就利用課余時間給這個學生補課。到學期結束的時候,這個學生的家長執意要給她1000元的學費。這1000元對周菲來說是很大的數字,但她拒絕了。這個學生是她班里的學生,教好他是自己作為老師的責任,怎么能額外收錢呢。后來這個家長把錢送到她家,看到周菲家的經濟情況,那個家長不忍心地哭了。可周菲跟她的父母仍然堅持不能收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