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

        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

        第1篇: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

        【關鍵詞】民間社會規范 社區 社會秩序 構建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對世界和社會的看法,有了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念。建立在文化價值觀念基礎上的道德規范、宗教規范、民間法和社會資本統稱為民間社會規范,這些民間社會規范長期以來一直維持著傳統社區的社會秩序。城市化進程中,社區由傳統封閉社會向現代開放社會轉變,雖然現代社會因素正在解構著傳統社會因素,但是傳統社會的制度和觀念在社區治理過程當中仍然發揮著作用。①歷史傳承下來的這些民間社會規范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它們在社區城市化進程當中仍然在調整著社區的社會關系,構建著社區的社會秩序。

        道德規范構建社區社會秩序

        道德規范是建立在社會經濟關系基礎之上,以善惡作為評價是非的標準,依靠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慣來約束人們的思想行為,調整人們之間社會關系的原則和規范的總稱。

        道德規范構建社會秩序的特征。一是從價值觀念上為人們提供判斷事物對與錯的標準或尺度,人們依此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當或合理,受到贊成或反對,受到懲罰或獎勵,是否會與他人發生矛盾、沖突或糾紛。

        二是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隨著經濟社會關系的發展而變化,但變化的速度較慢,具有相對穩定性,因此,在經濟社會變革或轉型時期,多種文化價值觀念矛盾、沖突,沒有形成主流文化價值觀念和社會治理手段空缺的情況下,道德規范起到了調整經濟社會關系,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

        三是以義務為主體配置應然性的權利和義務,強調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時候,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和集體利益,在考慮自己利益的同時,也考慮他人的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四是在人們長期生產生活中非建構性自發形成,存在于人們的思想意識之中,內容比較原則、抽象、模糊,它不僅規范人們的外部行為,還引導人們的動機和內心活動。

        道德規范構建社會秩序的功能。一是教育功能構建社會秩序。道德依靠賞罰、評價、輿論等方式,形成社會風尚和道德觀念,塑造社會群體成員的道德知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這些道德品質。道德品質塑造的過程是一個培養有道德的人,使其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維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構建社會秩序的過程。

        二是認識功能構建社會秩序。道德通過原則、習慣和規范,提倡或宣示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且得到人們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為人們評價是非提供依據或標準,引導人們認識對國家、社會、家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從而依照道德規范自己的行為,正確處理與他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避免出現破壞社會秩序的越軌行為。

        三是調節功能構建社會秩序。道德作為調整人們之間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對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有調節功能,對社會生活秩序有改變或維護的作用。道德調節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社會調節,即社會以道德原則、道德規范為尺度來評價人們的道德行為,協調人們之間的道德關系;另一種是自我調節,即個人以社會道德原則、道德規范為尺度來要求和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有道德調節的社會是一個有秩序的社會,有道德調節的個人是一個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生活在有秩序的社會中,很少與他人發生危害社會秩序的矛盾、沖突或糾紛。

        宗教規范構建社區社會秩序

        宗教是人們信仰、崇拜超人間與自然力量的社會意識行為以及因此而形成的思想行為規范體系,它以神靈的威名,利用信仰約束人們的思想行為,從內在思想和外在行為兩個方面控制社會矛盾沖突,維持社會秩序。

        宗教的組織規范功能構建社會秩序。宗教組織規范是用于維護僧侶和信眾團體統一的行為規范和要求,主要包括宗教道德規范、團體生活規則和共同信仰要求。從宗教規范來看,其包含有社會公共道德的內容,有調整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促進形成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從來看,其以超世的眼光看待世界,認為世俗社會都不完美,應超越世俗社會去改變人,而不要去改變世俗社會,這樣的世界觀使宗教采取與世俗社會相容與合作的態度,這種處世態度起到了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

        宗教的心理調節功能構建社會秩序。能撫慰人們的心理,調節人們的精神、行為和生理到相對平衡狀態,達到有益于維護社會秩序的程度。其心理調節功能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宣揚宗教理論,堅定人們的內心信念,來調節人們的心理;另一方面是舉行各種宗教儀式活動,慰藉人們的精神痛苦和緊張情緒,來調節人們的心理。就第一方面來說,宗教宣揚超世論,將人的現實社會困難處境歸結為是由神安排的,勸告人們要甘愿接受苦難,不要因為苦難而危害社會,這種主張轉換了現實社會的價值觀念,使生活痛苦的人們在虔誠信仰來世生活中創造出有權有力的意境,抑制了人們在苦難處境中的反抗精神。此際的宗教是人們苦難生活的一種解脫,轉移了信仰者自身內部的某種能量,否則,這種能量會沖擊破壞社會系統的生活秩序。②就第二方面來說,信仰者在宗教儀式活動中向神靈祈禱、懺悔,將內心的痛苦與煩惱宣泄出來,在此過程當中,他們平等交往、相互關心,感受著人與人之間的友誼與關愛,調節緊張不安的心情達到有益于自己和社會的適度狀態。

        宗教的社會整合功能構建社會秩序。宗教用共同的信仰把人們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宗教共同體。為了加強宗教團體內部的團結,宗教為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礎上的價值目標,提供了非理性而有合理化的解釋,通過宗教儀式和神啟的方式來鞏固這種價值目標,賦予其神圣的意義和高于個人價值目標的地位,成為宗教團體成員都能接受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追求,以此為依據將零散無序的個人聯結起來,整合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統一整體。因此,可以利用活動在城市社區各種宗教組織的社會整合功能,凝聚多方力量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區出力。

        民間法構建社區社會秩序

        與國家制定法相對應,民間法是某一地域人們在長期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劃分人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處理各類民間糾紛,具有強制性、權威性、規范性和約束力的行為規范,包括習慣、習俗、禮節、儀式、輿論、禁忌、鄉規民約、家族法規、民族規約、行業規章等。③

        民間法構建社會秩序的特點。民間法產生于特定民族地域社會,由于民族地域所處的自然、經濟、社會、歷史條件不同以及的差異,形成具有民族地域特點的風俗習慣和行為模式,構成民間法的核心部分。從民間法的內容來看,其構建社會秩序有兩個鮮明的特點:其一,民間法是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自愿選擇產生的結果,不需要設置專門的機構強制實施,人們就能自覺遵守和服從,能以較低的司法投入成本獲得較大的社會收益效果,且其覆蓋的范圍廣泛,包括民事、經濟、治安等案件或糾紛都在民間法的調整范圍之內。其二,民間法與國家法一樣都有強制性,但民間法具有外在強制與心理強制相結合的特點,而且更注重心理強制,它對違法者不總是實施經濟處罰和人身處罰,而是經常實施開除群藉或與世隔絕的處罰,讓違法者深刻體會到違法帶來的心理痛苦,促使其改正違法行為。

        民間法構建社會秩序的效力基礎。民間法有自我約束效力、行為尺度效力、正義觀念效力和內在強制效力。就自我約束效力來說,初民社會,人們被各種自然災害和疾病所困擾,各種矛盾纏身無法解決,為了生存,希望借助自我約束來控制神秘力量,將其轉化為“護已”、“利已”的武器,抵抗可能會遭到的懲罰,這是民間法最初的效力基礎。就行為尺度效力來說,人們一生都浸潤于各種各樣的民間規則之中,這些日常生活規則逐漸潛入意識的深層,成為評價人們行為的標準,指引著人們行為的動機和方向;人們日常生活中,也理解、認同和尊重這些常識化了的習俗、慣例等民間規則,并據此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和他人交往與互動,維護著自然和諧的民間社會秩序。就正義效力來說,在傳統和習慣依然根深蒂固的鄉土社會,民間法融合法意與人心,符合最基本的社會道德和倫理觀念,代表著公平和正義,是基層社會秩序的有效安排。就內在強制效力來說,民間法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既有類似于國家法的外在強制性,又有國家法不具有的內在心理強制性。心理強制性表現為社會公意、輿論的壓力和民情的制約,這使違法者陷入強大的輿論包圍之中,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缺少歸屬感與安全感,成為放逐者,無法在群體中正常生產和生活。民間法的這種心理強制效力,有力地約束和規范人們向著符合民間社會秩序的方向行為。

        民間法構建社會秩序的作用。民間法來源于特定地域人們的民族精神、價值觀念和社會生活,為這個地域的人們所選擇、共享、傳承和發揚,有集體認同感和一定的權威性,與社會日常生活更為接近,普通人民群眾明確知道它的內容和指向,這使它比國家制定法有更強的秩序構建作用。民間法的秩序構建作用通過其指引、評價、預測、教育和強制作用來實現。就指引作用來說,民間法為人們提供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不得這樣行為。就評價作用來說,民間法是判斷、衡量和評價人們行為的標準或尺度,為人們指明正確的行為方向。就預測作用來說,人們可以依據民間法預知他人應當如何行為及行為的意義和后果,并以這種預知為依據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計劃與安排。就教育作用來說,民間法,一方面貼近日常生活,深入人們的心理,教育人們遵守社會公共道德;另一方面寓理于法,鼓勵合法行為,懲罰違法行為,對社會群體的行為有示范和警示作用。就強制作用來說,民間法不但以人身、物質制裁的手段外在規范人們的行為,還以民間權威、社會輿論的壓力,通過心理、道德、精神、文化等內在約束人們的行為。

        社會資本構建社區社會秩序

        社會資本是指信任、規范和網絡等社會組織的特性,這些特性能促進合作行為,提高社會的效能。④與“第一生產力”之稱的科學技術相似,社會資本滲透到經濟、社會、政治秩序的內在結構要素中,推動經濟、社會、政治的有序運行和發展;但它最重要的影響力不在經濟層面上,而是在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⑤

        信任社會資本構建社會秩序的作用。信任是人們對其他人能做出符合制度規范行為的預期。⑥“信任像劑一樣,有了信任,群體組織運作得更有效。”⑦信任是一種社會資源,能增進社會團結,提高人類群體的凝聚力。人們之間的信任關系可以內化到社會組織制度和文化價值觀念中,引導和規范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符合公共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減少危害社會秩序的風險行為。信任在現代社會已經超出了個人修養的范疇,社會作用更為廣泛。對于群體組織來說,信任維持著社會規范要求的正常社會交往行為,抑制群體利已主義行為、機會主義行為和違反規范的行為,使人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沒有恐懼感、摩擦和沖突,有利于群體組織內部的團結與穩定。對于社會來說,信任是國家、社會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以信任為基礎從事經濟、社會和政治活動,人們大多會選擇合作而非對抗,矛盾、沖突較少出現,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了條件。

        規范社會資本構建社會秩序的作用。社會資本構成要素的規范,是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自發形成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各種行為規則。這些“規范為人們所遵守,他們將獲益;如果人們違背規范,他們將受到傷害”⑧。社會和諧,國家長治久安,需要全體社會成員遵守社會規范。規范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以信任和互惠為核心為遵守國家法律規定提供倫理基礎;通過促進合作與互動,有效調整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降低了人們之間的交往成本;在正式管理制度缺乏的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填補管理手段的空白,約束人們的行為,促進人們相互溝通、理解和協同,將各種社會力量黏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和諧穩定的社會經濟秩序。

        網絡社會資本構建社會秩序的作用。公民參與網絡是支撐經濟、社會、政治發展的社會力量,是社會團體組織乃至整個社會相互聯結的組織形式,其有助于促使形成其他社會資本的構成要素,可以使政府、社會、市場、公民相互之間建立起平等的合作關系。在公共事務管理網絡中積累信任資本,能為社會主體之間的進一步合作創造條件;在人們相互信任和互惠的交往網絡中培育規范資本,能填補規范的不足與空缺,協調群體成員之間的社會關系,解決集體行動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問題。⑨無論是以垂直為主的關系網絡,還是以橫向為主的關系網絡,都能構建社會秩序。垂直關系網絡將不平等的社會主體聯結到不對稱的等級依附關系中,讓他們參與政治活動、管理公共事務,提高公民的公共責任意識,促進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政治參與使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過程中,與社會公眾對話、協商與溝通,了解公眾的需求,尊重公眾的意愿,采取社會治理措施,在政府與公民社會之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達到和諧治理社會的目的。橫向關系網絡把相同地位的社會主體聯系在一起,是跨地域、跨組織、跨人群的網絡,這種網絡有利于解決集體行動中容易出現的“搭便車”、“坐享其成”等困境,能有效地增強社會合作,把社會矛盾、社會分歧和社會沖突消解于社會組織內部之中。⑩

        (作者分別為南昌理工學院城市化與法律治理研究所所長、副教授,南昌理工學院教師;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城市化進程中的社區法律糾紛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4BFX070)

        【注釋】

        ①范愉:“社會轉型中的人民調解制度―以上海長寧區人民調解組織改革的經驗為視點”,《中國司法》,2004年第10期。

        ②[美]塞雷納?南達:《文化人類學》,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83頁。

        ③于語和:《民間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3頁。

        ④R.D.Putnam, R.Leonardi, R.Naetti,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p167.

        ⑤⑦[美]弗蘭西斯?福山:《信任:社會道德與繁榮的創造》,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8年,第368頁,第125頁。

        ⑥董才生,張寶祥:“引發社會危機傾向的制度分析”,《長白學刊》,2004年第2期。

        ⑧[美]科爾曼:《社會理論的基礎》,鄧方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0年,第284頁。

        ⑨李惠斌,楊雪冬:《社會資本與社會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158~159頁。

        第2篇: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

        關鍵詞:編譯原理;教學反饋;課程結構;實踐方案;網絡社區;課程設計

        0.引言

        編譯原理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重要專業課,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計算機以及計算機程序的本質,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求解問題的能力。學習編譯原理需要的背景知識很多,可以說這門課是對學生前階段計算機知識的一次大檢閱。無論從課程的理論性還是實踐性來看,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對于這樣一門難度極高的課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經常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并給予解答。

        那么,如何保證教學質量?一方面,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去琢磨教材,思考采取何種形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合適的方式,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對他們課后的學習進行引導。事實證明,在很多情況下后者相對于前者更顯重要。隨著Internet的發展,網絡社區和社交平臺的使用在學生中非常普遍。如果為學生在課后提供一個學習材料和信息非常豐富的網絡社區,讓大家在這個平臺上積極討論,能有益于解決學習中普遍存在的難點問題。筆者與同事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本文中對此做了一些總結。

        1.“項目開發式”授課

        傳統的教學體系中,無論采用“龍書”“虎書”“鯨書”“陳火旺”版,或是其他版本的教材,編譯原理課程的教學主干基本是相同的,比如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和中間代碼的產生、屬性文法與語法制導翻譯、運行時存儲空間的組織和管理、代碼生成、代碼優化等。編譯原理是一門綜合性和實戰性非常強的課程,如果教師僅僅是把所有的主干內容在課堂上講完,通常來說效果不會太好。學習編譯原理的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練了很長時間的基本功,如果到了這門課程我們還是強調基本功練習,就失去了這門綜合課程的意義。根據課后調查,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編譯原理的知識除了做高級語言到低級語言的翻譯器以外還能干什么。由于今后從事與編譯器相關工作的人數畢竟不會很多,很多學生因此認為本課程沒什么大不了。如果讓學生能夠在本門課中得到專業能力的綜合提高,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1.1“軟件工程”框架

        筆者認為,教學內容的選取應強調對編譯原理和技術的宏觀把握以及觸類旁通的綜合運用,教學中突出主要框架,避免把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到一些細節的算法和過程上。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要部分可以按照軟件工程中的步驟對各個部分逐步求精,讓Top Down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把握全局的作用。具體說來,可以按照軟件工程里需求、設計、編碼、測試等幾個主要步驟來組織教學內容。

        (1)需求分析階段:教師幫助學生分析將要處理的任務,然后對任務進行詳講,制定出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步驟。

        (2)任務的設計階段: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對每一章節的知識點有明確的把握,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設計任務。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分配每個小組具體的任務并挑選出專人負責,小組工作將嚴格按照設計的任務和進度來進行。學生對給定的任務需要詳細分析出具體知識點,對于沒有學過的知識點可以通過教材預習一課堂聽講一課后討論等方式掌握,最終帶著任務在工程中加以應用。

        (3)編程實現階段:這個環節直接關系到最終的教學效果。在任務實施之前,教師要對每組制定的計劃進行檢查,及時糾正計劃中的錯誤或漏洞,盡可能避免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出現錯誤。教學中,對于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該如何做,而是通過適當地引導和指點,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是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則需要在全班統一指導和講解,從而確保任務的正常進行。

        (4)任務評價階段:學習過程是以任務為核心的,當所布置的任務完成后,學生要學會如何及時評價自己的任務完成情況。自評、、組內互評以及教師的綜合點評可以有機結合。通過評價訓練,可以更深層次地加深對知識的把握。

        1.2引用多領域實例

        編譯課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系統地了解編譯程序設計的基本理論、編譯系統的結構及編譯程序各部分的設計原理和實現技術。理想的結果是學生既能掌握編譯理論和編譯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又具有設計、分析、實現和維護編譯程序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編譯原理理論知識包括形式語言、有窮自動機理論等抽象內容及大量的算法,較難理解和掌握。因此,深化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和編程水平更顯重要。

        教學中我們發現,僅僅將書上的實例講給學生聽,學生并不好掌握,能運用這些理論解決問題的就更少了。如果在講完理論之后適當引進一些實例,例如:將狀態轉換圖在硬件設計中的應用——設計狀態機模型介紹給學生,并給出相關學習資料和網站介紹,如此下來,通過對狀態轉換圖的實例運用,使得原來非常抽象的正則表達式概念學起來就具體多了。另外,由于Windows的普及以及微軟提供的強大技術支持,人們使用電腦非常方便了,但也使很多人誤認為學計算機就是學Windows;甚至許多計算機專業的教學也都被局限在了Windows平臺,一些教師也不愿意花過多的精力在其他的操作系統。坦白地說,Windows平臺雖然方便好用,但同時也阻止了初學者進一步接觸操作系統的內核,所以教學中不妨結合操作系統的內容,引進Linux的概念。學生在接觸了Linux操作系統之后,會發現Linux上的很多操作或表述都要用到正則表達式等相關知識。總之,學習編譯原理不僅僅在于讓學生掌握其本身的理論體系,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這些思維方式和方法去解決問題,以及知道應用前景。

        2.編譯原理網絡社區的建設

        上面說的道理可能很多同行都已經想到了,如何做到呢?尤其是教百人以上的合班課,建立專門的網絡社區對學生的理解程度進行實時跟進是個很好的選擇。此外,教學中我們還會收到這樣的反饋:很多學生聽老師講課似乎很明白,但自己轉述起來就很難。誠然,在學生的理解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似懂非懂的問題,討論是一個幫助達到透徹理解非常有效的方法。然而在課堂上甚至在課后教師也難以找出適合而充足的時間來組織這樣的討論。網絡社區可以有效地克服地域和時間上的困難,讓大家方便地交流意見和看法,教師也能及時發現問題加以指導。

        2.1分專題組成“聊天室”

        不同的學生感覺到的學習困難不一樣。教師可以按不同的專題設立討論社區,同時附上相關的課外材料、實驗計劃和步驟,以及供參考的實驗例程源代碼。好學的學生一般希望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其他同學的學習興趣。教師也要及時地對學生的留言進行評議,進行肯定和糾錯,使他們在激勵中主動去思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針對典型問題,教師可以挑選出眾的學生到課堂上作簡單的講解,讓他們自己制作PPT,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學生闡述問題的方式和語言雖然沒有教師那么精煉準確,但往往能讓他們的同齡人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這種形式可以使學生明白網絡社區是和課堂緊密相連的,是課堂的延續。網絡社區的積極活動很容易被量化,成為重要考評成分。

        2.2課前問題的提出和課后討論

        這里分為課前和課后兩方面:教師在課前提出問題,讓學生提前預習教材。編譯原理課程很多內容乍一看會讓人一頭霧水,學生帶著問題上課,效果要比教師直接灌輸好得多,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自學的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課后討論可以集思廣益,面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解答方法,這樣不僅讓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問題,而且教師也可以在學生回答時發現不足,及時糾正錯誤,同時也能讓教師打開思路給出一些更接近于學生的解釋和實例。如果單個學生對于問題的深入有困難,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這種合作學習的目的在于通過團隊合作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以及協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3篇: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

        您好,您最近工作忙嗎?身體好嗎?我想一定很好吧!

        最近,我發現樓道里的小廣告越來越多,而且小廣告亂貼亂畫,把樓道變成了小廣告的基地。有的小廣告還塞到了居民的家里,只要一打開門,一大堆的廣告就掉了下來,居民不看廣告也不行。這嚴重地干擾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盡管我們絞盡腦汁,有的把小廣告掃出居民樓,有的把小廣告集中燒毀,但是小廣告還是日益泛濫。雖然樓道里增加了廣告板,但廣告板起不了什么作用,而且有的開鎖廣告電話號碼也寫進了樓道里。

        這些都是由于社區管理不當造成的!

        我的建議是:可以在樓道里安一個廣告箱,小廣告一泛濫,居民們可以把小廣告放進箱里,定期送到廢品收購站去。如果這個辦法不行,我們建議社區成立一個組織,來管小廣告,嚴懲傳播小廣告的人。

        以上是我的建議請您采納。

        最后,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解放小學五年一班

        張寧

        第4篇: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

        關鍵詞:生態移民;李毛莊;參與式發展

        中圖分類號:F427.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3-0083-03

        目前,有關生態移民的研究很多,綜觀這些研究,多數都是在閱讀文獻資料基礎上,從宏觀層面上對生態移民的定義、類別、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對策建議等方面進行論述。本文欲采用實地研究方式,運用參與式方法,對寧夏鹽池縣李毛莊生態移民過程進行全面考察,從當地移民成員的立場發掘生態移民之后新村建設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發動移民成員的智慧,提出有效解決措施,為寧夏繼續推進生態移民工程以及促進移民新村的長久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一、寧夏生態移民項目背景

        所謂生態移民,是指在生態系統之中,由于多種原因造成了自然環境的惡化和自然資源的枯竭,導致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激化,人類為了生存而主動調整其自身與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以保持生態系統內部諸要素的相對平衡所進行的人口遷移[1]。“生態移民”這一概念的明確提出,是在當代生態問題引起人們極大關注的情況下產生的。

        “十二五”期間,寧夏提出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的目標,決定啟動歷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西海固生態移民工程,下決心解決西海固地區35萬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2]。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施國家易地扶貧移民開發試點項目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生態移民來源主要是六盤山水源涵養林區、重點干旱風沙治理區和水庫淹沒區的貧困人口。根據國家的統一安排,2003年又擴大到地質災害發生區。根據各縣摸底調查,寧夏回族自治區需要實施搬遷的總人口為302 794人,其中:六盤山水源涵養林區167 764人、重點干旱風沙治理區104 490人、地質災害發生區30 540人[3]。本文的調研對象李毛莊就屬于重點干旱風沙治理區,包含于此次國家生態移民項目的范圍中。

        二、李毛莊移民區建設的現狀及問題

        花馬鎮四墩子行政村李毛莊自然村位于寧夏吳忠市鹽池縣西南方向,距離縣城4公里,屬于黃土高原向鄂爾多斯臺地過渡地帶。本村氣候屬于典型的大陸性干旱氣候,干旱、風沙大,常年降水量少,年降水量僅有270毫米左右。本村共有51戶,200人,常住戶43戶,150人左右。從2002年開始,李毛莊村開始進行移民,將舊李毛村的2 000畝灘地(貧瘠的草地)規劃出來,作為移民居住區域,并給予建房補貼每人1 000元,統一構建四間瓦房、羊棚等,并重新分配揚黃水地每人3畝。目前已轉入新村戶口的農戶約有30戶,剩余的13戶仍住在老村①。

        生態移民后形成的新村,從發展趨勢看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特別是在發展生態農業方面更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但是,筆者通過調研之后發現,隨著農業開發和移民搬遷的深入實踐,各種影響移民新村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逐漸顯現出來。此次調研運用參與式方法,通過村領導訪談、農戶訪談(36戶)、座談會、社區資源圖等方式,發現李毛新莊在新村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1.在經濟發展規劃上缺乏周密性和長遠性

        李毛新村的整體規劃仍然是將開發土地、安置移民、增加糧食產量、解決村中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作為移民區的首要任務,經濟發展難以突破低層次封閉循環的經濟模式。在新村,全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業、養殖業和副業(外出打工)。隨著禁牧政策進一步實施,單個農戶的養殖規模逐漸縮小。在縣政府的引導下,李毛新村將主要勞動力由飼養綿羊轉向了種植大棚蔬菜。雖然大棚蔬菜的種植已經跳出了“開地種糧吃飽肚子”的框框,開始在發展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基礎上,發展經濟作物種植,但是種植模式還是處于低水平運作中。首先,村中沒有大棚蔬菜合作社,全靠農民自己解決蔬菜種植的各種問題,難以形成規模化種植;其次,在蔬菜銷售方面,也是農戶單獨面對市場,缺乏議價能力,無法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在收入方面,種植蔬菜的收入僅占新村農戶收入的小部分,還沒有成為村莊的支柱性收入。每個大棚的收益平均在1 000元左右,只能解決村民部分生計問題;此外,李毛新村及鄰村周邊,都沒有相關農產品的加工企業。由此看來,李毛新村仍以發展初級農業為主,生產規模小,經營分散,難以形成農業產業鏈條,整個經濟模式的發展還處于低水平層次。

        2.移民區用水矛盾突出

        李毛新村村民在用水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用水成本偏高。在新村,耕地主要靠揚黃水和機井水灌溉。由于當地沙地、鹽堿地面積較大,水資源相對稀缺,加上當地農民使用最原始的灌溉技術,使得新村生產用水量與用水成本都偏高。在新村,每年灌溉揚黃水5次,每次約50分鐘,一畝地一次25元,約澆灌130立方水,但是在除去流失后,實際灌水量只有80立方左右(流失比約40%)。機井水使用泵抽水,一個泵購入成本3 000—5 000元,每度電0.25元,一畝地大概用約20元的電費。由此可見,盡管每戶村民重新分得了更多的揚黃水地,但是高額的水費大大增加了他們的種植成本,這些水費導致一些作物種植基本不賺錢,或僅獲得微利;二是水資源不足導致部分荒地無法開發利用。由于受到原水利設計揚水能力不足的影響,村里約20%的可利用荒地無能力開發;三是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新村有五口井,但都是八、九十年代開掘的。機井中使用的水泵多數也是九十年代配備的。當前這些設施嚴重老化,經常出現損壞,大大降低了灌溉效率。同時,修理費用的增加對于村民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3.移民區出現貧困反彈現象

        生態移民區是貧困人口最集中的區域。李毛新村的移民戶多是貧困農戶。搬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削弱了他們的經濟能力,由此出現了貧困反彈現象。一方面,搬遷后的建設費用給移民增加了負擔。在新村,每戶分得四間宅基地后必須統一構造四間房。政府的建房補貼是每人1 000元,遠低于房子的造價。很多村民為了建房,把家里僅有的積蓄全拿出來,有些農戶甚至為此背負了沉重的債務;另一方面,主要生計方式的改變使村民收入水平降低。李毛莊村民在搬遷之前,多數家庭以養殖業(多數以養羊為主,少部分家庭養豬)為主要收入來源。在移入新村之后,由于政府給予統一大小的宅基地、庭院,加上禁牧政策的嚴格執行,村民只能縮小其養殖規模,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收入水平。政府從去年開始鼓勵村民進行大棚蔬菜種植,但是由于資金投入很大(每個大棚總建設資金約5 500元,國家補貼3 500元,每個大棚需投資2 000元),加上首年收益不高,每個大棚僅收入約1 000元。村中只有三成農戶選擇大棚種植。很多村民不適應從養殖到種植大棚蔬菜這種生產方式的轉變,從而變得更加貧困。這樣,面對搬遷時所承擔的高額成本,原本經濟基礎很薄弱的村民逐步陷入更加貧困的境地。

        4.移民區缺少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在新村,除了水泥路外,看不到其他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由于撤點并校,村中沒有小學,村民只能每天去縣城接送孩子上下學,這樣浪費了家長很多時間精力;村中沒有醫務室或其他診所,村民就醫只能到縣城去。雖然新村離縣城不遠(約4、5公里),但是一些急診、小病等還是無法獲得便捷有效的治療;村中沒有公共借閱室和公共娛樂設施,村民缺少新型文化娛樂活動;村中雖然已經修了水泥路,但是沒有配套安裝路燈等設備,這使得村民的夜間活動很不方便。

        三、解決李毛莊移民區所出現問題的建議

        李毛莊移民區在建設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問題,由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但追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可以歸為這一點:寧夏生態移民項目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規劃,是以目標為導向的規劃,注重的是自上而下的決策的執行。從地區發展的角度來說,國家決策必須結合基層經濟、技術、文化現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并修正規劃方案。生態移民項目總體規劃是好的,但是具體規劃實施過程中,缺乏對移民區村民的實際需求的考慮,沒有進行以移民需求為導向的新農村規劃。這不能說是唯一原因,但至少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采用一種自下而上的方式,充分考慮移民的實際需求。參與式方法就是這樣一種方式。參與式發展規劃是發展的利益相關群體不斷地分析問題,利用當地資源確立發展目標和發展活動,并在實施發展活動過程中通過監測和評估界定新的問題、新的發展目標和新的發展活動等一系列持續不斷的循環過程。它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決策過程和行動過程。參與式發展規劃強調的是由發展主體參與,以解決問題和行動為導向的,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4]。

        所以,我們在進行生態移民新村建設的過程中,采用了多種參與式的具體方法,充分發揮村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與村民共同協商,誘發他們集體討論共同提出以下措施來解決李毛莊的問題。

        1.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提高產業鏈整合水平

        李毛村村委和村民需要改變觀念,將原來的“政府拿錢、農民種田”傳統模式轉變為政府投資搞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引入外商投資和移民自籌等多種方式,建立具有經濟實力和開發能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使得這些企業在新村中生根發芽,成為帶動移民區產業開發的堅實力量。另外,要特別重視培養當地龍頭企業和中間力量,建立合作經濟組織,為移民進行各種生產提供加工、物流、銷售等服務。

        2.建立節水高效農業體系

        對于李毛莊的用水矛盾,筆者發動村民集體討論,通過共同協商,提出以下建議:第一,修建蓄水池調節季節性水量不均的問題;第二,由村委會牽頭成立用水基金,該基金主要由政府補貼、村中集體經濟、村民集資組成,用來滿足村民各類有關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資金需求;第三,引進并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第四,成立用水小組,自我管理揚黃水和機井水。村民提議用水小組由政府的代表支渠長和村民代表共同組成,主要負責協調機井的使用,監督揚黃水澆地。這一組織必須得到上級領導的認可、賦權和村民的承認,這樣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用水小組的成立有助于培養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意識。

        3.解決貧困反彈問題

        生態移民后,生產方式的轉變導致一些農戶出現貧困反彈的現象。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政府和村民兩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縣、鄉各級政府應首先了解村民所處的現狀,所擁有的技術與資源,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措施。此外,政府還應該加強農民技術培訓,組織農民學習先進技術,提高科技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盡快掌握種植大棚蔬菜的關鍵技術。具體來說,政府應該為大棚種植及時提供一些后續服務,如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指導、銷售出路問題、蔬菜再加工企業的建立等,以引導更多的村民接受這一蔬菜種植這一生計方式。另一方面,村民本身要改變依賴國家援助、政府補貼來過日子的心態,積極更新觀念,自主學習主動與村領導溝通、協調,將自己需求表達出來,使政府提供的有益資源高效利用,使政府政策充分發揮其優勢。

        4.加強新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建設

        在李毛新村,村領導應該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采取各項措施解決村民生活的不便:一是村支部可以將有孩子在外上學的家長組織起來,鼓勵他們共同出資,專門雇車接送孩子,以解決家長接送難的問題。村支部如果有經濟能力可以提供一些補貼;二是在村中設立基礎的醫療門診,以解決村民看病難問題。村支部可以向上級領導部門申請建立醫療門診,如果建立醫療門診有困難,可以組織村中有醫學背景的人在村中建設小型門診站點,為村民的急診提供就醫便利;三是村支部中可以經常組織舉行些健康的娛樂活動,以培養良好的村風;四是村支部在財力允許的范圍內應該盡快解決道路配套設施的修建問題。根據村中的財力,先在主干道上修建路燈,并請村民監督工程的實施。村支部應該向上級部門申請財力支持來修建路燈等設施。

        四、小結

        通過對寧夏李毛莊新村建設的調研,我們發現新村中存在農業生產規模小、產業化水平低、用水緊張、貧困反彈、配套基礎設施不健全等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做到以村民自身需求為中心,以村民利益為導向,與村民協商共同制定規劃方案并實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生態移民”這一政策內在的目標和要求,才能真正推進移民區的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李寧,龔世俊.論寧夏地區生態移民[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1.

        [2]宋麗燕.生態移民與寧夏西海固地區的扶貧攻堅[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32)4.

        [3]寧夏區發展改革委地區處.寧夏生態移民搬遷中的突出問題及對策[DE/OL].sdpc.省略/dqjj/fpkf/ydfpb

        第5篇: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

        關鍵詞 ;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規劃建設;思考;建議;

        中圖分類號: G32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國民經濟不斷發展,農村居民點規劃工作已經融入農村現代化建設之中,成為我國土地規劃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而通過對現有農村居民點重新進行規劃、改造、遷村并點、整治空心村、合理調整結構等,可以提高農村居民點用地效率和集約化程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和其他農用地面積,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

        一、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的規劃背景

        作為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農村社區規劃建設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布局改革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然而,由于我國農村建設受到缺少必要的規劃性意意識觀念、建設資金短缺、建設力量薄弱、缺乏長期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普遍存在著建設無序、公共設施建設滯后、建筑質量存在安全隱患、生活觀念落后、土地資源浪費現象嚴重以及農民增收乏力限制了規劃建設的開展等問題。

        因此,新農村社區規劃應以農民為核心,促進農村地區發展為目標,從經濟、產業、土地、社會倫理、地域文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等多角度綜合思考和人手,以農民利益為出發點,始終貫徹農民是使用者、受益者的思想,同時結合鄉村、地域文化特色的創造,規劃設計配套完善的新型農村社區。

        二、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

        2.1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的規劃選址和建設方案不科學

        在居民點選址上,沒有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很好銜接,很多居民點的選址在基本農田保護范圍之內,導致居民點無法開工建設;沒有充分考慮居民點的地形、地貌和周邊環境以及交通狀況,使居民點難以建成具有農村特色的生態田園農莊。沒有充分考慮農民當前生產的便捷,有的居民點距農田太遠,農耕不便。另外,在規劃建筑設計方案上,有些居民點方案沒有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和周邊環境,不注意吸納地域文化、建筑形式,風格沒有特色,過分強調土地的節約,沒有充分考慮農民生產生活居住習慣。

        2.2新型農村居民點缺乏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健康發展,需要強有力的產業作為支撐,否則農村社區居民點建設不可能持續,即使建成,也留不住人,將變成“空莊”、“死莊”。在本輪規劃中,各鎮大都只注重建筑設計規劃,沒有考慮居民點未來產業發展布局和產業發展規劃,更沒有為未來產業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

        2.3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建設資金投入了重不足

        多方籌集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建設資金機制尚未建立。上級劃撥的農村專項建設資金沒有向居民點建設傾斜,財政資金投人不足,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民個人均沒有投入。啟動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規劃建設以來,只投入資金建住宅房,沒有投入資金同步配套建設基礎和公共設施。調查顯示.43.3%的村民因為新農村居民點基礎、公共設施不完善,不愿意到居民點選房,更不愿意搬到居民點。

        2.4與相關規劃工作未進行有效銜接

        近年來,各種實施中沒有與新農村社區建設有機結合,危房改造大都在原宅基地上翻新、重建,易造成重復建設,浪費資源,村莊整治后村民因條件改善。更不愿意搬遷至新農村社區,影響新型農村社區人口集聚.延緩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進程。士地利用規劃與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布點規劃存在矛盾。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中,沒有充分考慮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建設用地,目前,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大都處于農田甚至是基本農田范圍,導致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建設因土地間題難以啟動建設。鼓勵引導農民退出農業、走出農村以及搬出現有村莊,進入居民點的政策體系沒有建立。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建設工作責任機制沒有建立。

        三、解決農村居民點規劃問題的方法

        3.1以合理的規劃為龍頭, 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

        (1)制定規劃: 農村居民點整理, 要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 依據農村實際, 本著方便群眾生產和生活的宗旨, 編制規劃。規劃要按照 “ 生產發展、 生活寬裕、 鄉村文明、 村容整潔、 管理民主”要求, 實現 “ 三個集中”的空間布局調整, 即居民向中心村和小集鎮集中, 鄉鎮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 農田向規模經營集中。

        (2)加強規劃管理: 建新村, 奔小康, 這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各級領導干部要把新村建設擺上議事日程, 做到有布置、有目標、有措施、有考核; 特別是村兩委干部, 要重視村建規劃管理, 常抓不懈, 一屆抓一屆, 傳好接力棒。有關部門要依法辦事, 嚴格執行“無規劃, 不批地”、“先規劃,后批地”政策, 杜絕 “以罰代批”行為。

        (3)各農村居民點用地 規劃工作隊必須公示用地規劃結果,廣泛接受群眾監督,虛心聽取意 見。用地規劃實行鎮、村、組三級簽字蓋章,一式四份,國土所嚴格 審核上報。填寫相關表冊,繪制圖紙應有國土所專業人員指導,嚴格 審查,按時上報,縣國土資源局審查審批后開始實施。最后是做好農 村居民點用地規劃圖紙、表冊、檔案的整理工作,妥善保管。

        3.2編制科學的農村居民點規劃, 并建立一套規范的整理程序;

        農村居民點規劃要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 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閑置地, 能利用廢棄地、 坡地、 山地的就不要占用耕地, 還必須控制村莊盲目擴張。宅基地的布局形式, 既要考慮村莊的整體性, 又要注重村民從事各種生產、生活的實用性。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農村居民點規劃的要求,在明確劃定村鎮建設用地的基礎上, 制定嚴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同時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逐步推進整理進程。土地整理是一項涉及工程技術、 經濟、 法律、 行政、 管理等多個領域的系統工程。對整理區域必須建立一套規范的程序, 比如項目前期進行基礎調查、系統分析、效益論證、項目評估等工作, 然后可行性分析可行后要籌集資金并組織實施土地整理, 項目完成后要及時進行土地變更調查, 繪制變更后的土地利用現狀圖等一系列工作。

        堅持“節約、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則,按照省、市、縣農村宅基標準面積規劃用地,重視對村組道路的規劃。嚴格按照宅基標準面積規劃用地,從源頭上消除違法隱患,按標準科 學合理規劃村組道路,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兼顧未來發展等。堅決杜絕低效能利用土地的行為。

        嚴格設定村組規劃紅線,堅持群眾建房放線制度。空心村改造結合農村居民點用地規劃進行,嚴格紅線控制,找出最科學、最合理的規劃方案,動員地質災害隱患區的群眾向規劃區內遷址新建,嚴禁在地災隱患區內規劃建房。

        3.3做好調查、管理、監督工作;

        盡量利用閑置地、劣質地,堅決不準占用基本農田。土地管理人員應在鎮村組干部的配合下,對居民占用地進 行現場調查,土管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對照農田保護圖紙選址規劃, 盡量利用“刀把拐角”、閑置地、劣質地,堅決不能貪圖安置戶數多、交通便利等占用基本農田。

        另外,對建房戶實行跟蹤管理,動態監督,對照放線記錄和規劃圖紙進行定期檢查,嚴厲打擊私自改變規劃、破壞 規劃建房的違法行為,維護農村居民點用地規劃權威,逐步實現農村 建房高效能用地、科學用地、合理用地、節約用地。

        結束語

        總之,對新型農村社區進行全面的規劃,是建設新農村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規劃設計時,一定要從農村的實際出現,設計出百姓放心的滿意工程。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載體,是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重要途徑,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加速器,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出最合理、最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居民點規劃。

        參考文獻

        [1] 龔達麟.農村居民點規劃布局的集中與分散問題.《建筑學報》.2003.

        [2] 黎逸科;曾憲川;梁少華;;陽東縣平地村新農村規劃的實踐與探索[j];城市規劃;2007.

        第6篇: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

        (一)主題:“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原創:“組織起來,切實維權”是新世紀新階段工會的工作目標,把它作為我社區工會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主題,就是要求工會緊緊圍繞“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和“最廣泛地把職工群眾組織到工會中來,最充分激發工會活力”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將廣大職工群眾組織到工會中來,最大程度地發揮工會作用,切實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

        (二)目標:按照“建立工會無例外,發展會員無遺漏”、“家家有工會,維權能力強;人人是會員,權益有保障”的要求,今年,我社區新發展工會會員748人,做到工會組織規模進一步擴大,規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維權能力明顯增強。

        (三)重點工作任務

        1、抓好進城務工人員組建工會工作。進城務工人員工會組建和發展會員工作已成為社區工會組織建設的新領域和新的切入點,任務非常繁重。要以開拓創新的精神,采取分類實施、先易后難、先集中后分散的辦法做好這項工作。在進城務工人員中組建工會和發展會員工作,要本著“先建會,后規范”的原則,首先是最大限度地把他們組織到工會中來。

        2、加強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規范化建設的內容是落實《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的各項規定。基層工會要將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與建設職工之家活動結合起來,以加強維權機制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健全完善工會的各項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創新基層工會工作運行機制和方式、方法,使基層工會充滿活力,切實發揮作用。要解放思想,以改革的精神,積極推進工會組織的領導體制、工作運行機制、活動方式的創新,切實提高工會工作質量和水平。

        (四)、制定措施,確保各項工作目標的落實

        1、加強組織領導。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是一項綜合性工作,我社區已成立了以宋先榮為主席、原創:羅學華為副主席的活動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活動的組織領導。

        2、落實目標責任。將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各項工作目標分解、落實到人,明確責任,確保完成。

        3、培育基層組織建設示范點。計劃確定適合我社區的活動內容和形式,找準活動的結合點和切入點,開展特色活動。要注意培養2—3個典型,作為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示范點,總結經驗,以點帶面。

        4、建立情況通報制度。每季度對活動開展的情況進行一次檢查通報,每月向上級領導匯報工會活動情況信息。

        5、評先樹優。認真搞好“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評先樹優工作,認真進行總結。

        (五)、明確參加工會的各種措施及活動意見細則

        1、農民工不論其戶籍地域或工作時間長短,都有依法組織和參加工會的權力,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和限制。農民工只要承認工會章程,本人自愿申請,經村(社區)或務工單位工會批準,都可以加入工會成為會員;農民工可以在輸出地的行政村(社區)工會入會,也可以在輸入地的務工單位工會入會。由于農民工流動性大,推行輸出地入會為主的原則。

        2、、以小組為單位,有工會會員25人以上的,建立社區工會基層委員會。集中管理的專業批發市場、寫字樓,旅館、飯店,文化娛樂、商品零售、個體工商戶等社會服務機構,可以單獨建立工會基層委員會,也可以按區域、行業、性質或管轄隸屬關系建立聯合基層工會,歸屬村(社區)工會管理。

        第7篇: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

        關鍵詞:畜產品;養殖小區;措施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6-0186-1

        為保證畜產品質量,保持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吉林省牧業管理局提出了健康養殖的理念。所謂健康養殖:一方面是要追求數量的增長,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和經濟利潤的提升;也要高度關注產品的質量和生態效益。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設健康養殖小區已成為養殖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發展健康養殖勢在必行。

        1 健康養殖小區建設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養殖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首先集約化養殖帶來環境的污染問題。集約化養殖改變了傳統養殖的飼養周期長、利潤低以及無法進行科學管理的弊端,使畜禽飼養周期縮短,出欄率大大提高,數量增幅快。但集約化養殖也存在飼料報酬低、疫病蔓延快、濫用藥物、環境污染等問題。畜禽養殖產生的污染已經成為我國農村污染的主要來源,集約化養殖場大量的糞便污水和有毒有害污染物集中排放在有限的土地上,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延長了生態恢復周期。畜牧業產生的糞污對環境的危害主要體現在水質下降、空氣質量下降、導致疾病傳播、影響畜產品安全等幾方面。所以對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的防治迫在眉睫。其次是我國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有些養殖場為了片面追求利潤,超量或違禁使用礦物質、抗生素、防腐劑和類激素等,以促進生長,控制疾病和提高瘦肉率等,這些超量或違禁的藥物在動物性食品中的殘留直接危害了人體健康。其中,為使肉豬體形豐滿而違禁使用的“瘦肉精”導致大量人員中毒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不僅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也制約了畜禽產品的出口,給動物性食品安全帶來隱患。畜禽產品出口受阻,畜禽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問題成為影響出口的主要障礙。畜禽產品的安全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只有實現畜禽健康養殖,才能保障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2 健康養殖小區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小區選址布局不合理

        有的小區為工作人員方便把地址選在離村莊較近的地方,由于人員車輛流動性大,給動物防疫帶來極大困難,有的小區建在低洼地,離水源較近,極易造成水源污染。有的小區把不同日月齡的動物混養在一起,不利于防疫。

        2.2 管理水平低

        養殖人員水平低,不具備專業知識或者知識缺乏,致使糞便隨意堆放,病死畜禽亂扔,污水排放不暢。場區外人員隨便出入,有的人家也養著與小區同樣的畜禽等。由于小區飼養密度高、技術、水平差、環境污染嚴重,人員管理不嚴,一旦發病很難控制。

        2.3 防疫人員不專業

        有的養殖小區只是簡單的把許多規模飼養戶集中在一起。只是把養殖地點從各家各戶搬到了小區,飼養人員既是管理員又是飼養員,又管理清理衛生和消毒,還管畜產品運輸。這些人員沒有專業知識,又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很容易造成疫病傳播。

        2.4 免疫程序混亂

        有的小區沒有固定的免疫程序,各家各戶的免疫程序不一樣,免疫時間不統一,疫苗來源混亂等,造成有的做這種免疫有的做那種免疫,免疫效果不佳。

        2.5 消毒存在誤區

        小區門口無消毒池,小區沒有嚴格的消毒措施等,有的養殖戶長期用一種消毒劑,使病原微生物產生抗藥性,消毒效果大打折扣。有人認為消毒濃度越大越好,采取高濃度消毒,對畜禽的呼吸道、皮膚等造成了危害,使呼吸道疾病和皮膚過敏等疾病增多。還有人認為不發生疾病就不用消毒,致使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越積越多,疾病發病率很高。

        3 解決措施

        3.1 畜禽舍選址布局合理

        選擇符合動物防疫要求的,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和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土質堅實、滲水性強的沙質土壤的地方,遠離村莊、位于居民區下風口或偏風向和水源的下游/布局合理,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開,生產區要管理科學,各種舍要分開,設計和建筑要科學合理,符合防疫要求,采光,通風和污物污水排放設施齊全。獸醫室設在小區偏風區一角。生產區的清潔通道與污染道分設,且不交叉。另外還應設病死禽畜專用圈舍和無害化設施設備。生活區包括辦公室、宿舍、車庫及其他用房。由于與社會發生聯系,因此應安排在小區的一角,獨成一院,門口設消毒設備設施。

        3.2 人員培訓

        通過專家講座、現場指導、播放教學光盤、實驗室操作等各種方式,對養殖人員、管理人員等進行培訓,讓他們掌握獸醫防疫知識及科學飼養管理方法。增強飼養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獸醫衛生防疫水平。

        3.3 組建專業的防疫隊伍

        根據小區規模大小,組成相應規模的防疫隊伍。他們專職對整個小區的動物進行免疫注射、預防接種及消毒等工作。要求人員專業水平高,防疫意識強,責任心強。

        3.4 建立健全防疫制度

        根據小區具體情況,建立自己的防疫制度。

        3.5 建立嚴格免疫計劃

        根據動物種類不同,制定出合理的免疫計劃,并嚴格執行。

        3.6 做好疫情監測工作

        由當地動物防疫機構,依照法定的檢驗方法和標準,對小區飼養的畜禽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和監測,及時了解畜禽健康狀況和免疫效果。對一些重大疾病要進行定期監測、徹底凈化,保障養殖小區安全生產。

        3.7 消毒措施

        小區門口應設有消毒池和消毒設施。

        3.8 無害化措施

        對養殖小區內的動物排泄物,污水污物,病死畜禽等應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8篇: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

        一、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盡快選址建設一至兩個較大型農貿市場正迫在眉睫。因我縣現有的五豐、客家、城南、沿江等農貿市場都因各種客觀原因,難以滿足近幾年來城市擴張、人口增多帶來的壓力,特別是五豐農貿市場,面積只有4000多㎡,卻承載了縣城乃至25個鄉鎮蔬菜批發、零售、中轉等功能,加上所處交通不便,三個交易棚,實際同在一個死角,前往采購、供貨、自產自銷的人只有一個通道進出,根本無法滿足全縣農產品貿易的需求,因此,盡快建設一至兩個農貿市場,是與會人員也是全城市民的共同心愿。

        二、與會代表一致認為,近年來縣委政府對加強農貿市場建設高度重視,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會上縣城建局領導介紹了我縣近遠期貿易市場的建設規劃,大家認為城建局根據縣委政府的研究并聘請建設規劃設計單位提出的近遠期建設規劃而設置的市場網點,是科學的、合理的。尤其是對近期擬動工興建的大圣寺后建設點、和睦片區建設點、經濟開發區大型農貿市場建設點等布點情況認為布點合理,切實可行。

        三、部分商戶代表認為:近期建設的農貿市場擬應考慮批發兼零售布局。理由:一是五豐市場交通不便,場地太少,應盡快疏散到其他位置興建;二是就目前狀態只搞專業批發市場條件暫不成熟,商戶必須批發零售兼營才能生存;三是批零兼營型農貿市場建設考慮在、布置一個或先行在布置較為合理,以方便的交通為前提,避免商戶因貿易采購穿城而過造成交通擁堵、耽誤采購時間的問題。

        第9篇: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

        關鍵詞:實訓基地建設;建設誤區;職業素質培養

        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將職業教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實訓基地作為職業教育實訓教學的重要場所,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障;是職業學校提升辦學質量的保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無錫市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5-2020年)》都將實訓基地列為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重點,同時也將實訓基地建設投入作為職業教育投入的重點,以我省為例,每年投入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達到數億元。但是各校在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還存在缺乏先進理念的引領、缺乏系統規劃、缺乏規范制度和有效落實等問題,筆者通過交流學習和調查研究,對實訓基地建設的誤區進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議,以期對職業學校實訓基地的建設提供一點思路。

        一、實訓基地建設的誤區

        1.只為評建而建,不為專業發展建設

        在實訓基地建設前期,學校沒有正確理念的指引,將實訓基地建設當作是獨立于人才培養之外的一項工作,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團隊不知道實訓基地怎么建設,參與實訓基地建設的團隊不考慮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者的思路,兩者脫鉤,不知道怎么做好實訓基地建設的規劃,更沒有做好前期調研與系統規劃,也缺乏對本地行業做的基礎調研,基地建設走一步算一步,往往在得到上級實訓基地申報通知后才根據學校現有的條件臨時拼湊申報,將實訓基地建設當作是階段性的工作,為獲取項目資金,臨時組隊,短時突擊申報立項,有時直接照搬或仿照其他學校或企業的設計方案,將實訓基地建設當作學校獲取資金支持的手段。

        2.只重硬件設備投入,不重軟件內涵建設

        (1)基地建設不根據學校、專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脫離實際,盲目借鑒。近幾年中央和地方財政加大了實訓基地的投資力度,有些學校為了獲取項目資金或順利通過項目驗收,在建設實訓基地時,缺乏調研論證,脫離人才培養目標,簡單仿照某個或某類特定的企業設計方案,造成實訓基地的建設不能適應相應專業工作崗位職業能力的需求,造成實訓基地配置固化,缺乏靈活性。

        (2)只注重規范使用資金,沒有考慮合理發揮資金效益。基地立項后,為方便完成資金使用,完成驗收要求,學校往往將資金用于購買高價設備,沒有考慮基地建設的需要,同時還存在購買高價設備時,缺乏有效論證,流程簡單、參與面窄的誤區,特別是對一些三重一大的投入缺乏嚴格的規范制度和流程監控,這也導致實訓基地后期使用中出現高成本低效益的現象。

        (3)沒有將基地軟建設提到足夠高度,只停留在制度建設和資產管理層面,沒有與師資隊伍建設、實訓項目建設、基地文化建設、教學模式與課程改革等方面深入融合,校企合作、產教結合、賽訓一體、服務研發等功能沒有得到充分考慮,實訓基地建成后仍然不能體現功能性、先進性和服務性。

        3.只關注創建評審和驗收,不注重實際使用效益

        基地建設的中心工作圍繞驗收開展,基地驗收后的使用、管理不再受到重視,建成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沒有得到進一步發揮,實訓基地利用率低,效益差。

        二、實訓基地建設的建議

        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應堅持“高起點建設、低成本管理、優效益運營、強特色示范”的要求。實訓基地建設按照其建設進度,可以分為籌建、建設、建成三個階段,其中籌建階段重思路,建設階段重實施,建成階段重提升。為此,針對實訓基地這三個階段的建設提出三個建議:

        1.理念引領,規劃先行,論證立項,按步推進

        職業教育需要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領,基地建設也需要在先進理念的引領下開展建設,職業學校的實訓基地建設應圍繞人才培養的需求而建設,兼顧產教融合、區域服務和科技創新。

        各校應抓住2016年“十三五”規劃年的契機,抓住江蘇省現代化實訓基地建設的契機,結合學校實際,做好系統規劃,做好地方經濟產業調研,結合學校專業發展及人才培養目標,多方論證,確定本校的基地建設規劃。實訓基地建設規劃應分校系兩級開展,校級通過論證立項,排定專業按序推進,逐步提升各實訓基地的建設;系級層面對專業規劃論證,制訂基地建設總體規劃和年度目標,保證在各級基地建設申報中順利完成相應申報工作。

        以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為例,該校近年來在“積極教育、幸福人生”教育理念引領下,確立了“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培養目標,初步構建了“一體兩翼、三維互動”的“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培養模式,各專業基本建成了一套具有鮮明特色的課程體系。在平時的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中對各個實訓基地建設規劃做了充分的前期調研與設計準備工作,本校計算機應用和機電技術應用兩個省級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充分體現了“積極教學”的理念,在基地建設中根據課程、實訓項目、教學場景、工位布置等方面合理規劃場地設施;有效使用資金,按使用緊迫性排序立項采購實訓設備;考慮基地軟建設,投入較多資金用于專業信息化平臺建設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這些資源建設由專業教師主持,一方面契合學校自身發展理念的特色,另一方面提高了師資隊伍的業務能力。

        2.規范流程,合理分配,軟硬皆施,綜合提高

        實訓基地建設應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以綜合實訓項目為教學載體、以學習型教學團隊為教學主體、以職場環境為主要特征來建設。在建設實施階段,根據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實訓基地建設的任務要求,一般分為硬件基礎建設和軟件提升建設,其中硬件建設主要涉及實訓教育儀器設備的購置、教學軟件購置等,相對容易實施;軟建設主要包括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實訓項目建設、文化建設等幾個方面,兩者既有不同又相互關聯,只有通過全局設計,合理分配,協調共建,方能實現基地建設的效益最大化。

        實訓基地軟建設方面,應著重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實訓基地制度建設。完善的管理制度既能保證基地建設的規范合理,又能保障基地運行的效益最大化。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包括組織機構、成員職責、“三重一大”執行規定、儀器設備申購規定、設備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經費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進出庫管理規定等。

        第二,做好實訓場所規劃設計。基地建設圍繞學校育人理念和培養人才的能力目標,結合專業建設長遠目標,依據專業實訓項目開設要求,按照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設計規劃具有生產功能的專業實訓場所。

        第三,促進實訓課程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隨著基地硬件條件的提升,專業實踐教學的實訓項目也必須修訂,實訓基地的主要訓練方式是綜合性項目訓練,項目主要來自職業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教學項目以完整的工作過程,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小(綜合)到大(綜合),由教師團隊共同設計、篩選,符合人才培養需求。同時,隨著實訓基地建設中信息化技術的高度融入,還需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通過這兩項建設鍛煉專業師資團隊,提高專業教師的課改能力。

        第四,做好實訓基地的文化建設。綜合實訓的教學環境應為真實或仿真的職場環境,通過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沉浸在復雜、真實的生產問題里,尋找解決辦法。在實訓基地文化建設時,須考慮建成包含有逼真的企業理念、質量管理框架、產品技術(工藝)流程、生產安全須知等內容的企業文化氛圍。

        實訓基地硬件建設主要是在制度框架下,按照時間節點,規范執行流程,保證資金使用安全合理。同時,實訓基地硬件建設要根據實際需要考慮設備投入的必要性、實用性、先進性和區域符合性,要從實訓教學需要、技能競賽需要、技術引領需要、區域服務需要等方面考慮教學儀器設備的添置。

        3.提升管理,深度融合,開拓創新,示范引領

        實訓基地建設的效益體現在基地建成后的輻射服務功能,因此,基地建成驗收通過并不意味著結束,還要體現實訓基地“三服務四中心”的功能,要依托基地平臺,實現專業(群)建設服務、產學研服務、創新創業教育服務,成為區域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中心、技能教學研究中心、技術創新推廣中心和創業孵化中心。為此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1)持續加強制度建設和執行監控力度。為充分發揮基地功能,要根據基地發展動態修正管理制度,強化落實管理制度,依賴制度創新和精細管理來提升基地使用效益。

        (2)不斷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以學校為主體,基地為平臺,高質量對接區域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對接職業崗位群和專業技術領域,推進“互聯網+”,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共建共享。積極推進“校中廠”“廠中校”的建設;鼓勵專業教師與地方企業開展橫向科研課題研究;設立畢業生創業孵化中心,并予以政策與經費支持。

        (3)創建技術教育研發中心。鼓勵教師在各類培訓、競賽、技術服務、科技創新中積累產品、技術、經驗,研究開發轉化為專業實踐教學中可用的實訓項目,實現成果轉化,并物化為實訓教學講義、活頁和校本教材,培養師資團隊,在研發中積累,在積累中提高。

        (4)建設網站平臺。依托平臺服務地方,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大力開展實訓基地社會化培訓和企業化生產;承擔地方技能競賽賽事活動;提供兄弟學校專業技能實訓支持。通過平臺一方面有效提高基地設備使用率,另一方面也體現基地建設的資源共享和區域服務功能。

        三、結語

        實訓基地是職業教育中對學生實施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的必備條件,也是職業教育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性建設。基地建設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必不可少,對服務地方經濟、科技創新、技術服務提供了技術平臺,在當前的職業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如何做好系統規劃,如何做到合理化建設,如何實現高效能運行,是每一位職教人都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馬秋,徐正來.實訓基地建設的誤區及對策[J].江蘇教育,2015(12).

        [2]林智慧,唐亮.關于職業教育的實訓基地建設探究[J].中國電子教育,2015(3).

        [3]吳學敏.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理念與策略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33).

        [4]趙建勛.淺談中職示范校校內實訓基地的軟件建設[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4(7).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第一页 | 日本乱亲倫频視 | 天天看国产在线手机观看 | 亚洲资源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一级一区精品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