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職高教學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職;動畫設計;改革;工作室
1.高職動畫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動畫設計是新興的設計種類。動畫設計分為人物造型設計和場景設計兩個方面,動畫設計師要運用運動學原理,使靜態的人物、場景在二維、三維中連貫的運動。同時為這個動畫提供藝術的詼諧性,這是動畫的主流。動畫設計現在在市場上很有前景,現在流行的網絡游戲,動漫動畫制作,廣告策劃制作等等,都需要相關方面的人才,就業方向比較廣泛,而且動畫設計工作薪水并不低,相對于計算機類行業的薪水,高出一到兩倍,所以動畫設計專業就像雨后春筍一般的迅速在各大院校爭相開設,高職院校也不例外。可是在目前,動畫設計類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主要體現在高職教育特色不鮮明,動畫設計特性不突出,高職教育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職教育的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就現在來看,幾乎所有高職院校都是沿用了以前普通高等院校或者中專的教學模式,在動畫設計中,一直采用三段式教學模式,所謂三段式是指造型基礎、專業基礎、專業設計,每一個設計專業學生都是這樣一個培養模式,在大一的時候開設諸如素描、色彩等造型基礎課程,在大二大三的時候開設諸如設計基礎、動畫設計相關的專業基礎課程,在最后一年的大四就全部給學生做專業設計。在這次教學改革探討中,我們就要突破三段式,誕生“工作室化”的教學模式。
2.工作室化教學模式簡介
工作室化教學模式,即是通過市場調研和專家論證,在學院、系部、教研室的統一安排下,以項目生產為主導,確定主要工作崗位,根據專業生產崗位群進行人員分工,組建工作室,小組成員負責承擔專業教學,職業規劃項目,真正體現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工作室化教學模式是實踐教學模式的一部分,這是一種準就業的形式,讓學生能通過這種模式,提前感受到畢業之后的就業壓力,從中體會更多公司的運營機制與設計理念,促進了高職動畫設計教學與就業的自然銜接,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就業能力。工作室化教學模式是在學生通過前期造型基礎與專業基礎訓練之后,根據學生自身的發展條件和社會需求,選擇進入不同方向的工作室進行學習與創作,以小集體化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方法,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縱向上交替進行,橫向上互相滲透,逐步形成知識能力素質有機結合的教學體系。導師將要采用兩個大方面來進行教與學,第一是收集大量的實際操作案例,這是我們一般教學模式中也會運用到的,比如在網上或現實生活收集動畫設計案例來給學生進行練習,第二就是工作室自己去對外承接一些商業項目,這是我們工作室化教學模式的特色所在,我們對外承接既實現了與外界的溝通,又實現了雙贏,使學生能更早地和社會連接在一起,增加了畢業后的就業籌碼。另外導師還從心理上、技術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終達到教學目的,培養出合格的高職教育人才。
3.工作室化教學模式的建立
工作室的建立標志著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的成立,它和我們現在所接觸的傳統課堂教學有著很大的區別,相對于學生本身而言,工作室化教學模式讓他們擁有更多的自利,擁有更多的想象空間,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工作室的建立首先還是應該按照動畫設計的方向進行設計,學生自己的專業方向必須和工作室的導師的研究方向保持一致,這樣才能發揮工作室化教學模式的優勢。同時,每一個工作室盡量要滿足能有一家或以上的公司或企業來支撐,只有與公司或企業建立了直接的合作關系之后,我們才可以看著它們是一個整體。在工作室的導師師資配置上,首先應該遵循校內外競聘上崗的原則,主要從校內與設計公司選拔導師,每個工作室配備2-3名導師,責任分工明確,統籌安排。每個工作室對導師的要求很高,這和傳統課堂中的講授不一樣,導師將不再是擔任一至兩門專業課而已,導師應該是可以對學生專業方向進行全面輔導的,只要涉及動畫設計專業方向的問題,導師都應該能夠為學生解答,同時導師還得為本工作室創造價值,比如對外承接項目等等,建議學院在年終的時候還應該對工作室導師進行評比,選出最具影響力的工作室導師。在工作室的人員配備上,應該堅守專業對口、自主選擇、導師調配的方式,每個工作室可以配備10-15名學生,在工作室中,這就是一個整體,導師對其進行分工,形成一個有效的動畫設計產業鏈。
4.工作室化教學模式的意義
談到工作室化教學模式的意義,綜合以下幾點。一是師資配置的結構更合理,亮點在于除了校內導師以外,還將從設計公司進行引進,將一線的設計師調動起來,他們身上所擁有的實戰經驗將是校內導師無法比擬的,這對于高職學生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利好,從以前的理論研究結合工作室的實戰操作,將更突出高職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特色。二是工作室帶來的互惠合作,工作室建立之后,將行業、企業和學校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高職院校目前正在試點很多項目,就包括了政、行、企、校的互通互助。工作室會對內外承接很多的商業、非商業的項目,這些項目貫穿了行業、企業和學校,導師和學生會利用課堂,共同進行項目研究、項目設計、項目實施等步驟,期間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同時也可以使院內教師擺脫以前紙上談兵的詬病,教師也因為這些項目獲得更多的機會,為科研更添成果。
參考文獻:
[1]薛野.關于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創業教育模式的探討[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
[2]于會見.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探索[J].中州大學學報,2004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化;大學英語;教學設計
1.高職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大學英語是高職院校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大學基礎課程。多年來,我院大學英語課程一直按照《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來定位,并以學科系統型模式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能力,為學生在今后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打下基礎。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我院大學英語老師普遍發現,學生缺乏英語學習興趣,積極性不高。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學生不愿意學習英語的根源在于: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沒有用處,與所學專業也沒有聯系。仔細思考,我們的英語教學并沒有真正從學生所從事的職業崗位出發,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工程中所需要具備的英語應用技能,也忽略了對學生創造能力、建構能力等各種素質能力的開發與訓練。因此高職大學英語課程目前教學難點為:學科教學難以滿足就業崗位需要,難以適應職業需求。
2.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高職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發展和普及,它是一種滿足學習者的需要,將學習和工作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以工作任務為單位組織教學,通過工作任務的完成來建構與職業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強調在做中學。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指導思想的課程教學設計理念,提出在課程教學設計中凸顯職業競爭力,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打開了一扇新窗口,它提出大學英語課程設計應該考慮學生的職業成長過程,在課程目標中應當納入行業能力目標和職業人能力目標。大學英語課程應圍繞職業教育的特點而開展,采用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教學設計理念把英語基礎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在專業技能中運用英語作為輔助工具的能力,做到“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競爭力培養為主線”進行課程教學改革。
3.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
3.1研究擬達到的目標
經過研究和實踐,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對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開發與實施。堅持以觀念改革為先導,以職業競爭力培養為核心,努力探索形成適應社會需求的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力爭改變原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建立起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實用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職場化”的新型英語教學模式。
3.2具體研究內容
(1)以市場需求和專業設置為導向,確立大學英語教學培養目標。
(2)遵循英語語言學習規律以及“三實”(實際、實用、實踐)原則,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核心,構建教學內容。
(3)設置一定數量的常見的職業方向模塊,增強學生的職業競爭力,為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4)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課內知識、課外操練和實用的真實職場互動學習情境。
3.3創新之處
創新性主要體現在課程目標定位、課程內容設置和教學方法上都突出了“職業競爭力”的培養。
(1)結合職業崗位能力分析,重新進行大學英語課程目標定位。
從崗位(群)出發,分析學生實際從事的職業崗位所需要的英語技能來重新進行課程定位,即讓學生掌握一定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真實工作過程中所需要的英語基本應用技能。
(2)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確定課程內容,突出培養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把職業需求和學生能力發展作為課程內容設置的基礎,從專業人才培養實際從事的職業崗位出發,分析和歸納學生在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過程中所需要的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根據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要求來選擇教學內容。構成要素則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工作任務,并注重在任務的執行過程中培養職業能力。
(3)對課程進行整合,采用模塊化、進階式的課程體系
打破了原有的學科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調整課程結構和課程設置,全面修訂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更新教學內容,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并使課程內容的排序體現順序關系原則。模塊化的課程體系保證了學生專業能力的具體落實;進階式的課程設置瞄準了高職學生的特點,使學生專業核心能力在循環中得到強化和提升,突出人才創新能力和創新素質的培養。
4.小結
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須突出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想,高職大學英語教學由原來相對“統一型”轉變為專業和市場“適應型”,這對教學、教師和管理都是極大的挑戰,必將帶來全方位、深層次的變革。建立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方面。例如,個性化教學方案的設計、教學內容的精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優化、教學資源的豐富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改過程中,堅持以觀念改革為先導,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努力去探索以形成適應社會需求、具有特色的高職大學英語人才培養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關鍵詞】工作室教學模式 一體化教學 就業能力
當前設計專業的教學對就業的影響設計專業與其他專業有著很大的區別,它不但要求學生有扎實的基本功,更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使設計的作品能夠適應市場的需要,并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但在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高校培養的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高職教育已由量的擴張轉變為質的提升階段。大力推進一體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學習基地建設已成為職業院校上水平、創特色的核心工作之一。一體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一致、學習程序與工作程序一致、學習環境與和環境一致、學習的結果能完全勝任工作的需要。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等模式進行教學,融理論知識、素質教育、能力培養于一個個項目中。在教學中采用主動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研究性學習的教育理念。一體化教學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已完全打破學科體系,也打破了相對獨立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取而代之的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全新的教學模式,傳統的理論課教室和實踐教學場所相分離的局面已不能滿足新的教學模式的需要,迫切的需要一種將教室與實訓、實習場所相融合的“一體化工作室”來承載相應的教學工作。這樣的“一體化工作室”既是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教室,又是學習操作技能的實訓場所,又是學員進行創業實習制作的基地。
傳統的教育和教學模式就是班級授課制,班級授課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有人用班、課、時三個字來概括。班:把學生按照知識水平分別編成古|定的班級,即同一個教學班學生的認知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數固定,教師同時對整個班集體進行同樣內容的教學;課:把教學內容以及實現這種內容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展開的教學活動,按學科和學年分成許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連續而又相對完整。這每一小部分內容和教學活動,就叫做一“課”,一課接著一課地進行教學;時:把每一“課”規定在統一的單位時間里進行。工作室制教學模式解決了藝術設計類教學和一般教學管理模式之間的沖突,更尊重藝術創作規律,使教學更具特色、更具科學性;避免了教學資源的浪費,使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教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課堂教學、課題、實踐等融為一體;強化了以過程教學、實踐教學的教學方法,更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動手能力,使人才培養凸顯創新精神,更有利于精英人才的培養;我校工作室教學模式與國際藝術設計教育的模式相接軌,更便于交流,并模擬了設計公司的專業氛圍,有助于提高學員設計水平,制作質量,提高我校知名度,將設計實踐融進工作室的教學之中,可以有效地改變以往客戶產品臨近交貨之前開夜車、熬通宵,為完成設計而設計的局面,轉變好作品少、敷衍交差的情況多的弊端。學員進入工作窒學習后,每次設計多種方案,完成后選取自己最滿意的一至兩幅設計作品交給我,由我點評,指出學員作品的成功之處、存在問題、客戶要求及如何改進等。這樣的訓練使每個學員都有“兵”可練,有“事”可做,使學員的動手能力有人幅度的提高,由被動接受任務到主動尋求機會,由原來的接受任務后的“不知所措”到能有明確的設計思想和一定的表達技藝。學員在不斷的學習、實踐過程中積累豐富的客戶設計素材,減輕客戶設計的壓力,學員在工作設計的時候就會上手快、成效好。這樣有利于學員參加各種專業的作品大賽,使之有作品創作環境和完成專業作品。
一體化教學的課程要求“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工作和學習是一體化的。如廣告技能工作室每學期制定項目任務,項目任務內容需和市場現缺乏人才接軌,工作室學員制定詳細的項目實施方案(項目選擇策劃、項目任務布置、市場實際調查、設計、出圖制作、裝裱、客戶滿意度評價)等。
在工作室一體化課程的教學中,加強學員實際動手能力的訓練。給學員真正的任務,教師指導學員,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引領作用,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應留給學員。讓學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自己、探索知識、總結經驗,最終實現自己設計制作作品市場化。這是因為我05年在企業實習經過實踐在眾多的方案中選擇出的一種最好的方案,并經過這一年使用改進而逐步形成的固有的模式,必定有其優勢和頑強的生命力,我們學習這種方式減少了我們摸索的時間,可以在較高的基礎上起步。工作室的工作任務為具有挑戰性的真實的任務,有利于激發學員的潛能,能培養學員的創新精神、掌握創新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學員的綜合職業能力。在我的指導下,學員通過綜合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來獨立完成實際生任務或工作任務,使學員的知識和技能得到升華,從而提高學員的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
可以通過學員參與我的教學科研接觸較前沿的內容,如我這次制定的項目任務是室內效果圖的設計,其中有手繪制作部分,有電腦制作部分,這對我們職業院校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新穎項目,可以通過校外對企業和社會的實際問題更好的接觸社會,自己的能力也得到鍛煉,為個人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實施工作室一體化教學模式,能較好地解決實習設施、實習場地資源不足等問題,提高工作室的利用率和效能,同時可拉近學員與社會的距離,遏制學生脫離實際、脫離行業的不良“設計”作風。
參考文獻: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化藥事管理學課程教學設計實踐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0C-0137-02
藥事管理學是生化制藥技術專業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傳統的藥事管理學課程教學是根據藥事管理學科體系的知識點和順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雖然符合學科體系下知識認知的規律,但學生的學習目的性不強,缺乏學習興趣,所學內容與工作崗位脫節。筆者將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理念引入藥事管理學課程教學中,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擬對此作一探討。
一、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教學設計
(一)課程教學設計的相關概念
課程教學設計中主要涉及兩個概念,即“工作過程”和“學習情境”。
工作過程指的是個體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時刻處于運動狀態”是指在不同職業和同一職業的不同時段的工作對象、內容、手段、組織、產品、環境是不斷變化的;而“結構相對固定”是指思維的工作過程是固定的,即資訊一決策一計劃一實施一檢查一評價。工作過程是技能、知識和態度整合的載體,強調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使學生學會工作和學習,學會與人共處。高職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強調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和高職教育的需要設計工作過程,實現職業目標和教育目標的融合。
學習情境是工作過程的主題學習單元,是同一范疇的3個以上課程單元。以職業資格為基準選擇課程內容,設計學習情境,各學習情境之間呈現出平行、遞進和包容的關系,通過比較學習逐漸熟能生巧,掌握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的工作過程,獲得完整的思維過程。
(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教學設計思路
藥事管理學作為藥學類專業必修課,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藥品研制、生產、經營等環節管理和監督的能力,并能運用藥事管理的理論和知識指導藥學實踐工作,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針對這些能力目標,教師可對藥事管理學進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設計。具體設計思路如下:第一步,進行藥事管理人才社會需求的調查與分析,確定藥事管理的主要職業工作崗位。第二步,根據藥事管理的主要職業工作崗位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第三步,根據職業成長及認知規律遞進重構行動領域,即課程體系構建。第四步,根據職業特征及完整思維細化學習領域,設計學習情境。第五步,根據分解出的學習任務實施課程教學。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藥事管理學課程教學,設計了9個學習情境(見表1),既遵循了從入門到熟練,從單一到綜合,從新手到專家的職業成長規律,又遵循了從簡單到復雜的認知學習規律。按照比較學習的原則,對藥品、人員、生產、經營等環節進行管理和監督,學生在同一個范疇的9個工作過程構成的課程單元——學習情境的學習中,通過重復步驟掌握藥事管理的基本方法,又在不同藥事管理內容的比較中,提升自己的藥事管理和監督能力。
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教學實踐
(一)課堂教學實施過程
與傳統的教學不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藥事管理學課程教學依據典型工作過程,分為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和評價6個步驟,以小組(3~5人)為單位進行。以下以情境4“特殊藥品的管理”為例分析具體的教學過程。
首先,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嚴謹求實的良好職業素養。
其次,實施教學。與傳統的教學不同,學生參與工作過程的各個環節,知識要點貫穿于整個工作過程中,教師是工作過程的設計者和指導者。通過以下步驟來完成:第一,資訊。教師通過典型案例提出工作任務。觀看鹽酸曲馬多在批發市場和藥店可隨意購買的視頻,提出工作任務,即特殊藥品的管理。第二,決策。分小組查閱藥品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第三,計劃。小組討論,確定藥事管理的具體內容、環節,分析典型案例。第四,實施。各小組按照討論結果,分別從監督管理部門,藥品相關企業(批發店、藥店),藥品使用單位(醫院),新聞媒體等不同角色按照藥事管理法律、法規對特殊藥品鹽酸曲馬多進行管理。各小組派學生代表分別上臺匯報各自的管理依據、辦法。第五,檢查。教師組織學生就本次任務的實施情況及結果提出問題和建議,最后教師給出結論,總結知識點。第六,評價。采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學生在工作過程中的表現,對問題的分析、總結歸納,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二)教學方法
各學習情境的教學中均采用項目教學法。以小組為單位,師生共同完成一個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不同學習情境中藥事管理的基本知識、原理,而且提高了項目計劃、實施能力,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獨立思考和表達能力。
(三)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評價,即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課堂表現、師生點評等方面來綜合評定,強調學生在工作過程中的表現并進行課堂反思。
關鍵詞:專業教學設計;項目課程設計;校企合作平臺;實訓教學體系
一、把握專業職業能力的“四個特征”
1、“動手”與“動腦”。在“動手”與“動腦”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方面,經管類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更多的表現在應具備“動腦”能力。即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所具有的分析、思辨、判斷決策以及各種方案和策劃的制訂、改善、調整、實施的能力。
2、“管物”與“管人”。如果說工程技術類專業畢業生大多面對的是材料和設備等有形物品,而經管類專業畢業生更多的是與“人”打交道。因此,勾通、協調、組織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3、“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高職經管類專業畢業生不管是在什么職業崗位上,其所處的環境都是千變萬化的。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流程、標準和程序實施管理過程,但管理流程中的各個環節和管理點都會由于環境和條件的隨時變化而產生許多變量。這就需要管理作業人員具有隨時適應環境,調整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4、“單體”與“協同”。從管理的組織原理看,絕大多數的管理項目不可能是“單體”作戰,管理的層級組織注重的是協同效率。因此高職經管類專業畢業生,必須具備在組織環境和系統內的合作、服從、交流和領導的職業素質。
二、抓好課程體系開發的三個環節
1、界定行動領域。行動是指職業人在特定職業崗位上根據職業行動目標所進行的職業活動。行動領域是一系列職業行動的集合,其載體是來自企業的工作項目(任務)。界定行動領域是課程體系設計和課程開發的基礎,需要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組織研究小組,在企業第一線進行深入調研。確定行動領域應重點考慮業務范圍的一致性、工作過程的完整性、信息傳輸的便捷性、業務流程的范例性、經營目標的統一性、工作任務的相關性、職業能力的聚合性和產品流動的增值性等原則。
2、行動領域向學習領域轉化。學習領域是經過教學論加工的行動領域,學習領域即是課程。在行動領域向學習領域轉化中,行動領域和學習領域可以是“一對一”的關系,也可以不是。行動領域向學習領域轉換,應保證教學實施的可行性、行動過程的連續性、行動目標的指向性、行動內容的多維性、工作過程的典型性、知識和能力的相關性以及教學方法的普適性。
3、學習情景設計。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并不排斥職業能力分析,而是使二者做到有機結合。學習情境設計原則包括七個方面:知識和能力的相容性、能力目標的特殊性、能力結構的層次性、職業行動的針對性、學習和考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環境和條件的適應性以及職業領域的拓展性。
三、正確處理項目課程教學的“五個關系”
(一)工作過程、工作項目與職業崗位分析的關系
通常,只做職業崗位分析所帶來的問題是,大多數職業崗位因其所具有的多變性和復合性的特征,而不具有同一性和代表性。同是物流企業,不同規模和經營范圍其職業崗位設置的差異是很大的,因此,單純建立在職業崗位分析基礎上的課程體系構建就缺乏充分的根據。基于工作過程和工作項目分析并不排斥職業崗位分析,而是二者應做到有機結合。它的具體表述應是:一個具備職業能力的職業人在特定的職業崗位上,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進而完成一項具體的工作項目。這樣職業人通過完成具體工作項目所具備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就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工作過程與工作項目的關系
按照基于工作過程和工作項目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路,工作過程與工作項目的關系是鏈條與結點的關系。工作項目體現在工作過程之中,而工作過程和其過程目標的實現則要求具體工作項目的實施,二者的有機合成構成一條完整的“工作鏈”。
(三)工作項目中“大項目”與“小項目”的關系
在高職經管類專業中,有的專業,從專業整體看工作過程比較明顯,如會計、市場營銷專業等,由此,應首先明確工作過程,在此基礎上確定工作項目;而有的專業,如物流管理、國際商務等專業,從專業整體看工作過程不明顯,則首先應確定工作項目,以工作項目的實施排列工作過程,而一個具體工作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又要通過“小工作項目”(工作任務)的完成才能實現其項目目標,這就出現了在課程開發中“大項目”和“小項目”的關系。
(四)工作項目與課程體系的關系
在課程開發中,工作項目與課程體系是對應關系。其中,應把握的要點是,在職業能力和工作過程分析的基礎上,工作任務應和課程相對應,有時一門課程可以對應多項工作任務,但不允許一項工作任務對應多門課程。如果出現此情況,就意味著應對該課程進行解構和重構。如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倉儲設備操作(工作任務)和運輸設備操作(工作任務)分別體現在倉儲業務操作和運輸業務操作兩門課程中,出現這種情況就應經過整合獨立開設“物流設備操作”課程,從而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課程的設置一方面要與工作任務相對應,同時應明確完成該任務,學生應具備的知識點,能力點和職業素質,從而為制訂課程標準和教材開發奠立基礎。
(五)課程教學中專、兼職教師的關系
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專業主干課和核心課程的實訓教學應以兼職教師為主”,這樣的要求無疑是經過認真調研,是科學、可行的。但是,應注意的問題是,在課程教學中,專、兼職教師同講一門課程,依據同一個課程標準和教學方案。因此,專、兼職教師必須彼此熟悉,相互溝通,雙方的合作應作到“零縫隙”,否則專、兼職教師雖然在課程教學中發揮了各自的專長,但偏離了課程標準,則不可能真正體現工學結合和教學做一體,其教學效率也將大打折扣。
四、構建校企合作的“六個平臺”
1、專業建設平臺。在專業建設平臺上的合作項目應包括:專業和專業方向的開發、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論證、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和論證、專業教學評估、雙證融通教學模式的實施等。對此院校應充分利用企業優勢,依據行業標準,聘請企業領導和專家實實在在參與上述項目實施的全過程。
2、課程開發平臺。在課程開發平臺上的合作項目重點應圍繞精品課程和優質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和優質課程建設是示范專業的主要建設項目,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上述項目的建設必需有企業深度參與。
對此項目負責人應當根據課程的性質和內容,選擇并深入典型合作企業,與企業共同開發。其中包括: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和教學方案、共同實施項目教學過程、依托企業選擇真實的工作場景、開發企業管理案例、廣泛匯集企業真實的制度等有關資料等。實踐證明,離開了企業的支撐和幫助,精品課程和優質課程建設很難達到預期目標,也很難做出示范。
3、實訓教學平臺。根據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精神,“專業的生產性實訓應占實訓教學時數的80%以上”。根據經管類專業實訓教學的特點,生產性實訓應體現在生產過程、生產場景、生產對象、生產方法等方面。在實訓教學平臺上,校企可以通過課程內實訓、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使學生在真實場景和職業崗位上訓練職業技能,培養職業素質,逐漸做到校內教學與企業真實的職業崗位“無縫對接”,并逐漸過度到“訂單培養”,同時為學生就業創造條件。
4、項目研究平臺。項目研究對于校企雙方是雙向的。一方面,在示范院校和示范專業建設過程中有大量的教學研究項目,如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和課程標準、教學管理及其運行機制等。上述教學研究項目只有借助于校企合作平臺,請企業專家深度參與,研究成果才能具有真實性、科學性、代表性和實用性;另一方面,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也必然會遇到大量的需要研究的項目,企業可以充分借助院校教師所具有的科研能力優勢,結合企業需要,真題真做,從而實現校企雙贏。
5、專任教師培養平臺。高職院校的年輕教師普遍缺少企業經歷,從而不具備“雙師素質”和“雙教能力”,這已成為深化教學改革的瓶頸。在專任教師平臺上,院校的青年教師可以有目的、帶項目下企業進行實踐鍛煉,這是教師團隊建設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
6、培訓與服務平臺。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的收益往往包括需要院校提供員工培訓、技術支持和服務以及項目咨詢等。在培訓與服務平臺上,校企雙方可以根據企業需要共同開發員工培訓和服務項目,共同制訂培訓大綱和實施方案,通過員工培訓和技術服務,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企業員工的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院校教師接觸企業實際,提升教學與科研能力的極好機會。
五、實施“五個環節”,建立點、線、面一體化的實訓教學系統
點、線、面一體化的實訓教學系統是指:根據認知規律,構建以“單項能力、崗位能力和綜合能力”,即“點——線——面”為一體的技能訓練系統。
其中,“點”是指崗位單項能力,即在職業崗位完成某一工作任務應具備的單項操作技能,其載體是工作任務鏈的節點,單項能力尚不能完成該工作任務的全部技能操作。“線”是崗位能力,即在特定崗位上,履行職責,根據工作過程,完成全部工作所具備的技能,是單一工作任務鏈上相關技能的集合。 “面”是指專業綜合能力,即適應輪崗、轉崗需要的工作技能,是多工作任務鏈相關技能的集合,也包括可持續發展能力。點、線、面實訓教學系統的實現方式為:
崗位單項能力=課程實訓+綜合實訓
崗位能力=綜合實訓+頂崗實習
專業綜合能力=頂崗實習
六、建設具有“七個結合”功能的校內實訓基地
1、課程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專業主干課和核心課程內的實訓是指,在該課程中的學時范圍內,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應安排的實訓環節。其形式為企業參觀+校內計算機軟件模擬+沙盤模擬演練+相關設備操作;綜合實訓是指,學生在已經完成專業主干課和核心課程學習的基礎上為了實現專業的培養目標所進行的綜合訓練,其實現方式應是在真實場景下的生產實訓。在課程實訓和綜合實訓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應力求符合生產性實訓,學時應占總實訓學時的60%-70%的基本要求。
2、仿真模擬與實際操作相結合。仿真模擬實訓是高職經管類專業實訓教學主要形式之一。從目前看,仿真模擬實訓主要包括計算機軟件模擬實訓和沙盤演練模擬實訓。仿真模擬實訓利用其理念和方法虛擬了企業真實的經營環境、條件、流程、數據和管理,符合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中關于“建立虛擬工廠和虛擬車間”的基本精神。由于仿真模擬的實訓過程體現了企業的真實場景和真實的經營過程,尤其是符合經管類專業“實訓應設置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的基本要求,因此仿真模擬實訓應視為生產型實訓。但是在高職經管類有的專業中,實訓過程只依靠仿真模擬是不夠的,應使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經營環境中進行設備操作,接觸到真實的合同、憑證和單據。在項目課程教學中應圍繞一個具體工作任務的完成,將仿真模擬和實際操作訓練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通過訓練具備相應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質。
3、“動手”與“動腦”訓練相結合。“動手”與“動腦”的能力培養體現了經管類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特征。在這里尤其要強調注重學生“動腦” 能力的培養。近年來國內有的公司開發的“沙盤模擬演練”以及課程教學中的小組活動與研討,典型案例分析等應當在實訓教學和實訓基地建設中給予充分考慮。
4、課程教學與技能取證相結合。“雙證融通”在許多高職院校中已經成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在經管類專業中,許多專業的職業資格鑒定充分體現了行業標準,因此雙證書教育既是學生就業的需要,也是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需要。在實踐中,課程教學和職業技能取證在學生的知識和素質培養以及技能訓練中,其內容和方式具有一致性。高職經管類專業實訓基地所具備的實訓功能和開出的實訓項目也應當與專業職業資格鑒定的要求相吻合。
5、校內與校外實訓相結合。由于條件所限,經管類專業有的實訓項目在校內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必須注重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使“兩個基地”在實訓教學中各自發揮優勢,開發不同的實訓項目,并且互為補充,以滿足實訓教學的要求。
6、校內實訓與對外開放相結合。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示范專業在建設中必須發揮其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因此實訓基地建成后應做到資源共享和充分利用。一方面提高有限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向社會開放也可以進一步搞活實訓基地運行機制,創新實訓基地的管理模式。
7、政府投資與企業共建相結合。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融入企業資金,做到校企共建將會改變實訓基地的性質,使其具有雙重屬性和不同的服務功能,這對校企雙方是雙贏的。經管類專業在實訓基地建設中應積極尋找與企業合作的機會,積極吸收企業資金,逐漸使實訓基地和企業環境做到“零距離”,雙方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參考文獻:
[1]黃克孝.“中等職業教育多元整合式課程模式的開發”研究報告[g].教育部面向21世紀職教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項目成果匯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關鍵詞] 多元智能理論; MTI翻譯工作坊; 信息化教學;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呂文澎(1966—),女,甘肅天水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語言學和翻譯學研究。E-mail:。
一、 引 言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翻譯人才的需求,200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以下簡稱MTI),截止2013年1月全國共有159所院校招收MTI研究生。為此類研究生開設的“翻譯工作坊”(Translation Workshop)課程,真實而有效地讓翻譯實踐走進課堂。[1]信息化翻譯教學“指在現代翻譯教學中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廣泛地開發和整合信息資源,開放性地優化和活化教育內容,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目標的教育過程”。[2]信息化社會在MTI研究生的培養中,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必不可少。近十多年來,我國學者從教學資源、教學環境、師生角色等方面探討了信息化翻譯教學問題。然而,此類研究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3]
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認為,目前科學界定的人類智能有8種,即語言文字、數理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音樂節奏、人際交往、自我內省和自然觀察智能。[4]依據傳統智力理論,智能是以語言文字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種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論則認為智能是彼此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組能力,上述8種智能同等重要,應給予同等重視,多元智能的發展水平取決于教育者的開發和訓練。該理論注重整體性、強調差異性、突出實踐性并重視開發性,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外語教學。如,Berman首次將多元智能理論與英語教學系統相結合,教師在教授語法知識的同時開發學生智能;[5]Shore將該理論用于大學外語課程,探討多元智能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6]裴正薇考察了將其應用于高校英語專業綜合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和可行性;[7]周雪婷探討了將該理論結合網絡資源應用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方法。[8]
綜上所述,目前鮮見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探討MTI翻譯工作坊信息化教學問題的研究。信息技術為發展學生多元智能提供了實施的技術保障和促進條件,[9]多媒體網絡教室的翻譯工作坊是信息化翻譯教學方法之一。[10]為此,筆者利用西北師大MTI多媒體網絡教室的“翻譯工作坊”課程,受青島出版社委托,承接了The Book of Magic [11]一書的翻譯項目(約15萬字,2個月內交稿),以考察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高校MTI翻譯工作坊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 具體實施
該項目于2011~2012學年第2學期3~4月在西北師大MTI“筆譯工作坊”課程的教學中進行,該校2011級10名筆譯方向MTI研究生(即學生譯者)在2位譯審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此項目。10位學生譯者(3男、7女)平均年齡29.8歲;2位譯審教師(1位為西北師大翻譯教師,另1位為山東省某公司譯員)施教4周,每周4學時。為避免霍桑效應(Hawthorn Effect),即研究條件對受試行為的影響,受試學生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參與了本項研究。
(一)多元智能問卷調查
筆者通過“多元智能問卷”(Likert五級量表)了解受試的智能結構。用于前后測的智能問卷內容相同,由筆者改編自裴正薇編制的“多元智能調查問卷”。[12]問卷以簡單的英語進行制作,包括個人簡況與多元智能兩部分。前一部分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家庭背景和入學成績。后一部分調查上述8類智能,由120個題項構成,每類智能包含15個題項;題項具體描述各種智能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表現,受試聯系自身實際從5個選項中選擇對該描述的認同度;信度分析顯示,該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Cronbach’s alpha = 0.918)。
“多元智能問卷”前測于“譯前準備”前2天進行。受試填寫之后,所有問卷當場收回,確認有效。隨后將所得到的問卷數據輸入電腦,利用SPSS 13.0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以便根據學生的強勢智能和智能結構相似性進行分組教學。后測在“譯后總結”后2天進行,受試再次填寫該智能問卷。
(二)教學特點
教學中研究者采用多元智能型信息化翻譯教學模式。在參考相關文獻[13][14][15][16]的基礎上,筆者設計了
教學活動。該教學具有如下特點。
1. 翻譯項目進課堂
我們摒棄慣常為練習而練習的做法,化紙上談兵為真刀實槍,通過有效地將翻譯項目引進課堂,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下完成學校與市場需求的直接對接,達到不斷提高學生翻譯能力和譯者能力的教學目標。筆者的主導思想是一切按市場項目實施的流程運作,從接單、簽訂合同、分析項目、提供樣稿、分配任務、建立質量監控小組,到搭建術語庫、翻譯、檢查質量、交稿等全部為真實環境,使學生經歷了一次心理素質和信息素養提升的真實過程。
2. 信息化翻譯教學
該“翻譯工作坊”課程是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的,而The Book of Magic的翻譯卻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其過程分譯前準備、譯中實踐與譯后總結等三個階段,注重發展學生智能,整個過程呈信息化教學形態,詳見表1。“譯中實踐”階段分初譯和復譯2個步驟。學生初譯后,教師評價并評分,指出優缺點,強調翻譯標準(即“能否教會讀者成功變出魔術”)、魔術文本的專業性、讀者中心意識等;之后學生復譯,教師再次評價并評分。
表1 信息化翻譯教學活動與對應發展的智能類型
3. 多元化翻譯方法
魔術依靠靈活運用光、聲、電等物理和化學的多種科學原理,用奇特的藝術構思,造成種種離奇巧妙的表演形象。魔術文本專業性很強,經深入研讀原著及魔術專業文獻,我們以西方功能翻譯理論中的“目的論”[17]為指導,認為魔術文本屬于“信息型”功能文本,翻譯應以讀者為中心,采用交際翻譯為主、語義翻譯為輔的方法。教學中筆者在注重發展傳統智能活動類型(如討論、辯論等)的同時,還設計了發展非傳統智能的教學活動,如觀看魔術表演錄像、請教身邊的魔術師或魔術愛好者、帶魔術道具進課堂、模擬表演、閱讀并分析漢語魔術文本(即平行文本)等。例如,The Book of Magic第一編“紙牌魔術”中的魔術“Scarlet Pimpernel”(紅花俠),[18]翻譯過程中主要拓展的智能類型如下:學生譯者轉換角色,扮演魔術師(身體運動);準備3張數字牌和1張人頭牌;觀察原文第26頁的圖1(視覺空間和自然觀察),先將這張人頭牌橫向剪成兩半,然后將一半貼在一張數字牌的背面,另一半放在一邊;按“做法”中介紹的6個步驟(包括圖2~7)仔細琢磨,表演并翻譯該魔術(身體運動、視覺空間、自然觀察、邏輯數理和語言文字);此外,該魔術行文伊始,有一首小詩,提醒學生翻譯時要注意音韻問題(音樂節奏)。譯后與教師和同學交流、討論(人際交往),總結反思(自我反省)。The Book of Magic的翻譯方法呈多元化,筆者在《魔術揭秘》“譯后記”中寫道:“我們譯中做、做中譯,動手動腦,以‘能否教會讀者成功變出魔術’為標準,使用相應的道具,對每一個魔術進行了實際操作,反復推敲琢磨,終成譯文”。[19]
4. 合作式翻譯活動
The Book of Magic由4編(紙牌魔術、錢幣魔術、手帕魔術及繩索與環類魔術)67個魔術組成。筆者以“魔術”為單位給學生分工,每人翻譯6~7個魔術,強調“分工是相對的,合作是絕對的”。結合“譯前”智能問卷調查結果,遵循“組內同質、組間異質”原則,10位學生被分為2組5對(見表2)。第1組,語言文字對和數理邏輯對;第2組,音樂節奏對、人際交往對和自我內省對。具有相近智能傾向的學生被分為一對,這樣既便于他們采用符合自身智能特點的方式合作完成翻譯任務,又創造對與對之間的競爭環境與多元化的翻譯實踐氛圍。
5. 專業性譯審模式
我們將翻譯公司常用的“譯審模式”用于實踐教學,進行了課堂交互、課外交互、傳統交互和網絡交互,較好地實現了生生、師生之間的人際交互,[20]發展了人際交往智能。表2的每對學生中,一位負責主譯,另一位負責一審,組長負責二審,兩位譯審教師負責三審。師生借助手機、互聯網等實時交流,主譯的學生分別根據一、二、三審的意見對自己的譯文進行修改。每次譯稿和審稿均在課堂上進行師生討論。每位成員輪流作主譯和一審。“審稿的依據包括三方面:一是忠實原文,二是譯文通順,三是原創翻譯”。[21]組長和譯審教師修改、定稿后,總結本次各組翻譯的亮點,歸納本次翻譯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從詞匯、句子結構、語境、魔術術語的理解和表達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要求學生把小組網絡討論無法解決的爭議問題帶到課堂,供全班討論解決;將翻譯亮點也帶進課堂,讓大家分享,從中獲益。每次上課師生通過PPT課件展示、討論和評析譯文,師生們一致認為翻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樣,每次上課學生都經歷從感性到理性認識的升華,日積月累,逐漸提高翻譯轉換能力。
6. 多元化評價體系
“譯后總結”階段,筆者采用學生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體系”,[22]對學生譯者的表現進行評估。自我評價用來發展學生的自我內省智能,要求他們從理解(50%)和表達(50%)兩方面對自己的譯文進行評價。教師評價(由2名譯審教師完成)包括譯文質量(80%)、情感態度(10%)和時間進度(10%)。學生譯者的最終得分為2名譯審教師(評分者)評分的均值。評分結束后,經計算2位教師評分者之間的等距數據信度為0.82(p
(三)教學效果分析
通過這次有益嘗試,學員的翻譯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課程結束時,筆者在10名學生譯者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在翻譯水平提高 “很大”、“較大”、“一般”和“沒有”4個選項中,選擇“很大”和“較大”的百分比分別達到50%和40%;課程滿意度一欄里,滿意率達到90%。所譯圖書《魔術揭秘》于2012年5月由青島出版社出版,得到了讀者的認可。筆者于2012年6~8月就讀者對譯作《魔術揭秘》的翻譯質量滿意度進行了網上調查,購買并閱讀了此書的218名讀者中,在“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和“不滿意”4個選項中,選擇“非常滿意”和“滿意”的百分比分別達到78%和14%。本研究更重要的教學效果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 從初譯到復譯,學生譯者進步明顯
經整理筆者將10位學生的初譯和復譯成績以及多元智能問卷前后測值輸入電腦,利用SPSS 13.0進行了描述性和推斷性統計,見表2。配對樣本t檢驗顯示,初譯和復譯2個步驟中,學生在譯文質量、情感態度和時間進度方面,并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譯文質量穩定(均值68.6、71.2),絕大部分學生翻譯態度積極、認真(情感態度均值都為9.6),能夠按時完成翻譯任務(時間進度均值都為9.7);可喜的是,從初譯到復譯其總評成績有了顯著提高(p
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不同智能傾向的5對學生之間的初譯和復譯成績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見,這5對學生的翻譯水平相當。
2. 學生的語言文字、視覺空間和身體運動智能有所增強
配對樣本t檢驗(見表3)表明,10位學生譯者“多元智能問卷”前后測中的得分,在語言文字和視覺空間智能方面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
表3 10位學生譯者多元智能情況統計
注:*表示p
翻譯首先是一種語言活動,學生的語言文字智能有所增強,令人欣慰。視覺空間智能之所以有所提高,可能與原文插圖較多(幾乎每頁書都有插圖)有關,加之筆者反復強調一定要仔細觀察圖示輔助翻譯。值得表揚的是,9號學生甚至發現了原文第117頁的一處錯誤:文字表達與圖示不一致。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明顯增強,可能與魔術文本本身的特殊性以及筆者“譯前”提出的翻譯方法有關。教學中筆者一再提醒學生:“拿出相關道具,實際操作、表演,動手動腦,試想:讀者看著你的譯文能成功地變出這個魔術嗎?”譯后總結時一位女生說:“在我不多的翻譯實踐中,這一次留給我的印象最深。不僅由于老師精心的譯前培訓、譯中短信指導、魔術網站資料的提供以及魔術翻譯方法的講解,而且還由于譯后的分析對比與反饋評析,使我在整個翻譯過程中體驗到了將抽象、枯燥的語言文字活動轉化為成功變出魔術的快樂,我像個孩子似地樂不可支。每次收到老師的短信或電子郵件,總是倍感親切和溫馨,這樣的教學富有時代氣息。翻譯時,我仔細揣摩原文隱含的交際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動手操作,并從讀者的角度去看待譯文。翻譯過程中我變過的魔術有‘穿透術’、‘空中飛帕’等,而且還教女兒學會了‘單手打結’、‘快速打結’等。真是其樂無窮!有了這種心境,翻譯過程中的糾結和辛苦都算不了什么。”學生在其他5類智能方面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原因有三:本次訓練時間較短,不足2個月;數理邏輯和音樂節奏智能既涉及天賦,又與后天訓練緊密相關,據筆者觀察與了解,這些筆譯方向的學生中擅長數理邏輯和音樂節奏的學生甚少;人際交往、自我內省和自然觀察智能涉及個人一生的學習與修養,非短期訓練所能見效。
三、結 語
我國電化教育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南國農先生指出:“要十分重視做好西方有關理論中國化、本土化工作。要學習、借鑒,還要超越、創新”。[23]此處,“西方有關理論”指西方學與教理論,如,多元智能理論、混合學習理論等。筆者嘗試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我國高校MTI翻譯工作坊信息化教學之中,研究結果表明這一探討是有效的、可行的。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信息化翻譯教學有助于提高MTI研究生的翻譯能力,并促進其多元智能的發展。“譯后總結”表明,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富有新鮮感、趣味性和挑戰性,對提高翻譯能力和信息素養幫助較大,并且發展了他們表演、合作、想象、信息檢索、創新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本研究的翻譯項目歷時2個月,雖然初步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但筆者認為整個過程中還存在管理不夠周全、前期工作欠細致等問題。本文僅為引玉之磚,望此類研究得以深化,期待更多的新成果問世。
[參考文獻]
[1] 李明,仲偉合.翻譯工作坊教學探微[J].中國翻譯,2010,(4):32~36.
[2] 楊柳.信息化翻譯教學的圖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11):58~60.
[3] 蔡靜.新世紀以來國內信息化翻譯教學研究述評[J].外語界,2010,(2):8~18.
[4] Gardner, H.. Intelligence Reframe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M].New York: Basic Books,1999:27,47.
[5] Berman, M.. A Multiple Intelligences Road to an ELT Classroom[M].Wales, UK: Crown House Publishing Limited,1998.
[6] Shore, J. R.. Teacher Education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 Case Stud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Teacher Efficacy in Two Teacher Preparation Courses[J].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04,106(1):112~139.
[7] [12] [15] 裴正薇. 多元智能發展觀與綜合英語教學[J].外語界,2008,(6):57~63.
[8] 周雪婷.多元智能理論指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J].中國科技翻譯,2008,(4):41~43.
[9] 樊曉紅.對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開發學生多元智能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4,(8):15~18.
[10] 師新民,肖維青.信息化翻譯教學的新視野[J].外語界,2006,(5):48~51,74.
[11] [18] Smith, B.. The Book of Magic[M].London: Arcturus Publishing Limited,2008:26.
[13] Armstrong, T..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M].Alexandria, Virginia: ASCD,1994.
[14] Campbell, L., Campbell, B. & Dickinson, D..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 Simon & Schuster,1996.
[16] 張政,張少哲.真項目 真實踐 真環境 真體驗 ——基于北京師范大學MTI CAT案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翻譯,2012, (2):43~46.
[17] Nord,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27.
[19] [英]布魯斯·史密斯.魔術揭秘[M].呂文澎,呂曉澎等譯.青島:青島出版社,2012:255.
[20] [21] 段自力.基于網絡“譯審模式”的交互式翻譯教學實驗研究[J].中國翻譯,2009,(3):44~49.
本學期的九大工作目標和主要思路
一、加強迎評工作力度,積極投身整改階段
我校校內評估專家組上學期末對學院自評工作進行了考察評估,校專家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學院將根據這一意見進一步加強和領會評估指標體系,制訂本學期評估工作行事歷并使評估的整改工作逐項逐條落實,補充和完善指標中的支撐材料,按時間節點,具體責任到人,通過全面整改,繼續提煉學院工作上的亮點,加強薄弱環節建設,迎接4月上旬校外專家組和6月初市教委的考察評估。
二、繼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努力培育一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提高學院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學院本學期將逐步調整教師結構,重點抓好青年教師的業務培養和黨建工作,培養又紅又專的專業教師。在“引進”和“培養”兩方面著手,充實和調整師資力量,逐步形成一支梯隊的師資隊伍。
今年學校將我院衛生信息管理專業與計算機專業結合,進行專業調整,整合后的衛生信息管理系將有衛生信息管理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和軟件技術kt250.com 課堂作文網專業等三個專業,學院將就這三個專業引進一名學科帶頭人以及相關專業教師,以支持和帶動該專業的學科發展。
本學期學院將劉芹、張默、王琰三位具有注冊“護士”的背景的指導教師在繼續擔任學生指導教師的同時參與臨床護理教研室和基礎護理教研室的備課、聽課及教研活動等教學工作,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有計劃地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的青年教師逐步充實到各教研室擔任專業教學工作。
三、加強專業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工作是學院的中心工作,本學期學院的教學工作繼續緊緊圍繞迎評工作,根據校內評估專家組考察評估的意見,從規范教學管理入手,建立良好的教學保障體系,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各教研室將按照學院和各自的工作計劃認真展開教學工作:
(一)認真組織“公開課”教學活動,要求每位上公開課的老師通過精心備課上課,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開展“說課”教研活動,本學期學院要求每位教師都能通過說課,提高講課水平,計劃以全院和教研室兩部分分別開展“說課”活動,具體安排另定。
(三)以“護理”專業為龍頭,有計劃地加強開展精品課程建設,已經上報學校四門課程建設項目,在此基礎上,四大教研室由各教研室主任把握方向,做好充分準備,準備申報校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四)在抓好學歷教育的同時,本學期繼續開拓非學歷教育項目——《國家注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培訓》、《專升本輔導培訓》;本學期繼續探索建立中外合作學歷教育項目和海外招生的可行性,逐步建立較高層次的、不同形式的合作教育項目。
(五)繼續準備專業剖析材料。“護理”專業按評估指標體系進行剖析并增加支撐材料,同時準備“衛管”專業剖析工作。
(六)著手建立“基礎護理技能訓練”和“臨床護理技能訓練”校內考核的試題庫。
(七)本學期在支持和鼓勵青年教師做好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的同時,學院還設立專項科研基金,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和精品課程建設。
(八)狠抓實訓環節,繼續加強護理操作技能的教學,強化護理技術操作的練習,為學生進入臨床實踐,提早進入角色做好充分準備。
四、校本教材編寫工作
目前適應高職高專醫療衛生技術類專業的教材并不多,學院將逐步實現大部分或全部使用適應高職教學需求的自編教材。本學期《臨床護理實踐》已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開學后,此教材立即發至學生手中。《循證護理》和《多元文化與護理》兩本教材已通過人衛出版社審核,今年將可以印刷出版,醫學英語教研室編寫的《高職護理英語》這本教材已列入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出版計劃,學院各教研室將陸續制定系列自編教材計劃,爭取分批列入復旦大學出版社的高職高專醫護類系列教材出版計劃。
教務處是學校等教育機構的教學管理機構,主管各教師的教課任務、目標、進度及計劃,學生的學習要求、目標、計劃及考試等教與學各方面的事務,是學校的主要機構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教務處教學工作計劃范文錦集,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教務處教學工作計劃范文1本學期,教務處將認真貫徹落實區局開學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學校計劃,從“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出發,牢固樹立“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成功”的辦學宗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加強學法指導,打造高效課堂。并面向全體,尊重學生有差異的發展,保障學生公平受教育與公平發展的機會和權利,堅持“做學合一、個性發展”的學校教學理念,從學校實際出發,落實教務處各項工作。
一、工作目標
1、繼續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落實教學各環節的實施與監督。
2、開展以教研組行動研究、教學主題探究、教材教法研討等活動,幫助教師專業成長。
3、落實好校閱讀節、科技節、有效教學研究節等大型活動。
4、組織開展以勞技、藝術、體育、文化為主題的社團活動,加強社團活動的管理。
5、強化初三畢業班工作,力爭中考保持往屆的優秀成果。
6、借助教學專家的幫助,集團學校間的互助交流,提升學校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能力。
二、工作要點
(一)教學常規管理。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教學行為,力求“常規落實,細節求精”。
1、加強教師師德教育。
分階段對新教師、青年教師、全體教師開展師德教育培訓,結合學校黨支部的師德學習材料,幫助教師養成理論學習、教學研究等學習習慣。
2、加強青年教師和新教師的指導。
在學校的教學規章制度下規范教學,認真工作,加強備課、上課、輔導、作業、評價等過程的指導。對新教師實施“師徒結對”,對年輕教師和新教師實行牽手合作,利用學校骨干教師、區骨干教師、區學科帶頭人的優秀資源,對青年教師加強指導和幫助,提升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3、加強學生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學校生源的變化,教學中實施分層指導和學法指導,督促學生養成“預習明天的功課,復習昨天、今天的功課”的良好習慣。各學科備課組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積極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學會自己學習。
4、加強學籍管理,做好新初一招生工作。
嚴格做好學生電子學籍工作,加強學籍管理,嚴格按學籍管理制度辦事。
5、規范資料管理。
各學科老師選用的配套資料均由學校統一征訂,督促教師不搞題海戰術,鼓勵教師結合學生實際,精選題目,自編練習,并做到教研組和同一年級學科內資料共享。課堂內要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做作業,控制課外作業量。課外作業要有布置有檢查。
6、加強考試指導。
考試作為檢測教學質量的手段之一,各位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各位教師要認識到考試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手段,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對學生加強考風考紀教育,促使班級形成良性競爭氛圍和優良的學風。
(二)教研組建設。
以學校支架式教學課題引領,利用區局專家團隊的幫助,轉變教育觀念,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教研組、備課組工作要繼續圍繞“有效教學”這一主題展開,研究高效課堂,進一步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2、堅持以課標與教材解讀作為有效設計的基礎,把目標設計作為有效設計的核心,重視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此外要重視例題的增補與刪減及難易程度的控制。
3、重視學校的藝術、體育、科技和文化教育,開設以舞蹈、合唱、書法、圍棋、刺繡等藝術社團,開設以健美、籃球、乒乓等體育社團,開設電腦、電子百拼等科學社團,開設文學社、誦讀社、英語角等文化社團,加強學校人文教學。
結合陽光體育大課間和體育課,保證在校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活動時間,開展各種形式的校級比賽,提高學生健康體質,為中考體育測試打好基礎,并與其它科室聯動,引導、組織好每年一度的項目學習節。
4、重視生命健康教育,在各年級開設心理課程,幫助學生度過轉型期;
利用午間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生命、環境、團結等等的講座使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100%,定期開展時政教育,讓學生了解時事,關心時事。
5、繼續做好經典誦讀、漢字檢測等語言文字的各項工作。
6、關注學校特殊學生群體,做好家庭困難、單親家庭、學習困難、身體殘疾等學生的工作。
(三)畢業班工作。
1、加強初三畢業班的教學管理和指導,加強階段管理、過程管理和細節管理。
期初召開“初三畢業班教師工作研討會”,召開“初三學生百日誓師動員會”,開展學情調查,了解年級管理、班級管理、學科教學以及師生的狀態。組織畢業班的聽課,改進中考復習教學。
2、組織協調安排好畢業班的重要考試,及時做好考試成績的統計分析與交流。
3、加強初三備課組工作的指導和管理。
①各備課組認真研究考綱和近三年中考試題,科學制定復習計劃。
②各備課組加強總復習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復習效率。
③各備課組加強習題的精選、精練、精講,注重學生錯題積累和糾錯的工作。
④各備課組落實幫扶工作,加強學習方法和考試方法的指導,加強作業批改。
教務處教學工作計劃范文2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教務處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核心,把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優化課堂教學作為重點。以嚴格的管理規范教學秩序,努力創設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強化主人翁意識;細化過程管理,強化責任意識;健全評價與獎懲機制,強化質量意識。
二、工作要點和措施
繼續加強和完善教學常規管理工作。落實學校各項教學常規管理制度,重點加強教師備課,上課,作業批改以及考試環節的規范管理工作。同時做好與其他相關科室相配合的工作。
1、各科教師在備課,上課時要體現新課程理念,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學習能力。
2、嚴肅課堂教學管理工作,杜絕上課遲到,早退,曠課,接打手機等情況,嚴格請假手續。
3、教師布置作業要遵循精選適當的原則,批改作業要認真及時,教務處將不定期召開學生會議,進行作業檢查。
4、認真做好質量監控工作。
根據本星期實際,在初三年級安排三次調研工作。分別是開學初,安慶市第一次模擬考試,第二次模擬考試。初一、初二年級安排一次期中考試。通過質量監控,及時了解教與學的實際情況,及時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5、做好學籍管理工作。
組織班主任認真學習學籍管理方面的政策,嚴肅學籍制度。學期初認真核查學生報道情況,對沒有按時報道的學生要及時了解情況,記錄在冊。
6、協同信息中心做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
7、協同教科室推進學校教科研工作,以研促教,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月:
1、制定本學期教務處計劃,微調部分教師課程,發放三表,嚴格按三表上課。
2、做好教科書,備課本,教學計劃表等材料的發放。
3、組織開展學生報名的各項工作,加強學籍管理,統計各班學生數及變動情況。
做好轉學,休學,復學等工作。
4、組織初三年級第一次月考。
5、召開上學期期末考試總結及表彰大會。
三月:
1、召開初三教師大會。
2、召開初三中考100天誓師大會。
3、初三體育訓練天天常態化。
4、配合教科室召開教研組長會議,開展公開課研討活動。
5、組織初三班主任做好中考報名工作。
6、召開七、八年級班主任會議,做好期中考試的安排和動員工作。
四月
1、各項教學常規督查。
2、七、八年級期中考試,九年級“一模”考試。
3、期中考試,一模考試的成績匯總、分析、研討。
4、配合教科室開展教研活動,注重內容和實效,提高教學質量。
5、組織好理化實驗操作訓練。
五月
1、加強各項常規工作的督查。
2、召開初三學生會議,考前心里疏導。
3、舉行理化,政史合卷強化考試訓練。
4、組織初三學生參加體育中考和理化實驗操作考試。
5、七、八年級進一步規劃學科教學進度,預留期末復習教學時間,注重提高課堂教育教學實踐。
6、初三“二模”考試。
六月:
1、積極組織參加初三畢業升學考試。
2、做好初二地理,生物會考的有關工作。
3、協同教科室召開教研組長會議,總結本學期的教學教研工作,收集教學教研各項小結,成果。
4、職高招生宣傳報名。
5、初三學生畢業證的填發,驗證工作。
6、完成教務處各類學期結束階段工作,撰寫本學期工作總結。
教務處教學工作計劃范文3本學期教務處的各項工作根據學校新五年規劃,通過完善教學評價,關注臨界學生,抓好教研組、備課組活動,努力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
一、課程與教學改革
1、有目標的開展專題培訓,加強課程管理,為優質課程的開發做好準備。
在實施拓展型課程和探究型課程的過程中,逐步篩選出有價值、高質量的拓展型課程和探究型課題,整理相關科目綱要和教學設計,為開發、編制校本課程做好準備,確保課程開發質量。
2、繼續加強各類社團的建設,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促進學生藝術、科技、體育等綜合素質的提升,培養學生做事、做人、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3、繼續與科研室、師訓辦合作,開展信息環境下教師能力的培訓,通過學生主體參與、合作學習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收集、整理相關的教案、課件、預學習單、微視頻等資料,充實、完善學習資源。
4、各學科從學科特點入手,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因素,結合學校1-9年級的德育主題開展教學,繼續整理、積累相關的案例、教學設計,不斷充實學校學科德育指導手冊的內容。
二、教學管理
1、本學期教研組活動繼續以主題研修為主。
活動分工要明確,內容要清晰,記錄要詳實。備課組活動根據教研組的主題研修內容開展,適當增加教材分析、組員聽評課活動,尤其是要幫助青年教師以及教學較為薄弱的教師。
2、完善校本作業的修訂。
組織教師學習新的學科基本要求。根據學科基本要求和我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從習題的難易度、數量等方面做好修訂工作,使校本作業更具有效性。對非考試學科教師也要根據學科基本要求提出作業布置要求,作業要有學科特色,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本要求,提升學生的基本能力。
3、三至九年級語數英學科學業監測全部使用網上閱卷系統,充分利用數據分析,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依據。
做好各年級臨界生學情分析和跟蹤反饋工作。建議語數外教師每周定時、定點集中為本年級的臨界生進行輔導。根據已經下發的綠色指標測試報告,做好學校綠色指標教學改進方案,并予以實施。
4、為迎接競賽開展,做好相應學科的參賽工作,規范參賽教師的選拔,希望能在名次等第上有所突破。
三、師訓工作
1、堅持把師德教風建設放在師資隊伍建設的首位,以提高師德素養和教書育人能力為核心,學校今年師德主題為“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一是學習,組織全校教師集中學習深入理解師德主題的內涵。
二是踐行,開展學校精神的大討論,挖掘踐行師德的優秀典型事例或沒有做到而發生不愉快的事例。
三是感悟,開展征文活動,讓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深入感受立人教育下的教師師德行為準則標準,進一步提升師德品質。
2、繼續開展好“青藍工程”,繼續做好導師帶教、青年教師培養學校、青藍考核與展示等工作,繼續與科研室合作,推薦優秀青年教師參加科研培訓,通過科研室的培訓、科研成果評選等活動,助推青年成長。
開展青藍學員的評優活動,聘請各類專家幫助學校評選、挖掘優秀青年教師。
3、菜單化的校本研修模式已初步形成,積極與學校各部門重點工作整合,分項目做好教師的學分申報工作,努力讓培訓工作做到輕負擔重需求有成效,在教師在個性化培訓中愉快參與,真正受益。
4、進一步發揮“高指引領”作用,聘請他們擔任學校的學科帶頭人,成立名師工作室,幫助學科團隊的整體提升的同時,重點帶教組內有潛質的青年教師,使教研團隊的專業水平整體提升。
四、其他各項工作
1、確保“三課兩操兩活動”,保證每周兩節體活課的教學質量。
從室外教學內容設計到室內體育活動安排,做到統一有序、規范合理。各校區加強對日常體活實施情況的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老師按計劃有序實施。
2、做好音樂、美術學科區學生藝術綜合素養測評的相關準備工作。
3、招生和畢業班工作。
應用“義務教育入學報名系統”,規范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管理,強化服務意識。根據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要求,做好人員培訓、相關設施設備的配備和網絡暢通等保障工作,合理安排相應的工作人員,確保適齡兒童入學信息登記工作順利進行。適時開展學校“校園開放日”活動。
4、圖書館等各專用教室的管理工作。
根據區以上部門的要求做好相應圖書的購置、報廢以及各項讀書活動。加強各專用教室使用記錄的管理。
5、做好課務學籍管理工作,提高服務意識。
本學期,教務處全體工作人員在學校的領導下,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為主線,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為根本,認真落實學校計劃,積極推進素質教學,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充分發揮教務處指導監督、整合推進的功能,進一步增強了服務意識,教務處圓滿地完成了學期初制定的各項工作計劃。期末將至,為了能夠使今后的工作在質量上、效率上再上一個臺階,特將本學期具體工作情況做以下幾方面總結:
一、本學期完成的主要工作
1、師德工作
教師能力,師德為先。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教師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在教學工作中,它體現在每一位教師的一言一行中,體現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本學期,教務處依托教師例會積極開展師德教育,引導全體教師注重加強自身修養,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全體教師法制意識,提倡建立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涌現出了一批值得稱頌的教師。今年我省組織了三個專業的學生技能大賽,我校組成了電子專業代表隊,為了在大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電子組郄文京、朱照亮等6位老師犧牲自己下班時間輔導參賽學生;劉占強老師擔任8個班的書法課,還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為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書寫徽標及海報,任勞任怨,從無怨言;岳彥良、孫會青等老師加班加點編寫校本教材。還有許多教師,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著,充分體現了教師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2、狠抓教育教學常規工作
教育教學常規工作,是一個長期的、經常性的工作。在常規的落實上,我們重點檢查了教職工的考勤,教師的備課、批改與輔導。要求教師把落實好常規看成目前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本學期,我們抽查備課3次,學生作業1次,對備課中各教學環節的準備是否充分;作業布置是否與備課內容相配套;批改作業的質量怎樣,布置給學生的課外作業是否適度等工作做了詳細的檢查;還搞了2次學生座談會,通過學生座談會隨時了解了教師的教學情況,及時糾正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極大的提高了教學質量。
3、抓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為了適應現代教學的需求,適應我校辦學思想的轉變,教務處認真組織教研,并分別組織了校本培訓和教研組教研。與此同時,為了培養名師,骨干教師,以帶動我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學校派遣張書凱等三位教師參加了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曲文靜等八位教師參加了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干教師省級培訓。曾勝國老師和張書凱老師在校本培訓中做了專題發言,曲文靜等老師在教研組教研活動中做了培訓匯報,使全體教師思想上得到了提升,專業上獲得了更新的知識。這個學期教務處還多次以年級教研組教研方式進行教研活動,旨在研究各班在教與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以班主任為龍頭,協調本班各學科的平衡發展,使各項教學工作開展得更細、更實、更好,更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
截止到12月31日,我校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2篇,省級刊物4篇,市級刊物2篇,論著1部(《電子技術基礎》沈領娟)。9名教師在保定市職業教育研究所組織的說課比賽中分獲二、三等獎。
我們還搞了以下活動:
1)、“一幫一”活動
這學期,由于新開專業增多,專業課教師明顯不足,在學校的倡議下,有許多教師轉教專業,還有近幾年新調入的老師。為了盡快使這些教師掌握新的學科,進入新的教學角色,開學初,教務處對這些教師都進行了布置,要求這些教師聘請一位業務素質高,責任心強的老教師進行“傳、幫、帶”,實施結對幫扶,互幫互助,共同提高。這個活動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有效開展示范課活動 引領課堂教學改革
為了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帶頭作用,本學期教務處組織了2次優秀教師示范課。我們首先根據平時聽課、學生座談會所了解的信息,優先選出做課教師,并對他們所要示范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做出指導,組織相關教師進行學習觀摩。而后做課者對其備課的指導思想做出匯報。此次活動起到了示范作用,取得了明顯效果。
3)、保定市觀摩課
這學期,我們邀請了保定市職業教育研究所為我們組織的電子、機械和計算機三個專業的優秀觀摩課,老師們從中獲得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模版。
4、突出重點、加強畢業班工作。
高三畢業班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校的聲譽和社會地位,是學校的一項標志性工程,因此,我們教務處切實貫徹學校意圖,主動細致地加以落實。
本學期強調升學與就業并重的教學管理思想,在職高班大張旗鼓的講升學,踏踏實實的抓升學。在高三年級實行月考,采用教考分離,認真組織制題、嚴肅考記、及時總結分析,查漏補缺。月考的實施,營造了學習氣氛,檢查出教學方面的缺陷,激發了教師和學生們的競爭意識。 共2頁,當前第1頁1
5、嘗試探索學分制管理、校本教材的開發已經起動
在中專部實驗學分制管理,使學生們的學習目的性更強,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動力。此方案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微機組編寫的《flash動畫制作》校本教材,落實了任務教學法的思想,具有通俗性、實用性、興趣性、可接受性的特征。受到師生的好評。為我校校本教材的開發工作帶了個好頭。
6、實驗實訓實習工作
本學期,教務處進一步規范了實驗實習管理,實驗員指導教師的精神面貌有較大的轉變。實驗實習的開單率大大提高,實驗實習有計劃、有步驟、有過程性評價、有階段性測評。特別是幼教2班的實習工作,學生收獲頗大,深受實習單位的好評。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
7、學生技能競賽,常抓不懈。
本學期,教務處繼續扎扎實實組織好專業技能競賽活動,各輔導教師精心設計,認真輔導,取得了優異成績,XX年年12月28日,我校參加了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專業技能大賽,高三電子班郄亞洲同學榮獲全省第一名,熊龍飛等同學分獲二、三等獎,我校代表隊榮獲團體三等獎,郄文京、朱照亮老師榮獲省優秀指導教師獎。教務處還組織了綜合素質、文字錄入、計算機設計、電子電工技能、鉗工技能和財會技能學生動手能力競
賽,也喜獲豐收。既提高了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教師的實驗指導水平。
8、中級工考試
按照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的安排,在高三各職高班班主任和相關任課教師的積極配合下,高三微機、高三電子、高三建筑等三個班于XX年年12月26日圓滿完成了中級工考試工作。
9、高考報名工作
在高三各班主任及相關教師的積極配合下,我校的高考報名工作已圓滿結束。今年我省高考報名繼續實行網上報名,網上報名技術性強,時間短,任務重。由于相關教師對這項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而且組織比較嚴密,在網絡條件欠佳的情況下,仍然圓滿完成了報名任務,未出現任何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
1、教務處對教學的微觀了解、微觀指導不夠,特別是對中專部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學進度的指導不夠具體。
2、缺少教學的競爭機制,教師的教學熱情、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不夠。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缺少學習動力,學習氣氛不夠濃厚。
3、教學改革的步子不夠大,致使教學效率不高。由于學生的基礎水平低、學習習慣差、教學內容階梯高、教學方法陳舊,我們的教材、我們的教法與學生的實際差距很大。相當一部分學生聽不懂,既而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學、輟學心理。
三、下學期工作設想。
1、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
2、繼續完善常規制度,引入競爭機制,激發教師工作熱情,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3、布置任課教師選題、組題、課件制作任務,為我校試題庫建設、課件庫建設做準備。
4、成立校本教材研發小組,推動我校校本教材的迅速開發,以適應中專班的教學。
5、加強畢業班的教育教學管理,認真抓好畢業班的授課、備考、復習、模擬考試等系列教學工作。把高三教學作為重中之重,狠抓教學質量,爭取明年取得一個理想成績。
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常教常新,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學生在變化,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必須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盡職盡責的做好各項工作,我們堅信,有各級領導的關懷指導,有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我們的各項工作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
教 務 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