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病毒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安全;病毒;特征;防御
1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及特征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對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定義為: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并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此定義具有法律性、權威性。其特征有:傳染性、隱蔽性、潛伏性、破壞性、針對性、衍生性(變種)、寄生性、不可預見性。
2計算機病毒發作的征兆
我們如何指導自己的計算機系統已經感染了病毒呢?可以從下面現象去發現。①系統不認識磁盤或是硬盤不能開機。
②整個目錄變成一堆亂碼。
③硬盤的指示燈無緣無故亮了。
④計算機系統蜂鳴器出現異常聲響。
⑤沒做寫操作時出現“磁盤寫保護”信息。
⑥異常要求用戶輸入口令。
⑦程序運行出現異?,F象或不合理的結果。
3計算機病毒的觸發
潛伏在計算機中的病毒是怎么爆發的?其導火線有:時間、日期作觸發條件;計數器作觸發條件;鍵盤字符輸入作觸發條件;特定文件出現作觸發條件;綜合觸發條件。計算機軟硬件產品的脆弱性是病毒產生的根本技術原因,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是計算機病毒產生的必要環境,特殊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目的是計算機病毒產生的加速器。
4計算機病毒的種類
4.1開機感染型
(1)硬盤分割區式:STONE,米開朗基羅,FISH
(2)啟動軟盤式:C-BRAIN,DISK-KILLER
4.2文檔感染型
(1)非常駐型:VIENNA(維也納)
(2)常駐型:TSR如:黑色星期五,紅色九月
4.3復合型病毒:Natas,MacGyver
4.4隱秘型病毒
(1)使用復雜編碼加密技巧,每一代的代碼都不同,無特征樣本可循。
(2)以攔截功能及顯示假象資料蒙蔽用戶。
(3)不影響功能的情況下,隨機更換指令順序。
5計算機病毒的新特點
①基于視窗的計算機病毒越來越多。
②新計算機病毒種類不斷涌現,數量急劇增加。
③傳播途徑更多,傳播速度更快。
④計算機病毒造成的破壞日益嚴重。
⑤電子郵件成為計算機傳播的主要途徑。
6當前病毒發展趨勢
①蠕蟲越來越多,宏病毒退而居其次。
②黑客程序與病毒的結合。
③主動傳播,基于網絡的病毒越來越多。7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數據機連線;啟動DOS模式;使用軟盤;Internet/E-Mail連線;網絡連線;;網絡共用檔案夾;使用CD-ROM;直接纜線連接檔案傳輸等。
而且互聯網的病毒正日夜虎視眈眈著你的系統,他們主要通過使用網上工具時(ftp、netant、icq等)、郵件及群件系統、瀏覽網頁時被病毒感染。
8計算機病毒的防御
8.1用計算機常識進行判斷
決不打開來歷不明郵件的附件或你并未預期接到的附件。對看來可疑的郵件附件要自覺不予打開。千萬不可受騙,認為你知道附件的內容,即使附件看來好象是.jpg文件——因為Windows允許用戶在文件命名時使用多個后綴,而許多電子郵件程序只顯示第一個后綴,例如,你看到的郵件附件名稱是wow.jpg,而它的全名實際是wow.jpg.vbs,打開這個附件意味著運行一個惡意的VBScript病毒,而不是你的.jpg察看器。
8.2安裝防病毒產品并保證更新最新的病毒定義碼
建議你至少每周更新一次病毒定義碼,因為防病毒軟件只有最新才最有效。需要提醒你的是,你所是購買的諾頓防病毒軟件,不僅是更新病毒定義碼,而且同時更新產品的引擎,這是與其它防病毒軟件所不一樣的。這樣的好處在于,可以滿足新引擎在偵破和修復方面的需要,從而有效地抑制病毒和蠕蟲。例如,賽門鐵克的所有產品中都有“實時更新”功能。
8.3首次安裝防病毒軟件時,一定要對計算機做一次徹底的病毒掃描
當你首次在計算機上安裝防病毒軟件時,一定要花費些時間對機器做一次徹底的病毒掃描,以確保它尚未受過病毒感染。功能先進的防病毒軟件供應商現在都已將病毒掃描做為自動程序,當用戶在初裝其產品時自動執行。
8.4插入軟盤、光盤和其他可插拔介質前,一定對它們進行病毒掃描。
確保你的計算機對插入的軟盤、光盤和其他的可插拔介質,及對電子郵件和互聯網文件都會做自動的病毒檢查。
8.5不要從任何不可靠的渠道下載任何軟件
這一點比較難于做到,因為通常我們無法判斷什么是不可靠的渠道。比較容易的做法是認定所有較有名氣的在線圖書館未受病毒感染,但是提供軟件下載的網站實在太多了,我們無法肯定它們一定都采取了防病毒的措施,所以比較保險的辦法是對安全下載的軟件在安裝前先做病毒掃描。
8.6警惕欺騙性的病毒
如果你收到一封來自朋友的郵件,聲稱有一個最具殺傷力的新病毒,并讓你將這封警告性質的郵件轉發給你所有認識的人,這十有八九是欺騙性的病毒。建議你訪問防病毒軟件供應商,如賽門鐵克的網站/avcenter,證實確有其事。這些欺騙性的病毒,不僅浪費收件人的時間,而且可能與其聲稱的病毒一樣有殺傷力
8.7使用其它形式的文檔,如.rtf(RichTextFormat)和.pdf(PortableDocumentFormat)
常見的宏病毒使用MicrosoftOffice的程序傳播,減少使用這些文件類型的機會將降低病毒感染風險。嘗試用RichText存儲文件,這并不表明僅在文件名稱中用.rtf后綴,而是要在MicrosoftWord中,用“另存為”指令,在對話框中選擇RichText形式存儲。盡管RichTextFormat依然可能含有內嵌的對象,但它本身不支持VisualBasicMacros或Jscript。而pdf文件不僅是跨平臺的,而且更為安全。當然,這也不是能夠徹底避開病毒的萬全之計。
8.8不要用共享的軟盤安裝軟件,或者更為糟糕的是復制共享的軟盤
這是導致病毒從一臺機器傳播到另一臺機器的方式。同時,該軟件沒有注冊也會被認為是非正版軟件,而我們基本可以較為合理地推斷,復制非法軟件的人一般對版權法和合法使用軟件并不在乎,同樣,他們對安裝和維護足夠的病毒防護措施也不會太在意。盜版軟件是病毒傳染的最主要渠道。
8.9禁用WindowsScriptingHost
WindowsScriptingHost(WSH)運行各種類型的文本,但基本都是VBScript或Jscript。換句話說,WindowsScriptingHost在文本語言之間充當翻譯的角色,該語言可能支持ActiveXScripting界面,包括VBScript,Jscript或Perl,及所有Windows的功能,包括訪問文件夾、文件快捷方式、網絡接入和Windows注冊等。許多病毒/蠕蟲,如Bubbleboy和KAK.worm使用WindowsScriptingHost,無需用戶點擊附件,就可自動打開一個被感染的附件。
8.10使用基于客戶端的防火墻或過濾措施
如果你使用互聯網,特別是使用寬帶,并總是在線,那就非常有必要用個人防火墻保護你的隱私并防止不速之客訪問你的系統。如果你的系統沒有加設有效防護,你的家庭地址、信用卡號碼和其它個人信息都有可能被竊取。
對計算機病毒有一個全面認識,然后做好防御工作,那么我們的計算機系統就會是一個較安全的環境,我們利用計算機來輔助工作完成才會更有效率。
傳播迅速是計算機病毒的主要特點之一。病毒在進入電腦以后,不僅可以對本計算機的文件和系統進行入侵,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和媒介快速傳播,占領整個電腦甚至傳播到其他的計算機中。同時在計算機病毒感染的過程中,病毒很可能由于某些因素的影響變得更加惡劣,這不僅使病毒的影響范圍更廣,同時也給病毒的掃描清除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計算機病毒實際上也是軟件,它在進入電腦以后會自我復制并不斷蔓延,從而影響計算機的整個系統。所以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清除病毒,它就會快速傳播,侵害使用者的計算機甚至蔓延到其他計算機中。
2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措施
雖然計算機病毒的性質惡劣,影響不良,但是人們并不是拿計算機病毒毫無辦法。相反,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病毒檢測和處理軟件不斷增多,人們的計算機安全防護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這使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更加有效全面。
2.1預防計算機病毒的侵害
想要很好的防范計算機病毒,就應當做好預防工作,減少計算機病毒侵入電腦的可能性。首先,通過互聯網下載軟件中應當注意網頁的安全性。部分病毒之所以進入人們的計算機,是因為人們的病毒防范意識不足,隨便從網頁中下載資源,從而把偽裝成程序或文件的病毒帶至電腦中。所以計算機用戶在瀏覽網頁和下載資源時應當注意其安全性,不給計算機病毒可趁之機。其次,應當注重計算機軟件漏洞的修補。一些計算機病毒就是利用計算機軟件中的漏洞來侵入到電腦中,危害計算機。所以用戶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應當定期的對計算機進行維護和管理,注重軟件漏洞的修補,提高計算機的安全性,減小計算機病毒侵害的可能性。最后,不隨意打開可疑的程序或軟件。很多計算機病毒都是依附于程序和軟件中,使用者在打開軟件和程序的同時,計算機病毒也會執行和傳播。所以用戶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安全意識,不隨意打開可疑的程序和軟件,防止計算機病毒的入侵和危害?;ヂ摼W的使用使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更加廣,速度更加快,影響也更為惡劣。網站等都是直面互聯網的,每天有大量的用戶訪問和獲取資源,想要預防計算機病毒的侵害,也就需要從這方面考慮,有效防止病毒的入侵和傳播。首先,可以安裝可靠的病毒掃描軟件。這是預防計算機病毒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只要安裝了掃描軟件,就會實時的對各種信息和資源等進行掃描和分析,從而及時的攔截和處理可疑程序或軟件,從而預防計算機病毒的侵害。同時在使用掃描軟件的過程中,需要根據需求不斷對軟件進行更新,提高病毒預防的可靠性。其次,也可以通過病毒卡的使用等方式對計算機病毒進行預防和處理。這能夠更加安全可靠的保護電腦,但同時也會對計算機的運行速度造成一定的影響。計算機病毒的預防軟件和程序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用戶可以根據具體需要進行購買和安裝,從而提高網絡安全的可靠性,預防計算機病毒的妨害。
2.2修復計算機病毒的侵害
計算機病毒對于系統和主機的損害是毫無疑問的,進行修復是消除病毒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計算機安全性的必要途徑。首先,用戶可以安裝和使用殺毒軟件?,F今殺毒軟件也是多種多樣,例如瑞星,360等。用戶可以啟用殺毒軟件對電腦進行地毯式的檢測和處理,從而發現其中存在的病毒,及時的進行處理。同時殺毒軟件在日常還可以對電腦進行保護,有效攔截可疑的網頁或軟件,從而提高計算機使用的安全性。其次,用戶形成良好的文件備份習慣。這可以將用戶的損失降到最小,在計算機被病毒侵害以后,用戶還能夠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用戶可以定期進行文件的儲存和備份,從而對病毒進行有效的防治。
2.3注重互聯網的管理
計算機病毒的最大來源就是互聯網,互聯網的開放共享讓人們能夠快速的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源,同時也使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更加便捷。所以如果只是單純的完善計算機病毒預防和防治軟件,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計算機病毒問題。將網絡安全技術與互聯網管理相結合是預防計算機病毒的必然趨勢。目前所采取的計算機病毒防范措施還是采取各種殺毒或預防的軟件,這使用戶站在被動的位置上。加強互聯網管理能夠使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計算機病毒的來源和傳播途徑,從完善訪問機制,制定合理的網絡管理條例等多方面對病毒進行有效的抵制和預防,減少病毒的侵害。加強對于互聯網的管理能夠改變現今互聯網使用的無秩序狀態,能夠約束和規范人們在互聯網中的信息傳播和訪問,從而有效減少不合法不正當的網站,減少不健康信息和資源的訪問,這有利于營造健康文明的互聯網環境,從而減少計算機病毒的傳播和侵害。所以應當注重對于互聯網的管理,有效解決計算機病毒防害問題。
3總結
計算機病毒具有破壞性、傳染性、隱蔽性、潛伏性、可觸發性和不可預見性的特征。當感染病毒后,對系統做出各種修改和破壞,經常出現系統錯誤或系統崩潰,系統反應變慢,網絡擁塞,有時病毒會使受感染的系統出現自動彈出網頁、占用高CPU資源、自動彈出/關閉窗口、自動終止某些進程。
2常見的計算機病毒傳播途徑
2.1電子郵件傳播
一些惡意電子郵件HTML正文中嵌入惡意腳本,或電子郵件附件中攜帶病毒的壓縮文件,這些病毒經常利用社會工程學進行偽裝,增大病毒傳播機會。2.2網絡共享傳播一些病毒會搜索本地網絡中存在的共享,包括默認共享,通過空口令或弱口令猜測,獲得完全訪問權限,并將自身復制到網絡共享文件夾中,通常以游戲,CDKEY等相關名字命名,不易察覺。
2.3P2P共享軟件傳播
隨著P2P軟件的普遍應用,也成為計算機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通常把病毒代碼植入到音頻、視頻、游戲軟件中,誘使用戶下載。
2.4系統漏洞傳播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們的企業和個人用戶在享受網絡帶來的快捷和商機的同時,也面臨無時不在的計算機病毒威脅,計算機病毒也由全球性爆發逐漸向地域性爆發轉變。本文主要簡述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和防治方法,以及數據機密技術的應用。摘要由于操作系統固有的一些設計缺陷,導致被惡意用戶通過畸形的方式利用后,可執行任意代碼,病毒往往利用系統漏洞進入系統,達到傳播的目的。常被利用的漏有RPC-DCOM緩沖區溢出(MS03-026)、WebDAV(MS03-007)、LSASS(MS04-011)。
2.5移動設備傳播
一些使用者的優盤、移動硬盤等移動存儲設備,常常攜帶電腦病毒,當插入電腦時沒有使用殺毒軟件對病毒進行查殺,可能導致病毒侵入電腦。
3計算機病毒的防治策略
3.1計算機病毒的預防
計算機病毒防治,要采取預防為主的方針,安裝防病毒軟件,定期升級防病毒軟件,不隨便打開不明來源的郵件附件,盡量減少其他人使用你的計算機,及時打系統補丁,從外面獲取數據先檢察,建立系統恢復盤,定期備份文件,綜合各種防病毒技術,防火墻與防毒軟件結合,達到病毒檢測、數據保護、實時監控多層防護的目的。
3.2病毒的檢測
對于普通用戶,使用殺毒軟件即可對計算機進行常規的病毒檢測,但由于病毒傳播快、新病毒層出不窮,殺毒軟件不能對新病毒有效的查殺,對于專業人員進行查毒。常見的病毒檢測方法有比較法、特征代碼掃描法、效驗和法、分析法,當有新病毒出現時,需要同時使用分析法和比較法,搞清楚病毒體的大致結構,提取特征代碼或特征字,用于增添到病毒代碼庫供病毒掃描和識別程序用;詳細分析病毒代碼,為制定相應的反病毒措施制定方案。
3.3病毒的清除
使用windows自帶的任務管理器或第三方的進程管理工具,中止病毒進程或服務,根據病毒修改的具體情況,刪除或還原相應的注冊表項,檢查Win.ini配置文件的[windows]節中的項和System.ini配置文件的[boot]節中的項,刪除病毒相關的部分。常用的工具有:系統診斷(SIC,HijackThis)、分析進程(ProcessExplorer)、分析網絡連接(TCPView)、監視注冊表(Regmon,InstallRite)、監視文件系統(Filemon,InstallRite)。
3.4殺毒軟件的選擇
一般的殺毒軟件具有預防、檢測、消除、免疫和破壞控制的功能,選擇殺毒軟件時應考慮軟件的高偵測率、誤報率、漏報率、操作管理和隔離政策等幾個關鍵因素。
4計算機數據加密技術
4.1計算機數據加密的概述
密碼技術通過信息的變換或編碼,將機密的敏感消息變換成為難以讀懂的亂碼字符,使竊聽者不可能由其截獲的亂碼中得到任何有意義的信息,同時使竊聽者不可能偽造任何亂碼型的信息。在計算機網絡中,為了提高信息系統及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機密信息的泄露和信息源的真實性的認證,以及驗證接收數據的完整性,防止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或破壞,需要對數據進行加密來保護機密數據不被竊取或篡改。
4.2計算機加密的分類
目前對網絡數據加密主要有鏈路加密、節點對節點加密和端對端加密3種實現方式。
(1)鏈路加密
鏈路加密又稱在線加密,它是對在兩個網絡節點間的某一條通信鏈路實施加密,是目前網絡安全系統中主要采用的方式。
(2)節點對節點加密
節點對節點加密是在中間節點里裝有用于加密和解密的保護裝置,由這個裝置來完成一個密鑰向另一個密鑰的交換,提高網絡數據的安全性。
(3)端對端加密
端對端加密又稱脫線加密或包加密,它允許數據在從源節點被加密后,到終點的傳輸過程中始終以密文形式存在,消息在到達終點之前不進行解密,只有消息到達目的節點后才被解密。因為消息在整個傳輸過程中均受到保護,所以即使有節點被損壞也不會使消息泄露。身份認證技術:通過身份認證可以驗證消息的收發者是否持有身份認證符,同時驗證消息的完整性,并對消息的序號性和時間性進行認證,有效防止不法分子對信息系統進行主動攻擊。數字簽名技術:數字簽名是信息收發者使用公開密鑰算法技術,產生別人無法偽造的一段數字串。發送者使用自己的私有密鑰加密后將數據傳送給接受者,接受者需要使用發送者的公鑰解開數據,可以確定消息來自誰,同時是對發送者發送信息的真實性的一個證明。數字簽名具有可驗證、防抵賴、防假冒、防篡改、防偽造的特點,確保信息數據的安全。
5小結
1.1自動防御檢測
這種病毒檢測方式需要在計算機內部安裝具有自動檢測病毒功能的軟件,當軟件發現有可疑程序時,提醒用戶停止運行。它的主要工作流程是先安裝好檢測軟件程序,查毒軟件實施全盤掃描檢測,符合規范的程序則放行,如果發現有可疑的程序就會彈出警示窗。但是,這種檢測是通過分析程序行為進行的評估,可能存在誤殺,并且對高級病毒沒有殺傷力。
1.2智能型病毒檢測
這種檢測技術對高級病毒具有一定的殺傷力,尤其是一些轉變性較大、非連續性的病毒,它能夠起到較好的防范作用。這種檢測方式能夠適應目前病毒種類多、變種多的特點。通過檢測,如果發現代碼中有2個以上的病毒代碼,就能夠將其快速識別出來,并主動移除病毒。
1.3啟發式病毒掃描檢測
這種病毒檢測主要是在殺毒軟件內設置記憶功能,一旦計算機出現類似病毒庫中的程序形式,軟件就會立刻提示用戶終止程序。這種病毒檢測方式類似于自動防御檢測,并且它有可能會出現誤殺的情況,比如一些模棱兩可的程序與病毒庫中存儲的熊貓燒香病毒有相似之處時,就可能會彈出警示窗。
2計算機病毒的防護措施
2.1病毒檢測
計算機病毒具有隱蔽性大、傳播速度較快、破壞力強等特點,所以,在計算機的日常管理過程中,要做好病毒檢測工作。通常情況下,用戶可以利用以下幾種方式判斷計算機是否感染病毒:
①計算機啟動慢,而且會沒有原因地自動重啟;
②計算機桌面圖標發生變化;
③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出現無故死機的情況;
④在計算機運行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運行內存不足的提示;
⑤系統不能識別存在的硬板等。如果經常出現這些情況中的一種或者多種,就說明計算機內存在病毒程序,需要及時處理,以防止病毒進一步被復制。
2.2安裝專業殺毒軟件
病毒對計算機的危害性較強,所以,用戶應該在計算機上安裝專業的病毒查殺軟件。用戶安裝了殺毒軟件后,要定期查殺計算機病毒。這樣做,對于隱藏在計算機內部的病毒具有較高的殺傷力,一旦檢查出病毒則可立即處理,防止計算機受到更多的病毒感染。與此同時,殺毒軟件要及時更新,以便殺毒軟件漏掉對新型病毒的查殺。另外,要始終打開殺毒軟件中各種防病毒監控,最大限度地保護計算機的安全運行。
2.3完善計算機安全防護體系
計算機安全防護體系的完善工作不僅包括防火墻、網關和殺毒軟件等產品,還包括對運營商安全保護服務措施的完善。雖然計算機病毒大多具有種類多、復制快、危害大等特點,但是,很多病毒還是能夠控制和預防的,所以,用戶必須及時更新殺毒軟件,安裝最新版本的防火墻,實時運行這些軟件,時刻防止病毒進入計算機系統。同時,要提高個人的網絡安全意識,采取有效的防殺措施,隨時注意計算機的運行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要立即處理,盡量減少病毒對計算機造成的危害。
2.4病毒監視
病毒監視主要是監視相應的病毒控制結構,并完成系統相應的請求。計算機系統啟動后,監視系統可以常駐內存監視其他程序的運行情況。當病毒監視系統駐入內存后,首先執行病毒預防程序,再進行終端處理,如果系統被病毒感染,病毒預防程序就會彈出警示窗。病毒監視功能對防治病毒擴散具有較好的實用效果,它能夠有效降低計算機被病毒感染的概率。
3結束語
網絡或者系統漏洞進行傳播,很大部分的蠕蟲病毒都有向外發送帶毒郵件,阻塞網絡的特性。比如沖擊波(阻塞網絡),小郵差(發帶毒郵件)等。
(一)木馬病毒、黑客病毒木馬病毒其前綴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綴名一般為Hack。木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過網絡或者系統漏洞進入用戶的系統并隱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戶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則有一個可視的界面,能對用戶的電腦進行遠程控制。木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對出現的,即木馬病毒負責侵入用戶的電腦,而黑客病毒則會通過該木馬病毒來進行控制?,F在這兩種類型都越來越趨向于整合了。一般的木馬如QQ消息尾巴木馬Trojan.QQ3344,有大家可能遇見比較多的針對網絡游戲的木馬病毒如Trojan.LMir.PSW.60。這里補充一點,病毒名中有PSW或者什么PWD之類的一般都表示這個病毒有盜取密碼的功能(這些字母一般都為密碼的英文password的縮寫)一些黑客程序如:網絡梟雄(Hack.Nether.C1ient)等。
(二)宏病毒其實宏病毒是也是腳本病毒的一種,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這里單獨算成一類。宏病毒的前綴是:Macro,第二前綴是:Word、Word97、Excel、Excet97(也許還有別的)其中之一。凡是只感染WORD97及以前版本WORD文檔的病毒采用Word97作為第二前綴,格式是:Macro.Word97;凡是只感染WORD97以后版本WORD文檔的病毒采用Word作為第二前綴,格式是:Macro.Word;凡是只感染EXCEL97及以前版本EXCEL文檔的病毒采用Excel97作為第二前綴,格式是:
(三)腳本病毒腳本病毒的前綴是:Script。腳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腳本語言編寫,通過網頁進行的傳播的病毒,如紅色代碼(Script.Redlof)可不是我們的老大代碼兄哦。腳本病毒還會有如下前綴:VBS、js(表明是何種腳本編寫的),如歡樂時光(VBS.Happytime)、十四日(Js.Fortnight.C.S)等。推薦閱讀:遠程開放教育軟件工程專業畢業論文
Macro.Excel97;凡是只感染EXCEL97以后版本EXCEL文檔的病毒采用Excel作為第二前綴,格式是:Macro.Excel,依此類推。
(四)后門病毒后門病毒的前綴是:Backdoor。該類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過網絡傳播,給系統開后門,給用戶電腦帶來安全隱患。如很多朋友遇到過的IRC后f]Backdoor.IRCBot。
(五)破壞性程序病毒破壞性程序病毒的前綴是:Harm。這類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圖標來誘惑用戶點擊,當用戶點擊這類病毒時,病毒便會直接對用戶計算機產生破壞。如:格式化c盤(Harm.formatC.f)、殺手命令(Harm.Command.Killer)等。
(六)玩笑病毒玩笑病毒的前綴是:Joke。也稱惡作劇病毒。這類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圖標來誘惑用戶點擊,當用戶點擊這類病毒時,病毒會做出各種破壞操作來嚇唬用戶,其實病毒并沒有對用戶電腦進行任何破壞。如:女鬼(Joke.Girlghost)病毒。
[論文摘要]分析計算機病毒入侵微機的特點及途徑,指出互聯網是病毒發作酶最大載體?我們要堅持依法治毒,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并且要制定嚴格的病毒防治技術規范,防止計算機病毒的侵入。
一、計算機病毒入侵途徑
計算機病毒具有自我復制和傳播等特點。從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機理分析可知?只要是能夠進行數據交換的介質都可能成為計算機病毒傳播途徑。根據計算機病毒傳播媒介的統計報告顯示?目前網絡已經成為病毒入侵微機的最主要途徑?此外?傳統的軟盤、光盤等傳播方式也占據了相當的比例。大致有以下四種途徑?
1、通過不可移動的計算機硬件設備進行傳播?這些設備通常有計算機的專用asi c芯片和硬盤等。這種病毒雖然極少?但破壞力卻極強?目前尚沒有較好的檢測手段對付。
2、通過移動存儲設備來傳播這些設備包括軟盤、磁帶等。在移動存儲設備中?軟盤是使用最廣泛移動最頻繁的存儲介質?因此成了計算機病毒寄生的“溫床”。一部分計算機是從這類途徑感染病毒的。
3、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傳播。主要表現在?計算機病毒種類和數鼉伴隨網絡的發展迅猛增長?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性和破壞性越來越強?計算機病毒對我國當前的信息化建設和工作形成嚴重掣肘。
4、通過點對點通信系統和無線通道傳播?目前?這種傳播途徑還不是十分廣泛?但預計在未來的信息時代。這種途徑很可能與網絡傳播途徑成為病毒擴散的兩大。時尚渠道”。
二、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我國目前的病毒疫情呈現出兩種趨勢?一種趨勢是國外流行的網絡化病毒大肆侵襲我國的計算機網絡。另一種趨勢是出現大量本土病毒?并且傳播能力和破壞性越來越強。為了有效降低病毒的危害性?提高我們對病毒的防治能力?我們每一個計算機用戶都應積極參與到病毒防治工作上來。
(一)建立計算機病毒預警系統。在我國主干網絡和電子政府、金融、證券、稅務等專業網絡建立病毒預警系統。通過這個系統監控整個網絡的病毒傳播情況?發現、捕獲已有的病毒和新出現的計算機病毒。單位應建立病毒應急體系?并與當地公安機關建立的應急機構和國家的計算機病毒應急體系建立信息交流機制?無論誰發現病毒疫情應及時上報。同時?注意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的病毒疫情?以便在爆發病毒疫情時?及時做好預防工作?減少病毒造成的危害。對發生的病毒事故?要認真分析原因?找到病毒突破防護系統的原因?及時修改病毒防治策略?并對調整后的病毒防治策略進行重新評估。確?;謴汀p少損失。一旦發生了病毒侵害?事故?啟動災難恢復計劃?盡量將病毒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并盡快恢復系統正常工作。
(二)加強反病毒安全法制建設?根據形勢發展?不斷完善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加強對利用計算機病毒進行盜竊、盜取信息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發現、防范和打擊。2004年?利用木馬、惡意網頁等病毒程序竊取網上帳號和網絡游戲中的裝備等情況明顯增多?利用木馬程序竊取信息的情況也比較突出?造成的危害日益嚴重。建議在打擊網上違法犯罪活動中?加強對此類病毒的發現、防范和偵查打擊工作?在電子政務、網上交易、電子商務中采取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并加強相關宣傳。
(三)國內郵件服務提供商需提高自身的安全性。目前?很多計算機病毒利用電子郵件作為傳播的主要渠道。尤其近兩年?本土制造的病毒數量呈上升趨勢。這些病毒常常利用國內郵件服務器的安全漏洞?將這些服務器作為傳播病毒的跳板。因此?需要郵件服務提供商安裝使用郵件防病毒系統?加強收發郵件的身份認證工作?與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建立聯系?發現利用郵件傳播的計算機病毒?及時采取措施?從根本上阻斷病毒的傳播途徑。
(四)不斷加強計算機技術防范措施。我們作為計算機使用者?要經常從軟件供應商那邊下載、安裝安全補丁程序和升級殺毒軟件?在計算機和互聯網之間安裝使用防火墻?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在新購置的計算機和新安裝的系統進行系統升級?保證修補所有已知的安全漏洞?使用高強度的口令?盡量選擇難于猜測的口令?對不同的賬號選用不同的口令?經常備份重要數據?并且對備份進行校驗?選擇、安裝經過公安部認證的防病毒軟件?定期對整個硬盤進行病毒檢測、清除等工作?以減少病毒侵害事件。
由于計算機病毒形式多樣化?難于根治。并且病毒呈現多樣化的趨勢。病毒分析顯示?雖然新病毒不斷產生?但較早的病毒發作仍很普遍并有所發展。此外。新的病毒更善于偽裝?如主題會在傳播中改變?許多病毒會偽裝成常用程序?用來麻痹計算機用戶?因此?我們對病毒入侵防治更加要認真對待。
摘要:全球信息網絡的建設和發展,對整個社會的科學與技術、經濟與文化、軍事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和沖擊,同時也給網絡的安全運行帶來更多的挑戰。資源共享和信息安全是一對孿生矛盾。一般認為,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運行來自計算機病毒的攻擊。因此,研究計算機病毒的檢測技術就顯得很有現實意義。本文將從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的研究背景、方法技術、發展現狀以及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的作用等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
1研究背景
計算機網絡是信息社會的基礎,已經進入了社會的各個角落,經濟、文化、軍事和社會生活越來越多的依賴計算機網絡。然而,計算機在給人們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問題,計算機病毒給網絡系統的安全運行帶來了極大的挑戰。2003年1月25日,突如其來的“蠕蟲王”病毒,在互聯網世界制造了類似于“9.11”的恐怖襲擊事件,很多國家的互聯網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同樣,前兩年的“熊貓燒香”病毒再次為計算機網絡安全敲起了警鐘。那么,面對網絡世界的威脅,人類總在試圖尋找各種方面來進行克服和攻關。入侵檢測技術作為解決計算機病毒危害的方法之一,對其進行研究就成為可能。
2計算機病毒的發展趨勢
計算機病毒的花樣不斷翻新,編程手段越來越高,防不勝防。特別是Internet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病毒的空前活躍,網絡蠕蟲病毒傳播更快更廣,Windows病毒更加復雜,帶有黑客性質的病毒和特洛依木馬等有害代碼大量涌現。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協調司》計算機病毒檢測周報(2009.3.29—2009.4.4)公布的消息稱:“木馬”及變種、“木馬下載者”及變種、“灰鴿子”及變種、“U盤殺手”及變種、網游大盜“及變種等病毒及變種對計算機安全網絡的安全運行構成了威脅。對計算機病毒及變種的了解可以使我們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對變種病毒有一個較清楚的認識,以便今后針對其采取強而有效的措施進行診治。變種病毒可以說是病毒發展的趨向,也就是說:病毒主要朝著能對抗反病毒手段和有目的的方向發展。
3計算機病毒檢測的基本技術
3.1計算機病毒入侵檢測技術。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作為計算機病毒檢測的方法技術之一,它是一種利用入侵者留下的痕跡等信息來有效地發現來自外部或者內部的非法入侵技術。它以探測與控制為技術本質,起著主動防御的作用,是計算機網絡安全中較重要的內容。
3.2智能引擎技術。智能引擎技術發展了特征代碼掃描法的優點,同時也對其弊端進行了改進,對病毒的變形變種有著非常準確的智能識別功能,而且病毒掃描速度并不會隨著病毒庫的增大而減慢。
3.3嵌入式殺毒技術。嵌入式殺毒技術是對病毒經常攻擊的應用程序或者對象提供重點保護的技術,它利用操作系統或者應用程序提供的內部接口來實現。它能對使用頻率高、使用范圍廣的主要的應用軟件提供被動式的保護。
3.4未知病毒查殺技術。未知病毒查殺技術是繼虛擬執行技術后的又一大技術突破,它結合了虛擬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對未知病毒的準確查殺。
4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的發展現狀
目前,國外一些研究機構已經研發出了應用于不同操作系統的幾種典型的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這些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基本上是基于服務器、網絡以及變種病毒的?;诜掌鞯娜肭謾z測技術采用服務器操作系統的檢測序列作為主要輸入源來檢測侵入行為,而大多數基于計算機變種病毒的檢測技術則以預防和消除計算機病毒作為終結目標的。早期的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主要用來預防和消除傳統的計算機病毒;然而,為了更好地應對計算機病毒的花樣不斷翻新,編程手段越來越高的形勢,最新的計算機病毒檢測方法技術更多地集中用于預防和消除計算機變種病毒,打好計算機病毒對抗與反對抗的攻堅戰??傊?,由于計算機病毒的變種更新速度加快,表現形式也更加復雜,那么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在計算機網絡安全運行防護中所起的作用就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受到了廣泛的重視。相信隨著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提高,將會有更加安全可靠的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問世,更好維護網絡安全,造福于全世界。
5計算機病毒檢測方法技術的作用
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在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有:①堵塞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嚴防計算機病毒的侵害;②計算機病毒的可以對計算機數據和文件安全構成威脅,那么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可以保護計算機數據和文件安全;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擊病毒制造者的猖獗違法行為;④最新病毒檢測方法技術的問世為以后更好應對多變的計算機病毒奠定了方法技術基礎。
雖然,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的作用很大,但并不能完全防止計算機病毒的攻擊,我們必須提高警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加強IT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加快完善計算機病毒防止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同樣顯得刻不容緩。也許只有這樣計算機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才能更好發揮作用,我們才能更好防止日益變化和復雜的計算機病毒的攻擊。
6結語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給人類經濟、文化、軍事和社會活動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相當巨大的安全挑戰?,F代信息網絡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安全威脅,有來自網絡外面的攻擊,比如網絡黑客、計算機病毒及變種等。因此合理有效的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是防治計算機病毒最有效,最經濟省力,也是最應該值得重視的問題。研究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有利于我們更好地防止計算機病毒的攻擊,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維護計算機網絡世界的安全,使得計算機網絡真正發揮其積極的作用,促進人類經濟、文化、軍事和社會活動的健康。
參考文獻:
[1]卓新建,鄭康鋒,辛陽.《計算機病毒原理與防治》,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第二版.
[2]郝文化.《防黑反毒技術指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3]程勝利,談冉,熊文龍等.《計算機病毒與其防治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4]張仁斌,李鋼,侯.《計算機病毒與反病毒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5]傅建明,彭國軍,張煥國.《計算機病毒與對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6]吳萬釗,吳萬鐸.《計算機病毒分析與防治大全》.學苑出版社.1993年10月.
關鍵詞:網絡;病毒;防范
1引言
隨著計算機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廣泛運用,計算機病毒攻擊與防范技術也在不斷拓展。據報道,世界各國遭受計算機病毒感染和攻擊的事件屢屢發生,嚴重地干擾了正常的人類社會生活,給計算機網絡和系統帶來了巨大的潛在威脅和寫作論文破壞。同時隨著網際互聯網的迅猛發展,電子郵件成為人們相互交流最常使用的工具,于是它也成電子郵件型病毒的重要載體,最近幾年,出現了許多危害極大的郵件型病毒,如“LOVEYOU"病毒、“庫爾尼科娃”病毒、“Homepage”病毒以及“求職信”病毒等,這些病毒主要是利用電子郵件作為傳播途徑,而且一般都是選擇MicrosoftOutlook侵入,利用Outlook的可編程特性完成發作和破糾。因此,防范計算機病毒將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
2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計算機病毒就是能夠通過某種途徑潛伏在計算機存儲介質(或程序)里,當達到某種條件時即被激活的具有對計算機資源進行破壞作用的一組程序或指令集合。廣義的計算機病毒還包括邏輯炸彈、特洛伊木馬和系統陷阱入口等等。計算機病毒雖是一個小小程序,但它和通的計算機程序不同,具有以下特點。
(1)計算機病毒的程序性(可執行性)計算機病毒與其他合法程序一樣,是一段可執行程序,但它不是一個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執行程序上,因此它享有—切程序所能得到的權力;
(2)計算機病毒的傳染性:傳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計算機病毒會通過各種渠道從已被感染的計算機擴散到未被感染的計算機。病毒程序代碼一旦進入計算機并得以執行,它就會搜尋其他符合其傳染條件的程序或存儲介質,確定目標后再將自身代碼插入其中,達到自我繁殖的目的;
(3)計算機病毒的潛伏性:一個編制精巧的計算機病毒程序,進入系統之后一般不會馬上發作,可以在幾周或者幾個月內甚至幾年內隱藏在合法文件中。對其他系統進行傳染,而不被人發現;
(4)計算機病毒的可觸發性:病毒因某個事件或數值的出現,誘使病毒實施感染或進行攻擊的特性;
(5)計算機病毒的破壞性系統被病毒感染后,病毒一般不即時發作,而是潛藏在系統中,等條件成熟后,便會發作,給系統帶來嚴重的破壞;
(6)攻擊的主動性:病毒對系統的攻擊是主動的,計算機系統無論采取多么嚴密的保護措施都不可能徹底地排除病毒對系統的攻擊,而保護措施充其量是一種預防的手段而已;
(7)病毒的針對性計算機病毒是針對特定的計算機和特定的操作系統的。例如,有針對IBMPC機及其兼容機的,有針對Apple公司的Macintosh的,還有針對UNIX操作系統的。例如小球病毒是針對IBMPC機及其兼容機上的DOS操作系統的。
3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措施
計算機網絡中最主要的軟硬件實體就是服務器和工作站,所以防治計算機網絡病毒應該首先考慮這兩個部分,另外加強綜合治理也很重要。
3.1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術
工作站就像是計算機網絡的大門。只有把好這道大門,才能有效防止病毒的侵入。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有三種:一是軟件防治,即定期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軟件檢測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況。軟件防治可以不斷提高防治能力,但需人為地經常去啟動軟盤防病毒軟件,因而不僅給工作人員增加了負擔,而且很有可能在病毒發作后才能檢測到。二是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防病毒卡可以達到實時檢測的目的,但防病毒卡的升級不方便,從實際應用的效果看,對工作站的運行速度有一定的影響。三是在網絡接口卡上安裝防病病毒芯片。它將工作站存取控制與病毒防護合二為一,可以更加實時有效地保護工作站及通向服務器的橋梁。但這種方法同樣也存在芯片上的軟件版本升級不便的問題;而且對網絡的傳輸速度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3.2基于服務器的防治技術
網絡服務器是計算機網絡的中心,是網絡的支柱。網絡癱瘓的—個重要標志就是網絡服務器癱瘓。網絡服務器—旦被擊垮,造成的損失是災難性的、難以挽回和無法估量的。目前基于服務器的防治病毒的方法大都采用防病毒可裝載模塊(NLM),以提供實時掃描病毒的能力。有時也結合利用在服務器上的插防毒卡等技術,目的在于保護服務器不受病毒的攻擊,從而切斷病毒進一步傳播的途徑。
3.3加強計算機網絡的管理
計算機網絡病毒的防治,單純依靠技術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絕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術手段和管理機制緊密結合起來,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才有可能從根本上保護網絡系統的安全運行。目前在網絡病毒防治技術方面,基本處于被動防御的地位,但管理上應該積極主動。應從硬件設備及軟件系統的使用、維護、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制定出嚴格的規章制度、對網絡系統的管理員及用戶加強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規范工作程序和操作規程,嚴懲從事非法活動的集體和個人盡可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手段,建立”防殺結合、以防為主、以殺為輔、軟硬互補、標本兼治”的最佳網絡病毒安全模式。
4網絡病毒防治的發展趨勢
計算機病毒在形式上越來越難以辨別,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嚴重,已就要求網絡防毒產品在技術上更先進,功能上更全面。從目前病毒的演化趨勢來看,網絡防病毒產品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反黑與殺毒相結合;(2)從入口攔截病毒;(3)提供全面解決方案;(4)客戶化定制模式;(5)防病毒產品技術由區域化向國際化轉盤。
參考文獻:
>> 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實踐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探索與實踐 中職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優化實踐與思考 內地中職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實踐與思考 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與思考 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 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淺談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三種教學法的實踐與思考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踐教學中行動學習的思考 淺談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實踐 中職計算機基礎實踐性教學探究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實踐研究 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思考 主題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中職計算機基礎課項目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模塊化教學探索與實踐 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有效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中職學校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方式初探與實踐 “差異性”教學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實踐與反思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了解學習要求。各小組學生單擊“學習指導”,閱讀并了解學習目標、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
3.各小組根據“教學步驟”模塊下的情境及各任務要求,完成任務。本階段是對計算機病毒進行探究學習的一個重要過程。
(1)根據課件中的情境進行思考。
情境:為什么計算機上會莫名其妙的界面,該怎么辦?
(2)根據任務一的要求,談談經歷,明確計算機病毒的概念。
任務一:①你遇到過計算機病毒嗎?如有的話,你遇到的病毒發作時是怎樣的現象?有沒有破壞你的電腦?后來是如何處理的?②計算機病毒是什么?從哪兒來的?藏在哪兒?
(3)根據任務二的要求,理解計算機病毒的特征。
任務二:以CIH病毒為例,閱讀一段關于CIH病毒的資料,分析計算機病毒都有哪些特點。
[CIH病毒資料]1998年被公認為計算機反病毒界的CIH病毒年。該病毒是第一個直接攻擊、破壞硬件的計算機病毒。僅CIH一種病毒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到了7500萬美元。目前該病毒已有三個版本,即1.2、1.3、1.4,發作日期分別是4月26日、6月26日和每月的26日。CIH病毒的制造者是臺灣學生陳盈豪,被控告涉嫌犯了刑法損毀罪而逮捕。
(4)根據任務三的要求,理解計算機病毒的分類、危害及防范,了解幾種常見計算機病毒發作的特點。
任務三:①討論并分析計算機病毒的分類、危害及防范。②打開“病毒演示”模塊,觀看幾種常見計算機病毒演示,了解這幾種常見計算機病毒發作的特點。
(5)根據任務四的要求,上機實踐操作。
任務四:我們機房的計算機上最近感染了病毒,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互聯網完成①上網下載并安裝360殺毒軟件;查殺木馬、查殺病毒、修復漏洞。②利用網絡,了解當前主流的防病毒系統軟件有哪些及它們的特點。③搜索并下載我國刑法第286條,了解故意制造、傳播惡性病毒的人處罰條例。
(6)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拓展延伸任務
拓展延伸任務:利用網絡,打開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 計算機病毒防治產品檢驗中心,了解“中國計算機病毒流行列表”等。
4.總結評價
展示學生小組作品,組織學生自評、組間學生互評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5.課后延伸任務
(1)查找近期流行的病毒。(2)為自己電腦做一次病毒的全盤掃描。
三、基于Web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成效
1.構建了新型、互動的教學模式
我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設計并制作網絡課件,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及技能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學上采用任務驅動法,通過任務設計把教學內容串起來,為學生學習提供導航,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及任務,并留給學生思考、分析、探索、交流、拓展的空間等,讓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是師生、生生和諧合作、共同體驗成功的過程。
2.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優化了教學效果
我運用所創設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能真正貫徹網絡環境下教師主導教學過程、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雙主”原則,教學重難點更易突破,學習效果明顯。
3.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我在基于Web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我在每個導學型網絡課件中都設置了“學習指導”和“教學步驟”二個板塊,“學習指導”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讓學生做到有的放矢。 “教學步驟”是起引導作用,讓學生按照“教學步驟”中的具體要求來安排自己的探究學習。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交流協作能力等準備條件?;赪eb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使學生得到不同層次和整體上的發展。我在研究中發現,通過參與探究性學習活動,學生的實踐能力、自主學習及信息素養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充分發展
在教學中,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力、理解力和基礎的差異性,設計選做任務,避免了一刀切,實現了因材施教、個性化的學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