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開題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單親家庭職校學生成長的個案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傳統的婚姻家庭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單親孩子的教育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他們的心理發展,學習成績,品德行為等出現了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走向社會后,在犯罪率頻出的青少年中,也有不少是來自單親家庭的。中等職業學校因其入學門檻低等原因,單親家庭的學生比例高于普通高中。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教育問題。怎樣做好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工作,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我以為只有真誠地關懷這些問題學生,走近他們,真正了解他們的心理成長歷程,才可能進行有用的教學,才能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進行積極的引導,使他們成長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社會有用的人才,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本課題研究主要針對我校高一年級、二年級的單親學生案例展開。另外也會尋求其他職校教師的幫助,提供調查數據及典型個案。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試圖通過對單親家庭孩子成長歷程的個案分析,探索作為教師教育這類學生最有效的方法,以期使更多的學生受到關愛。我校是一所職業中學,班級中單親的學生較普通中學高很多。準備以問卷調查、走訪、談心等多種形式了解我校單親學生的成長情況。
第一階段:案例搜集。包括兩步:第一步,對高一新生的家庭情況進行摸底式問卷調查;第二步,將符合研究對象的學生和已調查到的高二學生進行第二次細致問卷。
第二階段:確定典型個案。對第二次問卷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為案例分析做準備。具體地,擬從單親原因、成長經歷、撫養情況、自我性格評價,自我需求情況等方面進行歸類。發現不同單親情況對子女成長影響的規律。
第三階段:研究引導和教育不同家庭單親學生的方法與策略。
第四階段:通過對分門別類的案例的分析研究(包括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不良行為研究),撰寫出單進家庭教育策略的總結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結題報告:《談談單親家庭職校學生教育策略》
教師隨筆:《致單親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學生給父母的悄悄話(短文、短信展示)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課堂提問是老問題,從有教學開始,我們就開始用嘴,無論是最古老的教學模式,還是最現代的課堂,教師的嘴無一不成為課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許這是老調,國內外就這一問題已取得相當的成績,但,老調新彈的原因,是我們以一線教師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一問題,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教師嘴上的這一問,以一線教師的實踐研究,從我們的高度來解決我們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學校工作的需要
朝陽七校新教師多,教師教學能力正在不斷地進步當中,與學生一樣,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頭幾年,往往是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水平進步最快的幾年,我們需要抓住這一時機,在教師個人專業素質發展方面,為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我們的新教師更快更好地進步起來。同時,我們的老教師雖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課改的前提下,教育觀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進步,也在不停地考驗著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教學功底,因此,我們需要在教師培訓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師的課堂教學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長起來,我們的教師如何進步得更快,我們很需要一個切實可行的平臺,恰逢十一五課題立項期間,結合我校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工作,為教師發展搭建一個舞臺,讓教師的課堂精彩起來,也就會讓學生的生命精彩起來,同樣的,學校才有可能精彩起來。
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來說,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應該是教師的語言,無論是任何輔助工作,都是在教師語言的基本上進行的,而教師語言中,最重中之重的,應該是這一“問”,引入教學內容需要問,激發學生思考需要問,引發學生情感需要問,喚起學生共鳴也需要問,甚至在教學評價中也會用到問,有時是提問,有時是設問,有時是追問,等等等等,因此,從問入手,是打開優質課大門的一把金鑰匙,是教師成長的一把扶梯,我們選擇精彩一問,選擇更精彩的課堂。
2、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
從理論角度: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現代認知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是要提出問題.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作答".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的藝術.
從教學實踐角度: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的時候學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個問題沒問到關鍵,又問一許多問題來解釋這一個問題,浪費大量課堂時間又讓學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學的本質,而提問又是構成課堂語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問的技巧。經過細致調查,發現相當多的教師在這一問題上有困惑,想研究,確實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策略有更好更快的發展。于是,我們決定將這一問題從實踐中拿出來,再放回實踐中去研究,把這一“問”做細,做透,從而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
現代認知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是要提出問題.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作答".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的藝術.
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的時候學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個問題沒問到關鍵,又問一許多問題來解釋這一個問題,浪費大量課堂時間又讓學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學的本質,而提問又是構成課堂語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問的技巧。經過細致調查,發現相當多的教師在這一問題上有困惑,想研究,確實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策略有更好更快的發展。于是,我們決定將這一問題從實踐中拿出來,再放回實踐中去研究,把這一“問”做細,做透,從而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三、課題的研究內容
從廣義上講,是研究教師課堂中的“問”怎樣更精彩,更有效。
從一個一線操作者的角度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內容:1、積累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2、分析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學生愛答,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3、反思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這個問題達到了什么效果,可以怎樣改進能更精彩更有效。4、創造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如果要激發學生興趣,我應該怎么問,如果有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我該怎樣問等等。5、精彩一問的分類研究:如何提問,如何追問,如何反問等。6、精彩一問的輔助研究:配合精彩一問教師在語氣、表情、體態等方面應起到什么樣的輔助效果。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1、積累法:積累在聽課、講課、研究課的過程中發現的精彩一問,讓教師們首先能夠分辨精彩一問,激發教師研究精彩一問的熱情和信心。2、個案分析法:反復推敲名師的示范課及課題組教師自己的研討課,研究每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研究為什么這樣問好?能不能更好?
3、文獻資料法:查找閱讀相關文獻,并把研究者的積累編輯成冊,邊積累邊研究,為研究提供材料,為積累提高層次。
4、行動研究法:將積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問應用到課堂,反思所應用的問題和方法,并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一問。
5、比較研究法:將同一時期不同教師的課做比較,尋找差距與不足,及同一教師不同時期的課做比較,證明研究的有效性,讓教師更有動力和信心。
五、課題的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xx.9-xx.12)
建立方案,準備材料,學習相關理論,提高理論修養,明確人員分工,完成課題研究的各項物質準備。
(二)課題實施階段(xx年.3-2010.6)
1、實施課題研究:
(1)課題組成員每人每周積累一個精彩的問題,要求有問題背影(提出過程)及入選原因(你為什么覺得這個問題好)
(2)每月四次集中研究,包括一次名師示范課研究討,兩次課題組成員課題課研討,一次理論總結。
(3)每月將課題組成員積累的問題及研究過程中的成果裝訂成冊,制成校刊,課題組成員人手一份,在第二個月對第一個月的精彩一問進行應用反思,并將反思內容以札記的形式書寫于校刊筆記處。
(4)每學期將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小結,并形成自己的成果或論文。
(5)結合教學工作進行課題課展評工作。
2、做好反思總結工作,對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不斷地調整。
(三)成果形成階段(2010.9-2010.12)
1、將所積累的“精彩一問”進行篩選,分科分內容整理,集結成冊,編著《精彩一問》
2、總結研究成果,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六、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研究能力和組成結構
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二十五位參與研究的教師中,80后就占到了十八位,年輕也許意味著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相對較弱,可是,這是一支有活力,有干勁,對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著強烈渴望的隊伍,他們可以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更快地進行學習,更新自己的觀念,在理論與實踐層面上進行雙提升,而且,我們有像王金芝,齊艷麗,王曉斌這樣的科研前輩,也有像潘明華老師這樣的科研骨干,也有像孫晶,隋麗芳這樣經驗豐富的教學能手,這支隊伍的科研能力會越來越強。
七、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本課題參加人員想要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的愿望強烈,隊伍年輕,同時校領導骨干教師的加入,保證了課題研究的科學性,提高了課題研究的質量。
2、本課題研究資料文獻部分學校大力保障,積累部分獲取難度不大,且教師積極性高。
3、所需實驗儀器設備能夠保障,錄像刻錄等設備齊全,技術有力。
4、雖然學校經濟并不富裕,但能做到首先滿足科研需要。
佛教傳入中國,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也是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的文化交融的結果之一。近年來,漢語國際教育這門學科不斷發展,在學習方面也不止只限于書面知識,更多的外國學生因為學習漢語,所以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著世界的發展,人們不止注重衣食住行,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培養。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大多對佛教文化比較感興趣。本文就將從佛教東傳與西行求法來看中外文化交流進行論述。我們知道,印度佛經傳入中國內地經由兩條路線:一條是陸路,即由中亞、西亞地區傳入我國新疆地區,然后再深入中原地區。史書上記載的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印度僧人迦葉摩騰、竺法蘭等以白馬馱經到達洛陽,就是經由陸路而來的;稍后的安世高和支婁伽讖也是通過這條路線來到中原的。另一條是海路,大約到南北朝時才有著名的譯經大師從海路來到中國傳教,如禪宗祖師達摩就是經海路到達廣州,然后才逐漸北上,進入少林寺修行的。絲綢之路的發展與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的作用是相互的。
由于科技的發展,所以實習方式多元化,可以簡單概括為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因為實習是跟漢語國際教育有關的工作。在平時講課時就接觸到了外國學生。學生為印尼學員,信教,所以在講課前會進行禱告。這也是本文來源之一。
中外文化交流有多方面的。例如日本遣唐使和留學生、鄭和下西洋、絲綢之路等等。宗教間的交流為其中一個方面。本文將從宗教方面,通過文獻研究的方法,去研究中外文化間的交流。
本文主要針對佛教東傳與西行求法,并且結合Chinlingo平臺的實習經歷,研究在宗教方面,中國與外國之間,怎樣進行文化交流。很多書籍介紹的主要為佛教東傳的過程,忽視了中國僧人的西行求法活動。其實,在印度佛教東傳的同時,中國的僧人興起了西行求法活動。西行求法活動,可以追溯于西晉時期。據統計,西晉時,已有三人西行求法,東晉已多達37人,六朝時達百人以上。因為佛教東傳與西行求法,推動了中外之間的友好往來。
可以看出,宗教的傳播與交流,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與學習的重要渠道。由于宗教哲學涉及人生領域的許多課題,觸及民族文化的內核,因此,它的影響深遠、巨大。其影響不止體現在宗教文化方面,也體現在文學、醫學等各個方面。在文學方面,佛教的傳播,促進了例如空海所著《文鏡秘府論》等其他僧人的作品的出現,保留了中國文字學以及其他方面的資料,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醫學方面,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各種印度醫學觀念也傳入中國,引起了廣泛的影響。
本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通過文獻研究方法,針對在宗教方面的差異以及相同之處,進行對比,看中外文化如何在宗教方面體現出來交融,并且通過宗教,與其它文化方面的事件進行聯系。其最終目的是:在宗教文化中,看出中外文化交流,體現中國文化的,即包容性。
一、主持人: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答辯人:目的:因為大部分文獻都是從單方面對佛教東傳與西行求法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特別細微的闡述。但從兩方面進行闡述的文獻卻少之又少。本文欲從這兩方面產生的影響進行歸納、闡述,從而得出論文結論。
二、主持人:本篇論文的結構是什么樣的?
答辯人:本文欲從六個方面對佛教東傳與西行求法產生的影響進行論述,即:
第一章寫了佛教東傳與西行求法的結果;
第二章是有關這兩件事情發生的意義;
第三是佛教東傳與西行求法與絲綢之路的關系;
第四章我主要寫了佛教東傳與西行求法這兩件事情的異同;
第五章我針對這兩件事情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進行了一個概述。
最后進行了一個大致的概括,也就是我們對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應該是怎樣一個態度。我的論文的大概內容和結構就是這樣。
三、主持人:在你研究的課題方面,你主要運用了什么方法進行研究?
答辯人:我運用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1、文獻研究法:針對佛教東傳與西行求法對中外文化產生的影響,翻閱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文獻。比如程裕禎的《中國文化要略》以及法顯的《佛國記》等,種類有許多,在論文撰寫初期對這些文獻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并對此進行了初步研究。
2、對比法:對中國以及外國產生的影響,從不同的幾個方面進行了對比研究。分析其產生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又與“一帶一路”進行結合,產生現實意義。并得出我們針對此現象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得出佛教東傳與西行求法對現代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中國畫作為美術學科中獨具表現形式的民族繪畫,是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藝術瑰寶,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是詩、書、畫、印相結合的文人畫,是中國文化、哲學、審美情趣、智慧的大綜合,區別西方概念的純繪畫。那中國畫繼承狀況如何呢?一個中國學生去國外學習美術,但外國人告訴他,真正的藝術在中國。然而現在確實學習外國的美術教育多于中國畫,高考的科目全是西洋畫、藝術院校的國畫專業課程有的結合西方課程失去了國畫特有的特點,更可怕的是有的藝術院校因國畫專業就業率很低,取消了國畫專業,這樣大部分老師對國畫不夠了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國畫教學是不少美術教師感到為難的課題,原因有以下幾點:(1)國畫教學的過程比較繁瑣,一節課40分鐘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工具準備、知識傳授、技能學習、樂趣的培養、體驗實踐、衛生……)。(2)小學生對毛筆的控制能力較弱,對筆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詞不易理解,教學上頗有難度。(3)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不夠扎實,對國畫的教學心有余而力不足。(4)教材中對于國畫課課程安排偏少、不集中,開展國畫教學有一定的難度。
二、小學階段的國畫課程及分析
人民美術出版社小學階段的國畫課程有:《彩墨游戲一》(三年級上冊)、《彩墨游戲二》(三年級下冊)、《用彩墨畫鳥》(四年級上冊)、《用彩墨畫魚》(四年級上冊)、《嬌艷的花》(四年級上冊)、《動物的臉》(四年級下冊)、《山水畫》(五年級上冊)、《有趣的漢字》(五年級上冊)、《花鳥畫》(五年級上冊)、《有特點的人臉》(六年級上冊)、《戲曲人物》(六年級上冊)、《畫故事》(六年級下冊)共十二課。三年級是嘗試用毛筆、水性顏料、墨和宣紙等工具、材料,運用點線面來體驗趣味性。四五年級是嘗試用中國畫的表現方法、技法,表現自己對花、鳥、魚、蟲的認識與理解,體驗筆墨趣味。六年級運用筆情墨趣來創作生活。
三、選擇國畫為課題的理由
1.中國畫具有廣闊的胸懷,能容納百川。
2.字如其人,我認為畫也如其人,畫品即人品,其人不正,其行不遠,能對孩子的人格品行進行教育。
3.符合美術課程追求人文性、強調愉悅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自由抒感,表達個性和創意,增強自信心,養成健康人格。
4.讓國畫成為大眾教育,“從娃娃抓起”,學校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徑,增強學生的民族感。國畫的延續往往是通過一代代地傳授學習得以實現的而中小學學生又是接受這種傳授的主要對象。我們沿著歷史發展的規律,今天做好國畫教育,明天后繼有人繼續做國畫教育工作,相信,國畫藝術會在中國民族文化發展軌跡上開出繼續傳承、更加絢麗的花朵。
5.我校要營造書香氛圍,學生對詩歌理解水平較高。
6.教師雖然不是國畫專業畢業,但認真學習、鉆研、請教,相信能勝任教學。我校專任教學副校長王立峰書法、篆刻都很在行,可以隨時請教。
四、我校的現狀和實施途徑
東方實驗小學是新建5年的學校,低年級學生多,高年級學生少,而且半路轉來的多,大部分學生是外來務工子弟,基礎相對弱,美術教師有4位(王銳、烏麗雅斯、孫海珍、金萍)。
具體措施如下:
1.先從每個班級選出約2名基礎相對好的學生,在每個星期二到五第七節課進行培訓,最后成為班里的“領頭羊”。課程不脫離課本的意圖。低年級1~2年級主要以彩墨游戲的方式接觸中國畫、熟悉中國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在剛開始接觸中國畫時能感受到樂趣,對學習充滿了期待,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保持愉悅的心情。主要參考對象為吳冠中的作品。3年級從兒童喜歡的簡筆畫入手,以簡單的線條畫出有趣的圖像和表情,同時貫穿并應用簡單的國畫理論(墨色、用筆、干濕)。4~5年級以具象的為主,鳥、魚、花、動物為主。6年級根據生活創作,可以畫人與人的組合、人和環境的組合故事。
2.每個學期定期開展國畫講座(可以由優秀的學生擔任,也可以聘請知名學者)。
3.多讓孩子參觀畫展,多利用多媒體教學,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充分利用網絡提高自己,為國畫作品多又質量好的學生舉辦個人畫展,邀請全校師生及家長參觀,增強學生創作的動力。
五、課題研究預期成果
教師根據實驗研究中總結的經驗,編寫專著、培訓、撰寫論文,成果展示,并將有價值的經驗在全區推廣。
結題時間: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
1.提交科研論文、撰寫研究實驗總結報告。
2.提交研究實踐中相關的電子成果資料,集冊和個冊成果展示等。
3.出版專著地方特色初中校本課程《校園國畫》及國畫欣賞讀本。
4.通過活動課、課堂教學、公開課等形式,開展國畫教學實踐,形成較為完整的教學設計體系并積累優秀活動案例。整理、匯編活動案例、優秀教案及孩子的感想體會,隨時隨地了解各大雜志的國畫比賽信息,交流、展示本校的階段成果,為交流、提升搭建平臺。
5.收集校外美術培訓班的國畫作品,交流學習技法,提高思想認識,鼓勵學生當小老師,增強學生自信心的同時,其他學生也學到了新知識。
6.整理各種活動照片,編輯國畫課題等活動影像資料。
參考文獻:
一、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教育愛的含義:教育愛是發生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教師與幼兒之間一種自然的普遍的關注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的愛,這種愛的發生是無條件的。由于幼兒目前幼兒教師絕大多數為女性教師,所以教育愛又含有母愛的成分,學前幼兒的身心特點決定了這一階段的幼兒具有很大的依賴性和依戀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兒教師以母親的博大的母愛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兒。教育愛要源于母愛,但又區別于母愛。它需要教師理智地去愛,而非溺愛。教育愛更是一種無功利性地、恒常地愛。
二、研究的意義:
1、教育愛對教育,尤其是對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愛的,教育愛是教師職業情感的靈魂。教育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狹隘的情感,也不是個人知覺情緒的反映,它超越了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它是一種自覺的、真誠的、無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來的性質。教育愛正是這些品質的綜合體。它體現了教育者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的一種崇高精神。兒童是未來的希望,尤其是現代教育,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的背景下,教育愛顯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師沒有教育愛,那么她就不會去熱愛教育事業,也就不會去愛兒童,教師和兒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兒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實現。所以說教育愛是一切教育活動成功的基礎。學前教育學生,將來要面對的是天真活潑的兒童,如果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缺乏教育愛,那么幼兒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就會失去靈魂,隊伍建設就會失去活力,也就無從談論教育改革了。這關乎兒童的未來,甚至是國家的將來。所以說教育愛對教育,尤其是對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當前幼兒教師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畢業班學生有一定的關聯。
當前幼兒園中還存在一些幼兒教師體罰幼兒,精神責罰,忽視兒童需要等現象。曾報道過一些案例,浮現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幼兒不聽話,老師剪斷指》一6歲幼兒由于不聽老師的話被老師剪下左手食指。《老師體罰出新招,竟逼學生吞蒼蠅》。如此體罰學生,正表明她(他)們缺乏教育愛觀念,或者有的幼兒教師歪曲了對教育愛的理解。而有的教師錯誤的認為,他們打學生或者罰學生是出于愛,正所謂的愛之深才恨之切,為自己錯誤的行為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問題的存在和嚴重性,才能去尋找解決的方法和途徑。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馬上就面臨畢業,接下來就要從事和幼兒教育有關的工作,能否做一個稱職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備當一名教師的基本素養:愛!所以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教育愛觀念的研究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3、了解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班學生教育愛觀念現狀,對改進學前教育對學生的職業情感培養提供借鑒。
教育愛是教師職業情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問題在教師職業專業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視和冷落的。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肩負的是教育幼兒的重任,對他(她)們進行角色塑造,確立教師職業情感的培養,樹立正確的教師觀,能夠使他們理解自己的專業目標和對未來自己要從事的職業的定位。如果教師缺乏教育愛,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熱愛兒童。大學教師用自己的教育愛思想來感化和傳輸給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或者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計劃中開設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和教師素養有關的課程,有助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情感的培養。
4、目前國內對學前教育教師教育愛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國外,我們做的還有很多。
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班學生教育愛觀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我國歷史上對教育愛雖然有過提及,解放后雖然斯霞有過這方面的探討,但僅僅停留在經驗的總結之上,并未深入系統的研究。目前有許多學者都開始關注教育愛問題,也作過一些研究,但大多都還是停留在經驗和理論上,未能在實踐和理論上作系統的研究。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班學生的教育愛觀念的研究,采用多種方式:訪談、問卷調查、文獻查閱等手段來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5、為教育者特別是即將面臨畢業要從事幼兒教育的學前教育畢業班學生提供了一個認識兒童的新視角。
在研究的過程中,會通過和畢業班的學生,包括學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貫制畢業生、高職畢業的談話,和發問卷請她們填寫,這也是一種讓她們認識教育愛的重要性的途徑,也會使她們從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師的職業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認識兒童。
二、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 昆體良已明確認識到并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緊的是要建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親密友誼,使他的教學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務,而是出于對學生的熱愛。
① 裴斯泰洛齊不僅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實踐中以身作則,充分體現了教育愛的精神。阿圖爾?布律邁爾指出:在裴斯泰洛齊身上散發著一種難以形容的愛。
②正是這種使所有人感動的熾熱的愛促使他在逆境中奮起,百折不撓,克服重重困難,以實踐其教育理念。 昆體良、裴斯泰洛齊只是初步闡述了教育愛的一些思想,卻沒有對教育愛進行系統的研究。對教育愛較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來學者了。 凱興斯坦納較為系統地研究了教育愛的一些基本問題。首先,他認為愛并不與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認為愛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他指出:凡不能為愛他人而活著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將教育愛視為一些特質。這對于我們準確把握教育愛的內涵有巨大的啟發與借鑒意義。最后,他已觸及到了教育愛的本質問題。他在將教育愛視為一種情感的同時,也意識到了這種觀念所蘊涵的一種潛在的危險,即有可能會出現好心辦壞事或稱毒害性教育的現象。他在強調教育者必須具備對塑造具有個性的人的純真的愛的同時,也強調教育者必須成功地實踐這種愛的能力。 凱興斯坦納關于教育愛的研究,特別是對于教育愛本質問題的觸及影響了與其同時代及后來的學者的研究。這些學者經過深入研究,最終揭示了教育愛的本質。 斯普朗格明確認識到并揭示了教育愛的本質。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愛的人,并對教育愛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將其視為教育的根, 他認為,人類最偉大的力量是愛。
④ 其次,他認為教育愛的本質是教師幫助學生價值可能性的實現,即幫助其成為他自己。最后,他討論了教育愛的特征。他認為教育愛有兩個方面的特征,即消極方面與積極方面:①消極方面:不籍愛以圖發生作用。②積極方面:并不意圖促進別人的個別價值傾向,而是針對別人心靈的整個價值能力,使他所有的價值傾向發展。
⑤ 斯普朗格對于教育愛思想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關于教育愛本質問題的探討極大地加深了人們關于教育愛的認識并促進了教育愛思想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與發展。 Goldstein從實踐層面較為系統地探討了教育愛的一些基本問題。首先,她分析了關于教育愛的研究如此貧乏的原因。
1、人們認為,教育愛太明顯了,以至于無需研究。
2、人們認為,教育愛太復雜了,以至于無法研究。
3、這有其歷史淵源。早在20世紀初期,兒童教師渴望被人視為專家。雖然照顧與愛(caring and love)非常好,但它們并不象科學知識那樣令人印象深刻(impressive)。 因此,愛的研究被忽視了。其次,她非常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她以愛的三角理論(the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⑥為基礎分析了教育愛的基本組成要素,即親密、承諾與熱情。當這三個要素全都具備了時,此時的愛便是一種完美之愛(consummate love)(Sternberg)。 Goldstein通過具體的實驗及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具體分析了愛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愛的基本要素等問題。彌補了實踐層面研究之不足,她的研究也為我們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研究資料與觀點。
(二)、國內研究:
我國向來提倡尊師愛幼。但歷史上對教育愛的研究可以說是匱乏的。雖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已經認識到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但都未能引起教育者對教育愛的重視。 解放后,斯霞總結自身教育經驗和體會對教育愛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她指出:熱愛教育工作,必須熱愛學生,這是我們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我們當教師的神圣職責。我們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從內心迸發出一股強大的力量⑦她同時認為教育愛體現在教師的日常生活之中。 斯霞對教育愛的探索主要還是停留在對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未能在理論上對教育愛進行深入地探討,也未從實踐上去加以研究。這與她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她提出的母愛教育是非常有價值的,但在當時卻受到了批判。 目前,教育愛正開始越來越受到廣大學者和教育者的重視。說明人們已經開始注意到教育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些人也在這方面做了探討,但是,迄今為止,國內還沒有關于教育愛較為全面系統的研究。 臺灣學者鄧石巖較為系統地研究了教育愛的一些基本問題。
首先,他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他提出:愛是人類精神成長的沃土在家庭和學校里,愛幾乎是教育的全部教材。有了愛,環境再困苦,孩子還是會健全的成長;失去愛,即使是富裕的境遇,幼小的心靈仍不免枯萎。所以我說愛就是教育的力量⑧其次,他認為教育愛的本質是幫助兒童真正成為他自己。他提出:幫助學生依其根性發展成他自己,是教師最重要的職責 教師的愛表現在慧眼識英雄上,看出每一個孩子的特質,予以啟發、教導和訓練⑨ 再次,他認為教育愛是無條件的。他說:愛是一種幫助學生成長的能力。它的特質是給予,所以愛是沒有條件的。當教師的心被條件化時,就很難施展有能力或有啟發性的愛。⑩ 鄧石巖主要是從活動的角度探討了教育愛的內涵。他的研究是非常有價值的,有助于我們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愛的內涵。
(三)、總結: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教育愛思想主要研究的文獻查閱,我們不難發現:首先,人們對教育愛的認識和研究是逐步深入和發展的。其次,人們對教育愛的研究經歷了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再次,人們對教育愛的認識和研究具有局限性,即受限于他們對愛的認識程度。最后,在教育愛的研究方面,我們與國外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國缺乏系統的研究,而國外已領先我們很大一截。
三、研究方法:
四、進度安排:
六、參考文獻:
[1]、[古羅馬]昆體良著,任鐘印選譯:《昆體良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會議方案
一、會議對象
2021年度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立項課題(淮安市及周邊地區)主持人或重要成員1-2名。
二、會議主題
規范課題研究過程,豐富課題研究成果。
三、會議時間
2021年5月28日(全天),上午8:30前簽到。
四、會議地點
江蘇漣水經濟開發區實驗學校(漣水經濟開發區鹽河路與興業路交界處)。
五、活動形式
專題講座、課堂觀摩、科研沙龍。
具體活動安排詳見活動日程安排表。
六、其它說明
1.相關課題組及時通知相關人員,按時參加開題會議,對照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相關規定及課題研究、開題會相關要求,認真做好活動安排及相關工作。
2.會議不收取任何費用,由江蘇漣水經濟開發區實驗學校提供會議當天中午工作餐,車費、住宿費自理,開具發票回原單位報銷。注意出行安全。
3.進入校園務必配帶口罩,出示健康碼,嚴格按照江蘇漣水經濟開發區實驗學校防疫要求,配合檢查,如檢查不通過者請勿進入校園。如為近期從中高風險地區返蘇或為該類人群密切接觸者嚴禁參加本次會議。
4.聯系人:薛林,電話:13915122168。 附件三: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2021年度課題開題報告會方案
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2021年度課題開題報告會(連云港市)
會議方案
一、會議對象
2021年度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立項課題(連云港市及周邊地區)主持人或重要成員1-2名。
二、會議主題
規范課題研究過程,豐富課題研究成果。
三、會議時間
2021年9月28日(全天),上午8:00前簽到。
四、會議地點
連云港市城南中心小學(連云港市贛榆區經濟開發區寧波路西首)。
五、活動形式
專題講座、課堂觀摩、科研沙龍。
具體活動安排詳見活動日程安排表。
六、其它說明
1.相關課題組及時通知相關人員,按時參加開題會議,對照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相關規定及課題研究、開題會相關要求,認真做好活動安排及相關工作。
2.會議不收取任何費用,由連云港市城南中心小學提供會議當天中午工作餐,車費、住宿費自理,開具發票回原單位報銷。注意出行安全。
3.進入校園務必配帶口罩,出示健康碼,嚴格按照城南中心小學防疫要求,配合檢查,如檢查不通過者請勿進入校園。如為近期從中高風險地區返蘇或為該類人群密切接觸者嚴禁參加本次會議。
4.聯系人:尚修濤,電話:13815689703。
附件三: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2021年度課題開題報告會方案
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2021年度課題開題報告會(蘇州市)
會議方案
一、參會對象
2021年度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立項課題(蘇州市及周邊地區)主持人或重要成員1-2名。
二、會議主題
教智融合,課題引領“適合的教與學”
三、會議時間
2021年7月5日上午8:30前簽到,時間一天。
四、會議地點
蘇州工業園區星港學校飄一路校區(蘇州工業園區飄一路9號)。
五、活動形式
課堂教學案例展示;專家點評;專家講座;課題組領取開題報告書。
(備注:具體活動安排詳見當日“開題活動日程安排表”)
六、其它說明
1.相關課題組及時通知相關人員,按時參加開題會議,對照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相關規定及課題研究、開題會相關要求,認真做好活動安排及相關工作。
2.會議不收取任何費用,由蘇州工業園區星港學校提供會議當天中午工作餐,車費、住宿費自理,開具發票回原單位報銷。注意出行安全。
3.進入校園務必配帶口罩,出示健康碼,嚴格按照蘇州市防疫要求,配合檢查,如檢查不通過者請勿進入校園。如為近期從中高風險地區返蘇或為該類人群密切接觸者嚴禁參加本次會議。
4.聯系人:吳偉;電話:13912617165。
附件三: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2021年度課題開題報告會方案
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2021年度課題開題報告會(鹽城市)
會議方案
一、會議對象
2021年度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立項課題(鹽城市及周邊地區)主持人或重要成員1-2名。
二、會議主題
教育技術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會議時間
2021年7月5日(全天),上午8:30前簽到。
四、會議地點
濱海縣東坎街道中心小學(鹽城市濱海縣育才中路200號)
五、活動形式
專題講座、課堂觀摩、科研沙龍。
具體活動安排詳見活動日程安排表。
六、備注說明
1.相關課題組及時通知相關人員,按時參加開題會議,對照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相關規定及課題研究、開題會相關要求,認真做好活動安排及相關工作。
2.會議不收取任何費用,由濱海縣東坎街道中心小學提供會議當天中午工作餐,車費、住宿費自理,開具發票回原單位報銷。注意出行安全。
3.進入校園務必配帶口罩,出示健康碼,嚴格按照濱海縣東坎街道中心小學防疫要求,配合檢查,如檢查不通過者請勿進入校園。如為近期從中高風險地區返蘇或為該類人群密切接觸者嚴禁參加本次會議。
4.聯系人:王大海,電話:15061158818
附件三: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2021年度課題開題報告會方案
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2021年度課題培訓會(鎮江市)
暨江蘇省第二批網絡名師工作室授牌儀式活動方案
一、活動時間與地點
1.活動時間:6月15日9:30開始(一天);
2.主辦單位: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組織單位:鎮江市教育信息化中心;
3.承辦單位:丹陽市信息中心、丹陽市丹鳳實驗小學;
4.活動地點:丹陽市丹鳳實驗小學(鎮江市丹陽市丹金路308號)
二、參會人員
1.2021年省級信息化重點和立項課題主持人;
2.2020年省級信息化課題主持人;
3.各轄市區信息化課題項目負責人;
4.江蘇省第二批網絡名師工作室領銜教師
三、活動議程
1.鎮江市課題項目負責人介紹2021年省信息化課題的申報情況和階段要求;
2.現場直播展示課題研究課;
3.丹陽市丹鳳實驗小學校長就如何通過信息化課題研究促進學校發展經驗介紹;
4.鎮江市教育信息化中心領導講話
5.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領導講話
6.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負責人講話、授牌
7.參觀校園、經驗交流
備注:省內其他城市開題學校有意向參加的,請于6月6日前主動聯系我方。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校《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是重慶市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十五”專項科研課題(課題批準號:02-dt-10)。經領導批準,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匯報如下: 論壇熱門帖子: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為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網絡化教育將成為信息時代的重要標志和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構建適宜于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不僅需要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更需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完備的教學體系。在網絡化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為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而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尚有距離,尤其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還有待起步,基于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并通過已經實施了三年的“雙創課題”研究,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基礎條件:我校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斗,信息技術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纖為網絡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網,集視頻教學、監控、信息服務、學校管理于一體的校園網絡,實現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裝了數字投影機、實物展示臺、100英寸電動玻珠屏幕、多功能講臺、監控攝像機、29英寸電視機,上課教師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
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資源庫》、《數字圖書館》(近兩萬冊電子書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庫、資料庫,涵蓋國情教育、心理咨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升學指南、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庫,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人員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信息技術中心,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信息技術素質修養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全校教職員工基本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能滿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育教學的需要。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著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于網絡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3、技術問題: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技術性是很強的。如何使教師技術精湛,使精湛技術與優質教育緊密結合,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希望在這方面能作出一點貢獻。
4、實踐問題:網絡是一個新環境,如何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于網絡平臺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綜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
(1)21世紀的教師應該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教學。
②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終身教育以保持新鮮活力,促成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③適應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網絡教育,對教師素質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紀的學生應該思考自己的學習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如何變更傳統學習模式,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②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學會學習。
③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21世紀的學校應該思考建設新型師資隊伍,培養新型學生的關鍵途徑;加強資源庫的建設,為網絡教育提供堅實保障等問題:
①如何進行資源庫結構的建設。
②如何強化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意識。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資源庫,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太極拳對聊城大學后勤集團員工身心健康的影響研究。
二、研究方向
體育教學
三、選題依據
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教學科研、師生員工基本生活等各項工作的基本保障,是高校工作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保障性、基礎性工作。
回顧聊城大學建校以來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后勤集團的付出功不可沒。后勤集團在一段時期物價調整幅度較大,聊城大學規模發展較快的情況下,能夠克服難關,通過不斷的改革發展和廣大后勤集團員工的辛苦付出,減輕了學校的負擔,使得聊城大學各部門各機構能夠集中精力抓好教學科研,這與廣大后勤干部和職工的付出是分不開的。
后勤集團不斷提高后勤工作的能力,不斷改善服務質量,為聊城大學的穩步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果失去了后勤集團的支持和保障,聊城大學不可能達到如今的成就。后勤工作直接為高校的教學科研及師生生活服務,包含了廣大師生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為高校的正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校后勤集團員工在高校中可以說是服務者,保障著整個高校工作的順利進行,他們的工作環境艱苦、工作任務重。后勤工作人員同樣受著來自工作、家庭、經濟、社會交往等方面的壓力。
四、研究現狀
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的一種,歸類為內家拳。1949年太極拳被國家體委統一為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用于鍛煉、武術表演以及體育競技比賽等。在改革開放之后,部分還原本來面貌,從而再分為以武用的太極拳以及體操競技用的太極操以及太極推手。傳統太極拳流派眾多,群眾基礎非常廣泛,可以說太極拳是中國武術拳種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太極拳運動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作為一種擁有百年歷史的傳統運動項目,太極拳能夠增強人們的體質,又易于開展和學習,因此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對于后勤集團這一概念,作者通過查閱和整合各類相關資料,后勤集團是包含高校食堂、水、電、暖、氣、通訊、運輸、住宿接待、學生公寓管理等學校重要組成機構,除了教學科研外基本上都是后勤服務保障工作的范疇。后勤集團作為高等學校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各項工作開展的有力保障,對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后勤集團的具體任務就是保證高校各機構各單位工作的順利開展。
21世紀初,后勤集團從高校的主體中分離出來,走上企業化的道路,不斷進行資源重組和聯合,并融入了社會第三產業鏈,實現了依靠社會資源辦后勤,實現了后勤社會化。如今,高校的后勤集團實現了經營服務與管理的分離,政企的分開,成功的進行了管理體制的改革=。應該說,高校的后勤社會化是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個趨勢,高校后勤的社會化是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要求的。后勤集團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課題研究背景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絡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可以說,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絡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絡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絡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絡教學的質量,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網絡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絡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時至XX年,教育部批準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絡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絡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XX年4月也發表了一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準"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絡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絡教學的支撐平臺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絡教學的發展,提高網絡教學的質量
由于網絡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絡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絡教學的質量。
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絡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絡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絡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絡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5、網絡教學評價系統
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鄧文新)
3、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相配套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件,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件
開發《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和《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制作《網絡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于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采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于個別帶有創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于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采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10年5月-2010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10年9月-2010年1月,開發軟件
2010年2月-2010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11年9月-2011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二)關鍵技術
1、基于網絡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絡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絡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采集與處理。
四、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新點
1、建立網絡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于網絡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二)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并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于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并形成基于網絡環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并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優秀的網絡教學課例。
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五、研究基礎
(一)已有相關成果
1、曾于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與制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XX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XX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研制開發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四個子課題的研
制與開發,4個項目6張光盤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秀軟件,并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5、XX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軟件一等獎,并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教學應用軟件、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基地一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三)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XX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杰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一屆至第五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XX年(新加坡)、XX年(臺北)
9、《改善學習--XX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XX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