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暑期大學生實習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研究
2016年7月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組建有18支服務團隊(市級團隊7支,校級團隊11支)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文選用錦城路社區教育關愛服務團的問卷作為本文數據分析來源,本團共有14名成員,一名帶隊老師,一名指導老師,本團是重慶市市級社會實踐服務團,重點結合我校師范類專業優勢,以錦城路社區市民學校為依托,以結對服務為方式,為社區留守兒童提供假期陪護、學業輔導、自護教育、文體活動、心愿滿足等關愛服務。此次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90份,經過進一步甄別和篩選,共獲得有效問卷180份。
一、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
2016年7月通過走訪和問卷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存在如下問題:1.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參加2016年暑期社會實踐的學生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參加“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的學生,基本上院校學生會干部,人數100人左右。二是參加“帶薪實習”暑期社會實踐的學生,基本上重慶市本地學生,而且是在生源所在地參加重慶市教委、人設局安排的政府部門、企業的暑期社會實踐,人數120人左右。2.居民對國家政策了解情況和對社區服務工作的評價。總體來看,居民對國家政策非常了解和了解的占了83.34%,特別是對于醫療保險政策的非常了解的居民占了88.34%,可見居民十分關心國家政策。通過圖表我們可以看出居民對社區服基本滿意,但是對于社區財務制度不太滿意,社區并沒有及時的公布本年度和季度的財務狀況。3.通過問卷發現,居民對讓小孩參加社會實踐學生組織的活動,92%的居民認為有必要開設暑期小課堂,75%的家長認為暑期小課堂對孩子有一定的益處,81%的家長居民愿意讓小孩參加小課堂。可見居民對于社會實踐認可度比較高。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研究的措施
總結社會實踐發展的歷程與基本經驗,可以得出大學生社會實踐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跟隨時代的發展,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不斷的創新。截止目前我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體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在社會上也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但是社會實踐這么多年來也存在一些問題,怎樣讓社會實踐更好的發展,我們可以采用如下的措施。1.豐富實踐的活動形式,增強實踐活動的吸引力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要對學生和社會具有感召力,最大的問題就是活動的前提是否具有緊跟時代需求,活動是否創新。為此我們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將大學生社會實踐任務具體化。以前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一般都是國家、省市有什么樣的要求學校就業開展什么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但是由于社會實踐活動的范圍廣、內容多,導致了很多學校和學生對社會實踐的定位不夠清晰。以后在重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時候可以結合重慶地方發展的需要和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開展,將大學生社會實踐具體化為單一的活動。例如,將勤工助學具體化為大學生帶薪實習,既可以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也可以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習實踐能力等。第二,把大學生社會實踐定量化和分段化,根據大學生每個時期的學習任務、課程安排等實際情況,并綜合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特點,在不同的時期進行不同的社會實踐任務。大一主要進行“軍訓”社會實踐;大二大三主要進行“帶薪實習”、“企業做工”“三下鄉”等社會實踐;大四主要進行實習、見習等社會實踐。第三、將學生社會實踐與學科專業建設、青年志愿服務、優秀共青團員推優入黨等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更加有目的,有動力。2.創新活動內容,增強活動的吸引力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擴充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首先如可將帶薪實習和勤工儉學活動結合起來,安排那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帶薪實習活動。一是可以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經濟問題,二是還可以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較少的問題。其次還可更加時代的變化新增一下小環節,如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可以將網上團支部建立在社會實踐的活動中,如在三下鄉的隊伍中設立團支書、宣傳委員、組織委員等等。再次還可以創新性的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緊緊圍繞“中國夢”的這一個主題,大力開展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大學生的優勢,組織學生到群眾中宣傳“中國夢”的精神。圍繞“精準扶貧”這一主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提升活動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圍繞“互聯網+”的主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活動。3.整合資源,建立健全實踐育人體系大學生社會實踐育人工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學校作為學生社會實踐的主體,一是做好校內資源整合,團委、教務、資助、軍訓、就業等部門要統一行動,可以成立大學生社會實踐辦公室,由大學生社會實踐辦公室統一協調社會實踐的事宜,這樣能夠做到資源的共享和不浪費。二是做好校外資源的整合,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團體資源的整合,加強資源的流通性和共享性,如政府部門社區對于政策的宣傳,居民不是很理解,可以通過學生的社會實踐利用學校學生掌握新技術新資源的能力,幫助政府部門和社區宣傳,做到雙方互惠互利。4.打破傳統,嘗試跨專業跨院校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打破院系和專業、年級甚至學校的邊際,組織一支多學科多專業多院校的綜合性的社會實踐團隊,以滿足社會實踐多方面的需求。還可以考慮同一生源地、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老鄉團隊”,這樣既能夠節約開支,還能夠更好的服務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三、結語
大學生作為我國最寶貴的社會資源,需要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做到全面發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更能夠促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怎樣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效性和實用性是一個長期的課題,尤其是在目前我國社會化正處于不斷變化和發展變化的形式下,怎樣讓大學生社會實踐適應時代的發展,更加是一個重點研究課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創新,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更新觀念,拓展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資源,創新社會實踐的形式,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社會實踐激勵模式,以提高大學社會實踐的實效性,使其真正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李杰.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研究———以重慶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為例:[碩士學位論文].重慶:重慶理工大學,2013,06-05
[2]汪子云.關于西部地區大學生社會實踐機制創新的幾點思考[J].前沿,2010,(07):189-193
關鍵詞: 化學化工 畢業論文(設計) 高校轉型發展
在當前高校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實踐教學在本科教學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強。作為綜合性實踐教學中最重要一環的畢業論文,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科學研究及訓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然而,現階段高校的畢業論文都安排在學生畢業前的最后―個學期,時間短、任務重,并且與考研及就業沖突,嚴重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為此,我們對2011級和2012級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些卓有成效的效果。
一、目前化學化工類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一般安排在第八學期進行,有些指導教師自身科研實力突出,學生選題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可擴展性,有些教師有較深的工科背景及橫向研究經歷,學生選題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和深入研究的潛力。畢業論文(設計)所在的第八學期恰恰是學生聯系就業的關鍵時間,學生往往忙于就業,無心論文,時間短、任務重,并且與考研復試、資格證考試、公務員考試沖突[2]。化學化工類畢業論文往往依托實驗,需要大量的實驗數據支撐,實驗實踐時間需求較大,導致很多課題剛剛獲得突破就急于結題,有些課題還未優化結果就要撰寫最終結論,一些很有潛力的課題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就隨著畢業而被束之高閣。學生為了突擊應付畢業論文工作,只好假題假做,甚至有些學生進行網上抄襲或者使用百度百科等網絡文章拼湊成論文,有的學生找人論文,還有的學生直接改用本專業往屆學長的合格畢業論文上交等[2]。這些做法不但使得學校安排學生寫作畢業論文(設計)的培養計劃失去應該的作用和意義,還浪費稀缺的教育資源,敗壞學術風氣。
二、針對畢業論文(設計)存在問題所做的探索
針對目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所面臨的困境,我院經過大量研討和調查后,對畢業論文工作進行了探究。
1.畢業論文(設計)提前進行的探索
因為畢業論文環節放在第八學期,就業等原因影響了畢業論文的進度、質量,所以我院嘗試對畢業論文(設計)靈活化處理,允許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第六學期結束的暑期至第七學期開學前三周的時間段內申請提前選題,部分學生暑假即可開始進行畢業論文相關工作。考研深造的學生可以利用長達一年的畢業論文系統的進行系統的學術訓練,化工設計類的學生可以將畢業論文工作和化工設計競賽的準備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對于就業的學生則避開聯系就業的關鍵時間。
在第六學期結束時,化學專業的學生已經修讀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及相應的化學實驗,已經基本具備處理化學問題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3];文獻檢索、專業英語、畢業論文寫作及學年論文更是為畢業論文工作的提前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第六學期結束時,學生提前進行畢業論文完全具備實現的基礎。
2.畢業論文(設計)與實習相結合的探究
高校本科實習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七學期進行,將畢業論文(設計)時間提前至第六學期結束的暑期的話與實習工作并無太大沖突,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部分學生提前進行畢業論文設計時間是第七學期開始,同時是本科實習開始的時間。這得益于我院的另一項探索即畢業論文(設計)與實習相結合的探究。我院與實習單位達成校外畢業論文(設計)合作教育協議,針對確定從事該行業的同學提供頂崗實習崗位。合作培養,共同指導學生的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學生可以在實習單位參與一線生產的同時,完成第七、第八學期的相關學業。
三、畢業論文(設計)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問題
針對畢業論文(設計)施行的一系列的舉措,我院很好地緩解了畢業季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畢業論文期間本科生參與發表學術論文六十余篇,2011級和2012級畢業生共有241名成功考取了碩士研究生,李全良老師等指導的畢業生在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中榮獲二等獎,兩屆所有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均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績。
總之,根據化學化工學院的實際情況,畢業論文(設計)提前進行的探索和畢業論文(設計)與實習相結合的探究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緩解了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一些迫在眉睫的問題,較明顯地提升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
參考文獻:
[1]肖鵬,康愛紅,吳正光.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教學探索與實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10):77-80.
【關鍵詞】專業實習;實習基地;實習生;管理
在當前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專業實習越來越被認為是把握就業機會的重要一環,高校的暑期社會實踐和學生自身積極努力,使大學生作為“實習生”的時間和機會越來越多,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學生不斷增強就業能力,另一方面也為高校實習管理工作帶來很多新的難點,需要我們進行思考并加以解決。
一、新形勢下高校實習管理重點
實習生的管理一直是高校學生管理中令人頭疼的一環,在新形勢下它的重點是:建設、教育、制度、總結。
1.實習基地的建設
實習基地是實習生走向社會的練兵場,只有通過實習生的實習,實習基地才能有了新的生命力,新的血液,也為學校了解社會需求,為制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了可行依據來源。實習基地的建設有利于了解并熟悉各行業的運行情況和管理模式,找準本專業與實習單位、實習內容的結合點或切入點;在實踐崗位上對書本知識加以實踐和運用,以檢驗自身對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專業能力在實踐中的實際的業務素質,為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團隊精神。以利于實現學生與社會零距離就業與接軌,且要與國家發展規劃息息相關,所以實習基地的選擇與建設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實習基地的建立模式:企業是主體,市場是導向,實習基地投入要與當地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目前主要有三種模式:尋求當地政府的支持,社會參與和學校配套投入的模式、校企合作的模式、校校合作的模式。
尋求當地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和學校配套投入的模式:學校的發展離不開當地的經濟發展,因而學校培養要有當地特色,為當地大發展服務。如三峽大學以“水電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為目標,大力實施特色發展、改革創新、開放辦學、文化引領四大戰略”為宜昌建設發展輸入新的血液,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學校主辦和承辦多層次年會、學術研討會擴展影響及知名度,并成立了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長江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委員會、香港方樹福堂基金會、湖北宜化集團、國務院三峽辦移民管理咨詢中心等130多家企事業單位、地方政府等組成的合作與發展理事會等等,這些都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和合作。這些活動成功的舉辦為學生提供了磨煉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構建了大的實習煉兵場,提供了學習及展示的平臺,也就成為了活生生的實習基地,也為學生無形中提供鍛煉及就業的機會。經問卷調查:75%的同學認為最理想狀態是由當地政府出資(或批地),利用學校的優資人才資源辦學校工廠。既解決了實習基地問題,又解決了部分貧困學生的生活困難問題。
校企合作的模式:科學是發展的第一生產力,那么學校的科研成果也離不開企業的發展、服務于企業并轉換成財富,這樣就為學校和企業聯合研發提供了機源,學校的教師和企業的技術專家展開合作[共同申報國家、省級(部、廳)及市級科研項目],那么自然而然的學校進入企業,校企合作成為必然,學生也就自然參與其中的項目,大學生的創新團隊也就有用武之地。在創新的同時,我們的學生也了解知識轉換的重要性,學為所用,再服務于教學的道理。這樣學校提供人員,企業提供資金,共同研發,構建實習基地,達到雙贏的目的。
校校合作模式:每個學校都有各自的重點學科,有針對性地派遣教師進修(或調研)或參加各領域國際會議進行多層次交流研討,建立良好的科研合作關系。對于國家重點院校,如有可能在相同學科,能否采取部分課程學生參與其他重點院校課程選課(可采取遠程授課),并取得學分予以認可,同他們已建的的實習基地也可簽訂合約,促進校校之間教師和學生的交流,達到優資資源的共享,提升學校辦學質量。
2.有效開展實習教育
由于實習生即將踏入工作崗位,對于角色新的轉換,既興奮又感迷惘;既憧景又感害怕。由于產生了對實習單位的環境與人員的不熟悉等方面的壓力,如何面對壓力,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就變得至關重要了。實習前主要是做好如下方面的教育。
① 引導學生要有良好的實習心態。首先學生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從小事做起,從基層做起,了解并熟悉企業的每個環節及工藝流程,腳踏實地的認真完成實習單位交給的每項任務。同時學校組織往屆實習生進行實習經驗交流(談實習心得、實習過程中的收獲以及不足,實習過程中需注意的和要準備的事宜,且要盡可能詳細的介紹實習單位情況、相關實習協議、實習權力和義務,解答實習生的疑問、明確實習的目的及考核標準),并安排經驗豐富的實習聯絡教師帶隊進行實習指導及心理輔導,讓學生有家的溫暖感覺。
② 處理好人際關系。實習生大多第一次踏上工作崗位,對工作中的人際關系處理缺乏經驗。要想實現自我,先當好被管理者,要學會忍耐,學習別人之長,改正自己不足,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多干活、少說話,明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
3.建立有效的實習制度
實習制度是企業文化的一種體現,企業文化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要將企業文化所包含的精神與實質灌注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層面中去。因此,我們應將實習生作為整個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資源,通過我們企業的指導與管理,企業將與實習生建立起一種良好的合作、互贏關系,并因這種關系的建立,使得實習生獲得一個可以增進實踐能力的機會和有所收獲,而企業也可以從實習工作中挖掘出實習生的更多潛力,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提供優秀的人才和創造豐富的價值。
①修訂完善實綱。實綱制訂以人才培養方案為總方針,以實習生為核心、兼顧實習單位的特點。合理的修訂實綱,更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及綜合素質,可較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效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②落實考核評定制度。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適用于高校實習生管理的法律、法規,實習生的權利和義務缺乏法律上的確定性,而實習生的行為卻越來越市場化,這樣就造成實習生作為身在校外的在校生,高校負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責任;但由于實習生身在實習單位,參與實習單位的工作,高校的管理工作難以有效落實,實習單位也無可置疑地負有管理責任,因而需要理順和明確高校和實習單位在管理上的權責,規范學校與實習單位的合作關系,加強實習生進行協作管理,依據實習目標,制訂個性化的考核項目,實施實習達標管理,明確實習目的,從而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認真總結實習經驗,開創就業之路
總結首先是反思、沉淀、行動,同時更是為了創新,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及時總結實習工作,為教學工作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經驗材料,也為制訂有效、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奠定了基礎。通過實習學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存在的問題,沉淀得到的啟迪,需要改進的地方,找準自已的位置,通過實習,實習單位和實習生互為了解,互為賞識,互難舍,構建和諧的氛圍,從而變實習基地為就業基地,學生為以后的發展確定了方向。在新的形勢下,為實習單位做一個好的調研報告,一個好的企劃案才是實習的目的所在,也就打開創造美好的就業之門。
二、高校實習管理的難點
①學校與實習單位沒有形成長效的運行機制。學校與實習單位長期合作的較少,因而沒有合適實習生穩定的工作可做,導致部分實習生自已找單位或實習專業不對口的現象時有發生。
②有效的安全保障。我國尚缺乏規范工學結合法規,存在安全隱患,學生發生安全事故和違法事件對學生本人將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和影響,對高校發展和社會穩定存在一定程度的危害。
③心理壓力。由于實習生身在實習單位,一方面遇到新困難和新問題時,學校不能及時疏導,會有挫敗感和無助感;另一方面經驗不足,技能不夠,導致懷疑自已的能力。
針對實習中存在的難點,需要加強實習中的過程管理,強化實習教學及實習效果。
1.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實習教學模式
選好實習基地,從實習基地中認真篩選能承擔實習任務的實習單位,明確學校、實習單位、實習學生的責、權、利,學校和實習單位共同商定實習計劃,把校企合作,學工結合落實到實處。實習前在校期間,多安排學生進行寒、暑期的社會實踐環節,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所謂請進來,就是開展實習基地研討會和講座,請實習基地研發部門的負責人,到學校給學生做講座,使學生盡早了解他們要實習的單位發展和未來,以及目前的企業研發的項目成果給企業帶來的利潤。所謂走出去,組織學生進行實習基地的參觀考查,和實習基地的人員近距離的接觸,如有可能也讓學生參與研發工作,和企業融入,讓學生真正喜歡并熱愛,有興趣和向住實習,同時也為就業打下了基礎。
2.參與實習基地的研發,實習與畢業論文有機結合
在學生進行實習前,通過多形式的了解(如講座、參觀、社會調查、社會實踐及見習等)進行論文拋題選擇:(1)由學校論文指導老師給出與學科發展或科研課題;(2)實習基地的研發人員提供課題;(3)學生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完成畢業論文的選題工作,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可由學校和實習基地的研發人員共同擔任。那么學生的實習結束也同時完成了論文的寫作,從而避免了無題材可寫、沒有生活素材及大而空及抄襲的可能。從而使畢業論文的內涵有血、有肉,有成果,注入了靈魂及生命力且能創造價值。
總之,讓學生盡可能早的進行社會調查,讓學生養成了解企業文化、企業的發展、企業的前景,學會發現問題、優化方案的思維模式及提出可行性的企劃方案;將實習與畢業論文相結合起來,在學生實習前,要求學生選論文課題與專業相符,帶著課題去實習,明確實習目的,在實習單位中邊學邊做,邊學邊想所做課題的答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參與探討實習單位指導教師所做課題中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效果,以不斷提高其實踐動手能力,這樣,實習后寫出的畢業論文質量才會明顯提高,實習單位的指導教師和學生融合在一起,榮辱與共,學生也就不會感覺得弧單無助了,學生同時也獲得自我價值的體現,那么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才能順利的得以完成。我們的實習工作才有了生命,有了靈魂。
地理信息系統是一門集計算機科學、地理學、測繪科學、環境科學、空間科學以及管理科學等學科為一體的交叉學科,GIS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應該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軟件開發能力,同時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適應未來學科發展和拓展應用領域的基礎。對一個GIS本科生的基本要求是:熟練掌握一門計算機語言,能夠開發簡單的GIS應用模塊,能夠掌握二種以上的常見GIS軟件,并至少具有一種二次開發的能力,盡最大可能讓學生參與相關的科學研究與實用GIS工程項目的開發。由此可見,GIS專業學生能力除一般大學生所具備的能力和素質之外,更要突顯以下七個方面的能力:專業基礎理論與前沿技術、GIS軟件使用與數據采集處理能力、空間數據建模與分析能力、GIS工程建設能力、GIS二次開發設計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GIS科研與創新能力等。基于這七方面的能力,可以構建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學生能力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各一級指標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多個二級指標,總共分為21個二級指標,如表1所示。
2GIS專業學生能力培養途徑
學生能力培養應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個性的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的原則,以努力培養寬基礎、高素質、富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高水平人才。GIS專業學生能力培養應該從課程體系設置、教學團隊建設、學生道德品質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采取合理的考核方法、鼓勵參加競賽活動、本科生導師制等十個途徑進行實施。2.1合理的GIS課程體系設置GIS課程體系設置決定了學生的知識體系結構,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能力培養。地理信息系統課程體系的設置應該既要滿足GIS專業理論基礎與基本技能的需要,同時應體現各學校專業服務領域的特點。有關課程體系的設置問題,王永興教授對我國部分高校GIS本科課程體系進行了比較研究,黃杏元、盛業華、錢樂祥教授等對GIS課程體系進行過研究,提出了GIS課程的基本框架[4-7]。從課程的性質來看,可將GIS專業課程分為數理基礎、測繪學、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GIS與RS共5大塊。由于各學校開設GIS專業所依托的學科不同,學生培養目標也不盡相同,各塊之間的比例關系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以測繪學為依托的GIS專業,測繪學課程比例會高些;而依托計算機科學的GIS專業則會側重計算機方面的課程。一般而言,突出專業特色的課程可以放在選修課中[8]。為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實踐鍛煉、提高動手能力,并使準就業工作盡可能前移,采取“3+1”培養模式來編寫教學計劃,即前三年為基礎和專業課程學習和專業實驗(實習)課學習時間,后一年主要是從事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時間,這樣學生有連續較長的時間從事實際生產鍛煉。此外還應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GIS專業課程知識結構合理分布(比例);二是應根據各課程知識點和先導課程知識要求合理安排各專業課程的前后順序;三是在實踐性課程(含教學實習)安排方面,做到四年不斷線,目的是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做到循序漸進發展和提升。2.2注重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保證。教學團隊建設是培養合格專業師資隊伍的重要途徑。在團隊建設過程中,年紀較大的教師應側重專業理論知識的梳理、科研成果向教學成果的轉化,組織開展教學研究,撰寫高質量的教材和教研成果,青年教師則應突出實踐教學,側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和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要有計劃地派遣教師到國外訪問進修,參與國內GIS軟件企業組織GIS軟件操作開發與工程應用的培訓,或中國GIS行業協會教育與科普專業委員會組織的暑期青年教師培訓。筆者所在的東華理工大學GIS專業有13位教師,其中有4位具有國外的工作或學習經歷,3位教師參加過GIS軟件企業培訓,4位教師參加了暑期青年教師培訓,兩位青年教師參加全國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并獲獎。學校GIS專業于2010年申報成功“地理信息系統專業課程群教學團隊”省級教學團隊建設項目,為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契機。2.3學生道德品質教育應貫穿每個教學環節合格的人才培養首先是培養學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成才。道德品質的培養是要培養具有敬業、團結、誠信等品質的人才,這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要求教師結合課程教學特點,把道德品質教育貫穿到每個教學環節,以良好的事例積極引導學生。例如空間信息的管理與共享是地理信息系統的目的,應該教育學生遵循共建共享、創新開發、熱忱服務的道德準則。此外,教師應加強自身品德素質的修養,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學校及學院也要營造一個開拓、創新、誠信、團結的學習與學術氛圍,例如,每年的9月15號是SuperMAPGIS軟件公司發起的“GIS日”,學院可以組織開展活動,讓學生增加GIS專業意識和自豪感;經常請GIS公司與企業的領導和專家來校作學術報告。2.4建設好課間與教學實習基地GIS專業學生動手能力,主要包括GIS軟件的使用、二次開發、GIS應用與工程設計、航測與遙感圖象處理軟件和數據采集軟件的使用等等。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需要建立相關的GIS實驗室,并購置一些國內外常用的與GIS專業密切相關的(GIS)軟件和相應的硬件設備,如ArcGIS,Super-MAP,ERDAS等。為使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學校要與從事地理信息系統工程的單位或科研機構建立聯系,并采取聯合辦學或互惠互利的方式建立教學實習基地。這樣學校解決了教學實習的問題,生產單位也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從事空間數據的錄入甚至應用模塊的開發等工作,還可與高校教師聯合共同完成某些GIS工程任務。這樣的單位有省市級的基礎地理信息系統中心、國土規劃局、城市建設部門以及研究院所等。2.5建立校企合作機制“校企合作”是一種很好的培養企業人才的模式。目前,從事地理信息和測繪的單位有比較齊全的設備,生產任務比較多,缺少人手,尤其是近年國家和地方都在進行數字城市建設、天地圖建設以及三權發證等大型工程項目,各測繪與地理信息部門需要大量的地理信息專業的人才,希望本科生到自己單位實習以彌補人才短缺,這一形勢可以促成高校與企業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機制。對GIS技術含量比較高的企業,如GIS軟件公司、從事測繪與地理信息的科研院所,高校可以采取與他們共建聯合實驗室方式進行合作。一方面,企業可以為高校提供僅計成本價的GIS應用軟件,為高校進行GIS技術師資培訓。另一方面高校在使用GIS軟件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新的用戶需求,為企業GIS軟件推廣使用做貢獻。2.6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能力培養根據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總體目標和課程體系規劃GIS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同時為實踐性課程制定實綱、編制實習能力指標體系和相應的實習指導,以便讓學生在剛開始上某門課時就知道自己學完該門課后應該達到怎樣的要求。采取相應的措施調動學生參加實踐性教學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開發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自覺性。一門課程的實驗實習內容應和專業應用知識緊密結合。例如開設數據結構課程時,應讓學生對TIN的數據組織、網絡分析等與GIS空間數據組織和空間分析相關的內容進行實習和編程。畢業實習與設計是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的重要環節,應盡可能地結合生產任務或科研項目進行,采取上文提到的“3+1”教學模式,可以增加畢業實習與設計的時間,使學生達到有效鍛煉的目的。2.7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GIS是構建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大多數課程的教學內容很適合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組織與教學,因此,GIS教學必須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網絡化教學手段,開發多媒體和網絡課件。目前,Internet網上有關GIS教育的網址已有不少,互聯網上的GIS教育為學生在校期間尤其是畢業后的自我教育提供了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國際互連網上國際學術組織、大學和著名GIS軟件生產廠商創辦的豐富的GIS領域的免費遠程教育資源,使學生能更形象、快捷、多渠道、多方面接受專業知識,培養能力。教師應將國際互聯網上比較典型的GIS網站告訴學生,教會學生如何到網上查找GIS資源。2.8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為克服高分低能現象,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應結合課程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例如筆試、口試、作業、論文、實習報告(成果)、動手能力考試等。一般來講,對基礎理論課程可以采用筆試+作業的方法;對專業課程采用筆試+作業或論文的形式;對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以采用實習報告(成果)+口試或動手能力考試的方法;對選修課程可以采用課程論文的考核方法。動手能力考試可以敦促學生自覺地完成每個實習環節,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2.9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老師的生產科研活動和參加各類競賽活動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有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9,10]。學校應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實際生產項目,廣泛開展學生科研活動,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及早培養科研能力,如參加大學生挑戰杯一類的比賽活動、讓品學兼優的學生參加教師承擔的科研項目等。學校測繪學院專業教師的生產項目,如地圖數字化、GIS數據建庫前的數據整理、GIS工程應用項目的開發等都可以讓本科生和研究生參與,學生老師雙贏,效果很好。目前GIS專業學生可以參加的各類競賽活動包括:“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測繪科技創新論文大賽、全國大學生測繪儀器操作大賽、各大型GIS軟件公司等行業或單位舉辦的全國大學生GIS軟件操作與開發大賽,以及校級創新基金活動。2.10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本科生導師制是指學生進入學校的第一個學期就為每位學生指定一位專業導師,根據每屆招收學生的多少每個導師一般指導5至10名學生,而多個研究方向相近的導師又可以組成一個導師組或教學團隊,導師組內部實行以老帶新。學生從大一到最后畢業實習與設計均由本科生導師負責。對于具有研究生導師資格的專業導師,導師可以安排研究生對本科生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和GIS行業軟件使用與操作培訓,本科生也可以幫研究生做一些基礎性的資料整理工作。本科生導師制的設置可以讓學生更早地與專業老師接觸,有利于學生消除專業困惑,有機會參加導師的項目,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動手能力的提高。
3結束語
關鍵詞:行政管理;實踐教學;教學形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021-03
當前加強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既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的必然。實踐教學對于提高行政管理專業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結合國外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成功經驗,針對我國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談談對于改善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改善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必要性
行政管理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公共管理教學較為發達的美國大學通常都十分重視行政管理專業的案例教學、實地考察和技能培養等實踐教學。我國當前大學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大學生已成人才市場上的普通求職者,高校培養人才的標準應反映實際社會需求。當前社會更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性復合型人才,行政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由傳統的學術型向應用型轉變,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國內高校對于加強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已形成普遍共識,實踐教學形式主要以案例分析、專題討論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和以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為主的實踐教學方式。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存在一些明顯不足:實踐教學形式單一,不能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某些實踐教學內容更新不足,使實踐教學達不到預期效果;實踐教學標準制訂不合適,不符合人才培養需要;實踐教學安排不合理,不符合學生意愿等。
二、改善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
針對當前我國行政管理實踐教學中的上述不足,不僅需要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入,同時還應注意創新實踐教學形式,完善實踐教學實施細節,本文就此思考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行政管理實踐教學形式創新。當前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應增加大一、大二學生的參觀調研活動,讓學生盡早獲得對行政管理的感性認識;通過挖掘校內行政資源,使學生在校內行政機關鍛煉,親身體驗各職能部門的工作流程,掌握行政管理工作基本職業技能。同時積極支持學生的校內實踐活動,通過開設行政管理論壇,邀請國外知名專家學者講座開拓學生視野,支持學生策劃、組織、參加校內外一系列文體活動和創辦學生社團和報刊,提高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教師應帶動和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全國“挑戰杯”競賽、大學生校級科研課題以及教研項目,為學生培養創新性思維提供機會。同國外大學建立交換培養機制,以及與跨國公司達成實習或赴海外研習的合作。學校還可以嘗試三學期制,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暑期增加社會實踐能力,但關于如何利用好小學期的問題,還有待探討,防止流于形式。通過創新實踐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增長見識和鍛煉才干。當前國內一些行政管理專業知名院校如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在此方面都做了有益嘗試并取得良好效果。
2.更新學生基于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管理技能。實踐教學內容也應注意與時俱進,通過不斷的調整和完善才能到達實踐教學預期效果。辦公自動化技術發軔于上世紀90年代初,由于當時政府、企事業單位人員對辦公自動化技能學習和掌握能力較弱,行政管理專業學生掌握此項技能就顯得十分突出,加之可用于辦公自動化實踐設備不多,行政管理專業組建辦公自動化實驗室意義重大。當前上述組織成員素質普遍提高,辦公自動化設備非常普及,辦公自動化技能已經成為大學生一項基本技能。當前行政管理專業學生應掌握的計算應用技術主要指能夠利用網絡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夠通過統計軟件分析信息和輸出結果的能力,能夠編制網頁、利用網站信息或維護網站常規運行的能力,以及利用電子政務系統或管理信息系統解決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當前行政管理專業完全沒必要組建專門辦公自動化實驗室,而是針對培養學生上述技能組建多功能信息管理實驗室。
3.加強行政管理專業案例教學及案例庫建設。案例分析既是教學平臺,也是分析工具,對于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理論知識、培養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與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案例教學在我國起步較晚,當前還處在探索和發展階段,需要進一步加強。當前適應我國國情的行政管理案例還比較缺乏,案例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還需改進,熟練運用案例教學的教師也比較稀缺,案例庫建設也非常不足,資源共享程度也較低。當前行政管理教學案例庫建設和更新嚴重滯后,國內高校普遍使用國外案例,無法適應國情,行政管理專業要加大案例庫建設力度,便于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隨時選用。
4.規范畢業論文寫作標準。當前高校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通常要求在8000字左右,論文格式也日益冗雜,有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標準趨同的勢頭,這樣的要求雖然更能體現學術規范和追求,但往往卻是“揠苗助長”、“本末倒置”。目前高校許多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寫作目的不明確、選題材料準備不足,正文撰寫時間倉促,并限于知識積累豐度和深度不足,根本不具備撰寫這樣高標準學術論文的能力和條件,只能為了湊夠論文字數而進行大量文字堆砌,乃至抄襲,或過于注重論文格式的規范化,而忽視畢業論文的自身寫作質量。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學術能力的培養,反而有強化浮夸空洞文風和形式主義之嫌。多數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上一般不需要撰寫如此高標準的學術論文,只需要具備在一般學術期刊上發表自己的學術觀點的論文寫作能力即可。故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應考慮要求在3000字左右,能夠符合一般學術期刊格式和標準即可。同時畢業論文也可以考慮采用調研報告、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調查研究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5.注意實踐教學安排與學生意愿相結合。實踐教學安排只有符合學生意愿,才能提高學生參加的興趣,故在實踐教學安排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訴求和興趣。如當前多數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畢業實習安排在大四第一學期,但這樣容易同學生該學期找工作、考公務員和考研究生相沖突。畢業實習時間可以開始于大三暑假,結束于大四第一學期前10周內,這樣既可以避免沖突,又使學生在畢業實習后有個“查漏補缺”和反思、定位的機會。在為學生分配實習單位時,應盡可能滿足學生合理的分配要求,采取“集中為主,分散為輔”的原則,有些學生愿意自己選擇實習單位作為未來就業跳板也可以考慮予以滿足,但都要有專職實習指導教師跟進。當然對于某些學生希望利用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寫作時間去打工掙錢,認為去實習單位就是打雜,充當廉價勞動力,還要受實習單位約束,不如在學校自習或娛樂等不恰當想法應及時予以教育。通過將畢業實習安排與學生志趣緊密結合,使學生能夠安心投入到畢業實習當中去,達到實踐教學的預期目的。
學生只有更多地接觸社會,具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習機會,做到能寫、會講、能做,具有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精神,提高了綜合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才能符合當前社會需求。就人才培養而言,行政管理專業學生應成為具備扎實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能力和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性復合型人才。因此,實踐教學在行政管理教學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改善實踐教學中的不足,推動實踐教學進一步發展,還需要我們更多的投入與努力。
參考文獻:
[1]陳振明.行政管理專業由傳統的學術型向應用型轉變的探索[J].中國行政管理,2001,(10):23-24
[2]羅湖平.“挑戰杯”與創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文史博覽(理論),2009,(8):80-81
[3]楊述厚,李百齊.創新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行政管理,2006,(6):78-81.
[4]何穎.加強畢業論文管理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保證[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5):43-45.
學生心聲
為評獎淪為“網抄公”
現在,社會實踐成了很多高校的必備“科目”。除了定期組織學生參與“三下鄉”等社會實踐,部分高校還通過綜合加分和評獎獎金等制度,鼓勵更多的學生在冷暑假自主參與實踐。這些制度確實鼓勵了更多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但據記者采訪了解,當中也有不少學生為了加分評獎,以造假應付。
一位食品專業的學生告訴記者,為了學年綜合測評可以加分和爭取獎金,占一定分數比例的“科技進戶工程”必須要做,但自己缺乏農業方面的專業知識,只能形式上做一下,蓋個章,而所寫的調研報告就只能靠在網上搜資料,東拼西湊。
而華師的譚同學則透露,學校假期的社會實踐主要以社會調查的方式進行。但她們從調查問卷到調查報告幾乎全都是在網上下載的,東拼西湊就成了,而調查問卷也只是在網上隨便發幾份。這種情況,在廣州其他高校也同樣存在。
無關系無社會實踐?
“學校集體安排的社會實踐要學生會、團委有關系的才能往,不是我們這種‘平民百姓’有資格享受的。”一位大學生向記者報怨。“要跟老師打好關系,要不然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社會實踐活動,往往是途經教師辦公室,看到有實習活動的照片才發現。”
大學城某高校的一位男同學向記者抱怨,有些學生做的實踐論文只是隨便抄的。“學校社會實踐都是走馬觀花的,和往旅游沒有什么區別,還不如花錢往培訓班,至少還能學到一些技術,對以后工作有幫助。”
農村學生說
蓋章證實,自村人好辦事
冷假前,部分高校向學生派發先容信和表格供實踐單位蓋章證實。但記者發現,有一些學生并沒有參加實踐,但表格上依然蓋有實踐單位的印章。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的社會實踐都是在自己村里“完成”的,然后就蓋上村委會的章。有一位來自農村的大學生透露,“誰真的會往做呢,到時往村委叫人蓋個章就可以啦,反正都是自己村的,自己又是大學生,他們應該會行個方便的。”
城市學生說
缺乏專業知識,難覓實踐單位
記者調查發現,參與社會實踐的主力軍幾乎都是大一大二的學生,在廣州,有部分農業高校在冷暑假時會布置學生往做“科技進戶工程”,但對于低年級還沒學到專業知識的學生,甚至是非農業專業的學生來說,就顯得困難了。
“很多同學不是農村的,不是很好開展。”本地一位大學生表示。有一些高校要求學生以向家鄉推廣學校的研究成果,或者以做一些調查的方式進行“科技進戶工程”。但對于生活在城市的學生來說,尋找一個實踐單位實在不是易事,而且很多人也不愿意特地跑往農村做一個調研。所以,一部分人選擇放棄,就算做了,寫論文還得依靠網絡。
高校教師說法
獎勵實踐有利有弊
關鍵詞:實踐教學;培養目標
基金項目:本文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大學生創新教育體系研究(課題編號:070720)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一、開展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實踐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實驗教學、實習和實訓、畢業設計(論文)、社會實踐、科技學術競賽、第二課堂等各個環節。在本科教學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對于高校來說,學生的培養質量體現在“知識、能力、素質”等各個方面,都與實踐密不可分。大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經過系統的、有計劃的實踐訓練。
第一,實踐教學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大學生只有深入工程實際了解社會,才能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二,實踐教學是拓展大學生職業能力的根本途徑。高等教育應注重實踐能力培養,高校為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半工半讀、勤工助學提供了大量的機會,讓學生在校期間通過社會實踐獲得工作經驗和實際工作能力。
第三,實踐教學是大學生社會化、個性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實踐教學是大學生社會化、個性化實現的最主要平臺,是大學生主觀自我向社會自我轉化的關鍵。實踐教學為大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開辟了道路。
第四,實踐教育符合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成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新途徑和新領域。高度重視和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切實措施,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實踐教學現狀
1、實踐教學地位不明顯。長期以來,理論教學管理通常被放在重要位置,實踐教學管理則一直處于理論教學管理的附屬地位,只是作為理論教學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許多實踐教學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承,忽視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師和學生眼里,實踐教學的地位不明顯,沒有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的意義和作用。由于管理上的松懈和條件的限制,再加上實踐教學效果不佳,教師對實踐教學的內容安排和教學組織比較隨意,實踐課時明顯少于理論課時,這和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理念不符。
2、實踐教學內容、方式方法及手段落后。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材的選擇和教學內容陳舊等問題已日益突出;實踐教學課程設置與實際需求脫節,許多實踐教學內容從屬于理論課,實踐課程不系統,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確定存在一定的隨意性,課程體系不完善。實踐教學內容中驗證性、演示性的多,綜合性、設計性等能夠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少;基礎性的多,科學研究性、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的少。在教學手段上,雖然有不少教師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還屬于課堂注入式的傳統教學模式,仍是以課堂講授為主,重理論灌輸而輕案例教學,部分案例缺乏真實性、典型性和啟發性,與企業的實際管理工作聯系也不是很緊密。
3、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以往的課程成績考核方式主要采用閉卷筆試、教考分離的方式進行,僅以卷面作為對學生成績的考核,課程學習結束后的成績評定按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綜合計算,這并不能完全說明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程度。
實踐教學成績的評定比課堂成績評定復雜得多,它是一個多因素、多目標的綜合評定,如何科學地制定出學生實踐的質量評價標準是提高實踐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沒有一個完善的考評指標體系,會導致實踐課時、實踐內容、實踐場所等的隨意性。
4、師資力量薄弱。當前制約實踐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之一是實踐教學的師資問題,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教師自身的業務素養和實踐指導能力息息相關,目前高校中青年教師大都是從校門畢業后直接進入校門從事教學工作的,雖然理論功底較深,卻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很少有機會和時間走出校門接受實踐鍛煉,對企業的研究開發和生產經營活動與過程不熟悉,很難成為“雙師型”教師。在教學時,一般是沿用本科教學的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活動為輔的模式;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也是以老師操作演示為主、學生觀看或是進行驗證實驗性的形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也很難調動。從書本到書本的教學,不可能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學生。所以,教師自身業務水平的高低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好壞的根本保證。
三、構建“四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的設想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通過一種單一的方法、手段或模式就可以培養出來的,必須要把培養過程中的各個實踐環節整合起來,通過“驅動、操作和支撐”三個層面形成一個集教學目標體系、教學內容體系、教學評價體系和教學保障體系為一體的有機整體。
1、教學目標體系。一直以來,各高校把培養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作為根本目標,對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是:培養寬口徑、厚基礎、重創新、復合型的創新人才。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通過實踐教學,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一是專業認知目標,通過課堂理論教學,學生已初步認識到所學專業及內容,實踐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專業的理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二是專業技能目標,通過學習基本專業技能,達到崗位所需的基本要求,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不斷探索新技術;三是綜合能力目標,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在實踐環境中去解決實際問題。
2、教學內容體系。根據實踐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實驗、實訓、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論文等內容。一是實驗內容。通過單項實驗和綜合實驗,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和技術應用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主要內容有知識點實驗、課程綜合實驗、專業綜合實驗、學科綜合實驗等;二是專業技能。專業技能是大學生專業素養和能力的證明,也是求職就業的競爭保障。主要內容有:業務處理技能訓練、專業軟件處理技能訓練和從業資格訓練等;三是實習實踐。通過校內仿真和校外實地兩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主要內容有課程實習、畢業實習、暑期實習、創業實習、社會調查、科研訓練計劃、創新實驗計劃和知識大賽等;四是畢業設計。使學生系統鞏固所學的知識,把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理論知識靈活地應用于實踐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主要內容有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等。
3、教學評價體系。實踐教學效果的優劣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來進行衡量。對各實踐教學內容設立相應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標準;對實踐教學場所、師資和設備等設立實踐教學條件評價指標;對實踐教學全過程設立過程評價指標。通過評估實踐教學的各方面情況,促進實踐教學改革,加強實踐教學宏觀調控,實現實踐教學的一體化。
4、教學保障體系。實踐教學的管理一方面靠教師和學生;另一方面靠制度。制度建設要符合國家的政策和法規,要科學化和規范化。有了完善的規章制度才能保證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有序實施,才能切實提高實踐教學管理水平。一是教學資源條件。實踐教學要有相應的制度保障和制度支持,從人、財、物等方面給予支持,從課程設置、學時安排、實驗場地、實驗設備和師資隊伍培養等方面制定相對傾斜政策,推動實踐教學發展,保證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和運轉;二是教學質量控制。通過學生評價、督導評價制度對實踐教學質量進行監督,對教學過程進行控制。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大學商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吳林根.大眾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高教論壇,2004.6.
一、深化重視實踐教學理念,構建具有輕化工程特色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
要做好實踐教學,首先應該從辦學理念上著手。[3]
目前的實踐教學考核,仍然以理論學習成績為主,因而無法對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作出公正而科學的客觀評價。南京工業大學食品與輕工學院輕化工程系從實際出發,針對輕化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改革和探索,把能力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點,把實踐教學作為理論與實際、知識與能力的融合點,從實踐教學環節上全面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通過調研反饋和認真分析,學院教師密切關注染整和皮革等輕化工業對現代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變化,以專業教學中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專業實驗課、認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等環節作為基礎,以開放科研實驗設施、參與創新實驗、研究成果作品化等方式作為突破口,通過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訓方式改革的有機結合來改革和完善專業教學,構建并實踐了適合現代工業發展要求的提高工科大學生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的立體體系(圖1)。
二、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
2007年8月,主席在《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的講話》中提出:希望廣大教師勇于創新,奮發進取。教師從事的是創造性工作。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4]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師資建設和建立雙師型教學隊伍的重要性已經是大家的共識。但以實踐經驗和“雙師型”來解決高校師資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實際操作中卻存在很多困難。結合江蘇省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南京工業大學傳統的辦學優勢和我院輕化工程專業的教學特點,我們走出了一條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特色之路,教師隊伍的工程實踐能力得到了整體提高。
首先,充分發揮老教師的作用,通過“傳、幫、帶”全面培養新進青年教師,重視傳承學院實踐教學的優良傳統。學院每一位教學經驗和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都會作為特定的指導教師幫助新進青年教師解決在專業課講授、實驗課和畢業實習及設計指導時所遇到的困難,積極吸納青年教師加入到自己的科研團隊中,大家共同完成科研項目和工程設計項目。
其次,積極創造機會,把青年教師送到企業進修學習,使其獲得現場交流鍛煉的機會,熟悉本專業知識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情況,了解市場的實際需求和本行業的最新研究進展,提高其實踐教學水平、工程服務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多渠道從國內外大中型企業和研究設計院引進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對青年教師“言傳身教”,為青年教師的專業課講授提供豐富的工程實踐素材,有效提高他們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實踐教學效果。
最后,注重教師科研,積極尋求與企業的多方面合作,一方面對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工程問題進行攻關,一方面對企業新上項目進行項目規劃和設計。我院輕化工程專業教師每年都會承擔企業委托的研發項目和工程設計項目,在開展科研和工程服務的同時,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這也有效地培養了青年教師,使其在較短的時間里迅速獲得大量的工程實踐經驗。
三、優化輕化工程專業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
通過調研和走訪畢業生就業單位及相關企事業單位,我們在分析社會對輕化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的基礎上,確立了“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高素質”的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全面的綜合素質、合理的專業知識體系、掌握本專業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具有應用、開拓、創新意識和能力”的輕化專門人才,汲取“專業規范”的研究成果,系統進行主干課程和相關特色課程的設置、規劃與建設,注重專業特色和社會發展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相結合的培養方式。為適應輕工業“原料加工最終產品”產業鏈對知識的需求,借助南京工業大學的學科優勢,將專業特色和相關學科有機結合,設置了幾個柔性的專業方向:功能紡織品、數字化技術應用、染整理論與實踐、清潔染整加工技術、生物技術和高性能物理技術在染整加工中的應用、新型紡織材料及其應用、皮革整飾技術、輕化有機合成、表面活性劑的合成與復配設計等。增設了生態紡織品加工、紡織品生物酶處理、紡織品標準與檢測、測配色、紡織品藝術染印、輕化材料分析、皮革整飾工藝等課程,舉辦了染整新技術、紡織品染整加工技術、新型纖維材料、高技術紡織品和納米材料在紡織品上的應用、應對REACH法規的輕工技術要點等講座。各門課程緊跟輕工行業技術發展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做到與時俱進,使學生了解本專業的學科發展前沿,培養創新意識和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能力。
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長和愛好等自身情況,我們實行了“厚基礎、寬口徑、分層次、個性化、開放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本科生教育按照“3•5+0•5”或“3+1”的培養模式設置課程,實現分層次和多模式教學。“3•5+0•5”模式即三年半理論課程學習、半年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實踐環節,主要為滿足考研學生加強理論學習的課程設置;“3+1”模式即三年課程學習、一年實驗科研等實踐和畢業實踐環節,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和導師制科研課題研究等實踐活動,立足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就業意向分別選修課程。
四、加大實踐教學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術交流活動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的目的在于改變世界以滿足人的需要,實踐的發展促使科學成果層出不窮。高校是科研實踐的陣地,每年國家有大量的資金、項目投入高校,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資源之一。高校學生特別是大三、大四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和積累,在基礎知識、知識結構和人文修養方面已經具備了參與科研實踐的基本素質,可以吸收他們參與到科研項目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中來。參與一些具體性的科研實踐工作,能提高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認識,激發對科研工作的興趣,培養科技創新意識。
輕化專業具有實踐性強、工藝和設備等更新快等特點,企業需要的是有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強的技術人才。因此,我們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改革切入點,鼓勵本科生提早進入實驗室,參加科研和學術交流活動;加大實踐環節的課程設置和學時數,重點培養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讓他們獲得自由探索的機會。我們把實踐教學環節設計為遞進式實驗教學體系,由驗證實驗、綜合實驗、開放實驗到實際生產設計等教學模塊構成。我們通過幾大模塊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教學過程,實現既定目標的培養,既培養學生專業的基本實驗技能,又注重他們的產品綜合設計和開發研究能力,以及解決復雜工藝問題的能力。我們將課內教學實驗、綜合實驗、開放實驗、實習、科技創新活動、專業性學生染藝社團等實驗實踐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了一套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專業實踐實驗教學體系。學生須運用所學理論、方法和技能切實解決輕工領域中的某些實際問題,并對新技術做出快速反應,在創新實踐過程中發揮主動性。如:開放實驗為學生建立了發揮個人專業興趣的平臺;課程設計實驗為學生提供了從模擬來樣分析,到做出合格產品的全程工藝設計的實踐平臺,由學生全程自主設計方案。學生按照任務書的要求,完成從原材料至成品的生產方法、工藝流程、工藝條件及生產設備類型的設計,并加以分析論證,說明技術和理論上的依據及可行性。我們要求學生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設計出技術合理、工藝可行、產品質量合格、成本低、污染小的加工工藝。課程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既提高了專業興趣,又提高了綜合分析能力和適應生產實際的能力,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主動性都得到了提高。
在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本科生導師的作用,將實踐教學和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緊密結合。本科生結合自身需求和專業特長選擇導師,參與科研活動。導師制的科研活動和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在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的同時,還有利于發現和解決學生在專業學習上的困難,深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近年來,在指導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活動中,輕化工程專業多次獲得市、校級獎勵,多名本科生在各級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并開創了我校本科生發表SCI論文的先河。
五、推進校企科研合作,強化現場實習實踐
在發達國家,大學生利用假期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已經非常普及,我國大學近年來也越來越重視大學生校外專業實踐活動。[5]人們總是強調高校要適應社會需求,卻很少反思社會對高校的責任和義務。從現實利益看,通過接收學生實習、聯合開展科研等形式支持高校實踐教學,有利于相關單位提高知名度,定向培養人才,開展技術攻關。但為什么企業在高校實踐教學方面沒有積極性?這是值得高校反思的。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the undergraduate participate in research and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Research and training could help to train innovative students,creative learn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conducive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for become innovative talents in its future. The author rely on scientific research of medicine research center of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 as the basis to involve in research and training, to explore new ways of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and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Research projects;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伴隨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以及激烈的國際合作和競爭,是否具備創新思維及科研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對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顯得非常重要。新形勢下,大學生不但要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而且同時也應當具備探索、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十二五”期間,教育部實施了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目的在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科研能力訓練,促進高等院校轉變教育觀念,培養適應國家需要的創新性人才[1]。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巴甫洛夫說過:“科學家的思想和方法,往往比他的成果具有更大的價值。具備良好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假使是一個不具有很大才能的人也會為取得很大的成就。反之,縱使天才也會毫無成就[2]”。德國著名教育家洪堡指也出:“培養人才的基本手段和重要方法是科研,高校要應用科研給國家和社會培育出各個方面都杰出的全面人才[3]”。因此,培養大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更具有長遠的意義。
在以往的教育體系中往往著重于總結性評價,評價學生學業質量的唯一標準通常是學生的考試成績[4]。這種過分強調考試成績的評價標準勢必造成學生死記硬背書本知識,導致高分低能的現象發生[5]。科研訓練是培養理論聯系實際及綜合運用能力的關鍵節點,也是培養人才的最后一個環節[6]。科研訓練是一個全面考察大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過程,也是一個全面提高大學生實踐技能的過程。目前許多高校致力于加強實驗環節設計,壓縮陳舊、重復的驗證性實驗,科學選取實驗項目,吸收學科新內容、新知識,注重新手段的引入、新方法和課程間有機銜接,基本形成基礎訓練性、研究性創新和綜合設計性等實驗,更大程度地應用實驗室現有技術條件和實驗設備[7]。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要求下,如何充分有效的依托科研課題開展研究性實驗,即將作為高校科研實驗探索的下一個目標。假如能夠探索出一個成功、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那么目前高校大學生為了畢業才做一次畢業論文的現狀勢必會改變。在科研訓練過程中,大學生不再是被動地通過事先準備的實驗驗去證經典理論,而是主動地尋找相應的理論知識加以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使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逐步轉化成大學生的自覺能力。通過問題的闡明與解決和系統性地剖析,大學生對所學的專業有了一個全方面的掌握,減少了專業選擇的盲目性,感性認識到將來所從事的工作性質和內容。科研訓練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在科研訓練實驗過程中要始終貫穿著科學思維方法。實驗的方法、步驟除了要科學理論正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必須能夠符合科學思維方法的要求,假如能夠實現這個目標,那么可以認為是一個成功的并且完整的實驗。
然而,目前大學生解決、獨立分析、科研能力普遍較低[8]。為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創造性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本文主要依托于牡丹江醫學院醫藥研究中心科研課題,開展醫學生創新能力訓練,對培養創新型人才進行探索及實踐,現報道如下。
1 醫學生科研訓練的意義
1.1 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在科研訓練的全過程中以醫學生為主體,指導教師作為輔助。醫學生親自完成實驗,而指導教師的作用主要是給予適時的指導。在科研訓練過程中醫學生會遇見或者發現不同的問題,那么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會不斷積累科研經驗。同時,也會對在科研訓練中有關于醫學,藥學以及生物學等相關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溫故而知新。
1.2 科研訓練是連接醫學生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紐帶
經過一段時間的基礎知識的學習,本科教育的最后的一個階段就是畢業實習。畢業實習還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過渡階段。進一步深化開展科研訓練,除了能夠更好的鍛煉醫學生科研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大大增強畢業實習的質量[9]。科研訓練在很大程度上縮短了醫學生在課堂和實驗室之間的距離,同時也使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養之間的距離更加接近。因此,通過科研訓練過程可以逐步摸索出一套研究生培養的最新模式。將畢業實習與本科生導師制有機的銜接到一起,勢必會使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深造相輔相成,更加有利于學生科研素質培養的連貫統一。
1.3 科研訓練可以鍛煉醫學生多學科技能
醫學是多種學科同一的綜合學科。所以說,醫學生的科研訓練是訓練多種學科知識和技能的經過[10]。科研課題不是獨立的,而是涉及到多個學科門類,如醫學、藥學以及生物學等。因此,只有將前期所學專業基礎知識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全面掌握多個學科知識才能完成整個本科科研訓練過程。
1.4 科研訓練使醫學生可以接觸到課題組其他項目
科研課題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而是由一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一個醫學生獨立完成了自己的實驗部分,并不意味著科研訓練的結束,因為其同時還要參與醫學生的科研訓練,進行協作工作。所以,在這個科研訓練過程中將使醫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并學習到醫學科研的前沿技術,同時團隊精神和科研創新能力也肯定得到非常大的鍛煉。
1.5 科研訓練過程是一個全面訓練過程
科研訓練過程是一個全面訓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醫學生能做到“以我為主”,進行調查研究、查閱文獻、分析論證、制定方案、設計或實驗、分析總結等方面的獨立能力訓練,指導教師則發揮其主導作用[11]。但是由于時間所限,指導教師在不影響科研訓練完整性的前提下,在選題時往往會選擇大型課題中相對獨立的部分或者小型課題。因此,醫學生通過科研訓練,在指導教師的悉心教導下了解,熟悉并掌握科研工作的一般過程,而且將會親自學習科研工作的大體過程。
1.6 指導教師可以從多方面考量學生的能力
科研訓練有利于縮短指導教師和醫學生的距離,通過科研訓練,以往一貫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的課堂傳授轉變為以醫學生為主體、指導教師作為輔助的雙向互動的師生討論,從而大幅度的展現醫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指導教師可以從各方面更加全面立體地考量學生,更加公正、客觀地評價學生。
2 主要方法
2.1學生與指導教師之間進行雙向選擇
指導教師可以將自己所從事的專業和研究方向通過媒介(比如網站)通知醫學生。醫學生在得到指導教師的通知后,按照自己的專業以及興趣愛好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指導教師,進行報名。指導教師對所有報名進入課題組的醫學生根據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同,進行遴選,然后分為助研型和科研型。最后反饋雙向選擇結果,建立指導教師和學生的指導關系。
2.2 進行前期資料收集工作和確定研究課題
醫學生可以通過書店、圖書館、網絡等方式查閱資料文獻,也可以按照指導教師所推薦的資料文獻,收集整理和課題相關的信息,使醫學生深入了解及認識科研工作的工作方法和基本思想,體驗和感悟科學研究精神,激發科研能力和科研素養的培養,大大提高其創新能力[12]。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在前期資料收集的過程中,必須要求醫學生要對已收集的資料一定要批判的研究。指導教師協助學生從所得資料文獻中分析,總結與課題有關的知識、理論、經驗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指導教師的指導點撥下,由學生自己考慮斟酌,最終確定研究課題和方向。
2.3 實施課題研究
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醫學生從始至終完成一小型科研課題或較大科研項目的一部分。期間,指導教師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召開座談會,了解每個醫學生的課題進展情況,如果發現或者提出的問題,要及時幫助解決,并把醫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收集整理,不斷改善并且完備課題方案。
2.4 得出結論
實驗結束后,要求每個醫學生對自己所得的實驗數據和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和計算。對于可以總結、分析、提煉出結論的大部分醫學生,要討論論點的價值和正確性。而對于沒有概括和總結出結論的少部分醫學生,要及時進行引導和啟發,使其盡快準確的得出相應結論。
2.5 撰寫論文(課題研究報告)
每一個科研課題呈現結果的主要形式是論文和課題研究報告。指導教師要指導醫學生論文(研究報告)撰寫的一般格式,組織好結構。論文(研究報告)長短不是重點,但是要做好反復修改的思想準備,在撰寫過程中一定要多多征求指導教師和同學的意見,精雕細琢,保證其學術價值。
3 效果評價
醫藥研究中心從多個角度進行改革與創新,鼓勵他們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激發醫學生的積極性,使醫學生在實驗中真正能從學習的被動型變為主動型,訓練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2013年我們從大三的本科生中選擇了8名學生參與醫藥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他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反應良好。2014年暑期,5名10級制藥工程學生,成功申報“靈芝多糖的提取工藝創新的研究”大學生暑假實踐活動科研課題,同時開展實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5名10級藥學專業畢業生進行了咳爾康口服液相關研究實驗,均圓滿的順利完成了畢業論文,這種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為學生今后進一步深造和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2015年,2名學生在本中心完成的畢業論文《轉化生長因子β多抗制備及其生物活性檢測》和《截短型轉化生長因子β-Ⅱ型受體tTGF-βRⅡ的制備及生物學活性檢測》獲得校優秀畢業論文,在省級期刊3篇。結果表明,參與課題的醫學生興趣濃厚,全部按時完成了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通過科研訓練醫學生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和實驗技能,使他們受益匪淺。這種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即為醫學生今后工作和科研打下扎實的基礎,又協助指導教師做好科研工作,而且有利于醫藥研究中心實驗室的平臺建設,取得了一舉三得的結果。
4 體會
4.1 促進指導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
在知識大爆炸的當代,盲目一味的追求知識的量是不可取的。故此,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模式構建課程型課題勢在必行,使醫學生從傳統的熟練技能的學習向發展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方向轉化,實現教師教學思想觀念和教學能力的全面轉變。
4.2 有利于醫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我國教育界一直視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主導作用的主張為經典論斷。然而伴隨教育科學和心理學的陸續進步,有些學者開始覺察到該論斷過分夸大了外在因素的元素,卻忽略了人的主管能動性對人發展的所起到的不可忽視的作用[13]。在科研訓練工作中,我們發現,醫學學生科研意識和能力弱,動手能力不夠,不能滿足崗位需求而造成的。科研訓練將針對性的在實驗室對醫學生提升其科研能力進行探討,既有較強的針對性,同時還具有實用性。
4.3 激發醫學生的學習興趣
指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根據社會的需求,積極申報承擔科研課題,開展大學生科研訓練,吸收大學生參加指導教師的科研工作。指導教師可將科研課題的局部內容或部分實驗交給學生,并盡量做到與他們的專業知識相吻合。這樣,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實施傳、幫、帶,使學生有機會和研究人員接觸,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研究問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