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機構年度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本次年度考核工作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組織實施,成立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局長王亞偉為組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相關業務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質量考核領導小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醫療工傷保險科具體負責組織實施考核工作。
二、考核工作安排
(一)考核采取自查自糾與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結果實行百分制,將年終考核與日常監督檢查、費用審核、市“6+1”季度考核結果相結合。
(二)抽查考核的對象為二甲以上醫院及其他有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其余醫療機構主要以自查自糾為主。
(三)各定點醫療機構對照《考核標準》(附件),逐條進行自查自評,寫出書面年度總結報告,未被抽查考評的于年8月20日前上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醫療工傷保險科(標題用二號宋體字,正文用三號仿宋體字,紙張統一用A4)。
(四)年7月底前為各單位準備階段,8月8日至8月18日為抽查考核階段。
(五)抽查考核方法、內容。
1.情況匯報:聽取定點醫療機構年度工作情況匯報。
2.查閱資料:根據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質量考核標準,查閱有關文件、病歷檔案等相關材料。對住院病歷的抽取,由考核組在醫院病案室隨機抽取病歷20份(離休干部病歷不少于2份),對其檢查分析結果綜合運用。醫院提供門診處方100份。
3.現場檢查:考核組人員深入病房、門診、醫技科室進行檢查;并采取問卷、詢問等形式,了解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執行情況。
4.初評:各考核小組根據檢查的情況對照考核標準進行初步考核評分。
5.確定考核結果:市考核工作領導小組聽取各考核組的情況匯報,醫療工傷保險科、市社保局醫療監督科、費用審核科結合日常監督檢查、費用審核、市“6+1”季度考評結果進行統計計算,形成最終考核結果,并以通報形式公布。
三、獎懲辦法
(一)綜合考評在90分以上者,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按協議將質量保證金全部返還給定點醫療機構,并予以通報表揚。
(二)綜合考評在80-89分者,返還給定點醫療機構全部質量保證金。
(三)綜合考評在70-79分者,返還給定點醫療機構80%質量保證金,其余20%質量保證金并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
(四)綜合考評在60-69分者,返還給定點醫療機構50%質量保證金,其余50%質量保證金并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
(五)綜合考評在60分以下者,扣除全部質量保證金,并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并在全市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
(六)綜合考評在60分以下,且有下列嚴重違規行為之一的,扣除全部質量保證金,終止服務協議。一年后方可重新申請定點。
1.有串換藥品或出售保健品等違規行為,情節嚴重的;
2.有掛床住院、分解住院、延遲出院等情況,情節嚴重的;
3.推遲與治療終結患者結算10天以上,造成不良影響的;
4.聘用無執業醫師資格人員執業的;
5.統籌年度內定點醫療機構因服務質量被投訴達5次以上,經查證屬實的;
6.定點單位名稱、住所、性質等發生變更時,未及時報經辦機構的。
(七)存在下列情況之一者為單項違規特別嚴重行為,將扣除全部質量保證金,終止服務協議。二年內不得申請基本醫療保險定點。
1.偽造病歷、冒名住院、虛報醫藥費用等騙取醫療保險基金,數額較大的;
2.出售假冒偽劣藥品,造成不良影響的;
3.擅自延伸醫療保險刷卡服務的。
第一條為建立和完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保障農民獲得基本醫療保健服務,防止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根據《*市*區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金區政〔2003〕80號)精神,在總結完善前五輪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堅持“政府組織,群眾參與,多方籌資,以收定支,保障適度”的原則。
第三條在本區范圍內,凡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及從事此項工作的部門、單位或個人,都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二章組織機構和職責
第四條*區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合作醫療管委會)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區分管領導任副主任,成員由區委辦、區府辦、宣傳部、衛生局、財政局、人勞局、農林局、民政局、審計局、殘聯等單位組成。合作醫療管委會在區衛生局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合作醫療辦),負責日常業務管理。各鎮鄉(街道)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指定1—2名專職人員負責,人員從各鎮鄉(街道)現有編制中調劑解決。各行政村設立聯絡員,負責處理日常工作。
第五條區合作醫療管委會主要職責:
(一)編制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發展規劃和總體方案,制訂本辦法。
(二)負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宣傳發動、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三)確定年度籌資標準、支付標準及收繳管理辦法。
(四)討論決定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完成上級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五)受區政府委托,定期向區人大常委會匯報工作。
第六條區合作醫療辦主要職責:
(一)負責處理日常工作和檔案管理,制作具體業務操作流程。
(二)負責合作醫療基金管理與合作醫療證件的制作、發放和年檢等工作。
(三)負責確定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協同有關部門對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質量、收費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負責合作醫療審批、審核、報銷等工作。
(五)負責合作醫療基金預決算草案的編制以及基金的財務會計和內部審計工作;做好統計、財務等報表的上報工作,對合作醫療基金的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提供基金預警報告,并基本保證收支平衡。
(六)定期向社會公布合作醫療基金運行情況,主動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監督。
(七)定期向區合作醫療管委會及上一級合作醫療辦報告工作,并負責對各鎮鄉(街道)合作醫療辦工作指導與督查。
(八)負責調查處理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關的舉報和投訴事件,確保參保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第七條各鎮鄉(街道)合作醫療辦主要職責:
(一)負責處理日常工作和《花名冊》、檔案管理。
(二)負責《合作醫療卡》的發放、年檢工作。
(三)負責醫藥費用審核、報銷、發放工作。
(四)負責定期向社會公布合作醫療基金運行情況,協同有關部門對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質量、收費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五)完成上級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參加對象及其權利和義務
第八條參加對象:
除已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及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外,其余戶口在本區的農民均可以戶為單位參加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父母與子女分立的,父母可與其中任何一個子女設定為一戶)。戶口掛靠、戶口暫寄等在我區農村的且未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及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者,以其戶口所在戶為單位參加。非本區戶籍的外來務工人員在試點企業(單位)自愿和達到規定參保率的前提下,也可參加。
第九條參保者的義務和權利:
(一)按期足額繳納合作醫療費用。
(二)自覺遵守本辦法及各項規章制度。
(三)在指定醫療單位就診和逐級轉診。
(四)按照本辦法的規定享受醫藥費用補償。
(五)每兩年進行一次(兒童、學生為每年一次)免費健康體檢。
第四章基金籌集與管理
第十條籌集標準與來源:
(一)2009年度基金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政府財政補助每人110元,個人繳納40元。非本區戶籍人員參加本區合作醫療不享受政府補助。
(二)農村五保戶、特困戶、低保家庭和特困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其合作醫療個人出資部分全免,由鎮鄉(街道)和區財政各負擔50%。
第十一條籌集辦法:
(一)基金籌集以整戶參保為原則,一次性繳清。2009年參保者個人繳納部分由戶口和企業(單位)所在地鎮鄉(街道)與村委會負責籌集。并出具財政監制的統一專用票據。
(二)個人繳納基金,由各鎮鄉(街道)籌集后于20*年12月25日前統一上繳到區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專戶,方可享受本辦法的各項補助。在規定收繳入庫日以后不辦理資金退補手續。
(三)有條件的鎮鄉(街道)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對本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農民給予資金扶持,但農民個人繳費標準不應低于20元。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贈資金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
第十二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管理實行“區級統籌、統一管理、集中核算”的原則,基金使用遵循“以收定支、統籌使用、收支平衡”的原則。
第十三條合作醫療基金由區合作醫療辦管理,在全區范圍內統籌使用,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借支挪用。區合作醫療辦接受區合作醫療管委會和財政、審計部門監督。每年收支帳目定期向社會公布,基金結余轉入下一年度使用。基金結余或虧損數額較大時,由合作醫療管委會報區政府批準,調整基金籌集標準或報銷比例。
第十四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籌集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內容。以鎮鄉(街道)為單位參保率必須達到95%以上(其中農民自愿參保率要在90%以上),不足部分合作醫療基金由各鎮鄉(街道)從自有財力中補足,并及時劃撥至區合作醫療基金專戶。
第五章定點醫療機構的確定與管理
第十五條區屬各醫療機構(包括符合《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規定,服務規范、服從衛生業務部門管理的村級醫療機構)及具備住院條件、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均可向區合作醫療辦申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資格。區合作醫療辦按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和實際需要,確定定點醫療機構。
第十六條區合作醫療辦與各定點醫療機構簽訂協議,明確責、權、利。
第十七條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對違反有關管理制度的單位和個人要追究責任,區合作醫療辦有權取消其定點機構資格。
第六章報銷辦法
第十八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者在參保期內,因患病而在定點醫療機構門診或住院,其醫藥費可按規定比例報銷。
(一)門診報銷:參保者在*區屬各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發生的門診醫藥費用(可報銷費用)按30%比例(其中:源東按35%比例)報銷,不封頂。
(二)在各市屬定點醫院就診的門急診費用(可報銷費用)年度內累計超過2000元以上的,超出部分按30%的比例報銷,年度內封頂額3000元。
(三)實行3類特殊病種(尿毒癥血液透析、惡性腫瘤放化療、重度精神病)門急診費用(可報銷費用)按市屬住院標準補償。
(四)參保人在保障期內住院分娩合法生育的,憑參保人(產婦)的合作醫療卡、身份證、準生證、出生證明,領取一次性生育補償金,在區屬定點醫院住院分娩的每例補償300元,其他醫院住院分娩的每例補償200元。
(五)住院實行分段報銷,具體報銷標準如下:
10000元以下,支付40%;
10001元至30000元,支付50%;
30001元以上,支付60%。
總報銷款為各段報銷款的累計數額。
在區屬各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報銷比例在現有各段上提高15%。
在非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不需要區合作醫療辦審批同意,但只有在縣級以上(含縣級)或Ⅱ級以上等級并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費用才可報銷,標準按定點醫院標準的80%報銷。
年度內多次住院的,實行分次報銷,除3類特殊病種(尿毒癥血液透析、惡性腫瘤放化療、重度精神病)住院醫療費用(可報銷費用)分段累計外,不得累計報銷。
一次性生育補償金、特殊病種、大額門急診費用及住院報銷累計最高限額6萬元(其中中小學生住院報銷年度內最高封頂7萬元),對連續參保人員住院報銷封頂額逐年提高1000元(從20*年起計)。
第十九條報銷手續:
(一)門診報銷:參保者在*區屬各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結帳時,其門診醫藥實際報銷費用由區合作醫療辦與各定點醫療機構按月結算,其余由定點醫療機構直接收取,門診報銷基金實行實報實銷定額管理制度,門診報銷基金按全區統籌每人每年最高限額26元。
在市屬定點醫院就診的門急診費用累計每年2000元以上部分,于當年12月25日至次年的1月25日期間,憑合作醫療參保卡和身份證明,統一到區行政服務中心報銷窗口辦理。所有門診報銷必須使用發票原件及附方,否則不予報銷。跨年度不予報銷。
(二)住院報銷:參保者在定點醫院出院結帳時,憑合作醫療參保卡和身份證(未滿18周歲者帶戶口簿或戶籍證明,特殊病種須審批后方可分段累計)在定點醫院指定窗口當場報銷;在非定點的縣級以上(含縣級)或Ⅱ級以上等級并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出院后憑合作醫療參保卡、身份證(未滿18周歲者帶戶口簿,特殊病種須審批后方可分段累計)、病歷(或出院小結)、費用總清單(或醫囑復印件)、住院發票等材料直接到區行政服務中心報銷窗口報銷;所有住院報銷必須使用發票原件(參加過商業醫療保險者允許憑加蓋公章的發票復印件并附商業保險保單復印件),否則不予報銷。市、區各醫院住院報銷從出院之日起3個月內辦理有效,外地非定點醫院的報銷從出院之日起6個月內辦理,逾期不予辦理報銷手續。
生育金補償:憑參保人(產婦)的合作醫療卡、身份證及準生證、出生證、出院小結,到戶口所在地衛生院合作醫療報銷窗口,領取一次性生育補償金。有效時間為出院后6個月內辦理。
在各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跨年度的參保人員,按出院日期所在年度的報銷政策辦理補償手續。
第七章獎懲
關鍵詞:基層醫院;基本藥物制度;現狀;問題;對策
隨著醫藥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為確實解決醫療行業以藥養醫的痼疾,降低群眾治療疾病的經濟負擔,減少了農村患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發生。為此,國家發改委、衛生部等9部委于2009年8月聯合出臺《關于建立國家疾病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并頒布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09版),標志著我國基本藥物制度在基層醫院開始實施【1】。我院于2011年1月執行基本藥物制度以來,已有二年有余,現將我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建議,作如下報道:
1 我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現狀
1.1、基本藥物的采購現狀。我院根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09版)》,國家確定了包括西藥、中成藥共計307種,江蘇省根據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意見,另增補290種,我院采購的基本藥物種類達到597種【2】。2011年1月-2011年12月底我院采購國家基本藥物58.13萬元、江蘇省增加基本藥物45.69萬元,省增采購基本藥物采購比例為44.01%,明顯高于有關部門規定的省增基本藥物采購比例不超過35%的文件精神。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采購國家基本藥物86.44萬元、省增基本藥物采購31.28萬元,省增采購占比26.57%。統計基本藥物的及時率:2011年度1周及時率85.72%,三日及時率67.74%。2012年度1周及時率92.45%,三日及時率82.56%。
1.2、基本藥物使用現狀。我院使用農村合作醫療平臺,所有藥品都為基本藥物目錄內的藥品。否則在計算機不能夠錄入,保證了基本藥物的使用率為100%。基本藥物制度實施零差率銷售,絕大部分藥品價格較實施前大幅降低,門急診次均藥費為23.25元,較未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前下降26.76%,住院次均藥費為1659.34元,平均下降34.12%。
1.3、基本藥物報銷現狀。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制度與新農合相結合,使得藥品零差價的基礎上進行報銷,2011年度門診報銷比例為35%、住院報銷比例為65%,2012年度門診報銷比例為40%、住院報銷比例為85%,特別是新農合慢性病管理的患者,門診用藥可報銷60%,患者藥費支出大幅度下降,門急診和住院人次數明顯上升。
2 存在問題
2.1、基本藥物目錄藥品不能完全適應基層醫院用藥習慣。基本藥物是國家組織相關專家,參考國際成功經驗和藥品有效信息精選出來的藥品,多為價格較低的普通藥品,基本能夠滿足基層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3】。但是,通過二年來的臨產實踐,我們發現兒科、婦科、五官科、口腔科及急救藥物嚴重不足,特別是急救藥品,用藥用藥量少,價格低廉,往往不能夠滿足臨床需要。再者基層醫療機構專科疾病,往往需要專科用藥,而基本藥物目錄不在其中,往往不得不放棄部分醫療服務,使患者再次流入三級醫院,醫藥費用支出增加。慢性病患者用藥多為省增基本藥物,但使用比例的控制,導致醫療機構限制用量大、價格高的省增基本藥物的采購,導致患者投訴或醫患糾紛。
2.2、基本藥物制度與新農合平臺結合,規定醫療機構根據參合人數定額報銷,報銷超出的部分由醫療機構自負,導致醫療機構在新農合資金緊張時,大幅度減少用量大,價格高的基本藥物采購。新農合慢性病管理的患者本身常年用藥,并且只能指定醫療機構購藥,藥品的時斷時有促成了醫患關系緊張,投訴增加,滿意度降低【4】。
2.3、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打破了以藥養醫的傳統。目前基層醫療機構收入主要來源的業務收入和財政補助,基層醫療機構人員工資和其他待遇都出現明顯的提升,說明新醫改過程中,基層醫務人員收入得到保障。但目前,財政補助額度不夠、不能及時到位,導致基層醫療機構收入增長緩慢,影響到了工作人員收入提高,也影響到了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效果。基層醫療機構在身缺少藥品凈收入的情況下,通過增加檢查項目和提高診療費用,會導致“三合理”制度執行不到位。
2.4、部分常規藥品因成本上升,生產廠家停止生產或減量生產,導致醫療機構藥品缺貨甚至斷貨,導致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醫療機構的業務發展。個別藥品價格較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前提高不少,患者難接受或不理解,易促成患者投訴和醫患矛盾。
3 對策及建議
3.1、基本藥物制度實施仍處在初期階段,在生產和配送環節存在不足,導致藥品供應中斷,各醫療機構應該根據上年度同期用量和機構發展情況,建立藥品貯備機制,保持三個月正常用量的庫存。
3.2、藥品采購應采取多元化機制,設定一定比例的網下采購權利,以便在斷貨,缺貨或是急需藥品時,做到自主采購,同時采取不同的支付政策。衛生行政部門建立健全網下采購藥品的監管制度,保證合理、合法、合規【5】。
3.3、加大基本藥物制度的宣傳力度,在基層醫療機構診療區設立咨詢處,公開基本藥物在采購、管理、使用、報銷等方面的相關信息。讓患者充分理解目前基本藥物制度現狀,加強與醫務人員的配合力度,減少投訴,促進基本藥物制度穩妥推進。
3.4、加強新農合報銷監管力度,杜絕違規虛假報銷,控制慢性病用藥的處方量和報銷比例,杜絕此類藥品重新進入流通環節,減輕新農合資金壓力,保障基本藥物制度健康發展。
3.5、基本藥物制度是新醫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藥品政策,它不能解決所有藥品相關問題。建議應該不斷完善國家和地方的藥品政策,藥品管理部門應在源頭上抓好藥品的管理,不僅僅抓藥品的治療和采購,更要抓好藥品的流通,為基本藥物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健康環境【6-7】。
4 結語
基本藥物制度是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取的藥品,是新醫改的重點工作之一。
在基層醫院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院門急診次均藥費為23.25元,較未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前下降26.76%,住院次均藥費為1659.34元,平均下降34.12%,極大的減輕了群眾的經濟負擔,初步遏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但是,在二年的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還存在著不少問題,通過以上的問題分析,我們結合我院的實施現狀,提出上述一些不成熟的建議,以期能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和探索,旨在促進基本藥物制度在基層醫院順利實施,保障患者的基本疾病的診治需求。
參考文獻:
[1]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關于建立國家疾病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的通知[z],2009。
[2]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z],2010。
[3]池春明,歐湘峰,潘柳嬋。基層醫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存在的問題分析[J],中國藥房,2011,22(48):4600-4601。
[4]謝杏苗。基層醫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效果分析[J],現代醫院,2011,11(11):92-93。
[5]劉也良。藥品采購形式需要多元化[J],中國衛生,2012,7:44-45。
一、藥事管理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工作總結
1、2015年共召開**市藥事管理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工作會議3次,建立**市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質量體系,設定質控指標60多項;建立**市靜脈藥物調配中心的質量控制體系;開展**市民營醫療機構的專項培訓與督導檢查。
2、組織開展**地區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規范化管理培訓,對**地區醫療機構藥學人員、管理人員培訓500人次。
3、2015年4月16日-19日,舉辦了2015年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全程質量控制規范化培訓》暨全市醫療機構藥房負責人及骨干藥師培訓班。全市73家市屬醫院、縣區醫院及民營醫院的150多名醫務人員參加了培訓。培訓完成后發放了學分和培訓合格證。
4、2015年10月23日,舉辦了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藥品風險管理與臨床用藥安全研討》暨“匯聚藥師愛的力量”安全用藥科普骨干培訓活動。全市20余家市屬醫院、縣區醫院及民營醫院的100多名醫務人員及骨干藥師參加了本次培訓,有效促進了我省藥品風險管理,為建設一支穩定的具有較高水平的藥學科普骨干隊伍,以及我省各基層醫療機構能夠開展常態化的安全用藥藥學服務奠定了扎實的專業化基礎。
5、2015年12月2日下午-12月4日,舉辦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等級醫院評審—藥事和藥物使用管理與持續改進培訓班》暨醫院發展人才培養項目藥事管理專業人才培訓班,共有近30家市屬醫療機構,120余名相關專業醫、藥、管理人員及其他從事藥學工作的相關人員參加。
6、組織**地區優勝杯藥師技能大賽參賽選手遴選工作,派出優秀青年藥師參加省級、國家級競賽工作。
7、組織專家對**地區靜脈藥物調配中心建設預評估、審核驗收工作。2015年共完成5家醫療機構靜脈藥物調配中心建設預評估、審核驗收工作,分別是:**市兒童醫院、石林縣人民醫院、富民縣人民醫院、祿勸縣中醫院、**昆鋼醫院(**市第四人民醫院)。
8、 完成**市衛計委委派的指令性活動,組織專家參加等級醫院評審指導工作,多名專家到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專項培訓和指導。
9、 初步建立了**市靜脈藥物調配中心質量管理控制體系。
10、為更好的促進**地區醫療機構合理用藥、提升管理水平,為衛生行政部門提供決策依據,質控中心承擔并完成**市科技計劃項目《**市區域性藥事管理質量控制監測管理平臺建設及應用拓展項目》。
11、完成質控中心日常管理工作,如:(1)**地區麻醉藥品電子印鑒卡管理。(2)**地區麻醉藥品使用情況月報表報送管理。(3)**地區民營醫院抗菌藥物采購目錄備案管理工作。(4)**地區醫療機構合理用藥調研工作。
二、醫院感染質量控制中心工作總結
1、召開市質量控制中心工作會議。
2、與全國兒童醫師協會、市延安醫院、市兒童醫院聯合舉辦醫院感染培訓班。
3、匯總總結2014年組織的市縣區醫院現患率調查及結果分析及反饋。
4、組織市縣區醫院、部分民營醫院開展2015年度現患率調查。
5、授市衛計委委托參與市醫管局組織的埃博拉、禽流感傳染病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專題培訓。
6、參與市醫管局組織的市、縣區級等級醫院追蹤檢查工作。
7、參與市醫管局組織的市、縣區級改善服務行動計劃的檢查工作。
8、參與市醫管局組織的醫院現場驗收工作。
9、參與市血透質量控制中心質量管理標準制定。
10、參與完成市衛計委委托**市民營醫院人才培養項目系列培訓班工作。
11、授云南省**空港經濟區社會事務管理局委托做**空港經濟區醫務人員感染知識培訓。
12、聯合市藥事質量控制中心參與靜脈配置中心驗收工作及質量檢查工作。
13、組織并聯合市護理質量控制中心完成對富民縣區域《富民縣基層醫療機構基層人員醫院感染防控技術培訓班》。
14、組織完成《呈貢縣基層醫療機構基層人員醫院感染防控技術培訓班》。
三、臨床病理質控中心總結
(一)主要完成工作
1. 全面開展并分級完成全市各級醫院年度室間質控評價工作。
2. 積極加強全市各病理科室間聯系,加強上級醫院對地區醫院的指導與監督。
(二)存在問題
1.少量單位和科室領導依法行醫、依法執業理念仍淡薄,對病理科的整體管理不足。
2.**市各病理科普遍存在科室房屋面積嚴重不足,很難符合三級醫院≥500㎡,二級醫院≥250㎡的標準,直接影響到科室生物安全布局與有毒、有害試劑的存放,同時造成病理科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及科室財物的安全存在隱患。
3.各級醫院病理科人材短缺、人材難求或人材難留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尤其在基層縣級及以下病理科更為突出,需要各級領導加強關注和支持,使病理科的人材培養和梯隊建設落到實處。
四、病案質控中心工作總結
1、2015年質控中心組織對全市所轄醫療機構(病案管理現狀和病案信息統計水平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全市病案質量控制和病案信息利用現狀。
2、通過QQ聯絡平臺轉發病案管理新進展、相關規定標準、評價情況等信息,同時答疑解惑,增進各醫院間的聯系交流,進病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3、2015年借衛計委等級醫院復審的東風,對尋甸縣人民醫院、東川區人民醫院、晉寧縣人民醫院、晉寧縣二院、西山區醫院、五華區醫院、石林縣醫院、宜良縣醫院、宜良二院等9家醫院進行了病案首頁填寫質量、病案管理質量、統計數據質量等方面進行了檢查,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4、為**市衛生信息中心信息平臺建設提出病案管理相關要求和建議,為信息平臺涉及病案管理指標的建立提供幫助。
5、在**市衛計委的領導組織下完成了對民營醫院進行的病案管理專業的授課培訓任務。
6、2015組織舉辦市繼教項目“病案管理質量提升與病案信息利用”培訓。
7、市質控中心成員作為督導檢查專家,參與了省衛計委組織的病案首頁填報質量督導檢查,為提高病案首頁填寫質量,推進DRGs工作取到積極作用。
8、延安醫院作為**市病案管理質控中心的掛靠單位,對我市多家醫院提供了學習培訓條件,本年度接受了市轄區內的6家醫院的參觀學習,對1家醫院進行了現場人員培訓。
五、超聲診斷質量控制中心工作總結
1.質控中心自身建設情況
2.質控中心活動開展工作情況及承擔政府委托相關工作
3.科研工作及其他工作
六、傳染性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工作總結
1.申報云南省傳染性疾病診療質量控制中心
2.完善規章制度,扎實推進中心工作
3.積極開展各類學術活動
4.開展對基層醫院的對口幫扶工作,提高基層醫院傳染性疾病的診療水平
5.積極開展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演練和醫療救援工作
七、護理質量控制中心工作總結
1.健全組織管理體系
2.積極參加**市衛生計生委組織相關工作會議,認真完成指令性任務
3.承辦繼續醫學教育
4.履行監管職能,積極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對省市醫院進行檢查、驗收及指導
5.發揮醫院專業技術和人才優勢,強化對口幫扶,支持基層醫院共同發展
6.設計調查問卷,積極開展護理科研
八、急診醫學質量控制中心工作總結
1.召開質控中心成員會議,討論健全急診醫學質量控制體系和質量控制工作制度。
2.成功舉辦《**市第二屆危急重癥診治新進展暨急診護理安全培訓班》
3.邀請省級醫院急診專家共同探討急診急救質量控制體系的完善,加強與省級質控中心和市內各級醫院的聯系
4.定期由高年資醫師到縣區級、民營醫院進行急診急救專業知識講座、技能培訓。重點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卒中的相關指南和急救流程進行具體培訓和指導,保證患者在基層醫院得到準確、及時的救治。
5.召開質控工作研討交流會,探討現有急診醫學質量控制體系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6.不足之處:對我市二級以上醫院急診科現狀調研工作,急診科人員、 設備、 技術、 制度、 規范、科研等情況的數據統計尚未完成,需在下一年繼續完善。
九、口腔疾病診療質量控制中心工作總結
1. 組織本質控中心成員不定期學習貫徹執行醫療衛生有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規章、技術規范、指南和標準,同時對口腔疾病診療新技術進行學習和交流。
2. 參照“《臨床技術操作規范-口腔醫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4年第1版”和“《臨床診療指南-口腔醫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年第1版”, 組織**市口腔疾病診療質控中心成員繼續完善制訂與修訂口腔醫學專業臨床診療指南和技術操作規范,為**市區域內口腔疾病診療的規范化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3. 2015年3月舉辦國家級醫學教育項目1項(現代根管治療臨床實戰,參會學員近百人)促進了**區域口腔臨床醫生對現代根管治療技術水平的提高。
4. 2015年8月舉辦省級繼續教育項目1項(咬合功能與美學修復統一的合學研討會,參會學員百余人),介紹與修復緊密相關的臨床咬牙合風險管理問題,包括前牙磨耗的美學修復方案,種植修復的美學重建,顳下頜關節的臨床檢查,鼾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臨床診療,修復中的咬合設計及影像學防控咬合風險,影響椅旁系統修復療效的因素,提高了參會口腔臨床醫師對修復相關牙合學重要性的認識水平。
5. 2015年8月與常青藤培訓合作舉辦了“日本口腔咨詢師論中國口腔醫療機構發展及未來”培訓班,內容涵蓋了“中國口腔醫療市場的分析報告、CPTP口腔機構管理體系說明”等內容,參會學員近70人,使學員在口腔機構管理水平方面得到了提高和進步。
6.2015年9月,我中心根據市衛生局工作安排和要求,制定了2015年**地區民營口腔醫院(診所)疾病診療質量控制培訓方案;2015年11月,受市衛生局委托,為了進一步提高民營口腔醫院(診所)醫護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推動民營口腔醫院(診所)加快發展,我中心于2015 年11 月30 日至12 月1 日舉辦了**市民營醫院發展人才培養項目口腔疾病診療專業人才培訓班。
十、臨床檢驗質量控制中心工作總結
1.繼續推進了“依法依規、規范臨床檢驗質量控制與管理”工作。重點培訓國家的規范性文件和技術指南、等級醫院標準等,提高對臨床檢驗質量控制的管理和技術知識與認知,實訓質量控制操作技術。
2.開展了部分綜合性二級甲等和三級甲等醫院檢驗科的臨床檢驗質量現場調查和實地指導工作
3.為科學規范管理檢驗質量并得到有效的持續改進,中心2015年積極開展檢驗質量指標管理軟件平臺,由于所涉及的管理范圍廣,內容多,目前該平臺建設基本完成了比較難的室內質量控制數據的自動提取與與自動分析模塊的開發,處于試運行階段。下一步將進入國家衛計委要求的其它質量指標管理模塊的建設。
十一、臨床營養質控中心工作總結
1.對**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市兒童醫院和**市延安醫院臨床營養科的醫院定位、人員基本配備、腸內外營養及飲食管理及營養科會診、查房、門診等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完成了**市臨床營養科現狀調查報告,針對我市營養科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措施。
2.編制了《**市臨床營養質控中心手冊》,完善了臨床營養專業的質量控制標準和技術操作規范,改進了臨床營養專業質量控制,督查方案,制定方案實施路徑。**市臨床營養質量控制中心在對每一個醫療單位臨床營養工作進行管理和質量控制及業務指導、技術培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從而使**市臨床營養工作逐步規范,促進了臨床營養工作的發展。
3.2015年9月通過講座培訓方式,對臨床營養從業人員及食堂管理人員進行了六步洗手法培訓。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介紹,使工作人員學有所用,為今后醫院食堂質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礎。
4.2015年12月召開了年度成員會議。完善本年度中心工作制度及實施路徑,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人員分工。并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質控對象、中心成員匯報本年度質控中心工作,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中心工作。
十二、內分泌疾病診療控制中心工作總結
1.成立并完善質控中心專家組
2. 協助**市其它醫院內分泌專業建設,有效促進內分泌疾病診療水平。并加強技術隊伍人才建設,全面實施開展各項技術培訓工作。
3.**市內分泌診療控制中心為加強對基層醫院支持,全面有效開展內分泌科科的質量控制工作,定期派專家到基層醫院指導協助工作。對**市內分泌科的管理、質控、運作進行調研,采用多形式進行現場督導檢查。
4.在修訂質控標準方面,建立內分泌科專業醫療、護理方面各種診療常規、規章制度和工作職責,并不斷修訂完善;落實執行有關的技術標準、準入制度和操作規范,嚴格執行手術分級授權制度; 目前已完善的有2型糖尿病診療的質控標準。目前已開展臨床路徑(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Graves病)和單病種管理,規范醫療行。
十三、眼科疾病診療質量控制中心2015年工作總結
1、已經召開質控中心成立大會,正式任命質控中心成員并發放聘書,組織學習《**市醫療質量控制評價中心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本中心的定位和職責,制定《**市眼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工作制度》;
2、積極準備建立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眼科醫療質量監控網絡和信息點,準備進行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眼科現狀調研工作,制定《**市眼科醫療機構現狀調查表》,對全市范圍內眼科進行摸底調查,根據調研結果書寫**市眼科專業醫療質量評估報告,提出客觀的建設意見,并上報醫院管理局。
3、積極準備本中心信息數據上報系統(擬設立群QQ號或微信號),準備開展本專業數據及資料的建立工作,準備做好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眼科人員、設備、技術、制度、規范、科研等情況的數據統計,制定《**市眼科醫療質控分析表》。定期向市醫院管理局上報質量分析評估情況并同時向各醫療單位反饋,通報全市眼科醫療質控情況。
摘要:醫療衛生人才是決定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關鍵,也是我國醫療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本文通過統計年鑒的數據分析和實地基層醫療機構的調查得到,基層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參差不齊,數量缺乏、能力薄弱等多種問題。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促進基層醫療機構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在新醫改政策的指導下,本文提出了加快加大基層醫療人才隊伍建設幾種策略。
關鍵詞:新醫改;基層醫療機構;現狀;人才建設策略
0引言
2009年新醫改方案的出臺,2011年“兩會”后出臺的《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為基層醫療機構人才發展提供了契機。在新醫改形勢下,基層醫療須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快速提升衛生人員的整體素質,是促進衛生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也是我國醫療改革的成敗關鍵之所在。因而現階段在《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指導思想下,對人才隊伍的建設應抓住發展的機遇,深化改革的力度、加快改革的步伐,取得更高的績效,為老百姓提供優質低廉的醫療服務,為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貢獻一份力量。
1基層醫療機構的現狀
根據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和2010陜西省統計年鑒數據分析:全省80個縣,918鎮,655鄉以及172個街道辦事處。全省人口總數為38528156,其中鄉鎮人口24318767,占總人口數的63%。全省醫療機構8565個,其中鄉鎮醫療機構172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33個,鄉鎮和社區醫療機構數占全省的24%;全省床位134464張,其中鄉鎮醫療機構床位2832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床位2237個,鄉鎮和社區床位占全省23%。全省衛生技術人員162861,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9745人,執業醫師57244,注冊護士405223;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27309,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技術人員3768,鄉鎮和社區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占全省19%。把區域人口數和其對應衛生技術人員數、床位數進行對應分析,得到:每千人口床位數鄉鎮0.93,低于每千城市人口醫院床位數3.26;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鄉鎮3.14,遠低于市6.74,全省4.46;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鄉鎮1.36,遠低于市2.59,全省1.81;每千人口注冊護士鄉鎮0.79,遠低于全省1.42,市2.52。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到基層醫療機構配置的衛生資源及其缺乏,承擔著全省70%-80%的醫療任務,配置的衛生資源卻只有總體衛生資源的30%左右,所承擔的醫療任務和所享有的衛生資源及其不平衡,限制了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水平的提高,給其發展帶來了很多的桎梏。并通過對陜西省部分基層醫療機構調查得到,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現有醫療服務不能滿足老百姓對衛生服務需求、醫療設備相對較差、技術也較落后、醫療服務質量不高、科研能力薄弱、醫務人員缺乏、職稱學歷低、素質不高等。在新醫改政策的主導下,基層醫療機構正處于轉型期,要想改變其生存狀況和解決當前凸顯的問題,首要的是解決人才隊伍建設問題,這是關系到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核心問題。因而各基層醫療機構應在政府的指導下,加大加快人才建設,培育能滿足市場需求和促進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人才隊伍,促進整個陜西醫療服務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
2基層醫療機構人才建設策略
2.1 政府加強宏觀調控,提供人才建設的政策支持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和政策導向,通過項目支撐,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資,完善相應的配套措施,對基層醫療機構資源合理配置,強化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加快衛生人才資源開發,使衛生人才總量,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總量穩步增長,人才結構明顯改善,醫療質量明顯提高,形成一支在本地區具有一定優勢的高層次人才群體[1]。政府可通過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和政策制度的制定,加大財政投入,加快基層衛生人才的建設。如合理安排專項補助,進一步完善三級醫療服務網絡;安排專項資金加快全科醫生的培訓和后期教育,并且可與醫學院校聯合,培養定向生;減少戶籍政策的限制、提供購房的優惠,為當地基層醫療機構引進人才提供便利條件。
2.2 加快全科醫生的培養步伐,培養適宜人才為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隊伍建設問題,《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提出,今后10年將通過多種途徑培養30萬名全科醫生,逐步形成一支數量適宜、質量較高、結構合理、適應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需要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陜西省應按照國家總體部署,結合《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加快全科醫生培養的步伐,解決基層醫療機構缺醫的情況。其一規范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將全科醫生培養逐步規范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2]。其二大力開展基層在崗醫生轉崗培訓。對符合條件的基層在崗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按需進行1-2年的轉崗培訓。2010年,針對我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隊伍水平參差不齊、素質總體不高,由省衛生廳、教育廳和財政廳聯合制定了“陜西省基層醫療機構萬名醫生培訓項目實施方案”。其重點以培訓全科醫生為重點,對陜西省在崗的鄉鎮衛生院醫生和社區醫生進行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培訓。此項目每年培訓2000人、從2010年9月份開始,到2015年12月結束,共計劃培訓1萬余名基層全科醫生。
2.3 完善醫學教育體系,為人才建設提供蓄水池目前陜西省的醫學院校主要有:交大醫學院、陜西中醫學院、西安醫學院、陜西醫科學院,延安大學醫學院。每一個醫學院校都有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根據現階段醫療改革發展和市場對醫學人才的需求,醫學院校要拓寬專業領域,確定基層人才培養專業適應性,針對省內不同區域的醫療衛生需求,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緩解群眾看病難問題。在招生階段設立面對基層招生類別,解決高等院校畢業生全科醫療技術較差,缺乏實際能力的問題,與此同時適當降低錄取分數段,減免學費,畢業后直接分配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并鼓勵其他大學畢業生、研究生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由政府制定相關提升和經濟補助政策,切實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醫療技術人員的政治和經濟待遇。在課程的設置上,醫學本科教育內容中應增加預防、保健、康復等全科醫學的課程,使醫學生在大學期間學到作為醫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為將來做全科醫生或專科醫生打下堅實基礎[3]。
2.4 深化人事改革,為人才建設提供運行環境各醫療機構深化人事改革,參照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手段,優化人才管理機制。其一醫務人員招聘上,實行聘用制度、崗位管理制度,開展按需設崗、按崗聘用、競聘上崗、合同管理;其二逐步建立績效考核體系,把醫務人員工作績效同其工作數量、質量和服務對象滿意度、居民健康狀況改善等指標結合起來,其考核的結果同醫務人員的薪酬、晉升、后期培訓相掛鉤。其三在薪酬體系設置上,對衛生人員不同的補償模式將產生不同的行為結果,在制度設計時應充分考慮補償模式對醫護人員行為的影響,最理想的報酬體系能以合理的資源分析方式激勵員工提供高質量、有效的醫療服務[4]。其四完善分配激勵機制,在堅持按勞取酬、優績優酬,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基礎上,適當拉開醫務人員收入差距,并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有突出貢獻的醫務人員重點傾斜,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進一步鼓勵優秀的醫務人員。
2.5 加快硬件設施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為人才建設提供運行平臺基層醫療機構硬件設施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相對大醫院和中心醫院來說薄弱,因而對吸引、留住、培養人才不利。在新醫改政策的指導下,政府對基層醫療機構實行專項補助及經常性收支差額的補助。并整合現有資源,進行多方籌集資金,在一定基礎上吸納社會資本,加大硬件設施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改變基層醫療機構由于硬件建設薄弱、信息化缺乏造成醫療條件差、醫療服務水平低、人才流失的現象。其配套的硬件設施能基本滿足所在區域醫療服務的需求,有利于醫務人員技術水平的發揮,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對信息化的建設,合理安排好進度和具體工作,建立基層醫療機構的管理信息系統,提供基層醫療機構的規范化服務水平,促進人才的培養。
2.6 促進醫療人員流動制度,促進人才進一步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取得基層醫療機構和上一級醫療機構的聯系,實現人才的雙向流動機制。如對于高一級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應定期到基層醫療機構坐診,為患者提供先進的診療技術,為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提供技術咨詢和輔導,從而提升醫療的衛生服務水平。對于基層醫療機構人員應通過選撥或定期輪換到高一級的醫療機構進行學習,提高醫療水平和處理復雜病情的能力。在西安、榆林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可以從根本上建立醫療人員流動制度,其結果作為晉升和加薪的條件之一。結合國外的經驗,主治醫師以上的醫療技術人員,必須有相應的基層醫療工作經歷,才能晉升職稱;已晉升主任醫師的醫療技術人員,每年必須有一定時間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才能調升工資。
3總結
從根本上說,基層醫療機構要想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必須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促進人才隊伍的建設。在政府政策的主導下,改革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并致力于全科醫生培養和進一步深化人事改革;提供相應的資金保障,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充足的條件,為更好提供醫療服務打下夯實的基礎,為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提供堅強的后盾。
參考文獻:
[1]蔣文華,孫曉平.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實踐探索[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1年31(5):448-449.
[2]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23號.
二0一九年上半年,我所堅持在縣衛計局和市衛生監督局的正確領導下,以醫療衛生監督、生活飲用水衛生、公共場所衛生以及傳染病防治監督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執法力度,積極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現將我所2019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衛生行政許可情況
1、受理情況:本年度上半年共受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25家,托幼機構衛生保健服務許可7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4家,放射診療許可1家。2、發放情況:本年度上半年共計新發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24家。住宿場所8家,其中招待所1家、旅店7家;美容美發場所14家,其中理發店10家、美容院4家;浴池1家;候車室1家。本年度上半年全縣共計變更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1家(書店)。本年度上半年共計新發黑龍江省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合格證6家,復核黑龍江省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合格證1家。共計新發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4家。共計新發放射診療許可1家。
二、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情況
1、公共衛生、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 我縣目前有各類公共場所164家,(持合格有效健康證392人),其中住宿場所59家,美容美發場所92家,沐浴場所5家,歌舞廳4家,書店1家,游泳館1家,影劇院1家,候車室1家。積極開展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 我縣各類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109家,衛生信譽度等級均為c級。其中住宿場所59家,應量化分級管理47家,已量化分級管理47家,量化分級管理率達100%,美容美發92家,應量化分級管理53家,已量化分級管理53家,量化分級管理率達100%,沐浴場所5家,應量化分級管理5家,已量化分級管理5家,量化分管理率達100%,歌廳4家,應量化分級管理4家,已量化分級管理4家,量化分級管理率達100%。全年共監督管理各類公共場所164家,監督檢查各類公共場所170人次,監督管理覆蓋率達72.5%,建立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檔案161家,建檔率達100%。 開展市政集中供水、二次供水單位、農村小型集中供水單位監督監測、建檔、量化管理工作 目前,轄區市政集中供水單位1家,該凈水廠建檔并進行量化評級,其信譽等級為c級,量化分級管理率為100%,凈水廠14名直接管供水人員都持合格有效的健康證明上崗從業,持證率達100%,凈水廠配備水質檢測化驗室,每月按時對出廠水進行檢測,并將檢測結果上報衛生監督所存檔備案,其所使用的涉水產品有衛生許可批件。二次供水單位43家,建立檔案43份,建檔率達100%,由于43家二次供水單位衛生設施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規范,不具備辦證條件,目前均未取得衛生許可證。積極開展農村小型集中供水設施的監督檢監測工作,監督檢查農村小型集中供水單位34自然村,下達整改意見書34份。其中百噸以上千噸一下集中供水單位3個自然村。農村小型集中供水單位的衛生監督已納入衛生監督協管范疇。
2、醫政衛生監督 我縣正常開展診療活動的醫療機構有80家,縣級醫療機構4家、鄉級醫療機構11家(衛生院)、村衛生所(衛生室)44家、個體診所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企事業診所13家。監督檢查情況:一是貫徹落實省市縣《藍盾行動實施方案》的要求,進一步加大整頓醫療市場打擊非法行醫工作力度,上半年共立案查處無證行醫案件2件、現結案一件罰沒款人民幣貳仟三佰元整;另一件轉交給衛鍵局給予處罰。二是開展醫療機構監督檢查:上半年監督檢查縣級醫療機構4家、鄉級醫療機構11家(衛生院)、村衛生所(衛生室)27家、個體診所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企事業診所 13家,共計63家,在監督檢查中發現有醫療機構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和超診療的違法行為,根據局精神對違法醫療機構13家給予了警告處罰。三是嚴厲打擊非法采供血違法行為,監督檢查中未發現有非法采供血事件。四是開展“保健”百日行動監督檢查工作 此次檢查出動衛生監督員82人次,按照工作要求監督員共排查了各類會館、社區、廣場、公園等密集場所共計40個(家),未發現有開展中醫、中藥診療活動的行為。
3、傳染病防治衛生監督 上半年共檢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63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消毒隔離制度落實
建立有消毒隔離組織、制度,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和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開展了消毒與滅菌效果監測工作,消毒和滅菌效果均達到要求,消毒效果監測合格率達到100%。并對醫護人員進行消毒隔離知識培訓,嚴格執行消毒產品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醫療器械均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醫療廢物監督情況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各醫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廢物能夠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要求實行分類、收集,醫療廢物交接、運送、暫存及處置內容登記完整,設置有醫療廢物管理的監控部門及專兼職人員,建立有管理責任制,制定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都使用專用有標識的黃色包裝袋和利器盒,建立有醫療廢物暫存設施并符合要求。無在院內丟棄或在非貯存地點堆放醫療廢物的情況。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設有醫療廢物暫存間,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疾控中心、城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西興鄉衛生院、孫吳鎮衛生院、四家個體診所和十三家企事業衛生所產生的醫療廢物分別轉運至縣人民醫院或縣中醫院暫存,縣人民醫院和中醫院將收集的醫療廢物集中轉運至黑河市凈城醫療廢物處理廠進行處理,并嚴格執行轉運三聯單制度,其余各醫療機構均自建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并能及時焚燒處理。在監督檢查中發現一家企事業衛生所對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口腔器械未放入專用利器盒內,對其進行警告、罰款人民幣2000元的行政處罰。我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建有醫源性污水消毒處理設施。縣中醫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轉,建立有污水處理管理制度和污水處理意外事故應急方案,配備污水處理工作人員,并經過相關培訓,但因無相關設備未開展污水消毒效果監測。縣人民醫院污水處理設施運轉正常,建立有污水處理管理制度和污水處理意外事故應急方案,配備污水處理工作人員,并經過相關培訓,但因無相關設備未開展污水消毒效果監測,傳染病門診、留觀室和病房無污水局部消毒處理設備設施。
4、職業放射衛生監督 職業衛生 我縣職業健康檢查機構1家,雙隨機抽查中未抽檢,但進行了正常的日常監督,監督覆蓋率達到100%.在檢查見到了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有專人、專柜保管,職業健康檢查設備正常運轉;取得黑龍江省職業病診斷醫師培訓合格證11人。2019年4月25日以健康中國 職業健康同行為主題在人民廣場進行了宣傳活動并發放宣傳冊。放射衛生 2019年上半年對我縣放射診療單位2家,監督覆蓋率達到100%,辦證率100%,(由于各鄉設備的落后和其他原因今年未開展放射診療工作,均開具證明)。放射工作人員佩戴個人劑量劑達到100%,個人健康檔案建檔率100%。各醫療機構對放射診療場所配置了工作人員防護用品(鉛圍裙等)及受檢者的防護用品。
5、衛生監督協管工作 上半年對十二個衛生協管站檢查中,孫吳縣各衛生監督站掛牌齊全,建立健全衛生監督協管組織制度,均設有辦公用房,其房屋有的衛生監督站小于20平方米,站長、副站長均達到職位要求,協管員達到2名.均未配置電腦等協管專用設備。十二個衛生監督協管站工作職責基本落實,都建立健全完善年初計劃、季度計劃及小結、能夠按時限開展衛生監督協管巡查工作、及時上報巡查違法信息。衛生監督協管巡查信息報告率百分百。個別衛生監督協管站未按照建檔情況,各行業監督頻次開展巡查工作。
6、學校、母嬰衛生監督工作全縣共有學校17所,其中城鎮8所,農村9所;托幼機構21所。為提高教育機構衛生保健工作水平,確保兒童身心健康,5月20日,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教體局等10個單位對縣內21家托幼機構進行衛生保健聯合檢查,結合春季傳染病高發期的工作實際,特別是今年春季氣候異常,布置工作,認真細致逐項檢查,避免工作有漏項、有缺項、有死角,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檢查中發現,各個托幼機構重視傳染病防控、飲用水安全。衛生組織機構建立健全,衛生管理制度規范上墻。制定了清洗消毒制度、都建立了傳染病應急預案、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因病缺勤制度和病愈復課診斷、晨檢制度,并嚴格按照制度執行,確定傳染病疫情報告人和公共突發事件報告人,做好相關記錄。備有有效消毒劑,能夠按照消毒配比對教室、樓梯、玩具、門把手進行消毒。傳染病衛生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對托幼機構的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和健康教育,樹立良好的衛生意識,督促他們養成“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的良好的衛生習慣。在每日的晨檢的時候,重點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有發熱、咳嗽、手足口腔是否有皰疹等現象,一經發現立即隔離,通知家長將學生帶離學校治療。并做好登記,上報縣疾控中心和縣衛生計生監督局。此次檢查工作,使各個托幼機構的各項規章制度制定更加規范化,對規章制度執行更加自覺和積極,廣大教師和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更加安全、舒適和美好,盡量減少春季傳染病的發生。
7、計劃生育衛生監督
按照市衛健委《2019年黑河市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監督抽檢計劃》的要求,針對全縣計劃生育工作進行衛生監督,檢查中發現孫吳縣人民醫院和婦幼保健院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獲得母嬰保健執業許可證;從業人員取得母嬰保健考核合格證的人員數分別是14人和7人。符合國家要求,按照上級主管部門審批的計劃生育服務項目及業務范圍依法開展計劃生育服務,在醒目位置張貼“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非醫學需要的人工終止妊娠”標語,到縣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檢查,沒有發現有非醫學需要胎兒性別鑒定和非醫學需要人工終止妊娠等行為。加強《出生醫學證明》、《婚前醫學檢查證明》等法律證件的管理和使用。
8、法律法規宣傳培訓,強化衛生監督執法
上半年,我局組織監督執法人員采取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的方式,系統學習行政強制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明確了監督執法范圍和職能職責,熟練掌握監督執法程序、醫療服務監督管理、監督執法調查取證等方面知識。開展全體監督員法律法規及業務知識培訓學習4次。積極開展”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及其它宣傳活動向社會發放宣傳單1000余份,宣傳手冊500余冊,接受群眾咨詢100余人次。上半年,按一般程序的處罰案件2件,罰款人民幣4300.00元。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1、按照上級部署及時做好信息上報工作。。
2、強化非法行醫與非法采供血的打擊力度,繼續嚴肅查處非法行醫行為。加強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全面推進。
3、開展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對轄區內各級醫療機構進行《醫療廢物處置專項檢查》工作。
4、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執法。一是加強公共場所日常性監督檢查;二是開展衛生監測;三是開展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
5、加強對醫用放射診療機構監管。
【關鍵詞】 合作醫療;安全因素;對策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95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978-02
保障合作醫療基金安全,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執行中的核心內容,也是事關制度持續、有效實施的關鍵性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對臥龍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金支出的運行和管理,對影響新農合基金安全的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新農合基金安全,推動新農合制度健康持續發展。
1 臥龍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模式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每年進行一次基金籌措,來源為參合農民交納一部分,中央、省、市、區四級財政按一定比例對每位參合人員撥付相應配套資金。臥龍區籌措資金分為個人家庭賬戶基金和大病統籌基金(含住院補助、鄉鎮門診統籌,下同)兩項,依此而設計的補償模式為“個人家庭賬戶+大病統籌+鄉鎮門診統籌”。
個人家庭賬戶基金額度為參合人員個人繳費金額,用于參合農民在區內各級定點醫療機構門診就診費用的直接補助,用完為止。因此,籌資金額和支出金額是固定的、可控的,故在此暫不作討論。
大病統籌基金額度為上級配套金額,用于住院病人大額醫療補助和鄉鎮門診統籌補助,只要參合農民符合規定,發生的醫療費用就需補償。因此,其籌資金額固定,支出金額卻不可控,故重點對該基金作以分析和研究。
2 影響大病統籌基金因素探究
2.1 補償方案因素 補償方案對于基金安全,是最直接、也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由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補償農民醫療開支,以減輕農民的疾病經濟負擔,因此,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對補償范圍的認知[1]。如果補償比例制定過低,大病統籌基金將沉淀過多,參合農民得到實惠就少,新農合的保障作用就受影響;如果補償比例制定過高,那么大病統籌基金就會面臨超支的風險,不利于新農合制度的長久實施。因此,在制定新農合補償比例時,要根據基金籌措情況、地區實際醫療消費水平、上年度基金支出情況、農民群眾就醫習慣以及醫療消費潛力釋放等多方面因素,科學合理地測算制定。既要保持方案實施的連續性(如表二列示的2008年-2011年補償比例表),也要滿足農民群眾知曉基金籌措量增長后,期望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的心態(如下面兩表中2010年-2011年),更要保證新農合基金的安全。
依上面兩表看,有兩種情況應引起注意:一是以2008年基金支出尚有節余、且大病統籌基金略有增加的基礎上而制定同樣補償方案的2009年,為什么出現了超支現象;二是在2010年-2011年新農合大病統籌基金分別增加了1/2、2/3的情況下,為什么補償比例只增加了5-10個百分點,沒有增加更多,這就不得不提到以下將要闡述的影響基金支出的另外幾個重要因素。
2.2 住院率因素 隨著農民群眾經濟水平的日益增長和醫療保健意識的逐步增強,其醫療消費潛力也在進一步得到釋放,其主要表現就是住院率的增長(即住院人數增多)。依臥龍區2008年-2011年新農合住院情況看,每年的增長率為1%左右。當然,住院率不可能一直增長下去,在醫療消費達到一個平衡后,必會維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狀態,但這個比率何時處于穩定,目前尚無法預料。
從表三可以看出,在不考慮其它因素的情況下,以年增長1%住院率和其相對應的人均補助金額測算,逐年遞增支出848萬元、729萬元、1366萬元,大幅增加了大病統籌基金的支出。
2.3 醫療費用因素 談到醫療費用因素時,我們先看一下臥龍區2008年-2011年新農合住院醫療費用統計分析表,詳細結果,見表四。
從表四可以看出,人均醫療費用正在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以其每年相對應的人均補助金額測算,大病統籌基金逐年遞增支出343萬元、628萬元、1276萬元。且從表中分析,雖然人均補助金額逐年上升(2008年到2011年增加了941元),個人承擔的醫療費用比例逐年下降(2008年到2011年降低了14.11%),但因為醫療費用的快速增長,參合農民從新農合獲得的醫療費用補償收益被上漲的醫療費用所“抵消”,甚至人均醫療費用支出還處于上升狀態。
因此,如果醫療費用增長過快,不僅造成基金支出的增加,還給參合農民造成新農合制度不但沒有減輕他們的醫療負擔,反而是加重了其醫療負擔的負面觀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群眾參加新農合的信心,制約了新農合制度健康長久實施。
2.4 病人流向因素 合理的病人和基金支出流向應該是金字塔結構,即醫療機構級別由低到高,其病人和基金支出流量呈遞減趨勢。由于臥龍區所處南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特殊地理環境,市級醫院眾多,交通便利,普遍經濟水平較高,病人流向和基金支出流向呈葫蘆狀。
依表五分析,鄉級、區級、市級、區外醫療機構的人均補助比例分別為67%、53%、38.7%、29.6%,區外、市級、區級醫療機構的人均醫療費用分別是鄉級的7.4倍、3倍、2.7倍,人均補助金額分別是鄉級的3.3倍、1.7倍、2.1倍。這就說明,醫療機構級別從低到高,次均醫療費用越來越高,補助比例越來越少,自身所承擔的醫療負擔越來越大。如果病人不能夠從自身病情狀況出發,不能夠理性的選擇就醫機構,小病大治、盲目就醫,一方面加重了自身的醫療負擔,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醫療基金的支出,造成不安全因素。
2.5 門診統籌因素 見表六。
按照臥龍區新農合的實施方案,門診統籌基金從大病統籌基金中支出,因此,門診統籌補助基金的多少,也影響著大病統籌總體基金的安全。雖然從表六中顯現出來的門診統籌基金支出金額只占大病統籌基金支出的很少一部分,但可以看出,門診統籌基金的支出金額和所占比例正在逐步增加,而且隨著醫改的深入實施,實行門診統籌的范圍擴大到了村衛生室,這將進一步增加新農合大病統籌基金的支出,成為影響新農合基金安全的一個重要環節。
2.6 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也是影響新農合基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農合實施過程中,由于參合農民意識不高、新農合制度不健全、立法滯后等原因,以及受醫療機構現行運營體制影響,一些未參合的農民為了得到新農合補助、參合農民為了使不報銷的醫療費用能夠報銷、醫療機構為了增加收益、醫務人員為了提高收入,出現了住院借證、門診病號轉為住院病號、串換藥品、更改疾病名稱、開大處方、大檢查、分解收費、不合理提高醫療費用等種種違規違紀現象,也威脅到了新農合基金的安全。
3 對策與建議
3.1 合理制定補償方案 要經常性地就新農合基金運行狀況進行分析評價,對既定補助方案的年度基金支出狀況、住院率、醫療費用、病人和基金流向等予以實時動態的統計分析,及時對補償方案及比例進行科學調整。同時應根據上年度總體運行情況及下年度籌資額度,科學測算補償比例,并適當拉大省、市、區、鄉四級醫療機構補償比例差別,完善制訂總體方案,既要防止基金過多沉淀,也要防止基金透支。
3.2 加強參合農民宣傳教育力度 一方面要加大新農合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群眾互助共濟意識,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新農合,實現新農合的“能保盡保”,從而增加新農合基金籌資總量,提高新農合抵御基金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參合農民就醫觀念的宣傳教育,樹立農民群眾正確的就醫觀念,合理選擇醫療機構,避免出現小病大治、盲目就醫,增加不必要的醫療負擔。同時,強化農民群眾的法律法規意識,遵守新農合的各項規章制度,以防出現違規違紀現象。
3.3 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 參合群眾合理化就醫的關鍵,在于基層醫療機構能夠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因此,政府要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財政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配備相應醫療設備;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優秀醫務工作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或從上級醫院定期選派醫療專家到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幫帶教;加大基層醫務人員培訓力度,提高其醫療技術水平,從而改善鄉鎮衛生院的供給狀況,將常見病、多發病消化在基層醫療機構,優化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2],進而減輕上級醫院就醫壓力,減少參合病人醫療費用支出。
3.4 加大新農合基金支出監管力度 保障新農合基金支出安全,既取決于參合農民的覺悟,也有賴于醫療機構自覺規范地提供服務,更需要新農合管理辦公機構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強監控管理。各級新農合管理辦公室要通過核查病人身份、核實住院情況、抽評醫療行為、審核資金撥付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強新農合基金支出各個環節的監管,確保每一例基金支出都做到準確無誤。同時,要完善制度,強化措施,針對參合農民、醫療機構、經辦機構等各類人員進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嚴格處罰違規違紀、責任追究,從根本上減少其中的人為因素,確保基金安全。
3.5 加快新農合立法進程 當前,新農合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已全面開展,這項惠民工程正處于鞏固完善時期,但其法律法規一直處于滯后狀態。雖然江蘇省于2011年6月1日起制定出臺了《江蘇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條例》,青島、新疆等地也相繼出臺了地方性法律法規,但包括河南省在內的大多數省市并未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國家層面的《新農合管理條例》也尚未出臺,新農合目前處于無法可依狀態。建議國家和地方立法機關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建立健全法制機制,鞏牢新農合制度平穩運行的法律基礎。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上,嚴格執行法律法規,保證監管的有效性和徹底性,發揮法制的約束性,規范定點醫療機構行為,切實維護參合農民的利益[3]。
3.6 合理設置門診統籌基金 建議將門診統籌基金從大病統籌基金中劃撥出來,每人每年定額定量,以鄉為單位統籌使用,用完后不再撥付,用不完定期在某一時間統一歸到大病統籌基金中去,這樣,一方面使其成為像個人家庭賬戶基金一樣成為固定的、可控的基金,另一方面可間接的與用于大病統籌,防止因住院率、醫療費用、病人流向等不可控因素或突發性事件給新農合基金安全造成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顏媛媛,張林秀,羅斯高,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效果分析-以浙江省寧波市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06,(5):64-71.
根據《甘肅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評價標準》和《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驗收評分表》,我局對照任務要求,對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相關工作情況認真開展自評自查,現將自評情況報告如下:
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1.第62項: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網絡覆蓋全縣并延伸到鄉村,得0.5分;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系統覆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得0.5分。此項已完成,得1分。縣衛健局制定了《2020年廣河縣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計劃》,有年度總結報告。
2. 第63項:建立醫療機構食源性疾病報告制度,醫療機構發現食源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時按規定報告,得0.5分。此項完成,得0.375分。截止2021年7月底,全縣共有10家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工作,共報告病例22例(上報病例信息名細表)。
3. 第64項:建立通報機制,得0.2分;衛計部門在調查處理傳染病或者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現與食品安全相關的信息,以及接到與食品安全相關的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報告信息,及時通報同級食品監管部門,得0.3分。此項工作已完成,得0.5分(相關文件)。
4. 第70項:.教育、民政、住建、衛計等部門出臺相關意見,加強幼兒園、養老機構、建筑工地、醫院食堂等集中00用餐單位管理,重視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建立管理制度,開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訓,得0.5分。此項工作已完成,得0.5分。將《臨夏州衛生健康系統醫院食堂監管工作信息分開實施方案》轉發至全縣各醫療機構,縣醫院建立完善了各種管理制度,開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訓。
5. 第71項:集中消毒服務單位建立自查制度,落實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措施,得0.5分。此項工作已完成,得0.5分,和政縣清和保潔有限公司建立自查制度、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措施等,介餐飲具出廠檢驗記錄需要進一步完善。
6. 第72項:衛計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餐具、飲具集中消毒單位每年開展覆蓋全項目檢查1次及以上的,得0.5分。此項工作已完成,得0.5分。縣綜合監督執法所對和政縣清和保潔有限公司完成全項目檢查3次,未發現不合格產品(執法記錄、照片資料等)。
吳永霖,常熟市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顧問。
摘要:全面實施支付方式改革,旨在建立醫療機構費用自我約束和風險分擔機制,進一步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實現優化管理、規范服務、控制費用、提高效率目標,帶動和推進基層及縣級公立醫療機構綜合改革。常熟市從2012開始,以衛生部、亞洲開發銀行新農合供方支付方式改革項目縣實施為契機,在衛生部、省衛生廳和項目專家指導下,全面實施支付方式改革,經過二年多實踐,運行總體情況平穩,取得了明顯進展和初步成效。
關鍵詞:衛生;醫保;支改;實踐;探索
2012開始,我市以衛生部、亞洲開發銀行新農合供方支付方式改革項目縣實施為契機,在衛生部、省衛生廳和項目專家指導下,全面實施支付方式改革,經過二年多實踐,運行總體情況平穩,取得了明顯進展和初步成效。
一、支付制度改革實施的背景
我市從1955年舉辦農村合作醫療,2003年由傳統合作醫療轉型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7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建立并與新農合并軌運行。2010年開始,以新農合為基礎,整合少年兒童醫療保險、大學生醫療保險等不同保險資源,實施城鄉統籌一體化管理的常熟市居民基本(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2012年開始在鞏固完善居民基本(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基礎上,組織實施大病補充醫療保險。我市居民基本(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全市所有非就業人群、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對基本醫療保險作了有效補充、醫療救助制度為貧困對象進一步兜底,從而形成了具有常熟特色的“三位一體”城鄉統籌的基本醫療保險體系,較好實現了城鄉居民病有所醫制度。
全市在2010年12月開始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2011年被衛生部列為部長綜合改革聯系點,承擔衛生部和亞行新農合供方支付方式改革項目縣任務,被省衛生廳列為全省15個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市。
我市從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持續發展和基層醫療機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內在需要出發,以衛生部、亞洲開發銀行新農合供方支付方式改革項目實施為契機,全面實施支付方式改革,旨在建立醫療機構費用自我約束和風險分擔機制,進一步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實現優化管理、規范服務、控制費用、提高效率目標,帶動和推進基層及縣級公立醫療機構綜合改革。
2006年,我市在省內已率先開展了住院按病種結算試點,從開始的12個病種逐步擴展到30個病種,實施病例住院費用平均下浮10%左右,試點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市在開展按病種結算試點工作中,存在著一些的困難和不足:ICD疾病診斷編碼使用欠規范導致費用測算困難;由于病情變異大,不能覆蓋全部病種;兩種制度不同步推行帶來管理困難;病例實施率低,對控費作用有限。
根據我市工作實際情況、信息化條件以及前期試點和工作評估總結,借鑒國內其他地區經驗,在衛生部項目專家指導下,我市支付方式改革方案選擇確定為門診實施總額預付,住院實施按床日付費和按病種付費混合支付方式。
二、支付方式改革實施的方案
門診總額預付是指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對全市定點醫療機構為參合居民提供門診服務,按一定的付費標準計算付費總額,并實行按月考核付費的支付方式。具體涉及到確定門診統籌基金和門診總額付費預算,各級醫療機構門診人次預測和醫療機構門診總額預付包干資金。經辦機構每月按包干資金的90%比例進行預付,其余10%按考核結果兌付,年終進行總決算,結余留用,超支原則不補。
按住院床日付費制度是指在住院治療中,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治療進展情況,對疾病進行分類和分段,在嚴格測算基礎上,制定各級(類)醫院、各類疾病和各時間段的每床日付費標準,病人出院后按實際發生費用和規定補償比(補償政策)與醫療機構結算,經辦機構以實際住院天數的規定付費標準和實際補償比與醫療機構結算的一種付費制度。
基金支付額大于醫院實際墊支額的,大于部分歸醫院所得;基金支付額小于醫院實際墊支額的,原則上由醫院負擔。市經辦機構按月對各定點服務機構住院費用進行審核,并按基金應支付額的90%-95%比例撥付,年終考核后進行決算。
三、支付方式改革的實施要點
(一)制定方案,全面覆蓋
2011年下半年開始,通過信息管理系統,挖掘歷年數據信息,結合2012年度基金總量、補償方案和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幅度,制定形成了《常熟市居民基本(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2012年實施方案(試行)》。本市定點服務機構2012年開始,門診實施總額預付,住院實施按床日、按病種付費混合支付方式。支付方式改革醫療機構覆蓋率達到100%、住院病例覆蓋率達到100%。實施方案的制定,堅持和貫徹了結合實際動態調整原則、兼顧多方利益確保持續發展原則、強化質量監管保證服務水平原則的三項基本原則。
(二)宣傳培訓,加強監管
全市加強支付方式改革的組織領導,做好宣傳改動,強化定點醫療機構考核。在具體實施推進中,堅持結合實際,對支付標準進行動態調整;堅持激勵與約束并重,合理確定基金支付水平,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使醫療機構獲得合理補償;堅持強化質量監管,確保實施支付方式改革后醫療機構服務內容不減少,服務水平不降低,實現優質服務和控制費用不合理上漲的雙重目標等基本原則。
(三)系統改造,費用結算
支付方式改革實施后,市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和蘇州嘉華軟件公司共同努力,軟件研發經數十次測試和現場驗證取得成功,2012年3月,支付方式結算軟件投用,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管理中心在每月5日前下撥當月門診總額包干資金,同時結付前一月度按床日付費支付基金。
門診總額包干資金、按床日付費結算應支付基金大于醫院實際墊支額的,大于部分醫院留用。 2012年,門診總額預付包干資金大于醫療機構補償墊支10.40萬元, 28家定點服務機構(含管理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包干資金大于補償墊支,占62.22%;提供住院業務的43家定點服務機構,22家基金支付額大于補償墊支額,占51.16%。
(四)嚴格考核,適度調節
為了保證改革有序推進,市衛生局、市居醫(農合)辦制定《常熟市居民基本(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考核辦法(試行)》,明確了考核對象、內容、指標、周期、考核結果使用。
我市支付方式改革實施方案還明確,每年提取一定量的調節資金,在嚴格考核基礎上,統籌用于定點服務機構主動承擔責任、認真履行職責、出現收支差額的調節處理。
2012年末,我們根據調節資金使用原則,結合年度考核,對部分醫療機構認真履行職責、執行醫療保險政策,費用控制好、有效縮短住院床日、不推諉重病人,因測算上的一些客觀原因而出現的一些虧損給予了調節補償。2012年,全市實際使用調節基金925.12萬元,較好發揮了政策導向作用,充分調動了醫療機構的積極性。
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實施,順利推進,實現了醫療機構和住院病種兩個全覆蓋
我市支付方式改革,覆蓋了本市范圍內所有的定點服務機構、覆蓋了全部享受居民基本(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住院病人和門診統籌補償的病人,促進了醫療機構之間公平競爭,有效發揮了支付方式改革內在激勵和制約。
(二)定點醫療機構從被動適應到主動合作,增強了控費責任和意識,初步建立起了費用分擔和約束機制
各定點服務機構成立了支付方式改革領導小組,將支付方式改革提上議事日程,加強支付方式改革政策和業務培訓,制定實施細則和方案,納入醫院常規工作。各醫療機構增強了控費責任和意識,初步建立起了費用分擔和約束機制。
(三)醫療費用得到控制,保障水平提高,病人就醫流向合理
2012年,全市定點醫療機構次均門診費用54.16元,同比下降3.97%;低于蘇州市同期平均次均門診費用(62.53元)的13.39%;次均住院費用5368.82元,同比增幅2.49%,低于全省同期平均次均住院費用的3.00%,低于蘇州市各縣市(區)同期平均次均住院費用的14.82%。
在支付方式改革的有效引導下,鎮村醫療機構門診占比達到81%以上;本市鄉鎮衛生院住院人次占比穩定在50%左右,市外醫療機構住院人次占比控制在3.5%左右,較好實現了國家綜合醫改提出的90%以上病人留在縣域治療的目標。
(四)提高了居民基本(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經辦管理能力
我市在全面實施支付方式改革后,研制住院支付方式改革信息化結算系統,解決了住院按床日付費計算機病種分類識別和按床日標準費用結算。建立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談判機制,結合實際動態調整支付標準。重點發揮居民基本(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技術指導組作用,采取綜合措施、加強精細理,確保實施支付方式改革后醫療服務內容不減少,服務水平不降低,實現保證服務質量和控制費用不合理上漲的雙重目標,維護參保人員利益。
(五)2013年運行繼續保持了較好勢頭
2013年,我市支付方式改革繼續按原定的總體框架實施,根據2012年費用和基金運行實際,對支付標準作了動態調整。根據醫院能力提高和等級醫院評審情況,對醫院按床日結算分級(類)作了一些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