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班級應戰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各位三班同學:
你們好!我是二班**(職位)委員,***(名字),很高興接到你們的挑戰書。我代表我們二班全體同學正式接受你們的挑戰!我們都是全年級當中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的班級,我們兩個班的同學也在兩年多的學習生活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我們同樣有著年輕人特有的激情,我們都渴望挑戰,渴望勝利,并且渴望在拼搏中展現實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二班同學也正是憑借著這樣的信條奮發進取,排出萬難,一次次的捍衛了年級第一名的榮譽。我們更有信心在未來的三個月里付出不懈的努力,取得這次戰斗的勝利,在對手尊敬的目光中一同體會進步的喜悅!我們二班必勝,讓實力證明一切!二班全體同學月日范文:今天,在這個群情激昂的日子里,你們向我們提出了挑戰。我們全體初三(2)班的同學都很高興有你們這樣的對手。
今天,我們都面臨著一次人生的挑戰,中考就將站在我們面前,我們必須用我們勤奮的態度,堅定的信念,辛勤的汗水,聰明的智慧,去澆灌,去孕育,去催開那幸福燦爛的美好.所以,初三(2)班的同學們,我們會滿懷豪情地迎接你們的挑戰。
初三(2)班全體同學
親愛的朋友們:
你們好!
首先,對于你們的挑戰,我們高二四、五班全體同學表示歡迎。我們高二四、五班是團結的班級。我們勤奮,我們自強,我們不是兔子,而是翱翔蒼穹的雄鷹。我們的目標是天空,天有多高,我們就飛得多遠。一、二、三班的朋友們,我們想借助這股力量去騰飛,想用你們的翅膀去翱翔。今天,我們共同面臨著一次人生的挑戰,但是我們不怕任何困難,對于任何挑戰,我們都欣然接受,并且以之為動力,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會更加努力。友誼第一,讓我們一起進步,共同提高!
你們好!我們很榮幸能接到貴班的挑戰書。我們也欣然接受你們的挑戰,有你們這樣上進的班級作為朋友和對手我們非常高興,你們的挑戰對我們將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因為我們知道高三(19)班有著雄厚的實力和無限的潛力。這一點更激起了我們迎接挑戰的信心和決心。與英雄共舞是我們共同的信念,與強者同行是我們共同的愿望。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們都是心有鴻鵠之志不甘淪為燕雀的強者。冰冷的天氣凍不住我們奮斗的熱情,刺骨的寒風刮不到我們沖天的決心。頑強拼搏,是我們不變的誓言;追求成功,是我們永遠的目標!過去不代表未來,唯有努力,才會迎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只要我們付出努力,就必然能夠感受“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豪邁!青春,只有在拼搏中閃光;生命,一定在奮斗中升華!
最能讓我們成功的因素,決不是高考考場考卷上最后一筆的輝煌;在比學中互相趕超,在競爭中互相激勵,共同進步的做人的大氣,必將是最可貴的。當我們最終收獲學業成功的碩果時,驀然回首,發現身后有你們與我們風雨同行,我們該是多么幸運而驕傲!而當你們步入神圣的大學校門時,欣然抬頭,有我們13班的全體同學站在校園燦爛的陽光下準備為你拂去一路風塵,你又該是多么幸福而自豪!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我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必然能夠創造高考和人生的輝煌!
最后我們想說:
“樹凌云之志,肯懸梁刺股,學海乘風舍19班其誰;有剛毅之心,能銳意進取,蟾宮折掛非13班莫屬!”
高考白日沖刺的槍聲已經打響,十年面壁,三年鑄劍,今朝亮劍,狹路相逢勇者勝,不懼強者是我們的班格。因此我們決心接受強大的鄰居---高三(2)班的挑戰。
《感恩的心》中有那么一句:要讓蒼天知道,我不認輸。我們明白,唯有今日埋頭,他日方可出頭!我們之間只有一墻之隔,我們并排駐扎在同一高度!我們要與你們“血戰”到底,比文明、比紀律、比衛生,更要比學習!我們是鴻鵠,安與燕雀比高低!我們是海燕,怎會懼怕烏云閃電?行動是的老師!雄關慢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一、防雷電技術在混凝土攪拌站應用背景
雷電對人、建筑物、設備等的危害性不言而喻,而深圳是雷電活動頻繁的地區,也是雷擊事故的“重災區”。特別是攪拌站大多建在偏僻、空曠地帶,就更容易遭受到雷電危害,而目前攪拌站大都屬于臨時建筑,對防雷技術應用也不規范,通過雷電損毀設備(工控主機、網絡設備、各輸入輸出模塊、傳感器、儀表等)事故時有發生。為避免因雷電事故造成企業巨大的損失,混凝土攪拌站有必要考慮防雷電技術規范應用。
二、雷電基本知識
雷電是大氣運動中的劇烈摩擦生電以及云塊切割磁力線產生放電現象,從雷電危害的角度可以分為直擊雷(云地閃電)、感應雷、雷電波侵入和球形雷等形式。
直擊雷是指天空中帶電云團與大地之間的放電現象。約占全球每年雷電的1/5~1/6,放電電流可達200kA以上,并且有1Mv以上的高電壓,因而危害性最大。
感應雷也稱作雷電感應,分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兩種。靜電感應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時在架空線路或其他凸出物頂部感應出大量電荷引起的;電磁感應是由于雷擊后,巨大的雷電流在周圍空間產生迅速變化的強磁場所引起的。這種強磁場能在其附近的金屬導體上感應出很高的電壓。
雷電侵入波是由于雷擊而在架空線路或空中管道產生沖擊電壓,并以極快的速度沿線路或管道的兩個方向傳播的雷電波。
球形雷是一種雷電時形成的發紅光或白光的火球。在雷雨季節,球形雷有時可能從門窗、煙囪等通道侵入室內。
雷電的破壞力很強,主要從電性質的、熱性質、機械性質產生破壞作用。
三、防雷電技術在混凝土攪拌站的應用
混凝土攪拌站防雷系統應具備防直擊雷和防雷電波侵入的能力和措施,一套完整的防雷裝置包括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按接閃器形式不同防雷裝置可分為 避雷針、避雷線、避雷網、避雷帶等。而混凝土攪拌站防雷電技術根據設施(設備)不同可以采用不同防雷裝置。
(一)主機樓部分
主機樓包括部分(包括粉料罐體),是場區內最高建筑(鋼結構,電良導體)很容易遭受雷擊,是攪拌站防雷主體。為防止雷擊致粉料罐體穿孔或損壞,罐體鋼(鐵)板厚度不得低于4mm,相鄰幾個罐體通過鐵制過橋連接,采用避雷針形式,接閃器采用2-3米長鍍鑄圓鋼或鋼管,接閃器的保護范圍用滾球法計算,確定好其保護范圍及各雷區的保護分類,以達到保護場區內所有設備。鐵(鋼)制罐體,可作引下線使用。接閃器或罐體涂漆可以防止生銹,對其保護作用沒有影響。
攪拌站整體結構的防雷離不開周圍建筑物的防雷,應對設備與周圍建筑物的防雷接地采用等電位連接,而不是傳統的獨立接地網接地。接地裝置向大地泄放雷電流,限制防雷裝置對地電壓不致過高。防雷接地裝置所用材料應大于一般接地裝置的材料,且防雷接地裝置應作熱穩定校驗, 防雷接地電阻一般不應大于10Ω。
主機樓控制室是攪拌站防雷重中之重,控制室里集中了自動化控制設備(PLC、I/O模塊、電氣開關等)、穩壓電源、工控計算機、打印機、各種稱量儀表、監控設備、對講機、網絡交換機、空調等重要電氣設備。若雷擊事故的發生,將影響到攪拌站正常生產。
控制室防雷應從外部系統防雷與內部系統防雷兩方面入手。外部防雷措施主要解決感應雷擊對微電設備(儀表、I/O模塊、PLC等)的危害。電涌侵入途徑主要有信號電纜引入感應電涌進入設備電路破壞絕緣,擊穿微電元器件,造成微電設備故障。解決措施是重新按防雷規范要求審查裝置的整體避雷措施及信號通訊電纜接地,合理布線以及控制室的接地。對于重點聯鎖信號的保護系統應設置浪涌器;內部防雷系統主要是指控制系統的電源防雷保護,控制顯示單元、操作系統、等數據處理設備的接地,以及進出計算機信號通道防雷和局域網相關聯的交換機、網卡等信號、電源的防雷措施。
控制室防雷具體實施:(1)改進接地系統,將安全保護地、控制柜、操作臺、等機殼接地都要用扁鋼連接到一起。儀表信號地、計算機輸入輸出信號地是儀表測量的參考點,所有儀表工作電源如24V負端和此接地相連構成等電位。(2)暇源防浪涌,在雷暴天氣中電源輸送進由于環節多途徑長,極可能遭受雷擊,因此時的電源并不是380v或220v、50Hz交流電,而是參雜了各種雜波的浪涌電壓,即需設置防浪涌保護系統,避免使用中的電氣設備會因超過耐壓極限而發生事故。將總配電進來的A、B、C、D三線四相并接至電源浪涌器所相對的A、B、C、D接線柱上。在雷暴時感應雷浪涌通過電涌保護器保護將過載電流匯入大地,輸出電壓鉗制在安全工作區內,確保電源安全運行。(3)信號通道電涌器,在確保正常狀態下各模擬或數字信號傳遞準確、穩定、靈活,雷暴天氣將過壓電涌泄放到大地,鉗制輸出信號電壓在安全區域,從而確保信號傳輸安全。
(二)辦公、生活區域部分
辦公、生活區域頂層利用避雷網或避雷帶作為接閃器,通過引下線后接地,場區各接地線實施等電位連接。辦公區域網絡系統、通信系統、電視系統防雷參見上控制室防雷措施。
(三)供配電部分
攪拌站高壓送電部分包括配電房變配電防雷設施是由具有專業資質工程公司施工、安裝,并通過電力部門檢測驗收合格,方投入使用,本文就不再敖述。
(四)對人身防雷
對人身防雷除加強人員對雷電知識的認識,還需對工作生活環境有一定了解,才能采取正確防雷措施。 雷暴時,非工作必須,應盡量減少在戶外或野外逗留;在戶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如有條件,可進入有寬大金屬構架或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汽車;如依靠建筑屏蔽的街道或高大樹術屏蔽的街道躲避,要注意離開墻壁或樹干8m以外。
雷暴時,應盡量離開小山、小丘、隆起的小道,離開海濱、湖濱、河邊、池塘旁,避開鐵絲網、金屬曬衣繩以及旗桿、煙囪、寶塔、孤獨的樹木附近,還應盡量離開沒有防雷保護的小建筑物或其他設施。 雷暴時,在戶內應注意防止雷電侵入波的危險,應離開照明線、動力線、電話線、廣播線、收音機和電視機電源線、收音機和電視機天線,以及與其相連的各種金屬設備,以防止這些線路或設備對人體二次放電。雷雨天氣,還應注意關閉門窗,以防止球雷進入室內造成危害。
四、結語
混凝土攪拌站的防雷設計、實施是一項關系生產安全的重要工作,攪拌站負責生產管理人員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前期與電氣設計人員(廠商)溝通,規范攪拌站防雷設施,后期要加強防雷設施完善、檢查維護,避免混凝土攪拌站遭受雷擊的危害。
參考資料:
深圳雷電天氣多發5-9月 深圳晚報 2004年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
《混凝土攪拌站(樓)》(G B/T10171-2005)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供用電安全規范》GB50194-93
關鍵詞 石膏刨花板;節能;綠色建筑材料;輕質;墻體材料
中圖分類號TU53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0)22-0072-02
0 引言
石膏刨花板兼有石膏和木材的性能,具有優良的物理力學性能,它克服了石膏本身脆性大的特點,使板材各方向都有較高的抗彎強度和機械強度,可進行各種機械加工,還可以進行表面二次加工貼面裝飾、噴涂等。并且主要原料石膏是低能耗生產的原料,在板材生產過程中無需燒結或蒸養,所以能耗低、生產成本低。加之該板材以無機物石膏為膠黏劑,因此無游離甲醛釋放的公害問題。板材生產只用少量水,不產生污水,也不形成有害的排泄物。另外,石膏刨花板還具有隔熱、隔聲、耐火性和不燃性等特點,使得它在建筑行業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1 石膏刨花板發展概況及趨勢
20世紀80年代初,原聯邦德國費勞霍夫木材研究所研制的一種輕型人造建筑板材,起名為石膏刨花板。到1985年,第一條石膏刨花板生產線在芬蘭投產,它具有高強度、輕質、防火防潮、無異味、不含對人體有害物質以及良好的表面加工性能,所以它一問世就受到人們的青睞,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地應用于建材、建筑業。
我國石膏資源非常豐富,已探明我國石膏儲量約540億萬噸,而石膏的開發利用只占已探明儲量的4.3%。因此,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石膏資源,大力開發多種石膏建筑制品(包括石膏刨花板)用于建筑,不僅節地、節能,而且符合我國建材產品的發展方向。
2 石膏刨花板的原材料
2.1 刨花
刨花在石膏刨花板中既起到作為石膏結晶體的增強作用,又起到水分的載體作用。石膏刨花板生產中所用的刨花原料與普通刨花基本相同,除少數樹種因木材內含物(如水解丹)對石膏的凝固有較大影響而不能使用外,大多數均可以使用,且刨花的來源不但可以是木質刨花,也可以是非木質刨花。
2.2 石膏粉
石膏粉是由石膏礦石經脫水后磨成的粉末。根據煅燒溫度的不同,石膏礦石的脫水程度也不同, 從而可得到不同性能的產品。石膏粉也可從在磷肥生產時產生的廢渣中制取。在石膏刨花板生產中使用的是建筑石膏。建筑石膏的主要成份是半水硫酸鈣,經水化反應生成二水硫酸鈣,這些水化物互相連生形成結晶結構網,它具有一定的強度。
2.3 化學添加劑
根據石膏刨花板生產工藝要求,攪拌鋪裝成型之后的板坯在加壓定型前需要一定的停放時間,也就是從各種原料混合攪拌、鋪裝到壓制有一個時間周期。為防止板坯在無壓下凝固影響板的強度,需加入適量緩凝劑。
3 石膏刨花板的生產工藝及生產設備
3.1 生產工藝
將刨花、石膏和水按比例地在攪拌機中混合,根據要求,還加入適量的促凝劑或緩凝劑,以調節石膏的凝固時間。所用的木質刨花絕干計與石膏粉的重量比稱為木膏比,其值取0.2~0.3。用水量與右膏粉重量比稱為水膏比,理論上水膏比取0.14~0.20。為使石膏能均勻地潤濕,水膏比控制在0.3~0.4。由水、石膏、刨花組成的混合物由鋪裝機鋪成均勻的板坯,并在壓機中壓到要求的厚度。板坯的加壓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用連續式壓機,板坯進入壓機時石膏水化開始,板坯在壓機中運行過程就是石膏的水化過程。當板坯從壓機輸出時,石膏水化完成,板已具有一定的濕強度。由于木材中冷水抽提物含量和成份差異很大,而木材抽提物對石膏的凝固時間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較難控制石膏的初凝和終凝時間。為了保證板坯輸出壓機時達到水化終點,壓機必須做得很長或運行很慢,前者使設備的制造帶來困難,后者產量低。因此,這種生產方式還沒有投入生產性使用。另一種方式是用堆積式壓機,首先把板坯鋪在墊板上,然后堆積成板垛,用壓機壓到要求的板厚, 并用夾緊裝置固緊,經1~2小時水化后打開夾緊裝置。上述兩種方式生產的板在干燥機中干燥,干燥機的入口溫度約180℃,出口溫度約80℃ , 干燥后板的最終含水率為1%~2%。
3.2 生產設備
3.2.1 刨花制作工段主要設備
直接刨片機可將原木、小徑材、枝椏材等原材料直接加工成形態好、厚薄均勻的優質刨花。
3.2.2 石膏粉制作工段主要設備
石膏刨花板生產所用的建筑石膏、化學石膏是我國目前應用最多的一種半水石膏粉。它們的制備設備主要有破(壓)碎機,煅燒、焙燒設備,磨粉機等。
3.2.3 添加劑、水、刨花、石膏計量攪拌工段主要設備
計量攪拌是整個生產線的關鍵工序之一,主要設備是混合攪拌機,必須采用強烈攪拌,使各種原料充分均勻混合。
3.2.4 鋪裝成型工段主要設備
鋪裝機是成型工段的主要設備之一。目前,石膏刨花板生產中所使用的鋪裝機有3種形式:一種是氣流鋪裝機,另一種是氣流機械鋪裝機,還有一種是新型機械鋪裝機。
3.2.5 加壓養護工段主要設備
壓機和拆垛裝置是該工段的主要設備之一。
3.2.6 干燥鋸邊工段主要設備
干燥機是干燥、鋸邊工段主要設備之一,目前石膏刨花板干燥機的形式類似于膠合板生產中的單板干燥機。
3.2.7 砂光工段主要設備
砂光工段主要設備是砂光機。
4 石膏刨花板的應用前景
石膏刨花板是現代建筑材料之一,在建筑業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把石膏刨花板列入墻體發展計劃中。2001年,國家稅務總局也已經把石膏刨花板作為新型材料列為暫免增值稅的產品中,而且這次免稅沒有說明時間限制,這些無疑在政策法規方面給石膏刨花板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涂平濤主編.建筑輕質板材[M].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2005,3.
[2]周賢康.石膏刨花板. 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1999(6).
[3]劉賢淼.石膏刨花板的生產技術及應用前景.木材加工機 械,2003(5):12-15,38.
關鍵詞 信息通信技術;變革;數字出版技術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4-0069-03
1 信息通信技術為出版業帶來全新數字出版技術
出版的發展史是一部與技術進步互動發展的歷史,技術變革對出版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力;但與此同時,出版在技術變革中具有自身作為內容產業的相對獨立性。在每一次出版技術革命浪潮襲來時,出版與技術之間會經歷著不同程度的博弈與融合。
數字出版技術是信息通訊技術與出版的密切結合,它是信息通信技術高速發展的產物。技術的進步促使數字出版業的變革,數字出版技術潛移默化地被應用到出版的每一個領域、每一個環節,深刻地影響著數字出版的發展。
數字出版技術是信息通信技術在出版領域的應用。數字技術在產品、服務、流程、管理和業務方面為出版業帶來了一系列的變革,其在出版業的應用也正體現了出版業的創新,對于出版產業而言,這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數字出版新技術消解了內容生產與消費的門檻,但也提供了內容傳播運營、增值開發的途徑。數字多媒體信息庫中的作品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傳播,比如用傳統方式印刷,或者輸出在膠片或版材上,然后再用別的載體進行輸出傳播,同時也能通過網絡在線和無線傳播。結合目前的現有情況,數字出版技術將在目前的數字化、網絡化、無線數據傳輸等技術的基礎上向數字多媒體信息庫出版技術的方向快速發展。數字出版技術的利用可實現數字出版物同時以多形式、多用戶、多語言的方式為讀者提供服務。
出版資源具有可再生性,目前現有的數字出版技術,能夠對媒介融合、內容資源整合等形成一定的助推力,加快媒介融合、內容資源整合的進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數字出版技術的進步重構了整個出版業務流程,并且自數字內容的編輯制作開始,到多終端設備的發行,再到合理收費模式的形成等,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數字出版技術。因而,數字出版技術在數字內容出版與管理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換言之,數字化生存成為數字出版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數字出版方式變革過程就是信息通信技術向出版領域全面推進的過程,是數字出版技術形成的過程。數字出版向數字多媒體出版方向發展,如數字廣播、電視,數字圖書、期刊、報紙,數字音像,數字地圖等。
2 信息通信技術發展與數字出版
信息通信技術是數字出版的技術支撐。數字出版是基于科技創新的文化產業。因而,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與信息通信技術的變革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及國民閱讀習慣的明顯變化,我國的數字出版產業產值持續增長。信息通信技術在出版領域的應用,帶來了出版產品、服務、流程、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等一系列的變革。
3 信息通信技術變革條件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建議
由于信息通信技術的變革取得的廣泛影響,全球的出版產業也發生了深刻變革。ICT在數字出版發展中的作用,使得數字出版產品形態、業務流程和運營模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數字出版產業在依托新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有產業邊界模糊化,數字出版主體不明確,技術標準不一等各種問題。基于對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3.1 數字出版主體做好數字出版發展定位,揚長避短、合作共贏
信息通信技術深化應用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產業邊界不斷模糊。在信息通信技術的推動下,數字出版商、技術提供商、終端設備廠商及內容服務商之間的產業邊界模糊化,內容生產、傳輸平臺和接收終端不斷走向融合。不同產業之間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產業鏈不斷延伸,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市場不斷呈現。數字出版主體不明確,各有優勢,應揚長避短,審時度勢,做好企業定位。
3.2 明確技術支撐,創新出版模式
數字出版是出版業的未來和曙光,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數字出版新技術對整個出版產業的推進作用,重視出版業在產業化過程中的數字化建設。在國家確立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中,其中與數字出版密切相關的是: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同時在國內具有研發基礎市場前景廣闊,近期可能獲得突破的68項優先主題中,其中有6個優先主題與數字出版相關,分別是:現代服務業信息支撐技術及大型應用軟件。下一代網絡關鍵技術與服務、高效能可信計算機、傳感器網絡及智能信息處理和數字媒體內容及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顯示。
如何利用數字技術來推進、促進數字出版發展是出版人需要思考的問題。出版社要力爭掌握新技術,用新技術消化內容,用新技術武裝編輯人員、細分市場打造新產品。
我國在許多關鍵的技術領域尚不具備產業化能力和產業自生發展能力,面對國際知識產權和標準不斷專利化“緊箍咒”式的約束,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可能長期存在,實現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和國內需求之間的良性互動仍然需要長期努力。
3.3 確定技術標準,完善數字出版版權保護的法律保障
數字出版在將來的發展中,不僅僅要滿足國內用戶的需求,同時也可能要根據國外客戶的需求進行相關的研l,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到語言的使用、各國軟件的兼容性等,因而數字出版技術標準的統一至關重要。無論是在數字內容加工時期的元數據標準還是數字出版物標識DOI,還是與數字版權管理與保護息息相關的DRM技術。參照國際技術標準,建立統一的公共管理平臺,使得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更加規范化,便于國家交流與合作。
它將促進國內數字出版機構與世界各國出版機構協作與融合,不是孤立地進行出版活動,而是真正走向世界。
3.4 加強人才培養,優化數字出版人才體系
開展數字出版業務不僅需要專業技術,更需要編輯人才、擁有策劃、運營和銷售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要用科技手段推動和促進出版業的發展,就要造就一批既懂出版又懂新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隊伍。要培養適應數字出版發展需要的精尖人才,高級管理人才,高級營銷人才,高級策劃人才,以及數字出版編輯人才,解決數字出版產業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短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黃孝章,張志林,陳丹.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
[2]朱昌愛.3G時代我國數字出版發展分析[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0.
[3]曲.試論數字出版技術及數字出版的發展方向[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3):254.
關鍵詞:中職;數學實驗;幾何畫板
目前,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越來越不理想,就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學生表現為入學分數普遍較低,數學理解能力偏差,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動機、習慣和思維方式等方面整體表現不足。在數學課堂中提倡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今天,針對現階段中職生數學學習的現狀和特點,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空間,使學習過程成為一種開放性的研究活動,是廣大中職數學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的問題。
由于傳統教學模式是粉筆加黑板,因此,學生應有的觀察、實驗、發現、猜想等實踐部分,都幾乎被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所替代,學生只是機械化地 “聽”數學。《幾何畫板》的出現,為學生由原來單純地“聽”數學向“做”數學的轉變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與手段。《幾何畫板》功能強大,被稱為21世紀的動態幾何,它能以動態方式保持表現對象之間的幾何關系,讓學生自主地在“問題空間”里進行探索,來做“數學實驗”。實踐證明,利用《幾何畫板》對必要的數學問題進行數學實驗,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十分有效。
一、應用《幾何畫板》數學實驗平臺開展數學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是客觀事物中數與形的本質屬性的反映。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一般是通過感覺、知覺和思維形成觀念,這是感性認識階段。在此基礎上,再經過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形成概念。數學概念教學是“雙基”教學的核心,正確理解概念是學好數學的基礎。以《幾何畫板》為數學實驗平臺進行數學概念教學,能使概念更加直觀和具體化,輕易地突破概念教學的難點。
經過這個過程,學生不僅能深刻地掌握橢圓的概念,也鍛煉了其思維的嚴密性。
二、應用《幾何畫板》數學實驗平臺處理教學難點
【案例3】均值定理幾何解釋。
三、應用《幾何畫板》數學實驗平臺進行探索研究
《幾何畫板》為做“數學實驗”提供了理想的環境。用《幾何畫板》幾分鐘就能實現動畫效果,還能動態測量線段的長度和角的大小,更可以通過拖動鼠標輕而易舉地改變圖形的形狀,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工具。
初看該題,學生可能會感到無從入手,但通過上述實驗過程的啟發引導,學生很容易找出解題的突破口,而且解法簡捷。
數學實驗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中運用實驗手段,能使抽象知識變得具體形象,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對許多復雜圖形和繁瑣數據的驗證成為可能。借助《幾何畫板》這一平臺,可以讓學生在數學實驗中體驗和探究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東莞市電子商務學校)
參考文獻:
[關鍵詞]燒傷;爪形手;指蹼;瘢痕;粘連;整復
[中圖分類號]R61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3)10-1013-02
目前瘢痕性并指畸形治療以手術為主,但常因皮片攣縮或切口愈合欠佳導致瘢痕并指畸形復發而影響治療效果。傳統方法是應用彈力手套預防瘢痕性并指畸形復發,但是因為彈力手套結構特點,效果不可靠。我科自2010年11月~2012年11月瘢痕性并指畸形術后應用防瘢痕粘連固定帶(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號:200820076495)預防瘢痕性并指畸形復發,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并患者本人同意。本組共32個患者(56個部位)燒傷后瘢痕性并指畸形,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32例患者中男27例,女5例;年齡12~49歲,平均(32.6±9.76)歲。對照組15例,治療組17例。納入標準:符合瘢痕性并指診斷標準[1],無嚴重心肝腎肺疾病的12歲以上健康人,依從性好。排除標準:不符合瘢痕性并指診斷標準或依從性差、隨訪時間小于3個月。手術時機:瘢痕性并指畸形手術拆線后,對照組常規應用常規手術治療加彈力手套治療21個部位,治療組常規手術治療+防瘢痕粘連固定帶治療35個瘢痕性并指。
1.2 手術方式:18歲以下患者全麻,成人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下,上氣囊止血帶,具體術式選擇以瘢痕粘連程度與周圍組織情況而定。
1.2.1對指蹼瘢痕粘連所致的“蹼狀”畸形,予以“Z”字皮瓣修復35個瘢痕性并指畸形。對嚴重攣縮并指畸形患者,在指蹼背側設計矩形瓣,將皮瓣蒂部部分皮下組織向背側游離,指蹼面輔助切口在基底形成局部三角形皮瓣,將矩形皮拉向掌面,三角形皮瓣拉向背側縫合,張力大的創面移植中厚皮片共修復21個瘢痕性并指畸形。
1.2.2手術切口拆線后對照組常規應用彈力手套外用預防復發,治療組持續應用防瘢痕粘連固定帶[2],均持續3個月。
1.3 統計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兩組年齡和性別經成組設計t檢驗和卡方檢驗比較。兩組病情嚴重程度以瘢痕性并指定義[1]由兩個住院醫師采用視覺評分法經成組設計t檢驗比較。采用χ2檢驗比較兩組復發率,P
2 結果
兩組年齡和性別經成組設計方差分析比較P>0.05,無統計學差異(參見表1)。兩組病情嚴重程度由兩個住院醫師采用視覺評分法經成組設計方差分析比較P>0.05無統計學差異(參見表1)。手術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指外展30°~45°,手指屈曲功能恢復,隨訪3個月。對照組7個手指復發(7/21)。治療組4個復發(4/35)。OR=3.88,應用彈力手套復發的危險性為應用防瘢痕粘連固定帶的3.88倍。采用χ2檢驗比較兩組復發率P
3 討論
瘢痕性并指治療以手術為主,盡管已有多種術式[1-3],但傳統彈力手套治療效果不可靠,常因皮片攣縮或成活欠佳導致患者瘢痕粘連復發需要再次手術治療。
并指畸形術后復發主要原因是皮片攣縮或者切口瘢痕增生所致[4-5]。防治復發傳統方法是切口完全愈合后常規應用彈力手套防治,因為手套結構特點導致彈力手套難以保證指蹼間持續壓力導致瘢痕性并指復發,并且不能進行動態調整以適應不同指蹼的解剖特點。防瘢痕粘連固定帶針對性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參見圖1)。它包括三部分:腕帶,彈性帶和高分子塑形板。腕帶兩端有搭扣,可方便的套在腕部,可通過搭扣調節裝松緊度。彈性帶可通過彈性帶兩端的搭扣方便在掛結在高分子塑形板上。該裝置佩帶方便,佩帶過程中透氣行好,與皮膚之間可保持持續的適宜的觸接壓力,內表面可以聯合瘢痕貼,在進行塑形和彈壓的同時進行抗瘢痕。因為彈性帶松緊性可通過控制兩端搭扣的位置進行調節,所以可進行動態調整保持適當的壓力而避免疼痛和不適感。通過對32例患者術后觀察發現持續應用防瘢痕粘連固定帶與對照組比較復發率明顯降低,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差異,OR值提示佩戴防瘢痕粘連固定帶復發危險性低于彈力手套。盡管如此,防瘢痕粘連固定帶不能應用于手指、手掌和手背瘢痕的預防和治療,并且存在壓力值不明確,壓力控制沒有量化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1]王煒,錢云良.手部瘢痕、瘢痕攣縮.見:王煒 (主編).整形外科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509-1510.
[2]趙洪良,張杰,劉玉森,等.介紹一種防瘢痕粘連的多功能固定帶[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9,25(4):313.
[3]李向國,艾玉峰.燒傷后指間瘢痕攣縮畸形的整復治療[J]. 中國醫學美學美容雜志,1997,6(2):78-80.
[4]張大威.手部燒傷瘢痕攣縮畸形的整復[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0,31(5):59-62.
Abstract: Through the years of exploration practice, Europea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formed the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btains several enlightenm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for th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關鍵詞:歐洲;應用技術大學;辦學特色;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
Key words: Europe;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35-0254-03
0 引言
歐洲應用技術大學的產生決非偶然,它的建立、發展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它的建立發展既是歐洲各國產業結構調整、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適應社會就業結構變化的客觀要求,也是完善高等教育體系的內在要求和優化高等教育結構的必然結果。它是歐洲國家高等教育體系中等值不同類的高等學校,它以專業教育為主導,以面向工作生活為目的,以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為重要使命。
1 歐洲應用技術大學辦學特色分析
歐洲應用技術大學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它在歐洲各國(主要指德國、瑞士、荷蘭、芬蘭、奧地利等國家)的發展歷史雖不相同,但在實踐探索中形成了區別于普通大學的辦學特色。
1.1 辦學定位: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
從辦學定位看,應用技術大學從興起的那刻起,就確立了不同于普通大學的辦學定位及培養路徑,它強調實踐性、突出應用性,培養的人才主要將科學知識應用于職業實踐中。應用技術大學定位于“為職業實踐進行科學教育”,一方面以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性人才及創新型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另一方面以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
從所處的地理位置看,應用技術大學多數在城鎮,這樣布局的目的是為了服務當地經濟發展需求,因此,應用技術大學最終目的是直接面向社會經濟生活,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大量人才支撐,為企業開展應用型科學研究提供平臺。例如,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定位于培養解決生產中面臨實踐問題的中高級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奧地利應用技術大學定位于為各個行業培養具有一定科學理論水平和職業技術的專業人才。[1]
1.2 人才培養:注重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從人才培養觀念看,歐洲應用技術大學的人才培養強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它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其學科專業、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和畢業考核等都體現理論與實踐結合這一目的。應用技術大學的規模雖然不大,但辦學特色很突出,它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開設專業,主要開設工程、技術、農林、經濟等具有顯著的應用性和職業導向性的專業,通常不強調學科的完整性,而是根據職業實際需求設置專業,其強項專業通常針對所在地的支柱產業,其課程設置的內容除了必要的基礎理論外,多偏重于應用,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2]
1.3 教師聘任:要求具備行業實踐經驗
從教師任職條件看,由于人才培養目標不同,歐洲應用技術大學更注重教授的實踐應用能力,以保證較高的教學水平。它對教師的任職要求比較高,擔任應用技術大學教師要具備3年以上行業、企業的實踐經驗,主要是指在行業、企業擔任領導職務的豐富經驗及實踐操作經驗。例如,德國《高等教育總法》嚴格規定,應聘應用技術大學教授,必須擁有博士學位,并在本專業領域有5年以上(其中3年在企業)的工作經歷;瑞士應用技術大學要求特殊領域的教師要具備多年的工作經驗,同時應為教師在職業技能和教學法方面不斷進修提供條件。[2]
1.4 科學研究:主要開展應用性研究
從科研觀念看,應用技術大學科學研究主要集中在與產業、行業等開展合作,注重實用性研究與開發,并把應用性科學研究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它為企業提供科研平臺與智力支持,具有短期性、應用性的特點,以解決在生產實踐和企業技術研發中碰見的實際問題為導向,致力于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例如,德國應用技術大學把從事應用性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方面的工作規定為應用技術大學的一項必須的或選擇性的任務;奧地利應用技術大學把開展應用性研發活動作為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式,主要依賴于與區域經濟實體的合作。[2]
2 對我國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啟示
歐洲應用技術大學的發展都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發展起來的,高等教育只有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才能不斷得到發展。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社會用人單位的價值取向表現為越來越偏重于高層次技術、技能性人才。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類型選擇、專業設置、培養目標等方面進行調整,做出與國家、地區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相適應的變革。因此,發展應用技術大學,培養高層次應用性人才,是高等教育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技術人才的要求和展現自身價值的正確的、科學選擇。
應用技術大學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科學合理的發展方向,為匹配應用技術大學建設的需要,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首要的是轉變觀念,主要包括政府的觀念、學校的觀念、社會的觀念等,以最大限度地尋求理解與支持。
2.1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需樹立“應用性”辦學理念
應用技術大學,顧名思義,就是以“應用性”為主的大學,應用性是最本質、最根本的屬性。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前提就是要樹立“應用性”的辦學理念,在學校的辦學定位、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師隊伍、畢業考核等基本問題上突出“應用性”特征。人才培養要定位于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強調回歸職場,即強調對職場的適應性,而不要求在專業教育中學科知識的完備性和系統性。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專業教育上,淡化學科體系不等于只關注學生的專業發展。“應用性”既體現在培養的學生為職場所歡迎,又體現在學校有能力為社會和企業提供服務。
2.2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以調整人才培養結構為核心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當前,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方式的變革促使社會職業崗位發生了重大變化,為與社會經濟結構相匹配,地方本科高校必須對人才培養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報告顯示,到2020年,一方面,中國用人單位將需要1.42億受過高等教育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如果勞動者的技能不能進一步得以提升,我國將面臨2400萬的人才供應缺口。另一方面,招生規模最大、人才培養數量最多的地方本科高校卻陷入了發展困境,人才培養出口遇到了瓶頸。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要想適應社會經濟各行業對掌握新技術、具備高技能的新型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需要根據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定位,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的能力結構、知識結構,加快改革創新和轉型發展步伐,全面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進程中。
2.3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要以圍繞專業配置資源為突破口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要以專業和專業群的改革和建設為突破口,以點帶面來進行應用技術大學的建設。辦學資源相對不足,是我國高校發展過程中的共同難題,特別是對地方本科高校而言,如何用好有限的資源,關系到學校發展的全局。圍繞專業配置資源,是應用技術大學建設的必然要求,因為應用技術類學生是否符合社會需要,主要是由其專業決定的。教育部明確提出,應用技術類高校要“淡化學科,強化專業”。地方本科高校一定要抓住學生培養這個核心,抓住專業建設這個龍頭,集中政府、企業、社會乃至國際等各種資源,為專業的建設服務,為學生的能力培養服務。
2.4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要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根本
許多地方本科高校都意識到,只有培養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才能求得自身的發展。但在具體辦學過程中,“培養什么樣的應用人才”“怎樣培養應用人才”,還是一個有待探索的空間。 “應用能力”培養是應用性人才培養的核心,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要強化實踐教學,在對學生就業崗位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分析崗位能力要素,確定能力培養目標,設計能力培養方案,最終把學生需要的每一項能力具體化為一個個教學模塊。這種專業課程的模塊化教學改革,突出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打破了各學科自成體系、各自為政的格局,變“教師要講什么”為“學生能干什么”,最終實現了學生能力與產業需求的“零適應期”。這是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的關鍵所在。
實踐性和應用性人才培養是應用科技大學人才培養的突出特色,也是其核心優勢。應用技術大學開設大量的實踐性課程和案例課程,即使是理論性課程的學習也注重聯系實踐,特別強調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今后,地方本科高校在人才培養方式上,要注重與企業、行業、市場、地方政府部門的互動性結合,采用合作學習、小組學習、項目學習等方式來培養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2.5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以教師應用能力培養為關鍵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教師隊伍是關鍵。一方面,他們要具備寬厚的專業基礎知識、扎實的行業實踐知識;另一方面,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應用能力、實踐教學能力、應用研究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
當前我國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中遇到的一個瓶頸就是雙師型教師數量偏少、素質偏低。專業課教師缺乏實踐背景,產學研合作能力不足,這是眾多新建本科院校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就想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及應用能力。尤其是要特別注重教師應用能力的培養,要為專業教師有企業工作經歷創造各種條件。例如,地方本科高校可以把實踐就業基地搬進企業,把企業研發中心引進校園,校企共同打造應用型師資。通過實施校企雙方“雙聘雙掛”的舉措,把企業工程師請到學校聘為教授,讓學校教師走進企業擔任兼職工程師;讓教師到企業掛職,企業高級人才到學校掛職,以此打造“雙能型”師資,培養實踐教學能力。[3]
參考文獻:
[1]王寶璽,迪爾特?歐拉.什么是歐洲應用科技大學―瑞士圣加侖大學迪爾特?歐拉教授訪談錄[J].高校教育管理,2015(4):1-5.
關鍵詞:變電站,微機保護,綜合自動化,先進技術,優良裝備,無人值守運行。
Abstract: New, old substation transformation, the use of computer protection and integrated automation equipment, use of advanced GIS, vacuum switches, closed busbar excellent performance, reliable power distribution facilities, to achieve remote control, telemetry, remote, remote visual function, thes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support, making running unattended substation is not a dream, which can greatly reduce the operating costs of personnel on duty for the companies to reduce spending no shortage of ways to improve efficiency, but also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resources already invested.
Keywords: substation, computer protec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advanced technology, excellent equipment, unattended operation.
中圖分類號:TM63文獻標識碼:A
項目的必要性概述:
(一)35-110KV變電站均采用微機保護和綜合自動化裝置,技術上已經達到無人值班的條件。
(二)目前國網和地區電網的35-110KV變電站全面實現無人值班的運行。近期建設成的330KV變電站全部實現無人值班的運行。
(三) 無人值班的運營方式和集控站少人值班的方式可大量減少值班人員的運營成本,人員集中工作和培訓方式有利于運檢人員工作素質的快速提高,集中式操作隊和維檢人員,可減少維檢人員數量的同時提高了運檢人員對變電站設備存在的缺陷的及時了解,做到及時維修和維護,有利于設備運行穩定。
二、實現無人值班的綜合自動化裝置的設備性能要求:
(一) 基本要求:無人值班站需達到可遙控、遙測、遙信、遙視功能。
(二)操作員工作站以計算機搭建的綜合自動化平臺:
操作員工作站是變電站內計算機監控系統的主要人機界面,用于圖形及報表顯示、事件記錄及報警狀態顯示和查詢,設備狀態和參數的查詢,操作指導,操作命令的解釋和下達,系統時鐘校正等。運行值班員通過操作員站實現對全所生產運行設備的監視和操作控制。
操作員站應為兩臺性能優秀計算機,22寸帶顯示器、鍵盤、鼠標,音箱組成具有高分辨率的圖像處理能力和信息存儲能力,主要指標如下:
a)用于控制的操作員站
處理速度≥3.0G HZ 內存容量≥ 1GMB
硬盤容量≥ 2*360 G顯示器22英寸彩色、分辨率≥1280X1600的液晶顯示器 標準鍵盤、鼠標和音箱
站控層設置一臺激光打印機(可打印A3紙張)。用來記錄運行狀態、報表、事故、異常報告,也可用于軟件程序開發和修改后的打印輸出。
遠動主站直接接收來自間隔層測控單元直采直送實時信息,按照調度端的遠動規約,完成與調度、控制中心的遠程數據交換,并具備遠方維護功能。應留有維護和調試用的便攜機接口。遠動通信接口支持四線、串口和網絡口三種方式,接口數量滿足至地調和集控站同時各按兩種不同方式組織通信通道。兩套遠動主站分別接至兩臺以太網交換機來實現雙機切換。
遠動主站應提供3個以太網口,及多個四線/串口通信接口,實現二選一自動切換,通道需加裝防雷器和光隔離裝置(數字及模擬)。
三、網絡系統
網絡系統應符合國際標準化組織OSI模型,站控層網絡采用TCP/IP協議的以太網,傳輸速率10/100Mb/s。間隔層采用 以太網,構成全數字化、智能、雙向、互聯、多點、多變量、多站的通信系統.網絡接點數應留有不少于40%的裕度。
站控層網絡采用單以太網絡,將各工作站互聯,網絡媒介采用屏蔽雙絞線。
站控層與間隔層通訊網絡采用單以太網,網絡媒介采用屏蔽雙絞線。
間隔層與間隔層通訊網絡采用RS-485,網絡媒介采用屏蔽雙絞線。
全站監控系統通訊網絡采用單網配置,其網絡接口和網絡媒介相對獨立,但傳輸信息相同。
智能電度表單獨組成計量網后經數據集中采集裝置接入電力數據網絡設備。
四、系統安裝布置
站控層設備(微機保護和操作系統)采用分層布置方案。
110KV站間隔層設備集中布置于二次室。 35KV站間隔層設備集中布置于二次室。
110KV站的35KV、10KV間隔層設備分散布置于配電裝置開關柜。 35KV站10KV間隔層設備分散布置于配電裝置開關柜。
間隔層單元基于微機技術實現保護、測量、控制功能,以數字通訊方式通過網絡媒介接入站級總控單元。間隔層單元的通訊規約向買方開放。間隔層單元應能通過面板上的RS485串口與微機通訊,并提供相應軟件,以實現間隔層單元的參數設置、故障診斷,日常維護等。間隔層單元應有完善的監視及自檢功能,把設備故障定位到便于更換的最小模塊級,并有明確的故障指示。能夠使用微機或專用儀器對間隔層單元進行調試、維護和檢測。
五、電壓無功自動控制功能
電壓無功自動控制主要是根據變電所運行方式和運行工況,按照上級調度部門確定的電壓曲線和無功補償原則,實現自動投切無功補償設備和自動調節變壓器分接頭。并且應設有電壓無功自動控制的投退開關。電壓無功自動控制功能用軟件實現。
六、公用接口裝置
與公用智能設備接口,并能采集公用設備需接入監控系統的數字量、模擬量。
主要的公用智能設備有:
電能計量系統火災報警系統直流系統工業電視監控系統
七、時鐘接收和時鐘同步系統(GPS時鐘)
功能要求:時間同步系統配置的GPS衛星同步時鐘用于實現變電所內計算機監控系統、保護裝置及故障錄波器等設備的時間同步,應能提供滿足這些設備需要的各種時間同步信號。
八、基本軟件(操作系統)
(一)提供最新標準版本的完整的具有自衛能力的操作系統(正版軟件),并應具有許可證。它應包括操作系統生成包、編譯系統、診斷系統和各種軟件維護、開發工具,操作系統應具有良好的實時性能。
3、頻率恢復正常值后,被切除負荷可進行就地或遠方恢復,若采用自動恢復供電方式,則在每一恢復階段后,根據頻率值的變化情況,選擇下階段的恢復或暫停恢復過程;
4、微機型低周減載裝置應采用數字式,并具有將其記錄的信息就地輸出及向遠方傳送的功能;其中回路數不少于規化路數。
(三)綜合無功調壓:
本站綜自系統要求具備綜合無功調壓功能,通過調整主變分接頭及電容器的投切來實現無功功率的閉環控制,以保證電壓質量,要求如下:
1、具有集中監控和手動控制兩種控制模式,可實現自動及就地和遠方控制方式;可采用手動方式
2、具有必要的閉鎖功能;
3、調整主變分接頭超時或分接頭不到位,應停止調整并發告警信號;
4、對調節過程中出現的滑檔、卡檔等現象,應停止調整并發告警信號;
5、為防止動作過于頻繁及避免出現振蕩,應考慮調節死區,且最小調整間隔時間可調整;
6、在線路故障、低周減載裝置動作等情況下應閉鎖調節;
7、三相電流不平衡應閉鎖電容器的投切;
8、應確保分接開關調節分級進行,一次只能調節一檔;
9、調節主變分接頭次數應可設置,總調節次數超限應發告
警信號,并考慮兩臺主變之間的配合問題;
10、能發出動作信息(調分接頭、投切電容器);
(四)重合閘裝置:
站端的110kV、35kV 、10kV饋線要求配備重合閘,要求如下:
1、重合閘為三相一次自動重合閘;
2、重合閘的啟動應按斷路器位置不對應啟動;
3、就地或遠方手動跳開斷路器時,應對重合閘放電,并閉
鎖重合閘的啟動回路;
4、可以實現遠方及就地投退重合閘的功能,且應具有重合
閘前后加速保護的投退功能;
5、裝置應有接受其它閉鎖條件開入的功能;
6、重合閘動作后,應能發出就地和遠方的動作信號。
7、對全電纜出線閉鎖重合閘裝置啟動。
(五)小電流接地裝置
綜自系統要求35kV、10kV饋線具有小電流接地自動選線功能,需獨立處理單元實現,要求如下:
(1)、應能正確自動選出接地線路;
(2)、具有分散式功能,以提高整個接地選線系統的可靠性;
(3)、應能躲過正常狀態下的不平衡電流;
(4)、應能向就地和遠方發信號及報告選線結果;
(5)、按饋線控制回路數不少于規化回路數的回路。
(六)故障錄波裝置:
110-35KV主變、出線接入故障錄波器,在故障時經過電流波形對故障性質進行有效分析,作為判斷故障和事故分析的依據。
(七) 備自投裝置:
1.進線備自投自動裝置,在電源進線側開關加裝備用電源自投裝置,
開關自投時,能自動識別運行方式,備投斷路器只允許動作一次;具有PT斷線判別功能,具有自檢告警并閉鎖出口,具有接受其它外部閉鎖條件
2.母聯備自投:
控制及I/O功能
反映斷路器、手車位置及斷路器的控制,并應具備操作互鎖功能。
狀態量:斷路器、手車位置的狀態位置
告警量:間隔單元故障、跳合閘回路故障及斷路器機構內部故障
控制量:控制斷路器的分、合
二十一、數據網路回路
為保證系統信息上傳至集控站和地調,集控站和地調對所需監視和操作變電站。需配置以下設備:
(一)數據網路由器型號推薦選用MSR-5040(配置要求:2個冗余配置電源模塊、1個雙以太網口模塊(除主板標配外,配置獨立的2FE模塊1個)、2個2E1模塊、
(二)網絡交換機2臺推薦選用: LS-3600-EI 24電口,三層交換 。
數據網接入路由器及網絡交換機功能達到遠傳要求。
(三)利用監控系統電源供電(正常交流電源和帶直流逆變器交流電源),保證監控系統可靠運行。
二十二、無人值班站的接地和抗干擾要求:
(一)為避免雷電壓和開關分斷時產生強電磁干擾,造成保護誤動。變電站二次設備需加裝單獨的銅接地。保護屏、開關柜、GIS組合電器、主變端子箱經不小于100平方毫米的銅排及軟銅線為主干線的接地網,二次端子采用不小于4平方毫米軟銅線接入銅接地網。
(二)變電站二次控制電纜全部采用銅網屏蔽電纜,屏蔽纜的銅網采用一端接地措施,以提高抗干擾能力。
二十三、運行要求:
(一)監控用計算機的使用嚴禁運行中拔插電源和外設插頭。
(二)嚴禁在監控用計算機上安裝其他軟件和在機器上做為辦公微機。
(三)熟悉各種信息提示的故障類型和處理方法。
(四)熟悉各種微機保護的工作基本原理,保護備項功能的投、退方法。
(五)建立技術檔案制度。便于運行檢修人員對設備一二次接線和原理的學習,提高運檢水平。
(六)制定各變電站反事故措施,對不同運行方式故障特點,處理方式要求運行人員十分清晰。才能避免事故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