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會計理論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學歷教育方面。雖然從表面上看目前國內法務會計教育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實際上我國法務會計學歷教育剛剛起步,各高校對于法務會計的學科歸屬一直存在較大爭議,不同的學校對于在法學專業還是會計學專業開設法務會計方向有不同的見解。而且,高校在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上各自為陣,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以課程體系為例,各高校的課程設置五花八門,大多是法學課程和會計、審計課程的簡單相加,在法務會計的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上沒有形成相對統一的意見,而且大部分高校不重視法務會計的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極大地影響了法會會計學歷教育的發展。
2.非學歷教育方面。目前我國法務會計非學歷教育僅有中國政法大學面向法務會計人員提供的培訓課程以及與國際注冊法務會計師資格考試有關的培訓,數量少、規模小、影響力不足,很難適應法務會計人才培養的需求。
二、我國法務會計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法務會計理論研究
在法務會計的發展中,理論研究舉足輕重,不僅可以為相關學科的發展注入新的內容,而且可以給法務會計的實踐做出理論指引,推動法務會計實踐的發展。當前,應當著重抓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第一,成立研究組織。就全國范圍而言,可以成立全國性的法務會計學會,積極開展具有影響力的全國性的學術研討和交流,形成相對固定和不斷擴大的法務會計學術研究隊伍,提高法務會計的影響力。在高校或科研機構中,設立法務會計研究中心或研究小組,增加法務會計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第二,深化研究內容。在法務會計的研究內容上,必須改變目前大量研究浮于表面的情況,全面深入地對法務會計的內涵、外延及技術方法進行研究。充分借鑒國外法務會計研究的成果和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起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法務會計理論體系和規范體系。
(二)發展法務會計教育
培養法務會計專門人才是推動法務會計發展的基本途徑。發展法務會計教育應當從學歷教育和在職教育兩方面入手。
1.學歷教育。法務會計人才培養給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話題,帶來了新的挑戰。應借鑒國際法務會計教育的經驗,瞄準國際法務會計的前沿,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培養多層次的、復合型的法務會計人才。
(1)本科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主要是培養精通法務會計理論知識、熟悉法務會計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他們將成為法務會計的生力軍。科學可行的本科生教育可分為三種形式:一是設置法務會計專業。目前,法務會計專業并未被國家教育部列入國民教育專業目錄,這一方面會讓學生感到困惑,影響其對未來職業發展前景的判斷,另一方面,不利于形成相對統一的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也難以形成相對統一的模式。因此,囿于法學和會計學的單純學科局限性,亟待開辟由法學與會計學學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的專業來培養法務會計專門人才,設置法務會計專業乃大勢所趨。二是法務會計創新實驗班。目前法學本科(法務會計方向)模式和會計學本科或財務管理本科(法務會計方向)模式進行專業招生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往往在法律、會計兩方面的知識都有所涉獵,但都只學到皮毛,難以深入掌握法務會計的精髓,不能勝任法務會計職業的要求。在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未設置法務會計專業的背景下,較為可行的是開設法務會計創新實驗班,法務會計創新實驗班是復合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驗區,是學校開展教學改革和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徑,應當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展試點,開發法務會計特色課程,加強師資力量及教材、實踐基地等配套設施建設,真正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法務會計人才。三是雙學位教育。學生主修法學或者會計學專業的同時,輔修第二專業(輔修會計學或法學),畢業時授予法學和管理學兩個學位。
(2)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目標是培養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他們將來主要從事法務會計理論研究工作。當本科教育達到一定規模,法務會計學科體系、課程設置等較為完善時,應當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展研究生教育。
2.在職教育。由于法務會計應用的廣泛性,單靠學歷教育培養法務會計人才是不夠的,還應當通過加強對在職人員的培訓來培養法務會計人才。我國可以大力開展面向注冊會計師、審計師、律師、法官、檢察官以及企事業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等在職人員的法務會計培訓,根據不同職業現有知識結構的特點,選取其他不為他們所熟悉的領域作為培訓重點,以形成符合法務會計職業需求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提高他們法務會計方面的職業能力。
(三)完善制度建設
推動法務會計發展需要良好的制度作為保障。雖然我國目前有《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審計法》、《審計準則》等,但是有關法務會計的專門制度仍是空白。為了促進法務會計健康有序地發展,必須完善相關立法,并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建立起一套系統的規章制度,如法務會計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法務會計行業管理制度、法務會計的工作程序和技術標準制度、法務會計人員參與訴訟的制度等。
(四)推進法務會計實踐活動
1.1準備階段
任何教學法要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實現良好效果,就必須重視其準備階段,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專業的課堂教學中也一樣。案例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具備極強的實踐性,其教學目標是圍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中心的,而實踐能力的培養及提高則建立在學生具備較為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因此要想使會計專業課堂教學高效進行,教師就必須在課前要求學生對本課理論知識做好預習,對預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進行思考并記錄。教師方面,則要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案例及素材,案例的選擇要充分結合社會生活實際,能引發學生共鳴,案例中問題的設計對學生要具有很好的啟發性和引導性,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案例材料,并提前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做好預習準備,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預先思考,并對問題的處理方法有個大概的了解,從而為案例教學奠定良好的課前準備,為高效實現本課教學目標打下基礎。
1.2教學階段
案例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該教學方法要想有效實現教學目標,就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而不是教師單一的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及講解案例,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會極大的挫傷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也是十分低下,因此在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中,教師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其成為課堂的主人公,積極參與到對案例的討論及分析中來,教師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在旁邊給予及時的指導,對于學生案例討論中出現的問題及出現跑題的情況要予以及時指導并糾正。教師在講解案例時要注重其引導作用,不輕易發表自己看法,而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會計理論知識去分析,得出應對案例中問題的解決辦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養成嚴謹的思維習慣。對于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及看法,教師要予以合理評價,促進其學習興趣的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根據案例開展一些如讓學生角色扮演等實踐活動。
1.3討論階段
此階段是案例教學法最為重要的階段之一,該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案例中發現問題,并對其進行討論及分析,教師可以就案例提出能夠反映案例精髓的問題,然后根據學生座位對其進行分組,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負責對各組信息資料的匯總及發表。教師在提出一個問題后,可以讓各小組進行討論分析,小組成員間自主協調好,合理分工,對案例所需資料進行收集,小組成員間進行討論交流各抒己見,展開激烈的討論,由小組長匯總所有成員的看法,并從中篩選出合理的看法及結論,并經過組織加工后,在教師的組織安排下,各小組發表各自對案例的分析及觀點,教師予以評價,并和全體學生一起討論總結得出本案例的中心主題及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此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對學生就案例中某一問題的看法進行正反分組,兩組學生進行正反辯論,規定辯論時間,教師對辯論雙方的論點秉承公正、公平、開放的宗旨對學生的辯論結果進行評價,選出獲勝一方。此階段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
1.4完成案例分析報告的編制
學生經過前面幾個階段對案例內容的了解,并展開激烈的討論交流及分析后,各小組間分別得出了自己對案例的理解及觀點,形成了自己的案例分析報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案例分析報告進行修改完善,最終編制完成自己的案例分析報告。通過分析報告的整個編制過程,學生在解決會計案例中問題時,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思維分析模式,對問題解決的理論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其運用會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1.5總結提高階段
教師對學生的案例分析報告進行評價,向學生講解會計專業案例中如何突出其重點,發現其難點,同時對學生在案例分析及評價中出現的問題予以指導糾正,對學生優秀的方面給予表揚,并由此進一步發掘會計案例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自我反思自己分析思路及得出結論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進。在各小組案例分析成績的考核方面,主要有學生信息收集能力的考核、學生案例分析能力考核及其案例分析報告質量的考核等,以全面考核學生綜合素質。
2、會計案例實例
首先,理論層面的研究,主要研究交易成本經濟學與管理會計的理論相似處,尋找二者的理論契合點。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學者與主要觀點為:李心合(2002)教授認為,正統財務學是依據“理性選擇范式”來進行理論研究的,這種范式認為財務分析框架不包括制度框架,由此而造成了一系列的缺陷。企業財務行為的制度性和社會性,為交易成本經濟學與管理會計進行理論融合提供了基礎;饒曉秋(2004)認為,二者的理論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處,這些相似之處包括:責任會計、成本管理、質量成本管理和作業成本等幾個方面。交易成本經濟學的某些理論對于企業成本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在優化企業成本管理系統的基礎上減少企業成本支出,這將是一種全新的優化成本管理的方法,為成本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賀穎奇、陳佳俊(2006)認為,在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中,管理會計應該作為一種控制范式進行研究,而且它也是組織控制的一部分,應該發揮其應有的控制作用。其次,計量層面的研究,由于企業交易種類繁多,要準確計量所有交易成本存在一定困難,所以,很多企業都試圖將管理會計理論運用于交易成本的計量中,以期能夠找到一些對成本計量具有建設性作用的實施建議。Miller和Cooper等人將交易成本運用與“作業成本”核算之中,得到的結論是,企業交易容易產生間接費用,所以,控制間接費用的一個有效方法是減少交易的發生。黃鵬、陳鋼(2000)認為,交易成本會計系統對企業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因此,現代企業應該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合適的交易成本會計系統,對交易成本進行進一步控制和管理。段秀芝、黃曉波(2009)認為有兩種方法可以計量交易成本,第一種是改進企業日常的會計活動進行直接計量,另一種是利用企業的成本會計系統以及會計核算資料進行間接計量。最后,應用層面的研究,具體做法是先找出管理會計某些操作方法與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的聯系,然后將交易成本經濟學中的這些理論運用到具體的管理會計問題的解決中,這些問題包括:企業重組、企業并購、轉移定價和預算管理等。對于企業重組,魏亞平(2000)認為交易成本也存在于其中,并對其具體表現形式進行了歸納,而且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減少企業交易成本的建設性措施;對于企業并購,陳玉罡、李善民(2007)認為企業并購中的交易成本可以分為隱性的和顯性的兩種,并證明了企業并購就是為了節約這兩種成本;對于轉移定價,潘飛等人(2007)論述了交易的特征對內部定價的影響和轉移定價系統應該實現的目標;對于預算管理,王煒瀚(2010)認為,企業可以通過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和建立有關的激勵機制來減少交易成本的產生。
二、企業的交易本質:從不完全契約到層級結構
市場讓很多交易者明白:交易的本質實際上就是減少犯錯。由于市場的復雜性,常常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交易計劃,隨著社會的發展,交易的本質也經歷了從不完全契
(一)交易的本質與不完全契約
一個完整的交易涉及到多方利益,這些利益可能互不相關也可能相互沖突,因此,在交易發生之前,需要以契約的形式將涉及的各方利益及可能發生的問題和應對方法確定下來,所以,契約的本質就是協調各方利益沖突,契約的簽訂過程也就是交易的實現過程。因此,對交易本質的研究離不開對契約的研究。交易契約一般包括兩種形式,即正式的交易契約和非正式的交易契約,其中:正式契約是指那些以具體的文本形式表現出來的契約,它們一般都具有法律的強制性,受法律的保護;非正式契約則是指那些沒有用具體的文本形式表現出來而是由組織中絕大部分人默認而得到的一種契約形式,這種默認包括風俗習慣、管理行規等非文本形式。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多種原因,導致完全契約不可能存在,這些原因具體包括:交易雙方的疏忽、契約條款語義的模棱兩可、信息不對稱和契約條款的成本較高等。所以,交易的本質是由于不完全契約的存在而存在的。
(二)交易的本質與層級結構
隨著現代企業的發展,層級結構越來越受到重視:如果層級結構設計得當將會提高組織效率,節約交易成本,反之,則會降低組織效率,增加交易成本。從交易成本經濟學的視角來看,企業中存在著一系列的交易契約,這些交易契約大都是由委托人與人簽訂的,其表現形式可以用層級結構來概括:企業股東大會作為公司的最高部門機構,其權利下放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下放管理權給董事會,使其有權對公司的日常管理和重大事項做出決策,另一方面是下放監督權給監事會,使其有權監督董事會和總經理的日常工作;董事會又將管理權及一部分決策權下放給總經理,以此類推,總經理與部門經理之間、部門經理與部門主管之間、部門主管與下屬員工之間都存在這種權利下放的關系,這樣在企業中就形成了一層管理一層的層級結構,這種層級結構不僅可以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帶來的問題,而且有利于組織不同層級之間的信息交流,從而提高組織的整體效率。這種至上而下式的層級結構能夠對企業內部交易進行有效控制,具體可以用圖1表示:
三、管理會計:企業交易治理的制度安排
交易成本經濟學認為,各種簽訂合同的行為都是重要的經濟制度,一旦簽訂合同,企業就成了一個由外部交易和內部交易綜合而成的綜合體,如果出現交易行為,必然會帶來交易成本,可以從管理會計的視角對交易行為進行有效治理,從而節約交易成本。
(一)企業是交易的綜合體
從上文的論述中可以知道,一旦簽訂契約,就表明交易已經實現,現實生活中,交易總是無處不在的,它會以不同的形式展現,這些形式包括勞動合同、產品購銷合同等,甚至連企業的出庫單、驗收單和考勤表等一系列簡單的文本形式也屬于交易契約的范疇。簽訂交易契約后,企業就成了外部交易與內部交易的綜合體。企業的外部交易主要反映企業與外部交易對手之間的競爭。顯然,外部交易涉及到交易對手,其發展形式并非完全由企業單方面決定。因此,為了協調雙方利益,使外部交易能夠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就有必要在雙方協商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外部的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和社會輿論等規范因素,然后再簽訂合理有效的交易契約。在理想的交易環境中,交易的最終結果并不是可以事先預見的,也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雙方的談判能力、資源豐度、經營戰略等因素對其產生重要影響,甚至是政府的行政權威都會對其產生一些微妙的影響。企業的內部交易時刻在企業中發生,而且這種發生是井然有序的,即沿著企業的層級結構來運行。內部交易存在三大特點:一是其交易主題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如今,企業內部交易的主題是“市場”,而在19世紀中期以前,其主題則是“生產”;二是其實現方式多種多樣,如以實物形式存在的資源入庫和設備更新等,以非實物形式存在的業績評價和管理條例的落實等;三是其交易類型各不相同,主要包括網絡型交易、上下級部門之間的交易和同級不同部門之間的交易三種形式。這兩種交易對企業的運行都有著重要作用,外部交易可以促進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內部交易可以實現內部資源的有效流動,相互分工,各司其職,又共同推動企業的發展。
(二)管理會計對企業交易的治理
企業是交易的綜合體,企業的存在必然會有交易的發生,而交易的發生又必然會產生交易成本,因此,企業在關注事先既定目標的同時,也要考慮降低交易成本,管理會計便是企業交易治理的產物。首先,管理會計對企業外部交易的治理。隨著企業交易范圍、性質和主題的變化,管理會計也隨之變化,從早期的傳統管理會計發展到現在的戰略管理會計。對于企業內部交易的治理,傳統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會計的關注點是不同的:其中,傳統管理會計主要關注契約中的交易雙方,為交易雙方簽訂契約提供相關信息,并跟蹤契約的履行情況,價,從而降低簽約成本;而戰略管理不僅僅只關注契約中的交易雙方,還將關注點投向了顧客和競爭者,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減少簽約成本的目的,還可以從戰略的高度審視企業經營的宏觀環境,為企業的重大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其次,管理會計對企業內部交易的治理。上文已經論述了企業構建合理的層級結構對企業運行的重要意義,它可以作為一項重要的制度來治理企業的內部交易,不僅可以解決一些由團隊生產所帶來的失靈問題,還可以有效減少成本的發生。管理會計能夠將企業運營中的各種情況反饋給企業的管理層,使管理層時刻掌握公司的運營動態,為其提供適時的決策信息,加強對環境不確定性的敏感度,降低決策失敗的風險;管理會計還能對層級結構中的委托行為進行有效監督,也就是上一級能根據所掌握的管理會計信息來監督下一級的工作,使每一層級的工作都能按照企業的規章制度合理運行;管理會計還可以依據事先制定的管理模式,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和業績評價機制,對人的合規行為進行正強化,對違規行為進行負強化,減少委托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和摩擦從而節約交易成本。
(三)管理會計的制度化
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認為,管理會計是很多企業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制度現象,所謂制度,其實就是眾多習慣、規則和慣例的有機結合體,但是制度對員工的影響比這些習慣、規則和制度的影響要更廣、更深遠,它要求所有成員在行為上和心理上都要認同并嚴格遵守。因此,制度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制度一經確立,就不容易改變。在組織的實際運行中,組織會要求其成員嚴格遵守這些制度,管理會計在此是就會發揮應用的控制性作用,通過其行政權威和層級制度,使組織成員嚴格遵守慣例和規則,并通過長時間的強化練習,使他們從心里認可這些慣例和規則,從而實現制度化:從表面上看,管理會計的制度化是通過管理會計實踐,將其規定的流程、制度等付諸實踐來完成的,這個過程強調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從實質上看,管理會計將抽象化為組織的慣例和規則,管理和規則的制度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經歷一個從應然到實然的轉化過程,就是這一過程,使企業的文本上的規范變成了企業成員行動上的價值觀,也就是使抽象的行為模式變成具體的行為模式。
四、管理會計的歸宿:交易成本最小化
契約簽訂的過程就是交易產生的過程,一旦交易產生,必然出現交易成本,管理會計是治理交易成本的一項重要制度,但是由于契約的不完全性、市場的不確定性和一些人為因素的存在,管理會計也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變化的。
(一)生產領域
企業對成本控制的認識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18世紀工業革命后,企業主敏感的認識到規模經濟的優勢,將手工作坊型的生產方式轉變成了大規模的生產方式,并雇傭一些固定的長期工人,與這些長期工人簽訂長期雇傭合同,也就避免了頻繁簽訂短期合同所帶來的交易成本。到了20世紀50年代,很多企業都主張“生產第一性”目標,推動式生產系統應運而生,這一時期屬于企業的賣方市場,企業生產出的產品能夠被很快的銷售出去并獲得可觀的利潤;后來,這種傳統的生產方式又被機器制造所取代,企業開始集中力量進行批量生產,這就減少了交易發生的次數,節約了交易成本。企業對成本的控制經歷了從標準成本到目標成本的轉變,標準成本有其自身的優勢:第一,它滲透到了企業管理層級的各個方面,具有很強的計劃性和組織性,它的制定也是采用相對民主的協商式方法,既吸納了企業不同主管部門的代表參與協商,也盡量吸收企業底層員工參與討論,這一民主式討論過程,既降低了決策失敗而帶來的損失,又避免了由于員工與領導之間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員工實施過程中交易成本的產生;第二,標準成本為企業內部交易提供了一個依據,每個企業成員在進行內部交易時都必須嚴格按照這個依據進行,比如員工領取材料要填領料單,材料入庫要填入庫單等等,這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節約交易成本。但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市場競爭的加劇,再加上標準成本本身存在的預測偏差和隨機偏差等問題,它已經不能滿足企業追求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目標了。此時,為了最小化交易成本,目標成本為企業提供了一條新思路,它的關注點已經擴展到企業的外部市場而不是僅僅拘泥于內部市場,根據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價格來確定目標成本,再激勵企業員工通過改進生產和提高效率等方法來達到目標成本,從而使企業在生產領域的交易成本最小化。
(二)業績評價領域
員工獲取工作機會,也可以看作是一種交易行為,企業會通過勞動合同將企業與員工之間的交易行為確定下來,為了避免勞動糾紛和交易成本的產生,勞動合同會對一些必要的量化指標和非量化指標進行詳細規定,其中,量化指標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助和工作時間等,非量化指標包括工作能力和晉升機會等。其實,每份勞動合同都相當于一份交易契約,由于契約不完全性、市場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存在,簽訂交易契約就會存在一定的交易風險和交易成本,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控制。管理會計對業績評價領域的控制所采取的方法也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起初對企業業績進行評價一般都是只進行全面的財務業績衡量,比較著名的方法就是綜合比率評價體系,它的具體操作方法就是通過線性關系把一些財務比率結合起來評價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但是由于其衡量指標相對單一,它所得出的結果缺乏足夠的靈活性、科學性和說服力;后來又出現了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和經濟附加值評價法等評價體系,前者綜合考察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以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為核心,后者為解決問題提供了較為先進的方法。1993年平衡計分卡出7現,它是市場環境變化的產物,最大的優點是能夠多維度、多視角的對企業業績進行衡量,能夠全方位的節約交易成本,是企業追求交易成本最小化的重大實踐,其衡量路徑就是按照四個維度對企業的業績進行客觀評價,這四個維度分別是:財務維度、流程維度、學習與成長維度和客戶與市場維度,它們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其中:財務維度強調企業整體職能范圍的績效;流程維度強調生產流程管理和供應商管理的優化;學習與成長維度強調員工不斷學習的重要性;客戶與市場維度強調客戶滿意度的重要性。平衡計分卡與以前的評價體系的區別在于:首先,它強調人的重要性,注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它所強調的學習與成長維度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它不僅激發員工的學習熱情,而且在企業中營造自覺學習的企業文化,使學習成為企業員工的一種內化行為,從而節約企業內部交易成本;其次,它強調顧客滿意度的重要性,它要求企業及時根據顧客需求的變化來調節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向,提供顧客滿意和喜歡的產品,減少不必要的交易成本浪費;最后,它強調變革的重要性,企業的生產流程、銷售流程等環節都不是一層不變的,應該根據市場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變革和改善,節約交易成本。
(三)戰略管理會計領域
(一)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節約教學資源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各學科的任課教師溝通不暢,經常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內容重復講授,二是內容無人講授。無論出現哪種情況,都會影響教學效果。為了使教學內容更加科學,提高教學效果,建議把原來管理會計中的長期投資決策部分并入財務管理中,把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重復的內容加以整合,使成本管理會計的教學內容更加緊湊,邏輯性更強,避免了教學內容的重復和教學資源的浪費。
(二)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提高教學質量
將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合并為成本管理會計,實際上是將成本管理會計發展的新理論、新方法與傳統理論及方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更好地進行對比分析。建議教師大量采用案例教學法和比較教學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發展的軌跡和脈絡,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例如在成本核算模塊,可提供幾個不同行業、不同生產組織、不同生產工藝的案例企業,并考慮不同成本管理要求的背景下,由學生討論、比較、分析,進而判斷應選擇哪種成本計算方法,并組織和完成成本計算過程,最后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在對案例的分析和處理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二、成本管理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教學內容滯后于客觀環境
我國的成本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是在西方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內容體系基本上是照搬西方。國內的成本管理會計學者常常致力于介紹和推廣西方成本管理會計的最新發展成果,而對我國成本管理會計的實踐成果總結不夠,沒有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系統的成本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教材內容注重介紹計算方法,并通用了大量的數學模型,忽視了實際應用價值不足。另一方面,隨著電腦技術的進步、生產方式的改變、產品生產周期的縮短,以及全球性競爭的加劇,傳統產品成本結構與市場競爭模式大大改變了,這迫使許多企業必須徹底改變其慣用的經營方式與管理策略。成本管理會計體系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并提供與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關性、可靠性的信息,這些是成本管理會計理論工作者和實務工作者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如何吸收和借鑒英、美等發達國家的各種成本管理會計領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如何在成本管理實踐中跟上發達國家的步伐,如何在新經濟環境下豐富成本管理會計的內容體系,都是我們所應關注的。
(二)缺乏規范的成本管理會計規劃教材
目前大多數高校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都是單獨開設的,普通高校如果合并開設成本管理會計,教材的選擇有兩種,一是選擇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兩本教材來實施教學。這樣做,無論教材的選擇,還是相應的配套網絡教學資源,都有很大的選擇空間,如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列教材、東北財經大學會計系列教材等。但是,如果一門課程使用兩本教材,學生總覺得增加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而且對于課程體系的認識也很不清晰;學校教務處可能還會質疑一門課程選擇兩本教材的合理性。二是選擇一本教材來實施教學。如果選擇一本教材,目前正式出版的成本管理會計教材并不多,精品教材更是少見,有些成本管理會計教材編寫或者出于科研目的,或者為了滿足整合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教學內容的現實需求,編寫的成本管理會計教材體系不夠合理,甚至編寫者所在學校都可能不會使用。我校會計學院的會計學專業是分兩個學期來單獨開設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課程的,而財務管理專業、審計學專業則是合并開設成本管理會計的。我們有自編的會計系列教材,系列教材包括初級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以及財務管理學等,但沒有成本管理會計。因而單獨開設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的會計學專業是有相應的教材的,但合并開設成本管理會計的財務管理專業和審計學專業則沒有相應的教材,近十年的做法是一門課程使用兩本教材,成本管理會計課程就變成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
(三)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實踐教學環節
目前高校對成本管理會計的教學普遍采用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單向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欠缺實踐環節,學生缺乏對制造業生產過程的直觀認識。這勢必影響學生對成本管理會計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以成本管理會計教學中成本核算為例,其中涉及一些制造業的術語,比如在產品、半成品和產成品的概念,個別學生都難以理解,那么對于生產費用為什么需要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當然也就一知半解,對于分步法為何區分為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就更是無法理解了。傳統的理論講授方式只是單純強調成本核算過程中各項費用的具體分配方法。由于沒有實踐環節,很難把成本核算的相關流程整合起來,形成完整的成本計算方法加以運用。學生對成本核算過程的完整環節,即從要素費用的分配到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制造費用的分配最后到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這樣一套系統的程序理解不全面,學生僅僅是對相關知識的片斷認識,對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的掌握很不系統,難以對成本管理會計知識進行整體靈活運用。
(四)考核方式不合理
考核制度對引導學生學習方向有標桿作用。目前高校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實行標準化考試的形式,要求學生按照統一的思路和標準答案回答問題,主要考核學生對教材的掌握,偏重于對理論知識的考核,缺少案例分析。一張卷,一支筆,這樣只能使學生死記硬背,不求甚解,不能讓學生把擁有的知識和技能綜合利用起來,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實踐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加強成本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創新成本管理會計教學內容,適應新經濟環境的發展
筆者認為,隨著全球性競爭的加劇、產業結構的變化、生產環境的進步、適時生產系統的出現以及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我國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要不斷地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適應這種需求,未來的會計人才應具有全面的成本管理會計知識、較高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開闊的思維和寬闊的視野,所以在成本管理會計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能只拘泥于傳統的成本管理會計的內容,而應“傳統與現代兼顧”。因此,成本管理會計教學內空不僅包括傳統的制造業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產品成本計算的方法、成本性態分析和本-量-利分析、預測和決策、全面預算、標準成本制度以及責任會計,而且還包括成本管理會計學科的一些新的發展領域,比如,作業成本計算和作業管理、全面質量管理、戰略成本管理以及平衡記分卡。
(二)組織編寫成本管理會計規劃教材
目前很多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教材的編寫過分追求大而全,這是造成教學內容重復的重要原因。進行成本管理會計優秀教材的編寫,可以有效消除這一問題。組織編寫成本管理會計教材,必須有全局的視野,從會計類專業系列教材建議的高度,合理安排成本管理會計教材編寫體系,使之具有特色,又能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建議由教育部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牽頭成立會計系列教材編寫小組,要組織會計優勢學科的高校有關專家、教授進行成本管理會計規劃教材、統編教材和精品教材的編寫,從而保證教材質量。不建議各高校自己組織編寫,以免形成當前各高校教材繁多、質量參差不齊、浪費資源的局面。同時,考慮到成本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材編寫過程中要豐富案例內容和教學實踐環節的設計。
(三)改進教學方式,增加實踐教學
1.采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是推進成本管理會計理論在實踐中運用的有效途徑,教師必須重視案例教學在成本管理會計課程中的運用。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選擇貼近企業實際有代表性的案例。一方面教師要十分熟悉案例的內容和相關背景信息,并設計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前應仔細閱讀案例和相關的參考文獻,并撰寫案例分析提綱,以便在課堂上討論。其次,在案例的分析與討論中,教師要注意組織與引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設法使學生成為討論的主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應及時進行總結,指出案例討論所運用的成本管理會計知識以及重點難點,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以及本次討論的不足與成功之處,并對學生的表現予以評價。最后,讓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通過撰寫案例報告,對所討論的案例進行思考、總結,不斷提高案例分析的能力。2.采用啟發式互動教學方式在成本管理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課堂講授、問題回答以及小組討論相結合的啟發式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傳統的講授教學不能缺少,教師尤其要把重點、難點講深講透,使學生掌握成本管理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同時,課堂講授要和問題討論結合起來。教師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并由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和總結。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3.專家進課堂與學生進企業相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成本管理會計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借助于以下兩種方法:(1)專家進課堂法一方面,聘請企業一線工程師、會計師等介紹企業生產經營流程、成本費用核算的程序與方法、成本控制與成本管理的制度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組織學生觀看相關影視資料并展開論辯,活躍學生思維,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學生進企業法實踐教學可采用多種形式。一是進行認知實踐。即組織學生到管理比較完善且有代表性的工業企業參觀,實地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生產工藝流程以及成本會計工作組織、成本核算程序和成本管理制度等,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書本知識。二是進行模擬實習。成本核算部分系統性強,前后內容聯系緊密,但教材在介紹成本計算方法時,由于受篇幅限制,例題內容往往不完整,學生雖然掌握了成本核算各環節的內容,卻很難將其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弄不清楚有關計算數據的來龍去脈,難以全面掌握成本核算的全過程。通過模擬實習,可以將成本核算的全過程完整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自己動手,完成成本核算全過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模擬實習可采用手工模擬和電算化模擬兩種形式。三是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四)創新考核方式,變考知識為考能力
光陰荏苒,為期三個月的全國中職會計專業骨干教師培訓已經結束了。我有幸參加了東北財經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組織培訓,也滿載著回憶與收獲回到了工作崗位。首先非常感謝培訓學校給我這次培訓的機會,使我開拓了眼界,提升了教師素養,強化了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我也深深地被學校各位教學領域的精英對教育教學中的許多精辟見解所折服,更被班級學員們參加培訓的熱情所感染,雖然苦點,累點,但我要說:“累,并快樂著。”同時也感謝教育部和基地學校給我們搭建的這一學習平臺,讓我有機會再次來充實和完善自己。
這次培訓自3月至6月共三個月,主要在東北財經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進行理論學習,并到大連市方圓會計師事務所參觀、實習。學院為我們安排了豐富的培訓內容,包括先進的會計電算化軟件,會計理論,會計專業教學改革課程開發以及現代職業教育課程、教師專業發展、稅收知識、審計實務等三十多個專題的專家講座和專業研討、以及教學演練和企業參觀實習活動,雖然培訓已經結束,卻給我留下了人生中一筆永恒的財富。
現將我個人在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方面的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聆聽名師講座,更新職教理念
聽專家、教授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座,心中十分佩服他們的口才,佩服他們的自信,佩服他們的敏銳,佩服他們知識的淵博。想想如此才氣從何而來?所有人都是走著同一條道,那就是不斷的讀書學習,關注專業知識,關注國家大事,日復一日,永無止境。我雖然不是教育教學的專家,但我可以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像專家一樣投入到讀書學習的活動中去,讓讀書學習也成為我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照自己的工作實際,將所學知識為我所用。? 其次,我覺得這次培訓,給了我無窮的力量,主力了我的信心。它就像一根指揮棒,堅定了我前進的腳步,是我覺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勁,國培中提到的一些教學方法,也正是我屢次實驗的方法。我以前還在猶豫:我這樣教學,算不算與他人教學背道而馳呢?通過這次國培我更加堅信我的道路是對的。 再次,自己在反思中提升。? 一段時間的國培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
二、教學方法與實踐經驗的學習
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為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于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確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標: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滲透的自覺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學事例的進行思索;在行動中研究——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案同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作為中職學校財會專業教師,不僅是要會教,還要結合會計工作實際,教學生有用的先進的專業知識技能。在培訓中胡燕鴻教授為我們講解了多種原始憑證的填制方法及賬務處理,并指導我們進行了網上模擬操作;培訓基地還邀請了大連市方圓會計師事務所齊圓圓總經理,為我們以實際案例講解了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的編制方法與流程,內容直觀、講解生動;除了學習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東北財大職業技術學院還精心為我們搭建了多種交流溝通的平臺,在課程開發研討、教學方法與備課訓練研討、研究論文的撰寫與交流、職業學校教學與管理研討和教學演練與教學研討中,學員與專家交流,學員與學員交流,在交流中互通有無,互相提高;在教學理念培訓方面,學院安排給我們作了行動導向教學的講座,講座中,給我們介紹了行動導向的基本原理、基于行動理論基礎上的教學的特征、基于行動導向的主要教學方法(包括頭腦風暴法、卡片展示法、思維導圖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四階段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實驗教學法、考查教學法)、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條件,即創造適合的教學和學習環境,比如構建行動學習情境、實施個性化教學形式、完成教師角色轉變。給我們列舉了大量的教學實例,比如實物財產物資的清查教學設計、制作單據活動方案設計,通過這些教學設計的實際例子使我們對行動導向教學加深了理解,而且對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行動導行教學理念起到了很好的啟發作用。
作為一線教師,授課任務繁重,不能時刻深入企業實踐,這次培訓還給了我們了解深入企業學習的大好機會,為我們聯系了方圓會計師事務所,讓我們親身參與了實踐。在參觀中我們了解了企業文化,事務所構成,人員職責及基本任務,向專業人士咨詢并熟悉事務所會計、稅務、審計業務操作流程,收集相關資料。接觸到了不同行業性質單位的實際業務,了解審計工作底稿和審計報告的編制方法與注意事項,收獲了很多實戰經驗。總之,這次培訓讓我提高了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并且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對我以后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在此期間齊還在總經理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為我們講了企業節稅方面的案例。比如一個大酒店,分別有茶館和歌舞廳,但屬于同一個老板,兩者都需要繳納營業稅,但是稅率不同,茶館屬于餐飲服務業,適用5%的稅率,而歌舞廳屬于娛樂業,適用20%的稅率,那么如果每月兩家沒有分別核算營業額時,要從高適用20%稅率,所以他們一定要分別核算營業額。還比如有的公司的小汽車在老板名下,不如放公司名下,這樣可以作為公司的固定資產,諸如汽油費、維修費、折舊等可以進入公司費用,如果在老板名下,則需要加入老板工資,扣繳個人所得稅。從中看出節稅對財務人員的重要性,所以學習會計一定得熟悉稅法、經濟法等法律,知道節稅和逃稅的界限,避免不慎掉入逃稅嫌疑。齊總經理熱情的招待,以及細致的講解讓我感動。孫經理以及所內的工作人員也都盡可能的為我們提供學習的資料,還有耐心的講解,讓我看到了方圓人的精神,真的是敬業、誠信、務實、團結。他們為我們提供了一筆很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資料,為我以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多經驗和素材,知道了許多書本上所沒有的東西,通過學習,我知道了自己的差距,以后更需要學習更新知識,并且把方圓人的精神和專業運用到我的教學工作中去。
三、在合作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在這三個月培訓期間,我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優秀的會計專業教師,在相互的交流中我開闊了視野,結識了很多朋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交流和討論活動,我了解各個兄弟學校的發展狀況,也獲得了很多好的成功經驗。認識到了職業教育發展的差異,吸取了各個學校在課程設置、實訓基地建設、教師管理、學校管理等方面有效的做法。在大家庭中,每一位同學,都是我前進的伙伴也是我的師長。培訓結束后我會一直保持和各位學員的聯系,以便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為以后更好的進行會計專業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非常值得慶幸的是這次參加培訓的老師們都是來自全國各個省市的一線骨干教師,共同的學習生活,已經使我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學校不但為我們提供了好的學習環境,也為我們學員之間交流討論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機會。通過交流和討論活動,我們了解各個兄弟學校發展的狀況,也獲得了很多好的成功經驗。三個月建立起來深厚的友誼已經沖破了地域和年齡的限制,學校也很貼心,學校微機室每晚上7-9點向學員開放,提供網絡及微機服務。在這段時間里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也寫了一些學習及生活的體會方面的文章。同時學校開放乒乓球室我們課余時間可以打比賽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這里就像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每個人會毫不保留地一起分享經驗和心得,學習中互相鼓勵和幫助,并且已經建立了長久的聯系便于日后的交流和相互學習,這也將會是一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展望日后的工作和學習之路,將會是曲折而永無止境的,在學院一起學習的經歷,將會像一曲催人奮進的號角,激勵著我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百折不回地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