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智能制造路徑范文

        智能制造路徑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能制造路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智能制造路徑

        第1篇:智能制造路徑范文

        關鍵詞: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模式;路徑創新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3-0035-03

        引言

        《中國制造2025》,將“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作為主要戰略任務之一,提出研究制定智能制造發展戰略、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深化互聯網在制造領域的應用等具體任務。而《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關于開展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薦的通知》等文件,提出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重點推進智能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制造和服務型制造,打造智能協同制造技術服務平臺,形成智能制造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以推進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為主攻方向,提升工業共性技術能力,促進產業化創新和轉型升級,促進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建立起一個全新的智能工業體系,打造智能制造產業生態鏈,構成新常態下經濟增長新動力。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現代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的基礎上,以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為主要特征,包括從智能制造單元擴展到車間、生產線、企業、供應鏈等環節在內的制造生態系統。智能制造的實現主要通過信息―物理系統(CPS),實現網絡信息系統和實體空間的深度融合,形成智能決策與控制,從而推進整個制造業的智能化發展。為此,對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模式、現路徑等內容的研究,顯得非常有現實意義。

        一、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新模式

        (一)“政府+企業”發展模式

        “政府+企業”發展模式指智能制造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政府作為其主要支配力量,政府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人才等資源,企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優先享用政府資源,受政府相關政策的保護,從而不斷發展壯大,最終成長為智能制造業的“舵手型”企業。這類企業往往涉及一些與國家利益直接相關的產業領域,或是與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息息相關,因而這些企業受到政府部門的調節和支配,能夠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成長起來。

        (二)“智能制造業產業化創新平臺”協同發展模式

        智能制造業產業化創新平臺由政府和產業鏈上的“舵手型”企業共同發起,平臺由“舵手型”企業以創新的商業模式驅動運營。激發平臺的產、學、研和企業的協同創新智慧,通過該平臺共享和增值,促進創新要素發揮乘數效應的作用。該創新平臺的有效運營由政府的產業政策驅動,全面涵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利益相關方,促進智能制造業的良性發展。保證所有相關基礎技術與組件的自主創新能力,提供開放、實時的運行環境,數字生態系統的優化整合、數據分析以及協同的功能,促進智能制造業產業化創新平臺的共享運行。面向智能制造的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周期,建立起智能產業部門的協作,發展網絡化協同制造新生產模式,支持產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制定智能制造的共性技術標準、關鍵技術標準和行業應用標準與規范,并在相應領域推廣;實現智能制造產業系統中的物理對象與相應的虛擬對象之間無縫協同融合;推動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實施智能制造重大產業工程,強化制造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基礎技術和產業支撐能力,加快構筑自動控制與感知、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等制造新比較優勢,增強智能制造業數字化連接能力、數據增值能力、網絡集成能力、智能認知能力、智能優化配置的能力,促進全產業鏈的智能協同。

        (三)“工業4.0”引領發展模式

        發達國家大力推進再工業化與制造業回歸,推進網絡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重點關注互聯網、智能技術對制造業發生的作用,其中CPS是網絡世界與實體世界的融合,具有在空間和時間維度感知和處理外部環境復雜性的能力,對產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產生巨大影響。在美國,這種影響將重點發生在智能生產設備、流程、自動化、控制、網絡和新產品設計等產業。CPS能夠實現管理大數據、提升機器互聯、建設智能化、提升對設備管理彈性和自適應能力等目標。對制造業的硬件設備、工廠、移動設備、物流、服務和人和過程進行連接、整合、分析和動態調整,具有跨界協同的特征。要重點推進能適應“工業4.0”的智能制造業發展模式,提升智能化制造業的CPS能力。首先,實體空間的數字化能力,將設備、移動終端、工廠、流程、服務等供應鏈中所有環節等“實體空間”要素,進行數字化呈現與連接的能力,實現萬物智慧互聯;其次,大數據基礎上,網絡空間對數據進行集成分析,發展人―機智能交換,提升認知層的智能決策能力;最后,網絡―實體空間交互能力,形成智能價值網絡、商業生態,實現智能協同增值。

        二、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創新路徑

        (一)提升重點領域智能機器人智慧能力

        面向《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聚焦智能生產、智能工廠、智能企業的智能機器人的智慧能力提升,攻克智慧機器人關鍵技術,圍繞重大科技領域,培育智慧生活、現代服務、特殊作業等方面的需求,重點發展人機協作智慧機器人、雙臂機器人等標志性智慧機器人產品,引導智慧機器人向中高端發展,推進專業服務機器人實現系列化、商品化,促進服務機器人向更廣領域發展。

        (二)大力發展智慧機器人關鍵零部件

        從優化設計、材料優選、制造工藝、裝配技術、專用制造智能裝備、智能產業化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實施技術創新,突破技術壁壘,解決智能工業機器人用的關鍵零部件性能、可靠性差,使用壽命短等問題。聚焦感知、控制、決策、執行等智能制造核心關鍵環節,突破關鍵核心與關鍵零部件,開發智能工業機器人、增材智能制造裝備、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等核心技術裝備,以裝備為支撐,全面提升高高性能機器人專用伺服電機和驅動器、智能控制器、智能傳感器、智能末端執行器等五大關鍵零部件的質量穩定性和產業化生產能力,推動智能制造產業發展。

        (三)推進智能制造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產業化創新

        積極跟蹤智能機器人的發展趨勢,推進新一代智能機器人共性技術產業化創新,建立健全智能制造機器人的創新平臺。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科技資源和研發力量,組建面向全產業鏈的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打造政產學研用(企業)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載體。重點聚焦人工智能、機器人深度學習等基礎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突破高性能智能機器人的設計、精確參數辨識補償、協同作業與調度、編程等工業機器人的關鍵技術;重點突破智能制造模塊化、標準化體系結構設計、信息技術融合、生肌電感知與融合等服務機器人關鍵技術;重點開展,突破機器人通用控制軟件平臺、人機共存等新一代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同時,推進智能制造共性關鍵技術標準體系建設以及檢測體系認證與應用。

        (四)打造“舵手型”企業和“智能工廠”

        引導企業開展產業鏈橫向和縱向整合,支持互網企業與智能制造企業的共享聯合,通過聯合重組、合資合作及跨界融合,加快培育智能化管理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市場競爭力和產業整合能力強的“舵手型”企業,打造市場滲透力強的智能制造機器人知名品牌,充分發揮“舵手型”企業帶動作用,以“舵手型”企業為引領形成良好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系統,形成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局面。通過“舵手型”企業,打造“智慧工廠”,以制造資源、生產操作流程和產品為核心,以產品生命周期數據為基礎,應用仿真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實驗驗證技術等,使產品在生產工位、生產單元、生產線以及整個工廠實現智能化生產和運營。在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以及智能化都成熟的前提下,從基礎IT與自動化,到業務流程變革,再到系統集成,參照CPS以及工業4.0的技術標準,建立智能車間、智能化工廠、智能化企業以及整個智能制造產業生態系統。

        三、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供給側對策

        (一)加強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政策引導

        實施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分布規劃,在制造的優勢行業、重點企業,開展智能制造發展的應用示范,政策鼓勵企業建設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和智能企業,推進智能制造和智能生產;分層推進智能化技術應用,推進智能技術產業應用。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泛在信息的強力支持下,推進智能化制造產業支撐能力建設,加強工業互聯網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制造企業的互聯網化和智能化,突破和發展智能化關鍵共性技術和高端核心智能工業軟件、智能制造裝備及其關鍵部件和裝置研發和生產,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智能制造產業創新升級、推進智能制造的制度環境,促進智能制造產業的升級發展。

        (二)促進創新體系有效智能協同

        智能制造產業化水平的關鍵是制造業的創新能力。我國在工業無線技術、標準及其產業化,關鍵數據技術和安全核心技術等智能制造產業和工業互聯網領域,發展水平還很低。制造業總體技術水平還處于由電氣化向數字化邁進的階段,而智能制造的支撐是數字化和智能化。按照德國工業4.0的劃分,發達工業國家智能制造推進的是由工業3.0向工業4.0的發展,而我國智能制造需要的是工業2.0、工業3.0和工業4.0的同步推進。不斷探索“互聯網+”與各行業融合創新的新模式,以網絡為紐帶,實現人、機、物的互聯互通,加快高速、互聯、安全、泛在的基礎網絡設施建設,智能制造的實現設備、生產線、制造系統、產品、供應商、人之間的智能互聯;強化創新驅動,持續推進智能制造企業融合創新,引導機器人產業鏈及生產要素的集中集聚,形成合力,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健康發展,實現創新能力和智能制造技術革命的趕超,促進智能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三)示范應用帶動制造業智能化升級

        激發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提升智能制造業的集成創新、產業應用、產業化創新、試點示范成效,支持產學研用合作和組建產業創新聯盟,聯合推動離散型數字化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智能制造產業應用。支持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和應用服務,推動形成包括多元化主體和多元化路線的產業創新和技術擴散體系,多方參與、多線并進的開放性創新機制,建立面向智能制造重點行業的工業云,采集產品數據、運營數據、價值鏈上大數據以及外部數據,實現經營、管理和決策的智能優化,加快構建以智能制造“母工廠”為核心的系統層面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載體。制定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規劃,促進各項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鼓勵機器人產業向高端化發展,聚集重點領域,緊扣關鍵工序智能化、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供應鏈及能源管理優化,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分類實施流程制造試點示范與離散制造試點示范,以應用為抓手,帶動制造業智能化升級。

        (四)建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風險補償機制

        加強智能制造產業領域的資金扶持,以產業政策推動形成多元化的、競爭與合作并存的智能產業創新格局,鼓勵以解決智能制造產業現實問題為宗旨,引導組織智能制造產業聯盟合作和關鍵技術攻關,強化面向產業聯盟的獨立評估與信息公開機制,加快我國智能制造企業的整體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模式形成,主動對接國際智能制造技術產業標準,設立智能制造產業融合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智能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投入力度,加大財稅支持力度,為智能制造產業轉型升級等專項資金支持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產業化創造條件,積極探索建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風險補償機制。

        第2篇:智能制造路徑范文

        關鍵詞:智能家居;兼容標準;技術壁壘;交互性

        讓我們想象這樣一個家庭生活場景:在家里,用戶通過網絡,輕松控制空調、電視、電飯煲等家用電器;在室外,用戶通過網絡、手機、電話等通訊工具,隨時與家里的電器設備“對話”,并對其進行遠程控制……這個在科幻電影中演繹的高智能生活讓人羨嘆!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很多智能家居制造企業、家電企業、IT企業等紛紛轉型,投入到這個新興行業中,將這些夢幻般的場景搬到了現實生活中。按照市場發展的規律,而對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變化趨勢迅猛的今天,智能家居這樣一個充滿智慧、陽光與迅捷的產業應該得到用戶廣泛的喜愛和熱烈的追捧,然而,擁有“智能光環”的家居產品并沒有獲得良好的市場反應,很多智能家居產品在市場推廣中頻頻遭遇滑鐵盧,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究竟是什么原因阻滯了智能家具普及的步伐,以至于亮起了停滯的紅燈。

        標準不統一,產品不兼容,發展遇瓶頸

        縱觀我國的智能家居行業,由于沒有統一標準,行業良莠不齊。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由于整個智能家具行業沒有一個基本的通信協議和接口標準,給企業的不規范行為留下了可乘之機。每家企業部打著“開放性和互操作性”的旗號,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自家的系統往往會排斥其他品牌的產品。這種現象會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負面印象,使用戶的使用體驗大打折扣,嚴重影響智能家居產品的普及速度。各自為政,交互性不強,形成技術壁壘

        智能家具、家電、安防、IT等企業為了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金量”,往往參照Lonworks、EIB、RS 485等國際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制定各自的智能家居網絡接口標準和數據傳輸協議。雖然這些協議能保證智能家居系統的順暢運行,但是這些傳輸協議和接口標準與其他企業的產品不通用、不兼容,無法融入到更高層次的控制系統中。

        行業內部人士看法不一

        業內分析人士周軍認為,產品不兼容、設計缺乏人性化、行業中沒有統一的標準等是造成智能家居產品市場推廣不暢的原因。而在眾多問題中,產品不兼容、交互性不強無疑是制約智能家居產品普及的關鍵因素。

        珠海市柔樂電器有限公司上海辦事處負責人劉文曉表示,智能家居在國內起步較晚,制造企業沒有可借鑒的經驗,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大家埋頭研發,自成一派,無形中樹立了技術壁壘,使得各家產品之間互不兼容。用戶的智能家居系統出現問題,需要更換配件時,只能選擇開發商提供的同品牌產品,不能更換其他廠家的產品。這給用戶帶來諸多不便。

        湖南的工程商這樣說道,產品不兼容的問題在智能化工程中經常出現。他們在進行系統維修時,需要一樣一樣地辨別設備接口以及電流型號等,買到與原系統相匹配的零部件。如果找不到互通的產品,整個系統就得全部拆掉,這往往會造成巨大的浪費。

        廈門狄耐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卓光玲表示,目前,智能家居廠商各自為戰,人為地制造了很多技術障礙,即便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參與的廠家標準、協議不開放,整個行業也難以做大做強。

        福建省冠林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霍震認為,智能家居與手機、電腦有很多相似之處。在目前的手機市場上,各個廠商推出種類繁多的手機產品和操作系統。這些手機和操作系統都要符合我國的無線通信標準,任意兩款手機都能互通電話。再比如電腦行業,一臺普通的計算機更換零部件,都能在市場上找到很多與之匹配的替代產品。電腦產品都符合相關的產品標準。手機、電腦行業通過一種標準、一個統一的控制系統設計平臺,使得各廠家都在規定的范圍內“大施拳腳”,行業在良性發展軌道上快速前進。

        北京工業大學自動化系教授郭維鈞表示,智能家居行業沒有一個基本的通信協議和接口標準,給企業留下了可乘之機。每家企業都打著“開放性和互操作性”的旗號,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自己的產品很難與其他企業的產品實現兼容。郭維鈞還指出,現在很多智能家居廠商拼命地擴大市場份額,雖然短時期內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由于各品牌之間不兼容,使得用戶的體驗大打折扣,影響智能家居產品的市場推廣速度。上海格瑞特科技實業公司總經理蔡鈞也認為,真正的智能家居系統應能對家庭電氣設備進行集中、統一控制。這就需要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統一的標準,打破現在的技術壁壘,使各類產品、各品牌產品能輕松實現互通。

        第3篇:智能制造路徑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57

        酒渣鼻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皮膚病, 病發初期患者鼻部皮膚出現膿包、局部皮膚變紅等現象, 影響美觀。高能窄譜紅光聯合多西環素治療早、中期酒渣鼻臨床療效顯著, 已得到廣泛使用, 但是使用該方法治療, 患者會出現不良反應, 良好的護理是降低不良反應的有效途徑。本研究對2011年2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早、中期酒渣鼻患者護理情況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2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早、中期酒渣鼻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60例。其中, 研究組男29例, 女31例;年齡18~60歲, 平均年齡(45.17±10.52)歲, 病程5個月~6年, 平均病程(4.77±2.07)年, 其中早期酒渣鼻患者45例, 中期酒渣鼻患者15例;對照組男28例, 女32例, 年齡18~62歲, 平均年齡(45.78±10.64)歲, 病程5個月~5年, 平均病程(4.21±2.15)年, 其中早期酒渣鼻患者46例, 中期酒渣鼻患者14例。所有患者入院之后, 進行檢查, 均確診為酒渣鼻,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高能窄譜紅光聯合多西環素治療, 即選擇100 mg的鹽酸多西環素膠囊, 口服2次/d, 并聯合使用高能窄譜紅光治療, 治療時, 患者需戴上眼罩, 平躺在床上, 進行照射時, 儀器與患者之間保持10~15 cm的距離, 持續照射20 min。在治療過程中,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研究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 具體護理步驟如下。

        1. 2. 1 治療前的護理干預 面對治療的患者難免會存在緊張焦慮的心理, 加之采用高能窄譜紅光聯合多西環素治療, 服用藥物時間長、藥物見效慢, 患者常常失去信心, 甚至是產生放棄治療的念頭[1]。此時, 護理人員要開導患者, 向患者講述治療的方法、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現象及療效, 并向患者介紹激光治療的特點, 樹立患者的信心, 患者對治療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之后, 便會主動積極去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 按時作息, 當出現不良反應時, 從容應對, 通知護理人員處理。

        1. 2. 2 治療中的護理干預 在患者使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 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進展情況, 按時測量患者的脈搏跳動情況、血壓以及呼吸狀況等, 整個護理過程均為無菌操作。采用高能窄譜紅光儀治療時, 加倍注意保護患者的眼睛, 調整好紅光的輸出強度之后, 再開展治療, 治療時, 叮囑患者不可自行變換, 防止身體其他部位受到紅光照射[2]。

        1. 2. 3 治療后的護理干預 患者完成治療后, 護理人員嚴密觀察患者的情況, 是否存在不良反應。囑咐患者不可用手觸摸鼻部, 保持患處的清潔衛生。在飲食上, 以高纖維食物為主, 不可食用刺激性的食品, 禁止飲酒。

        1. 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皮損癥狀基本消退, 消退>90%, 臨床癥狀已消失, 無不良反應;有效:皮損有所消退, 消退范圍在25%~90%, 臨床癥狀有所緩解, 少部分患者存在不良反應;無效:皮損基本沒有任何消退, 或是消退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改善, 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3.3%,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7%(P

        2. 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有5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發生率占8.3%。對照組有16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發生率占26.7%。經過對癥治療后, 均得到改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差異有統學意義(P

        3 討論

        3. 1 酒渣鼻臨床分析 臨床對酒渣鼻的誘發因素研究尚未明確, 目前, 普遍認為造成酒渣鼻的因素眾多, 當患上酒渣鼻后, 鼻部會存在明顯的膿包與紅斑等, 不但影響美觀, 而且發病時間長, 毛囊、毛細血管等擴張, 最終導致鼻子腫大, 早期治療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目前, 臨床治療酒渣鼻, 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法是高能窄譜紅光聯合多西環素治療, 高能窄譜紅光具有良好的穿透性與抗炎效果, 將其用于酒渣鼻的治療中, 可作用于深層組織部位, 全面增強細胞的活性, 緩解炎癥, 并具有解癢、緩痛的效果, 尤其是可直接作用于毛囊皮脂腺上, 臨床效果顯著, 安全可靠[3]。多西環素是一種具有抗菌、抗炎作用的藥物, 將其與高能窄譜紅光聯合治療酒渣鼻, 可加快組織修復, 促進康復, 但對治療者良好的護理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關鍵。

        3. 2 酒渣鼻治療護理分析 高能窄譜紅光聯合多西環素治療早、中期酒渣鼻, 為了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提高臨床療效, 需給予患者優質的護理。在治療前就開展護理工作, 治療前給予患者心理護理, 向患者講述治療的方法、不良反應現象等, 讓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并樹立患者的信心, 以最佳狀態接受治療。治療中的護理, 主要是指導患者如何配合醫務人員開展治療工作, 保護好患者其他部位, 避免受到紅光輻射, 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等。完成治療工作之后, 查看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應, 若是存在及時進行處理, 叮囑患者恢復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4]。患者在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下, 病情得到快速改善, 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對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第4篇:智能制造路徑范文

        關鍵詞: 人工智能 足球機器人 人工神經網絡 智能控制

        引言

        足球機器人系統是一個典型的多智能體系統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系統,涉及機器人學、計算機視覺[1]、模式識別、多智能體系統[2]、人工神經網絡[3]等領域,而且它為人工智能理論研究及多種技術的集成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實驗平臺。機器人球隊與人類足球一樣,它的勝負不但取決于機器人本身的性能,而且取決于比賽策略,只有將可靠的硬件與先進的策略結合才能取勝。人工智能技術在足球機器人的平臺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從機器人的外觀到機器人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控制、決策,都無不起著重要的作用。專家系統[4]、人工神經網絡在機器人的路徑規劃[5]上得到充分的應用。

        1.人工智能研究現狀

        人工智能[6-8]是一門研究人類智能機理,以及如何用計算機模擬人類智能活動的學科,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9]、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涉及數理邏輯、語言學、醫學和哲學等多門學科。人工智能學科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知識表示[10][11]、自動推理和搜索方法、機器學習和知識獲取、知識處理系統、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視覺、智能機器人、自動程序設計等方面。

        幾乎所有的編程語言均可用于解決人工智能算法,但從編程的便捷性和運行效率考慮,最好選用“人工智能語言”[12]。常用的人工智能語言有傳統的函數型語言Lisp、邏輯型語言Prolog及面向對象語言Smalltalk、VC++及VB等,Math-Works公司推出的高性能數值計算可視化軟件Matlab中包含神經網絡工具箱,提供了許多Matlab函數。另外,還有多種系統工具用于開發特定領域的專家系統,如INSIGHT、GURU、CLIPS、ART等。這些實用工具為開發人工智能應用程序提供了便利條件,使人工智能越來越方便地運用于各種領域。

        智能機器人是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等學科的綜合試驗場,可以全面檢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等各領域的成果,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人工智能技術中的視覺、傳感融合、行為決策、知識處理等技術,需要使無線通訊、智能控制、機電儀一體化、計算機仿真等許多關鍵技術有機、高效地集成統一。人們在很多領域都成功地實現了人工智能:自主規劃和調度、博弈、自主控制、診斷、后勤規劃、機器人技術、語言理解和問題求解等。

        2.人工智能主要研究領域

        人工智能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而且涉及的學科非常多。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專家系統、機器學習、模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自動定理證明、自動程序設計、機器人學、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及人工神經網絡等。下面主要介紹在足球機器人設計、制造、控制等過程中常用的人工智能技術[13]。

        2.1專家系統

        專家系統是一個智能計算機程序系統,是一個具有大量專門知識與經驗的程序系統,它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根據某領域一個或多個專家提供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推理和判斷,模擬人類專家的決策過程,以便解決那些需要人類專家處理的復雜問題。專家系統一般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具有專家水平的專門知識;能進行有效的推理;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具有靈活性;具有透明性;具有交互性;具有實用性;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及難度。

        2.2人工神經網絡

        人工神經網絡是由大量處理單元互聯組成的非線性、自適應信息處理系統,采用了與傳統人工智能和信息處理技術完全不同的機理,克服了傳統的基于邏輯符號的人工智能在處理直覺、非結構化信息方面的缺陷,具有自適應、自組織和實時學習的特點。神經網絡在很多領域已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但其需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其中,具有分布存儲、并行處理、自學習、自組織和非線性映射等優點的神經網絡與其他技術的結合,以及由此而來的混合方法和混合系統,已經成為一大研究熱點。由于其他方法也有優點,因此將神經網絡與其他方法相結合,取長補短,可以達到更好的應用效果。目前這方面工作有神經網絡與模糊邏輯、專家系統、遺傳算法、小波分析、混沌、粗集理論、分形理論、證據理論和灰色系統等的融合。

        2.3圖像處理

        圖像處理是用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分析,達到所需結果,又稱影像處理。圖像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圖像壓縮,增強和復原,匹配、描述和識別三個部分。常見的處理有圖像數字化、圖像編碼、圖像增強、圖像復原、圖像分割和圖像分析等。數字圖像處理中的模式識別技術,可以對人眼無法識別的圖像進行分類處理,可以快速準確地檢索、匹配和識別出各種東西,在日常生活各方面和軍事上用途較大。

        3.人工智能在足球機器人中的應用

        3.1基于專家系統的足球機器人規劃

        路徑規劃或避碰問題是足球機器人比賽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根據工作環境,路徑規劃模型可分為基于模型的全局路徑規劃和基于傳感器的局部路徑規劃。全局路徑規劃的主要方法有:可視圖法、自由空間法、最優控制法、柵格法、拓撲法、切線圖法、神經網絡法等。局部路徑規劃的主要方法有:人工勢場法、模糊邏輯算法、神經網絡法、遺傳算法[14]等。機器人規劃專家系統是用專家系統的結構和技術建立起來的機器人規劃系統。大多數成功的專家系統都是以基于規則系統的結構來模仿人類的綜合機理的。它由五部分組成:知識庫、控制策略、推理機、知識獲取、解釋與說明。隨著人工智能計算智能與進化算法研究的逐步發展,遺傳算法、蟻群算法等的提出,機器人路徑規劃問題得到了相應發展。尤其是通過遺傳算法在路徑規劃中的應用,機器人更加智能化,其運行路徑更加逼近理想的優化要求。以動態、未知環境下的機器人路徑規劃為研究背景,利用遺傳算法采用了基于路點坐標值的可變長染色體編碼方式,構造了包含障礙物排斥子函數項的代價函數,使得路徑規劃中的地圖信息被成功引入到了遺傳操作的實現過程中。同時針對路徑規劃問題的具體應用,改進了交叉和變異兩種遺傳算子,獲得了較為理想的路徑搜索效率,達到了較好的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效果。

        3.2人工神經網絡在機器人定導航中的應用

        人工神經網絡是一種仿效生物神經系統的信息處理方法,其優點主要體現在它可以處理難以用模型或規則描述的過程和系統;對非線性系統具有統一的描述;有較強的信息融合能力。因此在移動機器人定位與導航方面,基于神經網絡的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正是利用了神經網絡的這些特性,將機器人外部傳感器的傳感數據信息作為神經網絡的輸入處理對象,從而獲得移動機器人自身位置與對障礙物比較精確的估計,實現移動機器人的避障與自定位。

        結語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研究,足球機器人競賽水平將不斷提高。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大應用的范圍,增強應用的效果,還應主要在人工智能技術上做進一步的研究。專家系統在專家知識的總結、表述及不確定的情況下推理是目前專家系統的瓶頸所在。制造生產的多變復雜性及操作的人工經驗性,使人工智能的應用受到限制。此外,一些工藝參數的定量化實現也不易。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也在進一步完善,如多種方法混合技術、多專家系統技術、機器學習方法、并行分布處理技術等。隨著新型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制造業將會更加光明,性能更加優越的足球機器人也不再遙遠。

        參考文獻:

        [1]鄭南寧.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3.

        [2]Wang Hongbing Fan Zhihua She Chundong Formal Specification of Role Assignment for Open Multi Agent System Chinese of Journal Electronics[J].2007,16(2):212-216.

        [3]LIMING ZHANG AND FANJI GU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VOLUME 1[M]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01.

        [4]Cai Zixing,King-Sun Fu. Expert-System-Based Robot Planning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J] .1988(2): 35-42.

        [5]張銳,吳成東.機器人智能控制研究進展[J].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9(1):61-64.

        [6]蔡自興,徐光祐.人工智能機器應用(第三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7]艾輝.謝康寧,謝百治.談人工智能技術[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4,18(2):78-80.

        [8]Nilsson NJ.Artificial Intelligence:A New Synthesis[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06:72-95.

        [9]Han Jiqing Gao Wen Robust Speech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Discriminative Environment Feature Extraction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2001;16(5):458-464.

        [10]Tang Zhijie Yang Baoan Zhang Kejing Design of Multi-attribute Knowledge Base Based on Hybrid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2006,23(6):62-66.

        [11]Hu Xiangpei Wang Xuyi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rule——based solution system for dynamic programming model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3,10(2):190-194.

        [12]姚根.人工智能的概況及實現方法[J] .2009,28(3):108.

        第5篇:智能制造路徑范文

        Abstract: With high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ave become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many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to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traditional enterprise in Tianjin as the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SWOT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main problems in Tianjin t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 and integrate management,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and mode technology of production innovation with enterprises, discuss how to driv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through innovative elements, and build the path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nterprises, to realiz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from capacity-driven, performance-driven to innovation-driven.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proposal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關鍵詞: 天津市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創新+;創新驅動

        Key words: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in Tianjin;transition and upgrading;innovation+;innovation-driven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4-0033-03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成為世界制造大國,但生產成本高、環境破壞嚴重、能源消耗大、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較低仍是我國傳統企業的主要特點[1]。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競爭日益激烈,人工成本普遍上漲、原材料價格上漲、能源供應緊張導致企業的生產成本上漲,市場環境變化、新興企業的崛起、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導致企業間競爭的愈發激烈,進而導致企業的競爭力降低。我國傳統企業亟需通過創新尋求轉型升級路徑,從而增強企業競爭力。

        天津產業結構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以電子、信息以及現代醫藥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以石油化工等傳統重工業為主的臨港工業;以汽車制造、輪機制造為主的設備制造業;以銀行金融、運輸物流為主的服務業;以傳統商貿業為主的傳統服務業。主導產業主要為第二、第三產業,其中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對天津的GDP的貢獻率比重超過1/2[5]。天津市企業的轉型升級對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整體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1 研究綜述

        國內外學者對企業轉型升級相關問題進行了充分研究。Gereffi等[2]認為企業轉型升級就是企業由價值鏈低端向附加值較高的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的過程,具體表現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品牌塑造能力的提升。John Pourdehnad[3]提出,組織提出轉型升級是為了應對困境,很多企業沒有及時轉型,當意識到時總是為時已晚。熊永清等(2013)[6]通過對傳統企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接的決策影響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對接的路徑局的對策模型;龍云安(2011)[8]提出:健全企業為主的技術創新體系,實現產業結構集群化、融合化、生態化發展,同時加強內外聯系,才能促使產業結構成功轉型。宏創始人施振榮先生于1992年提出微笑曲線模型(Smiling Curve),這一概念被廣泛用于企業轉型升級分析。微笑曲線即IT產業其價值鏈上的附加值呈U型。如圖1所示,中間是附加值最低的生產制造環節,左邊和右邊兩端分別是附加值較高的技術研發和營銷服務。未來的企業應朝著微笑曲線附加值較高的技術和服務發展。通常情況下資金―技術所占比重越高的產業曲線曲率越大[9]。已有文獻主要從宏觀視角分析企業轉型升級影響因素及路徑,少有文獻針對具體產業集群的發展特色與要求和定位來探尋傳統企業轉型升級路徑。

        2 天津市傳統企業現狀SWOT分析

        傳統企業一般指的是在工業經濟時代成長起來的從事生產制造和流通服務的各類經濟組織。我國傳統企業分布行業廣、數量大,占企業總數的2/3,對我國GDP和財政稅收的貢獻率分別為87%和70%[5]。從整體上看,我國的傳統產業嚴重缺乏可持續發展力,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是我國目前面臨的關鍵問題。

        天津市傳統企業的發展與轉型升級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著許多挑戰。一方面,國際間競爭的態勢進一步加強,高新技術進入壁壘也越來越高。此外,區域內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競爭也進一步加劇,生產要素緊缺和資源約束的雙重壓力越來越大。同時,傳統產業的設備陳舊、工藝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的現狀一直存在,產業發展方式粗放、結構不合理、核心技術匱乏等問題也依舊存在。為分析天津市傳統企業的現狀和問題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因素,下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對各要素系統全面的分析,從而制定出科學、合理有效的轉型路徑。

        2.1 優勢(Strength)

        天津市作為我國老工業城市之一、北方經濟中心,其戰略地位及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以加工制造為主的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成為天津市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其次,中小型企業在往往內部組織結構、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決策效率以及激勵機制等方面相比大型外資企業更有優勢。傳統型中小企業創新過程較為簡化且迅速,更易于對市場變化快速作出反應。從中觀視角看,天津市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力度增強,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基礎雄厚。

        2.2 劣勢(Weakness)

        一些中小型傳統企業管理者觀念相對落后,隨著市場的變化以及企業規模的壯大,企業管理者作為企業戰略制定者,其自身素養不能較好的更新來適應市場的需要。其次,很多企業缺乏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人才忠誠度低且流動頻繁。另外在項目示范帶動、創新技術開發應用、高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缺少操作性強、發揮示范引領的政策措施。此外,很多中小型傳統企業處于全球價值鏈底端,創新能力不足,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營銷服務不完善,高端制造比重較小,且在全球市場上多走價格戰,導致產品市場萎靡,企業利潤低。

        2.3 機遇(Opportunity)

        近年來,我國經濟迅速增長,國際地位提升,為企業全球化發展帶來良好契機,天津市傳統企業能夠不斷地學習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管理理念和先進技術,來促使自身轉型升級。其次,工業4.0智能制造風靡全球,我國也相繼提出《中國制造2025》,天津市傳統企業應順應全球企業發展總態勢,充分借助智能制造、互聯網等手段,促使企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2.4 威脅(Threats)

        經濟全球化的同時,技術壁壘對產品的限制越來越多,全球化需求放緩;此外,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導致生產成本高;區域之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競爭逐漸加劇,生產要素緊缺和資源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些問題成為天津市傳統企業目前面臨的巨大挑戰。中觀層面看,石油化工產業面臨國內外激烈的競爭,裝備制造業價額能減排淘汰落后任務重,紡織工業人力資源成本攀升嚴重。

        3 “創新+”驅動企業轉型升級總體思路及路徑

        面對著國內外經營和市場形勢的嚴峻現狀,天津市傳統企業要走出困境、尋求可持續高效發展方法就必須通過創新驅動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通過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使生產方式得到改進轉型升級主要途徑就是淘汰較為落后產能,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水平,向微笑曲線價值鏈兩端提升,發揮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

        3.1 企業轉型升級總體思路

        企業轉型升級要牢牢抓好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兩大工具,結合管理和技術改善,融合精益生產等先進生產方式和智能制造技術,著力通過加大自主研發、產業轉移與融合、自創品牌、進新企業、引進高端人才等途徑,同時利用好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各項支持性工作,確立新的競爭優勢。通過生產方式創新,導入精益生產方式,結合智能制造技術,構建智慧型學習組織;引進高端制造技術,促進汽車及裝備制造產業向高端制造提升;將技術創新通過技術、產品與制度創新雙向嵌入,形成粘合效應和溢出效應,為企業發展與成長提供動力來源[11]。企業轉型升級總體思路圖如圖2所示。

        3.2 “創新+”驅動企業轉型升級路徑分析及策略

        基于“互聯網+”的內涵,本文提出“創新+”的概念:“創新+”指將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等創新方法與傳統企業相融合,從而使企業發展由產能驅動、性能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下文從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的角度,對天津市傳統企業轉型升級路徑進行詳細探討。

        3.2.1 管理創新促進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企業通過持續的管理創新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調研表明,天津市傳統企業普遍存在管理粗放現象。管理創新是指企業的生產和產品技術一定的條件下,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人力、財力、組織、市場等資源,高效的使企業組織活動、市場活動、管理等高效有序的運作,提高生產率,使企業運行機制、管理體制規范合理而進行的管理方法、管理文化、組織制度等的創新[10]。

        采用精益生產方式,將精益制造與管理的思維深刻貫穿到企業運作的方方面面。全面精益管理,開展基于模型的精益流程再造,剔除流程中的所有浪費;精益研發,推進基于模板的精益系統工程;精益育人,培育基于標準的精益崗位技能。

        3.2.2 技術創新促進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技術創新驅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路徑主要有跟隨追趕型、路徑跳躍追趕型、路醬蔥倫犯閑腿種路徑。創新動力缺乏的企業可以采用跟隨追趕創新能力搶的企業,或者遵循路徑跳躍追趕型的升級路徑,實現模仿驅動創新發展[12]。

        具體的講,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仍然是技術創新驅動天津市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推動力。大力推動企業設計技術、加工技術、管理技術以及制造裝備和系統技術的創新。以天津市裝備制造業為例,企業首先搭建信息化研發平臺,其次,構建網絡化研發團隊,搭建數字化工廠,最終促進先進技術與企業工藝、布局、設備、產品的深刻融合,運用計算機模型,對汽車制造過程和生產設備配置方案進行規劃、仿真、模擬、驗證、和優化,從而采用最優生產工藝,并且使生產設備利用率盡可能最高,產品質量也得到保證。總的來說,通過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天津市傳統企業能夠由傳統的強化產量的產能驅動、確保滿足市場的性能驅動轉向創造個性化需求的創新驅動發展。

        4 結語

        企業要利用好東疆港融資租賃優勢,解決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困難問題。對規模較大、競爭力較強、發展前途較好的企業采取鼓勵政策,推動其利用技術、品牌和管理等優勢進行兼并和其他形式的資產重組,促進企業間的相互聯合。

        推進智能制造模式。要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就要抓住產業變革的重要機遇,不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市場、新的業態,提高社會運行效率,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智能處理、協同工作。

        著力發展生產業。為了更好地促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亟需加快發展先進生產業,推動制造業服務化,促進制造企業在“微笑曲線”中的位置由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向高附加值的研發設計和市場營銷兩端延伸。

        增強企業憂患意識。企業戰略制定要具有前瞻性和敏感性,未來新能源技術、數字化技術、智能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已成為大趨勢,企業應加大技術和人才引進力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轉型升級應趁早。

        參考文獻:

        [1]孫軍,高彥彥.產業結構演變的邏輯及其比較優勢――基于傳統產業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互動的視角[J].經濟學動態,2012(07):70-76.

        [2]Gereffi G, J. Humphrey,T. Sturgeon. 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 [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5,12(1):78-104.

        [3]Jose Vicente Berna-Martinez. Over-coming resistance to change inbusiness innovation process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2,9(5):293-301.

        [4]Tao Wang. A Simulation on Industrial Clusters' Evolution:Implications and Constraints [J].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dia,2012(4):336-371.

        [5]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所.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5)[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5.

        [6]熊永清.傳統企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接路徑與模型[J].科學學與科技術管理,2013,34(9):107-115.

        [7]毛蘊詩,吳瑤.企業升級路徑與分析模式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9(1):178-186.

        [8]龍云安.中國制造型企業創新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05):22-25.

        [9]基于微笑曲線的企業升級路徑選擇模型―理論框架的構建與案例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62-174.

        [10]吳群.轉型升級期中小企業管理新的思考[J].經濟與管理,2011,10:50-53.

        第6篇:智能制造路徑范文

        關鍵詞:電纜虛擬布線;安裝仿真技術

        電纜是機電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電纜的布局直接影響著機電產品的散熱性能、抗震性能以及電磁兼容性能,如果電纜的布局不合理,那么機電產品在工作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搖擺的情況,端頭也會出現脫落和松動,直接造成機電產品在后續的使用過程中出現安全隱患,因此,電纜的布線已經成為機電產品布局和設計中的重點問題,傳統機電產品電纜的布線一般使用柔性線纜和膠布進行,在布局前會對產品的實物做好模擬實驗,以便確定好電纜的長度、路徑以及卡箍的位置。但是,由于傳統的模擬布線方法屬于串行設計的方法,必須在實物建立完成之后才可以進行布線,且這種布線方法布線的效率低,需要進行反復的修改才能夠確定,產品的設計問題往往在模擬試驗的階段才能夠暴露出來,也難以對整個布局進行整體的規劃,產品的開發周期長、開發成本高,因此,繼續探討一種新型的布線方法,虛擬樣機技術就是一種基于智能技術、仿真工程以及網絡化的陷阱設計手段,可以才產品加工前對產品的功能、此女崗位、性能以及可制造性進行科學的預測,以便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和評估,從而達到最優設計目標。將虛擬技術用在電纜布線的設計過程中,可以在開發初期就得到需要的各種信息,就對布線的結果進行檢驗,下面就對電纜虛擬布線以及安裝仿真技術進行研究。

        1 電纜虛擬布線技術

        電纜虛擬布線即在機電產品中,用電氣系統需求作為性能約束、用剛性組件裝配模型作為空間約束,合理的對電纜進行分叉和合并,正確的規劃卡箍以及電纜路徑的位置,計算出電纜的重量、長度等布線信息,為實際的工程安裝提供科學合理的指導。電纜虛擬布線技術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設計技術,涉及著幾何建模技術等,還要對電纜的對象模型進行建模,規劃好電纜的起點、終點以及路徑,在電纜虛擬布線技術中,電纜路徑的規劃是其中的核心技術,也是電纜虛擬布線技術中研究的關鍵問題。

        1.1 布線思路

        現階段下的布線方法有兩種,即人工智能布線和人機交互布線的方法,人工智能布線代表方法是Conru自動化布線法,這種布線方法可以在空間約束下進行電纜路徑的自動搜索,布線的準確率較高,但是這種布線方法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突出表現就是性能約束難以實現,布線成功率不高,布線結果誤差大。布線的目的就是為了對電纜路徑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從而獲取關于電纜重量以及長度的信息,人工智能方法在這些方面還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現階段下使用人機交互的布線方法進行布線。

        1.2 電纜幾何建模

        電纜幾何建模即電纜數學模型的建立,并將建立起來的模型利用現代可視化手段、計算機圖形技術將數學模型轉化為三維模型,電纜是具有界面信息的曲線,因此需要使用能量優化的方式進行幾何建模,電纜幾何建模需要滿足幾個要求:

        電纜幾何模型必須可以近似的反映出電纜的形態,這種形態包括物理特性以及幾個特性,此外,幾何建模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精度。

        電纜的長度不宜過長,由于機電產品中布線的空間相對較小,因此,在滿足實際需求的情況下,電纜的長度要盡量短,以便滿足機電產品的經濟性原則。

        幾何模型的建立應該保證電纜的變形能較小,從力學的角度而言,最小性能的物體可以處在穩定狀態,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長電纜的壽命,提高電纜工作的可靠性。

        幾何模型的建立必須要滿足電纜最小彎曲半徑,電纜在實際的工作條件下,大多會有最小彎曲半徑的需求,即電纜的幾何模型必須要滿足彎曲半徑且大于電氣系統的最小彎曲半徑。

        1.3 虛擬布線中的對象模型

        1.3.1 剛性組件裝配模型

        剛性組件就是產品中除了卡箍、電纜等組件以外的剛性部件,包括電氣元器件以及機械零部件兩種,剛性組件裝配模型的信息包括零件信息、裝配關系信息以及層次關系信息三種,零件信息就是剛性組件的工程設計屬性、物理屬性、電氣元部件與機械零部件之間的約束關系;裝配關系信息就是產品裝配模型中的各種電氣元器件、機械零部件的相對位置和方向關系;層次關系信息就是產品虛擬樣機的轉配結構。

        1.3.2 電纜路徑的規劃準則

        電纜路徑的規劃涉及這多種學科,在實際的規劃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則:

        在電纜的布局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電磁的散熱、兼容、抗震以及拆裝與維修是否方面,在滿足系統需求的前提之下,電纜的長度要盡量短,避免電纜的往返穿越,同時,信號電纜與電源電纜之間要避免距離過近和發生交叉的情況,如果必須要有交叉,相互之間要保持垂直。

        電纜應該遠離設備內部的部件以及發熱元件,且電纜不能應先冷卻風道,同時,電纜路徑的設置好綜合裝配工藝進行考慮,保證電纜的長度和路徑要滿足產品的可裝配性。

        2 電纜的安裝仿真技術

        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設計的失誤的影響較大,設計中的問題常常會在整個產品的裝配階段中才會暴露,這就會導致開發成本增加,因此,為了較早的檢查出電纜設計的合理性,可以將虛擬裝配技術應用到電纜的安裝方針過程中。

        2.1 電纜運動學建模技術

        電纜組件在其安裝過程中不僅存在形狀的變化,也存在位置的變化,因此,可以采用逆運動學法進行建模,在實際的建模過程中,需要對裝配件進行完全拆卸,在拆卸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

        2.1.1 自由平面的規則

        自由平面就是在裝配單元中,留有具有自由平面的候選件,在拆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自由平面法線原則進行拆卸,這種規則可以將深層次的裝配單元過濾。

        2.1.2 線性自由的原則

        作為裝配單元,需要具備一定的線性自由度,線性自由度可以保證候選件從裝配單元中拆卸出來。

        2.1.3 拆卸測試規則

        拆卸測試規則可以保證候選件的拆卸可能性,實現具備相互運動趨勢兩個裝配單元之間的可拆卸性。

        2.2 裝配序列的優化

        對于產品的裝配問題,除了要考慮裝配的可行性,還要考慮到裝配的成本、裝配的精度以及裝配的工時,對于復雜機電產品的裝配,裝配的順序變化較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順序都適宜產品的開發,因此,必須要對裝配的序列進行優化。考慮到基準件的選取原則,一般建議選擇體積大、重量中、重心位置低,可以用于輔助定位的零件最為基準件,同時,在裝配過程中應該從同一方向進行裝配,控制好定向的次數,減少消耗的時間,此外,從工程學的角度而言,剛性組件和電纜組件的交叉裝配常常發生,但是前者的裝配技術更加成熟,因此,在裝配過程中要盡量減少交叉的程度,具體的安裝過程應該遵循先拆后裝的原則,當然,具體的產品對于裝配序列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還要綜合考慮其實際要求。

        參考文獻

        第7篇:智能制造路徑范文

        2010年,《“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5年)》這份長達3萬字的發展規劃曾引發大眾的關注,其所勾勒的智慧的經濟、智慧的城市、智慧的生活藍圖一度受到“超前”的質疑,但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和實施,這一把“智慧”具體落實到工業產業,推動創新發展的方式或將成為一種新的“佛山模式”。

        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如維尚家具集團建立起“家具企業大規模定制生產系統”,將企業的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等各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了訂制設計個性化、銷售接單網絡化、生產排程電腦化以及成品零庫存,實現企業價值鏈以制造為核心向以服務為核心轉變,公司日產能較之前增長6-10倍。

        傳統制造向先進制造轉型。如海天調味食品有限公司把工藝技術、設備裝備、信息技術緊密結合起來,使生產系統與ERP系統全面對接,整個生產過程無需人工參與,構建成一個完整的數字化工廠,生產效率比傳統方式提高了5倍。

        粗放制造向綠色制造轉型。如新明珠陶瓷集團通過推進數控智能生產,優化利用企業能源系統,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實現單位產品能耗下降,綜合節能20-30%。

        剝離非主營業務,形成新的信息服務業。如美的集團剝離信息服務業務,衍生出廣東省嵌入式軟件公共技術中心、廣東美的自控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

        信息化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現代服務經濟。如歐浦物流利用互聯網絡,構建起“大型倉儲+剪切加工+快速配送+電子交易”的綜合服務模式,為采購商及經銷商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全面實現管理系統化、倉儲公開化、裝卸機械化、加工配送一體化的高效管理和鋼鐵現貨電子交易,成為華南乃至全國鋼鐵市場的“睛雨表”。

        今年2月,順德產業轉型升級再獲重大突破,當順德區區長黃喜忠從工信部領導手中接過“裝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試點”牌匾,以廣東物聯天下物聯網信息產業園為代表的幾十個智造項目起航。

        未來幾年,順德將在工信部的支持下,建設智能產品、智能生產、智能物流、智能產業、智能商務、智能服務6大智能制造體系,實現企業生產經營柔性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到2015年,順德智能家電產品產值將占家電行業總產值的7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自動化率達到60%以上;培育20家全國知名的智能裝備生產企業。

        佛山市副市長宋德平認為,在當前不太樂觀的經濟形勢下,政府搭建公共創新平臺,引進一流的研究機構,讓中小企業共享,等于讓企業逆風時加了個發動機。政企齊心協力,聯合起來,產業轉型升級會走得更快。

        目前,在政府引領之下,康寶電器、科達機電、美的暖通等20家企業在智造路上早已邁步狂奔,用物聯網改造生產線,研發出智能家電等產品。隨著它們被評為首批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有望帶動更多企業走上兩化融合之路。

        2010年,美的集團在年銷售額突破千億元大關基礎上相繼推出物聯網洗衣機和Q—HAP太陽能空調,研發生產的國內首套物聯網整體家電產品,該集團同時推出了多種適應未來國家智能電網的物聯家電,空調、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等數款產品已完成了與國家智能電網的無縫測試對接,可實現互聯網、移動終端的遠程控制與查詢。海信科龍推出多媒體空調,通過信息共享和互聯網,實現產品的自動故障處理和反饋,環境監測與控制等智能識別和智能控制功能,體現了海信科龍在變頻技術后,又一創新技術的突破,億龍電器則成功研發多媒體咖啡壺等等。

        與此同時,裝備制造業也廣泛推廣應用信息裝備技術、工業自動化技術、數控加工技術、機器人等技術。較為典型的案例是震德塑料機械有限公司研制的精密節能注塑機,在數字化高速傳感器技術配合下,采用基于高速工業以太網技術,實現多臺機器的智能控制與分析決策,幫助客戶全面評估和跟蹤設備能效,挖掘節能空間,有效增強了產品競爭力。

        此外,佛山傳統制造業紛紛利用計算機輔助制造技術和工業過程控制技術實現對產品制造過程的自動控制,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成品率。

        作為我國建陶裝備行業的龍頭企業,科達機電在單機產品和整線綜合自動化技術相關的領域進行了大量現代化技術改造工作,實現數字化工廠,無圖紙操作。同時該企業還聯合開發了電子配料Dcs系統、燒成窯爐Dcs系統,并運用西門子Profibus現場總線和TeleService對全自動液壓壓磚機進行遠程監控與維護。而木工機械企業威德力也與中科院順德育成中心聯合開發了“木工智能曲線鋸床”、“集成材自動化生產線”等項目,集成精密制造技術及相關技術、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網絡技術等,能夠監控,診斷和修正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偏差,并且能為生產提供最優化的方案。這些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產品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控制水平,提高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建設“智慧社會”

        佛山智慧城市建設有一個更大的目標,那就是將搭建一個比智慧城市的內涵更為豐富的智慧社會平臺。五區政府將共用一個接口,在唯一的一個平臺上統一起來,以后企業、市民的各種數據信息,也將逐步統一到這個平臺上。近日,隨著佛山市政府與神州數碼(中國)有限公司簽署智慧城市建設項目戰略合作協議,三年內將佛山將打造成全國一流的智慧城市典范。

        佛山市委書記李貽偉指出,信息化建設將成為政府轉型以及新一輪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佛山將通過信息化手段的廣泛應用,進一步提升政府管理、決策與服務水平。

        按照他的設想,佛山將搭建一個比智慧城市的內涵更為豐富的智慧社會的重要平臺。五區政府將共用一個接口,在唯一的一個平臺上統一起來,以后企業、市民的各種數據信息,也將逐步統一到這個平臺上。

        “我們希望在佛山實施一個信息化的三年提升計劃。當前就是要把佛山現有全部的政府、社會、企業的信息化項目逐步整合到一個統一的平臺上,讓市民更直觀地體驗到智慧城市的各種便利。”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表示。

        根據協議,神州數碼將全面支持佛山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大佛山智慧城市(華南區)研發基地的研發投入,并在市民網頁、智能交通、物聯網、云計算等多個領域與佛山開展全面戰略合作。

        雙方還將在信息產業發展領域展開深度合作。神州數碼將在佛山投資建設集信息產業發展和產業配套于一體的復合型信息產業園,建設神州數碼智慧城市(華南區)運營業務基地、神州數碼供應鏈及電子商務(華南區)總部基地、神州數碼智慧產業創新中心。

        佛山市政府承諾支持神州數碼在佛山開展智慧城市運營業務,在專利申請、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化、人員落戶等方面給予配套和服務支持,并同意將市民個人信息服務云平臺納入佛山2012年的重點建設項目,組織并落實項目示范試點區域。

        第8篇:智能制造路徑范文

        7月24日,全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經驗交流會在廣東東莞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辛國斌副部長主持會議,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廣東省副省長袁寶成出席會議。

        苗圩表示,要深刻認識推進智能制造的艱巨性和緊迫性。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是推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體現,是構建新型制造體系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舉措。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推進智能制造發展方面還有較大差距,一些突出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推進智能制造既艱巨、又緊迫,必須牢牢把握這一主攻方向,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動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

        苗圩指出,推進智能制造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探索、試錯,難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必須堅持不懈,系統推進。要加強智能制造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著力解決發展中的共性和基礎問題,以點上示范帶動面上提升,不斷建立健全智能制造標準,加強工業互聯網和信息安全基礎,按照“市場牽引、以我為主、多路徑協同推進”的發展思路,引導企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制造發展道路。

        苗圩強調,要從推動制造業實現大發展的目標出發,高度重視試點示范工作,加強協同配合,發揮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的引領、推廣、帶動作用。并著力抓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強政策扶持,推進試點工作不斷深入;二是要加強統籌協調,推動試點工作多出實效;三是要加大宣傳力度,促進典型經驗在更大范圍內推廣。

        會上,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旭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江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試點示范企業分別就實施智能制造的具體做法和體會作了交流發言。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同志,2016年63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代表,相關行業協會、院士、專家共計15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參觀了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和廣東智能機器人研究院。

        第9篇:智能制造路徑范文

        智能制造是 “彎道超車”的最佳途徑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進入了一個整體速度放緩的“彎道”。從全球來看,產業競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調整,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紛紛制定以重振制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制造業又一次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聚焦點。作為全球第一制造大國的中國,正面臨著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發展中國家低成本競爭的“雙向擠壓”。這讓大部分制造企業體會到了“日子的難過”。李強省長在演講中描述了那些老總們的直接感受:“市場突然不領情了,日子不那么好過了。”而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2015年前10個月,全國規上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工業利潤負增長是改革開放以來少有的。

        工業文明史,是一部國家興盛史。以蒸汽機和電氣化為代表的兩次工業革命讓英國和美國迅速崛起。在全球迎來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今天,中國的機會是什么?浙江的機會是什么?有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的特點是互聯網比較發達,制造業總體大而不強,與發達國家基本完成3.0相比,我國絕大多數制造企業在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領域仍然處在2.0向3.0過渡,甚至處在2.0以下的階段。對此,李強省長在分析比較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日本再興戰略、新工業法國之后,提出了浙江經濟發展的三個關鍵詞:信息經濟、兩化融合、智能制造。他認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聯網+制造”為趨勢的新工業革命,是中國制造擺脫“雙向擠壓”的戰略機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是中國工業經濟彎道超車的最佳路徑。

        何謂智能制造?在李強省長的理解里,智能制造體現為互聯、集成、數據、智慧,是通過裝備智能化、設計數字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現代化、營銷服務網絡化的實現,來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從而大幅提高生產力。

        美國通用電氣(GE)曾有過測算,如果中國應用工業互聯網,工業企業能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能耗,到2030年可帶來3萬億美元左右的經濟增量,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對于二產比重仍占46%的浙江來說,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浙江清晰地認識到:區域經濟要邁向中高端,制造業必須邁向中高端;打造浙江經濟升級版,就必須先打造浙江制造升級版。所以,浙江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在2014年,浙江省政府把信息經濟作為支撐未來發展的萬億級大產業,大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的建設。至今,無論是信息技術產業,還是互聯網應用,浙江都有了喜人的收獲。2015年前三季度,浙江規上電子信息制造企業新產品產值率達50%,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37%,信息服務業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9%,信息經濟在整個浙江經濟版塊中可謂一馬當先。

        中國智能制造之路要突出3個方面

        浙江的智能制造探索之路延用了先輩們的一貫做法:“取勢、明道、優術”。對此,李強省長一一作了解釋:取勢,就是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抓住互聯網時代到來的“時間窗口”,依托自身優勢搶先發展信息經濟;明道,就是把握規律,明晰戰略,準確理解“中國制造2025”的精髓,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并把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全方位推進產品、裝備、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優術,就是提升能力,解決問題,緊緊依靠市場力量、民營力量,強化制度供給與平臺創新,加速集聚高端要素,大膽創新突破方式,釋放出“傳統制造+互聯網+創業創新”的疊加優勢,力爭實現后來居上。

        以小見大,以此見彼。依托浙江的探索和實踐,李強省長指出了中國發展智能制造要突出的3個問題:

        一是要靠市場力量。因為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平的,使得產品、技術、人才和資本在全球流動,技術資源網絡化、創新活動生態化的特征非常明顯。在這當中,中國制造企業能否在全球創新生態網絡中識別、利用創新要素,主動參與創新并創造價值成為了關鍵。

        二是要集聚高端要素。人才是智能制造的關鍵。只有網絡技術、工業自動化、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全球高端人才云集,才能讓一個區域的智能制造突飛猛進。正如《第二次機器革命》所指出的:創新型人才是最稀缺的資源,他們能夠創造出新產品、新服務或新商業模式,正成為市場的主要支配力量。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成人手机在线天天看片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午夜在线观看的那种网站 | 五月天婷婷丁香综合播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