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沖壓模具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字:車架縱梁壓型模設計 工藝分析 制造工藝
中圖分類號: U463文獻標識碼:A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生產技術也得到不斷提高。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農用拖拉機市場的發展需求,本文特以北京某個生產公司為例子,介紹車架沖壓件沖壓模具的設計。
1車架縱梁壓型模具
車架縱梁是車架構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質量直接對車架產品的整體質量造成影響。加上,縱梁是車架構件中最長的一個工作件,其沖壓難度較大,相應增加了工作量。因此,對于車架縱梁的沖壓要求尤為嚴格。通過生產實踐證明,可采用鉆孔模板保證孔位的精準度。另一方面,由于縱梁的截面形狀屬于槽型雙直角彎曲成形,可采用自由彎曲成形、雙直角接觸彎曲成形。
2制造工藝的分析
車架縱梁的設計一種分為左、右兩個,沒有變截面的縱梁可以直接通過一套模具分別沖壓成形,但是如果縱梁構件出現變截面的時候,需要進行較為系統的沖壓安排。首先是下圖顯示的就是變截面縱梁:
然后我們把模具一種分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部分,其中前段和中段沖壓縱梁的右側,后段和中段沖壓縱梁的左側。選擇這樣的工作方式是因為可以很好的節省模具制造損耗的費用,提升沖壓的工作效率。經過這樣的設計之后,我們得出了下圖的沖壓效果圖,A+B就是沖壓縱梁的右側畫面,B+C就是沖壓縱梁的左側畫面:
如果在工作的時候受到沖壓設備面積影響的時候,可以分別對左側變截面和右側變截面加裝不一樣的鑲板,目的是確保左側和右側的沖壓成形的效果。
3部分沖壓件的分析
3.1橫梁沖壓模具的制造
在橫梁沖壓模具的設計方面,可參照以下兩個圖形來設計。一般情況下,農用運輸的車架有6道橫梁,并且對于沒有變截面的總車架來講,每一個橫梁幅面寬度都相同。因此,在沖壓設計中可采用一套模具來進行設計。但是,對于縱梁變截面的車架來將,每一個橫梁幅面的寬度相差則較大,且模具的使用通用性也將受到較大的限制。由于可制造出不同的二隊鑲板完成整個沖壓過程。其車架則要求橫梁中段作為變截面的橫梁。為此,該模具的設計可分為三大部分所組成,即:前中后段三大部分。中段可按照變截面的不同來制作,但前段與后段的設計則可確保其穩定性,最終更好的適應每一種類型的橫梁彎曲成形要求。
3.2其余部分沖壓模具設計
下圖圖形就是U形雙直角彎曲成形的一個工件,是利用Q235鋼板沖壓形成的,利用的沖壓設備是30t~100t,使用的模具是30mm厚的Q235鋼板焊接形成的。
變速箱的吊架 簡單彎曲形成的成形模具
鋼板在進行切割工作以后,并沒有對精度很高的工件進行加工,只是簡單利用手持砂輪機磨平焊接制成。簡單的模具中沒有專門的卸料裝置,這對于實際工作來說非常有影響。但是之后通過實際生產的經驗和需要證明,我們分析兩種卸料方法。第一種觀察工件設置在凹模內的時候,我們選用刮板卸料的方法。第二種是觀察工件設置在凸模內的時候,利用的是拉動卸料的方法。
所謂的刮板卸料則是在凹模模座的位置上加固一個刮板,該刮板不能夠實現上下移動,但可實現左右的移動。當刮板拉開后,則可形成沖壓成形,并且在凸上形時,應及時將刮板推往到凸模上行處,則刮板A包住整個凸模的工件,從而實行刮下。如下圖所示,
拉動卸料就是在凹模底座的位置上加設了一個底板,沖壓形成工作之后,將其固定于凸模上行的拉線B套住凹模的底板,然后凸模上行,拉動底板上行,則可拉出卡在凹模內的工件。
4總結
通過上述材料的具體分析,我們大致了解了車架縱梁壓型模具的設計原理和獨特的設計工藝,解決了制造車架縱梁壓型模具所利用的沖壓設備等專業性的問題,文章最后還大致的介紹了橫梁沖壓模具的制造方面的相關知識。縱觀全文,其實都是在講述一個關于制造設備落后的問題,化解和分析先進生產力和落后生產設備之間的矛盾。
參考文獻:
[1]江長堆.471039,王筱!471039,任燦營!471039,舒樂華!471039.??農用運輸車車架設計思路[J].?拖拉機與農用運輸車.?2010,(25):100-110.
[2]王彥生.471039.??履帶拖拉機車架動強度的有限元分析[J].?拖拉機與農用運輸車.?2011,(14):200-203.
關鍵詞:模具;工序安排;模具結構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我國各行各業的生產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改善,這使得人們的生活需要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滿足。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模具是一項重要手段,無論是在手表的設計還是在防盜門的制造方面,模具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使其利用水平能夠得到提高,從而進一步的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便利,就一定要加大力度對其生產工序及其構造進行設計與優化,這是模具生產領域的一個主要發展趨勢,同時也是有關人員必須注意的一項問題。
1冷沖壓模具設計原則
冷沖壓模具的設計過程十分復雜,具有很大程度的專業性,想要使其發展能夠進一步符合社會的要求,除了要保證設計人員的專業性外,還要堅持一定的原則,這是設計人員必須做到的一點,只有這樣,才能使模具的生產工序能夠更加合理,同時也才能使其更加符合相關的設計標準,這對于其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壽命的保證均具有重要的價值。總的來說,在冷沖壓模具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包括以下幾點:第一,設計過程中,不同零件對于設計工藝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對其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其具體要求來進行。對于對設計工藝以及質量要求較高的零件來說,工作人員必須要考慮毛邊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毛邊均需要呈向下的態勢,這是工作人員必須加以注意的一點問題。第二,在普通的設計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遵循的設計工藝主要包括對沙拉孔的設計以及落料等問題,對上述工藝的滿足是整個是個工藝能夠順利完成的主要保證,在上述步驟完全妥善完成之后,才能開展折邊工作。第三,在對零件進行落料與沖孔的過程中,必須將模具的強度、沖擊韌性等要素考慮在內,以便最大程度保證落料與沖孔環節的科學合理。第四,在對模具進行折邊時,為了防止出現方向上的反復變換,可以盡量將其往一個方向折疊。當然,為了防止對產品的形狀、尺寸產生不利影響,還要盡可能確保同方向折邊相互之間不會出現干涉的情況。第五,在打凸包環節中,盡量保證凸包向下,并且對于那些外形較大的凸包,還要將其安排在第一工序時沖壓。不過,為了防止孔位拉料導致零件發生變形現象,在安排工序時,要注意使打凸包與打凸包附近的沖孔不在同一工序內。第六,在進行壓平或者推平環節時,如果發現周圍有較大的沖孔,并且繼續折邊可能會產生拉料,繼續壓平可能會發生拉料不死的狀況時,不能強行使其成形,以免造成設計尺寸偏離要求以及外觀破壞等情況。往往,我們會考慮先折邊,后推平,然后沖孔的工藝流程,以實現對工件尺寸的控制。第七,在進行打沙拉孔或者抽牙過程中,如其附近有孔或其距坯料邊緣尺寸較小時,即先打沙拉孔與抽牙會產生板料變形。此時,要考慮進行先打沙拉孔或抽牙,再沖孔或切邊、落料的工藝。第八,在零件進行最終折邊工作時,往往由于對安全性能、成形、外觀等方面有一定要求,通常會從第一道工序開始考慮最后工序所制成的方向。
2冷沖壓模具結構方面的有關問題
對于冷沖壓模具的設計來說,想要保證其設計質量,必須要將設計工序考慮其中,要按照相應的技術標準去完善每一道工序,使其能夠與標準相符合,同時還要注意其與不同零件的契合性,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其設計過程的完整性。除此之外,冷沖壓模具的結構對于其質量以及使用性能的保證均具有重要價值,因此,對其結構進行分析對于工作人員來講也十分必要。總的來說,冷沖壓模具結構主要包括沖裁件結構、彎曲件結構以及拉伸件結構三方面,以下文章將上述三方面內容展開來進行了分析。
2.1沖裁件結構。在進行沖裁件結構設計時,要保證沖裁件的形狀應能符合材料合理排樣,減少廢料。通常,沖裁件各直線或曲線的連接處,宜有適當的圓角。如果沖裁件有尖角,不僅給沖裁件的制造帶來困難,而且模具也容易壞,只有在采用少廢料、無廢料排樣或鑲拼模具結構時不要圓角。
2.2彎曲件結構。在進行彎曲件的結構設計時,要保證彎曲件的圓角半徑小于最小彎曲半徑,以免產生裂紋,但也不能過大,因為一旦過大,容易受到回彈的影響,進而容易導致彎曲角度與圓角半徑的精度都難以保證。一般來說,不同狀態下,不同的材料最小彎曲半徑不同,譬如冷作硬化狀態下,彎曲線處于垂直纖維狀態時,Q195、Q215-A最小彎曲半徑為0.4t,鋁為0.3t,黃銅為0.5t。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彎曲的彎邊長度不宜過小,通常的合理值應為h>R+2t。而h值一旦較小,彎邊在模具上支持的長度也會變小,這樣就不易得到形狀準確的零件。(h為彎曲長度,R為彎曲半徑,t為材料厚度)另外,彎曲線不應位于零件寬度變形處,以免撕裂,如必須在寬度突變處彎曲,應事先沖工藝孔或工藝槽。
2.3拉伸件結構。對于拉伸件的結構設計,通常要注意拉深件側壁與底面或凸緣連接處的圓角R1R2,特別是R2應盡量大些,因為它們相當于最后一幅拉深模的凸模及凹模的圓角。通過放大這些圓角半徑,能夠減少拉深次數,或使零件容易拉深成形。一般情況下,對于R1、R2的取值,可以取R1≥t,最好R1=(3~5)t,可以取R2≥2t,最好R2=(5~10)t。(t為材料厚度)除此以外,對于拉伸件的結構設計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于距形拉深件,可以放大其四周的圓角,一般情況下,可以取R3≥3t,有時為了減少拉深工序還要盡可能取R3≥1/5h;(R3為矩形圓角半徑);第二,除非在結構上有特殊需求,必須盡量避免異常復雜及非對稱形狀的拉伸件,對于半敞開的空心件,應考慮設計成對的拉伸,然后刨切開比較有利;第三,拉伸件的凸緣寬度應盡可能保持一致;第四,在零件的平面部分,尤其是在距邊緣較遠處,局部凹坑的深度與凸起的高度不宜過大;第五,應盡量避免曲面空心零件的尖底形狀,尤其高度大時,其工藝性更差。
結束語
綜上所述,冷沖壓模具的設計工序以及結構對于模具質量的保證均具有重要價值,目前,社會各領域的發展對于模具的應用均較為頻繁,從某種程度上講,保證了模具的質量就相當于保證了相關產品的質量。工作人員需要意識到設計工序以及結構對于模具的重要性,要將具體措施應用到設計過程中,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為社會的生產與發展帶來更加強大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何衛強.冷沖壓模具加工過程中的問題與品質控制[J].裝備制造技術,2013(4).
[2]于維民.冷沖壓模具加工過程中的問題與質量控制[J].應用能源技術,2009(7).
在沖壓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機械運動,為了保證沖壓件的整體質量,使模具能夠順利完成沖壓過程中的運動,在設計模具時,必須嚴格控制機械運動。簡要闡述了沖壓過程中的機械運動,探討了具體的控制和運用方法,以期為日后的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沖壓模具設計;機械運動;沖壓工藝;沖裁模具
機械運動貫穿于沖壓全過程,它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運用沖壓工藝時,會有專門的運動機理,而這種運動機理與模具是相輔相成的。因此,無論設計何種結構的模具,都要遵循特定的運動機理標準。如果模具結構的設計標準符合運動機理的要求,就能夠有效提高沖壓件的質量;如果模具結構的設計標準不能滿足運動機理的要求,沖壓件的質量就會大打折扣。針對這些問題,必須嚴格控制模具設計中的機械運動,保障沖壓件的制作品質。
1機械運動
通常情況下,機械運動包括轉動、滑動和滾動3種基本運動形式。這些機械運動發生在整個沖壓過程中,由于每種形式的特點不同,所以,對沖壓過程也會有不一樣的影響。為了保證模具設計滿足相關要求,在設計沖壓模具時,必須控制具體模具中的機械運動,并合理運用。所謂“沖壓過程”,是指上下運動,在設計模具時,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將上下運動轉變為水平運動。
2沖裁模具中機械運動的控制和運用
對于沖裁模具,它的基本運動是先緊緊壓牢板料和卸料板,然后在此基礎上完成后續工作。一旦板料與凸模接觸進入到凹模后,它們就會發生相對運動,然后模具與板料就會慢慢分開,最終多余的廢料就會脫落。在整個沖裁工藝中,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沖裁質量,必須要重視和把控卸料板運動。在控制卸料板運動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是把握先后順序,嚴格按照相關流程進行。而沖裁時先要有一定的壓力。為了有效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沖裁模具的尺寸必須符合要求,不能有偏差,而且還要保證其質量。在設計沖裁模具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廢料分離有一定的難度,必須人工操作,但是,這樣就會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在分離廢料時,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卸料板上增加對限位塊。完成沖孔運動后,可利用限位塊將多余的廢料推出去,進而順利完成沖裁模具的相關工作。
3彎曲模具中機械運動的控制和運用
彎曲模具中的機械運動主要是先實現板料與卸料板的接觸,然后將其壓死,使凸模緩緩下降,直至其進入凹模,這時三者之間就會發生相對運動。當板料彎曲時,將凸模與凹模相互分離,彎曲邊就會被滑塊滑推出去,最終順利完成整個彎曲運動。由于彎曲的形狀各不相同,所以,會導致其脫落時偏離正常的運行方式。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可使用斜楔結構。
4拉深模具中機械運動的控制和運用
模具設計常用的是拉深工藝。一般來說,拉深工藝是在卸料板與板料接觸之后進行壓實操作,并將凸模下放,直至其接觸板料,之后再將凸模下放至凹模內。在這個過程中,凸模、凹模、板料之間會發生相對運動,使板料成形,然后將凸模與凹模分離。這時,凹模滑塊就會將成形的工件推出,從而完成拉深的整套運作。在拉深運動中,滑塊和卸料板的運動極為重要。只有操作、控制好后者的運動,使其在凸模中與板料接觸,才能保證拉深件的質量。另外,在操作過程中,還要保證壓料力的充足,這樣就可以防止拉深件出現起皺現象,避免其開裂。與此同時,還要保證凹模滑塊有足夠的壓力,保障拉深件底面的平整度。拉深的復合材料需要進行完整性設計,在適度的范圍內控制整體的運動軌跡,引導工序的正常操作,而且設計材料的外觀還要非常漂亮。在完成設計之后,要讓人們看到其中的成效和所占的比例,以便于下一次工作的順利進行。
5連續模具中機械運動的控制和運用
連續模具的主要工作是設計沖壓工具和連續制造超過2個沖壓工具的模具。設計連續模具的前提是明確連續模具的工作運轉理論,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數據運算。平時的連續模具需要提升沖壓速度,加快生產速度,尤其是對那些比較特殊的沖壓件,當沖壓運動耗費的時間比較長時,要分別運轉連續模具,減緩運動過程中模具的沖壓摩擦,從而正確設置整個連續模具,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節約成本。在保證各個模具能夠正常使用的情況下,要相互協調配合,更好地提高模具的工作效率,使連續模具的設計工作能夠正常進行。
6結束語
模具設計的質量直接關系著國家工業化的發展水平,所以,在設計模具時,要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保障模具設計的精確性。另外,還要深入開發和利用模具材料,減少成本費用的支出。沖壓工藝的落實需要遵循一定的機械運動原理,而這種機械原理與沖壓模具之間有密切的聯系。為了使模具設計更加合理,要有效控制相關的機械運動,進一步提高沖壓件的質量;為了使產品的尺寸和形狀符合實際需求,要不斷創新和發展模具工藝運動模式。
參考文獻
[1]蔡宇明.淺談沖壓模具設計[J].橡塑技術與裝備,2015(16):151.
關鍵詞:沖壓工藝; 模具; 機械;
中圖分類號:F4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在我國,許多沖壓新技術起步并不晚,有些雖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常常很難形成生產力。先進沖壓工藝應用不多,有的僅處于試用階段,吸收、轉化、推廣速度慢。技術開發費用投入少,導致企業對先進技術的掌握應用慢,開發創新能力不足,中小企業在這方面的差距更甚。目前,國內企業大部分仍采用傳統沖壓技術,要提高我國的沖壓工藝技術水平,首先要在兩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提高行業人員素質,這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又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任務。振興我國沖壓行業需要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大批熟悉國內外市場、具有現代管理知識和能力的企業家,大批掌握先進技術、工藝的高級技能人才。要舍得花大力氣,有計劃、分層次地培養。二是用信息化技術改造模具企業,發展重點在于大力推廣CAD/CAM/CAE一體化技術,特別是成形過程的計算機模擬分析和優化技術(CAE)。加速我國模具標準化進程,提高精度和互換率,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當前廣闊的市場需求。
一、沖壓工藝分析
1、沖壓工藝介紹。沖壓是靠壓力機和模具對板材、帶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產生塑性變形或分離,從而獲得所需形狀和尺寸的工件(沖壓件)的成形加工方法。沖壓和鍛造同屬塑性加工(或稱壓力加工),合稱鍛壓。沖壓的坯料主要是熱軋和冷軋的鋼板和鋼帶。全世界的鋼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是經過沖壓制成的成品。汽車的車身、底盤、油箱、散熱器片,鍋爐的汽包、容器的殼體、電機、電器的鐵芯硅鋼片等都是沖壓加工的。儀器儀表、家用電器、自行車、辦公機械、生活器皿等產品中,也有大量沖壓件。沖壓件與鑄件、鍛件相比,具有薄、勻、輕、強的特點。沖壓可制出其他方法難于制造的帶有加強筋、肋、起伏或翻邊的工件,以提高其剛性。由于采用精密模具,工件精度可達微米級,且重復精度高、規格一致,可以沖壓出孔、凸臺等。冷沖壓件一般不再經切削加工,或僅需要少量的切削加工。熱沖壓件精度和表面狀態低于冷沖壓件,但仍優于鑄件、鍛件,切削加工量少。沖壓是高效的生產方法,采用復合模,尤其是多工位級進模,可在一臺壓力機上完成多道沖壓工序,實現由帶料開卷、矯平、沖裁到成形、精整的全自動生產。生產效率高,勞動條件好,生產成本低,一般每分鐘可生產數百件。
2、沖壓工藝的種類。沖壓主要是按工藝分類,可分為分離工序和成形工序 2 大類。分離工序也稱沖裁,其目的是使沖壓件沿一定輪廓線從板料上分離,同時保證分離斷面的質量要求。成形工序的目的是使板料在不破坯的條件下發生塑性變形,制成所需形狀和尺寸的工件。在實際生產中,常常是多種工序綜合應用于一個工件。沖裁、彎曲、剪切、拉深、脹形、旋壓、矯正是幾種主要的沖壓工藝。沖壓用板料的表面和內在性能對沖壓成品的質量影響很大,要求沖壓材料厚度精確、均勻;表面光潔,無斑、無疤、無擦傷、無表面裂紋等;屈服強度均勻,無明顯方向性;均勻延伸率高;屈強比低;加工硬化性低。
二、沖裁模具中機械運動的控制和運用問題分析
沖裁工藝的基本運動是卸料板先與板料接觸并壓牢,凸模下降至與板料接觸并繼續下降進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產生相對運動導致板料分離,然后凸、凹模分開,卸料板把工件或廢料從凸模上推落,完成沖裁運動。卸料板的運動是非常關鍵的,為了保證沖裁的質量,必須控制卸料板的運動,一定要讓它先于凸模與板料接觸,并且壓料力要足夠,否則中裁件切斷面質量差,尺寸精度低,平面度不良,甚至模具壽命減少。按通常的方法設計落料沖孔模具,往往沖壓后工件與廢料邊難以分開。在不影響工件質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在凸凹模卸料板上增加一些凸出的限位塊,以使落料;中孔運動完成后,凹模卸料板先把工件從凹模中推出,然后凸凹模卸料板再把廢料也從凸凹模上推落,這樣一來,工件與廢料也就自然分開了。對于一些有局部凸起的較大的沖壓件,可以在落料沖孔模的凹模卸料板上增加壓型凸模,同時施加足夠的彈簧力,以保證卸料板上壓型凸模與板料接觸時先使材料變形達到壓型目的,再繼續落料沖孔運動,往往可以減少一個工步的模具,降低成本。有些沖孔模具的沖孔數量很多,需要很大沖壓力,對沖壓生產不利,甚至無足夠噸位的沖床,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是采用不同長度的2~4 批沖頭,在沖壓時讓沖孔運動分時進行,可以有效地減小沖裁力。在實際生產中,常用與沖壓過程近似的工藝性試驗,如拉深性能試驗、脹形性能試驗等檢驗材料的沖壓性能,以保證成品質量和較高的合格率。模具的精度和結構直接影響沖壓件的成形和精度。模具制造成本和壽命則是影響沖壓件成本和質量的重要因素。模具設計和制造需要較多的時間,這就延長了新沖壓件的生產準備時間。模座、模架、導向件的標準化和發展簡易模具(供小批量生產)、復合模、多工位級進模(供大量生產),以及研制快速換模裝置,可減少沖壓生產準備工作量和縮短準備時間,能使適用于大批量生產的先進沖壓技術合理地應用于小批量多品種生產。沖壓設備除了厚板用水壓機成形外,一般都采用機械壓力機。以現代高速多工位機械壓力機為中心,配置開卷、矯平、成品收集、輸送等機械以及模具庫和快速換模裝置,并利用計算機程序控制,可組成高生產率的自動沖壓生產線。在每分鐘生產數十、數百件沖壓件的情況下,在短暫時間內完成送料、沖壓、出件、排廢料等工序,常常發生人身、設備和質量事故。因此,沖壓中的安全生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三、沖壓模具設計的基本思路分析
1、轉換圖紙。如果給一個零件圖(如果給你的是一個產品,你就把它測繪出來變成你公司使用的我們國家的標準零件圖紙),如果是其他單位拿來或傳來的圖紙(包括香港、臺灣、美國、日本等),也要轉換成你公司使用的國家標準圖紙。這就是工廠通常所說的轉換圖紙或圖紙轉換工序。
2、用三維軟件畫出零件圖,然后轉換成工程圖(帶有展開圖的),再另存為CAD的 dwg 格式畫出來作為自己參考圖調用。
3、根據展開圖把排樣圖或單工序圖畫出來,再根據展開料圖設計出每個步驟之產品零件圖(這就叫工藝圖)。
4、把 CAD 排樣圖調入三維軟件畫出排樣圖實體,然后轉換成工程圖,再另存為 CAD 的 dwg 格式畫出來作為自己參考圖調用。
5、根據以上參考圖 / 工藝圖設計出每個零件工藝圖的模具圖。
6、根據模具圖設計出每個模具零件的模具零件圖來。(把工藝圖和全套模具圖及 ISO9000 文件交辦文控中心受控就可以了。)以上幾個方面就是如何著手設計模具之主要內容,用文字是不可能完全說明的,一定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加以靈活應用。
四、結語
在沖壓過程中,機械運動貫穿始終。各種沖壓工藝的實現都有其基本運動機理,這種運動是和模具密切相關的,各種模具的結構設計和力學設計最終都是為了滿足其能夠實現特定運動的要求。設計的模具能否嚴格完成實現沖壓工藝所需的運動,直接影響到沖壓件的品質,所以在模具設計中應對機械運動進行控制。同時為了達到產品形狀尺寸的要求,不能夠拘泥或局限于各種工藝基本運動模式中,而應不斷發展和創新,在模具設計中對機械運動靈活運用。
關鍵詞:沖壓模具設計 機械運動 作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TB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1)09(a)-0130-01
機械運動是沖壓階段不可少的運行形式,關系著后期沖壓的質量水平。而設計的模具是否可以順利完成沖壓工藝所需的運動,對沖壓件的質量也有很大的影響,這就需要在設計模具時做好各個方面的控制工作。并且,考慮到產品的尺寸標注,還要采取多元化的設計模式,以更新整個產品的各項指標要求。
1沖壓過程中機械運動的介紹
冷沖壓主要是對不同形式的板料或坯料進行處理,采用模具和沖壓設備造成壓力之后進行沖壓,最后利用變形或分離實現加工,得到了相應尺寸、形狀、性能的產品。在沖壓生產過程中運用最多的則是立式沖床,而上下運動是沖壓過程的主要運動方式。另外,對于不同材料或結構之間的運動,沖壓過程采用的工藝也不一樣。機械運動包括了很多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滑動、轉動、滾動等,這些運動都可以在沖壓加工中得到體現。而受到各種運動形式的特點影響,對沖壓造成的問題也是各不相同的。為了使用沖壓過程的運動需要,在沖壓模具設計中則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防范處理,以滿足模具設計的需要。
2彎曲模具中機械運動的調控
彎曲工藝的運動流程為卸料板先與板料接觸并壓死,接著讓凸模降低到與板料接觸,再持續下降到凹模,凸模、凹模及板料之間形成運動趨勢,最后引起不同的板料變形,接著凸、凹模分開,彎曲凹模上的頂桿將彎曲邊推出,最終實現了彎曲運動。卸料板及頂桿的運動對于模具而言十分重要,考慮到維持正常的彎曲質量或生產效率,對卸料板的運動要采取嚴格的控制方式。一般都是先和凸模與板料接觸,同時保證壓料力達到標準大小,否則會造成彎曲件尺寸精度差或平面度達不到要求。另外,要維持頂桿力在標準狀態下,使其能將彎曲件正常推出,防止彎曲件變形而影響到正常的加工秩序。若彎曲件的精度要求較高,則要對每個生產加工流程嚴格控制,避免出現各種質量問題而影響生產秩序。在加工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高精密要求的產品,利用沖壓模具加工時不得采取常規方式從凹模上脫落,一般要采取斜楔結構或轉銷結構,如:斜楔結構以實現<90°或回鉤式彎曲,選擇轉銷結構來保證產品的成型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外殼件加工時,由于其其彎曲邊較長使得彎頭與板料間的滑動在彎曲時會產生毛屑,且造成材料鍍鋅層脫落,這些都會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加工人員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控制。最常見的處理方式是把彎曲沖頭鍍鈦,不斷改善產品的光潔度和耐磨性;也可以在彎曲沖頭R角處嵌入滾軸,將彎頭與板料的彎曲滑動轉化為滾動,通過降低摩擦力的方式來優化質量。
3沖裁模具中機械運動的調控
在沖裁工藝中,卸料板先與板料接觸并壓牢是最基本的運動,凸模下降至與板料接觸后下降進入凹模,凸模、凹模及板料,最后通過此昂對運動而造成板料分離,接著凸、凹模分開,卸料板將工件或廢料從凸模上推落之后結束沖裁運動。卸料板在整個設備結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關系著沖壓工藝的生產質量,技術人員應該對卸料板動作嚴格控制,必須保證其先于凸模與板料接觸,以此來維持理想的產品質量和精度。根據常規方式設計落料沖孔模具,一般沖壓后工件與廢料無法區分。加工過程可對一些流程適當調整,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使用在凸凹模卸料板上添加凸出的限位塊,在結束落料沖孔運動之后由凹模卸料板將工件從凹模中推出,接著由凸凹模卸料板將廢料也從模上推落,從而將工件與廢料合理地區分開來。
若遇到一些特殊的工件時要及時調整沖壓工藝,如:對局部凸起的沖壓件,需在落料沖孔模的凹模卸料板上設置壓型凸模,并且維持充足的彈簧力來確保卸料板上壓型凸模與板料的充分接觸,最終實現正常的落料沖孔運動,讓整個加工流程更加科學合理。對于沖孔模具的沖孔數量多的則要具備很大的沖壓力條件,這樣會給生產操作帶來難度。對于這種問題的處理,一般選擇不同長度的2~4批沖頭,在沖壓時引導沖孔運動分段操作,這樣能顯著控制沖裁力。而在彎曲面上有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孔的沖壓件,則要設置科學的斜楔結構,需彎曲之后完成相應的沖孔,結合水平方向的沖孔運動能實現加工要求。
4連續模具中機械運動的調控
連續模具涉及到多個不同的工藝,如:沖裁、彎曲和拉深等沖壓工藝,在沖壓過程中里的機械運動同樣也具備這些工藝特點。在控制連續模具時期可以分成各基本工藝有序進行,從而保證每個階段的加工流程滿足質量要求。一般在連續模具中需要逐漸提升沖壓速度,這樣能顯著改善產品的生產效率。對于形狀復雜、加工困難的產品,在沖壓時會遇到很大的難度,需要加工人員采取特殊的工藝處理。可以把連續模具設計中劃分為效率較高的沖壓運動,如:工程膨脹螺釘圓筒件,其連續模具設計則能把其圓筒成型運動分解為兩側90°圓弧彎曲、中間60°圓弧彎曲、整體抱圓、圓度校正等工藝流程,從而顯著改善了產品的加工效率,維持了沖壓件的圓度符合設計要求。在沖壓加工時要注意連續模具因為在實際生產中還牽涉到送料機、吹風裝置等,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安排計劃時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保證各個裝置之間能協調運行,這有助于連續模具的政策生產加工。
5拉深模具中機械運動的調控
在拉深工藝中,其基本運動是卸料板先與板料接觸并壓牢,凸模下降至與板料接觸,且維持下降趨勢,進入凹模,凸模、凹模及板料形成相對運動,造成板料體積成形,最后把凸、凹模分開,凹模滑塊將工件推出后完成拉深運動。
卸料板和滑塊的運動是很重要的,其關系著整個模具的加工質量。操作人員要對卸料板的運動嚴格控制,使其在凸模與板料接觸之前完成操作。此外,還要對壓料力要嚴格控制,避免拉深件發生起皺等,這樣可以避免整個結構體系出現問題。科學設計拉深復合模需要對不同構建的過程嚴格控制,從而滿足產品生產加工的需要。此外,對于裝飾品和日用品的拉深件需要有卷邊(或滾邊)工序,模具設計對滾軸結構要采取合理的布局,因而卷邊過程中滾動的摩擦力很小,不會對工件的層面造成損壞。對需在馬達中旋轉的拉深結構件,切邊的高度、跳動度等要求相當高,這就要對旋切結構進行合理轉換,保持正常的處理防范,這樣才能達到各種尺寸精度的要求。根據使用情況看,旋切結構在實際設計改良后的質量、性能都顯著改善,使得沖壓模具的工藝效果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6結語
沖壓模具加工是現代機械制造行業的新方式,在加工過程中要采取綜合性的設計方法。企業在引進沖壓模加工后,要做好各個方面的控制工作,滿足不同的生產加工要求,最終保持產品質量符合要求。
參考文獻
“任務驅動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主動探知,主動完成任務,自主協作,在討論和會話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活動。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實踐動手能力,更加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從而達到積極的教學效果。教師是任務設計者,任務實施的引導、監督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和學習活動的組織者。
關鍵詞:
任務驅動;教學;自主協作
一、教學方案設計及構思
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由教師主導變為學生為主導,學生在完成教師分發的任務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完成工作任務,從而不僅能夠掌握理論知識,而且能夠靈活運用,并且熟練操作的目的。此種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把教材中的基礎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綜合分析教材內容,融合、整理、分解出多個任務模塊,按順序分發給學生完成。工作任務既要涵蓋知識點,又要難度適中、易執行,任務完成期間教師的全程督導是不可缺少的。總體來說,任務驅動教學分為三個模塊,任務規劃、任務執行和任務評價。如圖1所示。
(一)任務規劃教師認真分析教材,根據教學目標、重、難點,以及學生認知情況、崗位技能要求等,總結、歸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分解教學任務,編寫任務書,同時準備相關資源,如任務實施場地(配備相關軟件的計算機房)、預習基礎理論知識的微課視頻、任務實施的輔助資料等。
(二)任務執行教師將工作任務分發給同學,同時提供必要的資源,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這一環節中,分組尤其重要,既然是協作學習,在學生分組前要作必要的調研,了解各位同學的特點,包括思維方式、認知水平、實踐操作能力、性格特點等,保證同組組員之間能夠互相補充,互相協作。任務執行過程中,分階段進行階段總結,組間互評、交流總結等活動,增強團隊成員榮譽感,增強團隊成員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提升學生成就感。
(三)任務評價科學的評價體系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其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提升執行力。團隊成員之間進行互評、推選代表進行組間互評代表發言,極大地滿足學生的主人翁欲望,提升其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加動手實踐的興趣,更加積極熱情地投入工作任務,進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直到完成工作任務,從而實現良性循環。
二、教學方案的實施(以沖壓模具中定位零件設計為載體)
(一)任務規劃經過崗位技能分析,確定本小節教學目標:掌握沖壓坯料的定位零件設計、選用、布置要點;掌握用UG8.5進行建模的技巧;掌握定位零件設計后的相關模具零件在結構上的適應性調整等。1.制作針對理論知識講授的微課視頻,這一環節的關鍵是,時刻由學生的思考作為主導,處處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比如,對于新課的導入,可以用簡單動畫的形式設問:坯料寬度尺寸小于凹模寬度,在坯料送進過程中會出現什么情況?這樣既直觀又能說明問題,最重要的是能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進入學習狀態。新知識的講授也要時刻抓住學生的思維,這就要在教學設計上動腦筋,使學生自主地探知、投入其中,學生專注于所學,頭腦中才能不斷涌現新問題,從而思考、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查詢網絡、聯系教師、或者留待課上解決。2.準備課上資源,如設計手冊、3D資源、任務書等。其中,3D資源主要是根據前面所學,已經完成的凸模、凹模、凸凹模的建模,以及坯料上的排樣等工藝計算,本小節中繼續完成坯料的定位零件設計和建模。3.針對布置的預習任務,設計引導問題,以便開展討論提升環節。比如,針對前面的導入問題,可繼續引導設問,定位形式可以有哪些?定位要達到什么程度等等。
(二)任務執行1.學生分組注意科學性,盡量使學生在各方面互補,即各有所長,便于開展團結協作。2.任務根據沖件實際情況,查閱資料,應用UG8.5軟件針對某沖壓件進行定位零件建模。討論、分析沖壓件形狀、尺寸精度,選擇定位零件類型、數量、結構等參數,形成書面材料,進行組間交流、評比,選出優勝隊。3.任務實施參照UG8.5立體詞典等軟件應用教程,以及教學資源庫、設計手冊等書面材料,學生可進行自主設計、學習,親自動手實踐,教師進行全程監督、指導。比如,對于導向零件形式有導料銷、導料板、導料螺釘等,可每一小組選擇一種,搜集、整理此種導向形式的信息及參數,再針對所領取任務書中的零件特點,進行具體的導向零件結構、尺寸設計。完成的建模任務如圖3所示。
(三)綜合評價小組內成員進行互相評價,最后討論、推選代表進行組間評比時代表發言,根據本小組任務完成情況,確定成績系數,再根據小組內各成員的表現進行個體評價。
三、教學中的關鍵問題
(一)課上解決疑難摒棄傳統的課上講基礎,課下留作業的教學方式,理論基礎可制成微課、線上資源等,使學生能夠輕松獲得,上課時間就可以有的放矢,攻克疑難。如沖壓模具定位零件這一小節,如果在課堂上只是講授定位零件類型、結構、應用場合等知識點,學生的學習常常會變成死記硬背,為了學而學,或者為了考而學,到真正設計沖壓模具時,仍然無從下手。如果把這些基礎的理論知識,提前做成微課視頻或者其他線上資源,提供給學生提前預習,課上分發給學生設計相應沖壓件模具定位零件的任務,并且歸納、總結出選擇此種形式、結構的定位零件的原則和依據,有問題隨時尋求教師幫忙,那么學生不但會有興趣和動力來完成任務,更能在動手做中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二)任務難度適中整合、分解教學內容至各個任務模塊,而不是按教材章節平鋪直敘,注意不要遺漏知識點,并且突出重、難點。如定位零件設計這一小節內容,無論是沖裁、拉深,都要包含這一部分零件設計,所以可以適時拓展,在準備教學資源時可各舉一例作為代表。
(三)學生分組要科學組員之間相輔相成,便于團結協作,比如有的同學善于溝通,有的同學則認真細致,有的同學具有領導力,有的同學又靈活多變等。
(四)任務考核要分層次為了使自主學習和團結協作能夠順利開展,除了在學生分組時要盡量科學以外,還要有目的性地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并且要嚴格檢查預習情況。組織形式可以是學習小組,由學習能力強的成員作為組長,以點帶面。無論是課前預習還是課上任務,都包含若干環節,這就要求在最終的考核與評價上,科學地分配賦分比例,分層次、分點、分面逐級評價,不能讓學生的成果有被忽略掉或者沒有得到認可的,否則將極大地損害學生學習積極性。總之,評價考核要注意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知識性評價和技能性評價相結合。考核內容要包含知識、技能、創新等,既考慮客觀,又看重主觀,既要全面又要科學、合理。
四、結束語
作者在《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中采用了任務驅動法教學,發現學生們學習積極性很高,參與熱情高昂,在掌握了理論知識的同時,溝通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也有明顯提升。與學生們交流過程中得知,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時有極大的成就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更覺得學習理論知識能夠有的放矢,再不是紙上談兵。總之,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主導地位,使學生能夠像探險家一樣去發現問題、尋求解決之道,極大地督促學生主動探知、英勇前進,極大地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任務驅動確是教學的深刻革命。
參考文獻
[1]梁玉玲.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可行性和認同性及其問題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7.
[2]鄭英.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07.
[關鍵詞]模具專業一體化教學 “三所”對接教學最優效果
引言
隨著我校模具專業建設的不斷進行,我們始終密切關注省內至全國模具行業的動態,根據行業的變化,不斷適時調整我校模具專業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使我們的學生能適應模具行業的變化。目前,隨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行業對模具相關專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近兩年來,一方面企業苦苦找尋不到模具相關專業的熟練人才,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每年培養的大批模具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找工作時,屢屢被企業以無工作經驗為由拒之門外,形成了一個“要的找不著,有的找不到”尷尬局面。產生上述原因的癥結是在于我國高職教育目前對模具相關專業的培養存在兩大誤區:
1)理論與實踐脫節。生產實習與模具的理論教學環節銜接不緊,降低了學習的效率。
2)學校教學內容和方法與企業崗位職責脫節,致使學生畢業后還需要接受工廠較長時間的再培訓。培養企業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大事情
一、確定課程工作目標
(1)“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和完善;(2)建設和完善模具專業理實一體化的教學設施;(3)建立和完善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理實一體化主體的模塊化的專業課程內容;(4)做好對一體化教學模塊實施的過程監督和結果考核,以不斷完善一體化教學模塊的內容和調整教學方法手段。
二、一體化教學的準備
(一)選擇和培養適應一體化教學“雙師型”教師
實施一體化教學首要條件是教師。一體化教學需要的是“雙師型”教師,沒有“雙師型”教師,理論和實訓還是割裂的。“雙師型”教師是指那些能夠把專業理論與生產實訓有機地結合起來,高效率地教會學生的教師。雙師型教師必須具有綜合職業能力,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綜合職業能力不僅是操作技能或動手能力,還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態度等為完成職業任務所需的全部內容。為加快一體化教學的步伐,學校直接從一些企業聘請具有十年模具設計與工藝變成的工程師任教,他們能將各種知識、技能、技術相互滲透、融合和轉化。為了培養雙師型教師,我校采取理論教師下工廠企業工作,實習教師理論進修的方法,大力培養一體化教學所需要的雙師型教師。
(一)模具專業課程內容準備
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課程教學要圍繞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進行。選擇工廠常用結構又結合教學內容的題材作為我們的教學內容。
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將本課程按沖壓工序進行分成沖裁、成型兩大類,其中沖裁部分包括沖孔、落料、沖孔落料復合、沖孔落料級進四個項目,成型部分包括彎曲V、彎曲U、無凸緣筒形件拉伸、翻邊四個項目,在選擇項目時注意一下幾點
1.有梯度
以項目為載體,將理論教學的內容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去。在突破技能學習為主的基礎上,對知識的要求有梯度、全面、重點突出,掌握夠用的原則;對技能的要求,掌握符合學校、國家、市場三個標準的原則;對于思維能力的培養,掌握優化思維能力的原則.在準備學材上,有所摒棄,細心掌握,做到“懂”、“透”、“化”。在學生具備各專業基礎課的前提下,強調專業理論教學應體現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
2. 三所對接
在教學內容上,要切實體現教師所教與學生所學的二者之間的基本對應。這種對應又應該以學生畢業后從事的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為參照系。在大腦里用應該意識去結合“所用”的,對照所講的,不僅會使教師自覺地按教學大綱要求備課,而且實現與學生的崗位能力相結合
在教學內容上除了體現教師所教、所學、所用三所接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層次,就是抓住大頭兼顧兩頭,“大頭”,指的班上大多數學生的水平。“兩頭”指的是學習能力強的和少數學習能力弱的,備課時始終以“大頭”為主要目標,花最大精力讓這部分學生都能真正喝進“一杯水”。對能力強的,要設置小灶,對能力弱的,采用課堂上適當“關照”和課外個別輔導相結合的辦法使之由“弱”變成“不弱”或較強
(三)一體化教學必備的設備
現代模具設計更多采用的是計算機輔助設計手段,要求學校具備計算機房和輔助設計軟件以使學生能夠利用先進的計算機完成模具設計的工作。模具制造所需設備更多,從基本的加工設備到數控加工設備均涉及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學校自身加工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兩種模式開展模具制造的項目,只有當學生親手加工出自己設計的模具出來時,才能自發的完成了一次知識的飛躍。除基本的加工設備和數控加工設備外,還必須具備多媒體教室(要求投影儀一部,30臺電腦、配桌椅),模具拆裝臺面6個,拆裝工具6套,陳列單工序模、復合膜、級進模、彎曲模、拉伸模各6套,各類典型零件掛圖書套等。
三、一體化教學的組織實施過程
就筆者任教的《沖壓模設計與制造》課程為例,教學的班級以30人左右為宜,每小組4~5人,應有組長1名。對于大班教學,每組人數可適當增加,或增加指導教師,以保證有效的教學控制和指導力度。為了保證較好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既開展競爭又養成協作習慣,分組可采用報數法、抽簽法、拼圖法、自愿結合法、指定法等。
模具專業課程的一體化教學,對于教師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要求較高,以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為主,也可以通過搭配基礎教師與專業教師共同完成一個教學項目,
項目式一體化教學的過程是,首先明確項目目標,根據教學目標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依次以每個教學項目(墊片的制作為例)設計制作展開,每個項目分成五個任務實施:工藝設計(墊片的工藝設計)―模具設計(墊片沖裁模設計)―模具零件加工(凸模、凹模等零件的加工工藝與加工)―模具裝配(裝配工藝)―模具安裝和調試(模具與壓力機的安裝要求,調試的方法),每個任務:任務引入(墊片的工藝設計)―任務流程(間隙,刃口尺寸確定,排樣,等相關知識)―知識準備(間隙的確定方法,刃口尺寸計算方法,排樣的方法等)―任務實施(墊片的工藝設計的相關內容)―評價,評價形式和標準是由教師給定還可由學生自主設計。
項目的設計在兼顧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應具有多層次和提供不同的可能性,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狀況,設計分層次的規定任務和拓展任務,既保證執行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完成規定任務,維護學習的自信心,又促使所有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都得到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尊重差異性,呵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作為支持者和幫助者,陪伴學生完成整個學習過程,保證學生在各個學習環節中隨時可以得到教師的參與、指導和幫助。把相關教學內容包含在項目教學的過程中,目的鍛煉各小組同學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另外鍛煉各小組同學互相學習的能力。本教學以過程考核為主,兼顧項目成果評價。
四、評價方式
課程考核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又可以考查教師的教學效果,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考核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指揮棒的作用,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都有明顯的導向作用。科學的考核制度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課程考核必須取消單一的“理論知識”考核標準,采用以過程為主的考核方式,這樣才能全面反映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過程性評價強調過程與方法,既考核工作態度與職業素養,又考核技能,提高了技能培養的針對性與適應性。見(附表)
附表:“沖裁模具設計與制作” 項目名稱: 考核評價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項目的設計者、評價者,而且是行為師范者、實操者。在每一個項目的教學過程中把和本任務有關的教學內容融進去,使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理論聯系實際,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并且通過作品的制作,使學生對企業實際工作狀況有了全面的了解。
五、優化教學方法
(一)多媒體課件的應用
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程教學,教學形象生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過去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講授《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專業課時,學生普遍反映枯燥、難學。而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把典型模具結構、工作原理等內容用計算機軟件仿真出來進行立體演示,教學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感覺到這門課程易懂、易學、實用,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好這門課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采用現場教學
在一個項目教學的過程中,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強調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原則化為課堂中適時適度的“教、學、做”三者合一。例如:在沖裁模工藝的過程中,要講沖孔、落料的基準、間隙等學生不易接受問題時,選擇不同厚度、不同材料的沖裁件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沖裁件的斷面狀況;講授間隙大小對沖壓件斷面質量的影響時,主要是通過現場教學的辦法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加工一小批沖壓件,分析間隙對不同材料、不同料厚斷面的影響,寫出分析報告,使理論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堅決問題的能力。
六、一體化教學的大綱校本教材的不斷完善
過去,高職學校所使用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材只適用于分段式教學模式,一體化教學采用的是模塊化的教學方式,這樣,現行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材已經不適用了。但一體化教學沒有現成的可資借鑒的大綱、教學計劃、教材。我校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決定從根本上扭轉理論與實習脫節的現象,根據目前學生的知識層次,編寫適合職業教育的學材,創建以能力為中心、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的校本教材模式。提倡“先講義,后教材,努力探索校本教材編寫的新途徑。目前我校的部分校本教材正在實施完善階段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是應用性強的專業, 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完成常用模具的設計并掌握模具的制造技術,項目式一體化教學是“基于行動理論和情境理論的學習”是符合職業教育改革方向的,以項目式一體化教學作為知識綜合運用型的教學方式在專業教學改革中非常適合該專業的教學。以項目式一體化教學為突破口改變專業培養形式的最終效果,培養出有模具設計與制造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學生,才能為企業所接受,達到教學最優效果。
[參考文獻]
[1]馮小明.《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重慶大學出版社
[2]劉美玲.基于《冷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改革,中國市場2010年4期
關鍵詞: 《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 一體化教學模式 存在問題
高職教育過程中,國家的教育部門比較重視重點學科教學,重點學科的標準是有較強的實踐性,有較高的就業率等。教育部門和高職院校內部對待重點學科還是比較重視的。其中《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這門學科就是重點學科,其最大特點就是比較抽象,最主要教學模式應該是實踐,但是大部分高職院校并沒有足夠重視實踐實驗,而是一味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結業考核也是通過試卷考核,學生雖然可以考一個很高的分數,但是他們的實際動手實踐能力非常弱,這樣的情況直接導致學生在工作崗位上不能出色地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基于這樣的現狀,教育部門和高職院校聯合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具體教學模式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選取教學模式的時候要考慮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選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最終達到學生擁有較強的理論知識、實踐創新能力等,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綜合性人才。筆者重點講解《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一體化教學模式。
一、《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一體化
《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是高職院校中機械模具研究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現如今,國家教育部門與高職院校聯合進行教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在對它進行一體化教學的過程當中,首先應該改編課本。在最初的教學模式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是各自分開的,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逐露端倪,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沒有好的教學效果。在對課本進行改編的時候應該把理論知識與具體實驗相結合,在一個模塊知識后,可以穿插相應實驗的講解,既然書這樣編排的,那么課程教學就應該按照這樣的順序上,所以要求教師的理論實踐一體化,也就是說一個老師可以同時對理論知識和實踐實驗進行教授。
二、《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抽象的理論知識難以理解
在模具設計專業學習中,《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這門課程還是比較重要的,但是這門課程學習比較困難,因為這門學科最主要特點是理論性知識較多,而且這些知識都很抽象,離實際生活比較遠,學習起來具有很大的困難。對這門學科教學進行普查之后,得到了一些數據,包括課堂的出勤率、課堂效果、課堂互動情況等情況。在這一課堂上,學生的出勤率平均只有68%,不管教師采用什么辦法,出勤率一直處在這樣的位置。講課過程中學生大多都不聽講,主要因為他們聽不懂,在課堂上只有寥寥幾個人與教師互動。總之就是課堂現狀非常糟糕。
(二)實踐實驗課程效果不理想
高職院校中,我安排了這門學科的實踐實驗課程,但是因為學生的理論知識很差,這樣的現狀直接導致實踐實驗課堂的教學效果非常不好,甚至有的課程根本進行不下去。實踐實驗課程中都有一定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在實驗過程中都有著手的地方。大部分高職院校當中,實踐實驗課程的安排一般都在理論課程學習之后很長時間內,學生本身理論知識聽不懂、學不好,進行實踐實驗的時候,僅學的一點理論知識都忘記,這樣的實際情況導致實踐實驗課程并沒有很好地進行,而且情況很糟糕。其實在這樣的情況下,實踐實驗課程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實踐實驗課程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一定的創新能力,但是目前情況是實踐實驗課程進行得非常不好,建設實驗課的目的一個也沒有達到,所以這門課程沒有存在的必要性是非常正確的說法。為了讓實踐實驗課程有存在的意義,一定要對這門課程進行新的教學模式探索。
(三)學校沒有足夠重視教學的效果
在大部分高職院校的發展過程中,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高職院校本就是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實踐性人才,就是為帶動高職院校經濟的發展。但是現如今,很多高職院校都把經濟發展作為主要任務。在這幾年發展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招生分數線一再降低,以至于任何一個參加高考的學生都能上一個所謂的大學。招收的學生數量越多,高職院校的經濟收入越高,所以招生過程中采用“寧濫勿缺”的政策,這樣的招生政策對高職院校發展有很大阻礙,形成惡性循環,使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出現很大問題。這種情況的發生最主要原因是高職院校不重視教學效果。
三、《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進行課本的重新編排
進行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時候,首先應該對課本進行重新編排。在以往課程教學所用的課本中,理論知識課本與實踐實驗課本是分開的,而且在具體課程安排上有很大的時間間隔,這樣的安排直接導致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都沒有很高的效率。所以要對課本重新編排,編排過程中把理論知識與相應的實驗編排在一塊,在一個模塊完成之后就把相應的實驗編排在后邊,并且教學過程中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課程教學。這樣的課程安排能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培養一體化的教師
進行課本一體化編排之后,最好培養相應的一體化教師,也就是說在理論知識與實踐課程的教學上對相應的班級安排同一個老師,這樣老師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并且在實踐實驗過程中進行重點教育。培養一體化教師的主要方法是對教師進行相應的培訓,畢竟老師們的教學內容大體相同,知識教學方式不同,所以可以培養教師的教學方式,相信很快教師們就能把理論知識和實驗教學很好地結合。
(三)采用一體化的教學基地
在完成一體化課本的編排和一體化教師的培養之后,還需要一個一體化的教學基地。一體化的教學基地就是在實訓室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和實踐實驗的教學。因為理論知識和實踐實驗之間的聯系極強,理論課上的必要之處可以馬上轉化為實踐實驗;在實踐實驗課上,如果教師發現學生的理論知識太差不足以完成實踐實驗課程的時候,可以馬上轉化為理論課程的學習,這樣的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在《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教學中實行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最重要的是在一體化教學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總之,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給社會輸送優秀的人才。
五、結語
筆者通過介紹《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為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提出具體可行的有建設性的建議,并提出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的重要意義。通過實行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我國的高職院校一定能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嚴冬青,盧秀明.高職院校《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任務式教學的思考與改革.科技信息,2014(06).
[2]孟普,甘瑞霞.基于應用型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教學探討.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0).
[3]黃悅馴,鄭平平.《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教學改革初探.職業教育研究,2012(06).
1.知識點的選取
考慮到學生生產實習會參觀汽車覆蓋件的生產,把翻邊和脹形工藝作為非重點內容講授。鍛造工藝分為自由鍛和模鍛,自由鍛工藝重點介紹鐓粗、拔長、沖孔、擴孔,而彎曲、錯移、扭轉則不講授。模鍛中重點講授開式模鍛、閉式模鍛、擠壓和頂鐓,精密模鍛工藝作為非重點內容一帶而過。《金屬塑性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門課具有概念多、工藝多、設計原則多的特點,要學生在一學期的時間全面掌握鍛壓的各種工藝及模具設計是不現實的,通過簡化知識點,把學生有限的精力集中到常規、常見的工藝上來,有的放矢、重點突出,才能把這門課基礎打好,為將來工作中的舉一反三奠定基礎。
2.典型案例的選取
《金屬塑性成形工藝及模具設計》涉及的鍛壓工藝多,模具設計原則多樣,學生在學的時候很難消化,很難把繁多的設計原則聯系起來,通過典型模具設計案例的選擇把基本概念、原則有機的聯系起來,便于學生加強對這門課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沖壓模具設計的時候,通過止動件的復合模設計實例,可以使學生掌握沖裁單工序模、復合模、級進模的選取原則,通過模具設計流程的講解,可以使學生掌握沖壓模具設計的一般流程,掌握工藝方案的確定原則、排樣設計和定位方式的設計原則、模具設計的相關計算、標準零件的選取等。而在講授鍛造時,以長軸類鍛件錘上模鍛鍛模的設計和工藝流程的編制為例,把鍛件余量的選取、鍛件圖的繪制、制坯工步的選擇、模膛的設計等鍛模設計流程介紹清楚,使學生掌握鍛模設計的一般方法,在將來的工作中即使涉及到壓力機鍛模、平鍛機鍛模也能知道查閱相關資料,按照流程規范去設計模具。
二、改革教學方法
1.強化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傳統的教學均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僅局限于教材上的內容,在講解具體工藝的時候,把定義或是二維示意圖做到PPT上,或是在講解模具結構時把二維裝配圖做到ppt中,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很難理解工藝的具體操作和應用,以及很難理解模具的裝配、運動關系,會覺得課程空洞、抽象。為此我們搜集了大量的工藝和模具運動的二維、三維動畫和視頻,以及鍛造工藝的生產現場視頻,在講解工藝、模具結構的時候輔助以動畫等多媒體手段。經過這樣的改革,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并且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師的啟發式教學當中。另外,多媒體可將抽象內容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難以用文字表達清楚的內容,突破教學難點。多媒體教學可以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信息,提高課堂效率。
2.注意與先修課程的聯系,注重融會貫通
由于該課程其理論知識的淵源性和聯系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適當復習和延伸已學內容,使學生們更加深刻理解該專業的精髓,系統而完整地掌握該專業的知識結構。例如在講授拉深時的應力應變關系時,引導學生并將已經學過的塑性成形力學知識與這些內容的結合,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拉深時法蘭變形區的特點,應用主應力法,求出切向壓應力和徑向拉應力的大小,可得法蘭區外緣和凹模圓角處的變形性質,進一步可得出毛坯厚度變化趨勢。再根據模具結構和受力特點得出桶壁部分和凸模圓角處的應力分布特點,最后可得桶底到桶口壁厚逐步增大的經驗結論。這樣授課就使前修課程與新課程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使同學們掌握系統的學習方法以及知識由點及面再由面至點的過程。
3.調整授課計劃,增設“沖壓模具拆裝”實驗
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加深對模具的理解,提高模具設計能力,增設沖壓模具拆裝實驗。拆裝實驗安排在該課程沖壓部分講解完成后。學生把實際生產的模具拆分,了解設計方案和關鍵零件的構成,測量尺寸,然后把拆分后的零件組裝成沖壓模具。要求學生完成指定零件二維圖紙的手繪,全部零件的三維造型,然后在UG中裝配到一起,實現沖壓模具的運動仿真。在課程結束之后,再進行兩周的課程設計,每個學生完成一套沖壓模具的設計。這樣的調整,在模具設計之前使學生對模具結構、配合關系有了深刻的認識和深入的分析,對模具結構有一個直觀清晰的印象,有效的促進對該門課知識的理解。另外通過UG三維建模和運動仿真也提高了模具設計的工程運用能力,開發了學生的創新實踐精神。
三、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