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養成教育;自我管理;監督約束
對于養成教育自古以來就有精彩的見解,作為一名教研員,我對于中國古代的《弟子規》中涉及的養成教育的論述印象深刻,通過對《弟子規》的深入學習了解,結合自身在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思考,我對養成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反思。
首先,現在的青少年思想極為活躍,知識儲備也很充足,但現實生活中自我管理能力較為欠缺,我認為《弟子規》中“謹而信”一段做了精彩的論述,從孩子的起早、穿衣、行走等生活細節耐心引導,從而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反觀現在孩子的日常生活,房間亂七八糟、衣褲鞋襪到處亂扔,上學時忘帶課本,這些問題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大量存在,究其原因是家長、學校對孩子自我管理這一好習慣沒有重視,沒有培養好。對于這一問題,首先應該從點滴細節做起,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好習慣的形成至少需要三周的反復訓練,才能形成自覺的習慣。”所以,依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給他們制訂相應的訓練計劃,家長更要做好監督約束管理,做好獎懲工作。
其次,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應該由孩子管理自己的學習。我認為這一觀念首先應該給家長樹立起來,大膽放手讓孩子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自我管理。比如,讓孩子自己訂立學習計劃,安排學習時間,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效率的概念。
再次,現代社會誘惑很多,必須讓孩子養成自我約束的好習慣。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建立“對”“錯”以及“可”“否”的觀念,而不是一味地打壓,要讓孩子知道標準以及父母對事情的看法。比如,《弟子規》中“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就是對生活中的細節做了規定,也只有規定明確了,孩子才能知道該怎么去做。
在規則制訂后,父母更應該嚴格遵守,給孩子做出表率。這一點尤為重要,比如,有些家長讓孩子認真學習,自己卻沉浸在肥皂劇、網絡中難以自拔,這樣對于孩子只能起到反作用,讓孩子認為大人的規則是不嚴肅的,是可以打破的,最終會使制訂規則、培養自我管理的好習慣流產。
【關鍵詞】反思;學困生;課堂提問
一、教師是如何看待學困生的反思
學困生作為學校教育中的弱勢群體,往往在課堂學習、文體活動、人際交往、班級角色、興趣發展等方面處于不利地位,加強對他們的關心和幫助,使學習困難學生走出困境,應該是當前素質教育中優先解決的問題。曾有某教育研究中心圍繞“教師怎樣看待學困生”和“學生如何看待教師”等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結果值得人們深思
①什么才是導致學困生出現的主要原因?
48.1%的教師認為學生素質太差,有46.5%的教師認為學生家庭教育環境不良,只有2.7%的教師認為,自己教得不好41.7%的學困生認為自己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學習方法不當,25%的學困生認為自己上課不能集中注意,25%的學困生認為自己學習不刻苦,沒有1名學困生選擇“教師教的不好”這說明,教師多從學生和家長身上找原因,而學生則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②學困生的比例有多高?
31.3%的教師認為,班里有10%的學生難教,27.8%的教師認為,目前自己班里有20%以上的學生難教,其中認為班里有30%以上學生難教的教師為13.7%,11.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較差,其中,3.3%的六年級學生認為自己成績較差,19.1%的初二年級學生認為自己成績較差這說明,教師眼里的學困生要比學生眼里的學困生多。
③對學困生的教育效果怎么樣?
13.1%的教師不認為自己有辦法讓學困生喜歡自己,15.2%的教師不認為自己有辦法讓學困生有效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29.1%的教師不認為班里的學生喜歡自己61.5%的教師明確表示,自己對學困生所做努力很多,但效果不明顯,60.8%的教師明確表示自己對學困生盡心盡力,但他們好像不理解,23.5%的教師認為自己對學困生所做的努力反而導致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這說明,當前教師對學困生的教育效果不理想,教師和學生對此都不滿意。
二、教師的課堂提問行為反思
課堂提問是一種常見的教學策略,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在中小學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提問在激發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師生間有效的交往互動,檢查教學效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問的基本功能,如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把注意力集中于某個特定的概念或論點;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同化和反省信息提供機會;為學生學習不同的觀點提供機會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在現實中,提問并沒有完成其“歷史使命”,達到預期的目標,許多教師將提問看作是一種很簡單的教學方式,沒有深入地思考運用時應遵循的一系列原則、技能和技巧,精心地設計課堂提問,因而在實踐中很容易陷入一些心理誤區。
1.課堂提問的誤區
誤區之一:提問過于頻繁,問題數量過多
傳統教學中過于強調講的方式,近年來受到了教育界內外的嚴重批判,于是教師們相繼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但由于少數教師的教學設想還不夠成熟,就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具體到課堂提問上,就是教師問得過多,變“一講到底”為“一問到底”。
誤區之二:重復問題和重復學生的回答
教師常犯的錯誤是習慣性重復問題和重復學生的回答。這種不良習慣把學生訓練為:只會抓住“重復”的問題而不去認真地或直觀地注意問題的初次出現。這種習慣會導致大量有意義時間的丟失,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但這并不是說,在任何情況下教師都不能重復問題和重復學生的回答。
誤區之三:不會傾聽正在回答問題的學生
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要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而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必須注意兩個方面――肯定的態度和聽的技巧。作為教師,你可以自己觀察你自己或請別人觀察,你是否集中你的視力,對學生感興趣?僅僅做到這些還不夠,因為“聽”是一門綜合藝術,它不僅涉及到人的行為、認知和情感的各個層次,而且需要心與心的理解。
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將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學生身上,給予對方最大的、無條件的真誠的關注,明顯表示出你對學生的尊重和興趣,學生可從教師的這些行為中得到積極的情感反饋――老師對我說的很在乎,我所說的一切很重要。
2.教師的課堂提問行為反思
我們分析了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行為的種種誤區,那么這些不恰當的行為背后隱藏著怎樣的課堂教學觀呢?我們不得不進行反思。
(1)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觀
批判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是一種反思性實踐。對學生而言,所有的知識只有通過反思才能作用于學生的生活,才對人生具有建構意義。教師頻繁地提問一些知識性問題,以為記住知識就是掌握了一切,完成了教學任務,他們控制問題的答案,認為自己就是知識的權威等做法實質上是“灌輸式”教學方式的典型表現。這種教學方式觀強調知識的傳授和灌輸,而忽視學生的自主探究。
(2)重教師權威而忽視學生主體的師生關系觀
在傳統教學觀下,師生之間的關系的本質就是知識傳授關系。學生總是習慣于將書本知識當作“圣旨”,教師扮演著宣讀“圣旨”的“欽差大臣”的角色,學生則是領受“圣旨”的順民。隨著教學觀和知識觀的轉變,這種師生觀也跟著改變。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是師生互動的活動,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
總之,我們反思教師的課堂提問行為,目的就是期望引起教師們的注意,盡快走出課堂提問的誤區。那么,教師怎樣才能走出誤區,有效地實施課堂提問呢?我認為關鍵在于重塑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即重塑教師的教學方式觀,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方式;重塑教師的師生觀,倡導平等、民主、合諧的師生關系;重塑教師的教學質量觀,關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教育理論教育實踐阻隔本文主要分析了導致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阻隔的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主觀原因是人為的、偶爾的、可以避免的,本文主要從教育理論研究者、實踐者、教育理論和教育評價體系四個方面提出了一些見解,希望能盡量消除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阻隔。
在我國,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分別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但兩者之間又存在一定的阻隔,教育實踐與教育理論之間往往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和不可逾越的障礙,不僅影響教育理論研究的價值和應用,也不利于教育創新實踐。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教育產業的發展,有必要對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的阻隔進行一定的分析和反思。
一、產生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阻隔的原因
(一)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受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影響導致產生阻隔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著客觀的、內在的矛盾因素,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是無法避免的。在發展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客觀規律決定了兩者之間一定存在以下幾種情況:教育理論比教育實踐超前;教育實踐比教育理論超前;兩者基本同步發展。產生這三種情況都是正常的,而只要兩者之間不同步就會產生阻隔。另外,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發展各自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同時代的科技、政治、文化等的發展水平,人們的思維認知能力等,這就導致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必然存在阻隔現象。
(二)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受主觀影響導致產生阻隔
在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人為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爾出現的,是可以通過人們的重視和改進從而盡量避免的。
1.教育理論研究者
教育理論研究者是教育理論的提出者,其綜合素質直接決定了教育理論的水平。在實際工作中,教育理論研究者常常只重理論研究,而將實踐與理論隔離開來,加上遇到一些難以操作的教育實踐時,他們往往避而無視,一些教育理論研究者在思想上就沒能重視實踐,他們認為教育實踐與己無關,這就使得教育理論在一開始提出時就嚴重地與教育實踐想脫離。其次,有些教育理論研究者過于看重經驗以及主觀、機械的總結,當時過境遷時他們依然沿用之前的教育理論。另外,有些教育理論研究者沒能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研究真正適合我國發展的教育理論,面對國外各種先進的教育理論時,他們往往不加甄選,一味套用,導致出現不符合我國國情和我國教育實踐的教育理論。
2.教育實踐者
教育實踐者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認知在教育實踐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情況中,往往由于教育實踐者的各種主觀行為導致教育實踐與教育理論產生阻隔。
有些教育實踐者認為自己的想法夠完美,他們認為自己的一套理論比專家的教育理論更為有用,從而在實踐中完全由著自己的個人理論去指導教育實踐工作,忽視了教育理論的作用,但實際上教育理論能更全面、抽象地揭示客觀實踐規律,由于教育實踐者的自負,導致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出現阻隔。還有些教育實踐者缺乏對教育實踐發展的敏感度,缺少創新精神,只知道一味模仿別的教育實踐者,或者抓住過去的一套守舊的、不合時宜的教育理論不放,這樣也使得教育實踐和教育理念出現阻隔。再如,有些教育實踐者雖然擁有最新的教育理論知識,但是具體實踐能力卻比較低下,影響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
3.教育理論
在教育理論方面也存在一些影響教育實踐與教育理論相結合的問題。首先,我國的教育理論規范不夠完善,一些教育理論術語和用語從定義到外延都顯得模棱兩可,為教育實踐的發展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另外,在教育理論中常常將現實與理性混淆,理論中期望實現的目標往往被當作已經能實現的目標來對待,這樣也無形之中增加了實踐工作的難度,導致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出現阻隔。
4.教育評價制度
整個教育行業的評價制度對教育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有明顯的作用。如果教育行業對老師的評價指標單純以學生的成績和升學率來考量,那么老師就會進而把這個評價標準轉移到學生身上,這樣在重視升學率的同時,很難真正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引導相符合的教學實踐。
二、避免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阻隔的方法
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相互脫節不僅浪費了教育理論,也阻礙了教學的創新實踐。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育理論研究者的實踐能力
教育理論研究者應該重視教育實踐,在確保一套新的教育理論推行之前,理論研究者應該首先身體力行將教育理論應用到教育實踐中,驗證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還應該擴大自己的教育視野,避免經驗主義和書本主義,應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提出與實踐相符的教育理論。
(二)提高教育實踐者的理論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
教育實踐者應該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訓練自己對教育產業發展的敏感度,學習最新的與當前實際相結合的教育理論,同時教育實踐者應該積極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最大程度地實現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
(三)完善我國的教育理論規范
應該加強我國的教育理論管理,對其中一些模棱兩可的、不利于實踐應用的概念和定義進行完善和補充,同時應該深入研究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應用,將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真正地融會貫通。
(四)建立和健全一套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
由于教育評價體系對于促進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它直接引導老師的教育行為,進而影響學生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踐行為。我國的教育產業應該自上而下建立健全一套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使教育理論真正與教育實踐相結合。
三、結語
我國現行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阻隔,產生這些阻隔的原因多種多樣。我們應該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量消除這種阻隔,真正實現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相互結合。
參考文獻:
[1]王木丹.教育基本理論與實踐[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提起教育反思,執教于一線的老教師既感到困難,也很困惑,又覺得無從下筆,甚至不知從何處說起,更難于形成系統的教育思想,但是,卻有很多教師在教育個案發生時,遇到教學的實際問題時,卻能頭頭是道地說出許多頗有價值的道理,并且談論著有效解決方法。聽完這些后,誰能說他們不會寫教育反思?
對于這種教育現象,我就我們教師寫教學反思難的問題的癥結所在,談幾點看法。
一、教育教學現象發生時,教師大多不能及時地記錄下來形成文字,上升到理論,以至于寫教育反思時,這些教育現象已忘卻或記憶不深,從而導致無話可說。
二、教育教學現象發生時,教師不能及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總結,或只看到現象的表面,從而形成的想法和思想也過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三、教育教學現象發生時,教師雖能及時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但沒有找到相應的策略,以至于稍縱即逝的靈感,被白白的消逝了。
下面就教育反思,提幾點建議:
一、創造反思環境。學校是教師從事教學的主陣地,良好的反思氛圍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可組織多種教研活動,并盡可能提供先進的教學設施,讓教師運用各種條件進行反思。
二、提高反思意識。不少中小學教師對反思不夠重視,認為出現了問題才需要反思,平時沒必要反思。這反映了反思作為教學中的重要因素,還沒有引起重視。學校要使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變外在的反思壓力為內在的反思興趣,就要提高他們反思的意識。
三、增加反思理論知識。很多教師沒有進行反思,主要原因是缺乏反思的理論知識,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思。學校可以組織多種活動,教給教師進行反思的理論和技能。
只要教師能夠通過現象找到其本質,并能找出應對策略,及時地記錄下來,上升至教育理論,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育反思寫起來就容易了。實踐證明,教育反思對教師的成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進行教學實踐后,自己也進行了課堂教學反思:1.對于授課內容自己一定要相當熟悉,并且要根據授課對象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方式方法,從而才有可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2.在講臺授課時,授課者一定要努力把自己的情緒狀態調整到最佳,因為情緒具有感染性。3.授課過程中一定不唱“獨角戲”,一定關注聽課者的狀態,要有和聽眾互動交流,比如,眼神交流、言語交流。4.授課時應努力創新授課形式:比如適當穿插一些視頻、圖片資料、課堂教學實踐、現場分小組討論、益智小游戲等。5.授課者在講課時一定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儀表裝扮,言談舉止。
二、農村教師問題
(一)待遇偏低,教師津貼、補貼拖欠嚴重
農村教師工資收入水平低,是造成農村尤其是邊遠地區教師隊伍不穩定,難以吸收優秀人才從教的主要原因。通過調查,發現該校教師平均基本工資較低。同時交談中我們也了解到教師的津貼補貼意識普遍不高,因為此項補貼基本上一直都沒發,有時候發點兒糧油之類的東西就代替了,所以大多教師認為對于自己有沒有這項補貼一個樣兒。
(二)學歷、職稱偏低
農村教師不合格率較高,達標學歷和教授課程不對口現象突出,中高級職稱教師較少,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良莠不齊。在該校中,絕大部分教師是專科畢業,還有一部分是高中畢業。
(三)骨干教師流失嚴重
在該村小中,近兩年來一共有三名骨干教師流失,這幾個老師大都選擇到周邊的縣、市區的部分重點小學任教。這種情況對于一共才有二十個老師學校的教師隊伍力量沖擊很大,對于這種情況一名老師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縣、市區的學校各項條件都比村里好,當然更具吸引力。盡管村委、學校嘗試過用一些福利措施來挽留過他們,但是效果不太理想。
(四)教師培養經費缺乏保障,教師專業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農村教師參加培訓經費缺乏保障、并且培訓機會少、層次低、培訓形式單一、培訓內容與教育教學實際嚴重脫離。另外農村教師培訓側重外在技能和低層次能力的提高。該村一名老師說:“盡管學校每年會組織安排部分教師進修學習,但是培訓時間較短、層次較低、內容與教學實際有脫節,所以進修效果不太理想!”
(五)代課教師問題
現今我國的教育出現了很多問題。如校車安全問題、早戀問題、學生行為過激問題等。在這一層表面現象的背后,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哪里出現了問題?筆者有著二十幾年的教齡和學生管理經驗,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學校是育人的百花園,不是造機器的工廠
學校要尊重學生的特點和學生對知識的需要,使其全面發展。雖然當今社會并不提倡應試教育,但升學還是以成績定勝負,所以它依舊被推崇。這種現狀迫使教育質量較差的鄉鎮學校以較多的升入重點高中的人數吸引更多的優質生源。在此形勢之下,學校在課時安排上減縮非考學科目課時,使得學生課業負擔重,學習壓力增大,一些基礎不好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以致抄作業現象嚴重,自尊心也受到影響,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學校應改變教學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不是像工廠一樣生產出尺寸完全一樣的零件。這就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努力,創造寬松環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二、尊重學生的話語權
現今學生普遍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力。更是缺少謙和、忍讓、合作的品質。主要原因是家長、教師管教太多,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自己規劃學習、安排課余時間。學校應充分發揮學生會的作用,賦予學生會更大的權力去組織活動,使學生會成為組織學生活動和維護學生權益的堅強后盾,而不應當成為學校上傳下達的傳令兵。
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對師生精神面貌、身體健康有重要影響
從早讀開始到晚自習結束,連續十幾節的課堂學習,是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教室―辦公室―廁所三點一線的重復,是教師教學倦怠的重要因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是學習生活過程中有效的強心劑,能夠使師生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由此,學校應開展相應的文體活動豐富師生的校園生活,如書法、羽毛球、籃球等社團活動。也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讓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花圃果園,去親近自然,接觸群眾,走進生活,得到在學校中無法擁有的知識和樂趣,鍛煉學生適應和了解社會的能力。
四、品質的培養是學校育人的重點
現在的學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的品質,心浮氣躁,受挫力差,嚴重的發展為打架斗毆,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為了預防這種不良現象的發生,教師應反思在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或紕漏。筆者經總結后得出以下幾點:
1.教師管理學生的職能弱化。教師在正常管理的過程中,對一些頂撞教師,甚至辱罵教師、動手打教師的現象并沒有進行及時的管理和教育,這導致學生犯錯后不能正確認識自身錯誤,反而使他們更加放縱自己的行為。教師擔心學生家長的蠻橫不講理,更擔心媒體報道的渲染,這些外界因素的干擾使教師的管理陷入被動狀態。長此以往,學生更加難以管理,教師工作更難開展。
2.政府的教育職能需細化。教育經費的如期劃撥、貧困生的生活補助……政府逐年加大在教育上的投入,但在具體細節的管理上,并沒有健全和細化。如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管理、對網吧的約束力和檢查力度、對問題家庭的調解等,這些不良因素都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家長無法改善學生生活的外部環境,校方單獨治理也很困難。政府應安排和協調各個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打造一個干凈的社會大環境。
3.實踐活動的缺失。從80年代學校帶領學生統一參加生產勞動到90年代學校統一組織學生春游踏青、游覽名勝古跡,這些都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現如今,校車安全等問題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教師將學生封閉于學校中,難有機會外出實踐。學生青春期叛逆性、好奇心強,但得不到相應的釋放和宣泄,整日苦悶于校園之中,這會使他們會產生更多的心理問題。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應由政府管理、學校實施,為學生提供更多有意義的實踐機會。
五、家校聯合,讓家長委員會發揮應有的作用
每個孩子都有進步的空間,每位老師也是一樣,人都是在不斷地成長著。身為教育者,有時停下腳步,靜下心來自我反思一下是一種很好的習慣,也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這里我以幾個案例對我這個學期的教育工作進行反思。
案例1:我做到細心觀察學生的喜怒哀樂了
“六一”這一天是這段時間里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各個年級都舉辦了“游園活動”,每個班都有幾個不同的節目,還有一些待發放的獎品,我穿梭在任教的兩個班級中感受著孩子們帶給我的快樂。
游園活動快結束了,走到二(6)班,看到在門口收票的兩個小男孩,我就好心地說了一句:“你們還沒時間玩吧,我來幫你們收票吧,你們也去玩一會。”看到他們倆的笑靨,我知道了得多關心點孩子們,我這不經意的舉動已經讓他們很感動了。過了一會,其中一個小男孩跑到我這來滿臉委屈地說:“他們都收攤了。”然后哭喊起來:“我什么也沒玩到,我什么也沒玩到。”這是一個成績很好的孩子,但是遇到這種情況也著急了起來,畢竟是孩子,都有好玩的童心。看到他我也聯想到了其他為班級服務的孩子,索性為他們幾個人在自己的班級把游戲的時間延長一些,專門騰出時間給他們幾個玩一玩,看到他們滿意的笑臉和大聲的歡呼,我知道我做得很好。
以前的我總是忙于學生的作業,關注學生的成績,很少關心學生的生活,總覺得沒有多余的時間來跟他們相處,通過2013年的“六一”我發現其實只要稍微細心一點就能跟孩子們相處得很融洽。我在生活中缺少一雙發現的眼睛,其實每件生活小事都可以成為教育的契機。
案例2:跟孩子們談心,我覺得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
給孩子們出的期末檢測卷成績出來了,看著登分冊,周XX這個名字映入了我的眼簾,她其實是個聰明的姑娘,也很用功,但在我的印象中這個孩子最近復習階段幾次單元檢測卷考得都不太好。這時我覺得該找她談一談了。
她走到我的面前,我問她:“你知道我為什么找你嗎?”“知道,考試沒考好。”她如實回答道。“還有嗎?”她想了一下,說道:“最近上課表現不好,聽課不認真。”原來她都明白,我反問道:“你都知道,那為什么做不好呢?”她馬上哭了起來,說:“我以后會認真聽講的,不會再考這么差了。”“光說沒有用,你得做給我看,這次期末考試準備考多少分?”她思考了一下,“最低98分。”“要想考到這個分數一定得很細心,你有信心嗎?”“有!”“可別讓我對你失望哦!”
這次談話后,我上課時注意觀察了她,果真她現在聽課很認真了,能看得出她也是懂事自覺的孩子。我覺得平時有時間就應該多跟孩子們溝通,多了解他們想什么,也許對于學習能事半功倍,其實跟孩子們聊天真的是件不錯的事。
案例3:這學期有了讓我頭痛的孩子,我束手無策了
還沒有接手現在這個班的時候就經常聽說“XX”這個名字,我想,才二年級的小毛頭我還搞不定啊!
剛開學那會,他在我的課上表現還真挺好的,發言很積極,作業完成得也很快,雖然有時會偷懶,但是當天的作業還是能當天完成的。期中考試前后,他開始不認真了,作業不能按時完成了,甚至都不愿意寫,每天想著法子不寫作業。我是軟硬兼施,后來作出總結,得按他的性子來,慢慢把他“磨平”。還不錯,那段時間還是奏效的,期中考試的成績也還不錯。期末考試前一個月,他又出問題了,整個人像是干脆撂挑子不干了,當然也有他家庭的因素在里面,但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問題。這一次真是軟磨硬泡都不奏效,我真是沒轍了,看到他我還真是頭痛呢!看來我還要繼續探索轉化他的方法。
案例4:我還不夠有耐心,不能靜下心來聽孩子們的訴說
這個學期我還在哺乳期,每天上午十點多得回家去,下午上課再趕回來,光來回路上就要一個小時,所以每天有很長時間不在學校。但是學校的工作卻一項也不能落下,除了上課,其他時間都在改作業本,找孩子訂正,我在學校的時間真的都快按秒來計算了,排得滿滿的,每天都得拖到下班,真是一點空余時間都沒有。
當我課間在教室找孩子訂正時,有些孩子會圍在我身邊跟我說一些他的小故事,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很著急,我得快點快點再快點,不然一會得回家,就沒時間找他們訂正作業了。于是對待跟我訴說心事的孩子我經常都是應付了事,根本靜不下心來聽,很多時候都不能完全清楚孩子在跟我說些什么。
還有的時候,學生回答問題結結巴巴的,或者說了半天也沒把意思表達清楚,我會有些不耐煩:“坐下,XXX來回答。”
【關鍵詞】教育實習 實踐能力 反思意識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C-0174-03
教師職業非常重視實踐技能的獲得和累積,因此,師范院校都非常重視師范生的教育實習工作。但師范生的教育實習效果一直以來難以令人滿意,特別是師范生缺乏對實踐過程和行為的經驗總結和反思,無法把實習行為轉化成能力并形成長久且持續的職業技能,因而,師范院校教育實習課程成為迫切需要改革和創新的關鍵環節。
一、實踐反思對教育實習的重要性
實踐反思是教育實習過程中師范生捕捉教育教學經驗的意義重建過程,是準教師或新手教師成長為一個熟練型教師、專家型教師的重要途徑,教育實習過程中如果只憑直覺或常識來累積教育教學經驗,缺乏實踐反思的引領和助推,教育實習就難以實現其應有的實踐價值,實習效果也無法得到保障。
(一)師范生需要通過實踐反思提高實踐技能。師范生從實習到畢業再到從事教師職業,總有一個從新手教師過渡到熟練型教師的過程,如何快速適應崗位要求,縮短新手教師的成長時間,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教師有沒有較強的實踐反思能力。師范生如果在教育實習中沒有經過實踐反思的訓練,他的實踐行為就無法上升為經驗和智慧,更談不上實踐技能的內化與累積。師范生在教育實習階段培養實踐反思的習慣,有助于其在教育教學中學會針對具體的問題深入思考以及尋求解決路徑,并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循環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使自己快速成長為一名實踐經驗豐富的熟練型教師。
(二)師范生需要通過實踐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準教師的師范生,為適應今后工作需要和教育發展的新形式,需要深入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和理念,成為課程改革的積極踐行者。教育實習是師范生踐行新課改理念的主要陣地,是師范生對課改理念的吸收和消化的重要途徑,而教育理念的內化,如果僅靠大學課堂教學是實現不了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和探究,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內化為能力,成為自己認知結構中的有機整體。教育實習中強化對師范生反思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師范生畢業走上教師崗位后快速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有助于師范生把自己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為其教育素養的有效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師范生需要通過實踐反思去直面基礎教育問題。實踐反思要求對教育現場涌現出來的大量生成性問題做出反饋和思考,關注的是情景性問題對教育教學實踐的意義。這就要求師范生對教育教學問題有敏銳的捕捉能力,學會對發生的教育問題做出追問和闡釋,比如面對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組織者,就需要具備診斷和詮釋自己課堂行為的能力,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有無改進和提升的地方。基礎教育中的很多問題都是情景性問題或生成性問題,解決這樣的問題僅靠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它更多需要的是一種教育教學智慧,而這種教育智慧的形成,就是對各種各樣的情景性問題不斷分析和反思,逐漸累積成一種判斷問題、剖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智慧和能力。教育實習中實踐反思能力的培養,是引導師范生去關注教育教學中的真實問題,形成一種綜合把握現實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
二、教育實習中實踐反思的具體內容
根據師范生教育實習內容和教師崗位要求,教育實習過程中師范生實踐反思的具體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指導:
(一)對教學技能和教學策略的反思。課堂教學是師范生最主要的實習環節,反思自己的課堂行為、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就成為師范生實踐反思的重點。對課堂教學的反思內容主要包括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等,反思過程貫穿于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
課前反思修正教學設計。課前反思主要針對的是教學設計方案,是為順利推進課堂教學而做的前期準備工作。一節課上得成不成功,教學前的充足準備非常重要,作為師范生,除了提前準備好教學設計方案外,還需要在課前對已經設計好的教案進行反思,思考各個教學環節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邏輯性,預估課堂教學時可能發生的情況并做好應對措施,對不完善的地方作出修正,盡可能把教學方案設計得更合理、更完善。
課中反思調控教學策略。課中反思主要指的是上課老師在課堂中針對具體教學活動和行為的反思,既包括對教學設計時預設問題的落實情況的反思,也包括課堂上臨時生成的情境性問題的反思。課堂教學是對預設的教學方案具體落實的環節,教師在課堂中應視教學推進情況即時反思,如預設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了?我的教學方法有沒有效果?教學內容的選擇是不是恰當?等等。課堂教學中還應學會對生成性問題的反思,即備課中沒有預案,是教學中生成的新問題,教師這時應反思自己為什么遺漏了這樣的要點?學生的思考有無合理性?作為教師應該如何引導等。課中反思的目的是為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掌控能力,學會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調控教學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學實戰能力。
課后反思提升教學技能。課后反思是針對已完成的課堂教學的整體情況回顧,思考教師這節課哪些方面比較成功,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和完善,以便為以后的課堂教學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課后反思對教師的教學技能的提升非常重要,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和存在問題,才能促使教師不斷地修正、調整和完善教學行為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課后反思可以促進教師追求教學藝術的完美,尋求教學可達成的可能境界,在永不止步的探求中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二)對育人藝術、管理藝術的反思。班主任工作是師范生實習內容的另一重點,是教育實習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師范生在教育實習中通過班主任工作實務的實踐,可增強師范生的專業思想和職業認同感,為他們從教后獨立開展班級建設工作,積累管理班級的經驗打下基礎。師范生在開展班主任實習工作中,一定會面對很多棘手的學生問題以及班級管理問題,學會對這些問題反思,有助于他們育人能力、管理能力的不斷提高。
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傳授知識,還承載著育人的重任,傳授知識容易做到,育好人卻不容易,很多老師教學工作做得好,但育人工作并不一定順利,可以說,育人是一門值得不斷探索的藝術。要提高育人的藝術,簡單照搬別人育人方法并不管用,更多的是要靠自己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才能形成有效的育人方法和智慧,因此,師范生增強育人過程中的反思意識,才能提高自己的育人藝術。反思育人藝術,就是反思自己教書育人過程中,有無存在偏差的學生發展觀,是不是違背了現代教育發展的新理念,有沒有傷害學生正當的利益,通過這樣的反思來確立自己正確的育人理念。反思育人藝術,也要反思自己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有無不當行為,教育方法是不是適切的,采取什么途徑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通過這樣的反思來確立自己正確的育人方法。
班級管理也是一門藝術,需要老師在管理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和智慧,不斷反思自己的工作效果,才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具體的反思內容包括:一是班級工作理念的反思,即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先進與否、正確與否;二是班級管理模式的反思,即反思班級建設機制是否完善、班級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班級管理體系是否有活力等;三是班級活動內容的反思,即反思開展的班級活動內容符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形式的多元與否等;四是班級管理效果的反思,即反思開展的班級活動是不是有利學生的全面發展、存在什么問題及怎樣改進等。師范生通過對班主任這些實務工作的反思,可以有效地幫助其積累班級管理經驗,為其入職后快速適應班主任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對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的反思。教育實習是師范生從事教師職業前最重要的實戰現場,也是其規劃未來專業發展的重要時期。師范生學會對教師專業發展規律和特點的反思,可以促使其深入認識教師職業特性和價值所在,為其終生從事教育事業提供內驅力。因而,“實習指導中專業精神的引領遠比教育教學技能的打磨更為重要,因為專業精神、態度是教師個體對自身職業的理智性價值判斷與情感性體驗,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題中要義,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成熟標志。”師范生只有從理性上對教師職業有真正的認同感,才能真正把職業當作事業,走專業化發展之路。
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的反思,首先是自我專業發展意識上的反思,即教師需要有一種自我專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和意識,有了這種強烈的內在需求,教師才能讓自己的教學行為帶有更大的自主性,由自在行為轉化為自覺行為;其次,一旦將自己的專業發展過程作為反思的對象,教師將更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能實現路徑,并以此要求自己,不斷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確立自己發展的基點,并以此作為行動依據去實現自己的專業化之路。雖然師范生在教育實習中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尚缺乏職業性體悟,但這種反思理念對其職業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具備這種反思意識,有助于師范生專業角色的正確定位。
三、教育實習中實踐反思的方法和途徑
實踐反思已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共識,但師范生培養過程中反思的意識還比較缺乏,特別是教育實習這個環節,更需要有效引導,需要我們提供合適的方法和途徑去培養他們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結合教育實習內容和師范生特點,培養師范生的反思能力,可從寫教學反思日記、教育敘事、實施檔案袋記錄等途徑去強化。
(一)教學反思日記。教學反思日記是課堂教學之后教師反思自己教學行為、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等內容的教后記,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一個反思性回顧。教學反思日記是教師從新手走向專家的一條有效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反思積累教學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分析教學得失,學會理性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作為實習生或是新教師,養成寫教學反思日記的習慣對自己的專業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實習階段的體驗、感受、經歷等對于準教師能否順利實現由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角色轉換以及后續的專業社會化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它可以幫助師范生盡快進入教師角色,減少初為人師時可能遇到的教育教學難題和困境。
作為師范生開展的教育實習應反思一些什么內容呢?首先是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及觀念的反思。教師對教育教學的理解,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教學觀念或理念之上的,教學行為的背后都潛藏著個人的教育理解和教育觀念,學會對個人教學行為和理念的反思,可以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合理、恰當以及思考如何去修正和調整。其次,學會重點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師范生實習的主要內容就是課堂教學,教學技能的提高也是師范生實踐的主要目的,而實踐技能的內化,是需要教師在反思、實踐、再反思的過程中才能形成的,作為師范生或新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反思: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教學內容是否適宜?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教學調控是否有效?教學效果是否達成?等等,師范生對教學各環節的反思是為了改進教學,積累教學經驗,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再次,也要反思學生的學習活動。課堂教學的目標是否達成,檢測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看學生“學得怎樣”,經常反思學生“學得怎樣”,可以不斷優化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行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二)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作為內容來源,客觀敘述自己教學生活和教學事件中有教育意義和價值的“故事”,通過“教育故事”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一種研究方法。教育敘事也是師范生教育實習中重要的實踐反思渠道,它能幫助師范生理解教師的職業特點,明確教師的教學行為和目的,指引師范生如何去做一個優秀的教師,如何去勝任自己的崗位要求。而且教育敘事指向具體的教育現場和教育問題,強調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這對師范生解決現實問題、積累教學經驗、跨越理論與實踐的鴻溝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教育敘事的內容主要包含三種類型。一是教學敘事型,主要是就自己的課堂教學記敘有意義、有價值的事件,包括發生的課堂花絮、教學小插曲、教學失誤、教學遺憾以及自己的教學經歷等,都可以記述下來進行總結、提升和反思。二是育人敘事型,主要是就自己管理班級、教育學生方面值得思考的日常教育事件,如教育學生方面的小經驗、小挫折,管理班級方面的成功和心得,與學生相處的苦樂酸甜等,記下來并思考其教育價值,理解、體悟其中蘊涵的教育意義,以此來提高自己的育人藝術和理論修養。三是自我成長敘事型,主要是描述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成長經歷,通過自傳式的自我對話,來不斷反思自己,促進自己專業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師范生以教育敘事進行實踐反思時,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教學生活和事件都可以拿來敘事。有價值、有意義的教育敘事應該體現出這樣的特點:一是指向問題,所敘之事應該基于問題、突出矛盾、描述沖突、展示思考;二是指向反思,包括對事件的反思、過程的反思、自己應對的反思,通過這樣的反思來總結經驗、找出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學和育人理念;三是指向真實情境,教育敘事應該是對教育現場的再現,是在具體教育情境下發生的教育教學生活和事件,體現出即時性、真實性和豐富性等特點。
(三)檔案袋記錄。檔案袋記錄是一種基于學生實踐過程和表現的評價方法,在教育實習中對師范生進行檔案袋管理,不僅可以全面、系統地評價學生的實習過程和表現,還可以幫助學生客觀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不斷提高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檔案袋可記錄的內容很多,如班主任工作方面,可以是班級工作計劃、班級活動策劃方案、班級活動內容記錄、教育學生的談話記錄等;教學工作方面,可以是自己設計的教學方案、教學計劃、聽課評課記錄、教學研討活動記錄等。這些過程性、表現性的文檔、圖片、信息等材料,可以幫助師范生回顧、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育實習全過程,幫助師范生不斷地追求進步并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檔案袋記錄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實施。首先,實習前教師應明確任務和目標,要求學生在教育實習過程中采用檔案袋記錄實習過程,并說明檔案袋記錄的方法和要求。其次,教育實習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去收集材料,納入檔案袋的材料除了與教育教學緊密相關的課時計劃、教學心得、班主任工作記錄、班級活動記錄等外,更為重要的是師范生對自己教育教學的反思和心得等內容,這些內容可以體現出師范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再次,教育實習后要指導學生及時總結和反思,幫助學生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通過檔案袋的教育功能、激勵功能來提高師范生的從教能力。
【參考文獻】
[1]楊躍.師范生教育實習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7)
[2]楊秀玉,孫啟林.實習教師的專業社會化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7(17)
關鍵詞:平面設計 教育 反思
一、引言
近幾十年來,科學技術正以高速發展的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平面設計已經影響了千家萬戶的生活方式與態度。隨著近幾年井噴式出現的各種電商,琳瑯滿目的商品信息廣告,千變萬化的包裝設計與網頁設計,都促使平面設計專業成為熱門的重要學科。隨著科技的日益進步,信息化的全球性,對平面設計的專業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在很多學校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阻礙了平面設計的發展。
二、平面設計的概念及內容
設計就是有目的的策劃,而平面設計就是這些策劃需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設計中人們需要用視覺的元素來傳播自己的想法與計劃,通過文字與圖形將所要表現的信息傳遞給人們,讓人們通過這些視覺上的因素來了解設計人員所要表達的思想與計劃。
三、平面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材內容十分陳舊,缺乏與時俱進的理論指導。平面設計的教學是一門非常注重與時俱進的學科。走在時代前列的平面設計學科,知識與各種資訊的更新速度是難以想象的。但是現行的平面設計教材基本上一直沿用十幾年前的理論知識,雖然名稱經常改變,但還是換湯不換藥,內容都是差不多的。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進行教育改革的有利武器。教材內容的陳舊為平面設計教學造成了強大的阻礙。
2、學生本身缺乏實踐與創新意識。平面設計教學必須是持續不斷的出新,但是很大一部分同學對平面設計都存在著諸多的誤區,認為設計的好壞在于是否好看,是否具有藝術性,這樣就會忽視消費者、市場和設計之間的聯系。當學生真正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時就會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已經和社會上的需求有著很大的差距,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這就是學生缺乏實踐能力,缺乏對實踐的追求,缺乏對市場需求的把握。最后學生就會和社會脫節,喪失了創新型思維和進行創新的意識。平面設計這門課程實踐遠比書本重要,學生在實踐中得到的知識比課堂上幾天學到的知識都多。但是現在的平面設計教學基本上都是以課本教學為主,缺乏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環節。等到學生步入社會后就會發現,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顯得毫無用武之地,學到的許多知識也是和社會、工作相脫節的。
3、學生對學習軟件掌握的不夠熟練。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讓計算機技術迅速在社會中普及,尤其是對平面設計這門學科有著重要的意義。平面設計的一些基本軟件學生是必須要熟練掌握和應用的。但現在大部分學生對設計軟件的熱情不高,只是在皮毛上會用而已,而不能對設計軟件進行精練。所以現在對設計軟件不夠熟練操作成為設計的軟肋。在平時的設計教學中,教師將大量的時間放在學生學習基礎軟件上,沒有深入的教授設計知識,沒有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以后的發展。
4、 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將要教授的設計知識生硬地灌輸給學生,進行“填鴨式”式的教學。學生是單純的接受者,教師是傳授者,原本可以使師生交往互動的學習過程卻被教師無形的變成自己的“演講課”。教師只是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不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培養。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比較的差。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完全的適應個性化的時展要求,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平面設計教學的重中之重。
四、對平面設計教育的反思及其措施
1、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選擇合適的與時俱進的教材。在教材的選取上要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進行,優先選用國家教育部出品的教材。對于多種符合的教材,要由教師和學生進行評議,提出建議,根據大多數人的選擇來征訂合適的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有對過于陳舊的書本內容進行有條件的取舍,多多的將國外的先進理論知識和設計理念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2、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信息時代需要的是有創新意識,有很強的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這就在客觀上要求學生具備獲取相關知識的能力,并能加以利用。計算機科技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軟件和硬件的更新與升級也是非常迅速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運用計算機處理相關問題的能力。計算機平面設計相關軟件只是一件工具,能否運用這件工具來設計出具有創意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我們的構思,這就是所謂的創新能力。有了很好的創意,才能設計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3、加強基礎設計軟件的教學。有一句古話說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面設計軟件是設計專業的學生必須熟練掌握并且應用的基礎學科。有很多學生頭腦里有很多很好的創意,但是沒有辦法將想法在設計作品中表現出來,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學生對設計軟件的不熟悉,這樣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表達,不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在平時的軟件教學中,教學應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講解日常生活中的照片處理過程,逐漸的將美化知識、文字的排版、造型等滲透給學生,最后達到軟件教學的目的。教師應積極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應用好軟件,準確的用軟件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想法。
4、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平時的設計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設計大賽中,這樣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就會形成很高的熱情,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通過讓學生參加設計大賽,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的。
五、總結
科技的發展,市場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平面設計以其科技含量較高和生活密切相關而迅猛發展,平面設計會有很大的市場前景。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為社會培養出復合型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鄺衛國,張雄.藝術設計基礎課教學方法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2009.
[2] 周宗明.圖形創意[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 王愛民.平面設計技巧[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4] 楊海波.平面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文匯,2007(3).
[5] 黃慧,董翠.高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湖南農機,2008(11).
[6] 劉靜,康玉忠.高職平面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探討[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報,2006(11).
[7] 薛銀燕.高職學院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現狀與基本問題[J].科技文匯,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