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有關三國的歇后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司馬懿之心——路人皆知
劉備報仇——因小失大
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劉備賣草鞋——有貨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劉備見孔明——如魚得水
劉備上黃鶴樓——膽顫心驚
劉玄德得了趙子龍——甭說多高興
劉皇叔哭荊州——拿眼淚嚇人
劉備殺人——心慈手軟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生死之交
劉禪小阿斗——扶不起
孔明彈琴退仲達——好沉著
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孔明斬馬謖——明正軍紀
隔著門縫看諸葛亮——瞧扁了英雄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關云長敗走麥城——吃虧全在大意
關公斗李逵——大刀闊斧
關云長不殺張文遠——念起舊情
關云長守嫂嫂——情義為重
關云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關帝廟求子——拜錯了神
關公吃酒——看不出來
關公保劉備——赤膽忠心
關公當木匠——大刀闊斧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于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有關諸葛亮(孔明)的歇后語
劉備對孔明——言聽計從
劉備遇孔明——如魚得水
魯肅上了孔明船——盡辦糊涂事
魯肅服孔明——五體投地
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孔明會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龍——智勇雙全
孔明借東風——巧用天時()
孔明練琴——老生常談(彈)
孔明的計謀——神機妙算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著無數美麗的光環。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于一身的諸葛亮,被善于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布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群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采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斗中七擒七縱,最后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著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涌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后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后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跡,發圣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群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后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后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后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 課堂教學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基,是人文精神的底蘊,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對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很重要的作用。語文教材的字里行間處處流淌著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導學生學習,就是讓學生穿越時空,與智者對話,和圣者交流,感受他們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無窮的創造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能體驗到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魅力,又能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還有利于開闊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因此,我們要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傳統文化氣氛,在課堂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國優秀文化的熏陶。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討,現總結如下,和大家交流,以期拋磚引玉。
一、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涵
現行語文教材所選的詩、詞、小說等作品中,不僅積淀著豐富的知識,而且含著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所以我在講課時,抓住常規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在傳授學生知識、方法、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把對文本的分析和對“人”的分析聯系起來,挖掘文學作品的人文性,亦即文學作品的“思想美”、“內容美”、“人格美”和“風格美”等。認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涵,使學生了解傳統文化,領悟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自覺地接受優秀的傳統文化。比如《蘇州園林》使學生鑒賞到華夏文明的細膩典雅;《沁園春?雪》使學生領略到祖國河山的壯美;《春酒》、《高郵的鴨蛋》等課文可謂是民族文化的大展臺,向學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此外,學習詩文,可以讓學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寬厚與仁慈;感受到孔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縝密與嚴謹;感受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那強烈的愛國思想;了解《傅雷家書》、《漢樂府》、《鄉愁》等詩詞文化及名人軼事,使學生感受到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切實領會這些經典美文中凝結的文化精髓。
二、加強對經典名著的推薦和引用
現在的中學生,面臨著太多的誘惑和挑戰,離許多用方塊字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正越來越遠。我國的四大經典名著,很多學生家里都有,但是他們卻很少能靜下心來仔細閱讀。我就在課堂上不失時機地推薦和引用四大名著,把它當成是弘揚傳統文化的最好途徑。比如,講《香菱學詩》時,學生了解了作者刻畫的香菱這個人物非常細膩。《紅樓夢》中人物眾多,個個形象生動傳神,如“勇晴雯病補孔雀裘”;“俏平兒情掩蝦須鐲”……我適時向學生推薦閱讀原著,以便學生了解其他人物形象。在講《武松打虎》一課時,我潛移默化地讓學生理解《水滸傳》中人物形象中所蘊含的不屈的反抗精神,正是對這種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的傳承,才有了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對世界列強侵略的英勇反抗屈服,也有了對中華文化的一脈傳承。
此外,在講《陳涉世家》人物蘊含的反抗精神時,我專門引用了《西游記》中孫悟空的一句話:“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指出孫悟空不僅僅只會降妖除魔,還有很強的反抗意識。這種反抗意識,和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相類似,有異曲同工之妙。講《生命 生命》這一課時,我引用了保爾?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侯就能夠說:‘我已把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以此激勵學生珍愛生命,有所作為,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成長為棟梁之才。
三、從經典名著中品味作品的文化意蘊
經典名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們仔細地欣賞、品味。閱讀經典名著,可以充分調動我們的生活經驗,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發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讓學生作為閱讀的主體,用心靈去體驗文本,從而發現美和欣賞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進而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智取生辰綱》一文講的是晁蓋、吳用等梁山好漢智取生辰綱的故事,學完課文后,學生意猶未盡。結合學生特點,我確定了“走進水滸”綜合性學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研究的主題,下面是一組我推薦的選題:《水滸傳》中人物外貌與性格的研究;《水滸傳》中人物別名的來源;《水滸傳》中武器與人物的關系;從歇后語看水滸故事……然后分小組研究討論。學生有的閱讀《水滸傳》,有的欣賞《水滸傳》的電視劇精彩片段,有的搜索有關《水滸傳》的歇后語、人物稱號,然后以小報的形式展出。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更多的知識,而且感受到了我國古典小說的魅力。
【鏈接課堂】
謎語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字謎嗎?(出示字謎:一點一橫長,小口在中央)是什么字?誰能給它組詞開花嗎?生:(興奮地回答)是“京”字,南京、北京、京胡、京劇……(師板書)師:“劇”是一個生字,你怎么記住它?由這個字你還想到哪些字呢?生:(紛紛舉手)居、據、鋸、聚、具、巨、句、距、炬、懼……(師板書)師: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作為我國最大的劇種,直至今日,仍深受大家的喜愛,甚至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能發現京劇的身影。你發現了嗎?
(生逐一展示:京劇CD、關于京劇介紹的書籍、梅蘭芳的圖片、色彩鮮艷的京劇臉譜掛件、張張不同的京劇臉譜撲克、帶有京劇臉譜圖案的漂亮紗巾、繪有京劇臉譜的啟瓶器……)
師:原來,京劇就在我們身邊。你們瞧,這些物品中,關于京劇的什么最多呀?
生:(齊聲)京劇臉譜!
師:是的,這些色彩艷麗,造型奇特的京劇臉譜已成為京劇的象征,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走近這些奇妙的京劇臉譜。(板書:臉譜)
師:“譜”也是個生字,你怎么記住它?你還在哪里見過這個字?
生:(聯系生活回答)我在飯店吃飯時,看到了菜譜的“譜”;彈鋼琴時要學五線譜,也是這個“譜”;我們音樂書上唱歌的譜子叫曲譜……
【凝思片語】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一年的“科學認讀”的學習,生活類話題中涉及的漢字大多已經掌握了,而京劇這一全新話題中包含的內容很多,許多與之相關的漢字在生活中不大常見,這就給學生提供接觸文學意味更強的漢字機會。在這堂以京劇臉譜為主題的識字課中,我由謎語趣味導入課堂,聯系生活,從身邊尋找京劇的影子,話題的切入口貼近學生,拉近了學生與京劇的距離。而由“京劇臉譜”這四個字引出了幾十個漢字,都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學起漢字來輕松有趣,也覺得京劇并非那么高不可攀、遙不可及。
【鏈接課堂】
重點交流臉譜中的色彩含義
師:京劇臉譜中的顏色可不僅僅只為了好看,還有著豐富的含義,看看大屏幕,這些不同顏色的含義你都會讀嗎?先自己輕聲讀一讀,看誰讀得又準又流利!(生自讀)
師:你最喜歡哪種顏色,給我們讀一讀,我們一起來學習。你從這些色彩的含義與代表人物中都聯想到什么?
(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臉譜顏色,閱讀思考含義)
生:我喜歡紅色,紅色代表忠貞英 勇,代表人物有后羿、關羽。我聯想到了《后羿射日》的故事,我還知道在《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生:我喜歡黑色,黑色代表正直無私,代表人物有項羽。我知道項羽又叫西楚霸王,有一出京劇曲目就叫《霸王別姬》,我還會背李清照的一首詩《夏日絕句》,里面也提到了項羽……
生:我也喜歡黑色,黑色的代表人物還有包拯。有一出京劇叫《鍘美案》……
師:“美”這個字很有意思,古人認為“羊大為美”,像這樣的會意字你還知道有哪些?
生:(紛紛舉手)不上不下就是“卡”;不正就是“歪”;不好就是“孬”;魚和羊一起燒味道很鮮美就是“鮮”;上小下大就是“尖”;小小的土就是“塵”……
生:我喜歡白色,白色代表陰險奸詐,代表人物有趙高,成語“指鹿為馬”說的就是趙高。
師:那你們還知道哪些帶有動物名的成語?這些含有十二生肖的成語你都會讀嗎?(師出示有關成語,生讀)
生:我喜歡紫色,紫色表示剛正穩練,代表人物是姜子牙,我知道一句歇后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師:老師這里也有幾個歇后語,你們都了解嗎?
生:我喜歡金、銀色,它表示神佛鬼怪。看到孫悟空的京劇臉譜,我想到了《西游記》里的故事“大鬧天宮”……
師: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向身邊的同學請教……通過閱讀,你知道孫悟空為什么要大鬧天宮嗎?
【凝思片語】
京劇的內容博大精深,涵蓋的內容很廣,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這堂課的重點定位在京劇臉譜上。京劇臉譜色彩艷麗、造型多變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臉譜中的不同色彩含義,不同臉譜的代表人物更是能讓學生由圖及意,激發學習漢字的趣味。
我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臉譜顏色進行閱讀,尊重同學們的自主選擇,具有鮮明特色的臉譜降低了同學們學習這些詞語的難度。京劇臉譜中的代表人物大多是歷史人物,與這些人物相關的歷史故事更增添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也激發了他們學國傳統文化的熱情。這堂課中,我們不僅相機出現了許多新的漢字,從各個不同的代表人物中學生還聯想到了成語、詩句、歇后語、歷史故事、名著小說等,由字到詞到句,甚至嘗試了片段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使得這堂課所包含的內容更加豐富。在這堂課中學習到的漢字及接受到的文化信息不是平常的生活化主題所能達到的,為學生自主閱讀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鏈接課堂】
游戲鞏固
師:同學們對京劇臉譜知識的了解可真不少啊,下面老師就要考考大家,看看誰是我們班真正的京劇知識小專家,好嗎?想當小專家要連闖五關,每闖一關得一顆星,有沒有信心?下面讓我們輕松一下,進入我們的游戲環節:《智力大沖浪》(快樂沖沖沖)
師:第一關――猜臉譜。你能根據臉譜上這些夸張變形的圖案猜出他們是誰嗎?
生:后羿、包拯、項羽、程咬金……
師:羿是個生字,生活中很少見,你是怎么記住它的?你能給它找找同音字嗎?(板書羿:義、意、異、易、憶、益、議……)
師:第二關――猜性格。你能根據臉譜的顏色猜出以下人物的性格嗎?
師:第三關――辨一辨。你能根據臉譜的構圖分辨出屬于哪一類臉譜嗎?
師:第四關――認一認。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許多漢字,你都能流利地把它們讀出來嗎?先自己讀讀,然后我們開火車讀。這些字中有不少生字呢,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們呢?看看誰交的漢字朋友最多!誰來試試?
師:第五關――說一說。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那么多關于京劇臉譜的知識,深深地被我們祖國的國粹――京劇所吸引,你想對國粹京劇說些什么呢?(生自由說感言)
師:你們回答得真棒,京劇有著無窮的魅力,吸引著我們去認識了解并喜愛它!看來這些題都難不住大家,恭喜你們!成為五星級的京劇小專家!讓我們給自己鼓鼓掌,好嗎?
【凝思片語】
兩個和尚每天都在同一時間下山到小溪里挑水,所以總是不約而同地來到小溪邊。年深日久,他倆自然而然地成了好朋友。
斗轉星移,五年的時間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
有一天,東邊那座山上的和尚沒有下山來挑水,西邊這座山上的和尚以為他是睡過頭了,并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沒想到,第二天、第三天……東山的和尚也沒有來挑水。一個星期過去了,依然不見他的人影。西山上的和尚猛想到:“人的生命與水休戚相關,這么久都沒看到東山上的和尚來打水,不會是出什么事了吧?”這么一想,西山上的和尚立即牽腸掛肚起來,決定到東山去探望他的朋友。
西山上的和尚一路上設想著各種可能性,憂心如焚,越想越擔心。當他到了東山的寺廟,看到他的老朋友時,卻大感意外——東山上的和尚竟然悠閑自得地在廟前練功,而且看上去容光煥發,根本不像一個星期都沒喝上水的人!
西山上的和尚看到好朋友安然無恙,如釋重負,同時也滿腹疑惑,問道:“你難道不喝水嗎?我已經好幾天沒見你下山挑水了呀……”
東山上的和尚說:“來來來,我帶你去看看。”
他帶著西山上的和尚走到后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挑完水,做完功課,都要來挖井。不管是在無所事事的日子里,還是在席不暇暖的時候,每天都堅持來挖一點點。我相信事在人為,有朝一日一定會讓我挖到水的。幸運的是,我終于找到水源,挖了一口井。如今,我不用天天下山挑水了,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來練功修行了!”
西山上的和尚見狀,不禁慚愧地低下了頭,心里不停地責問自己:“為什么我只知挑水,不知挖井呢?”
有關“擔心”的成語
1.憂心忡忡 2.憂心如焚
3.牽腸掛肚 4.坐立不安
5.提心吊膽 6.杞人憂天
有關“擔心”的歇后語
1.樵夫賣柴——兩頭擔心(薪)
2.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
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本人有幸參與本校的多媒體教學,積極而努力地探索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學科的整合。
一、課文學習
在語文界有一種比較流行的反對用網絡進行語文教學的觀點,認為這樣不是語文課而是電腦課,認為主要的教學內容無法在網絡教學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網絡也能完成。
這里借用同行所上的這一節《阿房宮賦》試圖回答這一問題。
《阿房宮賦》是傳誦千古的名篇,被稱為“詩人之賦”,既有賦所固有的辭藻華美、盡情鋪排、比喻生動、想象瑰麗、夸張奇特的特點,又能以精當的議論借古諷今,表現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故此,教學內容圍繞熟讀成誦進行,并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閱讀。總體設想是以理解促誦讀,以誦讀促理解,讀而有感,感而
能發。
教學分為“誦讀”和“研讀”兩大步。
1.誦讀
首先欣賞Flash制作的課文朗誦,此課件由教師在網上搜集
大量能表現阿房宮特點的古畫、攝影、連環畫等圖片,結合著名播音員夏青的朗誦、《十面埋伏》古樂和動態文字,創設了一個極為生動的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動機,提供了豐富的外部刺激。
然后在教師的誦讀方法指導下,學生自主誦讀,既可以根據網絡提供的字詞解釋、文章翻譯、思路分析、藝術特色比較等材料進行自主學習,也可以通過開頭的Flash課件欣賞、誦讀。此課件具有良好的互動性,學生可選擇整篇或分段進行欣賞(有畫面、音樂和朗誦)或背誦(有畫面、音樂,無朗誦)。
在隨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誦讀競賽中,學生表現得非常踴躍,效果良好。
2.研讀
首先對上一課時所學內容進行檢測,練習在網上進行,即時在網絡上判定成績,即時給出提示,教師可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可加以個別指導。
然后教師指導探究性學習的第一步――從文學角度、歷史角度、現實角度出發,結合本網站的資料和個人感受,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在論壇上發表,教師即時在論壇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價值的問題,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互相協作,進行探究性學習。
在教師簡單指導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何上網搜尋資料,如何展示學習結果)后,學生通過上網搜尋資料解決問題,交流、學習結果。
課后學生饒有興趣地進一步研讀,完善學習結果,將感想發表在論壇上,有學生還在課后將結果制成網頁,讓教師鏈接到本課的教學站點上。
二、名著研讀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首次規定了“課外閱讀推薦書目”,推薦了20部古今中外文學名著,意在課內外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一符合現代語文教學觀的良好設想如何落到實處呢?我的一位同行是這樣做的:每學期指定一本名著進行精讀,高一上學期是《水滸傳》,下學期是《三國演義》,要求學生按周次循序漸進閱讀,并做好讀書筆記。在此基礎上,分別建立了《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研讀網頁。
《水滸傳》研讀網站內容包括:《水滸傳》全文,《水滸傳》電視劇本,大量研究水滸諸方面尤其是文學成就的論文,水滸連環畫、年畫、漫畫,精選網友關于水滸諸方面的帖子,相關詩詞、俗語、成語、歇后語,網上精彩水滸網站的鏈接,還有供學生交流的讀書心得體會的水滸論壇。
《三國演義》研讀網頁內容包括:《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全文,專家研究三國的論文,網上有關三國的精彩帖子,三國軍事、文化、歷史的相關資料,有關三國的壁紙、連環畫、動畫,相關網站的鏈接,還有供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的論壇。
可以想象的是,名著研讀網站將會極大地增強學生的閱讀興
趣,豐富了閱讀內容,以案例形式表現出來的專家論文對引導研讀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交互形式促進了學生的心得交
流,效果必將是明顯的,也是其他媒體所無法取代的,為實現大綱規定的名著閱讀探索出一條有效的途徑。
三、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中綜合實踐活動板塊的一項內容。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課程計劃中。
作為一門新的課程,教師與學生都往往無法把握其規律和學
習方法。因此,我設想建立一個研究性學習之窗的網頁,幫助學生進行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
事實上,研究性學習是最適合在網絡中進行的,網絡能解決研究所需的大量資源,能幫助學生建立小組協作,能使教師實現個別化異步輔導,能使學生與校外的專家、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建立有
效、快速的聯系。
學生組成研究性小組后,分工合作,在網上、圖書館查閱資料,在網上、社會上進行調查,積極收集材料,并進行整理、加工。研究性學習之窗網頁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引導進度、方法指導、制作示范、提供資料交流平臺的作用。
信息技術改變著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學過程,設備及技術無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16-0067-02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悄然出現了一股“誦讀文言文的熱潮”,并以此作為自己的“語文教學特色”。學習文言文有助于提升語言的簡潔性,豐富語言的內涵,同時也是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和繼承。但是,有些教師在文言文誦讀中丟掉了教科書而另起爐灶,造成教學時間不夠用,出現教不好、教不完的現象,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為此,筆者認為可以依托教科書,科學地選擇文言文的誦讀內容,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
1.研讀語文教材,從教材的編排體系內來。
細細品讀蘇教版12冊小學語文教材,不難發現編者在其中已經合理滲透了文言文的內容,而且是按照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階段特點去編排的。對12冊語文教材進行梳理,我們可以發現:“縱向”是按照“字、詞、句、段、篇”來編排的,“橫向”又相互滲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低年段往往安排的有:“水鄉、荷塘、月光”這類簡單的韻文識字;“綠樹、紅花”“小橋、流水”這類“對對子”的形式;“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此類易懂的古詩,等等。中年段安排的有:“愛人者人恒愛之”一類的古代名言警句;“揠苗助長”“鷸蚌相爭”等寓言;《三字經》《三國演義》片段,等等。高年段安排的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類古今賢文;歇后語、諺語;《林沖棒打洪教頭》等名著整篇的節選,等等。
清楚了教材對于文言文的編排體系,我們便可以有的放矢、循序漸進地選擇一些合適的內容,對文言文的學習進行適當補充和深入,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比如:學到“綠樹、紅花”這類“對對子”內容時,便可以引導學生去誦讀“日對月、風對雨、寒冬對酷暑、粗茶淡飯對山珍海味、數竿君子竹對五樹大夫松”;學到“揠苗助長”此類寓言故事課文時,便可以引導學生去誦讀“古代寓言故事”作品……
2.開放教學內容的結構,從課文的生發點來。
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文言文的誦讀內容,必須給予“生長的自由環境和土壤”。因此,開放教學內容的結構,允許在課堂改變原先“既定的教學內容”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但是,也必須清楚: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滲透文言文的誦讀”,也不是所有生發出來的都是可以利用的有價值的資源。個人以為,要想使生發出的“文言文誦讀內容”成為有效的教學內容,需要兩個原則:一要有助于“本篇課文核心價值”的學習,二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比如:教學蘇教版五上《推敲》一課時,在學到“這天李凝不在家,賈島就把一首《題李凝幽居》的詩留了下來”時,有學生舉手問:“老師,這首詩寫的什么啊?我想知道!”這個“生發點”就是“價值資源”,既是學生的學習需求,又有助于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執教者準確捕捉到了這個資源,把《題李凝幽居》出示在屏幕上:“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這一過程讓學生在誦讀中比較“推”與“敲”的差別,體會“用詞的精準”和賈島的鉆研精神。
3.采用“互文參照法”,從改編課文的原文版來。
“互文性”是法國符號學家茱莉亞?克利斯蒂娃提出的,其基本內涵是“沒有單獨的文本,文本之間都是互相指涉的,每一個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鏡子,每一文本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與轉化,它們相互參照,彼此牽連,形成一個潛力無限的開放網絡”。茱莉亞提出的“互文性理論”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文言文誦讀提供了理論支撐和策略幫助。
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些課文是從古典文學作品中節選并改編而來的。在教學這類“改編課文”的時候,作為語文課程建設的主體的教師,就可以采用“互文參照法”,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滲透“原版古典文學作品”的誦讀。比如:蘇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一課,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動,學習“人物形象”的刻畫,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點”。而改編的課文對于“白骨精變成老公公的形象”只有簡單的一句:“又變成一個白發老公公。”這個時候就可以采用“互文參照法”,適時地引入原文――“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老公公,真個是:白發如彭祖,蒼髯賽壽星……”這樣,生動的人物形象就躍然紙上,學生也在誦讀中提升了語言能力。
4.提高資源整合意識,從“主題”學習的留白處來。
“主題式學習”是當前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主要方式與策略之一,它圍繞某一個“主題”,可以把散落的知識進行“主題式整合”,從而打通了“課與課、單元與單元、年段與年段、課內與課外”,讓學習內容“從點連成線,從線形成面,從面構成網”,使學生達到兩個結構化――知識的結構化和結構化地學習。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初中語文
課程整合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計算機和網絡通訊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培養學習的信息素質,提高學生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成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特別是我們語文教師在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中,要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語文學科改革,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就必須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相整合,只有這樣,“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這朵紅花在“信息技術”這片綠葉的襯托下才會開得更加嬌艷。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新課程改革相整合的優勢
將信息技術課程與語文課程相整合,就是以語文學科知識的學習作為載體,把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語文學科的教學中去,從而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又能培養學生解決語文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從語文學科或者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引入,借助這些有實際背景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加深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還應安排一些實踐性的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網絡和其他信息手段獲取信息,學會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來分析、處理信息,并且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務,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其教學內容為:閱讀、寫作、口語交際。
信息技術時代,語文教學必然有新的特點。
閱讀:中國閱讀學會會長曾祥芹教授從未來教育的角度,分別從閱讀的深度、廣度和速度這三個層面上提出了閱讀的三種方法:精讀、略讀和快讀,信息時代的閱讀應高度重視略讀和快讀。
寫作:隨著電子系統交換信息作為人與人之間的重要交流方式,寫作教學將面臨變革:文學的地位會降低,實用文體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文體,組織和改編有關信息將成為一項重要的寫作能力。
口語交際:口語交際技能將被視為獲得并保持職業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獲得高職位,越得學會如何與不同地域、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人進行交際。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可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整合,極大地激發學習動機、實現自主式學習、探索性學習、協作式學習,為語文遠程教育和終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①使閱讀教學的資源更加豐富,案例更加有效,過程更加符合人類本身的思維規律,使略讀和快讀得以經濟、高效地實現;
②為寫作教學提供更豐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實現渠道和更多有效的交流方式;
③借助網絡語音軟件,可輕易實現“生生”、“師生”之間,學生與校外專家、學習伙伴之間的廣泛交流;
④可為語文素質的根本因素——思維能力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新課程改革相整合
傳統語文教學偏重系統和能力訓練體系,注重傳授語法詞匯知識,語言教材中收錄的少量文字只是作為傳授知識的范文,現代語文教學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教學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學內容問題化。根據語文學科性質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特點,由教師和學生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各種形式的價值的問題,并在網絡上呈現出來,為學生在課內外的探究性學習設置邏輯起點。
2、教學過程探究化。學生主動地獲取由教師匯編整理并放置在網絡上的相關資料以及其它的網絡資料,在獲得基本知識之后,在課堂教學中,圍繞著相關的問題進行自我探究或集體討論,教師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和引導學生的討論,使教學過程由傳統的傳承型轉變為探究型。
3、教學活動網絡化。在教學活動中,改變過去教學內容主要來自于教科書的單一狀況,強調培養學生從網絡資源中獲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組、創造教學內容的能力,養成學生從網絡獲取資源的能力和習慣。
4、教學結果創新化,網絡只是環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的確立,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合作性得到發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格。
(二)這一模式的表現形態有:
1、課文精讀:傳統教學非常重視對課文的精讀,在網絡環境下同樣不可忽視,因為精讀可強化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在這種閱讀中強調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師可提供相關資源供學生參考,可用心題當場進行閱讀效果的檢測,并進行即時評價。
2、主題性研讀:主題式研讀指的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按照點圓式信息傳輸路徑閱讀大量有關文本。這種閱讀主題豐富靈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寬,傳輸路徑具有輻射性。教師可提供經整理的大量資源,學生可從網上獲取相關資源,可在論壇交流心得。
3、選擇性閱讀:學習主體在網上快速閱讀,然后根據需要選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進行精讀,這是一種由“面”及“點”的信息輸入方式。選擇性閱讀的結果往往通過寫作表現出來。
這一符合現代語文教學觀的良好設想如何落到實處呢?我的設想是每學期指定一本名著進行精讀,要求學生按周次循序漸進閱讀,并作好讀書筆記。在此基礎上,可以在教師個人主頁分別建立了各部名著的研讀網頁。
如建立《三國演義》研讀網頁,內容可包括:《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全文,專家研究三國的論文,網上有關三國的精彩帖子,三國軍事、文化、歷史的相關資料,有關三國的壁紙、連環畫、動畫,相關網站的鏈接,還有供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的論壇。
又如建立《水滸傳》研讀網站,內容可包括:《水滸傳》全文,《水滸傳》電視劇本,大量研究水滸諸方面尤其是文學成就的論文,水滸連環畫、年畫、漫畫,精選網友關于水滸諸方面的帖子,相關詩詞、俗語、成語、歇后語,網上精彩水滸網站的鏈接,還有供學生交流的讀書心得體會的水滸論壇。
建立名著研讀網站,可極大地增強學習的閱讀興趣,豐富閱讀內容,以案例形式表現出來的專家論文對引導研讀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交互形式促進了學習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顯的,也是其它媒體所無法取代的,為實現課程標準規定的名著閱讀探索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我們相信,“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這朵紅花在“信息技術”這片綠葉的襯托下,必將提高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和現代教育觀念,必將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必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而大大推動中學教育改革的進程,為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開辟一條新道路,為培養創新型人才開拓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①、《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2000年11月14日)教基[2000]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