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堂教學成果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信息時代和全球化的的今天,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又伴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據(jù)聯(lián)合國有關文件指出,母語,一門外語和計算機技能已成為人們最基本的生存發(fā)展技能,鑒于歷史原因和網(wǎng)絡全球化,英語自然就成為頗受矚目的焦點。在種種挑戰(zhàn)和機遇面前,我們對英語的要求也隨之提高。不僅讓英語學習者調整學習重心,而且對英語教學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作為素質教育推行的黃金時期,必然會成為教育界關注的重點,如何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教育界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有效教學的提出吸引了無數(shù)搞教育人士的眼球。這里的“有效”是指教師通過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采用一種先進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者發(fā)展。起源于20世紀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經過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教學的核定,引起各國教育學者廣泛的關注。
下文筆者將從傳統(tǒng)教學,有效教學以及如何開展有效教學等角度做一個簡單介紹。
一、傳統(tǒng)英語教學
在新課改之前,傳統(tǒng)教學可謂是一統(tǒng)天下。即使有創(chuàng)新思路的老師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還是會循規(guī)蹈矩,不敢獨自開創(chuàng)授課模式,擔心達不到教學成果,更是沒有同事們的支持。我們應該都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讀完初高中的,只能一句話來概括之――老師教的辛苦,學生學得痛苦。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完全不顧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更不用說針對每個學生提出個性化的培養(yǎng)方案,尤其是在農村、山區(qū)學校,教育資源缺乏,環(huán)境條件惡劣,信息不通暢,只是一味的教授學生語法和翻譯,甚至連正確的發(fā)音都做不到,更不用說定期組織學生們進行英語對話,交際比賽,學生一味的被動接受,學習興趣逐日下降,更嚴重影響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建。雖然在學習英語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收到的效果卻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們滋生厭學情緒,潛意識里加大了英語學習的難度,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這種教學方式很顯然是落后的,高效性的英語教學就應運而生。
二、有效的英語教學
與傳統(tǒng)的單獨教授單詞、語法、翻譯,不同,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有效的英語教學更注重知識的整體聯(lián)系,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興趣為導向,通過改變教學理念,獲得高效的課堂效果。就如教學新單詞一樣,過去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帶領同學們重復去讀,通過時間的機械重復來達到記憶效果,這種方法無疑費時費力;而現(xiàn)在的有效教學能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無形中讓學生主動的將所學知識有機的聯(lián)系到一起。再加上一些輔助的教學活動,可以提高學習興趣,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有效性的教學將之前的“一個人的舞臺”變?yōu)榇蠹夜餐瑓⑴c的局面,讓更多的的學生參與進來,老師盡量采取各式各樣的提問方式,以避免形式單一、枯燥。引入競爭機制,定期總結結果,不僅鼓勵了同學,又可以讓他們看到差距,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如何實現(xiàn)“有效”
這里的“有效”,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老師的有效教學,二是學生的有效學習。針對不同的主體應該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才能一改“老師辛苦,學生痛苦”的局面。我們這里的有效性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說其絕對是因為無論是傳統(tǒng)教學還是現(xiàn)在提倡的有效教學都是希望同學們在課堂上盡可能的多學到東西,而說其又是相對的是因為所學知識的深度和層次不同,具體表現(xiàn)為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學生的基礎不一樣,另外就是教學還有走向性問題,不管是獲得短期的效果還是要持久的經濟效益,為了后續(xù)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針對不同情況,提出具體的要求。
對教師而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與部署。
1. 在教學準備方面 最重要的是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確定即是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歸宿,指導著教學的全過程。作為任課教師,上課之前必須清楚的知道通過本次授課,要讓同學們獲得哪些信息,根據(jù)學生的基礎和理解能力要教到什么程度,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其次選擇與學習主體想匹配的目標評價。最后,還要安排適當?shù)膶W習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與提高,很顯然,老師必須對活動的組織形式,舉辦的可行性,每個成員的任務,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把握。
2.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必須要實現(xiàn)角色的轉變,因為在新一輪的課改下,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對老師這個角色提出了全新的挑戰(zhàn),即是由“居高臨下的權威”到“平等中的領導者”。學生要善于思考,隨時可以對老師的權威提出質疑,因為畢竟老師的知識也是有限的,而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確實無限的,正所謂是“教學相長”。老師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提高課堂有效性作為最終目的。老師實現(xiàn)角色轉變的同時,還要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舞臺,做一個合格的引導者。
3. 在教學方法上 特別要注意優(yōu)化課堂教學語言,這是提高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教學過程中是要利用語言來溝通的,它是傳授知識的媒介,是任何高科技來都無法代替的 ,現(xiàn)在大多學校都引進多媒體教學,很多老師上課就懶得說話,主要靠放ppt課件來傳授知識,這種乏味的教學方式帶來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但是有效性的英語教學并不像傳統(tǒng)的“一言堂”,老師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學生只是做一個聽眾,昏昏欲睡。,現(xiàn)在的有效性課堂對這方面更加關注,老師的語言盡量要有幽默感,比如說聲音洪亮,音調的抑揚頓挫都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盡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好做到與學生“一唱一和”。
4.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這方面涉及到轉換主體的問題,之前的傳統(tǒng)教學是以老師為主體的,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但是有效性課堂的提出需要轉換主體,要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老師起引導,解惑作用。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基礎上的,高中生大多處于叛逆期,所以要了解這些學生的心理,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用老師的權利去壓制他們。另外就是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本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世界地圖(The map of the world),課前老師可以帶領同學們制作地圖的卡片卡片,然后帶領他們一起填寫,在做游戲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就能大大提高他們的積極性,他們的參與度也會隨之提高。最后,老師要做到的就是鼓勵同學們 奇思妙想,大膽質疑,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教師也就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榱私M織引導者、參與者。學生的學習也就有“被動”變?yōu)椤爸鲃印?,成為一個會學習的學生。
一、優(yōu)化物理教學過程的意義
我們所指的教學過程,是指教師為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主要包括制定教學目的、編擬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組合教學手段等。優(yōu)化物理教學是指教師在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用動態(tài)的觀點,依據(jù)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如知識水平、身體素質、心理特征等)和教材內容,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去制定教學目標、編擬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組合教學手段等。 優(yōu)化物理過程,就是要腳踏實地的在教學實踐中,既重視知識傳播,又重視方法指導、能力培養(yǎng)和心理調整,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我們承認,掌握知識和積累知識固然重要,但在吸取知識過程形成的思想觀念、方法及精神、品質和意志,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知識是無止境的,因此,我們的物理教學,不但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人心漁”,必要時還要“與之同漁”。要盡可能更好地滿足未來社會和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使學生樂學、好學、善學。
二、優(yōu)化物理教學過程的內容
1、優(yōu)化教學目標
不同的教學內容應有其不同的教學目標,要依據(jù)教學大綱、教材體系和社會需要,既要確定基礎素質的素體培養(yǎng),又要有能力培養(yǎng),使學生所收獲的不僅是物理知識本身,而更重的是學習物理的方法,例如:“磁現(xiàn)象的電本質”一節(jié),不僅讓學生理解磁現(xiàn)象的電本質是:“磁鐵磁場和電流磁場一樣,都是由電荷運動形成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了解科學假說的提出要有實驗基礎和指導思想,使學生了解假說是科學發(fā)展的形式,假說是否正確要看其能否解釋實驗現(xiàn)象,導出的結論能否跟實驗相符合,在物理教學中逐漸向學生滲透科學研究的方法、科學發(fā)展的道路,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很有好處。
2、優(yōu)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依據(jù),現(xiàn)行教材內容的編排體系只有利于教師教職工,而不利于學生學,造成了教學的強制性。學生學習了不少書本知識,卻不能適應高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將教材內容原封不動地硬“塞”給學生,而是要具備現(xiàn)代化教材觀,不斷學習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充分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注意學習的個體差異,把握教材、使用教材,優(yōu)化教學內容,促使教學內容現(xiàn)代化。
3、優(yōu)化教學過程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既要讓學生學會知識,又要讓學生會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的能力。因此,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正確處理知識、方法、能力三者的關系,要設計引人入勝、輕松和諧,具有探索性、啟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和科學文化氛圍的教學情景,真正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完美結合。充分做到信任學生,實驗讓學生做,問題讓學生提、思路讓學生找、錯誤讓學生析、是非讓學生辨、異同讓學生比,好壞讓學生評,最大限度恰到好處地給學生提供自我學習、自我調控的機會,讓他們能看見的東西用視覺,能聽到的東西用聽覺……等,讓知識、方法、能力如泉水般地流入學生心田,滋潤學生成長,如“感應電流方向一楞次定律”一節(jié),每三人一組,每組備有:原副線圈各一(外面有明顯的繞向標志),導線若干,靈敏電流表,電源、電鍵、滑動變陰器、然后教師發(fā)下實驗用的講義,教師重點指出以下幾點:
1)什么是原電流、原電流方向、感應電流、感應電流方向;
2)原電流與原電流磁場的方向由學生自己控制;
3)每次實驗時應明確其磁通量的變化情況;
4)感應電流方向由靈敏電流表指針的偏向測出,教師應重點指出,電流從哪一端流入,指針就偏向哪一端;
1)在測出感應電流方向后,畫出副線圈中的感應電流磁場;
2)根據(jù)作圖結合實驗中的具體條件,找出感應電流磁場與原電流磁場方向間的規(guī)律;
3)在實驗小組內相互討論總結出規(guī)律,先用自己的語言寫文字結論,然后再與課本對照,并找出楞次定律中的關鍵字句;采用這種方法比傳統(tǒng)的講授法課堂效果能提高35%.
4、優(yōu)化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如:“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一節(jié),讓學生用已有的ε=U+U',I=U/R 知識自己推導出I=ε/R+r ,這樣記憶深刻、理解透徹,因此要在汲取各種教學方法精化的基礎上,大膽構建適合本校本班教學實際,能真正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多種教學模式,并進行優(yōu)化組合,絕不拘于某一種教學方法,更不要機械地照搬某種“最佳”教法。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各具特色,但每種教法都有其特定的適用范圍,在知識的傳授,人才的培養(yǎng)方面起著不盡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結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我們要及時了解教學方法的新變化,熟悉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明確其效能,及時充實到教學過程中去。
5、優(yōu)化教學手段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體驗;學科味道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1-0008-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1.003
你喜歡化學嗎?如果你是一名從事化學教育的工作者,你用這個問題去問你的學生,你是不是覺得學生的回答越來越讓你失望了呢?
隨著高中課程改革不斷地向前推進,高中化學課程的功能正在從單純注重知識的傳授向尊重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健康快樂的生活、一切為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向轉變。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的傳統(tǒng)教育形成的思維定勢和功利主義的影響,以教為主的思想還在嚴重地影響著課程功能的轉變。這導致了化學教學活動中本來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體驗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得不到落實,使得學生被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安排給邊緣化了,學習中的過程體驗也就蕩然無存,使得現(xiàn)在的學生不太喜歡化學學科,其內在的是不喜歡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學科味道。他們急切地需要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且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但他們的需求在長期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就缺乏學習化學的興趣,造成教師教得累,學生也學得累,這嚴重地阻礙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如何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體驗,并讓學生喜歡上化學,師生共同品味化學學科獨特的學科味道,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體驗學習理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過程體驗的指導理論——體驗學習理論
教育領域的學習理論有多種,比如認知學習理論、行為學習理論、體驗學習理論等。體驗學習理論是1984年美國人大衛(wèi)·科爾伯提出的。這一理論建立在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萊文的社會哲學、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論等理論的基礎之上;強調學習過程中體驗的核心角色和情感成分對學習的作用,旨在用“體驗”這個詞來區(qū)分體驗學習理論和傳統(tǒng)的認知學習理論與行為學習理論: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體驗學習模型——“體驗學習圈”(見下圖)。體驗學習圈模型主要包括四個步驟,分別是:具體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主動實踐(積極嘗試),這四個步驟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習循環(huán)。
由此可見,注重過程體驗這一教學行為的指導理論就是體驗學習理論。
著名教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體驗學習理論就滿足了人的這種需要。在化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運用該理論組織教學,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去感受、處理、貯存、應用化學教學過程中的各種信息。體驗學習理論最能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二、過程體驗中化學學科味道的呈現(xiàn)——學生喜歡化學的源泉
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教過的學生里,有多少學生在做與化學密切相關的工作?如果答案是幾乎沒有,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你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化學學科的味道或者化學學科的特點充分地呈現(xiàn)出來,沒有讓你的學生從內心深處喜歡上化學。
什么是化學學科味道呢?化學學科味道就是指化學學科特點。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靈魂。通過化學實驗可以探索物質的性質,促進理論的發(fā)展?;瘜W實驗的探究是化學學科的最大的味道,也即化學學科的最大特點。
化學物質是成千上萬的,化學現(xiàn)象和性質也是非常復雜的,遇到了具體的化學問題如何解決?用什么方法解決?如何呈現(xiàn)出解決的方案?這就是化學學科的又一學科味道,即化學的思維、語言和方法。比如在課堂上問學生:金屬鎂的熔點為什么比鋁低?較多的學生會回答:因為鎂比鋁活潑。“熔點低”是物理性質,“活潑”是化學性質,這兩者是根本不能用來解釋的。這種答案反映出在這樣類似的問題上,較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用化學思維來回答問題的思維習慣。在化學學科中,有一些很重要的化學思維,如:結構決定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性質決定現(xiàn)象、性質決定用途、性質決定存在。也就是說解釋性質要從結構入手,解釋現(xiàn)象、用途、存在等要從性質入手。由此可見,金屬鎂的熔點比鋁低的原因是:Mg的半徑比Al大,單位體積內的自由電子數(shù)Mg比Al少,金屬鍵Mg比Al弱。
在紛繁的物質化學性質中,用化學學科語言將其呈現(xiàn)出來是一種抽象的美,比如化學反應方程式。
學生如何看待化學學科關系到化學學科的是否可持續(xù)發(fā)展,化學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影響?曾經化學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關鍵。但現(xiàn)在的社會上出現(xiàn)的與化學有關的種種現(xiàn)象:毒生姜、塑化劑、鎘大米……化學學科的價值取向是什么?這也是化學學科味道之一。
化學學科的味道,主要體現(xiàn)在化學實驗(探究)、化學的思維、語言和方法以及化學學科的價值取向。上化學課,就得上出化學課的味道,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著過程,品味著化學學科的味道,慢慢地從內心喜歡上化學。
三、課堂教學中注重過程體驗、品味化學學科味道的具體應用
1. 注重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驗操作體驗
化學實驗既是化學課程的內容,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更是學生“體驗”的有效途徑,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養(yǎng)成不唯書、不唯上、不依賴任何權威的良好習慣。強調化學實驗,其目的不僅僅在于獲得所謂的“正確實驗結果”,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經歷和體驗了獲得實驗結果的探索過程,有了這樣的經歷和體驗,學生才會對什么是科學有較為深刻的理解。所以在化學教學的課堂上大膽地讓學生親自完成可控條件下的探索實驗是體驗的重要途徑,也是讓學生品味化學學科味道的重要方法。現(xiàn)舉例說明:
在完成蘇教版《化學1》有關硝酸的內容教學后,筆者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教師:展示一瓶無標簽的未知溶液(溶質只有一種),設計實驗證明該溶液是否為KNO3溶液。寫出需要的實驗用品和實驗步驟。
學生:分組相互討論后得出方案:先焰色反應檢驗是否有K+,再檢驗NO3-。
老師:檢查各組方案,目的確保實驗安全。
學生:進行實驗并進行反思、操作的改進。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得出正確的實驗方案。
師生:將完整的正確實驗方案和步驟齊聲朗讀一遍,共同品味化學學科味道。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對硝酸根離子的檢驗一定會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體驗到了學習的過程,增強了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和品味到了化學學科的味道。
再比如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
教師:給出右圖實驗裝置圖和相關物質的信息(熔沸點、溶解性)。
學生:動手做實驗。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完成實驗后反思。
師生:共同評價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大概內容見下):
(1)暴沸的問題;
(2)滴加藥品的最佳順序的問題;
(3)倒吸的問題;
(4)溫度控制的問題;
(5)飽和碳酸鈉的作用問題。
除了通過實驗操作這個真實的環(huán)境使學生進行操作體驗外,還可以創(chuàng)設模擬的環(huán)境讓學生體驗。比如有機物中的同分異構體問題、尤其是有機物分子共線共面的問題。讓學生搭建有機物分子的球棍模型,在搭建的過程中體驗單鍵是可以旋轉的、雙鍵是不可以旋轉的等重要的空間知識。通過這種模擬的體驗,抽象的事物就有了具體的感覺,紙面上的平面結構就能與實踐體驗過程的立體結構對應起來了,處理有機物線面問題就很容易了。
2. 注重學生課堂上對化學問題的表述體驗
化學學科有著獨特的化學思維和方法以及化學用語,用化學語言將課堂上對化學問題的思考過程和結果正確有序地呈現(xiàn)出來是很重要的學習體驗過程。在課堂教學中要多給學生這樣表述或文字表達的機會,因為學生在表述的過程中也是對化學問題體驗后的思考,是內心活動,也是一種思想層面的體驗過程。規(guī)范正確地使用化學用語也能呈現(xiàn)出化學學科的味道。
比如:
教師:水為什么比甲烷穩(wěn)定?
學生:因為水中含有氫鍵。
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其實這里隱含著穩(wěn)定性、氫鍵、共價鍵的強弱、化學性質等化學用語,對這些化學用語必須熟悉并能夠正確理解相互關系才能正確地回答出這個問題。氫鍵的存在影響的物理性質,如熔沸點、溶解性等,對于水中氫鍵存在于分子間,分子內是H—O共價鍵。物質穩(wěn)定性是指物質的化學性質,與物質的結構尤其是化學鍵的強弱密切相關。所以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是:因為氧原子半徑比碳原子半徑小,H—O共價鍵比C—H共價鍵的鍵長短,更牢固,所以水比甲烷穩(wěn)定。
化學用語固然很重要,但在化學學科中對化學問題表述時融合化學用語的修飾語也非常重要。
教師:設計實驗檢驗CH3CH2Br中的溴原子。將步驟用文字表達出來。
學生:①用試管取少量的CH3CH2Br,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②加熱,充分反應;冷卻;
③滴加過量稀HNO3使溶液呈酸性,再加AgNO3溶液;
④若產生淺黃色沉淀,說明存在溴原子。
以上加著重號的文字中“少量”的表述是體現(xiàn)學生在實驗中使用藥品的節(jié)約意識,“過量”的表述是體現(xiàn)學生在實際操作實驗中的量的意識問題。通過在課堂上的活動探究的體驗以及表述的體驗,學生明白了實驗方案表述的主要化學思路:先操作,再現(xiàn)象,最后結論。
對化學問題的表述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圖像的。建立圖像模型可以很直觀地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如在復習電化學知識的時候,教師展示左圖,要求學生在圖上標出電極名稱、電子、離子、電流遷移方向。學生相互之間討論得出右圖的結果。
最終的這幅圖是由學生參與,通過討論得出的,它系統(tǒng)的梳理了電化學的基本知識,而這些知識又是學生容易混淆的。通過對圖像的描畫,表面上是對知識的體驗,其實是對學習方法的體驗: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
3. 注重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際生活的體驗
化學作為自然學科,其功能就是讓人們能舒適、健康、快樂地生活。所以化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這一點,并且在教學設計中要有明顯的體現(xiàn)。在教學設計準備之前,就應該思考哪些教學內容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能不能引入教學過程中?材料如何去尋找?什么樣的材料才是最合適的?
比如:在設計分散系、膠體等內容的教學的時候,霧霾和PM2.5是一個絕對不能回避的問題。什么是霧?什么是霾?霧霾與哪些因素有關?什么是PM2.5?PM2.5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是氣溶膠嗎?將這些問題合適安排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學生能夠用化學知識來解釋化學問題!
在復習有機物的性質的時候,可以叫學生從家里尋找?guī)в谢瘜W名稱或結構的有機物的圖片來課堂展示。再此基礎上開展對有機物性質的復習??赡苡腥缦碌膱D片:
針對上面的有機物(常見的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硝苯地平片)的結構,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含有的官能團有哪些?
(2)能否與NaOH溶液反應?
(3)能否與鹽酸反應?
(4)能否與H2、Br2反應?
(5)能否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
美國教育家布朗認為:“學習的環(huán)境應該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使它對學生有意義?!边@里的“真實問題”顯然是指學生的生活實際?!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的生活實際,就是課堂教學的源頭活水。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就應充分挖掘貼近學生生活的信息資源。難忘的化學學習體驗,就要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里,用自己的親歷感悟化學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加強了課堂與“真實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
4. 注重化學學科價值觀的呈現(xiàn)
化學學科價值觀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包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鍥而不舍的探索科研精神、量變到質變的哲學思想等,這些價值觀對于培養(yǎng)成功的化學家是很重要的,但培養(yǎng)對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的化學家才是最重要的。這就需要對化學學科本身的價值觀有正確的認識:化學是一把雙刃劍,好的一面可以造福人類社會、壞的一面可以阻礙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帶來無盡的痛苦。所以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這方面的觀點必須明確:支持、贊揚為人類的健康發(fā)展進行的科學研究;鄙視利用化學知識損害人類健康和自然環(huán)境的行為。
總之,注重課堂上的體驗就是由“以知識為本”轉向“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由“課程是知識”轉向“課程是經驗”,就是將教師精心設計掉的體驗過程或者說是經歷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享有親身體驗的權利,“體驗”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參與知識構建的完整過程,成為學習主人,使學習成為學生自覺的行為。在體驗的學習過程中,享受化學學科的味道,從內心深處喜歡上化學。敢于轉變教學觀念,讓體驗始終貫穿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夠讓課堂高效,才能夠改變高中化學教學的現(xiàn)狀,促進新課程改革的向前推進。
參考文獻
[1] 紀鋒.重視學生自主實驗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J].化學教與學,2013,(5)
一、優(yōu)化新課導入
成功的新課導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思維方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內在的求知欲。學生在學習新課一開始就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境界,為整個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良好的開端。優(yōu)化新課導入,要精心設疑,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真正做到“導情引思”,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進入課堂教學的最佳狀態(tài)。下面幾種方法是我在教學中常用的新課導入方式:
1.用創(chuàng)設情境來導入新課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課的導入,我作了這樣的設計:ABC是等腰三 角形,AB = AC,倘若一不留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沒了,只留下一條底邊BC和一個底角∠C,問學生有沒有辦法把原來的等腰三角形ABC重新畫出來? 學生通過思索,產生各種畫法,進而提出問題:所畫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嗎?由此展示新知識的學習。
2.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導入新課
“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一課的導入,我先讓學生動手實驗,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三根木條(長度分別為10cm、7cm、5cm),啟發(fā)學生能做成一個三角形嗎?然而把最短的邊剪去1cm觀察又會出現(xiàn)什么呢?我又繼續(xù)提出三個問題:①你做成的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各是多少?②最短邊剪去一小段后,是否能首尾順次連結?若能連結是否組成了三角形?③最短邊再剪去一小段,是否能首尾順次連結?學生通過實驗后正確回答,我再次設問:是否具有任何長度的三條線段都能首尾順次連結構成三角形?
3.設計相關的習題來導入新課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一課的導入:讓學生先解三個較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1=0,x2-10x+25=0,2y2-6y+5=0,學生解這三個方程可知它們分別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和沒有實數(shù)根,由此鮮明地引出課題,直接了當?shù)赝瞥鏊伎嫉膯栴}:一元二次方程何時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何時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何時沒有實數(shù)根?有什么規(guī)律?立即把學生的思維興趣引向對這個問題的探索上,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
4.用認知沖突來導入新課
“分組分解法分解因式”一課的導入,我先設計計算長方形面積問題。通過字母表示面積引導學生對ax + bx + ay + by = (a+ b)(x+ y)這個等式的啟發(fā):這個等式如何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得出呢?學生感到以前學過的方法無濟于事,造成認知沖突,由此引入分組分解法的想法。
二、優(yōu)化新知探求
新知探求是學生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主要途徑。為了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功能,我在優(yōu)化新知探求設計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要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必須把課的主動權放給學生,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都要“活”起來,即教師要“活”講,學生要“活”學,課堂上讓學生敢想、敢問、敢做,講究情感化和藝術化,學生的積極情感主要是在教師情感的影響、誘導下產生的。學生愛表現(xiàn)自己,我們教師應該也不難滿足學生這種心理。“你一定行”,“相信自己”雖然是寥寥數(shù)語,但是對學生來說如沐春風,促進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從而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2)創(chuàng)設數(shù)學思維的情境,讓學生展開思維積極地參與到概念、判斷、推理的形成,法則、定理、性質的推導,問題的分析與解決過程中去。注重知識設疑,當學生憑原有的知識和方法不能解決新的問題、陷入迷惑不解的困境時,這既是新舊知識發(fā)生矛盾的焦點,又是我進行啟發(fā)引導的最佳情境,更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良好契機。
(3)新知的探求過程要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學生是探求新知識的主體,可由學生回答的問題由他們自己回答,說不完整的可以互相補充,可由學生做實驗的盡可能讓他們自己動手做,可由學生自己歸納的內容讓他們自己總結,可由學生評價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評價。將數(shù)學教學設計成學生看得見的、摸得著的物化活動,學生對本來十分抽象的知識獲得相當清晰的認識和理解,深感通過動手操作后獲得的體驗是無比深刻的。
三、優(yōu)化鞏固練習
課堂練習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更是對學生智力發(fā)展和能力提高起著重要作用。我在鞏固練習設計中遵循以下幾點:
(1)練習要有目的性,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2)練習要及時,使學生對當堂所獲得信息反復循環(huán)。
(3)練習要有層次性,根據(jù)教材本身的邏輯性,以及學生認知的有序性選擇練習題,做到由易到難、以簡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
(4)練習注重多樣化,為鞏固概念,選編基礎變式題;為糾正差錯選編判斷、選擇題;為拓寬思路,選編多變、多解題等。
(5)練習中有反饋評價,根據(jù)學生當堂練習的反饋及時給與激勵性的評價,對出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予以糾正。特別是在學生板演練習前,有預見地讓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錯誤或失誤的學生來板演,通過反饋再次強調、糾正,真正起到課堂練習的效果。
四、優(yōu)化歸納小結
變枯燥無味為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
當代教育家包羅?朗格朗說:“教育和教學不能逃避支配人的行為的偉大法則,那就是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有效集中注意力和穩(wěn)定積極的學習情感,以及探求知識的強烈欲望和努力進取的學習精神。這是一種自覺的、主動的、活躍的學習動機。在歷史教學中應注重課堂教授藝術,采取多樣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內驅力。
首先,使學生明確歷史學習的目的。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歷史教師教學中應花一定的時間,切合學生實際和社會實際,使學生了解必要的歷史知識的掌握,有利于我們了解過去、把握現(xiàn)在、展望未來,以及有利于我們從歷史中吸取營養(yǎng),“以史為鑒,接受教育、提高認識、掌握技能、服務社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就能激發(fā)他們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強烈的求知欲望。
其次,創(chuàng)設教學新情景,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歷史闡述的是過去的、不可再現(xiàn)的事物,很多內容單靠教師簡單乏味的講解,學生聽了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利用形象生動、風趣幽默、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語言,力求將簡單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具體的情景場面,單調乏味的圖畫形象化為栩栩如生、富有特色的歷史再現(xiàn),使學生覺得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興趣盎然地隨著教師的巧妙誘導而進入一個親切、印象深刻的過去世界,產生一種真實的心理感受,從而使學生既能學到歷史知識,又能接受藝術般的熏陶,為之感染,為之興奮,這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情感,刺激了他們的思維,其學習的興趣與求知欲在輕松親近的氛圍中悄然增強,帶著濃郁的興趣投入到歷史
課的學習之中,為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
此外,也應考慮到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吸引力。例如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密度,可以將歷史教學過程進一步形象化,直觀化、生動化,歷史的再現(xiàn)重演或模擬能讓學生在新奇、親近的情景中愉快學習,也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提供信息交流的機會和舞臺,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變單向傳遞到多邊互動的教學活動
法國教育家加里說:“教學法就是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統(tǒng)一起來的方法”。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突出表現(xiàn)為單向的信息傳遞渠道,即由教師自導自演,進行填壓式教學,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常常是,教師教的頭頭是道,學生聽的昏昏沉沉,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缺乏活力,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滿以為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卻暈暈乎乎,似懂非懂,不知所云。這種狀況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受到束縛,阻礙學生能力的發(fā)展,不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為此,必須由單向傳遞改變?yōu)閹熒餐瑓⑴c,教法與學法相結合的多邊互動的教學模式。
第一,提問是教學活動中加強多邊互動,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著名科學家李政道博士說:“什么是學問?學問就是要學會怎樣問,就是要學會思考問題。”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jù)教育目標精心備課,巧妙設計出富有啟發(fā)性、指導性的問題構思巧妙的提問是對學生思維活動的一種有益刺激與訓練,它既能引起興趣,又能激活思維,既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識,又能產生發(fā)散思維和求異思維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去獲取知識的營養(yǎng)。在這里,教師的設問顯得十分重要,必須結合學生思維特點,理解能力和現(xiàn)實情況,由表及里,由淺及深,由現(xiàn)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層層推進,逐步深入,讓學生本著自己所學知識,進行積極的綜合判斷、分析推理,最終由自己得出結論。同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大膽質疑,給學生創(chuàng)造性問題和答案,及時鼓勵表揚,以鼓勵他們體驗和掌握學法的信心,加強雙向或多邊信息傳遞,豐富教學內容與思維的含量。
第二,討論法也是加強課堂多向交流、促使學生主動思維,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這種教學模式注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質疑、探討、研究、總結,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鍛煉和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為了確保討論課的成功,教學前應先確定主題,提供有關資料,或布置學生在課外搜集,查尋有關材料,然后在課間圍繞確立的主題展開討論。通過學生分組討論,確立學生代表進行發(fā)言,亮出觀點,提出論證,自圓其說,最后由教師對討論活動進行品評總結。教師對討論活動中學生的各種思路、觀點應進行全面客觀的點評,使學生通過教師的評說對問題的認識及邏輯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升華與提高。這種課看起來松散,很不規(guī)范,缺乏程序,但是,它卻讓學生主動參與,自覺活動,真切地體驗到自己是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見解,活躍思維,體驗參與教學的,既有利于喚起學生的頓悟,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靈感與求異的火花,產生突破性的發(fā)展,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的信心,鍛煉思維品質,增進知識的交流與吸收,使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獲得充分的激勵與調動,學習的潛能得到充分挖掘。這樣的教學過程真正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合作,互助互動,雙向交流,共同提高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歷史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變要學生會為學生會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具有能夠揭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舊的教學過程,強調教師的“教”、教的責任僅僅是由教師將書本中的結論性知識裝入學生頭腦的記憶庫,有的甚至是對書本知識的簡單呆板的復述重敘,不管學生能否理解與接受,就是要求學生一定學會。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和自覺性,是被迫學。整個教學過程及答案的構建等是由教師一人承擔,學生似乎是旁觀者,不是學習的主人。學會的僅是教師早已設計好的思維套路與標準答案。這種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根本不能適應現(xiàn)今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
“授人以魚,一餮得益;授人以漁,終身受益”。教師的任務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要學生記住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應在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就是要將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不但要教會學生“學會”,還要教學生“會學”,突出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應不失時機地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歷史科學思維方法的教授、介紹,主要是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方法論傳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掌握運用唯物史觀分析歷史現(xiàn)象、解釋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探究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向學生展示自己分析、判斷、綜合、解決某一歷史問題的具體思維過程,說明自己分析問題所采取的“史觀”和“史法”。通過實例的講解示范,加強引導于訓練,提高歷史思維的水平,有助于學習過程中的內化和遷移,這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重要前提。
物理教學過程是教師向學生輸出信息,學生對所接受的信息通過思維作出反應,并將思維結果反饋給教師,教師再根據(jù)得到的反饋信息做出判斷,決定將怎樣的信息輸出、反饋給學生的過程。師生雙方都需要從對方那里得到反饋信息,以便做好“教”與“學”的工作。師生間的這種信息交流和反饋,不僅僅指知識方面,同時也包括情感方面。通過不斷反饋,教師將對物理學與物理教學的情感轉移給學生,這樣學生就會將對物理學和物理教師的情感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因此,做好反饋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
一、對教材的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已有的電學知識和簡單的磁現(xiàn)象知識基礎上,將電和磁對立統(tǒng)一起來,是初中物理電磁學部分的一個重點,也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物理學習的必要基礎。主要包括三個重要的知識點:通過奧斯特實驗明確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安培定則,因此是一節(jié)內容較多、信息量較大的課。但是這節(jié)課的優(yōu)點是知識結構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本節(jié)課有兩個實驗,并且都有著直觀的實驗結果,相對較為生動,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對學生的分析
初三學生是初中的畢業(yè)年級,學生的心智較為成熟,認知水平比起剛接觸物理時有了很大提高,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加進步。但是我們要一分為二地去看待,初三的學生往往是不愛發(fā)言,不主動表現(xiàn)自我,課堂氣氛比初一初二的沉悶,需要教師積極、靈活地調動。
三、教學過程分析
這堂課的教學步驟可分為三次反饋過程。
1.導入新課過程。用設疑激趣的方法引入新課,復習電荷間相互作用規(guī)律和磁極間相互作用規(guī)律,從電現(xiàn)象和磁現(xiàn)象的相似,推理電與磁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導出奧斯特的發(fā)現(xiàn)。做好奧斯特實驗是關鍵,實驗時將通電直導體盡量靠近小磁針,在介紹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滲透科學研究的方法指導,從而啟發(fā)學生觀察思考生活與學習中的類似現(xiàn)象可能會引起新的聯(lián)系與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在生活和學習中處處要做一個有心人。了解學生情況,獲得第一次反饋,然后調整教學,為新知識的學習鋪平道路,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2.學習探索過程。在教學中,我用條形磁體吸引大頭針,但是用打開的手電卻不能吸引大頭針,從而引出電流磁場有強弱。從實用性上來說,通電導線的磁場在生活中應用并不廣泛,真正實用的是通電螺線管。把導線繞在圓筒上,就可以做成螺線管。把通電螺線管靠近磁針,會發(fā)現(xiàn)磁針與螺線管相吸引或排斥。再把條形磁體靠近磁針,出現(xiàn)了類似現(xiàn)象,上述現(xiàn)象表明通電螺線管和磁體一樣也有磁極,它的周圍也有磁場。我讓學生繼續(xù)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并嘗試畫一畫它的磁感線分布圖。通過新舊知識的類比,在條形磁鐵周圍磁場的基礎上生成通電螺線管周圍磁場分布。學生學會類比的方法后進一步探究其它螺線管的磁場分布情況。這時,我再提出總問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與什么有關?通電螺線管周圍磁場分布與條形磁體相似,它的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及導線的繞向有關。每次都用小磁針來確定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十分不便,人們利用安培定則可以非??旖轀蚀_地判定出通電螺線管的磁極。師生共同活動,用安培定則判定出通電螺線管的磁極。我通過反饋掌握了情況,找出了差距,改進了教法,提高了質量。學生通過反饋強化了正確,改正了錯誤,找出了差距,促進了努力。
一、培養(yǎng)學生死記死背的能力
這個話題談起來似乎有點陳舊,似乎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格格不入的。其實,新課程標準并不是反對死記死背,而且在各學科、各領域,沒有哪一門知識不是以死記死背為起點的。一般而言,所謂的大學問家,首先是以他記的東西多為基礎的,否則,它就是一個程咬金,只會糊弄三板斧而已。同樣,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我們也不能跳過或違背死記死背這樣一個最基本的規(guī)律與要求,學生記多了,記住了,運用的時候才能拿得出,真所謂“農民有糧,心中不慌”。要求學生死記死背,一是要背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等,這一點來不得半點馬虎,比如“負負得正,正負得負”,如果連這都不能記住,那學生的運算就只能舉步維艱,何談有什么能力呢?再比如函數(shù)中的特殊三角函數(shù)值,如果學生不去死記死背,都靠到做題時去推演,那會浪費多少寶貴的時間;二是要多背一些經典題,經典題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與時效性,就像一場精彩的體育比賽,它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在人們的腦海中煙消云散,相反它會越嚼越香,越值得回味。哪些題目算是常現(xiàn)題與經典題呢?如一元二次方程中有這樣一道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a-5)x2-4x-1=0有實數(shù)根,則a滿足的條件是 。這就是經典題。再如二次函數(shù)中有這樣一道題:已知函數(shù)y=mx2-6x+1(m是常數(shù))。(1)求證:不論m為何值,該函數(shù)的圖象都經過y軸上的一個定點;(2)若該函數(shù)的圖象與x軸只有一個交點,求m的值。這就是?,F(xiàn)題。題目經不經典,這需要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歷和教學經驗,對過去的教學史進行深刻的總結,并對可預見的未來進行科學的前瞻,這樣你所呈現(xiàn)給學生的題目才有很強的代表性。
二、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聯(lián)想的能力
所謂聯(lián)想,就是客觀事物間的聯(lián)系在人的大腦中的反映。人每天都在跟客觀的外部世界進行接觸,并在大腦中形成一定的記憶,當下次碰到與之相似或相關的事物時,于是聯(lián)想便產生了。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上經常使用一句口頭禪,“由這個……我們應該想到……所以……”其實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聯(lián)想過程。一些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比較差,跟他們的聯(lián)想能力不強有很大的關系,他們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拿到數(shù)學題目時,他們不能將提供的已知條件與已經學過的公式、原理、方法等有機的結合起來,造成了答題時的被動。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聯(lián)想”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記憶是聯(lián)想的基礎,是聯(lián)想的源動力,離開了記憶,所有的聯(lián)想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這一點無需贅述。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由此及彼的能力,比如說,由樹苗你要想到孩子,由園丁你要想到教師,由月亮你要想到嫦娥;在數(shù)學上,如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shù)關系解題時,出現(xiàn)了x12+x22就聯(lián)想到x12+x22=(x1+x2)2-2x1x2。再比如說幾何證題中證明等積式,如果出現(xiàn)了比例中項就應該聯(lián)想到有公共邊的兩個三角形相似等。第三要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孔子說的“舉一隅要以三隅反”便是這個道理,學生有了由此及彼的能力還不夠,還要會舉一反三,“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學生要是能夠以某一個知識點為原點,向四周進行輻散,形成一個有機的知識網(wǎng)絡,這樣學生的知識的鞏固率就會得到極大提高。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聯(lián)想能力,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要善做大師,要有全局觀,要善于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看問題,這樣才能起合自如,起合有形,培養(yǎng)的學生也才能有大局觀。
三、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與變異的能力
逆向思維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一道數(shù)學題目學生按照正常的要求完成以后,教師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要求學生逆向思維,即把原來的已知條件變?yōu)槲粗獥l件,將未知條件變?yōu)橐阎獥l件,要求學生重新進行推理演算,在這種正與反、順與逆的反反復復當中,不僅學生的運算能力得到了提高,知識點得到了鞏固,更主要的是他們的思維變得更深邃、更富有技巧性。變異的能力就是要求學生“善變”,這里面包含兩個層面的理解,一是解題的方法要注意變化,也就是我們要告訴學生不能僅僅滿足于一種方法,就像廚師烹飪一樣,給你一道菜,蒸、燒、悶、燉、炸、煎、炒,樣樣皆可,拘泥于一種方法,就束縛住了自己的手腳。二是要善于變題,就一道題目而言,它的已知條件和求解的結果是一定的,如果我們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多提出幾個假如,即假如把一個已知條件變換成另一個已知條件,把這一個求證結果變換成另一個求證結果,那學(上接80頁)生思維的延伸力就會在這種變化中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
四、培養(yǎng)學生反思與總結的能力
[關鍵詞]體育教學;多媒體
二十一世紀是個知識、信息的時代,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培養(yǎng)出如此相適應的人才,開展多媒體教學,全面推廣素質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指人們?yōu)榱烁玫耐瓿山虒W目標,提高教學效果和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把相應的計算機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和手段,作用于“教”和“學”的活動過程中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如以幫助和指導學習者自主學習、復習、交互練習為主的一類軟件,即所謂“學件”或“CAL”(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近幾年來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又如,依托于網(wǎng)絡的教學平臺(如:局域網(wǎng)的校園網(wǎng)教學系統(tǒng)、廣域網(wǎng)的遠程輔助教學系統(tǒng)平臺),和基于積件思想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開發(fā)編輯平臺、以及把計算機技術整合到其它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去的一些技術和方法等,只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的提高,都可以作為計算機輔助教學。
多媒體電腦教學它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能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材料,通過畫像、圖片、聲音等綜合性多媒體技術,帶給學生的是生動的、直觀的印象,而以往傳統(tǒng)的板書口授的形式則達不到這樣的效果。我們可以來比較一下:比如給同學們介紹前滾翻的技術動作時,如果用傳統(tǒng)的教師示范和口授、講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效果是不甚理想的。首先,在上課時,老師將完整的動作示范出來,然后進行講解、分析,所講的一切都較為抽象,在視覺上不能給學生一個直觀講解的感覺,讓學生不易理解,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難讓學生完全接受。反之,我在上課時采用了多媒體電腦教學,將前滾翻的整個技術動作借助教學軟件,通過畫面出現(xiàn)教師預先錄制好的示范動作、圖形分解以及將蹲撐--兩手撐墊屈臂--低頭--兩腳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團身滾動--枕骨、肩、臀部依次觸墊--抱小腿團身成蹲撐的文字解釋打印在屏幕上,結合課堂上的需要使畫面重復播放、講解,加上教師在課堂上的示范。這樣,學生在大腦中形成清晰完整地技術動作印象,練習起來更有勁,更積極主動,對動作要領更直觀理解,掌握技術動作更快。這也符合學生對直觀、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強烈認同感這一心理特征。又如:容易出現(xiàn)的易犯錯誤動作和糾正方法,我運用畫面展現(xiàn)各種錯誤動作的演示,學生通過認真觀看畫面,動腦思維。然后,教師仔細分析、講解產生錯誤動作的根源。同時,我還將一些優(yōu)秀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技術錄像剪接到教學軟件中,在上課過程插入給學生看,使學生對滾翻動作在運動中的應用有個初步認識,從而激發(fā)學習的動機,這樣對以后在室外繼續(xù)練習前滾翻動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局限,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往往較短,不到半節(jié)課就開始東張西望,開小差了,特別是在講解、分析某位學生的動作時,學生聽起來也比較模糊,精神也不集中。但是,如果讓他們看動畫視頻,那么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看幾小時他們都興致勃勃的,這是因為動畫鮮艷的色彩和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看完后印象特別深。因此,我們在多媒體電腦教學中可以借鑒動畫結合錄像的特性,使教學內容生動有趣,讓同學們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如:我在給同學上短跑課時,我可以把學生練習短跑的情況拍成錄像,然后,剪接到課件里,通過大屏幕的播放,學生一邊觀看畫面一邊聽老師的講解,哪個同學技術動作掌握得最好,跑的技術好最快。經過同學們的比較和分析,結論一目了然,將這動畫與錄像制成課件畫面展現(xiàn)在同學們面前,加上音樂。這樣,對學生來說就非常具有吸引力,并且產生興趣,以后練習更加努力,學習的效果也得到提高。
體育教學的基本特性是“以身體活動為主”,這就形成了體育教學在實施時與其它知識傳授類學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創(chuàng)新教育必須結合體育教學的特殊規(guī)律去組織教學。我們要認識體育教學的特點,把握這些特點,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體育教學是以身體活動為主的,因此活動量和生理負荷是最顯而易見的因素,但身體活動又并不只限于給人以生理上的作用,還兼有知識的傳授、技能的發(fā)展、情感的體驗等作用。在培養(yǎng)人格、促進學生的社會性、改善學習效果、增加運動樂趣等作用的認識和功能上得到充分發(fā)展。針對體育課中的個體差異大于文化課中的個體差異的特點,在體育學科的培養(yǎng)目標(為終生體育服務)和體育內容的相對可選擇性(例如同樣為健身既可以打籃球也可以打排球),因此,創(chuàng)新教育應給學生選擇的權利,這種選擇體現(xiàn)在內容、難度、量和學習方法等方面。
此外,現(xiàn)在的學生把知名的體育明星當作自己的偶像,具有意識地收集某些明星的資料、圖片。如果在多媒體電腦教學軟件制作中,將一些國際上的較優(yōu)秀的運動員的圖片掃描進去,再將運動員的簡歷輸入到軟件里。這樣,再向同學們介紹某位體育明星時,既有圖片資料,又有文字資料就顯得直觀、生動。同時,抓住機會鼓勵同學們要積極鍛煉身體,爭取以后也成為世界冠軍,為國爭光。
當然,多媒體電腦是輔助體育課教學的,不能過多的視覺材料占據(jù)同學們的思維空間和鍛煉時間,教師只要掌握好在課堂上“看什么”、“練什么”和“怎么看”的關系和尺度,引導學生學習運動技術理論和開拓知識面,對學生以后進行專業(yè)系統(tǒng)的鍛煉和訓練是大有好處的。
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充分利用體育教育自身的優(yōu)勢,轉化限制條件為有利條件,正視自己,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大膽突破,既尊重傳統(tǒng),也不要被傳統(tǒng)所拘束。既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也要創(chuàng)造適合本校實際的方法,使每節(jié)課都做到教法新穎,措施有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讓我們面向跨世紀的青少年,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新方法,每節(jié)課都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和特點,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適合自己的路。
一、重視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和抽象思維能力
數(shù)學概念是從客觀世界中直接或間接抽象出來的,其定義大多通過“展示(或具體操作)——抽象本質屬性——推廣到同類事物”得出。因此教師要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在暴露概念形成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在思維上親歷一個由具體到抽象、概括事物本質的認識過程。
如:在講授絕對值概念時,可借助數(shù)軸來給絕對值下定義。先讓學生畫數(shù)軸,并在數(shù)軸上標出+2,—2,0,+1/2,—1/2,這些數(shù)所對應的點,然后引導學生觀察這些點與原點的關系,啟發(fā)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距離”與絕對值的幾何定義對應起來,這就完成了由“具體操作實例(畫數(shù)軸)——抽象本質屬性(絕對值)”的過渡。此過程也從直觀上說明了絕對值的非負性(距離),學生對絕對值的代數(shù)定義就不難理解了,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了由形到數(shù),由具體到抽象的轉變,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重視揭示定理、公式、法則的形成過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歸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華羅庚說過:“學習數(shù)學最好到數(shù)學家的紙簍里找材料,不要只看書本上的結論?!痹诮虒W中,對于數(shù)學的定理、公式、法則的形成大致分成兩種情況,一是經過觀察、分析、用不完全歸納法,或類比方法得到結論,再尋求邏輯證明;二是從理論推導出發(fā)得出結論。因此,教學中應根據(jù)命題的形成過程所體現(xiàn)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有理數(shù)加法法則”一節(jié)的教學中,我不是讓學生生吞活剝的背法則,套法則去解題,而是采用如下研究方法:提出規(guī)定,在足球賽中贏球與輸球是一對相反意義的量,若規(guī)定贏球記為正數(shù),輸球記為負數(shù),比如贏3分記為+3,輸2分記為—2,兩隊在一場比賽中的勝負可能的情形,由學生全部說出并列出十多個算式,再根據(jù)兩加數(shù)的符號歸結成8個算式(代表8種情況);二是拋開實際意義,觀察自己得出并板書在黑板上的幾個算式,探索兩數(shù)相加,求其和的規(guī)律,并寫出來;三是全班同學交流、完善法制。到此,有理數(shù)的加法法則已經形成。在經歷法則形成的過程,也正一個是他們思維活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