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會來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最近,期貨市場幾大板塊的走勢對比明顯。基本金屬震蕩走高,但力度明顯不足;貴金屬在美股反彈的情況下。避險需求降低,走勢疲弱;而能源板塊強勢明顯,多數商品都在等待原油價格的進一步表現;農產品也在國家政策的支撐下有望延續強勢。目前,業內比較看好農產品的走勢,短期內能源板塊也有望維持強勢。
近期,國儲收儲繼續做多農產品的意愿仍在加強。之前,投資者已經領教過國儲收儲在玉米價格上扭轉乾坤的力量。理解國儲進一步收儲的決心之大,對相關期貨品種的操作是大有裨益的。在剛剛結束的人大會議上,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仍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重點。
增加農民收入有著現實的必要性。首先,可保持農民生產積極性,維護糧食安全。第二,可刺激內需,啟動農村消費市場。第三,以有吸引力的價格讓失業的農民工覺得種糧有利可圖,減少農民工進城的壓力。第四,目前CPI持續回落,甚至出現了負增長,這個時候推高農產品價格,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不會有通漲的壓力。
增加農民收入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直接補貼,好處是公平且不會對市場價格產生剛性沖擊;另一個就是直接入市收購農產品,雖然操作簡單,但對市場價格沖擊明顯。從溫總理的報告中可以看到,增加政府儲備,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仍是未來讓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
政府推高糧價有現實的需求和有利的條件,并且明確表示要順價銷售,因此,國家托市行為將對農產品價格產生深遠影響。預計本年度我國玉米供大于求2000萬噸,但國家分4批計劃收購4000萬噸玉米,令玉米的供需在短期內發生逆轉,玉米價格從2008年12月中旬到現在上漲了接近20%。大豆方面,政府的收儲不但支撐了國內豆價,也對國際豆價形成有力的支撐。中國的進口增加,成了COBT大豆市場的重要炒作因素,到目前為止,本年度中國累計購買美豆1452萬噸,同比大增52%。
除了白糖外,其它期貨農產品的基本面近期相對平靜,此時,外部市場原油、美元、股市的影響力將增大,并將持續到4月中下旬北半球播種前夕。然而前不久原油價格以近乎癲狂的狀態波動,甚至單日漲跌接近10%,卻一直對其他商品產生的沖擊不大,這主要是和原油價格的運行特點有關。
原油現貨合約價格自2008年12月19日創出32.4美元/桶的低位后,再也沒有跌破這個位置,最高也僅僅輕微超過50美元/桶。由于震蕩格局明顯,原油價格在有效打破這個區間以前,以橫盤的形式在區間內左右大幅擺動,對市場的影響力下降是必然的。不過,原油價格一旦有效升破50美元,桶的關鍵位,其頭羊作用將再次顯現,從近期價格的表現看,我們傾向于認為原油價格將升破上方阻力位。市場本來預計歐佩克減產,但維持產量不變依然被視為利多,說明市場心理悄然發生了變化,原油價格的強勢將為能源類產品和植物油等農產品增添利多因素。
美聯儲宣布半年內購買3000億長期債券,造成美元暴跌,預計美元的跌勢在短期內不會扭轉。若美元長期下跌,對所有商品的利多不言而喻。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日元近期整體走勢偏弱.與美元一樣,2008年7月以來日元的升值正好和商品價格暴跌重合。如果日元、美元同時走弱,其疊加效應對商品的利多將更大。
就在人們都熱衷于談論中國公有云市場“狼來了”,混合云將成為市場主流的時候,一直“潛行”的私有云市場也開始爆發了。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這份報告把私有云從幕后推到了臺前。據稱,這也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第二年私有云的調查報告。將近800億元的大蛋糕,應該有很多人想分一杯羹吧!
這份私有云報告得出的幾個結論挺有意思,在此分享一下。
首先,私有云人氣大漲。報告顯示:用戶對于私有云的接受度大幅提升,接受調查的2873家企業中,已經采用云計算的企業有1286家,占44.8%,較2015年的19.4%有大幅提升,特別是私有云的部署與應用提速,私有云占云計算應用的比例增長8.9個百分點。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已經完成了基本的服務器虛擬化、存儲虛擬化工作,接下來過渡到私有云順理成章。
其次,安全性強是企業選用私有云的最主要原因。調查顯示,安全性強取代可控性強成為用戶選擇私有云的第一要素,占比高_64.0%。私有云的采用給用戶帶來了明顯的效益,比如IT運行效率提升、成本降低、運維工作量大大減少等。接受云,并不意味將一切托付給云就萬事大吉,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還是要把對數據和應用的控制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因為如此,安全性、可控性一直是用戶上云之初最擔心的問題。
近90%的受訪企業認為,云服務商需要具備相關資質。企業對互聯網安全等級保護(74.4%)和可信云(58.3%)的認可度最高。安全、可信是企業用戶對于云服務商的硬性要求。
再次,超過半數的企業選擇將云的運維服務委托給私有云服務商和第三方服務商,而選擇自主運維的只占兩成左右。這一結果與調查的另一組數據得到了相互印證。談到私有云面臨的主要挑戰時,35.4%的企業表示,私有云運維功能不完善是首要問題。
中搜搜悅可以在搜索里以關鍵詞進行分類,做到個性化定制信息,比如鍵入李娜,進行首次區分之后,選擇網球李娜,中搜可以做到只抓取網球李娜的信息,而過濾掉其他同名李娜的信息,這樣龐雜無關的信息沒有了。中搜甚至可以做到清晰地告訴你所搜人物與其他人物之間的關系,比如配偶資料、緋聞男友等。這些信息還可以方便地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也可以分享到中搜搜悅的朋友圈。
打開中搜搜閱App,里面有“我的訂閱”,通過它可以訂閱很多以興趣命名的圈,比如搏擊、美女等。中搜抓取信息之后,獲取的全部信息,可以自定義頭條、按興趣分類形成興趣圈,每天可以做到關注信息的自動推送。
陳沛說,中搜想成為超級開放平臺,合作方可以把流量帶進來,中搜也可以把流量分發出去。這對一些功能簡單的App有替代作用,一些公司可以直接在中搜開一個號,而不用再另外建App。
比如,一家媒體可以和中搜合作,可以像在微信里一樣設立一個訂閱號,把內容放進去。甚至在任何垂直領域,中搜都有納入功能。
陳沛表示,搜悅是不同于百度的新一代智能搜索,其后臺實現是由機器加人工。一般搜索引擎算法做不到這一點,為此他不惜成本雇用了近2000人,其中500名技術人員。
在上一輪與百度的競爭中陳沛落敗,原因是搜索公司架構在慧聰下面,沒能調動足夠資源跑贏百度。陳沛在搜索行業做了18年,一直憋著氣。此番在移動端卷土重來,他帶上了人工部隊。作為自稱掌握搜索技術排在全國前五名內的人,陳沛認為機器加人工是最優的,是第三代搜索引擎的代表,單純人工和單純機器都做不到精準化搜索。
中搜搜悅里還內置了消息功能,界面和微信界面有些像,也可以實現微信的即時通訊功能,同時把微信社區功能也內置進來。中搜搜悅的發現按鈕里,裝有中搜虛擬幣,為未來更大范圍內移動支付做好了準備。現在一些公共場所擺放的優寶自動售飲料機器,可以通過中搜的虛擬幣購買。當然,中搜搜悅里還有電子商城淘寶、大眾點評網、地圖導航等功能,甚至還有手機游戲。
這些構成了中搜生態系統。陳沛說,生態系統構成后,將不僅僅是中搜和百度進行競爭,而是加入中搜的所有公司一起和百度競爭。“這樣才有可能贏得與百度的下一場移動戰爭。”不過,這也使得中搜看上去成了大而全的App。那么,其突破優勢在哪里?或者說,中搜的邊界在哪里?陳沛表示,中搜的核心是信息搜索。即便游戲分發很掙錢,陳沛目前也沒有突進這塊業務。“我們看上去做得很多,實際上專注于用戶信息獲取。”
目前,中搜已經很受資本市場追捧。如今證券市場可能試點公司上市注冊制,如果能實行,新三板將成為真正的納斯達克。因此,戴著高科技光環的中搜,成了新三板“網絡第一股”,市值已突破23億元。
中搜當前的收入來自與昆侖決這樣的一些公司的合作。根據合作的深度不同,收費不一。云服務收費是10年100萬元。以后,中搜會和合作公司分成其在移動平臺上的收入。
夏天的傍晚,吃過晚飯,我來到了樓下的大操場上找我的小伙伴去玩。
忽然,天空烏云密布,好像快要下雨了。這時,天空中出現了許多蜻蜓,他們的顏色有深有淺,非常可愛。我真想捉一只,可一想起老師說的話:“要保護蜻蜓。”又覺得不應該捉蜻蜓。真傷腦筋啊!
可我實在抵不住這美麗可愛的蜻蜓的誘惑,從操場的墻角邊拿起一把掃把,用來一打。雖然我的技術不算高,可是因為當時蜻蜓很多,有一只蜻蜓竟然真被我的掃把打到了地上。我一看,他只是翅膀受了傷,所以要想起來飛,還好我及時抓住,不然,他早飛了。我仔細的瞧了瞧,蜻蜓有倆個大眼睛,腹部又亮又綠的,倆只翅膀透明,輕輕顫動,一對前腿使勁的蹬。
這時,有一只蚊子飛到了我身上,我急忙一拍,蚊子當場就死。我看看手中的蜻蜓,決定讓他飛走。當我把雙手張開,想讓蜻蜓飛上天空的時候,他卻趴在我的手上一動不動,我仔細一看,原來它的翅膀被我捏歪了。我想幫他飛上天空,他卻掉上了地上。這時,不知從哪冒出一只大公雞,不斜不偏的啄在蜻蜓身上,把它吃了。我非常后悔,可后悔還來得及嗎?
A:我從莫斯科國立交通大學畢業后獲得了中國政府獎學金,所以就來這兒讀書了。今年是我到中國的第二年。
Q:您認為“一帶一路”對自己的國家有何影響?
A:俄羅斯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是中國關鍵的合作伙伴。“一帶一路”構想的核心是區域一體化,是沿線國家結成利益和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戰略首先與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實現了對接。
俄羅斯和中國的能源合作有著很大的市場潛力,根據2016年的數據,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是第二大石油消費國,而俄羅斯是世界數一數二的能源生產大國。從國家的地理位置看來,相比其他能源供應國,比如非洲或者歐洲,俄羅斯有極大的地緣優勢。能源合作既是雙方戰略合作獲益的結果也是戰略合作實施的工具。從這個角度講,“一帶一路”戰略對俄羅斯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
Q:據您所知,“一帶一路”讓您的國家發生了哪些變化?
A:基礎設施滯后是制約俄羅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俄羅斯一直在大力倡導跨歐亞大通道建設,目的就是為了提升俄境內的基礎設施。“一帶一路”為俄羅斯經濟和交通系統發展帶來了機遇。莫斯科到喀山段的高鐵建設已經并入俄羅斯鐵路交通未來發展計劃之中,770公里的鐵路建設將成為俄羅斯同中國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跨歐亞大通道建設方面合作的第一步。
另外,金磚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將為受資金短缺所困的俄羅斯帶來機遇。
Q:請結合自己的專業或者經歷,談談你如何看待中國的“一帶一路”。
A:我的博士研究的是綠色城市發展,我覺得“一帶一路”建設中要注意對中亞生態環境的影響。中亞生態環境問題與中國西北地區有很大的相似性與相關度,同時還存在核污染、生物污染、工業污染、人口過快增長等問題,已成為制約該地區發展的重要障礙。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環境壓力、空氣的跨國污染、水資源破壞、人口膨脹和資源消耗量飆升等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區域可持續發展。如果開展“一帶一路”戰略時,使用對環境安全無害的技術是非常有利于營造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的。
另外我認為,“一帶一路”有利于打造和諧包容的人文環境。不同國家、文明、民族、個體之間深入的溝通交流,對于維系良好的合作關系、增進相互理解信任具有重要意義。
Q:您是如何來交大讀書的?
A:本科我在吉爾吉斯斯坦學的是中文專業,2015年我獲得了孔子學院獎學金,我所在的國家為我提供了來中國旅學一年的機會。我在交大讀了一年的語言班后,又通過來華網站申請了旅游管理專業的碩士,并且獲得了中國政府獎學金,目前我是一名研一的學生。
Q:據您所知,“一帶一路”讓您的國家發生了哪些變化?
A:“一б宦貳筆敵幸院螅很多中國的企業到我們國家投資。去年暑假我回國的時候就感覺到有很多中國企業在我們國家開展活動。“一帶一路”讓我們國家的旅游業得到了一次難得的機會,這兩年我很明顯地感覺到,去我國旅游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了。我身邊的朋友親人們也跟我說過很想來中國旅游。
Q:“一帶一路”對你自己個人有沒有影響,比如說工作、學習什么的?
A:我覺得“一帶一路”給我們這些既會漢語、吉爾吉斯又有旅游專業知識的人帶了很多機會。我將來想要在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之間做貿易。
關鍵詞:綜藝節目;創新;元素
《爸爸回來了》的節目也是了韓國名為《兩天一夜》的親子類節目,使得中國熒屏上的親子類節目的形式終于有所突破,雖也是展現爸爸和孩子之前的情感交流和相處,但是卻不同于《爸爸去哪兒》中大家一起外出旅游培養感情的模式,而是以明星爸爸與孩子的相處為主線,錄制各自家庭的日常生活。如此一來不僅能讓觀眾感受爸爸和孩子之間的相處,同時也可以讓大眾了解到明星的日常生活,使得節目生活化,純真紀實的方法讓人感覺更為親切。
那么該節目中是如何做到純真紀實效果,讓人感覺貼近生活的呢?首先自然是拍攝的主要取景地都是在各家的家中,如此一來就已極大增添了節目的可看度,觀眾們既可滿足一覽明星住處之好奇心,又可以分享著明星家庭一天的生活。從清晨的蘇醒到一家人歡聚餐桌,從公園游玩到午間小憩,從趕通告到觀看滿天繁星相擁入眠,無一不展現在觀眾們的面前。再者是在節目中,爸爸時常會帶著孩子去探望自己的親戚朋友,他們的加入大大地增添了生活化的情景和真實化的內容,能夠讓人不僅停留在爸爸和孩子的接觸上,同時也可以讓觀眾們了解到孩子們是如何與爸爸之外的大人進行溝通和相處,豐富了觀眾的觀看內容。
第三點是從拍攝錄制手法上體現的,可以看到室內幾乎是無拍攝人員出現在畫面當中,大多數的機位都是提前調試好,從節目畫面中鏡頭的切換中可以看到節目組也是設置了多個角度進行拍攝。而對于有些空間內無法擺設預設機位的家庭,拍攝人員也會做相應的“掩護”,如甜馨家中的攝像人員就是隱匿的搭設在帳篷里面。而對于外景拍攝時,節目組也會將攝像機搭設在頭盔上、玩具車前、駕座椅后等等。同時也可以注意到節目組會拍攝備用空鏡,以先聲入鏡的方式去更加真實地還原生活情景,比如奧莉“啊”的一聲,節目組會先拍一個樓房的外景配上后再切入到奧莉的家中。
要說到節目為何能如此熱播,我想除了節目形式的創新、拍攝手法的真實外,必不可少的一點應該就是后期制作了,而后期制作中的字幕部分更是靈魂部分。甜馨啃腳丫子前的一個微笑被貼上“神秘的微笑”標簽,瞬間講整個情節銜接的幽默氛圍提到新高度;鄭鈞沖好牛奶后試探了一下溫度的細節也被字幕組抓住,配上字幕“貼心的爸爸還摸一摸溫度(愛心符號)”,瞬間爸爸的暖心程度也被放大;甜馨的毛巾包頭裝扮更是被字幕的腦洞大開玩壞,被腦補成了俄羅斯套娃;除此之外“馨爺范兒”“嗯哼大王”此類的外號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字幕組的存在就好似有人在和你共同分享節目樂趣一般,他們對人物內心獨白的腦補也成了節目中的一大閃光點,就好比爸爸下廚的鏡頭,如若失去了字幕組的配字必定會變得索然無味。
同時,后期制作中的對搞怪動作和神態的箭頭指示標和搞怪畫面的特技效果制作也是讓人在感受拍攝生活化的同時,感受到了綜藝節目帶來的樂趣所在。節目還有一個特色部分即是每次爸爸和孩子外出到一個地方游玩后,就會以照片呈現的方式滾動播放并配以節目組對爸爸和孩子這段旅程的溫情釋義,從而也令人在感受樂趣之余也不忘感受親情的溫暖。
有時候,突然覺得心情煩躁,看什么都覺得不舒服,心里悶的發慌,拼命想尋找一個出口。
有時候,發現身邊的人都不了解自己,面對著身邊的人,突然覺得說不出話。
有時候,感覺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曾經一直堅持的東西一夜間面目全非。
有時候,突然很想逃離現在的生活,想不顧一切收拾自己簡單的行李去流浪。
有時候,別人突然對你說,我覺得你變了,然后自己開始百感交集。
有時候,希望時間為自己停下,做完己還沒來得及做的事情。
有時候,想一個人躲起來脆弱,不愿別人看到自己的傷口。
有時候,突然很想哭,卻難過的哭不出來。
有時候,夜深人靜,突然覺得不是睡不著,而是固執地不想睡。
有時候,走過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就想起一個人的臉。
有時候,明明自己心里有很多話要說,卻不知道怎樣表達。
有時候,覺得自己擁有著整個世界,一瞬間卻又覺得自己其實一無所有。
真的只是有時候,明明自己身邊很多朋友,卻依然覺得孤單。
有時候,很想放縱自己,希望自己痛痛快快歇斯底里地發一次瘋。
有時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丟的無影無蹤。
有時候,心里突然冒出一種厭倦的情緒,覺得自己很累很累。
有時候,看不到自己未來的樣子,迷茫的不知所措。
有時候,發現自己一夜之間長大了。
有時候,聽到一首歌,就會突然想起一個人。
有時候,希望能找個人好好疼愛自己,渴望一種安全感。可當那個可以疼你的人出現的時候,你卻偏執地退隱。
有時候,別人誤解了自己有口無心的一句話,心里郁悶的發慌。
有時候,被別人傷害,嘴上講沒事,其實心里難過的要死。
有時候,常常在回憶里掙扎,有很多過去無法釋懷。
有時候,很容易感動別人的關懷,有時候卻麻木地像個笨蛋。
有時候,看著時間一點點流逝,任憑嘆息,自己卻無能為力。
其實,有時候,真的會想這么多。。。
1、手機里面有同步備份的話可以通過備份找回來,沒有的可以通過下面的方法恢復回來。
2、注意:手機格式化以后不能往里面存入新的數據,避免覆蓋不能完全恢復。
3、步驟:手機連接到電腦上--手機上操作root獲取存貯權限--電腦上安裝恢復軟件--工具打開選擇“U盤手機內存卡恢復”--掃描手機--掃描完畢現在圖像預覽--勾選出自己要恢復的數據恢復就可以了。
(來源:文章屋網 )
這是達雷爾?韋斯特在最近的研究報告《如果機器人奪走了工作會怎樣?――新興技術對就業和公共政策的沖擊》中講的一個小故事,“艾米”實際上是人工智能機器人。他說,機器人取代部分工作已不再是天方夜譚,而是當前現實。隨著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逐漸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未來經濟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人類勞動力。而在當前經濟模式下,醫療保險、退休金、社會保險等社會福利基本和工作掛鉤,那么被長時間排除在就業之外的人們如何獲取社會福利?達雷爾?韋斯特試圖創新地回答這一問題。
“藍領”崗位減少 “白領”岌岌可危
我們處于一個信息技術變革的時代。機器人、虛擬現實、算法、機器對機器通訊、3D打印、無人駕駛汽車……這些新技術都有廣泛的應用范圍,且能讓商業和個人生活隨之發生顛覆性變化。
機器人正在地球上“大肆擴張”。達雷爾?韋斯特的研究報告說,2013年,全球大概有120萬工業機器人投入使用,到2014年,這一數字已增至150萬,估計到2017年將增長到190萬。目前,日本的機器人最多,為306700,北美地區排名第二,為237400,中國排在第三,為182399,韓國和德國分別排在第四、五位。總體而言,機器人產業將在10年內增長3倍,從現在的150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670億美元。
機器人數量增長的同時,價格也在下降。以前,因為成本太高,工業機器人僅應用于汽車行業。近年來,機器人的平均成本已經下降。在亞洲一些重要行業,使用機器人的單位成本與使用人工成本相當,甚至更低。機器人現在已是一支充滿活力的勞動力大軍。
按勞動性質,機器人大概可分三類:工業機器人我們司空見慣,是自動化的延伸,如機器臂等;服務機器人是從事服務行業的機器人,既可端茶倒水,還會陪人聊天,甚至能撰寫新聞,操作金融交易;特殊機器人是指執行某種特殊任務的機器人,如中國登月車“玉兔”。
我們已習慣了機器人取代“藍領”工人的現象。可是,關鍵的問題是,未來“白領”的飯碗也可能不保。雖然工業機器人是最早出現的,但如今作為后起之秀的服務機器人卻正在冉冉升起。如果說,20世紀七八十年代,工廠里的“藍領”工人工作最沒保障的話,今天中產階級從事的“白領”工作也正在被服務機器人侵占。
德勤最近的一份報告預計,未來20年內幾乎近一半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金融投資顧問、會計和稅務專業人士、銀行和柜臺服務人員、文秘等中產階級通常喜歡的崗位,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在40%~95%之間。
避免“永久失業下等階層”誕生
新興技術迅猛增長的速度越快,對就業的沖擊也越大。今天,很多大型技術公司規模很大,但雇傭人數并不多。例如,谷歌公司的市值在3700億美元左右,大約雇傭員工55000人,僅是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在1960年代達到高峰期時雇傭員工數量的1/10。 目前,日本的機器人最多,為306700,北美地區排名第二,為237400,中國
排在第三,為182399,韓國和德國分別排在第四、五位。
機器人將如何影響就業?一般來說,存在三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機器人會奪走人類就業崗位,大量人員會失業。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勞倫斯就持此種觀點。他認為,如果當前趨勢繼續,今后一代人的時間里,1/4的中年人將分分鐘失業,未來如何提供充分就業將是世界經濟面臨的最重要挑戰。另一種觀點認為,雖然技術將導致一些就業崗位減少,但也會創造一些新崗位。例如,倉庫里的揀貨崗位可能被機器人取代,但是大數據分析、信息挖掘等新崗位會出現。長期來看,就業崗位的增減會趨于平衡。第三種觀點更為激進,認為當前的技術革命遠比不上之前的電氣革命。西北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戈登是此類觀點的典型代表。他認為,計算機和自動化所體現的技術進步遠沒有電、汽車、無線通訊等發明所起到的顛覆作用大,因此新技術不會對就業造成太大沖擊。
達雷爾?韋斯特引用美國勞工局和皮尤民意調查中心的數據,認為機器人將對就業造成較大沖擊。美國勞工局預計,從2012~2022年,美國將產生1560萬新崗位,相當于每年就業增加0.5%,醫療和社會救助領域的崗位增加最多,占新增崗位的約1/3,信息技術、制造業等領域將面臨崗位減少的局面。皮尤民意調查中心調查了1896名專家對新興技術影響的看法,48%的專家認為,機器人將顯著取代藍領和白領工人,其中很多還認為,這種情況將導致收入不平等增加,甚至社會秩序崩潰。
這正是達雷爾?韋斯特所關心的。他認為,如果技術進步導致就業崗位減少,勢必會造成一個長期找不到工作的群體。在醫保、退休金等社會福利一般依附于工作的情況下,政府必須考慮如何將社會福利覆蓋到這個永久失業的“下等階層”。
達雷爾?韋斯特提出了避免這一狀況出現的短期和長期政策建議。短期政策建議包括:第一,將工作和社會福利分開,建立普惠的社會安全網絡;第二,建立基本收入制度,基本收入不同于基本工資,人們無需勞動即可獲得維持基本生活的收入;第三,重新重視所得稅抵免政策,以此促進收入再分配;第四,建立終身學習和培訓制度,所有費用由政府承擔;第五,激勵志愿活動,既然經濟不再需要那么多勞動力,無工作的人可以為社區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