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民道德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有網友提供了這樣一幅照片:本來平坦的柏油路,被地震扭曲成波浪狀;更令人怵目驚心的是,一條巨大的裂隙沿道路中間線,刀削般齊整整裂開,旁邊是幾名工作人員,似乎在測量什么。
這名網友評論說,“日本地震幾小時后,當地路面養護小組就開始測算破壞情況。看到這路基斷面,辛酸而詫異,在這場大沖突中,這個國家在某種程度上已跑在了自然之前。”隨后,他解釋道,圖中這種斷裂,估計壓實厚度達到了兩米(國內要求壓實層80厘米);兩車道在施工時做了有效的隔離,沉降不連帶;瀝青層事故后保持連貫,可對比國內省道;其實我最吃驚的,是施工人員敢于站在破裂邊沿,這種對物、對人的信任,值得感動與深思……
隨后,有網友回應說,“修這路的人,身體里肯定流著道德的血液。”就此,網民們的話題又轉到了2月27日總理在與網友交流時,提出房地產商身上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的說法上。
如今,“道德之血”的討論范圍已擴大到中國的各個領域。
經濟學家許小年非常火爆地在微博上發言,對央企說:以全民的名義占有資源,卻從不給國民分紅,你們身上應流著公平的鮮血。你們身上應流著廉潔的鮮血。對滬、渝兩市說:收房產稅不走法律程序,你們身上應流著法治的鮮血……
一輪言語的混戰之后,人們發現,一些國人似乎開始面臨“道德血荒”。
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誰都不會承認自己身上沒有“道德的血液”,用什么辦法激活它使之通達流暢呢?回答這個問題,意義重大。實踐證明,一個國家具有高度道德文明,必將對其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不僅如此,社會成員道德文明的提高,不僅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科學而和諧地發展,更是一個文明社會的終極目標。我們不僅應該成為一個經濟大國、強國,而且中國人也應該成為文明人,中華民族應該繼續光大“文明禮儀之邦”。
面子是自己掙得的
從事地質工作的周穎遇到過這樣一件事:2009年夏季,她所在的課題組奔赴青藏高原考察,一位被稱為“老巴”的美國專家將與課題組同行,周穎臨時擔任起翻譯工作。讓她吃驚的是,老巴居然帶了如此多的行李:從藥品到服裝,從壓縮干糧到飲用水,老巴簡直帶了個小倉庫!周穎笑著對他解釋,用不著帶那么多東西,山上的基地里存儲了很多物資,即便缺什么,也可以在當地購買。但是,老巴還是執拗地帶上他的“倉庫”出發了。
一上高原,年屆七旬的老巴頓感身體不適,周穎取出隨身攜帶的“高原康”請他服用,卻被老巴拒絕了——他只吃自己從美國帶來的藥品!隨后的幾天里,老巴顯得很不合群,大伙圍坐一起吃飯時,他啃著自己的壓縮干糧,給他一杯熱茶,老巴只是禮貌地抿一口,更多的時候,他還是喝自帶的礦泉水。
“不習慣我們的飲食嗎?”周穎疑惑地問道。沉默良久之后,老巴輕聲回答,“很喜歡中國菜,但聽說你們中國的食品很多都不合格。”周穎感到自尊被傷害了,一股怒氣沖上心頭,可是,她想張嘴反駁時,又沒了底氣——自己不是也被變質大米、問題奶粉、蘇丹紅、地溝油、瘦肉精、吊白塊嚇得心驚膽戰嗎?“難怪外國人會猜忌我們,因我們自己都不信任自己!”周穎承認,一直給孩子喝進口奶粉,因為對國產的不放心。“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周穎想知道答案。
其實,國外對中國的猜忌不局限在食品領域。2月23日,德國一電視臺的晚間節目里,將該國國防部長古滕貝格博士論文抄襲事件,生拉硬扯上了中國,稱國防部長是從“中國老師”那里學到了抄襲。
究其原因,除了偏見,還有重要一點,如今在國內,論文抄襲、學術造假愈演愈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09年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包括科研機構、高校、醫學研究機構和醫院工作人員在內的近半數科研工作者認為學術造假“非常普遍”。
不僅如此,在國外,飯店里大聲說笑的大抵是中國游客,奢侈品商店中對服務員呵斥的也大多是中國人,在旅游景點不守規則的人也往往都是中國人。近年來,數量陡增的中國游客除了給世界各國帶來了豐厚的外匯,也在公共場所和游覽景點催生了“請安靜”、“不準摸”等一系列中文提示語。
面子永遠是自己掙得的。
道德亦是生產力
“這堆游戲幣是最近兩天從票箱里發現的,那堆是假幣,這個現象一直在困擾我們公司,找不到解決的好辦法。”北京八方達客運公司的一位駕駛員正憤憤不平,有一次在車站,他從倒車鏡中發現一個乘客竟然在上車前故意將一元紙幣撕扯成兩半用。說起這些不文明現象,國內各地的報道中并不鮮見。正是乘客自身文明素質低下的原因,國外實行了幾十年的無人售票制度,在內地一些地方很可能被取消或推遲施行。由此,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到道德水平低下對生產力的制約。
西方一些國家超市和地鐵既沒售票也沒檢票,顧客自覺交款和買票。而這些事情到了中國,我們不僅要有足夠的管理機構,還要有足夠的人員,甚至還要動用保安和警察。這無疑增加了管理成本,而管理成本最終還是要分攤到被管理者身上。
茅于軾就少數存在的不合理現象指出:“(它們)妨礙了一個國家財富的創造、積聚,并造成已有財富的被浪費,最終結果導致國家貧血。”比如,中國的電話費高于許多發達國家,油價幾乎是全世界最貴的,憑什么?——就憑壟斷嗎?
顯然,按照經濟學理論推演,弄虛作假會造成某種程度的損耗,給那些真誠和善良的人們造成無謂的損失。因為一個人物質生活的豐欠,不僅取決于本人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絕對量,而且還取決于同一個社會中其他人的工作質量和效率。種種不合理的現實,不僅使勞動的成果普遍浪費,而且使個人生產潛能得不到應有的發揮。
“信心就像太陽一樣”。我們相信社會領域廣泛的道德,但對一些個別現象也不能掉以輕心。一個小小的病菌,也會侵蝕健康的肌體……
道德體系面臨轉型
“對于中國目前的道德狀況,我以為僅歸結為道德滑坡是太過簡單、表象和主觀了。”旅美博士夏昌奇認為,道德狀況的變遷不是單線性的道德水平漲跌,而是會出現道德體系的轉型,“克己復禮”是儒家道德體系重建的法門。
“關于道德是進步還是滑坡,其實在很多時代都以不同的方式產生過爭論,差不多每一個時代的人都覺得自己身處一個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的時代。西方思想史中基本上每個時代的人都說自己的時代道德消亡,但是沒有一個時代的道德真正地消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導檀傳寶表示,“盡管現在還有令我們焦慮的東西,我的第一個觀點是把它標志為:變化、發展、轉型,比消亡更合適一些。”
那么,兩位學者強調的“轉型”表現在哪里呢?
現實似乎給出了答案。在抗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以及大的旱災、洪災、低溫災害中,中國人團結互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行動體現著轉型;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上,無數志愿者付出的艱辛勞動也體現著,即便轉型時期,高貴的道德從未泯滅。我們不應過于消極。
而這些轉型所體現的核心原則應該是平等、互利、包容。正如夏昌奇博士所說,中國社會現在面臨的是“五千年未有之變局”,道德體系的轉型在所難免。目前的狀況是,“臣民道德”部分解體,但仍有根基;“公民道德”方興未艾,它的蓬勃壯大將為我們的道德血管輸入活力與能量。
因此,道德轉型需要我們去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的道德良知中應該有一塊神圣不可侵犯的領地,不是權勢,不是金錢,不是欲望,而是個體作為人的尊嚴。有了這種尊嚴,社會道德才有新的根基。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今年3月是全省第十一個“公民道德宣傳建設教育月”,為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扎實深入地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進一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鞏固“創優”、“創模”、“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成果,努力提高全局干部職工的文明素質,我局對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教育月”活動作了細致安排,并落實專人負責此項工作,積極參與縣委、縣政府和轄區組織的各種宣傳活動,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
二、認真落實,務求實效
根據縣文明委的安排,結合我局實際,我局認真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認真參加了縣文明委組織的集中宣傳活動,印發公民道德宣傳資料1000余份,接待群眾咨詢20余人次;
(二)認真開展文明禮儀大宣傳活動,組織全局干部職工認真學習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縣文明市民手冊》等思想道德教育資料,使全局職工充分認識到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宣傳的重要性,增強了全局干部職工提高文明素質和健康水平的自覺性。使大家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三)積極開展“創文明機關·做人民滿意公務員”活動,著力打造“廉潔勤政”的政務環境,引導全局干部職工牢固樹立文明意識、公仆意識、奉獻意識和服務意識,努力打造務實高效的機關形象;
(四)認真開展“禮貌待人·誠信服務”活動。要求系統內窗口單位認真開展“禮貌待人·誠信服務”活動,著力打造“規范一流”的服務環境,鼓勵組建窗口行業志愿者服務隊,努力提升群眾滿意度;
(五)大力開展“遵守公德·習慣文明”活動。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認真開展農貿市場規范建設和煤礦揚塵治理工作,著力打造“清潔優美”的城鄉環境;
根據區教育局《___在全區開展公民道德宣傳實踐活動___》【赤紅教字(__)__號】文件精神,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迎接自治區兩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的召開,鞏固文明城區建設成果,提高全區的公民道德建設整體水平,培育文明向上的健康風尚,我校___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道德實踐活動。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精心___,保證活動順利開展。
今年__月__日是全國第七個“公民道德宣傳日”,為進一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喜迎___成立__周年,我校黨委對“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高度重視,及時成立了領導機構,精心___,周密安排,召開專門會議對“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進行動員部署,并把此項活動作為加強學校黨建及少先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校形成了領導親自抓,分管教師協助抓,教師學生人人參與的良好道德建設氛圍。
二、創新形式,廣泛開展各項活動
我校在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通過___開展道德宣傳與道德實踐系列活動,廣泛宣傳《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斷增強全校師生的道德意識,為學生的健康發展筑牢思想基礎。
(一)召開座談會,___學習提高認識。
__月__日上午,我校主要領導___召開座談會,集中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援引吳大觀等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全校教師圍繞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為主題開展道德建設體會交流,使全體教師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深入到每個教師的心中。校長車立新強調,全校教師要以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日”為契機,大力學習宣傳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和高尚精神,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全校師生,借以大力弘揚好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大力倡導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大力倡導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尊老___、鄰里互助的精神。會上,校長車立新對“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作出具體部署,并要求全體教師注意收看__月__日晚8點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第___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頒獎典禮--《道德的力量》電視節目。
(二)制作道德標語牌匾,引導學校文明禮貌風尚
__月__日,校領導為開展好“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動員全校師生專門制作了《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八榮八恥》相關標語,分別懸掛于校內的醒目位置,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通過廣泛的宣傳,讓全校師生及全村居民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收到熏陶。
(三)___收看專題節目,真切感受道德的力量
__月__日___時,根據校領導的安排部署,全校師生收看了中央電視臺第___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頒獎儀式《道德的力量》晚會。按照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敬業奉獻、孝老愛親、誠實守信___類道德模范板塊,晚會采用播放短片、現場訪談、情景再現、歌舞表演等方式,生動展現了全國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和高尚精神,不僅深深打動了現場觀眾,同時也給全校師生上了一堂最生動的道德教育示范課。回到學校后,大家還在沉浸回味著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紛紛撰寫心得體會借以表達對道德模范的由衷敬意和高度贊譽,全校師生表示要以道德模范為榜樣,崇尚先進、學習先進,嚴于律己,爭做有社會公德的合格公民。
(四)召開主題班會,開展學習討論
__月__日下午,全校開展以“學習道德模范,文明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活動中,有各班教室帶領學生學習了全國楷模、英雄少年的先進事跡,也紛紛交流了自己的想法。通過此次主題班會,同學們表示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一定要明禮誠信,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小事做起,全面提升自身素質。本次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在全體師生之間形成了更強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通過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在全校營造了公民道德建設的良好氛圍,全校師生的公民道德意識有了顯著提高。今后,我校將認真總結活動經驗,將公民道德建設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積極引導師生以道德的力量催生文明行為,以文明行為樹立良好公民形象,以良好公民形象促進全面發展,爭取更好成績為建國__周年獻禮!
2021年公民道德宣傳日的活動總結
我局以提升道德水平,優化服務質量,推動水文現代化建設為主線,以“強化針對性、突出實效性、提升參與性、把握操作性”為原則,引領廣大水文干部、職工主動走進道德講堂,不斷修身律己,爭做文明表率,作了如下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推進了道德講堂陣地建設
1、不斷增強道德建設宣傳度。發揮水文網站作用。在___水文網、___水文網信息___篇,增強媒體宣傳影響。在《___日報、《瀟湘晨報》、《___晚報》、人民網、紅網、新華網等報刊發表新聞報道___余篇次。在新浪、騰訊上發貼,發博客___次、微博___次。
2、不斷建立道德建設激勵制。在全局范圍內深入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競賽獎勵活動,對在___德、樹新風方面獲得爭取榮譽獎、創新成果獎、理論文章和新聞報道獎均給予獎勵。
二、推進了道德提升工程建設
___學習___大報告,___屆___中、__中全會精神,學習___的一系列重要講話,___干部職工收看全省水文系統作風建設視頻會議、全省水文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視頻會議上的講話,開展“做群眾貼心人”、“入黨___為黨干什么”大討論,舉辦業務管理培訓班等。緊緊圍繞水文現代化建設目標,把黨員干部的思想統一到、力量凝聚到、精力集中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
三、推進了道德實踐工程建設
1、典型感召實踐。___開展“黨員先鋒榜”和“身邊好人”推薦評選活動,一批先進典型已高高樹起。在這支僅有七十多人的水文隊伍中,就有___名水文人的事跡被傳誦,“全國水利系統職工文化建設先進個人”xx、___省直工會勞動獎章獲得者——xx、“___市水環境監測技能競賽”第三名——xx等等都已成為我們身邊鮮活的榜樣。
2、獻愛送暖實踐。開展發善心,送吉祥活動,弘揚助人為樂、誠實可信、敬業奉獻、尊老愛親的道德風尚,好人好事倍出廣大黨員干部涌躍慈善捐款分別達___元。
3、“一對一”幫扶實踐。實施新老結對“一對一”道德養成工程。我局認領了雨花區華云社區的劉玉珍老人為幫扶對象,在積極幫助劉玉珍老一家解決生活困難的基礎上,向他們宣傳黨的好政策,引導他們克服思想消極畏難發愁等情緒,從情感上貼近他們,經常與他們交流,掌握思想狀況,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樹立生活的信心。引導幫扶對象家人加強學習,開闊視野,進一步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從學習上支幫助,幫助他們學好功課,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公益活動的開展,營造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推動了扶貧濟困、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關鍵詞:道德教育;法律支持;公民
公民道德就是圍繞公民權利義務關系,反映公民對待個人與國家、與社會、與他人關系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行為規范等。公民道德教育的實施可以極大地提高人們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感,強化人們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法律制度的認同。法律與道德教育息息相關,公民道德教育離不開法律的支持。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必然性
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從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穩定來說,法律具有重要作用。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加強道德教育,運用法律的手段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公民道德教育需要法律的支持。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是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
道德教育是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重要內容,是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社會文明呈現出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為道德教育邁出了新的步伐。但是,目前道德教育存在著許多問題,在某些地方和某些領域還存在著道德淪喪、是非混淆和極端個人主義等現象。這些問題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必然損害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損害社會發展的大局。當前,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必須在法律的支持下,大力加強道德教育。法律作為規范化、制度化、客觀化、權威化的社會意識,對道德教育有著強大的支撐作用。而道德教育通過法律的不斷支持,逐步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與法律相配套的道德體系,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二)法律支持是公民道德教育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的要求
道德規范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凝聚而成的,是一種軟性調節,具有明顯的非強制性特征。在一個充滿復雜利益關系的社會里,只有道德存在是絕對不夠的,社會需要另外一些約束機制來明確道德規則的內容和范圍,這些約束機制就是法律。法律以明確性、制度性和威嚴性彌補了道德教育的不足,它把基本的道德義務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下來,將其系統化、具體化、明確化,使道德原則成為易于遵循且帶有法律權威的廣泛行為準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道德規范的實現。目前,社會正經歷著多方面的變革。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局面,面對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的形勢,面對市場經濟體制帶來的某些負面效應,道德教育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這些問題的解決要通過立法活動使一部分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規范制度化、明確化,再通過司法活動使這部分明確化了的道德規范取得國家強制力的支持,以法律來推進道德建設。否則,沒有一個有效的約束與獎懲機制,公共服務意識無以確立,道德高尚者最終只能成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其結果或被同化,或歸于消亡,道德教育也就無從談起。
二、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表現與特點
法律和道德都是規范人們行為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和作用。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它對社會關系的調節,主要是以國家機器(警察、法庭、監獄等)為后盾,靠法律制裁這種強制手段起作用的。道德則是訴諸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通過教育的手段,形成廣泛的道德輿論及良好的道德環境,來增強人們的道德責任感,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覺悟。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表現
法律對道德教育的支持是在道德教育過程中,通過法律所包含的精神、規范、制度、環境、文化等內容,對人們的行為產生規范、引導、確認、限制或保障作用,來培養人們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責任感,建立與社會經濟相適應,與法律相配套的社會道德體系的社會實踐活動。法律對道德教育的支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法律直接把社會道德中最低限度的義務法律化,使之取得全社會一體遵行的法律強制;二是法律通過獎勵或懲戒等手段促進道德水平的提高;三是法律的實施過程也是對社會價值觀進行道德整合的過程。
摘 要:發達經濟體在社會轉型期間,社會問題頻出,這些在公民道德教育的上走過的彎路和經驗將對我國當前的公民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公民道德;自律;誠信
羅馬并非一日建成,公民道德養成并不能短時間養成。發達國家的良好社會公共秩序也是逐步形成的,在類似中國目前經歷的新常態下社會轉型時期,美德韓等發達經濟體社會也曾出現種種社會道德問題和危機。
在經歷了二戰血與火的洗禮后,德國在如何清洗法西斯對社會道德侵害,喚起人們優良品德和良知上做了不少努力和大量有益的工作。著名德國教育理論家鮑勒諾夫提出了“樸素道德”的新德育觀,告別否定一切道德的時代,向人們提出重建新道德,挽救德國的歷史任務。鮑勒諾夫認為,樸素道德具有自然健全性,是基于人類社會生活本身的,不在于搶占道德制高點,而是確立普通人的道德觀等。德育只有堅持培養樸素道德,才能為學生建立真正的高尚道德打好良好基礎。
公平與公正,對國家和社會有負責感,有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等等,這些都在德國道德教育規范中可以找到。通過這一套道德教育,有利于未成年人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遠離偏激和不良思想。德國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德育的目標應為塑造品格,品格對人的行為意識和精神狀態會產生重要影響,品格養成不可能與生俱來。德國人認為,道德教育應該陶冶人格與精神,注重培養責任感、互助精神,對善惡美丑的判別能力,培養民主和愛國精神。遵紀守法,克己奉公;了解公民的社會責任。德國拜恩州的社會科與歷史、地理、教育、社會、勞動、家政與經濟等科目結合,普及社會和國家的有關知識,發揮社會性和政治性教育作用,德國人從小培養成為承擔社會生活賦予責任的公民。
作為東亞較發達的經濟體,韓國歷來重視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教育視為國家存亡興衰成敗的根本。早在建國之初,韓國就在學校教育中開設了德育課,確立德育立國之本的首要地位。重視公民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教育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發揮公民道德教育營造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石作用。縱觀韓國歷次教育改革,不難發現其中的重要特征就是從不忽視道德教育。例如,1992年公布的第六次課程改革方案,設定目標為培養有主體精神、創造精神和有道德的韓國公民。為引領二十一世紀的信息化、開放化、國際化做好準備。韓國第七次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明確說明“為主導二十一世紀的信息化、全球化時代,必須培養具備自律精神和創造性的韓國人”。面對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韓國不會固守本國傳統文化,也不會盲目照搬照抄西方文化,拋棄本國固有傳統文化。結合本國國情,韓國對東西方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并創造性地發展本國的公民道德教育,既保持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傳統,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優秀成分,使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有機結合,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上世紀初生產力快速發展,美國社會物質財富迅速增加,維持了長達7年的“柯立芝繁榮(Coolidge prosperity)”。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中,美國的比重已經超過了48%,確立了強國地位。經濟迅速發展,放任資本的逐利性帶來的無序競爭和對社會責任的無視,教育改進滯后于經濟發展的腳步。經濟大跨越與社會生活與道德紊亂相生并發。美國民眾的消費價值觀發生了巨大轉變,消費主義道德觀和享樂主義生活方式成為社會主流。傳統的新教徒道德準則漸漸給忽視,適應新的社會環境的道德準則尚未確立,此時盛行的拜金主義和提前過度消費成了隨后的經濟大蕭條的導火索。
在凱恩斯理論的引導下,國家一直借擴大內部需求的宗旨,出臺相關政策,積極鼓勵民眾的消費行為也轉變為鼓勵人們積極消費和超前消費,享樂消費和炫富炒作自然會頻現。在經濟短時期繁榮時期,舊的道德秩序已經被拋棄和打破,政府并沒有引導新的社會道德秩序的確立,因此美國在“柯立芝”繁榮時期里,道德卻處于迷惘時期,政府道德建設與公信力建立成為了社會道德發展的重要問題。
20世紀初,美國受到了城市化運動的影響,城市人口已經突破5400萬,占總人口的51%。快節奏的城市化生活,導致了人員流動性大,人們相互之間交流少,利益關系強烈和工作壓力較大等現象。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會簡單粗暴地以消費能力來對其他人進行評判。在城市化的生活中,人員流動快,附近缺少熟悉的親朋好友。人們缺乏工作上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個人價值更直觀地體現在賺錢能力和消費能力的高低。在高度發展的企業里,管理更加嚴格,人們生活枯燥乏味,壓力山大,嚴重缺乏精神放松和自由。社會文化快餐化和娛樂化滿足了這一需求,流行音樂、快餐式綜藝影視娛樂業迅速繁榮。
美國在戰后受到了進步主義者前所未有的挑戰。戰前的美國人對于個人和公共領域的界定已經有了很清楚的劃分,美國人對于不同的領域需要建立相應行為規范有了普遍共識。戰后的美國人更加重視這一問題,認為宗教和道德應該屬于個人范疇,需要依靠家庭和教堂共同承擔,而不是學校來承擔。在這一時期,人們重視家庭教育而忽視學校的道德教育。
由于戰后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美國著力于發展經濟、軍事、科技,嚴重忽視了德育事業的發展,只傳教授學技術而不教授德育的現象在很多學校都很普遍,這也使得美國陷入嚴重的道德危機。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以智力開發和理工科技教育櫓饕目的的美國教育運動走到了盡頭,社會矛盾日益激烈,社會道德風氣日益惡劣,民權運動、女權運動等抗爭活動頻頻爆發。美國民眾開始為社會道德問題感到焦慮,家長強烈要求學校開展德育教育,此時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美國大多數學校都以學生道德教育為目的,開展各種德育活動,誠實、勇敢、公平、正義、尊重、自律、友愛等優良品質得以推崇。學校通過校內外彩旗、圖畫、標語等方式宣揚這些理念。倡導美國道德教育的人士認為,將德育內容滲透到每一門課程中,從各門課程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結合的德育內容,不僅學到相關課程知識,也可以教育學生明白其中的社會效應。
公民道德教育是為國家社會培養一批符合新時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現代樸素教育觀念讓普通民眾德育回歸到了做個合格的公民的本位,體現了道德教育從目標模糊化到清晰化的轉變過程。目前,我國正處在向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轉軌時期,道德價值觀念轉變,新舊利益關系、教育方式與觀念正處于激烈沖突斗爭時期。經濟新常態也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道德觀念作為支撐,不僅符合了新時期教育發展的特點,在某種程度上也發揮了一定的價值導向,保證了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世界各國在實施道德教育過程中都會積累一定的經驗和保留各自特色。盡管各國社會制度和文化歷史背景不盡相同,尤其東西方國家道德教育價值取向、教育方式也存在著明顯的差別,但是殊途同歸,具有道德教育規律的共性,具備可以相互借鑒的依據。
參考文獻
關鍵詞:道德教育;法律支持;公民
公民道德就是圍繞公民權利義務關系,反映公民對待個人與國家、與社會、與他人關系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行為規范等。公民道德教育的實施可以極大地提高人們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感,強化人們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法律制度的認同。法律與道德教育息息相關,公民道德教育離不開法律的支持。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必然性
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從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穩定來說,法律具有重要作用。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加強道德教育,運用法律的手段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公民道德教育需要法律的支持。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是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
道德教育是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重要內容,是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社會文明呈現出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為道德教育邁出了新的步伐。但是,目前道德教育存在著許多問題,在某些地方和某些領域還存在著道德淪喪、是非混淆和極端個人主義等現象。這些問題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必然損害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損害社會發展的大局。當前,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必須在法律的支持下,大力加強道德教育。法律作為規范化、制度化、客觀化、權威化的社會意識,對道德教育有著強大的支撐作用。而道德教育通過法律的不斷支持,逐步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與法律相配套的道德體系,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二)法律支持是公民道德教育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的要求
道德規范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凝聚而成的,是一種軟性調節,具有明顯的非強制性特征。在一個充滿復雜利益關系的社會里,只有道德存在是絕對不夠的,社會需要另外一些約束機制來明確道德規則的內容和范圍,這些約束機制就是法律。法律以明確性、制度性和威嚴性彌補了道德教育的不足,它把基本的道德義務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下來,將其系統化、具體化、明確化,使道德原則成為易于遵循且帶有法律權威的廣泛行為準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道德規范的實現。目前,社會正經歷著多方面的變革。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局面,面對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的形勢,面對市場經濟體制帶來的某些負面效應,道德教育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這些問題的解決要通過立法活動使一部分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規范制度化、明確化,再通過司法活動使這部分明確化了的道德規范取得國家強制力的支持,以法律來推進道德建設。否則,沒有一個有效的約束與獎懲機制,公共服務意識無以確立,道德高尚者最終只能成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其結果或被同化,或歸于消亡,道德教育也就無從談起。
二、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表現與特點
法律和道德都是規范人們行為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和作用。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它對社會關系的調節,主要是以國家機器(警察、法庭、監獄等)為后盾,靠法律制裁這種強制手段起作用的。道德則是訴諸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通過教育的手段,形成廣泛的道德輿論及良好的道德環境,來增強人們的道德責任感,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覺悟。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表現
法律對道德教育的支持是在道德教育過程中,通過法律所包含的精神、規范、制度、環境、文化等內容,對人們的行為產生規范、引導、確認、限制或保障作用,來培養人們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責任感,建立與社會經濟相適應,與法律相配套的社會道德體系的社會實踐活動。法律對道德教育的支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法律直接把社會道德中最低限度的義務法律化,使之取得全社會一體遵行的法律強制;二是法律通過獎勵或懲戒等手段促進道德水平的提高;三是法律的實施過程也是對社會價值觀進行道德整合的過程。
(二)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特點
法律的制定與實施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公民進行自我道德教育的過程。法律對道德教育的支持,不僅表現在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方面,而且還表現在表揚和獎勵先進,樹立先進典型方面。因此,道德教育的法律支持,主要是以法律自身高度的思想內容和崇高的道義精神,以它對人們行為的規范作用,來培養人們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責任感的。可見,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法律對道德支持的強制性。法律把社會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要求確認下來,使之具有法的屬性,成為法律上的義務,要求全體公民一律遵行,沒有例外,體現了法律對支持道德建設的強制性。第二,法律對道德支持的創新性。道德和法律同屬于上層建筑,各有其獨立的理論體系。道德建設的法律支持則是在理論上對二者的嫁接,是優勢上的互補而不僅是簡單的疊加和羅列,體現了在科學理論上的創新性。第三,法律對道德支持的先進性。社會發展到現階段,一方面多元的文化環境和思想意識使得社會環境空前活躍;另一方面,社會的良性運行對個體成員的道德要求越來越高,時代呼喚合適的制度和理論指導。道德建設的法律支持正好是社會所需,體現了社會的發展要求和先進性。第四,法律對道德支持的目的性。在法律實施過程中,通過肯定合法行為,表彰、獎勵先進典型,懲罰違法行為,打擊犯罪活動,可以教育人民遵守法律,改惡從善,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第五,法律對道德支持的辯證統一性。道德建設的法律支持體現了事物之間聯系的必然性。道德和法律雖是不同的治理手段,卻可以在道德建設的法律支持上達到二者的辯證統一。
三、法律支持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徑
道德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在堅持道德教育的同時輔以法律手段,強化法律的支持作用,結合道德的軟約束和法律的硬控制。
(一)在普法過程中宣揚和表彰高尚的道德行為
加強法治重要的是要進行宣傳和教育,只有當道德成為公民個人的自覺追求、內在需要和自主行為時,才能實現它特有的功能。因此,要通過公民法制教育把法律規范內化為個體的守法行為習慣,實現對個體行為的外在強制。在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機結合上,不斷增強公民的道德觀念。科學的法律宣傳有利于樹立崇高的道德觀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當前形勢下,各級政府要加強正面宣傳,表彰道德的先進典型,為廣大群眾樹立真實、感人的模范形象;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宣傳部門、新聞媒介要廣泛宣傳榜樣的先進模范事跡,并給予他們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激勵,以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道德環境。要利用各種形式,引導每個公民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積極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并利用法制監督機制,建立起隱性的道德教育系統,為道德教育提供保障。
(二)在立法過程中吸收和確認道德教育的規范
從社會的發展來看,道德是基礎,法律是主導。法律只有和社會倫理價值取向基本吻合,才能獲得普遍效力。因此,一部真正的法律必須體現和保障維系社會存在的基本道德義務。加強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把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直接納入法律規范中,依靠一定的強制力量來督促執行,這就使“法”與“德”交叉滲透、融為一體,使德治與法治緊密結合、相輔相成。只有在立法過程中吸收和確認基本道德規范,才能真正做到對道德教育的有力支持。
中國是一個有深厚道德基礎的國家,在以自然經濟為基礎、以宗法關系為紐帶的中國傳統社會的歷史演進中,逐漸形成了一套龐大而嚴密的道德文化體系。在這種倫理精神中,不乏作為中國傳統文明價值的合理內核。但不可否認的是,以往的倫理道德在現代社會中也具有消極的影響。法律能以國家意志的形式,對傳統道德的精華和糟粕作出明確的辨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可以說,法律在道德建設中表現出繼承、批判傳統與促進文明發展的統一。
(三)在執法過程中否定和懲罰嚴重違背道德規范的行為
良好法律的實施過程其實也是社會道德風尚的實現過程。通過法律實施來維護、促進道德風尚,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首先,對不符合法律要求的缺德行為予以否定甚至制裁。對整個社會產生警示作用。其次,道德的法律強制還表現為法律能為人們提供和保障行使道德權力的空間。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擁有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的道德監督和批評的權力。實施道德批評和監督要靠法律對公民權力的設置和保障來實現。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有道德教育是不夠的。道德的約束畢竟是一種軟約束,沒有法律手段作后盾,道德的作用常常會由于缺乏必要的強制力量而顯得軟弱無力。而且“人性”中總是有“自利”的因子,有“好聲色”的欲望,對那些沒有自覺性的人,對那些明知故犯的人,道德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必須強化法律對道德教育的支持作用。國家要利用法律的約束機制,通過公正執法、懲治違法和不道德行為來強化公民的守法意識,規范公民的守法行為。國家要通過嚴格執法,加大力度,嚴厲打擊危害社會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公共秩序和生活秩序。只有嚴格執法,打擊歪風樹立正氣,體現時代風貌的道德才能順利發展,才能為公民道德教育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從維護和保障社會的穩定來說,法律和道德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二者的作用又是不同的,不可相互替代。只有相互配合,雙管齊下,法律與道德才能既保持外在張力,又相互契合。公民道德教育只有與法制教育相結合,實現功能互補,才能相得益彰,使公民全面健康發展,社會穩定、有序進步。
參考文獻:
[1]社論.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N].人民日報,2001-02-01.
[2]李寧.德法同構:對社會治理方式的新探索[N].南方日報,2001-05-20.
[3]羅國杰.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N].人民日報,2001-02-22.
[4]郝鐵川.論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J].求是,2001,(3).
一、明確責任,認真宣傳
為切實搞好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社區高度重視,認真開展了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活動中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利用講座、設立宣傳欄、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廣泛宣傳,收到了較好效果。
二、分工明確、責任落實
社區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公民道德宣傳工作小組,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到個人把宣傳月的整體活動開展的深入到小區居民中。
三、以開展活動為載體,不斷豐富公民道德建設活動
1、9月25日上午,為倡導志愿服務,進一步傳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圍,社區組織黨員干部共計20余人,在社區開展“創建生態文明城市”衛生清掃活動。通過此次活動,讓黨員能積極參與志愿服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區創建“省級文明城市”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群眾文化 文化管理 公民道德 道德水平
一、創新群眾文化管理,提升公民道德水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
城市文化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門依據國家和所屬城市的方針、法律、法規,對城市文化事業進行規劃、組織、調控和監督的一種行政行為。而公民的道德水準是群眾文化管理的重要載體,公民道德水準的高低直接決定我國群眾文化管理水平質量的高低,對于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創新群眾文化管理,提升公民道德水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
二、我國群眾文化管理及公民道德水準建設的現狀
目前,我國在創新群眾文化管理,提高公民道德水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相應的精神文明的要求日益增加,針對這一點,我們組織社區文化、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同時國家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注重提高公民的道德水準,社會上組織起來的志愿者隊伍,在道德踐行中收到了實效。
盡管,我國在創新群眾文化管理,提高公民道德水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存在大量的問題:城市群眾文化建設的覆蓋存在著明顯的缺陷,真正的群眾建設主體得不到重視;資金籌集渠道單一,投入不足;工作隊伍結構不合理,人才匱乏;法律法規不健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創新群眾文化管理,提升公民道德水準的新途徑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推進,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不斷深化的背景下,群眾文化管理及社會公民道德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這些成果社會各界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群眾文化管理滯后,道德方面依然存在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等令人堪憂的問題。因此,我們應當創新群眾文化管理,提升公民道德水準,把傳統的圣人道德觀轉變為法治下的道德觀,加強外在約束,最根本的還要喚醒公民道德自覺,加強道德自律,使道德意識深入每個人靈魂深處。
3.1創新群眾文化管理,提升公民道德水準應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風氣
文化事業發展是文化前進的基礎,而群眾文化活動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責任重大,任重道遠。
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給群眾文化活動創造環境,提供足夠的硬件設施;培養群眾文化專兼職干部隊伍,找出群體中的帶頭人物,使得先進的文化得到傳播,不斷為社區文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要高度重視群眾文學藝術的創作,貼近社會生活,緊跟時代步伐,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
提升公民的道德水準,創新群眾文化管理,應動員全體人民,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3.2群眾文化管理創新,應著眼于對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民族民間文藝與群眾文化水融、密不可分。群眾文化吸收了民族、民間文化的精髓,包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形式和精華。今天,許多群眾文化活動的優勢,都來自于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鮮明的民族民間特色,濃郁的地方風味,為群眾文化提供了健康的思想內容和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實踐證明,群眾文化利用當地的民間文藝形式開展活動,最易為群眾所接受,最能受到群眾的歡迎。廣大人民群眾通過親自參與,才藝得到展示,心理得到滿足,情緒得到釋放,情趣得到提高,這是專業團體無法替代的,這也是民族民間文藝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最顯著的特色和優勢。民族民間文藝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凝聚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愿望,傳承著民間文化藝術的精髓,其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傳統教育,也是群眾文化活動最突出的表現形式。
3.3群眾文化管理創新,應落腳于對公民道德水準的提升
群眾文化對公民道德建設所具有的積極作用,是由文化與道德的內在關系所決定的。群眾文化反映道德實踐,推動道德進步,道德又為群眾文化灌注生氣,獲得價值的依據和內容,二者相互滲透、相互依托、相互促進,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穩步前進。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群眾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因此,當以群眾文化活動反映精神文明、道德風尚時,就應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不斷創新,用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先進文化,用飽含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內涵的先進文化,引導人民群眾自娛和娛人、自育和育人;用時代的、新穎的、進步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先進文化活動形式,吸引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使廣大人民群眾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心智得到啟迪,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振奮,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得到提高。
關鍵詞:公民道德;培養;方法
公民道德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既是人們行為的規范,反過來又是人們分析善惡的尺度、評價是非的標準。公民道德培養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全民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對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是道德培養的最佳期。要培養小學生的公民道德習慣,也要使他們能區分善與惡、光榮與恥辱、誠實與虛偽等。如果錯過教育培養的重要階段,很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甚至對他人和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那么,具體應該怎樣去培養小學生的公民道德?什么樣的方法才能最有效、最迅速地進行公民道德培養?筆者于2004年4月和7月對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13所小學的600余名學生進行了問卷測驗和訪談測驗。
一、自然和社會環境中公民道德培養方法的探索
(一)自然環境
環境潛移默化法。小學生的生態和環保意識很強,教師和家長要抓住小學生本身具有的這一優點,對他們進行深化教育。問卷結果顯示,39.6%的小學生認識到環境和生態問題應該引起人類的注意。43.8%的小學生表示要從自身做起。針對學生已達到的環境和生態問題上的認識程度,應采取:
(1)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教育。例如,表演短劇《請關注大自然》。讓小學生扮演森林中遭受傷害的動植物,并自編臺詞。讓他們知道大自然的痛苦心聲。(2)隨時進行口頭教育。(3)在學校或社區的宣傳櫥窗內設置環保專欄。(4)維護小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5)開展“綠色環保周”活動。(6)帶領小學生走出大門,用城市已遭破壞的環境和美好的環境教育他們。(7)買一棵小樹苗,和孩子一起種上,定期帶孩子去照顧它,讓孩子和小樹苗一起長大。(8)經常帶孩子到動物園,看到可愛的小動物,孩子會萌發憐愛之心。(9)多宣傳環保的重要性,曝光破壞環境的人與事。(10)每一個人都要保護環境,加大管理力度,盡量不要讓小學生看到破壞環境的丑惡現象。(11)組織環保和拯救大自然的志愿活動,吸引小學生參加。
(二)社會環境
1.樹立權利意識法。長期以來,社會各方面對孩子的責任與義務的教育太過成功,大大忽視了對權利意識的培養。訪談結果顯示,29.1%的小學生買到假冒偽劣商品不會要求退換。問卷結果顯示,平均有78.6%的小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會選擇犧牲自己,取悅他人。為了彌補對權利教育的缺陷,追求權利和義務協調發展,應采取:(1)老師和家長利用媒體和周圍發生的事情教育小學生。(2)生活中,大人以身作則,積極維護自我權利。(3)社會上的各因素各盡其職,激起小學生的權利意識。
2.重點時機培養法。各種重要的節日、紀念日,蘊藏著寶貴的道德教育資源。例如“五一”、“十二”;民間傳統節日、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紀念日。問卷結果顯示,在節日或自己的生日時,只有少數小學生愿意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大部分小學生只是在家里和父母過。建議老師和家長要帶領小學生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社會的相關部門也要多為小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以增加他們對國家、對家鄉、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陶冶道德情操。
3.愛國主義教育法。小學生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問卷結果顯示,80.1%的小學生對2002年中國足球出線懷有積極的態度,無論怎樣,他們都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以此良好狀態為基礎,應采取:(1)老師和家長要經常帶小學生參觀歷史革命紀念館等有教育意義的場所。(2)利用“七一”、“十一”等重要節日,開展活動。(3)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教育。例如,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讓小學生說說祖國好在哪里。(4)學校宣傳櫥窗內設置“祖國好”專欄,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向小學生展示祖國的壯麗與秀美。(5)進行國旗、國徽、國歌的教育。(6)利用新近發生的國際大事教育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