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南方建筑論文范文

        南方建筑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南方建筑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南方建筑論文

        第1篇:南方建筑論文范文

        參考文獻在某一程度上可以幫助作者提升論文寫作質量,引用著名的文獻資料,那么它的學術論點也是很有價值的,所以我們在寫作論文的時候不能小看了參考文獻,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室內裝飾設計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室內裝飾設計論文參考文獻:

        [1]張學彬3DSMax建模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應用與改革[J].中國教育改革與教學研究,2012.05:10-14.

        [2]新視角文化行,王玉梅,姜杰,況軍業adsMax2012/VRay效果圖制作實戰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1.

        [3]姜雨欣,宮藝兵,孫文《論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里應外合》山西建筑,2014.2.

        [4]石臘梅.論計算機繪圖教學方法的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13(03).

        [5]張春娥.數碼時代繪畫作品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5(01).

        室內裝飾設計論文參考文獻:

        [1]聶淼.淺談建筑室內裝修設計[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8)

        [2]張欣,李翠芹.室內裝飾設計和現代技術探討[J].美與時代(上),2010(08)

        [3]時溪蔓.淺談室內裝飾設計的要素和基本原則[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9(4)

        [4]陳明杰,張穎,李靜.淺談現代室內裝飾設計新理念.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9.4.

        [5]韓思杰,當今室內裝飾設計應考慮的幾個要點,南方建筑.2002.2.

        室內裝飾設計論文參考文獻:

        [1]呂斌.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運用[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8.

        [2]張蕾.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室內裝飾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理論,2009,06:53.

        [3]劉洋.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理論,2009(11):81.

        第2篇:南方建筑論文范文

        關鍵詞:歷史文化古村鎮;空間結構;形成原因;相關性

        一、歷史古村古鎮地理空間結構形態分布簡析

        作為鑲嵌在中國大地各個角落的古村古鎮,有著相同的共性,都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民居形式多種多樣,但又受歷史發展、地理環境、民俗文化等諸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它們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和不可復制性。從地理空間分布來看,中國古村古鎮可分成北方、南方和西部三大區域系統。北方多為平原地區,古村古鎮多分布在東北平原區、長城區、黃土高原區、華北平原區4個區域;南方系統分為長江中下游區、江南丘陵區、東南沿海區、西南區4個區域;西部系統分為北方牧業區、西北區、青藏區3個區域。由此可見我國歷史文化古村古鎮總體上呈聚落型區域分布。

        歷史文化古村在全國有兩個高密度區,一個是在晉中地區,另一個則是在皖南地區,這兩個古村聚集區素有“北晉中,南皖南”的說法,這兩地的人大多以經商致富,他們回鄉后便投資家鄉,興建宅地,以此來光宗耀祖。這兩個古村聚集區的形成是與當時經濟的發展有直接的關系。晉中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擁有23個歷史文化古村之多,民間故有“皇家看故宮,民居看山西”的說法。而皖南名村則包括安徽中南部、浙江大部、江西北部三大區域,這里有安徽宏村、西遞等典型徽派建筑聚集名村。其古村聚落的形成是歷史上晉商和徽商對家鄉大量投資與文化沉淀的結果,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古村的歷史文化。

        不同于歷史名村的商人投資建設家鄉的形成機制,歷史文化古鎮往往與古代交通格局和商品集散動力相聯系。歷史文化古鎮在全國也集中為兩大區域,一個是以江浙滬交界帶為核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該區域是歷史文化古鎮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江南古鎮大都分布在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擁有浙江烏鎮、南潯、同里、西塘、上海朱家角等為代表的江南水鄉古鎮。江南古鎮經過長期的經濟、文化發展,形成了一種介于城市和鄉村之間的人類聚居地和經濟與文化的交流地。江南古鎮是“小橋、流水,人家”的典型藝術載體,是江南魚米水鄉文化和絲綢文化的結晶,長期以來,它們形成了其它古鎮所無法比擬的獨特文化。

        四川盆地則是另一個古鎮聚集地。四川盆地古鎮以四川東南部平原及丘陵地區為核心,是巴渝文化及其社會經濟結構的集中體現。巴渝地區丘陵眾多、水系發達,成為聯系內陸地區與西南地區的水上運輸要道,在交通節點區位逐步形成交通樞紐古鎮。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國”以及“南方絲綢之路”之稱,長期以來濟較為發達。其建筑大多依山而建,故吊腳樓成為其獨特的傳統民居形式。擁有上里、羅泉、摩西、龍華、鐵佛、西壩等名鎮。這些古鎮的形成體現了山水兼容的巴渝歷史文化以及特殊地形所形成的建筑風格和民俗風情。

        二、古村古鎮空間分布的相關性探討

        古村古鎮是我國歷史文化長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特色鮮明的區域文化的典型載體。中國歷史文化古村古鎮的評選對當地旅游業的宣傳和經濟的發展起到帶動作用。在古村古鎮中,大部分地區的旅游業都較發達,如江蘇的周莊、同里、木瀆,浙江的烏鎮,安徽的宏村、西遞等,旅游業已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產業。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今天,重點推廣我國各地的古村古鎮參與國家級名鎮名村的評選,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但在今后的評選過程中應適當考慮旅游發展及環境保護問題情況,在以帶動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的同時,更要注重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經濟與旅游發展對古村古鎮的分布并無正相關關系,恰恰相反,現代經濟和旅游開發可能給古村鎮帶來相對的改變,行為不慎就會帶來一定的破壞性。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我們需要的是切切實實把文化特色融入到旅游中去,既要讓人們飽覽異域他鄉的名勝文化,又要滿足人們對異域他鄉的歷史風情、人文習俗的欣賞和了解,而非只是對古村古鎮輕描淡寫的觀賞。古村古鎮擁有濃郁的民俗風情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必須正確認識人文旅游資源的價值。為了古村古鎮所在地區的文化傳承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謹慎地保護遺產景觀,合理地利用古村古鎮文化,確立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共同開發的戰略,確保旅游業穩步發展和古村古鎮環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保繼剛,甘萌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變化及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學,2004,24(3):365 - 370.

        [2] 吳必虎,肖金玉.中國歷史文化村鎮空間結構與相關性研究[J].2012,7.

        [3]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著. GB,50357-2005.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范[S].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第3篇:南方建筑論文范文

        這一考古發現的報道一時間轟動海內外,引起了許多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因為這一發現,將意味著在已公布的夏商周年表的基礎上,把中國的歷史再向前擴延了一千年,上溯至炎黃時代,從此三皇五帝將不再是傳說的故事。完成這一艱巨而神圣任務的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隊長、陶寺城址發掘領隊何駑博士和他的隊員們。

        何駑是一個有著強烈事業心的人。早在湖北荊州工作期間,他就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所鐘愛的考古事業中。并通過發掘和研究,撰寫了《中國文明起源考古研究思考點滴》及《考古學研究與現實社會的互動》等50余篇有價值的論文。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后,隨著工作閱歷的不斷豐富,何駑越來越感到,理論來源于實踐,理論離不開實踐。他常給同事們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印證較大和深奧的理論,就必須到考古實踐中去,掌握大量的考古實證,只有到都城遺址去考古,才能發現大的更加有價值的東西。2002年,他受所領導委派,擔任考古所山西考古隊隊長及陶寺城址領隊,開始了國家科技部重點科研項目“中國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中的“聚落形態考古研究”工作。

        野外工作條件一般都是比較艱苦的,但這些對何駑來說似乎已經習慣了。他說,在野外工作,我不奢求什么,只要晚上有個住的地方,白天有個一日三餐就足夠了。他在陶寺一住就是四個春秋。作為領隊,經常是帶著隊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把自己的大本營就駐扎在陶寺村里,對他來說,最感到頭疼的就是農村的停電。因為近些年來,在臨汾市借產業結構調整的東風,又連續上了一大批企業,致使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一時很難得到緩解,因此,電力負荷缺額只有留給農村了。這樣一來,何駑和他的同事們就只能經常在缺電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了,即使是這樣,他也不會白白地讓自己的時間流失了。他總是白天在田野里搞發掘,晚上在燭光下或應急燈下讀書、思考、寫論文,經常一干就是十一二點。四年中,他又撰寫了40多篇有一定影響的論文。如《山西省襄汾縣陶寺城址發現陶寺文化大型建筑基址》、《陶寺文化遺址――走出堯舜禹“傳說時代”的探索》、《陶寺文化譜系研究綜論》、《陶寺:中國早期城市化的重要里程碑》都曾經在考古界和社會上產生較大的反響,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何駑的考古發現并確認了陶寺文化早期小城、早期小城南部貴州址,中期小城、中期墓地及大墓、宮殿區夯土基址和大型倉儲區等。他確定了中期大城面積達到280萬平方米,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史前最大的城址。2003年,他又通過鉆探發掘并確認了中期小城內的祭祀區大型半圓夯土建筑,總面積約一千四百平方米。其建筑形狀奇特,原為三層臺基,結構復雜。附屬建筑設施多,規模宏大,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陶寺文化的單體建筑。據推測,其功能與觀天象和祭祀有關,應是目前重要的史前建筑之一。何駑的發現,對唐堯時代在天文歷法上的貢獻進一步提供了佐證。

        根據何駑的鉆探發掘,陶寺遺址不僅有“王墓”、陶禮器、銅器、朱書文字,而且還有城垣、宮殿、祭祀區、倉儲區等。更重要的是還有中國最早的“觀象臺”,從聚落形態角度看,高規格的宮殿建筑、宗教建筑和與天文歷法有關的建筑設施,應當是“王都”級聚落所具備的標志性建筑要素。從這個意義上說,何駑所做的一切,等于認定了陶寺所具備的早期文明化社會的一些基本要素,印證了陶寺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顯現文明化程度最高的史前都邑聚落,陶寺是探索中華文明起源最重要遺址,陶寺文化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根源。

        何駑在事業上是成功的,也是令人嘆服的!但談起四年多的陶寺考古歷程,他總是感慨萬千。2001年秋,他來到陶寺后,首先了解了陶寺的遺址情況,挖了探溝,挖出了南城墻夯土。2002年,陶寺納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而他就是這個項目重點――陶寺遺址的牽頭人,具體挖掘工作從哪里下手,大家都在看領隊。他深感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但工作能不能取得實質性進展,他心里當時裹足不前。要有大膽的設想,還要有科學的態度。于是在茫然了二三個月之后,他決定先找早期城址,當時在大城中探出了許多小的城墻夯土,2002年就找到了早期小城。而中期城址的確認需要找中期大墓相匹配。

        在鉆探中,他發現陶寺城內東南方向少人居住跡象,應該與鬼神有關,鉆探發掘后發現有大墓,長五米、寬三米七、深七米,屬陶寺中期。同時在大墓旁邊發現有大建筑,他初步推測可能與祭祀有關,因為建筑只剩下地基部分,形狀像梯型建筑。輕易是很難弄清是什么東西的,鑒于作業難度大,當時,隊員就勸他別挖了,但何駑卻認為,對一個學者來說,發現了信息,而又因自己的疏忽,造成信息的丟失,這是對歷史最不負責任的表現,是歷史的罪人。他從小就養成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強性格,遇到事情總愛刨根問底。因此,2003年春天,他決定探溝看一下,結果一看是弧形的夯土墻墓,當時他就暗暗推測,這個建筑可能是天壇類建筑。他又主持向外挖,這時線和縫與東南方向相對應。但是不巧的是,不久,“非典”疫情就暴發了,致使這項工作停頓了。“非典”過后,他們又加快了工作進度,不久,十個觀測縫都挖了出來,對應東南方向的塔兒山。但這個建筑遺址原來究竟是個什么東西,何駑當時還是沒有完全弄清,猜測可能用于觀測日出。為了探個究竟,他求助于他的一個同學,這個同學是天文學史的博士生,他也推測有可能用于觀測。所有的縫應該都能交匯到一個點,而這個點就是惟一的觀測點,實際上是不是這么回事呢?同學建議,做實地模擬觀測。冬至時,隊員馮九生專門來到現場觀測,結果發現日出時,太陽并不在縫中,于是陷入茫然。何駑卻認為很可能是觀測點位置有偏差,該建筑應該還是有觀測冬至功能的。

        何駑的觀點一時在考古界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當時各種說法不一,質疑聲如汗水般涌來:“何駑所提到的觀測縫,是不是有意識的做出來的?”還有人說:“何駑的想法太離譜,年輕人對學術沒有科學嚴謹的態度,目前學術界很浮躁,想搞點轟動效應的人太多,何駑莫非是想制造爆炸性新聞由此出名。”……不管周圍的人怎么想,怎么講,何駑并沒有由此而沉淪,由此而懈怠,由此而放棄,他總是默默的說:“你們就看我最后的結果吧!”這就是何駑的執著,也是最為難能可貴之處,即使到了大年三十,他們也沒有停頓過觀測工作。這年最后一次觀測就是臘月三十,頭一天他們就去觀測,遺憾的是乘坐的吉普車也壞了,因為過年又已經沒有修車的工人,隊員馮九生他們只好自己動手修。除夕一大早隊員們就來到觀測點,在凜冽的朔風中,終于在東三號縫看到了日出,這使他再次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就更進一步增強了他繼續觀測研究下去的信心和決心。

        2004年初,何駑到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做一場學術報告,介紹了陶寺“觀象臺”的發現與觀測情況。當時著名天文學家和歷法專家陳美東先生指出,由于黃赤交角四千年的變化,導致今天冬至日出向北偏出縫外,何駑他們冬至觀測結果是正確的。四千年前陶寺人的確在東二號縫中觀測日出。這為證實何駑關于觀象臺功能的推測奠定了堅實的一步。但等到立春卻又觀測不到日出,這令他們很納悶。到三月下旬,大地回春,何駑又繼續開始了他的考古工作。同時,利用早上上工前的時間進行天文觀測。他這時發現,一個觀測點看不到所有縫,于是他提出在五十公分直徑范圍內有三個觀測點的假設。苦心人,天不負。谷雨時節,也就是這一年的四月二十日,恰好在東八號縫觀測到了日出。到五月中旬,經過與天文學專家溝通,專家提醒他觀測點不可能同時有三個。通過冬至和塔兒山的兩條觀測線交匯到一起,找到這一個模擬觀測點。

        2004年10月,等到把主體建筑挖出后,何駑把所有的專家請來,由于當時觀測縫沒有解剖,陶寺觀測點沒有發現,當時大家都對此事仍抱有疑問。后來發現有三個同心圓的陶寺觀測點遺跡,計算的點和原來古人做的點相吻合,更證實了何駑關于觀測功能的推斷。同年11月18日,何駑又請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和幾位天文學專家一起來到陶寺,天文學家初步認同觀測功能的推斷。但專家組還是說輕易不要過早地下結論,要注重用事實和證據說明問題。今年十月,何駑又請國內著名天文專家15人親臨現場進行論證,基本確認該遺跡是天文觀測遺址。而這前前后后的兩年中,何駑的付出卻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因為他的工作已經超出了考古專業范圍,涉足到了天文學的領域,可想而知,沒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沒有對事業的執著,不注重學習、研究、設想、推斷是很難有所作為的。

        2005年11月10日,世界頂極刊物《自然》雜志第438期刊登陶寺發現古觀象臺的消息。英、法、德、日本、波蘭的學者已表現極大的興趣。中國的天文學家更是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

        第4篇:南方建筑論文范文

        關鍵詞:戲臺建筑 祭祀 發展史 特征

        Abstract:Chinese opera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ts rich. The Chinese on both sid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remains in the ancient stage, it is used as a supporting opera culture building, also opera like means deep, concentrated many charm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Stag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s the carrier of ancient opera culture, living fossil is ancient opera culture "". A love of Theatre building based 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the stage building little problems, fieldwork in this paper,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roduces the origin, from the stage, focus on the stage of evolu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eriods of history stage change of contrast,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building history of.

        Keywords: stage construction; sacrifice; development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1. 戲臺建筑的起源與發展

        與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中國戲劇藝術起源于上古的宗教祭祀活動。宗教的祭儀樂舞演化出歌舞表演形式,宗教活動場所則演化出最初的歌舞場所--神廟戲臺[1]。

        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落后,極易遭到天災人禍的打擊。人們在面對這些不能被人力控制的疾苦、時疫、死亡等諸多問題時,都把希望寄托給鬼神天地、祖先亡靈,以求生生不息。因此,五花八門的祭祀敬神活動應運而生。而各種神廟祭祀形式,內容不外乎兩類:一是呈獻供品,二是獻演歌舞[1]。古時的歌舞獻祭,是神和凡人的精神交流。在那種大型聚集活動場景中,人們可以暫時放下煩惱苦痛,享受這一刻時歌舞帶來的精神洗禮。祭祀也由“敬神”慢慢轉為“娛人”。只有這時,人們才能不惜花費金錢而名正言順地得到文化娛樂[1]。這是歌舞祭祀得以廣泛傳播的內在因素。

        秦漢以前,戲曲還依附于寺廟建筑而不能獨立生存,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祭神獻祖。隨著它的影響漸漸擴散,在秦漢至西漢時期,戲曲表演不單單在人民生活中流行,也開始盛行于皇宮貴族之中,并成為上層階級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戲曲漸漸脫離對寺廟建筑的依附性,獨立出現在各個城市中,并且由開放場所逐漸轉變為室內場所。到了宋代,由于“里坊制”的廢除,城市形態處于一個開放熱鬧的時期,大城市中出現了各種技藝集中表演的瓦舍,內部有茶肆、飯鋪、書場、以及勾欄,觀眾需付費才能進去觀看。這個時候的戲曲已經發展成一種商業模式,戲曲演員不再作為公共表演而演出,而成為一種職業,并有了自己的固定模式和商業基礎。明清時期,戲曲的劇種、曲種、演出都達到鼎盛,各地區的戲臺建筑也競相精雕細琢,滿足人民日益發展的審美需要和視覺效果。清朝后期,由于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中華民族陷于水深火熱之中,戲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受到嚴重阻礙,許多優秀的劇種都流失,戲臺建筑也遭到破壞和毀滅,使戲曲文化一度受到打擊和衰敗。

        2.戲臺的發展演變

        “古戲臺”是指清末以前修建的有頂蓋的長久性戲臺[2]。那么研究戲臺,首先我們應明白,何為戲臺?是否是上臺表演的“臺”即為戲臺?是高于平地即可稱為“臺”?大眾普遍觀點是,戲臺即舞臺,是為戲劇演出而建的專門場所。我認為這種定義,沒有確切地將戲臺所界定的空間概念給講出來。

        在戲臺的固定化演變過程中,戲臺形制經歷了三個階段:露臺、戲亭到形制成熟的廟臺,并由四面觀慢慢向三面觀、一面觀演變。

        2.1露臺

        露臺之名,早在漢代就有記載。《漢書?文帝紀贊》曰:“(文帝)嘗欲作露臺,召匠人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為臺?”以“露”稱臺,是因為上面沒有覆蓋。所以露臺可理解為露天之臺。早時的露臺,一般都是在大殿前用磚石建造一方形臺子,和殿基齊高相連。發展到后期,和殿堂相連的露臺,進一步發展為獨立的形制,和殿堂獨立開來,成為與殿堂遙遙相對而設立于庭院中央的露臺,這就向戲臺的建制邁進了一大步。

        這時候的露臺表演形式,有學者認為還是觀者平視或俯視演出人員。這是因為中國封建社會等級尊卑關系中的“三教九流”,而戲子為下九流之列,所以就有《隋書?音樂至》里描述的“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為戲場。百官起棚夾路,從昏達旦,以縱觀之,至晦而罷”[4];也有學者認為觀者是平視或仰視演出人員,因為當時露臺的高度有限,觀者與露臺的距離也不遠,這就決定了觀者看演出的角度,或平或仰,但很少俯視。我認為,前者是從統治階級角度出發,而后者是站在勞動階級層面來考慮。但不管何種觀點,這都給我們透漏一個信息:古戲臺尚未明確劃分觀者和演出者的高度。

        漢代時期,露臺常是降神之所,用來招徠天神,為民間傳統的信仰建筑。唐代時期,露臺大量用于歌舞演奏,這在敦煌壁畫中俯拾皆是[5]。直到宋金時期,即使露臺已經廣泛分布于中國的北方地區,但露臺的功能始終是以祭祀為主,并不只限于歌舞表演。

        2.2舞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的詩句展現了“亭”作為單體建筑的可觀性:從高度上統領畫面的視覺中心,起到了良好的視覺效果。這為后世建造戲臺提供了理論依據。

        山西臨汾市牛王廟戲臺,是早期戲亭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戲臺。它獨立于庭院中,與其它建筑不相連,山門設在最南端,觀眾看戲,需繞過戲臺,戲臺屬倒座式,如果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不能同時修建戲臺和寺廟,這時,自然可先建寺廟,在寺廟前留下開闊的空間,待來日有了人力物力,再建戲臺,而不影響寺廟的完整性[5]。戲臺采用樂樓形式,為木構亭式舞臺,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墻,正面當臺口,無前后場之分。戲臺的建筑結構為“井”字形框架,頂部有單檐歇山頂或十字歇山頂兩種形式,是研究中國戲劇發展史的寶貴的實物資料。

        這一時期的戲臺還處于“亭”這個階段,后臺與前臺的功能沒有區別開來,內部裝修也簡單,整體色彩感也單調,而且也沒有完全脫離對廟宇的依附性。

        2.3成熟的戲臺

        明清時期,觀戲成為城鄉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戲場建筑形式的改進,觀演關系的發展,多發生在明代。[6]戲曲內容在后期發展為兩軍對打的場景,其所相應的戲臺也不得不開始擴大,前后臺有了明確的劃分,一些戲臺的后臺甚至比前臺規模還要大。此時的戲臺在不同地區衍變出各種類型的戲臺建筑。

        廟臺,即元代農村的戲臺,因為他們多與神廟相連,故稱之為“廟臺”。此時的廟臺,常以兩進院為主,坐南朝北,屋頂為單檐歇山頂。戲臺后設廂房,廂房常與山門相連,戲臺以屏風或屏門為隔斷,形成戲臺前后場空間,用樓梯連接。此時的廟臺不僅數量巨多,造型也精巧細膩,規模遠盛于前例,具有了很高的欣賞價值。

        草臺,農村臨時搭建的戲臺。農村在趕上廟會的時候,當地人民都會請戲班,用草席、竹竿或木竿,搭出一個將后臺、前臺看棚結合在一起的臨時建筑。觀眾看戲多為仰視,通常為一面觀。草臺可以搭建在陸上,也可搭建在水上,依稀額南方地區也搭在船上,形成一個流動的戲臺。

        茶樓,也可稱茶園,是清代興起的一種戲曲演出場所,即在茶園酒肆中設臺唱戲。開始的時候,這列建筑是以飲茶為主,看戲為輔,到后期卻成為專門的看戲場所。這類戲臺相對于草臺、廟臺的區別之處是,將表演場所放在室內,且觀眾的位置也有了明顯的等級之分。一般的觀眾坐樓下的散座,也稱“池子”,有錢的人家坐在樓上戲臺兩側的“包廂”。這類戲臺,觀眾看戲時三面圍觀。室內的戲臺對光線要求較高,演出的光線也由自然光變成人工光照,相當考究。

        3.演變對比

        “戲臺”,引用《中國古戲臺建筑史》[4]中羅德胤先生給出的定義,為“以戲曲表演為主要功能的有頂建筑”。這一概念,我認為,將中國戲臺建筑的發展、功能及空間都道了出來。縱觀中國戲曲建筑史發展,中國戲臺建筑在多方面都表現出各種演變形制。

        從屋頂形式上來講:由的露臺到歇山頂的戲亭,最后屋頂得到解放,各種繁復美麗的屋頂形式都被用與戲臺建筑,發展到后期卷棚、懸山、硬山、八角攢尖等等。在中國古建筑中,屋頂是建筑的第五個立面,其形式具有嚴格的等級制度[7]。明清時期,民居多以硬山為主,戲臺作為酬神祭祀的舞臺,其禮制等級高于民居,但又非官式建筑,因而戲臺不得采用廡殿頂。

        從戲臺裝飾上講:從最初少有裝飾近乎簡陋到繁雜裝飾極盡奢華。后期的戲臺,從講究實用的柱礎到雕刻精美的隔斷,從名人志士題寫的匾額到平仄協調的楹聯,從裝飾性極強的雀替到交錯復雜的藻井,把民間藝人的創造思維和藝術積淀都鐫刻在古戲臺一磚一石上。但是在這看似變化巨驟的面目之下,不變的一直都是是一個審美趣味復雜,藝術氣質對立,充滿矛盾的神廟戲臺:神秘與直白、典雅與庸俗、質樸與豪奢等等[8]。民居和神殿裝飾所表現出的不同藝術氣質和精神追求,源于宗教的神性和世俗的閑適,而神廟戲臺作為人神交流的工具和場所,成為人們這兩種情感需求的統一體。

        4.結束語

        戲曲,是中華文化精髓之一。它不僅是歷史故事的再現和重演,同時它本身也是一部歷史。戲臺,是戲曲的載體和活標本,隨著戲曲的誕生而誕生,也隨著戲曲的發展而發展。戲曲,在繁華落盡、燈光暗淡之下后,使人們帶著意猶未盡的心情離開,而戲臺建筑卻始終留在原地,等著下一場節目的盛大演出。它本身所蘊含的人們對神靈的崇拜、敬畏,慢慢發展成為古人自娛自樂的精神寄托。這之中,戲臺的演變,發展、繁榮、衰敗,都伴隨著它建筑本身的一層層加工、雕琢、修飾,發展成為今天成熟的戲臺建筑,在中國建筑史上成為特色鮮明的單體建筑。既是研究中國建筑史不可或缺的歷史資料,更是我們值得保護、研究,發揚光大的中國建筑文化。

        參考文獻:

        [1]高琦華.祭祀樂舞與神廟戲臺[J].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09,(8):1-3.

        [2]田雪鷹.承載民族精神與情感的古戲臺[J].中國社會科學學院報.2008,(3):1-5

        [3]喬忠延.山西古戲臺[M].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第一版.2004.

        [4]羅德胤.中國古戲臺建筑[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5]高琦華.戲臺考究[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03,(6)

        [5]薛林平,陸鳳華. 山西寺廟戲場建筑研究―――戲臺位置剖析[J].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21-48

        [6]薛林平,王季卿. 山西明代傳統戲場建筑研究[J]. 同濟大學學報.2003,(3):10-11

        [7]潘谷西.中國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第四版.2001

        [8]徐力凡.明清古戲臺建構的裝飾性與南北對比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2013(5)

        [9]林然.福建民間信仰建筑及其古戲臺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2007(6):5-9.

        [10]薛林平.湖南傳統戲場建筑研究[J].建筑歷史期刊.2009,(2)

        [11]喬艾藝.江蘇書院建筑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2013,(5)

        [12]吳健.祁門古戲臺場地建筑探析[D].碩士學位論文.2006,(6)

        [13]薛林平. 浙江傳統祠堂戲場建筑研究[J].建筑歷史.2008,(6)

        第5篇:南方建筑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綠色建筑是現代建筑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建筑的可持續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從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研究,分析綠色建筑在設計、施工和使用三個階段的技術發展。同時提出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制度保障和標準完善。

        1、前言

        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對能源的需求,而相對于地球限定的資源,出現了能源危機。而全球50%的土地、礦石、木材資源被用于建筑;45%的能源被用于建筑的供暖、照明、通風,5%的能源用于其設備的制造;40%的水資源被用于建筑的維護,16%的水資源用于建筑的建造;60%的良田被用于建筑開發;70%的木制品被用于建筑。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自身健康和生活舒適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滿足這些條件的建筑也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資源和能源。因此,減少建筑中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時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人們生活舒適度,是建筑的兩大主要日標,也是建筑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策略。

        可持續建筑是目前建筑業發展的最重要的議題,從最初的低能耗、零能耗建筑到后來的能效建筑、環境友好建筑,再到今天的綠色建筑(green building)和生態建筑(ecological building),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

        綠色建筑就是應用環境回饋和資源效率的集成思維去設計和建造的建筑。綠色建筑有利于資源節約(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水資源保護);綠色建筑充分考慮其對環境的影響和廢棄物最低化;綠色建筑致力于創建一個健康舒適的人居環境、降低建筑使用和維護費用。綜上所述,綠色建筑的主要特點就是環保健康和節能。

        2、全壽命周期綠色建筑的環保節能技術

        (1)設計階段

        設計是綠色建筑的重要階段。綠色建筑在設計中,就要體現環保健康和節能的特點。一般采用整體設計。建筑整體設計就是指在建筑設計的初始階段,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通過被動式建筑設計、建筑參數優化設計等建筑設計及技術手段,并結合周邊建筑及環境的影響,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如太陽能、風能等減少對有機能源的依賴,創造舒適的人居化境。在設計中,做好整體規劃,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減少重建。例如南方地區綠色建筑成功設計最關鍵的因素一是通風,二是遮陽,三是建筑立面綠色和屋頂綠化。這三項非常簡單的技術應用可大大降低空調的使用,可使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在北方,需要在建筑墻體中加仁非常厚的聚乙烯泡沫保溫材料,因為北方冬天的室內外溫差可高達40℃以上;而南方室內外溫差一般不超過10 0C,這種氣候條件下就不需要特別加強墻體構造來保溫。

        (2)施工階段

        施工是建筑中能耗消耗最多的階段,也是環保和節能技術中關鍵階段。在施工中,使用健康和節能的材料和設備,強化綠色建筑的施土技術,是綠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手段。

        ①建筑材料和建筑設備

        建筑構件和建筑設備的環保健康和節能,是綠色建筑中的關鍵技術。例如合理使用經濟適用的節能技術可在滿足舒適要求的同時使建筑節約1/3左右的能源費用。低能耗高效能的建材、先進的絕熱技術、充分考慮遮陽和日光利用的高性能集成窗系統、建筑氣密性的處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統的使用、高能效設備和用具的使用、區域熱電冷聯技術等在建筑的使用,將是綠色建筑中的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 ②建筑施工方法

        綠色施工與傳統的施工方法相比,有較大區別。傳統的施工方法以滿足工程本身指標為目的,以工程質量、工期、成本等為根本目標,在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考慮很少,當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與工程質量、工期、成本等發生沖突時,總是采取保證后者,放棄前者,這樣做的后果常常是工程本身的質量、工期、成本達到了要求,但浪費了資源,破壞了環境,給社會留下了不可彌補的遺憾。建筑物綠色施工是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進行控制,強調施工全過程“四節一環保”。就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以環保優先為原則,追求高效、低耗、環保,統籌兼顧,實現工程質量、安全、文明、效益、環保綜合效益最大化,是具有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施工方法。

        (3)使用階段

        綠色建筑的最終功能是滿足使用的功能。因此,要求環境品質能夠滿足環保健康和滿足人們的舒適性。室內環境品質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室內熱環境問題,一個是室內空氣質量問題。因此,室內環境要講究通風和采光技術,還要采用地熱,分戶計暖等措施來進行節能。室外環境要能夠美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因此,要采用綠化措施還要采用節水、綠化等技術措施。

        3、綠色建筑的質且控制

        綠色建筑的發展和質量控制,需要政府的政策的支持和民眾的支持,需要有標準來衡量和指導建筑。

        (1)制度保障

        任何一個新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推動力,而政策法規正是綠色建筑發展的驅動力。政策支撐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合理的、切實可行的政策法規,這是保證政策實施的先決條件,要防止不切實際的理想政策。而政策支撐最關鍵的是執法力度,目前中國的建筑節能法規的執行力度還不夠,應該設立相應的執法監督機構,切實保障建筑法規的實施。因此,要真正實現綠色建筑政策支撐,就必須要嚴守“法”的觀念。與此同時,激勵政策有利于綠色建筑在中國的發展,出臺相應的獎勵措施可以激勵和促進綠色建筑的開發和建設。這樣,綠色建筑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才能得到更有效地質量控制。

        (2)標準完善

        國外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發展較快,已經過了評估參數確定階段,正步入完善標識階段。相比而言,我國由于綠色建筑的起步較晚,因此相應的評估系統開發工作也進行較晚。應特別注意的是,由氣候、地域、環境參數、資源狀況、人文素質、技術水平、法規標準以及發展現狀等的不同,國外體系的評估參數在很大程度_卜是不適應中國綠色建筑的發展的。因此中國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應建立在充分調研、科學立項、切實實踐的基礎之上,這將是綠色建筑發展的一大重點。在研發新建建筑綠色評估體系的同時,應同時開發既有建筑綠色化的評估方法。

        第6篇:南方建筑論文范文

        風水是一門獨特的中國文化分支,在數千年的文明歷程中,風水一直是中國人追求理想生存環境的代名詞。對于風水,《辭海》的定義是:“風水,也叫堪輿。舊中國的一種迷信。認為住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禍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在數千年的文明歷程中,風水一直是中國人追求理想生存環境的代名詞。在傳統建筑的建造中,大到城鎮選址、景觀營造,小到建筑布局、室內布置,無不以風水理論作為指導,了解風水理論對我們認識傳統建筑、理解中國古代規劃和營造有著重要意義。

        風水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認為人與自然處于同一個有機整體。風水思想的基本原則是主張人與自然和諧,要求人類居住的建筑空間與自然環境相互協調。風水的這種整體有機自然觀,不僅造就了中國傳統建筑和城市景觀的獨特風格,而且得到近現代建筑和城市設計思想的認同、篩選乃至升華。

        近年來, 風水在我國南方發達地區日益盛行。風水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成為了學界的熱點。對于風水文化的解讀,也多了很多理性的成分。風水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單單把它理解為迷信,是不客觀的。至于把風水當作集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環境景觀學、生態建筑學、氣象學和人體信息學合一的綜合性科學,也是不理性的。

        中國的建筑史,很大程度上就是風水史。風水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被很好的傳承和發揚了下來。從西安半坡發現的6000 年前的氏族村落,到清朝的頤和園,無不滲透風水觀念。把風水理性的應用于景觀設計,是當前景觀設計界的研究熱點。風水應用于景觀設計應該遵循幾個原則:第一是系統原則。系統思想早在中國古代就產生了,歷代都城選址都綜合考慮系統要素,要求地處中心、交通便利、易守難攻、地域開闊。二是因地制宜原則。即根據環境的客觀性,人應主動地適應環境。所以中國古代的建筑形制在北方是窯洞, 在南方是干闌式吊腳樓,在中原是土石房屋。因地制宜,可以節省建筑開支、保護生態環境,達到我國傳統哲學所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境界。第三是負陰抱陽原則。因為中國處于北半球,四季的陽光都由南方照射到房間,所以房屋宜朝南。在現存的古代建筑中, 如故宮、麗江古城、蘇州園林也有很明顯的體現。理性的應用好風水文化,摒棄其中的糟粕迷信成分,對當前我國城市規劃有著積極的意義。

        風水的實質,實際上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與自然相平衡、相協調,保護自然,使建筑物和自然相融合。風水理論關于建筑選址的基本原則之一,叫做“相形取勝”,即選用山川地貌、地形地勢等自然景觀方面的優勝之地。《陽宅十書》中寫道:“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擇優選址,講究“穴位’,風水論穴,是一種比喻。所謂“蓋猶人身之穴,取義至精”;“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鐘處也”。按照這一原則,風水中關于聚落選址的最佳格局,即:“負陰抱陽背山面水’。具有這樣相對較為封閉的空間,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小氣候,背山可以阻擋冬季北向的寒風,面水可迎來南向的季風,朝有良好的日照,緩坡避免淹澇之災和保持水土。中國古代在建立城市的時候,把周圍的山川形勝看得比規矩準繩還要重要。《管子?乘馬篇》中說到:“凡立國者,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按照這一原則所選擇的建筑基址,有利于形成優越的小氣候和良性的生態循環。在這樣一個自然環境中安家落戶,必然有利于人的生存與健康。所以在居住區的選址上,我們可以充分借鑒風水的選址方法。

        大自然姿態萬千,并非都是佳境。風水的主要目的,一是挑選出吉祥的地址,一是把兇相的地形改善成吉詳的地形――例如把不吉詳的水塘埋掉,在其上造林,控制洪水和潮濕的沼澤地,使陽光得以充分照射,或為便于交通而修筑道路。雖然這些改變,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兇吉,但是后來重點漸漸的轉移,而更多地從改進景觀的角度出發了。為了使環境能夠平衡,給人以較好的景觀感受。

        在當前社會,建造人居環境最常采用的辦法是先把基地推平,在平地上設計景觀,然后開湖移樹,將環境重新建立起來。這種辦法的好處是可以隨心所欲的設計景觀,但是同時也出現兩個問題:一是造價較高,二是不易和周圍的環境協調。比如推平的基地邊緣就容易產生較大高差,影響景觀效果。而如果借鑒風水的處理方法,將可以利用的地形和樹木保留,將不利的環境適當的重新設計改造,這不但能節約很多造價,還能取的和周圍環境的共生協調。面對不理想的地形,風水不一味放棄,也不完全“順應”自然,認為“以地氣之興,雖由天定,亦可人為”,即在“順天”的同時對地形進行積極處理,合理的布局,使之趨于理想模式。

        近年來,隨著各方專家的深入探討,山水城市的概念得到了廣泛的深入和提高,我國許多城市紛紛提出了建設花園城市山水城市園林城市等生態城市目標,我國城市建筑選址大多注重與山水環境的融匯,如常熟的“十里青山半入城”、桂林的“城市山林自郁蔥”,山林水網與城市密切結合,使山水城渾然一體。這些實際經驗無一例外的告訴我們,風水理論所突出的關于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對于我國城市化建設有著相當大的參考意義。從霍華德的田園城市到雅典、馬丘比丘,再到如今的山水城市、生態城市、城市經營等理念,隨著城市規劃事業的不斷發展,優秀的規劃理念也在不斷完善和成熟。親和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創造開放靈活的空間。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原態,是我國城市規劃建設中的優良傳統。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建造同自然和、表達自己獨特風格的城市,是歷來規劃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風水理論歷來都是有爭議的,從其發展過程看,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凝聚著強烈的傳統文化色彩。它應當被看作一種文化觀念來研究對待。風水理論對于城市規劃產生的影響,積極成份占主導地位。在處理城市規劃與自然要素的關系方面,它用全新的理論方法為我們提供理論支撐。我們應當重視這份文化遺產,對它進行科學研究和剖析。

        風水對于城市規劃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強了城市整體規劃觀念。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規劃的核心內容從選址到規劃實施到環境布置,雖然我們一般都按照科學的方式去進行,但是其中也必然包含有風水里面的相關哲學內涵,比如背山面水;第二,“法天象地”的思想對于城市以及城市內建筑的布局都有很大的啟示,尤其對于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與建設,城市的創造很多方面都模仿天地萬物;第三,雖然城市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全球環境問題爆發后提出來的一種適應社會自然需求的理念,但是古代的風水學所包含的哲學思想就體現了這一點,因此,風水思想對于生態城市的構建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持續發展的應用在當今科學化水平提高的城市規劃設計中,城市規劃的內容已不僅僅局限于城市本身的發展,而是要綜合地方自然與人文要素地方精神與民間文化,達到塑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的。尋求天人合一,達成人與居住環境的共惠共榮,正是風水理論運用于現代城市規劃建設中所倡導的。在保證上述因素相互協調和相互促進的前提下,尋求適宜人居的城市發展規模,發展速度與發展方式,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亢亮,亢羽.風水與建筑.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

        2. 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3. 馮建速、王其亨.關于風水理論的探索與研究.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2.

        4. 王復昆.風水理論的傳統哲學框架.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2.

        5. 徐蘇斌.風水說中的心理場因素.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2.

        6. 蓋光.中國古代風水理論的生態化與人居環境美.管子學刊,2005.

        7. 汪溟.中國傳統風水理論與園林景觀.武漢:中南林學院.

        8. 李蔚.中國傳統建筑環境自然觀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長沙:湖南大學.

        9. 凱文?林奇.城市意象.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第7篇:南方建筑論文范文

        【關鍵詞】特點;挑戰;保護;和諧發展;建議

        一、民居的保護與發展應該是自然聚落的生長與發展,而不是去“規劃與設計”。

        中國最早的古民居源自原始人的“穴居”,曾描述道“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舊石器時代是天然的洞穴,隨著人類在勞動中的不斷進化,人類開始“構木為巢”,晉代記載曰:“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這可以被看為是人類最原始的民居改造,而這種改造在當時也是沒有指導性的,它是一種自發性的,是自然聚落的一種生長與發展。

        二、民居的定義和民居的實質

        與其他建筑相比,民居是出現最早也是最基本的一種建筑類型,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它不僅滿足的是人們日常生活起居的實際需要,更是一種“家”的所在。房屋具有除遮蔽功能之外的多種功能,與其它人工產物的根本區別在于它通過材料組合來構筑的不僅僅是擁有一定形式的實體, 而且是具有一定模式的空間組織方式, 并以此來達到組織、安排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和活動的目的。因此, 房屋作為特定的社會產物具有雙重屬性: 在擁有一定物質屬性—形式—的同時, 也包含了產生這種形式所需要的過程; 房屋因為把各種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納入到它的空間組織之中而具有了一定的社會屬性, 同時也因為社會關系在建筑中遵循著特定的空間模式而具有了相應的物質、空間屬性。正因為如此, 我們研究民居和人居環境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它們具有象征意義和文化特性, 更主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它們來認知社會, 因為社會存在于建筑的空間組織之中, 并且具有了可被識別的空間形式。

        因此, 理解民居的關鍵在于理解它是如何通過空間組織的方式把空間—社會模式納入形式之中, 并賦予形式相應的社會和文化含義, 在保持文化傳承的同時又能使每個居民的民居擁有自己的特點。

        或許, 我們應該將民居定義為對社會中既有的建筑形式和包含其中的空間—社會結構模式的潛意識“復制”或“再現”, 而“建筑”則是在對這些關系深刻分析、提煉之后對形式的“創新”。基于以上的概念, 我們不難理解為何民居總是相對容易并且成功地產生社會功能和社會效應, 從而和諧地融入社會和文化環境。主要原因在于民居所復制的空間形式和與之相應的社會功能、社會效應是已經為社會所共識和規范化的, 因而是相對穩定安全的。而在“建筑”中, 空間—社會關系成為了思考和分析的對象, “建筑”探索的是形式和空間組織與它們所產生的社會效應和功能之間在普遍意義上的聯系,。對于任何一個建筑物, 如果我們能從其中感知到這方面的探索, 我們就可以說它是“建筑”。 同時, 也因為“建筑”對形式和功能之間關系的探索本身就具有種種不確定性因素, 因此失敗的可能性也要大于民居。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建筑”的存在并不依賴建筑師, 卻可以產生于我們所說的民居環境之中。如果有證據表明民居中顯示出來的關于空間—社會關系的觀念是針對一個社會普遍意義上的、屬于種類范疇的民居的“基本類型” , 而不是針對一個或少數個體民居的“顯型”, 那么就可以認為它是屬于“建筑” 的范疇。當這樣的觀念足以改變原來的模式并作為新的模式而存在時, 一種新的民居類型就產生了。也許我們應該說, 民居和“建筑”的概念是辯證的、相對的, 二者之間的界線可以是不斷轉換的。 對現有建筑形式的復制, 無論是民居的或者其它的形式, 都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建筑”; 但通過對民居形式的探索來創造新的形式卻可以成為“建筑”。

        三、江南民居的特點

        一提起江南民居,小橋流水、煙雨蒙蒙的江南小鎮形象就仿佛映入眼簾,一條小河流過,兩岸矗立青灰色的房子,高高的馬頭墻,青灰瓦……大多民居都是從正門進去,即是天井,旁邊置一個洗衣和洗菜的石水槽,往前便是一個廚房,左轉是木樓梯,樓上是幾間臥室。從樓上可以俯視樓下天井,亦可仰望天穹,自成一方天地。當然,這只是一種布局,各家會根據自家需要建造房屋。

        江南地區的住宅院落一般不大,四周房屋連為一體,江南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結構,房屋組合相對比較靈活。

        江南水資源較為豐富,門前屋后流過的水也形成一種景致。富賈人士喜歡房與花園相連,即最初的園林,南方園林不需要太大場地,即可營造一方雅致。

        (一)屋面用料:

        江南民居屋面均采用較大坡度,用小青瓦相扣鋪就,鋪瓦的瓦片厚而大。江南雨水多,必需防漏,屋頂材料要求高。

        (二)外墻用料:

        江南民居采用磚砌空斗墻較多,也有木板圍就的。

        (三)層數與層高:

        江南民居多是二層,以磚木為主;內墻隔斷用木版,樓板也用木板,房子層高較高。

        四、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對江南民居的影響:

        (一)自然環境對民居的影響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天氣和地理位置,會影響到它們的建筑形式。這種影響早在遠古時期的文化遺址半坡和河姆渡時期就有所反映。

        南方的河姆渡遺址其建筑則與半坡剛好相反,是先用木頭在地面打好四個樁,然后再在這四個樁上建房子, 使房子成為一個小小的“空中樓閣” ,其主要原因是當地氣候潮濕水災頻發,時有毒蛇攻擊,樓閣式建筑可古人避開這些災害。

        1.江南氣候的炎熱潮濕對建筑的影響。如:居室墻壁高,開間大;前后門貫通,便于通風換氣;為便于防潮,建二層樓房多,底層是磚結構,上層是木結構.

        2.江南地形復雜,住宅院落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適合于南方的氣候條件,房屋組合比較靈活,適于起伏不平的地形。

        3.在江南,房屋的山墻多是形似馬頭的墻,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這種高出屋頂的山墻,確實能起到放火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了一種很好的裝飾效果。

        4.江南一年四季花紅柳綠,環境顏色豐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墻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陽光,江南建筑粉墻黛瓦,素雅精致,夏季給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覺。

        5.江南水資源豐富,小河從門前屋后輕輕流過,可以直接取水飲用和洗滌。水是中國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圍繞著民居,民居因水而有了靈氣。

        (二)人文環境中國民居的影響

        1、 中國傳統文化對民居的影響:

        中國的家庭意識強,三代四代居住在一起形成四合院,二、三進的套院,一個大家庭生活在一起,體現儒家文化。

        現代民居多以小家庭為單元,以一代2-3口人為主,強調人生活的個性化。

        2、封建等級制度對民居的影響: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對于不同等級的官員住宅有著嚴格等級限定,如果超過規格建宅院,那面臨殺身之禍。

        3、 外來文化對近代江南民居的影響:

        外來文化自以后就開始大量由南向北向中國民居滲透,廣東的碉樓,沙面洋樓;上海江浙民國民居小洋樓;甚至浙江麗水都留有大量清末和民國的民居都借鑒西式建筑,使得南方民居形式更加多樣化了。

        4、社會環境對于江南民居的影響:

        社會環境對民居有很顯著的影響。人們對民居的建設總是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歷史上發達的經濟地區江浙地區都留下質量高的民居,經濟水平較低,人們的居住只能湊合了。

        五、現在江南民居在發展中遇到挑戰

        目前,伴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民居也得到迅速發展,但也在發展中遇到很多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我們的城市人口越來越多,以前的低層民居已不能滿足高密度的居住需要,正在被中、高層所取代。

        (二) 古民居正在消亡,如:浙江定海的雕花木樓被推土機推平,怎樣保留好先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留保護地開發旅游資源就是一種很好的途徑。

        (三) 新造民居失去地方特色:

        民居正在向失去地方特色發展,坐火車去考察發現:在中國的大地上無論南北出現了很多2---3層小洋樓。新造的民居,說明中國經濟的騰飛,另人振奮,但同時讓人悲憤的是民居的地方特色正在消亡,與自然協調水墨畫似的民居正在消失。究其原因農民剛剛有點錢,為了節省開支,多家共用一份圖紙。富人只考慮寬敞、舒適、求新求異造洋房 。對于江南民居的發展,我們需要開創性研究,這是一個非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新造民居建設缺少規劃:

        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新建民居缺少總體規劃設計,尤其是農村民居,建造時為了節省開支,往往會偷工減料,不但會降低使用壽命,而且會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影響,這與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又不平衡分不開的。

        (五)破壞自然環境,浪費土地資源:

        我在浙江永嘉和俞源考察時,看到大片的木樓被廢棄或拆掉,取而代之,人們住進磚瓦房。在許多大中城市看到許多新的高層住宅閑置。盲目地追求大宅,不按實際需要建房,勢必破壞自然環境,浪費有限土地資源。

        六、面對挑戰,對中國江南民居的保護與發展提出的幾點建議

        (一)新建民居注意住房面積與居住人口的比值適當,避免超大住房浪費寶貴耕地資源。

        (二)大力開發生態民居,盡量多地采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自然通風,自然光照,盡量減少煤、石油污染能源,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健康、安全、舒適和環保是生態民居的核心。

        (三)要發展有江南特色的民居,民居的發展本著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原則,特別注意傳統民居與環境的融合。

        (四)重視新民居的設計、規劃和創新工作,使新民居集科學、藝術、環保和實用于一體。

        (五)江南民居的發展要符合現代特點:

        江南民居的發展要符合現代特點,一切應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圍繞以人為本的原則,適宜現代人生活需要與精神需求。生態化、智能化適應人們不斷加快的工作生活方式。

        (六)江南民居改造發展應有地方特色,浙江烏鎮、南潯等地的“小橋流水人家”就很有濃郁地方風情,但是由于現在有些地方缺少正確的指導性規劃,江南水鄉特色也面臨消亡的危險,所以在規劃中一定要注意設計定位。

        (七)江南民居建設要盡量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及本土材料,如玻璃、不銹鋼和塑鋁板等新型節能材料,如:我們在龍塢民居的改造中就充分運用當地廉價的竹、山上的石和夯土等資源,這樣既可以節省改造的成本,又可以體現龍塢特定環境下的本土特色。

        七、關于江南民居保護與發展方法研究的啟示

        通過前文論述可以理解, 江南民居的保護與發展主要在于正確理解現代民居的真正內涵,要知道哪些傳統的東西需要繼承與發揚,哪些是必須摒棄的糟粕,需要正確面對目前在民居的保護與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挑戰與機遇,從而提出合理化建議,并且在改造中不斷積累經驗,使江南民居在今后的發展中走向正確的道路。

        八、結語

        江南民居研究結合形態和環境, 結合社會和文化思想是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江南民居的成因, 理解江南民居的形式—功能關系。只有基于對其形式—功能關系和文化觀念的深刻理解, 我們才能合理地對江南民居加以保護和發展。對于傳統, 我們需要保護的關鍵不是傳統的形式, 而是產生這種形式的社會文化, 從而使對傳統的保護有堅實的文化力量作為依靠。建筑的本質在于創新而非固守傳統。研究民居, 理解民居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回答今天所面臨的問題:或者是把它的空間—社會模式加以改造, 在適應現代生活需要的同時融入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 從而保持建筑傳統和文化的延續;或者把它的這種模式納入現代建筑設計的構思之中來尋求形式的突破。或許, 了解過去和傳統未必能使我們充分了解將來; 但至少, 它是我們了解將來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龍炳頤, 中國傳統民居建筑。香港, 1991.

        [2]《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筑,園林,城市規劃》,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8.

        第8篇:南方建筑論文范文

        關鍵詞:建筑設計;綠色建筑;生態選址;節能設計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生態條件下的建筑選址考慮

        建筑選址的選擇對于以后項目建設的各個方面都有決定性影響。選擇基址不僅要符合經濟標準、而且還要尊重國家和地方各種法律規范。選址工作要從整體的角度做綜合考慮。基于生態條件下的建筑選址既要將土地使用、建設密度及其環境保護都納入考慮范圍之內,還需要深入到每一個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細節當中。生態選址較之于傳統意義上的選址,在于它將生態環境作為選址時的重要因素而考慮。

        基于生態條件下的建筑選址中,最主要考慮就是這個位置是否適合建設,以及建設后是否適合今后的發展。因此,對于分析和評價基址的各種優缺點就成了生態選址的關鍵所在。對于這一階段,要分析每個可能的地點,列出其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各自優勢。例如,在確定適合住宅發展項目的基址時,就應當優先考慮基礎設施和公共交通網絡的連接。對于被選基址的資源和能源潛力需要認真加以評估,尤其是對于水資源的狀況和以太陽能、風能為基礎的能源系統的潛力。在基址選擇過程中,識別社區的發展對該基址以及其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這個問題需要通過對生態環境的研究來解決。這些研究應當是包括土壤侵蝕、植被及其生長地的保護、水和空氣污染以及垃圾處理等。通過對建筑具體選址優缺點的分析,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和諧的居住環境,避免對周邊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造成影響或者破壞,同時在可能的情況下,還需要通過修復各方面的生態平衡而有效地改善建筑周邊環境。

        生態選址及分析是生態建筑活動的首要基本問題。中國傳統風水理論選址的基本原則是“負陰抱陽,背山面水”,是我國“天人合一”樸素哲學思想理論在建筑選址中的具體體現。顯然,基于生態條件下的,建筑基址選擇應當針對實際情況,結合當地氣候、地理特征以及現有各種社會條件進行具體分析。影響生態選址的因素可分為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環境條件。自然地理條件如地形、地貌、地質、氣候、土塌、水文、生物多樣性,社會環境條件主要包括現有的建設和設施、現有的經濟社會條件以及現行的綠化和環境保護狀況。

        二.建筑生態景觀設計

        對于生態景觀設計是建筑環境創造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進行建筑景觀設計過程中,應當把景觀看作是自然生態系統與人工生態系統的復合體,通過借助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來進行處理,使其在滿足人類需要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滿足自然生態的需要,并盡可能恢復已破壞的生態系統,成為注重生態的景觀。

        傳統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都是環境要素的視覺質量,而“生態景觀設計 是通過兼顧環境視覺質量和生態效果的綜合設計。其中的操作要素與傳統景觀設計類似,但設計中既要考慮當地水體、氣候、地形、地貌 植物、野生動物等較大范圍的環境現狀和條件,同時還需要兼顧場地日照、通風、地形等具體條件和需求。

        可以說,建筑景觀生態問題的妥善解決,有賴于對景觀生態系統更加深入而系統的科學研究,有賴于更先進和可靠的地理信息系統和分析技術及其與景觀生態規劃的結合。(目前景觀生態學定量分析基礎上的景觀規劃還遠沒有成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景觀生態規劃還H JNil開始),更有賴于一種新的生態景觀規劃與建設理念及思路的形成,即重視景觀的整體個態效應,同時將人類視為影響景觀的重要因素,從整體上協調人與環境、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的關系,從而最終實現建筑生態景觀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三.生態毫筑的節能分析

        從生態學的角度看,建筑就像有機生命體一樣,是需要不斷輸入能量并進行能量消耗而得以生存和運行的,在其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建筑從其周圍環境中獲得能源的能力以及對能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是體現建筑生態性的重要方向。如何在滿足人們生理、心理需要的同時,使建筑有效利用能源,將建筑能耗降至最低,從而不但節約能源同時又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是生態建筑所關注和探尋的重要內容。

        建筑能耗通過生產能耗、運輸能耗及其建造能耗所組成,在各種能耗中,狹義的建筑能耗一般是指建筑運行能耗。顯然在綠色生態建筑的理念下,對于建筑被使用的全過程中,應當充分而有效地使用各種能源。其可以通過三個層面來說,即場地選擇及其規劃節能、建筑設計節能及其輔助設備系統的節能。

        對于建筑護結構是建筑能量消散經過的主要部件,外窗、外墻及其屋面保溫隔熱和防熱對于實現建筑的熱工節能起著關鍵的作用。對于外窗的的熱工節能來講,有以下一些主要技術措施,即控制各朝向窗墻面積比,提高窗的氣密性,提高窗玻璃、窗扇和窗框的保溫隔熱能力,用活動裝置保溫隔熱f窗的日照涉及房間在冬季利用太陽能采暖,而窗的遮陽和通風是實現房間夏季防熱的主要途徑之一。對于外墻的熱工節能來講,在北方寒冷地區,建筑保溫尤其重要,在南方炎熱地區,建筑防熱尤其重要。外墻保溫隔熱主要采取外保溫隔熱、內保溫隔熱和單一材料承重保溫隔熱。而對于外墻的遮陽和通風是南方炎熱地區防熱的主要途徑之一,各種通風墻或防曬墻可以起到較好的防熱作用,其中利用植被對外墻進行遮陽防熱效果最好。

        對于屋面的熱工節能技術,北方地區寒冷,采取倒置屋面是目前較為先進的一種做法;而針對南力地區炎熱,在屋頂設置通風間層、使用植被綠化遮陽、利用屋面蓄水以及被動蒸發冷卻,都可達到屋面防熱的目的。充分利用自然光是實現照明節能的關鍵。除了在建筑設計方案階段充分利用各種反光體(包括側窗反光體和天窗反光體)外.還可通過采用導光管道的照明技術(包括透鏡折射導光通道、內壁反光導光通道、光導纖維導光管道、通光管導光管道等)。另外從建筑生態技術的角度,根據設計所采取的技術含量的高低,將生態建筑分為低技術生態建筑、中間技術生態建筑和高技術生態建筑三類。在建筑生態設計上通過把概念和具體設計實踐相結合,將會收到客觀的生態效果。

        四.結語

        綠色生態建筑是把建筑物與能源、環保等緊密地結合起來,對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體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即可持續發展原則在建筑設計中的反映。本文強調設計與生態相結合,利用該理念來進一步探討綠色生態建筑設計方法,豐富和發展了傳統的設計理論和設計實踐。綠色生態建筑是把建筑物與能源、環保等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有效滿足各種使用功能的同時,能夠有益于使用者身心健康,并創造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工作生活空間結構。因此,在建筑設計中,應充分利用綠化這一有利的生態因子,為居民創造出高質量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朱奎.綠色生態住宅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研究[J].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第9篇:南方建筑論文范文

        關鍵詞:適宜建筑技術;概念;內涵;特性;價值取向

        中圖分類號:TU198文獻標識碼: A

        一.適宜建筑技術的提出

        人類從開始的巢居、穴居,發展到當前的高樓林立,建筑技術同樣在由緩慢轉變為快速的發展過程。解析建筑技術,按照歷史的階段由后到前可以把其分為數字技術、現代技術、傳統技術、生土技術以及原始技術。

        適宜建筑技術是提倡利用更多的可再生資源以及適用技術,比如太陽能、生物能、水能以及風能等,提供給建筑需要的能源。適宜建筑技術是根據所擁有條件,采取最適合的技術,不是以追求高薪技術,要考慮建筑接受技術的能力,還要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因此,“適宜技術”更為貼切,可以充分體現技術對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的適應原則。提出適宜建筑技術,有明顯的社會發展背景以及時代背景。

        二.適宜建筑技術的概念

        建筑技術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其中都包括建設設備、建筑材料、技術裝備、建造知識技能等。適宜的意思就是適當、適應以及適合。

        適宜建筑技術是指在選擇建筑基礎技術的同時,更加強調建筑技術的適用性、適應性、經濟性以及可行性的技術。適宜建筑技術將項目所在的地域條件和先進技術相結合,提倡完善以及改進現有技術,發掘傳統建筑技術。同時,適宜建筑技術解放了以往的單一思維,強調綜合技術與生態、工藝、經濟以及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其有整體思維的特征,充分體現了設計師的大局觀,同我國的中庸思想不謀而合。適宜建筑技術不是籠統的綜合,也不是一種折中的態度,而是根據現有條件進行合理選擇,是智慧與辯證的抉擇,體現了設計者對技術資源和社會現狀的綜合把握以及認識。

        三.適宜建筑技術體現的內涵

        如果從建筑所在地角度進行分析,適宜建筑技術綜合了當地的地域文化、氣候以及地理等相關方面,并且承擔兩個任務:第一,是對當地建筑風格的繼承以及發揚;第二,是對當地建筑的未來以及現實意義進行再闡釋。適宜建筑技術強調整合多種技術,并不局限與技術和功能層面,更加強調綜合文化、氣候、地理以及經濟等方面。

        四.適宜建筑技術具備的特征

        (一)適宜建筑技術具有層次性,可以根據技術能力的程度,分為三個層次:1、低技術。對于比較封閉的地區,體現較強的傳統性以及地方性。比如在農村地區,一般采用生土技術和木構技術。2、中技術。其可以充分體現一個地區的技術水平,根據該地區接受技術的能力來進行技術選擇,保證社會經濟與技術成長保持一致,比如發展比較成熟的太陽能技術。3、高技術。其是以先進的科學發展為基礎,主要體現在人工智能的綜合運用,比如空調變頻技術、聲控技術、光控技術等。高技術具有技術性強、高效益以及高成本的特點,同時還要求進行科學管理。

        (二)適宜建筑技術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針對不同的主體采用不同的建筑技術。比如我國西南的農村地區特有的吊腳樓,就采用適合當地情況的技術,在選擇建筑材料上,大部分都運用了天然材料,屋面瓦就采用了薄石塊;而施工技術則是延用了以往的工匠型。傳統的技術以及本土材料,決定了其造價較低。

        (三)適宜建筑技術具有相對性,建筑技術的最終選擇,是經過權衡以及比較的結果。例如會堂的建設,結構類型有多方面選擇,雙曲屋面、薄殼結構、空間網架、育頂、筒拱等。采取合適的建筑方案,要根據建設的目標,選用前衛以及現代的設計方案,都可能會導致綜合效益失衡。目前,我國機場建設大同小異的選用網架結構,使人們對是否合理選擇建筑技術產生疑慮。

        五.適宜建筑技術體現的價值傾向

        (一)相對于人,其價值傾向體現在具備能力的情況下,可以充分滿足自身娛樂、生產、工作、居住的需求,同時還要兼顧生存利益,隱含了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

        (二)相對于自然,其價值傾向體現在優化和維持自然平衡,盡可能的不破壞自然環境。其實自然并不能作為價值主體,人們只是被動的思考自然與人類的關系。

        (三)相對于自然與人,其價值傾向體現在,通過建筑技術,在自然與人之間建立起和諧的橋梁,達到自然與人的協調發展、創建生態文明。

        六.結語

        適宜建筑技術充分體現了社會效益和自然生態的觀點。在建筑技術前期,人們沒有余地進行技術選擇,隨著建筑技術的充分發展,人們認識到了生存以及生態的危機,開始對技術運用進行反思。本文從多個層面對適宜建筑技術進行分析,希望為建筑行業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动漫一区二区 | 日本人妖视频一区一区 | 久久9国产影视大全99久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视频二区 | 日本一点不卡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