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民工調研報告范文

        農民工調研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民工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民工調研報告

        第1篇:農民工調研報告范文

        一、發展小城鎮推進農民工向城鎮集聚的基本情況

        鎮政府所在地大盂村,南距縣城13公里,北距忻州市30公里,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中心,也是商業、集市貿易的樞紐和農副產品的集散地,是以建材業為主、農副產品加工和畜產品養殖加工為輔的新型小城鎮。2001年進行小城鎮規劃建設以來,大盂村硬化了兩條主街道,鑿了一眼深井,擴建了一棟小學教學樓,新建了鎮中學教學樓,鎮中心衛生院,信用合作社和居民樓,依托深井水建了45棟節能溫室。

        經濟發展的支撐依賴與項目建設,群眾增加收入依賴項目建設。大盂鎮一手抓現有項目的發展壯大,一手抓新項目的引進落戶。全鎮的兩個支柱企業喜躍發公司、百城鋼鐵成為全縣的亮點企業,喜躍發公司承攬縣首邑西路等多項縣級重點工程,承攬太佳線等多項省級重點項目,公司業務邁出國門,群眾務工到了非洲。百城鋼鐵成為全縣的稅收支柱企業,全年上繳稅金2000萬元,但目前受到金融危機嚴重影響,面臨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與此同時,經過積極協商聯系,投資在千萬元以上水泥粉磨站項目即將投產,將成為全鎮新的經濟增長亮點。

        (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近幾年隨著小城鎮建設力度的逐漸加大,交通、通訊、醫療、教育、水利、電力等各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鎮容鎮貌得到很大改變。

        (二)人口不斷聚集,就業結構不斷完善。小城鎮就業人口不斷增加,小城鎮人口就業結構呈多元化,主要以商業、服務業為主。

        (三)集鎮建設對產業化發展的作用日益明顯。小城鎮基礎設施的改善,為民營經濟發展和集貿市場擴大提供了平臺,二、三產業發展速度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加大,一改過去冷清、沉悶的景象。

        二、發展小城鎮推進農民工向城鎮集聚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效果

        (一)理清思路、科學規劃。鎮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政策和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攬全局,以加快創新為主題,以項目產業建設為主線,以城效經濟為主導,著力構建“一帶三產業”,即構建大運經濟帶,發展林牧、果蔬、生態旅游三個主導產業,顯著增強經濟實力,富裕農民群眾,建設太原北部經濟強鎮。大盂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方向是:抓緊抓好太原工業新區規劃建設的機遇,用足用好優惠政策,引進建設民營項目,使民營經濟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主力;壯大大運經濟帶,抓緊抓好省市規劃建設大運經濟帶的機遇,依傍大運路的優勢,加快項目建設,發展相關產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抓緊抓好國家大力投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機遇,搞好試點,以點帶面,建設生態美、實力強、人民富裕的新大盂。

        (二)突出重點、壯大龍頭。在全縣“生態建設年”活動大力促動下,把主要精力放在投產項目即百城鋼鐵的達產達效上,把稅收目標的實現全部寄托在百城鋼鐵上。通過外部環境的創造和內部企業的努力,對供料系統、除塵設施進行技術改造,在融資、原料、技術、市場等多方面得到改善和開拓,生產效益有效提升,僅百城鋼鐵一家納稅就達1600多萬元,僅次于龍輝、三興、東鋁,連續兩年位居全縣第四納稅大戶,為全縣財政稅收做出突出貢獻。把發展后勁放在研發項目即喜躍發彩色瀝青的開發上,新建生產車間,購置稀漿封層和瀝青灑布車輛,該公司承建了縣城新陽大街改造工程,出資為陽曲公園修建了聚仙閣第一景觀,為大盂增光添彩。與此同時,不失時機地爭取到并配合好,順利完成和推進了一批重點基礎項目,爭取投資800多萬元,改造中低產田近20000畝,順利完成了建于移動新村投資達640萬元的富士康敬老院,建于大盂中學投資達400余萬元的文物古跡慈仁寺。順利推進了一期投資700余萬元的大盂中學擴建工程,二期投資200多萬元的移動新村建設工程,全鎮重點工程項目顯著推進。

        (三)夯實基礎、提升功能。從事關群眾長遠發展的水、路、田入手,下大力氣抓好基礎建設。積極向市縣交通部門爭取,年內新修三條鄉村路,分別是卷子頭――三畛――大盂,大運路――大泉溝――張家溝――李家溝――大盂,大運路――南高莊――大盂——辛莊。至此,大盂鎮將形成環形路網結構,群眾出行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以此為契機,硬化卷子頭、大盂、南高莊、張家溝等村主街道,新建鐵貓公園、綠化大盂村主街道,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穩步推進中低產田改造項目,改造大盂村農田1400畝,新打深井1眼,修整田間路5公里,栽植田間林6000余株,鋪設灌溉管道6000米,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優化產業,形成特色。鞏固優化傳統產業,以景莊、北家莊小雜糧專業合作社為帶動,在景莊、北家莊、金家崗等村規模發展小雜糧種植,以砂河、棘針溝養豬專業合作社為帶動,發展農戶規模養豬,以中低產田改造項

        關于學校德育工作現狀調查報

        “認知企業”實踐報告

        鄉鎮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工作調

        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調查

        09年大學生手機市場的調查報

        大學生人民廣播電臺實踐報告

        入黨積極分子社會實踐報告

        手機市場調查報告

        關于白色污染研究性調查報告

        第2篇:農民工調研報告范文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土地被征用后必須妥善解決好失地農民今后的經濟來源和生活保障問題。為了掌握和了解失地農民的生活、心理情況,進一步摸清“失地農民”失地前后的經濟和生活現狀,為日后更好的幫助失地農民解決實際困難提供一手資料,四川農業大學校團委“失地農民生活現狀調查小分隊”及時組織開展了失地農民現狀抽樣調查。此次調查我實踐小分隊選取了雨城區實地較多的大興鎮前進村以及具有代表性的80戶失地農民家庭。調查自以來的耕地被占用情況及實地后農民就業和生活現狀。

        一、失地農民的基本情況

        根據我們調查表上的數據和反映上來的信息,經過匯總和整理,我們看到前進村的失地農民包括兩類人群:本地的失地農戶和由漢源縣由于修建水壩、水電站搬遷過來的失地農民。本地失地農戶數量較少,只占失地農民總數的25%,平均失地0.8畝/戶,占失地農民承包土地面積的20%。與之相比,漢源搬遷過來的失地農民較多,占到失地農民的75%,每戶失地在2—5畝不等,這些失地農民的土地大部分是在開始被征用,每戶的家庭人口數3—7人,失地后剩余土地不足1畝,僅供自給自足種點糧食。調查我們還發現失地農戶的文化程度較低,80%是沒有上過學或僅是上過小學,上過初中的占到15%,而上過高中及其以上的不足5%

        二、農民失地的原因及被占用土地的使用情況

        據調查農民失地的原因較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國家投資項目用地,如修建水壩,水電站等征地;2.政府東擴西移后辦公樓用地;3.當地農民承包土地搞菌類種植租地;4.子女外出打工,勞動力減弱,自愿出租土地。

        三、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

        ⒈失地后總體收入水平下降。據對80戶失地農民家庭的調查顯示,農民失地前人均純收入約1800元/人/年左右,失地后為1200元左右,有的甚至不足1000元。失地前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0元/人/月,失年地后消費支出將近120元/人/月比失地前增加了50元左右。原因主要是土地征用前,農民家庭食品消(來源:文秘站 )費如糧、菜主要靠自產自食,水消費不要錢,成本較低,有的農戶還可以靠賣糧食來儲蓄一部分錢;而如今,糧食蔬菜基本上都要從市場購入,食品、水暖消費增加,導致了生活消費支出的增長。其中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乎上了年紀的農民。人均收入比失地前有所增加,原因是征地前他們勞動力較弱,糧食收入較低,而被征地后發放的安置費能夠維持基本生活消費支出。

        ⒉失地后就業形勢嚴峻。土地被征用后,有的農民全部拿到了失地安置補償費,有的農民只拿到了部分補償費。在就業安置上,農民全部以自謀職業為生。在調查的家庭中,原來在外打工的繼續打工,失地后原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農民因失去了原本的固定經濟來源,只能外出尋找工作,他們雖然也稍微從政府幫助農民搞基本技能培訓那里學到一點東西,但是在金融危機的旋風下,仍然很難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據調查收集上來的數據統計,85%的失地農民正處于無業、待業的困境中,10%的失地農民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或者從事其他行業的服務性工作,極少數不足5%的農戶可以有一定的資金去做生意,搞個體經營。

        3.社會保障如養老、醫療保險不到位,低保覆蓋面不高。由于社會保障措施尚未在農村推開,失地農民自身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意識差,到目前調查農戶中約5%的人有能力參加商業保險。大部分失地農民反映政府的低保金額較低,只有不到80元/戶/月,不足以維持每個月的基本生活消費支出。況且如今水電費又要上繳。另外,納入低保的人群在增加。過去,在農村孤寡老弱病殘的人才能享有低保;如今因為搬遷失地后,失地農民不能像以前那樣靠土地種植糧食來維持基本生活,他們大部分迫于生活壓力已經申請成為低保對象,因受當地政府財力有限的制約,約有30%-40%的人才能享受到低保。

        4.失地農民在子女就學、醫療條件、交通、購物環境等方面都比過去方便多了,但外在居住環境的改善和提高同時也增加了已無固定經濟來源的失地農民的負擔,他們中的大部分入不敷出。

        四、失地農民生活面臨的困難及要求

        根據調查過程中我們與失地農民的座談交流,我們了解到當地的失地農戶們對征地、租地還是比較理解,能夠正確對待的。他們認為把土地租出去每年拿到一些補償費還是劃算的,尤其是對六七十歲的老弱病殘的農戶來說更有利,與失地前勞動力較弱,每年土地的收成少,糧食收益較低相比,失地后的補償能夠維持基本生活。但對于搬遷過來的漢源的失地農民,他們的困難也是不容忽視的:一是耕地被占用后,農民對自己的經濟補償費不合理,而且兌現也不及時,當地政府截留較多。二是部分以土地為生的農民認為失去土地等于斷了他們血脈,失去了自己及子孫后代賴以生存的生活來源。三是一些中老年和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失去土地后再就業的可能性較小,他們對今后的生活都沒有了打算和信心,只有抱有觀望的態度了,認為“日后的生活不會有多大的改觀,因為我們沒有知識和文化”“改善生活,我們這一代是無能為力了,只有靠孩子們努力了”。70%以上的失地農戶目前最大的生活壓力是:天天沒活干,找不到事做,家庭基本生活維持不過來。四是只給失地農民發一點補償費的做法,正在造成大批“種田無地,上班無崗,低保無份”的“三無”游民。他們急切的盼望當地政府能夠給他們授之以漁的生存技能,來維持基本生活。

        第3篇:農民工調研報告范文

        一、目前全市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

        1、返鄉回流人數近一成。20*年全市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人數約110萬人,其中在省外務工的約95萬。據調查,截至11月底,全市返鄉回流約9萬人,約占全市外出務工農民工總人數的8%。

        2、返鄉回流時間提前2個月。農民工返鄉時間過去一般在春節前后10天以內,今年返鄉的啟動時間至少提前了2個月。

        3、返鄉回流農民工中年齡偏大者居多。據調查,返鄉回流農民工中,16-25歲占11%,,26歲-40歲占32%,40歲以上占57%。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務工人員回流的以40-50歲的大齡農民工為主,這部分農民工大部分因文化水平較低,從事的是高體力、低技能工作,失業后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如桃源縣在福建打工的煤礦工人、加工廠工人等。

        4、返鄉回流農民工主要來自沿海地區和勞動密集性行業。返鄉回流農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我國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帶為主,約占70%以上;返鄉回流農民工中,85%以上來自出口性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從行業來看,以從事制衣業、玩具業、機電業所占比例最高,總數達到66%,其次為建筑房地產業,占19%。

        5、大部分返鄉農民工對打工期間的工資待遇較為滿意。調查表明,65%的農民工工資能夠按時足額發放,25%的工資不按時但可以足額發放,由此可見,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在調查中,部分農民工對現有的按年度或項目結算工資的方式頗有怨言,希望按月發放工資。農民工收入狀況有所改觀。據調查,農民工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占45.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占44%,兩者合計,近九成農民工月均收入超過1000元。65%的農民工對收入狀況表示基本滿意。究其原因,關鍵是其對進城務工的期望值較低,雖在城市務工,但他們仍以在農村務農收入為參照,所以比較容易滿足。

        二、目前農民工回流的原因

        企業經營不景氣是農民工提前返鄉的主要原因。據返鄉農民工反映,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是其所在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多出現破產、停工、歇業等情況所致.如臨澧縣安福鎮望城村的農民工周尚松說“十幾年過來,都是下半年這個時候最忙,唯獨今年10月份就已經接不到活干了。”其所在工廠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外訂單明顯減少,工廠開工不足或停工,對工人或是放假,或是采取自然裁員。特別是十月份以來,開工時間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資已不能維持正常生活,二是返鄉回流工的收入相對較低。據調查,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據臨澧縣太浮鎮王化村的農民工楊振國說,他在深圳三和興玩具廠務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須工作10個半小時,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時間才能拿到這么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時間,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時,那么他們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廠每月還要扣住宿費等。由于城市生活費用較高,又一時難以找到工作,被解雇的農民工只能選擇返鄉。三是國家最近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國家1000億投資計劃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讓他們感覺在家鄉也可能存在更好的發展機會。

        三、采取有效措施,從容應對農民工返鄉潮

        當前農民工大量返鄉,帶回來的不僅是消費和收入的增長,更多的而是再就業的困難和基層工作穩定的壓力。近年來,進城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著全市部分農民家庭收入銳減。為幫助返鄉農民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有效緩解他們的失業之痛,我市各區、縣(市)制定了返鄉農民工幫扶計劃,擬定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切實搞好為農民工“五送”活動,即:送崗位、送信息、送培訓、送政策、送溫暖,收到了一定效果。做好返鄉農民工的安置和幫扶工作,關系發展和穩定的大局,為了引導返鄉農民工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建議采取以下七項措施,幫助返鄉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一是全力為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介紹服務。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方聯系用工單位收集崗位,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進行個別推薦和進場求職相結合,千方百計為他們找到適合的崗位。

        二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使返鄉農民工具備用工單位所需掌握的技能。一些農民工暫時回家,利用春節前的空隙時間,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如桃源縣勞動局近一個月就對100多名返鄉農民工免費進行計算機、電工電焊、車工等技能培訓,唯美學校培訓工業設計、電腦軟件高級技能人員10多名,這些必將對他們以后的再次就業增強競爭力。這種做法值得推廣。

        三是積極協調配合工商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開辟“綠色通道”,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等。

        四是積極協調配合稅務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落實相關稅費減免政策,切實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

        五是舉辦創業人員經驗交流座談會,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返鄉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第4篇:農民工調研報告范文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大量農民工為尋找財富,謀求富裕,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質量,從貧窮落后的西部地區到東部沿海地區務工經商,他們為城市的繁榮做出了貢獻。但是,這種單方面的人口流動也造成了“留守兒童,社會治安,城市貧困化,農村勞力缺乏”等諸多社會問題,因此,科學地鼓勵引導那些資金、技術、信息、理念等創業要素積累到一定水平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對我縣優化經濟結構,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政府職能轉變,從而實現率先突破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推動這一工作的進展,我們對勉縣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勉縣農民工回鄉創業現狀。

        (一) 勉縣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基本情況。

        勉縣總面積2406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248個行政村,總人口43萬,其中城鎮人口8.3萬,農村人口34.7萬,農村勞動力19萬,農村外出務工人員6.9萬,占農村勞動力人數的36.3%,年創收達5億元。

        今年以來,為了鼓勵引導更多的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縣政府出臺了《關于鼓勵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勉政發[20__]24號)文件。據統計,全縣外出農民工具有回鄉創業意愿的達170余人,占農村外出務工人數的0.002%。截至目前,共有134人在勞動服務局辦理了《回鄉創業優惠證》,計劃投資100萬元以上的9人,計劃投資100—50萬元的32人,計劃投資50—10萬元的93人?;剜l創業農民工計劃總投資5691.5萬元,自有資金2968.5萬元,新辦企業121家,提供就業崗位1751個,新增就業人數1189人?;剜l創業項目主要集中在養殖業、種植業、餐飲農家樂、機械加工、磚瓦生產、運輸銷售等領域,其中經營養殖業57戶,占42.5%,經營機械加工和運輸銷售各19戶,各占14.1%,經營餐飲農家樂10戶,占13.4%。投資地點主要分布在縣城周邊鄉鎮,勉陽鎮32人,占24.8%,新街子鎮,周家山鎮,黃沙鎮各12人,各占8.9%。

        (二)勉縣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基本特征。

        1、回鄉創業與外出務工時從事的行業基本一致。勉縣農民工大多數在江浙,廣東等東部沿海地區務工。農民工外出務工時從事的行業比較廣泛,涉及到餐飲、建筑、種植、養殖、采礦、運輸、加工等多種行業,而從事這些行業對農民工回鄉創業有著最直接的影響,許多農民工回鄉創業與其外出務工時所從事的行業是一樣的。農民工自己有了專業技術和從業經驗,就免去了政府的項目推介和從業培訓工作。比如勉陽鎮村村民柏志波,06年到江蘇省宜興市宿豫區水蛭養殖基地打工,學會了水蛭養殖技術,08年回鄉自己投資進行水蛭養殖,市場前景良好。

        2、外出務工是回鄉創業的基礎。農村經濟貧困,教育落后,勉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不足15%,但是外出務工人員大多利用務工的機會開拓了眼界,參加了各種技術培訓,學到了知識和能力,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這便成為他們回鄉創業的優越條件。比如漆樹壩鄉唐家壩村祝國棟在廣東打工期間,學習了電腦與網絡技術,不但學到了技能,還得到了鍛煉,并拿到電大學習的畢業證書,回鄉創辦了正大電腦學校,主管電腦維修工作。

        (三)根據《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認真做好農民工回鄉創業工作的通知》精神,勉縣人民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鼓勵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實施意見》,這是全市首個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的綜合配套政策。該政策在項目服務、政策扶持、資金幫扶等方面著力為回鄉農民工創業解決實際困難。主要有以下幾點:

        1、開展項目服務。通過網絡和招商洽談等形式,積極向外出務工人員推介一些投資好、見效快、效益好、具有一定市場前景的致富項目。主動提供相關項目的咨詢、信息服務,指導幫助農民工選準選好創業項目,對回鄉創業農民工申報的項目優先予以立項審批。

        2、進行政策扶持。用地政策規定,外出農民工回鄉從事生產經營需占用土地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達200萬元以上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縣 國土局優先審批建設用地,征用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規費,屬縣本級收取的采取即征即返的方式予以減免。從事養殖業發展、興辦“農家樂”需占用農用地的,按農業用地相關政策審批,免收相關規費。通過租賃等流轉方式取得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用于種養殖業生產的,其經營年限可適當放寬,具體年限由雙方約定。開發荒山、荒丘、荒灘、荒溝的經營年限可放寬到50年。承包林地的,經營年限可延長到70年。在承包期限內,其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并可依法采取轉讓、轉包、出租、互換、入股等方式進行流轉。

        稅費減免減免政策指出,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申辦專業合作社營業執照時,免收注冊登記費和年檢費;從事農村個體經紀活動的,辦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時免收注冊登記費,并從發照之日起三年內免收個體工商戶管理費;申請設立農村經紀企業的,免收企業注冊登記費。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興辦服務型企業,當年新招用下崗失業人員達到職工總數30%(含30%)以上的,3年內免征企業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建設配套費、教育附加費。企業所得稅按新的稅法規定優惠。凡回鄉創業農民工到城鎮和工業園區投資辦廠,可納入城鎮和工業園區建設規劃,所創辦企業享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獎勵扶持政策指出,回鄉創業農民工興辦的項目,建成投產(試產)后,按其完成的實際投資額不同,分別給予項目業主、項目引線人一次性獎勵。縣政府每年評選“回鄉創業十佳標兵”,給予物質、精神獎勵。在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服務工作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縣政府給予表彰獎勵。

        3、開展資金幫扶。對外出回鄉創業農民工優先給予小額擔保貸款支持。建立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專項基金??h財政每年從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和再就業資金中各拿出50萬元,作為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貸款貼息和獎勵,重點支持企業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應用等。對外出農民工回鄉創辦的符合農業產業化貼息條件的企業,優先給予貼息,并適當降低貼息審批條件。對外出農民工回鄉興辦的項目,在符合有關資金使用方向、原則的前提下,國家有關專項資金可以扶助。符合扶貧貸款貼息條件的,優先給予扶貧項目貸款貼息。

        4、著力解決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實際困難。(1)戶籍準入。外出農民工回鄉后,在縣城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的,允許憑相關證明辦理落戶,其直系親屬是農業戶口的,允許辦理“農轉非”并隨其落戶,并不得收取國家政策規定以外的費用。(2)子女入學。對回鄉創業農民工的子女,教育部門要與城鎮居民子女同等對待,取消入學地域限制,免收轉學手續費、借讀費等,保障回鄉創業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3)社會保障。凡在輸出地或輸入地繳納了社會保險費的回鄉創業農民工,社會保障經辦部門可根據其工齡和繳費年限,做好社會保險接續手續;凡是在城鎮購買商品房的回鄉創業農民工,勞動保障部門優先將其納入養老、醫療保險體系?;剜l創業農民工需要用工時,可依照私營、個體企業的管理辦法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提供用工和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統籌及勞動人事等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服務。(4)住房保障?;剜l創業農民工的住房問題納入城市住房保障規劃。符合條件的回鄉創業農民工,可參照城鎮經濟適用房適用范圍,享受城市經濟適用房優惠政策。

        二、勉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勉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在縣內各部門的努力之下,初步來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創業與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和困難,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金融服務缺乏。農民工普遍反映周轉資金困難,融資環境較差。雖然農民工回鄉時具有一定的資金的原始積累,但是這些資金對于創辦企業,搞生產性經營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我們在調研時,幾乎所有農民工反映的都是資金問題。農民回鄉創業的計劃投資額比自有資金多出2723萬元,這一部分資金如果政府和銀行不給予較大力度的支持,進行解決,多數回鄉農民無法實現創業計劃,所以農民工回鄉創業能否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能否融到資金。但是金融機構貸款約束多,貸款權限逐步上收,或只收不貸,使農民工難以得到金融服務,農民工也普遍認為小額擔保貸款手續麻煩,要求人,利息重。

        (二)創業服務思想缺乏。勉縣目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比例只有0.002%,這與各部門與鄉鎮不夠重視,缺乏有效的幫扶和引導有關。部分干部對返鄉農民最現實的需要是什么認識不夠深入,對怎么樣把農民工的需求和縣域經濟率先突破發展結合起來認識不夠明確。在調研中,勉陽鎮的張老板對我們說:“我們向政府要一萬塊錢,能拿到手上來的最多只有六千塊錢?!边@說明我們政府和執法部門的“吃拿卡要”現象嚴重,檢查和處罰的隨意性很大,使農民的創業經營苦不堪言。“吃拿卡要”的現象又會反過來更進一步制約縣域經濟發展,從而使經濟發展陷入惡性循環,增加農民回鄉創業的成本。

        (三)農村基礎設施跟不上。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經營種養殖業的企業一般都在距離縣城較遠的鄉村或者山區,而這些地方又普遍存在水、電、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跟不上的問題,比如去定軍山鎮高寨村周姓老板的養豬場調研時,路況不良,道路過窄、泥濘無法下腳。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及其配套設施建設跟不上企業發展需求,這會直接導致交通運輸成本高,產品交易周期拉長等問題,增加了企業的投資附加成本,降低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和市場競爭力。

        (四)人文環境差。勉縣服務業不發達, 文化娛樂活動場所不多,生活環境差,很多年輕的當地勞動力考慮到這些問題,在相同的工資條件下情愿在外地大城市就業,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雖然農民工回鄉創業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但是農村勞動力缺乏,農村年輕勞力大多出外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幼婦勞力,很多勞力考慮到家鄉環境差,不愿意回鄉。勉陽鎮西壩村的張老板告訴我們:“企業現在急需一位司機,一位廚師,但是勞動力缺乏,找了好長時間招不到人。”

        三、關于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建議

        (一)拓寬農民工回鄉創業的融資渠道。解決農民工創業資金來源問題,必須要政策先行,增加農村資金供給。對符合要求的農民工創業者從貸款額度、還貸時間上放寬限制,改善對農民工回鄉創業的融資服務。改革現行的貸款制度,改進資信評估制度,建立信用檔案和評級、失信懲戒機制。逐步放寬政策,允許民營金融機構進入民間融資領域,促進資金信貸的市場竟爭,激活金融機構的信貸機制,使符合條件的民間金融機構浮出水面。政府用于開發性生產經營項目的資金,在使用方面,向返鄉創業農民工傾斜。促使從事農業信貸工作的金融機構對返鄉農民工創辦的企業和從事的養殖業項目以及非農產業項目給予優先支持。另外,鼓勵農民工辦理合資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從而把小資金聚集在一起。

        (二)搭建農民工回鄉創業的服務平臺。強化政府效能建設,轉變工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簡化投資手續,提高服務水平,克服部門關卡多,辦事難等問題。進一步優化創業環境,積極鼓勵已經開始具有市場意識的返鄉農民工的創業熱情,逐步放寬對農民工創業的限制,實施更多優惠政策。對農民的投資,特別是對經營個體、微型和中小型企業的,實行“零收費”政策,徹底杜絕某些部門和行政執法人員的“吃拿卡要”現象,群眾進行監督。對于一些設在農村的行政執法機構進行機構并轉和解散安置,絕不讓他們成為農民工創業的沉重負擔。

        第5篇:農民工調研報告范文

        一、縣農民工返鄉的基本情況

        縣現有46個鄉鎮(街道),農村勞動力81.5萬人,轉移輸出勞動力52.876萬人,占農村勞動力人口的64.8%。

        (一)加強數據管理,建立返鄉情況周報制度。肺炎疫情以來,結合疫情防控實際情況,通過“點對點、一站式”服務,安全有序轉移輸出農民工52萬余人。建立農民工基本信息數據庫,周周數據更新,形成返鄉周報制度,截止11月,返鄉農民工累計5280人(其中省外3884人,省內縣外1396人),我縣暫未出現農民工返鄉潮,預計將會在2021年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出現返鄉潮,由于疫情管控的原因,有一部分農民工可能會提前二十天左右返鄉隔離、檢測等。

        (二)精準數據摸排,促進穩崗就業。精準摸排農民工務工意愿,及時掌握外出務工人員的基本信息,建立外出務工人員意向臺賬,精準對園區、縣內企業,妥善安置農民工就業。對有勞動能力和參訓意愿的貧困勞動力、城鎮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等農民工開展品牌技能培訓和返鄉創業培訓,截止目前,累計品牌技能培訓31期1621人,返鄉創業培訓12期580人。

        (三)強化部門聯動,監控實時動態。聯合衛健、交通等部門及時掌握更新已返鄉和有意愿返鄉農民工人數。了解他們技能掌握情況及求職意愿,會同人社、就業部門舉行線上網絡招聘會,線下專場招聘會,總計提供招聘崗位11.9萬個,達成就業意向1.03萬人。通過實時排查,綜合部門數據,累計新增轉移就業人數10250人(省外5772人,省內縣外2787人)。

        二、發生提前返鄉現象的情況的分析

        農民工返鄉的原因分析:一是受疫情蔓延影響而發生恐慌,當農民工所在區域被化為疫情中高風險區時,容易發生較為集中的農民工離開務工地,回到家鄉;二是受今年全球經濟都受到肺炎疫情的影響,部分企業停產倒閉,一些出口生產企業訂單減少,企業遭遇困難,不得不裁員,部分農民工被迫選擇返鄉;三是受待遇低下的打擊,不少民工在城里居無定所,職業穩定性差,生活壓力加大,萌發回鄉念頭;四是部分農民工受疫情影響,本著為來年打算的想法提前返鄉,了解家鄉的就業創業政策、技能培訓工種,參加政府組織的各種技能培訓,為更好的再就業作鋪墊;五是受本地返鄉創業政策影響,部分農民工愿意把自己多年打拼的積蓄及掌握的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回家鄉進行自主創業;六是受家庭壓力影響,在外工作收入少、不穩定,加之對子女的教育管理和父母的贍養,讓其無法在外安心務工,希望在本地就近務工兼顧家庭。同時,也有部分農民工不愿返鄉,其原因是受疫情影響收入較低,返鄉費用較高,返鄉后再次出去難找工作,加之部分地區疫情管控不能返鄉。

        三、意見建議

        (一)營造全社會關心返鄉農民工、支持幫助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從思想上、組織上、經濟建設上、文化建設上以及社會綜合治理等各方面做出努力,統籌部署,加強指導,多角度掌握農民工返鄉動態。政府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確保農民工在返鄉潮中實現良性回歸。通過摸排的情況加強與有意愿返鄉農民工的對接,通過春風行動加大對農民工的接送,在開展縣內走訪活動,到困難農民工家里走訪慰問,了解詢問他們生產生活情況,并開展座談會,與農民工共同談心談話,聽取工人心聲。

        (二)著力監測排查,切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縣、鄉、村、組+網格員”的排查監督體系,對來自重點區域和途經中高風險地區的返鄉農民工,實施全面排查,做到不少一天不落一人。切實落實“1+3+N”長效摸排機制,對上級下發的大數據人員信息名單逐一開展排查,建立工作臺賬,登記相關人員的姓名、身份證號碼、住址、電話號碼等信息;對收集的數據及時匯總并上報相關部門。

        (三)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增強返鄉農民工再就業能力。切實做好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技能意識,有效緩解產業升級與經濟波動所帶來的就業困局。針對企業用工需求創新培訓模式,調整培訓方向,豐富培訓內容,根據農民工自身特點,制定相應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集中開展農民工轉移、轉崗培訓。

        (四)深挖市場,拓寬農村轉移就業渠道。靠能人帶動,充分發揮勞務輸出能人的作用,積極鼓勵他們為家鄉的勞務輸出獻計獻策,幫助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走出家門。積極利用網絡、報紙、廣播、電視、短信等媒體向農民工傳播勞務信息,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規范化和組織化程度。支持農民工靈活就業,鼓勵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開辦特色小店,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稅收優惠、場地支持、創業獎補等政策支持。鼓勵互聯網平臺企業降低平臺服務費、信息中介費、加盟管理費等費用標準,支持農民工從事直播銷售、網約配送等新就業形態增加收入。

        第6篇:農民工調研報告范文

        根據團省委、團州委的工作安排,結合掛職工作要求,我利用端午假期,查閱、收集、梳理了相關資料,對***縣共青團系統開展關愛農民工子女、特別是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縣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西南緣,面積5550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109個行政村,有藏、羌、回、漢等14個民族,總人口7.3萬人,是一個多民族聚居、以農業為主的高原山區縣。

        近年來,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尤其是青壯年男性務外出工人員數量的激增,留守兒童、婦女和空巢老人現象越來越突出。其中,留守兒童因父母親情缺失、隔代教育局限等問題備受關注。我委也在團州委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精心指導下,結合本縣實際情況,采取了針對性的措施,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二、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情況

        為切實做好關愛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工作,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成才,我委按照上級指示精神,著力加強組織領導,在團縣委牽頭,會同關工委、少工委、未保委等部門成立“關愛農民工子女工作組”的基礎上,下一步擬會同教育局、文體局、財政局等部門,成立“***縣關愛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廣泛爭取各方支持,切實加大工作力度。

        同時,我委專門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關愛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的通知》等文件指導鄉鎮團委、企事業單位團支部等開展工作,并將建立農村留守學生之家列入2011年重點工作計劃和年度目標任務。為確保建好農村留守學生之家,目前我委正在部分鄉鎮開展調研和摸底工作,選擇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學生數量多、分布集中、需求迫切的鄉鎮優先建設,并為其他鄉鎮的后續建設工作積累經驗。

        三、開展摸底及結對情況

        據統計摸底,全縣共有中、小學38所,均屬教育部門備案。在已進行摸底的30所中、小學中,鄉鎮農民工子女較集中的學校為9所,在全縣所有11所鄉鎮農民工子女較集中的學校中占82%;已與志愿者組織結對的學校25所,其中鄉鎮農民工子女較集中的學校11所;已摸底的30所學校中有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學生486人,在已結對工作的25所學校中有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學生459人,工作力度比較集中。

        四、關愛工作開展情況

        我委一方面依托各中、小學校的團委、少先隊組織,充分發動教師的力量,一方面積極組織西部計劃志愿者組成服務隊,采取定期到留守學生之家開展集體關愛活動和與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結對子開展一對一關愛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學業輔導、親情陪伴、感受城市、自護教育和愛心捐贈等5項服務內容開展工作:留守學生之家的學業輔導以學校教師志愿者為主,入戶學業輔導則以西部計劃志愿者為主;親情陪伴以西部計劃志愿者為骨干,以各鄉鎮本地青年志愿者為主力;擬在今年7月依托夏令營組織農村留守學生感受城市,并邀請公安干警、武警消防中隊戰士和醫護工作中對其進行法制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今年已開展3次針對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子女的愛心捐贈活動,并正在積極通過志愿者爭取東部發達地區力量,資助家庭困難的農民工子女完成學業。

        五、陣地和志愿者隊伍建設情況

        目前,已依托慶寧鄉中心校建成“***縣慶寧鄉留守學生之家”1個,運行情況良好,面積20平方米,總投資2萬元,其中硬件設施價值2元,其他設施由鄉政府和學校負責解決;該陣地每周集中開放一次,年運行維護費用約為5千元,目前暫由團縣委、鄉政府和學校共同承擔。

        除團縣委定期組織西部計劃志愿者和學校教師志愿者去開展工作外,各鄉鎮黨委也越來越重視留守學生之家在青少年教育、引導和服務方面的作用,依托各鄉鎮組建的志愿者服務隊(站),積極配合團縣委做好管理和維護工作,并積極整合社會資源,爭取當地致富能手的贊助投資,努力將留守學生之家建設得更好。

        志愿者隊伍方面,目前參與關愛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活動的志愿者隊伍約24個,人數約420人,其中,大學生80人,企業人員30人,機關事業人員90人,民間組織220人。

        我委高度重視對志愿者進行思想教育和業務培訓,嚴格考勤考核,對注冊志愿者實行準入制度和末位淘汰,確保服務質量。擬于今年8月集中進行一次業務培訓,預計今后每年進行大規模培訓2次,上下半年各一次。近2年來,因志愿服務事跡突出,已被團州委授予先進集體2個,團省委、團州委表彰先進個人3名。

        六、遇到的主要問題和意見建議

        第7篇:農民工調研報告范文

        一、目前全市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

        1、返鄉回流人數近一成。2008年全市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人數約110萬人,其中在省外務工的約95萬。據調查,截至11月底,全市返鄉回流約9萬人,約占全市外出務工農民工總人數的8%。

        2、返鄉回流時間提前2個月。農民工返鄉時間過去一般在春節前后10天以內,今年返鄉的啟動時間至少提前了2個月。

        3、返鄉回流農民工中年齡偏大者居多。據調查,返鄉回流農民工中,16-25歲占11%,,26歲-40歲占32%,40歲以上占57%。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務工人員回流的以40-50歲的大齡農民工為主,這部分農民工大部分因文化水平較低,從事的是高體力、低技能工作,失業后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如桃源縣在福建打工的煤礦工人、加工廠工人等。

        4、返鄉回流農民工主要來自沿海地區和勞動密集性行業。返鄉回流農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我國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帶為主,約占70%以上;返鄉回流農民工中,85%以上來自出口性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從行業來看,以從事制衣業、玩具業、機電業所占比例最高,總數達到66%,其次為建筑房地產業,占19%。

        5、大部分返鄉農民工對打工期間的工資待遇較為滿意。調查表明,65%的農民工工資能夠按時足額發放,25%的工資不按時但可以足額發放,由此可見,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在調查中,部分農民工對現有的按年度或項目結算工資的方式頗有怨言,希望按月發放工資。農民工收入狀況有所改觀。據調查,農民工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占45.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占44%,兩者合計,近九成農民工月均收入超過1000元。65%的農民工對收入狀況表示基本滿意。究其原因,關鍵是其對進城務工的期望值較低,雖在城市務工,但他們仍以在農村務農收入為參照,所以比較容易滿足。

        二、目前農民工回流的原因

        企業經營不景氣是農民工提前返鄉的主要原因。據返鄉農民工反映,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是其所在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多出現破產、停工、歇業等情況所致.如臨澧縣安福鎮望城村的農民工周尚松說“十幾年過來,都是下半年這個時候最忙,唯獨今年10月份就已經接不到活干了。”其所在工廠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外訂單明顯減少,工廠開工不足或停工,對工人或是放假,或是采取自然裁員。特別是十月份以來,開工時間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資已不能維持正常生活,二是返鄉回流工的收入相對較低。據調查,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據臨澧縣太浮鎮王化村的農民工楊振國說,他在深圳三和興玩具廠務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須工作10個半小時,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時間才能拿到這么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時間,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時,那么他們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廠每月還要扣住宿費等。由于城市生活費用較高,又一時難以找到工作,被解雇的農民工只能選擇返鄉。三是國家最近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國家1000億投資計劃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讓他們感覺在家鄉也可能存在更好的發展機會。

        三、采取有效措施,從容應對農民工返鄉潮

        當前農民工大量返鄉,帶回來的不僅是消費和收入的增長,更多的而是再就業的困難和基層工作穩定的壓力。近年來,進城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著全市部分農民家庭收入銳減。為幫助返鄉農民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有效緩解他們的失業之痛,我市各區、縣(市)制定了返鄉農民工幫扶計劃,擬定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切實搞好為農民工“五送”活動,即:送崗位、送信息、送培訓、送政策、送溫暖,收到了一定效果。做好返鄉農民工的安置和幫扶工作,關系發展和穩定的大局,為了引導返鄉農民工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建議采取以下七項措施,幫助返鄉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一是全力為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介紹服務。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方聯系用工單位收集崗位,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進行個別推薦和進場求職相結合,千方百計為他們找到適合的崗位。

        二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使返鄉農民工具備用工單位所需掌握的技能。一些農民工暫時回家,利用春節前的空隙時間,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如桃源縣勞動局近一個月就對100多名返鄉農民工免費進行計算機、電工電焊、車工等技能培訓,唯美學校培訓工業設計、電腦軟件高級技能人員10多名,這些必將對他們以后的再次就業增強競爭力。這種做法值得推廣。

        三是積極協調配合工商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開辟“綠色通道”,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等。

        四是積極協調配合稅務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落實相關稅費減免政策,切實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

        五是舉辦創業人員經驗交流座談會,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返鄉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第8篇:農民工調研報告范文

        一、廣西農民工勞動權益維護工作的基本情況

        (一)勞動合同簽訂率和集體合同簽訂率不斷提高

        全區勞動關系協調機制三方四部門(人社、工會、企聯、工商聯)以及其他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大力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合同制度,加強對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合同制度的指導、服務和監督。2013年,全區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為93.76%,其中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為89.81%;已建工會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達到71.41%,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二)農民工勞動權益維護體制機制逐步完善

        1.建立健全工資支付、正常增長、共決機制。全區勞動關系協調機制三方四部門共同配合,積極推動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擴大工資集體協商的覆蓋面;2012、2013年連續兩年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幅度分別達到22%和20%,帶動提高全區各類用工市場薪資水平,使農民工工資水平得到提升;每年公布全區工資指導線,促進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的建立;出臺高溫津貼政策,對在特殊勞動條件下的一線員工所付出的額外勞動消耗和生活費用以及身體健康損害給予適當的物質補償,不斷提高農民工的收入水平。

        2.建立健全農民工侵權案件處理機制。一是建立優先服務農民工等弱勢群體仲裁“綠色通道”機制,對農民工申請仲裁實行“優先受理、快速審理”。2011至2013年全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共處理農民工勞動人事爭議1.1萬件,涉及農民工1.11萬人。二是完善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網絡。推動企業、工業園區、事業單位、商會(協會)、鄉鎮街道成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把爭議的預防和處理工作向基層延伸,逐步打牢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網絡。至2013年底,全區大中型企業建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已達1182家,鄉鎮街道建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已達929個。通過加強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將一大批爭議預防和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三是從2010年起全區實施“兩級督查、三層兜底、市府負責”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機制。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各級各有關部門的責任。四是建立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涉及建筑、交通、鐵路、水電、電網等領域。五是加大對欠薪企業的打擊力度,建立了欠薪信息錄入銀行征信系統等有關制度。六是人社部門辦理農民工維權案件推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確保行政執法高效便民。

        (三)農民工維權執法機構力量不斷增強

        全區負責農民工維權執法的主要機構勞動保障監察及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的基層力量不斷增強。截至2013年底,全區14個地級市及86個縣(市、區)已設立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縣級仲裁院設立覆蓋率為90.53%(部分城區不在設立范圍內);設立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182個,已基本建立起完善的勞動保障監察體系。由于維權渠道暢通、處理及時,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基本得到有效維護。這些年來,全區沒有出現因為勞動者維權案件造成影響社會穩定惡性重大事件發生。

        (四)聯動化解農民工勞動人事爭議執法環境不斷優化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與人民法院加強溝通協作,建立了勞動人事爭議疑難案件處理研討、法律政策適用研討等裁審銜接工作制度,及時化解矛盾。2013年全面激活勞動保障監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執法銜接機構,進一步加大了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2013年,全區的法律援助事業發展迅猛,受援農民工為9076人,比2012年增長18.67%。多部門的聯動配合,使農民工的維權環境不斷得到優化。

        二、廣西農民工勞動權益維護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廣西的農民工權益維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農民工整體收入水平偏低。雖然隨著全區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工收入逐年增加,但由于基礎較低,與城鎮職工比較仍相對較低。根據本次調研的抽樣問卷調查數據的統計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農民工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另據廣西調查總隊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在區內務工的農民工平均工資2013年為2473元/月,2012年為2250元/月,僅達到自治區統計局公布的2012年全區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134.5元/月的71.78%。由此可見,全區農民工工資與城鎮職工相比,整體收入水平偏低。二是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相對較低。全區規模以上企業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2013年為89.81%,低于全體職工的簽訂率,然而全區大量使用農民工的主要是規模以下的個體、民營小微企業,不簽訂勞動合同的現象更為突出。據此次調研回收的2521份有效問卷的統計顯示,簽訂勞動合同為書面形式的有1476人,僅占總人數的58.5%。三是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頻發。2011年至今,僅全區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就追發農民工工資待遇11億元,涉及農民工22.3萬人次;在2013年全區民事法律援助案件涉及農民工的6832件中,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有5284件,占77.34%。拖欠工資仍是當前農民工權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問題,主要發生在工程建設領域。四是缺少人文關懷,勞動條件仍需改善。首先,企業經營者在關心和關愛農民工方面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農民工缺少職業發展空間,缺乏精神文化生活。其次,農民工超時工作現象仍普遍存在、絕大部分農民工未享受帶薪休假。第三,部分職業病危害嚴重的中小型企業的農民工,在缺乏防護的情況下從事苦、臟、累、險的工作,職業病風險大。因此,增進人文關懷,加強勞動保護,也是農民工權益維護的一個重要方面。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民工處于弱勢地位,歧視農民工的觀念尚未徹底破除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發達國家在經濟起飛和結構轉型的不同時期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在我國現階段相對集中地表現出來,舊的城鄉分割的制度以及歧視農民工的觀念尚未徹底破除,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農民工的低端就業地位,加劇了勞動權益維護的難度。部分法制觀念淡薄的用人單位利用其強勢地位,惡意踐踏法律法規,以侵害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為手段謀取經濟利益。部分地方政府沒有認識到勞動關系和諧的重要性,在服務和管理對象上重資本所有者、輕勞動者,忽視農民工勞動權益維護問題。加上近年來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部分企業經濟效益較差,農民工比較集中的中小企業普遍競爭壓力大,利潤空間小,抗風險能力弱,管理水平低,提高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的能力有限,使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民工權益極易受到侵害。

        (二)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制度剛性不夠,對農民工維權缺乏有力支持

        雖然對企業用工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管控措施,但對侵害農民工權益行為的法律約束仍顯不足,在法律層面缺乏強有力的處置手段,特別是對欠薪案件的處理手段非常有限,侵權成本過低,使針對農民工的侵權行為無法得到有效遏制。

        (三)用工單位違規操作,市場監管不到位

        一是工程建設領域普遍存在違規墊資施工現象。一旦資金鏈斷裂,農民工工資往往得不到保障。二是工程建設領域市場監管不到位。違規分包、包工頭層層轉包現象大量存在。由于支付環節及利潤分配次數較多,農民工工資往往得不到保障。三是農民工流動性大,一些“包工頭”通過故意拖欠部分工資來控制農民工。四是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勞務派遣用工同工不同酬,造成農民工收入偏低。

        (四)農民工法律意識較弱,維權能力有限

        首先是農民工維權能力較弱。由于對勞動保障政策法規了解不夠,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有限。其次是農民工維權顧慮較多。當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會忍氣吞聲,擔心如果自己挑頭維權不但爭取不到利益,反而對自己穩定工作或今后的提薪造成不良影響。第三是農民工維權難。一些企業不簽訂勞動合同,出現勞動糾紛時,由于農民工舉證能力弱,無法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據,有關部門也無從查證,導致維權困難。

        (五)維權執法力量不足,經費缺乏

        首先是缺乏必要的執法業務經費和工作場所的保障。在全區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和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中,大多數地方的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尤其是執法交通工具由于受到車輛編制、經費等限制而無法得到保障,對提高執法效率影響很大。例如,在全區110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自治區、市、縣三級)中,87%沒有辦案車輛。其次是執法人員嚴重不足。全區各級維權執法隊伍編制緊缺,例如,全區仲裁院編制數僅為1―3名的有36個縣(市、縣、區),占41.86%,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

        (六)維權長效機制不夠健全,影響效能發揮

        首先,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是實踐中防止農民工欠薪行之有效的手段,但目前我區僅在住建、水利、交通、鐵路、電網等行業實施且由各部門分散管理,覆蓋面小且效能的發揮受到限制。其次,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特別是私營企業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力度還有待加強。第三,法律援助未能充分發揮功效。由于農民工對法律援助制度還不夠了解、不夠信任,因此法律援助還未能充分發揮其維護農民工權益的功效。

        三、加強農民工勞動權益維護工作的對策措施建議

        (一)進一步制定完善和貫徹落實農民工勞動權益維護各項法律法規

        首先,待國家《工資支付條例》出臺后,制定全區的實施辦法,專章規定農民工工資支付細則,特別是針對建筑領域層層轉包現象,明確規定必須在結算清農民工工資之后,才能結算工程款;加快《廣西壯族自治區工資集體協商條例》立法進程;抓緊出臺《實施〈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辦法》、《〈職業病防治法〉實施細則》及《農民工職業病防治管理辦法》等廣西地方性法規。其次,加強建筑市場監管,健全總包負責制,堅決杜絕墊資施工、工程轉包、違法分包和“包工頭掛靠”等違法違規現象;進一步健全工資保證金等制度,建議擴大實施面,在市政、園林等施工項目中全面推行,同時由人社部門牽頭集中統一管理工資保證金,更有效地發揮工資保證金在解決工資拖欠問題中的作用;繼續健全“兩級督查、三層兜底、市府負責”的農民工維權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銀行征信制度,加大對欠薪行為的打擊力度;督促用人單位深入貫徹執行《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認真落實刑法修正案關于“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規定,遏制欠薪逃逸;大力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各級黨委、政府要把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納入對企業領導及企業組織的各類評先評優活動中,在組織或推薦參與各類評先評優等評選時,將企業是否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作為評選必備條件,實行一票否決;適時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進一步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規范勞務派遣用工行為;根據我區實際情況,將遭惡意欠薪無法追償造成生活困難的農民工納入國家司法救助對象。

        (二)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負責工作機制

        一是強化政府和部門責任的落實。將農民工工資清欠、職業病防治等重點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評內容。各級政府對維護農民工權益工作負總責,對本地區開展有關農民工維權問題的工作情況逐級進行監督檢查,對侵權問題高發頻發、舉報投訴量大的地區及重大違法案件進行重點督查,對工作組織不到位、監管責任不落實、工作進展緩慢、欠薪處理不力的地區進行重點掛牌督辦并通報批評,督促各有關部門切實履行責任。人社部門負責牽頭組織協調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案件并及時進行調查,依法作出行政處理或處罰。已經實施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的住建、交通、水利、鐵路、電網行業主管部門,以及安監、市政、園林等行業主管部門既要加強對本行業本領域生產施工的管理,也要負責對本行業工程項目農民工使用情況、工資發放情況的監管,并配合人社部門做好有關工作;對因工程款拖欠而導致的農民工工資拖欠行為,由該項目所屬領域、行業的業務主管部門負責牽頭處理,確保在解決工程款拖欠中優先解決工資拖欠問題,并對發生侵犯農民工權益事件的企業和單位依法依規進行相應處理。公安部門負責審查處理人社部門移送的涉嫌犯罪的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協助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的;工商部門負責依法取締檢查發現的無照經營行為;國資監管部門負責協助人社等有關部門處理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發生的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案件;工會組織開展貫徹實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法律法規情況的監督活動,對用人單位拒絕改正違法行為的,要及時提請有關部門處理。發改、財政、監察、司法、人民銀行、銀監等部門要在立項、經費、監察、司法、征信和信貸等工作中積極支持配合維護農民工權益工作。各級各部門務必落實責任,齊抓共管,形成整體合力,共同維護好農民工權益。二是狠抓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網絡建設。推動企業、鄉鎮街道、工業園區、事業單位、商會(協會)成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特別是要提高企業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組建率,用工100人以上的用人單位都應成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制定企業調解員調解工作補助政策,由企業給予調解員適當工作補助。三是強化人民法院的執行力度。對于農民工等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書、調解書,人社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理決定、行政處罰決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受理并優先執行。四是建立人社、公安、檢察、法院四部門欠薪犯罪案件協調溝通處理機制。進一步理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執法的銜接機制,提高效率,嚴厲打擊惡意欠薪、欠薪逃匿等犯罪行為。五是建立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通報制度。各行業主管部門履行相應職責,加強對違法企業在資質管理、市場準入、招投標等事項的審批管理,進一步扼制欠薪犯罪行為的發生。加強對重點行業的監管,加強勞動保障監察誠信體系建設。

        (三)加強勞動保障執法力量建設,落實執法經費保障制度

        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關于加強勞動保障……等重點領域基層執法力量,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經費由財政保障制度等方面的要求,加強勞動保障的執法力量建設,強化勞動保障的執法責任。將勞動保障監察和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列為執法機構,明確其勞動保障執法地位和工作職責。進一步加強勞動保障執法隊伍建設,健全基層執法機構,合理增加人員編制,仲裁機構要合理配備專職仲裁員,保證依法組庭的基本要求;建立執法津貼制度;加強執法隊伍培訓教育,提高執法能力;全面落實勞動保障執法經費財政支出制度,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解決勞動保障監察和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業務經費。通過加大執法經費投入,配備開展勞動保障執法所需的攝錄取證、通訊、服裝、辦公設備等執法裝備;調配符合規范執法要求的辦公場所;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和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車輛列入執法用車保留范圍,解決用車編制和經費,配備專用執法車輛。加快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網絡化建設,確保各級網絡暢通,并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落實各級勞動保障監察基層網格協管員。建立各級勞動保障監察維權指揮中心,實現勞動保障監察辦案關口前移,推動勞動保障監察從被動執法向主動預防轉變。

        第9篇:農民工調研報告范文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流浪歌手一號”為你整理了這篇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公路建設和管養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公路建設和管養調研報告

        一、我區少數民族鄉(鎮)及民族村通村、通組公路及區域公路聯結互通情況

        我區有仰天湖、保和2個少數民族(瑤族)鄉。其中仰天湖瑤族鄉轄1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20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4290人,其中瑤族人口3667人,分布在大塘、金仙寨、桃源、天湖嶺等村,占該鄉總人口的14.9%。保和瑤族鄉轄11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個社區(南嶺生態城社區),總人口21477人,其中瑤族人口2348人,分布在同心、仙魚嶺2個瑤族村,占該鄉總人口的10.93%。此外,我區有魯塘鎮南溪村、太洞村、紅星村,石蓋塘街道楓木嶺村、江口村等5個散居瑤族村。全區少數民族地區共有自然村(組)聚居區域(點)163個。

        為加快全區少數民族地區通村、通組公路建設,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將公路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列入月度工作安排,對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建立了激勵機制,成立了項目建設指揮部,由區級領導擔任指揮長。同時,加大投資力度,采取財政撥款,銀行貸款,向上級爭取資金,“一事一議”等辦法,多渠道籌集公路建設資金。財政先后按3.5-10萬元/公里分不同的鄉鎮安排通村公路配套資金。公路建設沿線鄉鎮均成立協調機構,政府相關部門通力配合,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施工環境。

        (一)通村公路建設情況。近年來,我區搶抓國家加大農村公路建設的歷史機遇和政策機遇,通過國家撥付一部分,地方配套一部分,沿線籌措一部分等籌集建設資金,大力開展通鄉通村公路建設。截止2019年底,全區少數民族地區共建成通鄉通村公路271.7公里。

        (二)通組公路建設情況。全區少數民族地區通村公路已于2009年全部完成硬化。2018年,啟動了通組公路建設,全區25戶100人以上的村民小組已通水泥(瀝青)路。目前,全區共完成通組公路建設62.928公里,其中仰天湖瑤族鄉完成19.406公里,保和瑤族鄉完成12.581公里,魯塘鎮完成15.454公里,石蓋塘街道完成15.487公里。

        (三)公路聯網線建設情況。目前,我區已建成永春至上茶園等5條共38.6公里公路。

        二、目前在建項目情況、規劃項目情況,相關項目爭取和落實情況

        (一)在建項目建設情況。目前在建項目主要有通組公路18.152公里,窄路加寬52.6公里。

        (二)相關項目爭取和落實情況。2004年以來,我區共爭取通鄉、通村、通組國家計劃約309.583公里,補助資金約5960萬元。

        (三)規劃項目有關情況。全區“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目前正在制定中,相關數據尚未出來。

        三、我區少數民族地區公路管理養護情況

        目前,全區少數民族地區共有通鄉、通村公路約271.7公里,通組公路約181.3公里。其中通鄉、通村公路全部納入日常養護,區道由公路部門養護;鄉、村道則由鄉村負責養護,公路部門按每公里鄉道3000元、村道1000元給以補助,每年投入50萬元養護資金。

        為抓好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我區創新舉措,完善精抓細管的常態化養護機制。遵循“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因地制宜、全面養護、注重實效、保障暢通”原則,加大投入,規范公路養護管理,著力打造“暢、潔、綠、美、安、亮”“六位一體”的公路交通環境。

        一是創新養護機制。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養護長效機制,即“區為主體、分級負責、行業指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切實做到“有路必養”。建立了以區財政為主的養護資金保障體制,區配套養護經費納入區財政預算,確保養護基本需求。全區少數民族地區均建立了農村公路管理機制,明確了工作職責、管養人員和工作經費。

        二是創新養護模式。按照“服務外包、分級承養”的養護理念,積極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和專業化進程,我區廣泛運用的“四種管養模式”(即:專業化隊伍養護、承包養護、集中季節性養護、社會領養)取得顯著成效,并在全市農村公路推廣。

        三是管護人員配套到位。形成了區有路政人員、鄉有監督人員、村有護路員的三級護路體制,鄉鎮、村均制定了愛路護路的鄉民約和村規民約,及時有效地制止和查處破壞農村公路路產路權的行為。

        四、目前存在的困難問題和有關意見建議

        (一)目前存的困難問題

        1.自然村公路通達深度不夠。目前,通組公路只到達25戶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少于這一標準的自然村沒有政策支持,同時部分村、組之間聯網路和村莊內部道路國家也沒有資金補助。僅靠村民自籌資金無法完成通組公路建設。

        2.管養資金投入不足。隨著道路里程的延伸,需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多,相應的區財政的匹配額度越來越大。2018年,我區債務風險被列為一類風險預警地區,財政資金投入不得不進一步壓縮,無法足額配套管養資金。

        (二)意見和建議

        1.加大少數民族地區公路建設和管養資金投入力度。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建議省、市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公路建設資金補助標準,安排專項民族地區公路建設發展資金并全額兜底,用于通往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公路建設,以解決群眾行路難的問題。另外,由于區級財力有限,加上少數民族地區地處偏遠,管護成本較高,建議省、市進一步提高對民族地區公路養護資金投入。

        2.加大爭資立項力度。突出連接公路、斷頭路、聯網路、產業路建設,充分發揮現有公路網使用效率,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交通保障。

        3.加強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公路安保設施建設。北湖區少數民族地區位于西南高寒山區,農村公路彎多坡陡,臨崖臨水路段多,建議進一步完善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公路標志標牌設置,加強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公路安保設施建設,確保通行安全。

        4.加大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公路大中修、災毀項目資金支持力度。我區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公路地處西南高寒山區,早晚溫差大,雨水多,公路易受侵蝕、暴雨沖刷,損毀率高,公路使用壽命受影響,建議省市加大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公路大中修及災毀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及時修復受損公路。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欧美亚日 | 亚洲在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日本香蕉91视频 | 热久久九九这里有精品 | 亚洲免费高清A在线 | 亚洲制服aⅴ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