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食用菌栽培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食用菌是人類食用的大型真菌,2000年統計中國的食用菌達938種,人工栽培的50余種,中國廣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銀耳、平菇、滑菇等7類,它們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食用菌產業是一項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的農村經濟發展項目,食用菌又是一類有機、營養、保健的綠色食品。發展食用菌產業符合人們消費增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農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徑。因此,食用菌產業作為一種適應社會市場經濟的產業日益發展壯大起來,人們對于食用菌的栽培技術研究也是越來越多,既要達到綠色自然、無公害的目標,又要做到保質保量的要求。
一、培養料的配置
食用菌培養料的配制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將原料的干料按照比例要求進行充分的攪拌混合,需要添加的一些微量元素先要用水化開之后再拌入料中,接著進行反復的攪拌,將存在的團料盡量打散,確保料的干濕程度均勻;其次,影響菌絲生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培養料的含水量,一般培養料的含水量在55%左右就非常適合食用菌的生長,如果培養料的含水量偏低將會導致出菇產量大幅降低,如果培養料的含水量偏高,則會讓處于下層的菌絲缺氧而不能正常吃料,導致原料浪費。因此必須要按照培養料原料的木屑情況靈活的調整含水量,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注意木屑的粗細以及質地的軟硬、空氣濕度等具體情況對含水量進行配比;最后,培養料配置工作結束后,要盡快進行裝袋,一般裝袋時間不超過培養料配置 完成的7小時左右,裝袋完成后要注意及時滅菌。滅菌時先把裝袋完成的培養料放入鍋中,用猛火快速加熱到100℃,之后利用冷氣閥降溫到0℃,再重新將溫度加熱到100℃左右。進行滅菌作業時一定要確保猛火加熱、溫火保溫,定時查看滅菌鍋內的溫度情況,防止漏氣的現象,否則無法達到有效的滅菌效果。經過這些階段,培養料的配置工作已經算是初步完成,培養料的配置對于提高食用菌的產量,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二、選擇優質的菌種及接種
要挑選優質的菌種來培養,根據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生長特點以及適宜的生長環境來選擇選擇適宜本地生長的優質、高產、高抗的優良菌株。在挑選菌
種時一定要嚴格查看菌種,確保其沒有雜質污染和蟲害,適用于栽培養育。必須按照科學、嚴謹的接種程序來為所要栽培的食用菌接種,并在接種后及時將裝菌種的袋子放入無污染、空氣適宜的培養室內進行發菌培養。
三、培育環境的要求
在經過幾個月的生長后,菌袋就要搬入出菇棚進行培育,但是受到培育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菌袋的出菇時間也不盡相同,只有保持培育環境適合菌袋成長才能讓菌袋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正常出菇。而將菌袋搬入出菇棚的時間要盡量避免午間氣溫較高時進行,因為過高的溫度容易影響出菇時間;入棚的時間一般選在晴天的早晚進行,要防止人棚過程中菌袋受到雨淋。菌袋人棚后的擺放要按照一定的規范進行操作,菌袋要并列排放整齊,且其間需要留5厘米左右的間隔以保持菌能夠正常呼吸,只有創造出一個有利于菌袋出菇的環境才能保證出菇更加優質、高產。
(1)空氣濕度。作為影響子實體生長的重要因素,如果培育環境的空氣濕度太低,子實體表面的水分蒸發就會加快,其基質中的含水量就會大幅度降低,進而影響食用菌的產量;相反空氣濕度如果偏高,子實體表面的水份蒸發作用不明顯,菌體內的營養運輸受到阻礙,造成子實體無法進行呼吸作用而停止生長。如果栽培環境中的空氣濕度長期處于偏高的狀態,子實體會因為倒吸空氣中的水份而出現腐爛的情況,嚴重時甚至會造成大范圍的細菌傳染。
(2)保持通風。食用菌的生長發育需要足夠的氧氣,和我們人需要呼吸一樣,食用菌也會進行呼吸作用,它們吸人空氣中的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雖然適量程度的二氧化碳對某些特別種類的食用菌菌絲生長有利,但是很多食用菌如果長期處在二氧化碳過多的環境下,它們很有可能停止生長,而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環境甚至會讓菌絲體死亡。因此,出菇棚必須要保持通風,將二氧化碳的濃度控制在合適的范圍之內,確保空氣流通。
(3)光照環境。多數食用菌在出菇時需要散射光進行刺激,只有極少數品種要較強的散射光。通常情況下,光照越強時子實體的顏色就越深,光照越弱時子實體的顏色就越淺。栽培人員需要根據食用菌種類的差異對出菇棚的光照進行調節,如可以采用遮陽網、草簾等物品來調節室內光照。
四、使用無污染的肥料對食用菌進行施肥
(1)噴灑酵母膏以及蛋白胨等溶液。用0.3%的酵母膏和0.1%的蛋白胨噴灑在食用菌的表面,能夠使食用菌的身體變厚變肥,促進轉潮,在溫度為14℃~l6℃時效果最佳。
(2)人糞或人尿的噴灑。在噴灑人糞人尿時應當注意對人糞及人尿的加熱,最適合的人糞和人尿應該是煮熟20分鐘后的,對其進行對水,比例為1:10或者是1:20進行噴灑,或者也可以用新鮮的牛畜尿液,煮熟與沒有泡沫即可,進行對水,比例在l0倍~17倍之間。
(3)米醋的噴灑
在食用菌生長的中后期,可以用300倍的米醋對其進行噴灑,在采摘前的1~3天,每天必須噴灑一次,通常情況下可以使食用菌產量提高6%,而且色澤會呈現出潔面。
(4)豆漿水的噴灑
黃豆一千克,將其磨成豆漿后加入75千克~UI00千克的水,噴灑到食用菌表面,噴灑完成后再用清水噴灑一遍。
五、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管理栽培養育的食用菌時,要嚴格按照科學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通過以往的栽培經驗,并結合實際的培育現狀,研究出最適合、最科學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方式。以無公害、綠色健康為前提,運用無農藥危害的病蟲害的防治措施,栽培工具和培育工作人員進出時要做好清潔和消毒工作。根據食用菌的實際生長狀況及時對周圍環境
做出處理,調節培育室內的通風、通氣、采光條件,掌控好溫度和濕度情7兕,在培育長成后采取時,也需要做好消毒工作,要以正確的方式、適時地采收。
關鍵詞 食用菌;秸稈;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6.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3-0124-01
在農村大力推廣食用菌產業,既能從根本上解決秸稈焚燒,又能促進農民增收,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千秋大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越來越被人們青睞。利用麥草、豆秸、玉米稈立體栽培食用菌高產技術,是降低生產成本,縮短栽培周期,提高菇的品質、檔次及效益,是食用菌大發展的重中之重。
麥草、豆秸、玉米稈等秸稈立體栽培食用菌既不需要特定的栽培環境,也不需要任何機械化設備,具有占地面積小、成本低、投入小、效益高、實用性強的特點具有簡化栽培程序、縮短栽培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優勢。所需要的材料廣泛,一年四季皆宜栽培。現將其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秸稈栽培食用菌的品種
麥草、豆秸、玉米稈等秸稈立體栽培食用菌的品種只有平菇、秀珍菇、鳳尾菇、杏鮑菇、雙孢菇等。
2 栽培前準備
2.1 原料處理
麥草、豆秸、玉米稈立體栽培食用菌,預處理草料的好壞是栽培成功與否的關鍵,用稻麥草秸稈一定要曬干,霉變、腐爛的秸稈絕對不能用來栽培,否則不僅影響產量,嚴重者還會造成栽培失敗。為了確保栽培成功和高產,一定要選擇新鮮、無霉爛的稻麥草秸稈。栽培之前要將稻麥草秸稈用生石灰水浸泡[1]。
2.2 室內菇房選擇
栽培菇房要求有光照,能保溫,通氣好。春夏季栽培,可選擇閑置民房、倉庫進行栽培,有條件的可建標準化栽培房。如果選擇舊房,首先要把房屋打掃干凈,用漂白粉噴灑1次,地上撒石灰,再打開門窗通風。
3 栽培料處理
3.1 建水池
在地上挖一個長4 m、深1 m、寬3 m的池子。池內放上薄膜,四周壓實,水池面積一般定位一次性浸泡草料250~550 kg為好。水池要建在栽培場地附近,要有堆放草料的地方,有排水溝。
3.2 浸泡草料方法
先將水池放入干凈的水,按1 kg水加入0.5 kg生石灰的比例,先把生石灰放入水池中拌勻,再將草料投入池中,邊往池子扔料邊壓,要使草料全部浸入石灰水中,再蓋上木板后壓上重物,絕不能有草料露出水面。一般浸泡時間為2~3 d。
3.3 草料滅菌
為保證栽培成功,建議將草料去除多余的水后,進行常壓滅菌。常壓滅菌要使草料堆溫達到100 ℃,保持6~8 h,才能達到滅菌效果。
4 菌包制作
栽培所用的打菌包模具是用木板自做的,規格為長120 cm、寬20 cm、高20 cm的長方型無底蓋框架模具。打菌包薄膜,選擇地膜即可,把薄膜剪成寬100 cm、長180 cm做包膜,同時要準備好捆包繩子,繩長為120 cm。把已滅菌好的草料、揭去薄膜,攤開冷卻,草料溫度下降到25 ℃左右就可打包。把模具放在平地上,在模具內放3道包扎繩,放上已準備好的包膜,用手將膜按到模具底部進行上草料[2]。
5 菌包培養管理
菌包培養管理是栽培最為關鍵的一環,管理最關鍵是溫度控制,每天要密切注意菌包溫度情況,在發菌時,菌包溫度保持22~26 ℃菌絲生長最好,如果菌包溫度超過30 ℃,及時將菌包層數降低,散開,打開通風道降溫,仍然降不下溫度就向地面灑水,直至溫度降到26 ℃為止。其次要檢查有無雜菌污染菌包,如果發現有雜菌污染嚴重的菌包,要及時把雜菌清除培養室,輕微的雜菌污染的菌包就采取補救措施。在發菌時要注意鼠害,發菌5~7 d反堆1次,把里面的菌包翻出來,上下翻。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20~25 d菌包長好。
6 菌墻壘制
菌包長好后,進行壘墻出菇。壘墻前,首先要將營養土配制好,選擇水質好、質地松、無雜蟲卵的深土層,加入0.1%尿素、1%磷肥、1.5%石灰、0.1%多菌靈,土的濕度為45%,用手捏成團,一觸即散為宜,再噴灑適量的敵敵畏,用薄膜蓋好悶2~3 d就可使用。其次要準備好壘墻用的泥漿和木樁。再次要將壘菌場地掃干凈。壘菌墻的方法:將捆綁菌包的繩子解開,脫去薄膜,將菌包平行排放,菌包上面填好配制好的營養土,土厚1 cm,繼續上包,然后再上1層營養土,接著放第3層菌包。菌墻壘好后在菌墻的兩邊各打一木樁,以防菌墻倒塌。菌包與菌包之間用泥漿抹平,菌包頂上用營養土覆蓋,再用薄膜蓋好菌墻[3]。菌墻與菌墻之間相隔60 cm,以便探菇管理。
7 菌墻出菇管理
菌墻壘好后,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7~10 d菌墻上就會出現原基,這時需在走道上空和地面上噴水霧以增加空間相對濕度,需要增加光照和通風。待菇蕾形成后,把覆蓋的薄膜揭掉,要求哪個部位出了菇就揭開哪個部位。隨著菇蕾長大,每天通風量、濕度逐漸增大,通風要開南北對流窗,通風不要過于激烈,以免吹干菇蕾,每天要噴水2~3次,空間濕度保持98%,有光照[4]。
8 采菇
菇的采摘選擇生長中期最佳,品質、產量也最好。采菇的方法:一手按住草料,一手抓住菇體輕輕旋轉即可摘掉。大菇用刀割下,放入框內。一般采大留小,采完1茬菇后,清理菌墻,把死菇、爛菇都摘掉,菌墻上泥土掉下要補平,停水3~4 d,養一養菌絲,再噴水,重新蓋好薄膜增加溫差刺激,要有光照,通風5~7 d后又會出菇。整個菌墻可出5~6茬菇。
9 參考文獻
[1] 丁倫保.長稻麥草秸稈立體栽培食用菌高產新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9(24):140.
[2] 孫勇,王小利,張肖林.秸稈栽培食用菌高產技術[J].河北農業科技,2008(5):46.
20多年來,方金山先后引進開發了20多個珍稀食用菌品種;撰寫、發表了有關食用菌種植的文章30多篇;培訓全國各地學員1萬余人次,輻射面積達全國18個省的38個市區。他先后獲得了“江西省勞動模范”、“江西省農村科普先進個人”、“全國科普惠民興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苦學多試,終于熟練掌握了食用菌培植技術
經歷過屢次創業失敗的方金山不斷摸索食用菌栽培技術,幾年下來,僅熟料栽培和廢料再利用這兩項技術就為他盈利10多萬元。在搞好平菇、金針菇、香菇等中低檔菌菇品種栽培的同時,方金山還大膽開發了市場發展前景較好的珍稀食(藥)用菌。近幾年,他與江西省農科院聯合開發了杏鮑菇、雞腿菇、牛肝菇等品種,先后都獲得成功。2005年他又和東華理工大學聯合培育成功了虎奶菇,2007不僅獲得了國家農業科技成果項目資金轉化項目的資助,同時還獲得了江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撫州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積極帶動農民學科技共致富
創業成功的方金山并沒有忘記眾多沒能脫貧致富的農民兄弟們,他一直都在積極開展科普工作。目前,他已擁有固定的栽培房10000平方米,塑料大棚6420平方米,基地發展成為了撫州市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產品也通過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2007年“方金山牌”茶樹菇又獲得了江西省名牌農產品的榮譽稱號。從2002年至今,方金山已在周邊鄉鎮開設培訓班60期,培訓人數4200余人次。他還先后到北京、湖北等地開設培訓班,開展技術交流,傳經送寶,培訓人數達8000余人次。
創辦農技組織,廣泛普及食用菌栽培技術
方金山于2000年創辦了臨川區食用菌協會。推行“龍頭企業+協會+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通過外跑市場、內聯會員和實行保護價收購等措施,讓會員和周邊農民進行無風險生產食用菌,從而大大提高了農民栽培食用菌的熱情。為了能讓更多的農民兄弟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術,更快地脫貧致富,方金山開始著書立說,傳播食用菌栽培技術。他于2005年主編了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食用菌培育法》、《草菇栽培技術》,2008年又主編了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無公害茶樹菇栽培技術》,2009年應金盾出版社邀請編寫了《姬菇規范化栽培致富》、《虎奶菇栽培技術》、《名貴珍稀菇菌生產技術問答》。方金山還先后撰寫了《袋裝平菇的技術管理要決》、《杏鮑菇高產栽培技術》、《大球蓋菇栽培技術》等實用技術文章在報刊上發表。
為把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優,帶領更多的農民兄弟脫貧致富,2005年,方金山在臨川食用菌協會的基礎上,創立了撫州市臨川金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到目前為止,合作社已經注冊了4個商標,成功地申報了江西省無公害農產品(蔬菜)基地。方金山的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還相繼獲得了江西省、撫州市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榮譽稱號。不僅如此,為了方便將虎奶菇人工繁育這一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栽培技術在社員中迅速推廣,合作社先后制定了東華虎奶菇的生產標準、干制技術標準、生產技術資料以及統一收購標準。“未來,合作社將會為社員及全國各地的農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產供銷一體化服務。”方金山如是說。
(江西省臨川區科協 汪雨萍 郵編:344100)
關鍵詞:食用菌;教學改革;教學法;周年化生產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6-0206-02
隨著食品生產中規范化、綠色化的要求,現代社會對農業技術的需求日漸增加。各院校一般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相關的專業選修,以滿足學生需要并對地方經濟做出貢獻。食用菌學是農林園藝、生物技術專業中常見開設的課程[1,2],但一般是作為非主干課程加以開設的,學時數量有所增加,一般只在一學期內開設,理論課的比例比較高,理論與實驗學時與比例大致是2~3:1左右的情況,如理論為51學時,則實驗為18學時。但從食用菌這門課程來講,其特點是理論討論比較易懂,重復性高,實踐與動手的要求,要求細致,對于栽培過程中的表征、菇相的掌握,需要因菇種的差異和季節的不同而反復觀察,方能夠掌握。這與教學中課程的基本課時數少,而理論課為主,但實驗課太少形成很大的矛盾。另外,食用菌的栽培是在周年內進行的,不同的季節,生產上有不同的栽培品種。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就不可能做到與生產緊密結合,就會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與社會的要求脫節,教學效果不佳,學生選課也不積極[2]。內江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自2008年起開始招收生物技術專業本專科學生(含高職生源)。參考各方面的資料,設置了食用菌學(6時,含實驗課18學時)為生物技術專業的選修課程。圍繞學校提出的夯實非師范專業,切實與生產實踐密切聯系,培養滿足社會要求的學生的總要求,學院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設計了模塊化的專業選修教學模式,即將本院前期開設的一些社會需求高相關特色的課程分別劃分為不同的模塊,并加以強化。食用菌學是微生物應用技術板塊中的課程之一,并逐漸得到重視和加強。課程的發展實際是與本內江本地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有很大關聯的。內江是四川東南位于川渝中間地帶的一個以丘陵為主的地區,本地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已經形成了較好的食用菌產業,被內江市列為重點,傳統生產上的食用菌大宗菇類(六菇二耳)均有栽培,近期,又開始進行大球蓋菇、榆黃蘑等新品種的開發與引種。教學及實踐中我們逐漸明確,食用菌相關的技術,學生興趣大,尤其來自山區的部分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們自覺地從家里帶來一些珍稀品種,在學校實驗室中試種。學生及社會的需要就是我們辦學的選擇與方向。食用菌學的相關學習,可以為大學生畢業后走向一些食用菌生產企業,從事相關的技術以及在將來立足家鄉本地特色資源進行開發利用與創業打下基礎。2009年,我們生命科學學院成功申報建設“四川省高校特色農業資源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后,我們對本地區具有優勢的產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廣泛的調查,了解生產上的基本需要、技術難點,從而考察相關產業中最大的技術關鍵問題。以內江食用菌栽培的發展情況為參考,明確了在食用菌生產上以菌種馴化、綠色栽培以及菌種制作為重點的“產、學、研”結合的研究方向。首先,申請了川東南野生菌類馴化研究及食用菌周年化綠色栽培技術的相關課題研究。隨之,利用這些科研成果及實驗室能夠提供的優良條件,院上決定將微生物學板塊中的食用菌學列為教改項目,進行了壓縮理論課時,周年化自主性實驗教學(學時,含實驗課18學時)為思路的教學改革。結合高校所擁有的教育教學優勢,以及科研理論和方法優勢,認真設計構建起一套食用菌周年實驗教學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1.生科院生物技術專業學生食用菌的教學目標與定位。培養學生優良的食用菌栽培技術能力及菌種制作與管理技術,能夠熟練完成野生食用真菌的分離純化及初步馴化工作,從而在食用菌生產企業勝任技術指導、食用真菌菌種管理及野生食用真菌的馴化工作[3,4]。
2.課程計劃及安排:按照涵蓋周年栽培,掌握典型品種制種工藝及標準化、栽培技術的基本要求。對實驗教學的安排如下:
3.教學方法細致化探索。①以自主性實驗為主要形式及考評;②深入探索,在主要實驗中廣泛融入研究性元素;③以實驗操作技能評價表及實驗日志為抓手,抓好日常管理及技術落實;④校內教學與校外基地學習相關結合;⑤網絡課程的支持[2-5]。
4.成果與思考。隨著實驗課程的開設,許多學生開始關注與迅速投入到食用菌的學習與研討上來,成立了食用菌興趣小組。目前,以內江師范學院學生科研資助并取得成績的計有黑皮雞樅(內江)的馴化與栽培、靈芝盆景、銀針菇栽培、蛹蟲草栽培等科研成果。目前,更有學生利用社會關系在宜賓、威遠等地開展食用菌的栽培生產工作,并在學校內預感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術(如羊肚菌、松茸),積極性很高。相關的成果也受到院上領導的注意,將食用菌的科研列為實驗室重點支持的項目。提出加強實驗基地的建設,以基地促教學發展;進一步完善制種工藝,利用特色農業資源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平臺的支撐,以營養加工及活性物質的提取為今后重點的方向。現在,學校里面有了較好的網絡教學平臺,每門課程均在網上進行網絡課程的建設,這十分方便學生用手機隨時隨地在自己方便的地方進行查閱與學習,從而極大地提高教學的效率與準確性[6]。今后,生命科學將在進一步完善相關技術工作的基礎上,申報菌種營銷資質,為內江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韋文添.“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職食用菌生產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3).
[2]張黨省.項目教學法在食用菌栽培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6).
[3]杜愛玲,吳祖峰.食用菌栽培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方法探索[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6).
[4]冀宏,楊東霞,趙黎明.適應產業發展培養食用菌高等專業技術人才―兼析高校食用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教學改革[J].食用菌,2008,(4).
[5]弓建國,高喜葉,宋菊.以創業為導向食用菌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集寧師專學報,2010,(12).
[6]MOOCS在線教育發展國際論壇[BD/OL].
http:///html/info/2013/sjtu/.
2008年6月,高考落榜回鄉務農的張海洋,看到鄉親們依靠科技脫貧致富了,而自家依舊一貧如洗, 心里非常焦急。當他從鎮成人技術學校了解到庭院栽培食用菌能發家致富的信息后,心里就萌發了種植食用菌致富的念頭。于是,張海洋毅然報名參加了縣農業局農廣校舉辦的“綠色證書工程”培訓班,系統地學習了食用菌栽培實用技術,并以優異的成績拿回了“綠色證書”。他當年投資3000元,在庭院空閑地蓋起兩座菇棚,培植5000袋平菇、3000袋香菇。他還訂了報刊,邊學習邊實踐,不懂的地方就向縣農廣校、鎮成人技術學校的教師和技術員請教,并到泌陽縣香菇基地參觀取經,掌握香菇、平菇制種和栽培技術。第二年,張海洋憑兩座菇棚就獲利7000多元。從此,他與食用菌結下了“姻緣”。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種植食用菌的人逐漸多起來,但多是用玉米稈、棉子殼,而其他農作物秸稈(如花生秧、花生殼、麥秸、豆秧、紅薯秧、木屑等)則被忽視甚至被焚燒、丟棄浪費,還有很多農戶采用傳統的種植方式即冬季種植,而很少有夏季種植的。看到這些,張海洋萌發了打破傳統食用菌種植的念頭。
2010年冬天,張海洋先后到鄭州、信陽等地參加白靈菇、雙孢菇、雞腿菇、金針菇等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班,結識了20多位省內外著名食用菌專家,引進優質菌種,培育出新的雙孢菇。至今,他已優選出20多個菌種,建立7個菌種庫,培育了平菇、香菇、白靈菇、雙孢菇、金針菇、黑術耳、雞腿菇、巴西蘑菇、猴頭菌等20多個品種,都可以全年采用大棚、層架、吊袋等多種栽培方式在室內外種植,且可以利用多種農作物秸稈作培養料。
撫順東部山區發展食用菌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資源優勢。撫順市森林總面積1000萬畝,木材蓄積總量5000萬立方米,木材加工剩余的邊角余料、木屑以及農作物秸稈等,為栽培食用菌提供了豐富優質的原料。二是氣候優勢。撫順市冬季寒冷,空氣清新,雜菌少;夏季高溫期短,非常適合食用菌的栽培。三是市場優勢。我國的食用菌產品多出口到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等國家,撫順具有地域較近的優勢。另外,沈陽、鞍山、大連、北京、天津等城市的食用菌消費量逐年增加,形成了一個大市場。本市新賓縣“紅升香菇交易市場”成為東北首家香菇市場。四是政策與人才優勢。20世紀80年代以來,撫順市政府和市農委領導,各縣、區政府和農發局一直重視發展食用菌產業,市、縣財政專項資金一直不間斷投入扶持食用菌產業。人才方面有以市農委、農業中心、 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及撫順市食用菌協會專業技術人員,以及沈陽農業大學、遼寧省農科院專家組成的技術隊伍。撫順市農科院從80年代開始一直不間斷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新品種及進村到戶技術指導服務,尤其近年培育出了C28、0912等香菇新品種,深受栽培戶歡迎,為撫順市食用菌栽培技術和優良品種的研究引進、示范推廣起到了指導和帶動作用。另外,撫順市發展食用菌產業有群眾基礎,民間還有一大批栽培食用菌的“土專家”。
2014年全市食用菌栽培規模預計為2億袋。其中:香菇7000萬袋,地栽黑木耳6000萬袋,木段黑木耳1500萬袋(每段折4袋),金針菇2000萬袋,杏鮑菇2000萬袋,滑子菇500萬袋,平菇500萬袋,靈芝300萬袋(每捆折5袋),其他品種200萬袋。撫順市是“全省地栽黑木耳第一市”,撫順縣是“全省黑木耳栽培第一縣”;遼寧三友公司在撫順縣成功引進推廣了“棚內吊袋黑木耳栽培”。
做強做大撫順市食用菌產業要從組織領導、調整農業產業布局、發揮典型引導、加強規模化基地建設、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農村新型專業合作組織等方面下工夫。全市各級管理部門需要統一思想, 共同努力。堅持以市場為導向, 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 在政策和資金上大力扶持龍頭企業, 加大食用菌深加工和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力度, 重視食用菌科研立項和研發工作, 通過新品種新技術推廣, 促進產業發展。另外,在發展食用菌生產的同時,必須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菌林兩旺,持續發展。目前菌林矛盾的日益突出,在保持利用好現在林木資源基礎上, 加速營造食用菌專用林, 調整栽培品種結構, 控制或淘汰耗材量大的品種,研究開發秸稈等農業副產品新的代用料及栽培模式。
關鍵詞:雙孢蘑菇;液體菌種;高產栽培;栽培技術;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F326.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18
雙孢蘑菇又稱雙孢菇,是我國目前工廠化生產的食用菌種類之一。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屬于草腐食用菌。其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分化都必須在暗條件或是散射光條件下進行。營養菌絲生長溫度范圍廣,最佳為25℃左右。子實體最佳溫度為18℃左右。整個生境要求pH值在7.5~8.5為最佳。
1 雙孢蘑菇固體栽培種的制作工藝
根據福建南安雙孢蘑菇栽培的特點,采用固體栽培種進行栽培生產。雙孢菇固體栽培種制作工藝主要有優質母種選擇、母種擴繁、原種制作,栽培種制作4個過程。母種選擇時,要選擇色白后一致,爬壁能力強,無退色、高產的母種。對其進行提純、復壯。擴繁。利用提純的母種進行原種的制作,再根據栽培時間進行栽培種的制作。母種生長時間在7~10d左右,原種滿瓶時間在27~35d左右,栽培種滿袋時間在35~40d左右。
2 雙孢蘑菇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由于山區林木資源豐富,雙孢蘑菇林下栽培對于設施的投入要求較低,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林下栽培進行要點介紹。
2.1 栽培時間選擇
通常雙孢蘑菇出菇氣溫在15~18℃生長最佳,氣溫不高。栽培時,要根據出菇溫度要求進行雙孢蘑菇栽培種制作的時間安排。例如,在11月份采菇,則堆料發酵時間要提前50d左右,相應的材料準備時間可自行按照時間要求提前準備即可。
2.2 菌種制作
按照上述固體菌種制作工藝,再根據堆料發酵完成時間和菌種所需要時間綜合對比一下,合理安排栽培種的菌種制作。如果在時間上來不及,可以在制作原種時按照栽培種的量進行制作以替代栽培種。在制作栽培種時,用瓶或袋均可。假定為750ml瓶,在接菌時,谷粒菌種以10m2栽培面積接菌10瓶為宜;如為糞草菌種最要加大接種量,控制在10m2接菌33瓶為宜。袋裝菌種可按重量進行相應折算。
2.3 培養料準備
將牛糞曬干,稻草粉碎,按1:1比例攪拌均勻。用料配方為:干牛糞與稻草各45%。菜籽餅4%,麥麩3%,生石灰2%, 石膏1.5%,過磷酸鈣1%,氮肥1.5%。栽培用量為30kg/m2。先將干料進行混合后打濕,在2d后,將其翻堆并適當補水,然后進行密封,使濕料升溫以殺死病毒、細菌和蟲卵等。初次封膜后3d后進行堆酵。堆四周要整齊,頂端圓拱形,將草與糞分層堆積,氮肥和餅肥夾雜其中,以防流失。堆內水分控制在65%左右,在翻堆過程中不斷加入其物質。并調解pH值在8.0左右。發酵翻堆3次后,將堆移至栽培場地繼續發酵。待發酵料顏色變為褐色,溫度降至50℃左右時揭膜降溫,并將其鋪入栽培場地,厚度在20cm左右為宜。
2.4 接種
接種時,發酵料溫度不宜過高,以便防燙死菌種。溫度最好在25℃左右即可。由于使用固體栽培種進行接種,最好在是分層接種,每次接種要均勻一致,按照接菌總量計劃好層接菌量。最好將料分至4層進行接菌,以避免接菌不均現象產生。接菌后,上部用一薄層料覆蓋,然后進行適當擠壓,減少空隙量,即保持水分平衡,又增加料菌接觸面,促進菌絲快速萌發和生長。
2.5 日常管理
接好菌后,菌絲營養生長需要20d左右。這段時間要根據雙孢蘑菇菌絲生長對于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條件的要求進行日常管理,在接菌10d后開始進行通風管控,每天通風2~3h,然后逐漸加大通風量。加濕時,要在栽培地和空氣中進行濕度增加,不可直接對栽培地料面進行噴水,以防污染和阻礙菌絲的正常生長。
2.6 覆土出菇
當菌絲開至料面1/2時,進行覆土,要用細土,厚度在2.5cm左右即可。覆土半個月后出菇,出菇后要做好水分的控制,做到勤噴、少噴,最好以霧狀向空氣中噴濕,才能更好的促進雙孢蘑菇的子實體生長。水分控制做到干濕交替,頻率為2~3d更換一次。長好的雙孢蘑菇要及時采下。對于需要越冬春采的,最后采菇時要將出過菇的菌絲去除,適當要進行必要的保溫和消毒措施。明年溫度達到出菇要求時,繼續進行出菇的水分管理即可,同時還可適當用些肥力促進產量和質量的提高。
3 總結語
雙孢蘑菇因其屬于草腐菌類,對于森林的保護起到重要作用。現代食用菌栽培逐漸從木腐菌向草腐菌過渡,雙孢蘑菇高產栽培技術將越來越受歡迎,因此掌握一套科學的栽培技術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劉本洪,甘炳成,黃忠乾. 露地雙孢蘑菇大棚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 食用菌,2006(05):16-18.
一援外國際培訓的意義
(一)通過援外國際培訓,為我國的國際經濟和技術合作服務
遵循這一宗旨,亞太地區食用菌培訓中心在舉辦食用菌國際技術培訓班期間積極地同國外同仁探討食用菌技術研究和產業發展等一系列問題,同時,隨著培訓班的進行,國外同仁不斷深入地了解我國食用菌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與我們進行合作的意向也隨之不斷加深。在培訓班期間學員考察了許多食用菌企業并認識了從事食用菌研究和實踐工作的專家學者。學員分別考察了食用菌栽培企業、加工企業、藥用菌加工企業和食用菌機械廠。這些企業的領導和學員進行了友好而廣泛的交談并贈送了樣品和選擇資料,使學員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回國后更好地進行宣傳和匯報,這為今后的發展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伊朗學員Minoo女士希望和雪杉耳珍稀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在伊朗推廣銀耳和雪杉耳的栽培和消費,還與仙芝樓公司洽談了在中東地區設立靈芝產品商的事宜,已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二)通過培訓班,傳播技術,促進中外相關產業的交流合作
參加食用菌國際培訓班的學員多數是在國內從事食用菌研究、教學、生產的知名專家學者,但是來華之前他們對食用菌技術的了解差異極大,有的是帶著疑問來參加學習的。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實踐后,他們了解了食用菌技術的基本內容,了解了食用菌業發展的前景。通過學習與實踐,學員掌握了栽培食用菌開發以及相關機械設備的理論依據,食用菌栽培技術,了解了食用菌技術研究的最新成果等。盧旺達學員Keyiksi女士和Augstine先生希望和亞太中心進一步合作培訓食用菌人才,他們將從國內派選技術人員來福建學習食用菌技術,并邀請我們的食用菌企業和專家赴盧旺達教授食用菌技術。塞拉利昂學員Rogers先生表示他的研究站要和亞太中心合作為塞拉利昂培訓食用菌人才,推廣食用菌栽培。參加花卉技術國際培訓班的學員,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實踐后,他們了解了花卉技術的基本內容、花卉業發展的前景。同時針對他們提供的本國花卉研究報告和他們在實習過程的對栽培技術不同看法,我們組織技術人員與他們進行了技術交流,吸取有價值的信息,了解國際花卉發展最近動態,這些也促進中國花卉產業的發展。
(三)增進了友誼,擴大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
國際培訓班的學員雖然他們的國籍、種族、膚色和不同,他們共同學習生活,組成了一個和睦、友善的家庭。深切體會到中國人民特有的真摯、熱情、友愛的性格特征。他們感謝中國政府給予的幫助,他們為能有機會參加在中國舉辦的國際培訓班而感到高興,對我國的改革開放以來的巨變都留下了深刻的美好的印象,對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印象深刻。當大家離開的時候,很多學員都依依不舍,相互道別,相約今后有機會一定會再次相聚,再來中國,來到他們曾經一起學習的地方。
二援外國際培訓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通過十幾次辦國際培訓班的業務經驗積累,認為在辦國際培訓班過程中應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一)充分的籌備工作是辦好國際培訓班的前提
做好充分的籌備工作是成功舉辦培訓班的重要保證。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把承辦培訓班看作我國援外和外交工作的一部分,并對各項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組織領導方面,應成立培訓班工作組,明確培訓班的工作分工;在教學方面,應根據辦班的特點,精選富有教學經驗、有扎實理論基礎和相關從業經驗的教師編寫教材和任教;在教學設施方面,課程應采取以多媒體教學為主要手段的課堂教學方法。
(二)有特色的教學工作方能確保培訓的效果
培訓課程的編排做到理論結合實際,既有全面性、系統性,又突出重點;在培訓方式上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和生產實踐活動,使課堂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開展中外學術交流;在培訓效果方面努力通過技術培訓這一媒介,發展中外產業合作。像舉辦的國際花卉技術培訓班,培訓課程主要包括花卉基礎知識、特色花卉和重要花卉栽培知識、組織培養盆景知識、中國園林藝術等。這些都帶有福建省花卉產業的特色,深受廣大學員的歡迎,學員反映強烈。他們通過培訓班認識了福建省的花卉產業,學到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如組織培養,也學到了一些有特色的技術,如水仙花雕刻、人參榕栽培和中國盆景制作。培訓方式采取課堂教學與實踐操作、現場考察相結合的方法。教學實習及考察參觀活動安排在漳州市和廈門市,讓學員參觀考察了花卉市場、花農的栽培場地、花卉公司進行產業化生產的工廠、花卉博覽園、植物園并進行實踐活動,從各個成面展示福建省花卉產業的發展情況和特色及技術產品優勢,以達到最佳的實習考察效果。
(三)精心周到的組織管理是安全的保障
為辦好培訓班,使各項活動有序地進行,著力搞好組織工作是辦好培訓班的首要環節。從招生、籌備開始,到課堂教學、戶外活動等等,都應作精心的安排。為了讓各國學員們能夠迅速熟悉中國、適應在中國的生活,在培訓班正式開學之前應給學員介紹培訓班的情況、中國的社會、經濟情況和文化,而且還應向他們講述我國悠久的歷史,學習簡單的中文日常生活用語。培訓班從第一個學員報到,到最后一個學員返國,應根據學員來華、離開的航班時間,事先做好接機、送機安排,做到準確的接、安全的送達機場。同時,還積極幫助解決在學員回國過程中出現的行李超重、航班修改、機票確認等問題。在住宿、飲食安排方面,根據學員的國別、和生活習慣等各方面的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住宿和飲食。在安全保衛和后勤服務方面,應本著“外事無小事”的宗旨,制訂并實行24小時安全保衛制度,工作人員隨時在崗,學員外出和歸來時都進行登記,確保萬無一失。同時,還積極聯系賓館的保安部和此地段的公安派出所加強對該地段的巡邏,使得安全保衛工作具有很強的機動應急能力。
“江西省首屆十大杰出青年農民”等眾多榮譽稱號。他,就是撫州市臨川金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金山。
立足菌業埋頭苦干
高中畢業后,方金山先后做過木工,養過豬,還種過西紅花,可都不算成功。正當他感到極度苦悶的時候,一條蘑菇市場前景看好的信息燃起了他心中的希望。然而,他接下來面對的又是屢次經歷失敗,這時他才開始領悟到不學知識、不懂技術是行不通的。于是,他在1986年參加了中國農函大為期半年的食用菌函授培訓班的學習;1988年又專門在江西農函大學習培訓了一年。這一系列的學習為他發展食用菌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對照所學的食用菌栽培知識,邊試驗邊總結經驗教訓,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將金針菇培育后的廢料再利用于平菇的種植,大幅度降低了平菇的生產成本。幾年下來,僅熟料袋栽和廢料再利用這兩項技術,就為他多盈利了10多萬元。
一路走來,方金山都十分注重走科技創新之路,不斷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他與宜春市生物研究所、江西省農科院、中國食用菌協會等單位聯合開發出了杏鮑菇、雞腿菇、牛肝菇等20多個新品種,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他先后培育出“平菇金平1號”“草菇V598”“姬菇金姬10號”“臨川虎奶菇”等多個食用菌優良品種,完成了《虎奶菇新品種細胞融合選育》《新品種虎奶菇推廣項目》等相關省、市科研課題10余項。他生產的虎奶菇、茶樹菇、黑木耳、金針菇、平菇先后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成了江西省名牌農產品;虎奶菇還于2010年被評為江西省十大受歡迎農產品、撫州市知名品種。同時,他培育的新品種“臨川虎奶菇”獲得了國家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認證。
堅定方向快速前進
“看準的路,就要大膽往前走。”方金山說。確實,創業路上有很多曲折,但是他都想辦法克服過來了,如今,他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食用菌“王國”。
他的“王國”就是現在的撫州市臨川金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營產品為食用菌、食用菌菌種兩大系列。公司技術力量雄厚,至今已有近30年的制種生產經驗,所培育的菌種已銷往全國30余個省(市、區),其良好的菌種質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務深受種植戶歡迎。公司常年供應各種優質菌種,品種有高溫型平菇、廣溫型平菇、高溫秀珍菇、茶樹菇、金針菇、大杯蕈、雞腿菇、香菇、毛木耳、杏鮑菇、虎奶菇等菌種,并面向全國開設食用菌技術培訓班。
在方金山的帶領下,撫州市臨川金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評定為食用菌行業“江西省菌種質量放心企業”“江西省食用菌菌種優秀生產基地”“江西省食用菌菌種重點供應單位”“江西省食用菌技術培訓基地”等多項榮譽,并被列為江西省食用菌示范企業,已成為中部地區具有較大規模的食用菌菌種供應、食用菌技術指導綜合性企業。
從開始創業時的步履維艱到今天的種業新貴,撫州市臨川金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以健康且快速的步伐向菌業的領頭目標邁進。
傳播技術播撒愛心
經過艱苦創業的風雨歷程、找到致富“金鑰匙”的方金山,沒有忘記那些跟自己過去一樣困難的鄉親們,這些年來,他不遺余力地無償向周邊群眾傳授食用菌技術,帶領眾多農戶走上了種植食用菌致富之路。
他先后到北京、湖北、江西等地開設培訓班,開展技術交流,傳經送寶,培訓人數達8000余人次。同時積極參加中國科協組織的科普活動。2007年還在江西省農函大的大力支持下,創辦了撫州市農民實用技術實訓基地,通過基地實踐操作,讓廣大菇農學到了過硬的技術,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贊譽。
這些年來,來自全國各地咨詢食用菌種植疑難問題的電話、信件紛至沓來,方金山總是不厭其煩地解答,認真對每封來信進行回復,或解答疑難,或送去學習資料。對來生產基地學習的學員,他更是做到讓學員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此外,他還將自己的新技術先后撰寫成《袋裝平菇的技術管理要訣》《杏鮑菇高產栽培技術》《大球蓋菇室內栽培技術》等文章,發表在有關報刊上。
方金山用他的智慧、努力、堅持,建立了自己的食用菌“王國”,也為廣大菇農增收撐起了一片藍天。談及未來,方金山說:
“未來我們要把食用菌產業做得更大、更強、更優,帶動更多的人走向致富之路”。
(江西 李娟)
撫州市臨川金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金山
電話:0794-8412598,18970481888,1397940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