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朝花夕拾摘抄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愛不釋手、呆頭呆腦、調皮搗蛋、谷下有谷、雞飛狗跳、愣頭愣腦、屏聲息氣、奇山秀水、千姿百態、青山綠水、清逸秀麗、山勢雄偉、天真爛漫、巍然屹立
胸有成竹、牙牙學語、左右逢源、抱頭鼠竄、寸草不生、得心應手、東跑西顛、峰上有峰、雞犬不寧、尖聲尖氣、亂作一團、滿身泥漿、你追我趕、奇峰聳立
千山萬嶺、千山一碧、青海青山、窮追猛打、群山簇立、忍俊不禁、若無其事、撒嬌賣乖、山高樹茂、山清水秀、山石壯膽、聳立云霄、隨心所欲、逃之夭夭
挺胸碘肚、玩耍嬉戲、萬山叢中、甕中捉鱉、無憂無慮、舞刀弄棍、嘻嘻哈哈、油腔滑調、幼稚可笑、云霧纏繞、指手畫腳、裝聾作啞、裝模裝樣、裝腔作勢、追來逐去、自以為是、自由自在
好句:
1、生命是盛開的花朵,它綻放得美麗,舒展,絢麗多資;生命是精美的小詩,清新流暢,意蘊悠長;生命是優美的樂曲,音律和諧,宛轉悠揚;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滾滾向前。
2、生命的美麗,永遠展現在她的進取之中;就像大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負勢向上高聳入云的蓬勃生機中;像雄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搏風擊雨如蒼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波濤洶涌一瀉千里的奔流中。
3、生活如花,姹紫嫣紅;生活如歌,美妙動聽;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詩,意境深遠,絢麗多彩。
4、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長者,生活是一位博學的老師,它常常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為我們指點迷津,給我們人生的啟迪。
5、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書,包羅萬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彈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飛馬牌大鐘,上緊發條,便會使人獲得濃縮的生命。
6、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漣漪的西子湖,隨著時間的流動,它時而平靜如鏡,時而浪花飛濺,時而巨浪沖天……人們在經受大風大浪的考驗之后,往往會變得更加堅強。
7、生活,就是面對現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未來;生活,就是用心靈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葉綠的枝頭;生活,就是面對困惑或黑暗時,靈魂深處燃起豆大卻明亮且微笑的燈展。
8、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徑,坎坷不平,溝崖在側。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心裝模作樣!這是直率,不是軟弱,因為哭一場并不影響趕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山花爛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這是直率,不是驕傲,因為笑一次并不影響趕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9、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靈秀;人生就像一場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時。
10、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暫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條沒有回程的單行線,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時光前行。
11、人生似一束鮮花,仔細觀賞,才能看到它的美麗;人生似一杯清茶,細細品味,才能賞出真味道。我們應該從失敗中、從成功中、從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12、人生如一本書,應該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應該多一些昂揚的旋律,少一些憂傷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畫,應該多一些亮麗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調。
13、人生的路漫長而多彩,就像在天邊的大海上航行,有時會風平浪靜,行駛順利;而有時卻會是驚濤駭浪,行駛艱難。但只要我們心中的燈塔不熄滅,就能沿著自己的航線繼續航行。人生的路漫長而多彩:在陽光中我學會歡笑,在陰云中我學會堅強;在狂風中我抓緊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緊理想;當我站在中點回望,我走出了一條屬于我的生之路。
14、假如生活中你失敗了,請不要將憂傷的淚水寫在臉上。失敗也是一種收獲,生活中最得要的是有一份十足的勇氣和一個創業的膽量。
15、希望源于失望,奮起始于憂患,正如一位詩人所說:有饑餓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緊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機感受的人一定進步快。
16、往事如歌,在人生的旅途中,盡管有過坎坷,有過遺憾,卻沒有失去青春的美麗。相信自己,希望總是有的,讓我們記住那句話:錯過了太陽,我不哭泣,否則,我將錯過月亮和星辰。
17、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只要你勇于面對抬起頭來,就會發現,分數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向前看,還有一片明亮的天,不會使人感到彷徨。
18、愛心是冬日的一片陽光,使用饑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權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灑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場甘霖,使孤苦無依的人即刻獲得心靈的慰藉。
《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認為寫得比其他文章更好一些,首先魯迅告訴大家他家后院有一個小樂園。然后在下面的寫作中用上了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也用上了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繼續描述了長媽媽給魯迅講故事和在雪地里無味但快樂的游戲,又回憶起閏土的父親捕鳥多,自己捕鳥少,記敘魯迅小時候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展現魯迅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的,我從中摘抄幾段:“翻開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班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還有“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要好得遠”。以及“掃開一片雪來,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篩網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等等都能看出魯迅兒時的歡樂,更用這些來反襯出魯迅為何不想到三味書屋去上課,為下文乏味的生活作下了鋪墊。
接著寫魯迅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學習。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了剛剛入三味書屋,看到三味書屋的模樣,又記敘了在三味書屋的幾件事:我問先生問題,都到后院去玩,開喉嚨大聲讀書,百草園反襯了三味書屋極其乏味的生活,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端矛盾,孩子們只能在當時乏味無趣的書塾里偷偷地去尋找樂趣,就是現在我們老百姓所說的“偷著樂”,魯迅也從該文章中表達了應該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靜悄悄地沒有聲音”。這段足以展示當時社會兒童的生活是多么乏味,“偷著樂”的兒童不快樂!
今天的學生在我們國家全面發展的教學教育下,能在多姿多彩的學習、生活中快樂成長,再也用不著像作者當時那樣偷偷去尋找樂趣,過乏味無趣的生活。
我們要珍視我們現在的這種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我們現在有些學生還不滿足,要父母做這做那的,別的孩子有的,他都要有,還要穿名牌、講時髦,不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只注重外表,不注重素質,我們父母的錢賺來多不容易,因此我們要節約,我們比起魯迅那一代人已經很幸福了,何必要如此“貪婪”呢?
一、率先垂范,做好榜樣
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把書捧起來,博覽群書,廣收天下,不僅要潛心于經典著作,也要及時了解或閱讀新進出版的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書籍,能追隨經典,把握流行,只有教師帶頭閱讀,才能有效的帶動我們的學生走進課外閱讀,有效的跟他們進行閱讀體驗的交流,同時更好地把握學生的閱讀動態,做一個課外閱讀的向導。
二、巧用課內外超鏈接,一石激起千層浪
1、巧借課文,以點帶面
葉老曾說過,課外閱讀須配合著教材隨時進行。《語文課程標準》推薦初中生閱讀的《水滸傳》《三國演義》《朝花夕拾》《駱駝祥子》《童年》等文學名著大多與教材有所鏈接。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的進度,挖掘興趣點,適時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名著。如教學《楊修之死》時,我不僅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品析了楊修鋒芒畢露、恃才放曠的性格,曹操心胸狹窄、陰險奸詐的本性,楊修之死的原因。還向學生提出“曹操真是個小人嗎?為什么他能夠成為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軍閥呢?請同學們到《三國演義》中去尋找答案吧!”以此激發學生探索三國歷史、認識三國人物、閱讀《三國演義》的濃厚興趣。課后,學生中很快掀起了課外閱讀《三國演義》的熱潮。
2、名著導讀課,拋磚為引玉
課外讀物良莠不齊,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課外閱讀時在讀物選擇時容易誤入歧途,亟需老師的正確引導。我在教學實踐中專門開設了名著導讀課,形式上可以由教師介紹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請學生來談讀經典名著的心得,還可借用多媒體拋磚引玉。目的只有一個:向學生推薦名著,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如在教學《十則》后,在名著導讀課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講壇中《于丹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無憾》,學生們頓時被其精彩的內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時機對同學們說:《論語》這一經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給人智慧和啟迪。同學們不妨課外去讀一讀《于丹心得》這本書,肯定會獲益匪淺。
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看書。”針對學生貪便求速、囫圇吞棗的閱讀習慣,教師要指導他們勤于動手。掌握閱讀的方法:“精讀、略讀、瀏覽”對于需要“精讀”的作品,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能“勤批注”,“勤摘錄”,“勤練筆”。
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環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級中濃濃的書香氛圍毫無疑問會對每一位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產生很強的感染激發作用。我每接手一個班級,都會從以下幾方面去營造閱讀的氛圍。
1、精心打造教室圖書角
課余飯后,圖書角往往是人氣最旺之地。假以時日,那些原來不愛看書的學生也慢慢成為圖書角的常客。另外,本學期我又給班級奉獻了我的一些藏書,如適宜青少年必讀的課外叢書《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家》《童年》《朝花夕拾》《名人名言》《國人必知的2300個外國名人》《外國人必知的23000個中國名人》等。
2、組建班級網絡讀書沙龍
班級網絡讀書沙龍是一個課外閱讀發燒友的協會。鑒于現在的中學生都喜歡上QQ,我班在網絡上建立一個閱讀QQ群,推選出群主,負責日常事務。課余時間,班上熱衷課外閱讀的發燒友們都可利用這一平臺進行課外閱讀交流:暢談讀書的收獲與感受,提出讀書的疑問與困惑,相互推薦好書。班級網絡讀書沙龍的組建,為班上學生提供了長期堅持課外閱讀的精神動力,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學生中打網絡游戲者銳減,課外閱讀之風盛行。
四、教師要組織并開展系列競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競賽是青少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活動之一,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經常在班上開展一些競賽活動,讓學生在快樂中閱讀,在閱讀中快樂成長。
1、開展箴言積累競賽
在教室后的班級文化墻上開設一個專欄,每天由值日生推薦板書自己認為最好的經典箴言,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愛人者人恒愛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等,同時,要求全班學生人手一本箴言積累冊,每天都將張貼欄中的箴言摘抄下來。當一輪展示完畢,由全班學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為學生語文過程性評價的重要依據。這種競賽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也促使他們在閱讀中要用心品讀,提高閱讀的品質。此外,全班學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條箴言,日積月累,這也是一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
2、開展讀書征文比賽
小學時,媽媽見我對作文沒興趣,不知道如何寫,便給我訂了一些《小學生閱讀》、《創新作文》、《簡妙作文》等作文雜志。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創新作文》,這本書共分為十二大類,分別是“創新作文。com”、“吹牛大王”、“作文起跑線”、“小作家專欄”、“瞬間收藏夾”、“名師作文課堂”等等。這本雜志教會了我如何找靈感,如何抓住細節描繪得生動有趣。給了我們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在舞臺上挑戰自己,每月,還有作文比賽。媽媽還要求我模仿上面的習作,在模仿中,我的作文不斷得到進步,從不會寫、無話寫變得有內容可寫了。一年級時,我的《逛花市》入選海藍藍杯作文大賽金獎;《校運會》榮獲學校動動會征文大賽二等獎,這些獎項的獲得,讓我從此使我愛上作文。就這樣,《創新作文》帶我踏上了喜歡作文之路,為我打開了一扇作文的窗。
課余,我又廣泛閱讀《兒童文學》、《少年文藝》、《讀者》、《意林》。從這些雜志中,我們既可以欣賞名師、名家筆下優美的文章,文章中優美的語句,生動的詞語,令人心怡的情感,都在文章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讓我明白了寫作一定要發自內心的情感,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感人,讓人欣賞。上面還有許多學生寫的文章,在看他們的文章的同時,我時常把自己的作文與他們比較,并不斷問自己,他們的文章能寫得那么有創意、有思想,而我的卻總是那么沒有新意和膚淺呢?在比較中不斷找出自己的差距,在比較中,我不斷地學習著、改正著、模仿著,不斷地超越以前的我,作文的水平也不斷地提高。書刊閱讀為我的寫作打開了一扇知識之窗,它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看到了自已的差距,也讓我覺得作文是一件那么有趣的事。
現在我是初中生了,我又開始喜歡上閱讀名著了。小時候,我通過電視喜歡上了《西游記》,《西游記》的作者想象力多么的豐富啊,把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人物、故事也想象得那么栩栩如生,生動精彩,《孫悟空大鬧天宮》、《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豬八戒娶媳婦》等等有趣的故事成為我童年時代一個美好的回憶。現在我不再停留在看電視上,而是轉向了閱讀,《西游記》、《水滸傳》、《朝花夕拾》、《童年》、《湯姆索亞歷險記》各種中外名著,帶我進入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名著中,起伏的情節,曲折的故事,復雜的人物,優美的文筆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心動神怡,讓我佩服不止,我還從名著中摘抄了大量優美的詞語、段落,作文時經常地引用進去,讓我的作文不再枯燥干巴。名著帶我進入了一另一個絢麗的世界,給我打開了一扇多姿多彩人生之窗,讓我的作文不再那么浮淺、簡單。
現在我除了閱讀這些作文、雜志、名著,我開始愛上了看報紙、看新聞,從報紙中我知道了國內、國外的許多大事,了解了許多新奇有趣的事情,明白了許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知道了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著有很多善、惡、美、丑的事情,社會是復雜而多樣的,在看報中我不斷增加見識,增長知識,進一步開拓了我的視野,為我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寫作素材,為我的作文找到靈感,使我的作文內容更加豐富、充實。記得我在寫《亞運在我心中》這篇征文時,報紙成了我的好助手,報紙上的亞運新聞住息成了我的素材,這篇文章后來被清城區教育局評為小學生“亞運在我身邊”征文大賽一等獎。報刊閱讀為我的寫作打開了一扇豐富多彩的社會之窗。讓我的作文內容更加深刻、豐富與充實。
關鍵詞:寓教于“趣”;寓教于“法”;寓教于“活動”;讀好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305-01
博覽群書,可以開闊思路,活躍文思,《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下面淺談本人的一些教學體會:
一、寓教于“趣”
使學生愛讀書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因此,教師首先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
1、樹立榜樣,榜樣的作用極大,孩子的模仿性強,根據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我常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知識。
2、以身作則。課外時間,我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我還經常給學生講自己童年是怎么學習的,并給學生絕對肯定的啟示便是:閱讀非常有趣。這猶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劑,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3、隨機指導,在課堂上,隨機樹立典型,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極力表揚,這樣便在學生中營造了讀書的氛圍。
二、寓教于“法”
使學生會讀書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要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方法,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節,忽視文章中心及語言描繪,我注重以下幾種閱讀方法指導:
1、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級摘抄詞句、仿句練習;中年級摘錄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級摘錄時要注明出處,寫讀后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用讀書方法。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略讀速度較快,常常一目幾行,意在了解大概內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閱讀初期,一般以精讀為主,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和閱讀能力以后,以上三種讀書方法可交替進行,一般內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精讀。
3、指導學生進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練習。如閱讀介結竹子的文章,可引導學生為各種竹子編寫標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或為文章內容“空白”處作擴充、填補,不但訓練了學生閱讀能力,還進行創造想象力的訓練。
三、寓教于“活動”
使學生讀好書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這已是共識。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讀,只能讓學生感到乏味、疲勞,應該巧妙,寓教于活動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們讀好書。
1、我班堅持每日5-10分鐘的聽說訓練,時間可安排在早會或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臺,交流課余時間閱讀中攝取的語言材料,讓大家或說一新聞,或曉一趣事,或背一古詩,學生興趣盎然。更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得到源頭活水,逐步達到厚積薄發,說話妙語連珠,寫文章意到筆隨。
2、辦組織學生自辦手抄小報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手抄小報的內容廣泛:國家大事、校園生活、環保教育、科學世界等。學生根據需求,獨立命題、編輯材料,設計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圖。如圍繞“北京申奧”這一內容,學生就辦出了《新北京、新奧運》、《奧運連著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奧運夢》等。
3、為了使孩子的讀書熱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節日定期舉辦故事會、古詩朗育會、辯論會、手抄報比賽、征文比賽等讀書交流活動。也可進行快速閱讀比賽、讀書知識競賽、讀書報告會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4、展:剪貼展覽。學生在廣泛讀報紙、雜志或其他書籍時,會發現其中具有保存價值的材料,指導學生把這些材料剪下來,找一個本子,分類貼上,積累資料,每月在班上評展一次,以激發學生周而復始地進行下去。(2)摘抄展覽。如果在遇到用得準確、生動的詞語或形象具體、含義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這些含義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別是在不能摘剪貼的情況下,可讓他們用日記本摘抄下來,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評,看誰最好。同時,對那些優秀的讀書筆記、剪貼本、摘抄本,獲獎的手抄報、征文等學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學習園地里專門設“精品欣賞屋”供學生欣賞,既鼓勵那些讀好書的學生繼續堅持下去,又勉勵那些讀書落后的學生,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四、讀好書
幫助孩子確定要閱讀的好書。讓孩子獨立閱讀的書難度要適中,盡量選擇那些配有一些有趣插圖或圖片的圖書。當前適合小學生閱讀中國名著有:少兒版《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外國名著有:少兒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賓孫漂流記》、《呼嘯山莊》、《悲慘世界》、《老人與海》、《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木偶奇遇記》、《騎鵝旅行記》等;三要遵循課內到課外,循序漸進的原則。如學習了課文《黃果樹瀑布》,可推薦讀《鏡泊湖奇觀》、《迷人的張家界》;學習了《早》,可推薦讀《朝花夕拾》;學習了《莫泊桑拜師》,可推薦《項鏈》或《羊脂球》;學習了《丑小鴨》,可推薦讀《安徒生童話選》;學習了品德課《文化巨人孔子》,可推薦讀《論語》;學習了自然課《探索宇宙》,可推薦讀《時代科技速遞》、《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
總之,為了培養學生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習慣,我們的語文教學不應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書”的封閉教學,中國教育總網教案頻道文必須營造一個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必須擴大學生閱讀,這才是提高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初中生名著閱讀 現狀 指導策略 人文素養
歌德曾說:“讀一千本書,也許還不如讀十本好書那樣可以得到更多正確的知識。”名著是千本好書中的那十本,是人類文化的精華,是人類最美好的創造。閱讀名著,如同與大師共攜手,可以增長見識,啟迪智慧,陶冶性情,開拓精神空間,最終提高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
一、初中生名著閱讀現狀
《新課標》對七到九年級學生要求“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初三中考也加入了名著的考查,比重逐年增加。但名著閱讀現狀如何?從2011年珠海市中考名著閱讀題2.6分(滿分8分)的均分可知,現狀并不容樂觀。
從學生的具體情況看,名著閱讀瓶頸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缺少閱讀時間。
課業負擔重,從早讀到晚自習,有很多課和成堆的作業;考試壓力大,整日忙于應付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中考壓力更大,想考上好高中的難度遠遠高于考上大學;學段越往后應試學習比重越大,學生沒有心力、時間顧及課外閱讀。
2.缺少選擇空間。
許多學生表示喜歡看名著,但不一定是老師或課本上要求必讀的名著。很多老師和家長要求孩子讀名著的目的就是考試。正是老師和家長口口聲聲“考試會考到”的指導,讓學生對名著產生了抵觸心理。
3.缺乏閱讀興趣。
很多學生能忙里偷閑讀點東西,但主要是為了放松消遣,只愿意讀點通俗讀物。休閑輕松類讀物貼近初中生生活,能滿足他們追求時尚的心理需求,同時為課業繁重的初中生提供了追求個性、釋放自我的空間,他們從中可以獲得精神慰藉。嚴肅讀物或經典書籍讀起來費勁,所以漸漸疏離名著。
4.缺乏必要指導。
許多學生不喜歡名著是因為名著內容高深,讀不懂。有一位女同學坦言,聽人家談論《水滸》頭頭是道,自己也挺羨慕,無奈讀不進去,不知道這部經典小說有什么地方值得欣賞,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
面對如此種種,我們難以“四兩撥千斤”,只能轉變觀念、身體力行,謀求通過自身的探索和努力,為學生課外名著閱讀提供一些有效指導,幫助他們克服不良心理,堅持經典閱讀,提高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為改變名著閱讀現狀盡微薄之力。
二、指導初中生名著閱讀的策略
在眾多閱讀材料中,如何讓學生選取內涵豐富、學養深厚的長篇文學名著進行有效閱讀,教師的引導與點撥尤其重要。
1.隨文推薦,以點帶面。
葉圣陶先生認為:“課外閱讀須配合著教材隨時進行。”因此,為了增強名著閱讀效果,應根據課堂教學進度,適時向學生推薦名著。這樣,課內與課外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相互促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新課標》建議初中學生閱讀的《朝花夕拾》(教材中選取《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水滸傳》(教材中選取《智取生辰綱》)、《魯濱孫漂流記》(教材中選取《荒島余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材選取《再塑生命》)、《威尼斯商人》(教材選取《威尼斯商人》選段)等文學名著大多與教材有聯系,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內閱讀的同時,可進行引導點撥,導向課外。
2.開展活動,激發興趣。
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與其督促學生閱讀,不如營造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機,調動他們閱讀的緊迫感和內需力。
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水滸傳》前,組織學生觀看精彩的影視片段,設計一次有關《水滸》的語文活動,出一期有關《水滸》的板報,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感受《水滸》,體驗《水滸》,在《水滸》的氛圍里,喚醒學生對水滸世界的向往,鼓舞他們閱讀文本的信心。
又如在引導學生閱讀《西游記》時,可以組織“取經故事”(故事會)、“話說×××(西游人物)”(演講賽)、“《西游記》中的風俗人情”(讀書報告會)、“讀《西游記》有感”(作文賽)、“西游人物展”(繪畫展)、“影視周”(影評)等活動。從各方面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交流閱讀的心得體會,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鑄就學生的思想深度。一系列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有目的地讀完《西游記》,更能引導他們用自己的思想感受作品、理解作品,領會作品的意蘊。
3.讀寫結合,鞏固提高。
關鍵詞:名著閱讀;中考考點;學生興趣
我在農村學校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已有幾十年,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事例讓人對初中語文的學習狀況感到擔憂與無奈。現將自己在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幾個案例總結出來以供教師學習交流,共同探討農村初中名著閱讀教學。
案例一:
在每年中考名著閱讀復習時,總有九年級學生這樣問我:“老師,曹雪芹是干什么的?他是女的還是男的?”我愕然了……
案例二:
在近年,我決定從九年級開始就對學生的名著閱讀進行提早布置、安排,以下是一節名著閱讀課的師生對話。
師:“不論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文學作品值得我們去學習,尤其文學作品中的名著閱讀對大家的學習、生活、人生都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陶冶我們的情操,感化我們的人生……老師問一下大家在課外都看過什么名著呢?”頓時課堂沸騰了。
生:“亮劍”“士兵突擊”
生:“青盲”“宮心計”
生:“步步驚心”“神話”
……我不知所措。
案例三:這是一節介紹我國古代四大名著的閱讀課。
師:“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有許許多多的文學名著,其中古典小說非常有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國的四大名著有什么?”
生:《西游記》《水滸》
生:《三國演義》
師:“還有一部誰知道?”
……許久的沉默,無人回答。
以上幾個案例真實地發生在我的身邊,足以說明我們農村學生名著閱讀中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閱讀現狀令人擔憂,這不是個例而是在農村初中的一種普遍現象,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名著的傳承,教師要認真分析、探究,找出適合農村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
但是,從案例可以看出,農村初中學生在名著閱讀上由于種種主客觀原因,能主動閱讀名著的中學生很少,很多人干脆就選擇了不讀。對于農村初中學生這個問題就更為突出。調查表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二:一是學生單憑自己的興趣和閱讀水平造成的。二是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那么作為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如何創新名著閱讀教學,教給學生一些有用的知識呢?
一、選擇推薦合適的名著
學生的閱讀有其年齡的特點,他們的認知、分析能力還不高,對作品的選擇和閱讀自然存在著種種不足。因此,教師就要結合教學大綱推薦一些優秀的篇目。
1.要求依據七~九年級語文教材附錄“名著導讀”的導讀文字了解作者介紹、寫作背景、內容梗概等,并對相關知識進行梳理。
2.要求學生課外閱讀一些文學名著。2011年、2012年《中考說明》中的附錄三:名著閱讀重點考查的課外讀物《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西游記》《水滸》《駱駝祥子》《魯濱孫漂流記》《格列佛游記》《名人傳》《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3.將名著閱讀和中考考點對接,有針對性地閱讀,還可以將名著與電視、網絡結合起來,熟悉名著中的開篇詞及重要詩詞,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節、回目或梗概,熟悉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字、綽號和典型語言等,從而凸顯積淀文化和應對考試的雙贏。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養成良好的習慣
1.選讀。讀書要有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以選擇,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推薦書目進行閱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閱讀方法各種各樣,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不僅是為了“有助于學習語文”,更迫切的是“為了中考”。所以,在此提倡初中學生適用的資料性閱讀方法――摘抄法。摘抄法是一種根據個人喜好與研究,將精美難得的資料摘抄下來分類保存,以供閱讀、品味、引用的資料積累方法。
3.讓學生獨立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在閱讀的過程中,給學生更多自由閱讀的權力,放手讓學生獨立地與文本展開對話,去理解、去表達。不必擔心學生“讀不懂”或“讀不透”而硬要插上一手,如果設計幾個問題乃至出幾個考題來“指導閱讀”,勢必影響學生領略名著風采的熱情。要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閱讀實踐,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積極的思維和感情活動中加以理解和體驗。
三、培養初中生閱讀名著興趣的方法
1.開展讀書會。一般每周一次,教師提前布置閱讀任務,確定時間和內容。在固定的時間讓學生交流、探討讀書感想或筆記,然后讓負責人將學生的言語摘錄下來辦成專欄,進行展示。
2.開展朗誦賽。有的文章不僅僅要讀,而且還要朗誦。讓學生選擇一些優秀的詩詞、詩歌片段配以音樂進行誦讀。
3.課堂拓展,課外延伸。這是采用比較多的一種形式,上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拓展,要將節選自名著的課文講得精彩生動,以此吸引學生閱讀原著。
四、在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指明閱讀方法,并以寫促讀
1.要教會學生靜下心來,深入到作品的內部,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
2.教會學生不求甚解。
3.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讀、朗讀、瀏覽、賞析、圈點、摘錄、批注、比較等。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漁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當學生習慣用某種正確的方法解讀文本時,學生就擁有一把打開名著大門的鑰匙,能夠自由地進進出出,將里面的風景看個究竟。
4.在閱讀實踐中我們也常常看到有的學生為顯示自己的閱讀能力,看書的速度很快,結果連文章的大概內容都不知道。同時,要使讀書落到實處,還必須讓學生多寫、多練。
一次完整的名著導讀活動視名著篇幅的長短、內容等而定,遵循“計劃――實踐――評價”的思路,呈現以上四個教學步驟。預設啟動關鍵在“導”,落實過程關鍵在“讀”,生成效果關鍵在“展”,強化效果關鍵在“評”。
一、閱讀預設――以興趣引導名著閱讀
(一)遵循認知規律,制定閱讀計劃
1. 初級階段
(1)目標預設:每周以摘抄為主的讀書筆記,能理清故事線索,復述故事梗概,初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興趣。
(2)名著范圍:①選擇七年級課本推薦名著作品,如《繁星》、《春水》、《童年》。②選擇故事性強、通俗易懂的中外名著,如《魯賓遜漂流記》。
(3)方法指導:①提供讀前、讀中指導。包括作者介紹、創作背景及全書架構。②培養良好的做讀書筆記習慣,這一階段要求學生做摘抄式的讀書筆記,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嘗試寫感想體會。③引導學生學會復述故事。
2. 中級階段
(1)目標預設:自主寫讀書心得,能對人物形象作簡單的評價。
(2)名著范圍:①選擇八年級課本推薦名著,如《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游記》、《名人傳》。②依據課文向外拓展延伸,課文是節選的可提供全本。如《朝花夕拾》。
(3)方法指導:①有側重點地識記作家簡介,弄清創作背景。②引導寫讀書心得,記讀書筆記。③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能對人物作簡單的評價。
3. 高級階段
(1)目標預設:逐步引導學生博覽群書,自主地關聯有關知識閱讀名著,解決閱讀困難;初步對名著中有意義的句子、段落或篇章進行賞析;能自編課本劇,并進行針對性表演。
(2)名著范圍:①選擇九年級課本推薦名著,如,《水滸傳》、《格列佛游記》、《簡愛》。②確定高級階段的閱讀量: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自主選擇名著閱讀。
(3)方法指導:①引導學生鍛煉模仿名著寫作的能力。②理清故事線索,掌握故事大概,分析人物形象。③引導學生對名著進行編劇、表演。
(二)激發閱讀興趣,營造閱讀氛圍
1. 創設主要陣地。教室、學生的臥室是學生閱讀的主要陣地,為此我和學生精心布置教室:開設班級圖書角,給學生創造讀名著的氛圍,定期出以讀書為主題的墻報。
2. 組建興趣小組。根據學生的閱讀實際和興趣愛好,讓學生自發組成名著閱讀興趣小組,并要求每個小組結合自己小組的實際情況給自己的小組起一個具有一定含義的名字,如:“先睹為快組”,“如饑似渴組”,形形,韻味無窮。
3. 教師下水閱讀。語文教師要點燃學生閱讀名著的激情,自身的閱讀愛好和閱讀激情就是學生最佳的閱讀氛圍。基于這些認識,我與學生一起閱讀名著,積極參與他們組織的各項活動。
4. 課內課外滲透。如《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傳》,在學習《智取生辰綱》時,學生對楊志丟失生辰綱后的命運及吳用等人智取生辰綱后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并不急著一一告知故事發展的情節,而是丟出了幾個問題:楊志失了生辰綱,他是否能完好無損的交差?等待他的是砍首謝罪還是加官進爵?吳用等人又是怎么處理生辰綱?他們的命運又將是如何?學生想知而不得知,課后,他們自然會搜尋原著的相關章節來解開心頭之謎。
二、自主閱讀――以開放自主“悅讀”名著
(一)泛讀為先
泛讀是觀其大略,是整體把握,是總攬全局,目的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但泛讀不是指一目十行地快速閱讀,而是指從名著的資料和整體框架入手進行閱讀。名著的資料包括作者情況、寫作背景、歷史評價等。名著的整體框架包括書中人物及其關系、故事情節梗概等。在指導學生閱讀這些材料的時候,作為教師,應提醒學生要有認真的態度,邊閱讀邊思考,這樣才可能激發起他們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
(二)精讀為本
在名著閱讀中,精讀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環。精讀就是細致讀,圈點讀,吟誦讀。注重的是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與個性化的解讀,品讀文本,揣摩結構,鑒賞語言,走進作者的內心,與作者心靈“零距離”接觸,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從而受到藝術的感染。
(三)媒體為輔
現代教學媒體的介入,為學生了解文學名著開辟了一條新渠道。現在,愈來愈多的名著被改編成了電影、電視,如我國傳統的四大名著,就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教師在上相關課文時可先組織學生觀看電影或電視劇的片段,再設計相應的觀后感、影評活動,通過拓展課外語文資源,來吸引學生去閱讀經典名著。如在導讀《格列佛游記》時,布置學生從網上查找的相關資料并觀看電影,幫助學生理解主題,學生對文本的了解在尋找過程中也逐漸豐厚起來。
(四)寫讀結合
如何把寫與讀結合在一起呢?我認為應該從片段練習開始,逐步過渡到整篇文章的寫作,低起點,緩臺階,穩提升,循序漸進。如讀《名人傳》,我讓學生練習模仿列夫托爾斯泰的外貌、眼神描寫,學生從模寫中抓住人物描寫的要點,以讀帶寫,事半功倍。
三、生成展示――以活動推動名著閱讀
1. 可利用課前演講進行閱讀積累。每節語文課的前五分鐘留給學生,讓學生把每天看的章節進行復述,從而拓展學生對名著的了解。
2. 可利用閱讀陣地進行專題活動。閱讀生成課往往是學生的深愛,語文教師應充分重視這一陣地,創設不同專題,引導學生走進名著,以促使學生持久保持閱讀興趣。
①開展名著推介會。利用六冊課本后的附錄,對教育部推薦的十幾部名著進行逐一推介,讓學生簡介,教師補充有關動人的細節或感人的情節,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
②舉辦讀書交流會、報告會。學生或匯報自己的讀書體會,或介紹自己喜愛的名著人物,或交流自己悟出的寫作技巧,在交流中,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
③開展讀書辯論會。開展辯論會,可讓學生的思維更開闊,更敏捷,更深刻,加深學生對名著人物、內容的理解。
④開展名著知識競賽活動。每在規定時間內閱讀完一部名著,就以綜合性學習的形式,周末布置,設計相關的題目:作家作品、創作背景、人物、情節、主題等,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競賽。這種通過競賽來提高學生掌握名著內容的方法,效果尤其明顯。
四、總結評價――以考核促進名著閱讀
作為初中的語文老師,在名著閱讀教學上感覺困難重重。一方面沒有相應配套完整的教材和教參,(編者只在每本教材后面的附錄里對所要求看的名著做簡單的介紹);另一方面,很多時候可能因為課文教學的時間緊湊,教師就往往把名著閱讀這塊忽視了。這就造成很多老師只能憑著感覺去教學,教多教少是一回事,教好教壞,更是難說。
本人在近年的初中語文教學中,不斷地嘗試用新的更好的方法來激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名著的學習中,在多次的嘗試中,總結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 ,我把它歸結為立體化的名著閱讀教學。即讓學生通過各種語文活動全方位的感受名著閱讀給我們帶來的知識與快樂。所謂“語文活動學習是相對于言語靜聽式接受學習而言的,它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的操作性、情感性、實踐性,它注重學生在活動中積極體驗和主動參與……提高語文素養” 。而且“語文活動學習強調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和探索欲望,強調多種感官的參與和多種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動形式豐富多樣。” [1]以下就是本人在各種語文活動實踐中展開名著閱讀教學的方法總結。
活動一:讀
閱讀是前提,也是基礎。我會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每學期課本后面的附錄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去讀。
名著的閱讀是硬性要求人手一本的,所以我會在初一新生一入學后的家長會上,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之后每學期的期初就布置學生本學期的名著閱讀計劃,讓學生事先買到相應的書,之后開始閱讀。
時間的安排上,篇幅長的可以利用暑假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比如《水滸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篇幅短的,就在正常教學的同時布置學生讀,比如人教版語文初一上冊課程就安排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和《伊索寓言》兩本名著閱讀。我就在期初布置學生閱讀,閱讀時間分成半期考之前和半期考之后。
其次,在閱讀基礎上的誦讀,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誦讀也是常用的閱讀方法,誦讀是學生對優美句段進行放聲的有感情地朗讀。對于好的作品,我們可以從誦讀中體會節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韻,滋養心靈。清代古文家談到自己的誦讀體會時也說過:“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展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
活動二:講
我們知道,故事教學法是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它在激發學生興趣,調動課堂氣氛方面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把它運用在名著閱讀教學上也同樣奏效。課標要求必讀的名著大都有很強的故事性,讓學生開口講故事可以一舉兩得,既讓準備故事的同學對故事有了充分的熟悉,又讓聽的同學從中受益。
《伊索寓言》這部經典作品,既通俗好懂,趣味性強,又包含深刻的哲理。初一上學期半期考之后,我開始布置學生閱讀,然后每節課前請兩位學生上臺講《伊索寓言》的故事。規定講故事的時間在3―5分鐘,這么做是希望每位上臺講故事的同學都能做好充分的準備,盡可能把故事講生動。而聽的同學必須認真,因為聽完之后要會概括故事情節,并加以點評。如果講故事的同學聲音不夠大或者故事情節過于簡單,全班同學有權讓他下次再講。這樣,無論是講者還是聽者,都將從中得到收益。記得一位男生前后共講了三遍,語音一次比一次好,故事內容也是一次講的比一次具體生動,而且,最后一次還是自己主動要求上臺講。
整個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提高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同時在無形中促進了學生對名著的深入閱讀。
活動三:寫
寫包括直接摘抄和寫閱讀感受兩種。
近年中考對名著的考查趨勢是越來越細化,題型由原來的單一選擇題開始過渡到填空和簡答等多種形式。如何應對學生熟悉故事卻無法答題的問題。不妨讓他們多動動筆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名著中的一些重要內容,包括人物名字,人物的主要事件或情節是有必要讓學生通過摘抄等方式加以熟悉并記憶的。
在閱讀《繁星?春水》時,學生按照作品的三個主題――母愛、童心、自然,對這部作品歸類摘抄,摘抄的都是他們自己喜歡的詩歌,然后背誦下來。在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時候,他們會摘錄自己喜歡的語句或語段。保爾?柯察金的這段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經把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這個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了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幾乎人人會背。
除了摘抄,寫閱讀感受更值得提倡。“閱讀過程實際就是閱讀者帶著自己的某些觀念,體驗不斷嘗試靠近,接受作者、文本的過程。因此,個體在進行閱讀時,常常出現‘有感而發’‘觸景生情’等情形。在讀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得到一些感悟。”[2]
《伊索寓言》這部書,以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藝術魅力受到各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愛。每個人從中都可以得到智慧的啟迪。所以我在周記本中布置學生寫下對它的閱讀感受。
初一(1)班的鐘睿同學在寓言《鵝和鶴》的讀后感中頗有感觸的寫道:“生活中,我們總不斷地為自己增加負擔;背上沉甸甸的擔子,認為帶著它總會有用,可往往到最后才會發現這‘生活之擔’幾乎紋絲未動,而一開始就輕裝上路的人們卻更早地成了功。是的,對于大人們而言,生活負擔、經濟壓力……是的,我們總帶著思想的包袱上路。也許我們應在道路上,總該停下來想一想,卸掉不必的包袱輕裝上路。你會發現腳步更輕快,成功離你越來越近。”而有些寓言,不同的學生從中可以得到的收獲是不一樣的。
相反,學生在閱讀《朝花夕拾》時,很多學生就在閱讀中讀出了很多困惑,這些也是他們最寶貴的閱讀感受,所以,教師則應該在收集之后加以解答,會讓學生的閱讀更為深入。
活動四:演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把無形的文字化為生動的表演內容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也就是通過學生扮演作品人物的角色,來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如果能讓學生穿越時空,站到作品人物的位置上來看人物的所言所行,品人物形象的所思所感,應當更能找到作品的藝術本身。”要相信學生,學生的創造力和潛力是無限的。
比如《童年》這部作品,是人教版語文教材的必讀篇目。但是,一方面它反映的是蘇聯的社會現實,另一方面阿廖沙成長的家庭環境是今天的我們很難想象的。所以要讓學生在閱讀作品的基礎上,深入了解作品的主旨,顯然有難度。為了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我在期初就布置同學們對這本名著進行改編表演。
全班同學被分成了12個小組。每個組長是就是本組的負責人,也就是導演,要負責作品片段的選擇(選取《童年》中某一個或幾個片段)、小組成員的角色分配、道具的制作,臺詞的改編等等。要求他們用一周的時間確定表演的題目、節選內容和小組同學的角色分配,之后上報語文科代表。我還硬性提出三個要求:1.節選的名著內容應基本遵循原著,不做大的修改。2.每個同學都要參加,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客串其他小組的表演。3.活動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到時要邀請多位家長代表參加,評選出最佳表演小組。
學生頓時熱情高漲。他們自己討論選擇感興趣的故事情節及要演的人物、對小說中的情節加以聯想和想象,還加入了人物的對話語言、精心設計表演的道具等。這個過程就是對文本的再次解讀。接著同學們利用短短兩周的課余時間進行了簡單的排練。
最后在班會課上進行匯報演出,很多家長更是熱心參與。整個活動有條不紊。有兩位同學主持串場,十二個小組的組長擔任評委,負責給每個小組打分。并有同學進行登分、統分。家長們紛紛帶來照相機、攝像機,會場氣氛緊張而熱烈。同學們使出“十八般武藝”,有的把舅舅們為奪家產的歇斯底里的辱罵表演得淋漓盡致,有的把小茨岡因忍辱負重,勞累過度,最終悲慘地屈死在十字架下,表演得感人至深,還有的同學表演慈愛的外祖母是又唱又跳……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這個過程同學們既感受到積極參與所帶來的愉悅,又享受到名著故事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思考。表演活動之后,很多同學在周記里對這次的活動給予了很高評價,都覺得對《童年》一書有了更深刻地理解。這的確值得老師慶幸。
活動五:考
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質疑和解疑的過程。“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自己感到困惑的、懷疑的乃至否定的問題,這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發現并提出這些問題。”質疑點可以算是閱讀的最高層面。
課標必讀名著大多情節引人入勝,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學生的閱讀容易淺嘗輒止。如何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深入思考呢?
我們知道,考試是學習的一面鏡子。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名著的學習和掌握,在前面活動的基礎上,用知識競賽的形式來總結一本名著的學習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比如《昆蟲記》這本名著是人教版初一下的一本必讀篇目。它既是優秀的科普著作,又是公認的文學經典,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情趣。我一邊布置同學們閱讀,一邊要求他們進行片段摘抄,并寫閱讀感受。兩個月后,開始布置針對本書的知識競賽的任務。首先是征集競賽的題目,要求每個小組的同學收集十二道有關《昆蟲記》考試題目,并要按類別區分,選擇題、填空題和問答題各占一定的比例。同學們所找的題目可以參照近年的中考題目,也可以自己編寫,但都必須附上答案。一周后所征集的題目由科代表進行收集、匯總,把相同或類似的加以歸類整理。接著,整個年段的班級所收集的題目由年段的備課老師進行審核、評議和裁定。原則上盡可能尊重、保留學生的原創,刪改偏難怪題,補充遺漏的、重要的題目。為了尊重同學們的勞動成果和激發他們的參與的積極性,我們會在每道題目的后面都附上收集者的名字。最后,年段班級統一用一節課的時間來完成競賽,對于成績優異的給予精神的鼓勵。
這個過程是煩瑣的,但收獲也是顯著的。因為無論是學生自己查找競賽題目及答案,還是學生結合手頭資料及原著進行復習,都應該是不斷質疑、解疑的過程。也必將引導學生對名著本身的深入閱讀。
綜上所述,這就是本人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努力嘗試的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方法總結――立體化名著閱讀教學。既讓學生進行文本閱讀,又讓他們在各項具體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深入閱讀。它消除了以往學生對名著閱讀的抵觸情緒,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了他們對文本的閱讀能力。這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引領學生熱愛閱讀,熱愛讀名著,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無疑是有益的。
【參考文獻】
[1]潘洪建主編.活動學習教學策略[M]. 2010(5):14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