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拿來主義課堂實錄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也因此,今年暑假,縣教育局擬在我們學校選派一名教師,參加安徽省英語骨干教師培訓,應者寥寥;但作為教研組長,我責無旁貸,于是就有了這為期20天的暑期學習生活。
正是一年最熱的時節(jié),我拋家別雛,從巢湖出發(fā),坐著最慢的K8440列車,一路顛簸,近5個小時,來到安徽省北方最邊陲的城市——宿州。下了火車,打了一輛出租車,找到宿州學院報名處,大門緊閉;因為我到得遲,工作人員已經下班。我只好按照門上的留言,輾轉來到住宿的旅館,這時候,天已經黑了。不知怎么,我思家的情緒在黑夜的發(fā)酵中越來越濃。
第二天一早,培訓正式開始,和我們給學生上課一樣,每天上下午的課排得滿滿當當,感覺又重新回到學生時代。我格外地認真:聽課,做筆記,做交流,寫反思,一絲不茍。20天,8位老師主講,我是一節(jié)課不落,包括考核。
首先上場的是宿州學院心理咨詢中心的詹春燕老師,她主講的是“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的技術”。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給教師在師生關系的定位是“有影響力的領導者”,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觀點新穎獨特。此外在處理學生問題時,“誅大賞小,嚴以立威”等原則給我很好的啟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宿州十一中陳瑞華老師的講課主題是“有效備課”,這是一個老話題了,但他的重點在實施有效教學的途徑方面的探索。我特別佩服他的是,他不僅僅是理論的宣講,還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他給我們展示了他自己的一節(jié)優(yōu)秀課堂實錄——《The Fishman and the Gold Fish》,通過實例印證他的理論,這是最令我們學員信服的。
另有兩位老師分別用全英文和全中文介紹英語教學法。英文的要偏抽象一些,特別是一些專業(yè)術語對我們來說有些生疏了。祝旭老師對聽說寫方面的訓練有著獨特的個人見解,切實可用。例如,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磁帶,帶學生盡量模仿語音語調跟讀,并注意斷句;此外,還可以補充電影中的英語對白進行模仿。長此以往,對培養(yǎng)學生地道純正的發(fā)音很有效果。祝老師建議要求學生背書前,幫他們做一些準備是非常必要的,如理清文章結構和思路等。這些建議來源于教學實踐,提醒我們要尊重學生的要求和實際,教學的安排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操作性也很強。
侯姝琛老師的主題是“課題研究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其中,侯老師通過自身體會,總結英語教學課題的幾個源頭,如:從教材中來,從課堂實踐中來,從課堂有效性方面,從目標維度﹑教學手段,包括分別從研究學生和教師不同角度中找出等等。對于大部分不太擅長課題研究的一線老師來說特別實用。
在如何評課這方面,有一位老師專門做了分析,并輔以教學案例加以說明之;另外就教學評價,他也做了系統(tǒng)介紹。
最后壓軸的是安徽省教育廳英語教研室的兩位前輩:趙杰老師就自己參加中考命題的切身經歷,給我們詳細介紹了中考命題的特點和趨勢;杜效明老師做了“中國環(huán)境下的英語教學”的專題報告,在我們日常英語教學研究方面頗有現(xiàn)實意義。
20天的課程,近百人的教室,沒見一人逃課的現(xiàn)象;相反,每天大家提前進教室,占位置的情形極為普遍。很多老師上課記不下來,下課就拿著各式存儲器拷貝教師的課件,更多的情況是圍著老師就自己關注的話題,一一咨詢,并留下老師的聯(lián)系方式,以便以后進一步學習交流。晚上住旅館里,也不見以前培訓打撲克、筑長城打發(fā)漫漫長夜的場面,偶爾串門,老師們都在整理筆記,寫作思考。這樣的培訓,不僅沖走了我強烈的思家情緒,也深深地激勵了我,真是不虛此行!
八月的宿州,依然酷熱難耐,當我們結束了所有課程,卷起鋪蓋,打道回府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意猶未盡的表情,期盼有再次相聚的時候。這真是我出發(fā)之前,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坐在電腦前,我反復琢磨,究竟是什么讓我們對暑期培訓有了全新的認識,細細想來,不外乎有以下兩點:
一、盡心選擇培訓的內容
領導說,對教師而言,最好的福利就是培訓;可在很多教師看來并非如此——二者之間的反差就在于很多的培訓沒有真正地落到實處,還是一種務虛和形式。新課程改革的初始階段,宏觀的理論灌輸也許是一種輿論宣傳的需要;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向縱深發(fā)展,單純的理論宣講已經不能激發(fā)教師接受培訓和學習的熱情,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心理觸動,培訓的倦怠情緒也就油然而生。
十多年新課程改革過去了,不少教師看似了解、接受了新課程的理念,但具體到課堂教學的落實上,依然如故,繼續(xù)走著應試教育的老路。如果教師今天的學習還只是一些定義和概念,那么在教學上,就不可能真正傳授給學生新理念和思想、新的知識和方法。因為,培訓的實效最終不是體現(xiàn)和停留在教師的認識層面上,而是要融入到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因此,教師培訓就應該真正面向教學一線,面向教師們在新課程的實施中遇到的疑難和困惑,唯有如此,教師們學習探求的興趣和欲望才會被激發(fā),這樣的培訓才會真正有效。
這次培訓,在培訓者的選擇上,并沒有安排理論上的專家和教授,而是選擇身在一線的教師,他們本身也是新課程的實施者和實驗者。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已經走在大多數教師的前面,但他們也遭遇到我們普通教師的問題和困難,講座的內容就是他們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這些方法和途徑既有理論的支撐,又有實踐的檢驗,切實可用,真正撓著我們的癢與痛,完全可以幫助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中去操作,實施。教師從培訓中有所得、有所獲,這樣的培訓自然受到我們的歡迎和熱捧。
二、發(fā)揮優(yōu)秀教師的引領作用
上課的老師都是安徽省優(yōu)秀的英語老師,要么是特級教師,要么是省級教壇新星,既有豐富的教學閱歷,又有高超的課堂教學經驗。像侯姝琛老師,就是安徽省第十批特級教師,享受省政府津貼;祝旭老師獲省中小學英語骨干教師赴英國培訓資格;更讓我感動的是,有的老師年齡超過40歲了,依然在讀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的教育碩士和博士。都是一線中學教師,和我們一樣的忙碌,為什么他們可以做得更好?根本原因是我們專業(yè)成長的動機不夠強烈。他們在專業(yè)成長的路上無疑走得比我們遠,層次也很高。在講課過程中,一些講課導師會跟我們聊聊他們的成長經歷。這種立竿見影的勵志效果極為明顯。零距離接近這些榜樣,這種促使自己也向更高層次追求的渴望,會在不同程度上被刺激和激發(fā)出來。即使沒有那么強烈,但我堅信:種子已經埋下,總有一天也會生根發(fā)芽的。
在這個意義上說,培訓不僅僅是培訓,更是一種引領。
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堅持寫反思筆記,將瑣碎日常教學中的閃光的貝殼拾起,打磨積累。要學會博采眾長,向所有能學習的人學習,汲取養(yǎng)分。例如,培訓的講師溫情提醒我們:對一些優(yōu)秀課堂案例,可以修改后拿來用在自己的課堂上。利用“拿來主義”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的課堂效能,漸漸形成有個人特色的精品課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