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集體經濟發展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產業綜合體簡介
發展產業是扶貧由輸血到造血轉變的主要舉措,是村集體和貧困戶脫貧增收的根本途徑。在縣委政府為每個鄉鎮和60個貧困村量身定制的扶貧產業規劃引領下,**鎮結合本地實際,瞄準草菇種植新興產業,本著資源變資產思想,審慎決策啟動建設**鎮扶貧產業綜合體,積極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子。
**鎮扶貧產業綜合體是集食用菌種植、加工、太陽能光伏發電、蔬菜冷凍鏈及分揀包裝中心于一體,“空間上立體、功能上多樣、能源上循環、結構上聯合”的現代農業項目。綜合體有“四廢棄、四利用、三提高”的特點,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綜合利用、循環發展。
“四廢棄”:一是土地,原沈沖窯廠57畝的存量建設用地,一直閑置未利用;二是屋頂,建成的廠房屋頂一直未被利用過;三是秸稈,我地以種植水稻、油菜等作物為主,大量秸稈丟棄在田間地頭或就地焚燒,既污染環境又一直沒有好的解決方式。四是廢料,草菇種植后的廢料直接丟棄,既浪費又不環保。
“四利用”:一是利用57畝的土地上建設了約10000平方米的廠房,建有18個草菇種植大棚、1600平方的原料發酵大棚、2000多平方的冷凍鏈車間及分揀包裝中心等;二是利用廠房的屋頂,解決了15個村光伏電站建設用地難的問題,建設村級及戶用聯建電站共計1314KW,節約光伏建設用地約27畝;三是對秸稈進行回收綜合利用,一部分作為草菇種植的主要原料,年需秸稈約4000噸,另一部分加工成秸稈棒,作為草菇種植所需鍋爐升溫的原料,年需秸稈約5000噸,解決了20000余畝的農作物的秸稈回收問題。四是將草菇種植后的廢料變肥料,由于草菇生育期短,對原料利用不多,菇渣中還有大量養分未分解,菇渣再種有機蔬菜,即充分利用了菇渣的剩余價值,又能避免環境的污染。
“三提高”:一是提高了就近就地就業率,綜合體及為其配套的600畝蔬菜大棚基地和秸稈燃料顆粒加工基地,目前有固定員工80人,每戶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臨時性用工260人,年收入均在1萬元以上,主要以本地居民為主,以貧困人口為主;二是提高了帶貧減貧效果,綜合體中光伏項目為15個村集體和貧困戶共計帶來約300萬元的效益,草菇大棚種植項目為15個村集體共計帶來約120萬元的效益,通過發展公益性、臨時性崗位等方式,為至少700戶貧困戶每戶年增加收益1000元以上;三是提高了資源綜合效益,從秸稈回收使用種植草菇,草菇種植后的廢料做有機肥二次利用,用在600畝蔬菜基地種植有機蔬菜,蔬菜成熟后再到分揀中心進行分揀包裝冷凍,再通過配送等方式銷往上海開設的果蔬超市等,真正實現一二三產循環發展。
二、安徽省創潤生活超市有限公司未來五年發展整體戰略規劃
“安徽省創潤生活超市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發展現代化農業為主的民營獨資企業。主要從事蔬菜、水果的種植及水產品和家禽類的養殖工作,集生產、制作與銷售一條龍的綠色環保型企業.下轄有:“望江縣創潤蔬菜種植有限公司”,“望江縣雙紅農副產品配送公司”及“鄉村旅游觀光與采摘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
公司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入1.2億分以下四大板塊來打造:
1.今年擬在望江縣**鎮扶貧項目“草菇基地”投入1000萬元建成一個精細化蔬菜加工包裝廠,購買四輛冷鏈車,初步組成一個物流運輸系統,力爭在2020年初生產幾批精加工蔬菜進入上海門店銷售,并打開上海市場,進入更多的企事業單位。
2.計劃在2021年之前投入3000萬元建成800畝蔬菜大棚、水果種植基地、水產品禽類養殖基地,以及農副產品交易展示中心,作為線上線下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全覆蓋的銷售產業鏈(含肉制品)。
3.依托望江縣**鎮紅廟村的“龍沖水庫”及周邊流轉的374畝山場水面,投入3000萬元著力打造以“鄉村旅游觀光與采摘”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
4.計劃五年內投入5000萬元在上海、合肥、武漢、安慶、九江五個大中型城市投資開設50家(每個城市各10家,目前在上海市的虹口區及楊浦區已開設4家)直營果蔬超市和10家(每個城市各2家,目前在安慶市的望江縣已開設一家旗艦店)“創潤膳食百味館”
關鍵詞:集體經濟企業;發展途徑;探索
一、引言
2004年石景山區八角農工商公司和劉娘府農工商公司作為改革試點單位率先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到2015年年底,12家農工商公司相繼完成產權制度改革,為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通過多年的改制改革,石景山區集體經濟企業不僅明晰了產權、理順了機制、規范了管理、壯大了實力、加快了發展、維護了穩定、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集體經濟發展。與此同時,在集體經濟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面臨著新的挑戰,需要我們不斷地分析、論證、總結。通過探索新的經濟發展途徑,明確集體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全面提升集體經濟水平。
二、石景山區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一)企業關停、固定剛性支出逐年攀升
石景山區作為疏解非首都功能先行區,城市綜合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區,集體經濟企業相繼關停,造成企業經濟負擔重。一是企業關停造成員工待業,同時企業每年還要支付這部分人員的社會保險費和工資,而且隨著上年社平工資的增加每年的保險基數也在增加,保險費用每年都有10%左右的增幅。二是產權制度改革后,企業還要擔負股東的生活補助。以上的固定剛性支出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嚴重阻礙了集體企業的發展。
(二)企業經濟收入來源少,增收后勁嚴重不足
集體土地被征占后,企業經營收入幾乎為零,物業返還面積無限期,造成無產業支撐且剛性支出壓力過大,導致部分集體企業靠土地補償款填補日常支出,這種現象制約著集體經濟的發展。
(三)經營模式單一、科技含量低
目前石景山區集體經濟企業大部分是依靠以不動產租賃來獲得經營性收入,這種科技含量低經營模式單一使集體經濟逐漸出現收支失衡,增長乏力,效益下滑等問題,因此企業尋求多元化經營模式迫在眉睫。
三、阻礙集體經濟發展的原因分析
(一)高端資源要素匱乏,集體經濟提升源動力不足
缺乏高端人才,智力資源整合與開發的能力相對較弱,創新尚未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動力,文化要素和創意功能未得到深入開發是目前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當前集體經濟企業主要從事簡單的勞動,技能單一,其本身的就業技能難以滿足新興產業對勞動力要素要求,集體經濟發展差異化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二)政策要素制約經濟發展空間拓展困難
“治亂疏解建高端”將集體經濟企業發展融合到區域高端綠色發展之中,給集體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企業要從增量高端,存量提升,依法治亂這三件事上開創新基業,這三件事契合集體經濟工作的實際,只有相關政策支撐,集體經濟才能穩步發展,“治亂”在政策上要有資金保障,“提升”在政策上要有支撐,“建高端”在政策上要有鼓勵。
(三)缺少穩健的投資項目
目前集體經濟企業缺少穩健的投資項目,這是集體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土地征占后,土地資源愈發稀缺,企業可以投資的土地越來越少帶來了諸多矛盾。集體經濟發展中一部分企業把這些閑置資金放在銀行通過收取利息來賺取微薄的收益。
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效途徑探索
(一)科技園區帶動型
借助區域發展優勢,依托石景山區高科技園區的產業載體。一是要整理有效資源,使發展空間更加明確,充分利用集體資產積極尋求合作伙伴,引導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參股等形式,逐步優化集體經濟組織結構,推動優勢互補,形成科技創新驅動強,經營管理水平高,規模經濟效益好的旗艦企業。二是創新合作開發模式,為園區完善企業產業鏈提供有效的空間,為園區產業發展提供綜合性配套服務,充分利用增量樓宇空間資源,選擇環境友好,交通敏感度低的高端產業,以此來促進集體經濟蓬勃發展,為集體經濟企業的發展帶來全新活力。
(二)資產經營型
以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前面深度轉型、高端綠色發展”的戰略要求,充分利用資產集體所有,通過長線持有,加強資產管理,通過盤活閑置固定資產及流動資金,找準市場需求點,開展資產運作,增加集體收入。對集體存量資金較多但本地可利用資源較少的企業,可采取“走出去”戰略,通過異地購買資產、開發資源增加集體投資收入。
(三)服務創收型
通過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環境、資產、資源優勢,針對自身的經營特點,借勢發力,將高端物業服務管理融入到第三產業,打造為民服務的有效平臺。這樣有利于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有利于形成穩固的收入來源,有利于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是新形勢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優先選項。
(四)政府扶持型
針對當前宏觀調控下,集體經濟在發展中遇到的用地難,引進項目要求高等實際問題,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完善政策配套設施,大力實施支持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優惠政策。二是進一步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尤其是各級黨委、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要深刻認識集體經濟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了解集體經濟企業實際發展現狀和遇到的政策瓶頸問題,切實抓緊、抓實。并通過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來支撐集體經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難題和突出矛盾。
(五)強管理促發展
發展和管理是促進集體經濟企業發展壯大途徑的關鍵,通過完善相應的制度和嚴格的規范化管理來提高集體經濟企業的資金使用率和資產收益率,從而確保集體經濟資產的保值增值。首先對于集體經濟企業的資產出租進行規范化管理,出租資產時必須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來實施。集體經濟中項目的實施初始要從立項開始抓起,通過對項目綜合效益的準確評估來實現集體經濟科學性、合理性、綜合效能的全面提高。另外對于集體經濟企業的財務管理方面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全面推行財務規范化建設和集體經濟審計;這樣一方面保證集體經濟的財務監管能夠做到合理化、規范化,并對集體經濟的財務風險進行全面、綜合、及時的評估,同時合理利用相關財務監督管理措施將財務風險控制在萌芽階段。在審計方面也要進一步的加強和規范,集體經濟審計的加強能夠幫助企業準確、及時的發現財務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并可以有效的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確保企業將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
五、小結
集體經濟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并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任務,它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長期的堅持和探索中加快改革創新的步伐。本文以石景山區集體經濟企業發展為例,通過分析探索了五點可供集體經濟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并從中得出發展集體經濟企業要結合內外部環境尋找創新和發展機會;另外在發展集體經濟時要對相關理論進行深刻的認識、理解和系統的研究,并不斷總結改革實踐過程中的經驗。當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逐漸成熟和穩定后,必然能夠實現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左臣明.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的路徑探索[J].中國財政,2016(11).
[2]袁昌菊.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與建議[J].農家致富顧問,2016(20).
[3]伏傳英.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方法和途徑[J].農民致富之友,2015(03).
[4]彭海紅.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途徑[J].前線,2015(05).
根據會議安排,我就xx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近期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近期工作開展情況
(一)近期工作成效
1、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的謀劃實施情況:近期以來,全鎮結合各村實際和20xx年度國家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的相關要求謀劃項目xx個,其中合伙生產經營類xx個、服務創收類xx個、投資光伏發電資產收益類x個。目前,我鎮已實施項目除xx等村已實施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xx個外,目前新謀劃已實施項目x個,其中xx、xx、xx等項目x個,近期已獲收益;謀劃村集體經濟發展聯合大田農事開展農業經營項目已達成意向,預期可為每村收益10萬元以上,帶動貧困戶xx戶,戶均增收xx元左右。
2、村集體經濟收入進帳情況:x-x月全鎮村集體經濟發展公司帳戶進帳xx萬元,其中xx等村集體經濟收入均在第一季度x萬元以,預期年收入均可達到x萬元以上;其余各村均能結合資產清理新獲資產收益、股息分紅等獲取收入,預期年收入超x萬元以上。
(二)近期工作舉措
1、結合調度加快推進:自x月x日全市村級經濟發展調度會議之后,我鎮針對本鎮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不斷加快工作節奏,強化工作調度,強化績效考核,突出工作實效,x月份,我鎮針對各村項目謀劃、資產清理、集體收入等情況實行周通報制度外,組織召開調度會議2次、績效考核會議1次。
2、結合政策謀劃項目:近期以來,我鎮組織村主職干部、新型經營主體認真研讀x扶組[20xx]xx號文件,結合政策謀劃產業項目,利用政策提升項目品味,如我鎮結合《界首市特色種養業扶貧支持辦法》,積極利用產業獎補政策的資金撬動作用,利用大田農事托管的行業優勢,實行各村聯手與大田農事托管經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托管模式,收益實行6:4分成,目前合作意向基本達成。
3、結合實際分類管理:針對我鎮各村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和鞏固提升需要,我鎮將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低于5萬元以下均納入邊緣“空殼村”,實行重點管理,爭取政策傾斜,確保年底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村實現“清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三個強化”。一是強化信心,會后,我鎮將再次組織鎮村干部學政策、比優勢,加大村集體經濟發展進度,強化村集體經濟發展信心;二要強化目標,今年我鎮明確要求村集體經濟發展收入達10萬元以上確保x個村,其它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要力爭達到x萬元,讓各村變壓力為動力,始終保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勢頭不松懈;三要強化決心,促使各村保持攻堅意識和勢在必得的決心。
2、“三個加大”。一要加大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力度,真正把沉淀于民間的集體資產浮出水面,做到家底清、情況明,產權明晰,轉讓合法,收益增加;二要加大項目實施力度,x月份起,我鎮把項目實施和收入情況作為調度考核重點,實現現場督辦和個案查辦,確保村集體發展村村有項目、月月有開工;三要加大績效考核力度,強化激勵機制,最大限度挖掘各村發展潛力,最大限度調動各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發積極性。
關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的匯報
今年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鎮以實現“村級增收、農民致富、基層穩定”為目標,創新思路,多措并舉,大力發展
農村集體經濟,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鎮轄xx個行政村,x萬人,耕地面積x萬畝。在x個行政村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5萬元的村不足1/3,xx余個經濟薄弱村,xx個經濟空殼村。村級收入基本靠集體土地承包,但集體土地少、承包期長、寅吃卯糧,村級發展集體事業舉步維艱,無錢辦事成為阻礙農村持續健康發展的攔路虎。
二、主要做法
今年以來,我鎮確定了“政策引導,分類推進,以點帶面”的工作思路,逐步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
一是政策引導,注入活力。我鎮于年初出臺了《關于鼓勵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意見》和《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兩個文件,將發展村集體經濟納入年度考核體系。為體現黨委政府的發展決心,鎮財政每年設立xx萬元專項資金,鼓勵村集體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土地流轉等方式,引進工、農、商項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明確獎勵辦法,制定優惠政策,以提高村兩委成員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二是分類推進,增強活力。通過對各村反復摸底和深入調研,我鎮實行因村制宜、分類發展的模式:xx、xx等農業特色村,繼續大力發展優勢農業,實現農產品的高效化生產、品牌化運作、規模化經營。辛莊、馬莊等工業基礎較好的村,通過大力招商引資辦廠、建立工業園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xx、xx等地理位置優越、閑散地較多的村,利用土地增減掛鉤政策,盤活空閑土地增加集體收入。xx、xx等物流交通便利的村,利用供銷社服務平臺,在服務中實現農民得實惠、村集體見收益的共贏。
三是以點帶面,壯大實力。為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發展先進村的帶動作用和示范作用,鎮黨委政府多次組織交流座談會和項目現場觀摩,邀請先進村做經驗介紹和技術指導,為各村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和協作發展創造良好氛圍和環境。在示范帶動下,各村發展集體經濟氛圍日漸濃厚。借助xx甜瓜基地、xx棉花基地等一批農業特色品牌基地的品牌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全鎮甜瓜種植面積達到xx畝,棉花種植面積xx畝,蘆筍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并由村集體組織成立了一批合作社,在合作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借助xx社區服務中心項目展現的良好態勢和前景,各村更加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充分發揮供銷社經營渠道和本村特色農產品兩個優勢,積極建立服務三農經營體系,逐步邁出了服務創收的路子。
三、工作進展
一是與供銷社合作的三農服務創收體系初見成效。我鎮是農業大鎮,耕地面積xx萬畝,農民對農資和農機服務的需求量大,而購買渠道分散。村兩委自身擔負著為農服務的職責,卻無資源和能力服務。市供銷社一方面具有質優價廉的農業服務產品,另一方面具備國有單位的誠信和公益性。基于此,我鎮借助市供銷社的“公辦”金字招牌和優質農業服務平臺,以各村集體為實施主體,通過在耕、種、收管理等方面,給農民提供服務,實現農民得實惠、村級得收益、基層組織提高凝聚力的多贏。x月x日,我鎮與市供銷社簽訂了共建農村生產流通體系戰略合作協議,x月x日,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xx分會掛牌成立,確定了先期建設的五個合作試點村。作為其中之一的xx村,投資xx萬元建成的集辦公、經營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內,農資年銷售收入可達xx萬元,日用品年銷售收入可達xx萬元,通過利潤分成,每年村集體可收入8萬元。下步,該村將把村內xx畝耕地交付合作社經營。村民每年在獲得土地補償外,還可到供銷社打工賺錢。柏家村通過流轉土地,將實現xx畝有機韭菜的規模經營,村集體在與供銷社合作建立的社區服務中心內,將專門設立由集體管理的韭菜專營店,對產品進行統一包裝、銷售,從而促進村民和村集體收入。
二是以土地流轉發展集體經濟效果凸顯。xx村通過流轉土地xx畝引進金農夫示范園,每年村集體可收益xx萬元;徐寨村通過流轉450畝土地,擬招商建農業生態園,每年僅土地收益一項收入可達xx余萬元;新黃村通過新型社區建設,可節約耕地xx畝,土地復耕承租后,常年收入可達xx萬元以上。
三是以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效果顯著。xx村通過成立甜瓜專業合作社,發展甜瓜種植和甜瓜市場管理,今年僅甜瓜市場一項收入就為村集體增收達xx萬元;xx村成立奶牛專業合作社,為奶農提供統一防疫、統一售奶,免除群眾后顧之憂,每年村集體可創收約5萬元。除此之外,我鎮付家、胡家岸等村也紛紛成立合作社,在為民服務的同時,實現村集體創收。
四、兩點體會
一、制度建設
(一)地市、縣制定的實施意見或者試點方案
(二)地市、縣制定的清產核資類文件
(三)地市、縣制定的集體資產(財務)管理類文件
(四)地市、縣制定的成員身份確認類文件
(五)地市、縣制定的股份合作制改革類文件(包括折股量化;股權設置、分配與管理;合作社成立、運營、管理等)
(六)地市、縣制定的賦予農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類文件
(七)地市、縣制定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類文件
(八)地市、縣建立健全督查督辦、考核制度等
(九)地市、縣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等
(十)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等重點任務的工作流程與操作方法
(十一)其他文件或者制度
二、宣傳培訓
(一)地市、縣統一編印政策宣傳資料情況
(二)地市、縣組織對鄉村干部和農民群眾進行培訓情況
(三)地市、縣組織工作人員、鄉村干部外出考察學習情況
(四)在縣、地市、省部級以上媒體進行宣傳報道情況
三、人員與經費保障
(一)工作人員保障情況
(二)專門工作經費保障情況
四、改革過程與成果材料
(一)鄉鎮、村的試點方案、清產核資方案、成員身份確認方案、折股量化與股權設置及管理方案、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方案、合作社成立及章程等。
(二)村級每項改革任務的過程材料(包括方案討論、會議召開、民主表決、公開公示、農民簽字等)
(三)村級每項改革任務的成果材料(包括摸底表、統計表、登記表、清查核資報告報表、股東名冊、組織證書頒發、股權證書發放等)
(四)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建設及應用
(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及其股權管理系統建設
(六)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及應用
(七)改革文件、過程材料、成果材料的整理、裝訂、歸檔、管理等
五、改革成果應用及成效
(一)農村集體資產有償退出、繼承、抵押擔保改革試點推進情況(包括文件制定、推進進程、具體做法、階段性成效、主要障礙或者問題、建議等)
(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與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等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推進情況
(三)農村“政經分離”改革試點推進情況
(四)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生產體系建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情況
(五)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
(六)農民收入增長情況
(七)城鄉融合發展情況
(八)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情況
(九)其他成效
六、自評報告、工作總結、典型案例等
(一)地市、縣自評報告
(二)地市、縣評估指標
(三)地市、縣改革情況調查表
(四)地市、縣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股份合作制改革、賦予農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長等工作總結
近年來,浙江省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卓有成效,特色鄉村、美麗鄉村、民宿經濟一直走在全國前頭。浙江省財政廳總結試點經驗,梳理出了浙江村級集體經濟十大發展模式及經驗典型案例。這10種模式是:資源開發型、物業經營型、資產盤活型、資本運營型、基金運作型、村莊經營型、產業發展型、生產服務型、村落建設型、土地股份合作型。有些值得借鑒參考。
近年來,浙江省深入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實現方式,取得顯著成效。
近日,浙江省財政廳總結試點經驗,梳理出了浙江村級集體經濟十大發展模式及經驗典型案例,并對外公布,以期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一
資源開發型
憑借土地、山水、田園等特色自然資源,開發增收項目,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穩定增長。
【典型案例】
開化縣長虹鄉霞川村大石龍水電站增效擴容技改項目
霞川村由原霞塢、河灘村調整新設,地處開化縣西部邊陲,毗鄰江西省婺源縣江灣鎮東頭村。由于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地寡林茂,霞川村村集體無經營性收入,全村70%以上的青壯年外出務工,是十里八鄉“有名”的經濟薄弱村。
為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近年來,霞川村積極探索實踐多元化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將目光瞄準了村里現有資源——大石龍水電站。水電站建于上世紀70年代,前幾年因機器老化故障、承包到期無人維護等原因關停,2017年大石龍水電站增效擴容技改項目列入省級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總投資近300萬元。經過規范化、專業化的設計建設,大石龍水電站發電機順利完成改造,發電能力可達320千瓦,于2018年正式投入運行并成功并網發電。
大石龍水電站通過增效擴容技改,每年為村集體帶來40萬-60萬元的穩定收入,使霞川村一舉摘掉了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帽子”。同時,霞川村的水能資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有力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和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了農村水電持續健康發展。
二
物業經營型
引導、扶持村集體利用集體所有的非農建設用地或村留用地,興建標準廠房、專業市場、倉儲設施、職工生活服務設施等,通過物業租賃經營等方式,增加村集體收入。
【典型案例】
縉云縣溶江鄉洪坑橋村農貿市場遷建工程
洪坑橋村位于縉云縣東部,距縣城16公里,是溶江鄉政府所在地。按照當地習俗,每逢農歷“一”“六”是溶江鄉的集市,由于無固定經營場所,集市時馬路沿邊擺滿攤位,被稱為“馬路市場”。至今,“馬路市場”已存在30多年,交通安全、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每年需花費維護成本近10萬元。
為徹底取締以路代市、占道經營的“馬路市場”,溶江鄉政府、村兩委積極謀劃洪坑橋村農貿市場遷建工程,按照縉云縣南鄉最大農貿市場、茶葉交易中心的目標定位,安排建設用地8畝,新建一個停車場、攤位、公廁、水電設施等基礎設施完備的農貿市場。項目總投資180萬元,其中省級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資金128萬元,地方財政資金10萬元,村級自籌42萬元。
經過溶江鄉政府、村兩委和當地村民的共同努力,2018年,歷時5個月的新農貿市場順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有200余名攤位業主入駐新農貿市場,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近28萬元。此外,通過收取集市臨時攤位租金、茶葉交易場地租金、夜宵攤租金等方式,新農貿市場為洪坑橋村村集體經濟輸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三
資產盤活型
對村集體閑置的會堂、廠房、祠堂和廢棄學校等設施,通過公開拍賣、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進行盤活,增加村集體收入。
【典型案例】
東陽市六石街道張麻車小區文化創客項目
六石街道張麻車小區現有村民165戶、586人,多次獲得“東陽市五好(示范)農村黨支部”“六石街道招商引資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六石街道張麻車小區文化創客項目總投資425萬元,其中財政補助200萬元,村級自籌225萬元。項目利用小區及周邊閑置房屋、廠房、老電影院等資源,委托公司統一管理、統一設計、統一施工,以美化提升村居環境為基礎,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休閑文化旅游街區。小區按照“修舊如舊”理念對原有建筑進行修整加固,并在此基礎上融入虛實互動3D視覺墻繪,將泥墻、赤膊墻和水泥墻裝扮成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顯著提升道路兩側及周邊的村居環境和商業品位,提高街區房屋總體租金水平。同時,小區引進專業文創公司,策劃打造青年創客社區,發展集娛樂、休閑、辦公于一體的輕奢眾創社區,助力青年創業創新,實現居民小區和創客社區輻射互動。
項目建成后,張麻車小區從一個老舊街區蛻變成為集文化、休閑、創業于一體的優選之地。通過游客觀光、餐飲、商鋪出租、承接影視劇拍攝等方式,實現年營業收入30多萬元,有力帶動第三產業發展,幫助村民就業、增收。
四
資本運營型
將村集體歷年積累的資金、土地補償費等貨幣資產,通過參股經營等方式轉為經營資本,獲取股金、利息和資產增值等資本運營收入。
【典型案例】
金華市婺城區:集體經濟發展小微企業創業園項目
婺城區西南山區是省內典型的飲用水源涵養功能區,有5座中型水庫,是百萬市民的“大水缸”。為更好保護飲用水源,關停了周邊的民宿、農家樂、鄉村旅游等經營項目,導致部分村集體“返薄”。
飲用水源涵養功能區行政村以“飛地”形式參與婺城區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園項目,推進飲用水源涵養功能區村級集體抱團致富。項目總投資1.28億元,其中,國有資本6000萬元,村級入股6800萬元,涉及參股村85個。為降低經濟薄弱村參與項目的融資成本,村級入股的資金中包含省級試點資金1350萬元和區財政配套補助1350萬元。同時,婺城區政府與當地農商銀行聯合推出金融消薄產品——“鄉村振興·富村貸”,經濟薄弱村可按3.625‰的月息享受基準貸款利率,額度最高可達50萬元;此外,對參與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的經濟薄弱村,給予70%的貸款貼息。產業園重點發展汽摩配產業,委托第三方運營團隊開展廠房出租、小微企業入駐、基礎設施維護、消防安全等日常經營管理。
“飛地抱團”項目形式,打破了地域、資源限制,讓更多行政村得以參與。園區建成后,可供10個左右汽摩配小微企業入駐,每年可產生租賃收入約1000萬元,減除稅費、運營成本等必要開支后,85個參股村平均每村每年可獲得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
五
基金運作型
利用各級財政扶持資金和村級自籌資金組建發展集體經濟基金池,由政府國資公司負責運作,營利收入返還給納入扶持范圍的經濟薄弱村。
【典型案例】
三門縣:基金式扶持為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添磚加瓦
三門縣的經濟薄弱村數量多、資源匱乏,主要通過異地建造或購置物業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加快經濟薄弱村脫困轉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門縣探索推行基金式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確保村集體獲得穩定收益。
通過省以上財政補助資金1500萬元、縣級配套資金200萬元、村集體自籌資金設立基金,由三門縣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管理,用于扶持經相關部門確認的經濟薄弱村。基金運作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對于目前無自主發展項目的經濟薄弱村,經有關部門確定列入三門縣村級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股東的,基金暫存該公司,公司再將資金委貸給縣國司,國司給付的利息收入每年以股東紅利方式拔付給股東,作為經濟薄弱村的經營收入;二是對于列入基金式扶持的經濟薄弱村,有較為成熟的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經有關部門審核同意,可退回其投資款,專項用于項目建設。
基金設立6年以來,共取得利息收入近1100萬元,支付扶持村分紅1025萬元,消除了38個無區位優勢、無資源優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薄弱村,村集體每年至少有5萬元的穩定收入。
六
村莊經營型
充分利用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大力發展美麗經濟,拓展集體經濟發展空間,打造村域景區、農家樂、民宿經濟等,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典型案例】
桐廬縣:莪山畬族鄉新豐村“空心村”二次創業試點項目
桐廬縣莪山畬族鄉是杭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新豐村戴家山自然村是一個位于海拔600米高山上的偏遠畬族小山村。由于地處偏遠,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戴家山自然村的青壯年基本都外出務工,常住人口多為空巢老人,一度陷入“空心村”困境。
新豐村戴家山自然村環境幽靜,大氣負氧離子充沛,有千年古樹群、萬畝竹海和畬族風情,非常適合發展休閑旅游業。為盤活村集體閑置資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戴家山自然村通過統一收儲、統一招商的方式經營開發特色民宿,以1.5畝集體留用地入股,由企業出資新建4幢民宿,村集體固定分紅30年、保底300萬元,每年可直接增加村級集體收入10萬元。為增強企業投資的熱情和積極性,村集體還與企業簽訂了500萬元風險共擔協議,明確對不可抗力致使企業遭受損失的,由村企共擔風險。
此外,村集體還投資建成了村旅游集散中心、民宿住宿服務中心、會議活動場所、停車場等功能區,有償為戴家山民宿提供配套服務,助力其可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除集體留用地入股每年可保底分紅10萬元以外,村旅游集散中心、民宿住宿服務中心、會議活動場所等每年可創收50萬元左右,為戴家山自然村集體經濟注入了新鮮“血液”,使這個沉寂的小山村迸發出全新的生命力和朝氣。
七
產業發展型
把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與推進農業兩區建設、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相結合,與塊狀經濟發展相結合,在促進產業發展中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典型案例】
臺州市黃巖區:高橋街道下浦鄭村米面產業發展項目
高橋街道下浦鄭村位于高橋街道東北面,全村共有393戶、1265名村民。下浦鄭村制作米面已有100多年歷史,米面口感爽滑、米香濃郁,銷售量占臺州市米面市場份額的60%以上。下浦鄭村的米面產業以低、小、散加工作坊為主,整體加工程度不高,生產設備及技術落后,品牌、質量效益不強,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為助推下浦鄭村米面產業轉型升級,高橋街道借助省級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通過資源整合、產研結合、農旅融合三股合力打造集生產加工、參觀體驗與三產融合于一體的特色農副產品加工示范高地。項目按照一堂一坊一園一區一館(文化禮堂、制作工坊、米面公園、體驗區、展示館)的規劃,興建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特色米面產業園區,內設10個生產車間,統一配置米面加工設備,建造廢水處理設施,全面杜絕米面加工廢水入河,保護村莊環境。
園區順利建成后,先后有十余家米面加工作坊入駐,通過共享廠房、設備、水電等,實現米面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同時,通過塑造米面生產基地、米面文化展示館、米面文化節等米面主題文化,推動農旅深度融合,以米面產業發展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
隨著下浦鄭村米面產業規模化進一步成型,米面文化節等活動吸引游客1.3萬人次,新增經濟效益400萬元,實現了米面產業和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振興。
八
生產服務型
圍繞村域產業化經營,創辦多種形式的村級經營實體,為農戶提供生產資料、農業機械、病蟲害防治、技術咨詢等服務,或開展聯結龍頭企業和農戶的中介服務,或興辦農產品等專業批發市場,通過開展購銷服務增加村集體收入。
【典型案例】
桐鄉市:梧桐街道安樂村村領辦勞務專業合作社及建造配套設施項目
桐鄉市梧桐街道安樂村位于城郊結合部,區域面積5.5平方公里,現有農戶808戶,戶籍人口3000余人,新居民約2.3萬人。村內房產出租現象十分普遍,大量新居民涌入村中,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較為突出。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環境衛生和管理問題,安樂村以省財政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為契機,成立勞務專業合作社,提供衛生保潔、綠化養護等服務。勞務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359萬元,村合作社投資71.8萬元,占股20%。
項目總投資702.8萬元,由村合作社建造一幢8間四層樓的生產管理用房,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800平方米,同時購買相應機械設備,建造配套設施。勞務專業合作社采用企業化管理模式,實行“路長制”與“河長制”包干,明確每位保潔員的責任區域和工作要求,實現村內自我保潔、自我管理。
自2018年起,村合作社按市場價格將建好的管理用房租賃給勞務專業合作社,累計收益116.48萬元;勞務專業合作社通過承接物業管理、小區道路保潔、綠化養護等服務,實現年創收200萬元。如今的安樂村,村居環境干凈、整潔、優美,村級集體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取得了民生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九
村落建設型
以歷史文化村落、中心村建設為載體,通過保護開發、宅基地整理復墾等途徑,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典型案例】
慶元縣:長礱村扶持集體經濟試點項目
慶元縣淤上鄉長礱村,東接五里根生態自然保護區,四季分明、氣候適宜,生態環境優越,入選省歷史文化保護村落重點村。
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長礱村充分利用閑置農房、閑置土地等資源,通過土地民宿入股、保底分紅、集體提成等方式,引導和組織村民合理流轉土地、聯辦產業基地。
省財政安排200萬元專項補助扶持長礱村村集體經濟發展,長礱村將其中的150萬元用于修繕民宿,按古村落標準重新規劃管理,再承租給公司經營,每年收取15萬元租金;剩余的50萬元用于向村民流轉25畝土地,承租給長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共流轉全村1000多畝土地,與村集體合作發展鄉村旅游、現代農業和其他產業,頭三年村民按每畝300元收取土地租金,隨后每年遞增。此外,村民還可在該公司從事藍莓種植、管理與采摘等工作,最多每年可獲得4萬余元收入。
據統計,項目實施第一年,長礱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6.5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6萬元,較試點前分別增長137%、8%。目前,長礱村共有3幢古村落民宿、床位15張;1個大型藍莓基地,年產量達3萬多斤,可為村里創收約15萬元。
十
土地股份合作型
通過村集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著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土地經營收益最大化。
【典型案例】
衢州市衢江區:蓮花鎮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
蓮花鎮為省級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強鎮,是衢江區的主要糧食生產區之一,下轄23個行政村,全鎮農作物播種面積6.8萬畝,土地流轉率達50%以上。蓮花鎮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惠及下轄的10個行政村、1.92萬人。
一、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 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及農業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安排布署,結合農經站工作實際,組織全站干部職工認真參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農經站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從3月底開始,分“學習調研、分析檢查、整改落實”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從3月底至4月底已結束。通過深入動員,組織學習培訓,各股室結合工作實際,認真開展農經工作調研活動。第二階段從5月上旬至6月底,通過征求群眾意見,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查擺問題,撰寫分析檢查報告,組織群眾評議等一系列活動,對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檢查自身存在的不足,緊扣思想和工作實際,深入剖析思想根源,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理清科學發展思路。在活動中引導廣大干部職工提高對學習實踐活動的認識,端正態度,增強信心,進一步明確了農經工作的目標,真正把思想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精神和農業局黨組部署上來。
(二) 加強領導,切實做好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
1、加強對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全面貫徹落實農民負擔“四項制度”,繼續開展農民負擔專項治理,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
2、貫徹落實“一事一議”管理辦法,做好籌資酬勞監督管理,今年4月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農業廳**省一事一議籌資酬勞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訂了村民籌資上限標準和以資代勞工價標準,報經市政府審核同意實施。
3、為更好地做好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工作,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加強對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政策的宣傳,讓廣大農民全面準確地了解直補政策,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三)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執行力度,使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軌道。
1、繼續貫徹落實《省政府轉發農業廳關于做好全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補換發工作意見的通知》,全面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補換發工作步伐,力爭近期能夠全面完成補換發工作。
(四)進一步加大推進農村集體資產及財務規范化管理,加強對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項目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
1、配合市財政局組織召開了全市全面推行村級財務會計委托服務工作會議,并負責起草《**市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市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實施細則》,報**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經市政府申批后下發各縣(區),推動各縣(區)工作的開展。
2、組織申報2009年省級財政扶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根據《**省農業廳、**省財政廳關于做好2009年**省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及時布置,認真組織收集審核匯總上報19個項目。
況寫成文字材料上報省站。
4、完成2008年省級財政扶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的實施績效評價工作。根據《**省農業廳關于開展2008年度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自評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對2008年省級財政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自評。并將績效評價情況寫成文字材料上報省農業廳計財處。
7、組織開展2008年省級示范項目實施情況總結。對2008年省級財政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示范項目資金到位、管理使用以及實施進展情況等進行檢查驗收總結,涉及檢查項目項目7個,通過市縣兩級的檢查,沒有發現項目資金被挪用、截留等違紀情況。資金到位及時,管理規范。目前,除寧洱縣民安村仔豬養殖協會項目還在實施當中,其他項目已按計劃實施結束,通過項目實施,部分已初見成效。
8、認真做好項目掛牌工作。截至2008年**市得到省級財政扶持項目35個,為了切實加強項目管理,根據省財政廳、農業廳項目相關管理要求,市農經站組織各縣(區)農經站對2004—2008年省級財政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項目單位全部進行掛牌,設立示范項目標識牌,并指導幫助項目單位開展規范化、制度化建設。
(五) 加強農經統計工作
2、按時完成上報農業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統計監測分析工作。
(六) 加強“數字鄉村”工程建設,建立健全農業農村信息網絡體系
1、開展業務培訓情況。2009年5月31日前,全市共舉辦“數字鄉村”工作培訓29期,475人次,其中縣(區)級11期,69人次,鄉(鎮)級18期,406人次。
3、網站維護及信息情況。我4、強化督促檢查,確保工程進度。市農業局分管領導及業務負責人通過網絡、電話、報送進度統計表、到實地督查等方式檢查促進我市“數字鄉村”工程建設工作,使工程建設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二、下半年工作重點
1、繼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嚴格按照農業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的要求,按照規定的程序,認真完成各個階段的任務。
2、加強對村級財務委托工作的督促檢查工作及2009年省級財政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的組織實施。
3、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步伐,加大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力度,力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年初制定的50個的發展目標。
4、認真抓好農業部、省農業廳各項統計報表的培訓、布置工作,做好2009年各項統計數據資料的收集、匯總和分析上報工作,做到及時、全面、準確。認真開展下半年農村入戶調查工作。重點做好農民收入、農產品價格和生產資料價格的調查、資料整理、預測和分析。
5、認真抓好“數字鄉村”工程建設,將其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好服務“三農”的信息通道工作。完善和穩定工作機構,加強信息管理人員的培訓,下半年市級計劃開展技術人員培訓一期。
充實完善欄目內容,突出信息的重點。加強對本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宣傳力度,擴大我市名特優農產品的知名度,發掘我市各地鄉村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的開發潛能;提供勞務信息、產品供求信息的,培育農村市場,促進農產品流通、勞動力轉移、鄉村旅游的發展。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途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繁榮農村經濟是核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關鍵。村級集體經濟在保障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提供農村公共品、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寧波市鄞州區各地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實現形式,創新發展思路,優化發展機制,拓展發展渠道,使得全區村級集體經濟有了新的發展。據統計,2007年底全區村級集體總資產為67.52億元,比2003年底的46.31億元增長45.8%,年平均增長率為7.83%;2007年全區村級集體總收入9.12億元(不包括土地征用費收入),比2003年的5.62億元增長62.3%,年平均增長率為10%。
一、資源開發型
利用當地的資源條件(如窯廠、礦山、公墓、旅游、水資源等),通過合理開發和挖掘,促進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為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經濟活力。這類村大多地處邊緣的山區或半山區,雖然區位優勢不明顯,但當地的資源優勢相當突出。如鄞江鎮東升村充分挖掘當地磚窯廠資源,通過不斷改善生產條件,規范公開發包形式,把磚窯廠年承包收入由原來的64萬元提高到目前的180萬元;同時又利用當地低山緩坡的有利條件,在原來基礎上擴建公墓地,年承包收入為210萬元。僅此兩項該村級收入就可達500萬元,成為鄞江鎮村級經濟實力的“大哥大”。又如章水鎮李家坑村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條件發展旅游業。擁有陽關三疊、激流勇進、冷龍潭、虎跳澗、飛流直下等9個景觀的李家坑漂流全程2.6公里,總體落差70余米,因其驚險、刺激而譽滿寧波,堪稱“四明第一漂”。從2007年開始試營業以來,吸引了大量的旅客,2008年僅門票收入就達200余萬元,初定村集體2008年可從旅游公司分得8萬元。正式營業以后,村社將以資源入股的方式占有相當的股份。旅游業的興起,在為村級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的同時,其所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更甚,不僅為村民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也為當地商業、餐飲等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良機,農民自產的土豆、筍干、水果等土特產再也不用因身陷深山而愁銷路。
二、工業園區型
近幾年來,隨著寧波市第二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土地資源的日益緊缺,工業投資用地矛盾越來越突出,許多村社就順應形勢,抓住機遇,想方設法盤活、建造廠房,發展“房東經濟”。特別是一些近效村社在發展工業經濟,增加工業投入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走出了一條通過“筑巢引鳳”,積極招商引資,使村級集體經濟不斷保值增值,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壯大的路子。其主要的做法和經驗是:
(一)合理整合資源,拓展投資發展空間
通過積極整合閑置的存量資產,有效利用村級留用地和通過合法征地的方法來解決工業投資用地,提升土地資源價值,將建造標準廠房與招商引資相結合,充分發揮各自獨特優勢。如古林鎮陳橫樓村地處寧波近郊,2004年以每畝10萬元的價格向國家買入工業用地52畝,共建造標準廠房37000平方米,形成了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工業小城,每年可收租賃費400萬元。又如首南街道前周村利用村級發展留用地建造標準廠房3000多平方米,同時對原來的一些老廠房進行翻修和改造,新舊廠房每年共可收租金80萬元。
(二)有效運作集體資金,增加村級經濟“造血”功能
對一些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村來說,大量的貨幣資金閑置在銀行,收益率低下,對外投資又有很大的風險,通過投資工業,建造廠房,除了確保村級貨幣資金的保值增值外,還可通過可持續發展,實現村級經濟的“滾動式”增長。
(三)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投資軟環境
許多村社不僅按“八通一平”的高標準建造標準廠房和園區硬環境,同時也不斷強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從人員配備、服務水平、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提高物業管理水平,增強綜合服務職能,為企業創造安全、整潔、優美的生產經營軟環境。如邱隘鎮東華村為改善工業小區生產、生活環境,村社專門辟出資金建造了好幾座公共廁所和浴室,還專門建造了農貿市場,引進超市,為企業職工生活盡可能提供方便。
三、物業經營型
土地是村級經濟最重要的資源,嚴格土地管理,合理調整、利用集體土地資產,使這一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得到最優配置,對村級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部分村社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生產經營理念,做好土地綜合開發文章,不斷推進商貿經濟的發展。如下應街道袁家、團橋、王家、蔡家4個相鄰村利用村級留用地,搞合作開發、合作經營。在40畝共有的土地上投資3500萬元,建造了一座綜合物業城,包括11000平方米的廠房、40間店面、一幢商務樓和一個綜合市場。其中廠房出租收入預計100萬元;店面年出租收入預計170萬元;商務樓出租收入預計80-100萬元;綜合市場的第一層為農貿市場,年統一發包價100萬元,第二層出租給寧波好又多超市,年可收租金50萬元。整個綜合城正式營運后,預計年可收500萬元,5-7年就可回收投資成本。這種強強聯合,市場運作的先進經營模式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成為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堅強后盾。又如下應街道殷家坑村,地處寧波市最大的建材裝潢市場附近,村主要干部瞄準這一“商機”,利用本村原有工業用地大力發展倉儲業,近幾年來共投入2200萬元,建造倉房30000平方米,成為寧波建材裝潢市場主要的后備倉庫之一,年可收租金600萬元。2000年,該村又利用土地入股的方式,以每平方2000元的低價購得寧波富豪房地產開發的5000平方米的店面房,年可收租金80萬元。優越的位置、雄厚的實力、先進的理念為村級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滾滾財富”。也有部分村對村屬的閑置非農用地(如曬場、廣場、廢棄地基和零散邊角地等)進行重新整理后出租給相關單位做堆場或零時倉庫,此舉不僅有利于整潔村容,而且還盤活了土地資源,增加了村級收入。
四、政策扶持型
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區域發展的要求,近幾年來鄞州區政府在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同時不斷加大財政對“三農”的扶持力度,不僅補充發展了集體經濟,也為農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創造了條件。2007年全區各村上級補助收入是2.81億元,比2003年的1.42億元增長98%,年平均增長率是14.6%。政府扶持的主要形式是:一是出臺相關惠農政策如在土地政策上,規定村集體土地征用時要按5-10%比例留給村集體發展二、三產業。該項政策近年來正逐步落到實處,給村級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福音”。二是深入實施“欠發達村奔小康工程”,對一些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的村,通過結對扶貧、開發項目、政策優惠的方式增強村級經濟的“造血”功能。2008年全區確定欠發達村為82個,這些村社主要分布在章水、龍觀、橫溪、橫街、塘溪等鎮的偏僻山區。由于地理位置不理想,生產經營條件差,集體經濟底子薄,村級經濟的發展陷入了“困境”。從2008年起,區財政計劃每年安排幫扶資金1600萬元,支持欠發達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和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如橫溪鎮金山村2007年村級總收入100萬元,其中自營收入僅10萬元,90%以上是來自上級各部門的補助收入。歷年的收入除了建造農業基礎設施和投入自來水改造工程外,還投資100萬余元建造了一個標準化茶葉加工廠,把村集體所有的400畝茶場和加工廠以每年8萬元的價格進行發包,同時跟承包者約定好加工廠必須優先收購本村村民種植的茶葉,使得農戶家庭經營的600畝茶葉的“銷路”也有了著落。此舉不僅為村級經濟帶來了穩定的收入,同時也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加了農民收入。
我匯報的題目是《創新發展理念,謀劃村級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近年來,我們__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突出經濟建設中心,緊扣“爭先進位,富民強鎮”目標,狠抓“第一要務”,一手抓鎮域經濟總量提升,一手抓村級集體經濟壯大和農民增收,為建設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保證了全鎮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和農村社會基本穩定。200x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47億元,增長28;實現財政收入3653萬元,同口徑增長3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729元,較上年增長18.1。在市級“爭先進位”工作中,我們__鎮跨入了市“二十強”鎮行列,__村也進入了市“百強村”行列;在我縣村級爭先進位工作中,__村等也進入了前10位,有3個村越10位以上。全鎮3個村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50萬元以上,其中__村達300萬元以上,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與包括聯系點部門在內的縣級機關的大力幫扶分不開的,在此,我代表__鎮黨委、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
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是農村基層組織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以壯大村級集體收入、提高經濟總量為抓手,我們在抓好農村以“五個好”支部建設為核心的“三級聯創”活動特別是在依托農村資源、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我借此機會,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匯報我鎮的一些做法:
一、理清思路,選準村級加快發展的路子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在農村基層,就是要提高推動發展的能力,強村富民,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提高為民辦實事的能力,因此,我們把村級經濟發展作為村級組織建設的重點。而村級經濟薄弱一直是__的“短腿”,雖經晶橋幾任領導都進行了不懈努力,但村級經濟薄弱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在20__年,我鎮12個村有8個村全縣綜合排名在60位以后,最好的村在14位,倒數2位也在__。在這種情況下,鎮黨委、政府反復分析,確定了依托農村資源、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提升執政能力的指導思想,提出了“爭先進位,強村富民”的總要求。
一是深入調研,摸清底數。每年春節后的第一件事,我鎮就組織開展工業經濟、農村經濟發展與黨建、精神文明建設和三產三個調研,分別由分管領導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參加。通過這一活動,對上一年度的工作進行總結,幫助村、企進一步理清思路,探索如何把下一步的工作目標有效結合到年度具體工作中,破解發展的難題。從中找出支撐發展的優勢和需克服的薄弱環節,摸清底數。
二是合理定位,明確發展目標。思路決定出路,方向決定成果。我們把“爭先進位,跨越發展”作為不變的主題。對村級發展每年都提出新的任務、要求,納入村級黨建—經濟一體化目標考核和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十件實事”,把村級可支配收入水平以及增幅作為考核重點,看總量提升更注重發展的潛能的提高。通過近2年的努力,03年,有5個村越25位以上,__跨入縣內前10位;04年初,我們及時提出村級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10萬元以上,5個村超50萬元,其中__村100萬元以上,且跨入市百強村,__進入縣前10位。
三是自加壓力,創新工作要求。鑒于晶橋村干部工資報酬由鎮財政大包大攬、不利于村干部“三創”,形成自主發展能力這一狀況,我們適時提出分步驟“斷奶”的解決辦法,把村干部逼向經濟發展的前沿。要求村干部適應形勢發展,既要完成中心工作,更要發展村級經濟,建設“雙帶”工程,提高執政為民的能力。05年,我們提出,村定職干部工資及村書記、主任考核獎金由財政承擔,其他干部獎金由自籌解決,以后逐步過渡到所有干部的全部報酬都由村解決。
二、整合資源,不拘一格抓增收
作為一個資源大鎮,我們過去各方面的優勢未能充分利用,潛能也未得到充分挖掘。基于此,我們首先在摒棄落后觀念的基礎上,堅持以抓大發展的眼光抓村級經濟發展,跳出農業抓開發,在更大的區域整合資源,放大優勢,實現雙贏。
一是借助外力,發展農外項目。吸納駐外辦事處的招商成果,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大力宣傳晶橋真山真水的環境,沿沙上線的__等,大力做好山、水資源的包裝、推介,引進客商,建設經濟價值高的苗木、花卉類觀賞型農業基地。__等村吸引客商以后,還帶動了周邊群眾務工就業,拓寬了視野,村、組更從中獲得了收益,形成客商與村、組、戶共同得益的格局。
二是盤活存量,嫁接項目。對一些疏于管理的村集體資產進行資產評估,引進客商投資開發,實現了資產保值、增值。如邰村小窯廠,通過資產評估、轉讓,吸引外地業主,投入300多萬元,將一個瀕臨倒閉的小窯廠改造成年產2500萬磚的民營企業。__等集鎮所在地村也在服務企業中實現自身經濟發展。陶村在蒲杜線改造中,村委大院列為拆遷對象,他們在其中看到了商機,主動與云海 公司聯系,把村委大院剩余部分租給企業作為物料堆放點,增加收入。
三是配套服務,在協調服務中求得自身發展。始終把工業經濟作為重中之重,把載體建設放在突出地位。__村作為工業集中區所在地,幾年來,積極做好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協調、服務工作,特別是在土地征用、矛盾化解、基礎建設工作方面主動介入,支持工業區建設,為全鎮發展分擔責任。同時,發展與規模企業相配套的下游產品,在產業鏈找出路,在協調發展中求生機,工業集中區周邊1800畝農田建設了生態屏蔽林,村級集體也從中得到發展,解決了群眾就業問題。
三、提升層次,發展主導產業做精品
進一步搶抓機遇,積極破解發展難題,一著不讓地匯聚發展資源,吸納優質要素,在村級發展上形成特色板塊,成為鎮域經濟發展的“一極”。
一是明確比較優勢,發揮特色。就是山、水、田、林、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立足資源,形成產業。山區村,借重林業面積占全縣1/4的優勢,著重發展林果業為主的特色種、養殖業。圩區發展特種水產業,集鎮地區發展三產服務業,最終形成有一定造血功能、村村具有穩定收入的經濟實體。
二是抓特色產業的提升,形成品牌。在現有的項目上延伸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__抓住富乍圩低產田改造時機,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種水產業。引進客商,進行土地流轉,建設專用水渠,引進水源,發展3000畝螃蟹養殖,并建設成為村黨員、干部“雙帶”示范工程,群眾受到了教育,村集體也帶來了收入。下一步村里準備對__螃蟹注冊一個商標,通過幾年運作,形成特色品牌。
三是做好資源利用文章,形成規模。走工業強村之路,芝山村擁有全縣最大的石灰石儲量,幾年來,幾個小老板、幾個小礦點、幾個小作坊式的開采,影響了建材整體水平提升,也造成了安全隱患。為此,__主動適應宏觀調控帶來的機遇,積極配合礦產資源拍賣,對客商進行篩選,把資源集中到有實力的業主手中,形成建材開發投入的另一個高峰。預計今年芝山建材銷售可突破億元,村集體收入400萬元,并且帶動200多戶當地村民發展運輸業。
四、多輪驅動,實施經濟薄弱村轉化
目前,__村級經濟還處一個較低的水平,還需要縣、鎮兩級進行幫扶,也正是通過各方面送思路、引項目、辦實事,才使我鎮幾個經濟薄弱村開始有了一點造血功能,走上良性循環、滾動發展的路子。
一是實施資金“捆綁”項目,引領發展。扶持村級發展決不意謂著無條件遷就,更不是把幫扶資金用到非生產性開支上。這方面,鎮里對發展愿望迫切、群眾積極性高、推動大的實事項目實行“向上爭取一點,鎮里補一點,村里貼一點,群眾拿一點”的方式解決資金困難,特別是對列入鎮“十件實事”工程的項目,鎮里按總資金預算20-30的比例予以補助。
二是實行鎮機關部門與后進村掛鉤幫扶。在實行機關干部蹲村的基礎上,將04年度考核及村集體收入排末位的4個村與4個機關綜合部門結對共建,明確要求部門在幫村上要理思路、出點子,更要幫資金,跑項目,明確要求所創實體至少在5年中獲益,三年內使村級集體收入達30萬元。
三是舉行村級經濟發展現場會,做優載體。在前幾年外出取經的基礎上,今年更注重向身邊的各類典型學習,到本鎮發展較好的村和創造條件發展的村現場參觀,請發展先行一步的村介紹經驗,營造一種創業的氛圍,不論采取什么途徑,村村必須有經濟發展平臺,通過做項目形成穩定的經濟來源。資源條件好的走開發式壯大集體經濟的道路,如芝山建材工業、楓香嶺村的林業、仙壇村的生態、外向型農業,資源優勢不明顯的村動腦筋,想辦法,創造條件來發展,如__村,山林所有權屬在隊組,資源開發難以運作,在縣農辦的幫助下,通過協調,把瑣碎的山林地集中起來,發展無性系列茶,目前規模近千畝,并逐步見效。此外,工業基礎較好的新橋、楓香嶺村建設“雙帶”型標準廠房,通過
五、埋頭苦干,努力構建加快發展新平臺
各位領導,雖然我們在發展村級經濟中做了一點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上級給了我們很多榮譽,但我們深感自身工作不足,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我們將在現有基礎上,認真學習、借鑒兄弟鎮的工作經驗,在新的起點更上一層樓。
具體就是做到“二個保持,三個確保”,即保持晶橋在全市綜合實力“二十強”鎮地位,并確保在全市排名位次前移3位;保持芝山村全市“百強村”地位,確保2個村進入縣內前10位,確保1個村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300萬元以上,2個村達到100萬元以上,6個村達到50萬元以上。
(2003年4月3日)
同志們:
這次選派干部工作會議是按照省、市委的統一部署召開的,既是一次全年的工作安排會,又是一次培訓會。市里培訓班剛舉辦不久,我們就決定召開這次會議,足見縣委對選派工作的重視。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選派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貫徹落實省、市選派工作會議及培訓班上領導講話精神,謀劃新的工作思路,并就農村稅費改革政策進行專題培訓,希望通過培訓,使大家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重點,提高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本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村級工作的水平,從而推動全縣選派工作扎實開展。在這里我想突出講兩個問題。
一、選派工作的階段性成果
大家到村任職以來,尤其是去年6月份全縣選派工作會議后,廣大選派干部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記黨的宗旨和組織重托,緊緊圍繞“加強組織,發展經濟,富裕農民,鍛煉干部”的目標,不畏困難,扎實苦干,在原有的基礎上,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果。這些成果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在加強選派村思想政治建設方面,選派干部帶頭學習宣講,優化了工作環境,增強了搞好村級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在全縣村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中,大家率先垂范,將選派村的學習教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有的選派村還被評為全縣村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村。去冬今春又開展了組織選派干部進組入戶宣講黨的十六大精神活動,據統計,全縣60個選派村共有28748人,參加了十六大報告的學習,選派村共集中宣講222場次,接受宣講的達63103人次,其中黨員3584人次,村組干部1854人,農民群眾57665人次,召開各種座談會191場次,參加座談的13444人次。通過有效的學習宣講,選派村的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思想觀念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紛紛表示,要堅決克服“等、靠、要”的消極等待思想,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精力凝聚到發展經濟、增收致富、擺脫貧困后進的現狀上來。為選派干部開展工作打好堅實的思想基礎。同時,提高了選派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搞好村級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二是在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方面,選派村致力于優化班子結構,積極發展新黨員,村級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化。村“兩委”換屆后,全縣選派村干部人數降至332人,35周歲以下的達182人,高中以上的有162人,女干部有68人,村班子結構明顯優化。各選派村同步抓好有關配套工作,做好黨小組長、村民小組長的推選工作,并按規定做好團支部、婦代會、民兵等配套組織建設和村委會下屬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衛等委員會的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截至去年底,選派村申請入黨人數達471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66人,已發展黨員160人。有的村改善了多年未發展黨員的狀況,一批政治素質好、年紀輕、有文化、有帶領群眾致富能力的優秀青年被吸收到黨內來,黨員隊伍進一步壯大,黨員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目前各村已基本上確定了繼任書記人選。廣大選派干部積極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真正發揮黨員議事會、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村務公開監督組的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作用,村級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化、規范化軌道。
三是在大力發展村級經濟方面,選派干部在積極帶領群眾調整結構、增加收入的同時,想方設法使村級集體經濟逐步得到發展。選派干部結合村情,找準問題,制定了三年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把選派工作的重點放在抓發展上來,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研究和掌握市場信息,以市場為導向實施發展項目。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向農民提供優良品種,傳授科學的種植、養殖方法,生產出高質量、高效益的產品,培植出一批種植、養殖業示范大戶,帶動了村級經濟的發展。至去年底,選派村農民人均收入達1425元,比上年人均增收200元左右。選派干部利用上級撥給的專項資金,運用市場的手段,千方百計發展集體經濟,采取招標承包、租賃經營、股份制等辦法,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項目。目前,選派村已投入項目資金總額達238萬元,爭取外來資金134.1萬元。發展種植養殖類、產品加工類項目共55個,選派村集體收入達103.93萬元,村級組織的經濟實力逐步有所增強。
四是在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方面,選派干部把滿足群眾所需、所盼作為重要任務,為群眾做了大量實事、好事。全縣選派村共修建村級道路105.05公里,開挖疏浚灌溉溝渠226.8公里,開挖當家塘64口,打抗旱機井650眼,修建校舍4308平方米,修建生產橋涵390座,幫助農戶獲得小額貸款102.6萬元,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1304件。通過實實在在的工作,絕大多數選派干部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選派村上訪、次數和治安案件發案率都有大幅度下降,已有不少村整體工作進入本鄉鎮先進行列。農民群眾得到了實惠,黨群、干群關系得到進一步改善。
一年多的工作實踐表明,我縣的選派工作總體進展是順利的,發展是健康的,成效是明顯的,群眾是擁護的。但是與省、市委的要求相比,與所在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有一些差距和不足,有的村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發展不平衡,有的鄉鎮重視指導不夠得力,對選派工作的支持、幫助不夠;有的村還不太穩定,主要精力還未能轉移到謀發展上來;有的村發展思路還不太清晰,專項資金使用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一些選派干部還存在“走讀”現象,有的選派干部與鄉鎮的關系還不那么協調,有的選派干部思想上產生了波動、有松勁情緒,被眼前的困難和矛盾所嚇倒,精神、銳氣和信心明顯減退;少數選派干部還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或急于求成,或抱殘守缺,一時還找不到工作的切入點。這些問題與不足,我們要高度重視,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實措施,盡快加以解決。
二、明確重點,扎實推進,努力完成選派工作任務
目前,大家的任職時間已經過半。要圓滿完成選派工作任務,做好今后15個月的工作至關重要。省委把今年定為選派工作的“關鍵年”、“突破年”,要做好“關鍵年”、“突破年”的工作,各鄉鎮黨委、政府和廣大選派干部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大工作力度。我們已印發了今年的工作要點,市委在省里“加強組織、發展經濟、富裕農民、鍛煉干部”的總體要求下,又進一步細化、量化,提出“一個提高、兩個增加,實現五個一”的目標。一個提高就是要通過強化培訓、加強指導,切實提高選派干部水平和選派工作水平。兩個增加就是增加選派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增加農民收入。實現“五個一”,就是通過三年的努力,實現選派村農民人均收入比所在鄉鎮人均收入多100元以上;村集體經濟純收入在原有基礎上增加1萬元以上;加大對繼任村黨支部書記的選拔、培養力度,確保培養出一名合格的村黨支部書記人選;帶出一支好隊伍,培養出2-3名村級組織后備人才;建立一套以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為主的規章制度,在規范村級工作上,發展、教育黨員上形成一些好機制、好制度。要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全縣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選派干部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細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節奏,扎實開展工作。
1、在加強領導和指導上下功夫,不斷推進選派工作上水平。做好選派工作的重點在鄉鎮黨委。各鄉鎮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強化抓好選派工作是本職、抓不好是不稱職,不抓就是失職的觀念,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選派工作的領導和指導。首先,要切實履行好職責。縣選派辦已明確了鄉鎮黨委在選派工作中的職責任務,鄉鎮黨委書記作為選派工作的直接責任人,要切實履行好工作職責。鄉鎮黨委書記每月要專門了解一次選派工作情況,為選派干部出主意,解難題,幫助他們開展工作。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聯系選派村制度和選派單位尤其是縣直選派單位幫扶選派村制度。根據省委組織部和省選派辦的意見,今后將把鄉鎮領導干部聯系選派村制度落實情況列入年度考核鄉鎮黨委書記履行農組工作直接責任人和“六個好”鄉鎮黨委評比表彰的重要內容之一。各選派單位要把支持選派干部工作當作份內的事來抓,每季度要到幫扶村看望一次選派干部,幫助選派干部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問題,幫助籌集發展資金,抓好發展項目。其次,要明確重點。對選派工作的領導和指導要緊緊圍繞“一個提高、兩個增加,實現五個一”的目標來進行,這是今后我縣選派工作的重點,我們要按照這一要求,不斷強化領導和指導力度,保證這個目標任務如期實現。就當前來講,領導和指導的重點要放在幫助選派村選拔、培養繼任村黨支部書記人選以及村級后備干部人選上;放在抓好集體經濟的發展上。對已確定的繼任人選,鄉鎮黨委要適當給他們壓擔子,交任務,通過領辦發展項目等方法,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培養、鍛煉、考驗,并實行動態管理,優勝劣汰。抓好選派村繼任書記人選的選拔培養,是鄉鎮黨委和選派干部的重要任務。對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甚至毫無進展的村,鄉鎮黨委要列為重點幫助對象,加強指導,盡快找準發展集體經濟的項目。第三,要搞好分類指導。要根據選派村工作的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指導。對工作出色的,我們將提出更高要求,促進他們的工作上臺階、上水平。對工作一般的,鄉鎮黨委要幫助分析原因,找到存在問題的癥結,促使他們盡快糾正、改進。對工作較差的,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認真幫助他們進行反思,必要時,鄉鎮要派員幫助。第四,要切實抓好督查工作。重點加強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督查,省、市明確提出要將專項資金的督促檢查與稅改工作的督查一樣對待。各選派村要及時將這批資金投入到項目中去,四月底前要把專項資金全部使用到位,屆時縣里將組織專項督查。從今年起,要把資金使用情況和村集體收入的增加情況作為選派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標準。
2、在發展農村經濟上下功夫,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和集體收入。抓好農村經濟發展主要是增加“兩個收入”,即增加農民收入和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農民收入首先要注重改進為農服務的方式方法。要善于采用典型引路、示范帶動、說服教育的方法開展工作。多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技術培訓、生產指導等服務,其次要注意抓住工作重點、促進農民增收。當前,可以在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發展勞務經濟上,在幫助農民搞好土地流轉、維護農民權益上,在扶持種、養、加大戶發展上,在幫助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上下功夫,促進農民增收。發展村級經濟要與抓好村級示范服務基地建設相結合,各村要根據自身情況,按照“鞏固老基地、發展新基地”的思路,對村級示范服務基地建設進行重點投入,已建立基地的要進一步鞏固、完善、提高,未建立基地的要盡快選準項目,抓緊實施。
增加村集體收入的主要辦法要依靠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來實現。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僅能解決村級有錢辦事的問題,還可以減輕農民負擔。能有效地增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因此,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決不僅僅是一項經濟工作,它更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我縣對發展資金的使用,總體情況是好的,發展的項目也充分發揮了效益。但也存在不敢用、不會用的現象,另一方面也存在變更使用、甚至挪用的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必須盡快糾正。同時,大家不能僅僅圍繞這4萬元專項資金做文章,這4萬元只是幫助選派村發展集體經濟的啟動資金,大家還要積極引資融資,主動想辦法,通過各種渠道,爭取扶貧資金和項目資金,努力把集體經濟做大、做強。
在促進集體經濟發展中,要注意從長計議,按經濟規律辦事,從當地的實際出發。一是要認真制定發展集體經濟的規劃。我們大家到村工作的時間只有三年,到明年七月份,絕大多數的同志就將離開,當你離開后,集體經濟能否增加1萬元,能否持續、健康地發展下去,長期產生效益,這是很重要的問題。要保持集體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就必須按照清晰的思路、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一步一步地抓下去,一任接著一任干,這樣才能避免出現短期行為,讓集體經濟長久發展下去。二是要搞活集體經濟經營體制。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搞活經營主體,采取招標承包、租賃經營、股份制等辦法,把經營體制搞活,使集體經濟獲得長久的生命力。三是要注意促進集體經濟走特色之路。我們的集體經濟大多數都是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發展的農業項目,本身就具有特色,我們應當把特色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創造品牌,如走無污染的生態農業之路,創生態品牌,使集體經濟獲得長久的活力。
3、在村級制度建設上下功夫,不斷推進村級工作規范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選派干部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盡快完善村級規章制度,做到有章理事,并帶頭嚴格執行制度規定,形成按規矩辦事的良好風氣。促進村級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最近,省委組織部和省政府有關部門聯合下發了《安徽省村務公開暫行辦法》和《安徽省村“兩委”工作規則(試行)》等一系列規范村級工作的重要文件,已經發給大家,我們的選派村要帶頭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好文件精神。
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是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村班子接受群眾監督,改善干群關系的有效形式,是村級工作的一項根本性制度。縣里也就進一步做好村務公開工作召開了專題會議,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朱成林同志提出,要把選派村建設成全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示范村。所有的選派村要帶頭開展好這項工作,努力成為全縣搞好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的典型村和示范村。由于選派村以前都是貧困村、后進村,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多數也出現在這些村,所以選派干部要更加重視這項工作,切實做好這項工作,嚴格按照省、市有關規定和縣里的具體要求,進一步規范公開的內容、程序、形式和監管等工作。保證做到每季度至少公開一次。如果我們60個選派村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搞好了,全縣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就會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村“兩委”關系協調是做好村級工作的基礎,省里出臺了操作性很強的規則,明確了村黨支部、村委會的職責任務,尤其是規定了重要村務的決策程序、決策方式,明確了工作目標責任制、報告工作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印章管理使用制度、檔案管理制度、村“兩委”自身建設制度,大家要嚴格按制度辦事,搞好村班子團結,保證村“兩委”充分發揮凝聚力、戰斗力。另外,選派干部還要協調好與鄉鎮的關系。
4、在提高自身素質上下功夫,不斷在實踐中經受磨練,健康成長。選派到村任職的干部都是經過選派單位精心挑選,組織部門嚴格考察后確定的。把你們送到基層鍛煉,也是為培養一批了解農村、熟悉農業、對農民群眾有感情的優秀人才的需要,是省委的一項戰略決策,各級黨委都對你們寄予了殷切期望,時刻關注著你們的成長。希望你們樹立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機遇感,按照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在艱苦的環境中鍛煉成長。
一要加強學習,提高工作能力。昨天,縣里已經召開了在鄉村干部中集中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學習教育活動動員會,本次學習教育活動,旨在使大家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豐富內涵和貫徹這一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大家要通過學習,不斷夯實理論基礎,增強宗旨意識、創新意識、發展意識。當前,不僅要把學習教育活動開展好,還要注重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農業實用技術知識和領導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既要向書本學,還要向實踐學,向基層干部、群眾學,并善于在學習中總結提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政策水平和駕馭農村工作的能力。
二要正視困難,堅定信心。選派干部任職的村都是貧困村或后進村,是困難較多的村,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村工作就是要幫助選派村解決困難,促進發展。選派干部要認清自己肩負的重任,正視困難,不畏艱難,堅定信心,勇于開拓,認真做好村級各項工作,創造出新的工作局面。
三要求真務實,扎實苦干。大家都是所在村黨支部的班長,是黨員、群眾的帶路人、領頭雁。因此,大家在作決策、辦事情、搞建設、謀發展時,要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珍惜民財民力,把有限的財力物力用到發展上,以取得實實在在、群眾認可、上下滿意的成績。要努力在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上花氣力,多做群眾擁護、支持的事情,為村級經濟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