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習成果匯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學會學習 抽樣調查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學會學習課程為寧波大紅鷹學院本科一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開課時間為一學年,課程學分2分。它是引導本科新生完成學習習慣轉型,培養自主學習和團隊學習能力,提升學習能力的一門特色課程。從2010年10月開課至今,已經完成了2010級本科生的全部教學,目前,2011級本科生學習本門課程也已經快一個學年了。本學年該門課程安排了四個課題,分別是三個規定課題:《學習力》讀書報告的撰寫,文獻綜述,專業調查報告,一個自選課題。承擔該門課程教學任務的是包括學會學習課程開發組、課程管理組以及專業指導教師隊伍在內的近百人的龐大團隊。為了深入了解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寧波大紅鷹學院學會學習課程管理組針對寧波大紅鷹學院2011級本科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本次抽樣調查采取了問卷調查和會議訪談兩種形式。
1 問卷調查數據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以學習小組為樣本抽取,共抽取23個小組,占小組總數的5%,下發問卷198份,實收有效問卷198份,其中,男生占43%,女生占57%;小組長占11.1%,組員占88.9%,覆蓋到寧波大紅鷹學院現有的15個專業的學生參與。
1.1 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滿意度
65%的學生對自己所在小組持滿意及十分滿意的評價;95%的學生認為所在小組均等分工,協同參與;81%的學生認為這門課程加強了團隊的凝聚能力和團隊系統思考能力。
1.2 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參與執行情況
在完成課題過程中,72%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出謀劃策。在四個課題里面,55%的學生認為專業調查報告對自己最有意義;在最大的收獲上,54%的學生認為是團隊合作能力,30%的學生認為是查閱資料撰寫論文的能力。71%的學生認為合作學習很有樂趣,學習效果較好。當出現不適應時,67%的學生會找出癥結所在,虛心求教。從學習小組建組的意義層面,61%的學生認為學習小組這種建構模式對自己學習有幫助,51%的學生認為學習小組可以嘗試作為班級管理機構執行管理班級權力,52%的學生參與過除學習之外的小組集體活動。在指導過程中,71%的學生認為輔導教師和專業教師的只做專業性和技術性指導即可,只有4.5%的學生認為需要教師全程介入。
1.3 學生對自主學習和團隊學習的期待程度
被調查的學生90%愿意得到有關“學習習慣培養”方面的教育,94%的學生認為團隊學習能夠起到鍛煉合作能力,加深對問題認識的意義。從教的層面,87%的學生喜歡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方式,從學的層面,55%的學生喜歡分組學習。60%的學生認為自身學習動機缺失是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原因。41%的學生認為通過該門課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習能力,21%的學生認為可以激發學習動力。
1.4 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改進建議
在小組人數分配上,58%的學生認為5到6個人較為合理。在教學方面,50%的學生認為專業老師的答疑指導需要進一步提升。
2 會議訪談記錄分析
本次會議訪談分別召開了兩場,分小組長專場和普通組員專場,以專業為單位按組抽取,財管專業3人,其他每個專業2人,每場31名學生代表,參與對象與問卷調查對象不重合。
在組長專場,小組長普遍認為:(1)能夠有較多機會接觸輔導老師,對課程重要性的認識較為明確,自身管理能力得到很大鍛煉,文獻查閱能力和論文撰寫能力得到很大提高。(2)該課程中的“狀態記錄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記錄本上有工作完成比例一欄,通過這一欄小組成員分工不均的現象得到了很好的解決。(3)專業指導老師存在溝通不暢的現象,專業調查報告和自選課題的指導工作受阻。(4)組長自身能力問題和管理方式方法存在差異,導致組員積極(下轉第134頁)(上接第94頁)性不一,呈參差不齊之勢。
在組員專場,組員普遍認為:(1)對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學形式了解得還不夠。(2)建議小組內盡量做到男女生適量平衡,人數控制在3~5人,以便于交流協作。希望指導老師直接面向廣大組員培訓。(3)組長的性別、個人風格和能力對課題完成質量以及團隊合作能否順利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小組內部有合作,但是整體統籌能力欠缺,如工作量的分配存在不合理。(4)課程最大收獲是知道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對論文寫作有了解。
3 提高學會學習課程教學效果的建議
第一,在始業教育中加入該課程的教育。在學期初,應該及時告訴大一新生該門課程開設的意義,課程目標、教學任務等,如何建組,建組學習的意義,小組的課題、課程的進度安排等。與始業教育同步進行,起步將大大提前,有助于給廣大新生足夠的深入了解進而分組的時間。第二,小組建設方面,一是要充分重視對小組長的選拔和培訓。小組長擔負著上通下達、管理組員和課題分工等重要任務,其管理能力對小組合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課程全面推動前對組長進行充分的培訓。二是需要考慮到建組的人數、學生反映以3到5人成組為最佳,便于管理,也不易發生工作推托的情況,但組數增多,會導致指導教師工作量增大、指導教師人數不足的矛盾。第三,加強課題的深度指導。就目前情況看,一學年完成四個課題基本能實現綱要目標,而且有漸進性,但質上需要提高,尤其是學生有了一定基礎以后的規定課題三和自選課題,可以適當加深指導,提出更高要求。第四,加強專業指導教師的隊伍建設和管理。學生普遍重視專業調查報告和自選課題的研究,因此,專業指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種角色若不能得到專業老師的認同極不利于該課程的深度發展。
4 學習小組模式的延伸和拓展
目前,在寧波大紅鷹學院實際教學和學生管理過程中,該門課程的延伸或拓展的途徑有:第一,思政理論課的研討小組。思政理論課的分組研討,完全借鑒了學習小組團隊,組員分工協作展開討論學習,避免了臨時建組的不穩定性以及耽誤時間造成教學課時的浪費。第二,形勢與政策課的分組研討。在這個學期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首次嘗試采取學習小組研討的模式,由各班學習小組根據本次授課主題提前準備好相關資料,授課教師扮演活動組織和點評的角色,使形勢與政策課的授課形式一改嚴肅風格,變得親近活潑。第三,學習小組班級值周管理制。在2011級學生班集體的管理過程中,有些班級摒棄班委個人管理的力不從心,采取學習小組值周制,由組長、組員分別履行值周日內日常班委的權利和義務,在值周過程中,根據組員各自表現考核,又切實達到了人人參與班級管理的目的,是推動和貫徹寧波大紅鷹學院“學生參與型”教育管理模式的良好嘗試。
關鍵詞: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254-01
一、對合作學習的認識
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課堂學習形式,它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得到很好的體現。但我們很多情況下的課堂小組討論只是一種讓課堂“熱鬧”的形式,遠遠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表現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經常出現小組內的分化和重組;小組合作學習時往往成為一個或兩個成績好的學生的表演舞臺,大多數學生被邊緣化;小組學習過程中由于組際差異,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有長短,在學習活動的后期教師一般忙于對未完成學習任務小組進行指導。這時,已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便會進入無序的狀態。我們的很多課上,經常看到討論的后期有的同學仍然有好多問題沒有解決,而有的學生之間已經開始有好多小動作了。
二、目前小學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組合缺乏科學性。一般合作學習主要是生生合作或師生合作。其中生生合作中,小組組合模式較為單一,不能隨著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改變而隨機變更,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益。
2、內容缺乏實用性。現在有部分教師是為形式而合作,許多沒有合作必要的問題去讓學生合作學習,擺空架子,缺乏實效。
3、合作缺乏深入性。小組組合較多的是學生獨立后相互交流,而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生相機組合起來的研究或共同解決一個問題還太少。
4、課堂難以控制性。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你一言,我一語,回答很積極,這時你不忍制止他們發言,但是讓他們去說,又會影響進度,這樣課堂容易失控,造成放出去收不回來的后果。
5、學生參與度不均衡性。通過觀察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好學生參與機會多,困難生則成了聽眾。困難生往往越過了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處獲得信息,使得他們在小組合作中獲益比在班級集體教學中還少。
三、解決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策略
1、明確責任分工,形成良好的秩序。
明確討論時的責任分工,一般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針對這次討論提出要求,對每個參與者分配以一定的任務。二是根據不同的組別討論不同的問題作出明確的分工。
(1)個人分工,提出要求:如果不對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語,甚至還會出現爭論不休的情況,難以自覺地形成良好的秩序和討論氛圍。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與人交往能力的提高。針對這種情況,在討論之前,教師就應提出相應的要求。 如:每組選舉產生一名組長、一名記錄員,一名匯報員。組長要起到組織組內同學發言并起到管理、指導、協調作用;記錄員要針對每一個同學的發言作明確的記錄。當然,每個成員都發表了意見,不可能把他們所說的話全部記錄下來,那么該如何作記錄呢?這就要求記錄員針對每個同學的發言和別拘一格的觀點作出反思和概括,用一個詞來表訴一個成員一句話的大意;匯報員的責任在于參考記錄員記錄資料,并對每位同學的發言內容進行整理和加工,在全班開展匯報交流的過程中,用簡單直接的語言來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學習成果,并提出組內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這也是責任的分工。再如:組內成員要根據前期自學課文的收獲和成果做到人人發言,發言必須以普通話進行交流,但發言聲音要小,以免影響他組同學;要學會集中注意力傾聽別人發言,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話;要努力記住別人說話的要點。對待自己聽不懂的應當舉手要求對方作進一步解釋,但要經過組長的許可才可以進行提問;針對組內成員對待一個問題意見不統一時,要學會反思,學會判斷,綜合大家發言的合理成分,修改完善答案。還要要求各小組同學不要隨意竄組,竊聽抄襲他組的學習成果,影響組內討論有序地進行。只有養成了這樣的學習習慣,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時候,才能做到得心應手,有條不紊。進而形成良好的合作秩序和態度。
(2)小組分工:在有的課文內中,同學們提出來的疑慮較多,如果一個一個的用來合作學習,將會大大地延誤教學時間。但是問題也不能草率解決或是棄之不問。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自愿選擇想要解決的問題。然后開展合作學習,最終在全班交流匯報過后,根據學習的成果情況評選優勝小組。這樣一來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在交流匯報的過程中讓大家都能明白問題。
2、教師要積極參與,善于引導。
有些人以為合作學習就是學生的事,教師不便于介入。所以有的教師在學生開始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就輕輕松松地站在講臺旁邊袖手旁觀,或是在學生中間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這種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新的課程理念提到: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協調者,教師應當積極地加入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把自己當作學生學習的一個成員,溶入各小組傾聽,和學生共同探討,交流。也要做一名引導者,適時點撥、引導和幫助。以利于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或存在的問題,采取更好的措施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4―0075―01
近年來,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普遍把加強自主探究,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實現課程標準“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本體回歸,局面是可喜的。但是,如何使這一理念落到實處,見到真效就成了問題的關鍵。筆者與同事們根據教學實踐,逐步探索形成了“自主 合作 探究式”學生自學方式,把教師的“教”內化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導”,有效地創設了適合學生的自主學習場。
一、模式特點
“自主 合作 探究式”導學模式是一種以生為本,還學于生的教學方式。每個環節都以學生的個性化體驗為先,“順應學習天性,激發學習潛能,全面依靠學生。”把學生的學情需要作為教學的依據,學生需要什么,教師就教什么。依綱自學是主要形式,探究是課堂教學的常規,簡單的問題自學解決,較難的問題合作解決,特難的問題師生研討解決,像過篩子一樣,通過學生的多次自學,逐步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二、導演模式及操作流程
就其課堂教學過程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步: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匯報交流――完善提高。
第一步“自主探究” 實際上是一種任務前置,要求學生依據前置性“自學提綱”,參閱課外資料在課本上畫、圈、批、注,把自己能感悟的內容獨立完成,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這一步在家庭或第一課時個人完成。以學生原始的、真正的、發自內心的學習動力為教學的第一步,把明天的教學要求變成學生先學的一個問題,超前一天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先學任務,學生通過完成“自學提綱”,為第二天的小組交流提供知識保障,從而產生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開學生學習的第二環節――小組討論。
第二步“合作討論” 是指上課之初小組同學交流自主感悟的成果,然后合作探究個體在自學中發現的問題,達成共識。
這一步是小合作,一般由小組長主持完成。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學習所得,一個同學講完后,其它同學有不同見解的,可以接著講,學生先認真聽別人說,然后提出自己的補充意見或不同意見。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學,優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帶動學困生多思考、多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
第三步“匯報交流” 小組代表把組內的研究成果與全班同學進行展示交流,以大家的智慧共同內化提升。
這一步是大合作,一般由主、副兩個小組代表協同完成,一人主持一人板書,一邊說一邊讀。一個小組匯報一題,特別要詳細匯報自己的解題思路,并在匯報結束,邀請其他學員補充。其它小組同學有疑問的可以及時提出,先由匯報的同學來解答,解答不了的再由其他同學幫忙解答。教師作為其中一員要參與其中,在學生偏離討論中心或討論沒有結果時,給予適當的點撥,創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有效交流。
第四步“完善提高” 主要是梳理知識點,畫“龍”點“睛”。針對學習任務師生共同查缺補漏。教師一方面評價學生的展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基礎上善加鼓勵,另一方面解決疑難問題,以填補空白的方式把教師的“教”有機地滲透其中。
這一步正是教師“以學定教”的體現,能及時捕捉到學習進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過,單向傳授的時間一般不得超過10分鐘。
三、操作要點
1. “前置性自學案”要指向“學的研究”,絕對不是簡單問題、相應習題的堆砌。內容不要過多,應抓住知識主線,找準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學目標來選擇和設計,可以是字詞讀寫,課文朗讀,也可以是關于課文內容的問題,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設置。也不要過于具體,應該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還不能給學生太多需要動筆去完成的內容。
一、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設計的原則
實踐性——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與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對語文綜合性學習而言,實踐是第一位,強調的是學生的親身經歷、直接體驗,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在多學科的交叉中體現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實際應用,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借助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開展綜合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可以帶學生走出校門,進行參觀訪問;節假日,鼓勵學生與家長外出旅游;組織學生作社會調查,寫調查報告等,這些綜合性學習都有利于使學生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自主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這是綜合性學習與普通單元教學上另一個重要的區別。教師是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員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習中,在活動前教師可以以個別指導的形式在學生商量分組、確定內容、制定活動方案時提出參考性的建議,在活動中,教師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暢游,自己去實踐,去發現、去探究。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教師就象是一個“麥田的守望者”,學生自己在麥田里探究、發現、玩耍,只有當學生摔跤的時候,當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才能過去扶扶他。
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的策略
1. 方案設計課
在《輕叩詩歌大門》這次綜合性學習中,老師帶領學生合理制定好活動方案,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組長帶領各個小組制訂活動計劃。教師提醒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開展哪些活動,小組每個成員都要明確活動的時間、內容、方式、分工等,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精神。教師對學生自由組合小組的情況,要及時了解和關注。有的學生由于個性或家庭的原因,孤獨不合群,可能沒有小組愿意接納;有的小組人數過多或過少,不便于開展活動。
在學生分工上,教師要注意“長善救失”。一方面要根據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知識能力水平,引導他們在小組中承擔適當的任務。比如有的學生擅長信息技術,可以鼓勵他利用網絡搜集資料;有的學生善于繪畫或攝影,可以建議他們利用圖片資料,展示學習成果等。另一方面要利用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機會,讓某些方面能力發展不足的學生得到鍛煉,發展潛能。
2. 問題研討課
教師要根據實際進行“問題研討”,梳理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問題找出不同的方法來解決。比如在《遨游漢字王國》綜合性學習中,其中的一個活動就是策劃一次社會用字調查活動。如何策劃一次活動呢?有人說不過就是上街看看,或者看電視找找,如此而已。老師根據這種情況,讓學生說說一個活動要確定哪些內容?學生各抒己見,分別 從時間、地點、參加人員、主題、所帶工具、和父母交代清楚、調查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等方面談了自己的想法,老師再根據學生的想法,出示一份活動策劃方案的樣本,讓各個小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份詳盡的策劃方案并對照執行。
根據以往參與中國和聯合國兒基會遠程合作學習項目研究活動的經驗和方法,將網絡環境下跨地域的合作學習形式引入電腦繪畫課堂,是美術教學一次嘗試,圍繞“希望小學”這一主題,通過學生分組、資源整合、自主探究、協作學習進行多課時教學活動,思維導圖如下:
活動一:激感,暢想希望小學
《希望小學》是以愛心教育為主線、以電腦繪畫為創作形式的主題探究活動。活動在青海玉樹地震的背景下展開,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與災區人民共建家園的情感。
師:(課件出示中國地圖和玉樹地圖,如圖1)同學們,你能從地圖上找到這個地區嗎?它屬于中國哪個省?
(課件出示震前玉樹美麗的景色和風土人情圖片和震后失學兒童學習環境),同學們,災區的孩子們最需要什么呢?(導出希望小學)
學生分組討論希望小學的設計,在網站打寫作文《我心目中的希望小學》;瀏覽團隊成員留言,并討論選出最佳方案作為本團隊設計方案,共同完善該方案;各組組長介紹各團隊的希望小學和校名。
活動二:因材施教,多元合作
師:如果你是建筑設計師,你會怎么設計一所學校?
生:教學樓、操場、校門、設計圖……
師:(課件相繼出示建筑平面和效果圖,如圖2),請觀察設計圖需要體現哪些內容,校園建筑包含哪些內容?
各組組長組織討論、分析校園設計方法,參照“我心目中的希望小學”構思,統計校園設施種類,協調組員根據自己特長選擇校園設施設計;學生瀏覽網絡資源,獨立或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將完成作品(如圖3)上傳主題網站。教師在網站提供相關學習資源,參與各小組活動并適時給學生提供幫助。
活動三:因材施教,多元拓展
教師小結上一活動中各組同學的表現,和學生一起上網欣賞、評價學生設計的校園設施,提出問題:建成后的學校還需要什么呢?
學生分組討論,采訪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做好訪談記錄,了解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功能,設計學習任務,校徽、校服、校歌、校園活動等。
小組討論分工,根據學習任務的難易和各自特長選擇任務,通過單獨、合作完成,并服從整體需要,將設計作品上傳主題網站(如圖4)。
教師布置學生課后繼續討論并完善《我心目中的希望小學》主題探究活動,并分組完成各自成果匯報演示文稿。
活動四:展示匯報、多元評價
教師在主題網站提供PPT成果匯報演示文稿參考模塊。
小組合作,上網收集整理最能代表希望小學方案中的作品,根據各組特點,共同完成PPT匯報演技文稿。學生主持成果匯報課,各組派代表上講臺通過PPT演示文稿匯報活動成果,內容包括校名、我心目中的希望小學最佳文案、校園設計平面圖、校園建筑和功能室、校徽、校歌(詞曲)、校服、校園活動、收獲與問題等內容;匯報組學生回答其他組學生的質疑。
邀請從事建筑、服裝設計的家長和教師作為成果匯報活動評委,票選最佳希望小學,并點評。全班學生在線投票給心目中最佳希望小學。
教師小結本次探究性學習活動,確立多樣化的評價標準,請學生下載活動評價表,各組進行自評、他評、師評,總結個人和小組在活動中的表現。
教師在屏幕上展示學生為希望小學寫的《美麗校園》詩歌為活動收尾。將學生優秀成果制成展板向全校展示,并請學生在展板上簽名支持。
活動總結
《希望小學》主題探究活動設計以愛心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為中心,在網絡環境下,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和創新能力;活動弱化了學科界限,實現跨學科整合,通過因材施教實施多元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習中個體的差異,讓學生的多元智能得到發展并互為補充,形成健全的知識體系。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自主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和學習任務,充分發揮已有的智能水平,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應用到多種智能進行創作,空間智能、語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在各個學習過程都得到體現和發展。
在活動中體現了集體的智慧和創意,做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體現的。例如,校服設計,在學生小組討論中,他們上網調查了玉樹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溫差條件,也了解到藏族地區民族服飾特點和對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還考慮到校服的多樣性等,然后由這方面有特長的學生自主選擇完成這部分設計任務,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式,避免了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中受挫而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最終我們看到作品將民族服飾的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希望小學》主題探究課堂實踐,讓我看到美術課堂教學研究新的途徑。
關鍵詞 小學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研究性學習
所謂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選擇一定的課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主動探究的一種學習方式。其基本特征是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在小學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中,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要求學生以共同的興趣愛好,自由組成研究小組,共同制定研究課題、實施方案,共同研究并總結研究成果。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是一個建議者、傾聽者和協調者的作用。例如在畫圖和文字處理的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對不同畫圖軟件和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方法及實現功能進行研究并得出不同結論,教師再組織不同小組利用機會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學習的面更廣,在小組學習中提升合作學習的能力。
1.建構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從合作學習的概念中可見,合作學習對小組成員的構成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不是幾個學生的隨意組合。教師對此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仔細觀察、調查的基礎上,綜合分析學生的個性、成績、能力、思維特點等,然后進行合理的分組。分組之后,要注意收集小組成員的“磨合”信息,并酌情做出調整。這是合作學習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前提。
2.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規。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間應合理分工,明確各角色的職責,使主持、記錄、把握主題(討論跑題時負責把話題引回主題)、匯報、記時等各有分工,人人有“事”干,以便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長處和作用。角色分工可以由學生協商進行,也可由教師在了解、熟悉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每個人的角色可以相對固定一段時間,以便學生適應角色要求;可以定期輪換,以使每個學生得到多方面的鍛煉,并可避免因長期擔任一種角色而出現懈怠感。不論采用何種方式確定匯報人,教師在學生實施合作前均應明確告知,以便學生做出相應的準備。各種確定方式各有利弊,教師可輪換使用。事先選定匯報人的方式的益處是承擔匯報任務的學生因任務在身會用心傾聽、整理同伴的觀點,匯報的質量可能較高。弊端是非匯報者可能會產生事不關己的松懈心理;臨時指定和隨機叫號的方式,因每人都有可能被教師叫起成為匯報者,而匯報質量又決定本組成績,可促使每位學生成為認真的傾聽者。當然,因每個人是否成為匯報者只具有可能性而不是確定性,學生也會存有僥幸心理,并因此影響匯報質量。由內向或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匯報時,教師要特別注意要求各組記錄員做好記錄工作,為他們的匯報提供心理支持。
3.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合作學習中要使每個學生傾力投入,教師要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其中,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對“異類”的觀點可以組織小組或全班學生討論、爭論甚至是辯論,而不是居高臨下地輕易否決或不屑一顧。
4.提供合理的合作學習時間。教師應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和現場的進展情況,為學生提供合理的合作學習時間。合理的標準可以是:小組各成員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研討產生的方案都有時間進行演算、實驗探究和驗證;需要留出出錯耽誤的時間,需要有時間沉思默想,還得有時間去思考總結個人經驗,去進行相互交流。那種只因預定時間已到而強行打斷學生討論興致的做法,不僅無益于保證合作學習的質量,更會敗壞學生可貴的參與熱情。
5.合理調控合作過程,加強學習指導。合作學習本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要承擔好組織者的職責。首先,應向學生說明合作的內容和要求;其次,在學生進入合作之前,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第三,及時了解合作的進展、討論的焦點和認知的難點;第四,要合理調控合作過程。教師既應是平等的參與者,又應是冷靜的觀察者和有效的調控者。這要求教師既能參與其中,與學生共同討論,又能適時抽身了解各組的合作進展情況,并能根據所掌握的情況合理調控合作的進程。教師完全被“裹入”其中而忘記自身職責,或在講臺上忙于熟悉教案、準備課件和教學用品而對學生合作進展不聽、不看、不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關鍵詞】項目學習 英語教學 特征 影響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085-01
一、項目學習
項目學習(Project?鄄based Learning), 是一種圍繞學生來開展教學的教學方式,它強調利用團隊合作和社會資源,讓學生通過合作、鍛煉來獲得知識和技能。項目教育是時展的需求,社會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都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各國相繼發起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運動,其中,學習方式的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頭戲。我國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項目學習中的先進教育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教學改革的需要。
項目學習就是把項目及項目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教學中來,它從實際問題出發,通過組織學習、社會角色的扮演和資源的利用來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關的問題,并將學習效果加以公布、比較。項目學習是圍繞一個具體的學習項目來開展進行的,它對學習資源的利用,對知識的實踐和吸收,都有一定的要求。
項目學習的優點:項目學習適用范圍廣,適用于語、數、英、物理、化學、社會、音樂等多門學科;它注重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知識構建,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項目學習強調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統一,對素質教育起了良好的補充作用;項目學習強調讓學生去發現、創作、解決問題,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項目學習的顯著特征
1.注重學生的中心地位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強調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可能挖掘學生的潛能。
2.在特定情境中開展學習,鉆研的問題和探究的對象都來源于現實生活,或與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這樣的學習活動,對課堂教學起到了良好的補充作用,讓教學和學習都變得更有意義。
3.重視合作教學。項目學習多以小組的形式來開展活動,學生可以通過組織勞動培養互助互利、團結一致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服務意識,這也有利于他們通過學習和交流找準自己的定位,認識到他人的價值,學會尊重別人。
4.認知工具和信息資源的使用,可以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探究能力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我所喜歡的外國卡通人物”英語話劇比賽中,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圖書館和光盤等來搜集信息和資料。
三、項目學習的實施過程
項目學習的具體實施過程有:項目計劃、項目設計、項目書面報告、項目研究成果的討論和匯報等。下面,我們以一個60人的班級為樣本來進行過程演示:
1.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6個項目主題,并提出了項目要求和評價標準,讓學生自由結合成6個小組,根據項目要求來完成項目計劃。小組成員經過結合、討論,向教師提交計劃書,如果需要修改的,還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完善。這個過程的時間通常要1―2周。
2.項目實施:小組成員根據項目計劃和分工著手工作,期間要定期向教師匯報,以便獲得及時的指導。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進展程度,并就他們的請求和建議及時做出反饋。實施階段的時間最長,一般為3-6周。
3.項目總結:項目結束后,學生以項目劃分的小組為單位,各自進行項目總結并做出書面匯報,為項目匯報和展示做好準備。
4.項目匯報和展示:教師給出一定的時間,讓項目組向全班同學匯報和展示項目成果。匯報形式一般是PPT、書面報告和主題演講相結合,有的小組還有可能會用到視頻方式。
5.項目評價:項目評價由教師和學生共同來完成,評價的內容主要有項目計劃、書面報告和匯報展示評價,其中,教師在項目計劃和書面報告評價中具有絕對的地位,展示評價一般以學生互評為主,成績也由學生來決定。而小組最終成績,則是三組成績的總和。
項目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語言交流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通過定期開展項目學習活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能力都顯著提高。
四、項目學習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項目學習中,項目的選擇、管理和實施,強調了學生的自主地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內在興趣”為知識學習注入了激情和活力。真實的學習任務,刺激著學生去獲得信息、回答問題、解決問題,項目學習讓學習目標變得更加明確,增強了學習的現實意義。真實存在的學習成果和學習成就可以對學習起到良好的激發作用,學生可以從學習成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
項目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語言學習是獲取技能的工具,項目學習引導學生用語言技能和交際技能去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無形中促進了語言教學的交際真實化和社會化,為學生知識的轉換和積累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學術能力,都在項目學習中得到了鍛煉。
項目學習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高校英語教師要積極利用項目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和綜合能力。
參考資料:
[1]高艷.項目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外語界,2010年06期
一、教給方法,降低難度,輕松參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由于腦力勞動而激發起來的自豪感,也就沒有教學過程中的教育。”讓學生根據自訂的目標和方法參與學習,學生才會在課堂上全身心投入,才會獲得一個“勞動者的自尊感”。在學生參與前,作為老師的還是有必要教給他們參與的方法。開始嘗試時可適當降低難度,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從而輕松參與進來。教給參與方法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要讓學生了解“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提出問題、分組、討論、成果匯報、教師綜述。二是要指導學生具體參與的方法。首先要分析課本的內容,根據實際需要、個人的條件和小組的條件,可分別選擇閱讀、采集報刊雜志的資料,收錄或制作錄音、錄像及電腦軟件資料,或組織參觀、訪問、社會調查,還可以利用成語、故事、演講、辯論、小品、模擬角色、模擬活動等多種形式來參與教學。其次是要教會學生如何確定學習目標和討論的內容。要讓學生嘗試著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一般來說,討論的問題可來源于課前的預習題,課后的思考題,或是初讀課文后提出的種種疑問。這樣提出問題時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茫然失措,無話可說。最后是要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這是關系到小組合作學習優劣的關鍵。要求學生做到獨立學習在前,合作交流在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自己先認真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然后在小組議一議,辯一辯,問一問。各小組討論時,爭取每個人都發表個人見解,傾聽別人的看法。由召集人將本組討論情況寫在紙上,最后由發言人進行成果匯報。如一位老師在教學《鯨》一文時,為了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的生活習性,先和學生討論學習目標和學法,然后讓各小組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進行合作學習。各小組成員熱情高漲,立即投入學習活動,教師只做咨詢和指導。匯報時,有的小組采用問答式(學習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一段);有的小組采用朗誦加表演的形式(學習鯨怎樣吃食物一段);有的小組采用解說加繪圖的形式(學習鯨的呼吸一段);有的小組采用擺圖加表演的形式(學習鯨的睡覺一段)。課堂匯報時精彩之處比比皆是。
二、角色定位,檢查落實,責任參與。
教師在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如果學生的分工不明確,再加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差異也很突出,就會出現“優的更優,差的更差”的情況,這樣就不能起到互幫互助的作用,這樣的合作無真正意義。在參與式教學中,我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學生學會接納別人和欣賞別人,包括“后進生”。然后根據學生性別、特長、能力、興趣的不同,本著“條件均衡,優勢互補”的原則,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人數6人為宜,并明確組內分工,有召集人、記錄人、發言人、音控員、聯絡員、記時員,讓他們明確各自的角色職責,并要認真履行職責,老師要檢查落實,做到每人有事干。在進行成果匯報時,各小組的發言人不只是匯報自己的觀點,還要概括本組合作學習的結果;不僅要匯報學習的收獲,還要匯報學習的過程,尤其是新的學習方法,也可以提出不明白的問題。每組的角色采用輪換制,這樣,在多種角色的扮演下,他們就增強了參與的責任感。
三、精心選材,設計活動,有效參與。
學生的主體活動是學生認知情感、能力發展的基礎,無論學生思維、智慧的發展,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都是通過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實現的。唯有活動才能提供學生發展的最佳途徑和手段,并為學生實現多種潛在的發展的可能性向現實發展的確定性轉化。教師如果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活動,借助活動來真正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就能使學生享有更多思想和行為的自由和選擇發展自我的機會。一位教師在教學《錫林郭勒大草原》一文時,在預習課文時就布置了作業:用不同形式展示草原之美。學完課文后,讓各小組成員先在組內匯報,然后有各組的發言人代表本組在全班匯報。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了“草原向導”、“詩歌朗誦”、“舞蹈表演”、“美文誦讀”等形式。“草原向導”展示了在網上收集的精美圖片,并配上精彩的解說,讓大家對草原心馳神往;“詩歌朗誦”聲情并茂的誦讀讓大家徜徉在廣闊美麗的草原上;“舞蹈表演”那粗獷優美的蒙古舞蹈和甜美的歌聲展示了草原的風土人情,讓人浮想聯翩……這樣的活動,主學生獲得了成就感和自立感,在愉快的活動中學習了語言和運用了語言,發展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增強了學生合作意識、交往能力,有利于學生追求和實現自我價值。
四、激勵評價,尊重個性,快樂參與。
關鍵詞:能力構建;管理會計;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81
1引言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公開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我國下一階段教育改革戰略的主題是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人才培養要做到三個堅持,具體要著力提高三大能力,即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一句話,能力的培養才是對教學成果進行客觀檢驗的標尺。
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的公報指出:會計教學的目的不在訓練學生即將畢業時即已成為一個專業人士,而是在于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通過閱讀相關文獻和廣泛調研所知,在高校會計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活動中,案例教學法被廣為推崇,原因有三:一是可以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改善教學效果;二是可以培養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素質;三是能夠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個性化發展。但多種因素所致,案例教學法尚未在管理會計學科得到較好的嫁接與植入。管理會計作為一門金融管理學與會計學為一體的交叉學科,旨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充分發揮預測、決策、預算、控制、考核與評價的職能,培養的是能夠為企業提供綜合管理能力的新型會計人才,即充當好企業發展的軍師、謀士。管理會計直面具體的企業實踐,因此在教學中需特別注重“校企對接、校企融合”,師生要進入企業、企業要搬進課堂,顯然,實踐教學是管理會計課程的重要特征,而實現管理會計的實踐性教學目標必須植入案例教學法。因此,如何將案例教學法有效的融入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以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乃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可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當前,我校財務管理專業《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現狀存在的“三重三輕”現象(重理論、輕實踐;重臺上、輕臺下;重課內、輕課外)較為突出,即:教師比較注重的是加強基本理論和原理的介紹、管好課堂40分鐘的教學、抓好課本內知識的傳授,但自身下企業、下基地實踐較少,課外與學生的互動不濃,案例教學法的應用鮮見,大多采用老套的“一卷定成績”的考核評價方式;而且對管理會計師(CMA)執業引導較欠缺,導致學生重對外財務報告會計學習、輕內部經營管理會計學習,培養出來的多為核算型財務人員,滿足不了企業對經營型財務人員的需求。總之,“三重三輕”的教學現象,不切合我校“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適合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規律與特點。《管理會計》作為財務管理專業主干課程,應以能力構建作為課程培養目標,將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研究分析能力等復合能力作為課程的培養目標,推行符合“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教學理念的案例教學模式,將整個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貫穿在案例的研讀與探究中,將整個理論知識體系的學習劃分為若干項學習任務,在每個學習任務中,讓學生在“案例導學――知識學習――案例探究――能力拓展”四個階段中自主發現知識,深入探究知識,實踐運用知識,以課程的學習為抓手,培養學生直面實際問題時所具備的分析力、判斷力和決策力。
2編制了一套緊扣能力培養目標的案例庫并積極落地實踐
通過教學團隊的共同努力,編制了一套基本符合“四階段”和“三結合”要求的管理會計案例資料庫。在收集整理編制案例時,堅持五性:(1)多樣性;(2)適應性;(3)啟發性;(4)針對性;(5)生動性。
設計的“四階段”和“三結合”相融的案例教學模式,已進行了兩階段的積極嘗試與實踐:第一階段是初步嘗試和探索,在財務管理專業133、134班進行試點,選擇成本習性和變動成本法這兩章內容開展案例教學,設置學生課程學習小組(每組5-6人),上課以案例導入、結合案例講解新知識點,課后布置4個案例交由課程學習小組通過集體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專門安排2次案例分析與匯報課,各小組以PPT方式進行匯報,任課老師進行提問和點評。這次初步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的參與性較高,課堂的互動很強,但打醬油現象比較普遍,并未實現學生的完全參與。帶著對第一階段初步嘗試的經驗和問題,進行了第二階段的“案例教學模式”的改進與深化。第二階段選擇財務管理專業141、142班進行實踐,相比第一階段,第二階段進行了如下改進和深化:一是擴大了討論案例的范圍,將“本量利分析、短期經營決策、標準成本法、全面預算和責任會計”等內容均納入案例討論課,由原先的四個案例增加到15個案例,案例教學已成為管理會計的教學模式;二是改進了案例課的案例匯報形式,案例匯報小組6人一起上臺,由老師當場隨機指定主要匯報人(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此舉雖然不可能完全做到根除打醬油現象,但是較好的消除了一部分學生準備打醬油的想法,使得課外的小組討論、合作學習能夠落到處;三是增加了學生點評環節,即在一個小組匯報完后,鼓勵其他組學生對匯報組的匯報情況(包括匯報的PPT制作水平、案例分析方法、案例分析結果、表達能力等)進行全面點評和補充,目的就是盡可能避免講臺上的匯報組唱獨角戲現象,讓所有組學生都能做專心看戲的觀眾,認真關注匯報組學生的表演,并能有參與其中的欲望和機會,此嘗試在財務管理141、142班的案例討論課中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效,完全沒有出現冷場,各小組爭先恐后上去匯報,積極大膽的進行點評和補充,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而是一個不能無的配角,適時穿插其中,掌控現場,記錄評分。
3構筑了學生參與案例教學的具體方案且已初見成效
案例教學的宗旨是踐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習的主體,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在案例導學和知識學習階段,學生以個體和小組成員的雙重身份參與進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所研究案例的背景、行業環境、經營狀況、擬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需要應用的管理會計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在案例探究階段,學生則需獨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對案例進行分析并進行小組研討,并在案例討論課上匯報交流,最后再進行總結、完善,形成分析報告。在能力拓展階段,每個學生一方面要通過大習題庫(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的訓練來更好地探究和鞏固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以小組為單位,選擇紅石梁基地或實踐創新園區的一家感興趣的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對所涉及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運用。整個學習過程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前、學習中和學習后都與解決實際案例相聯系,漸漸做到知識的學以致用,不斷的培養學生的發現型、歸納型、創新型的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文字與溝通能力、實踐與創新能力、協作與協調能力、研究與分析能力等。
4設計了基于案例教學的課程成績考核評價體系且已初步嘗試
為了在管理會計課程中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主導作用,并能對案例教學的成效進行檢驗,課程組認為“一卷定成績”的傳統考核模式輕過程重結果,與倡導能力培養的案例教學模式背道而馳、相向而行,必須舍得棄之,轉而采用注重對學生能力培養,強調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方式,經過反復的討論調研,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設計了充分體現我校校情、學情的管理會計形成性考核評價方案。該方案的中心思想是最終的總成績必須能夠反映學生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情況,由“課堂行為成績”(10%權重)、“小組項目成績”(30%權重)和“期末考試成績”(60%權重)三部分構成,其中,(1)課堂行為成績采取“倒扣制”:①每生在100分的基礎上,曠課一次扣10分,遲到或早退一次扣5分,其他不符合課堂規范的行為一次扣5分;②一個小組每累積扣分達30分時,小組各成員扣5分;③每生剩余的分值便是其課堂行為成績,此成績以10%的權重記入每生總成績。(2)小組項目成績:①小組研究案例可由教師提供或學生自主尋找、設計;②各小組必須按時完成分階段研究任務,每階段任務必須分解到各小組成員,并及時記錄和形成階段研究成果(小組成員任務分配和成果統計、階段研究成果電子文檔);③組長根據每位組員完成階段任務的情況,在0~1范圍內為其打分,作為每位組員的權重分;④教師根據各小組分階段研究情況和最終項目研究成果的質量判定各小組項目成績(0~100分);⑤小組項目成績×組員權重分×30%記入每生總成績。(3)期末考試成績:①采用“機測+紙測”形式,并以60%的權重記入每生總成績;②機考是面對客觀題部分(包括單選、多選、判斷),利用我校《管理會計》課程網絡考試平臺,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客觀題大題庫的日常訓練,任課教師可隨時檢查學生的練習情況,基本上每周統計一次反饋學生,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管理,期末對客觀題實施機測,隨機形成試卷,機考試卷卷面成績40分(單選20分、多選10分、判斷10分),即占期末考試成績的40%,實現部分內容的考教分離,夯實學生管理會計的基礎知識;③紙測是面對主觀題部分(包括計算題和案例分析題),紙測卷面成績60分(計算題部分20分、案例分析題部分40分),即占期末考試成績的60%;此舉效果顯著,考核的不再是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和臨時抱佛腳,而是倡導過程的學習、合作的學習、創新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5結語
在當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高校如何培養出創新創業人才已是大勢所迫、學情所趨、改革所逼。如何在新的要求下調整并完善各個學科的目標定位與教學過程是目前各個學科更為具體而迫切的任務。立足于浙江樹人大學財務管理專業,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為目標的引領下,厘清人才培養的戰略思路,小到具體的一門課程或一個實踐項目,都必須努力嘗試,積極探索。基于此,管理會計的教學改革必須做到與時俱M,加強案例教學方法在管理會計課程中的探索、改進、深化和完善,培養出既有管理會計的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既會傳承又有創造的學生,作用重大,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