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濟管理類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平臺;模式
一、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
當前,新經濟、經濟全球化、管理科學化都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和手段的,這就要求我們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必須溶入信息技術。應用計算機進行經濟管理模型的模擬分析或過程模擬,對實際中的經濟管理類進行預測、分析和應用是理論應用于實踐之前來檢驗理論的最好手段。計算機實驗室配備相應的軟件能提供模擬真實條件下的經濟管理運行環境,這些模擬環境能夠幫助學生比較及時、準確地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二、建設良好的實驗教學平臺
1.建立良好的實驗教學硬件平臺
經濟管理類應用課程實驗教學的模擬環境多數是基于計算機局域網的,因此需要對實驗室的網絡進行統一規劃,選擇最優的硬件配置,合理設計網絡,優化網絡服務器資源,加強網絡的安全性,建立良好的實驗硬件平臺。
2.建立功能完善的實驗教學軟件平臺
經濟管理類應用課程實驗教學是使用經濟管理類應用軟件和模擬軟件進行的,不僅要重視實驗教學硬件的建設,也要加大對實驗教學軟件的投入,否則無法進行實驗教學,也很難充分發揮硬件設備的功能和作用,造成硬件資源的浪費。在軟件平臺的建設中,一方面要加大實驗教學軟件的投入,用于購買一些比較成熟的實驗教學軟件;另一方面,鼓勵教師自主開發實驗教學軟件,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應在教改項目立項中給予資助。
3.建立全面的實驗教學輔助環境
(1)建立實驗輔助教學環境。建立實驗教學網站,將備課程的實驗教學大綱、各實驗項目的設計、實驗數據、操作手冊等放置在實驗教學網站上,方便學生實驗,極大地提高實驗的效率(2)建立開放實驗環境。首先建立實驗開放的環境,學生可以在實驗室以外的計算機上進行實驗;其次,建立開放實驗的環境,設計一些選修實驗項目,業余開放實驗室,提供給有能力、感興趣的學生選做。(3)建立實驗管理環境。開發實驗教學的管理平臺,一方面加強各實驗課程和實驗項目的教學管理,另一方面加強學生實驗內容的管理。(4)建立實驗考評環境。制訂各實驗教學課程及實驗項目的考評方法和標準,對學生實驗的效果進行全面、公正地考評。
三、構建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的實驗教學模式
1.創建經濟管理實驗中的學習型組織
在經濟管理類實驗課程中創建的學習組織,就是要讓學生通過持續的共同學習,發揮個人學習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并與組織成員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教訓,使實驗效果更好。學習型組織的建立應以教師為主。
摘要:如何開設好經濟管理類實驗教學,是目前經濟管理學科的重點探討問題文章從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的規劃與設計、建立良好的實驗教學平臺、實驗教學模式四個方面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驗教學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經濟管理類實驗教學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關鍵詞: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平臺;模式
一、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
當前,新經濟、經濟全球化、管理科學化都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和手段的,這就要求我們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必須溶入信息技術。應用計算機進行經濟管理模型的模擬分析或過程模擬,對實際中的經濟管理類進行預測、分析和應用是理論應用于實踐之前來檢驗理論的最好手段。計算機實驗室配備相應的軟件能提供模擬真實條件下的經濟管理運行環境,這些模擬環境能夠幫助學生比較及時、準確地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二、建設良好的實驗教學平臺
1.建立良好的實驗教學硬件平臺
經濟管理類應用課程實驗教學的模擬環境多數是基于計算機局域網的,因此需要對實驗室的網絡進行統一規劃,選擇最優的硬件配置,合理設計網絡,優化網絡服務器資源,加強網絡的安全性,建立良好的實驗硬件平臺。
2.建立功能完善的實驗教學軟件平臺
經濟管理類應用課程實驗教學是使用經濟管理類應用軟件和模擬軟件進行的,不僅要重視實驗教學硬件的建設,也要加大對實驗教學軟件的投入,否則無法進行實驗教學,也很難充分發揮硬件設備的功能和作用,造成硬件資源的浪費。在軟件平臺的建設中,一方面要加大實驗教學軟件的投入,用于購買一些比較成熟的實驗教學軟件;另一方面,鼓勵教師自主開發實驗教學軟件,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應在教改項目立項中給予資助。
3.建立全面的實驗教學輔助環境
(1)建立實驗輔助教學環境。建立實驗教學網站,將備課程的實驗教學大綱、各實驗項目的設計、實驗數據、操作手冊等放置在實驗教學網站上,方便學生實驗,極大地提高實驗的效率(2)建立開放實驗環境。首先建立實驗開放的環境,學生可以在實驗室以外的計算機上進行實驗;其次,建立開放實驗的環境,設計一些選修實驗項目,業余開放實驗室,提供給有能力、感興趣的學生選做。(3)建立實驗管理環境。開發實驗教學的管理平臺,一方面加強各實驗課程和實驗項目的教學管理,另一方面加強學生實驗內容的管理。(4)建立實驗考評環境。制訂各實驗教學課程及實驗項目的考評方法和標準,對學生實驗的效果進行全面、公正地考評。
三、構建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的實驗教學模式
【關鍵詞】遠程開放教育經濟管理類畢業論文質量保證機制
對于遠程開放教育經濟管理專業而言,畢業論文是其畢業前的必需環節,同時也是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和設計進行綜合考核的一項活動,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自身專業素養。慶元程開放教育經濟管理專業而言,培養人才的目的就是能夠將所學應用于實際工作,以此推動本行業、領域以及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從某種意義來講,畢業論文是遠程開放教育中的重要環節。
一、對學生方面畢業論文質量保證機制的要求
(一)明確畢業論文寫作觀念
對畢業生進行論文寫作這一階段而言,明確畢業論文寫作觀念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特別注意的是本次畢業論文是開展遠程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僅是對學生學業水平以及研究方面的能力進行一次綜合性的檢驗,還是對學生對所學知識以及技能的培養,且有利于提升學生對問題的分析以及解決方面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訓練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兩者相結合,能夠將所學應用于實際中去。與此同時這部分內容還需要專業教師在其中起到指導性的作用,所以學生若能夠認真聽取指導教師對自身畢業論文寫作提出的意見,在加上學生自身的努力,進行畢業論文寫作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專業思維,同時對提升學生專業素養方面也有積極性教育意義。
(二)認真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
本文所講的文獻資料,具體指的是與遠程開放教育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在進行畢業論文寫作時,與其所選擇的題目相關聯的專業書籍以及學術論文等,對于學生而言,在進行實際論文寫作時,重點就在于全首位了解和掌握與選題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做到融會貫通。而對于這些理論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檢驗,則需要學生做到的是多多關注近年來與本次選題相關的一些學術論文。通常來講,若刊載學術論文期刊級別越高的情況下,則說明該論文期刊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以及權威性,通過這種類型的論文期刊,特別是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而言,其中的統計年鑒、調查報告等方面的內容對學生之后的問題分析方面以及畢業論文撰寫方面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基于以上,學生應該通過教師在其中的指導,在有限時間對文獻資料進行針對性查閱。
(三)積極聽取教師對論文提出的意見
畢業生在進行畢業論文選題以及論文寫作時,若沒有指導教師在其中的指導,光靠學生自己是很難完成的,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在論文選題開始主動與指導教師就本次畢業論文寫作進行溝通,通過溝通征求教師對自身進行論文寫作的意見,學生聽從教師提出的意見并改進。就整個論文寫作階段而言,學生遇到的寫作困難以及問題都要積極與指導教師聯系,通過教師指導來完成并解決問題,若出現因學生自身原因導致困難或問題沒有辦法妥善解決的情況下,也應盡最大可能將困難與問題對畢業論文造成的不利影響降至最小。
二、對教師方面畢業論文質量保證機制的要求
(一)認真履行作為教師應做的工作職責
對于畢業生畢業論文指導教師而言,其最重要的就在于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合理行使自身作為指導教師的權利。(熟體而言,指導教師的主要職責就在于對畢業生寫作全過程的指導,對畢業生所寫的畢業論文選題方向、論文結構、文字質量等多方面起到指導性的作用,同時還要對學生論文定稿的指定位置簽署自身對該論文的評審建議內容。從整體上來講,指導教師對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全過程中,主要從論文選題、論文初稿、論文終稿以及論文答辯四個方面進行相應的指導,確保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指導,符合畢業論文寫作的相關要求,幫助學生順利畢業。
(二)指導學生對本次論文寫作的合理選題
所謂選題,就是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對本次論文寫作的選擇以及需要進行研究的學術問題提供幫助,也可以選擇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需要進行解決的問題或矛盾等。基于以上,這就需要教師指引學生在進行論文選題時盡可能貼近當下實際生活中或工作中的熱點、難點等方面的問題。就經濟管理類專業而言,例如題目《淺析企業領導如何在管理中實現有效授權》在寫作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再如題目《當前中小企業如何在發展中留住人才》的寫作范圍比較廣。對于以上幾種論文選題,指導教師應結合當前實際對學生論文選題進行一定的制止和糾正。例如題目《A市XX企業對員工績效考核的分析與改進策略》這樣的論文題目比較清晰,將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兩者進行有效結合的選題。
(三)定期進行經濟管理專業的論文指導
對于遠程開放教育的論文指導教師而言,需要明確當前院校對學生畢業論文提出的基本要求,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求其根據自身研究方向,進一步補充與專業有關的理論與實踐方面知識;即使非本人研究的領域專業知識,也應做到基本的掌握和了解,只要這樣,才能在之后學生畢業論文上提供比較全面的、深入的指導。基于以上,這就要求論文指導教師對本專業具有權威性的核心期刊給予高度關注和重視,對于經濟管理專業而言,主要有《經濟學動態》《管理世界》等期刊,同時還要對當前各大行業、政府機構等的最新經濟動態以及數據有基本的了解,以此為學生畢業論文寫作起到指導作用。
三、對教學組織者方面畢業論文質量保證機制的要求
(一)對學生進行培訓
對于畢業論文寫作期間需要的資料收集方法,應培養學生積極運用當前信息化手段,對于遠程開放教育學生而言,因其在圖書館進行文獻資料查閱的時間比較少,這時候可引導學生通過中國知網等學術論文數據庫對相關資料進行查閱和下載,以便于學生在之后論文寫作中借鑒使用,作為班主任、管理機構等教學組織者,應積極培養學生對電子資料的下載和使用能力,引導其訪問各大高校、省級等電子圖書館,以此來將遠程開放教育的特征展示出來;除上述網絡收集文獻資料,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的方式,針對學生自身論文寫作中的問題,例如寫作提綱,寫作觀點提出等方面內容開展調查。
(二)對指導全過程的監控
就遠程開放教育本身的教育特征而言,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處于空間分離狀態,學生很容易因論文寫作期間某個困難點而放棄寫作,教師因此放棄指導,而這也就從側面對遠程教育組織者提出了挑戰難題。基于以上,為有效保證指導教師和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期間克服困難,完成畢業論文寫作,這就需要對其進行指導全過程的監控,通過監控的方式來幫助指導教師與學生解決其在論文寫作期間遇到的問題,同時還要定期與指導教師、學生進行聯系,明確畢業論文寫作情況,對此遠程開放教育機構應對畢業論文寫作建立全過程的長效監控機制,并將其提升至對遠程開放教育教育質量以及社會聲譽方面的影響中,以此來不斷完善畢業論文質量保證機制。
(三)對管理制度中提出的要求嚴格執行
摘要: 目前我國許多院校都在其管理類碩士專業中設置了項目管理培養方向。首先分析了管理類碩士專業三個學科中項目管理方向的開設情況,接著以碩士學位論文題目為數據分析了該方向實際培養情況。結果顯示,該方向開設的院校多為理工類院校,實際產出的論文數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數量; 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側重于工程項目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側重于項目風險管理和項目評價管理。結論是,項目管理作為管理類專業其中的子方向,對于特定院校來說存在著師資有限,生源較少等特點,不利于學科的全面展開。
關鍵詞: 項目管理; 學科建設; 碩士教育。
0 引言。
20 世紀 90 年代以后,復雜多變、競爭激烈和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促進了項目管理的迅速發展,項目管理已成為比較成熟的專業學科和專門職業,其應用領域也在不斷地擴展,并逐漸發展成為了一個學科。以專業學位為例,2003 年我國率先在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內設立項目管理領域,該年國務院學位辦和全國工程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批準由清華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試辦項目管理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工作,該學位也成為國內最早的以 “項目管理”為專業名稱的研究生學位教育[1]。自 2005 年以來,項目管理領域實考和錄取人數連續多年位列所有 40 個工程碩士專業領域第一,目前已成為招生人數僅次于 MBA的專業碩士。截止到 2010 年,全國共有 161 所院校獲批成為項目管理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每年的報考人數不斷上升[2]。然而項目管理專業碩士的辦學勢頭雖然良好,項目管理作為普通二級學科的教育卻還沒有在高校中普及起來,一些學校雖早已開設了項目管理的碩士培養方向,但并沒有單獨開設該專業,而是在其他管理類的專業中進行培養。本文分析的即是全日制科學碩士項目管理方向的現狀。
1 管理類專業中項目管理方向的開設情況。
1. 1 項目管理方向開設概況。
為了解目前我國項目管理方向的開設情況,對 2011 年全國管理學中三個學科 ( 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和企業管理) 碩士生招生簡章進行了檢索分析。結果顯示共有 116 所院校至少在上述三個學科之一中設立了項目管理及相關培養方向。相關方向包括工程項目管理、投資項目管理等。其中設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下的有 71 所,設在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下的有 68所,設在企業管理專業下的有 8 所。這 116 所學校包含 211 院校 49 所 ( 其中 985 院校 20 所) ,211 院校所占比例為 42. 2% 。在學校分類上,理工類 57 所、綜合類 34 所、財經類 13 所、農林類 7 所、民族類 2 所、師范類 1 所,可見目前我國已經有很多高校在管理學科內設置了項目管理相關培養方向。
根據數據統計,理工科院校是擁有項目管理方向最多的院校,其次是綜合類院校,財經類和其他類型院校加總只占 20%左右。由于理工科類院校在理工科上的天然優勢,具有強大的理工類基礎學科作為技術支撐,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項目管理中的技術層面; 加之理工類院校多和工程類企業有較為緊密的聯系,能為教育中的實踐部分提供較多的機會,在培養項目管理人才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此類院校也同樣存在著一些局限,項目管理人才既需要掌握計劃、決策的分析方法,也要掌握一定的經濟管理的知識和原理,理工科院校由于其側重點在于具體的技術方法,可能對經濟管理類學科的重視程度不足,這將不利于培養高層次的項目管理人員。
進一步分析開設項目管理方向院校的地域特征,項目管理方向在我國各個地域的高校都有分布,但分布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數量最多的是華東 ( 30 所) 以及華北 ( 29 所) ,首先這兩個地區本身擁有較為龐大的高校數量,除此之外,華東的上海和華北的北京、天津等地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且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勢頭日益高漲,基本建設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社會對項目管理人才具有較大的需求。接下來是華中( 15 所) 、西南 ( 14 所) 、西北 ( 13 所) 和東北( 10 所) 等地,分布最少的是華南 ( 5 所) 。
1. 2 項目管理方向開設詳情。
從設置項目管理類方向的學科專業分析,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下設項目管理方向的院校共有 71 所,其中 211 院校 24 所 ( 含 985 院校 10所) 。從該專業設置的學院類型來看,共有 45 所院校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是設在經濟管理學院( 或稱商學院) 中的,占總數的 63. 4%,其余專業則分布在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等。從院校所在的地域來看,有 16 所位于華東,14 所位于華北,12 所位于華中,12 所位于西南,10所位于西北,5 所位于東北以及 2 所位于華南。
在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下設項目管理的院校共有 68 所,其中 211 院校 28 所 ( 含 985 院校 10所) 。除 1 所學校的該專業位于統計與數學學院以外,其余全部位于經濟管理學院 ( 或稱商學院) 。從院校所在的地域來看,華東有 21 所,華北有 17 所,華中有 9 所,東北有 8 所,西北有 5所,西南和華南各有 4 所。
企業管理專業下的項目管理類方向因為只有8 所學校,本文不作重點分析。
從所在學校的類型分析,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中開設項目管理方向的院校中,共有理工類院校 40 所,綜合類院校 20 所,軍事類院校 3所,財經類院校 2 所,農林類院校 2 所,師范類和民族類院校各 1 所; 在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中開設項目管理方向的院校中,共有 33 所理工類院校,20 所綜合類院校,10 所財經類院校,農林類院校 4 所和民族類院校 1 所。
可見開設項目管理方向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和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在地域分布和院校類型分布上趨同,首先該專業在華東和華北的院校當中分布最多,另外理工類院校是開設該專業最多的院校,但在財經類院校開設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的院校在數量上和比例上都較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更大。
為進一步分析該方向所具體涵蓋和涉及的領域,筆者依據國際公認的項目管理學科九大知識體系的劃分來分析該問題。在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 ( 第4 版) 》中,將項目管理劃分為 9 個知識領域,即: 范圍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采購管理、風險管理和整體管理[1]。隨著近年來信息化在項目管理過程中的不斷滲透,項目信息化管理也成為項目管理中的重要模塊; 同時工程項目管理作為項目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將其作為一大類別; 另外將技術經濟中的評價管理和研發管理也納入該分類,通過考察各個院校項目管理相關方向的名稱,將各個方向在 13 個主要模塊中進行歸類,從而得出該方向在 13 個領域的覆蓋情況。其中由于名為 “項目管理”的方向范圍過大,難以判斷具體所屬領域,因此在統計中將其剔除,只考慮其他具體方向。統計結果如表 1 所示。
從統計到的數據來看,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下設的項目管理方向在項目管理的大部分領域都有覆蓋,工程項目管理領域開設的院校最多,占到了全部的 30%,并且其中三分之一的工程項目管理方向位于土木工程等工科類學院; 而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中項目管理方向研究的側重點主要偏向項目風險管理和項目評價管理,這和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
2 項目管理方向研究生培養情況。
2. 1 項目管理方向碩士論文數量分析。
由上文可知,我國有很多高校都在管理學的三個學科專業中開設了項目管理相關方向。但是關于這些項目管理相關方向在高校中的實際培養情況,還需要進行進一步考察。本文通過檢索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統計各學校具體專業在近年實際產出關于項目管理領域的碩士畢業論文情況。由于 2011 年的論文尚未完全被數據庫收錄,因此主要對 2008 ~ 2010 年的論文進行考察和分析。
首先分別對 71 所高校和 68 所高校 2008 ~2010 年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以及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關于項目管理的碩士論文進行了搜集,主要做法是查詢 2008 ~ 2010 年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 ( 或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 所撰寫且關鍵詞中含有 “項目”的論文。結果總共搜集到相關論文 104 篇,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產出 77 篇,共來自 14所學校,其中最多的是重慶大學產出論文 21 篇;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共產出 27 篇,來自 10 所學校,其中最多的是北京化工大學產出 8 篇。其分布如表 2 所示。
可見在管理類專業中設有項目管理方向的學校里,實際產出相關領域論文的學校還相對較少,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只占到 18. 2%,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占到 14. 7%。從每所學校產出論文的數量上來看,絕大多數的學校在三年內產出論文的數量小于等于 5 篇,只有極個別的學校在 6 篇以上。首先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有個別研招單位的碩士論文可能未納入中國碩士論文庫,另外可能有一些相關的論文沒能通過該種查詢方式搜尋出來。但依然可以由此看出,雖然有許多學校開設了項目管理方向,卻并沒有嚴格地在該方向上進行培養,導致擁有碩士論文的學校數量遠少于開設了該方向的學校數量。
2. 2 項目管理方向碩士論文方向分析。
為考察各個學校所產出的論文方向和培養方向的相符合程度,對 104 篇文章所在學校的培養方向進行了分析,首先剔除了方向名為 “項目管理”的學校所產出的論文,只考察剩余 60 篇文章的情況。通過觀察每篇論文的標題、關鍵詞和摘要,對其和方向名稱的相符程度進行評估,將每篇文章的方向切合度分為五檔,分別為完全相符、基本相符、部分相符、基本不相符以及不相符。統計結果如表 3 所示。可見絕大多數的文章都和方向相符,只有極少數的文章偏離了開設的方向。總體來說,項目管理方向開設的切合度還比較高,在所調查的學校中大部分能按照其培養方向進行培養,實際培養方向偏離初始方向的情況不多見。
為更好地考察管理類專業下項目管理方向在項目管理各個領域的實際分布情況,依據前面的統計方式,對 60 篇論文在各個領域的分布同樣進行統計,如表 4 所示。可見在兩大管理類專業中項目管理方向的碩士論文覆蓋了約 50%的項目管理領域,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在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風險管理、整體管理和工程項目管理等領域都有涉及,且側重于風險管理、整體管理和工程項目管理等領域研究的論文數量最多,所覆蓋的領域和所開設的方向基本一致,說明各院校在培養項目管理方向人才的過程中基本遵循了初始的方向; 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的項目管理方向在領域上的分布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類似,且各領域的分布較為均勻,但在該方向的設置上項目風險管理和項目評價管理占了幾乎全部的比例,然而實際產出論文的研究方向卻沒有體現出這一點。
3 結語。
基于以上統計分析,可以總結得出我國科學碩士項目管理方向的開設詳情。第一,全國共有116 所院校至少在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和企業管理三個學科之一設立了項目管理及其相關培養方向,其中有 57%的項目管理方向位于理工類院校,34%位于綜合類院校,剩下的則位于其他類型院校,可見項目管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于高校理工科背景而開設; 在地域分布上,華東和華北的院校占了絕大多數,具有50. 8% 的比例。第二,從具體研究的項目管理領域上看,在項目管理的幾大領域中都有涉及,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側重于工程項目管理,而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則側重于項目風險管理和項目評價管理。第三,從碩士論文的產出情況可以看出,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 2008 ~ 2010 年產出關于項目管理專業的論文 77 篇,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 27 篇,論文的數量遠低于應有的數量,可見該方向的實際培養情況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水平,可能某些院校存在著有關生源不足或者是方向虛設的情況。第四,在各校項目管理領域的碩士論文中,論文的主題和方向的切合度總體上還比較高,大多數論文沒有偏離原先的培養方向,說明實際開設了項目管理方向的院校能較好地沿著該方向進行培養。第五,從碩士論文研究的領域來看,該方向的研究領域覆蓋了約 50%的項目管理領域,但還有一些領域鮮有涉及。
可見,我國科學碩士項目管理領域在實際開設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該方向開設的院校多為理工類院校,該類院校雖具備較好的工科背景和技術支撐,但是經濟管理的理念可能難以滲透,在培養全球化背景下的項目管理人才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其次,該方向實際產出的論文數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數量,實際培養情況沒有達到預期的水平,說明該方向的建設力度還不夠大,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投入和加強; 再次,項目管理作為管理類專業其中的子方向,對于特定院校來說存在著師資有限、生源較少等特點,不利于研究的全面展開; 最后,該方向的建設在項目管理領域的覆蓋面上還有待提高,在某些特定領域上的涉及較少,沒有形成一個全面的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 魏法杰,鄧修權,王際坤 . 項目管理領域工程碩士培養模式 研 究 [J]。 管 理 工 程 學 報,2005,19 ( Z1 ) :182-187.
一、轉變學生觀念,提高學習興趣
目前,土木工程專業的大學生在選擇課程及學習課程的時侯,存在重專業技術課程的學習,輕經濟管理類課程學習的現象。對經濟管理類課程的選擇和學習,有的也只是為了拿學分,學習興趣不高,很少花課外時間去鉆研,認為經濟管理課程沒有太大用處。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工程建設市場及建設體制不了解,對技術、經濟、管理、工程法律之間的聯系不了解。為了轉變學生的這種觀念,一方面學校要對這方面的教育重視起來,另一方面,作為專業課的教師應注意對學生思想觀念上的教育。比如,教師在講授第一堂課時先介紹市場經濟的特點,目前的國內、國際工程建設體制;技術與經濟的關系、與工程相關的法律法規的關系,使學生了解經濟管理知識在整個工程建設及營運中的應用及其重要性。可列舉相應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比如工程設計方案的比選、施工組織方案的比選,來提高學生的認識及興趣。同時,還可介紹本課程在本專業中所處的位置及與其它后續課程的聯系,介紹主要的參考書、工具書及相應的參考文獻資料,使學生對課程有整體的把握,便于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去自學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習的興趣,找到學習的方法。
二、完善課程體系設置和編寫適用教材
完善課程體系的設置。在課程設置上,為了達到培養的目標,除了必修課程外,我們還應設置多門經濟管理類選修課程,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的經濟管理素質。比如針對公路工程專業,我們認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設置如表1所示,才能比較全面地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經濟管理素質,達到培養目標;才能適應學生整體素質培養和個體素質培養的要求,培養出適應現代工程建設市場需要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編寫適用教材。為了保證教學質量,跟上時代的步伐,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編寫適用的教材。針對公路工程專業,如《工程經濟學》、《工程項目管理》、《公路工程養護》、《公路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等目前還缺乏較適用的教材。同時,編寫教材對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完善教學內容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重視修改制定教學大綱。在編寫教材和完善教學內容的同時,還要重視修改制定教學大綱。由于課時的壓縮,對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應根據不同專業類別進行反復推敲,規定其核心知識以及具體要求。
三、改革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程設置的教學內容基本確定后,教學方法就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傳統的“滿堂灌”、“一言堂”方式,老師在課堂上講解面面俱到,試圖通過課堂講細講透幫助學生學習,這樣既助長了學生的依賴心理,還會使學生養成懶于思考的劣習,嚴重阻礙能力培養和思維發展。特別是針對經濟管理類課程的特點,我們在教學時要注重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采用啟發式互動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經濟管理類課程的特點,除了教師課堂講授外,我們還應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參與和主動學習。提問法。通過課前提問和課堂穿插一些啟發式提問,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思維,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通過布置一些帶有啟發性的課后思考題,使他們主動思考,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加深他們對課程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并擴大知識面;使所教授內容通過他們的聽講、提問與理解,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的知識。另外,還可提出與本課程相關的其他已學習過的課程知識問題,使各門課程之間相互銜接,從而使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掌握經濟管理類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和銜接。學生自講法。通過布置自學內容,要求學生課外或課堂自學后寫出相應學習提綱,并在課堂上由學生自己來進行講解。這種方法能夠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比如,“工程招投標及合同管理”教學中,“施工招標程序”這一章有十個步驟及相應工作內容,除“招標文件”這一節由老師講解外,其余內容可安排自學并分別由九個同學上臺進行講解,每講完一個內容,老師要提出相應的問題,由坐在下面聽的學生來回答和補充,這樣涉及的提問面較廣,學生都能夠集中精力、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收集有特點的決策案例、技術經濟比選案例、合同法案例、施工組織案例、工程招投標案例、FIDIC合同條件應用案例等,通過講解案例方式或布置案例任務的方式進行教學。比如,某一堂課,老師給出3個合同法的相關案例,指定組長分組進行討論,寫出相應文稿并進行發言。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及寫作能力。電化教學法。使用多媒體等多種形象化教學手段,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關基礎知識和重點內容。我們可系統地制作部分教學內容的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化、具體化。教學的嚴格要求及情感互動。在目前的選課體制下,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嚴格要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學校對免聽資格、免修考試資格的嚴格審查,都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重要方面。同時,教師也要注重與學生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鼓勵他們合理安排學習、生活,廣泛閱讀課外書籍,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增強自信心和勇氣,鼓勵他們不斷訓練自己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文字寫作能力,鼓勵他們嚴格要求自己,同學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學習。并要與他們多交流,讓他們感到老師親切的一面,從而愿意主動與老師交流學習上的問題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加強考試改革。由于經濟管理類課程往往抽象概念較多,還有一些條款性的內容,傳統的考試方法容易使學生產生應試心理、拿學分心理、作弊心理,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因此,應采用多種考試方式,如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的方式、理論性考試與實踐性考試、筆試與口試等,提高考試效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提高素質上來,扭轉高分低能現象。如“工程招投標及合同管理”考試成績核定,平時到課、提問和作業情況作為平時成績占30%;布置小論文及查閱文獻資料情況作為開卷考試成績占30%,小論文要求論點、論據清楚,字數在1500~3000字左右,至少列出5篇參考文獻;結業采用閉卷考試檢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成績占40%。這樣,避免了學生平時不努力、一試定成績和在考試作弊上下功夫的現象。
四、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
經濟管理類課程的特點是基礎理論知識并不難,關鍵在于應用。因此,經濟管理類課程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要增加實踐性教學,主要是增加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計算機應用環節,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動手能力,可較好解決理論與實際脫節現象。如施工組織與概預算文件編制、工程投資估算及經濟評價文件編制、投標文件編制、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等內容。同時,概預算及估算軟件應用、經濟評價文件電子表格EXCELL的應用,培養了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可在各畢業設計課題中考慮對學生經濟管理知識的應用情況增加1個學分,使他們更加重視這方面知識的應用。
[摘要]高校職業指導類課程對大學生早日規劃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我國高校職業指導教育不夠專業、不夠系統,并與社會脫節,使得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無法成長為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文章以A高校職業指導課程設置為例,研究經濟管理類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及問題解決的創新策略。
[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指導創新
[作者簡介]吳建華(1972-),女,湖南道縣人,武漢紡織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吳國斌(1972-),男,湖南益陽人,武漢紡織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組織行為教學。(湖北武漢430073)
[課題項目]本文系2 014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非常規突發事件中臨時團隊結構特征對應急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YJA630068)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22-0103-03
我國高校都開設了職業指導類課程,主要是職業生涯規劃課、就業指導課和各類實習、實踐活動,以幫助大學生早日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進行規劃。但是,這些課程和實踐活動真的能提高大學生未來的就業能力嗎?國內許多學者從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建設、課程改革、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高校職業指導教育不夠專業、系統,而且與社會脫節,使得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無法成長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集中體現為實踐能力弱、綜合素質差、缺乏創新精神等。因而我們需要重視大學生職業指導教學內容、方法的研究,這對提升大學生職業指導質量、提高大學生就業滿意度、實現大學生人才資源合理利用具有現實意義。本文以A高校職業指導課程設置為例,研究經濟管理類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經濟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指導類課程設置
經管專業的課程主要包括國際貿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會計學、電子商務和物流管理與工商管理等。A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分為學校統一開設課程和學院開設課程,如右上圖所示。
A高校的課程結構體系中,職業指導類課程放在了院管課程的專業必修和專業選修中,主要包括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就業指導、各類實踐和畢業環節、專業方向綜合實踐、各類科研訓練和設計。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課程有24個學時,安排在第1學期。就業指導安排在第8學期,共8個學時。各類實踐主要指金工實習、專業實習、erp模擬、學年論文、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約64學時。對于金工實習,工商管理、人力資源專業安排在第2學期末,物流和信息管理專業安排在第3學期末,國際貿易、會計學則安排在第6學期末。專業實習在第5學期末,共4周。ERP模擬安排在第6學期末,時間為l—2周。畢業實習安排在第8學期,共4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在第7學期,共30個學時的上機時間。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提交分別在第6學期的第2周和第8學期的第12周。而專業方向綜合實踐和各類科研訓練和設計主要以選修課的形式體現,如商務禮儀、科技文獻檢索、創業管理、創業財務、專題講座等。
二、經濟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指導類課程問題分析
1.對課程改革的緊迫性認識不足。職業指導類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建設,涉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隊伍、教材、教學設施設備、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建設。A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這對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A高校一直強調職業指導的重要性,但并沒有改變傳統的職業指導方式,在設計職業指導類課程時忽視了大學生的家庭背景、生理與心理特征、專業和性別差異,也沒有關注不同專業學生在就業地域、就業傾向、職業選擇等方面的不同,不能解決學生的個性化就業問題。同時,當前科學技術領域既不斷分化又不斷綜合,新知識和技術大量涌現,這些都要求我們擺脫原有職業指導模式的束縛,探索新的職業指導途經。但A校沒有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要的變化重新構思職業指導課程的知識結構、課程體系、教學環節和教學方式。
2.職業指導課程整體不夠優化。A高校的職業指導類課程沒有針對經管類專業建設目標妥善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因材施教、時間安排比例等方面的問題。A高校的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課程24個學時,安排在第1學期,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輔以適當的書面練習,如寫一份學業生涯規劃書,主要幫助大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知識。但大一學生剛從相對封閉的高中學習環境中脫離出來,對未來希望從事的職業一片茫然,只對其進行理論教育會使之更加困惑無助。而后續的金工實習是到校內工廠實習,主要是讓學生建立市場、信息、質量、成本、效益、安全、環保等基本意識。校內實習工廠和學生的目標企業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今后所從事的基層崗位以銷售、行政、財務等文職為主,因而,金工實習并沒有發揮太大的職業助力作用。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以學生自己尋找選擇為主,一些學生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了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單位實習,但有些學生的實習與專業不太相關,甚至有些學生干脆不實習。A高校對所有學生的職業發展課程的時間安排都是相同的,但實際上不同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會不同,不同行業和專業未來的就業環境和職業發展趨勢會不同,所以在課程時間設置上應有所區別。
3.職業指導課程對就業能力的培養效果不佳。職業指導需要學生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學生需要對職業生涯進行自我認知、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確立未來的職業目標。家庭的作用主要是家庭教育和支持。社會則需要提供各類社會實踐實習機會,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服務咨詢及就業崗位。學校則需要和企業建立聯系,適時召開校園招聘會、設置職業指導類課程、建立專業職業指導教師隊伍、提供職業發展測評、支持各類學生社團等。
A高校四年制經濟管理類專業除了分散安排實驗、上機之外,還安排了30~ 32周的實踐教學時間。但實際上,專業實踐和畢業實習基本上由大學生自行安排,而金工實習和上機實踐對經管類學生認識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和就業環境幫助并不大。職業指導就主要依靠第一學期的職業發展規劃課程和最后一學期的就業指導。職業發展課程的效果受到教學內容、教學師資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影響。教學內容基本是按照已有教材展開,但現有教材的內容體系不夠完善,實踐操作性較差,沒有考慮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就業市場需求狀況。有些教師采用了國外引進的教材,但由于各國社會環境和文化有差異,直接引進的教材并不適合中國的學生。A高校的職業生涯課程教師主要由畢業留校人員和學生工作部門的行政人員承擔,他們并沒有專門接受過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系統學習,缺乏課堂教學經驗和相應的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在教學方法方面,A校則以課堂教學為主,缺乏社會調研、角色扮演、互動游戲和野外訓練等與理論相結合的實踐安排。
三、經濟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指導類課程的創新思考
1.強化職業指導類課程創新意識。大學畢業生數量隨著高校擴招不斷增長,出現就業難問題。為了突破這一困境,許多高校逐漸將本科培養目標從研究學術型轉向復合應用型。社會迫切需求能直接從事生產管理、營銷管理和社會服務等工作的專業人才,經濟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更應隨之改變。為了幫助大學生早日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進行規劃,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高校應將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放到與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一樣的高度,不能僅僅在大一和大四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這對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是不利的,而應該將職業指導類課程貫穿于本科四年中,幫助大學生從踏入學校開始就形成職業發展的意識,形成科學的就業觀,明確自我職業目標。在大學學習中期,高校應該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和技能,并為大學生提供轉化的平臺和機會,如舉辦各類管理競賽、提供創業園地、給予經費支持等。在大學學習末期,高校則應幫助大學生調整就業心態、組織校園招聘、進行勞動人事法規教育等。
2.職業指導類課程教學創新。職業指導課程體系應幫助學生喚起自我職業發展的意識,讓學生科學地思考未來的職業定位,主動地通過實踐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和職業規劃能力。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的,適應經濟管理專業的就業特征,高校可以將職業指導的責任下放到經濟管理教學院系。請經管院系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老師給學生授課,輔以外聘企業家或高管人員開展講座,讓學生扎實地掌握理論知識,同時了解人才市場的需求和變化。在教學方法上,有機結合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案例式、體驗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索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手段上,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平臺、教學案例庫、項目參與等多種技術手段。在教材選用上,廣泛了解職業教育類課程的不同教材,選用既符合經濟管理專業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又深度適宜、內容恰當的教材。如果沒有合適的教材,教授職業教育課程的教學團隊應該參與教材的編寫,這樣能更好地掌握知識點,了解教材的難點與重點,更有利于提高職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效果。還要注重第二課堂的拓展,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為學生自主學習職業技能創造良好的條件,并促進校園創新創業文化的建設。
一是強化特色,差異發展。與會代表認為,不同類型、層次的高校具有不同的使命,各院校要認真反思,通過學校、專業、教師準確定位,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實現差異化培養。對于不同層次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教育有何區別,有代表通過對不同類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進行了比較研究。如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周茂榮教授以武漢大學與湖北經濟學院為例對研究型大學與教學型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特色、畢業生素質與能力要求、課程設置、就業去向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比較分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萬后芬教授分析了市場營銷專業建設的共性與特色,她強調社會經濟發展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提出了共同的要求,然而又具有不同的特色定位,如有的高校凸顯行業與地區特征,有的則強調區位優勢。
二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注重協同創新。經濟管理類專業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如何優化人才培養過程,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本次論壇交流、討論的熱點問題之一。大部分代表強調,必須根本轉變經濟管理學人才培養模式。經濟學、管理學是致用之學,經濟學管理學的人才培養更要改變學校“關門”培養的模式,探索學校與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模式,特別注重探索多部門、多渠道協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模式。很多與會代表從實際出發介紹了本校、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廣州外語外貿大學國際工商學院鐘育贛教授介紹了學校基于“大類招生,三年級分專業”改革的國際化經濟管理學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武漢理工大學董登珍教授等以產業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實踐為例,通過成立課外學習小組,選讀經典著作,交流學習心得,專題研討科研項目申報、研究進展,加強學術交流;依托科研項目指導學生撰寫學術論文,開展拓展訓練、社會調查,加強實習基地建設等方式,提出了“學研教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會代表強調,深化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我國經濟學管理學教育質量需要對培養方案進行頂層設計,根據新的培養理念重構課程體系。
三是教學內容重構與教學方法改革。教學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因素。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內容要在堅持繼承發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方面作出積極貢獻。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建設要固化學科發展的新成果,使課程體系結構更為科學、優化,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實現經典理論與學科研究新成果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統一,體現創新與活力。加快教學內容更新、加快教材建設是關鍵與保障。高校要根據自己學科專業、課程建設的實際情況,選用國內外最優秀的教材,編寫高質量的教材。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是決定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代表們認為,根據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教學方法應多樣化。要培養國際化、創新性、復合型高級人才,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必須改變傳統單一的滿堂灌式的課堂講授方法,大力推進研究性教學。東北財經大學李維安教授對研究性教學理念、特征、意義、制約因素以及研究性教學實施方法進行了系統介紹。很多代表根據經濟管理類課程的不同特點提出了研討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診所式教學等具體教學方法。很多代表強調,案例教學是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的重要手段。針對案例在管理教學中的應用,昆明理工大學段萬春教授提出要加強本土化案例的編寫,要深入研究中國情景下管理實踐,多種渠道收集案例素材。
四是高度重視實踐、實驗教學。很多代表強調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不能僅限于紙上談兵,要特別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學過程應注重學生體驗和參與,高度重視實踐、實驗教學環節,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認為“實踐教學定位是課程教學效果得到保證和深化的核心環節,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基本條件,專業建設、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華中師范大學桂學文教授還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對北京郵電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具體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我國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多模式并存”格局是必要和合理的,并結合實際,提出了包括實驗教學、實踐教學、“三創”大賽三部分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體系。渤海大學單鳳儒教授針對管理實踐教學的對象是人而不是物,經營管理活動難以模擬,實踐考核難以結構化和程序化等難題,提出要突破“課堂講訓練、紙上練管理”的困境,建立大培養系統,進行無邊界的教學,創建以情景為載體、以應用為導向的生活化滲透式實踐訓練模式。
關鍵詞:職業素質;實踐教學;校企合作;雙證書制度
經管類職業技能素質是指掌握現代經濟管理的基本理論與發展動態,熟悉市場發展的態勢,掌握較強的專業能力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具備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企業現實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與創新能力。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的職業知識、職業技能是形成個人未來核心競爭力的源泉之一。經濟學和管理學專業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他們的學習能力,可以為提升學生的能力和專業教學打下成功的基礎。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以及學生的實際經驗和實踐相結合,更好的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性教學,打破了原先的封閉教學環境,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業務中去,促進他們對知識的全面的掌握和應用,擴大了知識的范圍,還可以拓展知識內容使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加的豐富。
一、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經濟與管理專業屬于應用經濟學、應用管理研究的學科,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的知識和專業的基本理論,并能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從而提高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所以,怎樣加強和提高經濟管理本科實踐教學水平已成為當前高校發展的重要課題。為確定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體系,調查組探訪相關企業進行了就業方向調查。
(一)工作崗位分析
為進行有效的工作崗位分析,本文以商業銀行、證券公司、零售企業、生產加工企業工作崗位為對象進行了調研,對200名經濟管理類本科畢業生以及在校生,通過座談會等方式進行了調查,最后確定了從業崗位中學生應具有的能力(見表1),針對每一種能力我們設置了實現該能力的課程。
(二)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分為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操作技能、職業技能、專業綜合實訓、專業研究實踐五個層級,五個層級層層遞進,使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實訓鍛煉,在經濟管理類專業知識體系的完善和職業綜合能力的鍛煉方面逐步得到提升,最終成長為優秀的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見圖1。其中專業基礎知識:通過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學等課程群,充實學生的基本知識,為日后更高層次的實踐打好基礎。專業操作技能:根據經濟管理類企業具體的業務特征和學校專業課程設置,可以將專業課程分為營銷策劃、網絡營銷、電子商務、財務管理、資產評估、期貨交易、外匯交易、國際結算等實踐課程訓練。職業技能實訓:通過商務禮儀、領導科學、管理溝通類課程培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高級人才;通過品牌管理、銷售管理、項目管理、商務談判等課程訓練學生風險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培養市場營銷專業高級人才;通過金融沙盤演練角色模擬及手工會計演練的體驗式教學,培養高級金融、財務管理類企業管理人才。專業綜合實訓:企業實習是真正檢驗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金融知識體系和實戰能力的環節。通過校外實訓基地實踐,特別是在相關企業的頂崗實習,全面培養學生的業務技能和信息技術技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其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專業研究實踐:這里研究實踐是指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一方面,鼓勵學生綜合利用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方法,通過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他們從企業的運營管理者的角度,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對策,進而撰寫論文。另一方面,研究實踐也可以結合相關事業部及行業標桿客戶研究成果為教師的科研工作服務。
二、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實施路徑分析
(一)加強校企合作,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依托經濟管理類學科優勢與相關行業優勢,為了形成人才培養與輸送機制,應用相關企業合作,聘請企業中的行業專家,建設以這些行業專家為主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并簽署學校與企業合作、建立實訓基地的協議,學生畢業前到企業實習,企業相關專業人員進學校兼職教課,從多個層面實現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根據企業對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的需要,制定出“訂單式”培養方案,使經管類的畢業生更加符合公司的要求,實現畢業生與就業崗位之間的零距離。尋找相對應的合作伙伴,大力推廣學校與企業、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和職位,教學內容與專業水準的四個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動性。開展以“經管學院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頂崗,企業負責人、技術骨干等到經管學院兼職”為主要內容的校企“雙向掛職”活動,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探索學校、行業和社會相結合的“大課堂”人才培養模式
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職業能力為主線,依托行業辦學,形成“學校+公司+師生員工”的專業建設模式[4]。探索學校、行業和社會相結合的“大課堂”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充分開展行業教學、生產性實訓、頂崗實習和學生參與實戰型經營,為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實現開放式的教學過程,形成“課堂即職場、實訓即實務操作”的創新型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在實訓實習基地進行生產性實訓,著力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專業素質,真正實現“畢業零距離上崗”。組織專業教育走進企業,參與學生實習的過程中,將企業一線的專業知識、技能直接引入課堂教學,保持教學與企業生產的零距離,改革教學計劃,強化實訓課程和素質課程的比重,以保證課程內容與國家政策和行業發展的一致性。
(三)探索體現職業能力綜合素質的評價體系
為了體現學生職業能力綜合素質,對學生能力的考核及評價體系進行改革。采用理論考試、實踐技能以及行業專家打分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考核和評價,這樣不僅能反映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還可以對學生的生存能力進行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即通過靈活考試方式和試題考核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競爭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等職業綜合能力。例如,《銷售管理》及相似課程的營銷技巧培訓課程中,試圖以銷售業績作為評價的關鍵點,《電子商務概論》等課程中,實行以行業資格證代替考核。
(四)實施“雙證書制度”,實現崗位技能考核和社會職業認證標準
為了滿足社會上就業所要求的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要求,“雙證書制”教學計劃,要求學生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基礎上,還至少需要獲得一項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資格等級證書作為畢業條件,如商務英語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助理營銷師、市場分析師、助理電子商務師、國際商務師、單證員、報關員、會計師、風險管理師、壽險理財規劃師等專業資格證書,實現崗位技能考核和社會職業資格證書接軌,在校園內就可以讓學生完成上崗前的相關職業培訓,從而提高經濟管理專業人才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培養出社會需求的技術開發與應用人才。綜上所述,本文針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需要必備的職業素質為出發點,從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能力考核與評價體系、推行“雙證書制度”四個方面設計出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可操作性實施路徑。可以實現專業知識課堂教育與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的有效銜接,進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了高校教學的質量,可以更多的培養出高素質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經管類人才,也對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實踐教學的實施路徑提供了借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鄭恒斌.地方性高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2,(11).
[2]胥朝陽,范紹慶.經濟管理類專業本科生綜合素質培養方案的設計.武漢科技學院學報[J],2006,(04).
[3]蔡文娟,高校經濟管理類學生專業素質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0).
[4]金濤,陳媛.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特征與發展趨勢初探[J].中國高等教育,2012,(Z1).
(1)缺乏對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
盡管高校都能意識到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性,但目前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很大程度都是在教師講授的時間,很少甚至沒有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因此學生的思維是被動的,對于知識的掌握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另外,我國目前的經濟管理類課程中只注重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對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程度不夠;注重培養學生對解決問題的公式和方法模仿使用的能力,而對學生自己獨出心裁的解決能力的培養則不夠重視。
(2)教師實踐能力較弱。
我國目前提出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口號,但是問題的關鍵是教師們的實踐機會非常少,大部分老師都是畢業后直接進入教師崗位,沒有去企業實習或工作的經驗,而一些高校對教師的實踐也沒有重視,提供相應的機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由于教師的教學和科研任務比較重,教師們普遍反映缺乏實踐的時間。
(3)忽視對企業家精神的培養。
我國畢業生普遍有“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思想,很少有自主創業意識,畢業后大部分傾向于到現有的大公司去任職,但是有些學生的能力達不到大型企業的要求,因此只能到小型企業就職,有些甚至選擇待業,目前我國對于大學生自主就業提供了很多的優惠條件,但這些學生從沒有考慮過自主創業,這與學校對學生企業家精神培養的缺失有一定的原因。
(4)缺少對企業環境變化反應能力的培養。
當今市場瞬息萬變,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環境的一點點變化有可能就會決定企業的生死衰竭,對于外部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和應變能力是管理者應具備的素質之一。但是在目前的經濟管理類課程教育中,教師只注重傳授學生企業各部門運行和管理的知識,忽視了學生對企業內外部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和應變能力,有些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同學甚至從沒有關注過新聞事件,對市場的靈敏度非常低,沒有掌握企業管理的精髓。
2高校經濟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的基本原則
專業課程改革應當確定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為目標,為實現這一課程改革目標,我們應當堅持以下原則:首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學生培養工作的原則。課程設置要以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崗位工作能力要求為導向,加強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堅持以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為總的教育目標;第二,課程的廣闊性原則。知識之間是融會貫通的,課程的設置與教育過程不應只局限于專業本身,應當努力拓展學生的知識系統,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將知識更加順利地轉化為自身能力;第三,課程的整合性原則。在不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前提下,學校需要對重復的課程進行整合,以提高課程設置的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第四,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育過程中應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我表達、自我創新的機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3以就業為目標的經濟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路
針對以上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及改革的原則,以就業為目標的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改革的具體思路為:
(1)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推行素質教育。
以往的教育模式是對所有本專業學生采用同一份教材和同一種教學方法,學生經過培養后很少具備自己的思想,前一段時間媒體上報道一位博士高材生畢業后居然為自己找什么類型的工作而迷茫,遭到了現場評委的批評,這正是目前教育的悲哀。其實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知識結構等存在著一定的差別,而這些差別正是創新素質的基礎,但這些都被目前的教育一一抹殺了。因此,我們應當尊重學生的差異,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北京大學的校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有一定的啟示意義的,大學應該給予學生一個自我發展的空間,一種渴望不斷學習的興趣,一種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素質,這才是大學留給學生最寶貴的財富。
(2)增加創業創新類課程。
在加強經濟管理專業課程建設時,應注重設置一些創新性課程,以增加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積極性,還可以開設一些管理理論與地方經濟特色相結合的課程;在教學內容方面,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必須體現出現代管理的觀點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和能力。
(3)使用現代管理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當今企業管理的要求,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當前用人單位注重的是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的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大膽創新管理教學方法,高校應當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積極參與到教學和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真實的企業管理環境,提高學習的興趣,培養專業的素養,從而深刻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4)加強實踐教學。
高校要把專業知識及理論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暑假和寒假的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企業參觀、實習、撰寫畢業論文等活動,或者與相關企事業單位聯合建立大學生實習基地或者大學生創業園,并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為學生的實習和創業提供一定的場所和條件,從而促進經濟管理理論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5)打造創新型師資隊伍。
關鍵詞 經濟管理 專業建設 一體兩翼 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21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of "One Goal, Two Modes" for
Applied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iscipline
LEI Yinsheng
(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2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rollment system reform,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major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carrying out the strategy of "one goal, two modes". Basing on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condition construction, implementing two kinds of school-running mod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bility.
Key word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ne goal, two modes";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出臺。與現行錄取方式相比,改革后的高校錄取方式,有三個明顯的變化:一是將逐步取消高校招生批次,也就是現行的一、二、三本院校,甚至高職院校,都將在同一批次錄取;二是推行“專業+院校”的投檔方式,專業優先,不同專業之間不再互相調劑;三是增加高校和學生雙向選擇機會,一個考生可能同時拿到多個院校的錄取通知。
上述變化,使得專業排名比學校排名更加重要,專業建設水平高低將直接決定生源質量的好壞,甚至決定著各專業的生死存亡。加強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改造和發展,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和專業競爭能力,具有現實意義。
1 文獻綜述
專家學者對應用型經濟管理類專業建設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重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專業定位研究。林江ァ⑽饉孛貳⑺尾勢跡2012)提出:專業定位大致涵蓋專業建設規劃、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學校辦學定位和專業結構布局的關系等方面內容。①劉翠蘭、征艷珂(2011)認為:總體來講,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科專業目標定位,應該是培養滿足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高技術專門人才。②萬璽(2012)認為:應用型本科中應用的含義是學生所學的知識應該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但應用不等于實用,應用型本科必須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不僅僅只是讓其擁有就業的基本才能,而且要注重培養其素質以及理論功底,使其具備就業后進一步發展的潛力。③
專業特色建設研究。覃業飛(2013)提出:特色專業建設首先應符合學校學科專業的整體發展規劃和布局,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結構及素質的需求,應與本校的辦學定位、水平和特色相符。④雷銀生(2012)指出:立足學校的行業優勢,突出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的行業特色,是創辦特色型專業,促進專業建設和發展的有效途徑。姜書竹、殷紅蕾(2009)提出:地方院校人才培養需要結合區域經濟特色進行專業特色建設,可以從開設區域經濟特色課程、加強實踐基地建設、鼓勵學生創業等途徑入手建設專業特色,并充分運用校內外資源解決師資和實踐基地問題。⑤
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雷銀生(2013)提出“3+1”“4C”(4個“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即:學校培養與企業培養相結合;教師教學與導學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素質培養與能力培養相結合。金瑋、梁敏(2011)將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分為四種,即:“協同式”模式;“按系招生、多方向培養”模式;“模塊式”模式;“校企合作式”模式。⑥張霞(2014)將地方高校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總結為三種,即:“訂單式”模式;“X+Y”模式(X年在學校組織教學,Y年在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工學交替”模式。⑦
2 經濟管理類專業建設的原則
2.1 堅持特色發展原則
經濟管理類專業建設要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校的辦學目標定位,必須和學校優勢學科建設相結合,積極為地方經濟發展和行業服務,保持行業和地方優勢與特色。
2.2 堅持協調發展原則
專業建設既要符合內部的科學規律,又要適應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改造傳統專業、扶持新興專業,開創各專業發展相互支撐的良好局面。努力形成一個結構合理、布局科學,能適應學院發展需要的專業體系。
2.3 堅持內涵建設原則
以品牌專業建設為示范,加強專業基本條件建設和內涵建設,形成一個教學條件優良、師資隊伍能力較強、穩定持續發展、人才培養質量較高、辦學綜合效益好的專業建設體系,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水平的應用型經濟管理人才。
3 經濟管理類專業“一體兩翼”發展戰略
所謂“一體兩翼”,就是以“強化專業條件建設”為根本(“一體”),推行“國際化”和“校企合作”兩種辦學模式(“兩翼”),改造和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和能力。
3.1 強化專業條件建設
專業辦學條件主要體現在“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專業課程建設、專業實踐條件建設”三個方面,做好上述“三大建設”內容,對提升專業建設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專業教師是專業建設的主體。積極開展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和湖北高校教師國際交流計劃選派工作;積極選派青年骨干教師作為國內外訪問學者赴國內外高校進修;積極選派教師參加教育部精品課程師資網絡培訓;積極開展教師工程實踐能力訓練工作;多途徑培養一批專業骨干教師。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方法改革,配合學校教師發展中心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師培訓,幫助教師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
專業課程建設。專業課程是專業建設的載體。努力創建“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會同行業專業人士和企業管理人員設計課程體系,突出與專業特色相關的課程建設;將企業改革的內容及各專業資格證考試課程納入教學內容之中。加強教材、教學大綱、教案、課件等基礎建設。力爭建成會計學原理省級資源共享課程。加強校級示范性通識課程和雙語教學課程建設,并以此帶動整體課程建設水平的提高。
專業實踐條件建設。專業實踐條件是專業建設的平臺。各專業要區別不同專業對實踐教學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拓展校際之間、校企之間、學校與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各專業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2~3個。建設好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加大投入,加強實驗室軟、硬件建設,特別是新辦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完善實驗中心管理機制,探索實驗室開放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儀器設備利用率。
3.2 “國際化”辦學模式
為學習借鑒境外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建設的經驗,以及適應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對國際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有條件的專業可引入“國際化”辦學模式,具體實施方式有:
與境外高校簽訂聯合辦學協議。本院與澳門城市大學國際旅游與管理學院于2013年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雙方在國際學術交流、教師互訪、學生交流、推薦優秀畢業生繼續升造等方面進行合作。澳門城市大學國際旅游與管理學院具有旅游管理博士學位授予權,其國際款待與旅游業管理專業課程獲得世界旅游組織旅游教育優質認證(TedQual),也是澳門唯一獲此國際認證的專業課程。協議簽訂以來,對方聘請我院1名專業教師擔任該校博士生導師,邀請本院10余名專業教師參加了在澳門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本院也推薦多名優秀碩士畢業生和本科畢業生赴澳門城市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
與國際培訓機構聯合舉辦“課程嵌入式”國際化教學班。“課程嵌入式”國際化教學班,就是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嵌入國際化培訓課程,學生在系統學習原有專業課程的同時,學習相同專業的國際化課程,并參與國際化考試,取得相應的國際化職業資格證書。在此模式下,學生不出國門,就能較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國際化專業技能,具有較高的學習效益。
本院與國際培訓機構(楷博教育)聯合舉辦會計學專業“ACCA”(國際注冊會計師)教學班。“ACCA”培養方案,在保留原有會計學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嵌入14門“ACCA”專業課程。“ACCA”專業課程由楷博教育選派教師實行全英文教學,學院選派會計專業教師全程助教。學生正常修完全部課程后,在獲得原有會計學專業畢業證和學位證的同時,可獲得“ACCA”職業資格,并享有“ACCA”機構推薦全球就業的機會。
3.3 “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本院與百世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物流管理專業推行“3+1”“GDPC”人才培養模式:即以戰略性新興(物流)產業人才培養目標(Goal,簡稱1G)為導向;以定向培養(Directional training)和雙導師制(Double tutorial system)培養方式(簡稱2D)相統一;設置專業通用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和專業崗位能力培養三階段(3Phase,簡稱3P)教學環節;形成學校培養與企業培養結合、教師導學與教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教學結合、素質培養與能力培養結合的四結合(4Combine,簡稱4C)教學體系。即“1G―2D―3P―4C”模式,簡稱“GDPC”模式。
目前,學院與公司均表達了深化合作的意愿,下一步將從以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1)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物流管理專業每屆大四學生赴百世物流公司實習6~12個月;物流管理專業每屆大三學生“雙11”赴百世物流武漢基地見習1周。(2)共同開發專業課程。與百世物流公司共同開發專業課程2~3門。要求學生畢業論文結合百世物流公司管理實際進行選題。(3)共建“雙師型”師資隊伍。聘請百世物流公司管理人員6~8名擔任校外兼職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實習和畢業論文,開設專業講座,講授部分理論課程內容;選派物流專業教師2~3名去百世物流公司進行工程背景訓練。(4)試行“2D”人才培養方式。試行定向培養(Directional training)和雙導師制(Double tutorial system)聯合培養方式。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編號:2014B180
注釋
① 林江サ. 專業定位與專業建設――以上海高校為例[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2(7).
② 劉翠蘭,征艷珂. 國內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現狀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1(12)
③ 萬璽.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方案設計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④ 覃業飛.高校專業特色建設與課程體系構建改革與探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
⑤ 姜書竹、殷紅蕾.區域經濟與地方本科院校國貿專業特色建設[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