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掌握規律
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簡單復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的進化等。如線粒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規律:有雙層膜,內膜向內折疊形成嵴,擴大了膜面積,利于呼吸酶的分布;因而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觀察比較
生物學是實驗科學,觀察是獲得生物知識的重要環節。比較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生物中能比較的東西很多。比較時做到簡明扼要,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這兩類生理過程,可從場所、條件、過程、結果、意義等進行了解。
綜合歸納
必修模塊之間、必修與選修模塊之間知識是連貫的,構成生物學的體系。學習時要將分散的知識聚集起來,歸納整理成為系統的知識,這樣易理解和記憶。
綜合歸納要做到“三抓”:抓順序、抓聯系、抓特點。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系將其串聯,如遺傳的物質基礎按中心法則這一主線串聯。抓聯系,如神經細胞與腦、脊髓聯系點在于神經元的結構分細胞體、突起兩部分;細胞體組成腦、脊髓灰質等。抓特點,就是要抓重點抓主干。綜合歸納就是簡化次要,精煉主干。
4掌握好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創造的前提。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列舉生物學習中常見的幾種。
4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或核心詞來幫助記憶。
4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4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用對比法將有關的名詞列出,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
44衍射記憶法
衍射記憶法多用于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發散思維,把與之有關的知識建立聯系。
5形成良好的學習常規
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是學好生物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所謂學習常規,是指我們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幾個步驟,包括預習,聽講,復習和作業,總結等步驟。
51預習
預習是在老師講課前,先瀏覽一遍講課內容。通過預習,為下一步聽講奠定基礎,使自己的聽講更加有的放矢。對預習時還不懂的問題,則是聽講的重要內容,一定要當堂弄清楚。在預習中產生的問題,若老師沒有講到,一定要向老師討論弄清楚。預習將為自學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2聽講
聽講是保證高效課堂的關鍵環節。聽什么?一節課要提高效率,課堂上要做到“三聽”,即聽思路、聽聯系、聽重點與難點。
第一是聽思路。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思路,要注意聽老師是怎樣引出新課題的,又是怎樣把新課題展開的,怎樣講解和歸納的。如學習DNA的分子結構,思路一般是由簡單到復雜:①構成DNA的基本元素是C、H、O、N、;②構成DNA的基本組成物質是脫氧核糖、含氮的堿基、磷酸;③構成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四種脫氧核苷酸;④成百上千的脫氧核苷酸構成兩條互補的脫氧核苷酸鏈;⑤兩條互補的脫氧核苷酸鏈形成有規則的雙螺旋的空間結構。
第二是聽聯系。老師講課時,一定會聯系許多舊知識,使之成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課時注意聽這種聯系,不但可以復習鞏固舊知識,而且對于學習新知識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三是聽重點與難點。每一節課都有重點內容,有的課還有一些難點內容。對于重點知識,老師會反復強調,會不斷地從不同的角度去講解,會圍繞重點提出一些問題,以便讓學生們理解和掌握。有時老師會明確指出哪些內容是重點,是必須掌握的。一般情況下,在每節課快要結束時,老師都會對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加以歸納總結。
5復習和作業
每天的復習要避免機械的重復,應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知識點的聯系。然后通過適量的精煉習題,可提高做題效率,既運用所學的知識,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54總結
總結的方法一般可用于章節內重要的知識點之間、不同章節之間、必修教材之間、必修與選修教材之間的知識網絡的構建。做好總結既能復習鞏固,又能提煉主干知識。
55建立錯題集
錯題整理后寫出錯因,包括審題有誤,基礎知識記不牢,找不到解題思路,答案不規范等。找到錯因,方有針對性的改進。建立錯題集功在每天,成于高考。
生物組 于新玲
本次期末考試主要考察高考一輪復習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五章的內容,雖是復習內容,但是難度是教之前提升很多的。本次試題的特點是考察的知識點較全、較新、較隱蔽(有些題目學生找不到思考點)。現就試卷內容(知識點)分布、學情分析、學生答題情況以及教學建議概述于下。
一、 試題分析
考查的知識點
覆蓋的試題
分值
選擇題
非選擇題
生物圈、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1、
2
細胞中的有機物
2、3、4、12、18、
24(1)(2)
15
細胞的基本結構
5、6、7、8、9、10、
24(3)、25(1)
19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11、
25(2)(3)
10
酶、ATP
14、17、19
26
18
細胞呼吸與光合作用
13、15、16、20、21、22、23
27、28
36
二、學情分析
難易程度
涉及到的題目
分值
學生得分
易(基礎)
1、6、7、8、10、12、13、15、17、18、19、22、23
26
中(綜合)
2、3、9、11、16、20、25、26、27
45
難(能力)
4、5、14、21、24
29
二、 從經驗和缺失兩方面,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反思日常工作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不認真分析題干,無視題目中有效信息。
例如:非選擇題24(1),題目中考查細胞器的分離方法,很多學生在答題時,只看了分離方法,就寫了離心,回答不準確,應該答差速離心法。
非選擇題25(1),題目中考查的是提取純凈的細胞膜最好選什么材料及選擇原因,學生對本題的關鍵字詞理解不到位,對語言描述不準確,答成動物的成熟的紅細胞;人的紅細胞;人和動物的成熟的紅細胞;哺乳動物成熟的細胞等。
2、分析圖表題的能力欠缺
例如:非選擇題第26題,該題考察內容為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為必修一重難點之一,多數學生對呼吸和光合過程已經掌握,但是不會自己分析圖中的有效信息,學生因為不會分析圖表內容,而不會做題,因而得分率較低。
3、畏懼實驗題,不認真分析
例如:28(3)是設計實驗題,本題實驗目的很明確,且已經給出表格,降低了題目難度,但是學生分不出對照組和實驗組,更加不會分析,因此無法根據題意答出正確答案。
4、書寫不規范
部分同學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不清,劃掉改正的多,要么字寫得小而密,要么大而亂的問題。
三、 整改措施
1、加大力度,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下一學段的教學內容必修二和必修三中生物學的核心知識、主干知識。教師要給學生自己思維的空間,讓學生靜下心來閱讀教材,揣摩教材,分析教材, 采取聯系生活實例、多媒體過程演示、學生親手實驗等多種教學策略, 幫助學生在理解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能加以靈活運用。
2、加強學法指導。
學生學習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運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角度對知識進行歸納和小結,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
3、注意相似概念或原理的辨析
學習的過程中要及時進行相似易混淆概念的辨析工作,利用表格的方式、小組討論或獨立思考等方法,進行總結。例如J型曲線和S型曲線,對照識記,加強記憶。
4、構建知識網絡
培養關于聯系的高級知識和建立聯系的能力是生物學教學的本質,在教學中,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把大量的生物學概念、原理等知識,形成越來越有層次的生物學知識網絡結構,使學生體驗整個學習過程中所蘊涵的學科思想、學科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產生式。
在復習中,要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把握縱橫聯系,構建知識網絡。
5、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四、 試卷分析任務分工
試卷任務
試題分析
于新玲
學情分析
于新玲
試卷質量分析表
于新玲
反思
于新玲
【關鍵詞】 高中;生物;有效;互動
生物這一門課程的知識點多,前后聯系性小,往往會給人造成一種很乏味的假象,其實書中的圖片、例子、實驗比其他學科更有趣,只要把握好理論和實踐時刻結合的原則,通過多種有效的互動,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從而提高成績。為此,我總結出以下三種互動方式。
一、隨堂測驗,學生相互批改
眾所周知,在學習知識后進行測驗,在測驗后再進行學習,可以把知識掌握得更透徹,隨堂測驗可以說是最快、最直接且有效性最高的一種測試,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專門挑出一部分時間,根據最近的講課內容,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測驗。但是大部分學生對于這種隨堂測驗都有一點抵觸,覺得這種測驗很枯燥很無聊,自己的水平自己很清楚,這種測驗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測驗只是針對于學生和老師,大家都厭煩了這種互動,只要稍微做一點改變就能讓這種互動變得有趣,增強它的有效性。在隨堂測驗完成了以后,讓學生互相批改試題,批改人最后要寫上自己的名字,相互認真負責,在這個互相批改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不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試題發回自己手中的時候認真改正錯誤,如果有疑問可以去找批改的同學商量,形成一個良好有效的互動,把知識掌握得更全面,更透徹。
生物課本必修一有一節專門講細胞的化學組成,這些知識比較容易混淆,尤其是生物大分子:糖類、蛋白質、脂肪、核酸的種類構成以及功能,首先是各自的元素組成,有相同的又不是完全一樣,其次是包括哪些種類以及功能,最重要的是核酸和蛋白質有其特殊的結構,在隨堂測驗的時候就讓學生互相批改,有的學生會說:“它們的元素用列表記憶就不會出錯了”、“你看,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其實差別很明顯的”,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更避免了一些錯誤,互相吸取了經驗,課堂的學習氣氛也會增強。
二、利用多媒體,學生參與講課
生物的教學內容涉及的大部分是微小的東西,不是肉眼可以直接觀察的,而書上的圖片文字又過于死板,很多變化過程不能表達清楚,如果運用一些視頻就可以更直觀地感受這個過程,就能更快地掌握這個知識點。在利用多媒體講解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暫停,讓學生去分析接下來的變化,如果有錯誤可以進行引導更正,讓學生說出正確的思路,然后再繼續觀看視頻,學生看到結果和自己分析的是吻合的,不但自信心會得到提高,這個知識點更是不會忘記。利用課件講課的時候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采取他們正確的意見,對課件進行修改完善,不再是單一的老師主導學生,而是相互配合相互分析,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
在必修二中有一節關于減數分裂的內容,書上有很詳細的圖釋,可是畢竟它只是截取了開始和結束的主要時間點,缺少了逐漸轉變的過程,利用多媒體播放減數分裂的詳細過程,從一開始的聯會到最后的分裂可以表達得很清楚,在細胞分裂一次后暫停播放,問學生們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有的會說就結束了,有的就會說再進行一次分裂,這個時候引出減數分裂的定義:“減數分裂是生物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分裂方式。性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只復制一次,細胞連續分裂兩次,這是染色體數目減半的一種特殊分裂方式”,學生就能明白接下來細胞還會再分裂一次,然后再繼續播放分裂過程視頻,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制作教學模型,課上共同展示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聽到學生反映:“生物的知識不像其他科目那樣有規律,知識體系不明顯”。可見,如何表現出生物的規律并且全面地傳授知識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而模型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一個模型可以包括一節的知識點,它可以表現原型的形態、特征以及本質,更加形象地來解釋對象。在教學中,遇到可以制作模型的內容,不但教師要動手去做,更要鼓勵學生去做,在制作過程中就運用了相關知識。重要的是上課的時候讓同學講解自己的模型,用到的材料、每一塊的意義、用到的知識,這樣就相當于每個學生都講解了一遍知識點,第一個同學講解的不全面,后邊的同學不斷補充修正,就能逐漸接近完整的教學內容,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和展示。既豐富了生物課的內容,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潛移默化中增強記憶,形成了一個有效且有趣的互動。
生物必修二中DNA是最重要的一節內容,它的結構也是非常復雜:特殊的反向螺旋結構、脫氧核苷酸長鏈兩端不一樣、堿基互補配對,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制作DNA模型,可以明確4種脫氧核糖的根本區別在于含氮堿基的不同以及DNA分子的結構特點。在展示時,發現有的同學會忽略堿基配對的原則,把長鏈兩端弄成一樣的方塊,或者是各分子的比例嚴重失調。這些模型由同學們相互幫助修改,教師適時地插入相關的知識點,動手的同時運用課本內容,最后展示一下比較完整的模型,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就讓學生成為了主體,更容易進入學習的狀態中來,迅速跟上老師的節奏,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
總之,生物其實是很有趣很有探究性的學科,只要有一個良好的互動,一個好的氣氛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管是互相批改作業和提出修改意見,還是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都是相輔相成的,三種方式多加運用,就能使課堂互動的有效性更強,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提升學生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馮莉.淺談生物課教學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探索 1994年01期
[2]孔艷秋,包研新.生物學OES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生物學教學 1994年01期
[3]高曲虎,歐陽曉德.對高中生物水分代謝的教材分析和教學體會[J].生物學教學 1994年01期 [4] 李玉明.談高考試題中的生物學實驗題[J].生物學教學 1994年01期
【關鍵詞】基本方法 掌握規律 歸納總結 記憶
生物學是二十一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學科之一,一方面,它作為自然科學領域的帶頭學科,將會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人類社會在新世紀面臨的人口、糧食、資源、環境和健康問題將更加突出,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生物科學的進步;而高中生物是理科生必修的一門學科,在高考理科綜合試卷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本文對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掌握記憶方法,以便快速、準確地記憶知識,提高生物學的學習效率進行了探討。
1.高中生物的基本學習方法
1.1 掌握基本知識要點,“先記憶,后理解”。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是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同學們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學的邏輯規律,即所謂“先記憶,后理解”。
1.2 掌握規律。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 、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
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學習線粒體就應該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①外有雙層膜,將其與周圍細胞分開,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區域內進行;②內膜向內折成嵴,擴大了面積,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使各步反應有條不紊地進行;③內膜圍成的腔內有基質、酶;④基質、內膜上的酶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應所需 ,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這樣較易理解并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1.3 深刻理解重點知識,突破難點。有些知識比較復雜,或是過于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復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于生命運動的復雜過程中,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識一目了然。例如,動物體內三大物質代謝過程復雜,可總結為“ 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轉化”。對一些復雜的問題,如遺傳學解題,可將其化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小題,依次解決。
(2)抽象問題形象化。思維越離開具體事物,就越抽象。有些知識,與現實聯系少,理解起來困難。這時,要盡量借助某種方式,使之與實際聯系起來,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間結構復雜,老師很難講清楚,但出示一個DNA模型,幾分鐘即可解決問題。因此,學習生物常常需借助圖形、表格、模型、標本、錄像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
4.歸納總結。在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后,就應該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系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記憶。歸納總結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系,三抓特點。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系將其串聯。如高中生物的“遺傳的物質基礎”,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性狀。抓聯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點線的縱橫關系,由線到面,擴展成知識網絡。抓特點就是抓重點、抓主流,進行歸納總結。
2.高中生物學習中還需掌握好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見的幾種。
2.1 簡化記憶法。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苷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2 聯想記憶法。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微量元素:鐵錳硼鋅鉬銅這六種元素,可以用諧音記憶“鐵猛碰新木桶”,這樣就記住了,而且不容易遺忘。
2.3 對比記憶法。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以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獨列出,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明顯,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2.4 衍射記憶法。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于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于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要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展、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總之,幫助學生提高記憶效率的方法還很多,以上只是比較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掌握了好的學習記憶技巧,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化繁為簡,既能完整地記憶生物課的基本知識,又能提高學習效率。對于同一個知識點的掌握可同時采用多種方法進行,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速度和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基因工程 細胞工程 胚胎工程 生態工程
新課程標本中的必修模塊是生物科學的核心,對于提高學生的生物知識必不可少,選修模塊能夠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生物科學知識奠定基礎。因此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素養才能在教學中起到引領的作用。尤其是選修教材,可能對于部分教師來說自己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仍處于摸索之中。
選修課注重的是理解和應用,理論結合實際,所以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不需要過于深和專,只要學生能理解即可。每個工程的重點在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講解,比如生態工程的原理就是一個重點知識,要求學生在記住這幾個原理的同時學會應用。在教學中還要注意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比如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就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動物細胞培養和動物組織培養的區別,等等。有些知識點是比較難理解的,比如胚胎工程——《受精階段》,所以教師要想辦法把這部分內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最重要的是要結合高考的要求,要求學生多做題,進行不定時的檢測等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以不變應萬變。以下是我總結的每個專題的學習和教學建議,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1.基因工程
由于基因工程在必修教材的學習中已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學生比較熟悉這部分內容,學習起來也容易得多。本章教學既要使學生應用已有的遺傳學知識解決新問題,又要啟發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懂得無論是獲得目的基因,還是進行蛋白質改造,基因工程的最終目的都是造福人類。
本章的重點是基因工程的概念,工具和操作過程。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可以從現實生活入手,例如:抗蟲棉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的應用,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大米、植物油等好多都是轉基因食品,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涉及必修教材中DNA的結構、復制、表達酶等基礎知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有可以向學生提問:DNA是靠什么把一個個脫氧核苷酸連接起來的?要使DNA分子斷裂需要用什么處理?等有關的問題,既復習原來的知識,又可以引出基因工程的工具酶等。由于基因工程的操作過程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加深對基因工程的理解。
2.細胞工程
細胞工程包含了植物細胞工程和動物細胞工程兩大塊。突出了細胞工程的發展和基本技術在實際中的應用等方面的知識。重點在于微生物的細胞融合技術,植物體細胞培養,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技術。本專題看似抽象神奇,但是也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內容。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不同知識之間的銜接,例如:植物組織培養和植物體細胞雜交的區別和聯系,動物細胞培養和動物體細胞克隆的區別于聯系,動物細胞融合和單克隆抗體的制備的區別和聯系,等等。高考中不可避免會考查到相關知識。單克隆抗體的應用是個熱點問題,與當今社會的生物科學發展聯系緊密。學生要熟練掌握該項技術的原理和制備過程,因為這也是高考選修題的一個考點。
細胞工程是在學生學習必修一細胞與分子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先回憶細胞有關的知識,從而引出細胞工程的內容,對于比較抽象的部分盡量做到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動態直觀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其便于理解。不要采用“滿堂灌”的形式,給學生留出一部分的時間讓他們理解。同時對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1)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中影響脫分化和再分化的條件有什么異同點?(2)動物細胞融合和植物細胞融合常用的促融合因子是什么?(3)雜交瘤細胞的特點是什么?單克隆抗體的優點是什么?(4)常用什么方法去除細胞壁?原生質體和原生質層有什么區別,等等。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和交流與表達的能力,也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記憶能力。
3.胚胎工程
本專題是在動物生殖與發育的基礎上,了解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的規律,即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基本過程和胚胎工程的主要原理,技術,以及在生產上的應用。同時結合現代生物技術中的最新熱點,闡述了胚胎干細胞及其研究進展。本節的重點是胚胎發育的基本過程,胚胎工程的原理和技術。該專題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比較陌生,所以教學中要從日常生活中學生已有的理論知識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受精過程的兩個階段是個難點,學生不容易理解,可以提出:必修教材中的受精過程,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以及生理學基礎,要求學生掌握,教學中應注意多舉例子來說明問題。關于胚胎分割應強調分割的時期(桑葚胚或者囊胚)和注意的問題(胚胎分割時應注意對內細胞團均等分割且分割的分數不宜過多)。對于體外受精這部分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試管嬰兒的介紹很自然地引入,教授過程最好圖文結合,讓學生明確這是有性生殖過程。
胚胎干細胞的技術及應用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同時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總結交流三類干細胞的特點和功能。
4.生態工程
一、對新教材的認識
1.經過對高中生物新教材的使用,我深深地領會到,實施高中新課改,須要轉變教育觀念,適應新課程改革,并且將新課標新理念,貫穿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另外,新教材知識構架的簡單化,使每一層次的學生學習更加容易接受,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2.教材安排了系列化、多樣化的探究活動,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技能,擴大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在教材里面,處處都體現生物科學與社會的聯系。
3.生物新課程確實能體現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必修模塊體現了生命科學基礎知識的核心內容,強化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并能使學生了解生物科學的熱點和前沿。
4.新課程結構和內容無疑是恢復了生物科學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和尊嚴,使學生能打好生物科學基礎。生物科學與物理、化學一樣的要求,恢復了生物科學的地位。
二、教學中一些困難和疑惑。
1.探究教學活動耗費的時間太多,加入學生探究實驗后,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時間問題。再加上有一系列學生驗證實驗,而學生又大多來自農村,基本實驗素養較差,有些學生甚至連最基本的儀器不認識,也不會使用。我校由于實驗設施不齊全,加上無專職實驗人員,探究實驗更多只是停留在嘴上講而不是做,使學生失去了一定的興趣。
2.在課時的安排上,我感覺有不少章節的授課是“高不成,低不就”,安排一節課講時間很緊,但安排兩節課來上,時間又多了,且按目前所給的一周兩節課的課時,也不允許你把知識面拉得太大。
3.探究學習更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難以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學科基礎知識。這就導致了這樣一種局面,探究時學生好像都懂了,但探究后在腦海中形成的知識點卻非常零亂,若再不記筆記,那么到了考試的時候,很難自己把課本中的知識有機地整合起來,所以有不少同學在復習時感到很茫然,不知該復習什么、怎樣復習。
4.新教材必修模塊的知識點相對舊教材把難度降了一個層次,但高考的要求是怎樣地現在都還不知道,這使我在教學中感到很迷茫,不知是按課程標準來實施教學,還是需要加深點難度以應對以后的高考。
5.由于本校實情限制,后進生而太多,一些教學思路、設想,難以落實,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教法的體會。
上述幾個問題,在教學實踐中經常困惑著我,因此經過多次嘗試,我總結出一些教學經驗,通過這些經驗在某些方面能夠使上述的矛盾得到緩解。
1.引導學生學。對于一些比較容易或淺顯的教學內容,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學。“先學后講”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點來說,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這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更容易來立起自信,對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使他們能摸索到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2.誘導學生學。生物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新舊知識有直接聯系。通過由淺入深,結合初中知識進行遷移類比,能使學生更易掌握相關知識。
關鍵詞:課程改革;核心概念;知識結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60-02
一、《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任務
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提高每個高中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本課程標準實施中的核心任務”。生物科學素養指的就是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促進學生對生物學核心概念的理解是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和內容之一,《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首次將概念列入課程目標。《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規定的三大課程目標是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其中知識目標是達成后兩個目標的基礎。在知識目標中要求,“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整個生物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就是概念。于此同時,課堂教學是所有教育改革的最終落腳點,那么,毫無疑問生物教學的核心就是生物概念的教學。那么生物概念教學就直接關系著知識目標的達成。又因為知識目標是達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能力目標的基礎,生物概念教學也即關系著整個課程目標的達成。生物學概念的教學關系著學生整體知識網絡的構建和日后的持續學習。
二、學習《分子與細胞》模塊的目的及意義
本模塊選取的都是細胞生物學的最基本知識,和細胞研究的新進展以及實際應用,這些知識內容也是學習其他模塊必備的基礎。學習本模塊的知識,學生將在微觀層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質特點和結構特點以及生物界的物質統一性和多樣性,活細胞中物質、能量和信息變化的統一,細胞結構與功能的統一,生物體部分和整體的統一等,這樣在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形成中對學生有巨大幫助。學習本模塊后,有助于學生對科學過程和本質的理解。
本模塊的學習是學習其他模塊的基礎。所以,在本模塊的學習中,極為必要的就是開展核心概念教學,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概念體系和知識框架。
三、《分子與細胞》模塊在高中生物課程中的地位及與其他模塊的聯系
在高中生物學課程的共同的三個必修模塊內容中,“分子與細胞”模塊主要是闡述生命的本質,即生命的化學基礎和結構基礎,實現自我更新的生理基礎,實現自我復制的遺傳信息傳遞基礎;“遺傳與進化”模塊主要是闡述生命的延續性,和生物界的發生以及發展過程和原因;“穩態與環境”模塊則主要是闡述生命系統通過自我調節機制使其保持穩態并適應環境,以及生態系統通過自動調節作用使其結構與功能達到協調統一并持續發展。因此,共同必修部分的3個模塊內容之間的知識聯系非常密切。而學習其他模塊時“分子與細胞”是學習高中生物的基礎。此外,學生通過“分子與細胞”內容的探究性學習活動獲得的技能,對進一步學習選修模塊的選修一“生物技術實踐”和選修三“現代生物科技專題”等知識起到保證作用。
四、《分子與細胞》模塊課程的主要內容及要求
1、生命系統這個概念存在于《分子與細胞》第一章第一節,本節是學生進入高中的第一堂生物課,起著承接初中學習開啟高中學習的作用。因而本節內容并不需要學生掌握生命系統的所有外延,只需要學生能舉例說明生命系統的層次,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即可。
2、“細胞的分子組成”部分,本部分內容的單元知識點有:細胞的元素組成、細胞的分子組成、水和無機鹽、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等,要求是:簡述生命元素的類別,說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3、“細胞的結構”部分,本部分內容的單元知識點有: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的建立、細胞的研究方法。細胞的類別、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器、細胞核、細胞的整體性等。要求是:簡述細胞膜的大體功能;舉例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簡述細胞核的基本結構,闡明細胞核貯存遺傳信息。舉例說出細胞各部分結構相互聯系和協調一致,理解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4、“細胞的代謝”部分,本部分內容的單元知識點有: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ATP與代謝、酶與代謝、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等,要求是:說明離子和小分子物質的跨膜運轉方式,以及大分子進出細胞的方式。酶作用的特性;簡述ATP分子結構,解釋ATP與ADP相互轉化的關系,說明ATP的生成途徑,闡明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細胞的呼吸的兩種方式及過和光合作用的過程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在生產實踐中運用。
5、“細胞的生命歷程”部分,本部分內容的單元知識點有: 細胞有絲分裂具有細胞周期,其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要求為“簡述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同期性”,屬于了解水平。 .細胞分化 ,細胞分化涉及到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與細胞核的內容存在一定的聯系,與我們現實的生活也較為接近,另外同細胞的癌變等內容均聯系緊密。這部分內容還包括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新課程標準標準》的知識目標要求為“說明細胞的分化”“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屬于理解水平。并要求將細胞的凋亡和細胞壞死進行區分,屬于理解水品。
五、實施過程中,我的教學策略:
1、創建良好的問題情境。良好的問題情境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習者特征,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對問題情境的體驗中產生問題意識、發現并提出探究的問題。
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提供必要幫助。教師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是以指導者、促進者的身份出現的。具體學科任務的解決是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進行的,但是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概括、歸納和總結,才能全面地看待問題。教師要把握時機,從旁指導,促進學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識的遷移。
3、進行及時的評價。為了保證問題解決的順利進行,還要對學生問題解決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值得注意的是,課程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只是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應該轉移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評價的內容應包括: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同學間的相互協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
4、每節設置“練習”,每章設置“自我檢測”和“本章小結”,及時復習和鞏固,強化自我評價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高中生物-教師培訓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2] 程玉平《在新課程標準下加強和改進生物實驗教學》
【關鍵詞】光合作用 光補償點 光飽和點 二氧化碳 光照強度
引言
在高中生物的學習過程中光合作用無疑是一大教學重點,特別是針對光合作用隨著光照強度、二氧化碳等因素的不斷變化而引起的一系列變化更是高考中經常出現的經典例題。為了夯實學生光合作用知識的基礎,使學生的生物學科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本文主要對光合作用中對光補償點與光飽和點具有重要影響的兩大因素進行了知識的全面整合,使學生可以準確、清晰地掌握有關于光合作用的知識點。
一、 光飽和與光補償點的含義
1.光補償點光,是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在一定的光照范圍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剛好與植物呼吸作用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含量相等。因此植物長時間處于光補償點的環境中,其有機物的合成與消耗一直處于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不利于植物的物質積累。
2.光飽和點在一定的光照強度的范圍內,植物的光合作用會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不斷地提高,但是當光照強度上升到一定的數值時,光合作用速率將趨近于平衡,不再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是,植物的光飽和點的位置并不相同,一般來說陽生植物的光飽和點高于陰生植物。
二、光照強度對于光飽和點與光補償點的影響
光合速率是我們用來表示光合作用中植物光合速度快慢的一個量,一般來說主要表示的是單位葉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生物考試一直將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作為一個重要的考點,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對于光照強度的考查,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握這一知識點,本文首先對光照強度對光飽和點以及光補償點的影響進行了知識的整合。通過一系列的生物實驗探究最終將光照強度與光合速率的關系如圖所示。
三、二氧化碳含量對于光飽和點與光補償點的影響
CO2濃度是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其直接參與到光合作用中的暗反應中,因此一般在考查影響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時都會與其主要作用以及所引起的植物內部物質的變化進行綜合性的考查,因此一直是我們高中生物知識總結中的一大重點知識。CO2濃度對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其光照強度之間的變化可以用如下的曲線圖進行表示,但值得注意的是下圖的繪制旨在設定CO2濃度并沒有影響到呼吸作用的大前提下所統計繪制的。
CO2濃度與光合作用速率的關系曲線圖如右圖所示,根據圖中的曲線我們可以看出,在一定的范圍內,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會隨著CO2濃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二氧化碳濃度對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促進的作用。而如果在一定范圍內提高植物所處環境的CO2濃度,光合作用速率與光照強度關系曲線圖,圖中各點位置應如下圖虛線所示:
a點:不移動。因為CO2濃度的適當提升,不會抑制呼吸作用。b點:向左移。因為CO2濃度的適當增大,光合速率增大,呼吸速率不變。c點:右上方移動。c點光飽和點,其限制因子為CO2濃度或溫度,適當提高CO2濃度,可促進植物利用更高的光強進行生命活動。
四、教學反思
通過對光合作用中光照強度以及二氧化碳含量對光飽和點以及光補償點的影響所進行的知識總結,幫助同學們系統地歸納總結了有關光合作用的曲線圖以及知識點,提高了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在日常的測試以及隨堂的習題中大大提高了學生做題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人民教學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生物3必修《穩態與環境》教師教學用書[M]. 北京:人民教學出版社,2004:32-33.
【關 鍵 詞】 全國新課標I卷;高一;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27-0101-02
高一必修1、比修2主要涉及的內容和知識點是: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物質的量、物質的分類、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學鍵、化學能與熱能(電能)的轉化、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簡單的有機化合物,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環境保護等知識,本文僅是對全國I卷形勢下的高一化學的教學提出自己幾點粗淺看法和思考。
一、全國I卷試卷結構說明
全國卷理科綜合試卷結構如下:
其中,生活中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有機化學、離子平衡問題是全國卷選擇題基本穩定的命題范疇,其他考點分布就不穩定了,對學生的考查更加注重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注重實用性和靈活性。元素化合物知識靈活分布在生活中的化學和實驗基本操作兩道選擇題中。比如:
T7(2013).化學無處不在,下列與化學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侯氏制堿法的工藝過程中應用了物質溶解度的差異
B. 可用蘸濃鹽酸的棉棒檢驗輸送氨氣的管道是否漏氣
C. 碘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 黑火藥由硫黃、硝石、木炭三種物質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所以在講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時就要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進行知識的滲透了,比如在高一講Na及其化合物的時候就要滲透侯氏制堿法。
二、2013~2015年全國I卷選擇題核心考點總結
三、全國I卷的結構和核心知識點對高一教學導向的幾點思考和關注點
1. 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思考
選點切入點的考慮,內容首先是從周期系中的代表性金屬元素鈉、非金屬元素氯元素及其化合物切入,再延伸到周期系中的其他元素,進而綜合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在自然界中的廣泛存在,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與環境保護),主要考查鈉、鎂、鋁、鐵、銅;氯、硫、氮、碳、硅等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和由此基礎上外延拓展出來的其他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識。比如:
Na――延伸到Li及其化合物:2013年T27的鋰離子電池。
Cl――延伸到碘及其化合物:2013年T13考查實驗乙醇萃取碘;2014 T9I-濃度與反應速率的關系,I-也是該反應的催化劑;2015年考查富集在海藻中的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殺菌劑、藥物等方面具有廣泛用途及涉及的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識。
N――延伸到P及其化合物:2014年T27考查次磷酸(H3PO2)及其衍生出的化合物的性質。
Al――延伸到B及其化合物:2015年T27考查的硼及其化合物(硼酸等)的性質及在工業上的應用。
2. 原理知識更深入和難度加大
物質的量的計算比重比廣東卷大和難;電化學情景較新穎,難度加大,原電池由基本原電池延伸――生物電池,固態熔融電池等;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拓展、氧化還原反應原理中的電子守恒配平,這在原來廣東卷必修課程里講的較粗略,現在要細講了,重點講了,因為這些也正是學生的難點。它一般出現在無機綜合題中,強調對工藝流程的分析解讀,就新情境下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要求看,全國卷的靈活度更大,在配平、物質推理方面需要學生有充足的訓練經驗。反應原理題除了考查學生從圖表中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對于圖像中定態的點和動態的點與對應的化學意義的相互轉換能力要求顯著,基于真實情景下的化學計算能力要求遠高于廣東卷。特別是在新情景下的化學方程式、電極方程式的書寫,K/Ksp的應用及其計算,質量百分含量,產率、轉化率等的計算考點上體現得更淋漓盡致。
2013全國I卷T28.(節選)(5)二甲醚(CH3OCH3)直接燃料電池具有啟動快、效率高等優點,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電池(5.93kw?h?kg-1)。若電解質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電池的負極反應為 ,一個二甲醚分子經過電化學氧化,可以產生 個電子的電量;該電池的理論輸出電壓為1.20V,能量密度E= (列式計算。能量密度=電池輸出電能/燃料質量,lkW?h=3.6×106J)。
參考答案:(5)CH3OCH3+3H2O=2CO2+12H++12e- ÷(3.6×106J?kW-1?h-1)=8.39kW?h?kg-1
尤其是2015全國I卷 T8.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值的考查,T9.元素守恒在有機物中的應用,T11.微生物電池的考查,T13.電解質溶液及T28,整題就是原理和計算能力的考查了,涉及的知識點有氧化還原反應、K/Ksp、正逆反應速率及速率常數及影響因素、化學能與鍵能的關系等。
3. 有機知識考查的范疇廣泛
有機物知識點的考查沒有明確的方向,2013年,T8.考查的是烴的衍生物的性質,T12考查的是重新組合成醇的種類,T13考查有機物的分離和提純;2014年,T7考查同分異構體;2015年,T9新情景烏洛托品甲醛和氨氣的加成和脫水取代的量之比。
有機選做題一般就是有機推斷和推理,有機物的分子式、結構簡式,反應類型,反應條件,官能團的性質,同分異構體數目判斷、書寫及計算;對有機物的結構理解和認識、有機方程和合成路線等。內容的邏輯性和規范性強,有機合成路線對思維和知識要求較高。
4. 實驗內容和有機知識的綜合考查
化學實驗在必修1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進一步學習了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并在此基礎上練習蒸餾、萃取等分離、除雜和提純的方法和操作,認識了一些高中實驗儀器和實驗安全等注意事項。這在選擇題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全國I卷的26題,近三年考查的都是有機知識和實驗內容的綜合考察,當然也是實驗基本操作和方法的遷移應用為主,難度不是很大。在2015年的實驗題中首次出現了開放性的實驗設計問題,說明廣東卷在實驗探究命題上的探索已引起教育部考試中心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