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職學生自我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冪函數;案例設計;創新
一、中職冪函數教學單元的定位
1.課程定位
2.教案設計理念
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執教教師發現,若沒有數學認知和自我總結的實踐過程,而是僅僅以結論提供方式的記憶式學習,往往容易造成學生解題時的困惑,這與其尚未真正掌握冪函數規律密切相關,故而本教案設計的核心原則在于避免以往的“告訴”式,而是以建構的理念,還學生以知識認知與理解掌握的主動權,鼓勵學生在自我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冪函數基本規律及其性質、屬性,并同時結合教師的引導對知識進行確認與鞏固,通過反復的、源自于冪函數性質規律各角度的練習,進行冪函數深入學習。“授人以漁”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學會知識摸索與探求的基本學習規律和技巧。
3.教學基本情況分析
本節課程的授課對象為中職學生,基于其對函數一定量的基本概念與性質認知,函數研究思路與方法也有所熟悉,冪函數課程是結合并運用已知指數和對數函數概念、性質和圖象及結題運用,開展教學的知識模塊。但由于剛步入中職,對初中學習階段的各種學習特點及習慣仍有所保留,而且能力和思維模式的發展仍屬于轉折成型期,所以教師須把握冪函數教學創新的體驗、契機,對中職學生進行數學理性思維和類比等思維的培育,并獲得冪函數教學的良好效果。
4.教材要求與目標設定
冪函數作為改革教材的重點內容,在現行中職類專業教學的數學教材中處于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之后,主要目的在于比對上述函數的復雜性之后,鼓勵學生結合指數函數、對數函數進行歸納分析總結。
本教案所涉課程的主要內容為冪函數,主要以結合實例引用概括冪函數概念,在學生了解識記冪函數結構特征的基礎上,了解其與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區別,并通過特殊簡單函數的圖象比對進行觀察、分析與總結。教學目標為結合一次、二次和指對函數的特性對比,培養學生數學的對比結合和相應的分析歸納能力,并提升其數形結合、特殊上升到一般、歸納類比的邏輯思維。
二、教學案例實施過程
1.以學生業已熟悉的各類簡單函數的引出,進行學生函數思維的重新建立,如運用(1)p=k,(2)S=x2;(3)V=ax3;(4)r=■;(5)v=s?t-1提問學生上述函數在其“形狀”變化上的一些共同特點,進而引出y=x,y=x2,y=x3,y=■,y=■,y=■,再結合一定時間的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冪函數的變化特征為以x為自變量,a為特定常數作為其指數所構成的y=xa,這一函數稱為冪函數。經過上述冪函數的引入教學,學生被自然地帶入對于類似函數的思考研究中,從而獲得一定程度的概念性認知。而且該方法突出了本教案設計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教學創新原則,尊重教材的同時適當創新教材展示與教學設計。
2.基于冪函數引入的課堂導入,使學生獲得冪函數理解認知,并提示指出冪函數結構中的x自變量位置,并以其與指數函數的位置進行直觀對比,從而將復雜的冪函數與指數函數結構易混淆問題變為簡單且不易遺忘的形狀識記。同時,可以配合一定量的各種冪函數舉例辨別,分辨并總結各類冪函數,在此基礎上又對冪函數的形式進一步探析。接著,對冪函數的一般形式進行進一步探析。當然基于課程的教案創新改革必須秉持一貫的教學目標及其實施,也不能一味地進行脫離教學規律的教法創新。
總之,作為逐步發展的教學教法創新過程中的教學革新,都需要廣大教學工作者充分結合學生現實、教材現實、教學現實、教育發展現實,中職數學中的冪函數不能以簡單的給定義、告性質、做練習的模式進行,更應充分結合學生特點及其自有知識結構體系與認知能力特性,進行綜合性創新。
參考文獻:
[1]黃邦杰.例談冪函數的教學設計與教學[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0.
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轉型的進程中,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服務.”但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興趣與語文教學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學生的語文素養相對較低,基礎相對薄弱,更缺乏學習能力和興趣。同時,從語文學科特點看,經過從小學到初中九年學習,中職生對語文文本中的宇基本認識,也基本能讀,因而要讓他們深入研讀文本,探究語言文字的深刻內涵,普通缺乏興趣。他們認為大概意思了解了,語文沒什么可學了,生字生詞可查詞典,沒必要把時間花在學習語文上。
(二)學習專業技能與學習語文的興趣吸引力相沖突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規定: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以“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操作型技能人才為培養目標”,且鼓勵職業學校與企業掛鉤,進行合作辦學。近年來,中職學校為培養操作型技能人才,加大校企合作辦學力度,推行“現代學徒制”。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后,招生即為招工,學生入學即進企業,使學生有了更多進入企業學習的時間,有更多了解社會的機會。由此,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更多引向專業技能學習和社會活動中,將大部隊精力放置于專業課及勞動技能的學習上,把語文當作一種負擔和包袱。因而,激不起學習語文的興趣,甚至放棄語文學習。使中職語文教學陷入一種形式,學生只在草草應付語文考試而已。
(三)中職語文教學方式與教學任務相矛盾
中職的教學任務是培養操作型技能人才和向高職院校輸送人才兩大任務,因而語文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語言文字素質和繼續學習能力的重任。但傳統語文教學往往專注于固有的話文能力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將語文知識通過文本統統塞置于課堂教學,讓學生跟著教師思考,按著統一標準答題。即使是今天在推行探究能力的培養中,也往往教學目標定得過繁過高,因而促使學生無從下手,漸漸地將學習語文的興趣消失殆盡。而語文能力的培養真諦在于“悟”,悟是需要學生通過思考與覺悟,內化所學內容,讓其成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從而使自己的語文素養,價值層面得到改變。語文知識、語文學習能力是外在于人的是一種可以量化的“知道”(理解),只有通過課堂上的點撥與碰撞,自我深思,悟有所得,讓思想與知識進入認識本體,才能形成素養。悟得是一種意義理解,是一種規律性的認識,即是一種智慧(道)。因而,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觀設定的目標,必須從學生的基礎、能力以及興趣出發,教學方法與途徑必須與之相匹配。
二、“學中教”模式的內涵與特征
(一)內涵
語文“學中教”模式是將傳統課堂教學學生在教師“教中學”轉向為教師在學生的”學中教”的一種教學模式,即將傳授與“學習”關系顛倒過來。前者的主體是教師的“教”(導),整個教學流程以“教”為中心設計和展開,學生“隨教而學”。即使課改后的探究式教學仍是按教師課前設計好的教學目標及教學知識點,將學生牽引到教師設定的教學內容和目標上來。呈現的是教師“教”為主動,學生“學”的被動的特征。“學中教”模式則主體是學生的“學”,整個教學流程以“學”為中心設計和展開。教師“依學而教”,呈現出學生“學”主動,教師組織和助學的被動特征。簡而言之,所謂“學中教”,即是將傳統的語文課堂的講課,通過現代技術(視頻)與配套作業,由學生根據自己認識與基礎能力,在課外提前完成,而將以往的“家庭作業”前置,變成課堂討論和集體學習來完成。通過師生、生生討論、爭辯,相互啟迪,在討論與爭辯中,形成知識遷移,豐富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
(二)中職語文“學中教”模式的特點
1.學習的自主性
“學中教”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學習主人角色,教師只是促進者和指導者,當然還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推動者。教師成了學生便捷地獲取資源、利用資源、處理信息、應用知識到真實情境中的腳手架。整個教學過程完全以學生自我學習、自我完善、自我形成語文能力的過程。體現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過程。教師只不過根據文本內容與學生的專業基礎與能力,心理情感,設計相匹配的作業,并參與討論上點撥,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學的主動,學得快樂,學生是學語文的主人。
2.課程的開放性
在知識內化的過程中,無論從教學過程、作業設計,還是課堂爭論,呈現的是一個充分開放的特點。文本的教學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結合,使文本知識開放;學習過程由學生為主爭辯,不作統一的標準答案評價;最后作業由學生自我總結,形成各自能力展現等等,都是開放的,動態的,顯示出活潑開放的特點。
3.教學的靈活性
學習手段豐富,充分注重學生興趣,開設第二課堂。比如,通過互聯網上的資源學習,學生可以利用這些知識點視頻,實時學習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學習時空和形式顯得十分靈活,充分滿足著不同學生的需要,達到更為理想的實踐效果。其以自主學習和蓬勃展開的實踐活動為形式與途徑,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與能力,充分體現著教育大師孔子和蘇格拉底的教育理想——因材施教。
4.評價的多元性和發展性
“學中教”對學生的評價充分體現和注重方式多元化,對學生個性的發展性。打破傳統評價中以考分為主的結果性評價體系,建立由教師評學生、生生互評、學生自評課程構成的多元評價體系。強調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允許學生觀看其他教師相同主題的教學內容。終結性評價以平時作業、參與課堂研討頻率,階段性考核為參考進行評價,對學生的評價特別強調注重學生自我縱向發展情況,促使學生看到自我進步的成就。其建立在科學、民主發展的價值評價體系,充分凸顯由傳統的選拔功能向強化育人功能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功能的轉變。
三、“學中教”語文教學模式的操作
(一)精準設計好“課前習得”作業
“學中教”以學生先學為導向進行教學,學習語文又必須以課文為載體。因此,要讓學生先學,還得根據課文設計學生摸得著,易人手的自學作業入手,讓其首先自我獲得“習得”,形成初學課文成果。在導入新課教學前,必須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學生實際基礎、能力和學習興趣,設計好與之相匹配的閱讀文本的作業,讓學生閱讀文本,完成作業,獲得閱讀所得,形成自我觀點,也叫做“課前習得”。
設計學生先學練習內容,緊緊扣住語文教這大綱,將文本所體現的語文知識與學所學專業結合,從淺入深地設計一兩項閱讀題進行練習,注重習題能引發學生課堂探討,由淺入深閱讀文本。例如教學《荷塘月色》,結合所教的室內設計專業學生具有一定的繪畫和美學能力,則設計二人自習題。一是請根據課文描寫的荷塘月色景物,畫一張充分體現荷塘靜態美景圖;二是文中寫道“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與作者描寫的眼前所見的荷塘美景有什么關系?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如此二題緊扣學生實際,又能充分激發學生先學的沖動和興趣,且又能充分引發課堂辯論。
(二)放開手腳展開課堂充分論道
課前習得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在糾錯中提高自我的語文綜合能力。因而,進入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放開手腳,讓學生充分發表見解,展示所學成果,在展示中展開評論。各自論道,逐步統一觀點。課前充分論道,一般設計三個環節。一是再次閱讀課文,然后盡量多地安排學生展示自己所學成果。即作業。二是教師有意強化學生中不同“習得”,激起學生辯論,以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精髓部分,也是本文涉及的語文知識點,并隨課堂再次閱讀。教師點撥需要關注知識點,引導學生再次討論,展開爭論。三是總結評判。總結評判中教師是把學生辯論中的幾個不同觀點,即各自所得,各自所讀文本的理解依據進行梳理,不得呆板地統一標準答題要求對學生進行灌輸,也不要統一標準答案,只要學生依據充分,均為有理,以強化學生文本的理解,獲得學習能力和學習成就感,激起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結合實際布置課后練習
課后練習,是從課堂評論后再思考,即將知識遷移,獲得應用語文知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課后練習也是練習語文能力,內容既要緊扣課文,又要扣住課堂上形成的不同觀點,讓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再思考,將知識形成能力。因而練習還得結合學生實際,即所學專業、語文基礎與學生的心理特點。例如《荷塘月色》的課后練習可以設置以下兩題:一是有人說,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寫呈現“女性化”傾向,你認同嗎?說說你的看法;二是作者在文中說有兩個“自己”:一個是“平常的自己”,另一個是“超出了平常的自己”。這兩個“自己”有什么不一樣?你也有兩個不同的“自己”嗎?這樣的兩題既是課堂內容的再遷移和再思考,又是符合中職學生要“自己”的心理特點。
(四)多元的發展化評價
“學中教”遵循的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因此對學生學的成果評價不以一次考試結果的終結性評價,而是應充分體現多元的、發展的評價體系,其方式有以下幾方面.
1.平時練習用符號評價
學生的課前習得、課后練習,不以傳統的標準化答案為依據評價對與錯,這里沒有統一的對錯評價,而是以說得是否有道理即形成觀點(習得)有無理由。因而在批改作業中一改以往的“√”“×”符號評判,而是使用提示性符號或短語,以引導學生再思考,去掉學生的失敗感。同時,多用贊揚性符號與短語,使學生獲得學習語文的成功樂趣。
2.階段性評價多元化
學生語文學習的階段性評價體系,其由四部分組成:(1)平時作業完成占30%;(2)課堂討論參與數占30%;(3)階段性測試占20%;(4)總結性考試可占20%。其中A、B根據這生完成作業的數量與質量及參與辯論情況由學生民主評價為成績計入。
3.學期學年成績評價縱向化
對學生的學期、學年成績評價由三方面綜合成績組成:一是學生自我總結學期、學年語文學習收獲,并做出自我評價,占20%;二是階段性評價成績占40%;三是期末考試成績占30%;四是學生自我縱向比較得分,即階段性成績與期終考試成績以進步與退步為標準占10‰
(五)以《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實驗本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詩歌口語教學內容為例,試作說明
第三單元為詩歌單元,根據學生在前幾單元“訓練導圖”進行口語訓練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并通過“基于想象的解說”這一環節學習,對“解說”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按照傳統教學方式再學習文本“基于賞析的解說”內容,學生一定提不起學習興趣。因而,根據課程內容特點及學生的特點,選取《子夜讀信》作為賞析的對象實施“學中教”。
1.布置課前學習內容
學習《基于賞析解說》訓練導圖,按訓練導圖的要求賞析《子夜讀信》,在此基礎上寫作劇本,然后制作微電影。
2.課堂論道
在學生完在課前練習后,用二個課時進行課堂教學。隨機抽三位同學解說微電影,然后組織同學展開討論,提出意見和理由,然后讓解說同學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組織學生相互評價。
3.課后遷移
在課堂辯論互評后,布置課后反思練習。內容為:(1)各自修改自己撰寫的微電影劇本。(2)修改微電影。(3)修改解說稿。(4)課堂表現反思。
4評價
將學生修改后《子夜讀信》解讀文本、微電影劇本、微電影上傳至教師個人微信公眾號,并進行投票。依據票數,結合互評、自評、師評,課前習得即解讀《子夜讀信》、撰寫微電影劇本占30%,課堂解說及互動論道占30%,修改后微電影評比占20%,課堂表現反思及后續進步占20%,給學生以文字性的綜合性評價。流程圖如圖2所示。
四、“學中教”語文教學模式取得的效果
(一)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主動性明顯提高
依據學生語文基礎,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和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的“學中教”教學模式,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有了較明顯的提高。實施一學期后對學生進行了司卷調查,實施一學期后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入學時對語文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只有10%,到期末占61%。
(二)語文綜合素質得到快速提高
1.思辨性問題成績比較
從圖3和圖4可知,學生解答思辨性問題,以期初第一次月考和期終考試得分率比對,考核平均得分率從2分提高到6分,并且得滿分的增多。
3.參賽得獎率。期初參加語言類競賽從無人參加,到學期后階段無論是學校的辯論賽,還是演講比賽,甚至元旦文藝匯演的戲劇表演踴躍參加。
(三)有效提升學生自學能力,促進職業技能學習
利用網絡及其他資源自學式課前習得,以及“習得”后在課堂論道時自己良好表現獲得的成就感和課后反思帶來語文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環。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學生自學能力進一步提高,這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的學科,語文學習的成就感以及語文能力的提高,無疑會進一步促進職業技能學習。
參考文獻:
[關鍵詞]內科護理;自學能力;中職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9-0107-01
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
自學能力是一個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的意識,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獨立思考的基礎,是讓學生能夠具有創造性思維以及適應社會的現實要求。中職學生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就是要熟練地掌握專業性的學科知識,因此在專業課和基礎課的大量沖擊下,他們很難馬上適應,因此引導他們學會自學,學會自我反思,是加強學生輔導、培養學習習慣和增強自信的有效途徑。我們在教授學生的時候更多的是對學生的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教授給學生的是一些理論知識,并非專業技能,但是專業技能的學習一定要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在醫學教學中更是如此,要對所學的知識做到精益求精,因此更加需要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精神,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去查閱文獻資料,去理解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對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并且具有內在穩定的學習動機的時候,才能更好地主動學習,只有把學習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才能真正地去享受學習,因此在培養護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習動機,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當中職學生所面對繁重的專業課程的時候,一定會產生一些心理負擔,這個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在上課時,結合教育教學,組織安排好課堂學習,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開展積極的探索,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地引導,讓學生能夠通過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對所面臨的困難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評價學生回答的問題時,也要融入鼓勵和贊美式教學方法,擴大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學生對課程進行預習,只有對學習的內容進行事先的預習,才能在自己的心里有一定的譜,才知道自己薄弱的地方在哪里,內科護理專業需要結合其他的一些基礎學科進行學習,例如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因此在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時,可以讓他們自己查閱一些資料,教師在課前也要告訴學生學習目標以及需要參考的一些書籍,讓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查閱資料。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作為自主學習的主人和自主獲得知識的接受者,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指導,對重點知識做到教師講解,加之學生自學的方式,相互結合來進行教學。比如說教材中明確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自主探究學習。但是對一些難題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積極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得出結論。教師還應該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接受能力,進行相關的專業指導,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被關注,從而更大地激發學生對教師的喜愛和對內科護理這門課程的熱愛。
三、中職內科護理應該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教師所講述的永遠是一些理論性的學科知識,但是我們都知道中職的最大特點就是專業性強和可操作性強,因此護理學科要真正地做到和其他學科能夠更好地相互滲透和交融,把各個學科之間的知識點進行相互融合,才能形成系統化的理論知識,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知識點主動聯系起來,找到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自我總結和獨立建立學習系統的能力。例如,在講解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探討和研究,對實踐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對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進行對比,總結它們的共同之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到鼓勵學生積極地思考,多去查找相關的資料,讓學生結合日常所講的一些理論性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說明自己的理由,通過這樣的理論分析再加上實踐研究,學生在這樣的復習過程中不斷鞏固和深入學習知識,才能真正地將知識內化于心。
總之,我們衛生系統部門對中職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不斷地提升自我才能適應逐漸發展和變化的新社會。同時還要改進教學方法,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通過教師的培養和引導,來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自學的技能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中職學生的專業素質,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從而為我們的社會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專業型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林愛琴,鄧雙全.自學指導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學》的應用[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
[2]唐璟,吳靜,李小潔,等.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醫學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0(9).
傳統的中職德育課中存在著與時政脫節或壓縮、取消時政演講的現狀,具體表現為:
1.時政演講與課時內容相脫節
傳統的中職德育課,時政演講與課時內容相脫節,使得演講者只能應付了事,學生參與不積極,教師點評曲高和寡,學生對德育課不感興趣,時政演講成為困擾德育課教師教學的難題。
2.德育課老師刻意疏遠時政演講
由于德育課的教學內容多、課時緊,有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擅自讓四人小組合作一份時政演講,甚至取消時政演講,致使學生的演講欲望難以得到滿足,從而造成德育課的低效。中職德育課教師為了使課堂貼近學生,擅自取消時政演講,請學生上臺講與該課時有關的小故事,長此以往,削弱了廣大師生將時政用于德育課的興趣和能力,造成德育課教師在時政教育中的曲高和寡。基于以上現狀,筆者認為,加強以時政作為載體的中職德育課教學,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二、以時政作為載體的中職德育課教學意義分析
1.有利于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培養其主動學習能力,提升其對時政熱點的敏銳度。中職生普遍對時政熱點很感興趣。加強時政熱點為載體的中職德育課教學,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其主動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其時政敏銳度。
2.有利于減少德育課教師的備課量
能使教師騰出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思考和溝通,從而提升備課的質量。以前,德育課教師的備課量相當龐大,課程學生還不喜歡,而自從加強了以時政熱點為載體的中職德育課教學后,學生主動通過準備時政演講來參與備課的過程,將德育課教師從繁重的備課中解放出來,從而使教師有了更多與學生溝通的時間,使得備課能提質增效。
3.有利于彌補教材的滯后性
德育課教材雖然經常修改,但與日新月異的時政相比普遍滯后。加強以時政熱點為載體的中職德育課教學,有利于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輸入新鮮血液,從而彌補了教材滯后的弊端,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教材的二次開發。
4.避免德育課的一言堂
長期的德育課普遍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成了教師灌輸的容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造成德育課的低效,而學生的快樂主動參與最有利于高效的學習。加強以時政熱點為載體的中職德育課教學,有利于師生結合教學知識點對時政熱點進行熱烈、多維、深入的探討,從而有利于師生動態生成課程資源。鑒于以上意義分析,筆者呈現了以下對策。
三、以時政作為載體的中職德育課教學對策
1.學案導行,走進熱點
中職德育課教師應設計適合中職生特色的學案來導行,從而做好上課準備。中職生不喜歡做太多的紙質練習,因此沒必要設計紙質的習題練習學案,更沒必要提前批學案。相比來講,他們更喜歡收集播放時政熱點視頻、制作PPT、上臺演講、探討熱點。因此,筆者針對上課內容,結合他們普遍感興趣的時政熱點,設計開放的問題,請學生去準備時政演講和問題,從而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筆者每次在課間提前去教室,學生已經早早地將自己制作的時政演講PPT和視頻拷進班級的電腦里,想演講的學生躍躍欲試,準備回答問題和點評的摩拳擦掌,氣氛很積極。
2.層層遞進,探究熱點
在課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并非減弱了而是更強了,教師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巧妙地引領著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教師繼續結合中職生實踐性強的特點,充分進行實踐,使得實踐不斷深入、步步拓展、層層遞進,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力,將課堂引向深入。
3.微課導航,演講熱點
上課鈴一響,國內外時政演講的兩位學生就迫不及待地依次上臺演講。演講的內容緊扣上課主題和同學們感興趣的熱點,生動有趣,并輔之以精彩的PPT,里面有精彩的圖片、簡約的文字、豐富的視頻,還不時進行問題研討;同學們討論熱烈、互評精彩,不斷有新的生成。德育課教師堅持“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的原則,等學生評好后再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斷激發學生的思考,不斷有互動生成。如筆者在上“經濟政治與社會”時,都會將每堂課最前面10分鐘讓學生主動結合上課內容上臺做時政演講,特別在“樹立科學的消費觀”一課中,時政演講特別精彩,大膽處理了教材,設計問題與學生互動,是一堂生動的微課,起到了很好的導課作用。
4.源于學生,深究熱點
如果從傳統的復習舊知、新課講授起,中職生根本就提不起興趣。中職生中視覺、聽覺和動覺學習型的都占相當比例,長期的講授式教學較適合聽覺學習型,而聽覺學習型的中職生普遍不喜歡聽理論說教,更喜歡聽熱點故事,聽視頻歌曲去體驗內化升華。因此,筆者在熱點演講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對該熱點進行深究。通過熱點深究,一下子拉近了筆者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從而吸引學生主動深究。
5.認知明理,解析熱點
傳統的中職德育課,在案例深究后就急切地進行理論說教進入認知明理階段。殊不知中職生對理論說教具有天生的抵制力。因此,德育課教師應淡化理論,寓理論于熱點解析中。對于剛才拓展的貼近學生的熱點,教師應繼續用適合學生的方式深入地解析它。教師所設計的用于熱點解析的問題不能過于理論化,而應生活化、實踐化。讓學生在熱點解析中自然而然地明白理論,并能自覺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中。筆者曾經在上職業道德課時請學生帶著問題看了一段感動杭城的熱點———最美司機吳斌的視頻,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都認為自己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應像吳斌一樣恪盡職守,還在清明節時主動給吳斌掃墓。
6.研討立信,變形熱點
傳統的中職德育課,在認知明理后就進行了交流研討。其實,從理論到交流或為了研討而設計出的脫離學生實際的案例進行問題探討,學生并不喜歡,但對于大家普遍感興趣的熱點進行變形所引發出來的熱烈探討,學生便會意猶未盡,從而主動地樹立正確的信念。因此,筆者針對導入的那個解析得意猶未盡的熱點,趁熱打鐵地引入變形,設計出富有實踐性的問題進行層層深入地研討,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而推己及人,加強同伴教育,
自然而然地求真、求善、求美,水到渠成地樹立起堅不可摧的正確信念。 7.小結升華,促行熱點
傳統的中職德育課的課堂小結階段,只是單純地請學生從理論方面總結一下本課的邏輯結構,然后教師說兩句話總結提升一下,使得課堂平面化,片面強調理論邏輯,缺乏升華促行。而中職生本身具有很強的自我反省、總結、升華和促行能力。課堂小結階段,是培養這些能力的最好時機,如果把握得好,能將課堂進一步遞進并推向。因此,筆者在這個階段,一改傳統的從理論邏輯角度進行自我總結的方式,而是形成了升華促行的富有新意的小結環節。如在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課時,筆者在這個環節設計了結合環保熱點制作收納盒的內容,在制作收納盒的過程中,該課教學內容能夠得以實踐。在此基礎上,播放與本課有關的勵志升華的學生收集的歌曲視頻,讓學生們在體驗中升華,請學生代表帶領同學們宣誓,教師進行總結激勵,將課堂推向。
8.余音繞梁,踐履熱點
傳統的德育課上到這里就戛然而止,然后是布置筆頭作業了。可一堂好的德育課,應起到余音繞梁并不斷地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實習、就業創業實踐中運用的作用。因此,課后作業環節的設計相當重要,否則就會功虧一簣。課后作業的設計應拒絕純理論的抄抄寫寫,而應結合熱點重在日常踐履,應有充分的廣度、深度和實踐度。如,在“文化傳播”一課中,筆者設計了“實踐拓展,課后延伸”環節,即布置課后作業“實踐拓展———請為迎接G20在杭州召開,制作一份形式活潑的介紹杭州概況的10分鐘歡迎詞,并制作成課件,下堂課擇優上臺展示。”該課后作業的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結合熱點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加強杭州人文尋根、積極宣傳杭州文化的習慣。
關鍵詞:中職生;班主任;管理;情感教育
如今的中職生,普遍存在知識基礎差、逆反心理強、自控能力弱、習慣自由散漫等問題。所以中職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尤為重要。我國情感教育專家朱小蔓教授認為:“所謂情感教育,就是關注人的情感層面如何在教育的影響下,不斷產生新質、走向新的高度。”在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應用情感教育,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信任,用真誠的愛關愛學生、教育學生和感化學生,讓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之人。情感教育成為了班主任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應該成為其核心的一部分。下面是我總結的幾點經驗:
一、與學生交流
教育從交流開始,成功的交流是成功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而正確交流的方式方法與技巧會將教育推向高效、推向成功。情感的溝通交流是師生之間的橋梁,是班主任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劑。班主任要與學生進行成功的交流,不僅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個性特點以及實際問題,還要選擇交流的地點,因為合適的交流地點往往使得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在寢室里和學生交流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學生回到寢室會很放松,話題會變得輕松愉快,可能會將在教室里說不出的話語脫口而出。這時只要你用心體會、用眼多觀察,在與學生零距離的接觸過程中會了解到班級學生的許多優點和缺點,就搭起了溝通橋梁。
二、學會寬容
中職學生往往因為學習成績差,普遍受到社會、家長和老師的忽視、輕視甚至鄙視,加上自身長期積累的惰性,行為習慣差從而形成自暴自棄、反抗情緒等不良習慣。因此,對于中職生更要用寬愛的情感進行教育,不嫌棄、不放棄,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給予持之以恒的轉化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多次受人寬容的人,情感會得到感化,從而產生自愧和負疚感而產生動力,達到轉化的目的。
對于中職學生犯的錯誤要反復寬容,由于他們長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加上長期積累的惰性,往往表現出言而不實、出爾反爾、容易反復。中職班主任要運用發展的眼光容忍與寬容地對待其反復表現,并有耐心和信心,相信其能夠轉化好。同時要發掘其潛在的閃光點,用“顯微鏡”看其成績,用“放大鏡”看其長處,對其進步中的過失多一份寬容與諒解,多給予適當的期望和評價,不斷激勵他們,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優勢和長處;多表揚和欣賞學生,幫助其樹立自信心,走出失敗者和弱者的陰影,重拾人生的信心。
三、身體力行,以身示范
中職教師要時刻牢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職業道德宗旨,在教育實踐中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用自己的言行榜樣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所以,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比如在學生集體勞動時,班主任不僅要做好安排指導工作,而且要主動參與,決不站著指揮。另外班主任還應做到言而有信,要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說過的話就要做到,決不食言的形象。
四、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情感教育活動的核心問題,它關系到情感教育的成敗。師生關系應當建立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之上。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師生之間不只是簡單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更應該是一種互相尊重、互為朋友的關系。只有打破傳統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學生才愿意對你敞開心扉,才會認定班主任不僅是值得信賴的老師,更是可以信賴的朋友。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對于班上“聽話”的學生就更多信賴、熱情和關愛,而對于班上“不聽話”的學生就排斥、冷漠甚至輕視。實際上,“不聽話”的學生才是更需要得到關心、關愛和幫助的人,他們的這種“不聽話”實際上是想得到你的關注。
五、良好的班級管理
學生是班集體的主要成員,要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主動為班級榮譽而努力。在制訂班規制度時,要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制訂規章制度,用制度管人,量化管理,使學生心服口服。在工作開展過程中,要賞識和懲戒有機結合,只有懲戒,會使學生看不到希望,失去信心;只有激勵,容易造成放縱。要獎懲分明,寬嚴適度。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翻轉課堂;應用;意義;實驗研究
翻轉課堂是目前非常流行的教學方式之一,翻轉課堂和一般的課堂有著很多不同之處。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在課前利用教師發出的教學視頻提前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解和學習,在課堂上教師通常是回答學生在課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就使得課堂成為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溝通的領地。這種教學模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并以實驗研究為例,就中職計算機專業師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認識、應用及應用效果進行探究。
一、翻轉課堂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意義
從某個角度來看,翻轉課堂可以減少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壓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的教學輕松了,而是意味著教師需要對課堂有更好的掌控能力,需要具備更專業的教學技能。在學生利用翻轉課堂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和學生一樣學習,并且要給予學生全方位的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更加深入地研究計算機操作知識,為課堂上回答學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奠定基礎。翻轉課堂激勵著教師努力增強自身的專業教學水平和教學技能。因此,對于教師而言,翻轉課堂可以促進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對于學生而言,翻轉課堂能夠讓學生利用上課前的時間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學生在課前學習時,沒有教師的指導和講解。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訓練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同時,通過課前學習,學生能夠做好充分的預習,能增強自學熱情,學會自我總結,提高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可見,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多學多練的機會,提供了更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更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從而提高計算機實際操作水平。
二、翻轉課堂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現以江蘇省邳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翻轉課堂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實施為例,總結出以下三個教學步驟。第一個步驟:調查階段。該課題詳細調查了邳州市兩所中職學校師生對翻轉課堂的理解和運用,并整理出一份調查報告。在此階段,調研者對江蘇省邳州中等專業學校和其他中職學校的師生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抽樣調查,并整理出調研報告。此報告能夠為接下來的課程設計和實施提供很好的依據和方向引導。調研者共發放5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458份。經過數據分析可知,76%的學生期望在計算機應用課程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約20%的學生持有再觀望一下的想法,不到5%的學生同意在原來的教學方式下學習計算機應用課程。55%的計算機專業教師覺得自己擁有較豐富的計算機專業知識,且樂于制作翻轉課堂課件,構建相關教學內容。29%的計算機專業教師同意用別人做的材料。16%的計算機專業教師覺得自己不能利用翻轉課堂開展教學。第二個步驟:準備階段。任務組的相關教師主要負責翻轉課堂教材、資料的制作和準備。在此階段,研究小組組織相關部門和教研組共同研究課程,共同準備課程。根據各章節主要知識點,每位教師負責編寫一章或幾節的教學內容,然后利用學校在線教學平臺對這些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分享這些教學資源。這樣,計算機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使用同樣的翻轉課堂教學資源。第三個步驟:比較階段。此階段主要是將準備好的翻轉課堂教學資源應用于計算機應用教學中,并通過對課堂教學實踐的總結探索一種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本研究中,研究小組選取江蘇省邳州中等專業學校17級平面設計班、17級計算機(1)班和17級電子班這三個班作為研究對象。教師分別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傳統式的教學模式開展計算機教學。實驗結果表明,對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Excel以及Word軟件學習內容,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水平更高,使用能力更強,而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掌握效果一般。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對于Windows操作章節,學生掌握得更好。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對于PPT應用程序,學生顯然沒有真正掌握,無法有效使用它。
【關鍵詞】學校;學生;德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 (2012)02-0069-02
一位企業負責人曾經這樣說:“一個中職畢業生進入企業,如果技能不行,企業可以培訓;如果職業素養、道德品質不合格,企業很難培養”。這段話反映了社會對中職德育工作的期待。中職學生畢業后將直接進入社會,他們的素養關系到學校的聲譽、發展和我國技術工人的素質,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所以,中職學校培養學生,德是基礎、是教育的根本。
1 德育教育觀念創新
1.1 樹立“德育為本”的理念。“教育即德育”,將德育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靈魂、根本,確立德育與智體美勞相融合的思想,把德育過程和智體美勞各育過程看作是同一過程。中職教育首先是成人教育,要從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為抓手,加強學生的責任感、健康的心靈、健全的人格、關心他人和生命的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其次強化教師自身的道德形象。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要完成本職工作,就要注意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1.2 樹立了德育內涵多元化觀念。樹立德育內涵多元化觀念,必須根據適應市場經濟的雙重效應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形勢的需要,發揮學生個人潛能的積極因素,在學生的成就意識、創新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法律意識、效率意識、健康心理意識等方面不斷拓寬德育內容。
1.3 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 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每個教師的工作,不能談到德育工作就認為是班主任、思想政治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的事。只要見有學生違紀行為,無論教師、職員、工人都有責任去教育、跟蹤,努力構建一個全員參與、齊抓共管、全員育人的新局面,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四位一體。常言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教職工既是施教者,又是示范者,要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率先垂范,以實際行動帶動和影響全校廣大學生。
2 德育教育內容創新
2.1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育人 長期以來,人們在理解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時有些功利化、片面化,把中職教育等同于謀職教育、技術教育、崗前教育,把中職教育的功能也僅僅理解為服務經濟社會和行業、企業的發展,而忽略了教育對象本身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忽略了教育的本質是“樹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育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為了教育人、培養人,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德育教育內容的創新,必須從以人為本出發,注重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創業意識、競爭意識、國際化意識,努力提升創新能力、信息能力、交際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把學生培養成既能適應專業技術要求的“職業人”,也能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需要的“社會人”。
2.2 抓養成教育,規范行為習慣。一是通過每年新生軍訓規范學生的規范學生的站、坐、行習慣;二是通過教職工的德育工作、豐富多彩學生社團活動、團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升華班”學習活動等,增強學生誠實守信、語言文明、儀表儀容端莊和有禮有節的行為意識。三是抓寢室、教室的衛生,通過檢查、評比,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勞動觀念,養成講懂文明、講衛生的習慣。
3 德育教育途徑創新
要實現德育目標,就必須通過多種途徑,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在德育教育過程中積極主動參與。長此以往,便能潛移默化的培養提升學生良好道德素質,促進學生逐漸養成與社會發展同步的積極、健康、向上、穩定的道德品質。
3.1 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加強學生社團建設,是多渠道培養和發展學生特長的重要途徑。為了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學校成立了28個社團組織,每天下午5點—6點,以及周四下午3點20—5點30分作為社團活動時間,并以“社團發現學生特長、健康學生心靈、找回學生自信、增進同學友誼、豐富學生生活”作為社團活動的目的。社團活動給校園文化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促進了校園文化多渠道、深層次、高質量的發展。在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中,營造學校濃郁的文化氛圍,逐步提高學生的素養,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讓每位學生都有成長的舞臺,學生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鍛煉和培養,讓每位學生都發現了自己的閃光點,并感受到成功的幸福——我行,我真行!
3.2 實行班、團例會制。每周星期天晚上,班主任組織班、團干部開班級管理會,學生提出本周什么事做得好,什么事要改進,并總結經驗和教訓,提出下周工作要點,怎樣落實。班級例會幫助、指導學生解決實際管理中的困難、困惑,提高他們的覺悟和管理水平,以此來帶動全校學生積極、健康、向上。
關鍵詞:中職學生;競爭意識;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11-0061-0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競爭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主旋律,競爭意識已成為現代人必備的重要素質。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對前途感到希望渺茫,缺乏學習信心和熱情,沒有前進的動力。面對這種狀況,中職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積極創造條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提高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
正確地認識競爭意識
競爭意識就是個人或團體間力求壓倒或勝過對方的一種心理狀態。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是為了滿足完善自身、實現自我需要的社會,是自覺的、有目的的活動。競爭意識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由外因和內因引起,外因即他人或環境的刺激;內因即由外因引起的自我發展、自我揚棄的過程。
競爭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人們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它催人上進,拼搏進取;它使民族繁榮昌盛,國家興旺發達。在當今社會,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是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對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是時代賦予教師的使命。
盡管我們倡導競爭,但在樹立競爭意識的時候,要防止不擇手段而產生的消極因素。要讓學生分辨哪些是值得全力以赴去競爭的,哪些又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刻意為之的。這樣才能使學生體味到競爭的意義與價值,使他們避免由于過度競爭造成心理壓力。
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學習感興趣,學習積極性也會高漲。正確的競爭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由于大多數中職學生在中學階段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各學科的知識基礎相對較薄弱。他們進入中職學校后,又由于對當前的社會形勢、職業教育認識不足,往往抱有自卑自棄等不良心理狀態,以至于對任何事情都抱無所謂的態度,沒有了興趣,沒有了激情。所以,他們需要競爭的刺激才能把激情釋放出來,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可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意識,使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并體驗到競爭的殘酷,讓他們逐步走向成熟,積極上進。
(二)豐富集體生活,促進學生之間團結互助
一個沒有對手的民族,必定成為一個不思進取的民族。同樣,一個人,一個集體,如果沒有了對手,沒有了競爭,也會像一潭死水,最終只會走向沒落。而競爭則能使集體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每名學生都是集體的一員,因此必須依靠集體每一個人的力量,齊心協力。在學習中做到既有競爭,又互相幫助。要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努力競爭的過程中同別人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形成共同克服困難的風氣。在競爭的激勵下合作,在合作的基礎上競爭,從而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精神。
(三)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有些學生需要競爭的刺激才能將潛能充分發揮出來。如果把握正確,競爭意識可以成為他們努力的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個性與競爭力緊密聯系,具有良好個性的人,對待競爭問題會更理智、更積極。教師要從學生本身的性格特點和興趣特長出發,培養學生完善的人格,使他們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的渠道
(一)開展競爭教育,引導競爭意識
現在的教育正逐漸變為與市場緊密相連的教育。現代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競爭。所以,教師可常用社會上成功人士參與競爭的例子來引導學生認識競爭的意義,并教育他們勇于競爭、善于競爭,要讓他們明白競爭已成為當今普遍的社會現象。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白只有競爭意識而沒有競爭實力也會一事無成。
(二)創設競爭環境,強化參與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師就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各種條件和機會。在教學活動中適當引入適合學生心理特征及教育規律的競爭機制,創造競爭環境,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充分考慮中職學生的特點,針對造成他們不思學習的原因,在提高趣味性的同時提出適當要求,給其創設成功的機會。
在理論知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的基礎上,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教學方法:(1)采用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多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適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即使回答錯了,也不能一概否定,應該正確地引導,以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競爭的自信心。(2)采用開放式教學,針對教學內容搞些與之相關的難易適中的小比賽。例如,在《設備管理》這門課中好多內容都是管理理念,比較枯燥,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提出課堂內容綱要,之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做主角。在充分考慮學生學業成績、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異質性的基礎上,按優、中、差協調組合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設立各小組目標,讓小組成員自學,最后各小組分別選出代表給大家講解相應內容,教師可作評委進行組間評比。
技能是中職學生畢業后安身立命的根本。大多數中職學生片面地認為進入中職學校學習,只要混個文憑,技能學習過關就行,根本不愿意自主鉆研技能,更談不上追求技能上的精益求精。因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有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努力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在技能實習課上,教師也可采用多方面、多層次的競爭激勵法,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競爭中,及時發現自身不足,發揮學習主動性,認真揣摩自身技能缺失,并適當分析競爭對手,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教師還應充分考慮在技能訓練中建立激勵機制,要讓學生認識到競賽成績的好壞跟自身利益密切相關。如對學習成績優秀、技能突出的學生優先向用人單位推薦,優先錄用等。
此外,教學比賽后,教師一定要認真搞好總結點評,特別是對那些盡了全力,但成績并不理想的學生更要加以肯定,引導學生自我總結,從中取長補短,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三)豐富第二課堂,提高競爭素質
第二課堂可以成為學生能力培養的又一大舞臺。它可以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余得到調節和放松,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例如,利用課余時間,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經常舉辦主題演講會、技能競賽或組織一定水準的技能興趣小組等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同時,采用優勝劣汰的辦法讓學生感到能參加這些活動是令人無比自豪的,并讓佼佼者參加校級以上的比賽。這樣,形成層層選拔的良性循環的競爭環境,讓學生有嶄露頭角的機會,并體會到競爭所帶來的成功喜悅。
綜上所述,競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更是一個人發展的基礎。競爭又是一種追求,是自我實現的追求。所以,中職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不斷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競爭當中,培養并強化他們的競爭意識,從而增強他們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愛美.培養財會專業學生的競爭意識[J].職教論壇,1994(11).
[2]楊代聰.如何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2(9).
[3]徐偉.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比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J].科技信息,2006(S2).
[4]呂光金.加強職校技能教學 培養學生職業能力[J].考試周刊,2008(4).
關鍵詞:“面對面” 綜合評價 職教特色
“面對面”評價是學校對學生全部課程學習情況和平時表現的一種綜合評價,是筆者學校學生工作和學業評價綜合實施的亮點工作,充分體現職教特色。其包括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興趣、愛好的評價,注重發現和發展學生的多方面潛能。
筆者學校每學期期中開展“面對面”評價活動,將傳統的教學評價、學生作品展示、家長會、師生懇談會、專業輔導員活動融為一體,由學生、教師、家長、企業輔導員“面對面”,通過交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
一、“面對面”評價實施過程
1.準備
(1)學生自評。班主任事先安排、輔導學生寫自我評價,學生對在校的表現作全面自我總結,評價自身的進步、優點(盡可能多)和存在的不足,并根據本專業特點制定簡單的職業規劃,或確立一定的學習目標,另外要準備好展示作品。
(2)教師準備。班主任利用家校通或“告家長書”,通知家長做好準備。提前將參加評價的學生名單告知科任老師,老師本著鼓勵學生的目的,盡可能地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評語要精心準備,要有書面表述,多表揚,不批評,提希望,不可以是概念化、公式化的平淡語句。另外,教師收集整理學生的優秀作品,在評價現場展示。班主任要做好現場的各項準備和家長的到場安排,做好等候學生及家長的秩序安排。
(3)現場布置。將學生的優秀作品擺放在指定區域,供大家參觀學習和評價。以服裝專業為例,不僅有學生作業展示,還有學生現場服裝秀的表演等。
2.評價現場
(1)參觀作品。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帶領參評人員參觀學生作品,適時講解。還可請家長投票選出最佳作品,為學生在父母面前爭取被認可的機會。每次評價活動中,學生都熱情高漲,認真準備,既緊張又興奮。
(2)學生自評。展示結束后,學生逐個向家長、老師及企業人員匯報自己的綜合表現和職業規劃,發言時間不超過5分鐘。
(3)家長評價。請家長介紹孩子在家的表現及進入學校前后的對比,大多數家長都能感受到孩子進入學校以來的點滴變化。有時家長會講到孩子感恩父母的一些小事,常常讓學生留下了感動的眼淚。評價會促進了父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也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在教育孩子上所花的心血,為下一步家校共管作好鋪墊。
(4)老師評價。以班主任為中心的課程教師團隊根據學生進校后的綜合表現給予評價,情真意切,尊重學生,對不足之處以提希望的形式當面委婉地告知家長和學生本人。
(5)企業評價。企業人員根據學生的作品和學生的自評,結合平時掌握的信息,在專業上給予評價和中肯的建議,為學生專業學習指明方向。學校定期聘請企業輔導員到校參與教學,企業訂單直接進入課堂教學,在每個模塊過程中都有企業輔導員跟蹤,模塊結束后,輔導員按照企業要求進行評價。這樣既檢驗了教學質量,也為企業下一步引進人才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學生畢業后,企業可根據平時掌握的情況,為畢業生合理安排崗位,畢業生可以直接上崗,無需進行二次培訓。
二、“面對面”評價的注意點
首先,評價可采取主題式、深度交談式、作品展示與評價結合等多種評價方式。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在逐個評價時,其他學生的家長可以旁聽。這樣方便家長進行縱向橫向的比較,了解自己孩子在班級整體處于什么位置。對于問題學生,出于對學生及其家長的尊重,常采取“一對一”形式進行(一群教師和一對親子)。
其次,針對一對一評價時間長的特殊性,為了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可專門定于雙休日舉行。二年級學生由于即將頂崗實習,要求全部家長一起參加活動;一年級則根據需要,一次可選擇30%~50%的學生和家長參與活動。
再次,評價會完成后也要安排學生寫小結或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反思、反省,促進學業進步。
三、“面對面”評價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