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如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應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主題之一。本文認為博學型教師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引出博學型教師的培養問題,探討高師院校文化課程對培養博學型、復合型教師,以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作用。
一、關于素質教育
1.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概念是來自生理學,是指有機體與生俱來的某些生理解剖特點,主要是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以及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的生理解剖特點。它們通過遺傳獲得,故又稱遺傳素質。素質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自然前提,在人的發展中起物質基礎和必要的條件的作用。[1]現在通常所說的素質,是社會學、教育學中的概念,是指公民或某種專門人才的基本品質,如國民素質、民族素質、干部素質、教師素質、作家素質等,這些都是個人在后天環境、教育影響下形成的。
綜合起來講,素質是指個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點和后天通過環境、教育獲得的基本品質。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質的物質前提,而后天的環境與教育則是先天遺傳素質能否發展的條件。
素質教育是以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為理論基礎,它是以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新型教育。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
2.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是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使受教育者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是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學生的基本權利,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二、博學型教師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
素質教育自1992年實施以來,在理論上仍然存在概念模糊,比如最為關鍵的概念: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一般都認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相對立的。其實他們并不是相對立,而是一種包容,即應試教育包含于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一種全面教育,應試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多人認為不搞應試教育,就簡單理解為要取消考試,這肯定是沒有弄懂素質教育的本質。
由于在概念上模糊不清,導致在實踐上出現“轟轟烈烈地喊素質教育,扎扎實實地抓應試教育”的矛盾現象。一方面學校要減輕學生負擔,取消一些考試,但我們的家長卻請家教,比以前更加重學生的負擔。再看看在“素質教育”成長的一代,他們的素質和能力不是在提高,而是在退步,特別在各種學習、生活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尤為明顯。
筆者認為,出現上述情況,固然有著太多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因素還是我們的一線教師。廣大一線教師大部分不是很理解素質教育,總是帶有抵觸情緒。所以在操作層面就很難真正貫徹素質教育的方針,其效果更是可想而知。有一部分一線教師盡管理解素質教育,但無法實施素質教育。換句話說,沒有能力來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那么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師要不要是全面發展的呢?這就值得教育研究者深思。
如果把素質教育單純理解為進行全面的教育,還是很難達到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如果是這樣,其實是一種機械的全面發展。要達到素質教育的真正目的,還要我們的一線教師全面發展,能夠融會貫通。這里說的教師全面發展,并不是各領域都是精通,而是一專多才,是一種博學型人才。只有這樣的教師,才有可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當前我們教師呈現專業性特點,而不是博學型特點。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從實踐層面來說,遠沒有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所以,博學型教師可能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出路。
三、博學型教師的培養
高師院校是培養教師的搖籃,要全面真正推進素質教育,還得從高師院校培養教師抓起。目前高師院校培養教師還是以專業性為主要特征,復合型、博學型不明顯。筆者所在的高師院校就沒有體現復合型、博學型特點,盡管學校也要求開設素質拓展選修課,但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效果不明顯。原因可能有管理層面,可能更主要的是課程的設置和內容方面。
筆者認為高師院校在培養教師專業性方面已經取得很好的成效,應繼續保持并完善,但在培養教師的博學型、復合型方面應加強并突破。筆者認為,可以在教師素質拓展課尋找一個突破口,即開設文化課程來強化教師的博學型、復合型。
1.文化的概念。關于文化的理解,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釋,這樣的解釋可能有上百種。但大體歸納起來,文化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具體一點說,文化它涵蓋了生產方式、生活形態、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信仰等一整套觀念以及由這些觀念形成的一系列制度、規范等等。[2]
有更抽象的理解,文化就是一個把人變成人,化成人的動態過程。文化有時代性和民族性顯著特征。文化包含物質、制度、精神三個層面,其中精神層面是文化最核心的部分。物質層面變化最快、傳播最容易;制度層面最具權威性,能左右普通人的命運;精神層面變化最慢,也是最痛苦的。文化包含傳統,對于傳統,我們不能割裂,而要慢慢轉化,轉化為適合時展的需求。
2.文化課程的涵義。根據文化的理解,文化課程就是要把文化的精華,不論是古代遺留下的優良傳統,還是現當代形成的各種觀念、制度、物質文化;不論是主流文化,還是次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鄉土文化,以教材、文本的形式確定下來,供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內容。這種課程包含三個層次:
一是思想文化,主要是歷史上名人、偉人的思想和思維,通過典籍來體現。
二是制度文化,主要是歷史形成的主要傳統和道德規范。
三是物質文化,主要是文化載體來體現,主要是建筑、園林、繪畫、雕刻、陶瓷等文化形態。
這三個層次綜合起來可以說是微型百科式,對學習者來說的確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較大的興趣,對于學生的博學型、復合型無疑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3.文化課程的開發、建設及管理。當前我國課程結構和管理分為三個部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和三級管理模式。現在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其中一條就是縮小國家課程的比例,加大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比例。文化課程的開發、建設屬于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建設范疇,主要以地方和學校為主。
文化課程由于其內容博眾型,在文化課程開發、建設上難度較大,是一個較大的系統工程。但在文化課程開發、建設方面已有成功的范例,即以文化人類學為理論基礎,以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為理念來開展文化課程的建設。比如,中央民族大學滕星教授主持的“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類型與初中地方性校本課程建構”和“中國鄉土教材收藏與研究”兩個研究項目就可以借鑒。[3]高師院校文化課程同樣可以以滕星教授的方式或模式來建設。一方面通過文獻法,根據英國哲學家、教育學家斯賓塞的“什么知識最有價值”原則把對學生最能產生影響共鳴的高師院校所在地方文化精華梳理出來。另一方面通過調查法,深入地方一線,收集、了解更多的地方文化精髓。比如民族風情、民族心理特征、民族生活習性、民族遺產等。在收集、了解的基礎上按文化課程三層次分類整理成文本教材。
就文化課程的管理而言,筆者認為,高師院校應把它作為公共必修課,而且要求達到優良以上。學校要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吸收文化經典,另一方面又要讓學生有條件的體驗、思考文化給我們的影響。
總體而言,文化課程的開發、建設是一個較大的復雜系統工程,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上只是非常簡單的論述,具體操作恐怕要把它當作規劃項目來做。至于文化課程對培養教師的博學型、復合型還有待于實施后來檢驗,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作用,要等博學型、復合型教師出現后來驗證。相信有好的效果。可以在一所高師院校搞搞試點,如果收效良好,可以全面推廣,以后就形成一個教師教育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王愛青.素質教育何去何從[j].山東教育,2008,(14).
關鍵詞:體育素質;課外活動;教師素質
當前的高中都在響應教育的新課改計劃,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勇敢拼搏的品質以及鍛煉學生的體魄,是體育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那么,如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素質教育呢?
一、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推行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特別是德育教育應該與體育課內容相結合,不能一味空洞地生拉硬扯,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巧妙安排。在學生鍛煉身體的同時不知不覺接收到思想品德教育,體育課的教學方式更容易為老師進行德育教育帶來有利條件。學生能夠在戶外、較為輕松的環境下接受教育。根據學生的特點、不同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激情。采用新的教學方式,例如,“發現式”、“問題式”等方法讓學生一起動手、動腦,是學生對學習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達到“樂學”的目的。
二、開展多種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
教師要認真了解全體學生,在制訂教學計劃的時候要因人而異。老師不僅要關系優秀學生,同時更應該關注后進生,對他們進行輔導和勉勵,對他們的進步要不吝嗇表揚,使這些能力稍弱的學生得到進步并提升其自信心。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技能和體力的教授,增加對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的體驗,多開展有益的課外活動,使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發揮自己所長,從而樹立良好的生活態度,并獲得人際關系方面的滿足,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
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特別是新課改提倡素質教育的前提下,體育老師必須具備扎實的科學理論知識和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要運用先進的教學理論展開教學,同時,還應具備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能夠良好的與學生溝通,在教學上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使得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幫助下,體驗到運動的快樂。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環,利用其獨特的課堂方式,為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促使學生的智力、體力得到全面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計算機 實訓課 操作技能
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要求學生必須在實踐操作中多練習,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老師的幫助下提高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具備扎實的計算機基本技能,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那么,我們要怎樣才能讓計算機實訓課取得更好的效率呢?
一、提高對計算機實踐教學的認識
計算機實踐教學是計算機課程的重要環節,學好計算機僅靠理論知識是不夠的,課堂講授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計算機實訓課是要通過實際操作將所學到的知識付諸實際,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因此,應徹底改變那種輕視實訓教學的現狀,對實訓教學從以往依附于某一門課程中獨立出來,實行實訓課程單列,堅持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同步,理論與實訓相結合。
二、增加設備投入,完善現代化教學手段
目前學生上機課時量嚴重不足,因此,增加設備投入,完善現代化教學手段尤為重要。一是學校要充分認識計算機課程的實踐性特點,盡最大可能補充和更新計算機設備。二是努力創造條件,建立網絡實訓教學系統,將傳統的計算機實訓教學活動逐步轉移到網絡平臺上。
三、教學過程的組織要高效有力
認真組織課堂是計算機實踐課成敗的關鍵。主要按照以下的過程完成教學任務。一是精心導入、激發興趣。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好5分鐘左右的導入內容。可以是對某方面知識的思索、相關故事的精彩描繪、演示實驗、學生討論等。二是認真組織教材、緊跟技術發展趨勢。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必須跟上發展的需要,對教材作相應的增、刪、改,體現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前緣性。三是精講多練、作好演示和輔導。總的課堂教學步驟應遵循:講解――演示――練習――答疑――總結。
五、教學方法要全面推行計算機素質教育改革
一、如何進行物理學科的創造教育
開展創造教育,發展學生的創造力,這是物理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需要。創造教育是應用創造學原理與方法組織教學,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以開發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和創造精神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嚴密組織學生進行發明創造的思維訓練,培養獨立創造的個性品質。創造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創造性智力,所謂創造性智力是能夠產生創造機智,發展創造效能的智力。為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1、培養創造意識
培養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和正確人生觀,激發學生為現代化而創造的動機。中外杰出的物理學家在科學的崎嶇道路上登攀,為祖國為人民做出貢獻的思想和行為是青年學生的光輝榜樣,通過介紹這些科學家的業績,激發學生為祖國而創造的熱情。在傳授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充分利用物理知識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潛能的充分開發。把知識能力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去創造財富,產生價值。
2、培養創造觀察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積累和表達的前提。培養創造觀察,在物理這門學科中顯得尤為突出。由于物理變化中常常同時出現多種現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俄國杰出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就是從深入地觀察唾液分泌等現象入手,創造了高級神經活動學說。英國細菌學家費萊明1928年通過非常細致的觀察,發現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學成就,這些都足以說明觀察在科學研究、科學創造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努力提倡師生平等,允許學生提出與教師相反的想法和問題,鼓勵學生超過教師思維軌道的有價值的思維活動。讓學生敢于質疑,不管是書本上的或是教師所得出的結論,還是實驗過程中所出現的現象。“疑者、覺悟之機也”,善于存疑才能產生探究的動力,這不僅可以加深理解,增進鞏固,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創造性,甚至做出新的發現。所以,物理實驗的每一步都要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觀察。
3、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思維的高級形式。創造思維的潛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現程度上有高低,對于一般人來講,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是:“自我實現”或稱“自我開發”的能力。只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解決了本人以前未能解決的問題,就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表現。教師在所教學科中,根據所授課題,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問題,使課堂上充滿積極的創新氣氛,便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是擴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綜合,在物理教學中經常進行這樣的思維的擴散與集中訓練,如組織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答,這些訓練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訓練學生多“思”,鼓勵學生進行多方位發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論證,使學生的思維水平逐漸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4、培養創造型的學習能力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方法確定實際的步驟,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學習方法對路,學生的受益將和努力程度成正比。重視培養創造型學習方法和策略,訓練獨立獲取知識的技能、技巧。一位科學家曾精辟地指出:“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一些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缺乏思維能力的人。”因此,我們在物理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學法的探討。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
二、物理素質教育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物理創造教育目標:不側重于促進和儲存知識,而重在向學生提供有助于創造力開發的教育和指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從中小學教育來看,應試教育留下了許多難以根除的遺留問題,從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觀點來看,在教育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學多悟少”和“學少悟多”
在全面加強素質教育的今天,在物理素質教育中我們應該借鑒美國的教育,激發學生自覺自愿進行自我素質的提高,成為有潛在發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個性、創造力的學生。
2、“智商”與“情商”
進行素質教育,不僅要重視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視非智力因素,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求知欲望、頑強的意志和積極性等。使他們在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上達到和諧統一。
3、“減負”
今年年初,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門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改變學生負擔過重的狀況。從不同的角度看“減負”的“負”有三層含義:一是“學多悟少”的“負”,叫“負重”;二是外部壓力造成的“負”,叫“負荷”;三是被動承擔的 “負”,叫“負擔”。在培養創造力的總原則下開發智力,是減輕學生“學多悟少”的“負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EQ)教育的投入則是減輕“負荷”的有效手段。當外部壓力造成的“負”超過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負荷運行。電視里曾報道過學生殘害親生母親的事情,這是超負荷運行的結果。此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針對學習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教學規劃都是“減負”的有效措施。當實施“減負”以后,有些地方出現了學生覺得無聊,家長感到無奈,老師感覺手足無措的現象。事實上,“減負”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點,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突破點,“減負”后,還應該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生活。如科學制作,它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動手制作科技制品,培養學生手腦并用的創造能力。
4、“基礎知識”和“創造力”
【關鍵詞】物理 素質教育 探討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使學生在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發展能力。素質教育追求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激發和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啟發學生科學性地學知識,創造性地用知識,而不是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消極地存貯知識。我們認為物理學科教學是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從那么在物理學科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從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觀點來看,在教育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多悟少”和“學少悟多”
由于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寧可喜歡那些老實聽話、循規蹈矩的“高分低能”的學生,也不喜歡那些淘氣、頑皮的“低分高能”的學生。留美博士黃全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在國內學習感覺“學多悟少”,國內上課做筆記猶如聽寫,大寫小寫,大點小點,大A小a……可謂“學”得多矣!但有多少是自己的東西?恐怕多是老師的“二手貨”。在美國學習,感覺“學少悟多”,雖然從老師那里轉手來的東西不多,但是內心卻不斷地在“悟”東西,而且這些都是自己的,并不是老師“教”我的,更不是老師“交”給我的。在美國的中小學老師都十分熱衷于搞“project”(課題)。所謂“課題”實際上是指“研究課題”。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分組或單獨進行課題研究。做課題研究基本上有三個階段:一是收集資料,熟悉材料;二是寫研究報告;三是課堂演講或演示。事實上,對中小學生來說,我們不可能期望他們真的有什么新的發明和發現,重要的是,孩子在這一研究的過程中,能力得到了培養和鍛煉。因此在全面加強素質教育的今天,在物理素質教育中我們應該借鑒美國的教育,激發學生自覺自愿進行自我素質的提高,成為有潛在發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個性、創造力的學生。
二、“智商”與“情商”
我國非常推崇智力開發。如一歲學認字,兩歲學算術,三歲背唐詩……以前我們以為給孩子加質加量是一種鍛煉,是一種智力開發,并以為這種加壓加量的智力開發與孩子的智力發展成正比,實際那是錯誤的。一味地進行加壓、加重的智力開發帶來的必然是“學多悟少”的負重。創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現,科學研究證明創造力與智力并不絕對相關,也就是說,有創造力的人可能是智力高的,也可能是智力低的,即創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創造力者。因此,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除其智商(IQ)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其情商(EQ),不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不培養“熱愛”的觀點,他們也就缺少的創造性。如我國中學生屢獲國際奧林匹克知識競賽獎,沒有聽說美國的中學生得奧林匹克獎,但美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是最多的,這個強烈的反差,值得我們深思為什么我們起跑領先?而沖刺落后?我們的孩子為什么后勁不足?從這里反映出我們的教育有不足之處。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將開發智力與培養創造力混為一談。因此,進行素質教育,不僅要重視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視非智力因素,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求知欲望、頑強的意志和積極性等。使他們在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上達到和諧統一。
三、“減負”
今年年初,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門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改變學生負擔過重的狀況。從不同的角度看“減負”的“負”有三層含義:一是“學多悟少”的“負”,叫“負重”;二是外部壓力造成的“負”,叫“負荷”;三是被動承擔的“負”,叫“負擔”。在培養創造力的總原則下開發智力,是減輕學生“學多悟少”的“負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EQ)教育的投入則是減輕“負荷”的有效手段。當外部壓力造成的“負”超過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負荷運行。電視里曾報道過學生殘害親生母親的事情,這是超負荷運行的結果。此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針對學習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教學規劃都是“減負”的有效措施。當實施“減負”以后,有些地方出現了學生覺得無聊,家長感到無奈,老師感覺手足無措的現象。事實上,“減負”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點,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突破點,“減負”后,還應該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生活。如科學制作,它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動手制作科技制品,培養學生手腦并用的創造能力。
四、“基礎知識”和“創造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在這含苞待放的初春時節,在這生機勃勃的美好校園,我們歡聚一堂,隆重舉辦xx中學首屆文體藝術節。在此,我謹代表學校向全心全意關心支持鹿城中學的縣四套班子領導、教育主管部門、社會各界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為學校發展、學生成長辛勤工作、無私奉獻的全體教職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本屆藝術節籌備活動中付出艱辛勞動的老師和同學們致以親切的問候!
黨的十報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因此,學校舉辦文體藝術節就是按照十的要求,本著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目的,以人為本,為學生創造全面發展進步的平臺,切實關懷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人提供選擇的機會和發展的空間,為每一個熱愛藝術的人提供了一個觀察美、欣賞美、體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廣闊天地。
同學們,學校文體藝術節是展示會,是對我們學校文化、體育及藝術教育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示、交流和檢閱,她將全面展示我們3500余名師生的文化、體育、藝術、書畫、制作、創意、組織等方面的才能,反映xx中學一年來文體及藝術教育工作的成果,表現我們全校師生的精神面貌。這不僅是對我們學校文體及藝術教育工作的總結,也是實施創新教育、特色教育和綜合實踐教育工作成績的匯報,更主要的是通過文體藝術節可以全面體現xx中學的辦學思想和綜合實力。
在這里首先感謝縣四套班子領導!是你們的正確領導,指明了xx中學前進的方向;你們的關心和支持,鋪平了我校發展的道路,你們的鼓勵和鞭策,增強了我校戰勝困難奮勇前行的信心和勇氣。
其次感謝全體教師們和同學們!是我們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我們心心相印,我們風雨同舟。老師們的辛勤工作,奠定了學校發展的堅實基礎;同學們的勤奮學習,鑄就了xx中學明天的輝煌!
祝愿本屆學校文體藝術節成為今后進一步加強學校文體及藝術教育的新起點,成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加油站。希望我們全體學生在學校文體藝術節期間講文明、守秩序、守公德、關心集體、團結友愛,展示最好水平,爭創最佳成績。我們深信,有縣委政府、縣教體局的英明領導,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我們將乘坐十的快車,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堅定信心,乘勢而上,順勢而為,用好條件,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善走別人走過的成功之路,不走別人走過的彎路,敢走別人沒有走過的新路,不斷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奮力追,全力趕,努力超,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最后,祝愿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身體健康,事業進步,幸福快樂!
【關鍵詞】初中 體育教學 現狀及對策
一、引言
素質教育,是要求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的培養,倡導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各個方面進行綜合培養。
在這個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的地位也逐漸的提高,并且受到國家教育部門的重視。初中體育教學地位雖然得到了提高,但由于應試教育多年來的影響,使其在如今的教學中仍然有不少的問題,其中又以農村初中的體育教學面臨的問題更多。
基于此,本文對初中體育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拙見,希望能對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改革起到促進作用。
二、當前初中教學的現狀
(一) 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深遠
應試教育在我國有著長久的歷史,其對于當今的教育仍然存在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農村中的初中更加嚴重。
因為這種深遠的影響,雖然有國家明文的國家,但在這些地區的初中里,體育教學的地位仍舊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
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來提高升學率,所設立的體育課程并沒有達到相應的數量。部分學校為了迎接初三的中考,甚至以各種名義占用了學生的體育課。這種現狀眼中的影響了初中體育教學。
(二) 體育教師素質不高
初中體育教學現狀中有一個普遍的問題,即體育教師的素質不高。這種問題又在農村初中表現的更加突出。一些條件不好的初中,為了節約人力資源成本以及對體育教學的不重視,直接讓其他課程教師客串體育教師的職位。
由于體育教師素質不高,無法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體育課程,無法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其次,在這之中,體育教師本身也對體育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使得他們對課程存在敷衍的心理,從主觀上沒有認真的進行授課,也極大的影響了初中的體育教學。
(三) 設施設備不完善
這一點特別針對于農村初中,特別是偏遠的農村初中。這些學校本身的條件較差,教學的基礎設施已經欠缺,更別提完善的體育教學設施設備。
根據國家的相關要求,初中體育教學不僅僅是基本的跑步等體能訓練,還要求讓初中生掌握一定的專業化運動。這些教學內容要求一定的設施設備,比如操場、球場和各種運動器材。
但對于這些偏遠的農村初中而言,根本不具有這些條件。這些學校能有一個較為規范的操場已經少見,更別提其他相應的運動器材和設備。失去這些基礎教學設施,其直接影響體育教學課程的展開,直接導致相關的體育課程無法開展。
三、改變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現狀的策略
(一) 從教育體制上進行改革
要改變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的現狀,首先要做的仍然是對教育體制的改革,深刻落實和貫徹素質教育,特別是在中西部和農村初中。
落實和推進素質教育,才能夠從學校的角度上提高體育教學的地位,使學校重視體育課程,從而獲得學校的大力支持。只有有了學校的支持,才能夠按照國家的比例設置相應數量的體育課程,并且從師資力量、器材配備等多個方面對初中體育教學提供幫助。
(二) 加大國家和社會的財政扶持力度
針對于偏遠落后的農村初中和條件較差的初中,國家應該加大對其的財政扶持力度,至少讓這些初中能夠擁有基本的體育教學設施設備,才能夠讓體育教學順利的展開。
要讓國家完全承擔這項工作時巨大的增加國家的財政壓力,因此社會扶持也是一個好的方向。對于特別落后的農村初中,媒體應該進行報道并且呼吁社會伸出援助之手,為了孩子的教育給予適當地幫助。
社會上的各種團體和個人能夠對這些初中進行捐贈,能夠有效地改善這些學校無力完善體育教學基礎設施的現狀,為初中體育教學的開展起到促進作用。
(三) 提高體育教師的素質和意識
初中體育教學的施教者是體育教師,這些教師的素質和意識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提高體育教師的素質和意識,才能夠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要改變某些體育教師不重視體育教學、敷衍體育教學的錯誤觀念,這些體育教師將自己的工作視為娛樂,根本沒有按照新課程標準進行授課。其次,提高體育教師的素質,才能夠讓他們能對初中生進行正規的系統性的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
(四) 進行新課程改革
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代教育的目標,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也應該進行積極的新課程改革。從體育教學的方法、觀念和模式上進行改革,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
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進行改革,才能夠達到國家對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的要求和標準,才能夠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的來說,要改變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的現狀,就必須從教育體制上提高體育教學的地位,并且得到學校的大力配合。在此基礎上配備完善的體育教學基礎設施來支撐體育教學的開展。
其次才是提高體育教師的素質和意識,從施教者的角度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最后是進行新課程的改革,從教學觀念、方法和模式上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初中體育教學在目前存在大量的問題,其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嚴重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根據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的現狀,本文已經提出了適當的建議,希望能夠改變這些現狀。但個人的認識畢竟有限,要真正的改變這些問題,就必須結合廣大初中體育教師和相關教育專家的意見。通過實際工作不斷總結和交流,提出更多可行的方案,為初中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東區通用能力發展教學部體育組北京100018)
摘要:在教育改革推行素質教育的大潮下,體育課中推行素質教育也是勢在必行。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在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推行素質教育也成為當下教育工作者探究的話題。筆者根據自己多年教學經驗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我將從通過利用體育課的理論教學,在公共體育課中改革準備活動,加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體概念;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個性發展等四個方面在公共體育課教學中推行素質教育。
關鍵詞:公共體育;高校;素質教育;推行
一、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體育可以增強大學生的體質
體育教學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協調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也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健康發展,增強身體的自我免疫能力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為學生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體育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發展
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克服物體條件和自然條件的困難時,要承受一定心理壓力,這樣就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了學生穩定的情緒和果斷處事的能力。在體育鍛煉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頑強斗志、團結合作精神和積極進取精神。適當的體育鍛煉在促進神經系統發育的同時,還能夠改善大腦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思想品質的發展。
二、在體育課教學中全面推行素質教育
(一)讓素質教育通過理論教學,滲透到體育之中
任何一門課程都有理論學習,雖然體育以活動實踐為主,但是體育課的理論教學也必不可少。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真實情況,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既不能舍掉大綱規定的內容,又要有針對性地選澤專題進行講授學習。第一,可以喚醒學生的愛國情懷,通過奧運冠軍的成長、成功之路,以及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出現的典型事例激發學生內心頑強拼搏精神、以及熱愛祖國的精神和團結合作,拼搏競爭精神。第二,在理論教學中分析體育生理、心理,讓學生理性的認識體育運動中的各種滋味,讓學生明白只有親身體會到體育運動中的“苦”,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體驗到運動所帶給我們的“甜”,強調在體育運動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戰勝困難的能力和頑強拼搏的意志,更能提供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從中明白經過自己的勤奮鍛煉,掌握其中的運動方法與奧妙,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并以結交體育這個朋友而終身受益。
(二)巧妙設計體育課中的準備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性
體育教學中的教學內容之一就是課前準備活動,它既是一堂體育課新的開始,又是上好一節體育課的關鍵所在。教學伊始的準備活動,不僅起到充分熱身,避免受傷的作用;還能為學生適應課程內容作好身體、心理的準備,讓學生迅速投入到體育課教學中。為了使教學活動統一,動作規范、到位,可以選擇由體育教師或體育委員帶做,但天長日久學生會對單一形式乏味,對體育課失去興趣。為此,在教師帶領3次以后將準備活動全部交給學生來做,具體是這樣,全班人數按照小組分配,老師提前進行全班公示基本要求,各組長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自己的想法帶領全組做準備活動,教師進行點評總結,在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效果不同反想。這樣,既讓準備活動變得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又摒棄常規熱身形式,給了學生展示個人的機會,同時,也為培養了學生敢于競爭、創新的意識,為他們走向社會提供保障。
(三)結合體育教學的特性,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
高校體育教學不同于初高中的上課形式,學生一般來自同年級不同院、系、不同專業,教師如何組織好新集體中的學生,通過體育課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合作意識。由于體育課程的特殊性,體育課戶外活動較多,教師可以根據情況在新學期開始,明確課堂紀律,提出課堂要求,組織學生自我介紹,相互了解、溝通交流,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團結互助的良好學習氛圍。老師要充分利用體育課的內容豐富,運動項目繁多,這些特點來有計劃、有目的靈活地對教學活動進行安排,多組織學生們進行集體活動,例如 在健美操復習動作的時候可以以組為單位創編隊形,再進行表演,每位同學在集團活動中提升責任心和集體榮譽。這樣一來,學生在完成教學活動的同時,也可以拉近學生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們的團隊協作意識,讓學生們明白一個團結合作的集體的重要性。另外,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教學相長的原則,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都可以平等交流,互相切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老師也要對學生的情況作出如實的評價,及時發現進步學生,及時給予公正的評價。
通過實踐證明,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所有上課班級都能形成一種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懂得只有在好的協作氛圍中,才能創造出更好的學習效果。
(四)注重大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1 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
數學這門課程,知識具有抽象性,很多地方的確是枯燥無味,所以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經常出現一些情況,比如:無興趣、厭學等。這樣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下降。所以我在數學教學中,精心策劃,認真備課,善于誘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知識觀念,并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利用多變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利用名人的故事去激勵學生,正確地對待學生數學的態度。興趣對于學習數學來講,它是第一導師,同樣也是工作學習中的基礎條件。對于任何一件工作如果沒有了興趣,更別談要有所為了。所以,要學生學好數學,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引導學生活學活用,把數學知識實際應用
數學應用的內容十分廣泛,主要有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以及在其他學科中的基礎性作用。既然數學知識的運用如此廣泛,所以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之中,善于運用數學知識于實踐之中,所以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之中,善于運用數學知識于實踐之中,這將更加有益于學生素質的提高。例如,我們讓學生去量一下學校的旗桿的高度,啟發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自己動手去量一下,這樣使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對相似形的認識。再如,讓學生去測得一個池塘任意相對兩點的距離,讓學生利用幾何知識在池塘旁邊再找一點,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去測得,這樣就使得學生越來越感覺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以及實用性,將會使他們更加喜歡數學這門課程,通過教學實踐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數學科的素質。
3 培養邏輯推理素質能力,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解決問題,尤其是解決一些數據以及推進性的重要問題。在數學教學中強化邏輯推理能力,也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解決一些問題,并不是簡單地從表面去認識,而要深入其內容進行合理的推理、分析,才可能成功,這就要求我們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我們作為教學工作者,也正是培養學生這種能力的導師,所以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教學過程中的啟發式、發現式教學等方法也是培養學生這一能力的手段。學生能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也恰是數學素質能力的有力體現,問題解決中的猜想、綜合、分析、歸納、類比的過程最終要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加以驗證。
4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