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統舞蹈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民間舞蹈是勞動人民長期在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在舞蹈教學中,不僅要傳授舞蹈技能,還要讓學生了解民族的傳統文化。民間舞蹈是傳統文化表現的形式之一,民間舞蹈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民間舞蹈從內容到形式體現著特殊的文化現象。同時民間文化是特定時間內的生活反映,體現了文化再造。在舞蹈教學中,將傳統文化滲透進去,有利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讓學生體會舞蹈的內涵。
二、舞蹈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一)將不同的民間舞蹈形式,運用到舞蹈教學中
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有著自身的特色,蘊含著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不同的民族舞蹈傳達的內涵、舞蹈風格都不相同。在舞蹈教學中將不同的舞蹈元素運用到其中,可以加深學生對舞蹈文化的理解。例如藏族舞蹈是農牧文化和宗教文化之下的產物,深受封建文化的影響。舞姿重心靠前,呈現出身體向前傾的樸實之態。無論是踢踏悠還是搖跳翻甩,都呈現出沉穩有力、柔韌多變的風格。藏族舞是連綿不斷的顫動或者屈膝,在步伐上呈現出重心的轉移。因此在舞蹈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住藏族舞蹈的特點和基本要領,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訓練,尋找舞蹈中的內涵美。在將民間舞蹈滲透進舞蹈教學中時,要把握舞蹈形式的核心。而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握民族舞蹈的內涵,將民族舞蹈所蘊含的文化滲透進其中,讓學生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例如東北秧歌,是在東北土壤上發展起來的,體現的是東北人的直率、樂觀,因此東北秧歌體現的是活潑、有趣。傳達的是一種娛樂和歡快的信息。不同的民族舞蹈所蘊含的文化是特定歷史背景和土壤文化的產物,在表現形式上都打上了民族地域烙印。
(二)營造傳統文化氛圍,將舞蹈文化運用其中
在舞蹈教學中,失去了民間傳承環境,同時教學時間上的限制,民族舞蹈教學的深刻內涵不能盡快傳達給學生,因此在一些外部因素的限制下,讓學生體會舞蹈的文化有些困難。在實際的舞蹈教學中,我們不可能將各族文化和環境移植于教學當中,因此就必須在教學中營造一種文化氛圍,來傳達傳統文化。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營造氛圍這也是我們在教學中要探究的問題。在既定的舞蹈課程中,營造具有民族文化的課堂氛圍。
(三)融入民間舞蹈養料,加深學生理解程度
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講授示范,學生聽看。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固定了學生的思維模式。將傳統文化滲透在舞蹈教學中,首先可以改變教學方式。一是在高校的舞蹈課堂上,讓學生將自己理解的民族舞蹈展示出來,之后教師對學生的舞蹈進行點評,然后再講述舞蹈的要領,這樣能夠與學生形成互動,在實踐中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民族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中發展起來的,因此可以采用民間還原法來進行授課。根據課程的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本土文化的訓練,讓學生在舞蹈的發源地感受舞蹈的生命力。深入舞蹈發源地,吸收民族舞蹈的養料,讓學生在民族舞蹈中了解傳統文化,尋找繼承和發展民族舞蹈的路徑。
(四)將民族舞蹈動作融入教學中
傳統文化的滲透除了在舞蹈形式、舞蹈氛圍中體現之外,還可以通過舞蹈動作來滲透傳統文化。舞蹈主要就是通過肢體動作來表達的,因此將舞蹈動作融入到舞蹈教學中,也是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方法。比如我們常用的抖肩、甩胯以及新疆的肚皮舞,這些動作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其中蘊含著什么樣的民族文化,這些思考都可以加深學生對舞蹈的進一步理解。同時教師要仔細研究課本和舞蹈,給予相對確切的解釋。通過這樣的分析讓學生把握舞蹈文化內涵。
三、小結
舞蹈的學習是長時間的學習和訓練,舞蹈的學了展現形體美之外,重要的是將文化傳承下去,將舞蹈精神延續下去。學生在學習舞蹈的時候,會刻意地注重舞蹈動作的訓練,忽視了舞蹈文化的內涵。這樣的教學只有形式,也不會長久下去。因此在舞蹈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傳授舞蹈技巧之外,還要將舞蹈內涵貫穿其中,讓每個舞者可以體會舞蹈的靈動和優美,領悟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切身感受舞蹈文化的靈魂。
作者:朱露露 單位:宿遷學院
參考文獻:
Abstract Dance,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how to penetrat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of dance, and it is the key to inherit and inheritance. In the 21st century shows a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dance with the dance increasingly by holding,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he dance teacher, in dance teaching, in addition to guiding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movements and morphology,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penetr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to enable students to in dance performance to better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eaching, the focus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mbodied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enetration, th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dance costumes and other aspects the detailed description and summary, hope can help peopl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danc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同樣是來源于生活,并從產生之日起就具有鮮明的時間性和時代感。正因為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因而其舞蹈文化的境界可謂登峰造極。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國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仍保持著原汁原味,且韻味十足。當前,民間舞蹈的教育已經從原始的人民群眾的直接傳承升級為從幼兒到高校的舞蹈教育,近年來民族民間舞蹈的即興課程研究更成為重頭戲,筆者將從如何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舞蹈教學中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 傳統文化在教學內容中的體現
中國的民族民間舞種類多、風格各異,這種文化的結合體是民族文化典型心態和樣式的突出體現。不但保留了傳統文化,且各具舞蹈語匯系統特點。在具體到舞蹈教學內容中,教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將這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族心態和樣式滲透到教學內容中去,重點將風土人情、舞蹈風格韻律、民族心態的動態語匯等按照匹配的教學元素進行分解再講解,在文化知識講解中深化學生對不同民族舞蹈精神和文化內涵的理解,在肢體訓練中鞏固它們對不同民族舞蹈動勢原理和風格特征的掌握,最終使其通過身體語言的方式來展現民間舞蹈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造,最終實達到舞蹈形神兼備的至高追求。
中國舞蹈教學者的任務不只是教授學生形體動態,更肩負著中國傳統文化傳授的責任和歷史使命。因此,在民族民間舞的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安排大致分為如下幾個部分:首先講述各民族民間舞蹈素材的形成和由來。其次講述民間的風土人情和民族心態,讓學生在充分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用身體去表述。舉例說明:
1.1 藏族舞
因受農牧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共同影響,在政教合一和喇嘛教努力迎合人們精神生活需求的封建農奴制歷史背景下,呈現出舞姿重心靠前,身體微前送或90度前傾的樸實之態,無論踢踏悠,還是擺跳翻甩,均穩沉有力、柔韌多變的風格特點,但萬變中的不變是:膝部上多為連續不斷的或小而快、有彈性的顫動,或連綿不斷柔韌的屈伸,連綿不斷的顫動或屈伸,不斷的顫動和伸屈動作使舞者在步伐上出現重心移動和上肢運動,最為典型的帶動性動作有”踢踏“和”弦子“、”鍋莊“等。此外,藏族地區的地域遼闊也注定了藏族舞蹈的風格迥異,但都,在教授中,教師必須準確把握不同顫動和屈伸的核心點,再展開有針對性的訓練,當然亦不能忽視對學生律動中所表現出的精神氣質和審美情趣的把握。
1.2 東北秧歌舞
其基本體態特征為上身前傾、微微含胸、膝部微屈、重心在前,很多剛接觸東北秧歌的舞蹈學生對其表現體態淵源不夠了解,在課堂中一味的簡單模仿,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在體態表現中使東北秧歌失去其原有的內在韻味。因此,作為舞蹈教師,在東北秧歌的基本體態教授前,為更好地啟發學生的表演,很有必要為學生講述其體態形成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影響因素:一是東北人民審美情趣的形成。東北地域開闊寬廣、居住人群多為體力勞動者,在自然熏陶和勞動生活的陶冶下,形成了東北人民性格的代名詞:樸實、堅韌、直率、樂觀,其審美情趣也更偏重于氛圍濃郁、線條粗獷。二是東北人民的圖騰崇拜和宗教信仰的影響。逢年過節和廟會時,東北人民都會通過敲鑼打鼓和舞動秧歌的方式來求神保佑故土新居,因高蹺最受歡迎,因而,高蹺舞動也就成了東北民族的特有風格。回歸沒有腳踩高蹺的真實課堂,當學生了解了其背后的體態原由后,在跳東北秧歌的舞蹈動作中也能很快抓到要領,將其特有的內韻風格更好的體現出來。同樣,在教習東北秧歌的基本動律(上下、前后、化圓動律)所呈現出前踢、后踢步等步伐特征時,也要將高蹺文化滲透進去,讓學生想象腳踩高蹺的“急出、慢落、穩移重心”之感,進而表現出東北秧歌特有的那種“艮勁兒”和點線強化韻味。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總結,在基本動律的教習中,當滲透了民間高蹺文化知識后,學生的動作才更準確、生動,方能更好地體現東北秧歌特有的“穩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體風格。
總之,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內容安排中,教師的教學任務主要可以概括為:幫助學生掌握不同民間舞蹈的動作、舞蹈風韻和風格特征;加深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創造”形神合一“的美感;為學生講解并分析不同舞蹈所蘊含的民族傳統和繼承現狀。如漢族舞蹈中的秧歌舞,一定要從有歷史記載的漢代(當時叫高蹺)講起,盛行發展為清代(改叫秧歌),此后不同地區形成不同風格的本地秧歌。
2 傳統文化在教學方法上的滲透
中國古代著名學者朱熹在就曾說過”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足見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在舞蹈課堂講教習中,筆者經常鼓勵學生深入到人民群眾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可主要概況為如下幾種:
2.1 氛圍烘托法
即根據課程內容設定課堂情境,烘托特有的民間氣氛。舉例來說,在筆者教授藏舞課程時,開始先喊了一聲“拉索”,當舞蹈快速利索的結尾時喊“呀”;而在教授東北秧歌的課程中,我又會著重加入“嘿嘿”聲,這些聲音的加入一方面具有提神效果,另一方面也是情感的獨特表達方式,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不同民間舞所生成的不同環境和文化的理解及記憶。
2.2 生活體現法
在當前我國的舞蹈課堂教學中,“一言堂”的口傳身授的方法最為常用。這種方法極易禁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其對教師有嚴重的依賴性。因此,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到人民群眾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實踐中去,因為只有那里才是民族民間舞的最初文化原型。以筆者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成果,我倡議其他舞蹈教師也應盡可能多地根據所教的民族舞的類型帶著學生到相應的民族去進行本土體驗和考察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聽覺、視覺、觸覺、感覺和嗅覺),在深入了解其歷史背景、真切體驗民族生活,加深學生的文化理解程度和舞蹈認知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在鄉土氣息中海量的吸收民間文化養料。尋根之旅也是中國民族民間舞不斷創新和時展的必然。當然,要真正實現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機會去民間實地考察、親身體驗,除了有教師和學生的努力外,還需要時間的等待。
2.3 靜觀欣賞法
對舞蹈教學活動中,單純依靠語言的闡述是很難全面深入地闡述舞蹈的風格、舞蹈的韻律、情感等,其中很多要義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充分使用教學輔助器材,如投影儀、電視等現代設備。舉例來說,我在教習藏舞時,就采用了投影儀為學生放映了藏族風光,包括神圣的唐古拉山脈、穿著藏族服飾載歌載舞的藏民等,這樣能幫助學生在靜態的欣賞中營造身臨其境的真實感,進而營造對這一舞種的深度理解和認同度,進而激發其對舞蹈動作學習的積極性。
2.4 主動創造法
這是被動模仿的升級,只有主動創造才能發現更多的美。例如在教學活動中,我讓學生自行組合音樂、自己編配舞蹈動作,最后再進行教師指導、加工和修改。這樣既能去除學生死板模仿的短板,我們又能發現,其實學生往往能創造出很多優秀的舞蹈動作,是我們所沒教過也沒想到的,最主要的是,學生普遍喜歡這種具有一定開放性和自由度的全新教學方法。
3 傳統文化在舞蹈服飾方面的體現
服飾與舞蹈表面看是一種綠葉配紅花的裝飾,實則對舞蹈的風格有著極大的制約影響,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服飾更是不同地域文化及品位的一種體現。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舞蹈對應著其特有的服飾風格,舉例來說,傣族穿筒裙,藏族穿長袖袍,維族穿小上衣和大擺裙。為便于學生更好地記憶和感受不同民族舞蹈的韻律和地方文化,我讓學生在課堂上試穿藏袍,學生表示這樣能更真實地感受到雙臂的松弛下垂、袖子對指尖的影響,甚至有學生細致地描述了腳撩袍子時的”似繃非繃“的感覺,這樣更有助于學生掌握舞蹈動作規格。
通過實踐教學經驗我發現,如教師能在舞蹈教學中加入服飾風格的訓練,不但能充實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自然地將民族特有的風情文化和審美心理滲透到教學中,在提升學生了解所學舞蹈文化的同時,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性。
關鍵詞:生物教學;傳統教室;未來教室
未來教室是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開放教室。目前一些小學已經在未來教室建設上進行了一定的嘗試,是未來小學教育發展的趨勢。在未來教室即將應用的情況下,生物教學必須實現從傳統教室到未來教室的轉變,這就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及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教師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在能夠熟練運用各種計算機工具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未來教室為計算機教學服務。
一、基于計算機和互聯網,提高教師的生物教學能力
1.增加師生互動
在傳統教室中,師生互動基本上依靠的是語言交流,而未來教室為師生互動提供了很多選擇手段,如利用互聯網、模擬實驗工具等。學習進化人類的起源和進化,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從互聯網上收集有關人類起源或進化的資料,并繪制人類進化階梯圖,然后將其在課堂上采用PPT、FIASH動畫的形式進行展示,使學生對人類起源與進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而熟練掌握相關知識。
2.增強教師的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
在互動過程中,教師應熟練運用計算機手段,如課堂上的FLASH快速制作技術,熟練地使用WORD、EXCEL軟件中的各種制圖與圖表功能等。當然,在未來教室當中可供使用的技術不止這些,未來可能有很多技術應用其中,如虛擬模擬技術、全息投影技術等,這些技術目前已經在一些科研、電影制作當中得到運用,相信很快就能用于未來教室中。如果生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熟練地運用這些技術,無疑就不能發揮未來教室在生物教學上的優勢。因此,學校在未來教室投入使用之前,必須對所有使用未來教室的教師進行系統培訓,使教師熟練掌握未來教室中各種計算機技術的使用方法,使之能夠熟練地應用于生物教學中,為從傳統教室到未來教室的轉變做準備。
二、創新教學方法,適應未來教室的要求
1.探索應用主題探究式教學
未來教室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學校學習資料數據庫等隨時查閱與教學有關的內容。基于這種便利性,教師可以嘗試應用主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即教師先提出一個主題,讓學生自己通過未來教室中的各種手段與教學資源查閱相關資料,讓學生自己學習和探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輔助和引導作用。如“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這節課,讓學生明白光合作用的過程,這是教學的基本目的。傳統教室教學比較抽象,學生對此很難理解;未來教室則能夠讓這些知識動起來,教師可以將光合作用以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分步驟進行分析講解,還可以將葉片內的有機物耗盡遮光照射,在黑暗處進行,上下兩面要同時遮蓋,遮光和不遮光處形成對比,將這一過程用攝像機拍攝起來,在課堂上播放,學生才能明白光合作用當中“光”是最重要的條件。這種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相關的生物學知識,是傳統教室教學所不能具備的。教師要明確這種教學模式的基本程序,即確立主題任務、明確研究方向、利用未來教室組織探究活動、發動學生收集資料、學生提出問題解決方法或答案、交流與展示等。整個探究教學過程,能夠由智能錄播系統全程攝錄存儲起來,學生的探究成果將保存在他們的電子檔案中,作為教學評價的基本依據。
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未來教室的應用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第一,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動手機會。在未來教室中,如果可能應用到虛擬模擬技術,學生可以運用這種技術進行解剖實驗,因為完全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學生可以反復地實驗,整個實驗能夠被記錄下來,學生在實驗中存在哪些問題都能觀看視頻加以解決;第二,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并學會質疑。知識的進步與發展是從質疑開始的。生物學知識基本是正確的,當然是從現在的科學知識的角度看,如果更換新的角度,這些知識的真實性也有值得懷疑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針對課本知識進行質疑,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在未來課堂上收集相關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總之,未來教室的應用必須實現從傳統教室到未來教室的轉變,這種轉變主要體現在思想、能力、方法等多個方面,只有實現了這種轉變,才能更好地利用未來教室為生物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職院校;舞蹈教育;創新
一、中職院校舞蹈教育的現狀
1.生源差異性較大
生源差異性大是中職院校的普遍現象。中職學生的素質存在較大的差異。部分學生曾經接觸過舞蹈,小學時上過舞蹈班,他們很早就學過相關的舞蹈知識,能夠很快地適應教學,跟上教學進度,并且動作更有節律性。但是,有基礎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很多學生在入學前從未接受過舞蹈訓練,對舞蹈一無所知,他們在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能力、基本體態、技能技巧等方面都存在問題。這些差異在舞蹈教育中都是不能忽視的,學生不同的基礎和發展潛力加大了教學難度。教師在統一的教學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學生的每個動作,找出不符合標準的地方,耐心細致地進行引導,甚至可以實行分組教學,把基礎相近的學生分到一起。這樣既能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基礎差的學生不會因為與基礎好的學生差距大而失望,使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2.學習積極性較差
目前,中職學生在學習積極性上稍顯不足。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有一定的舞蹈基礎,所以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心中沒有明確的目標,不愿意付出努力,討厭艱苦的訓練。這種懈怠的心理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面對一些重要的知識和動作,他們同樣表現得不以為然,積極性的嚴重不足使得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沒有目標,每天處于懶散的狀態,既不想學習理論知識,也不想刻苦訓練,舞蹈教育的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
3.排斥傳統舞蹈
中職學生排斥傳統舞蹈的現象較為常見,學生更欣賞街舞、霹靂舞等較為新奇的舞蹈,對民族舞、芭蕾舞等傳統舞蹈缺乏興趣。出現這種情況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街舞等較為新穎的舞蹈形式在動作、節奏等方面都符合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這也是街舞在年輕人當中很受歡迎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傳統舞蹈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問題,學生對傳統舞蹈沒有足夠的興趣,不會欣賞傳統舞蹈的美,也不愿意欣賞傳統舞蹈,進而不愿意學習傳統舞蹈,使得傳統舞蹈的教學處于較為尷尬的境地。
4.教學模式傳統、單一
目前,中職學校的舞蹈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習慣于采取講授的形式,強調口傳身授和模仿。中職院校的舞蹈教學應該采用多樣的教學模式,在多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興趣會得到激發,學生的自主性也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二、中職舞蹈進行創新教育的路徑
1.創新舞蹈課程教學
在舞蹈課程的設置中,應該注意安排更多的具有實踐性的實操課程,適當減少單純的理論講授,讓學生有更多的實際訓練的機會和時間。在教學媒體上,教師要學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要積極主動地將多媒體教學引入舞蹈課堂,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影視等功能。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意識不同于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定式思維,它是我們進行創新的必要準備,擁有創新意識,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和已有的實踐經驗,對舞蹈動作等內容進行創新的學生才是合格的學生。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創新才能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推動舞蹈文化的發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做到這樣幾個方面。首先,要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經驗,學生擁有了創新的基礎才能進行真正的創新。其次,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創新的重要作用,把創新作為自己的需要。最后,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中職教育培養的學生主要是技術應用型人才,他們都要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市場需求,根據社會對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
4.開展和諧的課堂教學
舞蹈教學要適應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很多中職學生比較靦腆,信心不足,在教師給學生提供表演機會的時候,學生由于不夠自信,往往選擇放棄。所以,教師要努力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平等、和諧的氛圍,使學生能夠放松下來,克服緊張情緒,大膽地在舞臺上展示自己。
三、小結
舞蹈教育對中職學生而言,既是一種素質教育,又是一種審美教育,學生在課堂教學和實際訓練中,掌握舞蹈課程的理論知識,形成專業技能,并擁有一定的舞蹈審美能力。只要我們采取恰當的措施,對中職舞蹈進行創新教育,一定能夠提升中職舞蹈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民族舞蹈文化;民間舞蹈教學;傳承;探究
民族舞蹈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民族特點,是我國各民族文化傳承的主要渠道。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拓展,新文化和西方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造成了嚴重沖擊,改變了人們的審美傾向,導致民族舞蹈文化一度陷入邊緣化的境地甚至瀕臨消亡,促使國家、各級政府和民間團體紛紛采取措施來保護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民間舞蹈教學,實現民族舞蹈教學與傳承民族舞蹈文化的完美結合。本文系統分析了當前我國民間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充分結合我國民族舞蹈文化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法,以期能傳承我國的民族舞蹈文化,并將其發揚光大。
一、我國民族舞蹈概述及其特點
(一)我國民族舞蹈的概述
舞蹈是人類在漫長發展歷史過程中最早出現的一門藝術,它來源于人們最自然的生活。在人類語言產生之前,人們就通過相應的動作來傳遞消息,進行交流。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逐漸發展成為一門通過不同的動作姿態來表達不同思想感情的形體藝術。我國地域遼闊,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在自然環境、、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影響下,形成了充分反映本民族風格的舞蹈,造就了我國燦爛的文化。
(二)我國民族舞蹈的特點
我國有56個民族,這些民族都有自身的語言、文化,在長期的發展中產生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這些民族舞蹈在其形成過程中,由于生活環境、歷史條件等方面都不同,各自成為一個系統,具有不同的內容、風格等。因此,要想通過舞蹈教學全面掌握這些舞蹈的內涵和思想感情,必須全面分析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生產和生活方式,而且還要以此為基礎,理解不同民族舞蹈的風格,掌握風格性,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舞臺上展現出更多具有民族文化傳統的舞蹈作品。我國的民族舞蹈常常是將歌、舞、樂三者完美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傳承方式。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表現出本民族的特點和思想感情。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舞蹈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提煉、完善,使民族舞蹈更具有生命力。同時,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逐漸融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民族舞蹈兼收并蓄,產生了新的舞蹈形式,形成了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
二、現階段民間舞蹈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雖然通過鼓勵民間舞蹈教學來傳承民族舞蹈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但民間舞蹈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依然堅持傳統的教學觀念當前,部分教師依然堅持傳統應試教育的觀念,過分注重對舞蹈動作的練習,片面地認為只要學好舞蹈動作,就能掌握民族舞蹈文化。在民間舞蹈教學中,教師過分注重對舞蹈動作的分解、練習,注重動作之間的流暢性,忽視對背后知識的講解,如文化等。即便在課下或空余時間,也讓學生對動作進行反復練習,評價一個學生舞蹈掌握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舞蹈動作是否到位、是否流暢、是否與教材一致,使原本十分有趣的舞蹈學習變得枯燥乏味。長此以往,不僅會使民間舞蹈學習變得與普通課堂學習毫無二致,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一刀切,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點
當前,部分教師在進行民間舞蹈教學時“一刀切”,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點,未能根據不同年級的情況進行調整。民間舞蹈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課,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特點,對其理解也會有所不同。同時,與語文、數學等課程相比,我國的民間舞蹈教學起步晚,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再加之教材市場魚龍混雜,缺乏權威性,很難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
(三)教師的專業水平有待提高
雖然國家在現階段采取了多種措施,增加了相應投入,培養了一批民間舞蹈教師,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但是與快速發展的舞蹈教學相比依然不足,同時,這些教師的專業水平有待提高。老教師的知識往往比較陳舊,過分依靠傳統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基礎。新進教師由于缺乏足夠的經驗,對學生的情況不夠了解,師生之間缺乏溝通,而且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會占據大量的時間,不利于開展民間舞蹈的正常教學。
(四)忽視創新教學方法
現階段,民間舞蹈教師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忽視了創新。教師對學生進行舞蹈動作的示范,然后將它們進行分解,逐一教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反復練習。學生完全模仿教師的動作,即便掌握了動作要領,也未能理解背后蘊涵的文化,忽視了自身的主動性。
三、在民間舞蹈教學中傳承民族舞蹈文化的策略
為了更好地進行民間舞蹈教學,傳承我國優秀的民族舞蹈文化,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
為了更好地傳承民族舞蹈文化,我們在民間舞蹈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在教學實踐中更加注重對舞蹈背后所蘊含文化的講解,使學生能夠感同身受,理解舞蹈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素質教育全面推廣,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舞蹈教師在教學時,既要注重讓學生對舞蹈動作進行認真練習,更要注重講解舞蹈背后的文化精髓,即舞蹈屬于哪個民族、該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傳統文化、舞蹈意義等,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其含義。
(二)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性格特點,我們要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就要求舞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客觀基礎和學習特點,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同時,也要針對不同的年級階段來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只需要讓他們掌握民間舞蹈的發展情況、保持基本隊形等基礎知識;對于中間年級的學生,要注意對他們進行初級舞蹈動作的練習,增加其柔韌性和靈活性,培養他們的整體協作能力,初步掌握文化知識;對于那些高年級的學生,要讓學生懂得民族舞蹈文化與民間舞蹈教學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實現文化傳承。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尤其是當今信息化、科技化趨勢更加明顯,舞蹈教學要充分結合多媒體技術,使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通過多媒體加強練習,了解民族舞蹈文化,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定期邀請專家技術學者對教學進行指導,引進新型教師,為民間舞蹈教學注入新鮮血液。
四、結語
總之,現階段民族舞蹈教學存在著堅持傳統教學觀念、一刀切、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師的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忽視創新教學方法等諸多問題,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引進新型教師,促進民間舞蹈教學的健康發展,進而傳承民族舞蹈文化。
作者:廖紫薇 單位:九江職業大學
參考文獻:
[1]羅志江.分析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的教學[J].讀與寫(上下旬),2014,(19):10.
關鍵詞:舞蹈教學;合作關系;整合
舞蹈教學作為教學來說是一個新的教學的研究課題,舞蹈專業作為一個專業,客觀的說,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的,一方面,舞蹈是一門藝術類的學科,舞蹈的教學必須要遵循藝術的規律,要充分的挖掘學習者的藝術天分,發揮自身的藝術天賦,才能有效的做好藝術的教學;另一方面,舞蹈教學,作為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科學的教學規律,需要有教學方式和方法,在教學中,要遵循科學的教學方法,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來完成舞蹈的教學,但是又不能太死板,扼殺了教學的規律和藝術的規律就不是有效的舞蹈的教學。在舞蹈教學中研究合作,是一門新興的課題,也是一個新的教學研究的方向和方法,舞蹈教學中的合作有利于師生之間發揮自己的最佳的水平,挖掘藝術的舞蹈規律,做好舞蹈教學。
一、舞蹈教學中合作的基礎
舞蹈教學的合作來源于舞蹈教學的課程改革,傳統的舞蹈教學更偏重于舞蹈訓練,因此這些具有藝術天賦的舞蹈學生在學習舞蹈專業的時候,更多的在于舞蹈的訓練和舞蹈的勤練,但是這樣的舞蹈教學模式是不利于舞蹈藝術天分的挖掘的,培養出來的學生可能是一個很好的舞蹈表演者,但是并不是一個優秀的舞蹈藝術家,不能用舞蹈來賦予生命和靈魂。因此,長期以來,舞蹈教學模式被學界給予廣泛的研究,究竟什么樣的方式能夠既用舞蹈科學的教學觀念來完成教學,用標準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設置來完成教學,又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磨滅學生的藝術天分。因而在舞蹈教學中就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索”的舞蹈教學模式。合作成為了舞蹈教學的中心和靈魂。其實在舞蹈教學中,合作是必然的發展模式,也是有相應的理論支撐的。首先,舞蹈教學本身就是藝術的教學,舞蹈的合作教學是一種教學過程中的需要的滿足模式,學生在被教育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需要被認可的,因此充分在進行舞蹈教育的時候,在詮釋舞蹈精華的時候,在舞蹈的編排的時候,聽取學生的意見,從而有利于學生的舞蹈的理解和學習,便于舞蹈的教學的創新。其次,舞蹈教學本身從舞蹈專業的開設以來就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舞蹈教學需要在新的時代全面的教學發展。再次,舞蹈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時候,需要多方的了解學習的目標和學習的方向,才能學習的更好。
二、舞蹈教學中的合作關系的體現
1)舞蹈教學的合作是一個新興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的合作關系也是一種新型的合作體現。傳統的舞蹈教學,只是在于教師的教授,而教師的教授多數都是根據自己的教學模式來進行,往往忽略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力,實際上,舞蹈教學中必須要十分的重視和調動學生的積極學習的主動性。學生主動的學習就是合作的一個過程。所以對于舞蹈教師來說,如何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達到合作學習的理想效果,轉變舞蹈教學的觀念,有效的和學生進行溝通和合作就是舞蹈教學合作的重點,也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的重點。因此,實際上,傳統舞蹈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按照“以教師為中心”的指導思想的建立已經不能夠在適應新型的師生之間的舞蹈教學了,舞蹈教學中的合作關系的體現,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配合,更需要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從而有效的把舞蹈教學提到新的高度。所以,在舞蹈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教師與學生的合作的關系,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學感到學習就是一個輕松、自由的愉快的過程,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的平臺來幫助學生學習舞蹈,從而實現有效的舞蹈授課模式,使學生和教師的合作實現互動雙邊和合作關系,從而有效的幫助舞蹈教學的教學方式提高和創新。
2)舞蹈教學的合作還體現在信息化的建設和舞蹈教學的整合,多運用新技術的教學資源方式,幫助舞蹈教學的內容豐富。新時代的舞蹈教學的合作關系體現,在新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之下,信息化資源的利用和舞蹈教學的整合也是很重要的。眾所周知,舞蹈教學在新時代的教學,需要相應的新媒體平臺的資源來支撐,尤其的舞蹈的編排,再也不是傳統的舞蹈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充分的運用已有的舞蹈案例來進行充分的教學,在新媒體平臺上有太多的舞蹈視頻資源,這些成熟的舞蹈資源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有效的舞蹈的學習中進行互動,從而整合各項舞蹈資源,幫助學生舞蹈創新能力的增強。高校的舞蹈教學最重要的除了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以外,還需要教會學生具有相應的創新能力,尤其是在舞蹈編導過程中賦予藝術的創新能力,而現在新媒體上面的舞蹈資源不管是音頻和視頻都是十分豐富的,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有效的整合這些資源用在教學上面,讓學生感受經典舞蹈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有效的提高,從而有效的幫助學生在舞蹈學習中增加靈感,建立有效的教師、學生、舞蹈資源的整合關系,從而有利于舞蹈的教學。綜上,舞蹈教學中的師生之間的合作關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新型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需要師生之間共建和共享,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探索和磨合的方式來有效的完成,師生之間的合作是舞蹈教學的創新教學方式的體現,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改革模式,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作者:楊磊 單位:山西戲劇職業學院舞蹈系
參考文獻:
[1]常國華,淺談舞蹈基礎理論和舞蹈技能在舞蹈教學中的辨證關系,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年12月
[2]王爽.舞蹈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西南大學,2013年3月
[3]金寧.淺談舞蹈教學中的情感作用,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6月
【關鍵詞】高校;民間舞蹈教學;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新要求,而且創新能力對于大學生成長尤為重要,有利于為學生將來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一、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價值
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助于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在高校民間舞蹈的傳統教學中,過于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和舞蹈技能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沒有突出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特征,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和教育,從而導致高校民間舞蹈教學出現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不高的問題。民間舞蹈教學中包含豐富多樣的理論知識和舞蹈技能,通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也能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和舞蹈技能的正確理解,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學習主體,提升高校民間舞蹈教學工作質量,進而達到高校民間舞蹈教學與時俱進的發展目標。第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新時期背景下,現代社會所需的人才是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高校民間舞蹈教學要想培養出時代所需的高素質人才,需要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工作的重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有感性的認識和理性的支撐,還要具有前進發展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進而達到全面發展的目標,這對提升高校民間舞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質量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高校民間舞蹈教學更為注重學生舞蹈技能、文化素養的培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傳統的舞蹈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快速地了解基礎知識和基本動作技能。雖然這種教育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舞蹈學習水平,但是長此以往,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學生掌握的舞蹈知識技能具有局限性。因此,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和多元學習的意識,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性能力,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提升學生的舞蹈學習能力和水平。
二、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現狀
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針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工作仍存在不少問題,而且忽略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很多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其中,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民間舞蹈教學體系不完善。隨著高校教育教學不斷改革,也給高校民間舞蹈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很多高校紛紛采用優化民間舞蹈教學工作體系、民間舞蹈教學管理課程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但是在部分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仍然存在民間舞蹈教學體系不完善、忽略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問題,所開設的民間舞蹈課程,主要以理論知識講解、舞蹈專業技能培養為主。在落實因材施教教育原則,發展學生個性化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加上高校民間舞蹈教師需要教授的學生較多,進而在學生個性化能力培養和因材施教方面面臨教學壓力,從而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產生不利影響。第二,民間舞蹈教學方式相對落后。在傳統教學觀念影響下,部分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仍然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在探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新的教學方式過程中存在問題和不足。未能結合多媒體教學方式、小組合作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充分將學生帶入高校民間舞蹈的多元化教學中,通常是以教師為主導,向學生講授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學習內容。此外,高校民間舞蹈教學還存在師生之間互動效果差、互動教學環節缺失等問題,這些都是制約和阻礙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第三,民間舞蹈教學隊伍不完善。為充分發揮高校民間舞蹈教師的教學引導作用和組織作用,高校還需要建設一支教學經驗豐富、舞蹈教學能力強的專業化師資隊伍,進而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高校存在民間舞蹈教學師資隊伍不完善的問題,甚至部分高校還存在專業民間舞蹈教師匱乏的狀況,難以有效地提升高校民間舞蹈教學水平以及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此外,如果缺乏民間舞蹈教學的師資力量,也會給高校民間舞蹈教學教師帶來教學方面的壓力。囿于時間和精力,教師很難與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和交流,難以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進行全面了解,最終造成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效果不佳,還會制約和影響高校民間舞蹈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所以,針對上述問題,完善高校民間舞蹈教學工作體系、方式、師資隊伍,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當前高校民間舞蹈教學改革需要考慮和探索的主要問題。
三、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優化民間舞蹈教學的體系
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需要優化民間舞蹈教學的工作體系。當前高校在民間舞蹈教學中,仍然存在民間舞蹈教學體系不完善的問題,主要沿用傳統的民間舞蹈教學體系、教材等,給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在優化民間舞蹈教學體系時,高校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社會對于民間舞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工作要求,構建完善的民間舞蹈教學工作體系,并采用重新編寫民間舞蹈教材等方式,整理與選編區域性民間舞蹈教材,進而有利于凸顯高校民間舞蹈的地域特色,培養學生區域性民族舞蹈創新能力和學習素養。這方面,云南某藝術學院的民間舞蹈教學工作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民間舞蹈教學體系和教材的優化中,不僅包含針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彝族、苗族、哈尼族的云南少數民族舞蹈教學內容,還涵蓋很多與區域性優秀曲目、舞蹈相關的教學內容,極大地整合了本地區的民間舞蹈教學資源,進而也為培養學生民間舞蹈學習的創新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優化民間舞蹈教學體系期間,高校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民族舞蹈專業技能的教育,還要根據學生學習的能力和特點,開展針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專業知識講解的選修課程以及實踐教學活動等,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民間舞蹈的實際表演和創新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創新民間舞蹈教學的方式
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創新高校民間舞蹈教學的方式。良好的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最能體現教學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新型特征,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舞蹈能力。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民間舞蹈教學方式有機融合,利用多媒體得天獨厚的教學優勢,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民族舞蹈的教學內容。同時,結合多媒體技術開展民間舞蹈教學工作,也能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民間舞蹈教學的知識內容,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并通過對視頻分析、對專業技術動作的分析,正確掌握民間舞蹈的學習內容和專業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互動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結合多媒體視頻和教學課件進行自主學習,這樣也能激發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潛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正確認知和理解,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記憶。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在學習民間舞蹈的過程中,加強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互動交流能力。
(三)建設民間舞蹈教學隊伍
新時期背景下,學校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師資隊伍之間的競爭。為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還需要高校建設民間舞蹈教學的師資隊伍,通過師資隊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舞蹈素養,進而推動舞蹈學科的深層次發展,充分發揮舞蹈教師的潛能和育人能力。高校可以聘請國內民間舞蹈研究專家兼任民間舞蹈教學的教師,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同時,整合高校民間舞蹈教師的骨干教師資源,構建具有多重創新能力的教學團隊,合理參與到學生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中。高校需要組織開展民間舞蹈學術研究與交流活動,也可以通過舉辦名家講座、表演與比賽活動,強化教師的理論水平,讓教師在多元化學習和互動交流中,提升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在教學中積極投入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工作中,促進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水平的提升。
四、結語
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需要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通過對民間舞蹈教學體系、教學方式、教學隊伍的優化工作,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讓學生能夠在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提升文化素養及學習能力,感受民間舞蹈的學習樂趣,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就業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葛宗男.高校舞蹈教學傳承東北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方法與路徑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91):265-266.
[2]劉楠楠.“非遺”民間舞蹈進校園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途徑研究[J].藝術評鑒,2019,(24):132-134.
[3]郭珺.論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策略[J].北方音樂,2019,39(23):242+244.
關鍵詞:網絡技術 多媒體 舞蹈課程教學效果 輔助系統
一、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的優勢
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是一種利用綜合化教學媒介與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增加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課堂教學品質的一種可操作的平臺,該平臺利用各種多維度的教學資源與數據,整合為一個操作整體,幫助學習主體掌握舞蹈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知識的有效手法。提升了教學多維度發展的可能性,改變了傳統教學之中可視性差,理解能力較弱的局面。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一般會通過網絡平臺搜索資源,共享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性能。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的優勢為:
1、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一般擁有較多的學習資源,利用網絡化平臺互動鏈接與共享資源讀取的方式選取大量的豐富的教學數據展開教學。[1]
2、為多媒體舞蹈教學提供了靈活的學習方式與技巧,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可以利用網絡化平臺幫助學生掌握盡可能多的舞蹈知識與技巧,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與需要主動地進行學習與溝通,掌握學習技巧與內容。
3、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的內容更新速度快,與時展速度相協調,加快了課件的更新頻率,幫助舞蹈教學內容更快更好的實現了全新的轉變與發展。
4、更加形象、直觀的交互環境,利用網絡輔助教學,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交互的整體教學、學生間交互的分組教學、人機交互的個別教學的有機結合"通過網絡平臺,學生可以無限制地互相交流,與他人溝通、聯絡,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2]
二、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的設計原則
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的設計主要參考基礎為Internet網絡技術,以互聯網技術為使用基礎,增加了相關的幻燈片、音頻、視頻、圖畫、論壇、互動資料以及綜合性資源為一體,形成了綜合化的軟硬件教學條件,提供了不同層次與不同形式的教學管理幫助,增強了舞蹈教學的多層次性與多功能性教學目的,實現了多空間立體化教學的有效性,實現了舞蹈教學的總體向上發展的優勢,幫助舞蹈教學更快、更好、更便捷的轉變發展策略,改善了舞蹈課堂教學的傳統思路與模式,增強了舞蹈教學的可視化程度,幫助學生建立了對舞蹈的理論知識的濃厚興趣,實現了網路化與舞蹈教學互相結合的教學管理平臺的建立。
所以,為了有效發揮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的作用,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遵守以下原則:
第一、完善管理系統,對各種信息進行統一管理,這樣才能有效保證舞蹈教學的完整性。在進行多媒體舞蹈輔助系統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在符合舞蹈教學發展要求的基礎上,使舞蹈教學的各項動作能夠在一個統一的系統中完成,不僅避免了操作平臺來回切換而造成的不必要麻煩,還有效降低了舞蹈系統的操作難度。
第二、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將舞蹈教學課程的相關內容開放,這樣學生們才能夠在網絡中進行下載,自主學習。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可以實現課程內容在共享平臺之中的有效傳輸與開發,不針對課程的開發工具做出限制,只是要求工具開發的課程內容可以在平臺上有效運轉。
第三、堅持簡化處理的原則,保證多媒體舞蹈輔助教學系統的最簡單化處理,降低多平臺輔助教學的復雜性操作,多媒體輔助系統的教學首要功能就是要降低網上教學的技術難度,提供有效與方便的教學工具,簡化交互式的教學設計內容,保證教師的教學專注性與教學的針對性。
第四、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必須要支持多種教學發展策略,多媒體舞蹈
教學輔助系統其自身是一種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教學的有效途徑,是現代化發展的新型教學途徑,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擺脫了傳統化的教學思想與單一的模式,注重多元化與多位一體的教學資源開發,注重發展新的教學環境,充分體現出了新的舞蹈學習思維與新的舞蹈教學方法。
三、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的實現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業余休閑活動層出不窮,舞蹈作為一項既有健身效果又有美學享受的運動,自然受到了大多人的喜愛,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休閑活動。舞蹈可以有效拉近人們的距離,從而進行良好的交流與溝通,是聯系彼此感情的紐帶。近年來,正是由于舞蹈的繁榮發展使各大高校認識到了舞蹈教學的重要性,并積極的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改革與創新,希望能夠進一步促進了舞蹈教學水平的提高,希望能夠給那些熱愛舞蹈的學生提供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舞蹈人才。[3]
現代化教學快速發展的進程中,舞蹈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思維模式的教學觀念環境之中,必須要逐漸增強對傳統模式教學的新動力,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引入全新的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系統的新觀念與思路,完善舞蹈教學的體制與環境,幫助學生掌握盡量多的舞蹈專業相關理論知識,舞蹈專業本身也是一項具有藝術價值與魅力的專業內容,學生要從全方位、多角度觀察舞蹈動作和藝術魅力,還要通過多次數與拆分階段的方法分析掌握舞蹈動作,以便于掌握好舞蹈教學的關鍵知識點與核心。作者通過整理與分析這些相關論點,通過對舞蹈教學內容的詳細分解與互聯網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之間的聯系與互動,建立了相應的多媒體舞蹈教學輔助現代化的教學方式,通過這種輔的教學系統,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更好地學習氛圍,幫助差異化的學習舞蹈的群體找到了自我的歸屬。多媒體誤導教學輔助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教學意境,幫助學生找到了舞蹈美學的特點。[4]
參考文獻:
[1]陳自旺. 我國高校體育院系體育舞蹈課開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8.02:18-20
[2]孫月紅.談多媒體教材在職業院校舞蹈教學中的應用.2009.06:60-66
關鍵詞: 高校健身舞蹈 分組教學法 實驗研究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廣外南國商學院健身舞蹈選項課大一的學生,實驗組30人,對照組30人,兩組學生在實驗前對體適能身體指標進行測試,指標差異無顯著性,實驗基礎條件為同等人群。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網上搜集大量研究論文和關于高校健身舞蹈教學改革等方面的書籍,多看多聽健身舞蹈教學理論和專家學者的優秀成果。
1.2.2實驗法。
實驗組1、2為大學健身舞蹈選項課1、2班,對照組為健身舞蹈選項課3班。實驗時間為期一個月。每次練習時間均為80分鐘,同一老師上課,教學要求、內容、條件相同。實驗組的教學順序為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跟老師練習、相互觀察模仿、互糾互練、相互討論、自主練習。學生主要練習方法以分組練習為主。對照組教學順序為教師講解、教師示范、學生跟做、集體練習,學生主要按傳統練習法進行練習。實驗結束后,對比分析對照組與實驗組健身舞蹈的技評成績。
1.2.3問卷調查法和追蹤測試法。
觀察學生學習健身舞蹈的興趣、愛好,制定問卷進行調查分析,并在考試結束三周后,再次評定學生練習健身舞蹈的遺忘率。
1.2.4統計分析法。
用數理分析法對各項實驗數據結果進行統計比較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實驗結果
實驗結束,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健身舞蹈成套動作進行評定。考核小組由三位健美操專業教師組成,在測試條件、場地均等的情況下,嚴格執行統一的評定測試標準,對兩個組學生健身舞蹈成套動作的技能、表現力等進行評定打分,然后統計分析測試結果(下表)。
從上表可看出:實驗組學生的健身舞蹈技術比對照組好,p
2.2結果分析
2.2.1促進正確動作技術、技能的形成,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
從上表可知,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平均成績分別是85.42、84.42和76.63,因此分組練習法關于提高學習方法方面很明顯。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有助于對運動技術、技能教育實現具體感知。成功的健身舞蹈教學在于學生之間的反饋學習,觀察和指導教學過程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區別于傳統教學法的一個方面。老師的示范技術、動作指導、及時評估反饋信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加以理解和進行操作技術。傳統的技術能力訓練,學生反饋信息的主要來源是老師,教師占主導作用。
2.2.2激發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培養自主鍛煉的意識。
分組互動教學法改變傳統體育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的學習情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互助小組的操作性。
2.2.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分組互助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傳統教學方法所不能發揮的重要作用,發揮體育課程的教育作用,確定學生在健身舞蹈課堂教學的科學、自發展。健身舞蹈是健身舞蹈與時尚舞蹈的結合,教師的示范只是起引領作用,學生自主練習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在分組練習中積極思考和討論,在舞蹈中融入自己的風格,解決教學單調的問題,將達到創新的效果。
2.2.4培養合作精神,提高社交能力。
健身舞蹈是音樂與舞蹈與健身操的結合的體育實踐課程。鍛煉應在互啟發互補中進行。練習合作性不僅存在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也應相互提問幫助。體育課堂練習合作猶如一支球隊,在練習中相互配合才能取得好成績。
3.結語
健身舞蹈課程采用分組練習法進行教學,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健身舞蹈技術動作的改進。分組互助教學法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實踐反饋、相互糾正自主練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懂得了“快樂體育”的真正內涵,這對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