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學專業論文范文

        農學專業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學專業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學專業論文

        第1篇:農學專業論文范文

        1.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

        當前中職學校涉農專業開設的課程主要是以傳授科學知識為主,而不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知識為主。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忽視了知識結構的層次性和差異性,課程內容沒有突出專業特色,沒有突出側重點。這樣既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也影響了學生的職業認識。據學生們反映,課程中的內容聽起來都對,教師講的頭頭是道。但是,與職業、就業聯系不緊密,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仍覺得用不上。這種與職業就業聯系不緊密的課程,在各學校課程結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

        2.教學模式單一

        現在許多中職學校教學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為主體的講授法,有的雖然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但由于制作水平限制,變成了文字和圖片的大量堆砌,反而導致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很少,學生以記筆記為主,基本無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課程呈現方式呆板,無法使學生感興趣。

        3.教學評價落后而單一

        長期以來,農業中職教育課程考核的形式是限時筆試,這種考試形式并不能真正檢查和訓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只能使教師面對考試成績表上的一片“紅燈”和逐年上升的不及格率,發出“學生一屆不如一屆”的嘆息聲,使學生在消極被動的應付考試過程中,對課程的恐懼與日俱增。由此可見改革中職教育考試辦法,比較全面而又比較準確地進行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勢在必行。要找到一種評價機制,光明正大地給學生發放畢業證書,讓學生理直氣壯地畢業,以成功者的姿態走向社會。

        二、推進中職學校涉農專業教學改革的措施

        1.轉變對中職學生的傳統認識

        從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角度上來看,中職學校學生是應試教育下的“差生”,大多因為學業不良而引發厭學、逆反、麻木、脆弱的問題學生,但從理論上來說,他們只是屬于考試不利群體,是“后進生”,而職業教育是合格教育,不是選拔教育,完全可以擺脫傳統智力觀的束縛,用先進的教育哲學思想開創新思路、新局面。作為新形勢下的中職教育者,要理解個體差異,不為分數而煩惱,重新認識中職學校的學生,準確定位學生的智能類型,從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出發,多給他們鼓勵和引導,啟發他們智慧的潛能,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和創造的熱情,讓他們充滿激情地面對學習,滿懷信心地面對生活,面對未來。

        2.積極推進課程改革

        2002年,國務院頒發的文件《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要“積極推進課程和教材改革,開發和編寫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具有職業特色的課程與教材?!痹诳萍及l達時代,中職教育的理念、制度、內容、方法等必然要發生新的變化。要樹立先進的中職教育課程理念,就必須徹底解構傳統的課程理念,樹立適應中職教育發展的現代課程理念。從根本上改造學科課程,在教材中引進學生能理解的、與現代科學技術息息相關的一般原理和思想,使課程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壓縮舊的內容,充實科技新內容,把現代科學、技術、文化的成果及時反映在學科之中,要把課程與學生的全面發展聯系起來,并用系統的、科學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學校的課程問題。

        3.設置完善的課程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擺在我們面前的教材,既不是真正客觀的學科內容的物化,也不是真正客觀的編著者意圖的外化,而是一種既包含學科內容,又包含編著者意圖,也包含其他未定成分的綜合體。隨著社會的進步,中職教育課程內容呈現出多樣化、實用化、個性化、職業化、綜合化的改革趨勢。新形勢下中職教材應囊括教學的目標、做人的道理、知識以及技能,中職教育課程內容的改革必須根植于工作世界的真實生活,也必需傳遞職業角色中的種種扮演活動。

        4.改進教學設計與方法

        現代教學論不僅要研究教師的傳授及傳授術,更要研究學生的接受及接受法,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主體在接受內容時有怎樣的不同,研究在不同的接受主體面前如何改進傳授。當然,更要研究傳授、接受什么樣的內容。重視設計有效的課程形式來恰當地“轉譯”、“組織”、“傳授”各學科領域內有價值的課程內容,使之既能按學生的思維方式,又不失其知識的實質;既強調知識和學科基本結構在課程中的核心地位,又強調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因此,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應按照工作過程的階段組織實施學習任務。這樣,基于工作過程的授課的設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完成工作任務過程的基本結構,同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5.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

        第2篇:農學專業論文范文

        一、傳統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口徑狹窄

        傳統農學專業的學習對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如玉米、小麥、水稻,而北京郊區隨著城鎮建設的發展,三大作物的種植面積逐漸縮小,甚至生長期間需水量較大的水稻已經限制生產,小麥亦改為節水種植。有限的農用土地逐漸被籽種農業和設施農業的興起所占領,傳統農學專業人才應用的舞臺日漸縮小。

        (二)專業課程老化

        傳統農學專業的骨干課程主要是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和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和耕作學課程的學習目標是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面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農作物種植的多元化、生產的機械化、設備的現代化和農業功能的轉化,其學習內容與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漸行漸遠。

        (三)實踐教學簡化

        學校正向綜合大學轉變,原本在校內的農場、實驗田逐漸被其他功能的建筑所替代,實踐教學遠離教學區,實驗課與理論課在不同場地進行,增大了實驗課的難度和成本,原來每天都要求觀察農作物生長情況的教學安排,在成本約束下,變成了一次,投入時間少,學生學農興趣很難形成。(四)動手能力弱化在教學改革“厚基礎”的大背景影響下,專業課時逐漸減少,相應的實踐學時也在減少,在規定的實踐教學時間內,很難培養學生扎實的實踐技能。實驗課中以驗證性實驗居多,教師無法得到學生掌握實驗技能情況的反饋,學生也以考試能過關的低標準要求自己,導致實驗設計能力差、獨立操作能力差。

        二、專業方向與課程體系的改革

        針對上述問題,按照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特點和專業教師的業務優勢,經過多方調研和論證,提出了“適合北京需求,培養都市型農業人才”的原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專業方向,構建課程體系,增加實踐環節,爭創特色專業。

        (一)調整專業方向

        農學專業的支撐學科以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為主,作物遺傳育種學科是北京農學院重點建設學科,碩士點之一,以農作物種質創新和新品種選育為特色,先后選育出6個小麥品種,6個玉米品種,4個小豆品種,2個大豆品種,師資力量在種子科學方面有優勢。其次,根據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籽種農業將成為北京農業的優勢產業。因此,農學專業在2003年第一次改革時,將專業學習方向調整為“種子科學與工程”方向。2006年,又針對北京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專業領域,借助本院園藝學科和北京都市農業研究院(北京農學院)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增設了“觀光農業”的學習方向。至此,農學專業包括:“種子科學與工程”和“觀光農業”兩個學習方向,形成了培養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觀光農業兩個核心產業所需人才的新型農學專業,每年兩個專業方向各招收一個本科生班。農學專業的兩個專業方向直接針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的人才培養,特色鮮明?!胺N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北京籽種產業發展需要的,掌握種子科學與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理論、技能;懂得國內外種子法規、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種子管理部門、種子加工與生產、種子營銷企業等領域和部門,從事新品種選育、種子繁殖生產、種子檢驗、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專業人才;“觀光農業”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掌握觀光休閑農業、設施農業等現代農業技術,在農業觀光園區、農業文化旅游產業、高科技現代農業園區等部門和領域,從事技術指導、規劃設計、項目策劃和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二)構建新型專業課程體系

        2005年在北京市教委“農學專業課優化整合及骨干課程體系的研究”教改項目的支持下,根據專業學習方向和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并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深入調整。經過反復修訂,形成了現在的專業課程體系?!胺N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包括:《植物育種學》《種子生物學》《種子生產學》《種子加工與貯藏》《種子檢驗學》《種子法規》《種子經營與管理學》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種子營銷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園藝學概論》《植物種質資源學》《國際貿易學》等。專業課程體系以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加工、貯藏、質量檢驗、經營管理為主線,涉及種業產業化方方面面的知識;“觀光農業”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為《農業生態學》《植物種質資源學》《觀光農業》《現代農業生產原理與技術》《都市農業發展規劃》《都市型農業評價案例分析》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新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籽種農業》《農業項目投資與評估》《城市園林與綠化》《觀賞植物裝飾與應用》等,形成了以觀光休閑園區、現代高科技園區建設、管理為主線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均面向北京農業生產需求,很多課程沒有現成教材,任課教師就邊學習、邊總結、邊教學。學生感到學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有用武之地,增強了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的設置,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方向,每個學生都有專業特長。

        (三)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為加強實踐環節,在教育部“新世紀高等農林教育改革工程———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和校內外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02-2005)教改項目的支持下,將農業生產中常用的技能作為農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形成實踐課程《農事學》教學體系?!掇r事學》在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其配套教材《農事學實踐教程》為2005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目前,該課程改名為《植物科技技能訓練》,成為植科學院所屬農學、園藝、植保專業的基礎實踐課程,該課程從大學第一學期開課直到第四學期,每周3個學時。在農學專業兩個新學習方向形成后,又對專業課學習增加實踐環節。原則是專業課學時不變,調整實驗課時和增加教學實習天數,同時安排一些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F在的專業課都增加或補充了實踐教學,例如,《植物育種學》課程包括30學時理論課、10學時實驗課和9天教學實習;《種子加工與貯藏》課程包括16學時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和3天教學實習;《種子檢驗學》課程包括8學時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和3天教學實習等等。在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安排上,第四學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假期或周末參加不少于12天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在學習專業課之前了解農村、了解農民、了解農業生產。第六學期以畢業論文為主線,學生自由選擇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參加導師的科研課題活動,完成畢業論文,畢業前答辯。同時組織、鼓勵學生申報市級或校級“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項目課題,通過參與項目研究的方式激發大學生創新與創業熱情,提高科學研究與創業能力,目前,農學專業已經形成了以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有一定理論體系和實用價值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包括:(1)大一、大二學生設置有《植物科技技能訓練》課程,每周一次3學時,學習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技能。(2)大二學生參加不少于12天、由教師指導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活動。(3)大三學生開始參加科研訓練,加入到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中,在科研活動中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實驗實施和寫作,畢業前完成論文答辯。(4)大四學生在第八學期結合就業參加畢業生產實習。這一套實踐教學體系,保證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結合農業生產實際不斷線,培養學生的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同時,每年聘請名師專家來校講學,使課堂教學與北京都市農業的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基本實現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往往難以掌控,為了督促師生更好地完成實踐環節,在考核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評價標準,完成后計學分,保證教學質量。例如,(1)在每次實驗、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或實習報告,分別考核,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30%~40%。(2)“三農調查”和“拓展訓練”等實踐環節,要求每位學生深入北京農村或農業生產一線,進行調查、考察,結束后完成調查報告,采用答辯方式,全體導師為評委集體考核,合格后方可計入學分。(3)畢業論文采用導師負責制,學生每人一題,依次完成論文綜述、論文設計(開題報告)、論文寫作和論文答辯等工作,每項工作均由導師進行評價和集體考核,最終成績采用優、良、中、及格四個等級,畢業論文只有達到中等以上成績,方能合格畢業。幾年的實踐表明,實踐教學的嚴格要求,督促和激勵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條件,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學生畢業后很容易融入到工作崗位中。

        第3篇:農學專業論文范文

        1.主觀上的問題

        農業科研與農業生產有其特殊性,可能會面對烈日炎炎、滿身泥水,因此會有同學對這一行業忘而卻步,特別是現在的一些獨身子女,吃苦精神不夠,專業思想不牢,甚至對農業有排斥的心態。這種專業思想不牢固會造成學生對畢業實習與論文寫作不夠重視,參與積極性不高,不能以嚴謹的態度與科學的作風來對待。另外,有的同學可能認為畢業實習就是干活,甚至有的同學覺得自己的文學功底很好,寫作沒有問題,不需要鍛煉,這些都是誤區。畢業實習的科研工作肯定會有一定的工作量,農學類專業還會需要田間操作,可能會有比較苦、比較累,但要認清正是在這些實踐工作中得到鍛煉與提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論文的寫作與平時的散文等寫作存在較大區別,更需要邏輯思維和科學嚴謹的試驗依據,是需要一個系統的鍛煉過程的。對于這些要有清楚的認知,才能得到很好的實習鍛煉效果。

        2.客觀上的問題

        (1)考研熱給畢業實習帶來了一定的難題由于就業觀念趨向的變化和大學生擴招帶來就業壓力增大的影響,報考研究生的同學越來越多,這些同學在大三到大四這段時間里一心投入在考研的學習沖刺上,爭分奪秒,忽視了畢業實習工作。導致畢業實習投入的精力不夠,花的時間較少,嚴重影響了畢業實習質量和畢業論文的質量。(2)就業壓力帶來的影響本科生的畢業實習多數集中在最后一學期,這半年里是畢業實習的關鍵時期,也是畢業生擇業就業的關鍵時期。現在就業壓力較大,特別是農科類大學生就業壓力尤其突出,而且現在的就業是雙向選擇,都需要一個考察選擇的過程。所以很多同學在四年級就開始到有就業意向的單位實習,嚴格按照單位的作息制度上下班,而且為了更好的展現自己,一般不會請假。這就使同學沒有時間參加畢業論文的試驗研究工作。(3)畢業論文內容、效果上存在一定偏差現在的本科生畢業論文都是以做老師的科研課題為主,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很多同學的論的太尖、太深、面太窄,這對于培養學生從事科研工作有較好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數本科生同學畢業后是面向基層,或是到企業上班,真正從事科研工作的比例并不是很大。這些太尖、太深、面太窄的研究內容畢業后用的較少,甚至根本用不上。農業生產具有周期性,一般作物是一年一個周期,現在的多數同學畢業實習和論文試驗工作只能是作物生長的某個階段,不能跨整個生長季節,這使實習效果受到一定影響。對于本科生的畢業實習最好是能經歷整個作物生長周期,對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一次全面的、系統的實踐。

        二、提升農學類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

        1.鞏固專業思想,提高對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重視程度與參與積極性

        專業思想的培養與鞏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一是學科的發展前景與重要性;二是干一行愛一行的思想與意志;三是人生職業規劃的引導;四是教師和班主任隊伍與學生的溝通與談心。學校要求班主任老師與學生談心時,把“學農愛農、立志務農”的專業思想教育作為談心的重要主題。通過專業思想教育,大大增強學生學農愛農務農的信心與決心。

        2.研究如何更好地處理考研同學的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寫作問題

        總體原則是采取把畢業論文課題內容與考研方向結合起來的方式,如果導師的研究內容與學生考研方向差異較大,可以考慮轉導師,轉到研究內容與考研內容相近的導師。盡量探索一條兩全齊美的辦法。另外,畢業實習對考研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參加與考研學科相近內容的畢業實習,可以增加對研領域的深入了解,增強本領域知識的系統性,對考研題目的答題有一定的幫助,因為現在的考研試題一般為綜合性較強的題目,需要應試同學對學科知識掌握的系統性和全面性。

        3.研究如何對待提前到就業單位上班的問題

        針對當前就業壓力大的形勢,對于畢業生提前到就業單位邊實習邊進行雙方選擇的問題不能一律禁止,對待這個問題的原則是要從方法上著手,嘗試在就業單位設立導師,探索一條學校導師與就業單位導師聯合共同指導模式,即要求有就業意向的單位安排一位指導教師,與校方的指導老師共同擬定與工作內容相關的畢業論文題目,由雙方導師共同指導實施。特別是加強就業單位導師與學校導師的對接模式,論文選題的思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與創新,共同聯手來提高農學類專業畢業生的實習效果與畢業論文質量。

        4.鼓勵和加強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應用性內容研究

        選題內容向應用理論或應用技術研究轉型,探索拓寬知識面、增加系統性的選題思路,避免太深、面太窄、實踐應用性不強的的選題內容,提高學生畢業后應對實際工作的能力。在這方面,本研究團隊在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上也做了新的嘗試,以應用研究為主,注重設計系統性強、內容涉及面較寬的題目。通過嘗試,感覺學生在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上有了較大的提高。現在已把相關內容進行了總結,并把這些想法與創新的方法進行總結集成,使其系統化、規范化,并在本科生實習中進行新一輪的實踐。另外,考慮到作物生長的周期性問題,已嘗試從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暑假期間開始安排學生利用暑假期間提前進行畢業論文的內容實施,在第七學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周末參與畢業論文的研究工作。這樣同學在畢業實習中可經歷作物的全生長周期,使實習內容做到系統化。

        5.加強畢業生實習過程的監控與管理,建立一套以學生評價為主的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的評價體系

        第4篇:農學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校內教學基地;田間實驗室;建設管理;實踐教學質量

        Optimiz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mpus field laboratory to improve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Guo Fengfa, Li Shengfu, Song Xianliang, Han Xiulan, Huo Xuehui, Wang Qibai, Shi Chunyu, Li Anfei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optimizat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mpus field laboratory, a good place and rich materials for practical teaching are provided for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participate in open mode of practical teaching without time, space and location limit.In this way, students’enthusiasm for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is aroused, and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re improved.

        Key words: campus teaching base; field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招生規模擴大,一系列教學問題逐漸凸現。突出問題是教學資源緊缺、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減弱。而社會發展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新形勢,傳統農學類專業如何做好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成為了教學中的突出問題。教育部教高[2001]4號文件明確指出:“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1 農學類專業加強田間實驗室建設的重要性

        農學類專業是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其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部分實驗教學、教學實習、認知實習、課程論文、科研訓練、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的材料、實驗場所必須在田間進行。而作物(植物)生長發育與季節、氣候等因素密切相關,實驗項目進行的時間存在不確定性。如何準備好各種作物(植物)的實踐教學材料和豐富的實驗場所,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顯得尤為重要。

        2 強化組織領導不斷增加田間實驗室資金投入

        為進一步提高農學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搞好田間實驗室建設,成立了以分管院長為組長,以實驗教學中心(正、副)主任、分管系主任、專業主任、教學秘書為成員的田間實驗室建設領導小組。定期研究、檢查、解決田間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中的工作問題。

        田間實驗室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沒有投入就不可能使其得到更好的發展。由于認識到位,各屆院領導十分重視田間實驗室的建設。多年來,我院先后利用山東省小麥工程中心項目、國家計委大型優質小麥基地項目、教師重大科研項目、國家級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教學改革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經費,結合項目搞建設,先后投入建設經費600多萬元,建設300平方米溫室大棚2個;全自動防雨棚1個;植物教學標本園10畝;中藥教學科研圃20畝;購置小麥聯合收割機、全自動播種機、拖拉機等農田機械20余臺件,曬場4 000m2,綜合教學科研實驗樓2 170m2,掛種樓1 000m2,種質庫240m2,機械庫150m2,種子倉庫260m2,實驗教學材料田、學生認知田、學生高產競賽田、教師科研田、科技示范園等500余畝,打機井3眼,鋪設地下管道4 000m,使500多畝實驗地可在4~5天澆一遍。另外還投資30多萬元進行了農田土地改造,實踐教學條件達到了全國先進水平。

        3 加強田間實驗室的分類管理

        3.1 實驗教學材料田20畝

        包括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等山東主要作物,由實驗技術人員和教師科研人員種植管理。主要服務于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科學與技術等本科專業的作物栽培學實驗、作物育種學實驗、植物生產學實驗、耕作學實驗、田間實驗與生物統計、遺傳學實驗、種子實驗技術、種子質量檢驗、農業生態學實驗、作物病蟲及防治等十幾門課程的實驗、教學實習、課程論文、SRT創新實驗訓練等實踐教學活動。

        3.2 作物教學標本園10畝

        主要有糧、棉、油、糖、麻、菜、中藥材、飼料等作物,每種作物種植量較少。由一名專職實驗技術人員種植管理。主要服務于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科學與技術、中藥資源與開發等本科專業的認知實驗、實習等實踐教學活動。

        3.3 中藥植物園20畝

        由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教師管理。主要種植中藥材植物。主要供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學生的中藥栽培學、中藥育種學、中藥資源學等課程的實驗、認知實習、課程論文、SRT科研訓練等實踐教學活動。

        3.4 學生認知田5畝

        由1名教師指導;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科學與技術等本科專業二年級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制訂種植計劃,不限作物種類、種植方式等,自主種植、管理、調查、總結。

        通過對各種植物的種植、觀察,培養學生觀察現象、發現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習興趣。學生從種植到收獲全面地認識農作物的生長過程,調查研究其生長發育規律,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習性,觀察記載作物的農藝性狀,加深對專業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整個作物的生育期結束后要求每個學生提交調查報告,每個班寫出全班的總結報告進行交流評比。學院定期和不定期對“實訓田”進行田間檢查、指導、評比。最后根據學生自評、實驗調查報告、指導教師評價、學院評價等評選出優勝班級進行獎勵。

        3.5 學生高產競賽田5畝

        由1名教師指導,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三年級學生自己設計、種植、管理的小麥高產競賽田。

        在教師指導下,以班為單位,每班0.5畝實驗田,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自主進行小麥高產攻關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完成田間小麥種植及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節期、抽穗期、開花期、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臘熟期、成熟期等各生育時期的觀察、調查及田間整地、施肥、查苗、補苗、劃鋤、澆水、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小麥生長發育規律及麥田管理的各個環節,學習和掌握小麥高產創建的基本原理,綜合運用小麥新品種和高產栽培新技術進行高產攻關,經過學院組織專家進行實收測產,評選高產及活動優勝班級進行獎勵,不僅增強了學生學農、愛農、服務三農的使命感及團隊和競爭意識,而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3.6 科研田、高科技示范園400畝

        主要包括教師和研究生的科研實驗,同時兼顧本科生的實踐教學。主要由教師負責種植管理。

        為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落實教改計劃,從第五學期開始,讓每位教師指導2~3名學生,學生每周用半天時間直接參與教師的科研,進行課程論文活動。在教師的科研田和高新技術示范園中,學生通過親自參與種植、調查、管理、研究總結,培養科研技能,以培養分析問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

        4 田間實驗室建設的成效

        通過田間實驗室這一實踐教學的平臺建設,使實踐教學堅持4年不斷線,進一步研究、探索、實踐農學類本科專業4年“連續型”實踐教學新模式。大一的認知實習實踐教學;大二的“認知田”實踐教學;大三的“高產競賽田”實踐教學;寒暑假實踐教學;大四的畢業設計;充分發揮田間實驗室的重要作用。使不同層次的實驗、實踐環節內容全面、有機銜接,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與創新能力。

        多年來,農學院不斷加強田間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以校內田間實踐教學深入研究、探索、實踐農學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新模式,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后創建了“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教學體制(1993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植物生產類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2005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三位一體的本科專業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新模式(2001年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農學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2009年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參考文獻

        [1] 郭風法,王建華.農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6,2:88-91.

        [2] 畢建杰,王建華.在農學專業實驗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06,4:40-42.

        [3] 郭風法,宋憲亮,趙延兵,等.建立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提高學生創新能力[J].實驗室科學,2007,4:31-33.

        [4] 王守義,郭風法,王建華,等.提高作物育種學實驗教學效果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05,3:13-14.

        [5] 畢建杰,郭風法,王建華.確保農學本科專業實驗教學質量的運行管理機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4,5:104-107.

        第5篇:農學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農學專業;教學實踐;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7-0177-02

        農學專業是高等農業教育最重要的專業之一,也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而實踐教學又是農學專業最為重要的人才培養環節。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社會對農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用人單位急需動手能力強,能適應不同崗位,有創新能力的技術型綜合型人才。這就需要高等農業教育培養模式不斷變化,培養出具有實踐動手能力和積極創新精神的高層次、復合型農業技術人才。目前,農學專業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實踐教學在培養農業專門技術人才方面的重要性顯得越來越突出。然而,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和問題。因此,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是現代高等農業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農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農學專業是一個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很多專業知識必須通過實踐教學才能得到深入了解。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根據專業培養目標,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培訓,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和操作能力,增強綜合素質的各種教學模式的統稱。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提高學生專業認知,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增強科研素質等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教學不僅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而且還能培養農學專業學生熱愛“三農”,樹立為“三農”服務的思想。實踐教學是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生產的紐帶,農學專業學生素質和業務能力的提高,僅僅依靠理論教學是無法達到的,必須通過認知實踐、生產實踐、科研實踐等環節的培養訓練才能達到,才能真正將課堂所學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產力[1]。目前,農學專業學生普遍不愿到農業生產第一線,從而造成農村缺乏高素質的現代化農業科技人才。只有通過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才能提高學生對農學專業的專業認知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傳承“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當前農學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實踐教學目標不明確,認知不夠。實踐教學部分培養目標已脫離社會發展的需要,造成學生知識面窄,綜合素質不高,市場適應能力不強。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不少高校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只重視于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總認為教學質量的高低,主要看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實踐水平則無足輕重,造成學生缺乏獨立生產能力的培養,而很難提高創新試驗能力。

        2.實踐教學計劃有待完善,系統性和整體性不強。農學專業的課程內容往往按照課程計劃進行安排,而實踐教學不僅受教學計劃的影響,還受各種作物生長季節的限制。往往實踐教學安排僅僅能讓學生了解極少部分作物的整個生命周期,諸多其他內容只能借助圖片、標本等呈現給學生。學生只能掌握一些抽象的東西,缺乏對作物生產全面而系統的了解。

        3.實踐教學基地基礎設施差,部分內容難以開展。隨著高校辦學規模擴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教學基礎建設嚴重滯后,實驗設備條件跟不上,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特別是實踐教學基地缺少生產科研基本的實驗儀器設備,學生無法將畢業論文與實踐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

        4.實踐教學內容與學生畢業選題聯系不緊密,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學生是實踐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參與程度直接關系到實踐教學的質量。實踐教學內容往往與學生畢業選題聯系不大,不能從學生的學習心理上設置教學內容,難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有些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參與程度不高,進而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

        三、做好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采取的對策

        1.明確實踐教學目標,促進綜合化、現代化建設。實踐教學應與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相結合,以培養綜合素質高、知識面廣、有創新能力、能獨自承擔工作任務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由于農學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所以在實踐教學中,老師應當要充分認識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摒棄傳統教學以理論學習為重的老觀念,應以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基本出發點,不照本宣科,根據實際情況,結合理論知識,來明確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以及學生所需掌握的技能。不同研究方向的學生應相互學習交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了解不同作物及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不單單是本專業的學習。同時,還應培養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在栽培、育種、種子生產等方面的專業技能及科研能力,從而推動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建設。

        2.完善實踐教學內容,建立完整的評價體系。實踐教學內容應以“以人為本”和“能力本位”的思想為指導[2]。學生是實踐教學的主體,以學生為出發點,能力培養為中心,在內容的設置上要充分考慮到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踐任務的可完成度,內容上要確保通過實踐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技能,突顯實踐課程的特點。實踐教學內容還需與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和學生自身特點相結合,保證實踐教學的內容能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由于農學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專業,要求學生了解掌握農業生產上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在實踐教學的內容上不能單一片面,既要符合本專業的特點,又要有一定的綜合性。由于作物生長有很強的季節性,在實踐教學的內容上應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特點進行合理設置。教學過程中通過合理的時間安排把課堂到實驗室再到田間生產實踐這三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教師可以把科研項目融入其中,介紹前沿的科學技術,鼓勵學生進入實驗室學習和參與田間生產,增加社會實踐內容,逐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學實踐的評價體系,以促進實踐教學內容的完善,包括學生對實踐教學的滿意度、學生生產實踐技能的掌握情況、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完成實踐任務情況、教師和學生對實踐內容的建議等。

        3.增加經費投入,改善實踐教學場所。隨著學生的入學人數不斷增加,學校的實踐教學場所的儀器設備、基礎設施等嚴重滯后,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教學條件。教學實踐基地是學生與社會接觸的一個重要平臺,能提高學生的試驗熱情和動手能力?;亟ㄔO的起點應該高,最好能具備一定的生產水平,可以與有關單位展開長期的穩定的合作達到互利共贏,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3]。因此,學校應當加大對實踐教學場所的建設投入,以校內基地建設為主,校外基地建設為輔。校內基地的建設為學生和老師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可以同時進行,同時也方便教師的科研與教學。在基地建設中應完善基本的基礎設施,提供必要的實驗設備和專業的管理人員,校外基地應解決學生的食宿問題,保障學生和教師的基本生活要求。學校對基地的建設還將有助于教師科研項目的展開,讓學生參與其中,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一個很好的提高。

        4.調動學生積極性,嚴格考核實踐教學內容。學生的積極性直接關系到實踐教學的質量。學生的積極性越高,參與程度也就越高。在實踐教學時,應該從各個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包括改善教學內容與形式,與學生的畢業論文緊密聯系,開展與實踐教學內容相關的活動,改善老師授課的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考核等,其中,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考核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定期對學生進行生產技能和理論知識的考核,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幫助學生掌握各種技能的要點,發現自己的不足。

        5.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實踐教學的根本目標。農學專業學生的優劣,實踐能力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實踐能力強才能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因此,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應當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加實踐教學的課程與內容,布置實踐任務,并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除了加強實踐能力外,實踐課程還應當有社會實踐的環節。社會在不斷的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畢業能盡快地融入社會中,促進農學專業大學生更好地就業。

        四、小結

        總之,在農學專業中,實踐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教學環節。當前社會的農業發展還存在許多問題,急需大批高素質農學專業的人才,推動農業的發展。農學專業教學實踐是學生了解、掌握、運用農業生產技術的一個重要機會,是提高學生能力和素質的重要途徑。在實踐教學中應充分認識農學專業教學實踐的特點,明確教學實踐的目標,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地對實踐教學改革創新,達到培養出新型農業人才的目的,從而推動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唐鑫華,鄒德堂,王敬國,寧海龍.地方高校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3,(9):106-109.

        第6篇:農學專業論文范文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專業,涉及農學、工程、環境等多門學科,因此,在設置課程時,應充分考慮各學科間的相互滲透。但目前全國開設該專業的高等院校大多對人才培養方案基本處于探索階段,濰坊學院在2003年第一次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實施的情況下,經過2006年不斷調整修訂,但仍然存在課程設置相對不合理、實踐環節與社會需求銜接不夠緊密,原有專業課程模塊需要重新調整等問題,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勢在必行。2010年,我們在走訪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基礎上,借鑒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特色,根據濰坊學院實際,注重改革方案的地域特色和方案實施的可行性,構建了新的特色人才培養方案[2]。

        2構建和實施特色人才培養方案

        課程是教學計劃的最基本單元,是專業教學改革方案的具體落腳點。依據學科、社會和學生需求,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要求,采取“縱向壓縮,橫向拓寬”的措施,建立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踐教學體系,突出了“厚基礎、寬課程、長實踐”特色,從而拓寬了專業基礎,強化了實踐應用能力[3]。

        2.1課程設置實施方案

        將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有機結合,突出課程建設,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在原有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重新優化和構建“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總體框架,課程體系劃分為三個平臺,由通知教育課程平臺(必修和選修)、學科基礎與專業課程平臺(必修和選修)、專業選修課程(限選和任選)平臺,加大選修課比例,推行套餐式服務,充分發揮學校學科齊全、文理滲透、農工結合的綜合性優勢,鼓勵學生跨院、跨專業選課,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全面發展。通識教育課程: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注重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堅持外語教學四年不斷線,實行分級教學,建設自主學習的網絡環境;堅持計算機全程教學與應用,強化計算機網絡的教學與實踐,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體育教學由競技體育向健康體育轉變,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健身習慣;重視藝術與人文教育,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嚴格公共選修課程的審核準入制度,加強過程管理,提高課程質量。學科基礎與專業課程:根據該專業涉及農學、工程、環境三個學科的特點,改變了原培養計劃中農學類課程所占比例較大,工程和環境類課程缺乏的局面,實現了農學、工程和環境三大學科的有機結合;精選課程,推行小課制,對農學類課程中與專業關系不夠密切的課程進行了刪減,對與學科專業關系密切必須保留課程的學時進行了壓縮,使農學、工程、環境三類課程保持在一個合適的比例。

        工程和環境類課程中增設了工程力學、畫法幾何、測量學、自動化控制原理等課程,生物類課程中壓縮了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微生物等的學時,將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課程由專業基礎必修課調整為選修課。學科基礎與專業選修課程:在專業限選課中,密切結合濰坊特色農業,濃縮、精選核心課程,科學設置設施農業科學和設施農業工程兩個模塊方向。設施農業科學方向包括設施種植和設施養殖兩大內容,主要設置設施園藝學、設施植物保護學、水產養殖學、動物醫學等核心課程;設施農業工程方向包括設施工程設計建造和設施工程環境調控兩大內容,主要設置農業設施設計基礎、設施農業工程環境學、設施農業工程工藝學等核心課程。在任選課的設置上,以提高學生專業基本素養和個性發展能力為目標,力求體現專業特色,豐富和深化學生專業知識,培養學生鮮明個性,新增設設施專用品種選育、工廠化育苗、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綠色食品生產與檢測等課程。集中進行的實踐課程:除軍訓和公益勞動外,集中進行的實踐課程分為學科基礎實踐、專業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專業綜合實踐和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五個部分因課程設置不同每個部分對應1~3門課程,學科基礎實踐重在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和認知能力,專業基礎實踐和專業實踐重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專業綜合實踐重在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重在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整后,集中進行的實踐課程共達到33周,實驗和實踐課程在總學分的比重達到37.5%。經過調整,學科基礎與專業必修課、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的比例達到5.2∶1.8∶1,這與我國試行學分制以來的各大著名高校的比例基本一致,既考慮了學科課程發展的需要,更尊重學生個性特征需要,促進了三元課程結構的形成,有利于具有較高技能和豐富個性人才的培養;實踐課程學分得到提高,實驗實踐學分在總學分中比例增加,構建四學年“三四四”實驗實踐教學體系。

        2.2課程設置實施特色

        對課程設置進行了整合優化,將必修課與選修課有機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學生培養實行學年學分制,總學分為160學分,其中必修課程86學分,選修課程32學分,實踐環節和其他共33學分。課程設置具有“厚、新、寬、活、長”的特點?!昂瘛敝饕菑娀瘜I的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比重,如在基礎課設置中就包括了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課程,較一般的農學類和工程類專業的基礎課設置有很大的不同,數學、化學的基礎顯著加強?!靶隆斌w現在專業課的設置上,結合濰坊是農業大市、壽光設施蔬菜發達和諸城畜產品產業化水平較高的實際,充分考慮設施農業發展的需求,在專業限選課上設置設施農業科學和設施農業工程兩個方向,其中設施農業科學方向中同時設置設施種植和設施養殖的相關課程,這在全國其他高校中是沒有的;設施農業工程方向中,除了設置農業設施工程環境學、農業設施設計與制造課程,還設置了設施植物栽培學等農學類課程,從而將農學、工程和環境等學科有機結合起來?!皩捄突睢斌w現在選修課的設置上,我們將選修課分為三大類:專業類、拓展類和前沿類。

        專業類課程以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為目的,如設施專用品種選育、工廠化育苗、飼料加工工藝學等課程;拓展類課程則以擴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主,如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綠色食品生產與檢測等課程;前沿類課程可以使學生了解學科發展動態,對學生科研深造具有重要作用,如生物化學專題、分子生物學專題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目的,自主選擇相關課程,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專業積極性?!伴L”體現在長實驗、長實踐上。在實驗課程的設置上,重點提高實驗課程時數和質量,實驗學時達476學時。分為“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研究創新性”四層次實驗課程,依次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組織能力和自主實驗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實踐課程分為“學科基礎實踐-專業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專業綜合實踐-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五層次實踐環節,層層遞進,依次提高,特別是專業綜合實踐,在第7學期集中進行,此時專業課程已經學完,設置8周到壽光高科技園等校外合作基地進行專業綜合實踐,深入實踐、到實際生產一線獲取增長才干的機會。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含科研訓練)在第6~8學期結合教師科研課題開始進行,主要集中在第8學期。通過以上四年不間斷的實踐環節的培養和訓練,可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適應社會,樹立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精神,把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培養落到實處。

        3人才方案實施的可行性

        (1)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重新調整了課程設置,合理調整了專業課程,避免了課程重復、交叉等問題。增加了設施農業工程方向模塊,重點開設溫室設計與建造、溫室自動環境調控技術、設施作物栽培、設施養殖等課程,真正體現了理農滲透、農工結合的寬口徑特點。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其他省份的學生可根據家鄉地域的特點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選擇。

        (2)結合濰坊設施農業現代化、國際化的區域優勢,依托校外壽光高科技博覽園、青州綠博園等聯合教學基地,能夠到現代化的生產一線得到實踐操作和鍛煉機會。

        (3)實施素質教育,實行學年學分制,注重個性發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與潛能,鼓勵學生跨系、跨專業選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自由選修全校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來拓寬知識面。調整后的人才培養方案更加貼近農業發展的實際,更加有利于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第7篇:農學專業論文范文

        農學專業課的特點是理論性、實踐性、季節性都很強,既要求學生具有作物生產、作物病害等方面的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或是理論與實踐分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這與工作崗位對畢業生的要求有所脫節。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有必要在農學專業課教學中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1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設計實踐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內容的設計 由于農學專業課的教學受季節性影響很大,如果學生只能看一些圖片或者是視頻,看不到新鮮的標本,參與不了實踐性的工作勞動過程,就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所培養的畢業生難以適應崗位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決定自編教材。首先,我們對附近的有關公司進行了調研,并對公司的農業技師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訪談,掌握了企業對農學專業所對應的崗位要求。然后,根據調研的情況,進行了歸納總結,設置了學習項目,明確了工作任務,以期制訂出有指導性的方案,增強課程的實效性。

        例如,在學習“水稻病蟲害識別與防治”的內容時,我們把教材的以知識點為中心轉變以“工作任務”為中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主的構建水稻病蟲害識別與防治的技術,三個任務的知識點負載如下:任務一,識蟲(水稻害蟲外部形態識別);任務二,尋蟲(水稻害蟲為害癥狀診斷);任務三,治蟲(水稻害蟲綜合防治技術)。任務一+任務二+任務三=角色扮演,把知識點串聯在一起。之所以采用這樣的設計安排,主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知識符合學生邏輯思維的過程,為學生構建知識結構、搭建思維階梯;二是采用“識、尋、治”三個動詞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性及學習主動性,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讓學生處處時時能感覺到學“農”是很有意義的。

        “教學做一體化”師資的保障 教學是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技能素養,有效啟迪和引導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其中關鍵還是在于教師。因此,師資的保障是“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有效實施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農學專業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關性很強的專業課,所以要求專業課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由于我們學校地處郊區,教師會經常幫助農民排疑解惑,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知識。另外,我們的教師也應該經常深入企業,不斷的學習系統的、先進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把現代化的專業知識滲透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這對積極的開發學生思維,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當然,我們還請了校外的農技員作為我們的兼職教師和技術顧問,來滿足對學生講解、指導、評價的要求。

        “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基地的要求 調查走訪企業的情況表明,之前許多畢業生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缺乏實際崗位工作的能力,在很長時間內無法達到企業工作崗位的要求,影響了學生就業和企業采納。因此,學校以“[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寫作論文和論文寫作的服務]工學結合”為指導思想,建成了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主要有昆蟲和植物病害標本實驗室、顯微鏡室和化學實驗室等。如昆蟲和植物病害標本實驗室的作用主要有兩點:一是讓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尋找病蟲害之前有個初步的印象;二是識別一些本地或者是當年沒有發生的昆蟲和病害。同時,我們還在實驗室展示了學生的優秀作品和學生在技能大賽中獲得的榮譽,增強了農業類學生求知的欲望。為了彌補校內實訓基地實踐教學的不足,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到生產第一線,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健全的評價機制

        1)改革傳統的學生評價手段和方法,采用過程評價和目標評價相結合,項目評價,校外實訓場地的農藝師、老師和學生共同評價的全面評價模式。

        2)注重評價的多元化,將方案評價、實施評價、過程點評價、協作評價、匯總交流評價、效率評價、節約評價、產品評價、安全評價等納入評價范圍。

        3)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鼓勵學生創新學習和工作。

        2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成效

        創設了有效的教學環境,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使農學專業的學生上課環境發生了改變,從課堂轉向真實的工作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例如:學生要辨別粳稻與秈稻,首先是學生自己去實訓基地找,然后再說出它們的特點,最后得出結論。如果按照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方法,學生對這些帶有概念的、抽象記憶的內容很容易混淆,甚至忘記。這樣讓學生在做中學,水到渠成的掌握了知識。學生每次都對農學專業課有比較美好的憧憬,每節課都感覺自己的專業知識在慢慢地增加,從而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重要一環,主要是達成學生的“做中學”,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加強指導,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學習中互相討論、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體會探索與發現的奧妙,提高了學習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培養了學生的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 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行的是分段式教學,先是理論課,后是實踐課,再進行頂崗實習,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致使學生不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把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改變了這一情況。如在學習病蟲害預測預報時,我們主要采取的是“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 價”這一完整的行為過程,最終形成“教中有學,學中有做,做中有教”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學生在就業時,企業非常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為了讓學生能夠全面適應社會要求,融入職業生活,我們必須時刻注意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把安全意識、節約意識、誠實意識、責任意識、溝通能力等等都列入考核評價的范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教師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長期處于封閉的辦學狀態,采用的是理論加實驗室求證的教學模式,培養出的是知識型而不是技能型人才,也導致職業學校所引進師資的實踐經驗不足,不能適應實踐課教學。

        職業學校需要向社會輸送的是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如果教師沒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教起來會很吃力,學生學起來[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寫作論文和論文寫作的服務]也很模糊,并且很難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我們專業課教師應該經常接受新知識新技能的培訓和學習。本校從2009年開始,在寒暑假期間選派教師跟隨學生一起到企業實習,一方面做好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實踐環境中成長,在提高自己的實踐教學技能的同時,也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

        3 結束語

        目前“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較多進入了高職院校,作為中等職業學校,因其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目標同高職本質上是相同的,在教育教學中同樣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重新構建和變革。為了每一個學生都具備良好的就業技能和素養,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要勇于探索和實踐,積極參與“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變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適應國家和社會對中職教育要求,適應時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卷一[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第8篇:農學專業論文范文

            在形式和操作內涵上高度重視,編寫課程指導書、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以便教師(特別是新教師和對專業不熟悉的教師)和學生明確整個課程的要求和內容,增強教與學的知情權和透明度。要求教師按2~4學時編寫教學日歷和教案,任課教師按照作物從種到收整個環節安排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如播前土地準備技術、種子處理技術、播期選擇、精量播種技術、田間管理、標本制作等,以便加強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的計劃性。

            (二)規范教學內容

            規范課程教學內容是為了保證教師易于教,學生易于學。主要包括對作物新品種、栽培新技術、新型農具、新型灌溉技術及農業信息新技術等講授和參觀學習,提高學生對現代農業的感性認知,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認知感;適應新疆現代農業要求的作物播前準備工作,如規?;a下的工程性整地技術、精量播種下的作物種子包衣技術、作物GPS導航精量播種技術等;結合專業勞動課和農學實踐基礎課程,把作物形態學觀察納入到農事操作環節中,創新“農事操作”環節,這樣,在專業核心課程《作物栽培學》課程實驗中,均安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而不像現在《作物栽培學》課程實驗中50%的學時為作物形態觀察類的驗證性實驗;建立“作物形態學觀察實驗室”,有計劃地進行農作物生產實踐的“啟蒙教育”(如包括作物形態辨識,種植主要作物高產田等),使學生對主要農作物有個大致了解,使學生能結合一年級植物學綜合實習所掌握的技能,對作物的形態學進行系統了解,實現實踐教學從植物學到作物學的科學對接;在實驗田種植大面積難以見到的一些小作物,制做作物標本,使同學們對農作物有一定的感性了解,增強同學們對農作物的興趣,確保學生專業能力和專業興趣的同步提高。

            (三)以學生為中心,著力推行自主式學習方法

            以分析、研究和解決農業生產中實際問題的過程為平臺,以師生互動和同學合作為形式,將學習知識與研究問題相結合,推行研究性學習方法。面向教師采用直觀教學法。利用掛圖與實物有機結合認識作物形態器官、解剖結構;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主要實驗內容、記載標準、操作過程等進行詳細說明;利用教學片直觀動態介紹生長發育、演示操作過程;教師充分準備教學材料,使學生通過講述與觀察,掌握作物特征特性與動態;教師演示后,學生現場實地動手實際操作,并進行觀察與記載,學生通過全過程的操作,系統掌握研究方法及操作技能,并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面向學生采用自主式學習。按興趣和能力組成科研訓練小組、高產創建小組、標本制作小組等,要求學生以案例形式完成一次大作業或討論課。讓學生依據教師提供的題目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擇問題,再通過和組員協調完成從資料收集、內容組合、幻燈制作及內容的講解等過程。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即是聽眾又是點評者,通過這種形式,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認識這些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為學生提供了一次極為有益的實戰鍛煉機會。

            (四)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辦法

            農學實踐基礎課由于其上課時間長、持續的周期也長(4~8月),上課的環節多、實踐形式多樣化,而且多數是在實驗站進行。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考核評價指標含糊,成績評定隨意等問題,不能反映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水平,直接影響學生實踐積極性,限制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建立完善的課程考核標準,不僅有助于引起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同時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實踐技能的操作要點,便于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實踐技能。農學實踐基礎考核方式應包括4部分:(1)平時成績。根據出勤、勞動態度、勞動技能及作物生產情況進行評定,占總成績的20%。(2)作物營養器官或生殖器官標本制作,占總成績的20%。(3)田間管理要點總結。學生對自己種植的小區作物生長發育特點及管理措施進行總結,占總成績的20%。(4)年終生產實踐總結。占總成績的20%。在作物收獲、測產、銷售后,結合所記錄的數據資料,對自己作物種植管理情況進行系統的總結,提交課程論文,避免了以閉卷考試確定學生成績的片面做法。

        第9篇:農學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農學專業 實踐教學 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255-02

        農學專業是天津農學院的傳統骨干學科,各項辦學條件和實力相對較強,在天津市處于領先地位。進入21 世紀后,在天津市大力發展沿海都市型農業的新形勢下,20 世紀形成的農學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此,我們在深入調研國內外有關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基礎上,根據對沿海都市農業發展和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的預測,對實踐教學計劃進行合理修訂,構建出一套適應沿海都市農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適應社會需求多元化和學生就業多元化的客觀需要的實踐教學新模式。

        一、農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高等農業教育課程體系基本特征是:以理論知識傳授為重點,知識結構為“窄深型”,實用性知識較少涉及,實踐性環節只是作為驗證理論知識的手段。隨著近年來的教育改革,出現了“厚基礎, 寬專業”等教育教學改革思路,然而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 在學生成績的判定上仍是理論占主導地位。表現如下:①實驗課多為驗證性, 以驗證理論而設置為主;②手段落后, 技術過時;③實驗教學內容重復,缺少覆蓋面寬的跨學科、高層次實驗;④沒有設計性實驗, 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⑤綜合性實驗少,缺乏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⑥校外實習和實踐的機會少, 對于理論知識的應用了解較少。綜合分析以上不足,實踐教學體系已影響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與發展, 限制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能力提高;知識面窄, 不能靈活運用理論知識, 缺乏靈活性、動手能力差,限制了人才對新工作的適應能力, 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二、天津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對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一)培養方向拓展

        農學專業培養定位要實現“為沿海都市農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人才培養方向由農業行政管理部門、農科所、農技推廣站、農業企業等國有制單位、縣級以下基層部門、農業產中領域, 轉向為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國有制、私有制兩種經濟成分, 以及農業基層和城區農業, 各級各類農業企業, 產前、產中、產后, 一、二、三產等廣闊領域培養人才。

        (二)培養規格提升

        新時期農學專業要服務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培養具有扎實基礎知識和學習、實踐、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類人才要掌握專業所必需的、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在知識結構上不僅掌握產中理論, 而且同時掌握產前產后理論;專業素質要求做到多學科交叉,熟悉農業生產、農村工作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掌握農作物生產、遺傳育種、加工貯藏、經營、管理等數個領域的相關知識和必備的專業技能。此外,還要有較高的道德品質和文化素質,較強的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培養目標拓寬

        “面向三農”、“高素質”、“應用型”是農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強調的是培養具有創造意識、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基本素質的“三創一基”人才,側重于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的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新模式的構建

        基于上述原因,我們認為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應使課程教學與生產實習結合, 重點突出大學生實踐能力、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踐在實踐教學中的比重, 形成與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的多層次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統籌考慮實驗、課程實習、校外實訓、畢業設計(論文) 、社會實踐等實踐教學環節,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模塊, 保證實踐性教學和技能訓練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根據天津農業的發展特點重組實踐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增設與沿海都市農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

        四、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新模式構建后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實施農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新模式以來,不同層次實踐環節有機融合、互為補充,加強了實踐教學過程管理,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全面,學生的創新意識、社會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為學生繼續深造或者走向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畢業生考研率不斷攀升,考研成功率一直保持在25%左右。通過專業實踐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學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0%以上。

        參考文獻:

        [1]陳宏濤,吳錫冬.地方高等農業院校農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 教育與職業, 2010,(18):100-101.

        [2]陳宏濤,吳錫冬,曹麗穎.面向天津農業發展的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 2010,(3):318-320.

        [3]寧海龍,鄒德堂,唐鑫華,王敬國,李晶,楊亮.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及構建[M]. 高等農業教育,2011,(5):43-45.

        [4]韓秀蘭,張春慶,宋憲亮,李向東.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學科與專業建設,2014,(2):58-61.

        作者簡介:

        王金龍(1978-),男,博士,教授,農學系副主任,研究方向:為植物生理生態學。

        邊立云(1974-),男,山西省忻州市人,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與研究。

        陳宏濤(1977-),男,天津人,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管理與研究。

        吳錫冬(1962-),男,重慶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作物栽培與耕作。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日本免费一区视频大片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先锋国产资源不卡 | 在线视频不卡欧美 | 最新AV中文字幕在线看 | 色97久久久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