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油畫創作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卡通”指用動畫和動漫的相關形式創作的作品。廣義指用夸張的、象形的、想像、隱喻等手法塑造各種夸張造型通過一定的情節設定所演繹的故事;狹義指給兒童這一單一受眾群體觀看的情節簡單內容單純思想積極上進的動畫或動漫作品。近些年來,動畫作品多帶有隱喻、嘲諷的深層社會含義,加上夸張變形的造型,除了兒童成年人也同樣適合觀看,帶給觀眾視覺盛宴的同時發人警醒和思索,又在其中某些時期演化成為藝術創作者對社會現實的評論和審視,是社會精神文化的不可調和的所有物。卡通畫在中國所歷經的各個時間段也多多少少融合了一些中國特色,蘊含各種民族特色的卡通風格作品也在受眾頭腦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早年間的動畫創作手法也蘊含了老一輩的藝術創作者的大量心血。因為卡通的作品風格也使很多嚴肅、沉重、沉悶的內容轉變得輕松愉悅,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許多歡樂氣息。多樣化的油畫創作形式使得卡通動漫元素能夠很輕松的融入,卡通元素在油畫中的存在因素因創作者的年齡段的不同而不同,年紀較輕的畫家因童年時期卡通動畫片的影響,在油畫中運用卡通動漫元素更加的大膽、自信。于此同時,當今強壓力普遍的社會生活也使得受眾期待觀看到愉悅的藝術表現形式。然而,這并不是這個時期所有油畫藝術創作的傾向,這只是一小部分對于自己個人愛好和新興藝術形式表達崇拜和喜愛的方式。對于豐滿油畫創作表現技法來說,是人類社會精神文明水平日益增長進步的表現。
藝術創作源于生活,藝術家們把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片段章節用自己富有藝術表現力手法概要總結出來,在展現自己生活閱歷點滴的同時也驗證出了和普通受眾生活近似的一些普遍特征。比如:張曉剛、岳敏君等藝術創作者們的題材內容都是自己生活的章節片段。岳敏君是“政治波普”的領軍人物,在他十幾年從事油畫創作的時間里,他自己的品牌符號就是他在油畫創作中其鮮明的人物形象和特定的個人風格,用自己的生活點滴去在創造藝術,充實藝術,從而達到表現社會本質內涵的目的。他所描摹的“人物形象”露出牙齒,閉緊雙眼,開懷大笑,不問世事,作品中表現出對“社會政治”問題的嘲諷的態度,對社會等一切外界事物的不問,傲慢和自信,也充分體現出個人崇拜的感覺。張曉剛的代表作《大家庭》這一系列,是通過一個一個小家庭的描述,從而詮釋出個人的小單位與社會這個大熔爐的復雜關系,這一系列作品根盤錯節的、復雜交錯的關系網,引起社會受眾普遍的共鳴。他的作品中所表現的男女主人公幾乎長著同樣的容貌,容貌色彩灰暗,臉上無過多表情,畫面整個無可奈何、簡單質樸、憂郁的傷感情緒,構圖形式上又近似于舊年間的黑白全家福照片。
波普藝術發源地在英國,在藝術風格上發展并繼承了“達達主義”的思想觀念,至于后續的發展卻是在美國,是美國的藝術創作者們所熱愛的藝術表現方式。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是美國藝術家安迪•沃霍爾,他是一種流行文化趨勢也是流行和時尚的代言人。,他的創作素材大多取材于普遍的大眾傳媒,通過借鑒特定元素成分在畫面上的單一重復和有序編排,并利用強烈夸張的色彩對比,從視覺感官上吸引了人們的視線。波普藝術通過長久成熟的發展,已經影響到招貼設計、服裝設計、工業產品造型設計、大眾傳播媒體、純藝術繪畫等各個范疇,中國現當代油畫中的動漫卡通元素的應用元素就是受到了波普藝術的影響。二十一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劉小東、王廣義、魏廣慶、喻紅、方力鈞等一批藝術創作者開始表現帶有波普藝術風格內容的藝術品,色彩強烈濃艷,時代感逼人。當時中國的大城市就像是被鮮艷華麗的色彩所環抱著,艷麗的顏色甚至被運用到了原本素雅的蘇州園林上,他們通過作品濃妝艷抹色彩表達了對這種艷俗化社會傾向的極度不滿情緒,從而諷刺挖苦這樣的社會大熔爐和譏諷自己本身。通過卡通元素的嵌入,藝術創作者們表現出一種玩世不恭的社會生活態度,用視覺玩賞性去牽引自己的作品,表達自身在社會大環境下的生存態度。
【關鍵字】少數民族;油畫創作;民族文化;民族題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可以用來進行油畫創作的少數民族題材可謂豐富多彩,不僅結合了油畫創作的很多技巧,而且也表現了少數民族不同文化的多樣性,從而表達了對少數民族的敬意。然而,目前我國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從而影響了少數民族題材油畫創作的發展,本文通過簡要分析目前少數民族題材油畫創作面臨的一些問題,進而根據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從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少數民族題材油畫創作面臨的問題
以少數民族為題材的油畫為我國的油畫創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同時也產生很多優秀的油畫作品,然而與國際上其他的優秀藝術文化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國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仍然面臨著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缺少對少數民族題材內容的深入挖掘
對于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來講,主要表現的是少數民族的內容,應該將少數民族作為一個整體從而進行內容的深入挖掘,這樣才會使得創作出的油畫更加具有表現力,然而少數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目前以少數民族題材創作的油畫并沒有對少數民族題材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沒有對少數民族的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少數民族的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下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如果對少數民族的文化和習慣了解較少,那么以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就會缺少豐富的表現力;第二,為了更好地進行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不僅僅要研究少數民族的文化和歷史,而且需要對少數民族的現狀進行深入的了解,這樣不僅能夠使得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還具有良好的現代氣息,更加符合現代少數民族的生活風貌和現代人的審美觀點。
(二)需要進一步體現多元化的創作方向
從目前的狀況來講,世界的經濟和文化正向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所以很多國家的文化都體現出了多樣性,同樣對于我國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來講,也需要進一步與世界油畫融合,更好地體現多元化的方向,然而目前我國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還需要繼續朝著這個方面努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目前很多創作者認為以少數民族為題材的油畫創作只需要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即可,不需要考慮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發展,在創作的油畫中僅僅表現少數民族題材,沒有考慮到文化的多樣性發展,使得我國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缺少未來發展的潛力;第二,世界文化的融合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少數民族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用,如何能夠更好地面對文化的沖擊,進一步發揚少數民族文化的活力,這是少數民族題材油畫創作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在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繼續發展。
二、促進少數民族題材油畫創作的作用策略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論述可知,目前我國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還面臨著很多問題,成為了制約我國少數民族題材油畫創作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少數民族題材油畫創作的發展,可以考慮參考以下幾點意見:
(一)重點突出少數民族的特點
每個少數民族在發展過程中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也有著獨特的生活習慣,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少數民族文化,這些少數民族文化的內涵也體現出了不同的外在特征,很多時候通過少數民族的服裝或者配飾,就能夠說出少數民族的名稱。所以,在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過程中,需要重點突出少數民族的特點,為此可以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少數民族內在精神的重要體現,為了使得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更加具有表現力,油畫作者在深入了解少數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需要將其內在的精神特征以油畫的形式更好地表現出來,這樣能夠使得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更加具有表現力,同時也具有豐富的內在涵義;第二,體現少數民族的外在特征,內在的精神風貌對于少數民族外在的特征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很多少數民族的服飾與其居住地的自然環境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同時穿著的服裝根據他們自身的喜好,有著不同的搭配和花色等,所以體現少數民族外在特征的表現方式還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油畫創作者能夠將少數民族內在的精神特征和外在的特點融合在一起,從而能夠形成統一的整體。
(二)更加豐富的表現手法
我國有眾多的少數民族,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身的特點,因此為了更好地表現少數民族題材,需要針對不同的少數民族特點,選取不同的表現手法,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為此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虛實相結合的創造手法,這種創作手法是油畫創作過程中的重要表現手法,同時也使得少數民族題材油畫創作具有多元化的趨勢,很多油畫創作者認為將虛實相結合的創造手法運用到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過程中,能夠讓少數民族生活的歷史和現實進行對比,有著更加豐富的表現力;第二,個人情感融合的表現手法,在進行少數民族題材的創造過程中,創作者需要了解并認可少數民族的文化,對于少數民族有著濃濃的熱愛之情,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油畫創作,所以很多創作者在進行油畫創作的過程中,將自身的感情通過油畫可見的方式表現出來,不僅僅單純地體現少數民族的生活風貌,同時也體現出油畫創作者對于少數民族的敬愛。
(三)對于少數民族題材優化創作的探索和發展
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是我國油畫創作的重要分支,同時也為我國油畫創作帶來了更多的生機和活力,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需要對其進行不斷地探索,從而促進其不斷發展,為此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對少數民族的文化進行深入地研究和挖掘,從而能夠了解不同少數民族的不同特點,以及其重要的形成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具有更深的內涵,才能夠使得更多的人對少數民族的文化進行了解和認可,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第二,將時代特征更好地融入到少數民族題材的油畫創作過程中,我國的油畫創作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而現實意義的表達離不開當前時代的大背景,因此需要在進行少數民族題材油畫創作過程中,不斷地將時代的特征融入進去,才能夠促進少數民族題材油畫創作的不斷發展。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關鍵詞】京劇元素;油畫創作;審美
中圖分類號:J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171-01
京劇藝術是中國三大國粹藝術中最古老也是最具特色的一種綜合藝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底蘊的體現,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文化藝術的代表,同時京劇在全世界文化藝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京劇的元素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無論是京劇的意境與神韻,還是繪畫意象與造型,都是從追求藝術美來展開的藝術形式,所以這就是繪畫與京劇共同的藝術特征,同時也體現京劇藝術與繪畫藝術的相通性。
一、京劇油畫概念
(一)概念
京劇油畫,是將動態的戲曲藝術和靜態的視覺藝術相結合。首先,京劇藝術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呈現給觀眾的第一印象是它獨具特色的藝術視覺表象,而油畫是表現人類觀察、想象的視覺藝術,跨越了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為不同國度的人們所接受并認同。京劇是一種綜合性藝術,油畫是一種視覺藝術,但在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表達中,揭示了人物之間的心理活動,兩者是統一的,都是作為架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而存在發展的。當油畫傳入中國之后,一大批杰出的藝術家試圖在油畫創作中加入京劇元素,為油畫創造了一種生動而又極富個性的表現形式。
(二)畫家及背景
劉令華的京劇油畫作品最大的特點,是在京劇繪畫題材上最大程度地發揮油畫的特性。油畫無可非議的特征就是在色彩的基礎上進行造型,油畫顏料的特性必然使色彩的明度、色相以及純度都比其他畫種更為靈活和豐富。恰好劉令華的京劇油畫作品的特征與此迎合,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了現代油畫以色彩造型為主的特性,而這種特性與京劇中人物的服飾著裝、各類臉譜等繽紛絢麗的色彩十分契合,因此他的作品能夠將京劇的特色與油畫的特性融為一體。在畫面中很直觀地感受到“敦煌藝術的色彩感”,不僅展現了中國京劇中古色古香的藝術韻味,也升華了中國油畫傳承本土色彩觀念的特性。
二、京劇元素在油畫創作中的運用
(一)寫意表現之美
京劇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被稱之為“國粹”,并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的京劇藝術前輩用筆墨揮毫勾勒,譜寫了一段段美到極致的京劇人生。然而近年來涌現了不少從事戲劇人物畫的中青年畫家,無疑劉令華就是其中用油畫塑造京劇人物形象的主要代表。他打破傳統的縛束,運用多元化的特殊藝術手法,融入自我情感,形式不拘一格,不僅對京劇人物在舞臺上的形象拿捏得當,而且作品充盈著詩的古韻、美的聯想和裝飾趣味。
(二)抽象運用之美
京劇藝術中的視覺元素,在反映客觀事物的過程中,主要是在化妝、服飾上運用抽象方法,實現了對現實的反思、升華。如以夸張線條和色彩改變人物本來面目的臉譜藝術,尤其是花臉的勾畫上,點、線、面等抽象元素的應用比較廣泛的。無論是具有象征性和程式化的圖案,還是運用黑、白、青、赤、黃的五行學說色彩體系,或多或少存在著抽象形態。在油畫創作中,把這些抽象元素加以借鑒或再創造,用全新的表現形式使其形式化、符號化,不僅要注重人物的造型,更要注重油畫的構圖和效果。
三、結語
京劇藝術的視覺元素主要包括人物的服飾、化妝、舞臺道具等,通過劉令華作品對京劇視覺元素在不同表現形式上的研究探索,深度剖析京劇藝術的審美特征和油畫語言的表現力。通過京劇的視覺元素與立體主義表現方式的混搭,做到對傳統形象與時空的顛覆,把不同視角的物象分割打破,再重構畫面新秩序,深度研究繪畫的表現形式、造型美和時空觀念的語言轉換問題;受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探究京劇藝術中的抽象元素,以及人物造型和色彩形式語言的抽象化處理。京劇與油畫,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但兩者的共通性和獨特性卻可以架起一座藝術融合的橋梁。
參考文獻:
[1]孫亞光.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做好油畫創作工作[A].2013山東省群眾文化學會論文集[C].山東省群眾文化學會,2013.
[2]張永升.論當代油畫的批評對象及其批評者[A].2013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3.
[3]何溶.中國的油畫大有希望――紀念中央美院建院30周年油畫展覽的一點觀感[J].美術,2013(8).
別列左夫斯基受過良好的高等師范藝術教育。在大學期間,由于學習出色,藝術天分突出,畢業留校后任教于油畫教研室。在大學里他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中提出了極具創造性的適合大學課程的本專業的藝術裝潢理論,這個理論作為課題被列入教學計劃。他最近的作品有:在體育系-10幅肖像(版畫),哲學系-4幅肖像(油畫),在5號樓-2幅關于皇宮的油畫肖像。他所創作的日歷在2006年作為大學年刊出版發行。
別列左夫斯基作為工藝美術系教授,是一位有經驗的合格的教師,教授一、二年級的《設計和計算機版畫》和《設計基礎》的課程和部分成教課程。參與和指導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論文完成和答辯。他為系里做出了40多個畢業答辯課題,他帶的4個優秀畢業生在師范大學藝術學院造型藝術系和應用藝術教研室教學。他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和重建大學的內部工作,是這個課題的畢業創作導師。
別列左夫斯基深受學生和同事的尊重。他為了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親自擔任創作導師。在2003年《彼得堡繆斯》贊助比賽的彼得堡高等藝術學院畢業創作大賽中,他的學生葉咩利亞瑙娃C、A(4年級)榮獲一等獎,在2004年受到表彰的比賽優勝者顧碧娜M、B(碩士1年級),都得到了他的親自指導。
自2008年起,他開始主持研究生部素描教研室。別列左夫斯基創造力極為活躍,不斷地參加城市和國際會議展覽(20多個展覽),并參加國際會議,舉辦講座和開設藝術家進修班。來自文化部、俄羅斯聯邦大眾傳媒、修道院主教的眾多感謝信,感謝他積極參與組織的畫展《古老的花邊的涅瓦河》、《油畫的源泉》以及為這些畫展作出的貢獻。 他作為主編參與編寫并出版的專輯禮物《赫爾岑大學:建筑與景觀總和》,用于赫爾岑大學210周年校慶。
他的作品在圣彼得堡和國外參加過30多個展覽。他辦過兩個個展,作品被世界各地的許多畫廊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在2005年彼得堡建市300周年之際,在《紀念300周年圣彼得堡》大型畫展中參加展覽和創作活動,他作為藝術家代表被國家授予榮譽證書和獎章。
詩,勵志抒情。畫,造型傳神。
兩者同出于心靈情感意象形式循本化真。
韓邦宏教授的繪畫,根于生命本能與自然原型存在心象化一的直覺觀照。他緣詩情、縱意象,心手相諧,自由外化為個性鮮明的當代繪畫形式。其藝術創造過程,顯現著內在靈感及自然表象有機相生的和諧創造。
藝術創真,質在心靈自性境界本真。
韓邦宏懷著質樸的造型本心,積40多年從事繪畫創作、教學體驗,力排人生艱難險阻,他主動多次上青藏、走西域、攀故城、觀龜茲、察敦煌,冒著生命危險全情親近雪山、大河,在風風雨雨之中,不斷擴展藝術情感境界,實現個性本真繪畫形式自由轉化。
原型大象形式內外通觀,使韓邦宏繪畫語言自然呈現出有無相生的詩性意象妙境。不論天地古意、九寨秋韻,還是沂蒙春色,作者從自然表象生機信息發現,毅然揮筆外化為繪畫空間節奏關系與色彩旋律相應激發的藝術情感交響。
韓邦宏的油畫色彩明朗,畫面空間充滿音樂調性,明顯地反映出作者縱情詩性色彩大氣度的同時,又把色彩形式空間融進了心靈自發的音樂情感沖動。
韓邦宏的繪畫個性,呈現藝術家從本體靈感貫通古今,跨越表象的藝術精神自信和自覺。他的作品形式大膽,棄物質表象、死相追隨,畫面上張揚著作者自由瀟灑的筆觸,并常在筆觸、色彩強勢轉化過程中出現象外之奇象;正是畫家在有意與無意之間產生的精神性形式創造,引領著藝術活動產生真正的審美形式觀照。
人生匆匆,惟有藝術靈性光彩形真昭示著社會生命本真。
【韓邦宏藝術成就】
1977年,油畫《游擊隊員》參加華東地區肖像畫展,并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入《肖像畫選集》。
1986年,《美術叢刊》(31期)發表“風景畫專輯”,作品有《江邊》、《岷山》、《鏡海》、《藏寨》,獲好評。
1989年,風景組畫《巴山蜀水》入選山東省第一屆風景畫展。
1990年,油畫《故壘》獲山東省第二屆風景畫展二等獎。
1992年,油畫《絲綢之路》入選“山東省油畫精品”赴香港展出,并被收藏。
1993年,油畫《漁村》參加國家教委高校美研會主辦的《神州風采》,油畫展赴新加坡展出并被收藏。
1989年,《甲午恨》舞臺設計獲山東省藝術節二等獎。
1994年,油畫《靜湖繽紛》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油畫沙龍大展。
1997年,油畫《牡丹》獲全省藝術教育畫展金獎。
1999年,油畫《雞冠花》參加全國第二屆靜物油畫展,作品被太平洋拍賣公司收藏。
1999年,論文《試論戲曲舞美設計的詩性意識》發表于《齊魯藝苑》。
1999年,油畫《補天》參加“慶祝建國50周年大展”,獲三等獎。
1999年,電視臺《影畫天地》28集播放《韓邦宏油畫作品專輯》21幅。
鄭州彩之靈美育中心創辦人,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公共藝術教育專業碩士。中國壁畫家學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2009年創辦彩之靈美育中心,并入選《河南校園》雜志“年度河南省名師風采錄”,2014年又被河南省美術館聘為特聘教師。曾參與編寫《在實踐中反思――美術教育質的研究案例》一書,碩士論文《兒童美術作品中的成人觀》被光明日報出版社刊登。
王老師有著多年的少兒美術教育一線經驗,培養的學員參加社會各種重大賽事成績斐然。
所獲榮譽:
1997年 油畫作品《生命主題》入選第四屆中國體育美術展覽,被收入《第四屆中國體育美術展覽作品集》;
1999年 油畫作品《生命主題2》獲“河南省美術作品世紀大展”二等獎;
1999年 油畫作品《小范》入選“河南省第九屆美術作品展覽”;
2000年 油畫作品《靜物:花之一》獲“河南省首屆新人新作美術展”優秀獎;
2005年 油畫作品《靜物》發表于中國《藝術教育》雜志;
2006年 9月13日《大河報》專題報道:《王彩玲:水到渠成自有彩》;
2008年 油畫作品《百合系列》參加“中、俄、日、韓當代藝術四國聯展”;
2013年 策劃“彩之靈――兒童畫家原創美術作品聯展”(鄭州市博物館);
2015年 策剃“第二屆彩之靈――兒童藝術家美術作品聯展”;
2015年 受邀到法國進行國際美術教育考察。
我多年來一直潛心致力于美術教育領域中隱含問題的批判性研究,結合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及中國本土特點,將美術課程與其他學科進行跨領域的科技整合,開發以美術為中心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模式,初步實現了在文化關照下的美育理想,成果得到國內外一些專家的高度評價,令我甚感欣慰。
在此,與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淺知拙見。
美育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可以說,沒有接受過美的教育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我創辦了彩之靈美育中心,追求的是人文化傾向的美育理念,張揚藝術化生存的處世態度,是幫助孩子對藝術創作、審美及人文察覺的基本能力。在這里,創作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除此之外,美育更應展現給孩子們的是一種優雅而富有詩意的教學環境,以及美好、純凈而有愛心的教育靈魂,這樣的氛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活動,激發學生更多的潛力與向上的精神。
無論輔導老師的方法有多么“高明”,只要把孩子作品的“原創性”給輔導掉了,使畫沒有了“孩子氣”,這個老師就是一個失敗的老師。
論文關鍵詞:油畫創作 體驗 反思
油畫,作為架上繪畫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極強的包容性,從表現的材料的物理性來看,油畫具有其他畫種無法替代的趣味性,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油畫在我國發展的歷史不是很長,但它早已成為我國繪畫表現形式中的主力軍。在學習油畫的20余年里,筆者作為油畫學習者中的一分子,至今還不能算是入門,自身感覺學習油畫除了需要極高的天分之外,還需要用心、深入地體驗與反思。油畫創作離不開對表現對象和本體語言的體驗與反思,離不開對表現形式的探索與反思。
一、對表現對象的體驗與反思
表現對象是油畫創作的內容,是創作中無法回避的研究課題,它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更可以是抽象的。無論畫作是具象的、意象的還是抽象的,都必須經過畫者頭腦的體驗與反思,才可能形成具有感染力的繪畫作品。首先,畫家要對寫生的對象進行深入地察,從人物的外表(性別、年齡、衣著、色彩、姿態)到人物的內心世界(氣質、性格、表情)等。筆者曾經聽一位老師說過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他說,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我們的眼睛要像餓狼一樣敏銳、貪婪,不要放過每一個細節。
人物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客體,但最熟悉的往往在視覺中成為視而不見的對象,我們的認識往往容易落入概念的窠臼和表面。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他人的存在只要我們感覺得到并使自己有安全感就足夠了,無需觀察他們的形態和特征。但是,若要把人物搬到畫面上去,不仔細觀察是不能完成的。深入地觀察不但要入木三分地把握每一個細節的變化,還要注意體會其中的聯系以及各個部分相互間的影響。
美國畫家基蒙·尼克萊代斯著名的素描教學法就十分強調視覺與觸覺的結合,他倡導一種素描的寫生方法叫盲畫,就是不看畫紙和畫筆,眼睛緊盯著描繪對象的體型輪廓,目光緩慢地隨著對象的形體輪廓移動,手中的筆也隨著目光的移動而移動,目的是訓練畫者學會用目光去觸摸對象。剛開始用這種方法練習時,筆下畫出來的物象一開始是完全走形的,但盲畫出來的線條不像平時畫出來的線條的樣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盲畫的準確性在提高,最重要的是感知逐漸深入了,不再停留在浮躁的階段。一些有成就的畫家在談到體驗表現對象的過程時,總是強調要充分而全面地調動身體的所有感官,同時,把視覺上的深入觀察運用到極致。筆者的老師鐘以勤先生曾告誡我們:觀察對象的時候要學會用目光觸摸,用目光體驗對象的質感和細微的起伏、轉折關系,甚至要體會對象的溫度和體內的脈搏,要想象你的筆觸是在對象身體的表面上移動,讓自己身心感受融入到對象中去。
但是,僅僅是這樣的體驗和感知是不夠的,這不過是對物體知覺的常識性觀察,這樣的觀察使人很容易陷入客觀主義思維的模式,被自然對象牽著鼻子走,成為自然表象的奴隸。觀察要融入到對象中去,反思卻要能跳出對象。畫畫不同于照相,并不是把客觀現實完全照搬到畫布上去,即便是對景寫生,表現的也只是相對正確的關系。因此,這個表現的過程就是一個主觀處理的過程,主觀處理的過程就是反思。觀察不僅要深入揣摩表現對象的本質特征,同時還要擺脫表現對象客觀實在對藝術表現的束縛,打破普通視知覺的經驗和常規,從對客觀對象的觀察中尋找屬于自己的獨特視角,避免流俗或雷同。面對不同對象的寫生,體驗會不同,反思也就大相徑庭。對客觀事物體驗的方面不同,個人反思的取向不同,得出的結論即呈現的畫面效果也不同,也就造成了千人千面的風格。
二、對本體語言的體驗與反思
油畫本體語言潛藏著無限的可能,并通過畫家對材料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方式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油畫本體語言包含了顏料、媒介、基底材質、筆觸等多方面的綜合元素,如果忽略了任何一方面的研究,都會對語言的表達產生阻礙。因此,對油畫本體語言深入的感知體驗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對油畫本體語言的體驗從初學到入門以及從入門到揮灑自如要經歷十分漫長的過程,對于個別有天賦的畫家來說這個階段可能會短一些,但更多的人都經歷了數十年的探索與實踐,才能真正把握其性能特點。
繪畫材料進入到藝術創作的語境中改變了身份,它們不再是單純的材料,而是被賦予了一種寓意、象征和存在的價值的本體語言,成為畫家自我的延伸。一般在創作前,畫家對選擇運用的媒材都會預設一個基本效果,但對創作過程中產生的變化未必能完全控制或把握,因此,必須要及時總結經驗,進行必要的反思,以達到熟練掌握和控制所運用的媒材,確切傳譯個人語義,從而達到實現自我表達的目的。畫框作為油畫的依托和載體,內框與畫布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作品的質量。許多大城市的畫家已經不再自己繃畫布、制作畫底,這個環節的省略可以為畫家節約許多時間。然而筆者認為,如果從學習油畫開始就從來沒有經歷自己動手做底的過程,一般是很難發現基底材料對作品影響的奧秘的,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繪畫表現的載體。要深入了解繃畫框的程序,并可以根據自己繪畫的要求對畫布質地進行挑選,對畫布基底材料的性質有選擇地制作,是保證創作順利完成的前提。
就單純的物質特性而言,油畫顏料的色性穩定,卻因不同的使用者和不同的使用方法而千變萬化。單就調色的順序不同、敷色的厚薄不同、筆觸的肌理不同、運筆的方式和力度的不同,油畫顏料都會由此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其豐富微妙的變化需認真體察并加以總結才能逐步掌握運用。初學油畫的時候很容易被其穩定的色性所蒙蔽,認為油畫沒有干濕變化會比較好把握,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才發現其實不然。認識、理解了油畫本體語言的意義也將在畫面上實現表達的意義。油畫與生俱來的包容性,更加擴展其語言表達的可能性。在最近的十余年里,中國的油畫家們在油畫媒介與材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使油畫這個架上繪畫表現形式在中國的發展還方興未艾。
三、對表現形式的探索與反思
對表現對象和本體語言的體驗與反思,是掌握油畫語言的初級階段。要真正駕馭油畫,運用油畫進行創作,還必須對藝術表現形式有廣泛而深入的了解。任何一幅優秀的藝術作品的產生或一種藝術風格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都體現了作者自身的藝術積淀,也反映了作者對前人藝術表現形式的繼承與發展,還體現了作者對傳統的反叛和超越。
表現形式是作品主題的藝術思想闡發的最重要的方式,形式語言比直接的說教更具力量。重構是藝術家對既有的繪畫形式的探索和反思,它具有兩種基本特征:一是創作觀念上的“形式自律”和“主觀創造”;二是藝術家發揮主觀創造性,在作品中將自然形象解構,重新組織畫面結構,建構出一種非寫實的藝術形象。繪畫形式的探索和反思既滿足了藝術家的創作欲望,充分釋放藝術家的創造潛能,發揮藝術家的自主創造力,又促進了藝術風格不斷推陳出新,使藝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滿足公眾多元化的審美需求。
[關鍵詞]油畫教育 審美教育
在油畫學習中,注重表現對作品精神世界的感悟和視覺感官的體驗。對于油畫的學習,不僅要求我們掌握高超的繪畫手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對世界萬物的獨特感受和看法,并學會如何去將其轉化為筆尖下所描繪的雜亂線條,審美教育對于油畫學習中的審美情趣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它對人們的邏輯思維、精神文化、道德觀念的改變會無意識的反映在油畫的創作過程中,使一幅油畫作品擁有其完整的思想理念作為核心的支撐,成為體現作者精神與靈魂的、活靈活現的作品。
一、審美教育向油畫教育的滲透
1、教育方式。審美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說從人類文明開始時就有了美育。古人對于審美教育十分關注,從周代對“六藝”的重視程度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六藝內容包括禮、樂、射、御、書、數,是古代對貴族子弟的教學內容中必備的,在古人眼中,只有掌握這六項基本技能的學生,才能成為將來國家優秀的人才。而這六項技能的培養,從一方面說明了審美教育的必要性,從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審美教育教育的廣泛性,審美教育不僅僅要求學生具備強健的體魄和對詩書的理解能力,更加要讓學生從禮儀、動作、語言方面去感受美的存在,還有對詩歌、建筑、繪畫等藝術形式的鑒賞能力。
油畫作為從西方而來的舶來品,審美教育更是在其發展中灑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古希臘時期,西方就開始了繆斯教育,即將身體美與精神相互結合,創造出美與善的結合體,所以當時的油畫作品除了表現希臘人對身體美的推崇外,也是結合了當時的審美情趣,將人善良美好的心靈體現在作品中。也有用教堂里的音樂、雕塑、繪畫來展現藝術價值,完成對人們審美情趣的塑造。在文藝復興后,人文主義思想的提出為創造人才提出了一系列的標準,與六藝的思想大同小異,都是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實現對當時學生的教育。油畫作為審美教育教學推行實施的一部分,受到其深刻的影響,在油畫教育學習中,包括對油畫知識、風格、鑒賞能力的掌握,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去感受油畫創作的魅力,融合真實社會藝術,活動,讓學生全方位的去理解油畫藝術的創作,提供靈感和題材。
2、審美意識。審美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更好的理解關于美學的事物,形成一定的觀念并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動作。審美意識對油畫教育的滲透是顯而易見的,在色彩的搭配、空間的構圖、結構的創作等方面都有所影響。在油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繪畫技巧的指導的同時,還會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選擇優秀的名家作品讓其賞析,讓學生體會在這些作品中的對美的理解,在疏密、穿插、均衡、變化中得到美的感悟,感受名家作品中所包含形式結構的韻律,從而在創作思想上受到啟發,在實踐中找到榜樣,也可為其帶來技藝上的指導。在唯物論的觀點中,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一幅好的油畫作品,就是將身邊的各種事物轉化為一定的意識語言,再運用繪畫手法將其巧妙的呈現在畫布上,而對于身邊事物的最初看法,正是我們完成作品的關鍵,受到大腦思維模式的影響。這種思維模式的總和就是存在于人們腦中對各類事物的審美意識。
二、審美教育對油畫教育的重要性
1、精神世界的塑造。審美教育的功能與其說是自覺的讓人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規范,還不如說是在人們心中塑造一個精神文明世界來引導日常行為和藝術創作。審美教育在精神意識上向來講求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得到共和。
受到其啟發的影響,油畫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極其重視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培養,通過對事物形式上的認識加上自身的思維方式來理解世界,感悟世界。所謂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當我們深入油畫的中心,對名畫進行鑒賞時就會發現,在每個油畫大師的心中,都有一片別人難以理解的精神世界和對某種事物的愛好和衍生出的某類情懷。如梵高對向日葵的熱愛,在其油畫作品中大量的出現金黃色的向日葵的形象,如此特別,充滿了生命之力,以至于稱之為向日葵畫家。象征著希望、熱情、愛的向日葵,似乎與當年那位窮困潦倒的年輕畫家所處的環境大相徑庭,甚至不應該出自其之手,但是正是因為這些作品的存在,從一定程度上也印證了梵高的內心的精神世界里對美好世界的熱情。
審美教育對精神世界的塑造為畫師提供了一個豐富的精神樂園,讓其創作出美妙絕倫的作品,也為現代油畫教育教學提供了可以參考的方向,重視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精神世界的培養,是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更上一個臺階。
2、符合審美情趣。油畫創作在其肌理、色彩的描繪中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精神文化上更是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精神與文化上的需求,它在作品所要表達出的自然美感上都有十分出色的演繹,因此油畫在西方才會逐漸或取代或融合了其他畫種,得到了廣泛的發展。而油畫中對于自然的審美價值的體現,也大大的擴展了人們的感官世界,提升了人類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文化的塑造能力。審美教育讓審美情趣的提升這一問題擺在了油畫學習者的面前。油畫的筆觸感都是很抽象的,但卻能通過其表現出物體實實在在的身體上、氣質上的感覺,從而了解其事物發展的節奏規律,抒發某種情感,完成肌理的構造,色彩的搭配,體現創作者的對形體的塑造能力及其審美情趣。審美情趣的學習能使我們更好的理解肌理,理解線條的構造,色彩的配搭。油畫是一門視覺藝術,符合審美情趣的作品讓人有賞心悅目之感。如著名的油畫大師達芬奇在其代表作品《蒙娜麗莎》中所體現出的超乎現實的美感。他運用了邏輯學、空間造型、透視等方式,然后加入自己的想法,認為從人的視覺上講物體在遠處會產生一種奇妙的霧狀藍色,達芬奇在處理邊線和輪廓上提供了與以往不同的方式,采用模糊不清的形式來表達,這樣的繪畫方式使得整個畫面具有一種強烈的動感,與生命中所展現出的活力所結合,讓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外表達到巧妙的結合,蒙娜麗莎的微笑似是一種“笑而不語”的表達,在神秘與美麗中徘徊,所以最終成為一部曠世奇作。在油畫學習中,提高審美情趣,找到創作的規律十分重要。
三、創造有益于審美教育與油畫教育的結合的環境
1、改善教育環境。審美教育要求我們全方位的感受藝術所產生的美的氛圍,需要我們對教學環境進行改善,就如同審美教育存在的潛移默化的功能一般,良好的學院建設和濃郁的學習氛圍,能為學生在油畫的學習中逐步的融入思想,通過外部事物的改變來修飾內心世界。在生物學的理論中,一個人如果在同一地點長時間的進行某種行為活動,就會很容易的產生疲勞、厭煩等情緒。對于油畫創作來說也是如此。固然學生能安坐在教室中進行繪畫,但這種精神的高度集中的思維創作模式下,如果身邊的環境只是一睹冷冰冰的墻,學生如同別監禁的囚犯,不僅不利于其藝術的創新,更讓其深感疲倦,產生視覺疲勞。如若在教室中多掛些名人大師的高清作品掛圖,便于讓學生邊學習邊欣賞,提高其藝術修養;還可在教學場所引入背景音樂,比如一些優美的輕音樂或世界名曲,使學生在視覺聽覺兩方面同時增強審美素養。
2、增加實踐課程。在傳統的油畫教學中,對于練習實踐的機會還是太少了,在課程中出現重視理論、忽視實踐操作的現象。其實,讓學生拿起手中的畫筆去真實的感受來自畫布的觸感更能激起他們創作學習的欲望。這是很不利于學生掌握油畫技巧和和形成具有邏輯性的審美思維的,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油畫已經深入到其他藝術行業中去,而只靠理論的講解和少數的實踐機會,終是不利于其發展的。我們應該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從審美教育中得到靈感,從了解物質世界來創建一個豐富的精神文化世界,讓學生增加親身體驗繪畫的機會,盡可能多的安排教室以外的寫生課程,將學生的創作環境與自然結合起來,自覺自愿的接收到來自自然的提示和靈感,通過增加其對美的認識,創作出新的作品,來完成現代審美需求。
顯而易見,審美教育滲透到油畫教育中,使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這對油畫教育來說,意義重大。審美教育與油畫教育是分不開的,油畫教育中對美的鑒賞、對精神世界的構建及審美情趣的提高這些方面的學習,都是在審美教育中可以看到的。審美教育為學生的道德修養、感知美的能力方面都提出了很好的教學方式,也為新時代的油畫教育提供了參考意見。 (責任編輯:曉芳)
參考文獻:
[1]張云生,油畫語言的發展與大眾的審美情趣[J],吉林大學,《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年4月
[2]包薩茹拉,試論繪畫欣賞與審美教育,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07月,第16卷第4期
不斷創新的內畫
李克昌是山東淄博人,最先從事內畫藝術,并先以內畫聞名。1988年他就被國家輕工業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被業內推崇為“內畫泰斗”,被評價為“是中國內畫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1992年榮獲“國務院特殊津貼”。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聲譽,正是由于他不斷創新的藝術成就。他剛開始從事內畫藝術,就發現內畫的臨摹、抄襲、仿作、雷同、重復、復制而缺乏創造性,便力主創作,所有作品絕對原創,從不重復,可謂件件都是孤品,并把他的作品編號,在收藏證書上做出法律保證。
他更是不斷創造新的畫法,“內畫油彩畫法”是其始創,豐富了內畫的表現力。“內畫立體畫法”亦其首創,大大增強了形象的立體感和畫面的空間感。而且這一畫法至今只有他一人掌握,堪稱一大絕技。還有“雙面繡”式的內畫(即一面是形象的正面,一面是形象的背面),更增強了造型的立體感。他還把內畫藝術從鼻煙壺伸延到花瓶、酒瓶等大型玻璃或水晶瓶內,大大擴展了內畫的媒介類型,也更富陳設性和裝飾性,便于觀賞。
他的內畫不僅畫法多,而且題材廣,古典名著、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無所不畫,且表現視角獨特,大小(場面)自如。小不必說,大則描繪上百人的《梁山一百零八將》群像。對于他的內畫之精美絕倫,出神入化,令人嘆為觀止,神奇而有如神助!
標新立異的國畫
國畫和內畫看似“異曲同工”,而實則“異曲異工”。兩者不止是內外大小之別,更有材質和畫法之別。有趣的是內畫畫面小他卻多工筆,國畫畫面大而他多寫意。且他的寫意不拘一格,我看至少有三種風格:既可見其非常傳統的水墨大寫意,正如鄭板橋所說的“刪繁就簡”之“三秋樹”,筆簡精到。又可見其融合西畫元素而色彩鮮亮明快的彩墨花卉和人物,極具視覺沖擊力,且能“領異標新”,光彩照人。這或許正是他國畫的突出特點。其人物更擅于刻畫動態、表情,特別是眼睛尤為傳神,奪人目、奪人心,極富藝術感染力。還可見似介于兩者之間的清淡雅逸的彩墨寫意山水畫。另外他的動物也十分了得。總之,他幾乎無所不畫、無所不精。
別開生面的油畫
盡管他在內畫和國畫創作上取得很大成就,然而油畫卻是他的最愛。他不僅迷戀于油畫色彩之豐富和繪畫元素之多,更鐘情于油畫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之強,更便于表現大題材和營造大場面。而這正是一個富有創造性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畫家所追求表現的創作欲望。
他的油畫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是表現中國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傳統題材,可謂“用外國瓶裝中國酒”,如《紂王無道》《牛郎織女》《清明上河圖》等。亮相于今年榮寶齋他的美術作品展上的《祝壽圖》,就以其非凡的想象和宏大的場面而奪人眼球。而大型油畫《華容道》《霸王別姬》等,更以其磅礴的氣勢,動人的場景而震人心弦。他之所以有如此創造沖動,著力表現這些題材的良苦用心,也是寄托于慰藉海外華人的思鄉情結和為華人后代了解中華歷史文化提供一些形象教材。
他的油畫另一特點則是小而精。其畫幅之小、題材之大、描繪之精,絕無僅有。如《娘》畫幅僅25×17cm,《梁山一百零八將》也不過30×25cm,卻能刻畫如此眾多的人物形象。身不及盈寸,頭不過豆大,而面貌、表情、動態以及服飾、細節等描繪得精致入微,形神兼備。這不只是一大特色,也是一大絕技。
獨具見地的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