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示范基地申報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一條獎勵資金
市財政從年初預算安排的林業產業發展及生態建設資金中安排林業產業發展獎勵資金100萬元,專項用于建設單位進行干雜果經濟林產業基地建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以及林業良種繁育、引進、新技術推廣等的獎勵。
第二條獎勵原則
堅持“先建后獎、典型帶動、總額控制、擇優獎勵、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推動林業產業加快發展。
第三條獎勵對象
在市轄區內符合獎勵條件并經驗收合格、進行公示無異議的建設單位,包括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等。
第四條獎勵條件
申請獎勵的建設單位需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一)當年新建干雜果經濟林基地面積50畝以上,選用苗木是良種壯苗或林業部門認可的樹種品種,栽植、管理符合國家造林技術規程和生產標準,建園檔案及栽培管理技術資料完備。
(二)當年新建林下經濟示范基地規模:林菌示范基地面積10畝以上;林禽(畜)等示范基地30畝以上;林藥、林花、林蔬示范基地50畝以上,基地建設和管理符合技術規范和行業標準,推行標準化生產,產品達到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標準。
第五條獎勵標準
給予獎勵的建設單位,執行以下標準:干雜果經濟林基地面積50畝以上的,每畝獎勵400元;林菌示范基地10畝以上的,每畝獎勵1000元;林禽(畜)等示范基地30畝以上的,每畝獎勵200元;林藥、林花、林蔬等示范基地50畝以上的,每畝獎勵400元。
各市區(開發區、工業新區,下同)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進行配套。
財政部門應加大對林木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的支持力度,安排資金扶持珍稀優良用材林、果品基地引種試驗和林業技術推廣。
上述獎勵實行最高獎勵限額控制,即單項獎勵最高控制在15萬元。
建設單位不能同時獲得多個單項獎勵,只能選擇一個項目給予獎勵。
第六條獎勵程序
(一)各市區林業部門根據本地林業產業發展規劃,年初確定建設基地規模和建設計劃,報市林業局備案,市林業局將在基地建設前、建設中組織有關專家進行檢查指導。
(二)市財政局、市林業局根據林業產業發展資金規模和各市區林業產業發展現狀,本著“統籌兼顧、均衡發展、區域協調、突出重點”的原則,將獎勵指標分配到各市區,各市區林業局、財政局根據市級下達的指標數,結合當地林業產業基地建設情況及林業產業發展情況,做好組織申報工作(申報材料采用統一格式)。
(三)申請獎勵的建設單位,應向所在市區林業、財政部門提供獎勵申報材料,各市區林業、財政部門受理后應積極組織對申報材料及基地建設等情況進行審核驗收,擇優向市林業局、市財政局申報。
(四)市林業局、市財政局根據各市區的申報材料,組織考核驗收,驗收合格的建設單位給予公示、公布。
(五)對獲得獎勵的建設單位,市財政局一次性將獎勵資金撥付各市區財政局,各市區財政局應一次性將市級獎勵資金及本級配套資金及時撥付建設單位。
第七條資金監管
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獎勵資金管理,嚴格按獎勵原則、獎勵程序撥款,確保獎勵資金專款專用,各市區林業、財政部門要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對弄虛作假套取財政資金的,一經查實,取消獎勵資格,追回獎勵資金,并實行通報和追責。
第八條其他事項
(一)本辦法由市財政局負責解釋。
(二)本辦法不含省財政直管縣。
一、組織領導
自治區科協和財政廳聯合成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導全區“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實施工作。
自治區“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自治區科協,具體辦理“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的日常工作。
自治區“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有關專家學者成立評審組,負責對申報推薦對象進行評審,并對有關項目進行評估監督。
盟(市)科協和財政部門負責組織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實施工作,協調解決有關事宜;組織開展“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的宣傳工作;組織相關單位和技術人員審查本行政區域內申報單位、個人的參評資格,審核整理相關申報材料;組織開展“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及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
旗縣(市、區)科協、財政局組織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協調解決有關事宜;組織開展“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的宣傳工作;組織相關單位和技術人員審查本行政區域內申報單位、個人的參評資格,進行項目實地評估;整理相關推薦材料,做好公示和申報工作;組織編制審核專項資金項目預算表;對計劃專項資金進行管理監督;對“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計劃實施的有關工作,并協助各級科協、財政部門落實計劃。
各級科協、財政部門應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情況,聽取有關意見建議。
自治區及各級科協、財政部門對在“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二、實施原則
——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堅持全國科普示范旗縣(市、區)申報推薦優先的原則;
——堅持“全國百強農技協”、“全區星級農技協”、“全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全區星級科普示范基地”申報推薦優先的原則。
三、宣傳動員
各級科協和財政部門根據中國科協、財政部《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及有關規定,通過區內主要媒體開展宣傳工作,向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和廣大農牧民公開評比和篩選農牧區專業技術協會、農牧區科普示范基地、農牧區科普帶頭人和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的推薦條件和申報程序。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組織指導符合條件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申報。積極宣傳獲獎單位和個人的先進事跡,加大對獲獎單位和個人開展農牧區科普工作的指導力度,使其在提高農牧民科學素質,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四、申報推薦
申報單位和個人向所在旗縣(市、區)科協、財政局報送典型經驗事跡材料;填寫推薦表;提供相關登記、獎勵有效證件和有關照片;編制專項資金項目預算。
旗縣(市、區)科協、財政局整理審核申報對象的申報材料(包括①申報單位、個人的推薦表②登記、獎勵證件和有關照片③專項資金項目預算表④3000字左右的簡要事跡材料);制作相關推薦材料(包括①正式報送函②推薦工作簡要總結和說明③公示材料);向所在盟(市)科協和財政局提出本行政區域內申報推薦的單位和個人,報送相關申報推薦材料。
盟(市)科協、財政局匯總所屬旗縣(市、區)申報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進行審核整理,確定推薦單位和個人;制作相關推薦材料(包括①正式報送函②推薦工作簡要總結和說明);向自治區“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申報推薦確定的單位和個人,報送相關申報推薦材料。
自治區“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匯總各盟(市)申報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在推薦名額內,確定推薦單位和個人名單;制作相關推薦材料;向中國科協和財政部推薦確定的單位和個人,報送相關推薦材料。
五、公示監督
建立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機制,廣泛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督。旗縣(市、區)科協、財政局將本行政區域內推薦名單在有關鄉村公示10天,廣泛征求意見,公示期滿無異議的,正式上報所在盟(市)科協、財政局。
為充分調動全社會深入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開展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領激發廣大群眾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012年,中國科協、財政部在全國啟動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該計劃由“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和“社區科普益民計劃”兩個子計劃構成。獎補標準為: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社區各20萬元,農村科普帶頭人5萬元,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50萬元。
為加強對評審推薦工作的領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協、財政廳成立了2012年全國“基層科普行動計劃”推薦評審工作領導小組和推薦工作評審組,由自治區科協、財政廳分管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以及有關單位部門專家組成,下設評審工作辦公室,設在自治區科協科普部。
推薦評審工作組依據中國科協、財政部《“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試行)》,從各地州市推薦上報的107份申報材料中,評選出32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18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16名農村科普帶頭人、1個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15個科普示范社區。評審結果將在自治區科協網上公示,公示期滿后再推薦到中國科協、財政部參加國家評選。
一、圍繞主題、開展“企業評機關”主題活動
XX市在全市開展“企業評機關”活動以來,科技局高度重視,召開局長辦公會,專題研究“企業評機關”活動。并迅速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全面啟動了市科技局系統“企業評機關”活動。科技系統全體干部高度重視此次活動,采取得力措施,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市科技局以主題活動為契機,深入推進治理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切實增強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行政行為是否規范、政務事務是否公開、政風行風是否清廉、干部職工是否勤勉、工作質量是否到位,一切以人民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為標準,真正把評判權交給服務對象和人民群眾。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繼續開展科技特派員制度
去年,我市開展了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向螺山、汊河、戴家場等14個鎮場所派出了15名科技特派員,共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個,組建水產企業2個,為各地解決50多個生產技術上的問題,推廣了中科三號銀鯽等10個水產新品種和10項養殖新技術(模式),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更好加強農村科技人才和實用隊伍建設,今年我們繼續聘任了15名科技特派員服務于鄉鎮區辦,服務領域從單一水產擴大到稻棉豬禽、水產、水生等領域。
三、加大科學創新力度,發揮創新基地示范作用
大力實施了“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建設”科技工程。以科技創新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以水產、水禽、水生蔬菜、農產品加工為重點,采取“企業+協會+基地+農戶”的建設模式,重點建設“濱湖河蟹”、“烏林泥鰍”等8個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目前重點做好國家星火計劃項目“洪湖清水蟹高效健康養殖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工程”,正按照“技術創新、集成示范、輻射推廣”的建設思路,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XX市濱湖河蟹養殖協會為技術依托單位,探索解決洪湖河蟹養殖成本高、商品蟹規格小、品質差、養殖效益低,生態環境惡化等關鍵性難題,促進洪湖河蟹養殖業水平有質的提高。
四、積極扶持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農業產業化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此,我們以提高龍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為抓手,一是為德炎水產、閩洪水產、洪湖浪米業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4個,爭取科技資金980多元;二是為龍頭企業牽線,與科研院所合作開發科技項目6個,引進技術成果9項;三是扶持龍頭企業推行“公司+基地”、“公司+養殖協會+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原料生產基地30萬畝。
五、積極申報科技項目,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科技局仍把項目建設做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圍繞市委政府工作中心,立足我市經濟發展的實際,狠抓項目建設。通過近半年的精心組織,XX市科技局已經幫助近20家企業、單位準備好了10個科技項目的申報材料。目前,3個項目獲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創新基金項目計劃支持,藍天安環的zl(g)nf自浮型組裝式金屬內浮頂項目;藍光電子的低成本環保新型熱熔斷體項目和力拓能源的新型泡罩蒸氨塔項目榜上有名,這批資助項目涉及創新項目無償資助類,獲得無償資助金額230萬元,立項數和資助總額再創佳績。該批項目的實施將引導社會資金、企業科技投入近3000萬元,促進洪湖光電子、石化裝備等高新技術領域技術進步,加快地方產業集群的形成。另外,推薦3家企業分別申報了國家創新基金項目和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家企業申報省級研究與開發計劃。
六、組織成立了“XX市河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圍繞機關效能建設目標,在堅持自學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全區組織的學習活動。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自覺地學習業務知識,同時參加了省廳組織的2期培訓班學習,并取得了商務執法資格證書;以“八榮八恥”和區委“五條禁令”規定為準則,強化自律意識,規范自己言行。通過學習和周邊同志的幫助,提高了自身素質,為履行職責打下了基礎。
二、圍繞目標,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一年來,能夠圍繞區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努力抓好落實。
1、完善專項規劃編制和做好重點項目前期謀劃工作。依據正式出臺的《___市商業網點規劃》和《___流通業規劃》,修訂完善了我區2個專項規劃,同時積極推進規劃的實施;就確定的重點項目,開展了前期調研和謀劃工作,編制了淮河路步行街改造和姜橋物流園區建設初步規劃方案,供區領導決策時參考。
2、認真開展市場調研和集中整治活動。就市場管理工作情況開展了調研,提出了加強市場管理工作措施,向區人大主任會議作了專題匯報。針對光彩、華海和南山市場辦證率低的問題,制定了集中整治方案,開展了為期2個月的專項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光彩大市場的辦證率已提高到70。
3、積極推進三產項目招商工作。圍繞“提升三產”目標,認真做好資源調查和重點三產項目選擇、儲備、包裝、推介工作,配合區招商局推進全區三產項目招商。我局共引資1281萬元,超額完成區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
4、組織開展省級商業示范社區創建活動。就社區商業網點情況組織了摸底調查,指導街道編制了社區商業發展規劃,引導社區商業發展;開展了以“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為主題的省級商業示范社區創建活動,繼青年街道被首批命名后,黃莊街道又獲此殊榮。
5、推進“萬村千鄉”試點工作。開展了農村商業網點現狀調查,編制了試點規劃,申報為新增試點區;制定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積極與試點企業對接,并引進徽商集團紅府超市來區建店。共建成農家店7戶,其中日用品店4戶,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33。配合市局在定庵村開展了“三綠工程下鄉”活動。
6、積極爭取生豬定點屠宰場、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和水產品批發市場布點。組織編制了生豬定點屠宰場、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和水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方案,主動與市商務、規劃等部門對接,尋求支持,爭取布點。目前農副產品交易市場項目,被市列為創省級綠色農產品批發市場儲備項目。
7、申報參加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評選活動。制定了《南山文化市場規范管理工作實施方案》,逐步對市場進行規范管理;為打造南山文化市場品牌,向省文化廳報送了申報材料,參加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評選活動。
8、組織開展嚴厲打擊傳銷專項整治行動。制定了嚴厲打擊傳銷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牽頭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共發放宣傳提綱300余份,張貼宣傳畫70余份,開展了7次集中行動,沖擊和取締傳銷窩點32處,遣散傳銷人員772人。
9、認真辦理提議案。共承辦提議案10件。對承辦工作制定方案,明確專人辦理,并將辦理情況在規定時間內報告提議案人。其中對《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玩市場建設與管理的建議》的辦理情況,我區向市人大、市政府作了專題匯報,受到了與會領導和代表們的一致好評。
三、存在的問題和今后努力方向
盡管我在履職上付出了努力,但仍存在諸多不足:一是對產業發展研究得不夠,還應該在深入調查研究上下功夫,為區委、區政府當好參謀;二是工作不夠深入,綜合管理和協調工作還有待加強;三是對如何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思考得不夠。今后我將努力做到如下三點:
1、勤奮學習,認真總結,提高綜合素質;
2、開拓思路,積極創新,使工作更進一步;
一、2012年上半年工作情況
(一)進一步穩定了糧食生產發展。一是積極為農民種糧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持,二是廣泛宣傳發展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三是及時兌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油菜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性資金,四是組織開展了“多用一斤種、增收百斤糧”、高產創建、新品種展示等助農活動,五是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稻簡易栽培、病蟲草鼠綜合防治等技術,六是強力推進機耕機插機收和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等,糧食生產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今年全縣種植早稻13.06萬畝,預計早稻平均單產450公斤,總產58784噸;油菜種植5.58萬畝,單產101.5公斤,總產5663.7噸;此外,落實了中晚稻播種面積15.2萬畝。
(二)進一步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一是大力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以福田、彭高、赤山、東源農業龍頭企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聚集地為核心區域;以、紅鯽基地、邊塘畜牧小區、食品廠、毛家灣食品加工廠、農業科技園、隆昌藥業有限公司、春來食品加工廠等省、市龍頭企業為支撐,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做大做強做精“水稻、水產、蔬菜、畜禽”四大主導產業,大力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二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目前全縣共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9家,新增固定資產4277萬元,同比增長19.7%;通過招商引進了萍泰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和市錦泰農業生態園有限公司等首批投資過千萬元的企業,同時擴大、、、、等現有龍頭企業規模,提升品味,增強競爭力。三是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一村一品”的發展。全縣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54家,同比增加43家,入社農戶9135戶,上半年合作社總收入6590萬元,同比增長21.4%;“一村一品”專業村61個,從事主導產業農戶28215戶,占專業村總農戶數66.1%。
(三)進一步加大了項目建設力度。我局高度重視,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分工,大力推動了全縣農業項目的建設。今年上半年,已列入的重點項目為紅鯽基地建設項目,主要包括標準魚塘改造項目、良種場建設項目和水產健康養殖項目。目前投資350萬元的標準魚塘改造項目已建成,并完成了審計工作,等待驗收;200萬元的良種場建設項目已獲批準,即將實施;水產健康養殖項目已申報,在水產養殖方面屬首次申報該項目。新擴建500畝魚塘正在開挖建設,休閑漁莊、垂釣競技區、產品貿易區、行政功能區正在規劃中,整個項目建設正在有序運行之中。另外,金山種糧大戶工程、農產品檢測站建設項目、黑山羊基地秸桿養畜聯戶建設項目和農業與氣象合作項目也在組織實施或申報爭取當中。
(四)進一步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在農業生產方面,我局正確引導農民認真分析形勢,找準突破口,實施品牌戰略,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進一步推進了蔬菜、畜禽、水產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半年來全縣種植蔬菜3.57萬畝,總產值1.27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無公蔬菜種植面積1.3萬畝,同比增長7.7%,產值達4420萬元,同比增長7.2%。半年來,畜禽產業在鞏固常規養殖外,重點推出菜牛、山羊、鵝、山雞和鴿子等養殖,不斷增強畜禽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牲豬飼養量達28.2531萬頭,其中出欄14.9927萬頭,存欄13.2604萬頭;山羊飼養量達14.2634萬只,其中出欄6.4688萬只,存欄7.7946萬只;家禽飼養量123.48萬羽,其中出籠73.27萬羽,存欄50.21萬羽;肉類總產量13362.8噸,比去年增長3.2%。水產方面,全面推行特種養殖,大力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半年來全縣水產品出水產量3335噸,同比增長8.02%;漁業產值達到5967萬元,同比增長9.36%;紅鯽繁育示范基地利用紅鯽資源,融合現代科學養魚技術,已發展成為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水產養殖業。
(五)進一步推進了科技興農工作。一是大力宣傳農業科技,不斷提升農民的科學種田能力,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圍繞測土配方施肥、多播一斤種增收百斤糧、水稻高產創建、良種進村入戶、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等農業實用技術,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52期,培訓農民2120人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4萬份,開展大型技術咨詢活動4次,送科技下鄉活動2次。二是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推廣了雙季稻高產高效集成技術和優質超級稻高產高效集成技術。同時加大了技術指導,在生產關健環節組織技術人員深入鄉、村進行技術指導,把實用技術送到田頭地角,半年來累計開展技術指導1000余人次。在金山鎮建立了1個早稻萬畝高產創示范片。全縣推廣水稻拋秧栽培2萬畝,推廣水稻“多用一斤種,增收百斤糧”示范工程配套高產栽培技術6萬畝。推廣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技術12.6萬畝,并開展了早稻集中育秧的示范。
(六)進一步做好了農產品安全供給和重大動物疾病防控工作。一是結合我縣實際,制定了“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方案,將強制免疫與常規免疫相結合,防疫工作做到常抓不懈。今年春防工作中,組織全縣154名村級動物防疫員和24名鄉鎮防疫員,深入廣大農戶,開展免疫接種工作,豬、牛、羊、家禽的免疫率和免疫密度經市防重辦組織的縣(區)防疫交叉檢查驗收全面達標。二是認真貫徹《食品衛生法》,全縣進一步加強了檢疫工作力度,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肉。三是加強了動物衛生監督,強化了疫病監測工作。半年來,重點抓好了牲畜口蹄疫、豬瘟、禽流感以及雞新城疫等疫病的抗體檢測。
(七)能源建設、農機服務和農業綜合執法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半年來,全縣新建戶用沼氣池822座,新建小型沼氣工程13處,建設農村沼氣服務網點3個。半年來,農機服務工作扎實有效:圓滿完成了農機春耕生產工作,完成機耕面積12.56萬畝;爭取了中央財政農機購置第一批補貼資金300萬元,將購機補貼惠農政策落到了實處;農機安全監管共出動人員380人次,車輛160車次,發放安全宣傳資料3600份,共查處無牌無證拖拉機98輛,無證駕駛52人,違法載人28起,客貨混裝130起;積極做好了工廠化育秧示范項目和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在赤山鎮麻田村、大院村舉行了大規模的機插現場演示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半年來,農業綜合執法共印發各種宣傳資料1萬余份,出動行政執法人員200多人次,檢查農資市場160余次,檢查水稻品種60多個、農藥品種140多個、肥料品種20多個,查處無證經營1起,有力打擊了經營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二、存在的問題
上半年,通過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基本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一是糧食生產形勢仍然嚴峻。由于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仍然不高,糧食增產壓力增大。
二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仍然較低。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較少、規模較小,產業鏈條不長,農產品加工水平較低,尤其是還沒有帶動能力很強的大型、特大型龍頭企業,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差距較大。
三是農技推廣體系還不完備,基礎設施、專業人員和農技推廣經費不足,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力度不夠。
三、2012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將在抓好常規業務工作的同時,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對農業工作的關心和重視,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項目申報和農業產業化“1515”工程實施工作。我縣作為全市唯一申報第二批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縣,申報材料已上報到省農業廳,下階段我局將加強和省農業廳的溝通聯系,跟蹤好項目申報各項工作。同時,大力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1515”工程,抓好示范區基地建設,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引導建設一批標準化、特色化基地。抓好龍頭產業發展,壯大一批以本地農產品為主要原料的生產、加工企業。大力培育農產品知名品牌,組織申報好無公害和綠色產品認證,以品牌推動產業化。近期還要做好全縣農業產業化觀摩組織準備工作。
(二)抓好糧食高產創建和先進農技推廣工作。整合資金建設好高標準農田,繼續抓好金山鎮糧食高產創建示范片和東源鄉水稻新品種展示示范區的建設,以點帶面,促進全縣糧食大面積平衡增產。進一步抓好基層農技推廣綜合服務站建設,加強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力度,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入戶率和轉化率。
(三)抓好休閑農業中心規劃建設工作。適應人們崇尚回歸自然的心理和生活需求,以和農耕文化等為基礎,規劃建設休閑觀光農業中心;同時,以豆仙蔬菜、高田葡萄、綠菌園藝、佑金山莊、雙鳳寺農莊等為基礎建設休閑農業帶。
(四)抓好畜牧水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適時調整產業結構,增強畜禽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深入到養殖企業和基地開展政策引導和技術服務,抓好菜牛、生豬、黑山羊、山雞、鵝、野鴨養殖和紅鯽等水產品生產,紅鯽基地重點打造成為全市規模最大的水產繁育示范基地、水產交易市場和休閑漁業基地,重點推出金山普化的山雞養殖和長平生態養鴿等特色養殖。
(五)抓好農民合作社規范和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積極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建設和規范管理工作,在省農業廳倡議下,在自愿的基礎上積極組織規范建設好帶動力強的先進合作社參加聯合會。進一步做好農村土地承包和流轉的管理工作,積極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工作。
(一)產業建設
1.建立目標責任制,糧食。把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放在三農”工作首位。縣對鄉鎮、鄉鎮對村逐級分解生產任務。鐘書記、周縣長多次過問糧食生產,親自辦點示范。縣財政安排糧食生產發展資金200萬元,籌措雙季稻縣級辦點資金350萬元,縣級示范區的種子由縣統一采購、免費提供,并按翻耕80元/畝、專業化防治40元/畝的標準補助給農戶;落實縣級雙季稻示范辦點10個1.5萬畝,建立了三閣司、南岳廟和石門兩個集中連片萬畝雙季稻高產創建示范片;全縣擴雙增面4萬畝。組建了10支技術服務組,實行分片包干巡回指導。整合糧食產能工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山塘清淤、農業保險、科學儲糧、農業綜合開發等涉農項目向雙季稻主產區傾斜。縣糧食生產受到徐明華副省長的表揚。
2.畜牧水產。生豬、牛、羊分別出欄56.26萬頭、0.93萬頭、2.16萬只,同比分別增長4.49%、2.20%、1.89%;家禽出籠171.9萬羽,同比增長4.37%;水產品產量4245噸,同比增長0.36%。完成了14個生豬養殖場(小區)標準化建設項目的規劃與設計,已啟動實施;加強生豬品種改良,引進純種公豬10頭,純種母豬116頭;國家生豬活體儲備項目完成了征地300畝和規劃設計,生豬調出大縣項目完成摸底調查。
3.金銀花和百合。一是做好金銀花防凍減災和救災補損、品改和南擴等造林工作。指導廣大種植戶對老園實施深耕改土,加強冬培、修剪、施肥管理及防凍管理工作,開展了金銀花品種適應性調研。加強與省林科院協調,加快種苗生產進度;加強金銀花研究所建設,招聘高學歷工作人員2名。堅持高起點規劃和高標準建園,一季度完成南擴2萬多畝,品改1萬畝。二是開展龍牙百合脫毒種球快速繁育和試驗示范。從江西省農科院拿回第一批龍牙百合脫毒種球組培苗,在山界回族鄉等地進行了田間栽培試驗。
4.烤煙。一是攻堅克難,抓好煙田落實。移栽烤煙2.1萬畝。組建機耕服務隊4個,重點抓好橫板橋、獅子白居、太平車對江和長鄄等四個項目區煙田翻耕工作,得到了省市煙草部門領導的好評。二是明確責任,抗災保苗。培育烤煙苗床430個,每個苗床落實責任人員6人,成功應對冰雪災害天氣,確保全縣烤煙苗棚無一受損。我縣抗擊冰雪保煙苗事跡受到了市政府的表揚,1月25日邵陽日報頭版對此進行了報道。
5.品牌建設。完成全縣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和發展情況調查。全縣共有農家樂658家,休閑農莊45家,休閑農業園區148家,民俗村3個。市級龍頭企業申報工作有序進行,年內計劃申報4家;無公害、綠色農產品認證已做好2個的申報材料。
6.“二轉”工作。一是利用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農民素質教育工程、陽光工程等項目,組織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各鄉鎮積極組織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返鄉農民工到縣工業園求職,幫助工業園企業解決“招工難”的問題;以縣一職中等機構為平臺,舉辦了金銀花標準化栽培管理、嫁接苗培育技術培訓班,牲畜品種改良培訓班,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二是圍繞雙季稻辦點、金銀花南擴、百合生產、烤煙生產、蔬菜生產等重點
工作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培育種植大戶,建成了一批示范基地。
(二)基礎設施建設
1.項目申報與爭取。⑴全力做好新一輪國扶縣和武陵山區連片特困地區爭取工作。⑵申報了種子檢測、農業有害生物預警、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白馬山林場省級森林公園、“中國柏木之鄉”、長防林三期工程、良種柏木種苗基地、棚戶區改造二期工程、浙江中煙利群品牌基地單元項目、農村沼氣國債項目、隆回金銀花藥用成分分析及提取技術研究項目等。⑶成功爭取土地綜合開發項目987萬元、產業化經營項目28萬元;中小流域治理1400萬元、木瓜山水庫灌區溝渠疏浚項目500萬元、防汛抗旱預警體系建設項目300萬元,第一批財政扶貧資金1370萬元;生豬大縣獎勵項目456萬元,標準化養豬場建設項目220萬元。⑷六都寨水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解凍,可望爭取資金1700萬元;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可爭取資金6700萬元,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可爭取1300萬元,木瓜山以電代燃項目可爭取600萬元。秸稈氨化養牛、生豬品改、蛋雞養殖項目已進入省市規劃籠子。
2.基礎設施建設。⑴西洋江農綜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基本完工,改造中低產田7300畝,總投資830萬元。橫板橋涉農整合項目區完成初步規劃設計。⑵城南防洪堤一橋至二橋主體工程完工,形象進度2.52公里。⑶雨山周旺集中供水工程完工;解決了39個村及5所學校1.88萬人的飲水安全;六都寨雙江、司門前鎮五通供水工程完成招投標。⑷六都寨水庫除險加固掃尾工程完成投資450萬元。梅樹坳等9座小ⅰ型水庫完成了總工程量的70%,其中5座完成了90%。完成山泥沖、黃信等12座小ⅱ型水庫的初設、技設設計合同簽訂。⑸赧水河電站建設。元木山電站完成投資1200萬元,累計完成投資6000萬元。⑹辰水河流域七江鄉、六都寨鎮防洪工程完成了合同造價的50%。山塘清淤擴容完工187口,完成投資364萬元。⑺“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擴大到虎形山、山界、羅洪等10個鄉鎮和9個國定貧困村,新增幫扶人數16150人。⑻主要庫區和移民安置區重點建設橫板橋鎮水渠、虎形山瑤族鄉銅錢坪村公路等。⑼國有林場棚戶區改造已征地57.94畝,進入土建工程招投標和整體規劃設計階段。⑽煙基工程荷田鄉長鄄項目區總投資680萬元,4月底完工。
(三)生態建設
1.造林綠化。完成春季造林2.8萬畝,封山育林1.28萬畝,歷年造林的補植補造3.75萬畝,創辦造林示范點30處共5600畝。特別是石門鄉合龍村1000畝金銀花示范基地,得到省林業廳領導的高度評價。滬昆高速公路隆回段綠色通道總長25公里,租地造林面積900余畝,移栽苗木3萬多株。此項工作在全市“五城同創”動員會議上作經驗交流。將林改工作與鄉鎮林業站的績效工資、評優評優掛鉤,舉辦了40余人的技術培訓班,有力推動了工作開展。
2.森林保護。嚴格落實休伐和禁伐制度,確定每年1至5月為我縣林木采伐凍結期;對小沙江、虎形山、麻塘山等3個鄉鎮和白馬山林場以及公路、河渠沿線、景區內實行禁伐;清理整頓木材加工廠26家。森林防火措施硬,工作實,一季度森林火災僅發生1起,同比下降98%,為歷年來最好水平,得到省森林防火指揮部的高度評價。3月15日全省森林防火和造林綠化工作電視電
話會議上推介了我縣的森林防火經驗。
3.清潔能源建設。新建沼氣池89口,完成養殖小區聯戶沼氣工程2處。做好了善英養殖場1000m3大型沼氣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和世界銀行對生態家園項目的財務審計工作。
(四)體系建設
1.安全穩定工作。一是抓好農產品質量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項目完成投資195萬。狠抓農產品市場準入,抽檢蔬菜樣876個,超標17個,超標率2%。抽檢生豬尿樣416份,無“瘦肉精”陽性反應。二是開展了農資專項治理活動。查封未經審定的種子600公斤、不合格化肥11萬公斤。抽查獸(漁)藥飼料店48家、養殖場20家,查處禁用藥物2件,下發整改通知書7份。開展了獸藥gsp認證工作前期宣傳與培訓。三是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召開了春防動員大會,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免疫工作,正在進行查漏補缺。四是開展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糾正農機違法違章138臺次,未發生重大農機安全事故。五是做好移民穩定工作。召開了移民代表座談會,及時化解矛盾。接待群眾來訪180人次,辦理來信10件,協調鄉鎮處理問題12件,未出現移民到省、到京上訪。
2.防災減災。一是完善防汛抗旱工作預案。進行了一次汛前大排查,對12座存在隱患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整治方案,準備了防汛物資;防汛預警體系建設項目4月中旬可完工。二是加強氣象預警預報。共《隆回氣象信息》9期600余份,重要天氣報告3期,專題報告1期,氣象災害預警信號2次。三是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加強群測群防觀測站建設,及時收集并排除各種宏觀異常信息。四水利普查工作全面啟動。成立了領導機構,確定了工作人員和工作經費。
3.減負惠農專項治理。確定2011年為減負惠農工作專項治理年,出臺了3個規范性文件,召開了高規格動員大會。從嚴查處了幾起減負惠農案件。對3名校長進行撤職處理;立案查處縣廣電局農網公司亂收費一案,3名責任人受到黨紀處分;3月,又查處了隆回一中違規收費行為,清退違規收費110余萬元;4月中旬,對全縣減負惠農專項治理年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明查暗訪。一季度,調處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4起;完成村級財務審計200余個。
二、第二季度工作計劃
(一)突出主導產業建設
1.抓好糧食生產。重點抓好雙季稻擴面、超級稻高產創建和旱糧作物的推廣。強化早稻育秧技術指導,加快水田翻耕,確保面積落實;加強春糧作物的田間管理和技術服務,推廣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堅決制止耕地拋荒;及早謀劃晚稻生產。
2.抓好金銀花種苗培育。繼續抓好百合脫毒種球快速繁育技術攻關,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和標準化生產。完善產業發展政策。制定國家地理商標使用辦法、金銀花基地建設標準、金銀花產業發展財政獎補辦法與工作流程。做好金銀花品改和南擴基地的檢查驗收與資金結算工作,及2011年南擴與品改的規劃設計,加快中國金銀花交易網的籌建與金銀花品種示范園的選址。
3.抓好煙田田間管理。做好烤房的維修工作,抓好煙葉烤制。切實抓好基地單元建設,組建1個綜
合服務總社、4個分社和6個專業服務隊伍,5月份完成掛牌注冊。搞好組織協調,做好橫板橋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加強卷煙市場的規范化管理。
4.做好紅皮大蒜基地建設和國家地理商標申報工作,落實北山鎮新擴城鎮專業蔬菜基地,著手制定富硒農產品地方標準。
5.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農民素質教育等;盡快出臺《隆回縣土地流轉管理辦法》。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1.項目包裝與爭取。⑴繼續爭取列入武陵山集中連片困難地區,做好衡邵干旱走廊水利項目的規劃工作,項目總投資不少于10個億。⑵抓好山界、桃洪鎮天福安全飲水項目和城區向北山鎮供水工程方案論證,灘頭鎮安全飲水工程規劃,伏龍江、小江河小流域治理項目包裝,寨志水庫升型的銜接工作等。⑶做好金銀花產業國家農業部立項工作,抓好“中國柏林之鄉”長防林三期工程、良種柏木種苗基地、棚戶區改造二期工程等項目的申報。
2.基礎設施建設。⑴做好涉農整合橫板橋項目區工程規劃與實施準備工作。6月底前完成田間工程項目的招投標工作。⑵抓好生豬活體儲備項目爭取在5月份開工,標準化養殖場項目和生豬調出大縣獎勵項目要抓緊實施。⑶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梅樹坳等8座小一型水庫除險加固完成;4月底前七江、六都寨的小流域治理要完成總工程量的90%。⑷繼續抓好“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和新一輪30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⑸做好移民后期扶持項目實施工作。⑹加快國有林場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進度。⑺加快農業綜合服務大樓的規劃初設,盡快立項;搞好移民培訓大樓的選址。
(三)切實加強生態建設
1.抓好新造林驗收和幼林撫育,落實好管護措施;抓好滬昆高速公路隆回段綠色通道建設的掃尾,確保苗木成活率。加強森林防火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2.開展國有林場經營狀況調研活動,做好轉型總體方案,完成白馬山林場申報省級森林公園的申報工作。
3.抓好生態家園項目實施,新建沼氣池150口,完成養殖小區聯戶沼氣工程6處,做好農村能源鄉村服務網點建設。
(四)穩步推進體系建設。
1.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步伐。抓好春防的暗訪與檢查驗收,開展打擊“瘦肉精”專項整治活動,建設2家獸藥gsp示范店;加強農資打假工作與農產品檢測。
2.抓好惠農減負專項治理年活動,搞好自查自糾,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做好2011年度“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申報、審批。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建設,抓好村級換屆財務審計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工作。
3.加強和完善防汛避險體系建設,4月底前完成13個氣象基站建設,5月份完成氣象臺站搬遷項目的招投標;切實抓好防汛抗旱和水利普查工作,組織開展防汛避災現場演練。
第三季度,在廳黨組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全年的工作計劃,結合全省農業科技工作的具體情況,我處主要完成了以下幾項重點工作:
(一)完成了本年度省農業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的論證和合同書的簽訂工作
6月10日—6月11日,我處組織有關專家對經過專家初評的重大和重點項目進行了論證。論證共分四組進行,重大項目按照研究領域與重點項目一起進行了論證。參加論證的23位論證專家認真聽取了項目負責人的匯報,對項目相關情況進行了置疑,并進行認真的討論,在此基礎上,論證專家獨立進行了打分,填寫了項目評估意見。
6月15日,農村處對專家評分表進行了統計,按項目的總分進行了排序,經處內討論,報主管廳長審查后,擬推薦8個項目列入2009年省農業科技發展計劃重大專項,安排經費940萬元,當年發生885萬元,結轉55萬元。其中,重大專項4擬安排項目5項,投入經費670萬元,重大專項5擬安排項目3項,投入經費270萬元。擬推薦70個項目列入2008年省農業科技發展計劃重點項目,安排經費750萬元。其中,種植業領域擬安排項目23項,投入經費243萬元;養殖業領域擬安排項目17項,投入經費180萬元;加工業領域10項,投入經費106萬元;特色資源領域擬安排項目20項,投入經費221萬元。目前,這些已經通過廳黨組的審定,合同簽訂工作已完成。
(二)積極組織協調,抓好國家項目的組織申報工作
一是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立項工作創歷史高水平。在分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通過我們的積極組織協調,連續三年,我省在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以下簡稱“農轉資金項目”)的立項總數和獲得資金總量上位居全國各省第一位。今年,為了進一步保證和鞏固我省在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方面的優勢地位,我們在充分總結以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對項目組織、初評和推薦上報的工作力度。主管廳領導親自牽頭抓項目的組織協調工作,全處同志齊心協力,切實保證了我省上報材料的質量。按照國家科技部限額申報的要求,今年,我省共向國家推薦項目20項,近期得到國家批復19項,獲得國家無償支持1250萬元,創歷史最高水平。目前,合同書的簽訂工作正在進行中。
二是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科技創新聯盟構建項目。9月上旬,根據《關于大力推進農口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國科農函〔2009〕26號)》的相關要求,我們在綜合考慮省內優勢科技資源的基礎上,組織長春大成集團、吉林農業大學、吉林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和省農機院等單位,完成了玉米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東北豬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毛皮動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吉林省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申報材料。目前,已將申請材料報送國家,項目評審工作正在進行中。
(三)強化管理,全力抓好國家項目的檢查和驗收工作
一方面,抓好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的中期檢查工作。按照國家的有關要求,從9月中旬開始,我們組織有關專家,對2007年我省承擔的18個國家農轉資金項目進行了中期檢查。對部分涉及現場實地考察的項目,進行的了現場考察及測產。從目前檢查的情況看,所有的項目均能按照計劃組織實施,全面完成合同規定的年度計劃考核指標,運行情況良好,涌現出一批實施效果好的項目。
如由吉農高新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承擔的“高淀粉玉米新品種及高效安全生產集成配套技術示范”項目,以玉米新品種吉單88、吉單420、通單37和農大588為核心,進行了配套栽培技術試驗示范和單項技術集成、組裝和熟化,四個品種平均公頃產量比對照平均增產12.2%,示范效果十分顯著;吉林農業大學承擔“吉林玉米帶新型耕作制示范”項目,以“輕主重輔三三耕作制”技術為核心,集成測土配方施肥和精準施肥等技術,經對公主嶺市永發鄉實地考察,通過項目的示范和帶動,打破了原有堅實的犁底層,建立了“平面型”剖面構造,示范田土壤含水量明顯增加,抗旱效果明顯,測產結果表明,產量提高了5%以上;省農科院承擔“北方優質粳稻新品種吉粳802、吉粳803、長白中試與示范”項目,建立種子擴繁基地800公頃,示范基地平均單產較對照提高10%以上等。
另一方面,做好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管理工作。一是組織有關專家對省農科院等單位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東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課題進行了現場檢查。為了全面掌握課題工作的進展情況,9月14—19日,我們組織有關專家組成項目檢查組,對各示范縣(市)及各技術依托單位的試驗研究情況、超高產田建設情況、百畝方和千畝方建設情況、資金的使用情況等做了全面的檢查。通過檢查我們發現,在今年罕見旱災的情況下,各示范縣(市)均采取了有效措施,保障了試驗研究的順利進行。二是組織有關專家對省農業科學院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東北黑土區保護性耕作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課題進行了現場驗收。專家組先后檢查了公主嶺市范家屯鎮香山村示范區和朝陽坡鎮大房身村輻射區。經考察和現場測產,保護性耕作技術在干旱年分表現的增產效果極為明顯,通過課題的實施,促進了玉米產量與品質的協同提高,在技術示范管理模式上形成了科技+農民科技協會+農機服務公司的新型模式,有效解決了生產上存在的東北黑土區地力下降、土壤風蝕和水蝕嚴重及產量下降等技術難題,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認同。
(四)切實抓好科技興農工作
為扎實推進我省增產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滿足西部新開水田生產對水稻新品種的需求,解決廣大稻農在生產實際中的技術難題,加快提升我省西部地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2009年9月26日,我廳組織省農科院等單位在鎮賚縣召開了“吉林省西部地區適宜水稻新品種示范現場會”。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將近年來通過科技攻關選育出的適宜我省西部地區種植的水稻新品種及配套的栽培技術,精心組織,科學設計,選擇了在鎮賚縣嘎什根鄉進行了集中的展示和示范。本次示范現場會展示的適宜我省西部地區種植的水稻新品種有30多個。活動現場,廣大農民朋友參觀了展示田,與會的專家解答了稻農關心的生產技術難題。通過本次活動,必將為進一步規范西部地區水稻種植品種,提升水稻栽培管理和單產水平,保證增產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第四季度工作安排
(一)進一步強化項目的管理,完成對2006年以來省科技發展計劃在研項目的檢查工作
按照廳里的統一要求,10月底前,我處將重點完成2006年以來列入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的清理工作,對已鑒定驗收的項目要深入進行跟蹤調查服務,挖掘“二次開發”的潛能,為科技成果轉化計劃輸送好項目;同時,對正在執行的項目要核查計劃進展情況;對拖期進行的項目,要充分調查清楚緣由,做好總結工作。
(二)突出抓好2010年省科技發展計劃的調研
第四季度,我處將圍繞著2010年計劃的編制工作對全省涉農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重點龍頭企業開展一次調研活動,了解當前制約我省農業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深入掌握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對科技的需求,保證計劃安排的科學合理。
(三)做好“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工作
從第四季度開始,一方面,我們將對我處“十一五”期間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回顧,總結成功經驗,及時發現問題,查找與發達省份的差距,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成效和顯示度;另一方面,根據“十一五”總結的情況,結合前期深入調研的結果,邀請省內農業領域權威專家組成規劃編寫組開始著手“十二五”規劃的編寫工作,按廳里統一要求完成規劃的編制工作。
(四)抓好國家項目的管理和成果展示工作
一方面,我們將重點抓好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的檢查和展示工作。計劃于10月中下旬,結合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東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課題的測產工作,在樺甸市金沙鄉民隆村召開1次“玉米全程機械化超高產示范現場會”,展示幾年來課題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計劃于10月末——11月中旬,對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優質肉牛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進行1次全面的檢查,重點考察基地落實,科技成果示范及產業化等情況,督促和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關中天水經濟區統籌科技資源科技計劃
建設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是國家在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中賦予我省的一項重要任務和重大機遇。統籌科技資源,是國務院在批復的所有經濟區發展規劃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從關中─天水經濟區的實際看,尤其是關中地區,其科技資源優勢突出,但由于體制等原因,科技實際貢獻能力并不理想,寄希望于通過對科技資源的統籌整合和優化配置,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使這里最終成為具有較強核心競爭能力的戰略高地,進一步提升科技對經濟社會的支撐引領作用,示范輻射作用,實現率先發展,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統籌科技資源改革是關天經濟區建設的活力和發展的動力源泉
1.1統籌科技資源的內涵
“科技資源”的內涵,從內容上看,是科技人才、科技活動資金、科學研究實驗(試驗)裝備、科技信息等要素的集合,或者也包括科技組織資源;而從體系結構看,包括科學與技術所形成的堅實核心、專業技能系統、技術市場、制度界面等。“統籌科技資源”是促進公共科技領域中科技資源的共享與合作,實現科技資源高效配置,促進國家或區域創新系統中知識和信息的高效生產和流動,強調的是促進科技資源的共享與合作,促進知識和信息的高效生產與流動,最終目標是實現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統籌科技資源與科技資源配置的差別在于統籌科技資源主要依賴于政府干預,而科技資源配置還要包括市場化的配置方式。目前,我省科技資源配置存在許多問題,說明科技資源配置效率還比較低,需要通過優化配置予以改善,我認為比較適合我省當前發展的情況的配置方式,是加強政府在公共科技資源投入及其整合中的主導作用,并利用政府職能推動科技資源市場化配置,即通過科技資源整合實現優化配置。
1.2統籌科技資源是進一步提升科技對經濟社會的支撐引領作用,實現率先發展,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首先,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決定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科技資源配置,是實現生產力創新提升的根本前提。進入21世紀,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將深刻地改變經濟和社會的面貌。科學技術應用轉化的速度不斷加快,造就新的追趕和跨越機會。因此,要站在時代前列,迎接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強化科技創新戰略,科技投資作為戰略性投資,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超前部署和發展前沿技術及戰略產業,實施重大科技計劃,著力增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其次,從“一高地、四基地”建設及相互聯系看,其中最具影響力和最有帶動作用的也首選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只有在這個基地建設上取得突破,才能保證其他基地(高地)建設的成功實現。最后,從關中─天水經濟區的實際看,其科技資源優勢突出,但由于體制等原因,科技實際貢獻能力并不理想。通過對科技資源的統籌整合和優化配置,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使這里最終成為具有較強核心競爭能力的戰略高地。
2關中-天水區域科技資源存在的問題
(1)從科技資源來看,西安是西北地區科教資源最為雄厚的地區,高度集中,擁有76所大學,80多萬在校大學生,3000多個科研院所,9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擁有一批達到國際水平的開放型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些尖端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多種學科的基礎理論、應用研究和專利轉化成效顯著,科技進步對西安經濟增長的貢獻率2009年已達53%,西安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第三。形成了在國內舉足輕重、在亞洲頗具影響的教育科技綜合實力。而關天區域的其它地區科技資源配置則相對較弱,創新能力弱。
(2)由于中央與地方條塊分割、軍工與民企分屬管理,以及產、學、研之間關系不協調等體制性原因,致使陜西省整體上的科技優勢,一直未能得以充分展現。因而,“統籌科技資源改革”,應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切實解決好“中轉省”、“民”、“研轉產”的問題。
(3)根據目前的現狀,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二元”問題。第一個“二元”是資源上的二元,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問題。一些資源是中央政府控制,一些由地方政府控制;一些是以中央企業為代表的科技資源,而另一些則是以地方企業為代表的科技資源。高校也具有兩重性,即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央部屬高校。第二個“二元”是如何形成科學和技術的統籌。第三個“二元”是資本投入和勞動投入的二元。
總的來說,就是在科技和資本所有屬性下,以中央企業和中央高校、地方企業和民辦高校所表現出來的二元化,資本投入和勞動投入的二元,科學和技術的二元化。如何將二元轉化為一元的過程,解決統籌科技資源的問題。
(4)科技資源統籌乏力。科技資源配置具有濃厚的部門特色,難以發揮科技系統整體優化功能,分散大于集成,致使相關部門對科技資源不能統籌管理,從而導致科技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配置。
3建立長期科技規劃和年度科技計劃制度,統籌科技資源
3.1科技計劃在統籌科技資源中的作用
政府在科技資源整合中的干預手段通常有兩種:一是通過科技政策、法規,二是通過科技計劃。科技計劃是為實現科技發展目標而設計的和策劃的、在相應的條件下組織實施的行動方案,在科技資源整合中的表現如下:
(1)科技計劃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科技計劃是在科學技術的探討論證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或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經專家確定的科技發展行動方案,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使它容易成為科技發展的共同愿景,因而對科技資源的統一利用具有指導性和號召力。
(2)科技計劃需兼顧科技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為使有限的科技資源充分發揮效力,并使科技進步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在確定發展任務時,需要綜合考慮科學發展的需求和希望通過科技進步解決的社會、經濟問題,以便集中資源解決最迫切、最重要的問題,需求壓力本身客觀上促使科技計劃必須重視科技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
(3)科技計劃采取增量帶動存量,滾動發展的方式。科技計劃制定之前首先是對原有科技資源進行調研,在對存量充分衡量之后,確定追加投入的數量;科技計劃在立項過程中,也要審核申請者已有的的科技資源和科研實力。通過增量投入引發存量部分的再配置,既利于充分發揮存量的效力,也利于整合和優化配置科技資源。
(4)科技計劃擁有一套全面系統的規劃利用科技資源的工具。科技計劃由目標定位、期限、范圍、支撐手段、組織管理模式、績效評估等諸要素組成,能以比較完備、成熟的方式規劃利用科技資源,其中包括:第一以課題為中心、以課題組為基本活動單位,允許跨專業、行業、單位、區域擇優聘用研究人員,這是它能夠實現跨專業、行業、單位、區域地整合科技資源;第二能通過資金聯合、計劃間的協作、申請條件限制等方法,促進各種科技合作,并通過合作整合資源;第三能靈活確定和調整科技投入在研究階段、科研主體和產業技術上的比重,從而使科技資源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中試、試驗發展等研究階段,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等科研主體,在不同產業領域之間得到優化配置。
(5)科技計劃能促使科技資源與社會、經濟資源整合。科技計劃通過推動產學研結合,推動科技為政府、為社會服務,促進科學家與社會的交流互動等方式,促使科技資源與社會、經濟、文化等其它資源結合,并使科技資源充分發揮效力。
3.2科技規劃和科技計劃管理申報制度
科技規劃、科技計劃項目是我國科研管理中的一個主要手段,針對我省科技資源的實際,應在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和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科技活動的各階段上推出一系列的專項科技計劃,形成完善的科技計劃體系,促進經濟、科技和社會協調發展,發揮科技計劃體系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設科研項目管理制度,包括項目立項管理、實施管理以及結題驗收管理知識產權管理等,形成科技管理體系的保障政策與法規、信息服務系統。進而通過項目帶動促進科技資源優化整合,并使其成為一項不斷推進、長久堅持,與國民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相配套的建設任務。
4解決統籌科技資源體系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及幾點建議
4.1以建立科技報告體系為起點,推動科技計劃項目的科學化管理
由于科技報告在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議以建立科技報告體系為突破口來啟動科技計劃管理,建立科技報告體系的具體建議有:研究提出我省科技報告管理體系工作制度及保障政策與法規,構建科技報告管理工作流程,確定協調管理以及參與部門,單位的職責,以工作制度的形式體現。
整理關于科技報告制度的現有政策,研究擬建設的科技報告管理體系是否與當前的知識產權,保密等政策,法規存在沖突,提出協調機制,補充出臺保障科學技術報告管理體系的管理政策或法規。
4.2建立科技計劃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平臺
(1)建立“一站式”的網絡化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系統,依靠該系統,科研人員可以通過統一的門戶登錄并提交各類申報材料;在項目執行中,科研人員可以根據項目的要求提交各類過程管理文件,項目驗收結束后,提交的成果性文件將直接形成為科技報告資料庫中的相關檔案。各類計劃項目管理人員在組織項目的申報、評審、過程管理、驗收、推廣等環節中,均可以利用這個平臺來進行網絡化的流程管理,效率可望及大的提高。同時通過該平臺,社會公眾能有機會參與到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的有關環節。
(2)建立基于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信息的決策支持系統。該系統應能及時、快捷地提供通過平臺而得到各類統計數據,組織專家對這些數據和資料進行分析和深度挖掘,通過定期總結,完成科研項目經費使用、省對科技的投入和產出、科技項目領域和行業分布情況等信息研究報告,直接為相關政策法規和管理制度的出臺提供決策支持,便于統籌科技資源。
4.3健全區域創新服務體系
(1)建立區域創新服務平臺,結合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構建一個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創新服務平臺,平臺通過信息技術和現代化網絡技術充分整合區域內企業、高校和政府以及國內外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和專供服務。
(2)健全創新服務機構。科技創新服務機構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創新服務機構須圍繞區域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區域科技先導型產業,提供技術檢測、技術轉移、技術培訓、創業孵化、科技咨詢、競爭情報等服務。加強信息共享和建立良好的協作機制,加速知識擴散,以提高成果轉化率。
4.4通過科技計劃整合跨專業、行業、地區的資源
(1)在同一科技計劃內實現跨專業、行業、地區科技資源整合,需要設置多元化的投入目標體系,通過目標分解使科技計劃滲透到各個行業,專業和地區,再通過統一的資助原則、資助領域、資助區域等實現各目標之間的協作。這種按行業劃分的方法,就可以實現跨專業、跨機構、甚至跨地區集中人才資源、試驗裝備的整合效果。
(2)利用科技計劃體系進行資源整合
利用科技計劃整合科技資源、就是把一個復雜的科技資源整合目標分解成多個子目標,然后針對各個子目標分別制訂科技計劃,并使各子計劃之間在功能上相互協調與促進,在內容、規則上相互銜接或配合,制訂科技計劃體系包括以下兩種情況:建立跨行業整合科技資源的科技計劃體系,建立跨地區整合科技資源的科技計劃體系。
通過科技計劃、項目使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開發等類型研究既相互分離,又相互協調和促進。
4.5構建共享科技資源的政策法律支撐體系
(1)為使科技資源共享立法更容易進行,在立法規劃編制過程中,要把握兩個基本思路:一是在立法規劃核心法的定位上應遵循“先易后難”立法路徑,一步一步推進立法,成熟一項,制定一項,二是在立法規劃核心內容的界定上應遵循“增量建制”的立法思路,在現有利益增長格局以外,創設一個新的利益增長點,以求在立法建制的過程中不斷加大科技資源共享總量,擴大可供在各個利益集團間進行分配的份額,把改革成本和風險控制在盡可能小的程度上,獲得最大限度的各方受益支持和法制上的持續性。
(2)政策框架
為保障科技資源共享法規建設的順利進行,需要多方構建科技資源共享法規建設的支持體系、在政策方面,需要確立自然科技資源共享過程中政府參與和扶持的指導思想,制訂有關科技資源共享強制性,傾斜性及綜合性政策,為科技資源共享法規則建設提供政策依據。
4.6合理配置科技資源,著力發展關中-天水經濟區區域比較優勢產業
產業結構趨同既造成地區間的過渡競爭,同時也造成資源(包括科技資源)配置的不協調及浪費,政府在制定區域的產業發展政策時,應該從比較優勢出發,主要是從該地區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或行業中產生,發揮比較優勢只是被動地適應資源稟賦特點,而創造競爭優勢則是主動地催生新的比較優勢或獲得動態比較優勢,競爭優勢是比較優勢和規模優勢及技術優勢的綜合,通過創新不斷創造新的競爭優勢,這樣才能保持優勢產業的持續發展。為此應加強戰略分析和長期規劃,重新評估發展的條件和發展目標,合理配置科技資源,制定科技計劃和規劃,特別是應當深入分析和研究到底有哪些優勢和劣勢,然后在些基礎上通過制定長期規劃,確定在支持和發展的重點領域。
5關中-天水區域統籌科技資源體系
關中-天水區域的科技資源共享與技術轉移活動是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活動本身即構成一個系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高新技術基地和企業是最主要的活動主體,產學研合作則是最主要的活動方式,為了促進該空間系統的科技合作與技術轉移的高效運行,有效的對策必然是一個系統。該對策系統在本質上是一個巨型綜合平臺,一個網絡化的系統,構成該系統的要素包括人才、資金、技術、政府、政策、體制、機制、法制、信息等,這些要素在系統內有機結合,密切聯系,高效有序,優化配置,自由流動,支持產學研合作,進而實現系統的目標,促進科技合作與技術轉移的高效運行,達到統籌科技資源的目的。
從長遠看,關中-天水經濟區科技資源共享體系的建設對該區域的創新發展需要持久的強力的支撐,整個區域達到區域科技經濟一體化,所有領域都在奔向一體化,區域科技資源共享的大合作大轉移必將成為制度,成為常態。
參考文獻
[1]丁厚德.中國科技運行論:科技戰略與運行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
[2]朱付元.我國目前科技資源配置的基本特征[J].中國科技論壇,2000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