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師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南方日報訊 (記者/鄧圣耀)昨日,記者接到報料,3月1日東莞市衛生局受省衛生廳指派,成立調查組進駐東莞市中醫院,就該院超聲室醫生林家東申報高級職稱醫學論文造假一事進行調查,短時間突擊約談了數名該院醫務人員。
記者來到東莞市中醫院,在超聲室,看見林家東的辦公室大門緊閉。醫院工作人員稱其昨晚值過夜班,今天輪班休息。但有工作人員稱下午3點左右見其來過醫院一趟,不久便離開。
記者致電該院人事科,工作人員稱上級部門剛介入調查,事件尚不明朗。
據一位內部人士確認,前日下午超聲室醫務人員確實被衛生局約談,調查焦點在于林家東所作的兩篇論文《超聲造影在肝癌射頻消融治療前后的應用價值》和《超聲造影在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經皮微波凝固治療大肝癌中的價值》。該人士稱,兩篇論文被認為具有作假嫌疑,可能與東莞市中醫院并不具備超生造影儀器有關。
蘇州市立醫院的全科醫學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是衛生部(原)2007年評定的首批21個全科基地之一(江蘇省獲批兩所)。基地于2006年開始面向全國招收全科醫師,到目前為止已培訓學員八屆共計155名,通過結業考核五屆共計103名,全部服務于蘇州市各基層醫療機構,并成為社區醫療骨干。我院全科醫師培訓基地自2006年招收培訓學員以來,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形式致力于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的探索和實踐。首先,培訓基地通過構建教學管理框架,建立教學質量管理機制,注重學員的臨床能力培養,在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考核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全科醫學的特點,基地成立了“全科醫學科教研室”,由內、外、婦、兒、急診、社區、康復及老年醫學科的教師組成,聘任了帶教經驗豐富的全科教研室主任,配備了專職班主任,切實加強全科培訓的全過程管理。基地對全科醫師的培養,除了注重必要的理論知識掌握外,更注重包含臨床診療思維、實踐技能以及人文關懷理念的培養。而模擬診療培訓,則是我們對全科醫師進行人文精神培養的有益探索。
二、模擬診療培訓的流程
1.建立病例庫
由教研室選用全科醫生臨床多發和常見病例,召集全科師資對病例進行設計、討論、修改和完善,并進入計算機庫保存、備用。
2.模擬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的選擇
模擬診療首先要有模擬病人,誰來擔任?讓真病人擔當的現實可能性幾乎為零,而聘用職業性的模擬病人一時又跟不上需要(因為先要對SP進行培訓,加上聘用手續等)。根據我院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我們選擇由全科師資來模擬病人,他們有比較豐富的臨床和教學經驗,既能準確描述和表現常見病多發病的癥狀、體征,又能模擬不同病人的心理狀態。在模擬培訓中,我們先從病例庫中選擇各種病例,然后給每位學員配備兩名相關病例的模擬病人(即臨床課教師),其中一名扮演模擬病人,另外一位扮演病人家屬。模擬者既扮演“病人”又充當“考官”,在扮演病人角色模擬各種“狀況”的同時,針對全科醫師的臨床診療表現(尤其在服務態度好差、醫患溝通技巧、人文精神體現等方面)以及門診病歷書寫質量進行打分和點評。
3.培訓過程
(1)在模擬診療中分設內科、外科、婦科三個站點,配上病例、病歷本、體格檢查診療床、相關醫療工具、(模擬機)、化驗單、標準化病人。(2)全科醫師在模擬診療過程中,采用抽簽的方式選擇病例,根據標準化病人的主訴、癥狀以及情緒對其進行體格檢查、病史記錄、輔助檢查,并予以人文關懷。(3)在模擬診療過程中,著重培養全科醫師的人文關懷理念,我們設計了標準化病人不同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征表現(見測試表表1):(4)考官點評:標準化病人(考官)根據全科醫生的表現,結合親身感受作出相應的點評。
三、模擬診療培訓的作用
通過這種模擬,目的是讓全科醫生在這種“情景劇”般貼近真實的醫患溝通中得到鍛煉和考驗;使全科醫師對于醫患溝通的理解不僅局限于思維,而是落實到語言和行動中。雖然是模擬,但我們要求醫學生必須在接觸“病人”的過程中針對每一個問題和狀況都要做出回應,上升到實戰狀態。通過借助模擬不同性格表現的“病人”,全科醫療必備設施、器械、工具,以及模擬醫療行為真實情景的“高仿真”的狀態,使醫學生得到有效訓練與考驗,目的旨在彌補臨床實際鍛煉機會的不足,進而加強全科醫生臨床實踐中“看病”更“看人”的技能,提高培訓質量。“模擬病人”克服了以往臨床教學與測驗中難以找到具體針對性病例的問題,可以根據需要使用,提高了測驗的有效性。
四、幾種教育培訓模式的比較
1.傳統教學模式
平時是教師單方面灌裝式講授,考前是學生填鴨式復習,考試結束不久,學過的知識易于遺忘[3]。模擬診療的培訓方式也是如此,由于是實戰型的培訓,學員在培訓準備過程中,更多的是注重溫習醫學知識,希望以更好的醫療水平準確診斷疾病,配套熟練的體格檢查步驟等,并未注重醫患溝通的細節體現。在培訓結束后,也以“過去式”的學習態度,不再回顧和思考,往往使培訓效果打了折扣。我們對80名培訓學員(20名在院全科醫師和60名實習醫師)的調查顯示,其中45%(36名)的學員不會在培訓后回顧總結自己的不足并且糾正強化,44%(35人)的學員會在挑部分內容回顧并試圖糾正,只有11%(9人)的學員會將自己在培訓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總結完善;27.5%(22人)的學員認為在多次培訓后有明顯效果,56.3%(45人)的學員認為效果一般,16.2%(13人)的學員認為無明顯效果。結果表明,多數學員學習主動性較差,導致培訓較難達到滿意的程度。
2.以往的培訓方式
在模擬診療后由考官對醫學生做出點評,使其了解自己的效果和問題。但這個“了解”是需要后期的認同和再鍛煉,才能得到真正的吸收與進步。這就有賴于他們通過模擬診療的初步體驗后,再進行反復的培訓運用與考核,強化模擬診療效果,使他們基本掌握醫患溝通的技巧并初步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
3.本教育研究的模擬診療培訓
要求在培訓的過程中,不管遇到什么類型的病人,最終都要以互相接受的方式結束本次接診,即“彼此認可”,也就是說雙向互動,彼此滿意方視為合格。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學員在以往培訓中存在的“被動學習”問題,更加注重全科醫師處理各種醫患溝通問題的獨立性和及時性,也消除了學員在培訓及考核中存在的僥幸心理,換而用百分之百的態度去學習到底如何化解醫患之間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
五、尚需完善提高的幾個方面
1.可以在既往對全科醫師已開展一次模擬診療培訓的基礎上,再增加2次,其中最后一次兼作畢業考核。通過3次模擬診療培訓強化醫患雙方“彼此認可”的效果。2.鑒于全科醫師結業后均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比在大醫院更貼近百姓生活,除了必要的疾病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所應有的醫療對話外,還需要去了解和傾聽病人對生活瑣事或家庭煩惱的訴說。此時需對病人進行必要的開導,做到生理和心理的全面治療,做到“看病”和“看人”的有機結合。針對上述特殊性,我們認為有必要設計若干適應社區家庭狀況的對話內容進行模擬診療培訓。3.通過3次模擬診療培訓,目的是督促和鼓勵全科醫師在臨床上大膽地表達意見,更多地關心病人,進而深刻理解醫患溝通和人文關懷的內涵。模擬病人在每次模擬診療結束后,可根據全科醫師在診療過程中是否自信,與病人交談是否有眼神交流,是否能耐心傾聽病人敘述,是否能主動了解病人的生活狀況等給予評價和建議。如此反復多次,以圖讓全科醫師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運用培訓期間學到的醫患溝通技巧接診每位病人。4.目前由全科師資兼做SP為我院權宜之計,從長遠看,還是需要招聘培訓職業化SP,以滿足全科醫師培訓的人數增長、質量提高的需求。
六、結論
醫學論文致謝詞如下文
醫學碩士論文致謝詞的作用主要是為了表示尊重所有合作者的勞動,它有利于促進形成相互幫助的社會風氣。致謝提供的信息對讀者判斷論文的寫作過程和價值也有一定的參考作用。但是致謝態度要端正,措詞要恰如其分,致謝中可以在文尾直書其名,也可寫敬稱,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致謝一般寫在正文末與參考文獻之間。致謝一般用于字數超過數萬字的碩士、博士論文。(幼兒園教研論文一般為3000-4000字,不必致謝。
格式
首先,【感謝家人】
其次,【感謝導師】
最后,【感謝院系各位老師和領導】
還有,【感謝一起學習的同學最后,再一次對所有關心、幫助過我的老師、同學和朋友們表示最真誠的謝意!】
致謝的篇幅
一般致謝寫半頁多的的word就行。上面的只有2句話,未免太過簡短。
致謝要寫什么?
首先是在學習階段的工作總結,然后是感謝有哪些老師,哪些同學幫助過你,你在他們的幫助下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和成長。最后希望你們寫上自己的父母、親友。沒有別人的幫助,沒有你的親身父母是沒有今天的成就的。
論文致謝的用詞
用自己的話,不要抄,就是最好的致謝語。
大家都有種感受,如果別人真心跟你談話,雖然用詞不是那么精美,但是能有種很實在的感覺。對,我們的致謝也需要這么寫。
范文展示
在此論文完成之際,首先,感謝我的導師畢振強主任醫師在我碩士研究課題的設計、實施和論文撰寫過程中對我的悉心指導和幫助。他對科研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有信心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工作中去。我的另一位指導導師王志強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幫助,他們不僅支持我的研究工作,也關心我的生活。兩位導師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認真勤奮的工作作風,我會牢記終生,它將一直激勵著我將來更好的開展相關研究工作。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得到了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位領導的支持。特別感謝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所的王顯軍所長、王玫所長給我的大力支持和無私的幫助。同時,還要感謝其它老師的熱情幫助,使我的博士畢業論文課題在那里能夠得到很好的完成。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得到了本教研室王束玫老師、姜寶法老師、賈崇奇老師、賈存顯老師的熱忱指導和無私幫助,使我深受感動和啟發,在此,向他們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感謝李建同學、房學強同學、楊麗萍同學、劉兆蘭同學給我的無私幫助,希望我們以后能夠繼續合作。
到了80年代末期,電視評論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進一步改革開放,這種可視性強、畫面豐富精彩、評論靈動活潑的形式,得到了更明顯的發展,有了更可喜的變化。以1988年7月中央電視臺把《觀察與思考》和《社會瞭望》歸并到一起。并成立電視新聞評論組為標志,中國的電視評論才正式走上了“獨立主持人”制度的軌道。新版的《觀察與思考》播出頻率較以前更密一些,時間也更長了一些。到90年代,全國相當一部分省市電視臺都仿照中央電視臺,相繼開辦了形式多樣的電視評論節目,但它們大多是中央電視臺評論節目的地方性“克隆”,只有少數幾家電視臺的評論節目辦出了自己的個性特色。這當中比較突出的有北京電視臺的《BTV夜話》、上海電視臺的《新聞透視》、廣東電視臺的《社會聚焦》以及福建電視臺的《記者觀察》等,只是其影響面仍不太大,一般局限于本地和周邊兩三個省市而已。1994年4月,中央電視臺推出的新聞評論節目《焦點訪談》,其意義之所以不可小覷,是因為它的出現標志著我國的電視新聞評論在風格和氣勢上已經“與國際接軌”。《焦點訪談》不僅是現代電視新聞傳播理念在中國的出色體現,同時也是現代民主參與意識的積極體現。這個評論性節目的紀實手法,多角度甚至“多元化”的評析方式,使它顯示出現代性和政論性的大氣,又由于其融政府指導與民間反映于一體,充分體現了上情下達與下情上達的優勢。可以說,《焦點訪談》的出現不僅是中國電視事業發展史以及電視新聞評論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中國的民主與法制進程史上的一件大事。《焦點訪談》的出現,還為中國大陸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樹立了一個標桿。值得注意的是,《焦點訪談》出現后,各省市電視臺也開辦了類似的評論節目,但其影響力始終無法與之抗衡。
在這一時期,電視評論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受眾求新求異心理的發展變化,它還以一種更加新穎獨到,生動活潑的面貌出現在公眾面前,那就是談話節目的出現。一般來說,這一時期電視中的談話節目大致有這么四種:其一為時事談話;其二為娛樂談話;其三為擬社會談話;其四為銷售談話。這四種形式里面,除了最后一種銷售談話形式廣告色彩和商業色彩較為濃厚之外,另外三種形式都稱得上是地道的電視評論。它們不僅評論色彩比較濃厚,而且其靈活生動的評析方式也頗受觀眾青睞。比如,時事談話,常常采取的是主持人與某一領域、某一問題的專家對淡的方式,既可以就國際國內的重大新聞事件和焦點,熱點問題進行自由奔放的理性點評和討論,也可以就社會生活中公眾所垂注的經濟問題、文化問題、社會問題等進行或嚴肅或輕松的討論和分析。應該說,民主的討論氛圍是時事談話和社會談話的一大現代特點。當專家與主持人在對淡時,他們周圍的現場觀眾也在注意傾聽和思考,并隨時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因此,各種各樣的觀點和意見的碰撞和交流,使這種大眾參與的評論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當然,在這兩類談話節目中,主持人既是民主氛嗣的積極營造者,同時他又必須隨時對談話的討論進行駕馭和“調度”,使他自己始終占據主動的引導性評論的位置。相比之下,娛樂談話除整個話題顯得輕松甚至搞笑外,自由與寬松也是貫穿其中的一個主要因素。
中國電視評論在1990年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一可喜的局面,被電視學術界稱之為評論意識終于在中國電視界得到了廣泛的覺醒。其實,這種“廣泛的覺醒”最醒目的標志還在于電視評論越來越顯示出多元化和多樣化的品格。由于我國公民法律意識和民主參與意識的增強,以及民主參與積極性的高漲,同時也由于電視界自身變革的要求,與整個國家民主與法治進程的同步發展的要求,因此評論的空前活躍正是這種歷史進步在傳播和接受活動中的生動體現。在這個時期,類似于國外那種時事談話、擬社會談話、娛樂談話、銷售談話的節目大量出現在中央和各省市的電視臺。像《新聞調查》、《實話實說》、《今日說法》、《時事開講》、《五環夜話》、《一丹話題》等,成了公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新聞與思辯相結合的權威角色,成了推動我們這個社會向著更加民主、更加文明和富強的未來發展的輿論推動力量。
當然,新時期電視評論的長足發展,除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推動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就是科技的進步給它帶來的直接影響。由于傳播技術的不斷豐富和提高,傳播方式的不斷變化和發展,因此,在客觀上有力地促進了電視評論節目朝著豐富和生動的方向發展;電視評論的邏輯思辯性,在生動感人的可視性畫面,以及真實逼人的現場聲響、屏幕文字和畫外音的描述與闡釋的配合下,愈加顯得動人和誘人,以及啟迪人。
電視新聞評論在中國電視事業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這是由于它在我們的新聞傳播事業與新聞傳播活動中所充當的特殊角色而決定的。嚴格地講,電視評論是電視傳媒的主要和重要的言論和思辯形式。所以,我們通常稱它是電視的靈魂:它的存在不僅體現著電視臺所代表的輿論方向,同時它還體現其基本的政治傾向和政治立場。我們判斷一家電視臺的立場和觀點,其主要的判斷標志,就是看它在重要或重大問題上的所發表的觀點和意見怎樣。社會主義的新聞媒體是要求體現政治傾向性的,也就是說,是必須要求體現其鮮明的黨性和階級性。這種體現,也是通過電視評論得到最直接和最鮮明的反映。電視臺沒有評論節目就是失去了靈魂,丟掉了旗幟。只有集政治性、現代性和多樣性為一體的評論節目,電視傳媒才真正體現出了其存在的價值意義。這種價值意義就是電視評論權威性的確立,而權威性就是對電視評論崇高而特殊的地位的認可和體現。‘電視評論的權威性當然不是憑空產生和獲取的。這種權威性必須通過電視評論在具體的操作中,如何去反映輿論、影響輿論和引導輿論來奠定的。因此,電視評論的權威地位自始至終與它是否很好地發揮其肩負的輿論職責,體現其自身的輿論功能有重要關系。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和現代化事業之所以需要電視評論,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現今存在的報紙、廣播、電視三大傳統媒介中,電視評論的影響已躍居=三大傳媒之首。電視評論作為最迅速、最廣泛、最生動、最有效的輿論監督和引導角色,較之報紙和廣播,其影響力可以說是最大的。尤其是這種傳播形式在吸引公眾參與新聞傳播活動,吸引和爭取公眾對國家事務的參與,以充分體現公眾的民利方面,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公眾參政議政,實現其對國家管理的民利其手段和渠道相當多,但是,通過對電視評論節目的關注和積極參與。同樣是一種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手段和渠道。電視評論節目通過主動向社會公眾提供參與的報道內容和討論話題,使他們能更加積極地利用這種形式行使自己的民利,這不僅使電視傳媒在群眾中和社會上提高聲望、擴大影響的需要;同時更是維護公眾民利的需要,是豐富公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是推動我們國家朝著現代化、民主化力向穩步前進的需要。
電視評論的權威性被黨和政府認可了,被人民群眾認可了,它的地位也就真正奠定了。
注釋
①孟建,祁林《廣播電視新聞寫作》,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版,第176頁。
論文摘要】 翻譯是將一種語言文化承載的意義轉換到另一種語言文化中的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語言與文化的共性使翻譯成為可能,語言與文化的個性給翻譯帶來重重障礙。本文試以文化負載詞的英譯為切入點,從語言與文化,語言與翻譯及文化與翻譯三個方面來闡述翻譯實際上是翻譯文化這一概念。
翻譯是將一種語言文化承載的意義轉換到另一種語言文化中的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意義的交流必須通過語言來實現,而每種語言都是一個獨特文化的部分載體。在轉換一個文本中的語言信息時,也在傳達其蘊涵的文化意義。漢譯英是譯者將作者為漢語讀者所寫的漢語文本轉換成功能相似、意義相符、供英文讀者閱讀的英語文本的活動。詞匯是文化信息的積淀,各民族的文化觀、價值觀等文化的各個層面均反映于各自的詞匯系統中,并形成帶有文化色彩和文化內涵的文化詞匯。由于負載著特殊的民族文化內涵,文化詞匯往往構成了作為跨文化交際行為的翻譯的難點和重點,文化負載詞的英譯對于中西文化交流和傳播中國文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1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語言是什么?各國學者定義不一。八十年代,我國學者對語言作了這樣的界定: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是符號系統(劉伶,1984)。后又有學者指出:語言是一種作為社會交際工具的符號系統(刑福義,1993)。西方語言學家一般把語言視為“人類特有的、具有任意性的符號系統”。筆者傾向于這樣一種較為全面的界定:“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符號系統,當它作用于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的時候,它是表達相互反應的中介;當它作用于人和客觀世界的關系的時候,它是認知的工具;當它作用于文化的時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載體和容器。”(許國璋,1987)
1.1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通過社會習得的知識,而語言則是人類特殊的語言能力通過后天社會語言環境的觸發而習得的一套知識體系。陳宏薇和李亞丹主編的《新編漢英翻譯教程》一書中給文化下的定義為: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并根據《文化語言學》的文化分類法把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由于語言是人類最杰出的創造物之一,語言自然是文化的一部分。
1.2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亦即它又是文化其他組成部分得以存在和延續的基礎。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是人類形成思想和表達思想的工具,語言詞匯是最明顯的承載文化信息,反映人類社會文化生活的工具。比如“三生有幸”和“一塵不染”是反映我國佛教觀念的詞匯,“靈丹妙藥”和“回光返照”則與道教有關。“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反映了我國的政策,“鬧元宵”和“賽龍舟”則反映了我國的民俗。由于“貝”曾為原始生活的貨、幣,漢字中不少與“錢”或“貿易”有關的字都帶有偏旁“貝”。如:販、財、購、貿、貸等。“皿”是象征字,象征家用飲食器具,該偏旁出現在某些字中表示盛物的日用品。如:盆、盞、盤、蓋、盂、盅等。這些字都承載著我國古代物質文化的信息。
1.3 文化是語言的底座。英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先驅泰勒曾將文化定義為“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中所有一切能力與習慣”。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奈達(E,A.Nida)則將文化簡明扼要地定義為“thetotalityof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a society”。 1921年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Sapir)就在其著作《語言論》中指出 :語言有個底座,語言決定我們生活面貌的風格和信仰的總體,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社會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語言。
2 文化與翻譯的關系
目前,我國翻譯界新崛起的“文化學派”認為:語言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一種表象形式,又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張今曾在《文學翻譯原理》一書中對翻譯創作做過精辟的論述:“翻譯是兩個語言社會之間的交際過程和交際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進本語言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進步,它的任務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現實世界的邏輯映象或藝術映象,完好無損地從一種語言譯注到另一種語言中去。”因此,對于以語言轉換為基礎的翻譯工作來說,文化傳達就成了一個重要的主題。
翻譯的本質是意義傳達活動,即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蘊涵的思想內容完整、準確地重新表達出來。表面上翻譯好像僅僅是語言層面上的事情,實際上譯者的翻譯過程更是文化信息傳遞的過程,因為語言既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符號,其使用方式與表達內容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語言受文化的影響和制約。
翻譯與文化始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同的背景產生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語言包容了不同的文化。翻譯不僅僅是兩種語言文字的轉換,翻譯作為跨文化的交際活動之一,更是一個語言間文化傳輸與移植的過程。因此,作為譯者,在恰當理解語言文字層面的意思的同時,應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有效地將源語言中的文化信息在譯文中加以傳達。
3 文化交際中文化詞匯的翻譯策略
3.1 音譯。對于源語文化有的物象在譯語中是“空白”或“空缺”,這時可采用音譯法把這些特有的事物移植到譯語中去。音譯主要是指用漢語中諧音的字或字的組合翻譯英語的詞語,而這些字或字的組合并不是漢語中現成的有意義的詞。例如:脫口秀(talkshow),酷(coo1),黑客(hacker),伊妹兒(e-mail),艾滋病(AIDs),色拉(salad),可口可樂(Coca-cola),陰(yin),陽(yang)等。
在介紹中國特色的獨一無二的事務時大多采用漢語拼音拼寫,以最大限度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語言的風格。現在國內食品名稱多崇洋媚外,但是洋人卻用tofu來替代beancurd 作為豆腐的英文名稱。同樣,餃子就是Jiaozi,而非dumpling。 這類詞語由于在英語沒有相對應的同義詞,以全新意義進入英語詞匯,具有形式上獨一無二性和表達準確性,反而不容易被英語詞匯排擠,牢牢搶占一席之地;其深層次的原因可能反映了文化發展的趨同性以及外國讀者對文化差異性的尊重和認可。
3.2 音譯加類別詞。由于漢字的表意特征,在音譯英語詞語時,漢語讀者一開始可能不了解該音譯詞的確切含義,必要時可采用在音譯詞后面加類別詞的方法,如:漢堡包(hamburger),高爾夫球(golf),爵士樂(jazz),桑拿浴(sauna),來福槍(rifle),芭蕾舞(ballet)等
3.3 音譯加解釋性翻譯。解釋性翻譯是我們在翻譯文化負載詞的時候一貫采用的翻譯策略,是移植文化的必要手段。翻譯時為了避免疑問含義模糊不清,進行解釋性翻譯,將意思完整表達出來,從而達到最佳翻譯效果,從而實現跨文交際的目的。例如:“壓歲錢”:Topresentchildrenwithnewly printed cash as Ya suiqian or gift money is one ritual of Chinese in celebrating Lunar New Year.
由于原語詞匯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在譯語中沒有其“對等語”或“對應語”而造成的詞匯空缺,翻譯時無法用準確貼切的詞語譯出其詞義內涵,因此對于漢語文化負載詞的英譯,基本共識是采用漢語拼音音譯加解釋性譯文的方法。
3.4 直譯。直譯法指用譯語中“對應”詞語譯出源語中的文化信息。這能夠盡可能多地保留源語文化特征,開闊譯語讀者的文化視野,然而不能生搬硬套,應做到以不引起目的語讀者誤讀誤解為前提。例如:o1iverbrarich (橄欖樹),紙老虎 (paper tiger),一國兩制(one courtry with two systems)等等。
3.5 意譯。意譯法即著眼于傳達原文意義的翻譯(詮釋),它舍去源語的語言形式和字面含義,在譯語中,用跨文化的“語用對等”詞來表達出原語的文化信息。例如:文藝復興(theRenaissance),(the1911 Revolution against Qing Dynasty)等
3.6 替換。替換指在保留原文交際意義的基礎上,用譯語中某個概念意義不同但文化意義相近的詞語代換原文詞語的方法,即用譯語中帶有文化色彩的詞語取代源語中帶有文化色彩的詞。如:to1aughoff one's head (笑掉大牙);1ead a dog's 1ife (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揮金如土 (to spend money 1ike water);力大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信息體現于語言之中。翻譯作為跨語言、跨文化交際的活動,傳達的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文化信息。在盡可能忠實于原文字面信息的基礎上,有效地傳遞文化信息是翻譯的首要任務。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說:“翻譯者必須是一個真正意義的文化人。人們都說:他必須掌握兩種語言,確實如此;但是,不了解語言當中的社會文化,誰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翻譯實際上就是文化翻譯。
參考文獻
[1] 白靖宇文化與翻譯 [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 陳宏薇,李亞丹.新編漢英翻譯教程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 與文化 [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關鍵詞]臨床醫學 畢業病歷 重要環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本科學生完成教學計劃的各項要求,經審核準予畢業,其課程學習和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或其他畢業實踐環節)的成績,表明確已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學士學位。”
一般而言,畢業論文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理論特長在教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它分為論文準備、課題研究和論文完成三個階段,具體包括查閱資料、選定題目、撰寫提綱、實驗研究、論文撰寫等幾個主要環節,因此,它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必須有團結協作和刻苦鉆研的精神。但從目前的效果來看,隨著近年來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在大量的精品課程不斷涌現的同時,畢業論文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畢業論文的結構體系和完成模式上基本沿用以往的民族院校的模式,故在畢業論文的實踐中逐漸暴露了一些問題和不足。畢業論文的質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如何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已成為高校目前急需研究解決的課題。
一、當前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因素:
我院有計劃內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1500余人,擴招后的招生對象雖然面向全國,但生源主要來自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分別為回、藏、蒙、滿、東鄉、裕古、土族、維吾爾族等,由于生源地的不同,民族習慣、生活習慣的特點、使它們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實踐能力方面,甚至語言方面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另外在大學期間,幾乎所有的大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保證英語四、六級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等,而忽視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提高,特別是在做畢業論文時,許多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基本實踐技能、獨立思維能力、論文的寫作能力等諸多方面存在能力偏低或參差不齊的現象,同時由于畢業論文完成時間有限,所以大多數學生只是臨時抱佛腳,畢業論文的質量自然難以得到保證。
2.教師的因素:
近年來,由于我院校畢業生數量每年都有大幅增長,因此指導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方面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加之教師還要承擔其他教學、科研等任務,勢必造成指導教師短期內教學工作量的洪峰,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畢業論文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小題大做,研究內容雷同的現象,以至于有的教師在畢業論文的指導上仍不夠認真,投入不足,從而影響了畢業論文的質量。
盡管院校為了確保畢業論文質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成立由中級職稱以上教師負責的指導小組等,但由于畢業論文時間過于集中,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畢業論文指導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不能放開選題外,還表現在指導教師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是要求學生按照他的思路去研究、構思。這種指導方法是理論教學中的以教師中心的思想在實踐教學中的延續,從而抹殺了學生的創造熱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造成學生不敢獨自涉獵新的研究領域,這也是畢業論文質量難以提高的一個原因[1-2]。
3.其他的因素:
近年來由于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連續增加,而教學資源的投入又相對滯后,因此學生在做畢業論文的時候,一些實驗室的場地和設施明顯不到位,從而限制了本科畢業論文的進行和質量。
最近幾年學生考研和就業壓力對畢業論文造成不小的沖擊。據調查,有些班級考研人數比例達到一半以上,競爭日益激烈,考研學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畢業生擇業在時間上正好與畢業論文重合,學生為了在限定的時間內找好工作, 有些就把畢業論文放到了從屬位置,對論文的實驗工作投入明顯不足。有些用人單位要求學生提前上崗,致使這些學生無暇顧及畢業論文[3-4]。
二、民族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論文新形式探索
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計劃規定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三基)”進行初步的科學研究訓練,提高獨立工作能力,達到培養我院醫學生臨床綜合實踐能力目標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畢業論文工作,學生應掌握檢索文獻、撰寫綜述、課題設計、收集資料和撰寫論文的基本程序與臨床綜合實踐能力,具備從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根據我校的具體特點以及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院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畢業論文的具體表現形式是畢業病歷,其基本內容按順序包括《任務書》《指導教師評閱書》《誠信聲明》《畢業病歷正文》《評閱教師評閱書》《答辯書》;
1.為了加強管理,提高我院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畢業病歷的質量,根據我校的有關規定,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訂《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病歷工作管理暫行相關要求》;
2.為了使我院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畢業病歷的運行過程程序化、規范化、常規化,依據實際情況制定《西北民族大學醫學院畢業病歷流程圖》;
3.依據選題指南在指導教師的監督下完成《任務書》的填寫:
同學們可在實習醫院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同時參考我院提供的“選題指南”確定畢業病歷題目,畢業病歷的選題一般從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出發,滿足大學生的基本能力和要求,選題確定后原則上不得更改,確需更改的,需經指導教師認可。學生根據指導教師下達的《任務書》,認真查閱文獻資料,制定研究、實踐方案,收集臨床病例,進行畢業病歷的撰寫準備工作。
4.指導教師完成《指導教師評閱書》的填寫:
指導教師定期檢查學生畢業病歷進展情況,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及時調整,以確保畢業病歷的質量,畢業病歷完成后,指導教師或指導醫師對學生寫好的畢業病歷應仔細審閱,認真寫出初稿評語,做出恰當評價,提出優點和不足,提出評分意見,然后指導教師畢業病歷應與學生一起,充分討論修改和總結工作。
5.學生認真撰寫《畢業病歷正文》:
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充分利用畢業病歷這一重要的教學實踐環節,要求學生運用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對所選定的某個疾病進行系統問診、收集病史、體格檢查、初步診斷、鑒別診斷和診療計劃等,讓學生通過畢業病歷撰寫,在上述基本程序與方法等諸方面得到全面訓練和提高。
同時學生應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地完成畢業病歷,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禁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學生要簽署誠信聲明,文責自負。
6.評閱教師完成《評閱教師評閱書》的填寫:
答辯委員會指派具有資格的教師評閱學生的畢業病歷,評閱教師依據“畢業病歷的基本內容和格式要求”評閱畢業病歷內容是否“正確、完整、全面、嚴密”,同時評閱教師依據“評閱教師評閱書”基本要求評閱畢業病歷學術水平和撰寫質量如何,文字表達、專業術語及綜合分析的水平。
7.答辯委員會完成對該畢業病歷的答辯程序:
在主管教學院長負責之下,成立答辯委員會,同時要組成答辯小組,答辯小組按照專業分為內科組、外科組、兒科組和婦產科組,每組有3-5名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和1名答辯秘書組成。畢業病歷答辯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其他教師、學生均可自愿出席。答辯程序主要包括:學生陳述答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答辯秘書負責記錄答辯小組評定等級答辯小組組長作簡短的答辯評價,上述答辯的主要過程原則上應在30分鐘內完成,通過答辯以觀察和掌握學生對答辯委員所提問題的理解是否透徹、專業知識掌握情況、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等諸方面的情況。
通過對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的方式、方法及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建立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畢業病歷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臨床綜合實踐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徑和新模式,充分利用畢業病歷這一重要的教學實踐環節,讓學生通過畢業病歷的撰寫,在病歷書寫、查閱文獻資料、收集臨床病例、改善醫患溝通、制定實踐方案、增加對該疾病的見解及認識等諸方面得到全面訓練和提高。因此做好畢業病歷的理論和實踐工作,對提高和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臨床工作作風和實際臨床工作能力,對全面提高我校醫學院臨床醫學人才培養質量、保證學士學位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畢業病歷的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韓玉志。高校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中國高教研究,2012,(9):78-79;
[2]鄒吉高,嚴贊開。關于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若干思考。化工高等教育,2011,(3):57-59;
[3]陳彥凡,黃曉潔。臨床醫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和實踐的探討。醫學教育探索,2012,7(3):329-330;
攸縣確定的老百姓10元錢看病模式,主要是考慮了財政和農合的承受能力、以及老百姓的承受能力,還有鄉村醫生的收入水平,以這3個方面為平衡點來確定。2012年4-7月,4個月的時間內,攸縣衛生局從鄉鎮衛生院選派6名醫生進駐到6個村衛生室,針對村衛生室輻射群眾數量、就診人數、每次就診平均費用、鄉村醫生收入等問題進行試點調查,結果顯示,每個患者的次均費用在26.5元左右,其中<10元,占30%左右;>26元,占10%左右;人均看病次數都在人數總體的1.5人次。基于上述調查攸縣衛生局確定了2個指標:①次均費用,按月計算,村民看病月次均費用為26元錢;②看患者數總額,全年村衛生院看病平均1.5人次。基本藥物的銷售中有15%是作為鄉村醫生的補貼,若不銷售基本藥物,這部分收入就會失去;同時,按1.5人次來計算,若月次均費用>26元,超過的費用就由村衛生院來承擔,這樣削弱多開藥的利益驅動。這兩個指標的作用是控制鄉村醫生開大處方,實現合理診療,控制鄉村醫生違規截留重癥患者,實現分級診療,確保新農合基金安全運行,實現持續運轉。2012年10月8日-2013年10月8日,全縣村衛生室符合農合報銷范圍的就有785671人次,為參保新農合人口的1.2倍,全縣村衛生院單次平均就診費用為25.27元,說明這2個指標符合實際情況,能夠滿足患者在村衛生院診療需求。
2“雙十”就診模式的實施過程
2.1實施過程解析
參加新農合的村民生病到村衛生院治療時所產生的醫藥費,如果<10元,按實際產生的費用如數繳納;如果≥10元錢,多出來的錢由村衛生院報給鄉鎮衛生院統一報銷;每人每天只能報銷1次。對于≤10元,據實收取的醫藥費用,按月總結,全部上繳鄉村衛生院,該情況下鄉村醫生是義務服務;對于>10元,村衛生室只收取10元診療費作為村衛生院的收入。另外,當農民在村級衛生院連續治療3d,仍然沒有治愈的情況,按照分級診療原則,須轉診到鄉鎮衛生院。攸縣的304個行政村中,每個村的衛生院都有一個管理制度的公示牌。每個行政村的鄉村醫生,都必須把他所在的村衛生院發生的藥費>10元的患者的就診情況和收費情況公示在村衛生院的管理制度牌上面。同時每個月底,必須找到所在村衛生院聘請的監督員(一般由村干部擔任)簽字認可,才能到鄉鎮衛生院進行報銷。鄉鎮衛生院經審核后再統一上報到縣農合辦報銷。村級衛生院只能向患者提供國家或湖南省規定的基本藥物。目前,國家規定的基本藥物目錄為307種,湖南省增補198種,合計505種。這些藥物由省政府直接招標采購,具體操作流程:村醫在電腦內輸入所需采購的藥品,通過互聯網報送到鎮衛生院,鎮衛生院按照各個村衛生院的采購計劃,在湖南省藥品集中采購平臺統一采購、統一配送[3]。藥品配送企業將藥品配送到鎮衛生院后,村衛生院再到鎮衛生院領取,中間沒有其他機構參與,藥品也就沒有加價,這樣相對之前購買藥品的多環節,價格比較低廉。公示牌上也很鮮明的寫著基藥監督監督電話,群眾可以隨時舉報。
2.2實施效果
隨機抽取攸縣的5個村莊,從最近5年未外出過且對醫改前后的看病模式熟悉的人群中,每村隨機抽取30例,共150例居民。針對“10元看病”模式實施前后,對當地居民關于看病模式的滿意度、單次就診費用進行調查,得出居民對村衛生院看病的滿意度提高,單次就診費用從過去46元降低為現在10元左右。從對5個村醫的訪談中得知,實施“雙十”看病模式前后1年比較,居民的就診人次提高將近50%,但其收入降低30%以上。
3“雙十”就診模式分析
3.1優勢與機遇
3.1.1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雙十”就診模式,讓群眾看病不出村,在家門口看病,看好病,能夠方便群眾就醫,有效地緩解農民“小病拖、大病扛”及“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特別是對于留守農村的老年人和兒童,這是一項惠民政策。同時對中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也有積極作用。3.1.2解決“抗生素濫用”的重大問題是藥三分毒,近年來,抗生素已被廣泛濫用,不合理使用的情況也越來越多。有報道稱,我國每年因抗生素濫用導致800億的醫療費用增長,同時致使8萬患者不良反應死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1份調查顯示,中國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比例超過46%,而在全國使用量前15位的藥品中,抗生素占10種,這個比例在農村地區更高。“雙十”模式中,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藥品零差率銷售,又用“月次均費用不超過26元”消除村醫的利益驅動;同時,通過加強鄉村醫生的業務指導和行業監督,有效提高農村衛生室的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從源頭上遏制抗生素濫用的現象。3.1.3打破“以藥養醫”的收入格局村衛生院全部使用基本藥物,村級衛生院只能提供國家或湖省規定的基本藥物給患者。這些藥物由省政府直接招標采購,逐級配送到村衛生院,中間沒有加價,零差價銷售;此外又有“次均費用26元”的限制,避免大處方的問題,因為超過此限制,多余的由村衛生承擔。這樣擠掉鄉村醫生不合理收費、一口價的局面,減少過度醫療行為,讓村級醫療回歸公益性。
3.2不足與風險
3.2.1挫傷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根據介紹,未實施基藥制度以前,村醫自行上報的收入>5萬元。現在村醫的收入包括:①按照每人每年1.5次,每次10元錢的診療費計算;②中央和省級財政給每個鄉村醫生,按照村民人數有5元的公共衛生補貼;③每個鄉村醫生每年有中央和省級財政4000元的基礎藥物補貼;④每個鄉村醫生還可以得到藥費總額15%的縣級財政的基藥補貼。支出:購買的注射器、棉簽、輸液器等相關醫療器材;醫療室的電費、網費等。經過對鄉村醫生的訪談,得知在“雙十”就診模式后,他們的收入相對之前個人開診所時的收入減少30%左右,造成了村醫的心里不平衡。3.2.2基本藥物實施環節存在不足基本藥物制度實施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宣傳和培訓不到位,供應配送和采購使用不規范的問題等。例如:今年上半年,有部分基藥特別是低價基藥品種,出現不能及時配送的現象。根據調查,該品種是因廠家低價中標后限量供應所致,經縣醫改辦協調,現在已經完全能夠保障供應。另外,實施過程的細節中,例如:居民看病時間受村醫上班時間的限制,醫療事故的補償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更詳細的管理。
4“雙十”看病模式的建議
4.1加強制度建設
4.1.1嚴格鄉村醫生上崗、考核制度鄉村醫生作為基層百姓的首先醫療負責人,肩負著重大的責任。鄉村醫生必須具有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或執業(助理)醫師證書,并在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注冊并獲得相應執業許可再上崗。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嚴格按照執業醫師法和《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加強鄉村醫生上崗條件管理;并堅決打擊不合格人員非法行醫。堅持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等各種制度來建設鄉村醫生隊伍。同時不斷創新鄉村醫生考核制度,將服務質量、數量、患者的滿意度、任務完成情況和城鄉居民健康狀況等作為主要考核內容,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與績效工資量、財政補助、醫保支付等掛鉤。4.1.2加大督查力度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對鄉村醫生和村衛生院進行規范管理,對其服務行為和藥品器械使用等進行監管;要建立和完善符合村衛生院功能定位的規章制度和業務流程,推出相關查崗政策。與此同時,進一步明確監管部門的職責,加強對村衛生院的監督。制定相關處罰政策及問責制,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此外,設立監督舉報電話,請廣大群眾進行民主監督,發現村衛生院有違規行為,請及時向村干部或當地衛生院反映,也可撥打舉報電話,加強社會監督。4.1.3加強藥品質量安全監管藥品零利潤銷售,同時嚴格基本藥物研究、生產、流通、使用、價格、廣告監管,查處不合格生產企業,規范流通秩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藥品行為。對基本藥物進行全品種覆蓋抽驗,并從生產出廠到使用進行全程電子監管,加大對重點品種監督抽驗力度,定期向社會抽驗結果。
4.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4.2.1加強鄉村醫生培訓鄉村醫生為基層老百姓服務,雖然不在科研的前列,仍需要不定時進行培訓、進修,增強自己的醫療能力。因此,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合理制定鄉村醫生培養培訓規劃,采取臨床進修、培訓、城鄉對口支援等多種方式,選派鄉村醫生到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或醫學院校接受培訓。4.2.2加強鄉村醫生后備力量建設對于建設穩固的鄉村醫療隊伍,著眼長遠來看,需要儲備鄉村醫生的后備力量。購買鄉村衛生院的縣級衛生行政部門需制定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規劃制度,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從本地選派進行定向培養或其他方式建立鄉村醫生的后備人才庫。并及時摸清并動態掌握本行政區域內鄉村醫生隊伍的執業情況,及時調整人力,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醫療服務的需求。有條件的地方要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城市的退休醫生、執業(助理)醫師和醫學院校的畢業生到村衛生院工作。
4.3完善保障體系
4.3.1提高村衛生室服務水平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的規定,合理設置村衛生院,并規范村衛生院的建設,完善硬件設施,給村民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4.3.2改善鄉村醫生的待遇政府采購村衛生院的藥品零利潤銷售,村衛生院服務回歸到公益事業。可對于鄉村醫生,在收入方面大打折扣,為提高他們工作的積極性,政府應出臺一系列相關補償的政策。如:對鄉村醫生進行職業補貼,提高鄉村醫生的社會地位,保障其職業歸屬感;制定獎罰政策,提高村醫從業的熱情、動機;合理解決鄉村醫生養老問題,采取多種形式提高鄉村醫生養老待遇,確保養老金收入不低于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這樣才能切實提高鄉村醫生的積極性,才能真正服務于老百姓。
4.4推進信息化建設
一、餐桌禮儀 餐桌上有許多應注意的禮儀,而這些禮儀常被忽視。 (一)就座和離席 1、應等長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 呼女士。 3、用餐后,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后,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4、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5、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臺入座。 6、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香巾的使用 1、餐巾主要防止弄臟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漬。 2、必須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應攤開后,放在雙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帶,或掛在西裝領 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禮儀 1、入座后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 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4、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肴。 6、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8、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9、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說話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就食物。食物帶計,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則湯汁滴在桌布上,極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簽,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嘔氣。萬一不禁,應說聲“對不起”。 14、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墜地,可請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將酒、水、湯計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賠罪,反使對方難為情。 17、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 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18、如系主人親自烹調食物,勿忘予主人贊賞。 19、如吃到不潔或異味,不可吞入,應將入口食物,輕巧的用拇指和食指 取出,放入盤中。倘發現尚未吃食,仍在盤中的菜肴有昆蟲和碎石,不要大驚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輕聲告知侍者更換。 20、食畢,餐具務必擺放整齊,不可凌亂放置。餐巾亦應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進行中,不宜抽煙,如需抽煙,必須先征得鄰座的同意。 22、在餐廳進餐,不能搶著付帳,推拉爭付,至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搶付帳。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帳。 23、進餐的速度,宜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談悲戚之事,否則會破壞歡愉的氣氛。 二、宴客禮儀
在貴州省紫云縣麻山苗族地區的一部英雄史詩及其唱誦儀式。自2009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活動中進入學界的視野,尤其是2011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文化產業公司對亞魯王文化資本的開發也迅速展開,以期通過舉辦亞魯王文化旅游節等活動提升地方知名度和經濟實力。對此有學者指出“這一文化產業化過程中的部分內容脫離對麻山苗人文化的理解,長此以往必將傷害到《亞魯王》的文化內核,導致文化消解甚至消亡”。針對文化遺產所面臨的“產業化—消損—消亡”的演變過程,我們認為影視藝術的介入并成為產業化的主體或許能夠將亞魯王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增進外界對亞魯王文化的了解和認同的同時促進麻山地區人民的樹立文化自信,自覺傳承和發揚本民族文化,走出一條“影視化—繁榮—復興”的新路。首先,從信源角度說,亞魯王文化具有很高的影視傳播價值。作為苗族第一部英雄史詩、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中國六大社科學術事件之一的《亞魯王》口傳史詩的文學內涵及其唱誦儀式為影視藝術創作提供了大量鮮活生動的原始素材。
一方面,從史詩演述的語境來說,葬禮儀式體現著一種麻山苗族獨特的生死觀念,他們認為一個人死后,他的靈魂就要在“老摩公”的指引下沿著祖先遷徙的足跡回到東方的故土,與祖先亞魯團聚而開始新的生活。其中的“砍馬”和“開路”兩個儀式是比較突出的文化樣式。也有學者認為“葬禮實際上是在模擬古代部族國家將相出征之禮”。這種帶有原生態“巫”文化色彩的儀式化演繹是工業文明時代難得一見的族群記憶和寶貴遺產,其中所展現的人文美和歷史感正是紀錄片的基本價值維度和審美追求。
另一方面,從史詩的內容上看,神話色彩中彰顯著民族發展的歷史,兩萬六千余行的宏大敘事體系中不僅有亞魯王與戚鞅部落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也有戚鞅的兒子與亞魯王的女兒凄楚動人的愛情故事,以及十四個王子和兩百多個王族后裔的遷徙故事,其中所蘊含的適應當代大眾文化的影視創作母題十分豐富,為廣大創作者提供了較大的二度創作空間,有利于創作出集民族性、藝術性、思想性的優秀影視作品,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其次,從信道角度說,新媒體時代下的亞魯王文化傳播需要影視藝術。新媒體是人們在交流信息過程中制作、傳播、接受、文化影響等可以用計算機技術實現的互動數字傳播平臺。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影視制作和傳播的方式發生深刻變化,視音頻信息的采集、編輯和加工的手段日漸成熟,以超高清和虛擬現實技術為潮流的制作模式讓受眾在觀影時有“身臨其境”之感,實現再現藝術與表現藝術的結合,從自然生態、建筑風格、歷史文物、民族服飾、史詩故事、唱誦儀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亞魯王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影視符號的世界通用性打破了語言文字隔閡和民族文化壁壘,使各地區交往呈現“地球村”的趨勢,成為新媒體進行跨文化傳播的重要符號系統。與此同時傳統的影視藝術在web3.0時代也呈現出一些新的變化,以“微電影”為代表的新媒體藝術憑借其投資小、效率高、片長短、易觀看的特點贏得了廣大創作者和受眾的認同。近年來以貴州少數民族文化為背景的微電影蓬勃發展,涌現出《緣分西江》《喊寨人》《繡花里的歌謠》等優秀的作品,為樹立民族形象、創立文化品牌發揮了較大作用。我們認為有必要運用微電影藝術傳播亞魯王文化,發掘其當代價值。
二從信宿角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