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渠道經理工作思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搞好調查研究,抓好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區作為市的中心城區,其功能定位是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為引導廣大中小企業適應總體發展規劃,實現可持續發展,我辦由主要領導帶頭搞調研,從工業發展政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等方面形成了5篇調研材料。認真落實去年11月召開的全區工業經濟發展大會精神,協助區委、區政府抓好各項政策的落實。在全區經濟和社會年度綜合考核中,我辦在配合做好對街道工業經濟發展速度、投資等考核的同時,單獨負責成長型企業和誠信民營企業的考核。為激勵引導各街道抓好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我辦提出發展年度民營經濟年度責任指標和考核細則,負責日常考核和牽頭做好年終考核。自去年開始,把街道參與支持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情況列入民營經濟年度考核,在千分制中占到220分,調動了街道支持和參與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性。
二、實施重點突破,提升工業發展水平。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節能環保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工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小、準入門檻卻越來越高。對此,我辦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不斷完善民營工業經濟發展思路,落實全區工業發展戰略措施。一是抓好工業園區建設。作為全區節能環保科技產業園領導小組辦公室,認真履行職能,搞好指導協調和服務,促進產業園建設。建立了產業園調度統計制度,先后三次帶領有關街辦到外地先進園區參觀學習,幫助產業園制定建設規劃和招商辦法,形成了“產業園統一定位、三個板塊分別實施”的建設模式,到目前,產業園三個板塊總規劃面積6900畝,已經完成配套3550畝,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8060萬元;建成項目17個,在建項目9個,累計完成投資7.77億元。大力協助樂埠山節能環保科技產業園引入金鼎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金鼎物聯網節能環保科技示范基地。該項目計劃投資17億元,主要依托家政服務網絡中心平臺,發揮杰順集團物流配送優勢,分類規劃、分區建設創意產業區、機械加工區、電子電器區、新型材料加工區、科研孵化基地、物聯網交易中心;建設標準廠房及相關配套服務設施等,以出租或出讓方式吸引節能環保科技企業入駐產業園區,計劃利用兩年時間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開工建設。二是狠抓產業集群培育發展。從政策、規劃、協調、服務等環節入手,推動機械裝備、紡織服裝、食品調料、高新技術等主導產業集群發展。經過我辦準備材料和申請,已有機械制造、節能環保產業集群被確認為市級產業集群。三是抓好骨干龍頭企業培育發展。對重點企業實行重點調度和服務,全區實行了區級領導聯系幫扶重點企業制度,從規劃制定、土地供應、資金協調、軟環境建設等方面全力扶持企業發展。中小企業辦注意抓好經濟運行調度工作,認真落實民營經濟統計制度,對164家規模以上工業實行月度統計,并從中篩選出30家重點企業實行重點調度和服務。今年1-12月份,164家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1.6億元、利稅9.28億元、利潤6.33億元、實交稅金3.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5%、44.1%、43%和26%,占全部民營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提升到52%、71%和49%;30家重點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億元、利稅2.75億元、利潤1.7億元、實交稅金1.18億元元,同比分別增長31%、27.3%、23.7%和15%,占全區164家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為28.7%、29.6%、26.9%、39%,發展潛力和拉動作用都有明顯提升。
三、推進企業自主創新,促進企業結構調整。采取政策引導、典型引路、聯系幫扶等方式,促進骨干龍頭企業做強做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和為大企業協作配套的發展路子。一是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引導幫助企業增強科研力量,加快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步伐。全區中小企業科技研發機構發展到23個。年,全區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2.5億元,其中工業技改投資10.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和25%以上。幫助雷奇節能等7家企業申報全省中小企業“實施四項計劃、推進結構調整”重點項目,有9個項目列入四項計劃。幫助雷奇電器獲得了了省中小企業科技進步二等獎;幫助雷奇電器、綠特空調兩公司3個項目申報列入了省技術創新項目(第四批)。二是推進企業機制創新。圍繞促進企業抱團發展、聯合發展,引導企業采取資本聯合、技術聯合、市場聯合、上下游聯合等方式,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組建新的股份制企業。到目前,全區股份有限公司達到6家,今年新增加瑞福油脂、鑫泰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雷奇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上市輔導期,爭取明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三是加快企業管理創新。引導企業開展對標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推行信息化管理,以信息化管理帶動各項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幫助雷奇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善管理基礎工作,提高管理水平,被省中小企業辦公室確認為全省精細化管理樣板示范企業。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加強對成長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到目前,全區已擁有29家成長型中小企業,其中省級16家、市級13家。四是推進企業營銷模式創新。引導幫助企業抓住信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機遇,優化營銷流程,開展全程電子商務。加大對中小企業全程電子商務平臺宣傳力度,開展了巡回演示培訓活動5次,分別到開發區、軍埠口、北關、西關、城關、南關等轄區培訓企業累計130人次;今年全年累計開展全程電子商務平臺培訓450人次;開通了“企業信息化QQ群”,為企業信息化人員提供交流平臺;在中小企業網上增加了優秀企業、優秀服務機構、企業數據庫等欄目,為中小企業整體宣傳和網上營銷創造了有利條件;組織區、街道兩級企業主管部門干部學習平臺使用方法,提高指導企業信息化的能力。自省全程電子商務平臺6月1日開通以來,已指導幫助470家企業在平臺上免費注冊會員、建立網站,供應、求購、合作、招聘等信息2500多條,擴大了宣傳范圍,增加了銷售渠道,提高了營銷效率,降低了營銷成本。會同郵政部門開展“直郵服務中小企業”活動,拓寬直郵營銷的渠道;帶領百樂源保鮮包裝、宏昌五金兩公司參加在廣州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都與國內外大客戶簽訂了銷售協議,實現了廣交朋友、開闊視野、宣傳企業、拓展市場的目的。
四、搭建完善服務平臺,構筑中小企業服務體系。面對量大面廣、自主創新能力相對不足、管理水平相對滯后的上萬家中小企業,區中小企業辦高度重視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爭取上級業務主管部門、中介服務機構的支持,搭建起了政策信息、融資擔保、科技創新、創業輔導四大服務平臺,并列入了今年區委工作要點和區政府工作報告。一是依托中國中小企業網搭建完善政策信息服務平臺。對中國中小企業網欄目進行完善,在管好網統一分配的7個欄目基礎上,增加了融資擔保、創業輔導等7個欄目。全年利用自管的政策法規、本地信息、通知公告等14個欄目共上傳信息8035條,每個工作日保持25條以上。收集企業電子郵箱420個,開通了“中小企業飛信”傳遞系統,飛信用戶發展到560個,用戶免費加入和接收手機飛信。對網登載、電子郵箱發送的信息,通過飛信方式及時通知企業接收查看,對不超過180字的信息,則通過飛信系統直接發送給用戶。逐步形成了利用網網上登載、發送電子郵件、電話通知、短信提醒、以會代訓、舉辦各類培訓講座等向企業及時、準確傳遞信息的有效渠道。二是牽頭搭建融資擔保服務平臺。去年4月牽頭并聯合23家銀行、擔保、典當、培訓、會計等中介機構,成立了區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促進會,秘書處設在中小企業辦。促進會圍繞探索解決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加強協調服務,開通熱線服務電話,今年以來先后開展企業貸款需求調查7次,與銀行等6家銀行和4家信用擔保機構開展“政、銀、企、保”合作對接和考察企業活動,為96家企業提供貸款及擔保2.96億元。幫助企業拓展直接融資渠道,組織雷奇節能等3家企業參加全市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申報,目前雷奇已經簽訂合作協議,預計直接融資3000萬元。三是搭建完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去年7月,我辦牽頭并聯合駐四所高等院校成立了區中小企業與高等院校合作促進會,搭建起“政府協調、校企合作”的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研發、培訓、咨詢服務。去年11月,中小企業辦與工業技師學院聯合成立區機電數控技術研究培訓中心,為機械工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服務。大力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制定并實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規劃,積極引導幫助耶莉婭服裝技術中心等企業科研機構爭創國家及省、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據初步統計,今年以來,全區5家已經省市認定命名的服務平臺為320個企業提供服務400多次。重點培育為產業集群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組織幫助6家平臺申請列入國家、省、市平臺建設規劃,爭取列入上級培育扶持范圍。今年9月份,又推薦2家市級公共服務平臺,已獲得市級命名認定。四是搭建完善創業輔導服務平臺。今年2月份,經區委、區政府批準,我辦牽頭成立了區企業家聯合會,服務范圍擴大到區屬工業企業。聯合會立足會員需要,以活動為載體,面向全區企業搞服務,迅速擴大了影響力,成為區委、區政府聯系企業、聽取建議呼聲的重要渠道和中小企業辦服務企業的得力助手。聯合會成立以來,分別在5月份、11月份召開了兩次常務理事會。我辦會同企業家聯合會組織企業家參觀考察區內外先進企業和座談交流活動25次,參加人數超過400人次;組織了企業家為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款活動,不到半個小時28名企業家踴躍捐款30萬元,帶動了更多企業奉獻愛心;加強與社會服務機構的合作,為企業爭取免費參加高層次培訓學習機會。今年以來先后組織200多家企業的1300人次免費參加了移動信息化、全程電子商務、法律、財稅政策、營銷創新、資產管理和資本運營等20期培訓。培育發展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創新工作思路,依托工業園區、專業市場、專業商城和特色街區興辦創業基地。全區已有節能環保科技等7個市級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其中今年新增3個。注意引導企業開展網上學習,在中小企業網上鏈接了中小企業在線教育頻道,為企業提供隨時學習機會。今年6月1日,中小企業全程電子商務平臺啟動時,組織50多名企業信息化人員集中在線收看,引起了企業的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