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東北師大研究生范文

        東北師大研究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東北師大研究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東北師大研究生

        第1篇:東北師大研究生范文

        摘 要 本文采用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東北大學2012年度在校大學生體質測試數據,從測試成績來看,我校學生總體水平較高,較2011年及格率有了一定的提升。這跟我校積極重視學生體育鍛煉,加強體育教學改革以及支持測試工作的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本文立足于對數據的分析,提出了進一步改革在校生體質測試的建議。

        關鍵詞 東北大學 體質測試 現狀

        一、體質測試總成績分析

        通過對研究數據的比對,2012年全校優秀率為2.67%,優良率為41.07%,及格率為93.83%,從測試成績看來我校學生總體水平較高。但從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大一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是處于落后水平的,大二時期,優秀率和優良率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在大三和大四時期,優秀率及優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逐年下降趨勢,體測指標均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現狀,應該引起有關部門和高校的高度關注。

        二、身體形態狀況分析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整體成偏態分布,其中女生的正常體重和較輕體重比例明顯高于男生,女生的超重比例指數要遠低于男生,主要原因除了生活與工作的壓力之外,女生注重了個人的外在形象,追求完美的體型,減肥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三、身體機能狀況分析

        (一)肺活量測評結果分析

        除了上述幾項,我校還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選用了肺活量體重指數來測評學生體質。從得到的數據顯示,大二的成績最優,大三依次遞減。以上現象可能與學校大二以后不再開設體育課有關,學生缺乏系統的有氧耐力鍛煉,尤其是與呼吸肌有關的肌肉練習。另外,大一學生成績相對不理想,除本身身體機能原因外,大一學生第一次參加測試,對方法的掌握不太好也可能是影響其肺活量測試值的一個因素。

        (二)800m(女)/1000m(男)測評結果分析

        800m(女)/1000m(男)是反映學生心肺功能的主要方面,這項測試主要考察學生耐力的強與弱。從數據可見,一、二年級和三、四年級耐力跑差異性并不明顯,各個年級均優秀率隨年級的升高呈先上升再下降趨勢,高年級耐力素質明顯低于低年級。盡管測試總體成績良好,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學生耐力欠佳,反映出這部分學生心肺功能、意志品質、吃苦耐勞精神和心理抗挫折能力較差。

        四、身體素質狀況分析

        立定跳遠是反映下肢爆發力和人體協調靈敏素質的有效指標之一。從測定結果可以看出,立定跳遠四年級最好,一年級最差,二年級和三年級成績處于中等水平??傮w成績出現了隨著年級上升的趨勢.一年級成績低于二、三年級,這可能與一年級平時對體育活動不夠重視,缺乏下肢力量的鍛煉有關,所以應加大對一年級體育課的監管力度。

        五、2011年和2012年體質測試比較分析

        為了提高比較分析的顯著性,我采用了2009級、2010和2011級三個年級的體側數據。從數據來看,2012年全校學生體質測試合格率較2011年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這都是因為學校體育部在課程設置上有針對性的、有目的的安排了基本素質的鍛煉內容。

        六、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2011年和2012年學生體質健康總體來看,學生身體形態發育有待改善,正常體重比例比較低。缺乏良好的鍛煉習慣,沒有足夠的鍛煉時間、沒有適宜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是影響東北大學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最主要原因。2012年全校學生體質測試合格率較2011年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這與學校體育部在課程設置上有針對性的安排了基本素質的鍛煉內容有很大關聯。

        (二)建議

        1.進一步強調與重視大學生體質測試的宣傳和指導工作。

        2.學校應調查、識別和理解體質較弱大學生群體的需求,加強和他們的溝通,密切跟蹤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采取措施,改進工作,提高學生的滿意度。

        3.我們應該結合學校體育工作情況以及學生體質狀況和體育基礎,制定體育教學計劃,課中加強練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練習的能力。

        4.積極發揮校團委、社團以及協會的體育功能,在校園內營造出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氛圍,為學生的課余鍛煉奠定環境基礎。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第2篇:東北師大研究生范文

        我們在尊重和繼承傳統寫實雕塑的基礎上加強素描和實踐教學的內容,主要目的是強化學生的造型能力、學以致用。實踐教學不但可以消化課堂內容,同時在各種實踐教學的交往中了解、認識、吸取當前國內、國際當代雕塑的現狀、發展及雕塑家的創作情況,理智地去看待當前的一些藝術現象,使學生的學校學習生活不至于盲目或過早的走入所謂的潮流。

        “潮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無論它屬于哪種、哪類,甚至那種認為自己是“神”或“救世主”的人物,也離不開這個現實社會的哺育。

        我們不排斥任何新的事物,但只在課堂上講授我們共同認為成熟的知識,講授我們共同理解的知識或者說能被我們共同理解的東西,這里說的我們絕不單單指東北師大美術學院雕塑系這幾個教師。我們想這就是所謂的體系,一個被絕大多數人認同的理解。教育是有原則的,是有著自身發展的環境和規律的。教育是為一個民族和國家服務的。有國家就有國家利益,有國家就有政治,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教育不只是學校的功能,它也包括家庭和社會。而學校教育必須為它所在的民族和國家服務,很難想象,一個國家辦教育,卻可以不顧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利益,去為其它的民族和國家去培養代言人。因此,我們所指的對知識共同理解和認識是建立在民族和國家利益上的理解和認識,這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態度和責任。

        作為一所綜合師范大學的美術學院,與專業藝術院校顯然存在著“專業”的區別,這是長期以來存在的普遍認識。我們可能更好地利用了這種區別,學生們更多地接觸到了很多同“專業”比較起來“業余”的知識和認識,這就是他們的創作有點“與眾不同”的原因?!皩I”可能是在中國社會中賴以生存的“標準”,或引以自豪的“資本”,而我們更想讓學生在打好“基礎”的同時,盡可能地多去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哪怕是一點皮毛。我們這里所說的“基礎”絕不僅僅是專業基礎,它包括學生的社會、人生、人格、和藝術的價值取向。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到的一個基本的結論是:一個學生的技術或手頭功夫并不能決定他最后的藝術成就,而工匠式的教育模式,得到的結果往往是給社會多培養了幾個工匠而已。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對雕塑系基礎課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授課方法。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素描,尤其是短期素描一直都是我們基礎課授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的這種基礎課訓練方式對學生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這在學生創作中表現的尤其明顯。

        我們增加實踐教學的內容,除了讓學生能多看、多學、多去理解和認識當代藝術現象的同時,更多的就是考慮學生能夠通過這個過程去認識他們所從事的研究領域同社會的聯系。而實踐教學的最大收益,是使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認識了“潮流”,從而鍛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為最終形成自己對藝術價值的判斷、理解和認識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實踐教學讓我們的學生可以在最直接的環境中參與到當代國內外的雕塑家的藝術創作中,這種創作過程的直接參與可以使我們的學生多角度、客觀的、現實地接觸到作品完成的全過程,而不是從書本上去看印刷品。這種直接的感受對學生來說是印象深刻的,他們可能不再去對那些書本上的照片和名字頂禮膜拜,而是直接地去感受藝術家及其創作的人格、品味、價值和對美的判斷。學生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自然地融入到了當代藝術的氣氛中,對自己和藝術的價值有了初步的判斷,同時形成了一種嘗試藝術創作的強烈渴望。我們想,這就是實踐教學對學生最大的幫助。

        第3篇:東北師大研究生范文

        【關鍵詞】學校 教師 快樂 成長 自為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191-03

        廈門市松柏小學創辦于1994年,16年間銳意進取,各項事業取得可喜發展,辦學質量得到社會的認可。其實成績的獲得根源在于:教師!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基石!

        教師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有需求和渴望的生命體。教師成長對教師個人、學校發展和教育目的達成都具有重要意義。學校管理中要以教師為本,就是要全心全意地把教師當作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最主要、最活躍的分子,通過各種渠道,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以促進學校辦學目標的實現。

        作為管理者,要竭力為教師專業成長創造多元平臺促進成長。

        一、理念踐行,營造“快樂生活、激情工作”氛圍

        我校提出教師發展理念:快樂生活、激情工作。只有懂得快樂生活的人,才能對工作充滿激情,對人生充滿期待。有了快樂的生活才會有快樂的心情,才能快樂的工作,也才會創造出價值??鞓放c激情都是一種人生態度,是對事業與人生高度負責的態度,這種態度給人的發展注入了恒久不變的力量。我們要讓快樂促進激情,讓激情融化壓力,從而帶來更多的快樂。

        1.享受生活,放飛心情

        我校開展的活動豐富多彩:形體訓練,注重儀態;拓展訓練,增強凝聚;體育活動,強身健體;休閑娛樂,放松心情;回憶童年,童心未泯。

        翻開“童心未泯、笑聲飛揚”的活動相冊,讓老師們心潮澎湃。校長事先收集了老師們的兒時照片,并制作成精美的電子相冊,在活動中,讓大家猜猜照片中是哪位老師,老師還上臺講自己童年的趣事,分享他們的快樂童年。褪色的老照片、愉快的講述、此起彼伏的喝彩聲、小虎隊激昂的歌聲……大家仿佛回到了絢爛多彩的童年時代。

        南京師范大學孫彩萍教授多次走進松小,她感到:松小以“快樂發展”為辦學特色,不僅僅讓走進學校的人看到快樂文化布置,更讓大家感受到學校上空彌漫著快樂的空氣。東北師范大學秦德生教授說:走進松柏小學有種“如家”的感覺,從校長到教師都能體會到“快樂工作”的氣氛。

        2.崗位練兵,夯實基礎

        2007年 5月,我校制定《廈門市松柏小學教師崗位大練兵活動計劃》。這次練兵的主旨是:干什么、學什么;練什么、比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強調三個落在實處,即真實、樸實、扎實地推進教師崗位練兵活動。掀開活動記錄,我校開展教師崗位練兵活動一覽無遺:有組織師德演講比賽活動,說得至情至理感人肺腑;有組織全體教師參與教學基本功展示賽,語文教師朗誦、英語教師口語、其他學科技能賽,讓賽場亮點不斷,迭起;有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撰寫讀書心得,讓教育理想油然而生;有組織“兩筆一畫”現場考核,極大地促進青年教師基本功的提高,真可謂“教學改革敢立濤頭踏浪,崗位練兵秣馬厲兵勇當先?!?/p>

        一系列的練兵活動,掀起了教師苦練內功的熱潮,雖然教學擂臺無論是內容還是時間安排都是緊湊的,但因為打破以往沉悶的展現形式,整個活動讓校園呈現出生動與生機。

        在思明區教師進修校舉辦的教師崗位大練兵暨第四屆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創新大賽中,我校在片段模擬競賽中6人獲獎,評課競賽中9人獲獎,創新大賽中6人獲獎,獲獎率為全區最高。

        二、共生意識,打造成長的“三體”

        這種基于共生理念教育實踐智慧的生成過程,既是教師自我生命的擴展、充實和提升的過程,也是引領學生精神生命不斷充盈的過程。建設一個共同參與、共同學習、共同研究、共同創造、共同發展的共同體有助于在專家、校長、教師、家長、學生間形成一種對話機制從根本上說,有助于使教師成為幸福的教育工作者。

        1.專家合作體

        專家進校,帶入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知識和研究方式,打破學校原有的封閉狀態,實現了外來因素和內在因素的重組與重構,創建合作體,由教育理論工作者與教育實踐工作者共同搭建對話的平臺。

        我校2009年12月參加《廈門市思明區中小學校特色發展策略的實踐研究》,并與東北師范大學結對子。自2010年,我校與東北師范大學的專家顧問團建立了友好伙伴協作的關系后,東北師大專家團起到很具體的引領作用,這種合作至今已有一年多,也許在學校發展中僅是初具成效,但對于我校教師的成長發展來說卻是顯而易見的。

        (1)與一流專家面對面

        自2010年,我校與鄔志輝教授領銜的專家顧問團建立了友好伙伴協作的關系后,鄔老師不僅到廈門做專題講座,而且每年至少兩次到我校指導實際工作,這時,老師們緊緊抓住這難得的機會,與鄔老師面對面對話,提交我們的困惑。鄔老師總是耐心傾聽并認真解答,他淵博的才識、謙遜的學者風范深深地折服了我校全體教師。

        (2)高校教授蒞校問診

        鄔志輝教授領銜的專家顧問團,分成4個小組,分別指導四組學校。我校有幸與南京師大孫彩萍教授、東北師大秦德生教授、東北師大王海英和梁玉梅教授結成同盟。四位教授瀏覽學校官方網站、閱讀學校材料、檢索學校影響。入校調研,走進教師心中,與教師推心置腹的交談。教授們深入課堂聽隨機的常規課并評課議課,幫助我們提煉出特色發展的五個分課題。在高校教授一次次的親臨指導下,我校教研風氣更蔚然成風,教師專業語言豐富了,課堂教學能力提高了,教育技巧也更為科學了。

        (3)重返高校回爐鍛造

        知識在更新,教師原有的知識庫總會竭盡的。鄔老師為我們教師敞開東北師大的大門,創造了學校骨干教師再學習、再充電的機會。2011年8月1日,東北師大教育管理與課程論研究生課程班開班,解決了學校骨干教師的動力問題,提高教師參與創建特色學校的積極性,也為實驗校的特色創建打下堅實的實施基礎。

        (4)一對一的種子培養模式

        按照鄔志輝老師的要求,我校遴選出5位學校特色發展的種子教師,他們分別承擔學校特色創建的5個分課題研究。為使研究工作順利、有效開展,鄔老師為每位種子教師選派一位導師進行一對一的指導。這種培養模式讓我們感到親切、親近、踏實,不會感到理論研究、課題研究是那么遙遠、迷茫、措手無策。種子教師在與導師的對話、碰撞和融合中漸漸成長。

        2.研究共同體

        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讓個體的聰明才智得以盡情舒展,還能充分展示教師群體的智慧與才能,達到資源共享、信息互通。

        2008年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就是依托備課組團隊的力量,形成研究共同體,定時定人員定主題開展研究。終于分別在2008年、2009年、2010年面向全區、全市、全省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場展示。

        今年上半年,我校開展快樂課堂的研究,組成了研究中心組,單周周三下午5:00后,是中心組沙龍的時間。大家在交流、碰撞、融合中,設計了《快樂課堂元素表》、《快樂課堂評價表》、《快樂課堂學科教學策略》等。

        為了更好地促進“快樂發展”特色學校的創建,我校制定了五個分課題,本學期將五駕齊驅、五箭齊發地進行“快樂發展”特色學校創建實踐與研究,組建了五個研究工作坊,他們分別是“快樂發展的辦學思想解讀和建構”課題研究工作坊、“快樂發展的校園文化建設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坊、“教師快樂成長的策略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坊、“快樂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坊、“快樂課堂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坊。

        3.成敗捆綁體

        教研組是學校以學科為單位開展課程建設和教學研究的重要組織形式,通過開展理論學習、專題研討、教學反思、個別指導等活動,不斷提高本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有計劃地培養青年教師、骨干教師。我校共有六個教研組,對于本教研組的教研實效,教研組長總有著緊迫感,生怕自己的教研組落后,總是創新教研活動形式。

        本學期區進修校將開展數學學科有效作業設計評比,數學教研組長邀請教研員到校指導,后進行實地演練、評選、推薦選手。得到這個信息后,其他教研組也不甘人后,主動與學科教研員聯系培訓事項。前不久,語文教研組就邀請廈門市教科院邵巧治老師做了《語文學作業有效設計》的講座,老師們受益頗多。就這樣原是數學組的作業設計技能訓練,卻變成所有學科教研組的活動了。因為他們的榮辱意識,使得我校的教研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富有實效。

        我校在“質量獎勵制度”中,著重考核備課組整體指標,從制度上消除單科獨進,單打獨斗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可以說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方面鼓勵教師發揮個人教學專長出成績,在本學科組發揮引領、示范功效;另一方面教師自找差距,而且同年級中多了可學性;有了可趕性;更有了可超性,促使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優秀的個體凝聚了競爭力,學科組內每個成員都樹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團隊意識,并保證競爭效益的最大化。實現競爭有序、和諧發展的效能,從而達到年級組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

        在榮辱共生的意識下,我校不少團隊取得成績。英語教研組被評為全國外語教學示范單位和思明區優秀教研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備課組被評為廈門市優秀備課組和思明區優秀備課組;數學教研組被評為廈門市五一先鋒崗,音樂備課組被評為思明區優秀教研組。

        三、目標引領,形成教師的梯度培養

        學校有共同愿景,即一所學校的辦學目標,這是學校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同樣,教師也設立自己的個人愿景,實現大愿景與小愿景的結合?!芭实怯懈唿c,才有挑戰;成長有目標,才有動力?!边@樣,教師在努力工作當中,就能夠實現其人生價值和人生追求,并與學校形成合力,達到“雙贏”的目的。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教師的發展需求存在差異,為了滿足不同的發展需求,學校在教師培養上體現層次性和階段性,給不同層次的教師搭建舞臺,以實現教師的梯度發展。

        1.青藍行動

        “青藍行動”,其寓意就是培養年輕教師,讓其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對青年教師進行有計劃的重點培養,目的在于充分挖掘青年教師潛能,為松柏教育的發展提供合格的師資,也為我?!懊麕煿こ獭比瞬诺呐囵B提供后備軍。青年教師要分近期、中期、遠期撰寫個人的專業發展三年規劃,實施“雙軌制“培養模式,由學校名師擔任他們的業務導師,學校行政擔任師德導師。期初舉行發展藍圖的自述,期中組織專業發展進展交流,期末舉行青藍行動成果沙龍。從去年起,組織兩場的青藍結業活動。結業程序是:自報階段——審核階段——確定階段——展示階段。當天除了申報人的材料展示外,還要進行3分鐘個人DVD和15分鐘個人成長歷程演講。再由學校面向教師、家長、學生代表分發青藍結業的征求問卷。凡教師、家長、學生征求問卷中合格率達到90%以上者即可結業,由學校教科室頒發結業證書。整個結業活動充滿了感動、感激;充滿了欣賞、肯定;充滿了新的愿景和期待。

        2.曙光行動

        曙光行動是關注進入發展階段的青年教師如何扎實發展、穩步提升,如何形成獨立開展研究能力。像這樣的教師,我們除了配備優秀的導師之外,同時積極地邀請區教研員擔任他們的業務導師,現在已有7人與區教研員簽訂帶教協議。

        3.名師工程

        我們一直大力倡導“校以師而名,師因校而名;師因生而揚名,生因師而成長”的思想,聚焦名師,打造名師。我校評聘的“名師”不僅僅是一種榮譽稱號,更是一個工作崗位。名師應聘后,必須根據各自應聘稱號的相應職責和自己的素質基礎認真制定成長計劃與履職計劃。六年來,松柏名師們積極通過示范課、業務知識講座、與年輕教師結對子、指導開課、參與聽課評課、開展課題研究、撰寫成長心得和科研論文等多種方式,實實在在地落實履職承諾。

        我校的名師工程,既評聘“首席教師”,也評聘“明星教師”、“教學能手”和“教學新秀”,以此讓老中青教師都有追求與奮斗目標,從而引導不同層次的教師更好地成長,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隊。

        我校教壇新秀蔡益萍老師發出這樣的感慨:“今天競聘“新秀”,是為了挑戰自我,因為我心中還有夢……”。

        一次偶然在網上看到廈門市思北小學教師的博客,里面竟然提到我校的名師競聘,她說:原本很不情愿的,被安排去松柏小學聽演講?!裉斓难葜v,是我所聽過的報告會中,最打動人心的一次?!蝗涣w慕起這一群年輕的集體,因為他們有著一顆感激生活的心。他們的多愁善感,他們的熱情,我為他們的這份單純坦率,甚至是執著而感動。

        四、個體自為,提升教師成長的內需力

        教師專業發展不僅是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內在地轉變思想,從“要我發展”轉向“我要發展”,提升個體自為的意識。

        1.教師自我反思的習慣

        反思是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并不是任何的反思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須是科學的反思、自主的反思,才能達到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一位教師如果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幾十次重復。

        我們提出反思的層次:新教師教學技能反思;適應型教師教學策略反思;發展型教師教學理念反思;研究型教師教育研究反思。反思始于問題。發現問題是反思的起點,問題推動著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思考、探索。2009年,我校在全市率先進行微型課題的研究。每學期初,我校組織教師申報個人微型課題,期末申報課題成果,把教育教學實踐當作課題研究的一種探究過程。完成一個個人課題的研究就好比攻克一座阻礙自己專業成長的小山丘,把學習、工作、研究、成長緊密結合在一起,是一種很幸福的職業生涯模式。

        2.教師自我超越的態度

        我?!吧詈K{”合唱團曾獲得國際合唱比賽金獎銀牌,5月赴臺灣參加第四屆海峽兩岸合唱節。一位領導開玩笑地說:松小不簡單??!這個“松柏現象”值得研究。何止是深海藍合唱團成績凸顯,松小信息學在去年的市競賽中一舉獲得全市12個一等獎的3個。松小科研先行:課題研究突出,曾因評價課題獲得中國特色教育理念與實踐項目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走在全省前列。今年我校田徑隊獲得區田徑運動會中小學田徑比賽八連冠……

        這些成績不是學校逼出來、壓出來的,而是教師自己努力付出得來的。松小有一批“自為”的年輕教師。他們總是向學校提出要求:要求在寒暑假訓練,要求帶學生去演出,要求編寫校本課程……。他們將自己作為發展的主體來看待,積極自覺地實現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更新——自我超越。

        五、快樂前行,創新教師評價制度

        學校要讓教師不斷實現自我成長的需求,體驗“成長”的成就感,激勵教師不斷進步,不斷邁向新的起點,就需要創新教師評價形式,讓教師在“被評價”中享受快樂。

        1.賞識教師的每一點進步

        人性中最本質的精神需求就是渴望被賞識,渴望成功。正如羅蘭所說,成功的意義是發揮了自己的所長、盡了自己的努力之后,所感到的一種無愧于心的收獲之樂。試想,一個不被學校賞識的教師,如何去賞識自己的學生呢?學校管理者要成為教師“成長”的助動器,善于發現廣大教師身上的優點,甚至會挖掘教師潛在的能力。賞識其實不用大費周折,一個賞識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話語、一次普通例會上的表揚等等,都能激勵教師成長的信心。我校教師的獲獎獎狀都會在教師大會上頒發,不僅對授獎教師是一種鼓勵,也是對其他教師的一種鞭策。

        2.不斷充實教師成長記錄冊

        教師成長冊是放在學校的教科室集中保管,這樣有利于跟蹤、查閱和交流。我們會組織全校性的“教師教科研成長冊”的交流展示活動,把所有教師的個人成長冊排列在桌面上,讓全校老師互相翻閱學習。這是橫向的交流與比較,既能讓老師發現差距,取長補短,又能幫助老師客觀地認識自我。這是一種內思內化的過程,所以感受是深刻的,促動是巨大的。設立教師教科研成長冊以后,我們在教師評先評優、考核晉級時把教科研成長記錄冊作為教師評價的參考依據之一,讓每一位教師能充分地展示自我,用具體的、有形的事實描述自己專業成長的過程和取得的成績,生動地為全面、客觀、準確、公正地評價教師提供翔實的依據。

        3.評選“快樂教師”

        學校評選“優秀教師”,這一做法似乎多年不變。在校園觀察中不難發現,與學生最親近的教師未必是“優秀教師”,而能與學生打成一片,成為“孩兒王”的大多是本身很快樂的教師,而且他們的教學效果和留給學生的快樂印象甚至比“優秀教師”來得突出。

        我校嘗試評選“快樂教師”,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懂得用“快樂”元素來教學。因為他們對教育的“快樂”理解和實踐,使學生產生了樂于接近老師、樂于接受教育的快樂情愫,從而在校園吹拂起“快樂教育”的春風。

        第4篇:東北師大研究生范文

        宋運來身處六朝古都的南京,卻不乏北方人的直爽與豁達。四年前,因他主編一套《名師特色課堂研習》收錄了我的一個課例而相識。此后,又多次一同參加教研活動而相熟。他身上有一種特殊的幽默感,率性而本真,我概括為:狡黠善應對,友人皆喜之。

        經常登錄他的新浪博客,拜讀了他的諸多博文,我從內心深處為他沉醉于教育教學研究,躬耕于課堂實踐的精神所折服,因此,也就有了想寫點東西的沖動。

        一個人對職業的投入及取得的成就,最能反映其胸襟和氣象。宋運來身處基礎教育的前沿陣地,怎么會在既教課,又做管理的案牘勞苦、紛繁瑣事之中,出版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學校智慧管理的、語文有效教學的、作文研究的那么多著作,提煉了那么多心得,創新了那么多方法呢?我想,答案還在“樂道”二字。

        樂道,是對教育信念的堅守。選擇一種職業,就選擇了一種對幸福的闡釋,選擇了一種與世界交往的方式。為師者,唯有樂道,才不至于使每節課變成一種令自己乏味的義務,才能在平凡中思考,在實踐中求索,不懈耕耘,不斷超越,才能在勞苦忙碌中不斷汲取前行的力量。在宋運來專業成長的初期,沒有參加過任何級別的賽課,他說自己屬于不會說話、不會上課、不會寫作、不會研究的“四不會型”的后進教師,我覺得這是“軟件”太軟。我還認為,他的“硬件”也不硬:沒有俊朗的外表,沒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也非身在名校、系出名門,因此,他不是“寵兒”,也不是“驕子”,但為什么軟件很軟,硬件不硬的“后進”教師,卻在短短的11年后,成為名師云集的江蘇省的小語特級教師呢?最樸素也最好理解的解釋:夢想和信念。美好的夢想任何人都會有,但堅定的信念卻彌足珍貴,他的讀書學習,他的思考寫作,他的鉆研探討,均來自于心無旁騖,積極進取的信念。其中,也自然充滿著求道之樂、悟道之樂,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愛琢磨教育上的那些事,可能是自己的一種教育情懷使然吧”。

        樂道,是教者從于心的情懷。國畫大師石濤曾言:“畫者從于心者也?!币鉃橹挥腥〉盟囆g的自由,才能真誠地從于心;只有從于心,方能取得藝術的自由,進入藝術的自由王國。藝術創作如此,教學研究亦如此。讀宋運來的博文,我雖能窺見宋運來艱苦付出之一二,但我還是認為,對于教學規律的探尋,僅僅有苦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語文教學是一種精神的投入,必有情感之寄托,方可樂于斯,并得斯之樂。可貴的是,我從他身上,能感受到教學研究乃快樂的苦役,或艱苦的樂事,樂道敬業之更趨專一,故于此道漸有成就。正因為有這樣一種心態,宋運來對教學研究才愈發癡迷,也越教越快樂。無論是致力于“張力語文”的研究,還是在“童漫作文”上取得的突破,這種既承襲傳統,又以“造化為師”“我用我法”向教學自由王國更深處漫溯的情懷,是一種“教者從于心者也”的特性,而這一特性,卻往往被許多同行所忽視。

        第5篇:東北師大研究生范文

        【關鍵詞】中學生;影視思維;影視素養;影視教育

        一、推行背景

        “中學生影視素養培養教育”是已獲批成為教育部A類“質量工程”項目的“東北師范大學學研產復合型影視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的子項目?!叭瞬排囵B模式創新實驗區”是國家教育部、財政部推出的“質量工程”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度,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共101個,其中藝術類本科30個,“東北師范大學學研產復合型影視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就是其中之一。作為實試驗區的重點建設子項目,“中學生影視素養培養教育”項目已于2012年9月結項。四年間,項目實驗單位為以東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長春第十一高中、汽開區第六中學等十所中學。

        實驗方式: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師與該專業研究生以團隊形式專題性授課。

        課程內容:

        二、影視思維與中學生影視素養的關系

        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在他的著作《預測與前提》一書中就曾寫到:“視覺技術的迅速發展,尤其同電腦、新的形象和數據儲存等相結合,可能不僅對文娛節目,紀錄片,或一般意義上的信息產生巨大影響,同時對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思維的層面,以及對我們自己在宇宙中的觀念,也會產生影響。”

        科技領域的迅速發展,讀圖時代的來臨,將文字語言文化的時代推向視聽語言文化的時代,龐大的社會媒介使得視聽語言文化的的應用日趨廣泛化、深入化。人們的信息生活不只是報紙與圖書,多媒體信息化充斥著信息主流,影視文化便是這信息主流中的主流,已經成為引導和影響人們思想觀念和現實生活最直接的文化信息來源。

        是人的心理過程中最復雜的心理現象之一,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及其內在規律的反映。當人在回憶和思考的時候,他們必須集中于要回憶和思考的事物。人在生活中為了認識他周圍的世界,就會不斷地進行觀察,所以觀察是人的生活習慣。當人們有意識的在進行觀察時,還要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如邊看邊想,觀看影視作品就是一個邊看邊想的過程。受眾透過一連串影像的并置,借著鏡頭之間的對立,在觀眾心底所引起的反應,來將情節往前推衍的過程就是最直接的影視思維。

        影視藝術文化是多元化的,因此便具有多面性。對于心理機制與社會觀念都尚未成熟的中學生來說這無疑這把雙刃劍。在全國都在高呼素質教育的同時,中學生的影視素質教育不容忽視。當然,這點已被相關教育部門承認,諸多教育者也都認識到并積極推行影視素質教育,國內的很多中學也都開設或者將要開設影視素質類課程。但全然無教育上應有的系統性,也沒有找到一個影視教育的關鍵點,教育方法幾乎全是以影視作品作為教育工具來輔助其他教育。比如用影視作品去教育學生的思想品德;用影視作品來說明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這是觀念上的本末倒置,也是諸多教育者不曾意識到的。

        三、中學生影視素養培養課程的教育理念

        中學生影視素養培養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中學生的影視思維與良好向上的視聽媒體導向以順應整個時代的發展。教學核心方法除了基礎知識的傳輸應重啟發與疏導,重個體個性培養。任何的知識到最后都是要自身的思考與領悟,與其灌輸給學生不如要他自己發掘,而老師要做的就是幫他發掘自己,幫助他知道自己的渴求點,一步一步幫助學生解開那些“為什么”,增強課堂互動,讓學生自己說自己判斷,因為每個人的影視思維模式也是不同的。

        在片源的選取上,不要局限在電影上,授者也應該關注學生關注的。網絡上的一些短小視頻無論內容還是畫面都極為豐富,而且創意十足。授者應該讓學生“大開眼界”,讓他們看他們沒看過的東西,對于視野與思想都是大大有幫助的,而更重要的是,順應時代的視聽媒體導向作用也會在這其中潛移默化的顯現出來。關鍵是影視作品本身作為教育主體,不用影視作品說明其他事物。比如并非單一的用影視作品進行思想教育,摒棄傳統影視教育的單一賞析性;并非把影視作品作為語文教育的輔助工具,摒棄影視教育的附屬地位。讓影視專業的專門教師,以影視思維的角度去透析影視的外部、內部。表象上是引導學生學會看影視,如何看,如何有目的的看。而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看”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思維模式,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影視思維。

        四、中國中學生影視思維問題現狀

        (1)觀看影視作品類型單一,選擇范圍小。除應試教育現狀下的限制情況,中學生影視眼界局限于媒體宣傳什么、流行什么,盲目性選擇;或只集中看某個頻道、某個欄目、某個類型的電視劇。觀影結構的單一與局限,不利于中學生影視思維的發展,而良好的影視思維結構能幫助中學生更好的全面發展。

        (2)受外來文化侵襲,影響其意識形態發展。如中學生普遍關注韓劇,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韓劇的制作精良,畫面好看,充滿時尚潮流的元素。韓劇的主題內容容易被少男少女們青睞,符合青春期心理特征。再者韓劇也是一種潮流,是每天同學間的談資,慢慢發展為“大家都看,我不看我就落后了”。但很多影視作品構建出來的價值觀與世界是虛幻的、拜金的、甚至低級趣味的,我們不否定任何一種或一部影視作品的價值,但觀影者應所有分辨而不是被影響。如何讓中學生能觀影全面、不缺失的情況適當的減少外來文化侵襲也是影視素養教育教授者的責任。

        (3)影視思維模式以感性認識為主。在中學生影視素養培養課程的課堂互動中問及學生的第一感受時回答大都是情感感受,因為人類文明當中的情感感知是最易被接受的。但感性認識往往是膚淺的、不可靠的。也就是說中學生的思維還很局限,缺少對綜合藝術的觀賞能力,這不正式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中國學生“高分低能”的教育問題嗎!

        結 語

        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那么筆者認為“決定性格的是思維”。對于一個從事影視專業的人來說“影視思維的張力”不難理解,人類大腦的高級之處在于人類擁有高級的思維,影視的特性決定了影視思維的張力。綜上所述,中學生影視素養培養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對其影視思維的培養。

        第6篇:東北師大研究生范文

        教師們在園領導的帶領下持之以恒地從事著課題研究,不斷摸索經驗,反思經驗,提高了幼兒園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造就了一支富有本園特色的研究型的教師隊伍。

        一、開展教科研活動,調動了教師的積極心態

        具體地說,幼兒園教科研從以下幾方面調動了教師的積極心態。

        (一)促使教師發現自身價值,挖掘潛能。作為幼兒教師,教育價值究竟是什么呢?哪一項課題更適合班級幼兒?自己的潛能究竟是什么?怎樣把自己的潛能同科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師們開始挖掘自身的潛能,分別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研究的課題,開始在各個領域內實施科研課題研究,并都小有成效,提高了教育的積極性,自身的優勢也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激發了教師的創新精神和自主意識。教科研活動為教師提供了一個獨立思考、融入創新的自由空間。例如我們進行“主題探究”實驗課題的研究,各年齡段的主題在開始階段大體都是相同的,但是隨著活動的開展,班級出現差異,教師們根據班級幼兒的興趣點,開始擴展不同的活動內容,最后各班的內容都不盡相同,各有特色。這其中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創新精神,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她們的自主意識。

        (三)增強了教師的互動及友好競爭的意識。教科研是一項需要深入研究的活動,因此教師們迫切地感到只有在不斷交流研討中才能獲得更新更多的經驗。這種互動增進了同年齡段彼此間的了解,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們會及時發現自身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教科研如同催化劑一般,它促使教師都想在科研中力爭上游,都想創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它帶來了資源共享、友好競爭的良好效益。

        (四)滿足了教師的成就欲望和發展需求。開展教科研活動以來,教師們的成就感也在這種教科研活動中得到相應的滿足。教師們的科研論文相繼在國家、省、市、區獲獎或在幼教報刊雜志上發表。設計的教育活動在省、市、區優秀教育活動評比中獲獎。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教科研是取得成就的必由之路。

        二、開展教科研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開展教科研活動是普遍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因為研究可以使教師從日常事務的“操作者”變為思考者和探索者,成為具有創新意識的研究型人材。

        (一)開展教育科研轉變了教師的觀念。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經提出“經驗+反思=成長”的觀點。開展教科研以來,教師們的觀念有很大轉變。視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為教育,組織教學時更多地依靠各種實踐活動,采取“玩中學”,把幼兒的情感態度放在首位,把活動空間擴展到社會、擴展到大自然中?;顒又薪處焸兯伎嫉酶嗟氖侨绾巫層變撼蔀橹黧w,讓幼兒快樂地學習。

        (二)開展教育科研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現在教師經常翻閱幼教資料,嘗試將實踐和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園已有20多位教師完成東北師大學前教育研究生進修班的學業。教師們豐富自身教育理論,了解到幼兒教育領域前沿的改革動態,更好地在幼兒園開展教科研活動。

        (三)開展教育科研提升了教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期的教科研活動使教師逐漸掌握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教師現在進行活動后都要對活動進行評析,評析的依據來自于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對幼兒細心的觀察。例如: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的一些消極情緒,教師不但會從活動自身找問題,同時會研究這種情緒發生的特征、背景及條件,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第7篇:東北師大研究生范文

        這里,不能不提到海寧市高級中學,它在推動海寧乃至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應寫上濃重一筆。1995年海寧高級中學購入第一臺多媒體電腦和若干與教學有關的光盤,走出了海寧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以海寧高級中學為代表,海寧在推進教育信息化方面,走的就是一條敢于創新的路。1999年,海寧開發了全國第一家教育局域網。之后,“校校通”工程又走在了全省前列。而今天,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推動教育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為海寧市上下的共識。當然,這里的信息化水平遠不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所能“一言以蔽之”的。包括海寧高級中學在內的一批實驗學校正引領全市近百所學校共同創造著海寧信息化的新格局。

        在考察之始,我們被這樣一個問題所困撓:雖說海寧在推進教育均衡化方面走在前列,但畢竟還有一些硬件設施相對薄弱的學校,它們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又當如何作為呢?

        雙山實驗學校是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下帶有三所村小,硬件設施不甚理想。現有雖然有兩個計算機房,但計算機房中的電腦好多都是本世紀初添置的,且每個計算機房能正常使用的電腦不過二十多臺。該校緊緊抓住海寧推進新教育的契機,硬是走出了一條農村薄弱學校走教育信息化之路的新路。這所學校采用理論素養與教學實踐并重的方式;發揮部分青年教師的優勢,帶動更多的教師參與到信息化建設中去。該校定期編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學習資料,使包括村小教師在內的一百多位教師能了解國內研究的動態,提高了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一些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并成為學校的骨干力量。在他們的帶動下,全校形成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緊密結合的良好氛圍。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一些原來不甚接觸網絡的老教師,也積極嘗試,他們中也有一些開始相關教育信息技術的課題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劉茂森等教授考察了該校后這樣感嘆:“在海寧,像雙山實驗學校這樣一所相對薄弱的學校,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工作都做得這樣扎實,可見海寧的教育信息化真是大有作為的?!?/p>

        海寧目前有29所學校被列為教育信息化實驗學校。在三年之內,“實驗學?!钡拿Q將取消,教育信息化將作為對每一所學校的基本考量內容。同時,學校信息化工作評價的重點已經“由外而內”,即由外在的信息技術軟硬件和使用狀況,轉向教師與學生于信息化環境下的成長情況,轉向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轉向活生生的、靈動的課堂。

        可以這樣說,信息技術推動了有效教學的實施,拓展教學的空間?!疤炜战淌摇?、“Z+Z教學軟件”、“網上教研室”、“東師理想”等平臺或軟件,使教學不僅變成單純的傳授過程或是簡單的交流過程,而是師生共同發現、共同探索生成課堂教學的過程。

        同樣,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在于提高學生信息素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而轉變其提出、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激活思維、增強情感體驗、促成思想與智慧,提高學生的發展空間,為其后續發展提供動力。在不斷深入的實踐中,教師的關注點實現了兩個轉變:從關注信息技術到關注學科,從關注教師到關注學生。

        許多學校開設了學生成長網站,并使之成為孩子們成長的推動器。學生在自己的成長資料管理中,進取心、責任心也被激發起來。海寧市實驗小學的個人成長網站,給每個學生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石路小學的網絡閱讀,使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成為孩子們與多方交流的平臺;海寧一中英語學習人機互動,使網絡成為學生進步的陪伴者。

        教育的使命在于成就學生的未來,信息技術則為學生的發展注入生機!

        信息技術所帶來的這些變化,實際上都需要在教師細致嚴謹的工作中體現出來。教師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直接推動了自身的專業成長,這與海寧教育信息化一開始就將科研與之結合是分不開的。

        教學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提升,都離不開科學有序的校本研修。海寧建立起了網絡研修機制,互動式教研、共享式教研方式給教學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現了一種多元開放,多向互動,多方支撐的教研新格局。這些都打破學校、學科組、教研組之間的壁壘;有利于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利于教育教學管理者,教研組,名教師、青年教師等各方交流和互動;有利于參與研討的老師在思維碰撞中產生新的靈感與智慧,不斷豐富、改進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操作策略;促成了學校的教研組基于網絡“鏈接”外校研修資源,逐步成為群體合作的學習型組織和行為改善的實踐共同體。比如新倉小學的網上備課系統就很好地借助網絡,激活教師間的思維碰撞,促進教師間智慧的交流。該校老師把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思考傳送到網上,在網上與全國各地的專家、同行進行交流,使一個教研組甚至一名教師成了思想交流的“集結點”。正是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一開始就注入了科研的活力,一批優秀科研型、反思型的教師不斷成長起來,成為海寧教育信息化進程強有力的推動者。

        校本研修的質量、教師研修的內驅力、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力,都離不開自上而下的科學有序的培訓機制。海寧教育信息化的里程,也是海寧教師不斷地接受培訓,并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與創新的過程。

        在這個方面,海寧的英特爾未來教育提升了大批教師的教育信息素養。在整個培訓過程中,海寧始終貫徹這樣的培訓理念:對于海寧的中小學教師來說,重要的是如何借助信息技術,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中走出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全市500多名受到培訓的骨干教師,影響著更多的教師,將英特爾未來教育中學到的理念與方法融合到課堂活動之中,融合到學生成長中去,也融合到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的進程中去。

        另外,海寧請來高校學者、知名專家為校長和教師們進行培訓或指導。同時,海寧在資源庫建設等方面大量投入,不斷為教育信息化增強后勁?,F在,該市的本地資源庫收集了教師自行制作的三十個多個G容量的素材資源和課件等。海寧高級中學、實驗初中、紫微小學等都設立了學生學習平臺。海寧教師博客自2005年10月8日開通起,就成為教師教學與專業提升的動力平臺。有很多老師的博客如“大江英語教育”、“彩云追月”等受到國內一些專家的關注。

        現在,一些學校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開始注意到教育信息技術與學校文化相結合。我們知道,一所學校的文化是學校最有價值的內涵,可以折射出它的歷史積淀與傳承,直接關系到它的可持續發展?!靶畔⒓夹g不僅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生存與發展的方式”等觀念漸入人心,一些學校將這項工作有意地融合到學校的文化建設與長遠發展中,積極營造信息化教與學的環境,在一種開放式的環境中,以文化的視野審視并推動學校、教師與學生的自主發展。

        海寧市教育局胡振學局長說:“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促進海寧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蔽覀冇欣碛上嘈?,海寧教育插上了教育信息技術的翅膀,而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一個鮮花盛開、大地飛歌,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季節,作為《信息技術教育》雜志的特約通訊員,我先后走訪了海寧市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相關主管領導。走訪中讓人感觸最深的是海寧市在區域性推進信息技術方面,領導重視,措施有力,全員參與,成效明顯?,F就走訪所思所感,擷其精華記錄如下。

        特約通訊員:海寧市在推進教育信息化方面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這一觀點,是基于怎樣的考慮?在實施過程中開展了哪些創造性的工作?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哪些變化?

        胡振學: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新教育觀念、改革教育過程、轉變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徑。推進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享受優質教育,促進我市教育均衡化、優質化發展,構建學習型城市、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正是基于此,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推動教育改革的強大動力和前沿制高點。我市在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堅持以應用為主導,高標準高質量地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形成覆蓋全市的教育網絡基礎平臺和信息共享平臺,建立起相對科學規范的管理體制和高效的運行機制,初步實現了由傳統教育向現代化教育的轉變,培養了一支能較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師隊伍,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成效顯著,辦“讓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理念得到了落實。

        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促進海寧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要切實加快海寧教育信息化發展,我們在實施過程中緊緊抓住了以下三個環節:一是抓“發展”重實效。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有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才能通過發展來解決教育改革前進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取得實際效果。我市與東北師范大學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活動的全面合作、開設“教育碩士研究生海寧班”等,就是抓“發展”中涌現的亮點工作。二是抓“建設”重落實。教育信息化建設要落實到一系列具體環節,包括設施的建設、教師隊伍培訓、應用系統建設、資源建設以及課程教材建設等各個方面,要以“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精神抓好落實。三是抓“保障”不放松。必須緊緊抓住加強制度建設、規劃建設和人才建設等環節的工作,保障信息化建設的規范、有序、高效進行。

        從我市近年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看,我市在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變化。在硬件一次性投入的基礎上,切實加強了可持續投入;在看得見的物質投入基礎上,注重看不見的軟件投入;在傳統意義上的學校管理者培訓基礎上,切實加大“信息化管理者”的培訓工作,用“培訓先行”取代“購買先行”,用“資源整合優化”取代“低水平重復建設”。今后我市將一如既往地重視信息技術工作,把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海寧市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抓手,大力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特約通訊員:海寧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注重整體推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你們是如何理解區域性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實踐中重點要抓住哪些環節?

        朱永強:基礎教育信息化區域性推進對當前教育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區域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實現區域內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從而實現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助推器。我對教育信息化本質特征的認識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以教育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廣泛應用為重點,通過改善教育教學的狀態和質量,從而培養適應信息社會需求的人才。加快區域性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必須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為載體,以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為核心,以全面實現數字化教育教學環境為宗旨,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注重實效,強化學校裝備的“建、配、管、用、研”工作,扎實穩妥地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步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辦學水平奠定物質基礎,為實現我市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服務。

        特約通訊員:區域性推進教育信息化最終需要通過教師去實現,因而,師資隊伍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關鍵所在。教師進修學校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海寧在區域性推進過程中是怎樣開展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

        錢金明:信息化建設是否取得預期效果,決定性因素在于教師信息素養的高低。為了提高教師隊伍現代信息技術的整體水平,我們在抓教師隊伍全員信息技術培訓的同時,注重抓好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在全員培訓方面,我們先后開展了信息技術培訓、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培訓、現代教育設計培訓等;在骨干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我市組織部分校長到東北師大參加信息技術培訓,與東北師大合作開辦碩士研究生班等。在提高廣大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同時,發揮骨干引領和示范作用,使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普及全面鋪開。在教師培訓中,我們注重把信息技術從學習對象轉變為學習工具,把信息化作為提高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載體,把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結合起來,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之中,最終實現教育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切實提升了學校教育教學水平。

        第8篇:東北師大研究生范文

        [關鍵詞]傳媒教育 現狀 問題

        [項目]本文為吉林省教育廳“十一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吉林省傳媒業適用型人才培養對策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07〕第373號。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4309(2010)07-0154-02

        一、吉林省傳媒人才培養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吉林省傳媒教育獲得了空前的發展,為吉林省新聞傳媒業的繁榮和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傳媒人才,并在發展中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部屬高校“捷足先登”

        吉林大學是吉林省高校中新聞傳播教育創辦最早、資格最老、發展最好的老牌名校,在新聞傳播領域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對吉林省其他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建立和發展起了良好的示范與帶頭作用。吉林大學新聞學專業始建于1960年,是中國國內較早開設新聞學專業的教學機構之一。東北師范大學的新聞教育雖成立較晚,但發展迅速。東北師大的傳媒教育主要有:(1)信息傳播與管理學院,前身為圖書館學系,創建于1960年,2000年撤系建院;(2)傳媒科學學院,是2004年初由原廣播電視學院和信息傳播與管理學院合并建成(廣播電視學院前身為電化教育系,創建于1983年,是全國第一個電化教育系,2000年撤系建院);(3)文學院新聞系,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的編輯出版專業。

        (二)省級老牌高校新聞專業“后起直追”

        改革開放初期,一些省級老牌高校相繼創辦了新聞專業。如吉林藝術學院設置了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長春師范學院傳媒科學學院設置了廣播電視編導、廣告學、戲劇影視學等專業。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設置了傳播學專業,培養掌握現代農業信息傳播科學理論和技術,具有農業科技基本知識,熟悉數字化農業的基本技能,能夠駕馭廣播、電視、報紙、雜志、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媒體的傳播手段,立志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服務,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吉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與師范學院設置了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培養具備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創作、編導、制作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的高級專門人才。

        (三)高校各種類型的新聞傳播專業“遍地開花”

        高校擴招以來,吉林省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發展迅速。目前,除了綜合大學創辦新聞傳播專業外,其他類的高校,也紛紛辦起了新聞傳播專業,甚至理工、體育類高校也創辦了相關專業。除了公立大學外,一些民辦大學也開設了新聞傳播學院或影視學院。在新聞傳播教育層次上,既有本、??茖W生,也有碩士研究生;既有國民系列教育,也有自考、函授、電大等成人教育??傊?吉林省高校的新聞傳播教育正逐步形成多種類、多層次、多途徑、多對象的新格局。

        二、吉林省傳媒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吉林省高等新聞傳播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構成了制約新聞傳媒教育發展的瓶頸,值得重視。

        (一)辦學目標定位模糊,畢業生難以適銷對路

        省屬高校新聞傳播專業開設不顧學校實際,盲目跟風,結果辦學過程中定位模糊,缺乏統籌考慮;沒有注意以市場的人才缺口為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缺乏前瞻性等原因造成畢業生很難適銷對路。伴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國家逐步把媒體推向市場,迫使媒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得不注重經營,因此急需大批經營管理人才。而現行的新聞傳播教育對此情況預見不夠,對畢業生培養不足,造成市場人才供求矛盾突出。

        (二)新聞人才培養目標過于強調專業性

        受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吉林省乃至全國目前的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仍以培養“專才”為己任,形成了一種過于強化專業性的“定向式”教育,即大學生一入學便被分進某個系的某個專業,進行定向式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知識結構的多元化。尤其隨著現代科技呈現出在高度分化基礎上的重新高度融合趨勢,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這將打破長期以來社會分工所形成的基本格局,傳統片面的“專才”教育已再也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這一點在新聞教育上則表現得更為突出。英國傳播學者S•Splichal和C•Sparks認為:21世紀新聞傳播人才需要包括廣博的知識、客觀的視角、批判的態度和準確的判斷四個方面的素養①。其中,廣博的知識成為新聞工作者的首要素養,而后三者均是在廣博的知識的基礎上,依賴于綜合人文素質培養出來的??梢?“通才”、“雜家”在傳播業突飛猛進的信息時代,日益凸現出其至關重要的意義。為此,知識經濟時代呼喚對新聞傳媒教育培養目標進行改革。

        (三)新聞教育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

        在傳媒發達的西方國家,一般來說,新聞培訓主要由新聞機構成立的獨立的或者合作的新聞媒體來完成,而不是在校園里進行的。這些新聞媒體為學生的新聞實踐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學生一入學就走進媒體,開始自己的新聞專業學習。在我國,由于新聞教育單位缺少與媒體的必要聯系,因此,形式上,以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為主要形式,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單一的講授;內容上,新聞理論教學一直占據著新聞教育的主要領地,忽略新聞教育的實踐性,即使有新聞實踐,內容上也偏重于對個體新聞稿件或節目的處理技巧技法。總之,主要是“工匠式”教育。

        (四)師資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在人員構成方面,吉林高校新聞院系大部分專業教師大學畢業后就直接分配到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實踐經驗匱乏。在人員引進方面,以接收應屆碩士、博士等高學歷教師為主,調入人員名額則很少,而且對調入人員的要求也很高,多為高校副高以上教學人員的流動,極少數接收在職媒體從業人員從事教育工作。就新聞傳播學的方向方面,本應是多元的,在新聞學史、發展史、傳播理論等理論方面,自然要求博士學位等高學歷教師;而新聞的實踐方面,包括采、寫、編、評等,則從業經驗更為重要。目前,由于各高校的擴招,師資需求量明顯上升,而相應專業教師匱乏,所以有統計表明,約有六成以上的新聞專業實質是文學專業的翻版。著名新聞教育家方漢奇先生就審慎指出:“為了保證新聞事業對新聞人才日益增長的需要,新聞教育必須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慢了不行,太快了,師資設備、經費都跟不上,硬件、軟件都上不去,保證不了質量也不行……如何保持一個適當的發展速度,避免大起大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掌握的一個問題。”②

        (五)招生規模失控,學生就業壓力大

        近年來,由于國家對新聞傳媒,特別是報刊雜志進行整頓,調整“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的方針,大眾傳媒市場發展的需求刺激高校新聞傳媒教育的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大學辦學規模的擴大和專業審批權的下放,使許多尚不具備辦學條件的高校倉促創辦新聞傳播教育相關專業,導致了新聞傳播專業點的激增和招生人數的急遽膨脹。隨數量上的增加而來的是培養質量的下降,從而導致新聞傳媒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

        總之,伴隨著高校擴招,新聞傳媒專業的紛紛創辦,許多學校并沒有做好積極的準備,辦學理念落后、培養目標單一、理論與實踐脫節、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學生規模過大,這些問題構成了新聞傳媒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性問題。

        [注釋]

        ①陳昌鳳:《中國新聞教育:你往哪里去》,載于《時代傳媒》,2002年第7期。

        ②方漢奇:《新聞史的奇情壯彩》,北京:華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296頁。

        第9篇:東北師大研究生范文

        關鍵詞:CUBA;大超聯賽;運行機制;競技籃球;體教結合

        中圖分類號:G841.7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童編號:1007―3612(2007)02―0270-04

        本文試圖從它們人才培養的目標和任務,管理體制、訓練體制、競賽體制以及技戰術水平等方面對兩者的運行機制展開多層次、多角度的綜合比較研究,充分、客觀地審觀我國高校競技籃球走“體教結合”之路的發展狀況,以期總結其中的成功經驗,發現存在的不足,從而為進一步深入改革和完善高?;@球競賽體系、競賽市場和運作模式,推動高校競技藍球“體教結合”可持續發展進程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CUBA和大超聯賽的運行機制(包括訓練、管理體制、競賽體制等),以及部分參賽高校為主要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專家座談、現場觀摩、調查訪問、數理統計和邏輯分析比較等科研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CUBA與大超聯賽運行機制下的人才培養目標、任務比較CUBA創建之初提出了“發展高校藍球,培養籃球人才”的口號,試圖最終把自己打造成為中國職業籃球最大的人才儲備庫,并逐步建立起“小學――中學――大學”的籃球人才培養體系,以形成與原來的青少年業余體校相互競爭的籃球后備人才培養格局。而大超聯賽的理念是“打造中國的NCAA,為CBA輸送合格的職業球員”。它的近期目標和任務十分明確,就是要為教育部組隊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籃球比賽選拔優秀的大學生運動員,并承擔為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儲備人才的重任。其長遠目標是:試圖為我國競技籃球在體都結合方面探索出一條新路,促進原來各成系統、相互封閉的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在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方面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從而逐步取代全國青年籃球聯賽,構建“小學一一中學――大學――大學普通聯賽――大超聯賽――職業聯賽”新的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提高高校籃球競技水平,努力將我國普通大學變為優秀體育人才的培養基地,并著眼于奧運戰略,解決運動員的后顧之憂。

        2.2管理體制比較CUBA和大超聯賽都是由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和中國籃協共同主辦和組織管理的大學生籃球聯賽,兩者應屬于同一系統當中處于不同層面、不同階段的比賽。兩項賽事都各自成立了聯賽組委會和競賽委員會,分別在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籃球分會的統一領導下開展每屆賽事工作。中國籃協作為兩大賽事的主辦單位之一,直接參與和投入到賽事的組織指導工作,對比賽的賽制、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的管理、培訓等各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和幫助,相關參賽學校所在的省、市、自治區教育廳作為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在政策上給以扶持,保證了兩大賽事正常、有序的進行。此外,CUBA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劃分為四個分區,又下設了四個組委會分會,負責當年各自分區的分區賽,各分區賽的比賽由各自分區承辦當年分區賽的有關省、市、自治區大學生體育協會或高校組織進行。大超聯賽則劃分為南、北二個區域,采取主客場雙循環賽制,進行各自區域第一階段的比賽。兩項賽事組織管理機構的設置都相對較為合理與齊全。

        但具體到CUBA和大超聯賽各參賽高校高水平籃球隊的管理體制問題,盡管大超聯賽的成功舉辦實現了由教育部單獨組隊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籃球比賽的近期目標,然而通過座談和調研我們發現:由于大超球隊均是在原參加CUBA比賽的高?;A上,由教育部指定一些高校參賽的,因而各參賽高校基本上依舊沿襲著原來在CUBA中的運動隊管理模式,致使無論是CUBA還是大超球隊,都未能形成一套具有鮮明指導意義、推而廣之的運動隊管理體制。各參賽高?;@球運動隊的組織機構存在不健全現象,大部分參賽高?;@球隊仍隸屬于體育教研部或下設的運動訓練教研室領導下進行訓練和競賽工作,運動隊的管理機制、管理手段還處于行政計劃管理下,缺乏競爭機制,行之有效、可借鑒的運動員、教練員的管理方法沒有落實。高校競技體育的“體教結合”僅僅只是實現了某種程度上的極少部分銜接或完全局限于高校內部體育管理部門與其他教育部門之間的結合,“體教結合”的概念不清,體育系統對高校運動隊訓練工作的扶持和支持不足,缺乏制度化、政策化保障,體育與教育系統兩家主管部門共同管理競訓和教育工作的真正意義上的“體教結合”模式在大多數高校中還沒有得以有效構建和實施。

        2.3運動員、教練員來源與構成比較

        2.3.1 運動員來源 我們曾對第5屆CUBA西南賽區比賽10支高校球隊的98名參賽運動員的來源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見表1。統計結果顯示:CUBA運動員大多來源于省內外高中畢業生,并且調查人數中有10%左右的大學生運動員正在就讀碩士研究生。雖然這些后備人才的學歷上去了,但運動技術水平仍顯粗糙,無法給予高水半職業籃球以強有力的支撐卻是不爭的事實。另外,雖然CUBA每年都舉辦了選秀夏令營,但經過分區集訓、初選、人營及營內選拔,最后每年選秀營中大都只會剩下極少數人供各高校選擇,僧多粥少,一些知名度不高的高校很難選到稱心如意的人才,從而使CUBA隊伍中極易形成兩極分化,強者更強,弱者更弱,不利于CUBA的發展壯大。

        反觀大超聯賽,運動員的入學年齡和參賽年齡上限分別是24歲和28歲,不設下限,在中國籃協注冊的青年隊隊員只要被高校錄取,同時符合聯賽其他參賽條件均可代表所在學校參賽,球員允許在大超聯賽和CBA實“雙注冊,兩項賽事每次運動員可任選一項參加,不能同時參加。由于大超聯賽向在中國籃球注冊的青年隊隊員敞開了大門,因此,首屆大超聯賽16支參賽高校球隊陣容大致由以下三種類型構成:一類是清一色的專業運動員組隊或者以專業運動員為骨架,如廣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東北大學屬于省、市青年隊成建制掛靠,上海交大、廈門大學、天津大學和西安交大則吸納了一批體工隊、俱樂部一線現役及退役適齡隊員;第二類是以普通大學生運動員為班底,補充少量專業運動員組成,如湖南大學、東南大學、遼寧大學、電子科大、華中科大等;第三類則全部是由業余球員組成的大學生隊,如東北師大、山東大學等。大超球隊運動員的來源明顯廣于CUBA。

        2.3.2教練員構成 長期以來,我國競技體育教練員隊伍一直存在著“學院派”和“實戰派”之分。所謂的“學院派”教練主要是指高校運動隊教練,他們一般均由高校體育教師兼任,專職教練?!皩W院派”教練大都畢業于體育院系,熟悉籃球專業理論,擁著從事一般群體訓練豐富的經驗,但他們較少接觸

        過專業的運動訓練,缺乏大賽執教經驗,因而對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工作有時可能會表現出力不從心。而“實戰派”教練即專業隊教練具備較多的運動實踐經歷和執教體會,卻缺乏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濃郁的學術交流氛圍。兩派教練長期各自為營,各成體系,“井水不犯河水”,交流、協作和溝通甚少。CUBA和大超聯賽的創辦為專業隊教練進入高校執教,使兩派教練相互學習、相互協作、各取所長搭建了一個平臺。一方面,至第七屆CUBA比賽,已先后有27名男、女職業隊教練加盟CUBA各高校執教;另一方面,大超聯賽向專業靠攏的趨勢對專業隊教練的吸引力更大,首屆大超聯賽16支參賽高校中,有7名職業教練帶領各自高校籃球隊參賽,占參賽球隊主教練總數的43.8%,并且大超賽場上還首次出現了中國大學生籃球競賽史上第一位外籍主教練。專業隊教練員執教高校的部分統計結果見表2。

        2.4訓練體制比較 CUBA發展至今,“小學――中學――大學”一條龍訓練體制已基本建立,許多高校與本省市及外省一些體?;蝮w育重點中學掛鉤,從組隊、人員編制、訓練管理到經費來源都由高校負責解決。但由于高水平競技體育主要是由各省、市體育局主管,造成有發展前途的運動苗子仍然大多進入了專業隊,高校招收到的普遍只是一些二、三流的后備人才,雖然“小學――中學――大學”一條龍訓練體制已被大家接納并付諸于實踐運行中,但其整體的優勢功能沒有得到體現和落實,也就無法與高一層次的專業隊或職業比賽接軌。此外,高?;@球運動隊每周訓練次數大都為3~6次,每次訓練時間1.5~2.5 h,每年的比賽場次為4~12次左右,相比于專業隊周訓練時間大都可達18~24h左右,大學生運動員訓練時間和比賽場次過少。因此,這就涉及到在有限的訓練時間內怎樣全面提高訓練水平,學習和訓練的關系如何處理的問題,即“學訓矛盾”問題。

        相比之下,大超球隊繼續保持縱向與各省市中小學銜接的同時,加強了與體育系統的橫向合作,一些高校與各省市體工隊聯合辦隊,或以掛靠方式招收現役專業運動員。高校招收體工隊隊員入學,這些隊員既是高校學生,又是專業隊隊員,具有雙重身份。他們訓練和住宿在體工隊,而學習則由高校安排教師給他們專門授課,每周上課4學時左右,晚上自習2學時左右,高校主管學籍事務,體工隊主管競訓事務,對運動員實行雙重管理。部分大超球隊這一學訓結合舉措實施的具體效果和推廣意義如何,有待于時間的進一步檢驗和論證。

        2.5競賽體制比較

        2.5.1 CUBA的競賽體制 CUBA采取的是先各省市預賽,繼而分區比賽,再集中各分區賽前二名球隊進行男、女八強賽直至總決賽的賽制,參賽高校至第七屆比賽已遍及全國700余所。其中,分區賽是由各省、市預選賽(選拔賽)的第1名按照四個分區分別進行各自區域的比賽。四個分區的具體劃分見表3。分析CUBA賽制,發現其中存在一些問題。

        2.5.1.1 CUBA區域的劃分存在“東強西弱”現象

        表4的統計結果顯示:七屆CUBA比賽東北、東南二個分區的男隊共奪得5次總冠軍,16次進入四強,而西北和西南兩個分區分別為2次和12次,說明CUBA強隊大都集中在東北和東南兩賽區。這種現象不利于CUBA的發展。因為,東北、東南兩個賽區強隊過多,要想從這二個賽區出線進入男女八強賽,相比于另二個賽區就要困難得多,長此以往,必定會打擊東南、東北賽區一些參賽高校的熱情,進而影響到CUBA整體競技水平的提高。

        2.5.1.2分區賽賽制欠合理性CUBA各分區8支球隊分二個小組進行第一階段小組賽,第二階段比賽是兩個小組按一對四名,二對三名,三對二名,四對一名進行交叉淘汰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組賽的成績實質上并沒有帶入交叉淘汰賽,也就是說即使是獲得小組最后一名,仍有機會殺人分區賽四強直至前二名,最終進入CUBA八強,這一現象在歷屆CUBA比賽中比比皆是。如第五屆CUBA西南賽區的四川師大女隊,東南賽區的河北建筑科技學院男隊等。這樣的賽制,導致了某些不公平因素的存在,易對比賽產生消極作用。

        2.5.1.3總決賽罰球決勝賽制值得商榷CUBA總決賽采取主客場二戰決勝制,如兩場比賽一勝一負各自得失分相等,需進行10人罰球決勝制。這種方式能否達到人們預期的希望消除加時賽偶然性的目的,使比賽結果更顯公正性、合理性,值得推敲。因為,雖然相比于CBA和中超足球聯賽等職業賽事現場觀眾經常會伴有影響比賽的過激行為產生,CUBA相對而言還是一塊凈土,觀眾賽場過激行為表現程度相比其他聯賽要低,發生比例也相對較小,但根據此前研究,有11.4%的大學生觀眾在觀看CUBA比賽時可能會因外界因素影響而產生賽場過激行為,其產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另外,CUBA聯賽觀眾賽場行為表現對主客場比賽的大學生運動員臨場心理的影響具有明顯差異。因此,在總決賽如此重大的比賽中采取罰球制勝的賽制是否能夠改進,的確值得CUBA賽事組織者深思。

        2.5.2大超聯賽賽制 首屆大超聯賽是2004年10月由教育部指定的16支高校分南北兩個賽區進行,北區參賽高校為: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東北大學、東北師大、遼寧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大學和西安交大;南區8支參賽高校為: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東南大學、華中科大、湖南大學、電子科大、廈門大學和廣東工業大學。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原來選定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因無法招收到專業運動員,申請只參加CUBA而不參加大超比賽,最終教育部決定東北大學頂替其名額參賽;而西安交大卻組建了兩支球隊分別參加大超聯賽和CUBA比賽。相對于CUBA賽制,大超聯賽的改革力度加大,其兩個分區賽的比賽采用主客場制雙循環賽,取各區前四名球隊進入第二階段主客場二戰淘汰賽,淘汰賽如兩隊戰平,則采取5分鐘加時賽決出勝負,總決賽為主客場三戰二勝制。并且,首屆比賽之后,大超聯賽組委會計劃進一步完善下賽季賽制,如第二階段的比賽擬由原來的主客場二戰制改為主客場三戰二勝制,冠亞軍總決賽改為主客場五戰三勝制。這種試圖增加比賽場次,給大學生運動員提供更多的比賽鍛煉機會的思路與“體教結合”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匹配的。當然,大超聯賽在基本賽制的進一步鞏固、確定,參賽高校的選定與各省市專業籃球的實力布局并非完全一致等問題上,依然需要加以解決和完善。

        2.6技戰術比較通過以上的比較,我們已經可以看出大超聯賽運動員的技戰術層面應該高于CUBA。但是,為了給CU.BA的技戰術水平進行更準確定位,我們不妨以全國青年聯賽部分參賽隊為參照系,把CUBA和大超聯賽放入其中進行比較,可以更加清晰地發現兩者的差距。

        從表5的統計數據我們可知,CUBA冠亞軍球隊從身高、平均每場得分、罰球命中率到失誤等各項指項均與青年男籃有一定差距。雖然其二分和三分球命中率接近青年聯賽水平,但這與兩項賽事運動員防守能力及比賽激烈程度的差別有較大關聯,因為比賽越激烈,防守越兇猛,二分和三分球命中率就有可能相對降低。因此,綜合分析CUBA技戰術整體水平,我們可以得出結論:CUBA與青年聯賽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CUBA強隊水平僅接近青年聯賽中的弱隊。CUBA技戰術水平提高不快,與它嚴格限制球員資格的準入制度有著必然的聯系,這種鐵腕政策對保持賽場的純潔性、公平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必然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

        3 結論與建議

        3.1結論1)運行中的CUBA和大超聯賽體現出我國高校競技籃球“體教結合”包含了兩個不同層面。

        2)CUBA和大超聯賽的成功舉辦,標志著高校正成為我國競技籃球后備力量培養的重要基地。

        3)加強“體教結合”,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按照競技體育和教育規律共同培育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這是促進我國高校競技籃球乃至整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契機。

        3.2建議 1)加大橫向合作的力度,共同促進大超聯賽及CUBA賽制模式的逐步完善和成熟。

        2)加強與中小學的縱向聯系,健全輸送機制,提高高校培養優秀籃球后備人才的數量與質量。

        3)規范CUBA和大超聯賽的組織管理工作,使CUBA在全國范圍內影響力的廣度與大超聯賽在競技水平的深度形成互補,實現高校競技籃球的全面發展。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日本精品a免费播放 | 日韩欧美传媒一区二区 | 亚洲一级电影第一页 |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一区 |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观看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