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金屬的化學性質范文

        金屬的化學性質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金屬的化學性質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金屬的化學性質

        第1篇:金屬的化學性質范文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1教材分析和設計思想

        人教版新教材《化學1(必修)》第三章第一節“金屬化學性質”是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的第一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應當體現自己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的高中元素化學學習也應起到引領作用。由于新教材新穎的編寫思路和傳統教材大相徑庭,目前發表的相關教學設計很少。對于金屬與非金屬反應的研究就更鮮見。

        本節教材在編寫思路上延續了第二章分類法的思想。分門別類地對金屬發生的反應進行了介紹,總結出了金屬的一般化學性質和特性。在具體介紹金屬的某一化學性質時,又運用了比較的方法,通過實驗研究了不同金屬性質間的異同,從而認識金屬性質間的內在聯系。筆者認為教材這樣的編寫思路。無疑也對元素化學第一課的教學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要通過具體的金屬元素化學教學,讓學生學會觀察、實驗、分類、比較等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做好銜接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要通過化學實驗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

        2教學目標

        在初中已有的金屬鎂、鐵與氧氣反應的基礎上,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預測金屬鈉與氧氣的反應,再進行實踐,讓學生成功體驗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通過鋁和氧氣燃燒反應的實驗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培養學生積極實踐的科學態度。

        通過提出鐵粉在空氣中燃燒反應的深入探究問題,培養提出問題的意識和享受解決問題的快樂。

        通過驗證含鐵吸氧劑具有吸氧能力的方案設計和實驗探究,體驗合作學習,激發探索的積極性。

        通過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代表元素與氧氣反應的學習,體驗觀察、實驗、比較、歸納等高中化學學習方法。

        3教學過程實錄

        3.1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準確定位元素化學認知起點、認知特點

        [情境導入]環顧四周,有哪些金屬制品?

        [學生]鐵制品,比如說鐵架臺,鋁制品,比如說鋁合金窗框……

        [教師]這些金屬制品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會有何變化?

        [學生]比如說鐵,會生銹。

        [教師]鐵生銹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鐵和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的共同作用。

        [教師]許多金屬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會被氧氣腐蝕,那么。這些金屬被氧氣腐蝕的難易和什么因素有關呢?

        [學生]金屬的活動性。

        [投影]金屬活動性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教師]今天我們將從大家熟悉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選擇四種金屬――Na、Mg、Al、Fe。較深入地研究它們和氧氣的反應。

        [投影]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教師]研究的金屬中,哪種能夠燃燒?

        [學生]鐵、鎂

        [教師]鎂在什么條件下燃燒?

        [學生]空氣中點燃。

        [教師]有何現象?

        [學生]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

        [投影]鎂在空氣中燃燒的圖片

        [教師]鐵在什么條件下燃燒?

        [學生]氧氣中點燃。

        [教師]有何現象?

        [學生]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投影]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圖片

        [投影](邊結合上述對話,邊投影板書)

        (設計意圖:從身邊的化學物質引入,親切自然,過渡到學生熟悉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再選擇代表金屬學習。一方面注重銜接教育,另一方面也向學生介紹了整個高中元素化學的一個重要學習特點。在一群有聯系的元素中,選擇一個或幾個代表元素進行詳細地研究。然后通過演繹,使知識增殖,擴大規律性知識的應用范圍。)

        3.2初識金屬鈉,成功體驗理論指導實踐的快樂

        [教師]下面來研究金屬鈉,鈉能燃燒嗎?

        [學生]能燃燒。

        [教師]你是如何預測到的?

        [學生]鈉比鎂、鐵活潑,鎂、鐵能燃燒。所以,鈉能在空氣中燃燒。

        [教師]讓我們先認識一下鈉,從試劑瓶標簽上能獲取哪些信息?

        [學生]易燃,不能遇水,需保存在煤油中。

        [教師]讓我們取一塊鈉出來試試。請一位同學上來仔細觀察,并及時向大家匯報。

        (大家推薦了一位同學)

        [演示實驗3-1]取一小塊鈉,吸干表面煤油后,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觀察鈉表面的光澤和顏色。

        [學生]銀白色金屬。

        [教師]你再仔細看看。

        [學生]又變暗了!

        [教師]原因是什么?

        [學生]鈉和氧氣反應了。

        [教師]Na很活潑,和空氣中氧氣在常溫下就能反應生成白色的氧化鈉(Na20)

        [投影]4Na+02=2Na20(常溫下,白色固體)

        [教師]加熱,鈉會燃燒嗎?

        [演示實驗3-2]取一小塊鈉,放在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中,酒精燈加熱,觀察現象。

        [學生]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后,很快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一種淡黃色固體。

        (請該學生拿著玻璃管,給其他同學觀察燃燒產物。)

        [教師]這種淡黃色的固體是過氧化鈉,關于產物的論證,我們會在其他課時再進行。

        [投影]2Na+02=Na202(加熱燃燒,淡黃色固體)

        [教師]讓我們把鈉的性質再歸納整理一下。

        [投影]

        (設計意圖:會看商品說明書是學生應當養成的生活習慣,觀察鈉試劑瓶的英文標簽,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鈉極其活潑,基于安全考慮,初次學習不宜安排學生分組實驗。請同學代表近臺觀察,拉近了師生距離。且能有效緩解演示實驗的一些不足。將教材中鈉燃燒實驗進行改進,增強了可觀性,更適合演示。)

        3.3深入研究鋁。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師]鋁箔能不能燃燒?為什么?

        [學生]能燃燒,因為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鋁排在鎂和鐵之間。

        [教師]太棒了,非常好的邏輯推斷,動手試試。

        [學生實驗3-1]用鑷子夾住一塊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現象。

        [教師]有何現象?

        [學生甲]鋁箔呈紅熱狀,離開火焰后很快恢復原狀。

        [學生乙]鋁箔熔化了,但沒有滴落。

        [教師]為什么沒有滴落?

        [學生乙]不知道。

        [教師]鋁箔熔化成液體,應該滴落,不滴落的原因是被表面的一層膜兜住了,這層膜是什么物質?

        [學生]氧化鋁。

        [教師]氧化鋁薄膜能將熔融的鋁兜住,說明氧化鋁有何性質?

        [學生丙]氧化鋁熔點比鋁高。

        [學生丁]氧化鋁很致密。

        [教師]鋁箔在空氣中不能燃燒,能不能說明鋁箔就不能燃燒?

        [學生]不能,應該在氧氣中再試試。

        [演示實驗3-3]取一片鋁箔,一端固定一根火柴,另一端用鑷子夾住,引燃火柴,等火柴快熄滅

        時插人收滿氧氣的集氣瓶(瓶底放一些水)中。

        (由同學結合初中鐵絲燃燒實驗,提出該實驗方案以后進行。)

        [實驗現象]火柴燃燒很劇烈,但燃燒結束后,鋁箔完好如初。

        [教師]是什么因素造成了鋁箔在空氣中和氧氣中均不能燃燒?

        [學生]是鋁表面上有一層致密的氧化層保護膜,阻止了鋁的燃燒。

        [教師]如果將鋁箔表面打磨,破壞其表層的氧化膜,結果又將如何?

        [學生實驗3-2]取一塊鋁箔,用砂紙小心打磨后,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現象。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打磨,提醒學生合作。)

        [教師]有沒有燃燒?

        [學生]沒有燃燒。

        [教師]沒有燃燒,但和剛才有無差異?

        [學生]熔化得比剛才更快。

        [教師]可以預見,在氧氣中應該反應得更快,會不會燃燒呢?

        [演示實驗3-4]取一片小心打磨過的鋁箔,一端固定一根火柴,另一端用鑷子夾住,引燃火柴,等火柴快熄滅時插入收滿氧氣的集氣瓶(瓶底放一些水)中。

        [實驗現象]不燃燒。

        [教師]還是不能燃燒,怎么解釋呢?

        [學生]打磨過的鋁箔在空氣中很快又生成了新的氧化膜,有效保護了內層金屬,從而不能燃燒。

        [教師]致密氧化鋁薄膜的存在,使得鋁箔無論是打磨、不打磨,在空氣或氧氣中均不能燃燒。

        [教師]那么,鋁是不是真得就不能燃燒呢?前幾天,我在準備上課材料時,無意中發現人民網上有一則新聞,一下子激發了進一步探究的熱情。

        [投影]鋁粉燃燒相關新聞:江蘇滬寧城際鐵路房屋坍塌事故系鋁粉燃燒爆炸造成

        [教師]這是在工地上的情況。在我們這樣的環境中,鋁粉能燃燒嗎?現有鋁粉、酒精燈、鑷子、棉花等物品,請設計鋁粉燃燒的探究實驗方案。

        [學生]用鑷子夾住棉花,在棉花上蘸上一些鋁粉,再用剛才相似的探究方案研究。

        [教師]方案很好,但愿能成功。

        [演示實驗3-4]用鑷子夾住一小團脫脂棉,脫脂棉上蘸上一些鋁粉,在酒精燈上點燃,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棉花能安靜地燃燒,鋁粉不燃燒。

        [演示實驗3-5]用鑷子夾住一小團脫脂棉,脫脂棉上蘸上一些鋁粉,在酒精燈上點燃,并立即伸人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瓶底放一些水),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鋁粉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學生]哇,終于燃燒起來了! (情不自禁熱烈鼓掌。)

        [教師]該實驗能很好地說明鋁粉在氧氣中劇烈燃燒嗎?

        [學生]不能,也可能是棉花在氧氣中劇烈燃燒。

        [教師]需要再做什么實驗作進一步地證明?

        [學生]棉花在氧氣中燃燒。

        [對比實驗]棉花在氧氣中燃燒。

        [實驗現象]燃燒較劇烈,沒有火星。

        [教師]實驗表明蘸上鋁粉的棉花燃燒時火焰是棉花在燃燒。火星是鋁粉在燃燒。

        [教師]鋁箔在氧氣中不能燃燒,鋁粉在氧化中能燃燒。怎么解釋呢?

        [學生]鋁粉顆粒小,與氧氣接觸面積大,反應更快,以至于燃燒。

        [教師]實驗從另一方面也表明,氧化膜的保護不是絕對的。天然生成的氧化膜的抗氧化能力還不夠強。在實際使用中,還需要對鋁的表面進行處理。人們是怎么做的呢?請看P45資料卡片。

        [學生]閱讀資料卡片:鋁的氧化膜。

        [教師]鋁粉在氧氣中燃燒這個反應本身能不能加以利用?它可能有何用途?

        [學生]可以利用反應放出的熱和耀眼的白光。

        [投影]鋁粉在照明彈、燃燒彈中的應用(圖片略)

        [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鋁的燃燒反應的實驗探究過程,讓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如對比法,條件控制法等,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

        3.4再次研究鐵。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一樣重要

        [教師]鋁箔不能在氧氣中燃燒,鋁粉可以,一下子使我們的視野開闊了。可燃物的形態可以影響它的燃燒行為,進而又想做怎樣的實驗進一步研究金屬與氧氣的燃燒?

        [學生]可以用鐵粉來試試。

        [教師]需要做鐵粉在氧氣中能否燃燒的實驗嗎?

        [學生]沒有必要,肯定能燃燒的。應當試試鐵粉在空氣中能否燃燒。

        [教師]鐵粉能否在空氣中燃燒,老師還未發現文獻報道過,值得一試。

        [演示實驗3-6]用鑷子夾住一小團脫脂棉,脫脂棉上蘸上一些鐵粉,慢慢靠近酒精燈的外燃,輕輕抖動,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鐵粉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學生]哇!象放焰火一樣!(情不自禁地歡呼)

        [教師]實驗再次表明,隨著反應物顆粒的減小,鐵和氧氣反應的速率會增大。其實,鐵的這種性質在日常生活中已經開始應用啦。再過十幾天,就到中秋節快了,大家會發現有些月餅中有一種脫氧保鮮劑,它就是以鐵粉為主要物質制成的,能設計一個簡單方案證明它確實含鐵嗎?

        [學生甲]燒一下。

        [教師]能燃燒就是鐵粉嗎?

        [學生乙]看它能否和硫酸反應放出氫氣。

        [教師]還有其他更簡便的方法?

        [學生]用吸鐵石吸一下。

        [演示實驗3-7]用吸鐵石去吸一包從“元祖食品”中取出的脫氧劑。

        [教師]試設計簡單實驗方案說明含鐵脫氧劑有吸氧能力。請大家討論一下。

        [投影]實驗用品:大試管,單孔橡皮塞,直角導管,盛有蒸餾水的小試管,脫氧劑。

        [學生甲]在大試管中,加入脫氧劑,塞上橡皮塞和導管,將導管插入到蒸餾水中,加熱,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

        [學生乙]不應當加熱,脫氧劑在食品中脫氧時也沒有加熱,而且,在加熱情況下,即便脫氧劑吸氧了,由于氣體膨脹也有可能有氣泡產生。

        [教師]那你打算如何改進?

        [學生乙]只要不加熱,其它一樣,觀察導管中是否有水柱形成。

        [學生丙]將導管先插入水中,然后再接上盛有脫氧劑的試管,這樣效果應當更好。

        [學生丁]將丙同學的導管從水中取出,這時導管中應當有一段水柱,將大試管插在試管架上。水柱會倒吸。

        [教師]同學們設計的方案都有一定道理,下面就請大家按照自己小組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吧。實驗時注意觀察脫氧劑工作時有無熱量變化。

        [實驗結果交流]除甲組同學現象不佳外,其他各組的實驗效果均很好。

        [回顧與總結](1)金屬與氧氣的反應與金屬的活動性有關。金屬的活動性既影響產物的類型,也影響反應的速率。

        (2)金屬與氧氣的反應與反應的條件有關。溫度不同,反應產物可能不同,速率也不同;濃度不同,反應速率不同;金屬存在的形態不同對反應的行為也有影響。

        [課后思考]假如請你研究銅與氧氣的反應,你打算如何研究?

        4教學反思

        本節課源自筆者2009年9月中旬參加的南京市優質課觀摩評比的一節參評課,從評委的評價、學生的表現、自己上完課后的心情來看,這堂課是成功的,值得反思與總結。

        第2篇:金屬的化學性質范文

        本節課是第八單元的重點內容,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是放在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討上,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在這個活動與探究中,結論的可*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實驗條件,以及對實驗現象的正確對比和分析,是該探究活動獲得可*結論的重要保證。為此我將學生的探究分三步進行:

        (1)從金屬與鹽酸或硫酸反應是否有氫氣生成,可以把金屬分為兩類,能生成氫氣的金屬其活動性比較強,不能生成氫氣的金屬其活動性比較弱。

        (2)從一種金屬能否把另一種金屬從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來,可以比較出這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能置換出來的,則這種金屬比另一種金屬活潑。

        (3)最后打出科學家們經過了很多類似實驗的探究過程,而總結出來的結論——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第3篇:金屬的化學性質范文

        【摘要】

        目的介紹藏藥花錨屬植物的化學成分、組織培養及其藥理作用的研究狀況。方法參閱近年來國內外發表的相關文獻,對其進行分析、整理和歸納。結果花錨屬植物的主要化學成分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類、裂環烯醚萜類、三萜類、黃酮類以及一些生物堿類化合物等。而其主要有效成分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裂環烯醚萜類、三萜類化合物及其它黃酮苷等,具有抗肝炎、抗氧化活性、降血糖和調節免疫等功效。橢圓葉花錨人工引種栽培技術的開發已經成功,而組織培養技術至今尚未見成功的報道。結論進一步從該屬植物中篩選抗肝炎和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以及研究采用人工的方法達到該藥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已成為目前及今后對該屬植物重點研究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 花錨 化學成分 藥理活性

        花錨屬植物全球約有八十余種,分布在北半球及南美,其中已進行有關植化研究的只有4 種:Halenia corniculata,H.elliptica,H. campanulata和H.asclepiadea。我國有該屬植物兩種,為花錨H. corniculata和橢圓葉花錨H.ellipitica D.Don[1,2]。橢圓葉花錨(又名黑及草;藏語稱“去合斗拉果瑪”;蒙名為希赫日-地格達),是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2],為龍膽科Gentianaceae 花錨屬Halenia Borkh 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國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等地,生于海拔2 500 ~4 400 m 的林下或草原[3]。它性味苦寒,全草入藥,為藏蒙藥系統中治療肝膽系統疾病的常用藥物,現代醫學驗證其對治療肝炎有療效。以花錨為主藥材研制、開發的治療肝膽系統疾病的成品藏藥,具有療效穩定,效率高等特點,市場前景廣闊。隨著我國藏藥事業的迅速發展,橢圓葉花錨的藥用資源需求量快速增加,由于過度采挖,導致其野生植物資源日益枯竭。為了擴大花錨資源的有效利用,筆者對其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者分離到的化學成分、有效活性成分及其藥理活性和人工引種栽培技術、組織培養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綜述,為該植物的進一步研究和合理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1 化學成分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花錨屬植物的主要化學成分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類、裂環烯醚萜類、三萜類、黃酮類以及一些生物堿類化合物等。

        1.1 (口山)酮及(口山)酮苷孫洪發等[4]從橢圓葉花錨中得到五種(口山)酮成分,分別為1,7 -二羥基-2,3,4,5 -四甲氧基(口山)酮,1,5 -二羥基-2,3,7 -三甲氧基(口山)酮,1,2 -二羥基-3,4,5 -三甲氧基(口山)酮,1,5 -二羥基-2,3 -二甲氧基(口山)酮和1,7 -二羥基-2,3 -二甲氧基(口山)酮。

        孫洪發等[5]又從橢圓葉花錨中得到3種(口山)酮苷成分,分別為1 -o -[β-D -木吡喃糖-(1 -6) -β-D -葡萄吡喃糖]-2,3,5,7 -四甲氧基(口山)酮,1 -o -[β-D -木吡喃糖-(1 -6) -β-D -葡萄吡喃糖] -2,3,5 -三甲氧基(口山)酮和1 -o -[β-D -木吡喃糖-(1 -6) -β-D -葡萄吡喃糖[ -2,3,4,5 -四甲氧基(口山)酮。其中1 -o -[β-D -木吡喃糖-(1 -6) -β-D -葡萄吡喃糖] -2,3,5,7 -四甲氧基(口山)酮(花錨苷)和1 -o -[β-D -木吡喃糖-(1 -6) -β-D -葡萄吡喃糖[ -2,3,5 -三甲氧基(口山)酮(去甲氧基花錨苷)為該屬植物抗肝炎的兩種有效成分。

        張德等[6]采用元素分析(EA )、核磁共振波譜(NMR)、質譜(MS)、紅外光譜(IR)、紫外光譜(UV )、差示掃描量熱(DSC) 等分析方法首次從藏藥花錨中分離得到兩種針狀結晶化合物, 分別為1 -羥基-3, 7, 8 -三甲氧基(口山)酮(1 -hydroxy -3, 7, 8 -trimethoxyxanthone) 和1, 7 -二羥基-3, 8 -二甲氧基((口山))酮(1, 7 -dihydroxy -3, 8 -dimethoxyxanthone)。

        高潔等[7]從橢葉花錨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離得到8 個(口山)酮化合物,分別為1,7 -二羥基-2,3,5 -三甲氧基(口山)酮,1 -羥基-2,3,4,7 -四甲氧基(口山)酮,1,7 -二羥基-2,3,4,5 -四甲氧基(口山)酮,1,7 -二羥基-2,3 -二甲氧基(口山)酮,1,5 -二羥基-2,3 -二甲氧基(口山)酮,1 -羥基-2,3,5 -三甲氧基(口山)酮,1 -羥基-2,3,4,5 -四甲氧基(口山)酮和1 -羥基-2,3,5,7 -四甲氧基(口山)酮。

        1.2 其它成分Rodrigaez 等[8]從花錨中分離得到了一種的黃酮類葡萄糖苷;高光躍等[9]從橢圓葉花錨全草中測出含有獐牙菜苦苷和當藥苷;Dhasmana 等[10]從橢圓葉花錨全草中分離得到齊墩果酸和谷甾醇葡萄糖苷;Rodrigaez 等[11]從花錨中分離得到了一種二糖酯裂環烯醚萜。

        2 藥理活性

        花錨為藏蒙藥中治療肝膽系統疾病的常用藥物,其主要分布于我國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等地藏民族地區,目前對花錨藥理活性的研究報道較少,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2.1 保肝降酶作用張經明等[12]采用花錨煎劑(含花錨苷)對CCl4 造成的肝損傷模型的研究表明,花錨苷可明顯增加核糖核酸;藥理實驗證明,花錨中的花錨苷和去甲氧基花錨苷具有明顯的保肝作用,可增加核糖核酸,增加肝糖元,促進蛋白質的合成,促進肝細胞的再生,加速壞死組織的修復,是該植物抗肝炎的主要有效成分。周富強[13]通過不同劑量西寧花錨對CCl4 實驗性肝損傷后肝糖元的含量的研究,發現西寧花錨對CCl4 損傷后小鼠肝糖元的儲存的恢復有一定的藥效,可顯著提高肝糖元的含量。

        馬學惠等[14]在齊墩果酸防治CCl4 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損傷作用的研究中,發現該藥物能使血清GPT 明顯下降,肝內甘油三酯積累量減少;同時,能使肝細胞變性、壞死明顯減輕,糖原蓄積增加,具有明顯的保肝降酶作用。宮新江等[15]的齊墩果酸對環磷酰胺所致大鼠肝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的研究表明,齊墩果酸能抑制環磷酰胺所致的肝細胞上清液ALT,AST 及LDH 活力升高,肝細胞MTT 值減小,說明齊墩果酸可抗環磷酰胺所致肝細胞損傷。

        王曉峰等[16]采用原代培養的小鼠肝細胞,以3H -胸腺嘧啶和3H -亮氨酸摻入的方法,研究經齊墩果酸預處理后的小鼠的肝細胞DNA 和蛋白質合成速率的變化,結果發現齊墩果酸能促進肝細胞DNA 及蛋白質合成,且合成速率明顯增高,具有保肝作用。另外王曉峰等[17]報道齊墩果酸在對小鼠肝內谷丙轉氨酶及谷草轉氨酶的直接作用時,小鼠血清樣品與不同濃度的齊墩果酸分別作用后, 谷丙轉氨酶活性則顯著降低,說明齊墩果酸對谷丙轉氨酶活性具有明顯抑制作用。

        2.2 降血糖作用苗德田等[18]研究了齊墩果酸對大鼠血糖的影響,結果顯示,齊墩果酸對化學性高血糖模型大鼠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柳占彪等[19]用齊墩果酸對高血糖大鼠治療,結果發現單一的齊墩果酸具有降低高血糖的作用,同時在血糖降低時肝糖原和血清胰島素均有明顯升高。

        2.3 抗炎作用戴岳等[20]采用多種實驗性炎癥模型證實齊墩果酸對二甲苯與乙酸引起的小鼠皮膚和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對角叉菜膠等多種致炎物引起的大量足墊腫脹都具有明顯抑制作用。

        2.4 抗氧化活性肝細胞膜的脂質過氧化是造成肝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潔等[7]在研究藏藥花錨中(口山)酮類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時,從橢葉花錨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離得到8 個(口山)酮化合物,且該類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能顯著抑制Fe2 + -Cys 誘導大鼠肝微粒體丙二醛的生成,有效降低肝微粒體膜的氧化損傷。因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2.5 其他作用橢圓葉花錨的干浸膏可提高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具有調節體液免疫的作用,使降低的血清溶血素及脾細胞免疫溶血活性提高到正常水平[21]。另有報道橢圓葉花錨全草的氯仿可溶部分(富含口山酮葡萄糖苷)具有抗阿米巴作用[22]。

        3 人工栽培

        高原野生重要植物資源的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培育地道地產中藏藥材是實現高原地區中藏藥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保證中藏藥產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3.1 人工栽培的重要意義花錨屬與獐牙菜屬植物等同屬于藏茵陳類藥物,被稱為“藏藥中的奇葩”,是治療肝中毒、肝炎的最佳藥物之一。但是這種藥物資源一般生長在人跡罕至的高寒缺氧環境中,其再生周期較長甚至不能再生,藏茵陳供需矛盾也由此變得越來越突出。

        盡管野生橢圓葉花錨在青藏高原地區分布廣泛,資源較為豐富。但是近十多年來,隨著我國民族醫藥特別是藏藥事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投資藏醫藥領域,橢圓葉花錨的藥用資源需求量快速增加。但是,藏藥產業一度出現重成品生產輕藥材來源、重開發輕保護的問題,造成過度的采挖及收購現象,特別是在植物生長階段的花期大量采收導致資源量銳減,野生植物資源日益枯竭。因此,對作為原料植物藥的橢圓葉花錨進行人工栽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2 人工引種栽培為了解決藏茵陳類藥材資源嚴重短缺的實際問題,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經過3年的栽培與試驗,成功地解決了以往藏茵陳種子萌發率低、出苗率低、人工栽培難以成活等關鍵技術問題。3種藏茵陳類藥用植物——川西獐牙菜、抱莖獐牙菜和花錨人工種植成功,并通過鑒定。經過專家的監測和對比分析,這次人工栽培的3種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齊墩果酸和芒果苷的含量基本接近于天然野生資源,川西獐牙菜的有效成分含量甚至顯著高于野生資源,人工條件下栽培藏茵陳類藥用植物的質量及其本身的藥用價值完全可以得到保證。隨著青海省產業結構的調整,橢圓葉花錨人工引種栽培技術的開發研究, 青海省橢圓葉花錨人工種植規模逐漸擴大。橢圓葉花錨人工引種栽培試驗在該省也初見成效。陳桂琛等[23]對橢圓葉花錨的引種栽培的研究表明,栽培的橢圓葉花錨植株在植株高度、分枝數量、單株生物量等生長狀況指標明顯高于野生植株,其有效化學成分接近野生狀態的水平,說明野生橢圓葉花錨的人工栽培是可行的。吉文鶴等[24]運用RP -HPLC 建立了花錨中青蘭苷、去甲氧基花錨苷和花錨苷的含量分析方法, 為栽培花錨替代野生花錨入藥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研究表明,栽培花錨中花錨苷和去甲氧基花錨苷的含量和在野生花錨中的含量相比無明顯差別, 可以初步證明栽培花錨可以替代野生花錨入藥。紀蘭菊等[25]在研究栽培花錨的品質能否代替野生花錨入藥時,通過指紋圖譜的相似度分析,得出結論:同一產地的野生與栽培花錨藥材色譜分離圖疊加比較,顯示了良好的相似度。證明栽培花錨中的主要化學成分及數量符合花錨藥材的指紋特征,可以代替野生花錨藥材入藥。

        3.3 組織培養隨著對花錨屬植物藥用成分不斷深入的研究,藥用潛力的挖掘,該屬植物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造成了該屬植物野生資源的日益匱乏且面臨枯竭。該屬植物的人工引種栽培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可行,但是,還需要通過多種途徑來提高對其的培育效率。

        藥用植物的組織培養技術及應用已有多年的發展歷史,但還有相當多的植物目前尚沒有相應的離體培養技術。目前,花錨屬植物的組織培養技術至今尚未見成功的報道,仍然是個空缺。因此,建立該屬藥用植物的離體快繁技術的需求日漸增加,它也是實現高原地區中藏藥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主要途徑之一。

        4 最佳采集時期

        從生物量的角度考慮,花期的生物量高于果期,更高于其他時期。楊慧玲等[26]在研究不同地區和生長物候期藏藥花錨有效成分齊墩果酸的含量變化實驗中,比較了野生狀態下不同海拔、栽培條件下不同生長時期花錨的齊墩果酸含量,為確定該藥材的采收時期、不同地區藥材的質量以及栽培地點的選擇提供理論依據。該研究發現花錨花期齊墩果酸含量最高,而幼苗期、蕾期和果期都低于花期的含量。因此,花期得到的藥材最多質量也最好。

        吉文鶴等[24]研究了花錨中去甲氧基花錨苷和花錨苷的含量隨著不同生長期的變化趨勢,為藥材的合理栽培和采收提供科學依據。該研究表明,去甲氧基花錨苷和花錨苷含量在營養期含量最高,從6 ~9 月逐漸降低,從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角度考慮,6月份(營養期)為花錨的最佳采收期。

        5 結語

        花錨屬植物是藏蒙藥中治療肝炎類疾病的常用藥物,全草入藥,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該屬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裂環烯醚萜類、三萜類化合物及其它黃酮苷等,具有抗肝炎、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等功效。在我國,該屬植物藥用歷史較長,故具有很高的藥理研究價值,特別是有關抗肝炎方面的研究顯示出較大的市場潛力,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其降血糖作用、抗氧化活性和調節體液免疫的藥理活性研究報道較少,這些研究工作都亟待進一步的深入;另外對野生植物的過度采挖造成資源貧乏,采用人工的方法達到該藥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也已成為目前及今后對該屬植物重點研究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包保全,孫啟時,包巴根那.花錨屬植物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3,26(5):382.

        [2] 何廷農,劉尚武,吳慶如.中國植物志(第62 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291.

        [3] 黃 燕,郁韶明.16 種藥用植物種子發芽的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2006,25(2):124.

        [4] 孫洪發,胡柏林,樊淑芬,等.花錨的三個新口山酮[J].植物學報,1983,25(5):460.

        [5] 孫洪發,胡柏林,等.花錨的三個新口山酮苷[J].植物學報,1987,29(4):422.

        [6] 張 德,祝亞非,林少琨.藏藥花錨中新化學成分的鑒定[J].中草藥,2003,34(1):9.

        [7] 高 潔,王素娟,方 芳,等.藏藥花錨中的(口山)酮類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4,August:364.

        [8] Sylvain Rodriguez.Xanthones , secoiridoids and flavonoids from Halenia corniculata[J].Phytochemistry, 1995,40(4) :1265.

        [9] 高光躍,李 鳴,馮毓秀,等.11 種獐芽菜及近緣植物中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譜測定[J].藥學學報,1994,29(12):911.

        [10] H.Dhasmana.Xanthones of Halenia elliptica [ J].Phytochemistry,1990,29(3):961.

        [11] Sylvain Rodriguez, et al.Corniculoside , a new biosidicester secoiridoid from Halenia corniculata[J].Helvetica Chimica Acta,1996,79:363.

        [12] 張經明,鮑文蓮,高海平,等.花錨及其(口山)酮苷抗肝損傷和毒性的研究[J].中草藥,1984,15(10):34.

        [13] 周富強,西寧花錨(Halenia Sibirica Born)對小鼠肝糖原含量的影響[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6,(3):84.

        [14] 馬學惠,趙元昌,尹 鐳,等.齊墩果酸防治實驗性肝損傷作用的研究[J].藥學學報,1982,17(2):96.

        [15] 宮新江,丁 虹,邱銀生,等.齊墩果酸抗環磷酰胺所致大鼠肝細胞損傷作用[J].醫藥導報,2006,25(11):1114.

        [16] 王曉峰,李繼堯,于吉人.齊墩果酸對肝DNA 和蛋白質合成速率的影響[J].貴陽醫學院學報,1999,24(2):117.

        [17] 王曉峰,李繼堯,于吉人.齊墩果酸對肝損傷小鼠血清及肝細胞培養液轉氨酶作用的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1999,34(6):378.

        [18] 苗德田,吳小鳳,蔡德海.齊墩果酸對大鼠血糖的影響[J].武警醫學院學報,1998,7(3):149.

        [19] 柳占彪,王 鼎,王淑珍,等.齊墩果酸的降糖作用[J].中國藥學雜志,1994,29(12):726.

        [20] 戴 岳.齊墩果酸的抗炎作用[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1989,3(2):98.

        [21] 張 杰.花錨及復方花錨免疫藥理實驗研究[J].青海醫藥雜志,1986,(3):17.

        [22] H.Dhasmana.Xanthones of Halenia elliptica[J].Phytochemistry,1990,29(3):961.

        [23] 陳桂琛,盧學峰.橢圓葉花錨的引種栽培[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6):678.

        [24] 吉文鶴,紀蘭菊.栽培花錨中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在不同生長期變化的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5,25(1):183.

        第4篇:金屬的化學性質范文

        2、而影響物理性質的主要因素則至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原子結構,二是宏觀物質的內部結構。

        3、最外層電子數與金屬元素的性質密切相關,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大于或等于4,易得到電子。

        4、稀有氣體最外層電子數一般達到8個的穩定結構(氦為2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不活潑。

        5、化學性質的特點是測得物質的性質后,原物質消失了。如人們可以利用燃燒的方法測物質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熱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測得物質的穩定性。物質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的氧化性、還原性、各類物質的通性等,都屬于化學性質。

        6、化學性質與化學變化是任何物質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氣這一物質,具有助燃性為其化學性質;同時氧氣能與氫氣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水,為其化學性質。任何物質就是通過其千差萬別的化學性質與化學變化,才區別與其它物質;化學性質是物質的相對靜止性,化學變化是物質的相對運動性。

        第5篇:金屬的化學性質范文

        初中化學是基礎學科,側重于讓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并能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訓練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思維方法。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雖有一定的發展,但仍以經驗型的抽象思維占優勢。綜合啟發性教學的起點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基礎是訓練學生的思維方法。其特點是以下幾方面:

        1、主導和主體結合:

        教師啟迪、引導、學生及時反饋,自我調控。

        2、加強雙基和發展智能同步:

        學生通過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并對這些感性知識進行分析和綜合,得到理性知識,才能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和形成各種能力。

        3、學習過程和認識過程統一:

        化學的學習包括了知識技能、智力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而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技能的學習,思想品德的養成還是智力發展和個性的培養均離不開人的認識規律,所以,一個好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應將二者有機的統一。

        二、綜合啟發性教學的形式:

        談話式、討論式、探索式、實驗式

        三、啟發教學的四個階段:

        1、自學階段

        2、探索階段

        3、整理階段

        4、發展階段

        四、對課堂教學設計的評價:

        1、各種啟發性問題的設計是否合理?是否圍繞著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2、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是否出色?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參與討論的程度和收效怎樣?

        3、學習過程和認識過程能否統一?

        課題:第五節、鹽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了解鹽的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理解復分解反應。

        2、使學生自己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金屬和鹽溶液能否發生置換反應,并結合有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

        1、鹽的化學性質,強調金屬和鹽的反應以及鹽和鹽的反應。

        2、復分解反應的判斷及其發生條件。

        (三)、教學難點:

        對鹽的性質以及復分解反應規律性的掌握和應用。

        (四)、實驗用品和儀器:

        小黑板、投影儀、NaCl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絲,銅絲,CuSO4溶液,ZnSO4溶液

        (五)、教學過程:

        (引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鹽的分類和命名,以及鹽的溶解性規律,這一節學習鹽的化學性質以及復分解反應的條件,請一學生上黑板完成化學方程式,其他同學可在筆記本上完成。

        (講述):現在我們來分析以上的四個反應,并觀察它們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它們分別是哪一類物質和哪一類物質之間的反應?

        (討論):1、2是酸與鹽的反應,生成新酸和新鹽,在學習酸的性質時學習過。3、4是堿與鹽的反應,在學習堿的性質時學習過。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認識到,1、2既是酸的化學性質,也是鹽的化學性質,3、4既是堿的化學性質,也是鹽的化學性質。

        (討論):

        1、鹽的化學性質:

        (1)、鹽+酸新鹽+新酸

        (2)、鹽+堿新鹽+新堿

        (演示):下面請大家觀察兩個實驗,仔細觀察反應現象,并完成化學方程式。

        向NaCl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反應方程式:

        向Na2SO4溶液中BaCl2滴加溶液:

        反應方程式:

        (啟發):白色沉淀是什么?

        (板書):

        (3)、鹽+鹽另兩種鹽

        (啟發):除了具有以上的化學性質以外,還有其它的化學性質嗎?下面請同學們觀察實驗,觀察生成物的特征和溶液顏色的變化。

        (演示):鐵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

        銅片放入硝酸銀溶液中

        銅絲放入硫酸鋅溶液中

        (討論):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可以看到,鹽可以和金屬發生置換反應。但并非所有的金屬均可和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在學酸的性質時我們知道,只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H之前的金屬才能和酸發生置換反應,那么鹽和金屬的反應又有什么條件呢?請看剛才的實驗結果。

        (投影):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討論):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Fe在Cu之前,可以將Cu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來:Cu在Ag之前,可以將Ag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來;Cu在Zn的后面,則不可將Zn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啟發):由以上的實驗,同學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呢?(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活動性較強,可以將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講述):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早在宋代,于盛產膽礬的地方,利用置換反應,進行"濕法煉銅"。可見我們的祖先是非常的聰慧。

        (強調):通過以上的實驗分析和討論,我們得出了鹽的四條化學性質,但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反應條件。

        (投影):

        反應條件:

        (1)酸和鹽反應時,鹽必須可溶,碳酸鹽可不溶。

        (2)堿和鹽反應時,二者均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淀。

        (3)鹽和鹽反應時,反應物必須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種是沉淀。

        (4)鹽和金屬反應時;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將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要求鹽是可溶性的鹽,反應在溶液中進行。(K、Ca、Na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很強,和鹽溶液反應較復雜,一般不用于此類反應)

        (設問):黑板上的六個反應,從反應的基本類型上看,屬于什么反應?

        (引導):學生分析反應的特點,可初步歸納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歸納):是兩種化合物之間的反應,反應特點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且生成物中有氣體或水或沉淀生成。

        (板書):

        2、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

        (設問):那么不符合以上條件的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

        舉例:NaCl+ KNO3

        (說明):假設它們能反應,生成物應該是NaNO3、KCl,但二者均可溶,反應前后溶液中始終是四種離子:Na+、Cl-、K+、NO-3,沒有產生新物質,也沒有發生化學反應。所 以,此反應因沒有滿足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難以進行的。

        (練習):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這節課我們所學的鹽的化學性質和復分解反應的條件來做練習:判斷下列反應能否進行?能反應的請完成化學方程式,不能反應的說明理由:

        (1)、BaCO3+HCl

        (2)、MgCl2+NaOH

        第6篇:金屬的化學性質范文

        能力培養:比較碳族元素與鹵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以及對碳及其化合物化學性質討論,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使學生掌握非金屬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性質的學習方法。

        科學思想:通過對弱酸的酸式鹽化學性質的討論,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科學品質:組織討論,激發學生求知欲,體驗學習樂趣。

        科學方法:觀察、實驗和科學抽象。

        重點難點

        重點:碳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難點:碳酸的酸式鹽與強酸和強堿的反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提問

        有人提出:現代化學是以碳和硅為首的化學,你知道哪些有關碳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識?(見附1)

        舉例。

        板書

        提問

        講解

        板書

        第一節碳族元素

        一、碳族元素

        1.結構特點

        畫出C、Si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電子式,比較它們的相似與不同。

        對學生的回答給予正確的評價,重復正確答案后板書。

        相似點:最外層4e。

        不同點:核電荷數、電子層數、原子半徑。

        一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在草稿紙上寫。

        比較C、Si原子結構的異同。

        板書

        投影

        組織討論

        2.性質變化規律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1~2頁,總結規律,填寫下表:

        (見附2)

        從物質結構角度分析金剛石比晶體硅的熔點高的原因?

        閱讀課文,總結規律,填表。

        討論后回答:

        都為原子晶體,但碳原子半徑比硅的小,碳原子間鍵長比硅的短,鍵能比硅的大,所以熔點高。

        講解

        實驗

        板書

        下面我們通過實驗比較碳和硅的非金屬性強弱。

        Mg2Si和鹽酸反應

        Mg2Si+4HCl=SiH4+2MgCl2

        SiH4+2O2=SiO2+2H2O(自燃)

        觀察、比較硅烷、甲烷的穩定性,確定非金屬性碳比硅強。

        展示

        講解

        金剛石、石墨圖片,C60結構圖片,硅、錫、鉛實物樣品。

        碳族元素從上到下由非金屬遞變為金屬的趨勢非常明顯。碳族元素C、Si、Ge、Sn元素的+4價穩定,而+4價的Pb有強氧化性,Pb的+2價穩定。

        觀察、記憶:

        C、Si:非金屬

        Ge:金屬性比非金屬性強

        Sn、Pb:金屬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板書

        講解

        投影小結

        二、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碳族元素的代表物之一——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識我們已經學習過一部分下面分別討論和總結:CH4、C、CO、CO2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從碳的化合價分析;CO2、Na2CO3的化學性質——從物質類別分析。

        (見附3)

        分組討論、總結:

        一組:CH4、C

        二組:CO、CO2

        三組:Na2CO3

        (舉他反應實例)

        實驗

        練習

        將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當出現大量沉淀時暫停實驗。

        繼續通入CO2至沉淀完全溶解。

        將amolCO2通入含bmol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討論a∶b為何值時:

        產物為CaCO3、H2O____________

        產物為Ca(HCO3)2____________

        產物為CaCO3、Ca(HCO3)2、H2O___________

        觀察,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觀察,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CaCO3+CO2+H2O=Ca(HCO3)2

        (一學生黑板板書)

        練習、討論。

        a∶b=1∶1

        a∶b=2∶1

        1∶1<a∶b<2∶1

        實驗

        將上述實驗得到的清液分成兩份:

        一份加入濃鹽酸。

        一份加入澄清石灰水。

        觀察并根據反應現象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2HCl+Ca(HCO3)2=CaCl2+2CO2+2H2O

        Ca(OH)2+Ca(HCO3)2=2CaCO3+2H2O

        OH+HCO3+Ca=CaCO3+H2O

        (兩位學生黑板板書)

        討論后得出結論:

        弱酸的酸式鹽既可以和強酸反應又可以和強堿反應。

        小結提問

        碳族元素重要性質規律性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可從哪幾方面討論非金屬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碳族元素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發生規律性變化的原因,是它們的電子層和核電荷數的增加而引起的。

        非金屬元素單質及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可以從元素化合價和物質所屬類別入手分析。

        作業

        課本第2頁1、2題。

        隨堂檢測

        1.下列氣態氫化物中最不穩定的是_________。

        A.CH4B.SiH4C.H2OD.HCl

        2.將下列物質按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

        H2CO3、H2SiO3、HNO3、H3PO4。

        3.將0.8molCO2通入含1molNaOH的溶液中,求反應后溶液中CO3和HCO3的物質的量之比。

        第7篇:金屬的化學性質范文

        知識目標

        了解鈉的物理性質;

        掌握鈉的化學性質;

        了解鈉的存在和用途。

        能力目標

        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分析其產生的內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其科學方法,激發學生學好文化知識,報效祖國的神圣的責任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包括三部分,鈉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鈉的存在和主要用途。其中鈉的化學性質是本節的重點,在鈉的化學性質中重點討論了鈉與氧氣及鈉與水的反應。難點就是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在鈉的存在和用途中,首先介紹了自然界里元素存在的兩種形態,游離態和化合態,然后結合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引導學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鈉只能以化合態存在。教材對鈉的用途只作簡單介紹。

        教法建議

        1.采用實驗探究法,按照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具體建議如下:

        (1)盡可能地通過實驗和觀察得出結論。

        (2)創造條件采用邊講邊做實驗的教學方法。

        (3)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結論。

        (4)鈉和氧氣的反應可由[實驗2-2]鈉的表面在空氣中的變化而引入。

        2.深入挖掘知識之間的聯系,使新知識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形成新的優化的知識結構。

        (l)雖然堿金屬單質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見,但它們的某些化合物卻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2)可讓學生標出與反應的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

        (3)應將的結構、性質、保存、存在、用途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主線。充分體現結構決定性質、存在、用途以及保存方法取決于性質這一思想。

        (4)學習了鈉與水的反應后,緊接著可讓學生討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會有什么現象發生?生成什么物質?”再做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來驗證。使學生對初中學習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有一個更深入、更全面、更科學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任何規律都不是絕對的,而是有條件的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使學生樹立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的科學思想。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鈉

        重點:從鈉的原子結構特征認識鈉的化學性質

        難點: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這是元素化合物的第1個主族元素的學習,應采取從結構到性質至用途的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為后面的主族元素的學習開好頭。

        (2)介紹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學習程序。

        (3)介紹第一節鈉在全章內容中的重要性。

        2.練寫堿金屬元素的名稱、符號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1)教師指導學生在書后的周期表中查出堿金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指導學生掌握堿金屬的核電荷數遞變的規律。

        (2)熟練的寫出堿金屬的名稱、符號及核電荷數。

        3.教師強調

        重視知識的內在聯系,以結構為基礎,以性質為重點,以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為主線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4.鈉的物理性質

        演示課本第28頁[實驗2-1],請一位學生切割鈉(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動手操作能力)。并指導學生閱讀鈉的物理性質的課文(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5.鈉的化學性質

        (1)與氧氣的反應

        [提問]在空氣中,新切的鈉面上有什么變化?

        演示:課文第29頁[實驗2一2]并補充鈉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總結]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及課文有關鈉與氧氣反應的內容,理解常溫下“發暗”,“燃燒黃色火焰”,“淡黃色”固體等關鍵的現象的根本原因,以理解促進記憶,并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黃色火焰)

        (2)與硫等非金屬反應

        [提問]根據鈉與氧氣反應的現象和鈉的最外層電子結構,推知鈉與氯氣、硫等反應,指出鈉與硫粉研磨,會發生爆炸,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研磨易爆炸)

        (劇烈燃燒)

        (3)與水的反應

        演示課本第29頁[實驗2-3]前,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鈉在水中變化的情況。

        演示[實驗2-3],可利用多媒體投影,在一U形管中加入少量水后滴加1滴酚酞再加入一米粒大小的金屬鈉,投影于屏幕上,可使學生更清晰地觀察到實驗現象:“浮”(鈉浮在水面上),“熔”(熔為小球),“游”(迅速游動),“紅”(酚酞水溶液變紅)

        [演示2-4],重點檢驗收集到的氣體。引導學生觀察產生有關現象的原因,培養學生從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

        [討論]

        ①鈉的原子結構特點和水的組成,得到的結論是鈉置換出水中的氫,生成氫氣和氫氧化

        鈉。

        ②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解釋鈉浮在水面上的原因(鈉的密度比水小),解釋鈉與水反應時,為什么熔成小球(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低),解釋鈉熔成小球后為什么在水面上向各個方向迅速游動(反應生成的氫氣對其產生了推動作用)。解釋滴有酚酞的水為什么變紅(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鈉使酚酞變紅)

        ③由此得出保存鈉的方法:隔水、隔空氣,而保存在煤油中(比煤油的密度大,且不溶于煤油)。

        6.通過掌握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說明鈉的主要用途,以幫助學生改進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實現結構性質用途相互滲透。

        (四)總結、擴展

        1.總結

        鈉是主要的活潑金屬元素,它亦為堿金屬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通過學習鈉的結構和性質,使學生進一步建立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的觀點。通過有關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

        2.擴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鈉可作為主要的工業原料,除課本介紹的用鈉制高壓鈉燈、與金屬鉀制成金屬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制貴重金屬外可補充制成鈉的氫化物—氫化鈉,并介紹它的結構特點及在現代工業和科技方面的用途。

        八.布置作業

        1.思考題

        (1)鈉能在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嗎?

        (2)鈉與水反應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如欲滿足鈉離子與水的個數之比為1:100,則生成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2.書面作業

        (1)課本第31頁的有關練習。

        (2)補充

        ①下列離子方程式錯誤的是

        A.鈉投入溶液:

        B.與鹽酸反應:

        C.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

        D.溶液與少量溶液反應:

        ②欲使100克9.32%的溶液質量分數增加到20%,需往溶液中加入鈉的質量是克。

        ③用鈉冶煉鈦的氯化物時,反應過程中當的化合價降低二價時,就有24克的單質生成,則的值為。

        參考答案

        1.思考題

        (1)不能。因為會與水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和,反應方程式為:

        (2)

        (3)補充:①AC②6.9克③

        九.板書設計

        第一節鈉

        一、鈉的結構

        原子結構示意圖

        最外層為1個電子,易失去電子形成+1價

        二、鈉的物理性質(見課本第28頁)

        三、鈉的化學性質

        1.與氧氣反應:(常溫下變暗)

        (黃色火焰)淡黃色固體

        2.與硫等非金屬反應:(研磨易爆炸)

        (劇烈燃燒),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第8篇:金屬的化學性質范文

        一、 原子(離子)結構示意圖各部分的意義

        例1(2011•泰安市)某微粒的結構示意圖如右圖所示,下列有關該微粒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 該微粒的原子核內有11個質子

        B. 該微粒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1個電子

        C. 該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

        D. 該圖表示的微粒是一種離子

        解析由圖中的結構示意圖可知,該微粒的原子核內有11個質子;共有3條弧線即該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該微粒的原子核外最外層上有1個電子,因此該微粒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該微粒核外的電子數=2+8+1=11,等于其核內的質子數,因此該微粒為一種原子。

        答案D。

        例2(2011•肇慶市)某原子結構示意圖為,該原子核有個質子,元素符號為,該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容易得到個電子,達到穩定結構。

        解析由該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可知,該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核電荷數=質子數=8,因此該元素為氧元素,元素符號為O;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為6,易得到2個電子達到8電子的穩定結構。

        答案8O2

        二、 原子(離子)結構示意圖的應用

        1. 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的判斷

        例3(2011•湛江市)下列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中,屬于金屬元素原子的是 ()

        解析要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判斷該元素為金屬元素還是非金屬元素,關鍵看其最外層電子數。若最外層電子數小于4,則為金屬;若最外層電子數不小于4(大于或等4)時為非金屬。題中只有A項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小于4,因此該元素為金屬元素。

        答案A。

        2. 原子、陽(陰)離子的判斷

        例4(2011•南京) 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中,表示陽離子的是()

        解析在一個微粒中,若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則為原子;若質子數大于核外電子數則為陽離子;若質子數小于核外電子數則為陰離子。題中A項的質子數為1,電子數為2,為陰離子;B項中的質子數=電子數=8,D項中質子數=電子數=11,二者均為原子;C項中質子數為11,電子數為10,為陽離子。

        答案C。

        3. 相對穩定結構的判斷

        例5(2011•廣州市)右國是元素x的原子結構示意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12

        B. 該原子最外電子層達到了穩定結構

        C. X屬于非金屬元素

        D. x與Cl形成的化合物為XCl

        解析相對穩定結構是指最外層電子數為8(只有一個電子層時為2)的結構。題中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為2,沒有達到8電子的穩定結構。而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2+8+2=12;該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小于4,為金屬元素;易失去2個電子,因此與Cl形成的化合物為XCl2。

        答案A。

        4. 判斷是否屬于同種元素

        例6(2011濟寧)分析各組微粒結構示意圖,與表示的意義一致的是()

        解析質子數相同的微粒屬于同種元素,因此D項正確;A項表示一種原子和一種陽離子;B項表示一種陰離子和一種原子;C項表示一種陰離子和一種陽離子。

        答案D

        5. 判斷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例7 (2011•濱州市)溴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右圖所示,試回答:

        (1) X的值為。

        (2) 溴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下列哪種元素的化學性質最相似(填序號)。

        解析判斷兩微粒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關鍵有兩點:①所有的稀有氣體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②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第9篇:金屬的化學性質范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了解離子的概念及其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常識性介紹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

        能力目標

        通過對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離子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初步學會科學抽象的學習方法;

        通過對核外電子排布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性。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是在學習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礎上進行的,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與原子構成。形成了原子結構理論的知識體系,本節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講述,目的為了分散知識難點,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得以充分的發揮。通過對前18號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前18號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進一步了解元素性質與其原子結構的關系,為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價的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本節課的內容抽象,學生難理解,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還會進一步講述原子結構理論,所以本節課知識只要求學生達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議

        本節課文談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體積很小,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萬億之一,電子在核外的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而電子是怎樣在核外空間運動的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概念,是教學難點。因為教師既不能套用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在體會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又不能不以宏觀物體的運動狀態為例來描述原子中核和電子的行為。否則會影響學生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的表象的形成。我們可以借助與計算機多媒體課件來描述,讓學生明確電子在核外作高速運動,是沒有固定軌道的。

        在多電子原子里電子是分層運動的,核外電子根據能量的差異和通常運動的區域離核的遠近不同,分屬于不同的電子層。

        介紹原子結構示意圖,例如圓圈內填入+8,表示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弧線就表示電子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設想是球形),弧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數。同時還要簡要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理解,減少死記硬背。即: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能量低的電子先排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中,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當電子將離核最近的電子層排滿后,才依次進入離核稍遠的電子層。

        通過對前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進行對比觀察,找出稀有氣體元素,金屬元素核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介紹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都是8個(氮原子的最外層為2個電子),為相對穩定的結構,不易失電子,也不易得電子。所以稀有氣體元素如氦,氖,氬等它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將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們原子結構聯系到了一起。通過分析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并與具有最外層8電子穩定結構的稀有氣體元素相比較得出,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個,易得電子。所以,金屬元素原子與非金屬元素原子化學性質較活潑,易形成化合物。這樣為介紹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做好的理論準備工作。

        在講述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時,可借助課件的動畫演示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的微觀形成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同時,也為下一節化合價的學習,起到了橋梁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的原子結構密切相關。

        難點: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構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幾種?

        它們是怎樣構成原子的?

        原子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新課引入]: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的體積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相對來說,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就在這個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那么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又是怎樣排布在核外空間的呢?

        [視頻演示]:原子的構成

        板書: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1.核外電子排布

        [講述]對于氫原子來說,核外只有一個電子。電子的運動狀態沒有固定的軌道。它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內作高速運動。是一個球形。對于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它的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呢?

        [視頻2]: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

        結合視頻2講述: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稱在離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通常在離核遠的區域運動。我們將電子離核遠近的不同的運動區域叫做電子層。離核最近的叫第一層,依次向外類推,分別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層,即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核外電子是在能量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的。

        [板書]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怎樣表示核外電子的排布呢?

        2.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原子的結構并講述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第一電子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二電子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學生練習]

        1)下列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正確的是()

        2)在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下面標出該原子的元素符號

        3)畫出鈉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

        [觀察分析]引導學生對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的示意圖進行觀察對比,分析討論,找出各類元素原子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思考: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什么呢?

        小結: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即結構決定性質。

        畫出Na、C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分析討論]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或得到電子后,是否顯電中性?應當叫什么?如何表示?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例如: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失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所以鎂離子的符號為Mg2+。氧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數為6,得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得負電荷,所以氧離子符號為O2-。

        [課件演示]Na+及Cl-得形成過程。

        [思考討論]鋁離子,鎂離子,硫離子,氯離子的符號如何寫?離子與原子有何區別和聯系?鎂離子和鎂原子是否屬于同種元素?為什么?

        (3)離子和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投影展示]

        原子

        離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構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電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

        表示法

        Na

        Na+

        Cl-

        聯系

        陽離子原子陰離子

        [設問]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樣形成化合物的呢?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課件演示]氯化鈉和氯化鎂的形成過程。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課件演示]HCl和H2O的形成過程。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板書設計:

        第五節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1.核外電子的排布: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2.原子結構示意圖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探究活動

        原子的秘密與科學家

        形式:課外分組查閱資料,課上匯報討論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久久精品久久亚洲精品 | 婷婷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 亚洲一级电影在线 | 日本区一视频.区二视频 |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动作大片 | 色鬼国产激情久久 |